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的污染十篇

时间:2023-11-02 18:02:37

化工企业的污染

化工企业的污染篇1

[关键词] 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016-03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动态关系实证研究”(批准号:06BaJG039)

[作者简介] 穆红莉,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 (北京1000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到2010年我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的战略目标。从历年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数据看,工业企业污染排放量在污染排放总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行为和地区产业类型、技术水平和环境意识等因素有关,但在这一系列明显原因的背后,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制度的变迁。不同的工业环境制度安排影响着工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污染排放行为。不同的工业生产方式和污染排放行为又导致不同的生态环境效应。在环境资源产权不明晰或使用成本低廉的情况下,工业企业必然选择粗放型生产方式,结果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只有通过设计合理的制度,使工业企业选择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才能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援引反映我国工业污染情况的有关数据,分析不同工业环境制度背景下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变化,研究工业环境制度变迁框架下生态环境效应,目的是从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环境制度的绩效。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的生产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利润最大化目标驱使下,企业会将生产中产生的成本外部化,如对污染物不加治理直接排放。为了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设计相应的制度,通过制度激励或强制企业承担自己生产的全部成本。企业是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的,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制度是约束经济主体行为的一系列社会行为规则。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内外部的强制力和诱导性来约束人的行为、防止机会主义。不同的制度设计对企业行为所起到的效果大相径庭。合理的环境制度在充分考虑人的能动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对经济人污染环境、损人利己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经济人追逐自身利益的特性激励其良好的保护环境的行为。不合理的制度不仅不能对经济人的行为进行规制,反而会激发经济人极端自利的动机,从而产生更加严重的破坏行为。分析我国工业环境制度变迁框架下的企业污染排放行为,有助于客观评价我国工业环境制度的绩效,为今后完善制度提供依据。

二、制度变迁与工业污染排放行为变化实证分析

1.反映工业污染的数据指标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影响地区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工业“三废”数量,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作为反映工业污染状况的典型数据指标。国家环保总局在《中国环境状况公告》中公布的2005年我国污染物排放数据显示:2005年工业SO2排放占SO2排放总量的85%,工业烟尘排放占烟尘排放总量的80%。工业污染排放已使我国的环境负荷沉重。从环境科学的角度来讲,所谓污染排放物就是浪费的资源。工业生产高污染排放必然带来高资源消耗。所以,研究伴随着环境制度变迁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变化,优化我国的环境制度是实现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可回避的课题。

本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所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主编的《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其中工业产值以1952不变价格计算。由于统计数据不全,1980年以前的工业污染排放情况只能以文字资料反映,1980年以后的工业污染排放情况以图形形式反映。为了使图形中的曲线具有可比性,本文各指标的计量单位进行了适当换算。

2.我国工业环境制度变迁过程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的工业环境制度处于空白状态,这一时期对工业“三废”的排放基本上是放任自流、无人监管。建国初期,由于工业生产水平较低,全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十分明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没有发生大的矛盾。当时出现的较普遍的环境问题是一些工矿企业特别是火电厂,缺乏治理“三废”的技术措施,把江河当作下水道,造成一定范围的污染。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开始加重。20世纪50―70年代末,形成环境恶化加速的有两个突出时期:一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二是“”时期。由于经济建设上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新建工业布局时不作科学规划,致使不少建设项目没有采取控制污染的配套措施,尤其严重的是重污染的工业企业建设在城市的上风口,甚至水源地上游和风景游览区,给城市大气环境和饮用水供应带来很大危害。环境制度的缺失和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我国的工业环境制度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成立了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和省市环保机构,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境教育。规定了环境影响报告和排污收费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形成并确立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八项制度。90年代初,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经历了“三个转变”(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单纯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从分散治理向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转变),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始了清洁生产试点。于1996年正式引进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这种基于企业自愿基础上的工业环境制度促进了企业环保投入的增加,企业由环境制度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环境制度的主动参与者。它反映出我国的环境制度正在向政府间接管制转变。进入21世纪后,自愿性环境制度在我国得到了更广泛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清洁生产工作在全国得以广泛推广和中国环境友好企业计划的实施。目前,环境友好形象已成为企业赢得消费者的重要方面。

3.1980-2006年工业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

1980-2006我国工业生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单位产值排放量情况见图1、图2。一般来说,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除了和当时的环境制度、环境技术和国民环境意识等因素有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工业生产总量的影响。

借助图1可以分析我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情况。图1显示:从1980年开始,我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均呈上升趋势。当时,我国的工业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产值不断增加。这个时期的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东南沿海的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开始异军突起,由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再加上当时上马的多数乡镇企业属“五小”(小钢铁、小电镀、小水泥、小印染、小化工)企业,国家对其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和控制都有一定的困难。这些因素导致当时我国工业污染物排放开始上升。我国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另一个明显的加速点在2000年前后,与此相对应,我国工业产值在2000年前后也有一个飞跃。资料显示:2000年前后,我国呈现出重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这些导致了当时污染物排放的加速。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显著的增加,而在这段时间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多倍。可以从企业追逐利润的本能解释这一现象,水资源的使用要支付费用,而排放污水也要支付费用,节约生产用水或重复利用意味着双重节约。这也说明了资源产权明晰是激励企业节约使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关键因素。

借助图2可以分析我国单位产值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图2显示:工业生产的三种主要污染物单位产值排放量均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历年来的环境制度对控制当时的企业污染排放均卓有成效。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排污标准、排污收费等强制性制度约束企业行为,达到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强制性政策的效果显著。从图2中可以看到污染物排放量迅速下降。排污标准强调污染的末端治理,即对污染的浓度进行限制。企业往往通过稀释浓度的作法应付环保部门,虽然实现达标排放,但排污总量没有减少。1982-2003年间,我国逐步实行了从污染物的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转变。但监管成本高昂成为环境制度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逐步引入激励性环境制度,如1985年进行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激励性制度的特点是从影响成本――收益入手,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选择,激励其最终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激励性制度有助于提升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化,促进企业污染治理投入的增加,提高企业环境竞争力。和强制性制度相比,激励性环境制度更能发挥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观能动性。从图2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在比较低的基数下仍保持下降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自愿性环境制度,该制度的特点是在企业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要求企业自愿与有关方面协商,向社会承诺做出更有利于环境的表现。自愿性环境制度的具体形式有自愿性环境协议、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标志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当工业企业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很低的程度时,驱动企业单纯从技术和利益角度继续减排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必须通过社会和公众的参与,激励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到生产使用全过程均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履行其社会责任。我国在近年来颁布了《中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并实施了“中国环境友好企业计划”。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愿性环境制度。图2显示2000年后我国单位工业产值污染排放仍呈现下降趋势。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工业污染排放总量数据和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数据,研究了不同环境制度下我国工业污染排放的变化情况。

(1)根据分析显示,近30年来,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这和我国工业产出的增加密切相关。在工业总产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即使企业遵守国家制定的排污标准,实现了达标排放,但巨大的排污总量也会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近年来,诸如太湖蓝藻持续爆发之类的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就是大量污染物长期积聚,引起生态环境发生质变。鉴于今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应该充分重视工业生产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寻求实现节能减排的工业发展方式。

(2)在工业污染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单位产值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不断下降。单位产值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决定于当时的环境制度、环境技术和环境意识等诸多因素,环境制度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采取的环境制度是和当时的工业污染现状、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在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的时期,说明企业治理污染的投入较少,政府采用强制性环境制度迫使企业增加治污投入,减少污染排放;当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政府采用激励性环境制度诱导企业从降低成本入手,主动选择低污染、低消耗的生产方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自愿性环境制度能够促使企业将有利于环境的理念贯彻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出售、消费的全过程,适合于深层次的工业污染防治。

(3)研究表明:工业污染防治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制度框架,环境制度框架中应存在多样化的环境制度,各种环境制度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适合不同时期工业污染防治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工业污染防治已经从“治标”阶段向“治本”阶段迈进,为了实现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工业的目标,应在强化强制性环境制度的同时,大力使用激励性环境制度,更要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与企业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并以此作为现阶段工业污染防治改革的切入点,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 中国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状况公告[EB/OL].中新网,2006-06-08.

