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十篇

时间:2023-11-02 17:37:00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篇1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设立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决策有关重大事项。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由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县农林局、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交通局等部门主管领导担任。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林局,县政府有关部门派人员参加。按照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决策,负责紧急火情扑救工作,收集、分析火情及发展态势,及时提出启动、停止本预案及有关建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

各乡镇设立相应的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办公室,制定相应的预案,明确相关职责,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火灾的预防、控制和扑救工作。

(二)部门职责

1、县农林局

(1)做好森林火灾的监测、预防,迅速对灾情做出全面评估。

(2)划定火点、灾区、受威胁区,提出隔离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

(3)组织对灾区、受威胁区内的易燃物实施紧急扑救、隔离、疏散工作。

(4)监督、指导对火点、灾区内林木和场地实施清理。

(5)建立紧急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灭火专业设备、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

(6)评估火情处理及补贴所需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7)培训防火人员,成立森林防火应急处理预备队。

(9)组织实施对火点、火灾区及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2、发改委:负责森林火灾控制保障体系、火灾处理所需的专用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3、财政局:负责安排森林火灾控制和物资储备所需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到位,加强森林火灾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4、民政局:负责森林火灾区群众的安抚和救济工作。

5、交通局:负责提供运输车辆,优先运送扑救森林火灾的人员、物资,配合县农林局做好森林火灾监督检查工作。

6、公安局:实施森林火灾区封锁、隔离工作,做好森林火灾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7、司法局: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森林火灾报告、通报程序

(一)本区行政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后,必须立即向县林技中心报告。县林技中心应立即派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采取防范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执行,不得拒绝或推脱。

(二)森林火灾灾情报告形式:县林技中心在报告、传递森林火灾灾情时,应当按省、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紧急通知和有关要求,以电话、传真等最快的形式进行。

(三)县林技中心森林火灾灾情报告内容:包括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林木品种、面积,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灾情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及联系方式。

(四)森林火灾灾情报告程序:发现森林火灾灾情时,必须立即向县林技中心报告。县林技中心在接到紧急灾情报告后,30分钟内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同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县森林防火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并立即向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除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对外界灾情信息。

如果今后国家对灾情保密另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办理。

三、应急措施

当森林火灾发生时,必须启动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反应。

县林技中心发现或接到森林火灾报告后必须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立即对森林火灾区实行扑救、隔离等措施。

森林防火指挥部接到火灾报告后,要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启动预案,针对火点、受威胁区分别做出扑救、隔离、封锁、疏散群众等相关决策,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落实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扑灭火灾,同时做好灾区内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灾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四、保障系统

(一)物资保障

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体系,由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储备必须的防火专用设备,防火车辆、运输车辆及人员防护用品。

(二)资金保障

县财政每年列支紧急防火物资储备、灾情控制及监测等所需资金。

(三)技术保障

县林技中心负责森林火灾的调查、扑救、隔离等工作。

(四)人员保障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组建森林防火应急处理预备队。

五、宣传、培训

(一)公众宣传教育

公布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县林技中心电话,向林木种植户、护林员及广大群众发放森林防火技术资料,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火知识和法律意识。

(二)培训

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应加强森林防火专业知识的学习,聘请专家对县林技中心工作人员及森林防火应急处理预备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加大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力度。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篇2

【关键词】森林;防火管理;必要性;要点

0.引言

森林火灾是一项集突发性、危险性、灾难性一身的灾害。森林火灾的后果不仅会带来物种的灭绝、生态的改变,而且还带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当前我国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1.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森林防火是促进森林发展的需要

森林火灾是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我国是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21.6%,远远低于31.7%的世界的平均水平。森林火灾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因此,森林防火成为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事业的基础工作。森林防火工作的好坏,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1.2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建设的需要

全世界每年森林火灾达27万次,烧毁森林面积几百万至上千万公顷。森林火灾烧死许多树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造成林地,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森林火灾后森林环境会发生急剧变化,失去平衡。火灾后森林恢复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1.3森林防火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

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能驱走并烧死珍贵稀少的动植物。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1987年5月6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造成213人死亡,226人烧伤,受灾户10807户,56092个灾民无家可归。

2.做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要点

2.1加大宣传力度

坚持把森林防火宣传工作贯穿于森林防火工作的全过程,把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律意识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同方式的宣传教育,使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意义家喻户晓,使森林防火的安全常识人人皆知。各乡镇、林业部门和重点防火单位要采取出动宣传车、粉刷标语等多种形式,以《森林防火条例》和防火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深入乡村、集市和重点林区周围进行巡回宣传;要注重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开展全方位、不间断、无缝隙的宣传,确保不留空白和死角。各旅游景区和重点林区要对森林防火宣传设施进行一次刷新,进入林区的主要路口要设置或补齐森林防火固定宣传标志,刷写森林防火标语,扩大宣传覆盖面。新闻、宣传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森林防火专题节目和栏目,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防火舆论氛围;加大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罚案例和典型火案的宣传报道力度,对重大火灾事故及时公开曝光。教育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生的防火安全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公司、索道公司的门票要印制森林防火警示用语,或者附加森林防火宣传单,在交通、旅游等服务设施上张贴森林防火宣传标语。

2.2建立联防体系

各个林业企业之间,应建立联防机制。如果各自为政,势必势单力薄,贻误防火工作。要充分发挥“一方有灾,八方支援”的精神,建立和完善联防机制,实行不定期情况通报,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森林防火要切实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一是巡山护林队伍。要定时间、定地段、定职责,明晰巡山护林人员责权利,深化督查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巡山护林人员责任追究制,真正把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山、落实到人。二是建立专职的扑火队伍,强化专职队伍的防火训练,提高实战水平,配齐配强消防设施,做好打硬仗、打大仗的人力和物资准备。

2.3大力投入资金

对于森林防火的资金投入应努力实现多渠道投入。要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多方筹集的原则。一是要努力增加补助资金的数量,在投入各地的天然林保护项目资金中,应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森林防火。二是建立森林防火的基金会。呼吁社会各阶层募捐、捐赠。三是通过税收的方式。在林业及与林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征收的税收中,必须给“森林防火”划拨一部分。同时,森林火灾扑救机制应有所转变。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森林消防队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费用,将由森林火灾的肇事单位和个人支付。火灾原因不明的,由林权所有者支付。通过这些措施和办法,森林防火应该会比原来有更大更多的资金投入。

2.4完善体系建设

以重点林业局为试点,推行森林防火远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林业局及省界、国界周边区域,以t望塔为中心建设前端系统,升级t望塔,变人工林火监测模式为智能视频监控模式,实现火情自动报警、自动定位、自动测距、自动信息采集和传输;在地区及各林业局防火指挥部建设远程智能视频监控中心,时实接收、调度林火监测情况,为火场指挥提供真实、准确火场信息。在现有的电台、电话通信指挥基础上,加大通信升级改造力度,增加科技化含量,地区、县区局、林场三级全面建设。由有线通讯、短波通讯、超短波通讯、卫星通讯四种手段组成立体通讯网络;实现应急移动基站与地区防火指挥中心及各站的互联互通。

2.5林火扑救快速

从被动扑火型向积极主动防御型转变;从高消耗扑火向运用高科技手段和重型扑火装备的立体扑救转变。同时,根据林情,进一步研究靠前布防队伍合理布局,飞机、汽车载人巡护研究最优载巡路线,增加林下经济重点区域巡察,一旦发生火灾,快速到达及时扑灭,减少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强航空消防建设。研究航空消防如何在林火的预防、侦察、传递火情、扑救、通信、指挥、监测等各个环节全面发挥作用。建成卫星、飞机、地面立体预防林火体系,飞机、森警、专业队相结合的扑救体系,地面指挥、地空配合的火场调度指挥体系等。

2.6区划火险等级

一是按照资源经济价值,将火险等级划分为三种类型。I类火险区为林下作物经济价值最高区域,如:野生蓝莓、药材料、珍贵树种等;II类火险区为人工种植经济作物区域,如:榛子林、养殖木耳、各类菌类、种植果苗等;III类火险区为草场、牧场等,有利于发展林牧、林虫等模式区域;二是按照易发火灾和安全事故因素,将火险等级划分为三种类型。I类为重点安全隐患区,主要从事特色培育、集约化经营、狍子、牛羊驯化和养殖业,此类人群野外用火隐患较大;II类为中级安全隐患区,主要从事山产品采集,此类人群入山地点分散、隐蔽,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利逃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需要强化入山管理;III类为一般安全隐患区,主要从事林渔、林果、林草等模式人员,此类人群多在水源地附近,引发火灾和发生火险事故可能性较低。

