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0:36:10

海水

海水范文篇1

[关键词]海水养殖;产业扶贫;农村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扶贫战略逐渐从区域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漫灌式”逐步转为“滴灌式”,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党的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7%,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减贫奇迹。扶贫不能光靠“输血”,关键是贫困地区学会“造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产业扶贫作为中央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重头戏,以“造血式、开发式”扶贫方略,把贫户植入产业链条之中,围绕某种资源、产品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一个贫困地区只要建立了适宜该地区发展的产业,众志成城促进产业发展,靠自己也能脱贫致富,这才算是真正脱贫。市场导向、经济高效的产业和产业发展是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贫困发展的中心和重中之重。产业扶贫是一种内生的发展机制,它促进贫困户与贫困地区的协同发展,强化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遏制贫困成因。产业扶贫也要做到“精准”,精准识别当地优势产业,精准确定发展方式,精准帮助贫困户脱贫。2017年广东省识别确定了2277个省定贫困村,其中218个位于湛江,数量上在广东省排第五,其中湛江市有218个,贫困村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五名,扶贫工作艰巨。湛江市海角村为广东省省定贫困村之一,本文将以海角村为例,通过对村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以及走访当地海水养殖户的形式,摸清海角村贫困和发展现状,旨在结合精准扶贫的战略背景,深入分析海角村海水养殖业现状以及发展的制约因素,找出曾经致贫原因以及脱贫方法,达到帮助海角村通过海水特色养殖脱贫致富的目的,助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实现。

1海角村发展现状

雷州市海角村位于雷州半岛西部,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海角村由一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2000余人,有62%是劳动力,且其中25%外出打工,青年劳动力外流现象突出。现有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47人。全村主要产业是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全村可开发利用的滩涂392.27hm2,林地41.61hm2,虾塘53.33hm2,耕地仅6.13hm2(图1)。海角村具有潜在的海洋资源禀赋,“靠海却未能吃海”,一直是海角村面临的尴尬问题。“资源的诅咒”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命题。丰富的资源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现实是资源贫瘠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远快于资源富裕的国家,且这一理论在国际之间和一国之内都得到了印证。自然资源丰富与否,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海角村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能够开展海水养殖和捕捞活动,但部分村民和外村村民出于利益,擅自圈海占海66.67hm2用于非法养殖;再加上前几届村委管理混乱,部分虾塘鱼塘与私人签订合同到期后也无法收回,村委也无法采取强制手段。丰富的资源加上混乱无效的管理,使得海角村一直以来面临“成也资源,败也资源”的困境。海角村在2017年被评为省定贫困村,由省自然资源厅(原省海洋与渔业厅)帮扶。2016年4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的指示精神,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驻村工作队扎实推进海角村脱贫攻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自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以来,海角村村容整治、村道硬化、垃圾处理等民间项目的建设有了显著的效果;集装箱水产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鱼虾混养及喜原公司、湛江基投入股分红等项目欣欣向荣;全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7435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3630.1元。扶贫工作组进驻后,充分发挥海洋与渔业优势,通过实施海水养殖、生态农业和林间养鸡业、入股民营企业分红等,走多元化经济发展路子,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为响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海角村村民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同当地扶贫办一起大力发展特色海水养殖业。2015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5382元。截至2018年,海角村有劳动力的60户贫困户306人中已有58户295人达到2017年预脱贫指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83元”,实现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630.1元,而贫困人口年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35元。

2海水养殖业在扶贫方面的实践与成效

2.1集装箱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关于海角村长年的贫困状况,驻村扶贫工作队对海角村的养殖业、渔业等优势产业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他们意识到海角村贫困户的脱贫一定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在海产品上做文章。精准扶贫还需要改变传统思维,采用新思路、新方法。对于海角村传统的养殖业难以致富、部分养殖户连年亏本的情况,海角村扶贫工作队希望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养殖之路。2017年,工作队组织海角村村民到东海岛参观学习集装箱养殖技术,拓宽群众的视野。参观学习后,扶贫工作队与村干部和村民小组代表进行研究,在村中0.8hm2的虾塘旁边安装6套集装箱养殖设施作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再决定是否普及。集装箱养殖项目试点后,部分贫困户被招来担任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为村里的贫困劳动力创造了不少工作机会。据贫困户反映,该项目投产后带来较好经济效益。截至2019年1月,已组织2次收获交易石斑鱼活动,累计收入达15万元。2.2改善养殖品种搭配及养殖设施。鱼虾混养模式,是在对虾养殖池内混养一定数量与其生长环境条件要求相似的经济鱼类,利用鱼类的生活习性,以达到清除对虾的残饵、排泄物及死虾的目的,进而可以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和底质条件,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细菌病的发生和抑制对虾病毒的爆发和流行。这种养殖模式是根据生态平衡、物种共生和对物质多层次利用等生态学理论,将互利的多种养殖类按照一定数量关系综合在同一对虾吃糖中进行养殖的一种生产形式。海角村将篮子鱼和南美白对虾进行混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虾的病死率,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得以提高。养殖设施先进与否,将对养殖产生重要影响。2017年,驻村扶贫队组织村民前往雷州乌石取经,学习新型虾塘净水系统。经过调研学习,扶贫队觉得这种净水系统过滤后的海水水质较好,有利于养殖对虾,扶贫队便利用租赁的12亩虾塘进行试验,若可行再加以推广。但由于虾塘绝大部分由个人承包,缺少合作社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加之更换新净水系统成本较高且没有补贴,所以目前这一系统并没有在村里推广开来。2.3单位自筹资金投入养殖项目分红。2018年,海角村自筹资金投入集装箱养殖、鱼虾混养、林下养鸡等养殖项目,加上扶贫开发资金入股分红,共创造收益888860.36元,平均分配给66个贫困户316人,人均分红达到2803.97元,占贫困人口当年可支配收入的16.08%。其中,自筹资金主要是帮扶单位自己筹集的资金,渠道包括从单位年度预算中安排、相关单位、行业协会捐赠、乡贤捐赠、社会捐赠等。自筹资金筹集到位后,由村委统一管理投资,在村里开展养殖活动,收获后统一卖出,再将分红分配给贫困户。扶贫开发资金是政府为帮助贫困地区进行开发建设从而脱贫致富而投入的资金。首先政府给每个贫困户发放补贴,由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后,将这笔钱集中起来由村集体统一投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是政府经过考察后选择一些风险比较小,回报也比较稳定的项目来鼓励村集体把这一部分的补贴资金变成股金,每年参与分红,年收益率比较稳定。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使用扶贫开这样的投资。从表1中可以看出,单位自筹资金投入项目分红在分红总金额中占71.23%,其中投入海水养殖业产生的分红收入占比达到95.99%,这对海角村脱贫起到重要作用。在海角村的贫困户中,有43.93%贫困户是因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死亡等原因致贫。若单一开展养殖帮扶,他们会受制于劳动力不足而难以参与养殖项目,导致他们无法借此脱贫。产业扶贫中经营俘获现象仍然明显:养殖项目开展时,项目与资源由村委会的村委干部(政治精英)掌控,村委会会倾向与让养殖能手(经济精英)来负责养殖,二者雇佣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管理,使得养殖项目被精英俘获。而这些没有劳动力和技术的贫困户将受制于信息不对称、技术落后等隐形门槛,无法直接享受项目开展带来的红利,贫困状况无法改善。若这种情况不得到控制,将造成“精英俘获”与“隐性门槛”的恶性循环。养殖项目分红和扶贫开发资金分红就能帮助这些贫困户越过隐形门槛,从养殖项目的开展中间接受益,解决一部分生活上的困难。分红按照人口平均分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均等,使所有贫困户都能从养殖项目的开展中获得利益,减少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发生。2.4中长期规划:沙虫的养殖与深加工。沙虫生长在沿海滩涂,价格昂贵,若能批量养殖能够给村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海角村可利用的滩涂有两千余亩,有条件进行大规模养殖;2016年,海角村已组织村民进行过沙虫、文蛤养殖培训,有一定技术基础;且当地气候等条件适合沙虫生长,盛产野生沙虫。人工养殖沙虫在湛江遂溪已经有了成功先例。由于海角村与遂溪的环境、管理等因素有较大差异,所以在开展这一项目前需要专业公司进行设计以及实验。

3当前面临的困境

3.1养殖品种病害高发。海角村的养殖户养殖品种都是南美白对虾,该虾有着生长快、个头大、肉质紧等优点。但据访谈得知,近八成的养殖户认为阻碍海水养殖业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高发。由于南美白对虾存在着怕雾、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容易生病等特点,一旦天气变化比较大,发生暴雨或到梅雨季节,池塘的含氧量就会大大降低;若池底清理不当或不及时清洗,总氨氮将会大幅度提高,以上这些情况都会造成虾苗出现拉白便、肌肉萎缩等病理现象。由于该虾种病害高发,养殖成本也居高不下,许多养殖户收入微薄甚至亏本,返贫风险高。但当地养殖户并没有更换养殖品种的意愿,因为全村养殖的都是南美白对虾,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而且这种虾相比其他品种还算比较适应海角村的自然环境。虽然村里有66.67hm2池塘,但由于村里实行的是个人承包为主的生产制度,因而单一养殖户承包的虾塘面积较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加之养虾的成本比较高昂,村里对养殖投入没有一定的补贴,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局面——高投入与高风险相伴,导致近几年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3.2养殖海域被侵占。海角村海洋资源丰富,周边可利用海滩涂面133.33hm2,但在利益驱使下,该村一些养殖户擅自圈海占海66.67hm2开展非法养殖采捕,引发了养殖户与经常在该海域进行采海并以此为生群众的纠纷。经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整改,被侵占的海域已全部收回,村民能够自由采捕,收入大大增加。由于前几届村委管理混乱,至今仍有约33.36hm2鱼虾塘无法收回,村民意见较大。但由于问题复杂,部分塘已经超过合约期,但塘内有养殖鱼虾不能直接排走,需要与养殖户沟通解决;部分塘还没有超过合约期,村委需要对他们进行补偿。这些问题都需要村委进行统筹以及全方位的考量,至今没有解决。3.3海水养殖缺少劳动力和技术支持。充足的劳动力是产业扶贫的前提,而海角村正面临劳动力短缺及高素质劳动力稀缺的困境。海角村远离城镇,发展落后,难以吸引外部人才;而海角村本村劳动力考虑到职业发展以及经济条件,有25%选择外出打工。此外,海角村的劳动力流失还带来了海角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匮乏,村子失去活力,进一步加剧了海角村的人才流失与贫困。海角村驻村扶贫队在2018年曾开展利用集装箱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项目以及计划中的利用虾塘养殖沙虫,都属于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项目。但在我们对养殖户的调研中发现,60%的养殖户学历是初中及以下,所有养殖户中最高学历是高中及中专,学历较低也就限制了海角村养殖户从事高技术含量的养殖。村委组织开办的培训班一年有一到三次,但部分村民反映专家讲解过于理论化,缺乏实地讲解,使得他们无法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得到技术支持。村里养殖户较低的知识理论水平与新兴养殖项目对养殖人员技术的高要求形成矛盾,制约了海角村新型海水养殖项目的开展。同时,当地养殖户主要养殖的对虾病害高发,且海角村没有专业人员能够处理这一问题,许多养殖户遇到对虾发病只能靠经验投药或听从朋友、药店等非专业人士的建议,难以对症下药,这也是养殖对虾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3.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完善。海角村海水养殖业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虾塘靠近海边以便于换水,这就导致台风来临时虾塘会面临更大的风浪,若海水上涨则整个虾塘有被冲毁的危险。当地村民表示台风来时也没有措施能够抵御台风,只能“听天由命”。另外,虾塘边道路狭窄泥泞,最窄处只能步行通过,大部分村民都是骑摩托车往来虾塘,限制大型机械设备通行。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海角村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完善,但交通不便仍是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海角村位于企水镇北部,村里到镇上的车程约25分钟,从企水镇到海角村只有一趟班车,运行班次少且时间不固定;村镇之间的道路大部分是乡间小路,缺少路面硬化,限制了大型车辆的通行。

