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8:16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篇1

致病的主要因素

大气污染和吸烟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吸烟密切相关。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可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各种肺部疾病;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我国青年人吸烟人数增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吸入性变应原增加 随着我国工业化及经济的发展,特别在都市可引起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的种类及数量增多,如地毯、窗帘的广泛应用使室内尘螨数量增多;宠物饲养导致动物毛变应原增多;还有空调机的真菌、都市绿化的某些花粉孢子、有机或无机化工原料、药物及食物添加剂等,均是哮喘患病率增加的因素。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病原体的变异及耐药性的增加,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的重要因素。

外感寒邪 中医学认为一旦气温骤降或贪凉饮冷超出人体适应能力,即可导致人体感寒而病。体质与病因、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预防都有密切的相关。所以,中医重视人的体质及其差异性,这也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及过度劳倦也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呼吸病的预防与调理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篇2

[关键词] 家禽呼吸道疾病 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25-01

引言

冬春季节是家禽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由于天气干冷,禽舍一般封闭的比较严,导致内部空气得不到很好的流通,很容易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由于家禽呼吸道疾病具有发病快、传染快、疾病持续时间长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在呼吸道疾病发生后,继发腹水综合症、肉鸡大肠杆菌病、蛋鸡的非典型新城疫、雏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对家禽的安全造成影响,也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

一、引起家禽呼吸道疾病的原因

家禽呼吸道疾病主要受环境的影响,此外还有家禽自身生理因素,和病毒传染性因素几个方面的影响。

1.外界环境因素

外界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禽舍内部温度的控制不当,会导致家禽的呼吸道疾病。因为秋冬季节,禽舍对温度要求较高,需要用燃煤进行维持,而煤较高的成本就导致了养殖利润的下降,部分养殖者为了降低成本,缩减禽舍取暖煤的用量,将正常育雏温度40℃降到30℃,从而降低了雏鸡的成活率。有些由于室外黑白温差较大,室内温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导致温度不稳定,引起家禽的应激反应,而引起呼吸道疾病。

其次,对室内湿度不够重视,冬春季节天气干燥,而禽舍又由煤取暖,就导致室内的湿度降低,家禽缺水,而燃煤产生的粉尘及有害气体也会进入禽舍,时间长了会导致雏鸡的气管堵塞现象,引发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再次,禽舍过于密闭,导致通风不畅,这是在临床经常出现的现象。特别是冬春季节,为了室内保暖而忽略了通风问题,使室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含量增加,容易刺激家禽呼吸道粘膜,进而引发呼吸道疾病。

第四,室内饲养密度过高。由于室内饲养密度过高,导致氧气含量降低,容易引起大量家禽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最后,疫苗选择不当或者免疫不合理。例如首免时选择较强毒性的法氏囊疫苗等,或免疫剂量超标,或者使用的疫苗被外源性病原污染,安排的免疫时间不合理等都会导致家禽呼吸道疾病。

2.家禽自身生理因素

由于家禽自身的生理特点,极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家禽主要采用气体交换的脏器是气囊,而非肺脏。而且禽类不会咳嗽,没有隔膜,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极易受到外界有害气体及粉尘、病毒的侵害,导致呼吸道疾病。

3.病毒传染因素

诱发家禽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有很多,临床常见的有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引起这些病的病原各不相同,但是在临床表现上都有呼吸道症状,而且经常是两种或者更多的呼吸道病原体同时或者先后作用于家禽的呼吸道,比单一病原感染更为严重。特别是遭受免疫一致性疫病时,如白血病、禽流感、新城疫等,患病家禽又存在免疫抑制病原体时,呼吸道疾病的表现会更为严重,而且无法人为控制。

二、综合防控措施

家禽呼吸道疾病病因比较复杂,在防治方面也就必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在疾病发生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处理,防止更大范围的扩散传染。

1.环境控制

良好的环境卫生是家禽健康生长和疾病控制的前提条件。禽舍的环境卫生条件是预防家禽呼吸道疾病的先决条件,对家禽呼吸道粘膜的影响很大,而家禽呼吸道粘膜是其呼吸道健康的保护屏障,在平时可以有效清除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及微生物等。所以适宜的禽舍环境对家禽呼吸道疾病防控意义重大。

