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10-27 17:30:10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篇1

山东城乡规划条例完整版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县城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城市规划、县城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县城、镇、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

第四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各类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将城乡规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规划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集中统一管理,确保依法实施城乡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和规划事业的发展需要适当增加。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乡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制度。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应当充分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

省、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建由相关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对涉及城乡规划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其审议意见作为城乡规划的决策依据。

第七条 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各类开发区的城乡规划工作,由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

第八条 鼓励开展城乡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城乡规划规范化、信息化,提高城乡规划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效能。

对在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给予表彰。

第二章 城乡规划制定和修改

第一节 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按照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 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由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依法应当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和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应当包括远景规划,根据合理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城镇化发展到成熟期的城镇人口数量,对城镇远景规模、空间布局等长远发展作出预测性、前瞻性的安排。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在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在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村庄规划,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征求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意见。

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报送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应当同时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镇、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

第十三条 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改变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确需改变的,应当先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总体规划。

第十四条 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可以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并报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审定。

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改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十五条 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和村庄,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进行规划管理,不再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镇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按照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进行规划管理,不再编制村庄规划。

第十六条 城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交通、电力、供热、燃气、通信、绿化、消防、抗震、给水排水、人民防空、环境卫生、文物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等有关专项规划,经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纳入城市、县城总体规划。

单独编制的省域和重大的区域性各类专项规划,应当符合省域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七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经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省文物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八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上位城乡规划,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技术资料。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规划组织编制机关的需要,及时提供有关统计、勘察、测绘、地籍、气象、地震、水资源、水文、环保、文物、地下设施、矿产资源等基础资料。

第十九条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城乡规划获得批准后三十日内,向社会公布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图纸。

第二节 城乡规划修改

第二十条 省域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定期组织规划编制单位、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向城乡规划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各类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情况;

(五)规划评估结论及规划实施建议。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城乡规划审批机关批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省域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一)上位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三)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城乡规划审批机关批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

(一)因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修改导致规划无法实施的;

(二)因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减灾等工程项目需要进行修改的;

(三)城市建设用地的限制条件发生改变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城乡规划审批机关批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

(一)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导致规划无法实施的;

(二)因文物保护、地质灾害和涉及公共利益原因导致规划无法实施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修改城乡规划,应当按照法定程序重新进行审批,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节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

第二十五条 对从事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从事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单位,应当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

禁止未取得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

第二十六条 委托编制和修改城乡规划,应当通过方案征集、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禁止委托无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

禁止接受委托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转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

第二十七条 省外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进入本省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应当向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在规划编制委托合同签订后十日内,将合同报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城乡规划编制行业应当建立健全自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维护从业单位及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三章 城乡规划实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第三十一条 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五年。

城市、县人民政府可以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组织编制年度建设规划,明确年度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的建设。

近期和年度投资计划、土地供应计划应当与近期和年度建设规划相衔接。

第三十二条 城市新区和各类开发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系统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

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传统风貌,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按照近期和年度建设规划有序实施城中村的整体改造,改善居住条件和景观环境。

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统筹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优秀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实施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就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行政边界相邻地区重大项目建设等事项进行沟通协调。必要时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

第三十四条 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并实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讯等需要,对地下的交通设施、人民防空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防洪排涝设施、市政管线、需要保护的文物以及其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进行统筹安排。

新建、改建城镇道路,应当推广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第三十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对建设项目作出规划许可。

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超出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的,有权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经论证同意建设的,方可作出规划许可。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许可证件,应当注明许可有效期。

第三十六条 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水源地、海岸带、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消防通道、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燃气设施、供热设施、给水排水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擅自改变用途进行建设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三十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作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决定前,应当在规划展示场所和部门网站或者建设工程现场,对拟作出的规划许可有关内容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规划许可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许可有关内容在规划展示场所和部门网站进行公布。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公开规划许可有关内容。

第二节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

第三十八条 根据国家规定应当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或者核准前,应当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报表、标明拟选址位置的项目区位图和地形图等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乡规划对建设项目拟选址位置进行审查,符合城乡规划的,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当载明建设项目依据、选址位置、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并附建设项目区位图和地形图。

第三十九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实行分级核发。

国家和省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经项目所在地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城市、县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四十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

第四十一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或者出让、转让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和国有土地供应计划的制定。

第四十二条 使用国有土地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当载明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地性质、建设规模等,并附规划条件、用地红线图等材料。

规划条件包括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地性质、允许建设的范围、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求等内容。

第四十三条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划拨用地规划条件,核定用地位置、面积和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四条 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规划条件或者未按照规划条件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

第四十五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持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材料,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相关材料,对符合规划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未按照规划条件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六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土地使用权权属证明手续。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和个人批准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撤销有关批准文件。

第四十七条 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和个人,转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不得擅自改变原出让合同的规划条件。

第四十八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申请变更规划条件中强制性内容的,应当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和征求公众意见,报城市、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并经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规划许可变更手续。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不得批准。确需变更的,应当先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十九条 因建设活动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应当取得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批准手续。

临时用地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期使用的,应当在使用期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使用手续。延期不得超过两次,每次延期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四节 建设工程规划

第五十条 在国有土地上进行各类建设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活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和个人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标明建设项目用地范围的地形图等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建设单位和个人依据规划设计要求提交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设计要求中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当同时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修建性详细规划,对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载明建设项目位置、建设规模和使用功能等内容,并附经审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五十一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等手续。

第五十二条 在国有土地上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取得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临时建设工程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期使用的,应当在使用期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使用手续。延期不得超过两次,每次延期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临时建设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使用性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第五十三条 建设工程在开工前和建筑基础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委托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定的规划技术服务单位分别进行验线,并经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验线确认书后,方可开工或者继续施工。

第五十四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委托规划技术服务单位进行竣工规划勘验,并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验线确认书、竣工勘验测绘报告等材料,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竣工规划核实。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划许可内容的,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认可文件。

第五十五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认可文件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相关手续。

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

第五十六条 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的,应当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规划许可变更手续。

第五节 乡村建设规划

第五十七条 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乡镇企业、新型农村社区、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标明建设项目用地范围的地形图、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建设项目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同意建设的书面意见等材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应当载明建设项目位置、用地范围和面积、建设规模和主要功能等内容,并附经审定的主要设计图纸。

第五十八条 使用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提交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宅基地使用证明或者房屋权属证明、村(居)民委员会同意建设的书面意见、新建住宅相关图纸,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五十九条 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乡镇企业、新型农村社区、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方可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进行施工建设。

第六十条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管理办法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一条 省、城市、县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监管制度,对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等活动实行动态监管,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第六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对有关城市、县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六十四条 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城市、县人民政府实施省域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定期形成专项评价报告,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对有关人民政府实施城乡规划情况进行通报。

第六十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进行复制;

(二)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

(三)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六十六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六十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理。

第六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本辖区内违法建设的行为,应当予以配合。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对本区域内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并及时向城乡规划等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第六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提出意见建议,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受理并查处。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未规定法律责任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七十一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法定程序对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建设项目作出规划许可的;

(二)未依法将规划许可有关内容进行公告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办理规划许可变更手续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十二条 建设单位委托无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接受委托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转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其规划编制成果不予审批,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七十三条 省外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进入本省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未办理备案手续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依法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前款所称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应当限期拆除的情形包括:

(一)擅自占用规划确定的道路、广场、绿地、河湖水面、海岸带、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燃气设施、供热设施、给水排水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进行建设的;

(二)违反建筑间距、建筑退让等技术规范、标准或者规划条件确定的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

(三)擅自占用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共有的道路、绿地或者其他场地进行建设的;

(四)擅自在建筑物顶部、底层或者退层平台进行建设的;

(五)其他对规划实施造成严重影响的违法建设行为。

第七十五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未取得验线确认书擅自开工或者继续施工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六条 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改变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性质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七日内书面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并依法作出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七十八条 本条例自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1991年8月31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同时废止。

城乡规划的内容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 空间环境的设计,那么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分类。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 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 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

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

1、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2、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3、城市干道和 商业街空间设计;

4、 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5、 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

6、城市 地下空间设计;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篇2

一、2013年城乡规划主要工作

年初,市人大把城乡规划工作纳入人大专项评议单位,我局根据规划工作发展的需要,结合学习创先争优活动,针对存在的问题,扎实有效的推进了各项工作。

215

(一)科学编制,不断完善规划体系。一是总体规划编制稳步推进。2010年底,根据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家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省厅要求我市启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2013年根据市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的决定,围绕建设“大城市”的目标,按照“功能齐全、分区集聚、配套完备、宜居宜游、宜工宜商”原则,近期“双60”、远期“双80”的规模,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30年,城市定性为全国山水园林城市、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2月份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总规编制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设立了办事机构,安排了专门人员和经费。3月份向全国公开招标,5月份确定了编制主体单位,并与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签订合同,6月份召开了编制工作动员大会,11月份向相关专家及市级领导提交了总规编制方案,目前正在收集资料修正完善。二是规划引领作用显著增强。2013年,我局将基础设施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作为重点工作安排。目前编制完成了庞统路、和平路、拥军路、群英北路等道路规划,湖南绿海产业园、市惠民生态农业科技园、太阳能非晶硅光电薄膜模块工业园等项目规划,白沙矿物局、新生煤矿等棚户区改造规划,蔡伦竹海游客中心滨河景观设计以及东二路杨武咀片区2平方公里控规编制,办理了武广新城汽车配件城等130个项目的土地出让红线图以及选址用地手续30宗。三是村镇规划编制有序开展。2013年,按照“规划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整洁”的要求,以“乡镇政府编制为主、财政适当补贴”的原则,启动了新市镇、小水镇、肥田乡、南阳镇、泗门洲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新市镇、大市乡循环工业产业园的地形图测绘以及余庆乡、坛下乡总体规划初审报批工作,完成了夏塘镇夏新路、小水镇农贸市场、新市农产市场、永济皮蛋市场提质改造等项目的详细规划。