4发展海角村海水养殖业的对策

4.1建立养殖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合作社本质上是养殖户自发形成的互助性组织,互助性与项目多样性是其两个核心特征。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农业合作社能明显吸纳与带动贫困户脱贫。合作社还能将一盘散沙的个体养殖户组织起来,统一管理,能够使整个村子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在合作社内实现技术与渠道共享。海角村养殖户都是以个体户为单位进行养殖,没有建立合作社,这也阻碍了新型虾塘净水系统的推广使用。针对当前养殖户知识水平不高的现状,村委会定期举办培训班。但由于技术人员讲课比较理论化,缺乏实地指导,效果不明显。对此,我们建议村委会的培训班可以直接在虾塘开展,实地讲课能提高村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4.2逐步收回被侵占的养殖海域。养殖海域是海水养殖活动开展的基本要素。中国农村家族宗亲风气盛行,黑恶势力难以根除,许多村子的农田、池塘等农业用地被部分人强行占据,难以回收利用。要想开展产业扶贫,收回这些被占据的农田、海域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村里利益、亲属关系错综复杂,要想解决需考虑多方利益的平衡,不能直接“一刀切”,否则相关利益方可能会遭到打击报复。对于收回被侵占的海域,海角村扶贫工作队已经已经确立了这一目标。但由于此类问题比较复杂,具体的分期计划需要镇政府和村两委共同商讨来决定,所以还在商议中。4.3与高校及龙头企业对接。曾有人这样总结海角村的贫困现状:“穷在土地上,困在海上,难在产业上,落后在技术上,关键在投入上,根子在人上”。贫困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而贫困使他们难以得到这些资源,形成恶性循环。高校既具备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又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可供借用,要充分激发高校的活力及优势,为乡村脱贫贡献力量。海角村位于湛江雷州,同样位于湛江的广东海洋大学是中国较早从事高等水产教育的院校之一,其中水产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强大的科研能力,拥有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属省级重点实验室、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若海角村村委寻求大学的技术支持,攻克南美白对虾病害高发的难题,养殖虾病死率下降,养殖户成本降低,也就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湛江市对虾产业发达,几十年的发展催生了包括恒兴集团、粤海饲料、国联水产、巾帼水产在内的一系列优秀企业,涵盖虾苗、饲料、医药、加工、冷藏、运输、贸易等各个方面。目前海角村的虾塘都由村民个体承包,水产行业龙头企业可将海角村虾塘承包后,再雇佣当地村民进行生产管理。也可以引入企业资金与技术支持或者与企业签订合同以形成长期稳定的供销链。4.4做好长期规划,打通产品运输环节。农业发展,离不开运输。要想发展农业产业扶贫,不光要养得好,还要卖得出去。大多数农产品都属于生鲜产品,对运输要求很高。许多贫困村位于偏远地带,公路条件差,通达度低。海角村的交通不便已经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不只有修路这一方法,海角村三面环海也是一大优势。海角村建设有供渔船停泊的码头,目前正在调研论证利用这一码头建设成为一个避风港,并以此为基础将其打造成一个海产品的集散地。这样首先能够分流一部分企水港的压力,因为目前企水港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货物的吞吐量;另外对整个海角村的发展也是多一种选择,建设港口能够带来装卸、运输、贸易等服务业的发展,并形成港口产业集群。海角村在建设港口方面具有区位优势,有大路能够直接通到企水镇、雷州市等。如果海产品经海运运到海角村,再直接从海角村运到市区会比在企水镇集中再分配运输更加方便且节约成本。驻村扶贫队已对这一方案进行论证,认为有一定可行性。但因为短期内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还只是一项长期规划。

5结语

综上所述,海角村近年来在发展海水养殖业的过程中收获不少成果,也面临不小的挑战。要想借助海水养殖业实现脱贫致富,海角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海角村也是中国渔村的一个缩影,它们共同面临着缺乏资金、技术落后、劳动力流失等困境。扶贫工作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说过要以先富带动后富,只有盘活资源,把贫困户植入产业链条之中,利用村子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来优先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才能让村里的劳动力有用武之地,让村民变股民,实现全民参与、全面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张天舒.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6):5-13.

[2]李伟民,薛启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与困境:基于多元主体视角[J].农村经济,2019(03):73-79.

[3]李刚,穆光远,王琳,等.浅谈产业扶贫的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08):23-29.

海水范文篇2

一、海水利用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产业

从去年9月开始,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海洋局着手编制《全国海水利用中长期专项规划》,经与专家多次会商,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有望年内出台。专家指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是新兴朝阳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刚性规定,来推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今年,国家发改委已将海水利用技术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组织国债资金支持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项目和环境资源示范项目。据了解,目前已有天津市开发区2万吨/日级海水淡化项目、青岛市黄岛电厂2×1万吨/日级(其中1万吨/日采取蒸馏法、1万吨/日采取反渗透法)项目、山东威海电厂2万吨/日级海水淡化项目等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10至20万吨/日级项目已在选项之中。国家海洋局近期开展了“908”工程专项招标,计划从2004年至2009年投入19.8亿元开展专项调查,其中包括海岛及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大型用水企业等专项调查。专家指出,今后国家将重点支持海水利用大型化、产业化和综合性的示范项目,支持天津市建设海水利用和节水型城市示范园区。建议浙江省将海水淡化作为海岛的第一水源,建设部级的示范园区。

二、天津、青岛两市走在全国前列

天津、青岛两市均位于北方沿海严重缺水地区,海水利用和节水工作受到两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天津市已成立以戴相龙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目前该委组织有关部门加紧编制“天津市节水型城市实施计划”和“天津市海水淡化发展规划”。在计划安排的24个重点项目中,有一半是海水利用项目。计划到2007年使海水淡化达到20万吨/日,2010年达到50万吨/日。北京方面还在天津考察调研海水淡化进京项目。天津市大力开发中水回用,节水工作也走在全国前例。今年上半年,万元产值取新水25立方米,同比下降25%,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4个百分点。截止去年底,山东省已建成9500吨/日的海水淡化装置,占全国总量的57%,居全国首位。今年青岛市制订实施了“海水淡化产业化可行性方案”,除新建黄岛电厂3000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外,1万吨/日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可望年底开工建设。青岛市已在10多个行业推广使用海水达10亿立方米/年,替代淡水6000多万立方米/年。国家示范工程、20万立方米的海水冲厕小区已于今年下半年在青岛开工建设。

三、政府推动下的市场化、产业化运行机制正在形成

从1997年在我省嵊山岛建成全国首座5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2000年分别在山东长岛县和我省嵊泗县建成1000吨/日项目,到去年底投产的山东荣城市万吨/日首期5000吨/日项目,均为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为主的科技示范项目。从天津、青岛两市考察情况来看,一个在政府推动下的市场化、产业化运行模式正在形成,具有竞争实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其主要特点:

一是水价调整为海水利用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提供了空间。据天津市发改委介绍,近几年天津市的自来水价以每年0.50元的增幅调整,目前综合自来水价已达3.6元/吨。计划2005年调整到5元/吨左右,2009年调整到6.7元/吨左右。这不仅有利节约用水,也为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二是在目前海水淡化综合成本仍高于自来水出厂价的情况下,海水利用项目主要与火力发电、热电用水以及污水处理生产中水相结合。发电和热电企业都是用水大户,锅炉用水使用高纯度水,价格较高,而且做过功的“乏汽”可用于蒸馏法海水淡化。天津市开发区利用污水处理生产再生水,分别供工业用水、市政杂用和园林绿化。

三是科研单位与投资公司、生产企业合作,通过组建股份制公司来开拓海水利用市场。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与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均为国家海洋局所属的水处理技术科研开发机构,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两大海水利用科研开发单位。天津淡化所与泰达控投有限公司、泰达风险投资公司、天津国水设备工程公司联合组建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生产和海水淡化工程。青岛市华欧集团与天津淡化所共同组建华欧海水淡化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淡化所在两家公司中均采取技术入股形式,负责提供生产工艺设计和技术工作。今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天津市开发区2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和青岛市黄岛电厂2×1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分别由以上两公司承建。今年天津市还建立了中外合资膜生产基地,北大青鸟、清华大学与天津企业合作,准备上核能海水淡化项目,初步形成了海水利用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机制。