【参考文献】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篇3

关键词:森林防火 措施 火灾防治

森林火灾的由于其破坏性以及深远影响,森林火灾给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很难在短期内很难恢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其中不仅直接关系到经济损失,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直接威胁国家和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给林区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森林防火工作应该是林区的最为重要的任务。随着森林可采资源的不断减少,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在提高领导人员对森林防火的普遍重视程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为森林防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机遇,因此,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1.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在目前形势下,各级政府、各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都能采取高度重视,但广大基层群众还是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森林火灾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其中野外吸烟、烧荒炼山是引发森林火灾的最主要原因,这说明野外火源管理还存在很大漏洞,必须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尽最大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森林防火氛围。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的宣传的重点:⑴明确森林防火的重要意义,明确森林火灾是对森林资源最大的毁灭性损害,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持林区的社会稳定;⑵积极宣传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林区的相关规程,推动依法治火进程的不断深入,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新特点,充分体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治火等科学理念,更加突出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⑶对普通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明确火灾起因,明确人在火灾中的作用,火灾既是人用火不慎引起的,也还要人去扑救,损失又都回报到人的身上,只有这样他们的防火自觉性才能提高。

2.加强火源管理,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由于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特点。实际上,作为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仅凭单一地区是难以控制和扑灭一场规模巨大的森林火灾的,因而预防措施在森林防火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尽最大努力减少火源,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在入山管理上,防止任何火种以任何形式入山,切实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在森林火灾高风险时期,特别是春秋季节,应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切实消除各种火灾隐患;针对重点人员、重点地区的检查要细致;在控制野外火源上,采取认真严肃的工作方法,堵塞各种漏洞,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3.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

建立强大的防火设施是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的重要保障。森林防火工作要在以下几方面多做工作:⑴加强地面道路防火工程,有计划地修筑防火公路,并将此作为长远性预防措施,同时,防火公路应封闭成网,当公路网达到一定密度时,并配合森林机械化和现代化,保证相关人员机械,设备物资能畅通无阻地及时被运送到达火场。另外,防火公路也可作为扑火的控制地带,阻止地表火蔓延。⑵改进生物防火工程,大力提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作为今后林业部门应广泛推广的措施之一,可以有效的阻隔和控制林火蔓延。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植被物种燃烧性的差异,减少林分的易燃程度,提高林分的抗火性。在造林上应严禁造纯林,要造混交林,用混交林代替纯林可使针叶树冠呈不连续分布,避免树冠火的发生。利用不同生物的混生或引进真菌、微生物可以促进可燃物的分解。在林地喷施菌种,可产生大量的木耳、蘑菇,同时可分解大量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低可燃物的燃烧性,减少火灾隐患,也可以增加林区职工收益。⑶有计划的采用黑色防火工程,计划烧除。这也是减少森林火灾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简单说来,就是以计划烧除来替代森林火灾,转被动防火为主动预防。

4.加强专业防火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森林防火扑火的原则是及时有效,尽早发现,尽早扑灭,尽可能首次扑救成功。要满足这一要求,就要求我们的专业队伍提高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做到及时消灭火情,将火灾损失控制在最小:⑴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尽可能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案,预案要科学合理,确保预案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⑵经常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防火灭火的理论知识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要求每个专业扑火人员都具备独立分析处理局部火情,在火灾现场,能够实行自救,能够独立分析所在火场情况,保证人员的绝对安全;⑶强化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级防火单位不仅要组织好重特大事件及常规性预案演练,又要组织好重点区域的预案演练。

5.密切结合新科研、新技术,实现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化

⑴森林防火工作,如果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可以极大地降低了火灾事故发生率。应不断推动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森林火险预测预报和预警信息机制,启动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按照相关火险等级,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开火险预警信号,要求各有关单位根据火险等级,进入相应的响应战备状态。⑵构建多层次、多系统、多手段的火场应急通信体系,从基本上缓解火场通信难的问题,推进森林防火专用通讯网和火场应急通信系统建设,为各地和火场工作组装备便携式移动卫星通信,完善火场移动视频通信,加强机载多媒体通信,增加多功能通信指挥车等通信系统。⑶还应推进林火监测系统建设,通过气象卫星等相关技术部件手段,及时发现火险,对森林火灾进行多时段、全方位监测,提高火灾首次扑救成功率。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篇4

关键词森林火灾;治理;防火岛工程;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S7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293-01

森林火灾是世界上发生面广、危害性大、处置救助极难的自然灾害。一场大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长时间培育起来的大片森林烧光,不仅带来木材、林产品、扑火费用等直接损失,还使森林结构遭到破坏,危及生态安全。在南方由于五节芒、丝茅等阳性杂草大量生长,导致火烧迹地草根盘结紧密,不利于森林更新,使林地演变成荒坡;在北方则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系统难以恢复,导致沙化土地迅速扩张。

1问题的提出

据统计,1950~1987年,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5 932起,火灾发生率为13.9起/10万公顷,年均受害面积94万公顷[1]。

1987年大兴安岭“5・6”大火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大举措,颁布了《森林防火条例》,落实了行政领导负责制,成立了专门的防火机构,扩建了森林武警部队,组建了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3万支、37万人,建设了生物防火林带、道路阻隔带。但是,由于厄尔尼诺、拉尼娜、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干旱、高温、大风或极端低温冻害等异常天气明显增多,虽然森林火灾次数、受害面积较1987年以前有所减少,但森林火险等级却居高不下,森林防火形势依然严峻。

每到春节、清明等森林火险高发时期,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人民政府工作都要为防火让路,有些重点防火区则“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如此被动的防火措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做好“相持阶段”森林防火工作,事关生态安全全局,事关林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摆在每一个林业人、每一个林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2森林火灾特点分析

北京市2005年10月火情特点:根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2005年10月北京市发生16起火情,全部是人为原因引起,统计显示,北京历年的森林火情、火警99%以上是人为原因引发的。

2005年11月4日辽宁省防火指挥部通报5起森林火灾,全部是人为引起的。其中锦州市太和区、营口市东城区、鞍山市齐大山坡、营口市鲅鱼圈区4起山火都是上坟烧纸引起的。

湖南省2004年发生了3 122起森林火灾,受害面积1.4万公顷。2005年重点防火期内共发生594起森林火灾,烧毁森林1 413hm2。这些火情98%以上是人为因素引发的,主要是由扫墓、烧纸、焚香、点蜡、放鞭炮等引起的。

浙江省2008年共发生森林火灾425起,森林火灾发生率7.27起/10万公顷;受害森林面积4 040.07hm2,森林火灾受害率0.69‰,上坟祭祖人数达到了历史之最。

2004年内蒙古赤峰市81起森林平原大火中,上坟引发的占57%,2005年赤峰市112起森林草原火灾中,95起由上坟烧纸引发,占全年火警火灾总数的85%以上。

山西省2008年发生森林火灾19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 013.12hm2,受害森林面积279.82hm2,烧毁林木1 330m3,其他经济损失510万元,去年发生的19起森林火灾中,14起已查明起火原因,并处理肇事者25人。

九江市2008年森林火灾共计47起,其中因上坟引发的10起、烧荒引发的25起、吸烟引发的5起、外省传入的5起、电线起火引发的1起、未查明的5起。已查明失火原因的火灾中,人为因素引发的占90%以上。

根据笔者近20年基层林业工作中接触的情况及以上资料显示,森林火情、火警90%以上是人为因素引发的,其中因上坟时烧纸、焚香、点蜡、放鞭炮引发的火情又占50%以上。坟场是预防森林火灾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想治理森林火灾,杂草丛生、枯枝、易燃物丰富的坟场是主动治理的首选目标。

3防火对策

世界上对待森林火灾的对策有3种类型,即北欧对策、澳洲对策和北美对策。我国现多数采用北欧对策,开展生物防火工程,建立综合防控体系,但目前仍处在被动预防和经验型防火阶段。

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必须找出火灾来源特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森林火灾的基本规律,对症下药,做到“依法治火,科学防火”。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人为火源中因上坟引起的火情占全部火灾总数50%以上这一基本规律,并考虑到易发火情坟场多五节芒、丝茅、蒿类及枯枝落叶等有助火势蔓延的植被存在的事实,从源头上积极主动治理森林火灾,狠抓各地山场中的坟山治理,创新启动防火岛计划。

防火岛计划就是以建设生物防火林工程治理坟场,使易发火情的坟山(火源岛)在生物防火林的阻隔下与周边山林隔离,通过种植抗火性和耐火性的木荷、油茶、茶叶、杨梅、刺槐、胡核桃、色赤杨等树种,形成防火、阻火隔离圈,从而减少林火发生,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避免发生森林火灾,并长期发挥防火效益。

防火岛的创新建设不仅是森林火灾防治的现实需要,而且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它将在五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控制了全国50%以上的火灾源,有效地阻隔或抑制了森林大火;二是能优化、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森林林木蓄积量,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平衡;三是通过油茶、茶叶、杨梅等防火经济树种的栽植,增加了林农收入,提高了林农营造林积极性;防火岛阻隔森林大火,能为各级地方政府森林防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五是防火岛上绿树成荫,将成为全国各地永久性的绿色氧吧,使林业可持续发展得到延伸,为后人多留下一笔绿色财富。

防火岛工程规划,国家应优先规划建设以下5类区域:一是国家重要设施、军事基地周围坟场;二是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坟场;三是多次发生火情或易发生火情的坟场;四是五节芒、丝茅、蒿类丛生、地表枯枝落叶覆盖物多的坟场;五是国家重点林区内坟场。

