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管理法律法规十篇

时间:2023-10-26 17:54:41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篇1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批转<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本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本市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市委制定的《*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纲要》,根据、国家经贸委、司法部《关于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现对“四五”普法期间本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学法用法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与要求

通过法制培训,使本市企业经营管理者深入理解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治市方针的的重要意义,努力掌握宪法、基本法律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诚实信用、依法经营管理的观念,不断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造就一支懂法律、懂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等制度,确保以依法经营管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依法治企工作进一步开展。

二、培训对象

(一)大中型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各分支机构

主要负责人;

(二)大中型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高、中级管理人员;

(三)其他企业法定代表人。

三、培训内容

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制培训的主要内容分通用法律和专业法律两大部分,通用法律主要包括: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依法治国方略和《*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纲要》;宪法和基本法律;有关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规章;有关市场规则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有关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规章;有关保护环境、资源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等。各经营管理者的主管部门按照全国“四五”普法统编教材组织培训。专业法律的培训根据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落实教学计划作好安排。补充教材由市法宣办组织有关委办编写。

四、培训方法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学习法律知识,采取轮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还可以采取举办研讨会、专题辅导、法制课题调研等形式。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每年学法时间不得少于30小时,每人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

(三)市委党校承担市属集团公司和特大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法制培训。各委办局法宣领导小组落实本系统内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直属单位、部分大中型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和企业各部门负责人的培训。

(四)其余经营管理者法制培训,由各主管部门、控股公司、

集团公司、直属单位、大中型企业等组织实施。区县及街道、镇乡所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由区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五)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由私营企业协会、市个体劳动

者协会、市工商联组织实施。

(六)各培训单位应确保教学质量,每年将教学大纲、培训计划上报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考试考核

(一)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年度考试制度。按照“谁组织实施,谁负责考试”的原则,在培训的基础上每年组织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律知识考试,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避免重复和遗漏。

(二)由*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市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制培训合格证》,各单位使用时需加盖本系统主管部门印章。培训时间、内容、考试成绩等项目由主办单位负责登记,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三)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对学法用法成效显著的,应及时宣传并给予表彰;对不重视法律学习,有法不依,要及时纠正,通报批评;对违法经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六、组织领导

(一)成立*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市经委、市建设党委、市商业党委、市金融党工委、市郊区工作党委、市外经贸委、市旅游委、市工商局、市司法局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指导、协调全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法宣办。市经委等相关委办局和各区县法宣办为本系统、本地区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的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篇2

我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证券市场监管严重滞后。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虚假信息、操纵价格、内幕交易、极限投机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危害到证券市场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在行使职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头痛医头。方法单一、法规不完善、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充分说明其存在的问题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因此,研究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证券市场监管基础建设包括:法律法规建设、监管体制重塑、市场规律运用、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通过中外证券市场监管的比较分析,来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

现代证券市场监管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1929年的股票市场大崩溃根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来了大量的证券发行,同时也带来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过热和银行信用的滥用。金融危机和股灾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导致了现代证券市场监管的产生。

大危机后,美国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从立法开始的。现在,证券业是美国最严厉的立法领域,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规范形成了一个覆盖广泛、巨细无遗的完整体系。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是30年代关于银行和证券业的立法,以《1933年银行法》、《193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为代表,精髓是银行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与管理,将证券市场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强调信息公开。3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的名言:“公开是治疗社会病和产业病的最佳药方,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有效的警察”。证券市场立法和信息公开成了证券市场监管的两大法宝。二是1999年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顺应金融发展的要求,从法律上确认了银行、证券、保险混业经营的原则,结束了30年代《银行法》以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实行功能监管。

我国目前规范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国家统一颁布的法律,包括公司法。证券法;二是由各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1.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分析