四、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

海水淡化有多种技术方法,目前世界上主要采取蒸馏法和反渗透两种方法。课题组实地考察了天津市大港电厂2×3000吨/日多极闪蒸和青岛市黄岛电厂3000吨/日低温多效两种蒸馏法装置,并与我国主要采用的反渗透膜法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大港电厂海水淡化装置是我国唯一使用的多极闪蒸装置,1986年以500万美元/套从美国进口,至今运行良好,但投资成本和维修成本高,存在严重的腐蚀问题,该厂正在用国产设备进行更换。黄岛电厂最近建成的3000吨/日海水淡化装置是我国第一套国产低温多效蒸馏法装置,设备投资为1800万元,目前正在试运行,产水量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技术专家将以上两种蒸馏法装置与我省嵊泗县反渗透法装置按统一经济指标进行成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多极闪蒸装置的运行成本4.95元/吨,综合成本如按商品价折算为7.71元/吨(由于电厂为自发电,实际运行成本可能还会低一些),成本明显偏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低温多效装置运行成本3.15元/吨,综合成本4.99元/吨。用二级反渗透法生产3000吨/日电厂锅炉补给水,设备投资1570万元,生产成本3.21元/吨,综合成本4.93元/吨。也就是说,在生产电厂锅炉补给水时,以上两种方法的投资成本、生产及综合成本基本相当,都具有投资较省、成本较低的优势。用一级反渗透法生产3000吨/日市政供水(优于自来水标准)或电厂大量使用的其它用水时,设备投资1200万元,生产成本2.38元/吨,综合成本3.72元/吨,反渗透法装置明显优于蒸馏法装置。与国外同类装置相比较,国产装置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投资成本和适用性要优于国外装置。有关专家认为,在我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不论是用于市政供水还是作为电厂用水,采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法均比其它方法具有优势。

五、几点思考

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以上两市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值得我省沿海地区学习借鉴。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转变思路,将海水淡化作为我省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两市政府在“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工程引水,并将在“南水北调”中受益的情况下,大力推进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工作,不仅能大幅度提升水资源供给,发展节水型经济,而且将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我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应改变完全依靠调水工程、水库工程等单一模式,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来发展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并将其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解决海岛、沿海严重缺水地区和浙北平原水质性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示范,大力发展海水淡化等增水节水产业。我省海岛和沿海地区不仅严重缺水,而且又是未来经济发展特别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瓶颈。为此,应尽快制定一些钢性规定,如在沿海、海岛新建电厂必须通过海水淡化解决生产用水,有条件的电厂可上大型海水淡化装置,实行“电水联供”,从用水大户变成供水大户。沿海大型用水企业必须用海水作冷却用水、用膜技术装置进行中水回用等。通过争取国家国债重点建设项目和建立海水综合利用资金,重点支持嵊泗县乃至整个舟山市建设部级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大力支持2万吨/日级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污水处理企业的再生水利用工程。

海水范文篇3

1青岛市海水养殖业现状

青岛市海水养殖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比较突出,全市管辖海域1.22万kmZ和710km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全国五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均起源于青岛,有着良好的海水养殖产业基础。2009年,全市深水抗风浪网箱达到1800多个,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规模达到65万m3水体,养殖品种由单一的鱼类养殖发展到鱼、海参、虾并举,养殖区逐步由分散向集中发展。池塘改造养参面积达到0.3万h扩(4万多亩),并形成了多处千亩以上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在海水养殖业的带动下,全市海洋渔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009年,全市渔业总产值335.7亿元,占海洋经济的22.3%;水产品总产量110万t,其中,海水养殖80.3万t,占73%;全市实现水产品产值104.7亿元,增长10.2%;渔民人均纯收人12800元,高出农民人均纯收人38.3%。渔业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沿海镇村经济发展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存在问题

2.1养位规模小,且呈逐年缩减趋势

目前,全市海水养殖面积(33.3h衬以上)累计3.6万hmZ(54万亩),养殖业户1.5万户。而大连、宁波海水规模养殖面积为27.3万hmZ(260万亩)、4.2万hmZ(61.5万亩),分别是青岛市的4.8倍和1.14倍。大部分养殖池塘是在原有虾池基础上简单开挖改造形成的,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进排水系统、供电等不配套。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港口、旅游、修造船等相关涉海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渔业项目从海岸线上撤出,沿海养殖水域被大幅度缩减,养殖渔民“失海”现象日渐凸现,养殖水域利用结构性矛盾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约有1.3万hm,(20万亩)养殖水域滩涂被占用,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40%多。与此相比,海上空间资源还有很大开发潜力,青岛市10m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1273k时,30m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9165k衬,但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率仅占2%,一巧m-一40m海域利用率更低,目前国际上海水养殖区域已拓展到负几十米,深海养殖开发利用空间很大。

2.2主导产业弱,市场竟争力不高

据调查分析,全市海水养殖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能力不够,缺少拉动渔业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从加工环节看,海水养殖产品加工粗放、产业化链条较短,难以达到靠加工带动养殖产品增效、实现渔民增收目的。从市场竞争看,由于缺乏具有自身特点品牌培育,尤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不多,市场占有率不高,始终没有摆脱内销束缚(当地销售占70%)。

2.3经营管理粗,养殖效益不理想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海水养殖先后兴起了虾、扇贝、鱼类和海参、鲍等养殖浪潮,均收到了明显成效。但多年来,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直接影响了养殖业的规模发展。胶南90%的虾池由沿海村养殖户分散经营,且发包期年限不等,短期内实现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和规模开发存在难度。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不少养殖场放苗过密,超过环境容量,影响产量效益。胶州杂色蛤养殖,从最初的每667mZ放苗几十公斤到现在的500多公斤,致使杂色蛤生长缓慢,养殖效益下降。

3发展对策建议

3.1制定规划,整合水产养殖规模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涉及到资源、市场、科技、投资等诸多方面,必须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一是由市海洋与渔业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在深人调研、摸清底数、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海水养殖业发展规划和比较具体的分区、分类指导性计划,明确发展布局、品种结构、产品层次、质量要求和市场目标,加大资源整合开发力度,规划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区,形成规模布局、集约发展的养殖新格局。二是尽快出台《青岛海洋功能区划》和《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指导沿海区市制定海水养殖发展规划,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分类指导,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区域、发展规模、生产布局和养殖容量,加快引导水产养殖从岸线向陆上、从海面向海底、从近海向外海转移。三是加快海水养殖业规模发展。发展海参、鲍、虾、蟹混养,提高立体化养殖效益。当前,在对全市适宜发展海水规模养殖的虾池进行调查基础上,抓紧制定养殖规模标准,合理确定养殖面积,加大整合力度,突出搞好内部设施配套以及道路、供电、绿化等建设,尽快打造一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示范区。争取利用2一3年时间,建成3处66.7h衬(1侧刃亩)以上规模养殖示范区。

3.2调整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品种

一是深人调整海水养殖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将海参、鲍、对虾等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力争3年时间打造几个产值过5亿元、10亿元的优势品种,形成支撑全市海水养殖的主导产业。二是大力推广新型高效养殖模式。重点推进高标准规模化健康养殖,突出发展标准化池塘养海参、深海抗风浪网箱养鱼、工厂化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模式,尽快形成一批海水养殖高效生产基地,扩大海珍品和高价值海水鱼精养规模,提高海珍品养殖比重。三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当地海产品加工生产。鼓励现有从事水产品来料加工企业扩大规模,组织开展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当地海产品加工生产,拉长海产品加工链条,提高海产品加工附加值。

3.3培育品牌,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业

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地方品牌走出去,必须把品牌创建作为推进海水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充分借助现有海水养殖基地优势,扩大名特优珍稀海洋生物养殖规模,提高优质品种的覆盖率,依靠规模优势提高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为海水规模化养殖深加工搞好配套服务。积极扩大本地自有水产品加工出口规模,利用改造、扩建、新建相结合的办法,推进渔业产品精深加工进程,形成养殖、加工、出口“三驾并驱”格局。同时,积极引进一批海洋食品深加工企业,扶持开发多样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海洋食品,打造青岛海产品知名品牌。

海水范文篇4

21世纪将是水的世纪。20世纪初,国际上就有"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水"的说法,第47届联合国大会更是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号召世界各国对全球普遍存在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引起高度警觉。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23亿)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中国是其中之一。中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l/4,位居世界第109位,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那里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500立方米。目前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他们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沿海地区,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有专家估计,2030年前中国的缺水量将达到600亿立方米。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淡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二.解决水危机的途径--海水淡化

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可谓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97%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实际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

解决淡水紧缺问题有很多途径,核心原则是"开源节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区,可建蓄水工程;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区,可实施跨流域调水;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此外还有废水利用、治理水污染、节约用水等。

"开源"方面,在我国,地下取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为此几十年来兴建了一批大型蓄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并大力提倡和推动污水回用和水的再利用。但兴建新的蓄调水工程,投资比过去大大增加,而跨流域引水则随着调水距离越来越远,调水成本越来越高,加上被引水地区的环境危害和间接经济影响以及引水的质量问题,远距离调水的传统办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加淡水资源的总量,我国淡水紧缺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我国海岸线的总长为32647公里,被列为海洋大国,而且沿海和中西部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地下苦咸水资源,在地下取水和跨区域调水受到越来越多的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水和苦咸水资源,进行海水(苦咸水)淡化就成为开源节流、解决我国淡水紧缺的一条有效的重要战略途径。而且,发展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向大海要淡水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三.海水淡化技术及发展

1.海水淡化方法

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是通过装置和设备除去海水中盐分并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海水淡化的方法可分为蒸馏法和膜法。

海水淡化的蒸馏法主要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LT-MED)和压汽蒸馏(MVC)三种技术。前两种技术主要采用蒸汽作热源,多与电厂结合、抽取透平的乏汽制造蒸馏水。压汽蒸馏技术是利用热泵蒸发技术,它仅使用电能,应用对象主要是没有热源的岛屿地区。膜法主要指反渗透(RO)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下允许水透过而使盐分和杂质截留的技术。

海水淡化是当今世界竞相研究的高新技术,美、法、日、以色列等国的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而且已形成海水淡化产业。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5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海水淡化专门人才,组建了一些专门科研开发机构,在蒸馏淡化、反渗透两大技术领域,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攻关,多项工程的实践,已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但由于人们对海水淡化的认识不完全,国家经费投入少,使这项技术不能得到很快地发展。

2.海水淡化的能耗与成本

在海水淡化技术已成熟的今天,经济性是决定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在国内,"成本和投资费用过高",一直被视为是海水淡化难以大胆使用的主要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问题。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淡水取用方式主要有地下取水、远程调水和海水(苦咸水)淡化三种。开采地下水作为一个重要的开源措施,工程量小、成本低,这是很吸引人的优点,但地下取水受资源条件限制很大,而且许多地区多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漏斗,造成房屋倾斜,甚至导致了海水倒灌等环境危害,地下水的开采已经受到制约。

