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十篇

时间:2023-11-03 17:52:41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篇1

1.1洱源县畜禽污染现状

洱源县是畜禽养殖大县,畜禽在地区农业经济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16年洱源县全县奶牛存栏41101头,黄牛和水牛存栏52421头,马、骡、驴存栏8290匹以上,生猪存栏235167头,山绵羊存栏109360只,禽存栏487661羽,是一个典型的养殖大县。而洱源县紧靠洱海利于,如此大量的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便和污水,按奶牛日排粪便31kg、黄牛和水牛日排粪便19kg、马骡日排粪便19kg、猪日排粪便6kg、羊日排粪便4.5kg、禽日排粪0.1kg测算,全县畜禽日粪便产生总量5400多t,这些粪污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滋生蚊虫,导致疾病传播,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另外大量的粪便随着雨水污水进入沟渠河流,畜禽养殖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会对水体造成富营养化,对洱海源头水质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

1.2洱海流域养殖业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洱海流域地区政府按照“高效、生态、优质、环保”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以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高度重视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全州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以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为抓手,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程,完善对顺丰有机肥厂收集处理畜禽粪便的补助机制,鼓励企业应收尽收,扩大生产规模。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对洱海污染。在洱海流域扶持发展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300头以上)4个、存栏2141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年出栏300头以上)33个、存栏10571头。加强圈舍改造、粪污治理及养殖场(户)沼气工程建设,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目前,改造畜厩8万m2、粪污处理池1万m3,沼气5469口,新希望蝶泉乳业建成1000m3的大型沼气池1个、顺丰肥业建成27m3的小型沼气池1个;建成畜禽粪便收集站48个、生物有机肥生产厂3个。2016年,收集处理畜禽粪便6.09万t,极大地缓解了洱海流域养殖污染治理压力。

2洱海流域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

2.1明确洱海流域养殖范围和对象

对洱海流域的养殖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将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周边200m,洱海及主要湖库周边500m和城市建成区划定为规模化畜禽禁养区。禁养区内严格禁止新建(改、扩)畜禽养殖场,现有养殖场(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搬迁,手续不全的一律关停取缔。关停取缔。对于禁养区内已有的生猪(常年存栏5头以上)、水禽(鹅、鸭常年存栏50羽以上)和牛养殖场全部关停取缔,其他畜禽养殖场(肉鸡、蛋鸡、羊等)若建有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且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可以予以保留,否则一律关停取缔,并逐渐将禁养区内养殖场向着洱海流域以外地区搬迁。将洱海两侧各500~1000m区域设置成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这两个区域内实行总量控制,规范审批程序,养殖场应具有与之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或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并办理相关手续。对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内养殖污染严重、无粪污处理设施且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生猪、水禽、牛养殖场一律予以关停取缔。

2.2加强宣传、疏堵结合

各乡镇、村要充分认识全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依法依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认真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政策,切实提高广大农民自觉治理的环保意识。养殖污染治理疏堵结合,对排污达不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养殖场严肃处罚,处罚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实施强行关闭。对新、改、扩建养殖场,不履行规范审批程序的视作违章建筑,将予以。同时,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模式,指导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鼓励采取粪肥还田、制造有机肥等方法,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2.3长效管理、规范养殖

整治工作完成后,各地要加强畜禽养殖的监管,建立畜禽养殖长效监管机制,将监管纳入镇对村的考核范畴,群防群治,形成镇、行政村、自然村三级监管体系,监管责任层层落实,特别是要加强落实村级监管责任,并建立考核办法,定期督查考核,形成镇、村自觉抓畜禽养殖监管的自觉性。严格把关审批环节,对适度养殖区内新、改、扩建的养殖场,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实施,建设治污设施或委托他人处理污粪;未通过环评、不满足动物防疫条件、不符合用地等要求的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和生产。一旦出现反弹回潮或者擅自违规建设的畜禽养殖场,坚决予以取缔并进行问责。

作者:张晓娟 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畜牧工作站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篇2

(1.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2.武汉市江夏区畜牧兽医局,武汉 430200)

摘要:基于武汉市103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养殖场污染防治意愿予以分析。结果表明,畜禽养殖规模、土地经营规模、污染防治经济上是否划算和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对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的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完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经济激励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6-1502-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6.057

Factors Affecting Willingness of Farms for Preven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Large-scale Livestock

MENG Xiang-hai1,KUANG Hui2,MENG Tao1,SONG Wen-deng2

(1.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of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223300, Jiangsu, China;

2.Animal Husbandry Bureau of Jiangxia District,Wuhan 430200, China)

Abstac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s of 103 large-scale pig farms with slaughter more than 500 heads, factors affecting wishes of Farms to prevent pollution were analyzed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rming scale, land scale, economic cost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the regulatory pressur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bability of large-scale farms for preven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is advised to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of management large-scale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improve the economic incentives of utilizing manure.

Key words: large-scale livestock farming; pollution prevention; intentions; influence factors

收稿日期:2015-02-12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BB015)

作者简介:孟祥海(1983-),男,山东日照人,讲师,博士,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领域的研究,(电话)18952367527

(电子信箱)mxhlch@126.com;通信作者,宋文登(1957-),男,湖北武汉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管理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电子信箱)2438058003@qq.com。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 779.25万t、牛奶总产量3 575.62万t、禽蛋总产量2 762.74万t,分别是1980年的6.58倍、31.34倍、10.77倍;人均肉类产量59.11 kg、牛奶26.67 kg、禽蛋20.6 kg,分别是1980年人均产量的4.84倍、23.07倍、7.93倍,畜牧业总产值20 825.7亿元,占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1]。2010年我国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为64.5%、78.8%和46.5%[2],畜禽养殖业正由传统的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即由过去的分散经营、饲养头数少、主要分布在农区转变为现在的集约经营、饲养头数多、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3],并涌现出温氏、中粮肉食、双汇、新希望、罗牛山、雨润、雏鹰农牧、河南牧源、六和等大型畜禽养殖集团。与传统的农户散养不同,规模化养殖粪便产生量大,而且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大中型养殖场80%分布在人口集中、水系发达的大城市周边和东部沿海地区,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4,5]。同时,畜禽养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新的环境问题,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畜牧业长长的阴影——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指出,若将畜牧业饲料生产用地及养殖场土地占用引起的土地用途变化考虑在内,全球畜牧业分别占人类活动所排放CO2、N2O、CH4和NH3总量的9%、65%、37%和64%,按CO2当量计算,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占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畜牧业已成为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威胁[6]。根据中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公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畜牧业动物肠道发酵和动物粪便管理系统的CH4排放分别占农业领域排放的59.21%和5.04%,两者分别占全国CH4排放的29.70%和2.53%,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最大的CH4排放源[7]。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务院出台的畜禽污染防治法规,凸显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视,养殖场是否积极参与污染防治已成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关键。湖北省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较高,以生猪养殖为例,2012年全省规模养猪比重达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猪场达到571个,总量居全国第1位[8]。武汉市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走在全省的前列,截至2009年底,全市生猪、蛋鸡、肉鸡、肉鸭、蛋鸭和奶牛规模化养殖的比例已分别达到80.4%、75.1%、95.3%、91.2%、85.6%和90.2%[9],但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使得大量的氮、磷元素流失,造成水体污染,已成为武汉市新的污染源[10]。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被广泛运用于认知分析、行为选择、技术采纳等影响因素领域[11-16]。基于该模型,舒朗山[17]基于对湖北省武穴市134户养猪农户的调查,运用多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养猪农户粪污处理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张晖等[18]基于长三角地区207户生猪养殖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意愿的影响因素;于潇等[19]基于福建省南平地区286家农户的问卷调查,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刘雪芬等[20]从生态认知行为角度,基于对山东、湖北、安徽等6省271户畜禽养殖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对养殖农户的生态行为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基于对武汉市103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的问卷调查,并把畜禽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到研究框架,量化分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分析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意愿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根据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情况,本研究确立了以养殖场决策者个人特征信息、养殖场经营特征信息、畜禽养殖污染认知因素和外部因素为养殖场污染防治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包括12个变量,分别是养殖场决策者年龄(X1)、决策者文化程度(X2)、决策者养殖年限(X3)、年出栏生猪规模(X4)、近3年经济效益情况(X5)、土地经营规模(X6)、融资渠道是否畅通(X7)、对畜禽养殖污染的认知程度(X8)、是否认为畜禽养殖会加剧气候变暖(X9)、是否认为污染防治经济上是划算的(X10)、是否有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X11)、是否因环保问题影响到与周边农民/村委会/政府的关系(X12),具体见表1。