我国目前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有两个:《公司法》和《证券法》。但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是滞后与不完备,从内容上讲则是不能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很多方面存在内容过时或者无法可依的现象,在实际运用中则存在缺少程序性规定、有法不依和有法难行的问题,甚至存在较多的法律法规互不配套、相互矛盾的问题。其原因可归纳为:首先,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在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等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证券市场的实践还不能为立法概括抽象提供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立法存在着法理研究和立法经验不足的问题,一些法律条款有明显的法律漏洞,缺乏必要的法理支撑。第三,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改革中设立与发展的,将在深化改革中发展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立法不完善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例如,《公司法》是1996年颁布的,1999年底曾作过一次修订,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在明确企业组织形式、规范企业行为、推进市场经济主体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曾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法律规范不完整,存在条款粗疏。内容空缺、缺少必要的程序性规定等问题,在公司行为、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规定为五条,完全没有涉及监事会议事方式、表决方式等程序性的内容,目前我国公司实践中出现的监事会普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状况,应当说与公司法的不足有直接的关系。第二,对有关权利的实现缺乏必要的救济方式。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涉及众多相关主体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司法》在调整相关主体间利益关系时,要制定具体有效的法律规范。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设置必要的权利救济措施。我国公司法在此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公司章程违法侵害相关主体权利时,少数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请求不被董事会接受,董事会、董事长不履行职责,股东大会决议出现瑕疵,法律缺少相应的救济措施,实践中出现这类情况时,权利人往往投诉无门,从而使公司法规定的权利形同虚设。

再如《证券法》,从提议制定到颁布实施,经历了一个一拖再拖,反复修订的过程,终于出台了,其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一些条款内容过时,一些条款与其他政策规定又相冲突。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分业管理,在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投资运动等具体规定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不配套不协调的问题。

在我国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中,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证券市场的很多领域,法律规范还是空白。如证券投资基金法、投资公司法。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投资顾问法等等都暂付阙如。此外,证券市场的法律规范有一个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过程,证券市场在发展变化,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出现,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也必须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出修订。国外的证券市场立法已经经过这样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则正处在对证券法、公司法作出修订最为迫切的时机。

2.证券市场的规章制度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的规章制度与行业自律规则由中国证监会、证券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及证券商分别制定。中国证监会是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有关证券市场监管的各种规章制度由其制定;证券行业协会是自律机构,制定有关自律的各种规章制度;证券交易所不仅仅是一个证券交易市场,也是证券监管机构,制定有关证券发行上市及证券交易的各项制度;证券商则制定内部风险管理的制度。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对证券市场机构、证券市场行为

进行着全方位的规范。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篇3

论文摘要:证券市场是最富魅力的经济领域之一,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一旦风险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引发全局性的、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并殃及整个经济生活,甚至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与政治危机。因此,如何加强监管、控制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证券监管的演变应该是与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相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格局决定了证券监管的变迁及其特征,也折射出其中特殊的政治、经济和市场化进程下的政府监管目标。

一、美英证券监管法制的形成与完善

美国早期的证券交易是由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其他地方性交易所发展起来的,主要受各州的管理。多以1911年堪萨斯州的《蓝天法》为蓝本,初步确立了诚实、公平和反欺诈的原则。现行的证券市场法规主要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及原则包括:法定注册和公开原则,保证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完全、准确的信息;规范公开原则,监督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和全国证券商协会;公平和反欺诈原则,鼓励私人依法起诉。上述内容包括在《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诉法》、 《1939年信托契约条例》、《194年投资公司法》和其他若干法案条文中。上述法案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法规体系,并随着金融市场新情况的出现,不断得以补充和完善。随后,美国证券委员会(sec)在继续贯彻上述原则的前提下,加强了行业的自律管理,在通过了《1938年马罗尼法案后,sec把监管柜台交易(om)的权力下放给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这个自律组织。另外,美国依据(1970年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成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其会员由所有注册的券商组成,当经纪公司破产时,以满足投资者的清偿权。为促进国内金融领域的竞争,提高美国金融服务商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出台,彻底结束了近7o年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这是美国国内经济强劲增长,金融机构兼并扩张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范围内金融规制解除潮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欧洲,证券交易的发源地当属伦敦证券交易所(lse)。1986年以前,英国未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行使监管职能,也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对证券交易和风险进行规定和限制,只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款,如证券交易所的自我管理规定和《公司法》、《反欺诈投资法》、《公平交易法》等法规中有关的规定构成证券法制监管体系,这是和英国证券市场的自律管理密切相关的。1986年,英国通过了《金融服务法》,建立了管理证券业的新模式,从此结束了英国证券市场松散的自律管理状态,确立了在新法律框架下的管理体制。由于这种“多元化”的管理体制立法体系复杂在不同的法律规定下设置不同的监管机构,分别对不同的业务种类进行监管,带来成本过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英国在2000年出台了《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它的大部分条款合并了现有法律或自律法规的内容,为新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机构一金融服务局(fsa)提供了一个单一的法律框架,以替代原有的不同法规所形成的法律框架。