防火岛工程可以依托现有国家六大工程建设,也可以单独作为国家防火专项工程,经过5~8年建设,形成绿色防火小岛,这样将会有效控制火情发生,如果全部建成,保守估计每年将会为国家生态安全减少数亿元经济损失。

4结语

防火岛工程建设是根据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而创新规划设计的,该项工程的建设可有效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减少森林火灾发生起数,降低森林大火的发生频率。作为科学发展观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防火岛工程是森林防火的重要工程,将同生物防火带工程、自然阻隔工程、森林专业防火队伍扑救指挥系统一起构架我国森林防火控制体系,为森林火灾的积极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5参考文献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篇5

南方航空护林总站于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司局级事业单位,是一支服务于南方省区的森林防火专业队伍,业务上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防火办)归口管理,主要履行森林航空消防、卫星林火监测、森林防火协调、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和森林航空消防培训等五项职能。目前,总站业务范围包括黄河以南18个省(区、市),已在滇、川、桂、赣、豫、粤、渝、鲁、湘、鄂、浙、闽等12省(区、市)开展了森林航空消防业务工作,已开航省区的森林航空消防覆盖面积约255万平方公里,约占南方18个省(区、市)国土总面积的61%。总站直属有普洱、保山、丽江、成都、西昌、百色6个航空护林站;业务管理江西、河南、广东、重庆、山东、湖南、湖北(含武当山、咸宁)、浙江、福建11个省属航空护林站;在辖区内设有云南昆明、大理,四川道孚、金川、九寨、攀枝花、绵阳,广西柳州、梧州、田阳,贵州贵阳(已停航),广东清远、梅州,江西赣州,河南洛阳,重庆黔江、万州,山东平阴、莱芜,湖北老河口,浙江建德等21个季节性森林航空消防基地。南方航空护林在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方面发挥了地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空中巡护。通过巡逻报警,及时准确地发现和传递火情,为地方增加一双千里眼,起到了空中移动了望台的作用,弥补地面了望台的盲区和死角,实现早发现、早扑救。二是空中侦察。通过对火场实施空中观察,应用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为火场前指提供快速、准确、直观的火场信息,火场前指依据最新火场态势作出科学部署。三是空中灭火。通过航空直接灭火,特别是吊桶灭火,使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边远林区、重点林区、原始林区和自然保护区发生的火灾得以及时扑救,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四是空中救援。通过空运、空投物资食品,保障火场后勤供应,并迅速接回伤员,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五是空中宣传。通过投撒森林防火宣传单,不仅引起社会各界对森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极大地提高林业和防火的社会地位,产生良好的社会舆论,提高全民防火和护林意识。据统计,自1985年恢复建制至2014年,南方各航站(基地)森林航空消防飞机共飞行25155小时,扑救森林火灾3296起,机(索、滑)降扑火队员5433人(次),直升机吊桶洒水5461桶,空运抢险救灾物资7860公斤,空投防火宣传单551万份。此外,还及时派出直升机积极参与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南方百年不遇旱灾以及云南孟连“7•19”胶农事件等应急救援和维稳处突工作。

2南方航空护林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员编制紧张

目前,经中编办核定,总站定编129人,其中总站机关50人,下属6个航站共计79人(每个航站平均13人左右)。随着航护范围的不断扩大,航期和战线较长,扑火任务较重,现有的人员编制已经严重满足不了工作需要。特别是业务人员短缺,飞行观察员年龄偏大,出现断代现象,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随着物资储备库、直升机场和训练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急需增加编制,以满足工作需要。

2.2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飞行费逐年有所增加,但飞行费总额预算仍然偏低,加之开航省区的不断增加,有限的飞行费难以满足当前南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和森林航空消防工作需要,实际可用的飞行费与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差距较大。同时,2015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将飞行费由中央部门预算转列补助地方之后,中央补助部分飞行费由于到位迟缓,导致普遍拖欠通航公司费用,给航护工作造成被动。总站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承担的任务较多,从事的工作高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水平的上涨,公务员工资的增加,作为一支长期与火魔作斗争的抢险救灾队伍,与同样性质的单位和部门相比,职工的总体收入还处于较低层次。此外,航空护林飞行观察员和调度员没有列入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标准,其飞行补助、疗养、劳保等标准与民航、通航单位相比,明显偏低,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了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安全压力增大

我国南方地区大多处于高山峡谷地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航空护林作业飞行难度较大,加之部分通航公司飞机维护、管理和协调问题较多,在影响抢险救灾工作的同时,飞行安全隐患增大,致使关键时刻飞机飞不起来的现象时有发生,已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森林航空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近年来频繁跨区调机执行机群灭火任务,协调面广,协调难度大,致使调度指挥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危及安全。

2.4航护效益不高

南方林区受海拔、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制约,适用于南方特别是西南高海拔林区的大型直升机机源十分紧张。由于缺少适应高原、山区等特殊地理环境作业的大中型直升机,并受低空管制体制没有放开以及民航机场保障能力不足的限制,使得森林航空消防效益很难发挥。同时,大部分省区的航期只有森林防火期的三分之一,飞机只能在森林防火紧要期租用,航期与森林防火期不同步,造成航空护林效益发挥不出来。

2.5管理体制不顺

随着我国航空护林事业的快速发展,南方大部分省区纷纷新建了航空护林站,但这些新建航空护林站的称谓非常混乱,比如:江西省航空护林局、河南省森林航空消防站、重庆市森林航空护林站、湖南省森林消防航空护林站、浙江省航空护林管理站、福建省航空护林总站等。同时,航空护林抢险救灾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不健全,保障政策不完善,不利于总站对省属航站的管理。

3发展南方航空护林的对策

3.1加强航空护林能力建设,提高航空护林灭火效益

一是加大飞行费投入力度,加快引进大中型直升机,增加飞机数量,以满足当前日益扩大的航护需求,提升森林航空消防能力。二是建立健全适合于南方省区的机群灭火机制,以应对南方地区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需要。三是按照广西模式,每年航期由地方防火部门抽调优秀扑火队员组建一支20-30人的中心机降队,航期中由各航站统一管理,平时以载人巡护为主,一有火情能第一时间将机降队员降到火场附近展开扑救,同时直升机就近取水开展吊桶灭火,地空配合,能将林火扑灭在萌芽状态,充分体现“打早、打小、打了”的森林灭火方针。四是将卫星林火监测与森林航空消防有机结合,根据卫星热点分布情况,合理安排航线,对卫星热点进行空中侦察,减少飞行的盲目性,提高航护效益,使灭火飞行更加有的放矢,准确高效。五是充分发挥移动航站反应迅速、能最大限度靠近火灾现场的优势,在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时,及时为作业飞机提供航行指挥、通信导航、油料供给、电源、气象等有效保障,减少飞机往返基地的无效飞行时间,增加直接灭火时间;同时,通过靠前指挥对灭火飞机进行合理调配,消除火场由于多架飞机密集飞行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飞行安全。六是不断拓展航空直接灭火技术,引进推广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载水灭火、重型直升机吊桶灭火、固定翼飞机撒液(水或化学灭火剂)灭火、航空跳伞灭火、航空增雨灭火等先进的航空灭火技术,引进和开发先进的机型和有效的航空直接灭火装备,逐步缩短我国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

3.2加强航空护林项目建设,提高航空护林综合能力

做好长远规划和项目建设工作是加快南方航空护林发展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南方森林航空消防的规划和项目建设工作,以规划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走“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道路,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提升南方航空护林综合能力的保障,积极争取重点建设项目,力争通过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在飞行保障、调度指挥、航站布局、航空直接灭火、应急反应、专业人员培训、航站科学化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综合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是高效高质编制好《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南方森林航空消防事业在“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持续、高速、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二是认真做好丽江、保山、西昌三个航站直升机场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后续收尾工作,确保能尽快投入使用。三是加大与云南省江川县、四川省金川县等各级政府及林业、国土、规划、住建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全力推进总站江川直升机场和成都航站金川直升机场项目建设。

3.3加强航空护林队伍建设,提高航空护林人员素质

一是增加人员编制,满足航空护林抢险救灾需要。二是积极开展各项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机制,建立南方森林航空消防管理和应急处置案例库,并通过案例教学,加大培训力度,以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方式,检验培训成果。三是加快实施南方森林航空消防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开展森林航空消防调度指挥员、飞行观察员、机降扑火队员等专业培训、考核及发证工作,进行森林航空消防机索滑降、吊桶、化灭、扑火人员技能训练、火场自救训练、地空配合扑火等专业科目实战演练。四是建立健全职工绩效评估机制,解决工作人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机制。

3.4加强航空护林管理改革,提高航空护林人员待遇

一是将总站纳入森林公安管理体系。总站的主管部门是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将航空护林队伍纳入到森林公安管理体系进行管理,不仅顺理成章,而且还可充分发挥航空护林队伍自身的作用,进一步挖掘航空护林在维稳处突、应急处置、抢险救灾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能从根本上提高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二是对现行机构进行更名。为了理顺管理体制,便于总站更好地管理各省所建的航空护林站,建议将总站更名为“国家林业局南方地区航空护林管理局”。