温度的控制,按照家禽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适宜的温度。并保持一个恒温的环境,避免温度忽高忽低,特别是在家禽出壳后的21天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健全,羽毛的保温能力较低,需要室内高温进行保护,所以要注意保持温度,特别是在温差较大的冬春季节,禽舍内部恒温对家禽的生长是很重要的。

湿度及通风的控制:冬春季节,天气干燥,所以要采用带鸡消毒法或者喷水加湿法进行加湿处理,同时按照家禽不同的生长期进行通风,保证禽舍内外压力持平。

密度控制:比较科学的进鸡密度要根据鸡的不同生长期来定,一周龄的每平米30只,两周龄25只,三到四周龄20只,五到六周龄15只,七到八周龄8-10只,不应密度过大,否则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和卫生消毒

要建立科学的,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保持良好的卫生消毒程序,消除环境中的病原体微生物。在消毒剂的选择上,需选择刺激小,杀菌能力强,且无毒副作用的消毒剂。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

3.合理免疫及药物预防

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做抗体检测,及时做好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工作。针对大肠杆菌及支原体,需要采用抗毒、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增强家禽的抗病毒能力。并在易发季节,使用慢呼康等中成药对家禽做好保健工作,尽量避免呼吸道疾病。

4.发病后的处理

在呼吸道疾病发病后,要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如对一般的症状,使用慢呼康及健易得即可。当病毒性疾病较为严重时,要配合使用度灭获和呼特。当更为严重,如呼吸高度困难,伸颈呼吸比较多时,可采用氨茶碱等,并同时控制呼吸道症状。在治疗的同时,要保证鸡舍的温湿度并及时通风,做好彻底消毒工作,预防大面积的传播。

三、结论

冬春季节是家禽呼吸道疾病的多发期,所以需要养殖者做好疾病防范工作,加强日常管理,给家禽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生长环境,在保证家禽正常的营养需求的同时,提高其自身免疫能力。保证家禽安全,健康的生长,同时为人民群众的饮食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登堂,徐辉,王海峰:《家禽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防治》,疾病防治,2008.5

[2] 张淑萍,王成达,王芳:《浅谈家禽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控措施》,吉林畜牧兽医,2011(12)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篇3

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严重环境污染,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疾病谱也较以前有了明显改变,过去一些少见的疾病现在变得很常见。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季到来之前,人们应如何强身健体,筑起抗击的防线,拒“呼吸道疾病之敌”于身体之外呢?

2009年的上半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扩散引起全球的恐慌。当山东省出现首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患者后,张伟教授临危受命,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很快控制了患者的症状。

此后张伟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日夜奋战,制定了《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为防治“甲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时间,张伟教授和山东省中医院呼吸科声名大噪。

自那时起,记者就有了采访张教授的想法。又是一年冬天,记者约请到张教授,请他来谈谈如何建立防线,拒“呼吸道疾病之敌”于身体之外。

呼吸道有天然抗病能力

温文儒雅,神态安详,观之可亲,这是记者见到张教授的第一印象。

谈到建立呼吸道防线的问题,张教授告诉记者,要想筑好防线,前提是先了解呼吸道。在人体的各系统中,除了皮肤以外,与体外环境接触最频繁者,莫过于呼吸道。一个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天要有大量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以供给机体氧气。自然环境的空气中不可避免混有许多尘埃、微生物等,但由于呼吸道的生物学屏障和天然抗病能力,可有效地保持气管和肺泡的无菌状态,使人体免受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我们知道,呼吸道有调节吸入气体的温度及湿度、吸附和过滤空气的作用。其中,呼吸道黏膜上的黏液层和黏液纤毛运输系统对吸入空气的净化作用最大。有了这些天然的屏障,空气中的微生物、粉尘等想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也是很困难的。当然,如果呼吸道的屏障受到破坏,微生物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从外及内,筑好呼吸道防线