二、证券监管法制变化趋势分析

从美英证券监管法制的变化轨迹可以看出,其立法的中心原则为“公开、公平、公正”,这与中国现行法规的原则是一致的;国家证券立法也是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的变化和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而不断调整、完善的。如按照《1933年证券法》的规定。在证券发行人向sec提交的注册申请文件中必须严明具体的发行时间,否则sec将不予受理。由于承销商的选定、申请文件的制作以及sec的审查都需要耗费相当一段时日,因而发行人提交的发行日期必然与其筹资需求产生的时间相隔甚远,这就意味着发行人将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证券市场或者公司本身在此期间内发生某些难以料及的变动。就很可能导致证券发行失败或使发行者利益受损。因此,sec于1982年推出415条款,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可以为其今后两年内所有可预期的证券发行,预先到sec进行“暂搁注册”,并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所谓“暂搁”就是公司将其近期发行证券的意向登记注册,向sec提供相关的并在需要筹资时可以迅速更新的财务数据,一旦公司产生实际的筹资需求,只要及时更新现有资料,即可取消“暂搁”,立即进行证券发行。这样,就减少了发行人的风险,降低了筹资成本。

近年来证券立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由于市场情况变化迅速,国家立法机关不可能及时修订现行法律,越来越多的管理规则是由行业自律组织而不是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的,这样行业自律组织保留一定的自主权不仅适应市场的变化情况,也有利于促进全行业的标准化,如在美国,sec通过审批交易所规则促使交易所直接对上市公司提出更高的信息公开要求,日本交易所也取得了交易、场内监督和仲裁纠纷等方面的自律权。

三、中国证券监管法制演变

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关系到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关系到市场运作的安全和效率,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中国证券监管的法制演变与其体系演变相对应,经历了一个从地方性法规到暂行条例、从法规性意见到统一的证券法的发展过程,大致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以地方政府的规章为主要规范和依据。《上海证券交易管理办法》、《上海市股份有限公司暂行规定》、《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和《深圳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上市公司监管暂行办法》、《深圳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等相继出台。这些法规对证券的发行、交易和证定,充分体现出地方政府的管理色彩,它们构成了中国证券立法体系的雏形,为以后完善证券立法体系打下了基础。

证券委成立后,开始担当推动市场法制化和制度化的重要角色,先后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等行政法规,全国统一的证券管理法律体系开始形成。同时。参与证券监管的各部门规章、法规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也频繁出台,如司法部和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从事证券法律业务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资格确定的暂行规定》,财政部和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资格确认的规定》,国资局和国家体改委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人民银行、财政部和证监会颁布的《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等。1993年8月,证券委颁布《关于授权中国证监会查处证券违法违章行为的通知》,使得证监会有对市场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权利,是规范市场的重要举措。在此期间,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首部大法——《公司法》于1994年7月正式生效,成为规范公司行为的重要法律渊源1995年l2月,朱镕基同志提出“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指导方针。

第三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大法——《证券法》于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证券法》的问世是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证券法》中突破性条款包括:(1)明确中国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而非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的分散管理,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证监会在证券业中的监管地位;(2)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股票发行由审批制过度为核准制,专设发行审核委员会和核准程序的公开提高了专业化和效率,减少了发行中的行政干预;(3)放松了上市公司收购的限制条件,为资产重组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适应当前经济改革深化的需要。《证券法》的出台解决了原法律体系中大量法规权威性低下、“群龙无首”的局面,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以《证券法》、《公司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20多种行政法规、证监会颁布的159件部门规章和自律机构制定的规则、准则等,这套法规体系基本涵盖了市场的主要方面,是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基础。

四、中国证券监管法制演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法制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且《证券法》中有关规定的责任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证券市场创立近8年后才有《证券法》的问世,《国债期货管理暂行办法》在国债期货市场行将关闭前夕方才露面,一些早已存在的重要市场,如投资基金领域、投资咨询领域长期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虽然颁布了大量的管理办法,但管理级别和力度均显不足。又如,《证券法》第24条规定“证券公司承销证券,应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但未指明违反该条规会受到何种处罚。