远程调水,目前并没有把工程投资费用以及被引水地区的间接经济损失计算在内,仅以日常运行费用、管理费计算其成本,这与真正成本相差很大。其实引水工程,除了巨额的投资之外,还要占用大量耕地,还存在被引水地区的环境危害等问题。如引黄济青(岛)工程,占地达6.2万亩,还会造成黄河断流、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经济上是难以估量的。80年代实施的引滦入津工程,时至今日每立方米成本仍达2.3元左右,距离天津市民的用水价1.4元有0.9元的政府补贴。专家预测,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水流到北京,按现行不变成本计算,综合成本在5元/立方米以上,甚至有专家预测每立方米将达20元。美国有资料认为,远程调水超过40公里,成本将超过海水淡化。

对于海水淡化,能耗是直接决定其成本高低的关键。40多年来,随着技术的提高,海水淡化的能耗指标降低了90%左右(从26.4kwh/m3降到2.9kwh/m3),成本随之大为降低。目前我国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降至4-7元/立方米,苦咸水淡化的成本则降至2-4元/立方米,如天津大港电厂的海水淡化成本为5元/立方米左右,河北省沧州市的苦咸水淡化成本为2.5元/立方米左右。如果进一步综合利用,把淡化后的浓盐水用来制盐和提取化学物质等,则其淡化成本还可以大大降低。至于某些生产性的工艺用水,如电厂锅炉用水,由于对水质要求较高,需由自来水进行再处理,此时其综合成本将大大高于海水淡化的一次性处理成本。可见,如果抛开政府补贴等政策性因素而单从经济技术方面分析,海水淡化尤其是苦咸水淡化的单位成本实际上是很有竞争力的。

几种淡水获取方式的成本比较单位:元/立方米

取水方式平均成本

开采地下水限制开采量

远程调水引滦入津:2.3元/立方米(直接成本)

南水北调:5-20元/立方米(到北京平均水价)

海水淡化海水:4--7元/立方米(综合成本)

苦咸水:2--4元/立方米(综合成本)

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良性的水价形成机制,自来水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政府负担着巨额补贴,自来水的价格普遍偏低,目前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1.5-2元/立方米,随着淡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化规模效益的显现,海水(苦咸水)淡化的成本将会越来越低。2000年10月朱熔基总理在南水北调座谈会上强调:"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较大幅度提高水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缺乏,各个城市节水措施已经出台,实行自来水限量使用,超标加价。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方面海水淡化成本不断降低,另一方面自来水的价格不断上涨,两者将越来越接近,自来水价格甚至将高于苦咸水淡化的成本,海水淡化的成本问题将得以解决。成本问题的解决将会对海水淡化的广泛应用及产业化进程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海水淡化产业刻不容缓

1.国内外海水淡化产业

早在400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问题,进入20世纪后,海水淡化技术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得到了加速发展,70年代以来,更多的沿海国家由于水资源匮乏而加快了海水淡化的产业化。目前,无论是中东的产油国还是西方的发达国家都建有相当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自于海水淡化,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淡水资源也竞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截至1997年底,全世界单台产量在100吨/日以上的海水淡化设备,日产水量就已达2300万吨,且一直以10%-30%的速度增长,由此带动了淡化水产品提供、设备制造、工程安装、技术服务等整体海水淡化市场的巨大需求。目前世界上每年海水淡化市场的成交额已达数百亿美元。在我国,海水淡化年产量也已超过了千万吨。

中国是继美、法、日、以色列等国之后研究和开发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继西沙群岛日产200吨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成功运行后,又先后在舟山建成了日产500吨反渗透海水淡化站,在大连长海建成日产1000吨海水淡化站。日前,我国最大的日产18000吨苦咸水淡化工程在河北沧州建成投产。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淡水需求量急速增加,加上北方多年干旱,国家对海水淡化产业化已非常重视,国家、集团公司、个体投资者都看好这一行业,海水淡化产业化将很快被插上腾飞的翅膀。

2.海水淡化的潜在大市场

海水淡化业市场主要包括有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安装、淡化水产品提供、技术服务等等。

从国际市场方面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多数沿海国家由于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都直接卷入了海水淡化的发展潮流。无论是中东的产油国还是西方的发达国家,都建设有相当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或海水淡化示范装置,北欧、南美和东亚地区每年海水淡化设备进口和工程安装市场有近100亿美元,且仍在高幅增长之中,南亚、中亚和非洲也有众多的海水淡化潜在用户。海水淡化的国际市场规模巨大。

从国内市场方面来看,针对我国的国情,海水淡化可定位于市政用水的补充,以缓解供水紧张状况,同时也可用于废水资源化,达到废水回用的目的。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水资源极其丰富,西部地区则有相对丰富的苦咸水资源,这为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淡水资源的紧缺已众所周知,每年全国缺水数百亿立方米,因缺水影响的国民产值达数千亿元。可见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淡水提供、技术服务等海水淡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

针对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市场而言,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海水淡化设备的加工制造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也可以满足要求,其设备制造成本比国外至少低3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能力。

3.海水淡化产业投资价值与利润空间

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政策支持对海水淡化产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将海水淡化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作为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推广示范工程技术。海水淡化产业化所必需的环境正在日益改善,海水淡化的产业化基础已基本具备,在日渐成熟的国内外环境中,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在工业社会里,人们将产业定义为技术加资本。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比较成熟,进入了商业化阶段,该行业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进入。纽约投资企业贝尔-斯特恩公司首席投资战略家伊丽莎白·麦凯认为,水业将是21世纪最大的行业,而作为未来水业发展方向之一的海水淡化产业,其投资价值相当看好。华尔街专业人士分析,继IT股和生物股之后,海水淡化公司的股票将成为投资者一致看好的炙手可热的新兴成长股。

海水范文篇5

1海水养殖污染物类型及生态影响

1.1有机质及营养盐污染。海水养殖中产生的有机质污染与营养盐污染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且在需要大量投饵的网箱养殖、池塘鱼虾养殖中较为常见。在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中,渔民通常采取提高投饵率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鱼类等养殖生物仅摄食部分饵料,导致大量未能有效利用的残饵和鱼类粪便等有机质在养殖区沉积物中大量累积,使养殖海域悬浮颗粒物的沉降通量显著增加,海域底质环境发生改变,海水水质质量下降。研究发现,每养殖1t鱼,将向海洋中输入9104.57kg的悬浮固体、843.20kg的颗粒有机物、235.40kg生化需氧量、36.41kg氨氮、4.95kg亚硝态氮、6.73kg硝态氮、2.57kg正磷酸盐磷[3]。这些悬浮颗粒物和营养盐的输入直接导致了网箱养殖区沉积物及水体中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的快速升高。有研究发现,海水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超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约90.9%[4]。蒋增杰等[5]进一步对养殖区有机质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网箱养殖区养殖源有机质平均比例为56.88%,其中,网箱正下方比例可高达87.88%。Yokoyama等[6]研究则发现,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养殖源有机质的比例为40.7%,其中残饵为28.8%,鱼类粪便为11.9%。可见,海水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质输入对养殖底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有机污染。由于潮流影响以及野生鱼类觅食扰动,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质还容易被带到周边海域,影响周边海域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其扩散范围可达300~500m[5-6]。这些网箱养殖源有机质的输入不仅会改变养殖海域水体化学因子的垂直分布特征,其在降解过程中还将持续释放溶解性有机质、氮、磷等化合物,导致养殖海域周边水体有机负荷增加,加速养殖海域富营养化[7-9]。有机质降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将使养殖底质环境长时间处于厌氧还原状态,滋生有害病原体,引起硫化物含量升高,对海洋生物生长、繁殖产生影响。由于有机质的降解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导致养殖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累积性和滞后性,也使得当外源营养盐输入得到控制时,由于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释放大量氮、磷等元素,使水质在较长时期内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出现渔场老化现象[10-11]。此外,还有研究指出,高密度的海水养殖源有机质和营养盐输入为海洋赤潮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是部分海域赤潮发生的诱因[12]。1.2重金属污染。我国海水养殖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Liang等[13]调查了珠江三角洲6个海水养殖区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发现养殖区的Cu、Zn、Cr、Pb含量显著高于非养殖区。韩现芹等[14]调查了天津汉沽海水养殖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发现超标重金属以Zn、Cu、Ni为主,分别超出三类、二类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Wu等[15]则调查了漳江口蛤、螃蟹、对虾等池塘养殖对周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池塘养殖尾水的排放明显提高了周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Cu、Cr、Cd、Pb等重金属的含量,增加了周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指数。海水养殖过程中随饲料添加、有机肥使用和药剂投放等输入的重金属元素是导致海水养殖环境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渔用配合饲料只对无机砷、Pb、Hg、Cd及Cr提出了安全限量要求,而未对Cu、Zn等动物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作出限量要求,因此造成了这些重金属元素随饲料过量的输入到海水养殖环境中[16]。梁炽琼等[17]研究发现,我国水产配合饲料生产中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多数重金属指标未能符合相关标准限量要求。在池塘养殖中以畜禽粪尿为主的有机肥投放也是重金属的重要输入源。猪粪有机肥中Cu、Zn含量最高可分别达到1742.1mg/kg和2286.8mg/kg[18]。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有些养殖户还会使用含Cu和As的化合物对养殖品种进行消毒,造成重金属元素在水体及池塘底质环境中累积,并会随养殖尾水排放到周边海域中[19]。过量的重金属输入对海洋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甚至引起死亡[20]。由于重金属不可降解,海洋生物摄取的重金属将在食物链中传递,并层层富集,最终将对食用海产品的人群身体健康产生威胁[21]。此外,输入养殖海域的重金属元素还会在生物地球化学的作用下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毒性更大的污染物质,例如甲基汞等,对水产品食用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1.3抗生素污染。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抗生素污染主要来源于饲料添加剂、鱼类粪便以及药物直接投放[22]。抗生素在海水养殖中主要用于疾病防治和促进养殖动物生长。由于缺乏指导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我国海水养殖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按其作用机理、化学结构和活性普,常用抗生素可以分为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和多肽类[23]。李云莉[24]调查了我国沿海11个养殖水域沉积物的抗生素污染现状,包括鱼、虾、蟹、贝、刺参等海洋动物养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养殖区沉积物中具有较高的抗生素含量,总体上看以四环素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磺胺类抗生素,最后为喹诺酮类抗生素。梁惜梅等[25]调查了珠江口鱼、虾、蟹养殖区抗生素污染特征,发现水体和沉积物中主要以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为主,其次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磺胺类抗生素未检出。说明不同养殖区域间抗生素污染有较大差异。而且在同样的养殖模式下,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环境中累积的抗生素总量将逐渐增加[25-26]。张瑞玲[23]通过对海水养殖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在对虾养殖中,仅有0.29%~0.33%的抗生素来源于饲料,其余绝大部分源自抗生素类药品的大量投放。此外,在这些抗生素中,约56.81%~62.17%将随养殖尾水排入大海,约35.88%~40.97%将在池塘养殖底质环境中沉积,约2%进入虾体。由此可见,海水养殖中输入的抗生素仅有少部分进入生物体和食物链中,绝大部分在水体和沉积环境中累积。海水养殖已经成为海洋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有研究表明,部分抗生素对藻类、鱼类等海洋生物具有较为强烈的毒性,长期暴露会使海洋生物慢性中毒,并导致畸形或死亡[27]。抗生素还将诱导海洋环境中的细菌产生抗性基因,增强细菌的耐药性。这些耐药基因将随细菌或病原菌传递到海洋生物或人体内,产生健康风险[28]。此外,残留在水产品体内的抗生素也将最终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29]。