一旦人体呼吸道防线受到病菌破坏,感冒、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威胁人体健康。

张教授指出,如何才能筑好这道防线,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改善吸入气体的质量

我们吸入空气的清洁程度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有人调查发现,厨房污染严重的家庭,儿童感冒、咳嗽的发病率超过50%;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可以使儿童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增加30%~70%。因此,治理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应用加湿器,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把好呼吸系统的门户

有人在调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人群时发现,其中74.4%的患者口鼻腔的清洁度较差或有慢性口鼻腔疾病。要知道,口鼻腔是整个呼吸系统的“门户”,保持“门户”的清洁和健康可将病原体拒之门外。因此,应改掉拔鼻毛、挖鼻孔、不刷牙等不良习惯;积极治疗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鼻炎等口鼻腔疾病;经常用盐开水和清水漱口,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度;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应注意戴口罩。秋冬季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避免反复的肺部感染。这些都是为呼吸系统守好大门的重要措施。

不吸烟,少饮酒

吸烟对呼吸道危害很大,可造成支气管痉挛,纤毛上皮受损,黏液分泌亢进,易继发感染。研究发现,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

环境中的烟草烟气也威胁少儿的健康,小儿长期生活在被动吸烟的环境里,会引起肺功能降低,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饮酒虽然不会直接损害呼吸道,但可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降低人体的免疫力,饮酒的人常易有口臭和其他口腔疾病,影响口腔的清洁度。

锻炼身体,食疗养生

适当的日光浴、冷水浴与暖身健体活动对提高呼吸道抗病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张教授说,冬春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有人怕在外面感染疾病而不敢外出运动,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反而会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张教授提醒,秋冬季节可进行食疗养生,多吃润肺清肺食物,如木耳、梨、蜂蜜等。在保证身体能量供给,维护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呼吸系统的免疫力自然也会增强。

简短的采访就要结束了,记者向张教授表示感谢,张教授笑着说不用谢,还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亲切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张教授推荐

保护呼吸道,从鼻子做起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是呼吸道与外界相通的门户。鼻的很多疾病会影响相邻器官的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的健康。从功能来说,鼻既是呼吸道的出入口,同时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气温骤降的秋冬之交及冬季,健鼻护鼻显得格外重要。

摩鼻

所谓“摩鼻”,是指按摩鼻部,此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病,同时使鼻部皮肤滋润光泽,有驻颜美容的作用。先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然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鼻翼,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

浴鼻

“浴鼻”锻炼,是指用冷空气和冷水浴鼻。坚持体育锻炼,多呼吸新鲜冷空气;一年四季提倡冷水洗鼻,尤其是早晨洗脸时,用冷水多洗几次鼻。“浴鼻”锻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调鼻

自然界有大气候,而每个人的鼻腔内都有小气候,调节鼻腔内环境,使之保持温暖湿润。在寒潮、冷空气过境的天气里,尤其要注意鼻部的保暖,适时进行局部加温。日常保健或感冒初期,均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次3~5分钟。

护鼻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篇4

为什么冬病可以夏治?哪些病可以“冬病夏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他指出:每年的“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之时,因而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冬病夏治可夏防冬病

李光熙主任谈道:许多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在冬天发作,其发生或发作的基础往往于夏季已形成或存在,只是由于夏季人体内的阳气比较充足,体内疾病还不至于肆虐;等到秋冬,阳气转弱,人之阳气内敛,则是疾病开始发作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常感觉到有许多疾病在气温高的时候基本不表现,自我感觉良好,但一到寒冷的季节便开始发作,即所谓的“病人比天气预报还准”。

中医认为:冬病夏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可借助大自然的旺盛阳气,使患者“小自然”的阳气恢复正常,增强抗病驱逐阴邪的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男一方面可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冬季时不易被阴寒所伤。因此,要预防和治疗某些冬季易发作的寒性疾病,应当从夏日做起,做到“夏防冬病”、“冬病夏治”,这也是中医养生与康复治疗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冬病夏治补气养血,平衡阴阳增强免疫力