1.2 变量说明及研究假设

1.2.1 养殖场决策者的个人特征信息 养殖场所有人或全权经营者是养殖场的决策者,主观上影响养殖场是否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为。决策者的年龄越大,对新事物、新观念和新知识的接受越慢,越不容易认识到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负。决策者的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认识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可能越大,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养殖年限代表决策者的养殖经验,养殖年限越长可能传统的养殖观念越重,不容易接受养殖业环境污染的认知;也可能对整个养殖行业发展趋势认识更为深刻,更容易认识到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更愿意开展污染防治行为,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未知。

1.2.2 养殖场决策者的认知因素 养殖场决策者认为畜禽养殖污染的程度越厉害,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决策者若能认识到畜禽养殖会加剧气候变暖,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决策者认为污染防治行为在经济上是划算的,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意愿越强烈,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

1.2.3 养殖场经营的特征信息 养殖场经营特征信息是影响养殖场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为的客观因素。养殖规模越大,畜禽粪便排放量越大越集中,越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意愿可能越大,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养殖场的经营效益越好越有实力开展污染防治,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意愿越大,因为通过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实施种养结合,既可以节约种植业化肥投入,又可以提高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品质,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融资渠道越畅通,养殖场更能承受因市场、疫病等因素引起的经营风险,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可能性才会更大,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

1.2.4 养殖场的外部因素 养殖场的用地属一般农用地,多为养殖场租赁村集体的土地,若养殖污染影响到与周边农民、村委会或政府的关系,考虑到养殖场的正常经营,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对开展环境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若环保不达标,环保部门的排污处罚费用会直接加大养殖成本,若污染严重还可能被停产,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越大,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对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

2 实证研究

2.1 实证模型的构建

规模化养殖场开展畜禽污染防治行为的意愿是一个二分变量,即愿意或不愿意,本研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将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意愿作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的因变量,已经开展污染防治的养殖场视为愿意,选取养殖场决策者的个人特征信息、养殖场决策者的认知因素、养殖场的经营特征和养殖场的外部因素等作为自变量。Logistic模型的表达形式如下:

2.2 数据来源

2013年8~10月,对武汉市规模化猪场分布较多的江夏、汉南、黄陂等新城区126家猪场展开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03份,问卷有效率81.7%。其中调查选取的主要区域江夏区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也是湖北省惟一获得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2012年全区出栏生猪102.1万头,出笼家禽2 300.72万只,出栏肉牛1 1057头,禽蛋产量3.21万t,肉产量12.48万t,畜牧业产值33.39亿元。全区标准化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年出栏生猪86.47万头。全区畜禽标准化水平较高,现有畜禽小区108处,其中,万头以上生猪小区52处、30万只肉鸡小区12处、30万只肉鸭小区33处、种畜禽小区5处、40万只蛋鸡小区4处、奶牛小区2处。其中,部级核心育种场2家,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家。江夏区境内大小湖泊136处,主要湖泊有梁子湖、大沟湖、牛山湖、豹澥、鲁湖、后石湖、斧头湖、上涉湖、团墩湖、汤逊湖、青菱湖等,主要河流有长江、金水河流经西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形势尤为严峻。有效问卷分布情况见表2。

2.3 实证分析结果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103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Wald值向后逐步回归方法,逐步剔除Wald值最小的变量,直到所有的解释变量都达到显著水平为止。在该逐步回归模型中共进行了9次回归分析,选择第1步和第9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3。

模型最终估计结果(表3中第9步)表明,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养殖场养殖规模、土地经营规模、污染防治经济成本和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对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概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养殖场决策者年龄、文化程度、养殖年限、近3年效益情况、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对畜禽养殖污染程度的认知、是否认为畜禽养殖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是否因环保问题影响到与周边村民、村委会或政府的关系对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不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养殖规模对养殖场污染防治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影响。在95%置信水平下,养殖规模对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影响系数为正,与预期方向相符。随着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的扩大,其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意愿上升。养殖规模越大,畜禽粪便排放量越大,大量而集中的畜禽粪便处理不当,将对养殖场周边环境产生污染,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环保部门对其监管的力度也越大。所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意愿越大。

2)养殖场土地经营规模对养殖场污染防治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影响。在95%置信水平下,养殖场土地经营规模对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影响系数为正,与预期方向相符。随着养殖场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意愿上升。畜禽粪便经处理后需要足够的土地消纳,养殖场土地经营规模越大,越需要开展粪污还田利用,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积极性就越大。

3)污染防治经济上是否划算对养殖场污染防治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影响。在95%置信水平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经济上是否划算对畜禽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的影响系数为正,与预期方向相符。养殖污染防治的经济成本直接关系到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经济效益,若开展污染防治经济上划算,则养殖场的积极性就越大;反之,积极性就越小。

4)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对养殖场污染防治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影响。在95%置信水平下,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对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影响系数为正,与预期方向相符。实证研究表明,随着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增长,其开展污染防治行为的意愿上升。

3 小结与建议

基于武汉市103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养殖场污染防治行为意愿予以分析,研究表明,畜禽养殖规模、土地经营规模、污染防治经济上是否划算和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对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的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养殖场决策者年龄、文化程度、养殖年限、近3年效益情况、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对畜禽养殖污染程度的认知、是否认为畜禽养殖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是否因环保问题影响到与周边村民、村委会或政府的关系对养殖场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的意愿不具有显著影响。基于以上分析结论,提出了以下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的建议:

1)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充分考虑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和布局,严格执行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划选址、养殖规模、污染物防治设施与处理工艺要求、污染物排放及其资源化利用考核标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实现污染防治的全过程监管;进一步明确环保部门对畜牧业环境监察的监管方式、监管频次、监管重点、治理要求等内容,增加基层环境监察机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用仪器设备,提高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监管能力。

2)引导养殖场流转土地,种养结合、开展农牧一体化经营。通过信贷、税收、财政补贴等经济激励手段,引导畜禽养殖场流转土地,利用周边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等消纳粪污;发挥畜禽养殖场的平台作用,整合土地、资本、劳动力、金融等资源,实施畜禽粪便还田利用,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场,开展农牧一体化经营;利用畜禽有机肥资源,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现畜禽养殖场生产方式生态化转型,促进农牧生态平衡。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应突出畜禽粪便的资源属性,对开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养殖场给予财政补贴,扶持养殖场建设沼气发酵工程、生物发酵床、有机肥生产线等设施,并对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终端产品予以补贴,鼓励养殖场利用畜禽粪便开展沼气集中供户、沼气发电并网、沼气压缩提纯、有机肥加工等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养殖场业主开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经济激励机制,推动建立政府、养殖场和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污染防治投入机制,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可持续性。

4)提高对畜禽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把温室气体减排纳入污染防治的政策领域。畜禽养殖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新的概念,还未引起养殖场业主及政府的足够重视,应提高对畜禽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研究制定相关的减排技术及对策,实现对畜禽养殖污染的全方位防治。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1981-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1-2011.

[2] 中国畜牧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畜牧业年鉴2011[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 李庆康,吴 雷,刘海琴,等.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现状及展望[J].农业环境保护,2000,19(4):251-254.

[4] 周轶韬.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17-120.

[5] 孙铁珩,宋雪英.中国农业环境问题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6):646-648,652.

[6] STEINFELD H,GERBER P,WASSENAAR T,et al.Livestock′s Long Shadow[M]. Rome:FAO,2006.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EB/OL].http://www.ccchina.gov.cn/file/source/aa/ga2004110901.pdf.2005-01-10.

[8]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我省生猪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年出栏过百万县市达19个[EB/OL].http://www.hbav.gov.cn/structure/zwxx/xmjb/xmzw_113813_1.htm.2013-02-16.

[9] 武汉市畜牧兽医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市畜牧兽医志(1949-2009)[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10] 张乃弟,沙 茜,普劲松.武汉市畜禽养殖污染状况调查及建议[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6):404-410.

[11] 陶群山,胡 浩,王其巨.环境约束条件下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106-110.

[12] 张 婷.农户绿色蔬菜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512户绿色蔬菜生产农户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12):88-95.

[13] 谢宏佐,陈 涛.中国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国内网民3489份的调查问卷[J].中国软科学,2012(3):79-92.

[14] 张利国.农户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研究——基于江西省278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6):114-120.

[15] 张园园,孙世民,彭玉珊.养猪场户生猪产业扶持政策体系认知度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4(4):55-59.

[16] 王舒娟,王翌秋.秸秆出售行为与意愿选择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J].农村经济,2014(6):55-59.

[17] 舒朗山.农户生猪养殖废弃物处置模式选择行为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1.