化工企业的污染篇2

1概述

1.1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分类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中,需要按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使城市的所有人员,都自觉的把各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按照规定分类放置,如可以按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除外)和不同的生活垃圾等不同的类别[2],进行分类处理,这样就可以使在城市生产生活中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治理上发挥作用。使它们不能成为污染源,而成为城市的资源。

1.2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由于中国的环保工作起步较晚,环境污染问题还是近30年的重要工作,虽然也投入了很大力量,有了一些管理模式,但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中国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在一些高新技术和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发展优势。对于这些都是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例如,在城市污水治理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些城市污水处理中,大多采取的模式是集污水处理工艺为一体,然后再选择利用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这些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就可以使这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设备可以在城市环境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于污水量较大的需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和小区建筑物,非常实用的利用这种设备,来解决污水的处理问题;还有一些城市有一些分散的人群聚居地,在这些城市的居民聚居区,他们也会产生污水,也需要处理污水。虽然在工业废水处理上,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城市环境的污水处理产品的质量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些成果的来源主要是中国的废水处理工艺得到发展,这使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经常使用工艺新型的各种设备,尤其是这些设备在中国已经都能生产。这使中国在建污水处理厂,几乎可以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这对于污水处理具有很大优势[3]。在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方面,在中国的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手段,关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式,一般都采取卫生填埋法、焚烧法等不同的方式,也有将这些废弃物堆置于郊区,然后在上面覆土,再利用土地进行绿化,这样不仅可以处理废弃物,而且可以增置城市新的景点。但对于这些生活垃圾来讲,中国处理方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在目前,仍然是利用填埋、堆肥与焚烧三种方式来处理固体污染物[4]。

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现状

2.1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模式就全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而言,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模式,基本上还没有走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城市污染企业需要建设污染防治措施,这种措施是一种可以处理污染物处理设备,它可以来处置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产生的污染物,也有些单位运行本单位的环境治理设施,这样也可以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也就是企业自己负责城市环境的运营管理;另一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模式,是利用公共性的措施来治理污染的防治措施[5],这是一种需要依靠政府筹资,来建设城市环境管理系统,用这种方法来统筹解决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关于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实施进入市场化模式,就是要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实施专业的、具备污染治理运营资质的企业,就需要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能够更好的实现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也能够更好的使污染物达标排放,提升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力度,并且有利于培育社会化,时至今日,这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模式,已经在中国的广州、深圳、东莞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6]得到较好的发展,其他的一些城市中,这种模式只是在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较多的地区有较好的实施,显然,对中国来讲,要实施这种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模式,还需要做较大的努力。

2.2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认定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认定有了较大发展,从1999年计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到2004年,中国施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这些政策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已经建立起一大部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运营机构。目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在中国有效期内的持证单位约2100家。几年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营在中国,尤其是江苏、上海、山东、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主要表现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稳定性有了大幅提高,大大提高了达标排放率;加快了工业污染集中处理(解决了中小企业的污染治理问题)、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等集中处理工程领域设施运营的市场化步伐;充分发挥集约化优势,规模化运营,降低了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培育了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运营人员水平。

2.3现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从中国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的发展情况看,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专业运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7],在这些城市中也得到较好的应用,但在中国还有许多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还比较薄弱,亟待快步赶上去,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2.3.1传统的“两种模式”的问题在中国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过程中,长期应用“两种模式”,来实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模式,都会在资金的使用上带来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无论是排污单位建设污染防治措施,还是利用公共性措施来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因此,对于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费用是较大的,这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政府来讲,压力都是很大的;同时还有在技术上、管理人员急需的困难,目前,在一些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人员不是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就容易出现他们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很难使他们在工作中,达到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再加上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长期以来,沿袭使用的“两种模式”,这些问题都使城市的污染防治运行难以与企业运行模式统一起来,这里主要存在着效益问题,对这种设施运行管理的单位或个人来说,如果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不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就会使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有些还可能出现亏损,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就很难见到实效,必须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才能保障城市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

2.3.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薄弱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以南京的环境污染治理为例,2012年南京在继续推进“雨污分流”、“一河一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一河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市部分黑臭河道开展新技术治理。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集成的治理技术,启动实施内秦淮河北段、十字河等13条黑臭河道的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要把黑臭河道彻底治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因此,南京市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中已经得到发展,但在具备运营资质的单位中,还没有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的证书和经验,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企业在运营类别上只是临时资质证书,显然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薄弱问题不容忽视。

2.3.3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亟待提高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化起步较晚,在众多排污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把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交给专业公司运营的企业。例如,2012年南京太湖流域的高淳、漂水两县全年关停污染企业41家,完成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3家。但从全市来看,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亟待提高。

3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就可以解决“两种模式”弊端,在一些企业中,在观念上还没有认可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意义,这就使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进程缓慢,就难以形成城市环境治污的优势,这就不利于城市环境治污与社会管理的发展。

3.1环境污染治理要加强法制建设目前,中国开展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工作,这种工作的开展,可以引导和推进环保服务的市场化,也可以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起到促进作用,在城市环境治污中,对运营单位实行城市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污染问题,这样就会对排污企业的环保工作产生动力,就会鼓励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发展。因此,在城市环境治污中,就需要加强法律层面的作用,尤其应加强对城市环境治污的立法调研,才能在城市环境的污染中,尽快建立具体和专门的法律制度,才能够利用法制的优势,来严格制定城市环保污染治理与社会的管理,才能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提供法律保障。

3.2环境污染治理要建立激励政策在现行的政策体系中,扶持和鼓励环保与社会管理发展的政策还不完善,因此,应该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上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的治污能力,就会提高城市环境治污企业的积极性,就会使城市环境污染与社会管理服务尽快实现市场化。就可以使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得到良好的发挥,可以在经济上发挥规范城市环境污染的治污市场,才会使政府和治污行业制定合理的运营服务费用,通过治污企业形成竞争性的定价机制;才能使治污企业在税收上得到优势,就会有利于使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单位获得减免税制度。

3.3环境污染治理要采取双赢机制环境污染治理要采取双赢机制,应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投入,才能提高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使城市环境治污的市场空间得到扩展,才能使城市环境治理采用双赢机制,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平衡双方的利益,才能使城市环境治污企业在优化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空间,既有利于用户,又发展了自己。才会使城市环境治污企业的运营市场,得到认可,才可以实现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排污企业的双赢局面。

4结语

化工企业的污染篇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工业企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它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在很多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势必会排放很多工业气体,而这些气体因为多含有的有害物质且不易在空气中消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所以,文章对于如何治理现今的工业技术污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业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1 工业废气污染的种类及成因

 

社会上的工业生产种类繁多,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是石油及与之相似的工业品种,这些工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有害物质在空气中无法分解,对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而其中污染物主要包括两种:第一、固体颗粒污染物;第二、气体污染物。

 