李光熙主任介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等。“夏治”指夏季趁这些疾病处于“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药物,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能取得比在其易发的冬寒季节更好的治疗效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由于三伏天气候炎热,人体皮肤的汗毛孔张开,有利于体内大循环的排泄和充分“吸收”阳气,此时如进行穴位敷贴更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发挥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补气养血、平衡阴阳、扶正驱邪、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有关抽样调查统计,“冬病夏治”各类疾病的总有效率在90%以上,其中慢性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效果较为显著。

五大类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一般人们以为,只有哮喘可在夏季治疗,李光熙主任告诉人们:其实中医所指的虚寒性和风湿性等类疾病都可采用“冬病夏治”方式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最多的是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腿痛、冻疮、四肢末端循环障碍如手足发凉等,常见的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1.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所讲的“肺主皮毛”,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一般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到了夏季,许多人喜欢贪凉或喜冷食,并长时间待在空调冷气的房间里,同样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特别是一些长期慢性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更容易发作,导致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因此,一方面要注意避免贪凉适当保暖,同时要积极治疗。

2.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很适合“冬病夏治”,除此之外,还有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也适合“冬病夏治”。大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属寒性体质,过敏性疾病在夏季一般不发病,此时治疗过敏性疾病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在夏季可以选择穴位敷贴治疗,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伏贴。即三伏天在相关穴位用温热、补虚药物敷贴治疗,能补益脾肺,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也可用针灸来进行“冬病夏治”,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慢性胃病最好冬病夏治

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认为:寒则凝,温则通,胃脘痛虚寒症为多,治疗宜温通调补。因此,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因“脾主长夏”,而三伏天正属长夏时节,可以充分利用脾气相对旺盛的季节,治疗脾胃系统疾病。

按照中医的分类方法,胃病主要有三大类: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病、肠胃湿热引起的胃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病。如果平时怕冷、口淡不想喝水、冬天四肢冰凉、胃口不好、常感疲倦无力,容易腹泻,多数为脾胃虚寒之人;如果经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或排便黏滞不畅、脾气暴躁的,多为胃热之人。其中,脾胃虚寒的人,冬病夏治效果比较好。可采用针灸、穴位敷贴治疗,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减少来年冬季的发作。

专家提示:人在夏季,脾胃也很容易虚弱,如果贪食冷饮,常待在空调房,更会损伤脾胃。这类人群即便在夏季,清晨或夜里温度较低时,也应及时加衣避免受凉感冒,尤其不要长时间吹空调。

4.风湿类痹病

风湿骨关节病,中医统称为“痹症”。中医理论讲:“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痹”,意思是寒冷、潮湿、季节气候变化,都会引起风湿类疾病发作或加重。夏天阳热之气,如积极配合治疗,可使人体阳气较平时更充盈,更容易使存在于体内的沉寒、凝寒、淤滞“动摇”,从而驱之外出,对风湿类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因此,适合冬病夏治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这些疾病采用“冬病夏治”,可配合辛温之药加以治疗,效果会较好。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艾灸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5.腰腿痛也是冬病

中医认为:痛者,寒气多也。寒主痛,风寒、湿邪都会加重骨伤类疾病的病情。患颈椎病的人都不大喜欢吹空调、电扇,如果对着冷风吹,会感觉脖子像僵住了一样,又疼又难受,尤其是到了冬天,痛苦加重。因此,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等骨伤类疾病很适合冬病夏治。在夏天治疗能充分利用人体阳气充盈、毛孔疏松、血液流通顺畅的时机,使用强壮穴位及驱寒的药物,更容易“逼”出关节中的风寒、湿邪。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篇5

研究表明,老年人对冷、热的变化尤为敏感。这是因为老年人由于逐渐衰老,免疫力与抗病能力降低,对气候的剧烈变化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加之老年人往往又患有呼吸与循环等系统的慢性疾病,气候的变化又容易使这些疾病复发与加重,因而在潮湿寒冷或天气酷热的情况下,老年人的死亡率会明显上升。