3.5加强航空护林科技建设,提高航空护林科技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航空护林是森林防火高科技手段。“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进林业下一代互联网、林区无线网络、林业物联网建设,总站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科技建设,以提高航空护林科技水平。一是加大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进航空护林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和完善航空护林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加强森林航空消防信息化标准建设和综合管理,不断完善森林航空消防信息化运维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全覆盖、一体化、智能化的智慧森林航空消防指挥和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数字化调度指挥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火场图像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无人机火情侦察、航空红外和微波探火技术等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建立较为完善的南方航空护林科技支撑体系,把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四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投入,以科技推广和信息化建设带动人才培养,增强业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为培养新型人才和推进航空护林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结合直升机场项目、航行管制项目、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航空护林科技水平,提高森林航空消防的综合能力。

3.6加强航空护林对外宣传,提高航空护林社会地位

航空护林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建设和森林防火中虽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社会影响还很小,地位还不高,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因此,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争取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比如报刊、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多途径、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航空护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要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唤起全社会对航空护林的关心和支持,以得到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广泛支持,提高航空护林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社会地位,为南方航空护林发展壮大蓄积正能量,提升影响力,促进南方森林航空消防事业快速发展。

4小结

当前,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国务院对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全社会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航空护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力量和通用航空事业的重要力量,在今后一个时期,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航空护林如何在抢险救灾中体现政府行为,如何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值得每一位航空护林人认真思考。这不仅需要政府在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中突出航空护林的重要地位,还要在法律上、政策上、制度上加以支持。同时,南方航空护林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面旗帜,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解决制约航空护林发展的人才、机源、经费、体制等关键问题,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作用,认真谋划和建设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南方航空护林体系,进一步提升南方航空护林应急、应战、应变能力,不断推进南方航空护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杨林 袁俊杰 王文元 史磊 张强龙 马牧生 壮云中 单位:国家林业局南方航空护林总站

参考文献:

[1]张连生.我国森林航空消防工作现状及发展需求[J].通用航空,2006,(3):34-36.

[2]史永林,吴卫红.我国南方森林航空消防现状及对发展通用航空的建议[J].森林防火,2013,(3):42-45.

[3]杨林.我国森林航空消防救援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J].林业建设,2012,(3):24-27.

[4]徐艾华,吴灵,杨林.新时期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发展对策研究[J].森林防火,2013,(3):47-51.

[5]王文元,徐艾华,段萍.信息化促进西南森林航空消防事业发展[J].森林防火,2007,(1):35-36.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篇6

关键词:森林防火;信息网;生态移民

收稿日期:20130520

作者简介:姚光贤(1964—),男,甘肃古浪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天然林保护,林区治安管理以及森林防火工作。

通讯作者:张宝学(1983—),男,甘肃古浪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天然林保护,林区治安管理以及森林防火工作。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24402

1 引言

林火的预防与扑救与诸多因素相关,通过利用科学的技术将林区基本道路、气象资料、树种燃烧特性以及护林站、水源和居民区等与林火的扑救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整合成为详细的综合信息,并以此为基本信息建立“森林防火信息网”,可为林火的扑救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也是林火扑救指挥者做出决策的重要参照资料。

2 林区道路信息

林区道路既是林区的交通路线又是林火的阻隔带,对于保证迅速输送灭火人员、灭火工具到达火灾现场,迅速扑灭森林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1)畅通的交通在森林火灾扑救的前期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GPS对林区所有道路(包括林间小道)进行信息采集,并同时明确区分哪些是机动车可通过的,哪些是仅供人通过的,并采集林区道路的坡度以及机动车可到达的最高极限位置。

(2)结合林改后期工作中旅游业开发路线的建设,用GPS将旅游道路采集为基本信息,并将其作为森林消防通道。同时将其视为隔离带也可降低经绿色防火林带的经济建设成本。

2 林区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特别是风向)的收集对林火的发展方向和扑救时机提供初步判断依据,经过长时间的观测风向转变的时间以及山风与谷风的转变时间,可以为森林火灾的扑救提供最佳的时机参考。同时,风可以不断为火场补充氧气并缩短可燃物的预热时间,从而改变林火环境使林火向不利于扑救的阶段加速,危害极大。大部分气象资料可以通过气象部门获得,但山区由于地形复杂条件特殊,气象资料需要观测,特别是重点火灾区必须要有持续的观测数据,为了方便可考虑让临近的护林站人员观测。

3 防火树种信息

防火树种的应用主要是营建防火林带以隔离方式来改变整个区域的火环境,达到预防林火的发生或减缓林火传播的速度。在采集树种信息时一定要把不同树种用GPS将其分别圈出。同时对基本树种的燃烧特性进行测定,并划分成易燃、难燃类别,并在信息图上用不同颜色表示,这些也可以作为隔离易燃与难燃树种的参考和依据。这些信息的采集比较费时,所以这些信息最好能在造林规划设计树种和实施中就予以考虑。

4 护林站与林区向导

(1)防火护林站的选择和建立对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防火护林站一般都配备相对专业的护林员和一些基本扑火设施,通过防火护林站和其附属设施,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初期林火的发展,为林火的扑救赢得宝贵的时间,而利用GIS的信息分析功能可以根据地形等要素选出最有利的防火护林站建设地点。

(2)林区的一些信息(如林区道路)可能会发生变化(如道路因自然因素阻断或人为延长),而林区向导将是这些变化信息的最初发现者,如果将这些变化信息及时采集上报,可使各个信息随时处于最新状态。因此每个林区应至少配备一个熟悉地形且方向感较强的护林人员作为林火发生时的向导。

5 水源及其他

(1)水源对控制和扑灭初期火灾有不可小视的作用,特别是永久性水源。通过实地调查将水源,(临时水源和永久水源)用GPS进行分类采集,留作备用信息。

除此之外,居民区水源等也是扑灭火灾的重要的保障力量,也必须采集备用。

(2)结合山区生态移民和生态经济林建设,在营造林工作前期有效合理地搭配防火树种,通过不同树种防火性能的了解,用防火性能相对较强的树种将林区依地势划分为若干区域,并将防火林带的建设与各项林业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势必起到良好的效果。

6 结语

林火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通过把道路、气象条件、防火树种以及水源等与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相关信息提取出来,结合森林燃烧的火环境制成森林防火专题图,为森林火灾扑救的决策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参考和依据。以上信息数据中大部分明显地物(如护林站位置、主要道路、水源、森林资源分布等)可以通过GIS图形处理与分析软件直接得到,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经费,而其他要素(如不同树种分布、林间小道、气象资料、树种燃烧性能)都需要人工采集或测定。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地形图上将各种信息要素人工绘制在专题图纸上或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将这些信息以数据和电子地图形式管理起来,以备查用。一旦发生林火,决策者可以结合“森林防火信息网”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实现林火的被动防护向林火管理阶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冯仲科,余新晓.3s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彭望琭.遥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胡海清.林火生态与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 胡志东.森林防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 林其钊,舒立福.林火概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6] 甄学宁,李小川.森林消防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篇7

关键词:森林可燃物;动态特征;类型;含水率;载量;分布特征;森林火灾;林火管理

中图分类号:S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5-0040-04

引言

森林火灾是一种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灾难性。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基础,是火灾传播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林火行为的重要因子[1],具有地域性、区域性,其动态特征是林火早期预警的基础。可燃物积累速率、结构随着时间而变化,会导致火频度、火灾类型和火强度发生改变。当前大部分可燃物动力学研究仅限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细小死可燃物的变化研究。而森林可燃物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其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具有动态的特征。因此,对森林可燃物异质性的描述十分困难,常将复杂的森林可燃物处理成同质的,这往往会导致林火预测预报的误差[2]。

研究森林可燃物的动态特征,能够归纳出森林火灾特别是重大森林火灾的形成、蔓延的物质能量基础特征,从而提出科学的预警与监控措施,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综合调控,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研究森林可燃物的动态特征有助于确定任一时期可燃物的现存量和稳定状态时可燃物的最大积累量,有助于研究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循环的干扰,有助于研究火灾中可燃物的消耗,更好地评估火灾损失和火灾影响。2研究内容、方法

可燃物的动态特征包括可燃物的种类或类型、含水率、载量以及分布特征(水平连续性、垂直分布)等,是估计林火行为的主要参数。及时掌握森林可燃物的动态变化特征,能更好地预防、监测和扑救森林火灾,对林火管理、火干扰与生态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2.1可燃物的种类或类型

可燃物种类或类型不同,着火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蔓延、熄灭等火行为不同,发生火灾后的林火种类和损失也不一样。可燃物的种类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应结合季节的变化特别是防火期(防火紧要期)和非防火期的更替来对可燃物种类进行划分,并采取长期定位跟踪调查,从而得到可燃物的种类属性特征。现在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对ASTER影像进行分类,从而探测可燃物类型的内部变化和外部变化[3],图像特征法的分类技术,如提取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和落叶松人工林下可燃物的特征,将林下的可燃物进行区分[4]。也有用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图像、监督分类法中的最大似然法以及遥感图像对可燃物类型进行划分,如塔河林业局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5,6]。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省级区域,如将辽宁全省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大区的典型可燃物种类[7],黑龙江省森林可燃物的分类[8],湖北省6大生态区不同类型森林可燃物的划分[9],北京市可燃物的分类[10]。更大尺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这些研究能够为更深入地研究相应类型可燃物的潜在火行为提供基础。