1.1 固体颗粒粉尘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是空气污染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除了被称为固体颗粒污染物外,它还有另外一种名称叫溶胶性污染物。顾名思义,颗粒污染物一般指的是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化工厂、水泥厂及锅炉厂等这些地方所产生的废气污染。大部分是因为在这些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烧煤等矿物质来完成生产,而在燃烧过程中,在很多时候燃烧物燃烧的并不彻底,随后被排放到空气中,其中所存有的不溶于大气的颗粒物就对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

 

1.2 气体污染物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今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污染物:

 

(1)含氮有机气体污染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汽车相类似的一些机械产品燃料的燃烧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便利的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现今,绝大多数的汽车仍需要燃料的燃烧,才能进行工作。但在汽车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氮有机气体污染物,对这些气体在燃料燃烧过程中被排放进大气中,使得空气中的含氮有机污染物不断增多,不利于空气的循环,对空气的正常循环结构造成了严重破坏。

 

(2)含硫气体污染物。含硫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物中并不经常见得一种。它主要是由工业企业冶炼金属所产生的,是由有金属气体在冶炼的高温环境下产生的。这种污染物还能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发生反应后所产生的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酸雨。酸雨除了对物体具有腐蚀作用外,同时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所危害,使人在酸雨的环境下产生呼吸系统的疾病。

 

(3)碳氢有机气体污染物。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是指由碳和氢两种原子组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主要来自天然源。其中主要包括四种污染: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烃。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们还没有感受到它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但是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对人们造成了危害,这一气体的排放,对空气中的臭氧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太阳所发出的紫外线强度大大增加。不仅对社会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了皮肤癌的患病几率。之前有研究表明,氟物质的使用过量对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减少氟物质的使用量,对自己负责,对环境负责。

 

2 促进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策略

 

2.1 突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应该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问题,这要从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工业行业抓起。对于工业污染问题的治理,只靠个人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力度,制定有效、合理的整治措施,对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非法型企业,政府应该予以取缔,空气污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把治理好空气污染问题当成重中之重。对于空气污染治理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如何治理的策略性建议,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参与进来,出谋划策,为空气污染的有效治理出一份力,同时结合政府的有效政策,使人民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层面。团结统一,使空气的治理问题能够高效完成。

 

2.2 不断革新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

 

对于工业废气的治理,为了减少排放气体的污染物质,相关部门已经推出了多种污染气体排放之前所能进行的有效处理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等离子法等多种处理方法。除以上方法之外,废气处理塔采用多重废气吸附过滤净化系统,工业废气处理设计周密、层层净化过滤废气,效果较好。但是相关的治理技术在在治理空气的过程中,还存在比较大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空气的治理的过新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改良,不断推动着治理技术的革新,是全社会人民团结起来,钻研治理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从而使空气污染的治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2.3 注重政策的引导和环保宣传力度

 

对于空气的污染,很多都是传统的工业企业造成的,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需要耗费大量的生产资金,有很多小企业因为资金不足,为了节约成本,对于空气造成污染的问题企业给予了置之不理得态度。在这问题上,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宣传,使群众的环保意识得以有效提高,在今后环境的保护的实践中增加人民的自主意识。由于一些企业资金不足,无法完成本企业对所排放的污染气体的治理,这就要求政府对这样的企业给予一些资金上的支持,有了充足的资金,企业的污染治理才能有效进行。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的手段强制企业进行气体污染物的处理。对于对空气治理问题置之不理的企业,政府应该进行通报批评,且根据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同时要求企业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否则就会得到更加严厉的惩处。

 

3 结束语

 

文章主要论述了工业废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通过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在文章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就是工业企业,所以工业企业在治理废气污染的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必须要履行对于保护环境应尽的义务。另外,个人在也要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监督好自己的同时也能对别人实行监督,团结一致,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共同构建和谐、健康、美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杨伟鹏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20期

化工企业的污染篇4

为进一步做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用三年时间使渭河水质变清和《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文件精神,结合市渭河流域污染防治2012-2014年目标责任和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治理目标

1、2014年底渭河流域水质控制目标

在生态基流保障的前提下,渭河干流段水质基本达到Ⅳ类(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30毫克/升,氨氮1.5毫克/升),实现水质基本变清。

2、2014年底在上游水质达到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渭河干流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Ⅳ类,胭脂河按照新区规划确定的功能区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严把项目准入

严格项目准入,坚决杜绝不符合产业政策和高污染企业落户,禁止审批印染、造纸、果汁等高耗水、高排污项目以及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

(二)坚决淘汰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

坚决淘汰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淘汰工艺落后、耗水高、难治理的企业;对无能力进行污染治理、达标无望的排污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已停产多年的造纸完善相关关闭文件,2012年年底完成关闭工作。

(三)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和管理

在不断加强污染源监管的同时,积极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已完成污水升级改造工程的兴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废水深度处理、提标改造工程、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综合废水治理工程、市晁庄实业公司屠宰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工程,2012年6月30号完成验收;督促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开工建设污水升级改造工程,力争2012年8月底完成进行调试运行。对新建、扩建涉水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对不能按照《黄河流域(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期治理,挂牌督办。

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除磷脱氮提标改工程已进入调试运行,力争2012年6月30日通过竣工验收。二期工程正在与投资方洽谈,力争2012年4月开工建设。2014年6月建成投入调试运行。

(四)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切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大配方施肥推广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不合理施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示范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降低养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和单位能耗。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重点解决畜禽粪便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市星光良种猪繁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粪便和秸秆无害化加工工程建成营运,2012年6月完成项目验收;市赵村桑园兴农奶牛养殖场粪便和秸秆无害化加工工程目前正在可研和环评阶段,力争2013年5月开工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摸清底子。为保证渭河三年变清行动的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环保、水利、住建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渭河三年变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渭河段三年治理行动工作会议,全面传达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印发《渭河段三年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同时,组织骨干技术人员力量,深入企业和沿渭镇办,进行拉网式排查,彻底摸清查实全市水质排放达标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渭河水质治理提供详实可靠依据,确保水污染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二是强化源头治理,严控污染增量。严格落实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等“源头防治”制度,坚决杜绝“两高一资”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落户,切实做到增产不增污。按照“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社会融资”等资金运作模式,积极督促企业大力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确保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全力加快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进程,大力推行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积极实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遏制农村水质污染。

化工企业的污染篇5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维护的决定》国发〔〕39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7号)文件精神。确保市“十一五”期间污染物减排目标圆满完成,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做好区环境维护工作,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特制订本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环境维护工作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可继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维护与经济增长偏重,坚持环境维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强化污染防治、生态维护和生态建设,确保区污染物减排目标按期完成,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总体目标

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是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7号)结合区实际。

(一)水污染物减排目标

全区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0.33万吨以内,年底。年的基础上削减0.0302万吨,削减率9.15%

全区COD排放总量控制在0.31万吨以内,年底。年的基础上削减0.0602万吨,削减率13.9%

(二)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

全区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在年的基础上削减15.3%控制在0.175万吨以内。年底。

三、重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为确保区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圆满完成。要坚持以总量控制为主线,做到五个落实:一是落实到产业结构调整中,依靠淘汰落后生产力腾出总量;二是落实到区域、流域综合整治中,依靠治污减少总量;三是落实到乡村建设规划中,依靠优化发展降低总量;四是落实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以新带老消化总量;五是落实到重点企业的发展中,依靠清洁生产削减总量。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1.狠抓水污染防治

依法按期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与产品。对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或污染物排放量逾越总量指标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对未按时完成限期治理的企业依法按顺序实施停产治理或关闭。对污染物总量负荷较高以及存在严重污染隐患等问题的企业,鼓励其自愿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列入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的企业,要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完成《省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中工业治理项目的50%年底前,年底前。完成规划中所有工业治理项目。