(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规划效能。一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修改了“大规委”议事工作规则、起草了《关于调整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送审稿),已报请市政府审定;会同市法制办等相关单位及各乡镇政府就《关于市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决定》进行探讨、修改,已上报政府审定;邀请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到长沙、株洲等考察旧城改造以及农民安置等工作,现正在起草“市关于旧城改造和农民安置用地等工作”的文件,逐步规范了管理程序,确保了依法行政。二是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按照“政府决策、规委审查、部门把关、专家咨询、社会监督”的决策机制,成立了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规划设计方案会审制。同时,我局不断拓宽渠道,聘请省、衡阳市有关专家加入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严格执行耒发[2010]6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决定》,对市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认真审查,层层把关,切实提高了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今年来共评审会20例次,专家评审会14例次,城乡规委会3例次。三是许可程序不断完善。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依法修改了审批流程,精简了办事程序,建立了市重点招商项目、工业园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了城乡统一审批、统一管理,强化了规划服务窗口建设,梳理了项目报建、规划审批、规划验收、规划执法等各项程序,对规划手续办理程序实行内部流转。对可以受理的,受理后由窗口全程转办,办结后窗付;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一次性告知所需条件;对不能办理的,依法出具不予受理回复单。报建环节实行一个标准计费、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集中办结,杜绝“人难找、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压缩了经办人员与项目业主单独接触的空间,实现了源头防腐。今年共受理项目200项,审批建设项目178项、面积53.7万m2,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20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6个。

(三)严格执法,不断规范建设秩序。一是批后管理日常化。严格按照“一城四区”的空间分布,实施片区责任制管理,建立了定期巡查和办结制,实施周报、月评、年考的管理制度,及时做好批后管理和巡查信息报送。按照《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跟踪书》的要求,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加强股室之间的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今年摸底清查2008年至今6月份的两违建筑面积约117.83万m2。二是执法模式科学化。今年5月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组建了“市城乡规划执法大队”,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作为城乡规划执法工作的主体。采取“分片管理、属地负责、堵疏结合、部门联动”的规划执法管理新模式,规划执法工作实施重心下移,先后在五个办事处设立规划执法中队,执法中队与村镇规划管理站实施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执法人员的工资、编制、人事、业务由我局管理,行政执法、考勤考核、福利、奖金、办公经费由属地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执法人员接受双重领导。三是行政处罚规范化。参照衡阳市城乡规划局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了执法处罚表格,规范了行政处罚程序,公开了违章处罚标准,向市图信频道公示了处罚结果,确保行政处罚的阳光、透明和公正,杜绝暗箱操作。今年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3份,整改通知书170份,处罚违章建筑面积23万m2。四是执法成效刚性化。按照衡阳市“控违拆违”实施意见,结合实际,起草了《市关于加强“打违、控违”工作的意见》,明确各办事处和职能部门的执法责任,对违法建设查处实行重罚强拆,逐步形成规划定性,城区办事处治违的工作格局。注重执法维稳预防工作,把和执法合署办公,在接待人性化的同时,重点突出规划执法的刚性化。城乡规划执法大队组建以来,各相关部门配合更密切,措施更强硬,采取扣压施工设备、拆除违章建筑等方式,进一步打击了两违建设行为,今年集中组织大型拆违活动26余次,立案查处两违建筑154宗,结案154宗,结案率达到100%。其中拆除两违建筑55处、面积约1.51万m2,接待举报案件160余次、办理来信来访90次,收到了“打击一点、震慑一片、稳定一方”的实际效果,城乡建设秩序进一步规范。

(四)强化监督,不断实施阳光规划。一是人大监督力度更大。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的安排,根据《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市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表决通过,对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专项评议。6月份,我局采取汇报、座谈等方式,主动配合人大对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进行调查。8月份,我局将全市城乡规划编制、行政许可、违法项目查处、政务公开和廉政勤政等工作向人大常委汇报,最后通过举手表决,顺利通过人大专项评议。二是社会监督范围更广。全面实施“阳光规划”,及时将规划编制成果在党政门户网、电视台等媒体上进行公布,并向社会公开了监督方式,畅通了公众参与渠道。对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做到批前公示、批后公布、案件查处公开。特别是对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下发《关于制作规划工程公示牌的通知》,将规划许可的依据、拟许可内容、意见反映途径和期限等内容进行公示、公开,利用听证、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和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积极维护公众利益。今年来共公示规划方案14个,发放公示牌17个,公布规划评审会议纪要20份,组织召开听证、论证会5余次。三是内部监督程序更严。今年通过建立健全制度,特别是窗口办结制、岗位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加强了对各股室及工作人员的监督,规划许可手续和批后管理手续,实施窗口内部流转,把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限制在最小程度,初步形成了股室、执法大队和办事窗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权力运行机制,实现运动员与裁判员分开,管理与监督分离,内部监督不断加强。

(五)发挥优势,加大招商服务力度

2013年,我局按照市政府部署和要求,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规划职能优势,以服务促项目,以项目争资金,提高项目落实率,实现招商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劲头。一是招商引资成绩斐然。今年完成5.4亿元。其中,铜锣洲小区项目已正式启动,该项目概算总投资8亿元,已完成前期投资约2.4亿元,11月28日到位资金2亿元;中星时代广场后续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约4.88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成竣工,该项目集宾馆、酒店、商场、休闲会所为一体,预计可解决劳动就业3000人,年纳税达到4000万元;金桥华天大酒店2013年元旦将开业,累积完成投资2.6亿元。二是跟踪服务重点引资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精神,我局按照从快从简的原则,跟程服务市重点项目,先后完成了电子工业园、福鑫机械、兴农生物农药、糊酒保健酒等10个重点工业项目规划报建手续。

(六)强化素质,不断推进“五型”机关。今年来,我局以提升队伍素质为保障,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一是学习方式不断创新。今年,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并举的方针,制定了知识培训和技能竞赛方案,鼓励干部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印制了《市城乡规划局规划知识培训大纲》,发放了《规划专业知识篇》、《法律法规篇》、《技术准则篇》,做到人手一套。通过创新学习方式,在全局掀起了“比学习、比技能、比奉献”的热潮,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今年我局在人大民生、党政门户网等刊物报道文字信息30余篇,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1件。二是服务意识逐步强化。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途径,采用佩戴党徽、服务卡和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等方式,主动亮出党员身份,亮明岗位责任,增强了干部职工服务全局、顾全大局的意识,并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有效地治理了官僚习气、衙门作风等不良风气。三是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认真履行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各股室每年签定责任状,实行干部廉政谈话、廉政档案制度,完善《党员干部十不准》和“十禁止”制度,拓宽举报渠道,公开举报方式,清查、徇私枉法及“提篮子”等违纪问题,严查在规划审批、执法中索、拿、卡、要等违纪行为,努力塑造风清气正的局机关形象。四是队伍管理力度加大。严格实施规划责任制,加大对各股室工作的考评力度,落实奖惩兑现。按照我局《2013年责任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连续两次考评不称职的股室负责人实行免职处理;对一般干部职工考评不称职的,实行待岗培训。同时,我局制定了《2013年干部职工竞聘上岗方案》,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实施了竞聘上岗,启动了工资人事制度改革,安置退伍军人等23人,外借执法人员11人,下乡挂职乡长助理2人。五是机关建设加速推进。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2013年市政府常务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今年我局正式启动了规划展览中心建设,完成规划展览中心选址、征地、用地报批,并按照法定程序办理了土地出让等手续,即将启动土建工程。同时,加强了局机关建设,亮化、美化、优化了服务环境,强化了机关人身财产的管理,规范了车辆管理秩序,组织了丰富多彩活动,树立了良好的规划服务形象,尤其是参加了“南方水泥杯”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最后以第二名的好成绩刷新了记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局还在绿化造林、社会综治、计划生育、团工联妇、档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全市人民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局工作人员艰辛努力。但还存在很多不足,按“大城市”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2013年,我局将统筹城乡规划,延伸规划管理,提高城乡规划覆盖面,切实加快编制步伐,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监管效能,为我市实施“大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水平亟待提升。一是城市规划定位不够准。我市早已迈入中等城市行列,正向大城市的目标迈进。但规划人员及大部分市民规划理念相对滞后,规划设计及实施准则仍然停留在小县城的水平。如有碍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私人建房已被所有大中城市严格限制,但我市城区仍然盛行。二是规划设计理念不够优。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如道路较窄,造成交通拥挤;排水设施不全,造成积水严重;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缺乏全局性,如学校、医院、公园、公厕、停车场、垃圾站等公共设施严重不足,造成市民生活不便;房屋建筑的规划设计缺乏严谨性,如旧城区改造,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过高,房屋退界太少,城市空间拥挤。三是规划管理不够严。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应当严格予以实施。如确需修改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但大部分业主对规划管理认识不高,认为可以任意修改规划,实施过程中,按规划要求施工的项目不多,随意修改规划的现象比较严重,规划管理缺乏好办法、好措施,规划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规划编制亟待加强。一是总体规划编制滞后。我市于1994年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是2015年,用地规模为30km2,但到2002年就已经突破。如今我市城区面积已达42km2,并有迅猛发展之势,原规划已无实际指导意义,新的总规今年才启动编制,处于一种无规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二是村镇规划编制滞后。到目前只有13个建制镇、12个乡集镇及33个村庄作过规划,全市尚有6个乡集镇、637个村庄从未启动规划编制,且其中11个建制镇及12个乡集镇规划已超过期限,急需重新编制。三是控制性详规编制滞后。按照法律以及相关要求,城市控制性详规要实现全城覆盖,而目前我市仅有部分区域编制了控规,其中大部分尚未通过审批,致使城市建设缺乏基本依据。现有已审批的项目局部指标过高,旧城改造和郊区农民建房缺乏详细的指标控制,目前已建成的项目效果不佳。四是专项规划编制滞后。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环卫、市场、电力通讯、地下管线等专项规划不能及时启动编制,很大程度制约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三)规划执法亟待强化。一是执法环境不优。规划执法是一项刚性强、矛盾多、难度大的工作,但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市的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数量较大,尤其是城中村改造和郊区农民建房,违章违法建设已习以为常,规划执法遇到极大的阻力,暴力抗法现象屡见不鲜,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例如在水东江东麓村2组,就发生了违章业主浇汽油烧人的恶性抗法事件。二是执法保障不足。我局规划执法大队于今年5月份组建成立,市政府首次明确了规划执法大队为规划执法主体,原有法规股19人,今年退伍安置16人,另从相关职能部门借调了17人,共52人,执法人员不够整齐,力量单薄。用于执法的车辆开支、拆违设备购置等费用全部是自筹,经费比较紧张。