林火管理中可燃物的处理对可燃物的种类或类型也有一定的影响。如进行可燃物的移除管理,主要是处理粗大可燃物,但留下的细小可燃物会增加可燃物的连续性,形成梯状可燃物,从而引发树冠火[11]。可燃物种类的改变会相应地改变火险状况甚至火行为,如入侵的灌木会增加可燃物的高度和密度,增强火强度,加剧火烈度,入侵的草本可燃物在干燥的天气里会增加火险[12]。在林火管理的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可燃物的处理,降低森林火险,提高森林抵御火灾的能力。

2.2可燃物的含水率林业调查规划第37卷第5期王秋华,等:森林可燃物的动态特征研究综述

可燃物含水率是森林火险预报中的主要指标之一,是评价林火发生危险程度的最直接指标。不同可燃物的含水率不同,变化也不一样。含水率是影响地中海式森林燃烧性的最主要因素[13]。含水率的研究集中于细小可燃物的含水率,它决定了森林燃烧的难易程度,主要用模型进行研究[14];地表可燃物的研究,它与林火行为密切相关,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如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的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环境梯度研究表明,坡位与海拔二者综合作用表达了该地区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的空间生态梯度[15];福建省南平市杉木人工幼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对主要火环境因子有着明显的响应机制[16],并且杉木人工林内地表易燃物的含水率与林内气象因子及地表可燃负荷量存在一定的关系[17]。

研究方法主要有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影响分析,如对内蒙古乌素图林区可燃物含水率的估算[18],气候变化相关模型法研究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可燃物干燥状况的变化及对林火的影响[19],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可燃物含水率模型能够预测1961~2100年气候变化对澳大利亚城市桉树林可燃物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影响[20]。

当然,也有含水率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如长白山区常见树种鲜枝叶含水率的变化规律[9],祁连山林区寺大隆林场的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21],吉林省23种主要森林可燃物点燃含水率和失水特性规律[22]以及16个北美针叶林的叶含水率的变化[23]。这些结果有利于管理者利用火行为和可燃物管理软件,如NEXUS等,对可燃物进行规划、管理。

2.3可燃物的载量

可燃物的载量决定了森林火灾的大小,它的动态分布对预防森林火灾有重要意义。相对成熟的林型载量在一定时间后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由于气候、生物等因素也会发生变化。火烧强度与有效可燃物载量关系密切,如果最近火烧超出了历史火烧间隔期,就会引起过多的可燃物积累,容易发生高强度火烧。森林可燃物本身是林分生态过程(生长、凋落等)的产物,因此载量的研究方法有中间特征驱动林分动态模型[24],遥感图像估测法[25],也有直接估测,或者用标准地机械布点法、样线截面法、模型推测法、照片推测法以及圆盘地面调查法等[26],以及利用DCCA排序法等。

可燃物的载量与林分因子之间关系密切,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杉木林[27],马尾松林[28],落叶松林和白桦林[29],红松林[30],以及南方林区的杉、檫混交林[31]。

载量的估测对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决定火行为的一个重要因子。现有不少载量估测模型,如南方杉木人工林可燃物负荷量预测模型[32]。载量估测模型的研究方法主要有BP神经网络方法和多元回归方法[33],以像元为单位进行估测法[34]。相关的数学模型,如利用林分因子来推算不同种类可燃物的载量[35],岭估计的方法[36]等。

载量的研究特别要重视地表死可燃物,因为它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对预防火灾和可燃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地表死可燃物载量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时滞分类法[37],模型估测法[38],定量法[39]等,这些都能够很好地评估地表死可燃物状况,量化火灾风险性。

随着可燃物载量研究的不断深入,可燃物载量的测定、估测方法会不断创新,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人工凋查向遥感估测的方向深入发展。

2.4可燃物的分布特征

可燃物是森林火灾的载体,其数量、类型、疏密度、分布和配置,对火灾的发展、控制和扑救以及安全用火,均有明显影响。特别是针叶林下的可燃物,更易引起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后难以扑救。可燃物的分布特征包括水平连续性、垂直分布等。现有研究主要是中小尺度通过地面调查的研究,如林芝地区的可燃物分布规律[13],北京十三陵林场可燃物的结构特征、载量特征和可燃物的分布特征[40],陕西人工针叶林可燃物类型及其分布状况[41],杉木人工林的可燃物负荷量空间分布规律[42]等。这些研究结果能够得出该林区火灾发生的主要特点,可以更好地评估火灾危险性,从而对当地的林火管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结论及展望

由于森林火灾受环境因素、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甚至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有必要将可燃物管理纳入林火管理计划和决策中。目前国内森林可燃物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北方林区,南方林区特别是西南林区的研究相对较少,原因可能是南方林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森林类型和多样的林权制度。随着林业产业开发、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管理政策的不断变化,主要林区林火动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现有对林火动态及可燃物动态变化的研究还不能满足林火管理的需要[2],亟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而更准确地掌握林火发生规律,不断合理地调整林火管理政策,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需要对多种可燃物载量研究方法比较分析,通过地面调查与遥感估测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估测的准确度。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结合火灾历史资料、气象数据和地理数据对可燃物的动态特征进行研究是森林火灾特别是重、特大森林火灾研究的基础,也是以后研究的热点。结合国家森林火险等级区划,国家森林火险等级系统的可燃物动态监测,运用多种方法对区域、流域或省级区域开展大、中尺度的多因素森林可燃物模型研究,建立固定样地,进行长期动态跟踪、监测和研究,获取长期的可燃物动态数据,把握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可燃物动态特征,从而及时掌握森林可燃物能量的变化,更好地实现森林火灾的科学预防与扑救。

参考文献:

[1]林其钊,舒立福.林火概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142-148.

[2]田晓瑞,刘斌.林火动态研究与林火管理[J].世界林业研究,2011,24(1):46-50.

[3]陈芸芝,陈崇成.漳平市森林可燃物类型变化遥感动态监测[J].地球信息科学,2008,10(6):792-797.

[4]金森,王亮.4种人工林下可燃物的计算机图像分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5):1-3.

[5]刘一,金森.用Quickbird图像划分可燃物类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58-59.

[6]胡海清,张拮.基于遥感的塔河林业局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7):20-21,26.

[7]马春林.辽宁省主要林型及地被可燃物种类组成的研究[J].森林防火,2005(2):31-32.

[8]覃先林,易浩若.基于MODIS数据的森林可燃物分类方法—以黑龙江省为实验区[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4,19(4):236-239.

[9]张家来,曾祥福.湖北主要森林可燃物类型及潜在火行为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6):550-554.

[10]田晓瑞,戴兴安.北京市森林可燃物分类研究[J].林业科学,2006,42(11):76-80.

[11]CLarryMason,BruceRLippke,etal,InvestmentsinFuelRemovalstoAvoidForestFiresResultinSubstantialBenefit[J].JournalofForestry,2006,104(1):27-31.

[12]AlisonCDibble,CatherineARees.DoestheLackofReferenceEcosystemsLimitOurScience?ACaseStudyinNonnnativeinvasiveplantsasforestfuels[J].JournalofForestry,2005,103(7):329-338.

[13]APDimitrakopoulos,KyriakosKPapaioannou.FlammabilityAssessmentofMediterraneanForestFuels[J].FireTechnology,2001,37(2):143-152.

[14]MatthewsS,McCaw,WL,etal,Testingaprocess-basedfinefuelmoisturemodelintwoforesttypes[J].CanadianJournalofForestResearch,2007,37(1):23-35.

[15]王文娟,常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及其环境梯度分析[J].生态系杂志,2009,28(2):209-215.

[16]张思玉,蔡金榜.杉木幼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对主要火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型[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4):439-444.

[17]张国防,林.杉木人工林地表易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20(1):76-78.

[18]赵俊卉,郭广猛.用MODIS数据预估森林可燃物湿度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6):148-150.

[19]赵凤君,舒立福.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燃物干燥状况的变化[J].生态学报,2009,29(4):1914-1920.

[20]S.MatthewsK,Nguyen,J.L.McGregor.Modellingfuelmoistureunderclimatechange[J].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mateChangeStrategiesandManagement,2011,3(1):6-15.

[21]罗永忠,车克钧.祁连山林区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40(2):239-244.

[22]沈垭琢.杨雨春.吉林省主要森林可燃物点燃含水率及其失水特性[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6):559-562.

[23]ChristopherRKeyes.RoleofFoliarMoistureContentintheSilviculturalManagementofForestFuels[J].WesternJournalofAppliedForestry,2006,21(4):228-231.

[24]DeemingJE,LancasterJW,FosbergMA,etal,Thenationalfiredangerratingsystem[R].DepartmentofAgricultureForestService,1972:184.

[25]金森.遥感估测森林可燃物载量的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6,42(12):63-67.