气候可经皮肤、呼吸道作用于人体,也可经感觉器官(视觉、听觉等)作用于人体,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对一般的气候变化都能适应,但其适应能力有一定的限度,1岁以下的婴幼儿、老年人,以及体弱多病者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差。即使是健康的成年人,若气候变化特别剧烈,超出了一般人的适应能力,或人疏于防范,同样容易引发疾病,尤其是与季节变化关系密切的疾病,如冬季易患呼吸道疾病,夏季易患胃肠道疾病,酷暑与严寒易诱发冠心病等。

从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北京、上海的有关统计来看,一年之中冬季(11~1月份)死亡率最高,其中又以老年人、婴幼儿的死亡率最高。而4~10月的死亡率则相对较低。在特别炎热的夏季,高温持续时间较长的地区(如在7月中、下旬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北方个别地区),死亡率明显上升。

从不同疾病每个月的死亡人数来看,不难发现,心脏病、中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在冬季出现明显的高峰,这些疾病的死亡人数随着日平均气温的下降而上升。此外,湿度、气压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天气除了以温度和气压的骤变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外,还会以骤变引发的意外事件间接地威胁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严重的洪涝与干旱诱发疾病流行(冬春流行的流感、流脑等,秋季流行的痢疾与畅道疾病等),

要想减少与避免气候对人健康的伤害,就必须做好以下五件事:

1.重视当地电台和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特别是做好婴幼儿和老年人的保健工作。

2.根据天气的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等工作,根据“春捂秋冻”等保健原则注意衣服的增减。

3.根据气候的变化注意生活起居和相关的饮食保健,如生活起居冬季宜“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和”和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夏季重视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品,老年人冬天宜吃温食,不吃生冷食品等。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篇6

心血管病人的

秋季养生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温差变化较大,冷暖不定。秋天是心血管病的多发季节,感觉皮肤明显收缩,这无疑加重了心脏血管负担,导致血压增高。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脑血栓、脑梗塞、冠心病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因生理反应使血管骤然收缩,由于血管的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之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与硬化斑块,导致血液流通受阻,从而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同时寒冷的天气还将影响心脏本身血液的供应,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因此在天气转寒时,心血管病人应坚持服药,定期做心电图和血压的检测,积极预防感冒等可能诱发心血管病加重的疾病。

秋寒时节,心血管病人应注意“心情、饮食、运动和睡眠”四个要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午休也是远离心脏病的关键,午休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晚上的睡眠时间一般应保持在7个小时左右,有心脏疾患的人,最好多右侧卧,以免造成心脏受压而增加发病几率。要想提高睡眠质量,睡前一个半小时不要吃东西,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睡不着时不要轻易吃安眠药。老年人和心脑血管患者锻炼最好在晚餐之后,如果是上午活动,也尽量晚一些,以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心血管病人的

冬季养生

寒冷的冬天对许多心血管病人更是个严峻的考验,心血管病人尤其怕冷。冬季是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猝死率最高的时节之一。此时气候严寒,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压波动异常,外周血管紧张度增强,末梢循环不良,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在心腔以及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这一情况对于原本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严重者可以导致心肌梗死、脑栓塞、肝肾功能受损等。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疾病增多,户外活动量减少,室内通风不良,加之高糖、高脂类食物摄入的增加,也同样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降低老年人对各种突发因素的耐受,导致基础疾病进一步恶化,甚至急性加重。因此,对于广大老年人,冬季的心血管疾病防重于治。因此,心脏病患者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保暖可以防止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并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利。为此,心血管病人应尽量避免与冷水接触。体育锻炼应以打太极拳、做操、散步为好,不适宜赛跑、滑冰等激烈运动。

要警惕昼夜温差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则应尽早治疗,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居室温度保持15~18℃,低温可造成血流缓慢、血黏稠度增高,血管收缩及痉挛,外周阻力增大,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因此,居室温度适宜对于预防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要注意保暖,外出时要穿着暖和,头要戴帽,脚要保暖,尤其不要忽略厚毛袜,维持足够的足部的血液循环,以防冷空气侵袭。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心脏血管机能。