2.由于缺乏监管经验,在制定监管政策时往往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各项监管法规之间缺乏配套和衔接,影响了法制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如为抑制股市的过渡投机行为,1997年5月,证券委、人民银行和经贸委了《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在1999年为改变股市涣散的状况,又允许三类企业进入股市。又如,《证券法》中多次提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刑法》中没有规定在证券市场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构成犯罪的标准是什么。

3.法律的实施机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监管执法是证券法制得以最终贯彻的必要保证,我国证券执法中的缺乏严肃性和执法力度不足使大量法规形同虚设,降低了监管效率。如上市公司炒作自身股票、券商信用交易等行为虽明令禁止却屡禁不止就说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更缺乏的是有效的执法行动。再如,《证券法》第75条规定“禁止任何人挪用公款买卖证券”,但由于证券监管机构无权查询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因此,无法举证。类似的条款还有第68、69、7l条等。

(二)对策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法制建设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

1.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证券监管和市场规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首先《证券法》本身需要完善,《证券法》的有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须尽快制定并尽早出台,如关于客户保证金如何专款专用、如何管理的实施办法,券商分类的审批规定和融资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与兼并的操作细则等其次应尽快完成《投资基金法》、《期货法》和《国债法》相关法规的制定,对于《证券法》出台后法律制转让流通问题、证券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问题,应及时填补。证券监管部门应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法规,以便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使监管工作和市场规范发展有坚强的法律保障。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篇4

一、我国的法治建设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政治保证

(一)我国的法治逐步完善,城市管理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自1998年北京成立城管执法队伍以来,各省市地区都陆续成立城管队伍,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城市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市容环境不断改观,促进了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工作强度增加,由于城管法律、法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粗暴行政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城管部门的形象,也阻碍了城管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伴随着城管法律、法规的初步完善,依法管理工作的开展,城管队伍建设开始步入正轨。各地区城管办注重抓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努力塑造城管队伍的执法形象,各类法律、法规、规章的培训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城管法律、法规、规章逐步健全,城管行政执法主体明确,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的统一和内容的日渐丰富,城管行政执法能力和对市容环境的监察能力明显增强。但离应有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管理。。

(二)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依法行政。

第一这是促进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大中城市多数位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枢纽地带,客观要求大中城市应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促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兴盛。城管部门就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整和控制,确定市政园林绿化、城市综合治理、市容环境卫生等城市整体容貌的基本规划,否则,城市管理的质量就得不到充分保障,城市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

第二这是发扬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城管工作纳入法治的轨道,是对市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城管以法治的形式,把权利分享给每一个市民,市民作为一个整体,在法律层面是平等的,有了法治,城管工作要按照法定的程序执法,同时接受人大、政协、派等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我国的德治建设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

古语云:“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施行德治,加强对城管队伍和市民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文明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齐抓共管”的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局面,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氛围。

(一)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体系建设中德治占了主要地位 。在城市美化靓化的建设管理中必须以市民的道德先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伴随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因素,而城管的道德化为大中城市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证。

(二) 德治是市民自觉遵守城管法律、法规的突破口 。随着城市现代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市民自觉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必然有更高的要求,而首先建设恰恰是有利于市民自觉遵守城管法规的突破口。对于一些不守法行为,如果不施行“德治”,不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纵然有完整无缺的法律、法规,规章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管方面出现的症结,脏乱差现象就会周而复始循环出现。

三、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法律和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的。

(一)法治与德治有一定的区别

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实施管理和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在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制定适用于地方性的城管细节,以规范性文件,得到国家行政部门认可,体现着人民维护城市容貌的要求,并由城管执法人员实施。带有一定的约束力,在该城市的市民都应共同遵守,即“必须怎么样”。应用道德来管理城市,是按照人所固有的“良心”,即首先信念,靠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城市市民的道德觉悟,在市民内心深处形成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使市民自觉遵守城管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向良性化发展,即“应当怎么样”。

(二)城市管理工作中法律和道德应该兼而有之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城管工作如果只重法治,在立法上违背了正义的观念、公共利益和道德基本原则。执法人员往往为追求法治效果,野蛮执法,忽略了文明执法和从道德上情理上服人,从而造成人民群众反感,直接影响到城管执法人员的形象,市民在反感中自然就会采取种种渠道对抗城管执法。“动天下,必先动天下之心”,道德本身是法律内容的源泉。但如果城管工作中只重视道德,没有定下城市管理规则,单靠道德来维护城市容貌也是不行的。