所有排污水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全部达到控制指标要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60%并逐步提高。年底前。

2.加大二氧化硫削减力度

对烟尘浓度不达标的实施限期治理。对列入市政府“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的有关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重点项目,按期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超期服役的火电机组。制订实施《十一五”燃煤电厂脱硫治理计划》确保脱硫设施按期建成并稳定运行。必需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并确保其稳定运行。年年底前,所有从事火力发电、保管发电设备的企业必需配套建成脱硫设施,并装置与环保部门联网的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分期分批进行脱硫治理,对于非电力行业以及全区10蒸吨以上的所有燃煤锅炉。年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二)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行业综合整治

即以为重点流域,1.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流域)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年重点围绕“一流域、三行业”开展整治。以电力、化工(化肥)医药为重点行业,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年底前,完成《省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中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示范项目,确保实施效果,达到规划规范要求。

撤除或搬迁已设置的排污口。2.继续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年8月底前完成撤除一、二级维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维护水源无关的企业和设施。

逐步扩大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制备供应点的覆盖面,3.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辖区建成区及近郊控制新(扩)建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以煤为直接燃料的企业。逐步撤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或改用清洁能源。加快城区集中供热、供气能力建设。逐步减少辖区用煤量,扩大城区无燃煤区面积。严格执行《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加大建成区燃煤污染治理力度,禁止燃煤小锅炉、燃煤大灶、露天烧烤。

确保其稳定达标排放并达到总量控制要求。4.加大对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硫治理力度。深化酿造、化工、食品加工、医药等重点行业的水污染治理。

(三)强化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

对重点排污水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年底前,依法按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水企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从年起,对排放二氧化硫的重点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经环保验收合格的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对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对其实施停产治理。

(四)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或环境质量目标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新、改、扩建项目必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维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并获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建设的批复;新、改、扩建项目的排污总量指标必需从项目所处河流控制单元中取得。

(五)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以提高资源利用为核心,认真落实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从年起,全区化工、印染、酿造、食品加工制造等行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扶持培育1-2家高标准、规模化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同时,依照企业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以上行业中,分期分批选择局部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年,力争在高耗能行业创立1个以上省级节水型企业。

进入区内的企业应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求。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领域,培育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大河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应依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规划和建设。要分期分批选择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重点控制电力、化工、医药等行业,突出行业重点。通过依法关闭重污染、高耗能企业,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尽快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造纸行业新建项目年规模不得低于10万吨,严禁新上化学制浆项目。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不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化工、医药企业(原料或以原料为主制药、中药制药)实施限期治理,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污染严重的医药企业,依法实施关闭。

做大做强一批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新型生态型企业。积极培育新能源、环保等新型企业。

(七)加强农村和农业环境维护。

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优化畜禽养殖布局。促使散养向养殖小区集中;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规模化养殖场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加快实现养殖粪污水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年10月底前,完成一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年内完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00个,力争完成大中型沼气池5个,进一步完善沼气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切实为群众搞好服务。同时,选取村庄布局合理,有畜牧养殖基础,群众主动性强的村(组)实施沼气建设整村(组)推进,努力打造1-2个绿色能源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年底前,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畜禽粪便要达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要求,污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大力开发秸秆利用新途径。突出抓好以玉米秸秆青贮为主的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继续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实施“过腹还田”等较为经济、方便、有效的途径。配合做好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鼓励实施秸秆直接还田,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新技术,探索秸秆气化、集中焚烧发电等农田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四、保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长效机制

成立工作机构。成立领导小组,1.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汇报制度,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督导、检查各责任单位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进展,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形成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建立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考评体系。每年年初对上一年度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由区政府给予惩办和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企业,一律不得参与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落实《市乡(镇)和企业环境维护考核方法》郑政办〔〕35号)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达标的企业,评先创优活动要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对镇办、区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把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作为任期内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行环境准入。建设项目必需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3.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获得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同意建设的批复。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工商行政管理、环保等有关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严格把关。区域开发和招商引资活动中,应根据环境容量进行有序开发。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报批用地。实行项目引进环保责任追究制,对于因盲目招商而引进重污染项目、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污染物总量目标完不成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相关镇办和领导人的责任。

(二)完善环保投入机制。

化工企业的污染篇6

关键词:污染源;企业;绿色招商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5-0038-03

1 引 言

近年来,黑龙江省宁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数量变动频繁,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新的工业污染日益加重,成为制约该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宁安市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基本摸清2007年度全市污染状况。本文以工业污染源普查成果为依据,探讨该市工业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政策、环境规划和污染治理方案,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2 宁安市工业污染现状

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界定的工业源普查规模和范围,宁安市符合普查要求的工业源194家,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的80%。普查范围覆盖全市所有符合普查要求的工业源。数据采用顺序为监测数据、产排污系数核算、物料衡算,数据真实可靠。本次普查结果基本上体现和代表了全市的工业污染现状。

2.1 全市企业分布18个小行业

该市无大型企业,中型企业7家,其中重点源是6家,一般源是1家;小型企业187家,其中重点源是72家,一般源115家。

全市工业企业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大行业,18个小行业,主要分布的行业制造业占优势,共计154家;热力供应位居第二,共35家。制造业中:以69家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33家农副食品加工、1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位居前三位。全市工业源区域分布情况见表1(三陵乡无工业污染源未列入)。

2.2 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2.2.1 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宁安市锅炉总数130座,锅炉总额定出力355.46MW,窑炉总数40座,废气治理设施总数84套,无脱硫设施。废气治理设施的投资2 531.50万元,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费用706.24万元,废气治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2.1788×106m3/h,废气治理设施实际处理废气量385 649.50万m3。工业废气排放量563 995.39万m3,其中:燃烧过程排放量277 886.55万m3。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烟尘排放量6 346.37t;二氧化硫排放量1 554.55t,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量1 256.18t;氮氧化物排放量1 175.66t,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量976.71t。工业粉尘排放量1 529.43t,氟化物排放量1413.24kg。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强度0.50kg/万元GDP,单位面积排放量是34.35kg/ Km2。工业综合能耗38 9339.83t,工业GDP能耗为0.72t标煤/万元GDP,以宁安市城区消耗最大,占全市的80%,全市能源消耗原煤位居第一位。

供热行业是33家,也是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的行业,城区是25家供热企业,东京城镇8家供热企业。用煤量是59530t,废气排放量是61839.16万m3,烟尘排放量是789.74t,二氧化硫是272.2t,氮氧化物175.01t,供热量达到729744GJ。

2.2.2 固体废物排放使用情况

宁安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204129.2t,共有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污泥和其他废物,以炉渣和粉煤灰为主,两者之和占总固体废物的56%,基本上全部综合利用于建筑行业或铺路等;其他废物85757.39t,占固体废物的42%,其中84356.89全部综合利用;污泥量为439.03t,其中320t综合利用,116.03吨进行处置。全市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202608.11t,综合利用率达到99%。

2.2.3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宁安市136个企业用水,用水总量2835.73万吨,取水总量427.43万t(城区和渤海镇取水总量分别占总取水总量的62%、28%),其中:60个企业用城市自来水(地表水)8.38万吨(城区、东京城镇自来水取用量分别占74%、18%);78个企业用自备水(大部分是地下水)419.05万t(城区和渤海镇自备水用量分别占自备水总用量62%、29%)。其中23个企业有重复用水约2408.30万t,其它乡镇的取用水量很小。全市工业源自备水中只有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3000吨自备水为地表水,其他均为地下水。