(四)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工作效率不高,服务质量欠佳,业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懂技术懂专业的不多,能独当一面的更少。另外,机关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大,部分同志事业进取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影响了规划工作的开展。

三、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是我市实施“大城市”战略关键之年,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高标准、高起点做好规划编制,提高审批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抓好批后管理,全面推进和谐建设。

(一)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规划意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高度,将《城乡规划法》列入普法宣教重要内容之一,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的学习,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城乡规划意识,加强规划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邀请上级领导、专家来我市授课,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水平。重视村级主要干部的培训,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规划意识,提高村级组织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全民的规划意识,利用《城乡规划法》颁布日、法制宣传日等,积极开展《城乡规划法》咨询等活动,扩展城乡规划宣传面,切实增强市民的城乡规划意识,使城乡规划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二)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规划队伍素质。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关注行业动态,深入开展规划理论调研,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参谋作用。加强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和勤政廉政教育,进一步增强履职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实行干部职工竞聘上岗制度,依据“以岗定员、双向选择”的方式,按照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原则,级级实行上岗聘用制,激活干部职工竞争意识。

(三)加快编制,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围绕建设“大城市”的目标,按照近期“双60”、远期“双80”的规模,加快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30年,力争年底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评估报告、总体规划编制纲要报批、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调查和文本等资料,加快交通、教育、燃气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力争完成南阳镇、小水镇5万人口规模的总规报批。同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决定》,理顺乡镇规划管理体制,明确各乡镇政府责任主体,分清各相关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加速推进村镇规划编制的步伐。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篇3

一、牢固树立抓规划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一)新一轮市乡村总体规划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一年来。依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抓好全域的发展规划。今年9月,新一轮《市乡村总体规划(2008-2020已获自治区批复实施,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08平方公里,人口为105万人。

(二)抓好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加快推进了县域规划编制和修订,规划编制数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规划出优势出效益的目标。去年,共开展了10项规划项目的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了市二环北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市二环路(玉梧路口至玉公公路段)两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以及《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玉柴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控规。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已上报市政府,待批复后将开展规划的编制。这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后,市本级将实现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规全覆盖。同时,编制完成了城区道路专项规划》市乡村防震减灾专项规划》城区燃气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组织编制了玉柴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云天文化城周围环境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火车站周边用地规划》等乡村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创新规划管理。市住建委积极开展规划法规宣传,不时增强市民规划法制意识。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都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并通过网络、公示栏或报刊等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充分体现规划审批及修改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依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停止了私人竹筒房的报建审批工作,并根据实际草拟了市关于私人竹筒房建设管理规定》

(四)转变作风。切实提高规划审批时效。去年,共办结各类规划许可和服务项目834件,其中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4件,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4件,私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0件,私人用地规划许可证348件,审批总平面规划图112份,规划用地红线面积151.39万平方米。

二、开展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一)积极组织开展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依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占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的103.34%随着中心城区迎宾大道二期、民主北路等城区路网改造工程的竣工,二环路南段、玉福大道等项目的稳步推进,乡村品位明显提升。市城镇人均道路拥有面积大幅提高,目前,乡村建成区乡村道路长度达343公里,道路面积为655万平方米。

(二)坚持先行先试。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初见效果,湿地公园、狮子山公园、龟山公园三个公园的规划建设也在紧张有序地推进,新区框架初步显现。与此同时,大力推进玉柴新区、龙潭新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新区一体化设施,努力形成三化互动、城乡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着力抓好旧城区断头路、瓶颈路的建设。继续围绕“点亮老百姓门前灯、铺平群众门前路”目标,着力抓好旧城区断头路、瓶颈路的建设,切实为民办实事好事。重点改造建设了金港桥北段、美林街北段、麒麟里3条街道。玉龙沟和金旺路的改造因牵涉到征地拆迁问题和资金预算缺乏,所以未能按时开工建设。经过多方协调,目前正在抓紧推进。

(四)全面推进污水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工作在全区处于领先地位。总投资15.88亿元的全市14个污水垃圾处置设施项目全部投产运行。

三、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加大投资力度。市房地产开发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212家,其中城区139家,县市73家。去年,全市共完成房地产投资85.02亿元,同比增长28%占自治区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100.3%全市共批准商品房预售项目40个,预售面积1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其中商品住房1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城区批准商品房预售项目20个,预售面积85.7万平方米,占全市批准预售面积52%同比增长85%去年,全市商品房完成销售面积2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其中,城区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全市普通商品住宅均价2304元/㎡,其中城区均价2618元/㎡(包括团购房部分)

(二)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市场监管。一是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经营、商品房预销售的监督管理。同时,举办商品房销售人员岗位培训班,加强对商品房销售人员的教育培训,坚决制止各种违规销售商品房行为。二是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情况的检查,去年,共抽查城区2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24个项目,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快培育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规范中介服务行为。目前,全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到28家,其中房地产评估机构25家,房地产经纪机构3家;物业管理企业72家,全市实施物业管理的项目153个,物业管理总面积达749.14万平方米。四是积极指导房地产开发小区召开业主大会和成立业主委员会。去年,全市成立业主委员会32个,其中去年新成立4个。五是加强乡村白蚁防治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白蚁防治收费管理工作,推动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收费进入市政务中心办理,改变了无序竞争局面。

(三)抓好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和直管公房平安管理。一是认真履行职责。共料理房产初始审批7123件,房产发证8904件。二是进一步完善直管公房的经营管理,确保公房的平安使用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合同的管理,提高契约管理的覆盖面和效率。城区全年签订住宅直管公房租赁合同1130份,签订率达99.9%为依法管房提供有力的依据。抓好房屋平安管理,全年无出现平安质量事故,无影响公产的经营和使用,为公房的正常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切实加强住房保证体系建设。

(一)全面推进廉租住房保证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任务。去年,市廉租住房建设任务为5个项目共1313套,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总投资7940万元。去年底,市5个廉租住房项目已全部按时开工建设,共完成投资3839.6万元,占总投资的48.4%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任务。二是认真做好租赁补贴发放工作,超额完成了发放任务。去年,市完成新增租赁补贴发放1529户,累计完成租赁补贴5112户,超额完成了发放任务。三是做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积极解决乡村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去年,市严格依照申请、核实、公示、抽签、配租等程序,共安排811户乡村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其中市本级共安排280户乡村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四是积极筹措廉租住房保证资金,有效缓解了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去年,共争取中央及自治区廉租住房资金补助4731万元,其中中央3249万元,自治区1482万元。目前止,全市累计争取到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1.8192亿元,其中城区争取4022万元,有效缓解了市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

(二)全力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去年。其中经济适用住房7000万元,危旧房改住房改造1000万元,棚户区改造1000万元。委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规定,规范审批顺序,严格实行申请、审批、公示制度。去年,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给我市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截止12月底,市共建设经济适用房707套,面积6.8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119万元,完成全年总任务101.7%此外,还抓紧开工建设危旧房改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等保证性住房。