2海水养殖污染生态修复对策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修复方法进行处理。物理修复主要通过投放一些多孔环境矿物材料,如活性炭、炉渣等,使营养盐、重金属、抗生素等吸附在这些材料表面,以减少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30]。物理修复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化学修复主要通过向水体中投放氢氧化物、碳酸化物等,使重金属离子钝化沉淀,降低其生物有效性,也可向水体中投放氧化剂,使有机质、抗生素等污染物氧化降解[30-31]。化学修复方法简单,但是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而且投入的化学物质本身存在污染问题。生物修复主要利用植物、藻类、微生物等对污染物质的吸收与降解作用,达到降低营养盐、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物含量的目的。生物修复处理费用低、净化效果好,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而且还有助于恢复受损海洋生境[32-33]。由于海水养殖环境的特殊性,单纯的物理和化学的修复法对养殖水域环境影响较大,且较难以实现,因此,适宜采取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的生态修复措施。目前,海水养殖可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有生态浮床修复、大型藻类修复和人工湿地修复。2.1生态浮床修复技术。生态浮床修复技术利用无土栽培的原理,通过在需要修复的养殖水域构建植物生存空间,以达到利用植物吸附、吸收为主的净化污染物的目的。生态浮床主要由植物、栽培基质、浮床框架和固定设施构成。因其美观而且经济、高效,通常用于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城市河道,生态效益明显。近年来,也逐步开始应用到海水养殖污染治理中。生态浮床主要用于净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对重金属和抗生素净化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作用机理主要为植物对污染物质的吸收以及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化作用[34]。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与植物的种类具有较大关系,某些植物对特定重金属还具有高效的富集作用。研究发现,海马齿、碱蓬、北美海蓬子等生态浮床对海水养殖污染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可以明显降低水体中有机质、营养盐及重金属含量,改善养殖水体和沉积环境,促进水生生物生长,恢复养殖海域生态系统结构[35]。也有研究发现,海马齿生态浮床可以有效降低海水中悬浮颗粒物浓度[36]。生态浮床修复技术主要用于原位修复养殖海域生态环境质量。2.2大型藻类修复技术。大型藻类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大型藻类的生长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和转移,以削减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大型藻类修复技术操作简单,对营养盐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对重金属元素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利用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藻类,例如生产琼胶的优良原料江蓠等进行生态修复,还可以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海水养殖修复中,常用的大型藻类有海带、龙须菜、江蓠、紫菜、孔石莼、卡帕藻、红皮藻等[37]。有研究表明,每养殖1t的海带、江蓠和紫菜可分别去水体中约2.2kg、2.5kg、6.2kg的氮元素和0.3kg、0.03kg、0.6kg的磷元素[38]。大型藻类修复技术主要用于原位修复养殖海域环境质量。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还有鱼、虾、贝类与大型藻类共同养殖的综合生态养殖模式[39]。在该模式中,鱼、虾、贝等养殖过程中过量输入的有机质、营养盐及重金属元素为藻类的快速生长提供了条件,提高了藻类的生长效率和产量,为养殖户提高了经济效益,而藻类大量生长繁殖的同时,降低了养殖污染的负面影响,使养殖生态系统维持在稳定状态,增加养殖的可持续性。2.3人工湿地修复技术。人工湿地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吸收、基质吸附及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综合作用,达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质、营养盐、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物的目的。人工湿地一般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在海水养殖中通常用于处理养殖外排水。海水养殖人工湿地修复中常用的植物有碱蓬、芦苇、秋茄、互花米草等[34]。人工湿地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刘佳等[40]研究表明,芦苇人工湿地可以去除海水养殖外排水中50%以上的总氮、抗生素恩诺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王加鹏[41]研究表明,芦苇和互花米草人工湿地可以去除海水养殖外排水中90%以上的悬浮颗粒物、氨氮以及浑浊度。人工湿地技术也可用于原位修复滩涂海水养殖污染。但因植物对生境具有一定的需求,原位修复通常以红树林湿地修复为主。红树林湿地是众多海洋生物栖息与繁殖的场所,构建红树林综合养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滩涂海水养殖水体污染,减少水产病害发生,并促进鱼类生长[42-43]。冯建祥等[44]评价了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的生态环境状况,研究发现红树林原位修复可显著降低养殖区营养盐和重金属含量,可有效改善修复湿地的环境质量,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红树林的长势和健康状况不如自然林。

3结论与展望

海水范文篇6

一、养殖池塘底质活化改良技术

1.采用机械方法

具体做法是:每年秋冬季节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后让池底自然日晒干燥、冻化。采取机械清淤、翻耕池底等措施,池底深耕15cm左右、曝晒20天左右,池底经机耕曝晒后直观的表现是由原来的深黑色转变为土黄色,恶臭味消失,底质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底质被强化干燥后增加通气,加速有机物分解,使底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深松后的池底土壤提高了透水性、透气性,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性状,提高了水、气、肥的储存量,增加了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池塘底部土壤是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仓库,其土壤表层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过程,对水质环境和养殖产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池塘底质修复彻底解决了因养殖造成的“连作障碍”。是减少养殖病害、提高养殖产量,确保养殖成功的重要技术手段。

2.使用药物

应用生石灰2250kg/hm2~3000kg/hm2或含氯消毒剂(漂白粉)112.5kg/hm2,分别对池底消毒。

3.应用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

养殖进入7月中下旬至9月份,每15天~20天向池底施底质改良剂(又称生物底改)15kg/hm2~22.5kg/hm2,通过底质改良剂的作用,在池底产生大量氧气,对池塘底部形成有氧分解,使池底有害物质转化为浮游植物可利用的营养元素。有效保护和改善底质、水质环境,降解池底沉积物等有害成份对养殖的危害。

二、促进养殖池塘水体有机物降解技术

1.物理方法

(1)沉淀池沉降:为节约用水,养殖水多重复利用,对于上一年的陈旧或地面自然水应在上一年养殖结束后,集中在较大的池塘中进行沉淀,经整个冬季的沉淀降解得到自然净化,能有效改善水质状况;集中连片的海水养殖区应配备专门的沉淀池。(2)机械增氧: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提高,有害物质分解,能提高养殖产量,池塘增氧使池水流动和上下小层交换,池塘水体氧含量应保持在5.0mg/L以上。有氧环境能够促进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生物转化,从而改善养殖环境。池塘机械增氧方法有增氧机和充气等方法。增氧机:一般每0.2hm2~0.35hm2池塘配备1.5kW增氧机一台,每0.4hm2~0.7hm2池塘配备3.0kW增氧机一台。增氧机使用正常情况下一般掌握在黎明前4∶00~8∶00,下午14∶00~16∶00开机。阴雨天在夜间的23∶00至黎明开机。充气法:是采用鼓风机将空气经过管道和散气装置压入水体中,充气法增氧效果较好,过去一般多用于工厂化养殖生产,目前已逐步在养殖池塘推广应用,散气装置的孔径越小散出的气泡越小,气泡在水体中停留时间越长,增氧效果越好;目前采用微孔增氧管孔径在20μm~30μm,产生的气泡在0.5mm~3mm。一口3.67hm2面积虾池安装一台7.5kW微孔曝气增氧泵,经7、8、9三个月时间的开机共运行60天,平均每天6小时,每天耗电45kWh,每0.34hm2面积安装一台3kW增氧机,每小时耗电3kWh,按每天开机6小时全天耗电18kWh,每公顷每天用电54kWh,是曝气增氧的4倍多。微孔增氧示意.

2.化学方法

使用化学增氧剂:在无增氧机条件的池塘,备用应急化学增氧剂(如:大粒氧、鱼虾水质增氧剂)。当出现连续阴雨、气压低池塘缺氧现象时,向池内使用可有效增加水体溶氧,缓解养殖生物的浮头现象。但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彻底改变池塘状况,持续的有效时间短。

3.生物方法

向池塘水域中投施有益微生物,能消除和转化养殖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残饵、粪便、尸体)沉积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消减自身污染;并能抑制有害病原细菌的繁殖生长;形成有益的生物有机颗粒(生物菌团)作为养殖对虾补充饵料;肥水,促进有益繁殖扩增形成优势生物种群,即繁殖基础生物饵料又对水质实施调节。通过在不同的养殖阶段,通过向池塘水体内投放“芽孢杆菌、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以及底质改良剂”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池塘底质、水质生态环境。当前的微生物制剂多为定型产品,具体使用方法和用量按产品说明即可。

三、池塘增、移殖(植)饵料生物和饲料投喂技术

1.池塘增、移殖(植)饵料生物

向养殖水域中移植生物并保持适当的种群规模,使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共生共栖、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与物质循环关系,即能作为鱼、虾、蟹养殖的天然生物饵料,又能对水质环境具有较大的调控作用,起到完善食物链关系和调节物质循环的双重作用。海水池塘中移植的品种有海洋兰蛤、丰年虫等(淡水池塘引入部分肥水)。(1)向池塘内人工投放丰年虫干卵,繁殖丰年虫幼体。投放量7.5kg/hm2,为放养的虾、蟹苗种提供良好的动物性物质营养。(2)移植海洋兰蛤幼体,5月~6月份,当海洋中兰蛤幼体大量繁殖时,向虾蟹混养池塘移殖活兰蛤1500kg/hm2~3000kg/hm2,即通过兰蛤滤食净化水质,又可作为虾蟹的基础饵料。(3)在养殖池塘中,早春季节放苗前,采取施肥和接种浮游植物较多的肥水,促进繁殖基础饵料生物。水蚤.