工业排水主要是排入牡丹江,全市共有废水治理设施21套(18个企业),总投资4 321.1万元,运行费用441.36万元,耗电量316.2kW/h,废水处理设计处理能力64734t/d,年实际处理量为1 318.37万t。2007年GDP539 400万元,工业增加值147 120万元,工业源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强度为3.8kg/万元GDP,13.98kg/万元工业增加值,单位面积排放量为259.55kg/km2。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314.44万吨,排放量的百分比为宁安市城区64%、渤海镇21%、宁安镇9%、兰岗镇4%,重点排水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区及渤海镇。

水污染物中相对排放量大的主要有化学需氧量2056.69t、占67%;生化需氧量809.34t、占27%;氨氮148.63t、占5%;石油类21.54t、占1%;挥发酚0.18t、接近0%;氰化物1t、接近0%。城区、渤海镇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位居前两位,主要排放化学需氧量的单位是镜泊湖糖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年排放量分别为1370.07t、166t。位于渤海镇的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排放化学需氧量205.59t。氨氮排放量大的企业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年排氨氮107t,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排氨氮38.33t。

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镜泊湖糖业有限公司、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丰酿酒有限公司、鑫鹏肉业有限责任公司5户排水企业的取水量之和为360.5万t,占工业源取水总量的84.34%;排水总量为260.07万t,占全市工业源排水总量的82.71%。该市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是氮肥制造、制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酒精制造、畜禽屠宰业等。

3 宁安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1)企业的布局和污染物的排放负荷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城区、渤海镇、东京城镇,经济相对繁荣的地区,排放污染源的负荷越大,污染越严重。

(2)该市有些企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排放的污染物量很大。应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及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力度,限制耗水耗能高的企业。

(3)区域工业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有个别企业或建在居民区,或建在居民区主导风向上风向,或临近居民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

(4)为搞活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对招商项目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环境管理机构无法全面履行环保监管职能,导致进入该市的项目,执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过于简单,污染问题随之出现。

(5)有些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管理水平差,属于初级产品加工型和消耗自然资源型,竞争力相对较差,“三废”产生量相对较高。

4 防治对策及建议

4.1 调整产业结构

限制耗能高、耗水大、浪费资源的行业,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及生产线。例如关停天马水泥有限公司两条落后生产线,关停粘土烧砖的小企业等。

调整乡镇工业发展方面,严格控制污染严重项目的建设,根据资源条件,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引导乡镇企业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行业。在管理中应注意:产品结构要合理、选址要得当、坚决实行“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2 合理工业布局

把调整工业布局作为防治乡镇工业污染的重要对策。如划定铁西和范家工业园区,对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科学制定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努力使乡镇工业的发展与村镇建设结合在一起,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必须用战略眼光统筹规划,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要统一协调关系,对于环境隔离带很小的区域,要特别注意大气的交叉污染和水质叠加影响,在工业布局中要留有足够的环境隔离带和避开水域相邻区域的水源保护带。新建的乡镇工业项目选址。不但要考虑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影响,而且要考虑周围相邻环境的环境。在城镇的上风向、水源上游、城镇居民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限制建设工业企业及有污染的乡镇工业群体。

4.3 针对性治理高污染企业

对氮肥制造、制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酒精制造、畜禽屠宰业等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和33家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供热企业,以及工业废气治理方面无脱硫设施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或零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4.4 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

结合乡镇工业调整,对于那些污染严重效益差又难于治理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的措施,减少污染的数量;对于居民密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有污染危害的企业,必须实行关、停、并、转、迁的措施;对于搬迁困难,而且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抓紧技术改造,实行停产限期治理或合并、转产等措施;对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的乡镇工业分别采取停产或限期治理等措施。

4.5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加强环境管理,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所辖企业的污染防治负责,把保护环境作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综合平衡因素。环境保护部门切实行使国家赋予的规划、监督、协调等职能。

应建立健全乡镇环境机构,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成立或配备兼职和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

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制定和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建立环境法制体系,使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开展。4.6 依靠科技进步减少废物排放

依靠科持进步是防治工业污染最积极、最根本的措施。必须明确环保科学技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提供适合市情的治理技术和科学管理依据。

努力提高监测工作水平,及时准确地报告环境状况,提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使之适应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针对宁安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开发和引进节约能源和资源,无废物排放或减少废物排放的清洁生产工艺、新技术、大力推广“三废”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使“三废”资源化、产业化、商业化,逐步实现废物排放量最少化。

4.7 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的环境意识;抓好环境管理部门和乡镇工业管理部门领导和职工的环保教育工作;对乡镇企业专职和兼职环保工作人员的进行相关培训。大力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普及环境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人人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

化工企业的污染篇7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紧密,涉及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各地在加快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此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1城市污染的主要问题

1.1大气污染

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能源消耗量近十年来稳步增长。一是煤炭的消耗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市人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加,这种趋势在大中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每年全国因城市大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达17. 8万人。煤气燃烧污染、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城市大气污染60%~70%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世界卫生组织对全世界53个国家272个城市大气进行了测定,中国的北京、兰州等8个城市在全球10大污染城市中榜上有名。因城市大气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各类投诉不断上升。

1. 2噪声污染

近年来,关于噪声污染的群众举报、来信来访逐年增多。一是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其中高架道路、轨道交通等引发的交通噪声影响更为突出;二是建筑工地噪声扰民不断,矛盾相对突出,是投拆的焦点之一;三是社会生活噪声影响面广量大。由第三产业的餐饮、菜场、商店、文化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扰民目前呈上升趋势,主要噪声源是油烟排风机、空调机组、娱乐业及各式展览会的喇叭音响等;四是城市工业噪声污染干扰市民的正常生活。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地铁、机场和城际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线附近的居民,认为这些项目距离他们住居的小区太近,已经或将要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引发其高度关切和不满。

1.3固体废物污染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堆放量已高达80多亿吨,侵占土地约6亿平方米。全国668座城市年清运生活垃圾约2. 5亿吨,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加。为了处理好城市垃圾,大城市相继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北京市拟建设六里屯、南宫、阿苏卫和高安屯4个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由于害怕产生的二恶英污染影响生活,附近居民对此强烈不满。

1. 4电磁波辐射污染

又称电子雾污染,已被公认为是城市公害。城市里的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家用电器,都会产生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人们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辐射剂量的环境中就会损伤健康。

1.5水污染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我国水污染加重,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发展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的生活污水。近年来工业废水经过治理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我国118个大中城市中,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引发了多种疾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2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1)经济发展迅速与环境保护相对滞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和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运行的两大目标,经济快速增长所伴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提高,掠夺性使用自然资源的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国外、境外一些高污染企业也纷纷进入国内安营扎寨。

(2)城市管理水平低,条块分割严重,政出多门,有令不行,有令难行。城市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没有经营城市的先进理念,仅片而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或根本不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的防治,其结果导致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形象大受影响,反而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加剧。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步伐加快,重化工业的特征十分明显。近年来,建材、冶金、化工、石化和能源等基础工业增长较快,而它们恰恰是自然资源消费多、“二废”产生量大的部门。

(4)消费结构不合理使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由于中国能源消费以燃煤为主,煤炭消费比重占商品能源的73 %,工业燃料的75 %北工原料的65 %,城市民用燃料的80 %,因此,造成危害性很大的以粉尘和酸雨为主的大气污染。