[18] 张 晖,虞 祎,胡 浩.基于农户视角的畜牧业污染处理意愿研究——基于长三角生猪养殖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1(10):92-94.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篇3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 环境污染 污染治理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从而导致了畜禽粪尿及废水的污染负荷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成为城市郊区的污染大户…。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污染,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将其纳人环境保护规划中。因此,必须全面认识畜禽养殖污染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l我国畜禽养殖业概况

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增大,分布比较集中。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公布的在全国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和湖南等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80%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布于居民区内,8%一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m,30%一4o%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

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我国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另外,养殖场环境污染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

由于上述畜禽养殖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水平低下等原因,迅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严重影响了城郊环境和居民健康。

2畜禽养殖业引致的环境问题

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有畜禽养殖场有机废水、病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转基因生物污染。目前,畜禽粪便集中、量大,同时污染治理没有跟上,造成城市郊区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相当严重。

2.1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畜禽排泄污染物包括从畜禽体内排出的有害气体、粪便及其分解产生的臭气以及体表掉落的毛屑、绒毛(羽毛)等。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l9亿,是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河南、湖南和江西等地甚至超过4倍。中国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达到0.49(<0.4为宜),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已经超过0.49,达到较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平。畜禽场大量的粪便和垫料分解产生的H:S、NH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畜健康,而且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环境。

2.1.1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迅速腐烂发酵,产生HS、NH3、胺、硫醇、苯酚、挥发性有机酸以及吲哚、粪臭素、乙醇、乙醛等上百种有毒有害物质。氮沉降是构成当前环境危害的重大因素,它可造成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导致同温层臭氧浓度的变化。据测算,在饲养100头母猪的猪场内,一年通过蛋白质给猪饲喂14氮,其中7.5t会随粪便排出而成污染物。1992年英国NH,排放量达630万t/a,其中畜禽养殖业占85%。由此可见,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氮最多,它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2.1.2对水环境的污染

畜禽粪便淋溶性极强,若不及时处理,便通过径流污染地表水,进而通过土壤渗滤污染地下水。畜禽粪便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N、P、K、ss及致病菌等污染物并有恶臭。

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集中排放,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黑发臭。水中N、P等营养物促使水体富营养化,或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氮浓度增高,例如北京市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中BOD含量每年为3O万t,为该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中BOD含量(1O万的3倍;仅有不足3%的粪尿等废弃物在排放前经过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就近排入水渠汇入河道或渗入地下;一些养殖场距地面100m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2—3倍,严重危及养殖场周围地下水水体的质量和居民的健康,也影响了养殖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1.3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当前畜禽粪便主要的消耗途径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畜禽粪便中含有的N、P、K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还田,反而起不到肥田的效应,作物会“疯长”,使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减少。对上海市郊207个乡和l5个农场关于使用畜禽粪便负荷量的调查表明,约有27.3%的使用地区,其负荷超出了农田环境的消化能力,对环境构成了污染威胁。

2.2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的洗刷用具、场地消毒和畜禽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蛋壳、死胚、绒毛、胎粪)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有害疾病,直接危及居民的健康,也造成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2.3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我国对于畜禽饲料的质量很难进行控制和检测。南方一些地区,经常用发霉的粮食喂养畜禽;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养殖场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疾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物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组织内。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对策

要解决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

3.1加强立法与管理。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篇4

论文摘要:在阐述目前畜禽养殖业引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学的角度提出应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治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期促进畜禽养殖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论文关键词:畜禽养殖业 环境污染 污染治理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从而导致了畜禽粪尿及废水的污染负荷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成为城市郊区的污染大户…。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污染,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将其纳人环境保护规划中。因此,必须全面认识畜禽养殖污染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l我国畜禽养殖业概况

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增大,分布比较集中。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公布的在全国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和湖南等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80%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布于居民区内,8%一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m,30%一4o%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

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我国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另外,养殖场环境污染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

由于上述畜禽养殖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水平低下等原因,迅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严重影响了城郊环境和居民健康。

2畜禽养殖业引致的环境问题

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有畜禽养殖场有机废水、病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转基因生物污染。目前,畜禽粪便集中、量大,同时污染治理没有跟上,造成城市郊区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相当严重。

2.1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畜禽排泄污染物包括从畜禽体内排出的有害气体、粪便及其分解产生的臭气以及体表掉落的毛屑、绒毛(羽毛)等。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l9亿,是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河南、湖南和江西等地甚至超过4倍。中国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达到0.49(<0.4为宜),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已经超过0.49,达到较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平。畜禽场大量的粪便和垫料分解产生的h:s、nh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畜健康,而且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环境。

2.1.1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迅速腐烂发酵,产生hs、nh3、胺、硫醇、苯酚、挥发性有机酸以及吲哚、粪臭素、乙醇、乙醛等上百种有毒有害物质。氮沉降是构成当前环境危害的重大因素,它可造成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导致同温层臭氧浓度的变化。据测算,在饲养100头母猪的猪场内,一年通过蛋白质给猪饲喂14氮,其中7.5t会随粪便排出而成污染物。1992年英国nh,排放量达630万t/a,其中畜禽养殖业占85%。由此可见,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氮最多,它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2.1.2对水环境的污染

畜禽粪便淋溶性极强,若不及时处理,便通过径流污染地表水,进而通过土壤渗滤污染地下水。畜禽粪便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n、p、k、ss及致病菌等污染物并有恶臭。

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集中排放,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黑发臭。水中n、p等营养物促使水体富营养化,或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氮浓度增高,例如北京市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中bod含量每年为3o万t,为该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中bod含量(1o万的3倍;仅有不足3%的粪尿等废弃物在排放前经过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就近排入水渠汇入河道或渗入地下;一些养殖场距地面100m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2—3倍,严重危及养殖场周围地下水水体的质量和居民的健康,也影响了养殖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1.3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当前畜禽粪便主要的消耗途径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畜禽粪便中含有的n、p、k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还田,反而起不到肥田的效应,作物会“疯长”,使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减少。对上海市郊207个乡和l5个农场关于使用畜禽粪便负荷量的调查表明,约有27.3%的使用地区,其负荷超出了农田环境的消化能力,对环境构成了污染威胁。

2.2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的洗刷用具、场地消毒和畜禽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蛋壳、死胚、绒毛、胎粪)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有害疾病,直接危及居民的健康,也造成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2.3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我国对于畜禽饲料的质量很难进行控制和检测。南方一些地区,经常用发霉的粮食喂养畜禽;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养殖场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疾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物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组织内。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对策

要解决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

3.1加强立法与管理。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养殖户的环境意识。同时应广泛宣传,切实做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解决畜禽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禽场建设管理、禽畜粪便和污水的排放等方面规范畜禽养殖,合理布局,控制发展速度和饲养密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原则。

3.2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禽畜排泄物的污染

为获得高生产性能而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地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饲用酶制剂是一类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饲用酶制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

3.3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

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清洁养殖,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生产环境,减少畜禽的死淘率。同时可以减少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养殖场还应给畜禽定下用水额度,如每头猪每天5kg水,尽量节省资源。建立粪便收集池,定点收集垃圾;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采用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减量化的要求,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3.4研制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治理工程利润低,风险大,因此不能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防治那样,走单纯治理的路子。粪便绝对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畜禽粪尿含有丰富的n、p、k成分,经合理处理后,可制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而且还可经厌氧发酵成沼气作为能量来加以利用,因此,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则。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将畜禽废渣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和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

应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通过厌氧发酵,走沼液、沼渣及沼气利用之路。在畜牧业高度发展的英国,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全部作为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对于牲畜养殖场,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有两种基本工艺方案:一是高温堆肥;二是沼气发酵。

3.4.1高温堆肥。

粪尿厌氧发酵处理后,气体部分可提供能量,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许多有先见之明的养殖场已经走在前面,把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卖给农户当肥料,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前国内的堆肥发酵技术、粪肥还田实用技术等已经成熟,有的还超过国外。把污染物通过无害化处理,加工生产有机肥,这正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通过对粪便高温烘干灭菌及高压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种元素,制成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机肥。

3.4.2沼气发酵

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气综合利用。推广沼气处理技术,利用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用于燃料、仔猪舍保温等;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进行广泛的国际、国内沼气生产的技术、企业管理、项目开发、工程安装、系统设计及运行维护方面的经验等技术经济信息交流。许多实践与研究证明,猪、鸡粪厌氧发酵能使寄生虫卵灭活,减轻土壤污染与水污染,将沼渣与无机肥制成复合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tn及碱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使作物病害较少,降低农药使用量77.5%,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沼液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及微量元素,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此外,沼液养鱼,能提高鱼的成活率。