2.饲料合理投喂技术

(1)首先以繁殖基础生物饵料为主,能够使对虾在体长3cm前不需人工投饵,延缓过早投饵对池塘环境造成的污染。(2)饲料投喂坚持“欠食”性投喂技巧,使对虾达8分饱程度,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残饵过剩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3)根据对虾体长确定投饵量:准确测量、估计对虾存池数量,观察对虾的胃饱满程度,准确掌握投饵量。根据生产实践设计了不同对虾体长的饵料投喂量计算表。见下表:四、品种搭配及生态防病技术在同一个池塘水域内,开展多个品种的养殖,鱼、虾、蟹、贝混养,多品种混养即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饵料生物,形成相互依存、共生共栖关系、物质循环关系,对充分利用生物饵料,预防控制病害发生、调控生态环境发挥较大作用。1.虾蟹混养对虾与梭子蟹混养是高产、高效的较好养殖模式,对于预防养殖风险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每0.067hm2放养日本对虾10000尾~20000尾,梭子蟹2000只~3000只。2.虾参混养自2011年开始试验,目前还不能确定在当地的成功技术和产量效益。海参养殖需2年~3年达商品规格,每0.067hm2池塘内可套养10000尾~2000尾对虾养殖,提高池塘生产能力。

3.鱼虾混养

淡水池塘一般每0.067hm2放南美白对虾20000尾搭配鲢鱼200尾;海水池塘一般每0.067hm2放南美白对虾15000尾搭配梭鱼200尾。

4.投放敌害生物鱼类防病

海水范文篇7

关键词:海水淡化;真空冷冻;蒸馏;反渗透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和集中,世界各国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淡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寻求淡水资源方面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大海。据统计目前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已达20个,严重影响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海洋中水的储量为1338×107亿m3,占全球的96.8,有着巨大的水资源,如何把它变为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海水淡化就是要将高盐度的海水通过一系列的过程转变为低盐度的海水。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1)真空冷冻—汽相冷凝海水淡化新技术是依据海水的三相点理论,使海水同时蒸发与结冰得一种低能耗,轻腐蚀结垢的海水淡化方法;2)蒸馏法工艺简单易于实现,但存在能耗多、成本费用高的缺

点;3)反渗透海水淡化方法是膜分离法的一种,即利用反渗透膜的分离作用使海水脱盐,过程中不存在相变,因此与蒸馏法相比能耗较低,有着很大的发展前途,成为世界高科技竞相开发的热点。

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提高及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世界各地正在兴建或计划兴建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一个海水淡化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1真空冷冻及其特点

1.1真空冷冻原理

海水三相点是使海水汽、液、固三相共存并达到平衡的一个特殊点。若压力或温度偏离该三相点,平衡被破坏,三相会自动趋于一相或两相。真空冷冻法海水淡化正是利用海水的三相点原理,以水自身为制冷剂,使海水同时蒸发与结冰,冰晶再经分离、洗涤而得到淡化水的一种低成本的淡化方法。与蒸馏法、膜法相比,能耗低,腐蚀、结垢轻,预处理简单,设备投资小,并可处理高含盐量的海水,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商业化,主要原因在于过程中产生的三相点蒸汽难以去除和冰晶的输送、洗涤较难。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开发的真空冻—汽相冷凝海水淡化技术采用低温金属表面,使三相点蒸汽直接冷凝成冰的方法,成功的解决了蒸汽的去除问题,并在实验室完成了小型试验装置。真空冷冻—汽相冷凝海水淡化技术工艺包括脱气、预冷、蒸发结晶、冰晶洗涤、蒸汽冷凝等步骤,淡

化水产品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1.2工艺研究

1.2.1脱气

由于海水中溶有的不凝性气体在低压条件下将几乎全部释放,且又不会在冷凝器内冷凝。这将升高系统的压力,使蒸发结晶器内压力高于二相点压力,破坏操作的进行。显然减压脱气法适合本系统。

1.2.2预冷

海水脱气后可与蒸发结晶器内排出的浓盐水和淡化水产生热交换,预冷至海水的冰点附近。

1.2.3温度和压力

它们是影响海水蒸发与结冰速率的主要因素。

1.2.4冰—盐水是一固液系统

普通的分离方法均可使冰—盐水得到分离,但分离方法不同,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减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比常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低得多。

1.2.5蒸汽冷凝

在蒸发结晶器内,除海水析出冰晶以外,还将产生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必须及时移走,才能使海水不断蒸发与结冰。

2蒸馏法海水淡化及其特点

2.1蒸馏法原理

把海水加热使之沸腾蒸发,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的过程即为蒸馏法。蒸馏法是最早采用的淡化法,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所得淡水水质好等。蒸馏法有很多种,如多效蒸发、多级闪蒸、压气蒸馏、膜蒸馏等。

2.2蒸馏法特点

多效蒸发是一种较早应用的海水淡化法,由于结垢和腐蚀等问题,后被多级闪蒸法所取代。

2.2.1多级闪蒸

多级闪蒸是一种在20世纪50年展起来的海水淡化法,其原理是海水经过预热后,进入闪蒸室,该闪蒸室的压力低于将要进入的盐水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盐水进入后即因过热而进行闪蒸。闪蒸出的蒸汽冷凝后即为淡水。由于它的安全可靠,因此发展迅速,中东许多产油国所建的海水淡化工厂,大多采用多级闪蒸法,并且与发电厂结合。如阿联酋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多级闪蒸海水淡化厂,就是与发电厂联合生[2]。

2.2.2压汽蒸馏

利用机械压缩机把蒸汽压缩、升压和升温(温度升高10℃左右),并作为加热和使海水蒸发的热源,因此压汽蒸馏在运行后不需外部提供加热蒸汽,靠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过程效率高、比能耗低,而且过程不需冷却水,结构紧凑,但压汽机造价较高,容易腐蚀、结垢难于进一步大型化。

2.2.3膜蒸馏

热海水接触憎水微孔膜,由于膜另一侧温度较低,相应的饱和蒸汽压亦低,膜面上的海水蒸发并透过膜的微孔到低压侧并在冷凝面凝结为纯度较高的淡水。膜只起到汽水分离器和增加蒸发面积的作用。

3电渗析

电渗析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使水中的离子定向迁移,并有选择地通过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交换膜,从而达到溶质和溶剂分离的过程。电渗析主要有频繁倒机电渗析(EDR)、填充离子交换树脂电渗析,电渗析过程对不带电荷的物质如有机物、胶体、细菌、悬浮物等无脱除能力。因此电渗析用于淡化制备饮用水不是最理想的方法。

4海水反渗透淡化

反渗透海水淡化是一种以压力为驱动力的膜分离过程,是当今海水淡化领域研究、开发的热点[3]。

4.1国际反渗透淡化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反渗透膜的脱盐率高于99.3,透水通量大大增加,抗污染和抗氧化能力不断提高。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技术进步表现在如下方面:

4.1.1反渗透膜的性能明显提高

目前的反渗透复合膜系采用芳香族聚胺的材料,特征水通量是1978年的2倍,盐的透过率大约是1978年的四分之一。

4.1.2功交换器的研制成功

一种新型能量回收装置已经成功地用于海水反渗透淡化系统上,这种交换器是1998年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一个新里程碑。

4.1.3段间能量回收透平的成功应用

段间能量回收透平适合于盐含量较低的海水淡化系统,它可以增加系统的产水量或降低系统的能量消耗。

4.1.4微滤技术用于海水预处理[4]

采用微滤(或超滤)作为海水反渗透的预处理,不需加入絮凝剂、杀菌剂和余氯脱除剂等化学药品同时也省去了保安过滤器,此技术由于改进了进水水质,不仅延长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而且有助于

提高系统的回收率、降低运行费用。

4.1.5纳滤技术在预处理中的应用[5]

沙特阿拉伯的SWCC,成功地开发出纳滤(NF)作为海水的预处理技术,用于脱除硬度和总溶解固体,从而提高海水反渗透的操作压力和系统的回收率,保证膜组件的运行安全。

4.1.6淡化成本的明显下降

由于膜的性能不断提高,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性能持续进步,各种预处理新工艺的不断提出,促使设备的运行管理更为简单;更由于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倾向,加大了海水淡化工程公司之间的竞争,使得设备的投资费用不断降低,从而使反渗透海水淡化的造水成本不断下降。

4.2国内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

据初步估计,国内运转产水量大于100m3/d的反渗透淡化装置总数量不少于500台。用于海水淡化的有浙江省山镇的500m3/d的反渗透淡化工程、浙江省泗县马迹山的350m3/d的反渗透淡化工程、以及辽宁省长海县的1000m3/d的反渗透淡化工程

等。

目前,国内海水所用反渗透复合膜均从国外进口,国产反渗透膜与国外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渗透膜是海水淡化的核心,其国产化与产业化若不能解决,势必影响我国此领域将来的发展。淡化技术的关键在于反渗透膜具有较大的透水性和脱盐率,目前在海水淡化中使用的反渗透膜主要有醋酸纤维素系列膜(CA)和聚酰胺系列膜(PS)。它们均由有机高分子构成,虽然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化学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低等。这些缺陷限制了反渗透法处理海水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无机材料本身性能的优势,使得无机膜替代有机膜应用在这方面成为可能。预计反渗透技术将是21世纪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专家普遍认为反渗透海水淡化具有投资费省、能耗低等优点。

5结语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危机今后将愈加严重,而海水淡化是解决水问题的唯一途径。海水淡化的成本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鉴于自来水价格很低,因此淡化成本就不能太高。淡化水的成本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与淡化方法有关,而且与工艺设计、选材、给水和淡化的水质、比能耗、地理、当地能源价格、投资来源、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比较各种淡化方法,

反渗透淡化法的投资费和运行费都是低的。预计反渗透技术将是21世纪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JBarduhn[J]ChemicalEngineeingProgress1975,71(111)80-87

2林斯清’海水和苦咸水淡化[J]’水处理技术2001(21).1

3谭永文’萧山5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J]’膜科学与技术2000,4(20):2