[26]杨光,黄乔.森林可燃物负荷量测定方法研究[J].森林防火,2011(2):19-23.

[27]张国防,欧文琳.杉木人工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动态模型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20(2):97-100.

[28]周宇峰,周国模.木荷林分可燃物载量空间分布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6):99-106.

[29]胡海清,王强.利用林分因子估测森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6):17-18.

[30]吴志伟,贺红士,刘晓梅,等.丰林保护区地表森林死可燃物载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3):52-55.

[31]张国防,陈志平.杉檫混交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动态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2):178-180.

[32]邓湘雯,聂绍元.南方杉木人工林可燃物负荷量预测模型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1):24-27.

[33]何长虹,黄全义.基于BP神经网络的森林可燃物负荷量估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2):230-233.

[34]王强,金森.利用RS和林分因子估测帽儿山林场森林可燃物负荷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9):35-37.

[35]胡海清.利用林分特征因子预测森林地被可燃物载量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5):96-100.

[36]胡海清,魏云敏.利用TM遥感影像和林分因子估测森林可燃物载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6):18-20.

[37]陈宏伟,常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森林死可燃物载量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杂志,2008,27(1):50-55.

[38]郭利峰,牛树奎.北京八达岭人工油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负荷量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7(5):53-58.

[39]ThomasJBrandeis,ChristopherWWoodall.AssessmentofForestFuelLoadingsinPuertoRicoandtheUSVirginIslands[J].Ambio,2008,37(7/8):557-562.

[40]郭富伟,王立明.十三陵林场森林可燃物分布特征与防灭火对策研究[J].森林防火,2008(4):9-12.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篇8

关键词:森林可燃物 调控技术 火灾

可燃物是森林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这主要是由于森林本身就是一种可燃物质,在森林体系中,无论是各种树木、花草、苔藓等都是一种可燃物质。这些可燃物质在长时间的积累从而形成了一种腐蚀土质和泥炭等。这些物质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负荷量高、含水率大以及可燃性高的覆盖层,基于这些现象,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对其加以研究与总结,做好相关的防火调控技术。

一、森林可燃物调控技术概述

火灾是目前森林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工作难点和难题,也是目前引起森林生长事故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森林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火灾隐患,极容易造成大面积树木的死亡,甚至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因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主要物质基础,一般来说整个森林系统中存在着巨大的可燃物,如乔木、灌木、草、枯枝落叶等都是可燃物质。因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困难重重,可以说的存在着诸多的难点与不足,尤其是在防火管理中,可以说是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只能够通过火源管理的方式来进行控制与管理,才能够在工作中将各种火灾隐情和隐患降低至最小,将各种森林燃烧物的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对森林可燃物掉控技术的方法研究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初期。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有人对森林中可燃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调控,并确保在工作中对于其中存在的各种隐患进行管理和处理,在多年的工作参考和探索中,我国的研究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且研究时间和速度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不足。就近几年的社会生产技术发展中,人们森林工作中造成的森林危害和隐患也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森林业的发展。因此就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森林可燃物的调控对于实现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发挥森林生长优势有着极大的作用与意义,也是促进社会良性循环的关键。一般而言,在森林可燃物调控技术分析与应用中,其通常都是从可燃物调控技术、可燃物处理和景观尺度方向去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实现工作中的科学全面的预防和处理。

二、常见的调控技术方法

可燃物调空技术方法直接关系到调控的效率、效果及经济成本等。一般情况下,在过去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和技术研究者通过各种事实的总结和归纳得出了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和调控措施,这些管理和调控措施的应用为目前森林可燃物调控与管理带来了技术支持和优势。林火管理者通常通过机械处理、计划烧除等手段调控可燃物负荷量,以达到控制林火行为的目的,这在美国的西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及南欧等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通过营林抚育、防火林带营造等方法改变可燃物床层结构及可燃物的燃烧环境,也为可燃物的调控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概括起来,可燃物调控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机械处理

机械处理主要是指机械粉碎及其清理工作。对于地被物分解速率较慢的地区,一般可以采用该方法。机械粉碎的对象可以为地表覆盖物、灌木,也可为胸径≤2.5cm的小乔木。对灌木及小乔木进行机械粉碎处理,可以改变森林可燃物垂直分布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林火在垂直方向上的蔓延。根据粉碎物的理化性质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清理方式,可

将其移除,也可将其平铺在林地内。在商品林的可燃物调控中,移除木材也是机械处理的一个方面。森林采伐过后,及时地移除木材及小径级原木,对于减少可燃物负荷量具有直

接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火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2、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又称为规定火烧,是指按照预定方案有计划地在指定地点或地段上,在人为控制下,为达到某种经营目的而对森林可燃物进行的火烧。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林业部门就已经采用该方法对西部森林进行可燃物调控。如今,国内绕计划烧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反复的计划烧除可以降低林火带来的危害,采用低强度的火能有效减少森林可燃物的积累。这种技术方法主要应用于具有较厚的保护性树皮、树冠耐轻度灼伤的森林研究表明:在针叶林和硬阔叶林中运用计划烧除可以显著地减少可燃物的积累量。在我国利用计划烧除进行可燃物调控的林分主要分布在西南林区的云南松林及东北、内蒙古林区的人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3、营林抚育

3.1 疏伐

森林结构和林内光照对可燃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着林火烈度和林火的生态效应。疏伐可以改变林分结构,通过控制林分郁闭度,降低树冠火发生的可能性;并且,疏伐对于地表可燃物的增加并无显著影响。对于以树冠火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区,尤其是郁闭度较高的林区,疏伐是比较理想的手段。相关工作人员在森林工作中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总结得出某地区郁闭度大于0.7的油松林和郁闭度大于0.8的侧柏林中均应该进行疏伐;工作人员在美国西部的海滩松林和云冷杉林分别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同龄林中,下层疏伐的调控效果要优于上层疏伐和选择疏伐。

3.2林分改造

乔木,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自身也是可燃物的组成部分,对乔木进行管理对

于可燃物调控具有重要意义。阔叶树大多抗火性较强,根据植物或树种的不同燃烧性,利用“近自然林”的理论进行林分改造,营造混交林,对针叶林进行阔叶化改造,可以使针叶树冠呈不连续分布,优化空中可燃物结构,有效降低林分的燃烧性,尤以块状、带状混交作用效果明显。

三、景观尺度上的可燃物处理

景观尺度是一个空间度量,景观范围一般指1―1 000万hm2,它是一个整体性的生态学研究单位,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边界,是生态系统的载体。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往往超出林分尺度,在景观尺度上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在极端林火条件下,林火行为涉及到较广区域的可燃物和着火点,因此,对于重大的森林火灾,小范围区域或孤立林分的调控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适当的景观尺度上进行可燃物的调控是减少可燃物、降低火险损失的关键。

四、可燃物调控的生态效应

现在对可燃物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调控技术方法上的探讨,更有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对不同的调控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探讨不同可燃物调控技术方法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减少森林火灾的基础上,较好地维护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篇9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森林扑火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林场还必须组织专业扑火队。

3.森林防火期内,林区用火有什么规定?

答: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申请批准手续,并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

4.经批准的用火单位和个人,在用火时必须做到“五不烧”指什么?

答:防火路不合格不烧;防火人员及扑火工具未到位不烧;天气干燥三级风以上不烧;上山火不烧;四级(含四级)以上天气不烧。

5.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答:不准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林区内燃放爆竹、焰火;不准在林区内烧火驱兽;不准在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6.森林火险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答:森林火险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难以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二级为不易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但是可能走火;三级为能够燃烧的天气,要控制用火;四级为容易燃烧的高火险天气,林区应停止用火;五级为极易燃烧的最高等级火险天气,要严禁一切里外用火。

7.什么是森林防火期?

答:一般把森林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规定为森林防火期。根据气候特点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不同地方的森林防火期不同。

8.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

答:老人、妇女、中小学生、儿童及身残体弱者。

9.森林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1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泥炭等,均属可燃物。

11.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在可燃物和天气条件都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

12.森林火灾按照其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答: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13.什么是地表火?地表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答:地表火又叫地面火,指沿林地面扩展蔓延,烧毁地被物的火。地表火能烧毁地表1.5米以下的幼苗、幼树、灌木,烧伤乔木树干基部的树皮表层以及靠近地面的根系。林木受害后,能使长势减弱,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大量发生,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木材材质变劣,有时甚至造成大片森林枯死。

14.什么是树冠火?树冠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答:地表火遇强风或遇针叶幼树群、枯立木或低垂树枝等,火焰烧至树冠上部,并沿着顺风迅速扩展,而成为树冠火。树冠火经常与地表火同时发生,烧遍整个林分的地表的树冠,对森林的破坏性大,扑救比较困难。遇到此类火,一般不打,而是使用隔离带。

15.影响森林火灾的地形因素有哪些?

答:有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等。

16.什么叫“冲火”?什么叫“坐火”?

答:林火从山下向山上蔓延,速度快,称为“冲火”。火苗由山上向山下蔓延,速度慢,称为“坐火”。

17.山地林火有什么特点?