要有适度的运动。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提倡户外锻炼。适度身体锻炼,可以使血流加快,心脏搏出量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增加。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每天1~2小时。可以根据个人的耐受情况量力而行,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木兰剑、交际舞等有氧运动。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有利于血脂的控制、血氧的提高、血管紧张度的调节、心肌收缩力的增强、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以及对疾病抵抗力的提高。

饮食以清谈为主,注意各种营养元素搭配均衡,保证蛋、奶、大豆类等优质蛋白以及水果蔬菜等膳食纤维适量摄入。调节营养,多食热量大的食物。要摄取适当而足够的水份,饮食方面勿太咸、太油。限制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内脏等。多吃高蛋白质、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医认为,冬季闭藏中有活泼的生机,乘此进补,药力容易发挥效能,因此,体质虚弱的心血管病人趁冬季及时进补,可为来年打下好基础。对于高血压、心脏病人来说更加要注意,尽量避免饮酒,尤其是烈性酒,烈性酒极容易引起血压异常增高,出现脑出血、中风、心力衰竭等。同时应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避免过饱引起的胃肠道“盗血”现象,加重心脏缺血,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饮食有节制,晚餐不宜过饱。注意肠道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担。

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坚持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病情有波动时,及时与医生联系。而一般情况良好的老年人,也要注意心率、血压、呼吸、脉搏的监测,定期体检,防范于未然。最重要的,要积极控制高血压。一日至少量血压早晚两次以上。

精神乐观,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减少心理压力是避免疾病发作的法宝。起居有规律,充足睡眠。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篇7

冬季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普通感冒,然后是流感。普通感冒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变化后,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乘虚而入所致,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慢性呼吸道疾病病人是好发人群。普通感冒的症状常较轻,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乏力等。病程较短,且以散发为主,不会引起大的流行。大多数人在起病5~7天后自愈,预后良好。

普通感冒的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鼻塞严重时,可用伪麻黄碱滴鼻,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多饮水,增加营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当出现高热不退、咯脓痰、流脓涕等症状时,往往提示病情加重,需去医院就诊。

流感是不同于普通感冒的一种上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发病有季节性,好发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中旬,起病急骤,具有传染性,高热、头痛、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更明显、更严重,并发症(如腹痛、腹胀。腹泻等)也较多。要预防流感的发生,大家在冬天一定要避免各种容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过度疲劳等。多吃新鲜蔬菜,多喝水,保持心情愉快,居室注意空气流通。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孩子尽量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如果家中有流感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接受隔离治疗,以免传染他人。

2 防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往往是由于病毒、细菌侵犯或干燥、寒冷的空气导致气道过敏而发生的气管感染性炎症,多无流行性,年老体弱者易患,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咯痰,痰多为白色,症状可延续2~3周,大多预后良好,少数体弱者可长期迁延不愈,最终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若咳嗽、咯痰症状持续加重,或者由白痰转变为黄绿色脓痰时,需尽快去医院就诊,行抽血和拍片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最好不要自行口服抗生素,以免因药物使用不当而造成病情加重。

3 防肺炎

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当细菌侵入肺实质后,最终是否会发生肺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细菌的数量和毒性;二是人体的抵抗力。如果细菌数量多、毒性强,且人体正好因受凉、劳累等原因造成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很容易冲破人体的免疫防线,侵犯到肺实质而引起肺炎。肺炎的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咯痰,多为脓痰,部分人还有胸痛症状。病情较重时,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当患者出现高热、胸痛、呼吸困难时,应立刻去医院就诊,行X线胸片检查,并接受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大多数肺炎患者的预后较好,不会对肺部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要预防肺炎的发生,避免吸烟、饮酒、熬夜、受凉等容易引起抵抗力下降的危险因素,不给细菌有“可趁之机”是非常关键的。

4 防哮喘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篇8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1]。其发病与季节和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现对我院2004年3月~2007年2月,儿科门诊就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统计2004年3月~2007年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肺炎)患儿12167例,年龄43天~14岁。

方法:对所有儿科门诊就诊病人和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就诊病人按季节分布情况统计分析,见表。

