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森林病虫害的应用

时间:2022-10-10 17:04:28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森林病虫害的应用

摘要:当下国家森林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一直都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保障国家森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的重视。通过以陕西省为例,对当下陕西省的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点以及应用优势进行阐述,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在陕西省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方式,旨在全面提升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水平,帮助当地林业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应用优势;重要特点;可持续发展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森林资源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应当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不能仅重视森林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更应当认识到其保证全球生态平衡,维护当地生态稳定的生态效益。但是林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会对森林发展水平造成严重损害,病虫害问题大规模爆发的根本原因为森林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破坏,所以开展防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重视,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工作当中。

1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现状概述

1.1全国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现状

通过对当前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工作进行了解,可以发现森林有害生物具有以下特点:发生面积大、波及范围广、蔓延非常迅速以及病虫灾害类型较多,从而导致国家林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自国家对森林病虫害数据进行统计以来可以发现病虫害爆发面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增长速度非常迅速,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气候变暖也为森林有害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导致森林病虫害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导致当下病虫害发生面积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占比大幅度提升,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积极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的工作模式并没有准确把握工作要点,导致工作效果相对一般,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无法实现对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全面覆盖,使得林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因此,林业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森林避虫害综合防治管理技术的研究,全面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转变当下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现状。

1.2陕西省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现状

陕西省现有森林面积约800万hm2,其中人造林面积约为350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43.8%,在时代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人造林面积也不断增加。但是陕西省是国家森林病虫害发生频率最高的省份之一,森林资源的丰富性为森林病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料资源,通过对当地森林资源调查可知,陕西省森林病虫害种类超过1200种,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的面积接近50万hm2,已经接近全省森林面积的1/10。《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中表示,陕西省内的灾害级森林病虫害高达80余种,危害性非常强的包括松毛虫、红脂大小蠹、松叶蜂、华山松大小蠹、草履蚧、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及相应经济林病虫害等。灾害等级较高的森林病害包括杨树溃疡病、枣疯病、松落针病、泡桐丛枝病以及板栗疫病等。2021年最新公布的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中,陕西省分布生物超过1/2。在面对森林病虫害问题时,陕西省相关部门所采取措施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过于依赖化学农药,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非常一般,每年因森林病虫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由此可见,当下陕西省开展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特征及应用优势

2.1基本特征

生物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物种以及基因3个层面。有效维持生态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提升生态安全水平以及粮食安全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当前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就地保护,主要方式为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该种方式一般会将生物转移至动物园或者植物园进行保护,为动植物生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如将水杉种子带到南京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专家学者综合某一生物的发展前景,就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政策以及法律;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工作,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行积极宣传,使得人们可以有效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在前往相应森林区域游玩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这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全面落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2.2应用优势

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占陆地生物总量的80%以上,是非常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因此在开展森林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可以进一步加深生物之间的联系,在生物与生物的互相作用下,相应生物可以得到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协同进化,可以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充足保障;有效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开展生态保护工作,也可以实现对物种遗传基因的有效保存,该优势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核心所在,可以有效防止物种灭绝问题的出现;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任何物种的消失都是不可逆的,且物种消失也会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导致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因此,在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重视,最大程度减轻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3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3.1利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完善营林

在开展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不同林木的特性以及功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通过该种方式开展森林病虫害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应用水平。如,针对破坏程度较小的天然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有效应用绿地保留作业法,充分发挥天然林的生态价值,保留该林区原有物种的多样性,充分利用森林当中的有益生物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对病虫害问题的有效控制。该项举措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还能够对营林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开展物种保护基因库的建设工作,有效保护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并为生态系统的全面、高效发展提供充足保障。在对生物基因库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首先对基因数据库进行建设,通过了解该片林区的物种规模、生态环境状况以及自然条件,合理构建生物基因保护系统。为了促进森林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提升,在开展基因库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建立生态走廊的方式,将原本隔离的森林区域有效连接,从而基于整个生态系统构建出生物基因保护网络。并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上传到互联网当中,从而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基因数据库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并积极获取国外先进的物种保护技术与工作经验,根据国家相应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相应技术手段以及工作方式进行优化,从而促进国家森林病虫害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实现森林病虫害管理工作的高效、稳定开展。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林木的生长周期过长,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开展营林工作具有一定难度,所以相关人员应当注重基因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具有目的性强、时间短等特点,可以打破种间杂交不亲和的界限,能够进一步加快林木培育的速度。通过对陕西省营林工作进行深入了解,已知当地研究所已经获得杨树、落叶松等书中的转基因植株,相应植株的抗虫、抗病、抗旱、抗寒等能力都有了明显增强,由此可见基因工程技术的有效能够进一步提升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水平。

3.2重视病害预防,完善防治体系建设

在开展森林病虫害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病虫害预防的重视,基于“早发现、早治疗”管理理念,实现对森林病虫害问题的精准把控,并在该种管理方式的加持下,将林业发展可能遭受的损失控制在最低。为了进一步提升森林病虫害预防管理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研究,依托该项技术构建森林病虫害管理体系,并综合各项病虫害管理要点内容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实现对林区病虫害问题的全面管控。为了进一步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积极将信息技术与体系构建相结合,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相关人员依旧要坚持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基于GIS系统构建病虫害发生预警系统,精准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制定防护措施。在落实相关防治措施之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措施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相关措施的应用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3]。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积极对森林病虫害管理队伍进行建设,通过开展培训工作帮助森林病虫害管理人员掌握更全面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当中的应用效果,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得到有效开展。

3.3采取物化结合,实现科学技术除害

在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采用物化结合的防治措施,提升防治工作的全面性,使得病虫害发生面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过程中,相应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森林有害生物的直接消灭,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具有良好的实效性以及高效性。如,针对陕西省内林区中常见的松毛虫,工作人员可以使用90%的敌百虫或者50%的敌敌畏1000倍液对其进行防治。但是在应用化学技术开展该项工作时,工作人员应当对化学药物的用量进行有效把控,防止过量用药对物种多样性造成损害,通常情况下相关化学药品每隔7~10d喷1次即可,连续喷施3~4次就能够实现对松毛虫的有效防治。由于化学防治技术应用简单、见效快,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开展化学药物应用方式方法的学习工作,正确应用化学药物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提升森林病虫害管理成效。而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有效减轻森林的人为破坏程度,保留森林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可以实现封山育林,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落实水平,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生物治虫的方式,通过引入害虫天敌,来对森林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如,针对陕西省内常见的松叶蜂,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灰喜鹊、大山雀以及啄木鸟对其进行防治,充分发挥生物的害虫防治功能,实现对林木虫害的有效控制,并进一步提升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4总结

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很有可能直接导致病虫害的发展。所以为了保证森林生态系统不被有害生物危及,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针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已有的病虫害,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使生态系统平衡可以得到基本保障,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辉.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特点及可持续控制措施浅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3):138-139.

[2]任海,郭兆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及展望[J].生态科学,2021,40(03):247-252.

[3]和茂珍,和文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病虫害的综合管理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0):181-182.

作者:程光 李洋 李彩虹 单位:陕西省林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