3.5畜禽废水的终端人工处理

当代生物技术完全可以将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到排放标准,但是,采用生物技术清除相当于数千万人口当量的废水中的有机物及n、p,其所需费用之巨可想而知。但是因地制宜地采用一些净化系统,如稳定塘、养鱼塘、水生生物塘及土地处理系统等进行处理,是非常经济可行的。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篇5

海南是我国第二大岛屿、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省2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全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态建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生态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环境空气质量名列世界前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初步实现了共赢。尽管海南的环境保护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整体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一是工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海南省将发展临港工业,集约发展油气化工、林纸一体化、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制药等产业,重化工业严格限定在洋浦、东方工业区,其他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在现有老城、昌江等工业园区。采取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先进的污染治理措施,目前各工业区的近岸海域水质依然保持优良态势,但各工业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洋浦、东方等重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预警与事故应急能力还较低。在农业方面,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但较强的农业投入品使用,已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部分中、小河流的下游受到两岸村镇居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在旅游业方面,在加快对现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扩大旅游规模,提升旅游质量的同时,存在一些旅游景区和景点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未能及时配套建设、部分沿海地区酒店旅馆等海岸工程的修建和乱倾废现象,严重威胁到海南岛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安全。 二是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退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十一五”以来,海南省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截至目前,海南省共有自然保护区50个,其中有部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4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27个;随着相关管理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周边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行为也明显减少。但自然保护区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生态功能区退化等问题;保护区人员编制较少,日常管理难度大;旅游开发难以监管到位,个别建设项目未履行环保审批手续;保护区内仍存在部分建区前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污染物排放等现象。 三是近岸海域水质下降及水产品养殖问题。海南岛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近岸海域以一、二类水质为主。三、四类海水主要集中在部分港口、个别养殖集中区和城市附近局部海域,主要受港口废水、养殖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影响。与“十五”期末相比,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略有好转,三亚港和秀英港等局部污染严重的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尽管“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大力推进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有所上升,减少了大量生活污染物排放,但仍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尤其是旅游业爆发性增长所带来的新增流动性城市人口的生活污水处理需要。此外,目前海南省污水处理设施主要去除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污染物,对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率不高。同时农业大量使用的氮磷肥料和沿岸未经处理排放的生活污水对部分海域的水质也有所影响。 2009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资源和最鲜明的优势,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建设国际旅游岛,首要任务是要保护和建设好海南的生态环境,坚持环境优先,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因此,必须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主导,保护好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主要对策措施包括: (一)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环境管理,确保全省生态安全。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积极探索和谐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保护。合理确定各类生态资源的功能定位,集约、限额建设征占林地、湿地、绿地资源。加强对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开发保护。合理划分功能区、集约利用开发海岸资源,保护沿海防护林带、红树林、海滨湿地和珊瑚礁等海洋、海岸带生态系统。加强现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水源地、重要海域的建设、保护和管理,争取新建一批部级、省级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恢复示范工程。加强对热带天然林、海防林和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继续推进海防林建设和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三边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生境的保育与恢复。强化动植物检验检疫,有效防控外来生物物种入侵。使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60%,将海南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二)引导发展低碳产业,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强蓄能、变频、洁净煤、新能源汽车、节能灯、建筑节能等低碳技术及产品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核电、液化天然气、燃料乙醇、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实施太阳能利用和建筑节能工程。到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三是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各类产业。要以《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科学制订各类规划和区域开发计划。根据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各类产业,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海南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海南良好的环境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实施生态经济示范工程。依托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产业。 (三)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加强新建项目污染总量控制,重点防治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削减农业污染和处置医疗与危险废物,提高空气、水体环境质量。一是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重点防治工业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在海口和昌江建设危险废物处置的相关设施。到2015年,全省实现“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的生态文明建设初级目标。二是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创建工程,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大力推进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乡镇、小康环保示范村、文明生态村、绿色社区等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把城乡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舒适实用、环境质量一流、与自然和谐、具有海南特色的生态型社区,为人们提供健康、方便、舒适的生活、工作、旅游和休闲环境。加强城市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合理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物等自然遗产,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乡村生态人居。贯彻落实国家“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乡村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防止土壤污染,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治理农村垃圾污染,在主要城镇周边地区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置”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继续加强沼气工程建设,基本普及户用沼气,推进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水平。#p#分页标题#e# (四)强化环境污染治理管理,提高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管理水平,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染治理水平。要求各市县进一步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污水支管网的建设,努力扩大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提高运行负荷与处理浓度。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管理,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泥要全部作为肥料综合利用。开展村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二是着力推进畜禽养殖等农业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农业。加强规划引导,严格限制主要流域的规模养殖畜禽;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走生态养殖道路,减少畜禽废水直接向流域水体排放。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鼓励发展畜禽废渣综合利用,逐步削减畜禽养殖业的污染负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干部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促进和谐、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考核奖励制度。加快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建立生态补偿的新机制。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政策,建立健全治污设施正常运营保障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创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奖惩制度,完善现行的经济社会考核方案,将生态省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等社会发展指标纳入市县经济社会考核内容。同时,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产业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估和重大决策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提高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综合决策水平。二是建立公民生态意识与生态法制教育体系。加强生态知识和法制意识教育。以青少年、党政干部、企业经营者为主要对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环境知识和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倡导和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和旅游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绿色消费,走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之间发展。三是加强宣传力度,营造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在公共场所设立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展览等形式大力宣传国际旅游岛建设,鼓励企业结合产品广告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定期宣传和即时报道。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篇6

【关键词】水污染物;指标预测;环境规划

0 引言

城市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落实,污染物的主要控制指标是考核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的重要抓手,为此依据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对污染物排放水平进行预测,对于环境保护规划的合理编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B市国民经济指标预测情况,预测畜禽养殖水污染物排放水平。

1 B市经济指标预测

依据《B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施“一城两港三区三带”发展战略,以建设“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现代化沿海中等港口城市为目标,实现“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五年累计力争达到2100亿元;到2015年,城镇化率争取达到60%,三次产业比重由13.8:46.1:35.7调整到7.1:54.8:3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

2 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预测

2.1 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根据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等5种畜禽的产污系数分别进行的,其他畜禽因不在污染源普查统计范围内,不做产生量预测。其中肉畜禽(猪、肉牛、肉鸡)以出栏量为统计基量,奶、蛋等畜禽(奶牛、蛋鸡)以存栏量为统计基量。

2.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措施

2.2.1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种养结合、达标排放的要求,指导养殖业主进行综合配套治理。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污水排放;铺设污水管道、实施雨污分流、完善堆粪场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建造与养殖量相匹配的防雨水冲刷(流失)的干粪堆场和污水储存池,保持养殖场整洁卫生等措施,强化养殖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鼓励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生产利用工程,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2.2 严格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

对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畜禽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监测。环保部门要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督查力度,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执法检查。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篇7

[关键词] 安平桥 水环境 现状 防治对策

1 前言

安平桥始建于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坐落于大盈溪与安海湾的入海口处,连接南安市水头镇和晋江市安海镇两个镇区。桥长约合5华里,因而又称为“五里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闻名中外。1961年,安平桥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确定为泉州十八景之一,2004年又列入泉州市16个重点景区,作为全市旅游发展重点景区之一。

2 安平桥区域地表水系及周边水环境现状

安平桥以上河段水域主要为大盈溪及其支流。大盈溪源于石壁水库,自西向东横贯水头镇北部,而后向南经双溪水闸、安平新桥水闸汇入安海湾,全长11.3km。主要支流有星辉溪、埕美溪、邦岑溪、南侨溪、文斗溪、湖内溪、外曾溪、朴里农灌渠和埕边溪。

大盈溪及其支流规划为工业用水、农灌、景观等,水质目标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安海湾海区规划主导功能为养殖、盐业、纳污,执行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的第二类水质标准。

根据安平桥周边地表水和海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安平桥周边水域各项评价因子除pH外,均普遍超标,水环境质量较差,无法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其中,大盈溪干支流均污染严重,水质均劣于Ⅴ类,控制断面安平桥的主要污染因子依次为悬浮物(SS)、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磷(TP)。海水水质除pH外,其他评价因子均超标,主要的污染因子依次为CODcr、BOD5、氨氮和溶解氧。该流域底质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铜、锌和铅污染,有机污染严重。

3 主要污染源

3.1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是造成安平桥周边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污染负荷比为54.87%。区域的水污染型企业主要有19家造纸厂、90家石材厂和10家陶瓷厂。

3.2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的排放也是区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污染负荷比为40.22%。主要为南安市水头镇文斗村、水头居委会、新营村、大盈村、朴山村、南侨村、西锦村、埕美村、邦岑村、上林村、星辉村、朴三村,晋江市安海镇曾埭村和水后村。