(5)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作为农业经济一部分的乡镇企业遍地开花,由于乡镇企业普遍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规模小、分布广,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有法难依、有法不依,因此,中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有加速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反过来,农村特别是近郊乡镇企业的污染问题又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3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1)管制措施:最严厉的管制措施是政府颁布法律,认定排污行为为违法,并依法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非法和合法之间的界线是明显的。但是,由于法律的强制性,即只能制定一个排污标准,因此,有可能造成某些企业失去进一步治理或彻底治理污染的信心。另一种管制措施是向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即谁排污谁付费原则,目前应采取排污即收费和超标加重收费相结合的收费制度。

(2)税收政策:由国家通过增税或减税来防治环境污染,污染严重的企业所承担的税率要高,而且对特别污染企业还可加征特别税。而对环境污染治理好的企业,则可减免一部分税。通过税收这个经济杠杆达到治污防污的目的。

(3)财政政策:一是通过信贷杠杆来调整企业防治环境污染的行为,企业防治环境污染的资金或综合利用废弃物的技改项目,可向银行申请低息、贴息贷款;而对污染严重企业进行信贷控制,不接受贷款申请或提高贷款利率。二是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提供专项资金对污染治理作得好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4)排污许可证制:由政府通过向排污企业发放一定量的许可证,允许它们释放一定量的污染,从而建立起一个买卖允许排放量的市场,由排污企业共同分担治污费用。

(5)强化和推动城市经营的先进理念,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将整个城市化过程纳入到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战略。

4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小断深入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外部小经济性己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和措施才能使城市环境污染得以治理.城市建设迅速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化工企业的污染篇8

一、成立市制浆造纸企业废水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我市各制浆造纸企业废水新标准达标排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市制浆造纸企业废水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

(一)各级环保、工信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加强沟通,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制定本辖区贯彻执行新《标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企业责任和限期整改要求,督促和指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水污染物深度治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清洁生产,扎实推进制浆造纸企业水污染物达标工作。

(二)强力推进制浆造纸企业污染减排。各级环保、工信部门要将制浆造纸行业列为污染减排重点行业,实行全行业废水深度治理,推进全行业污染减排,减少水污染物排放量。要依照新《标准》,认真组织对本辖区制浆造纸企业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建档,将造纸企业纳入总量减排有效性审核,将企业水污染物深度治理项目纳入年度减排重点工程项目,按减排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结合减排督查加强制浆造纸企业提标改造项目督查,督促企业加快废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按期建成减排设施并稳定运行,确保污染物去除率和排放达标率,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要将企业水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作为核算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数据的重要依据,对水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不予核算该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数据。

(三)加强新建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监管。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制浆造纸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暗)排等逃避监管行为和超总量、超标准排放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现象的制浆造纸企业,暂停批准该企业新增产能项目建设;对因制浆造纸企业环境违法问题被环保部或自治区挂牌督办的,挂牌督办期间实施区域限批,暂缓企业所在地新建、扩建造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严格建设项目总量指标调剂,现有制浆造纸企业新建、扩大产能的技改工程项目所需的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指标,必须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或者实施深度治理新增的削减量中调剂。2008年8月1日以后的新扩改项目,必须按照环评批复要求落实环保设施,严格按照新《标准》组织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水污染物排放未能达到新《标准》要求的不予以通过验收,由环评审批机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逾期未能完成整改任务的予以停产治理。建设项目经验收投入运行后,必须稳定达标排放。

(四)进一步强化制浆造纸企业的环境监管

1、加强企业现场检查和日常监察。各级环境监察机构要对糖业股份有限公司造纸厂、纸业有限公司、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制糖造纸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纸业分公司、糖业有限公司纸业分公司等国控重点污染源和排污量较大的制浆造纸企业实行重点监察,适当提高监察频次,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要将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是否能持续稳定运行、有效满足新《标准》要求作为重点监察内容,重点排查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暗)排等逃避监管的行为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放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现象。对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或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坚决依法处罚,限期改正,责令企业追究内部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2、加强监督性监测和在线监控。各级环境监测部门要按照监测规范要求,加强对国控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对未列入国控重点污染源的制浆造纸企业也要按照国家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落实监测计划。2011年底前,所有制浆造纸企业都要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联网,并按时进行比对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的排污动态。对各企业环境保护设施经监督性监测或检查发现两次超标或情节严重的,可开展行政代执行的办法,交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第三方专业机构应定期开展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的绩效考核,并纳入运营年度考核内容。

3、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依据新《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制浆造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全面清理、重新核发排污许可证,严格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等;向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排放废水的要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对逾期未完成污染治理任务、未按规定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废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续监督管理,依法坚决查处超总量、超标准排放的违法问题。

4、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制度。现有制浆造纸企业未实施废水深度治理整改、水污染物排放超标或超总量的,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治理。适用限期治理的,按照限期治理管辖权限进行办理,非国控重点监控企业由所在地环保部门限期治理;属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应向自治区环保厅行文提出限期治理的建议。要强化限期治理后续管理,对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作出解除限期治理决定之后,当地环保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由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5、大力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对水污染物排放超标或超总量的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督促企业积极改进工艺、治理污染、加强管理,确保水污染物达标排放。

6、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排污收费的有关规定,对所有制浆造纸企业足额征收排费。市环境监察机构将适时组织对制浆造纸企业排污费缴纳情况进行稽查,查处违规收缴排污费行为。

7、充分发挥经济、行政手段推动治污达标。发挥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导向支持作用,加大对制浆造纸企业技改项目、水污染治理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和上市融资(再融资)环保核查等制度,对存在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暗)排等逃避监管行为和超总量、超标准排放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现象的企业,环保部门要及时将企业违法信息纳入金融机构企业诚信系统;不受理其上市融资(再融资)环保核查;企业及其负责人不得参加各种评优、评先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公开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新《标准》的全面施行。

(五)各制浆造纸企业要增强主体责任意识,仔细研读新《标准》,抓紧制定企业水污染物稳定达标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资金,严格按照时限,倒计时安排、超常规运作,如期完成技改和治污设施改造建设,确保水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要积极向工信、环保等部门申请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要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积极采用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包括连续式蒸煮技术、多段逆流真空洗浆、封闭式筛选工艺、ECF或TCF技术、DCS控制技术等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可行技术,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要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废水未端处理在配套二级生化处理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废水处理设施情况进行改造,增加废水深度处理措施,建议选择混凝处理Fenton氧化技术、“磁化+催化聚合”、YHD污水治理循环利用、改良复合型净水剂等综合技术,以确保处理水中主要污染物达到新《标准》表2的要求。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必须从生产工艺源头进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减小新鲜水用量、减少废水排放量以达到新《标准》规定的吨浆排水量的要求;现有制浆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对传统三段漂白工艺技术,要逐步改造为无元素氯漂白工艺技术或全无氯漂白工艺技术,以确保车间排放口可吸附有机氯化物(AOX)达标排放。

(六)各级工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企业落实环境保护相关制度,推动企业水污染物达标排放;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提请政府关闭、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装备和产品;负责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指导督促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三、工作要求

(一)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新《标准》的重要性。据调查,对照新《标准》:全市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吨浆排水量普遍超标;部分制浆造纸企业总排口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色度超标;除本色浆企业外,大部分制浆企业车间排放口可吸附有机氯化物(AOX)浓度超标。新《标准》的实行将有利于推动制浆造纸企业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采用先进的无污染、少污染工艺,采取更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贯彻执行新《标准》,对于严格环境执法,促进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新《标准》是对制浆造纸企业提档升级、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绿色竞争能力、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机遇。各级环保、工信部门和各制浆造纸企业要充分认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制浆造纸水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作,认真组织新《标准》的实施。