4MarkWilfPhDKennethKlinko[J]采用新的前处理方法和改进膜性能对KL海水淡化系统的影响[A]’美国海

德能公司,分离膜技术应用论文集[C]1998

海水范文篇8

(一)海水的初级利用阶段。海水经抽调后,卤度在2~5°之间可供养殖。主要由各盐业企业的内部养殖公司自行养殖或者以承包的形式租赁给个人养殖,养殖的海产品主要有对虾、鲈鱼、梭鱼、梭子蟹、青蛤、溢蛏等。在此阶段,根据现行的税收政策,仅对企业实现的租赁收入征收营业税金及附加,租赁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2007年埕口盐场34万公亩对外承包面积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49万元,鲁北化工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19万元,企业所得税按现行规定实行减半征收。对属于个人的养殖收入属于免税范畴,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在海水利用的初级阶段,政策性减免税项目较多,实现税收较少,税负相对较低。

(二)海水的中级利用阶段。养殖区的海水蒸发后浓度升高,海水卤度达到在12°~15°之间,主要产生养殖和化工两种经济效益。

1、生产化工产品。在本卤度范围内的海水,经过严格的程序提炼后,能够生产出从一溴到十溴的多种溴素产品,另外还能生产出钠、苯等多种化工产品。由于该卤度的卤水是非饱和卤,不符合液态盐的条件,不实现资源税税收,但化工项目实现税收较为可观。2007年埕口盐场生产溴素1583吨,销售1459吨,实现销售收入1642万元,上缴税金181万元。鲁北化工股份公司溴素厂实现销售收入1542万元,实现利润227万元,上缴税金165万元。溴素化工项目能够提供较为可观的税收,而且能循环利用海水,比较环保,总体税负在11%左右,财政贡献率较高,是值得提倡的海水综合利用项目。

2、产生部分养殖效益。主要是繁殖丰年虫卵,由于受近海污染的影响,海水质量下降,水中微生物减少,近年来丰年虫卵的繁殖能力降低,产量逐年萎缩。据统计,2007年全县的丰年虫卵产量约120吨,仅相当于2001年的22%。这部分水产品产生的税收较少,但属于企业整体收益的组成部分,也属于税务检查容易忽略的地方。

(三)饱和卤水的综合利用。卤度约达24°以上的卤水即称为饱和卤,饱和卤水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

1、用来晒盐。原盐资源销售或自用后即提供资源税和增值税及附征税费。由于是经过天然晒制,所以成本低廉,收益比较稳定。每吨盐的生产成本约80元,利润最低也在50元以上。2007年鲁北盐场结晶区生产原盐26万吨,销售原盐21万吨,实现资源税34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300万元;埕口盐场结晶区总面积32万公亩,实现资源税64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由于资源税政策调整,2007年减收198万元。据盐业管理部门统计,2007年全县各盐业企业投资1.8亿元,2008年原盐生产能力将达到320万吨,可提供资源税6400万元。

2、发展苦卤化工项目。主要生产氯碱产品,项目也仅局限于鲁北盐场(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即利用本公司盐场提溴、晒盐后的卤水为原料,生产出烧碱、氯气、盐酸。氯碱产品属于海水的综合利用的末端产品。用来生产氯碱产品的卤水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直接购买盐场的饱和卤水,按照市场价格折算按每立方米20元付给盐场材料费,另一种渠道则是通过购买盐场的原盐,再融化成饱和卤水后,进行加工再生产。生产1吨液氯需要1.18吨原盐,生产1吨烧碱需要1.2~1.6吨原盐。2007年,鲁北氯碱厂生产液碱191732吨,销售195337吨,实现销售收入10969万元,销售成本费用6561万元,实现利润4317万元,税金1516万元。生产液氯49524吨,销售44333吨,实现销售收入6420万元,销售成本费用5220万元,实现利润1132万元,税金441万元。生产盐酸8245吨,销售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64万元,销售成本费用240万元,实现利润24万元,税金8万元。共实现销售收入17654万元,利税总额7439万元,其中地方税收1965万元,总体税负在11%以上。

(四)办公生活区。总体上看,盐业生产企业的水面区域属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范畴,只有少量的办公生活区符合征税条件,税收较少。

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各税种没有做到全面管理。税务人员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企业对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较容易掌握的税费计提较及时准确,而对租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重视程度不够。

(二)税收管理没有做到精细化。根据调查的情况,发现很多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水平不足,对企业的全盘情况了解较少,没有对海水综合利用各阶段产生的税收情况有一个详细的把握。

(三)企业存在故意偷逃税行为。特别是利用液体盐生产高端化工产品方面,企业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达到偷逃税目的:一是大企业集团间的盐业生产企业与利用液体盐化工企业之间属于关联企业的性质,盐业生产企业无偿向化工企业提供饱和卤水,视为“自用”,不做销售处理,不计提税金,二是有偿使用饱和卤水,但记账时通过非饱和卤水入帐,不计提税金。

(四)延伸征管不到位。海水养殖产品大部分属于免税产品,但是当地的一部分经营业户以集中收购海产品后转卖经营为业,形成了很多丰年虫卵专业户、海产品专卖店等纳税业户,基层征收单位往往忽视了对这部分业户的税收管理,造成税收流失。

三、加强税收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对大企业实行专人管理。挑选业务素质较高的税收管理员专门负责大企业管理,在宣传税收政策、开展纳税辅导的同时,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掌握各环节的税收情况,前移管理关口,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税收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纳税辅导员、纳税评估员、税收监督员”的五员角色,加强管理,搞好服务。

(二)充分发挥纳税评估的作用。对于企业规避税收的行为,要通过微观税负分析的方式,找出税负较低的原因,带着疑点去查找税源的隐藏点,对企业的各税种上缴情况进行纳税评估。具体工作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承包水面收入是否入账;2、自身养殖部分收入是否入帐;3、对企业有偿使用液体盐是否计算收入、计提资源税;4、对于企业无偿使用液体盐是否核算收入,计提资源税;5、企业所得税是否据实预缴;6、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落实;7、是否存在提高入帐“盐价”,减少原盐资源税的课征数量;8、集团公司内部关联企业之间经济往来是否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同时,加强对海产品二级市场的税收管理,主要是通过公司承包清单,摸清纳税人底数,采取税收清理的方式对不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集中清缴税款。

海水范文篇9

一、充分认识海水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省人均水资源量仅有328立方米,不到全国的1/6,属资源性缺水,且为极度缺水。按照*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预测,2010年,全省需要水资源311亿立方米,但可供水资源只有278亿立方米,即使加上南水北调13亿立方米,缺口仍达20亿立方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海水利用是解决*省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省沿海*、*、*、*、*、*、*7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年实现的GDP占全省一半以上,但拥有的水资源总量却只有全省的1/3,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虽可通过大力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跨区域调水等措施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走利用海水替代淡水的路子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建设海水淡化厂1万多座,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年直接利用海水超过7000亿立方米。加快海水开发利用是*省沿海地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省具备发展海水利用的条件。*省东部半岛地区位于黄海、渤海之间,海岸线全长3121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6,具有发展海水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沿海各市在海水利用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海水利用能力逐步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海水利用产业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海水淡化工程15处,淡化能力1.96万立方米/日,以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为主的淡化技术日渐成熟。海水直接利用主要应用在电力、化工等领域,年利用海水30亿立方米。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省创出了“一水多用”的生产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海水利用在*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保障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工作目标,重点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坚持统筹规划,强化宏观调控,加强政策引导,依靠科技支撑,实施示范带动,优化用水结构,实现有效替代,促进全省水资源平衡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培育有利于海水利用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优化海水利用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海水利用由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2.政策激励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制订和实施促进海水利用的激励政策,延伸海水利用领域,扩大海水利用规模,支持海水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积极鼓励利用海水。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淡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3.有效替代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在合理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海水替代淡水,具备利用海水条件的环节都要利用海水,不断提高海水替代淡水资源的贡献率,进而优化*省沿海各市的水资源使用结构。

4.海水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把开展海水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统一起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防止由于海水利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海水利用产业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发展。

5.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在城市供水方面,着力培育一批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在火电、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突出抓好一批海水利用重点工程。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全省海水利用工作全面开展。

(三)目标任务。到2010年,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0-25万立方米/日,直接利用海水130亿立方米/年,初步建立海水利用技术支撑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

到2020年,海水淡化能力达到45-50万立方米/日,直接利用海水245亿立方米/年,建立完善的海水利用技术支撑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

三、发展重点

(一)海水淡化。重点解决海岛军民、沿海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作为锅炉补水等工业用的高纯水,使海水淡化水成为海岛的第一水源、沿海城市的重要水源。主要发展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和反渗透技术,鼓励发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开发推广水电联产、热膜联产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化技术,降低海水淡化的生产成本。建设一批海水淡化项目,形成沿海城市较为可靠的海水淡化水供应能力。

(二)海水直接利用。在沿海各市具备海水利用条件的电力、化工等行业以解决冷却用水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广应用海水直流冷却和循环冷却技术,鼓励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建设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扩大海水直接利用领域,推广海水源热泵技术,鼓励电力、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利用海水脱硫、冲灰、冲渣。建设一批海水抽水站、配水库、输送管道等设施,逐步扩大大生活用海水的使用范围。

(三)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在循环经济原则指导下,重点发展海水“一水多用”技术,加大从海水中提取盐、溴、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建设大规模海水提溴、提镁示范项目。将海水淡化与发展新型制盐业相结合,建设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制盐示范项目。发展系统海水利用,把海水循环冷却、余热海水利用、海水淡化以及化学资源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延伸海水利用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四)工厂化海水养殖。鼓励利用热电厂海水冷却排放的温排水开展海水养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研究节能高效的封闭型工厂化养殖系统,建立封闭型循环海水养殖示范项目,避免或减少养殖排水对海域的污染。

(五)海水利用技术装备。组织重大技术攻关,积极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直接利用技术,以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工艺与技术。提高现有技术水平,降低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提高反渗透系统回收率和预处理能力,增强抗污染能力。发展海水淡化设备、循环冷却装置,攻克海水利用防腐蚀技术、防生物附着技术。加快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泵以及高效蒸馏部件的国产化进程。