3.3 畜禽养殖污染源

畜禽养殖业污染负荷比为4.91%,对水质中总磷和氨氮的影响较大,是水体中总磷、氨氮超标和河道底质中铜超标的主要原因。区域的主要畜禽养殖污染源为:下洪村零散养殖户、黄栋梁养猪场和安海洪兴农牧场,累计比为84.15%。

3.4 固体废物污染

工业固体废物普遍未作妥善处置,随意堆放,特别是向安平桥周边水体倾倒现象比较普遍,成为周边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水头镇及安海镇区的生活垃圾部分得到处置,但垃圾处置场普遍存在环保措施不完善,基本无防渗、截污和覆盖等环保措施,露天堆放。现有垃圾处置场的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大量垃圾堆放在大盈溪及其支流附近,造成二次污染。

环卫专用设施数量不足、处置手段落后,垃圾转运存在二次污染,人工装卸劳动强度大;现有环卫队伍的规模已无法保障统一处置镇区垃圾的要求,更无法满足清理各村庄生活垃圾及工业固废。

另外,农业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对安平桥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4 安平桥周边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探索

4.1 近期整治措施

4.1.1完成工业污染源及牲畜养殖业的整治工作

4.1.1.1深化造纸企业污染整治。19家造纸厂通过“一控双达标”及“零点行动”的环保风暴后,均安装污染运行设施,目前污水处理设施经不同程度扩建改造,暗管都被挖掉,规范排污口,污水通过“物化+生化”处理,出水水质满足稳定达标排放要求;锅炉烟气通过“水膜除尘法”处理均通过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

4.1.1.2进一步开展石材专项整治。(1)坚决依法关闭“三无”(即无工商营业执照、无环保审批手续、无用地审批手续)石材企业和染板加工石材企业(2)限期整治未达标排放的石材企业,采取强硬措施责令企业停产整治。(3)进一步规范污染治理设施。所有的石材企业产生的废水全部实现循环回用,不外排;石粉石渣等固体废弃物实现统一清运,集中填埋处理。(4)强化政策导向,引导石材行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要以集中建厂、规模发展、整合提升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石材行业污染状况,引导石材行业的健康发展。大力引进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

4.1.1.3开展畜禽养殖业综合整治。加快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步伐,完成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和污染治理规划,全面拆除禁建区划定后禁建区内在建的畜禽养殖场及划定建设的治理未达标的畜禽养殖场,完成禁建区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治理达标工作;制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对新建的规模化养殖场及养殖小区实行申报备案及选址审批制度。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积极关注、引导农民依法进行畜禽养殖,研究制定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对畜禽粪便和污水的科学处置,化害为利、造福农民和农业;加强对农民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法律意识;严格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4.1.2完成河道沿岸垃圾和危棚简屋的清理工作。清理整顿大盈溪和安平桥边的拾荒者、垃圾回收站和岸边的危棚简屋,清理大盈溪上游呈美桥下河道中的生活垃圾和大盈村、上林村、埕边村周边的工业固废,清理河道零星分布的小型垃圾堆放点。

4.1.3着手规划新的垃圾处置场所和建立固废处置系统。设置便于投放、易于清运、外形美观的分类垃圾箱,加强垃圾收集、运转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从政策上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将回收的废物转化为原材料,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4.2 远期整治措施

4.2.1进行大盈溪流域(包括埕边溪)的环境容量研究和总量控制。严格推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贯彻落实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二氧化硫和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按照“管好排放总量、严控废物增量、扩大环境容量、用好资源存量”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分配排污总量指标,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有选择地发展适合本地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的特色产业,加强村镇工业污染治理与监管,控制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

4.2.2完成区域固体废物处置场所及各村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实施农村环保计划、绿色家园行动,重点村镇必须按规范编制、实施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规划,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镇,至2010年全市至少建成12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城镇和周边乡(镇)、村的生活垃圾纳入县(市、区)统筹实施治理,实行“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市、区)处置”的处理模式。

4.2.3扩大环卫队伍的规模,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置体系。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具体负责统筹规划并组织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处理设施、集中存放点和中转站,鼓励村民委员会根据本地实际规划本村的垃圾处理,并给予财政补助和支持。

4.2.4完成区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用市场机制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产业化水平。规划部门负责制定城镇污水建设规划,市政公用部门负责全面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开发推广污水再生利用途径,各地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解决污水管网的配套和完善。

5 结语

环境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要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作为一条必须把握的底线。在环保工作中,我们必须强化三个责任: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生产管理和工艺管理,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对不依环保法,我行我素的企业要追究责任;二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强考核和监督,强化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三是强化社会主体责任,提高各类社会主体的意识,全面提升全民的环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和环保的良好风尚。

安平桥周边地表水和海水水质现状堪忧,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安平桥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有关镇政府要对安平桥周边各自辖区水环境负责,并重新调查核实、落实整治各项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工业污染源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选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的监督管理,负责指导协调;水利部门要加强小流域的整治,管理好河道;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业污染源治理,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通过各方努力落实综合整治措施,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善安平桥周边地表水和海水水质。

参考文献

[1] 武书彬.造纸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M].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 蒲恩奇.大气污染治理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程晓燕,朱群.环保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15(2): 7-8.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篇8

主要入海污染物来源分析

环渤海近海主要污染物来源于陆上和海上两个方面,其中陆源污染物是渤海污染的主要来源。陆地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携带农药和化肥的入海径流、沿海油田排污等。海上污染源主要有船舶排污、海上平台排污、油轮泄漏、近岸水产养殖废水和海上的倾废等。

1陆源污染物仍是环渤海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在入海的污染物中,陆源污染物占污染物总量的80%以上。据统计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渤海每年承受着来自陆地28亿t污水和70万t余污染物,接纳的污染物占整个中国海域接纳污染物的近一半。2009年,对渤海沿岸的100个排污口进行检测,发现渤海沿岸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严重。75%的监测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现象,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BOD5、总磷和CODCr。在20个重点监测的排污口中,73%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要求,其中劣于国家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占到40%。2009年监测的渤海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为CODCr、油类、氨氮、磷酸盐、重金属等,其入海总量为94万t[2]。环渤海地区入海污水总量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基本持平。沿海城市的生活污水和进入河流的农药化肥等流失也成为陆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2大气沉降物是渤海污染来源之一

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大气沉降是许多自然物质和污染物质从大陆输送到海洋的重要途径。在某些沿海区域,经由大气输入的若干痕量物质的总量几乎相当于河流的输入量,有的甚至更多[4]。2009年,国家海洋局在大连海域、青岛海域、长江口海域和珠江口海域4个重点海域继续开展大气污染物监测。分别代表了中国四大海域近海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显示,大连海域大气中铜、铅和总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无明显变化趋势,镉沉降通量呈下降趋势。2010年,在渤海区域开展了大气污染物湿沉降通量的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渤海无机氮湿沉降以硝酸盐为主,无机氮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蓬莱监测站,重金属铜和铅的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塘沽监测站[1]。

3海水养殖是环渤海污染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规模的扩大,使得局部海水溶解态和悬浮态物质输出大大增加。2009年,渤海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75%。其中海水增养殖区中,36%的海域面积未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等海水富营养化指标是海水中主要污染要素[2]。国内外学者对海水养殖进行的研究表明海水养殖对近海环境的影响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氮、磷的排放,造成局部水域水体富营养化;抗生素和药物的使用对养殖区海水造成污染;一些野生种群栖息地遭到破坏,野生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干扰,减少了生物多样性[5]。海水养殖对海水污染的程度取决于养殖系统的强度,其中包括养殖的生物种类、养殖密度、投喂状况等。此外海水的盐度、温度以及生长的不同阶段等因素也会影响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4海洋运输及采油平台溢油污染日益突出

海洋石油污染可分为突发性污染和慢性污染。突发性污染包括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泄漏、井喷事故和油轮事故,慢性污染有港口和船舶的作业含油污水排放、工业民用废水排放、含油沉积岩遭侵蚀后渗出等。1997—2009年,辽东湾和莱州湾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显著上升[1]。2009年,在渤海共发现4起油污染事件[2]。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发生输油管道爆炸,大连市环保部门在附近海域设置了7个监测点采集样本,结果显示,除一个点符合海水水质二级标准外,其他6个点均超过海水水质二级标准,石油类最大值超标16.5倍。其中较重污染面积达到50km2,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并已开始影响大连湾及附近海域海水水质。从海洋生态多样性保护的角度来看,油污的危害不容忽视,油膜凝聚浮在水面上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长期杀手[6]。首先,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其结果一方面使海洋产氧量减少(据估计,海洋藻类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气占全球产氧量的1/4);另一方面,藻类生长不良也影响和制约了海洋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影响。此外,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从而富集到人体内,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