答:在山地条件下,冲火,特别是阳坡的冲火,火势猛烈,蔓延迅速,不易扑救;而坐火。其火势弱,有利于扑救。

18.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必须以“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争分夺秒地将林火消灭在初发阶段。

19.扑火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扑救森林火灾一般采用直接灭火和隔离带灭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灭火方法。直接灭火常采用的方法是扑火人员使用手中的工具沿火线直接打灭火。间接灭火法,是遇猛烈的地表火或树冠火人力无法接近扑打时采用的,以劈火路斩断火源的方式达到灭火目的。

20.扑打山火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答:扑打山火时,两脚要站到火烧迹地内侧边缘内另一脚在边缘外,使用扑火工具要向火烧迹地斜向里打,呈40-60度的角度。

拍打时要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扩大燃烧点。拍打时要做到重打轻抬,快打慢抬,边打边进。

火势弱时可单人扑打,火势较强时,要组织小组几个人同时扑打一点,同时、起同落,打灭火后一同前进。

打灭火时,要沿火线逐段扑打,绝不可脱离火线去打内线火,更不能跑到火烽前方进行阻拦或扑打,尤其是扑打草塘火和逆风火时,更要注意安全。

21.要扑救林火中,怎样做到既扑灭火灾,又不伤亡人员?

答:扑打火线中,严禁迎火头扑打;不要在下风口扑打;不要在火线前面扑打;扑打下山火时,要注意风向变化时下山火变为上山火,防止被火卷入烧伤。清理火场时,要注意烧焦倾斜“树挂”、倒木突然落倒伤人,特别是防止掉入“火坑”,发生烧伤。

22.对不服从扑火指挥机构的指挥或者延误扑火时机影响扑火救灾的,应给予何种行政处罚?

答:有上述行为的,要处于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

23.怎样进行森林火灾调查?

答:发生森林火灾后,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起火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扑救情况、物资消耗、其他经济损失、人身伤亡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查,记入档案。

24.扑火费用如何支付?

答:(一)个人参加扑救林地火灾期间的工资、差旅费,由其所在单位支付;(二)扑火期间消耗的其他费用,由火灾肇事单位支付;火灾原因不清的,由起火林地的管理单位支付;无肇事单位或起火林地的管理单位无力支付的,由当地的人民政府支付。

25.对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有什么规定?

答:凡接到林地火灾扑救命令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赶赴指定地点,进行扑救。严禁组织动员未成年人和孕妇、残疾人参加林火扑火。

26.森林火警、火灾是如何区分的?

答: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一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的;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百公顷以上不足一千公顷的;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千公顷以上的。

27.扑火中常见的人身伤害事故有几种?

答:(一)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人只能生存7.5秒一18秒。

(二)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摔伤摔死。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四)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8.怎样控制生产性火源?

答:生产性火源包括烧荒、烧垦、放炮采石等用火。控制这些火源,主要是严格执行野外生产性用火审批制定。森林防火重点期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规定权限经过当地政府或森林防火办事机构的批准,严格遵守“六不烧”规定,即领导不在场不烧;久旱无雨不烧;三级以上风不烧;没开好防火线不烧;没组织好扑火人员不烧;没准备好扑火工具不烧。

29.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预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关键,消灭是被动手段,挽救措施。只有把预防工作搞好了,才有可能不发生火灾或少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将其消灭。因此,在森林防火各项工作措施中,我们必须做到两手同时抓,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扑救,两手都要硬。 

30.扑救森林火灾的战略有哪几种?

答:(一)划分战略灭火地带。根据火灾威胁程度不同,划分为主、次灭火地带。在火场附近五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火势可以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要战略地带。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碍物,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到防火障碍物是,火会自然熄灭。这是灭火地次要地带。先灭主要地带的火,后集中消灭次要地带的火。

(二)先控制火灾蔓延,后消灭余火。

(三)打防结合,以打为主。在火势较猛烈的情况下,应在火发展的主要方向的适当地方开设防火线,并扑打火翼侧,防止火灾扩展蔓延。

(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火势是在不断变化之二中的,扑火指挥远要纵观全局,重点部位重点部防,危险地带重点看守,抓住扑火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力量扑火头,一举将火消灭。

(五)牺牲局部,保存全局。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火势猛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牺牲局部,保护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护重点和秩序是:先人后物,先重点林区后一般林区;如果火灾危及到林子和历史文物时,应保护文物后保护林子。

(六)安全第一。扑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紧张的行动,往往会忙中出错,乱中出事。扑火时,特别是在大风天扑火,要随时注意火的变化,避免被火围困和人身伤亡。在火场范围大、扑火时间长的过程中,各级指挥员要从安全第一出发,严格要求,严格纪律,切实做到安全打火。

31.扑灭森林火灾有哪三个途径?

答:(一)散热降温,使燃烧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熄灭,主要采取冷水喷洒可燃物物质,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冷却降温到燃点以下而熄灭;用湿土覆盖燃烧物质,也可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

(二)隔离热源(火源),使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可燃物隔离,破坏火的传导作用,达到灭火目的。为了切断热源(火源),通常采用开防火线、防火沟,砌防火墙,设防火林带,喷洒化学灭火剂等方法,达到隔离热源(火源)的目的。

(三)断绝或减少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其窒息熄灭。主要采用扑火工具直接扑打灭火、用沙土覆盖灭火、用化学剂稀释燃烧所需要氧气灭火,就会使可燃物与空气形成短暂隔绝状态而窒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初发火灾,当火灾蔓延扩展后,需要隔绝的空间过大,投工多,效果差。

32.脱险自救方法有哪些?

答:(一)退入安全区。扑火对(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

(二)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方向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产生的火烧迹地内避火。

(三)按规范府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八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

(四)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33.扑火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

答:(一)指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

(二)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

(三)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

(四)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十分宽松,阻燃。

(五)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

(六)选定进退路线和安全区。

(七)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

(八)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

(九)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34.常用的扑火战术有哪些?

答:(一)“单点突破,长线对进突击”战术。扑火队从某一个地点突入火线,兵分两路,进行一点两面作战,最后合围。这种战术选择突破点是关键,一般是选择接近主要火头的侧翼突入,火势较强的一侧重大配置兵力,火势较弱的一侧少量布兵力。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点少,只有一个扑火队连续扑打的火险和火势突变可能性小的情况下采用,但由于扑火队能力有限,大面积火场不宜采用。

(二)多点突破,分击合围战术。这是一种快速分割灭火的实用战术。实施时,若干个扑火小队(组),选择两个以上的突破口,然后分别进行“一点两面”作战,各突破口之间相互形成分击合围态势,使整个火场分割成若干个地段,将火迅速扑灭。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口多,使用兵力多,全线展开,每个扑火队(组)间的战线短,扑火效率高,是扑火队常用战术。

(三)四面包围,全线突击战术。这种战术是以足够的兵力扑打初发火、小面积火时的实用战术。主要时采用全线用兵,四面围歼的办法扑火,既扑打火头、又兼顾全局,一鼓作气扑灭火灾。蔓延强烈的一侧兵力多于较弱的一侧,顺风火的兵力多于逆风火和侧风火,上山火的兵力多于下山火。

(四)一次冲击,全线控制战术。这种时将全部兵力部署的火线的一侧或两侧,采用一个扑火层次,全力扑打明火,暂不清理余火,也不留后续部队和清理火场队伍,力求在短暂时间内消灭明火,以控制火场局势,然后再组织消灭残余火。“一次冲击”的距离一般荒坡400-500米,危险地段150-200米,有林地500米左右。这种战术多半用在火危及到居民区、重要设施时,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时使用。

35.森林火灾有哪些危险和后果?

答:(一)森林火灾不仅能烧死许多树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由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二)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三)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四)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及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禽兽。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

36.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措施?

答:(一)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要组织有关部门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

(二)森林火灾综合治理。以《森林防火条例》为依据,以“抓基层、抓基础”为重点,以抓具体措施为突破口,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建立“立足基层、立足基础,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群防群治、自防自救”的森林防火新机制。

主要内容是:1、加强宣传教育。2、强化野外火源管理。3、加快防火工程建设。4、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5、加强指挥调度。6、强化监督检查。7、森林火灾善后处理。

37.扑灭森林火灾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答:在扑灭森林火灾时,只要控制住发生火灾的任何一因素,都能使火熄灭。

原理:1、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燃点以下。2、阻隔可燃物,破坏连续燃烧的条件。3、使可燃物与空(氧)气隔绝。

基本方法:

1.冷却法

在燃烧的可燃物上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用来降低热量,让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

2.隔离法

采取阻隔的手段,使火与可燃物分离、使已燃的物质与未燃的物质分隔。一般采取在可燃物上面喷洒化学药剂,或用人工扑打、机翻生土带、采用高速风力、提前火烧、适度爆破等办法开设防火线(带)等,使火与可燃物、已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的可燃物分隔。同时通过向已燃烧的可燃物洒水或药剂,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难燃性。

3.窒息法

通过隔绝空气使空气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息。一般采用机具扑打,用土覆盖,洒化学药剂,使用爆破等手段使火窒息。