结果

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四季均有发病,以春季、冬季为高。

护理

加强环境管理和预防消毒。医院是人口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儿科门诊,人员流动性大,诊室空间有限,病种混杂,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冬、春季节,室内空气不流通,诊室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工作结束后用环境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桌面、椅子、诊查床、门把手等,每天用0.05%的84消毒液擦拭,地面用消毒液湿拖,保持诊室清洁。

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防止发生院内感染的意识。在诊疗过程中提倡戴口罩,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手是细菌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医护人员最容易忽视的[2]。有资料显示洗手至少可使手的细菌数减少60%~90%,勤洗手可达到清除细菌的要求,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情况下医务人员依从性较低。因此将标准洗手法(六步洗手法)张贴在诊室内,提醒医务人员重视洗手。

做好医疗用品的消毒管理。小儿咽喉检查均使用一次性压舌板,一人一用,用后放入黄色的医疗垃圾袋中,集中进行焚烧处理。听诊器每次使用后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体温计每次使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冲净,干燥存放。

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卫生宣教和管理。分诊护士应向患儿及家长介绍预防呼吸道疾病感染的知识和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上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最好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嘱患儿不要随意触摸诊室的桌面墙面等,如有触摸立即洗手。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聚变时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讨论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免疫能力低下和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易造成病原体侵入,当遇环境变化、气候寒冷、空气污染等因素刺激,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季节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认真落实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保持诊室空气流通,防止院内感染,做好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家长对儿童呼吸道疾病早期表现的认识,及早就诊,增加营养,增强患儿免疫力,减少发病。

参考文献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篇9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现在已经进入冬季了,冬季是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如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普通流感、还有甲型H1N1流感等。一旦某一学生患病,就容易在学生中引起传染、甚至流行。从而影响学生上课,甚至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要注意预防这些传染病。

那么该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呢?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讲究卫生

普通流感、甲型H1N1流感、腮腺炎、麻疹等传染病,它们主要经过空气飞沫传播,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发生流行。为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打喷嚏、咳嗽以及清洁鼻子后,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打喷嚏或者咳嗽时要掩住口鼻,不随意吐痰;以免病菌散播。家里和教室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和室内干燥,及时打扫教室和房间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同时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去,以免感染。

2、加强晨检

每天进行晨检,可以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如各班有传染病疑似症状的学生,要及时报告,一经确诊必须立即隔离治疗。病人在痊愈后才能复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同学。一旦班级里有学生得了传染病,可以对班级进行紫外线或用醋熏蒸消毒,学生也可以预防性的服药,如板蓝根冲剂等。

3、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生活规律

加强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看书、看电视的时间都不要过长,注意劳逸结合,处事不要过激,调养精神做到心胸开阔,心平气和,情绪乐观,减少心理压力,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比较寒冷,人极容易受寒伤肺,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引发呼吸系统疾患。因此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保暖。

5、饮食均衡

饮食均衡,合理营养,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挑食和偏食可以使营养不均衡,抵抗力差。冬季可以多吃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蔬菜和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能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力量。

6、接种疫苗

呼吸道传染病都有相应的预防疫苗可供注射,注射后可以获得免疫力,一般就不会被传染了,即使被传染其症状也很轻,所以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篇1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平均每年约有270万人病死于慢阻肺,慢阻肺已成为次于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艾滋病的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被称为“不动声色”的死亡杀手。预计患病率还会继续上升,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征集了各国专家的意见,制订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书,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

在导致慢阻肺的诸多诱因中,吸烟是最大的风险因素,吸烟的年龄越早,吸烟量越大,其患病率越高。几乎所有的调查都显示:慢阻肺的患病率,吸烟者显著高于不吸烟者。不少研究还表明,暖冬、城市空气污染、住房建筑变化、持续存在的流感大流行都在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可增加秋冬季节慢阻肺病人的急性发病,也可能成为“培育”新一代慢阻肺病人的“温室”。