5海洋垃圾也是环渤海近海污染重要原因

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3类。海洋垃圾不仅造成视觉上的污染,还能威胁航行安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有着致命的影响。海洋垃圾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导致。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70%的海滩垃圾和59%的海面漂浮垃圾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1]。

近年来环渤海污染的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近10年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的数据资料,针对渤海近海污染的发展变化趋势作了分析。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逐年扩大,严重污染海域的面积也在增加。主要污染区域在近海,尤其在渤海湾、辽东湾和莱州湾三大海湾,渤海中心区基本未受污染。2002年严重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的营口市附近的近海海域,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盐、铅和汞,渤海湾和莱州湾海水环境良好。2004年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渤海湾黄骅市附近海域,莱州湾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2007年莱州湾严重污染区域扩大,成为三大海湾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2009年渤海污染较2007年有一定的控制开始好转,三大海湾近海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2010年的污染区域比2009年有所增加,可能与2010年7月16日重大溢油事故有关。最近两年采取了相应治理措施,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海水质量逐渐得到好转。环渤海区近海营养盐含量偏高且有每年递增的趋势,而且水体中氮磷比例失衡,大部分地区水域无机氮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以致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结构。近年来,环渤海各省市近海的无机氮含量变化状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河北近海水质较好,无机氮含量呈递减的趋势;天津近海水域无机氮污染最为严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年已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山东河北近海水体中无机氮含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赤潮也是环渤海近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其特点是:发生时间逐渐提早,发生次数逐年增多,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危害程度也日渐严重,仅次于东海。渤海水体富营养化海区面积约占渤海总面积的20%,其中赤潮发生主要集中在鲅鱼圈—辽河口、锦州湾、秦皇岛、曹妃甸、天津—黄骅及黄河口等近岸海域[7]。笔者统计了2002—2010年的渤海赤潮的发生次数和赤潮面积(表1),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渤海赤潮次数增多,范围扩大。从2004年开始逐渐得到控制,有逐年减轻的趋势,近两年来赤潮发展程度又有所加重,因此渤海赤潮形势依然严峻,其主要原因是海水水体中营养盐含量严重超标、氮磷比例失衡。

防治措施

1开展渤海污染源的监测与风险评价

由于海洋污染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来源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全面展开渤海立体监测工作。重点开展对污染源的监测与普查、海水交换与污染物质交换过程监测、污染物时空变化监测等工作。定期开展对一些可能造成近海水体污染的关键途径或区域如入海江河、陆源排污口、养殖区、油气田区和倾废区等时空变化监测。通过监测了解渤海的污染现状,摸清了污染源,初步掌握了污染物入海量。为下一步开展渤海环境容量研究、制定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此外,应加强对污染源的风险评价和预警,利用统计学毒理学等学科知识,估算生物与人体健康可能危害的概率和程度,在充分保护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原则下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来开展污染治理[8]。

2加强对陆源污染物入海的监管力度

治理渤海污染的关键是切断污染源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工业和生活的污水要集中处理,集中排放,尽量降低污染程度。首要的问题是对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放的监管。不仅着眼于对工矿企业排污口的排放标准进行严格管理,还要注重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生产方案,从根本上减少废物的产生。还应关掉一批污染严重项目,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整治一批违法排污单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总量[9]。城市生活污染物的合理处理利用便可以变废为宝,将部分生活垃圾转化为能源再利用,尽量减少公害和污染。无法再利用的垃圾可以选择填埋法或焚烧法进行处理,以减少向海洋排放。

3进一步加强海洋倾废和海洋工程管理

为此应严格执行海洋倾废许可证制度,规范倾倒审批;开展倾废船舶实时监视监控试点工作,实现海洋倾废全程监管。对批准的倾倒区和放油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对排放量和排放标准进行严格把关,全面实现排海污染物的制度化、目标化、定量化。对石油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提高对溢油污染事件的监控能力。

4加强海水养殖污染控制

针对现在海水养殖中种种不合理因素,应提倡无公害养殖、生态养殖、集约化养殖,通过科学的分析确定海水养殖密度、养殖结构,饵料搭配、使用药物等问题。通过实施各种养殖水域的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控制海水养殖污染。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利用技术来控制海水养殖的污染。可以配备新的环保设备对养殖的海水进行过滤杀菌、降解氨氮物质、加氧等一系列处理,养殖池只需添加少量新水,即可循环再利用。这样既可节约水资源和煤电资源,又可减少养殖废水排放,降低海水养殖污染,提高养殖效率。应当鼓励科研工作者多做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设计出更好的海水养殖方法,提高养殖废水处理率,逐步控制无机氮、磷酸盐等主要污染物要求达标排放。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篇9

关键词:乐清湾;养殖水环境;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P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38-04

1 引言

渔业水域泛指供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使用的水域。根据中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渔业水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中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鱼、虾、蟹、贝、藻类及其他水生动植物的养殖场所。因此,渔业水域作为水产经济动植物生活的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大,投饵量也随之不断加大,增加了养殖水域的承载量。虽然水产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水环境的恶化一旦超过了养殖对象的适应范围,鱼虾蟹则会处于应激状态,应激降低了它们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现为厌食、体弱、致病、甚至死亡。所以说,水产养殖的稳产高产离不开养殖水环境的调控,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乐清湾七•一塘养殖概况

浅海、港湾、滩涂地带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良好栖息地和繁殖场。由于这一地带的光照条件好、水温适宜、饵料生物资源丰富、水文条件适宜。因此,这一地带也是发展海水养殖业的优良场所。近20年来,中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水域,并形成了鱼、虾、贝、藻养殖齐开发,浅海、滩涂都利用的局面。乐清湾位于浙江南部瓯江入海口北侧,原为潮流通道形港湾。东侧是玉环县,西岸是乐清市,温岭市在其湾顶,湾口是洞头县各岛屿。乐清湾系深入内地的半封闭海湾。南北长47km,东西宽15km,海域面积469km2,陆岸线长约220km。湾内水深港阔,岛屿错列。沿岸有清江、白溪、水涨、灵溪、江厦等30余条大小溪流注入湾内。乐清湾2.2万hm2的海涂是贝类养殖的天然牧场,这更是乐清湾值得骄傲的自然资源。在乐清湾有各种主要的经济鱼类20余种,其中大黄鱼是主要的鱼类资源,还有58种贝类,60种甲壳类动物,整个乐清湾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利于海水养殖,是浙江省蛏、蚶、牡蛎三大贝类的养殖基地和苗种基地。七•一塘位于乐清湾的东北部,属于温岭市管辖,水域面积180hm2,江厦潮汐电站将七•一塘和乐清湾隔了开来,成了一处既相对封闭又可以实时进行水体交换的人工海域,抗风浪条件十分优越,加之其较深的水位,偏低的盐度,逐渐成了当地渔民网箱养殖的主要基地。据统计,目前七•一塘内有围塘养殖100hm2,网箱养殖2500只,滩涂养殖20hm2,浅海贝类养殖6.7hm2,年产量达2150t。

近年来,中国海水网箱养殖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中国渔业新兴产业的生力军。七•一塘内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成为网箱养殖的一块福地,养殖主要品种有鲈鱼、黑鲷、美国红鲈、鱼等品种,年产量750t,收入颇丰,一度是当地人们趋之若鹜、争相投入的绝佳养殖场所。但海水网箱养殖系统作为一种高密度、高投饵的人工养殖生态系统,其输出的废物,包括残饵、代谢及排泄废物等是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再加上网箱养殖区布局不合理,通常设在水交换率较低的内湾,当养殖容量超出了海域的环境容量,就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养殖年限的不断增加,网箱养殖对七•一塘内的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发现养殖品种病害率增加,产量不断下降,甚至部分渔民绝收。这主要是由于当地经年累月的大规模网箱养殖,使得原本水域面积不大的七•一塘水体超负荷运载。加之当地渔民为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普遍采用高密度放养方式,投喂大量外源性饵料、肥料等,致使水中氮、磷等有机元素含量急剧提升,水体富营养化,底质污染严重,造成水质总体恶化,养殖品种病害频发。网箱养殖的自身污染已经开始制约当地水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 网箱养殖对七•一塘内水体环境的影响

网箱养殖对七•一塘内水体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导致水体各种理化因子的改变和底泥环境的污染。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放养密度过高,投喂饵料过多,加之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长期累积,使得底质污染严重,海水高度富营养化。同时由于底质的淤积,使得塘内整体水位下降,影响了潮汐电站的水体交换能力,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加剧了塘内的水质污染。