五、强化建筑市场监管。

(一)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积极实施资本运营战略,千方百计加快形成大建筑产业格局,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企业升级和增项,提高企业竞争力。截止去年,全市建筑企业发展到90家,其中一级企业6家,二级企业31家,三级企业43家,劳务公司10家。去年,共扶持2家建筑业企业从二级资质升为一级资质,1家企业从三级资质升为二级资质,企业资质增项共49项,有效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去年,全市建筑业实现产值约76亿元,同比增长15%同时,狠抓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资质检查,规范勘察设计市场,切实加强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监管,积极扶持发展本市勘察设计单位做强做大。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高效完成建设工程监管任务。建立并完善了严格的工程报建制度,以立项审批、规划许可等为前置条件,加强对施工图审查、招标投标、质量平安报监、工程监理、合同备案、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的把关,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监管,规范各方主体的建设行为。去年,全市共核发施工许可证463项,合计建筑面积390.32万平方米,总造价48.54亿元,其中城区新报建开工工程90项,合计建筑面积200.31万平方米,总造价24.3亿元。全市报建工程料理施工许可证率、应招标工程招标投标率、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投标率、报建工程报监率、竣工验收合格率、备案率、工程监理率等七个指标均达100%进一步完善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的长效机制,抓好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的治理。去年,全市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的纠纷9件,及时化解了矛盾。

(三)强化施工监管。做好排水及塌方、滑坡等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建筑施工平安。加强施工现场平安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平安生产大检查和“三项行动”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执行平安生产许可证制度,特别是针对全年强降雨天气频繁的情况,去年共开展建筑施工平安生产大检查9次,检查项目386项(次)发出停工、整改等通知书153份,及时消除了各种平安隐患。二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不时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实物质量的日常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验收监督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开展全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确保各环节监控到位有效。积极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平安监督执法检查。特别是对污水处置工程和垃圾处置工程等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重点监督、重点检查,确保重点工程按“优质工程”平安工程”规范进行建设。加强对建筑材料、产品特别建筑节能资料、产品的检测,防止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和建筑节能规范行为的发生。三是积极开展质量评优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创优意识。共评出2009年度市优良工程37项。四是大力推行预拌混凝土应用,促进散装水泥事业发展,减少乡村噪音和环境污染,美化乡村环境。五是强化职工业务培训,有效提高各从业人员特别是建筑农民工的平安意识和防护水平。

(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墙材先行”思路,建立执行建筑节能规范许诺制度,积极开展建筑节能专项大检查,去年共开展大检查3次,检查项目179项(次)积极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应用,开展绿色建筑示范和建筑节能示范。去年,全市征收墙改基金2338万元,核退基金54.81万元。全市新型墙体资料企业生产能力12.19亿块标砖;全市新型墙材产量13.07亿标准砖,实现节地2160亩,节约规范煤8.1万吨,减少SO2排放3267吨,确保了十一五”市建筑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

六、以燃气、供水为重点。

(一)加强供气管理。始终把燃气平安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大力开展供气管理大检查,努力确保燃气平安。去年,共组织开展了燃气平安大检查6次,开展专项整治5次,加强对全市34家液化石油气企业的行业管理,积极推进燃气管网建设,提高燃气普及率。目前,中燃公司在城区铺设了中压管道125多公里,庭院管网148公里,管网覆盖用户数8万多户,已经装置4万户,合同用户5万户。实现通气点火小区95个,通气点火居民用户1.7万户,商业用户54家。目前已基本完成管道骨架基础网络,管道天燃气将全面覆盖中心城区范围,受益用户将达到8万户以上。

(二)狠抓平安优质供水。始终把供水平安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全力抓好乡村供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去年,城区供水设备完好率100%维修及时率100%水质综合合格率99.8%比国家规范高出4.8个百分点,管网压力合格率100%,比国家规范高出5个百分点,全年无供水平安事故发生。

七、以城乡风貌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

(一)全力抓好城乡风貌改造。去年。全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作。至10月31日止,市13个自治区级综合整治示范村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共完成投资3381.59万元;完成改造2486户;建成篮球场、广场、新家庭文化屋及农家书屋13间、远程教育终端站、开展了新农村示范建设和村屯道路硬化及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城乡风貌改造工作任务。

(二)着力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去年。委高度重视,层层宣传发动,落实市、县级配套的财政补助资金,加强联合督查,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走在全区的前列,11月30日,市按计划全面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全区排名第一。

八、全力抓好平安生产、乡村拆迁和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平安生产工作责任制。一方面强化平安责任。住建委与委属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平安生产责任状,进一步落实平安生产措施,明确平安生产责任。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建筑施工平安、乡村公用事业(燃气、供水)平安、房屋工程质量平安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平安隐患。

二)抓好乡村拆迁工作和涉军人员、企业改制分流人员思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一是大力推进旧城改造拆迁。重点是抓好民主北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岭南运输公司城北客运站的拆迁工作,协调有关部门为该公司重新操持了选址、立项和征地供地等工作。同时,抓好民主南路罐头厂路段房屋拆迁以及教育东路和人民东路的拆迁工作,配合做好至铁山港铁路(段)征地拆迁工作,做好玉柴广场拆迁的调查摸底和准备工作,二是全力抓好城镇拆迁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置,特别是抓好东门广场和州佩小区等拆迁遗留问题,有效预防发生,确保社会稳定。三是认真做好涉军人员和企业改制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以及反工作,着力化解房地产物业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抓好法制、和档案管理工作。完成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起草、提出修改建议等工作,去年,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建议提案共计30余件,按期办复率100%同时,认真做好我委行政及民事案件应诉工作。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顺利通过了市普法办对我委“五五”普法的检查验收,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建设系统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换证统计及资格培训。三是加大对群众投诉案件的处置力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抓好各类群众直接来信和办转办群众来信处置工作,处置率达100%四是抓好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市建设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五是认真做好城建和房产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及时归档。

九、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狠抓干部队伍和机关作风建设。同时,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工作落实年--绩效攻坚年”活动。开展以行动学习法推进“双型”领导班子建设试点工作中,委以“市城乡规划一体化实践与探索”为主题,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做到行动中学习、学习中行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进一步增强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信心和本领。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了委系统党委、党支部、工会等组织。三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时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党纪国法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重点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和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调整容积率专项治理工作。四是继续规范行政行为,抓好政务服务工作。重点抓好政务中心服务窗口建设,严格遵守两集中,一充分,八公开”等制度,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实现了双向”目标,即向住建委服务窗口授权100%现场按时办结率100%五是积极推行“一岗三责”制度,要求领导干部职工做到完成本职工作不含糊;落实党风廉政责任不丢丑;维护社会稳定不添乱。去年,委先后获得了全区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区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十、存在困难和问题

城乡规划特别是小城镇和新农村规划的编制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二是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和筹措有待加强。三是房屋产权登记手段落后,一是市城镇化水平低、品位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尚未建立电脑登记系统,影响了登记工作的规范和效率。四是廉租住房项目建设推进不够平衡,廉租住房项目新增规模用地落实困难,廉租住房保证专项补助资金利用率低。五是建筑市场整治有待加强,局部国有建筑企业和集体建筑企业尚未改制,企业包袱重。六是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房地产纠纷等问题逐步显现,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有待消除。

十一、年工作思路

(一)牢固树立抓规划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完善各种专项规划,加快控制性规划的编制步伐,实现规划体系的完整性,争取对10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实现控制性规划的全覆盖。重点抓好二环北路迎宾大道两侧500米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玉福大道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1个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更好地经营乡村发明条件。加快编制玉柴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和龙潭新区发展规划。依照“全域”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规划,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全覆盖。

(二)突出重点。努力推动一批新的乡村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围绕创建宜居城市,把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国家生态园林乡村、城乡风貌改造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平台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景观工程项目、乡村道路排水设施改造、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工程、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等六大类项目的建设。建设范围上,以玉东新区、江南区、玉柴新区为重点,城区全方位铺开,拉开乡村发展框架,拓展乡村发展空间,提高中心乡村首位度,奠定区域性中心乡村地位。

(三)加大乡村园林绿化和景观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乡村生态和绿化景观等重大绿化、美化项目,扎实推进南流江、清湾江百里景观长廊和城区东西南北各个公园的规划建设,抓好主要道路绿化配套改造,抓好城区主要路口绿化、美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乡村品位,打造新的乡村亮丽风景线。重点抓好玉东新区狮山公园、湿地公园、龟山公园的续建,以及西郊公园、牛运岭公园、朱砂垌公园的规划建设。抓好人民东路延长线、教育东路延长线、玉东大道的道路绿化配套,以及江滨路、广场东路城乡风貌改造。

(四)加快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乡村功能。抓好破损道路设施的维修改造,有重点地抓好老城区教育中路片、城站路片的排水系统配套建设和改造,着力解决城区内涝严重的问题。加快郁江引水工程、市第二污水处置厂等城市供水、污水处置及配套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加快中小学校建设。重点建设江南区中小学、江岸小学、玉东新区小学等3所中小学校和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建设,切实保证和改进民生。