法治和德治在城管工作中是极为重要的“双枪”。有此城管问题,只能由法律来调整,通过严格的行政执法,违者必须追究法律责任才能解决。有此城市秩序只能用道德来调整,由社会舆论和个人的道德良心来监督实施,违者受到相应的良心遣责。在一定的界限中,法律干预道德或道德干预法律都属于“越权”,往往会使事情向消极方面发展。但在一定的条件中法律和道德又应“双管齐下”,才能把事情处理的更好。因此,在城管工作中把依法和德治正确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四、城市管理工作中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途径

(一)加大法治的力度

1、完善城管法律、法规、规章,城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法制管理,它的管理程序必须有法制的规范作保证,依靠法制来规范城管执法主体的行为。由于缺乏系统性、细节性、权威性、强制性的城管法律、法规,不少脏乱差现象的整治一时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回潮”、“反弹”现象严重。只有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城管法律、法规,规章严格依法行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城管面临的种种问题。

2、实行联合执法

城市管理涉及到城管、国土、建设、工商、交通运输、公安、卫生水利、市政、绿化、环境保护等多个职能部门。为了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解决强制力不足和执法中缺少自我保护的实际问题,成立集城管、国土、建设、工商、交通运输、公安、卫生水利、市政、绿化、环境保护等若干部门的执法力量于一身的机构是必要的。通过联合执法,执法工作能进展顺利,执法效率显著提高。

(二) 加德治教育力度

1、对市民宣教感化

要提高市民文明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人人动手、齐抓共管”的环境综合治理局面。一是结合城市人口的特点进行宣传教育。现代市民来自四面八方,层次差别大,素质良莠不齐,变动频率高,暂住人口比重大。二是要突出重点,对症下药。首先是进行文明市民教育。其次强化亲情教育。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培养“认同感”,激发他们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热情;三是进行环境与投资创业关系的教育。明确搞好城市环境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把城市环境搞好了,才能带动城市经济提升到新的发展台阶,才能给市民带来更多实惠。四是发动群众制定和执行各种道德守则、公约,使这些道德守则、公约成为文明市民的一种思想束缚。。

2、对执法人员进行道德约束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篇5

我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证券市场监管严重滞后。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虚假信息、操纵价格、内幕交易、极限投机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危害到证券市场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在行使职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头痛医头。方法单一、法规不完善、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充分说明其存在的问题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因此,研究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证券市场监管基础建设包括:法律法规建设、监管体制重塑、市场规律运用、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通过中外证券市场监管的比较分析,来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

一、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

现代证券市场监管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1929年的股票市场大崩溃根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来了大量的证券发行,同时也带来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过热和银行信用的滥用。金融危机和股灾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导致了现代证券市场监管的产生。

大危机后,美国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从立法开始的。现在,证券业是美国最严厉的立法领域,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规范形成了一个覆盖广泛、巨细无遗的完整体系。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是30年代关于银行和证券业的立法,以《1933年银行法》、《193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为代表,精髓是银行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与管理,将证券市场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强调信息公开。3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的名言:“公开是治疗社会病和产业病的最佳药方,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有效的警察”。证券市场立法和信息公开成了证券市场监管的两大法宝。二是1999年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顺应金融发展的要求,从法律上确认了银行、证券、保险混业经营的原则,结束了30年代《银行法》以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实行功能监管。

我国目前规范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国家统一颁布的法律,包括公司法。证券法;二是由各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1.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分析

我国目前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有两个:《公司法》和《证券法》。但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是滞后与不完备,从内容上讲则是不能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很多方面存在内容过时或者无法可依的现象,在实际运用中则存在缺少程序性规定、有法不依和有法难行的问题,甚至存在较多的法律法规互不配套、相互矛盾的问题。其原因可归纳为:首先,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在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等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证券市场的实践还不能为立法概括抽象提供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立法存在着法理研究和立法经验不足的问题,一些法律条款有明显的法律漏洞,缺乏必要的法理支撑。第三,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改革中设立与发展的,将在深化改革中发展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立法不完善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例如,《公司法》是1996年颁布的,1999年底曾作过一次修订,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在明确企业组织形式、规范企业行为、推进市场经济主体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曾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法律规范不完整,存在条款粗疏。内容空缺、缺少必要的程序性规定等问题,在公司行为、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规定为五条,完全没有涉及监事会议事方式、表决方式等程序性的内容,目前我国公司实践中出现的监事会普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状况,应当说与公司法的不足有直接的关系。第二,对有关权利的实现缺乏必要的救济方式。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涉及众多相关主体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司法》在调整相关主体间利益关系时,要制定具体有效的法律规范。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设置必要的权利救济措施。我国公司法在此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公司章程违法侵害相关主体权利时,少数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请求不被董事会接受,董事会、董事长不履行职责,股东大会决议出现瑕疵,法律缺少相应的救济措施,实践中出现这类情况时,权利人往往投诉无门,从而使公司法规定的权利形同虚设。