3.1 水体中pH值的变化

何悦强等人对大亚湾网箱养殖区的水环境质量调查表明,短期内的网箱养殖对海水环境的pH无明显影响[1]。刘家寿等研究指出,网箱养殖对水体环境的pH无明显影响[2]。但长期进行大规模网箱投饵养殖,由于受各种有机碎屑、残留沉淀物等的影响,水体的pH值会略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高密度放养的生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产生CO.2的缘故。表1的监测数据表明了同期七•一塘内的pH值较温岭其他无网箱养殖海域偏低,这也证明了网箱养殖对海水pH值的影响。

表1 温岭各海域pH值对比表

海域名称七•一塘大港湾隘顽湾石塘海域

pH平均值7.778.048.028.10

3.2 水体中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的变化

七•一塘内网箱养殖投放了大量的饵料,过多的有机残饵加上鱼类自身的排泄物,沉积在海底氧化分解,消耗了水中大量的O.2,造成网箱养殖区域溶解氧明显低于非网箱养殖海域,化学需氧量则明显高于非网箱养殖区。

表2 温岭各海域表层海水DO、COD值对比表

海域名称七•一塘大港湾隘顽湾石塘海域

DO平均值/mg/dm36.127.977.176.64

COD平均值/mg/dm31.620.790.700.49

表2的数据虽然只反映了表层海水的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但是由于海底需要氧化分解大量有机质,加剧了溶解氧的消耗。暨卫东在研究马銮湾海域水产养殖自身有机污染时发现,由于大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水深4m以下O.2几乎被消耗殆尽,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嫌氧分解,并发生脱氧过程,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几乎还原为分析零值,同时产生H.2S等有毒气体,进一步恶化水体质量[3]。甘居利等在研究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海水溶解氧浓度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海水中DO浓度按相关程度的高低依次与以下5个环境因子的强度显著负相关(r=-0.945,p=0.025):海水温度>底质硫化物>海水亚硝酸盐>海水磷酸盐>海水氨和铵盐[4]。这也说明了夏季小水潮时候七•一塘内多次突发性鱼类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位较浅,海底水温急剧上升,导致溶解氧消耗过快,同时产生大量H.2S等有毒气体,污染了整个养殖环境。

2010年8月

绿 色 科 技

第8期

3.3 网箱养殖海域的富营养化

参照七•一塘内各营养盐数据(表3),根据营养水平评价公式:

E=C.COD×C.DIN×C.DIP×106/4500.

式中E为营养水平指数,当E值处于0~0.5时为贫营养,0.5~1.0是属于中营养,1.0~3.0是为高营养,≥3.0时为高富营养。C.COD、C.DIN、C.DIP分布为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无机磷的测定值。可以得出6月份、8月份七•一塘网箱养殖海域的营养水平指数分别为19.96,35.80,远远超过高富营养的临界状态,属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参照Braaten的研究发现约有20%的投喂饵料成为网箱养鱼输出的废物[5] ,结合Gowen等对网箱养殖大马哈鱼的研究表明,饵料中76%的碳和76%的氮以颗粒和溶解态进入海水[6] ,联系Wallin和Haknis在研究养殖过程中磷的物质平衡得出的结果,饲料中被鱼利用的磷只占15%~30%,约有16%~26%溶解在水中,其中51%~59%以颗粒形态存在[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这说明七•一塘内的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是由于网箱高密度投养所产生的大量残余饵料加上养殖生物自身的排泄物分解,产生了大量的N、P进入水体,导致整个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仅从海水水质上看该海域已经不能满足作为养殖区的使用功能,不适合继续发展水产养殖。

表3 七•一塘内营养盐监测值

监测项目6月8月

COD/mg/dm3平均1.621.68

PO.4-P/mg/dm3范围0.0603~0.07330.0867~0.1025

平均0.06770.0930

NO.3-N/mg/dm3范围0.738~0.7960.618~1.057

平均0.7730.804

NO.2-N/mg/dm3范围0.036~0.0400.074~0.177

平均0.0380.117

NH.3-N/mg/dm3范围0.006~0.0090.045~0.119

平均0.0080.110

DIN/mg/dm3平均0.8191.031

DIP/mg/dm3平均0.06770.0930

3.4 网箱养殖对底质的影响

高密度网箱养殖过程中,过量投入有机物质是造成底质和水质环境恶化的首因。残饵、养殖鱼类的排泄物、死亡有机体的残骸等不断的在沉积物中积累,导致养殖区域底质环境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从而影响着整个水体环境。据估计,有机废物在网箱养殖附近的水体中以3kg/m2•a的速率沉降,而在网箱底部的沉积速率则高达10kg/m2•a[8]。乐清湾七•一塘网箱养殖多年,鲜有机会清淤,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海底上升”,网箱养殖海域的水位降低,进而影响整个海域的水体交换能力和降低海水的自净能力。同时网箱底质中的有机物在海底环境作用下,分解出大量的富含C、N、P等元素的化合物,加重了水体有机负担,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为各种病原体、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从而造成养殖鱼类病害频发,死亡率急剧上升。同时渔民们为了防范和治疗各种鱼病,广泛在有机饵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和其他化学添加剂,以提高养殖鱼类的疾病抵抗能力和各种病害的治愈率,养殖海域存在着严重的药物滥用现象。有数据表明养殖鱼类对抗生素的吸收只占20%~30%, 70%~80%的抗生素则直接进入了海水环境中[9]。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虽然能提高鱼类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但长期使用则容易使底质中的细菌病原体等抗药性增强,甚至产生耐药菌株,从而导致药效减弱或完全无效的现象[10],这也是近几年七•一塘养殖户普遍反映鱼病难治的一个原因。此外,网箱养殖带来的各种沉积物,在海水底部发生各种分解反应,消耗了大量的O.2,造成海底缺氧,导致各种厌氧细菌滋生,特别是厌氧性硫酸盐还原菌的大量繁殖,导致了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的积累和升高,进而加剧了底质的污染,降低了鱼类的免疫能力。同时在缺氧环境下,无机氮的反硝化作用加强,产生的N.2和N.2O进入大气,其中N.2O属于温室气体,能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这一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11]。

4 网箱养殖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科学规划,合理清淤

乐清湾七•一塘内网箱养殖海域养殖老化现象十分严重,海水富营养化,底质淤泥按照10kg/m2•a的平均速度计算,已经超过了200kg/m2,污染问题突出,水位降低明显,已经到了非清淤不可的地步。七•一塘内养殖合作社应加强和潮汐电站的协作,共同制定出一份科学的清淤规划,统一行动,合理清淤。海底清淤不仅能快速清除底质污染,加深水位,增强海水的交换能力,提高海水自净力,而且可以增大江厦潮汐电站发电库容,提高潮汐电站年发电量。

4.2 控制养殖网箱数量,优化网箱养殖结构

七•一塘内的狭小海域面积决定其网箱养殖容量是有限的,一味的增加网箱数量,不仅不会提高收益,相反会增加海水负荷,导致污染加重,从而减少收入。因此,必须针对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划,确定水体对网围精养或网箱养殖的负载能力。并综合利用各种相关的数学模型,参照最新的研究成果,最终确定水体的养殖容量,以便科学规划养殖水面,尤其合理确定网围、网箱面积、网箱密度等。根据水流、水位,对网箱设置进行合理布局,科学搭配养殖品种,优化养殖结构。加强养殖鱼类科学配方管理,合理投饵,适量投放抗菌素和激素,在达到高产高收目的的同时,实现养殖水体的可持续利用。

4.3 推广配合饲料,倡导节能减排

在目前的网箱养殖中,主要还是采用小杂鱼饲喂,小杂鱼饲喂鱼类会破坏自然资源,最终导致供应不足,生态平衡失调,饲料效率低下,易造成水质污染,且易带来病原菌,导致疾病流行。因此,重点网箱养殖区要制定节能减排措施,积极应用“软颗粒饲料”、“膨化饲料”等海水养殖鱼类系列配合饲料,并根据不同投饵方式对海洋环境污染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减排要求指标。开展养殖水域环境污染补偿制度试点,大力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和生态养殖模式。从而使海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4.4 发展生态养殖,改善养殖环境

利用生物学技术修复受污染的沉积环境和生态功能是当前治理环境污染的一大热点。我们可以尝试在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上选择和培育有益和高效的生物种类,用来饲料或调控水质。目前较常采用的技术有混养一些滤食性生物、增加光合细菌、移植底栖动物、培养大型海藻等。适量放养部份滤食性动物,如扇贝、牡蛎和罗非鱼等,可滤食浮游生物,对浮游生物有下行效应的作用,可使养殖水体水质得到改善。投放光合细菌可分解沉积到表层底泥的残饵、生物粪便中的有机质,加速物质循环,改善养殖环境。重视人工放养沙蚕工作,使其摄食养殖鱼类的残饵粪便,改善底质环境污染状况。养殖一些大型藻类可吸收水中溶解的无机盐,降低养殖水体的营养负荷[12]。严禁塘内张网捕鱼作业,防止人为破坏生态平衡,切实保护各种自然生物资源,提高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

4.5 加强综合管理,完善养殖制度

加强同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的合作,重点开展对网箱养殖海域的海水环境质量监测,结合实测数据,实时改进相关改善环境的措施。加强对上游及周边一带围塘养殖的监督力度,一旦发现围塘养殖户使用禁用鱼药清塘偷排,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取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渔民海洋环保意识,依靠养殖合作社,完善相关养殖制度,督促渔民规范养殖技术,做好养殖记录,禁止乱丢死鱼、乱倒废料等污染海域环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何悦强,郑庆华,温伟英,等.大亚湾海水网箱养殖与海洋环境相互影响研究[J].热带海洋,1996,15(2):22~27.