(五)坚持科学引导。提升乡村品位,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加快城区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培植乡村运营商。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从严执行商品房销售规定。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廉租住房、危旧房改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篇4

第一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保障局(以下简称住建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每年提供1-3批次城市房地产开发供地计划。供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会)审定,审定后的土地供地计划采取招拍挂的方式进入市场。

第二条:竞拍人要在竟标前提交开发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证明(或授权委托书)、税务登记证明,由土地部门对这些资信证明进行审查。同时要对每一个参加竞拍的单位的资金情况进行验证,如果没有足够资金保证的,将取消其参与竞拍的资格。

第三条:在土地招拍挂的方案中要明确包含以下几项:

(一)出让金:该地块的土地出让底价;

(二)报名费及资料费(不退还):具体数额一事一议;

第四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对于准备对外招拍挂的地块,由住建局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做好详细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容积率和建筑风格,交由市规委会审查同意后,由土地部门组织进行土地招拍挂。

第五条:参加竞拍的单位必须提供以下资料(费用由参加竞拍者自负):

(一)规划设计平面图;

(二)鸟瞰图;

(三)单体效果图;

(四)环境设计平面图;

(五)环境设计效果图;

(六)亮化设计平面节点及效果图;

(七)规划开发方案及实施时限。

第六条:开标前市规委会将对以上资料逐级进行评审,确定合格的报名企业方有资格参与竟标。取得竞买土地使用权的竞标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限内缴纳国家规定的各项费用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开发建设。

第二章城乡规划管理

第七条:市规委会是我市城乡规划决策机构,城乡土地出让前,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需经市规委会审查通过。市住建局是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依法实施城乡规划的行政执法主体。

第八条:严格执行“规划审批一支笔”的工作机制。市区及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集中审批、统一管理的法律制度,城乡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纳入统一规划管理,严禁擅自分解。

第九条:严格依法执行城乡规划审批程序。对符合审批条件的,认真做好“一书三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工作。

第十条: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住建局规划办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在城市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住建局规划办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住建局规划办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在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市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市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

第十一条:在城市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住建局规划办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住建局规划办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人防工程和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等)的建设行为要先由建设单位向住建局和行政执法局提出书面申请,由住建局规划办进行现状测绘和作出规划,按照审批条件放线后方可施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路由、埋深、管径、坡度等规划条件,覆土前必须经住建局测绘验收方可覆土,并纳入我市基础设施综合管网系统,执法局对路面恢复情况进行验收,在施工前,必须交纳恢复保证金,保证金额度为破坏基础设施造价的两倍数额,而且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恢复,经验收合格后,扣留10%质量保证金,其余恢复保证金全部退还。

第十三条:在乡、村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住建局提出申请,由住建局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改变楼体形状、改造楼体外立面、改变楼体外墙结构等一切永久和临时性建设行为,一律由市规委会批准。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的,不得批准。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到期后自行拆除。

第十五条:为保证每一地块按规划内容、规划时限实施,市住建局对开发单位收取规划保证金,保证金按规划建筑面积50.00元/平方米收取,由开发单位在规划实施前向指定的银行账户专户存储,并由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开发单位按时限完成已批准规划设计的全部内容及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备并验收合格后退还规划保证金。(规划保证金不计息)。

第十六条: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住建局在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管理中,要积极听取公众意见,通过召开论证会、听政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保障社会各方面人士参与和了解规划,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第三章房屋征收管理

第十七条:政府是征收补偿的主体,市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征收办)是我市房屋征收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行政区内的城市房屋征收工作的管理、检查、指导和监督。

第十八条:城市房屋征收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旧城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征收办和征收实施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590号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和安置,同时被征收人必须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十九条: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取得发改局批文、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准文件方可征收,经市政府组织发改、规划、国土局、房屋征收等部门论证、开发企业提出申请,征收办方可启动征收程序。启动征收程序工作要做到“三个不准”:一是没有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以及违反城市规划的征收项目,征收办一律不启动征收程序;二是开发建设资金没有落实的,征收办一律不启动征收程序;三是被征收人房屋征收补偿资金和拆迁安置方案不落实的,征收办一律不启动征收程序。

第二十条:征收办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政府,经论证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30日;

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征收条例规定的,市政府要组织被征收人公众代表参加听证会,根据听证情况修改方案。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市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时公告,公告应载明征收方案、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事项。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市场价格。由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

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扩道征收等应当纳入市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

第二十一条:征收办要征收公告或召开动员会议。自征收公告之日起,在征收范围内,不准新建、扩建、翻建、改建、装修房屋,不准改变房屋使用用途和土地使用用途,不准进行房产交易、租赁、典当、抵押等活动。市土地管理部门停止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市房产管理部门停止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停止核发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从事拆除业务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房屋拆除资格证书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未取得拆除资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域内不得私自实施拆除。

(一)实施拆除房屋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拆除企业资质等级。征收办应当与房屋拆除单位签订房屋拆除委托合同,并备案管理。房屋拆除单位应当保证房屋拆除工作的安全。拆除房屋和清运残土时,应当遵守有关市容、环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文明施工,保持环境清洁。

(二)从事房屋征收业务的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未经考核和培训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征收拆迁市场从事征收拆迁业务。房屋征收完成时必须将拆迁范围内应拆除的房屋全部拆除,将拆除的旧料残土清净,经征收办验收签证后,市住建局方可放线施工。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采取中断供水、供电、供热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不得拆除未搬迁的被拆迁人的房屋。

第二十四条: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签定后,被征收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市政府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拆除公司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拆除公司来注册,经市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审查合格后,予以备案。

第二十六条: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坚持房屋征收价格评估、复估、鉴定、复议等法定程序,推行征收公示、接待、投诉举报、征收承诺、征收监督等有效制度,鼓励人民群众利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合法渠道依法维权,解决回迁中的纠纷和矛盾。

第二十七条:征收办要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规定,要真正做到管理到位,对开发单位在征收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应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第四章建筑市场及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质量管理

第二十八条:市住建局是我市建筑市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行政区域的建筑市场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市住建局进行建筑市场管理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和其他工作场所进行检查;

(二)查阅与监督检查及项目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三)向被检查的单位、个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情况;

(四)向社会公布对建筑市场交易活动实施检查的情况,并对建筑市场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建筑工程实行报建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立项文件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市住建局办理报建手续。

第三十一条: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住建局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文件:

(一)已经办理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二)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施工现场已经具备施工条件;

(四)依法确定的施工企业的资质条件和所配备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

(五)施工图设计文件已经法定部门审查合格;

(六)应当委托监理的建筑工程已经签订委托合同;

(七)已经办理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手续;

(八)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并能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需要。

(九)已按规定足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第三十二条:建筑工程造价在五十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发包必须进行招标。使用国有资金或政府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

第三十三条:建筑工程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制。

第三十四条: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单位应当签订建筑工程合同,建筑工程中介服务的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委托合同,建筑工程合同签订之日起五日内,建设单位应当将合同文本报送市住建局备案,备案的建筑工程合同作为确定双方双事人义务的最终依据,经双方同意补充、变更建筑工程合同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备案。

第三十五条: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及施工质量管理实行标准化工地创建标准管理,所有新建及结转工程在开工前必须向住建局上报创建标准化工地方案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经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否则住建局规划办不予定位放线,建筑市场管理办公室不予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不予隐敝工程核验。建设工程在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执行《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

第三十六条:创建标准化工地实行保证金制,所有新建及结转工程,工程在开工前必须按工程总造价的5%向住建局交纳创建标准化工地保证金(保证金含安全生产措施费并且不计息)。同时,为规范我市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落实缺陷责任期内的工程质量保修责任,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市建筑工程实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所有建筑工程在开工前必须按工程总造价的5%向住建局指定的银行缴纳工程质量保证金。

第三十七条:施工现场应按规定的区域,沿工地四周采用砌体连续设置高标准围档与外界隔离,砌体外侧需抹灰、粉刷并书写宣传标语、公益性广告,市区主要路段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3米,围挡严禁占用道路红线。

第三十八条: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进行施工图审查,办理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手续,工程完工后必须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对不进行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房产局不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住建局不予办理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三十九条:所有楼房必须安装天然气管网、热计量设备及二次供水设备,否则工程不予竣工验收。

第四十条:住宅小区建设完工后必须进行庭院绿化和庭院亮化,小区内必须设电子监控系统,做到合理布控无盲区。小区建筑必须进行楼体亮化。小区临街商服必须由开发企业统一按规定标准制作并安装户外牌匾,开发企业必须进行临街红线外路面及巷道硬化,否则工程不予验收。

第五章商品房预销售登记和管理

第四十一条:开发经营企业商品房预售前,必须向房产部门申请,经批准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方可进行预售。对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以认购(包括认订、登记、选号)、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等各种形式变相预售的,将依法予以重罚。

第四十二条:开发企业申请预售许可,应当提交下列证件及资料:

(一)商品房预售许可申请表;

(二)开发企业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

(四)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占工程建设总投资的比例符合规定条件的证明;

(五)工程施工合同及关于施工进度的说明;

(六)商品房预售方案。预售方案应当说明预售商品房的位置、面积、竣工交付日期等内容,并应当附预售商品房分层平面图;