(二)各级环保部门接到本通知后,要立即组织开展制浆造纸企业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坚决打击企业违法建设、违法排污行为。各县、城区环保局,各开发区环保分局对本辖区制浆造纸企业污染源整治和排污费征收情况于2011年9月13日前报送市环保局。

(三)建立达标工作调度和通报制度。从2011年9月起,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每月5日前要向市环保局、工信委报告上月企业水污染物稳定达标工作及废水治理项目进展情况;市环保局、工信委要加强跟踪检查,每个季度通报各辖区和重点企业废水达标工作及废水治理项目进展情况,对工作滞后、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予以通报批评。

(四)所有国控重点制浆造纸企业要在2011年9月10日前分别向市环保局、工信委报送本企业水污染物稳定达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抄报自治区环保厅、工信委;其他制浆造纸企业要在2011年9月30日前分别向县、城区、开发区环保、工信部门报送本企业水污染物稳定达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各县、城区、开发区环保、工信部门汇总后于2011年10月15日前报送市环保局、工信委。

凡列入国控重点污染源的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在2012年1月31日前完成整改,水污染物排放必须稳定达标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其他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完成整改,水污染物排放必须稳定达标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化工企业的污染篇9

一、以加强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推动环保事业发展

污染防治是环保工作的主线,几年来,环保工作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突出抓好"一个重点",落实"两项制度",强化"三项工作",水、气污染防治取得可喜成绩。突出"一个重点":全旗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突出抓了以工业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一是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将高载能企业作为整治的突破口,制定了整治方案,深化了整改措施。全旗高载能企业14家24台炉,总投资近1570万元,在原有环保治理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分别完成了除尘设施的更新改造、厂区硬化、绿化以及部分设施设备完善配套等工作,彻底改观了过去除尘设施运行不良的状态以及脏、乱、差的现状,效果明显好转:**糖业、**化肥两家老工业公司面对不容乐观的环保形势,扎实开展了污染防治工作。**化肥公司总技资900多万元,治理"三气一水"(三气: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水:废水),其中,投资300万元,扩大了脱硫系统,进行了设备群的搬迁改造工程,投资350万元,燃煤锅炉由燃煤改为直接燃烧煤气的焦化厂工程,并转换高硫煤变低硫煤,投资120万元,进行了氨系统回收利用改造工程,大大降低了"三气"排放量,基本上解决了多年来"臭气熏人"的不良影响:**糖业公司投资80万元新上两台双筒脱硫水膜除尘设备,可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两家公司通过严格的环保技术要求整改,达到了预期效果:**年协调**有限公司,彻底拆除了近50年之久的两座烟囱,从而为环保整治工作拉开了序幕,也对其它大气污染企业敲响了警钟,同时兼顾新上企业的大气污染和排放问题,从源头上做起,从源头上治理,时刻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及至零排放。

二是在水污染防治上,把**工业园区企业的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期间下发了"关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入园企业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企业工业废水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与富广公司、**公司、**乳业、**乳业公司等企业签定了环保设施建设责任书,明确了要求,规定了时限。目前,总投资500万元的**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己完成,污水处理能力达72om3/d,现己投入使用:**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投资360万元,污水处理能力250om3/d,运行正常,处理后的中水每天约400吨,用于再利用,年可节约地下水资源14.6万吨。**、、**都己制定出了污水处理设施工程设计方案,**年建成投产。其它入园企业涉及有污水排放的,都己形成意向,经过初级处理,通过管网全部排入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在抓好园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抓了镇内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部分企业污水设施建设工作。今年,将投资3387.52万元,建设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可研报告己通过评审3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开展,**年投入运行。镇内企业**糖业、**化肥公司针对污水排放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糖业公司投资100万元对水循环系统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过滤筛,沉淀了泥沙,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指标:**化肥公司投资130万元(共投资近500万元),年处理污水150万吨,建成了长2000米,宽2米,深2米沿厂区周围循环一周的沉淀循环渠道,建成了事故应急处理池,并通过沉淀池和回水渠以及冷却塔的处理,达到了工艺需水量,可望实现零排放,基本上解决了污水外排的历史问题。

落实"两项制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在新建项目引进建设过程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从严管理。一是切实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严把环保审批关。我们加强部门合作,密切配合,并积极搞好服务工作,严把项目的"准入关"、环保审批关,所有新建项目必须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没有履行环评手续、未经环保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控制和依法淘汰工艺落后、污染环境的项目,防止新污染的再生。二是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新建项目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把建设项目环保验收作为重点,进行专项清理,对未建成环保设施,违反"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一律要求其停止建设或生产,以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强化"三项工作":一是强化城镇环境结合整治。以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标,开展了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政府领导、环保、城建、城管、卫生、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城镇环境的专项整治,对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整顿,对主要街道两侧餐饮、服务业开展油烟、噪声污染治理,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控制烟尘污染,逐步推进城镇美化、净化、绿化的"三化"进程。二是强化石材加工业的污染防治。建立了以旗环保、监察、电力、公安等部门共同组成的联合专项治理行动领导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帮助企业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有效地防治因石材加工随意排污造成污染水源、环境事故的发生。开展了对**镇13家13台锯、**乡60家85台锯、**乡6家9台锯、巳音镇8家8台锯污水排放整治工作,共投资近50万元,建成346个沉淀池,从而达到废水不外排、彻底循环利用的效果:铁矿、铅辞银矿等企业,针对排放源都相继建成了废水循环利用池、尾矿以及相配套的环保设施工程,既节省了水资源,又做到了零排放。三是加大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在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基础上,全面清查饮用水源地有重大隐患的排污企业,坚决取缔饮用水源地及周边地区的排污口,对影响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纳入环保重点监管范围,以确保饮用水源的环境安全。

二、切实加强环保执法监察能力,着力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几年来紧紧围绕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加强环保执法监察能力建设,加强环保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建立了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提升环保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各类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执法、综合执法。通过环保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关停了2家小规模造纸厂,拉闸停电停产整顿矿山企业4家,优化兼并企业1家,实施限期整改企业7家,对8家擅自停用除尘设施、偷排偷放企业实施了近50万元的处罚。

三、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旗政府研究制定了我旗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市政府下达我旗"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为:至2010年底,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年的基础上削减-233.5%,控制在0.6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0.12万吨以内,在**年的基础上增加27.76%。为了切实做好"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目标任务分解,制度约束,技术监督和人员监督等多种途径,努力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

一是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在建立和完善污染物减排指标体系、减排监测体系和减排考核体系上下功夫。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即两项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各重点行业的排污单位,并与企业签订了"污染物减排任务责任书",制定了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了目标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同时,建立了排污总量控制台帐、排污企业台帐、排污许可证发放台帐、放射源登记台帐等"四本台帐",随时了解掌握排污企业污染物减排、增排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实施有效的环境监管奠定了基础。二是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上下功夫。对全旗排污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全旗的排污现状,为环保重点管理、分类监管打下了基础。

二是多措并举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建设了4台20吨燃煤环保热力锅炉和4台10吨燃煤环保热力锅炉,集中解决供热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全旗城镇、**工业园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200家分散供热点将拆除:城镇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万吨。建设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万吨。污水处理厂可以接受企业经预处理后污水的排放。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确立了褐煤一一一天然气一一下游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是定期巡查,确定重点,在加强监管上下功夫对工业园区和重点监控企业进行不定期巡查和定期检查,对己建成环保治污设施的企业要求其正常运行,对未建成环保治污设施的企业要求其加快建设进度,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确保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