[2] 刘家寿,崔奕波,刘建康.网箱养鱼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水生生物学报,1997,21(2):174~184.

[3] 暨卫东.厦门马銮湾有机污染富营养化状况下的生化关系[J].海洋学报,1998,20(1):134~143.

[4] 甘居利,林 钦,黄洪辉,等.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海水溶解氧浓度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4,23(3):1~3.

[5] Braaten B.Polluntion on Norwegian fish farms[J].aquacuture Ireland,1983(14):6~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6] Gowen R J,Bradbury N B.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salmon farming in coastal waters a review[J].oceanogr marbio l ann rew,1987(25):563~575.

[7] Walain M,Hakason L.Nutrient loadingmodels for estimating the enviromment effects of marine fish farm[J].in marine aquaculture and environment,1991(22):39~55.

[8] Wu R S S,Mackay D W,Lau T C.Impact of marine fish farming on water quality and bottom sediment:a casestudy in the sub-tropical environment[J].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1994(38):115~145.

[9] Samuelsen O B.Degradation of oxytetracycline in seawater at two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light intensities and the persistence of oxytetracycline in the sediment from a fish farm[J].aquaculture,1989(83):7~16.

[10] Cheloss E,Vezzullt L,Milano A.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bentic bacteria in fish-farm and control sediment of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J].aquaculture,2003(219):83~97.

[11] Kim D H,Malsuda O,Yamamoto T.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and nitrate reduction rates in the sediment of Hiroshima Bay,Japan[J].J of Oceanogr,1997(53):317~324.

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篇10

关键词:湟中县,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Abstract: The pollution of aquaculture on the environment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everyon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uangzhong County aquaculture manur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tat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ut forwar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source control to pollution, as fuel, fertilizer and feed to achieve reclamation, through aerobic fermentation composting and anaerobic digestion to achieve harmless. Key words: Huangzhong County, aquacultu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畜禽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且养殖业也正在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但养殖业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了环境污染问题,养殖业畜禽粪便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养殖场恶臭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使得畜禽传染病及寄生虫等不断蔓延。畜禽养殖业随着规模化蓬勃发展,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湟中县养殖业的发展与现状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的东部农业区湟水流域中上游,从90年代开始,湟中县为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养殖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县的养殖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有规模的养殖场已有四五十家再加上散户养殖,现在猪年存栏17.55万头,年出栏14.91万头,奶牛7100多头,肉牛6.65万头,羊存栏25.94万只,年出栏26.45万只,鸡存栏38.24万只,现在农村散户的各类养殖使产生的粪便日益增加。近年来,随着湟中县大规模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造成湟中县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养殖数量、规模、方式及区域的变化

以前的养殖业仅仅是农户自己分散养殖,自家的养殖粪便由自己家的田地消化,而现在大规模的养殖以及方式的转变,大大增加了养殖粪便的产生,增加了环境的负担,成为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提倡大力发展畜牧业

我县是贫困县,为解决我县经济落后的状况,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提倡发展畜牧业。最近养殖户与周边农民的污染纠纷日益增多,湟水河治理工程启动,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才让各部门认识到了养殖业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而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

1.3 养殖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

畜禽养殖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注重眼前效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于畜禽养殖经营者的生产管理滞留在原始的方式,对粪便的处理没有足够的重视,为增加经济效益,不惜污染环境,未采取任何的处理手段,主观保护意识淡薄。

1.4 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起步晚,各级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我县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缺乏相应的措施和管理经验。因此,监管的缺失导致了污染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等相关部门执法较困难。养殖业污染可以说是一种新型污染,相关法律法规都还不完善、不健全。

2.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现在缺乏控制养殖业污染排放方面的法规,养殖场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不重视环境和环境污染,对污染治理缺乏管理经验和防治措施,从而导致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有机废水、病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2.1 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2.1.1 畜禽养殖粪便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畜禽粪便在堆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的恶臭气体,即会污染周围空气影响空气质量,也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这些污染物除引起不快、产生厌恶感外,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有的物质还会损伤肝脏、肾脏,长时间吸入恶臭物质可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

2.1.2 畜禽养殖粪便对水质的污染

目前,畜禽养殖污染正日益成为我县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是非常丰富的有机肥。畜禽粪便既是宝贵的有机肥资源,又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不经妥善处理即排入环境,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危及畜禽本身和人体健康。

通过我县的三条湟水河支流西纳川河、小南川河、大南川河途经全县,而我县的养殖粪便直接排入河中,使河水的COD、BOD5、总氮、总磷等的污染负荷加大,影响了全省湟水河治理的总体目标。此外,如污染地下水则使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和恢复。

2.1.3 畜禽粪便对土壤的污染

畜禽粪便堆放过程中,不仅占用土地,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如畜禽粪便污染水会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长期使用畜禽粪便污水灌溉会使作物陡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危害农田。另外,大规模养殖使用大量饲料添加剂,其粪便中重金属元素如CU、Zn的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土壤造成污染。

2.1.4 畜禽粪便传播病菌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等,极易滋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菌种类增多,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得蔓延。特别是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病时会发生疫情,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尤其在北方,春秋两季干燥多风,往往使畜禽废弃物中的病菌及寄生虫卵易于传播,对畜禽废弃物的处理十分简单,有的畜禽粪便未经腐熟便进入土壤、水系等自然环境。导致现在的寄生虫病频发,这些与畜禽粪便的处置有直接的关系。

2.2 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畜禽场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洗刷工具、场地消毒和畜禽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有害疾病,直接危机周围居民的健康。

2.3 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对于畜禽饲料的质量很难进行控制和检测,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养殖户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疾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组织内。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要解决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通过科学饲养和管理降低畜禽排泄物的污染,充分发挥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治理工程利润低,风险大,因此,不能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防治那样,走单纯治理的路子。畜禽粪便是宝贵资源,经合理处理后,可制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而且还可经厌氧发酵变成沼气作为能量来加以利用。因此,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则。

3.1 从养殖业的源头进行控制

严格执行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按规范建设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不随意堆放畜禽粪便,建设粪便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加大粪便处理量,减少污水使用量,减少废气的排放量,从源头上进行污染控制。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审批制度,环保部门应和畜牧、农业等相关部协调好,需要搬迁的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新建的养殖场要严格按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进行建设,做到达标排放。

3.2 养殖业粪便资源化处理

3.2.1 可做燃料

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气综合利用,通过厌氧发酵处理畜禽粪便污水是目前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最有效的方法。厌氧发酵工艺是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有机质通过分解代谢,最终产生沼气和污泥的过程。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分离出来的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仅保护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工艺自身耗能少、运行费用低,可回收无污染的、具有能源价值的沼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让沼气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当中,让粪便污染真正做到可以燃烧。 3.2.2可做肥料

畜禽粪便经堆放发酵后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对于我县经济发展粪便肥料还田是主要出路,厌氧发酵同时产生沼渣、沼液。沼渣、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大量水溶性腐植酸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无公害型、速效和迟效兼备的有机生物肥,沼液可直接肥田养鱼、沼渣可制作优质的有机肥。

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然而,必须无害化处理后才可使用,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采用一些净化系统,如稳定塘、养鱼塘、水生物塘及土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是非常经济可行的。

3.4 加强立法管理,增强环保意识

畜禽养殖业带来污染的根源之一,就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法规,缺乏管理,以及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畜禽养殖业进行合理布局,控制发展速度和饲养密度,加强管理。同时应广泛宣传,切实做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