(七)拆迁安置已经95%落实,并与征收办签有回迁责任状的;

(八)开发经营企业所建商品房必须达到主体封顶。

第四十三条:开发经营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该项工程,接受市房产管理部门的检查。发现挪用,挤占商品房预售款,导致该工程不能按期交付使用等问题的,房产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预售,吊销《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予以罚款。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住建局依据《黑龙江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44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给予以下处罚:

(一)未办理报建手续的,处以一万元至三万的罚款;

(二)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处以合同价款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罚款;

(三)依法应当公开招标而未公开招标的,责令重新组织招标,并处以建筑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一的罚款,并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四)应当实行监理而未实行监理的,处以二十万元至五十万元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未经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58条规定对建设单位处以合同价款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六条:开发经营企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预售行为,补办手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收取预售房款的1%罚款。

第四十七条:建设单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如随意提高容积率、增加层高层数、随意改变立面造型、外装材质、色彩和小区内外环境建设不到位的违反规划的行为,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要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的百分之十以下罚款。违规开发企业及项目经理列入企业不良记录,两年内禁止在区域内参与开发用地招拍挂。

第四十八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据《城乡规划法》第65条的规定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要依法拆除。

第四十九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违法建设行为,如果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要求,不影响城市整体布局的,处罚后补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的,要依法组织拆除,不得以罚代管。

第五十条:对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根据《城乡规划法》第68条的规定,市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等措施,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五十一条:对于违反规划行为的处罚将由住建局组织人员调查核实情况上报市规委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五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住建局规划办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未按时报送的由住建局依据《城乡规划法》第67条的规定依法责令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或者房地产估价师出具虚假或者有重大差错的评估报告的,由发证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房地产估价师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记入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注册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在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单位。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篇5

一、村建所人员职数

二、村建所人员及工资来源

1、各乡镇村建所人员从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现有的村建员中调剂13人(其中新城镇2人、池江镇2人,青龙镇、黄龙镇、南安镇、樟斗镇、左拔镇、吉村镇、浮江乡、内良乡、河洞乡各1人),不足人员从乡镇干部中调剂、从州农校定向培养的村镇规划专业毕业生中逐年解决到位。

2、从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调剂到各乡镇村建所的13人其身份不变,人员工资由各乡镇发放,执行原来的工资标准,县财政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拨付至乡镇,不足部分由乡镇自行解决。

三、村建所工作职责

1、村建所实行乡镇政府和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双重领导,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进行业务指导,并以委托方式赋予执法权。

2、负责宣传、贯彻村镇规划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级有关村镇规划建设的文件精神。

3、负责辖区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4、负责村镇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许可审批的受理、初审、报批和证件的发放工作。

5、负责村镇建筑工匠管理,具体做好乡镇村镇民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建筑工匠培训和发证。

6、负责做好环卫所和乡(镇)、村(点)两级保洁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做好农村清洁工程各项工作。

7、负责做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8、负责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档案和统计管理工作。

9、开展村镇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

10、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相关工作。

四、实施时间

1、8月1日前,各乡镇组建好新的隶属于乡镇政府的村建所,落实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管理制度。

2、8月10日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现有的村建员中调剂解决好13人,并封存原村建所公章;8月10日起,乡镇村建所启用新公章并挂牌,并按乡镇村建所的工作职责开展各项工作。

3、各乡镇对所管辖的每个行政村指定一名村委会成员任兼职规划协管员,并于8月10日前报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备案。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部长同志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同志任副组长,县新村办、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编委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组建乡镇村建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并由乡镇长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的组建工作。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扩大规模、确保入学、提高效益”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适度扩大校均规模,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全县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的原则。县域内要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相邻乡镇边缘村居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原定点学校、教学点要尽量合并,全县统筹规划,相邻乡镇搞好协调衔接。统筹规划公办、民办中小学校,鼓励发展各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民办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城镇中小学校的规划调整要结合旧城改造、小区开发进行,城市成片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时,要按照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标准配套新建或扩建学校,并与开发改造工程同步规划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农村中小学校的规划调整要与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

(二)坚持适度集中,科学设置的原则。按照小学相对集中、初中进乡镇驻地、高中进县城的总体思路,合理设置中小学校。小学生走读半径一般为2公里,每1万人口以上设置1所小学;5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设置1—2所初中,5万人口以下的乡镇设置1所初中。独立设置的小学学校适宜规模为12—36个教学班,初中学校适宜规模为18—30个教学班,高中学校适宜规模为24—60个教学班。小学鼓励实行寄宿制,农村初中全部实行寄宿制。有条件的乡镇可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各乡镇要把保证入学率、普及率作为底线,既要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又要注重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减轻人民群众负担。

(三)坚持符合标准,规范办学的原则。所有新建或扩建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山东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结合省级规范化学校申报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切实做到调整、建设一处,达标、规范一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应符合布局调整规划要求,必须达到学校设置标准并依法审批。要坚持先建设后撤并,必须先将接纳撤销学校学生的学校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合格后,才能实施撤并。凡是列入撤销范围的校点不再安排建设项目。

(四)坚持妥善处置,保全校产的原则。妥善处置撤销学校的资产,对校舍和土地等不动产,经县政府批准由教育主管部门用于举办幼儿园、化教育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教育机构;对政府收回的校产依法出售、出租而形成的收入,全部用于规划新建和保留学校的建设;也可进行土地资源置换,扩大新建学校面积;对可以移动的教学设备、材料、货币资金、低值易耗品等,可随学生移交给并入后的学校使用。经批准正式设立的学校,必须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校舍产权的学校。

三、工作目标

新一轮中小学规划调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调优、调大、调高。调优,即通过调整,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大,即适度减少学校总量,适度集中办学,适度扩大校均规模;调高,即提高投资效益,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

具体目标是:全县中小学新一轮规划调整完成后,我县共保留122处中小学,其中高中2处,职业成人教育中心1处,特教学校1处,初中19处,小学99处。

农村中小学:到2009年底,南站镇、刘楼乡、郭楼镇、杨店乡、军屯乡、苑庄镇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规划调整;2010年10月底,*镇、康驿镇、南旺镇、次丘镇、寅寺镇、郭仓乡、白石乡、义桥乡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规划调整;已经完成规划调整任务的乡镇,要进一步扩大学校用地规模,增加校舍建筑面积,尽早使各学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城区中小学:按照城市规划,结合城市建设,将二环路以内的学校进行统一规划,自2009年开始,通过适时撤并和异地新建,城区学校形成3处初中、6处小学的布局。

到2010年全县各普通高中、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2015年,其余学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2020年,全部中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规划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建立责任制,切实把中小学规划调整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确保调整目标落到实处。县政府已经成立全县中小学校规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中小学规划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积极解决中小学规划调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广泛宣传,稳妥实施。要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调整方案要取得群众认可。各乡镇要根据县政府出台的规划调整方案,于2009年3月底前提出本乡镇中小学规划调整年度实施计划,力争到2010年10月底前完成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校规划调整工作。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篇7

新开工项目管理是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开工项目过多,特别是一些项目开工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加剧了投资增长过快、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矛盾,扰乱了投资建设秩序,成为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突出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依法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切实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维护投资建设秩序,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规范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

各类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

(二)已经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已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需审批初步设计及概算的项目已经批准初步设计及概算;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完成备案手续。

(三)规划区内的项目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并依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

(四)需要申请使用土地的项目必须依法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并已经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取得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其中,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投资项目,应当依法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

(五)已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六)已经按照规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七)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依照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并采取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

(八)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要求。

二、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和统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首先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根据项目论证情况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向发展改革等项目核准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项目核准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首先向发展改革等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和环评审批手续。

各级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都要严格遵守上述程序和规定,加强相互衔接,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按规定程序进行。对未取得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的项目,发展改革等部门不得予以审批或核准。对于未履行备案手续或者未予备案的项目,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对应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将有关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方案。对未按规定取得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划许可、环评审批、用地管理等相关文件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对于未按程序和规定办理审批和许可手续的,要撤消有关审批和许可文件,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新开工项目统计和信息管理

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完善本部门的信息系统,并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将各自办理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文件相互送达,同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统计部门要依据相关信息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统计检查,及时将统计的新开工项目信息抄送同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部门之间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建立新开工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换项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有关部门应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信息交流的内容、时间和具体方式等。

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依法统计,以现行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切实做好新开工项目统计工作。要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新开工项目统计数据的质量。地方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得干预统计工作。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在信息互通制度的基础上,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拟建项目建立管理档案,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有关手续办理情况(文件名称和文号)等内容,定期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报送项目信息。在项目完成各项审批和许可手续后,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将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各项审批和许可文件的名称和文号等情况,通过本单位的门户网站及其他方式,从2008年1月起按月向社会公告。

四、强化新开工项目的监督检查

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统计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管理,强化对新开工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机制,对新开工项目管理及有关制度、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交流和检查,不断完善管理办法。