再如《证券法》,从提议制定到颁布实施,经历了一个一拖再拖,反复修订的过程,终于出台了,其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一些条款内容过时,一些条款与其他政策规定又相冲突。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分业管理,在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投资运动等具体规定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不配套不协调的问题。

在我国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中,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证券市场的很多领域,法律规范还是空白。如证券投资基金法、投资公司法。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投资顾问法等等都暂付阙如。此外,证券市场的法律规范有一个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过程,证券市场在发展变化,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出现,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也必须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出修订。国外的证券市场立法已经经过这样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则正处在对证券法、公司法作出修订最为迫切的时机。

2.证券市场的规章制度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的规章制度与行业自律规则由中国证监会、证券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及证券商分别制定。中国证监会是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有关证券市场监管的各种规章制度由其制定;证券行业协会是自律机构,制定有关自律的各种规章制度;证券交易所不仅仅是一个证券交易市场,也是证券监管机构,制定有关证券发行上市及证券交易的各项制度;证券商则制定内部风险管理的制度。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对证券市场机构、证券市场行为进行着全方位的规范。

例如,2001年为中国证券监管年,中国证监会有19个制度办法先后出台。内容涉及对证券公司经营行为的规范与合规监管;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和设立,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信息披露、风险揭示:新股发行。证券交易;亏损公司的暂停上市与终止上市等。这些规定、办法和指导意见,涵盖了证券市场的方方面面,在规范市场。防范风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有的证券行为都可以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我国的现实则是,在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各种法律是最高层次的。最重要的,却既不健全又缺乏可操作性,而各种规章、制度、办法则相对要全面完整一些。

3.健全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制度的措施

(1)加紧《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者保护渤》《投资顾问或咨询法》等法律的制定,填补我国证券市场法律的空缺,健全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

{2)根据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对已有的《证券法》《公司法》进行修订,以增强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进一步明确中国证监会、证券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证券商的权限职责,对所有证券市场的规章制度办法等进行清理、修订、完善,以确保其与法律规范的配套,以及实践中的可运用性和权威性。

(4)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工作,使各类证券从业人员、投资者懂法、守法。

二、监管体制的重塑

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体制,监管框架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设立专门的政府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进行监管;二是自律性监管;三是社会监管。图1可以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框架:

从监管体制方面来分析,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证券监管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不够明确协调;(2)在证券监管体制、监管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方面不完整明确:(3)在政府机构监管与自律监管方面,更多地依赖政府机构监管,且存在监管缺乏权威性、独立性,监管不规范运动式的监管多于持之以恒前后一贯的常规监管等缺陷;(4)在自律监管方面,缺乏合适的制度安排使之有约束力、行之有效;

(5)未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

如何健全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改变分业监管模式,建立混业监管体制。在重新确立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方面,我们要综合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从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及金融监管的高度及证券监管的目标来考虑证券监管的体制,从保障证券监管的效率。促进市场的发展来考虑证券监管的机构设置及职权划分。

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混业经营,这是不容置疑的,与之相应的监管体制应是混业监管,这是摆在世界各国金融监管者面前的共同课题。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明确的分业监管模式。今年设立了银监会,银监会根据授权统一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保证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方面的超然地位,将货币政策制定、执行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分开,这是必要的。但从金融监管方面来讲,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构成了真正的三架马车体制,这与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不符。我们需要选择的是:成立金融监管局,把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作为监管局的下属机构;或者仍保留现在的三足鼎立的体制。不同的监管机构在监管目标上会有差异,多重监管机构分别监管业务交叉的不同金融机构,必然导致一定的混乱。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有利于我们确定统一的监管目标,进行统一的权责划分,提高监管的效率。