令人忧虑的是,慢阻肺易被误诊,患者往往将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主要症状,误认为是上了年纪或者普通感冒所致,常常不重视,导致症状反复发生,病情不断恶化;出现急性或加重再就医,首诊时肺功能就已下降至正常的一半,增加了死亡风险。有数据显示,慢阻肺的诊断率仅为31%,有69%的患者被漏诊或误诊。其中只有20%的重病和极重病例,八成以上病情较轻。但这八成轻病例,大多都没有采取早期治疗,而是把疾病拖到晚期才去医院。临床上,慢阻肺的严重程度分级主要依据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个等级。从数量分布的角度来看,20%属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80%为轻中度患者。然而,目前医院接诊的患者中,多数属于重度和极重度。而此时,治疗效果对于他们来讲已不尽人意。

尽管慢阻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但是,如果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持续接受规范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预防急性加重,延缓疾病进展。其预防措施如下:

1.坚决戒烟吸烟是慢阻肺的最大风险因素,“吸烟咳嗽”是慢阻肺的第一个信号。提倡戒烟,尤其是年轻人不要吸烟,是慢阻肺防治工作的最主要干预措施。

2.防寒保暖寒冷的冬天加重了人体防御系统的负担,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当冷风寒流袭来时,体弱高龄老人容易患病,呼吸道首当其冲,因此要注意保暖御寒。

3.坚持运动适度的户外运动有益无害。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中老年健身操等,增强身体抵抗力。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耐寒锻炼增强耐寒能力,可有效改善气道功能,预防慢阻肺疾病的发生。从夏天开始,先用冷毛巾擦头面部,逐渐扩展到四肢。对体质较好、耐受力较强者,可全身大面积冷水擦身,坚持到9、10月份后再恢复到面、颈部冷水摩擦,耐受力强者也可坚持到冬季。每次锻炼5~10分钟,使身体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

5.呼吸训练重点是训练腹式呼吸,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有一种反自然式的呼吸训炼方法:患者取仰卧姿势,全身放松,双目微闭,排除杂念,自然入静,意守丹田,吸气时要即刻提肛缩腹,在吸气过程中应慢、深、匀,以逐渐增加腹压;随着腹压增大,腹腔内血管的阻力也随之增大,而此时由于胸腔内为负压,气道也处于相对扩张状态,可促使主动脉的血液向胸腔和头部流动,有利于支气管动静脉血液顺利通过气管平滑肌。呼气时慢慢舒肛展腹,将气徐徐呼尽。如此每晚睡前和清晨各做一次,每次30分钟。长期坚持,可使呼吸肌得到有效训练,既能改善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又有利于对大脑的血氧供应,促进大脑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坚持训练可有效地增强支气管动脉供血,改善气道营养。   6.生活规律慢阻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生活无度的结果。诸如大量吸烟、劳力过度、劳心过度。过度等均可损及身心健康,伤害呼吸系统,引发慢阻肺。因此,预防慢阻肺,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7.空气清新取暖和烹饪产生的一氧化碳、各种燃烧物产生的气体、尘粒、碳和氮的氧化物、建筑装潢材料散发出来的气味、人体在生理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二氧化碳等,均可污染室内的空气。因此,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清新、洁净。

8.防范上感上呼吸道感染易引发慢阻肺。老迈年高、体质虚弱者,稍受寒冷刺激,上呼吸道黏膜血管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气道缺血,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继而并发肺部感染。因此,一年四季,时刻要注意防范上呼吸道感染,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每年秋季可接种一次流感疫苗,每5~6年可接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疫苗。

9.咳出痰液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年老体弱者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因呼吸道气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加重呼吸困难。因此,要及时给予祛痰止咳药,鼓励患者将痰尽量咳出来,解除呼吸道阻塞。对于无力咳痰者,可采取坐位或俯卧位,家属将手掌蜷曲呈覆碗状,自胸廓边缘向中间,胸下部向上中部有节奏地拍击,增加空气振动力量的同时,让患者自动咳嗽;或在患者用力咳嗽时,家属用双手用力压迫其下胸部或上腹部以增加膈肌的跳弹力量,促使痰液咳出,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保证其进行正常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