各类投资主体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投资建设程序。项目开工前,必须履行完各项建设程序,并自觉接受监督。对于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的项目,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要依法撤消该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并责令其停止建设。对于违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施工许可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即应停止建设,并由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项目投资者承担。对于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守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施工许可要求的项目,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责令其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于篡改、编造虚假数据和虚报、瞒报、拒报统计资料等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于存在上述问题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项目单位和个人,除依法惩处外,还应将相关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上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要对下级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对项目建设程序的政策规定执行不力并已造成严重影响的地区,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

五、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篇8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县县城、建制镇、乡集镇规划区内城乡建设档案和分布在乡村的各类公共建筑和设施档案的管理。

第三条城乡建设档案(以下简称城建档案)是指在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模型、电子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第四条县规划建设局委托县城乡建设档案室(以下简称城建档案室)负责本县城乡建设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业务上受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城建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并具有合法的上岗资格。

第六条县城建档案室重点管理下列档案资料:

(一)县城各类建设工程档案:

1、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3、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4、大型户外广告设施;

5、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6、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建设工程;

7、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8、城市防洪、人防、抗震工程;

9、军事工程中,除军事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城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二)村镇公共建筑、公益事业设施和生产经营性建筑以及单位的其他建设工程档案。

(三)建设系统各专业部门(包括城乡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园林、风景名胜、环卫、市政、公用等)、房地产管理和人防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

(四)城镇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地下管线(含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工业等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绘形成的地下管线档案。

(五)有关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计划、统计、科研成果和城镇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归档的其他城乡建设档案。

第七条建设系统各专业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在本单位保管使用1-5年后,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县城建档案室移交;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由县城建档案室根据城乡建设需要选择接收。

城镇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绘形成的地下管线档案,应当在普查、测绘结束后三个月内接收进室。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每年应当向城建档案室报送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管线现状图和资料。

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依照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专门规定执行。

第八条凡是列入县城建档案室接收档案范围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领取《编制及报送建设工程档案告知书》。

第九条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当提请县城建档案室对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

工程档案预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档案是否齐全、系统、完整;

(二)工程档案是否整理立卷,立卷是否符合《建设工程文件中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要求;

(三)工程档案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建设活动和工程实际状况;

(四)工程档案签章是否完备、竣工图编制是否符合要求。

县城建档案室预验收时发现工程档案不准确、不齐全的,可要求建设单位限期改正。预验收合格的,由县城建档案室出具《档案预验收意见书》。

第十条建设单位在取得县城建档案室出具的《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后,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全部建设工程档案送交县城乡建设档案室复验,主要包括以下文件材料:

(一)立项依据审批文件;

(二)征地、勘察、测绘、设计、招投标、监理文件;

(三)项目审批文件;

(四)施工技术文件和竣工验收文件;

(五)竣工图。

县城乡建设档案室确认工程档案资料符合归档的要求后,出具《建设工程档案验收意见书》之后,方可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当向县城建档案室报送一套完整的建设工程档案。县城建档案室收到符合要求的工程档案后,应当开具收件证明。

停建、缓建工程的档案,暂由建设单位保管。

第十二条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进行改建、扩建或者对重要部位进行维修(含装饰装修)的,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对原建设工程档案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涉及结构和平面布置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工程竣工档案,并在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向县城建档案室移交。

第十三条县城建档案室对收集和接收的档案应及时登记,划定保管期限和密级,科学分类、编目、排架、编制搜索工具。城乡建设档案的管理应逐步采用新技术,实现管理现代化。

第十四条县城建档案室应当妥善保管好所藏档案,对破损、变质的档案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特别重要的档案应严格保密,确保安全。超过保管期限失去使用价值的档案,要清理造册,经鉴定并履行批准手续后,妥善销毁。

第十五条县城建档案室应当向社会提供服务,建立档案查借阅制度。要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城建档案资料编研工作。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凭单位介绍信或县城建档案室开具的收件证明,在县城建档案室可免费查阅本单位移交的城建档案;复制本单位城建档案的,只收取档案复制成本费;查阅或利用非本单位移交的城建档案,按照国家档案局、物价局、财政部制定的《利用档案收费规定》,实行有偿服务。

第十七条对在城建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奖励或表彰:

(一)在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以及对城建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等工作中成绩显著者;

(二)向国家捐赠重要或珍贵的城建档案资料者;

(三)敢于抵制和揭露违反城建档案管理法规的行为,为国家挽回损失,成绩突出者。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损毁、丢失、涂改、伪造、擅自提供、销毁城建档案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省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未按规定报送建设工程档案的,依照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篇9

第一条为规范我县房地产开发秩序,保障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和《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

第三条房地产开发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改造,配套建设的原则,进行城市住宅统一综合开发,严格控制零星插建住宅项目。

第四条城市住宅统一综合开发是指由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城市住宅市场需求,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进行住宅楼建设和销售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第五条未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和个人,不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

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和个人,不得超资质范围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

第二章土地管理

第六条房地产开发用地必须由政府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土地转让、房产过户等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县国土资源局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合理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第七条城市建设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土地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浪费。

第八条闲置土地闲置时间超过两年的,由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纳入政府储备库予以储备。逐步加大政府对国有土地储备及整理力度,对于土地面积过小地块(原则上不低于30亩)一般不予单独出让用于房地产开发,应结合周围地块整体拆迁改造。

第九条城市建成区内,凡列入计划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相关部门不得再进行其他项目的审批,对原有无籍房屋不得补办相关手续,原土地使用者不得再进行翻建、改建、扩建。

第十条未纳入供应计划的房地产开发用地项目,原则上不予供地,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及其他确需实施供地的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可以补充调整纳入供应计划。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划拨土地或非法转让划拨土地(包括以转让房屋为名将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划拨土地随之转让的情形)用于房地产开发。划拨土地经县政府批准准予补办出让或转让的,应依据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并足额交纳土地出让金,改变土地用途的,由政府依法收回(购)。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出让土地自行或联合开发房地产及非法转让出让土地(包括以转让房屋为名而该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出让土地随之转让的情形)用于房地产开发。

出让的工业、仓储、科研等用地改变为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由政府依法收购后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

出让土地上新建、扩建、翻建、改建项目,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核定,新的容积率为原容积率1.5倍以上的,由政府依法进行收回(购)后,依据新的规划用途依法供应土地;新的容积率为原容积率1.5倍(含1.5倍)以下的,可以进行新建、扩建、翻建,如容积率有提高,应依法缴纳增加容积率应补缴的土地出让金。应当补缴的土地出让金额=新土地使用条件下剩余年期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原土地使用条件下剩余年期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城中村改造或旧城改造名义将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县城内符合城市规划的土地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依法批准,由县国土资源局办理征收手续后依法、依规出让。

第十四条城市规划区内严格按照《县土地一级开发流程》和《县城中村及旧城改造土地收储工作流程》的规定进行旧城改造或城中村改造。

第十五条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应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房地产开发的资料,依据县政府有关规定,协助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税款。

第三章规划管理

第十六条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符合我县的住房建设规划,并经县规划审批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十七条新建居住区的规模,应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标准设置,配套设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做到给水、排水、电力、供热、有线电视、网络通信等一次到位。

第十八条旧城改造坚持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原则上以红线宽度25米以上道路围合的区域规模为最小开发单元,严格控制插建,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完善一片、验收一片。

第十九条旧城区内房地产开发项目绿地率不得低于25%,新城区不得低于30%,已编制详规的按详规执行。

第二十条按照“县级指导、镇级组织、村级实施”的原则,全面实施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方案未经县政府批准不得进行建设。

第二十一条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按照下列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一)在土地出让前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规划设计条件。

(二)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土地出让,并与受让人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同时将规划设计条件作为出让合同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三)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领取《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

(四)开发建设单位根据规划设计条件编制建设方案,报规委会审批通过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凡是新建的住宅建筑一律不准另建储藏室和车库,侵占楼间绿化及活动场地,居住区内一律不设置实体墙。

第二十三条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进行测量定线、验线和工程的竣工验收。

第四章施工管理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一律不得开工。

第二十五条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文件:

(一)已经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批准手续。

(二)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已经确定施工企业,按照规定应该招标的必须进行招投标,并办理中标手续。

(四)提供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施工图设计文件已按规定进行了审批。

(五)有保证工程质量如安全的具体措施,并按规定办理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六)按照规定应该委托监理的工程已委托监理。

第二十六条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办理竣工备案,同时提交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规划验收证明、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工程质量保修书、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出具的建设单位已按合同约定拨付工程款的证明、商品住宅的《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等文件。

第五章房产管理

第二十七条凡进入我县的房地产开发机构,必须到我县房地产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并提交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等相关证件。

第二十八条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制度和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

(一)商品房预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出具开发建设单位承诺书(内容包括:供水、供电、供热须纳入城市管网,并保证水、电、暖的及时供应;物业管理用房按开发建设住宅总建筑面积3‰的比例建设;收取购房户购房总价2%的专项维修资金,统一交房管办代管;开发建设单位统一到房地产管理办公室办理交易、产权登记手续,除契税、证费外其它费用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2、已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3、开发建设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的开户银行证明;

4、开发建设单位与银行签定的预售款监管协议;

5、已经订立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二)开发建设单位按所建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6元向县房管办交纳承诺保证金。履行承诺后,承诺保证金全部退还,不计利息。