四、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法律意识

近年来,我们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了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6.5"世界环境日,吸纳企业,依托新闻媒体,开展了环保法律法规集中宣传。期间,印制了500本环保宣传手册,500本环保法律法规汇编,100套环保宣传卡,深入企业进行发放并开展宣传工作,印制了10000余份纪念6.5"世界环境日宣传资料,走上街道进行宣传发放:同时配合旗党校举办了全旗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理论培训班,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列入培训内容。在宣传的重点上,一是宣传领导,增强广大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宣传群众,使全体公民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法制观念。

化工企业的污染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一)水污染问题是影响湖南发展的关键因素

纵贯湖南省境内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和“八百里洞庭”的水资源,造就了历史上的“湖广熟、天下足”,是湖南省的生命之源。然而,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以及一些人为的破坏,特别是随着湖南省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城镇化加快以及在此过程中相应的预防、保护、治理措施不到位,使得湖南省的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2007年环境监测中心在全省主要江河上设置了水质监测站点132个,监测河长5540公里,比2006年增加监测河长1154公里。根据监测及分析,全年Ⅱ类水质河长1481公里,占监测河长27%;Ⅲ类水质河长2479公里,占监测河长45%;Ⅳ类水质河长410公里,占监测河长7%;Ⅴ类及劣Ⅴ类水质河长1170公里,占监测河长21%。污染河段主要超标项目包括粪大肠菌群、总磷、氨氮、挥发酚、石油类、溶解氧等因子。这说明湖南省局部地区水环境严重污染的局面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和治理,水资源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投融资问题是湖南省水污染治理的关键

水环境是湖南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花大力气彻底解决湖南水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湖南省水污染治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加强环保部门对工业污染企业排污的执法监察;从行政角度加大力度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保证运营;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的保护本身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湖南省的水污染防治,属于典型的跨地区水域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资金投入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水污染防治的投资渠道及治污工程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是湖南水污染治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水瓶颈”。

二、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融资现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投融资机制正发生结构性变革:单一的筹资渠道逐步转变成多种渠道,单一的投资主体逐渐为多元化投资主体所取代,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机制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格局。

(一)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资现状

湖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2003年为516013.88万元,占省GDP5010.95亿元的1.03%,2004年为722419.4万元,占省GDP5612.26亿元的1.29%,2005年为899138.8万元,占省GDP6468.64亿元的1.39%。经省人大提议,湖南省2005年到2007年实施的“环保3年行动计划”,省政府在3年内对省内水环境实施92个重大环保整治项目,三年里投资287多亿元。

(二)湖南省水污染治理融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省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和生活垃圾产生量也日渐增加,预计到2010年,全省县城以上城市年污水排放总量将达到20亿立方米,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将达到1000多万吨。而目前湖南省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难以满足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基本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湖南预计投资186亿元,力求到2010年,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全省规划出“十一五”环境治理重点项目共154个,总投资达325亿元。为解决湘江流域7市污染问题,“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拟安排在湘江流域的环境治理重点项目有108个,总投资244亿元。此外,为加大对工业污染最集中、最严重的长株潭地区污染防治力度,“十一五”期间,拟在长株潭地区实施环境治理重点项目36个,占全省项目总数的23.4%,总投资149亿元。十一五期间是湖南省环境建设的重要期间,投资需求大。目前,湖南省水污染治理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中央财政投入;湖南各级地方财政投入;污染企业环保投入,我国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及水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对企业污染治理的强制性规定,便利污染企业的治污资金形成了水污染治理资金来源之一;排污费收入;国际贷款。

三、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总量不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水环境保护历史欠债多,各水域环境质量要达标,需加大投资力度。水污染治理资金缺口量大,其主要原因有:

1、融资渠道狭窄。受“环保靠政府”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水污染治理融资渠道单一,还是政府唱主角,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资本游离于市场之外,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和排污收费。地方财政受各种因素制约,投入不足,远不能满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排污收费项目单一,标准偏低,收费资源流失严重,收费金额很有限。

2、融资机制落后。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机制应该与经济体制相协调,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解决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问题,已是公认的大势所趋。但目前水污染治理项目的投入机制基本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仍然是其融资的主渠道,环境保护市场化程度明显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3、融资权责不分。现行的治污投资体制没有明晰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环境责权和环境事权,没有建立投入产出与成本效益核算机制,没有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和“使用者付费”原则,污染治理责任过多地由政府承担,企业和个人免费使用环境资源、环境公共物品和环境设施,没有或过少地承担相应的责任、成本和风险。

(二)治污投资效率低,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水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及运营效率总的来看还是不尽人意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没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民营企业参与水污染治理投资的良好市场竞争机制。在水环保基础设施领域,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政府投资建设、事业单位管理运营设施的模式,这种政府垄断模式从制度上排挤竞争,缺乏效率。

污染治理的社会化程度低。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大部分污染企业都是自己建设处理设施,自己运行管理,较少考虑通过委托合同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让专业化企业治理污染。由于规模不经济原因,中小企业采取“自己建设和运营设施”的分散治理模式也导致了投资效率的低下。而与此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服务业的发展又没有及时跟上,没能为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外部营运环境。

四、解决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融资问题的对策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关键取决于水污染治理投入能否及时到位,为此必须疏通已有投资渠道,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一)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水污染治理资金总量

“十一五”期间是湖南省环境保护的重要时期,投资需求量大,环境保护投资约占同期GDP的2.42%。只有建立基于市场的多种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负担环境保护费用的格局,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1、建立多元化的融资形式。发挥环境财政的主渠道作用,继续加大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环保的投入力度,并重点解决跨行政区的水域污染治理问题,从水域尺度统筹资金使用在加大政府对环保财政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区域水环境保护专项基金、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优先上市发行股票,以及企业的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多元化的环保融资机制,使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扩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解决目前环保资金紧张,投入不足的问题。

2、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各级政府要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除环保专项资金外,各级财政安排的环保治理等经费要逐年增加,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债和其他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企业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环保资金投入。落实工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以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产业市场化为突破口,加快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吸引国内外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社会资本投入环境保护事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的格局。多元化、社会化环保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将改变目前政府作为环保主要投资主体的局面,为国内外的企业及个人、金融机构、投资公司、政府等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投资市场。

3、形成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在多元化、社会化的环保投融资体制下,为各类环保投资主体创造了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和服务方式,不同的投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选择直接的投资方式或间接的投资方式,也可选择两者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参与环保投资。这样有利于环保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投资的市场机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1、明确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法律地位。尽快修订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谁污染、谁负责、谁付费”;“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明确工业企业可自己治理污染,也可委托专业化的治污企业来治理污染,明确排污企业和治污企业在污染治理中的相关法律责任。污染治理市场化后,针对不同的委托方式,都能找到法律的责任主体。

2、转变政府在环保领域的职能,建立公开、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因外部性的存在,企业生产和个人生活消费对所处的环境的污染,导致市场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失灵,这就需发挥政府的作用,用政府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不足。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的应是裁判员的角色:健全监管体系,实施严格的行业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并逐步完善公开、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率。

3、创新污染治理市场机制。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要求,深化水域内废水、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确保社会公众利益和城市环境效益。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融资机制,无论是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还是城市污染治理设施,其建设和运行都应按企业方式来运作,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实现产权的股份化、投资的多元化,明确投资者之间的责、权、利,增加污染治理投资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在污染治理领域引入“特许经营”模式,将污染治理特许权给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化污染治理公司,鼓励专业化污染治理公司实行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等,吸收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跨入污染治理领域,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5.

4、马明丽.重庆市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2).

2、秦凤华.流域污染治理4500亿投融资探路[J].中国投资,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