2.从机构、业务两个方面来划分不同监管者的监管对象与范围,明确监管者的职责与权利。对中国证监会要明确其监管的市场机构与市场业务活动,确定哪些方面是该管、可以管好的,哪些方面是不该管。也管不好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市场的活力,促进市场的创新与发展。这对我国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尤其重要。

3.在证券监管方面更多地发挥自律机构的作用。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提供制度方面的保证,为自律监管发挥作用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4.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对证券市场的社会监管包括社会媒体、投资者,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监督等多方面。财经媒体是为广大读者、包括投资者服务的,而监督从来都是其最重要的基本职能。市场参与者对证券市场的监督也非常重要,成熟的市场上总有相互对立的利益主体,相辅相成,相克相生,各种利益主体、各方的分析师和媒体一起形成强大的市场合力,推动了市场透明度的提高。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社会监管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如蓝田集团的问题因为社会监督而被揭露。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市场服务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包庇造假者;如市场参与者相互勾结,形成“买卖一家”的垄断局面等。因此,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首先要规范其行为,其次要保证其发挥监督作用的渠道畅通。

5.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对监管者实施监管,是规范证券市场监管行为、保证监管措施行为的合规合法、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市场规律运用

证券市场是一种市场机制,证券市场监管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从而促进并保障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替代市场机制。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证券的价格是其价值的反映,证券价格不可能长期偏离其价值,当证券价值被高估的时候,卖出证券的行为能使其价值回归;当证券价值被低估时,买入证券能使其价格上升。市场运行。市场发展能纠正市场的无效性,证券市场有自我稳定机制。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有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弱效市场,虽然如此,我们不能否认证券市场运行中市场规律的作用。过去我国的证券市场的每一步发展都是行政力量促成的,今后证券市场则应更多地顺应市场规律来发展。对于各类证券市场机构,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竞争和强化信息披露,以完善市场机制。

发达国家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要强化政府的作用,增强行政的力量。我国则不同,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市场规律,是要实现监管方式手段的市场化。这是由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特点决定的。

四、证券市场监管的国际合作

各国证券市场在运行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具有共同性,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世界性的课题,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和市场风险在国家间的传递,使得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更为必要。国际证监会组织于1983年成立,现在共有来自81个国家的134个会员机构。

国际证监会组织于1998年5月制定了证券监管目的和原则,包括有三项目标:保护投资者原则(基本原则),确保市场公平和有效透明(核心原则),减少系统风险。证券监管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制约跨国界的欺诈、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行为。(2)协调资本充足度要求,加强对跨国金融联合企业的监管合作,降低市场系统性风险。(3)建立证券跨国发行和上市的统一的信息披露及会计标准,降低发行与上市的运行成本和管制成本,促进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4)协调解决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发展对国际证券监管带来的新挑战,以维护全球证券市场的稳定和秩序。(5)降低国际清算风险,保证国际证券市场运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维护全球市场一体化和市场的运行效率。

对于我国来说,加强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提高我国证券监管的效率,控制风险,特别是控制风险在国际间的传递;二是可以促进我国证券监管的规范化、国际化、现代化,这一点更为重要。

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是做好证券监管的前提条件,它决定证券监管的目标取向,规范证券监管的方式方法。完整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高效的监管体制,有效的市场机制和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必能提高我国证券监管的效率,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黄运成,申屹,刘希普。证券市场监管: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篇6

我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证券市场监管严重滞后。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虚假信息、操纵价格、内幕交易、极限投机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危害到证券市场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在行使职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头痛医头。方法单一、法规不完善、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充分说明其存在的问题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因此,研究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证券市场监管基础建设包括:法律法规建设、监管体制重塑、市场规律运用、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通过中外证券市场监管的比较分析,来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

一、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

现代证券市场监管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1929年的股票市场大崩溃根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来了大量的证券发行,同时也带来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过热和银行信用的滥用。金融危机和股灾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导致了现代证券市场监管的产生。

大危机后,美国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从立法开始的。现在,证券业是美国最严厉的立法领域,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规范形成了一个覆盖广泛、巨细无遗的完整体系。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是30年代关于银行和证券业的立法,以《1933年银行法》、《193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为代表,精髓是银行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与管理,将证券市场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强调信息公开。3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的名言:“公开是治疗社会病和产业病的最佳药方,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有效的警察”。证券市场立法和信息公开成了证券市场监管的两大法宝。二是1999年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顺应金融发展的要求,从法律上确认了银行、证券、保险混业经营的原则,结束了30年代《银行法》以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实行功能监管。