(三)开发建设单位符合以上条件的,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在1O日内开盘销售。

(四)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其送交县房地产管理办公室登记备案。

第二十九条凡新建、扩建、翻建、改建建设项目必须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工程竣工备案》手续,否则,县房地产管理办公室不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三十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住宅交付使用时,应当向购房户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按《住宅质量保证书》的约定承担保修责任。

第三十一条物业管理用房按照不低于开发建设住宅总建筑面积3‰的比例建设。物业管理用房属于全体业主共同所有,只能用作物业管理活动。

第三十二条在业主、业主大会成立之前,开发建设单位应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实施前期物业管理;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应当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没有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由开发建设单位代管,但要公开物业管理项目及收费标准。待成立业主大会后,选聘新的物业管理企业再进行移交。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对非法占用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进行查处,同时,县发改局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电力、供水部门不得供电、供水,房地产管理办公室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第三十四条对未经批准将划拨土地或以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名义将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进行查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非法所得的50%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对企业和个人未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从事开发经营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令限期整改,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对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条件用于房地产开发的,由县国土资源局对受让人处每平方米2—4元罚款,责令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由县国土资源局无偿收回其土地使用权。

第三十七条对已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权,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县规划委员会审批进行建设的(主要包含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退让地界、建筑间距、建筑形式及外装风格等主要控制指标),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在规划方案批准后,开发建设单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需向住建局签订《规划方案建设保证书》,并按工程造价的5%—10%缴纳保证金,经规划验收核实后,予以返还。

第三十九条对未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令其停止施工并对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分别处合同价款的1%以上2%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未组织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责令改正并处以工程总造价2%以上4%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擅自预售商品房的,责令停止预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1%以上的罚款。挪用预售款项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开发商制做预售宣传品和预售广告,否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七章附则

城乡规划资质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城镇体系;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7-0116-03

发展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途径,也是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迅速实施,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贯彻实施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突出作用。为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思路,笔者于2007年暑假对地处湖南中部偏东的湘潭县进行了工作调查,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1 湘潭县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湘潭县总面积2512km2,辖16个建制镇,6个乡,总人口115万人。2007年,小城镇镇区人口达到39.4万,占全县人口比重的27%;小城镇人均建筑面积达25.06m2,人均道路面积6.06m2,自来水普及率达41%;依托小城镇兴办的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49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3万人: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全县城镇化发展呈现三大特征:

1.1 投入持续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3年以来,湘潭县城镇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累计达到22.6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城建成日供水6万吨自来水厂、5万千伏安双回路供电网络,2005年提质改造了海棠路、银杏路、金桂路等县城交通要道,天然气管网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石鼓、射埠、青山桥、花石等乡镇对镇区路灯进行了改造,河口、分水、响塘、谭家山等乡镇新建了垃圾填埋场,青山桥、花石、射埠、茶恩寺、中路铺、石潭等乡镇自来水厂相继投入使用。2007年,全县共完成小城镇建设投入6.2亿元,完成建设项目154个。投入12480万元,完成城镇道路硬化179万m2;投入1560.62万元,完成排污管道工程12398m:投入732万元,在谭家山镇新建自来水厂一座,铺设自来水管道28000m;投入25万元,安装路灯250盏:投入80万元,改造电力城网线路2200m。全县城镇私人建房超过20万m2。

1.2 管理不断加强,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加强内部管理。每年定期开展乡镇村镇建设规划人员培训、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建设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顺利开通“湘潭县城镇建设网”,为各乡镇建设主管部门配备了电脑并联网,城镇建设信息化管理得到普及应用,内部环境得到优化。加强整治工作。建立了建设工程初步方案设计审查制度和图纸审查制度,制定了审查工作方案。加大了对全县违法、违章建设项目的查处力度,2007年共督查乡镇违法违章建设项目25个,已立案17个,行政处罚17个,督查办理施工许可项目3个,已做好调查取证前期工作的6个,正在取证的2个。通过依法行政、强管重罚,全县建筑市场逐步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同时,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和优美居住环境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实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新成效。

1.3 主导产业凸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在城镇建设中注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施“园区兴工、产业兴城(镇)”战略。县城加快了天易生态工业园同类产业项目引进与建设,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机电、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2007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4亿元,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各乡镇利用自身优势,合理规划,综合开发,初步形成了当地主导产业。如青山桥镇依靠本镇鞋业生产基础打造皮鞋产业;花石镇利用湘莲主产地和全国湘潭湘莲贸易集散中心这一优势,发展了湘莲产业:姜畲镇以农博园为中心打造农业休闲旅游产业,依托320沿线玻璃制造传统优势打造玻璃产业;云湖桥镇利用毗邻江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发展机械加工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玻璃、建材产业:中路铺镇主要发展建材工业、制鞋等轻工产业;白石和茶恩寺镇分别发展旅游产业和竹木产业。2007年全县22个乡镇实现财政收入1.8亿元,小城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一是缺乏精品意识。与长株潭地区先进县市相比,湘潭县在城镇规划编制、执行和管理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城镇规划和建设的起点不高,布局不合理,普遍存在重眼前、轻长远,重建设、轻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二是缺乏特色意识。规划没有发掘和利用自身特色与资源,没有将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城镇特色优势来推动城镇化进程。三是编制进度不平衡。目前全县有9个镇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并通过评审,仍有13个乡镇没有进行总体规划修编,且大多数规划仅限于用地布局的控制,在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点、设计和建设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依据,且缺乏整体性、科学性和美观性。

2.2 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广。近几年,全县投入小城镇建设的资金虽然逐年增长,但与邻近县市区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如1996年到2006年,长沙县小城镇建设投入年均达25.3亿元,而湘潭县近十年城镇建设投入年均仅4亿元左右。同时,筹资渠道单一,主要原因:一是信贷难。银行融资条件十分苛刻,使争取信贷资金投入举步维艰。二是个人投资积极性不高。对个人投资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机制,部分收费过高,如群众普遍反映60元/m2的报建费标准过高,且报建手续过于复杂,严重影响了个人投资积极性。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居民等国家,政府等上级和开发商的现象,政府、居民、开发商之间利益关系协调难。

2.3 体制不优,管理水平不高。一是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重部门轻全局现象严重,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如存在未经规划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或规划用地许可证就进行土地拍卖的现象,有的部门对未及时通过工程项目验收和备案就取得其他部门相关手续。二是乡镇规划部门权责失衡。乡镇规划站不是建设行政主体,在人员编制、人员结构、责任机制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部门责、权、利失衡,加上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难以承担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小城镇建

设、管理重任。三是依法治理工作有待加强。部分乡镇没有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违反或随意改变已审批的规划方案的施工现象严重,镇区因赶集导致交通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依法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难到位。

3 加快湘潭县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湘潭县小城镇建设应坚持三个原则,处理好四个关系,从四个方面着力。即: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建管同步、依法依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处理好规划与建设、建设与管理、县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四个关系;从规划、建设、管理和模式创新四个方面着力。

3.1 立足长远,高起点搞好城镇建设规划。规划是指导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应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切实抓好各项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和重点村庄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应树立品牌意识,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突破传统定势,高起步、高标准做好小城镇规划,根据各乡镇的经济基础、自熬环境和人文背景特点,把规划细化到块、到点,分别发展工业型、商贸型、城郊型、旅游型等具有独特区域功能的特色化、专业化小城镇,引导业主和城镇居民在建设上突出规模和档次。同时,要注重小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和协调,通过科学规划促进小城镇规模扩大、功能完备和质量提高。

3.2 加强引导,高质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质量,决定了城镇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的大小,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应落实好既定战略任务。按照“西提东扩”战略,继续抓好中心城区改造与建设,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镇规划,避免出现规划、建设“两张皮”。按照《县城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大对107、320国道沿线、潭花线公路沿线、县城、各乡镇镇区中心的集中整治。要坚持产业兴(城)镇战略,县城坚持走“园区兴工”之路,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乡镇要立足各自资源状况和区位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好本地主导产业,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建设,鼓励民间投资兴业,引导企业和人口向城镇集中,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和城镇的集聚效应。其次应积极开拓城建筹资渠道。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机遇,建立政府投入、金融信贷、吸引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体制。学习外地成功经验,成立城镇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经营、管理城市建设资金和国有城建资产。通过以地生财、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进行融资,把上级投资、企业融资、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快出台小城镇建设配套政策,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并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如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实行有偿使用,调动业主投资积极性。

3.3 依法行政,高效率搞好城镇管理。高效率的管理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是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以建设局为主体,国土、工商、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队伍,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乡镇规划站在人员编制、人员结构、责任机制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规划站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上的重要职能。二是加大城镇环卫管理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培养居民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全民关心和爱护城镇市容环境。切实做好城镇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加强景区景点资源和生态保护。集中力量对小城镇的环境面貌和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克服脏、乱、差现象,保证城镇面貌和社会秩序稳定。目前要尽快解决谭家山镇采矿沉陷区治理问题,启动花石、石潭等镇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和花石镇城镇管理示范街建设项目。三是严格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及难以发挥效用的行政审批,明确保留项目的审批范围、条件和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认真执行行政审批程序和行为规范;强化监管和执法,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年终绩效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