(六)实施“134”海水利用推进工程。打造1个综合区。把*建成集科研、应用、产业化示范于一体的海水利用中心发展区,为沿海其他地区提供海水利用咨询、设备设计加工等服务。建设3个产业带。在*、*建设海水淡化产业带,在*、*、*建设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形成环*半岛沿海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带。实施4个示范工程。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牟平区养马岛16万立方米/日低温核能海水淡化工程、*黄岛电厂8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工程、*百发10万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沿海高耗水企业海水直接利用示范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年新增直接利用海水量100亿立方米以上;大生活用海水住宅小区示范工程:建设2-3处使用大生活用海水的住宅小区;海水利用示范城市创建工程:支持*市创建部级海水利用示范城市,组织开展省级海水利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海水利用的宏观指导。

1.编制全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在遵循*国中长期水资源节约和替代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统筹,编制和实施全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分析*省海水利用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海水利用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区域布局,确定促进*省海水利用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2.沿海各市制定海水利用发展规划。沿海各市要根据本市在全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总体布局中的定位,结合实际,制定本市的海水利用发展规划,进一步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规划一批重点海水利用项目,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

(二)建立促进海水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1.从源头把好海水利用关口。严格限制沿海各市新建以淡水为水源的高用水项目,鼓励电力、石化、化工、钢铁等高用水行业利用海水替代淡水发展生产。年用淡水量超过200万立方米的工业项目,必须配套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对海水淡化、水电联产、海水冷却、海水冲洗等项目,优先立项,重点支持。

2.多渠道筹措海水利用资金。在保证政府对淡化水控制权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采取BOT(建设-经营-转移)融资模式。鼓励企业自有资金、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投资建设海水利用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将国家重点支持的海水利用项目和*省海水利用示范项目列入省节能节水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范围。

3.改造既有用水设施。沿海各市要对大宗用水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和分类排队。凡是具备利用海水替代淡水条件的,都要进行技术改造,限期改用海水作为主要水源;逾期不改造的,要限制供水。

4.积极探索实施新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省和沿海各市要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按照水源、用水性质等,合理制定分类水价,稳妥提高供水基础价格。实行鼓励海水淡化的价格政策。适当提高钢铁、电力等高耗水行业的淡水价格,增强海水利用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进入城市供水管网的淡化水,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5.对海水利用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优惠。允许私营经济和国外企业投资建设海水利用项目,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对以供应居民生活用水为主要目的的海水淡化水厂和以海水作为锅炉软化水、冷却用水的工业企业,在电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其供水管网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6.实行海水利用考核奖励制度。沿海各市要对重点企业、单位和县(市、区)海水利用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发展海水利用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和重大海水利用科研成果,各级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

(三)构筑海水利用技术支撑体系。

1.加快海水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充分发挥高校、海水利用科研单位和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优势,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海水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加大技术推广和应用,提高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培育海水利用技术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

2.引进消化吸收海水利用先进技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总结*省海水利用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海水利用技术,结合*省实际进行再创新。

3.建立海水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建立能够迅速连接省内外、国内外海水利用技术研发、使用单位,并能及时交换海水利用相关资讯的信息平台。组织开展海水利用学术交流和技术产品推介等活动。加强海水利用技术交流、信息沟通、政策咨询,降低海水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成本,提高利用效率。

(四)优化沿海地区水资源结构。

1.发展节水型产业。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沿海各市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建立与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实行“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鼓励新建发电厂、热电厂、化工厂等高耗水企业趋海布局建设,便于海水的大规模应用。

2.加快海水替代步伐。在项目规划、设计、审批、水资源论证等环节,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利用海水。淘汰耗水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落后技术、产品、设备和工艺。稳步推进海水置换,实现有效替代,逐步提高海水在沿海各市水资源结构中的比重。

3.支持淡化海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供水价格由各地按照《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五)建立海水利用标准体系。

1.加快制定和实施海水利用标准。制定一批海水淡化、直接利用以及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产品标准。制定发电、钢铁、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海水利用技术规范。加强海水利用产品装备的质量监督检验,促进海水利用产业规范化发展。

2.制定海水利用环保标准。依据环境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研究防止海水利用造成海洋污染的措施。通过建立海水利用环保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海水利用系列环保标准,为所有海水利用建设项目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奠定基础。所有海水利用建设项目都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达标排放,确保海水利用产业与海洋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

1.把海水利用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沿海各市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海水利用的重要意义,确立海水是水资源的战略观念,把海水利用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建立海水利用综合协调机制。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发改、海洋与渔业、财政、建设、水利、科技、环保、质监、物价等部门,建立海水利用综合协调机制,确保海水利用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推进。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省、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要定期研究海水利用的重大问题。

海水范文篇10

(一)海水的初级利用阶段。海水经抽调后,卤度在2~5°之间可供养殖。主要由各盐业企业的内部养殖公司自行养殖或者以承包的形式租赁给个人养殖,养殖的海产品主要有对虾、鲈鱼、梭鱼、梭子蟹、青蛤、溢蛏等。在此阶段,根据现行的税收政策,仅对企业实现的租赁收入征收营业税金及附加,租赁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2007年埕口盐场34万公亩对外承包面积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49万元,鲁北化工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19万元,企业所得税按现行规定实行减半征收。对属于个人的养殖收入属于免税范畴,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在海水利用的初级阶段,政策性减免税项目较多,实现税收较少,税负相对较低。

(二)海水的中级利用阶段。养殖区的海水蒸发后浓度升高,海水卤度达到在12°~15°之间,主要产生养殖和化工两种经济效益。

1、生产化工产品。在本卤度范围内的海水,经过严格的程序提炼后,能够生产出从一溴到十溴的多种溴素产品,另外还能生产出钠、苯等多种化工产品。由于该卤度的卤水是非饱和卤,不符合液态盐的条件,不实现资源税税收,但化工项目实现税收较为可观。2007年埕口盐场生产溴素1583吨,销售1459吨,实现销售收入1642万元,上缴税金181万元。鲁北化工股份公司溴素厂实现销售收入1542万元,实现利润227万元,上缴税金165万元。溴素化工项目能够提供较为可观的税收,而且能循环利用海水,比较环保,总体税负在11%左右,财政贡献率较高,是值得提倡的海水综合利用项目。

2、产生部分养殖效益。主要是繁殖丰年虫卵,由于受近海污染的影响,海水质量下降,水中微生物减少,近年来丰年虫卵的繁殖能力降低,产量逐年萎缩。据统计,2007年全县的丰年虫卵产量约120吨,仅相当于2001年的22%。这部分水产品产生的税收较少,但属于企业整体收益的组成部分,也属于税务检查容易忽略的地方。

(三)饱和卤水的综合利用。卤度约达24°以上的卤水即称为饱和卤,饱和卤水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

1、用来晒盐。原盐资源销售或自用后即提供资源税和增值税及附征税费。由于是经过天然晒制,所以成本低廉,收益比较稳定。每吨盐的生产成本约80元,利润最低也在50元以上。2007年鲁北盐场结晶区生产原盐26万吨,销售原盐21万吨,实现资源税34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300万元;埕口盐场结晶区总面积32万公亩,实现资源税64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由于资源税政策调整,2007年减收198万元。据盐业管理部门统计,2007年全县各盐业企业投资1.8亿元,2008年原盐生产能力将达到320万吨,可提供资源税6400万元。

2、发展苦卤化工项目。主要生产氯碱产品,项目也仅局限于鲁北盐场(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即利用本公司盐场提溴、晒盐后的卤水为原料,生产出烧碱、氯气、盐酸。氯碱产品属于海水的综合利用的末端产品。用来生产氯碱产品的卤水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直接购买盐场的饱和卤水,按照市场价格折算按每立方米20元付给盐场材料费,另一种渠道则是通过购买盐场的原盐,再融化成饱和卤水后,进行加工再生产。生产1吨液氯需要1.18吨原盐,生产1吨烧碱需要1.2~1.6吨原盐。2007年,鲁北氯碱厂生产液碱191732吨,销售195337吨,实现销售收入10969万元,销售成本费用6561万元,实现利润4317万元,税金1516万元。生产液氯49524吨,销售44333吨,实现销售收入6420万元,销售成本费用5220万元,实现利润1132万元,税金441万元。生产盐酸8245吨,销售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64万元,销售成本费用240万元,实现利润24万元,税金8万元。共实现销售收入17654万元,利税总额7439万元,其中地方税收1965万元,总体税负在11%以上。

(四)办公生活区。总体上看,盐业生产企业的水面区域属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范畴,只有少量的办公生活区符合征税条件,税收较少。

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各税种没有做到全面管理。税务人员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企业对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较容易掌握的税费计提较及时准确,而对租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重视程度不够。

(二)税收管理没有做到精细化。根据调查的情况,发现很多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水平不足,对企业的全盘情况了解较少,没有对海水综合利用各阶段产生的税收情况有一个详细的把握。

(三)企业存在故意偷逃税行为。特别是利用液体盐生产高端化工产品方面,企业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达到偷逃税目的:一是大企业集团间的盐业生产企业与利用液体盐化工企业之间属于关联企业的性质,盐业生产企业无偿向化工企业提供饱和卤水,视为“自用”,不做销售处理,不计提税金,二是有偿使用饱和卤水,但记账时通过非饱和卤水入帐,不计提税金。

(四)延伸征管不到位。海水养殖产品大部分属于免税产品,但是当地的一部分经营业户以集中收购海产品后转卖经营为业,形成了很多丰年虫卵专业户、海产品专卖店等纳税业户,基层征收单位往往忽视了对这部分业户的税收管理,造成税收流失。

三、加强税收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对大企业实行专人管理。挑选业务素质较高的税收管理员专门负责大企业管理,在宣传税收政策、开展纳税辅导的同时,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掌握各环节的税收情况,前移管理关口,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税收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纳税辅导员、纳税评估员、税收监督员”的五员角色,加强管理,搞好服务。

(二)充分发挥纳税评估的作用。对于企业规避税收的行为,要通过微观税负分析的方式,找出税负较低的原因,带着疑点去查找税源的隐藏点,对企业的各税种上缴情况进行纳税评估。具体工作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承包水面收入是否入账;2、自身养殖部分收入是否入帐;3、对企业有偿使用液体盐是否计算收入、计提资源税;4、对于企业无偿使用液体盐是否核算收入,计提资源税;5、企业所得税是否据实预缴;6、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落实;7、是否存在提高入帐“盐价”,减少原盐资源税的课征数量;8、集团公司内部关联企业之间经济往来是否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同时,加强对海产品二级市场的税收管理,主要是通过公司承包清单,摸清纳税人底数,采取税收清理的方式对不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集中清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