38.火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森林防火区如何划定篇10

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冬、春季多西方北风,夏秋季多偏南风,年大风日数28-79d,平均风速2~4m/s,瞬时最大风速40m/s。区域内有9条主要河流,著名天然涌水泉10余处,较大湖(淖)4个,大中型水库3座,总计水面6918km2。在9条主要河流中,属滦河上游源流有小滦河、伊逊河等6条,属西辽河上游有阴河(英金河)、舍里嘎河等3条。社会概况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下属10个国有林场,1个狩猎场,所属58个营林区,共有干部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余名。在林区范围内,有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所属的37个乡(镇),312个行政村,2949个自然村或居民点,55万人口,10余个少数民族。

丰富多样的国有森林资源及其生态效益

1林地树木资源木兰围场国有林区总经营面积10.27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7.93万hm2,在有林地面积中天然林33万hm2,占67.2%,活立木总蓄积434万m3,森林覆盖率为81.5%。经勘察规划,有林地共762个林班,20123个小班。在有林地面积中,防护林、用材林等五大林种齐全,但以乔木为主,在乔木树种上,又以落叶松、油松等针叶树种占优势。

2林地植物资源据近年调查成果统计,包括林地木本植物在内,各门类植物有170余科,470余属,1100余种或变种。其中大型真菌30余属,70余种,蕨类植物12属20余种,裸子植物3科15种,被子植物90余科800余种或变种,有很多品种形成了庞大的植物群落,有些属部级或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些属在当地稀有珍贵品种,堪称河北乃至华北植物多样性地区,实不为过。

3野生动物种群木兰围场国有林区,既然地处清王朝狩猎名苑“木兰围场”域内,历史上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勿用赘言,当年由于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状况优良,不但使野生动物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与繁衍,有些品种形成了庞大种群。据近年调查成果统计,仅脊椎动物计有5纲28目78科183属32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余种,二级保护动物20余种。这在华北地区,特别是距京、津仅几百公里地方,堪称野生动物多样性最大天然动物园。

4国有林区的生态效益木兰围场国有林区经半个世纪的建设,其森林覆盖率,特别是郁闭度正可谓“无山不绿,有水皆青,四时开花,万壑鸟鸣”。在这片国土已形成树木遮天蔽日,乔灌草伴生的森林生态环境,其巨大的生态效益突出表现为京、津、唐、秦地区阻挡沙源及涵养水源方面。木兰围场国有林区,正处在我国三大沙漠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的前沿,据20世纪80年代监测,每年3~6月份,流动沙丘向东南的京津方向移动26.4m,现经造林固沙基本得到控制。众所周知,天津与河北唐山秦皇岛的供水主要依赖潘京口水库拦蓄滦河水系的径流。木兰围场国有林区在滦河流域的面积为6918km2,占滦河中游潘京口水库以上流域面积的21%,占滦河上游(承德市滦江镇以上)流域面积的59%。木兰围场国有林区森林植被在滦河上游所发挥的保持水土与涵养水源作用,充分证明了“只有上游山岭林草茂,才能保证下游水供应”的论断。

林区内森林防火的难度

1区内森林火灾危害的严重性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假设是直言不讳的。我们遐思,假设木兰围场国有林区发生森林火灾,乃至特大森林火灾,那所遭受的损失即不仅仅是森林树木,首先在西北大风的作用下,风助火势,火趁风威,在几个小时后,浓重的烟霾便会笼罩京、津、唐、秦的上空。其次,当地那些无萌芽更生能力的乔灌草有些品种将灭绝,大量而珍稀的野生动物未被大火烧死者,也会逃逸他乡。这样在华北北部,特别是在中国京畿辅地将失去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绿色生态屏障,重建与恢复至少又需要半个世纪。上述既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危言耸听,请回忆近年来媒体报道在世界上发生的森林大火,即是我国兴安岭特大林火岂不也恍如昨日。

2区内森林防火的特殊难度尽人皆知,森林防火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而木兰围场国有林区又具有特殊的难度。首先,林区内的林地面积并非集中连片,而是与当地民有林和农业耕地互相穿插犬牙交错,特别是无论那个国有林场及营林区,均与当地乡、村及自然村、居民点混搭,这则给在森林防火的设施工程投资与建造中带来诸多困难与麻烦。此外当地村民在生产、生活用火上的传统习惯、也是森林火灾的隐患,如春耕前“烧秸秆”、“燎地边”、野地“烤火取暖”、“吸烟弄火”以及节日祭祀“上坟烧纸”等等。再者,从气候看,当地“十年九春旱”,雨季到来之前一直处于“天干物燥”的态势,加之含油脂高而易燃的油松、落叶松等林分占优势,岂不是“星星之火”便可酿成“火烧连营”之势。

现有森林防火的人力物力状况

1森林防火组织及专职人员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意见》统一部署下,木兰围场国有林区建立健全了管理局(处)林场(科)营林区(股)级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并参与当地县人民政府及乡(镇)村联防组织,无论是“森防”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或指挥组均制定有岗位责任制,与防火期昼夜值班制。定于每年10月1日至翌年6月1日为期8个月的森林防火期,明确规定了失职的处罚律令。林区内现有专职护林队员798名,人均护林面积138hm2,有专业消防队2支队员60名,在乡(镇)村重点林班居民点,以补缺工资形式聘任兼职护林人员500余名。

2森林防火的硬件设施现有通信指挥装备150m超短波设备一套,VSAT卫星小站一套。以水灭火专业设备消防车一辆,高压接力水泵一套,脉冲水枪20支,细水雾灭火器一台,基础设施防火隔离带220km,防火道路220km,防火检查站13个。其它防火专用工具、物资价值341万元。

打造长治久安“森防文化”的建议

1以人为本普及森防文化在这也“文化”那也“文化”的当今,伴随人类生存与发展每日离不开“火”,无论是其内涵或外延,防火则更为文化之博大精深者,其中“森林防火”(简称森防)岂不可称为文化?为森林生态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在人们思想中建一条无形的防火线。为此当然需要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如组织人员编篡《森林防火手册》或《森林防火知识读本》既可作为中、小学生“森防”课教材,又可作为对广大民众进行宣传教育、知识竞赛、编排文艺节目、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向区域外林业单位交流之用。森防标语及宣传口号,除区域外广泛征集外,还可在媒体广告进行有奖征集,无论在专设的标语牌(碑),还是借山崖石幕、桥梁可利用面、村庄墙壁(争得主人同意),均应请擅长书法者书写,或请当地书法家写后制做模版喷涂,以便阅读赏心悦目。还可以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征集以森防为内容的《三字经》、《千字文》。在中、小学提倡以森防为主题的有奖作文、自编小报壁报。每年管理局或林场组织以森防内容为主的文艺汇演,有奖征文,有奖征集相关各类文艺节目,并深入到营林区或居民点展演。甚至每逢春节可向林区偏僻居民点义送“森防”内容的春联。#p#分页标题#e#

2以生态平衡的理念指导营林及森林防火在学术上要通过公开研讨摒弃建国以来造林营林上受苏联影响奉行那种“大木头主义”、“高密度天然整枝”、“针叶纯林”以及消灭“林窗和林间空地”等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做法。今后在营林上要突破现行木材采伐限额,加大抚育强度,特别要做到凡针叶树皆伐后,不惜成本以山杨、白桦、紫椴等阔叶树更新。凡需要打造防火隔离带之处,不能简单地以道路代之,要不惜砍伐未成林乔木,无论如何要保证防火带的宽度,根据需要实施耕翻,每年秋后必须割除灌木杂草,运至林份外处理。凡林间防火隔离带与林间道路,应与10~5月份风向相对垂直并达到一定密度,尚未达标者应尽快解决。

3建立现代化森林防火指挥与信息传递体系无论是在防火期开展宣传教育,还是一旦发生火警、火灾指挥组织扑救,必须应用现代化通训设施才能保证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但从木兰围场林区各级森防组织以及与之毗邻的县、旗、大型林牧场联防组织实际情况看尚有待进一步配置与完善。有些人误认为有了“手机”便成了“顺风耳”,殊不知其受固定发射塔限制。近距离指挥还是超短波设备(对讲机)最灵通,当然GPS定位仪也是必须的。我国海上的每艘轮船乃至大型鱼船早已安装卫星通训设备(俗称卫星电话),作为若大的林区,在森防上配置几套LMSS,无论是车载式还是手提式均无不可。为直观火场总指挥联系当地市、县级电视台应尽快配备录像现场传输直播设备。总指挥部应设置一个特大型包括周边在内的光电配套“地形图模拟沙盘“,定会有利更直观决策与指挥。通常需要是纸质包括进深至周边必要里程的地形图,为防止境外火窜出与境内火外窜,仅靠一张“无边无沿”的示意挂图,对计算里程与沿线也无实用价值的。即使纸上谈兵也需要此“纸”,当然配备投影仪还可放大电脑所存地形图。当前各单位电脑所拷贝地形图多为仅局限于周边邻近处,真正指挥扑救林火应用价值受限。在林区要害自然村居民点所悬挂的森林防火警旗,不但要设有专人负责,而且应区分黄、橙黄、红等与中央气象台一致,颜色随火险等级而变,以向民众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