我国目前规范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国家统一颁布的法律,包括公司法。证券法;二是由各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1.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分析

我国目前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有两个:《公司法》和《证券法》。但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是滞后与不完备,从内容上讲则是不能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很多方面存在内容过时或者无法可依的现象,在实际运用中则存在缺少程序性规定、有法不依和有法难行的问题,甚至存在较多的法律法规互不配套、相互矛盾的问题。其原因可归纳为:首先,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在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等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证券市场的实践还不能为立法概括抽象提供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立法存在着法理研究和立法经验不足的问题,一些法律条款有明显的法律漏洞,缺乏必要的法理支撑。第三,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改革中设立与发展的,将在深化改革中发展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立法不完善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例如,《公司法》是1996年颁布的,1999年底曾作过一次修订,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在明确企业组织形式、规范企业行为、推进市场经济主体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曾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法律规范不完整,存在条款粗疏。内容空缺、缺少必要的程序性规定等问题,在公司行为、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规定为五条,完全没有涉及监事会议事方式、表决方式等程序性的内容,目前我国公司实践中出现的监事会普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状况,应当说与公司法的不足有直接的关系。第二,对有关权利的实现缺乏必要的救济方式。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涉及众多相关主体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司法》在调整相关主体间利益关系时,要制定具体有效的法律规范。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设置必要的权利救济措施。我国公司法在此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公司章程违法侵害相关主体权利时,少数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请求不被董事会接受,董事会、董事长不履行职责,股东大会决议出现瑕疵,法律缺少相应的救济措施,实践中出现这类情况时,权利人往往投诉无门,从而使公司法规定的权利形同虚设。

再如《证券法》,从提议制定到颁布实施,经历了一个一拖再拖,反复修订的过程,终于出台了,其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一些条款内容过时,一些条款与其他政策规定又相冲突。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分业管理,在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投资运动等具体规定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不配套不协调的问题。

在我国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中,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证券市场的很多领域,法律规范还是空白。如证券投资基金法、投资公司法。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投资顾问法等等都暂付阙如。此外,证券市场的法律规范有一个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过程,证券市场在发展变化,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出现,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也必须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出修订。国外的证券市场立法已经经过这样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则正处在对证券法、公司法作出修订最为迫切的时机。

2.证券市场的规章制度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的规章制度与行业自律规则由中国证监会、证券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及证券商分别制定。中国证监会是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有关证券市场监管的各种规章制度由其制定;证券行业协会是自律机构,制定有关自律的各种规章制度;证券交易所不仅仅是一个证券交易市场,也是证券监管机构,制定有关证券发行上市及证券交易的各项制度;证券商则制定内部风险管理的制度。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对证券市场机构、证券市场行为进行着全方位的规范。

例如,2001年为中国证券监管年,中国证监会有19个制度办法先后出台。内容涉及对证券公司经营行为的规范与合规监管;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和设立,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信息披露、风险揭示:新股发行。证券交易;亏损公司的暂停上市与终止上市等。这些规定、办法和指导意见,涵盖了证券市场的方方面面,在规范市场。防范风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有的证券行为都可以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我国的现实则是,在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各种法律是最高层次的。最重要的,却既不健全又缺乏可操作性,而各种规章、制度、办法则相对要全面完整一些。

3.健全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制度的措施

(1)加紧《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者保护渤》《投资顾问或咨询法》等法律的制定,填补我国证券市场法律的空缺,健全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

{2)根据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对已有的《证券法》《公司法》进行修订,以增强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进一步明确中国证监会、证券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证券商的权限职责,对所有证券市场的规章制度办法等进行清理、修订、完善,以确保其与法律规范的配套,以及实践中的可运用性和权威性。

(4)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工作,使各类证券从业人员、投资者懂法、守法。

二、监管体制的重塑

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体制,监管框架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设立专门的政府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进行监管;二是自律性监管;三是社会监管。图1可以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框架:

从监管体制方面来分析,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证券监管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不够明确协调;(2)在证券监管体制、监管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方面不完整明确:(3)在政府机构监管与自律监管方面,更多地依赖政府机构监管,且存在监管缺乏权威性、独立性,监管不规范运动式的监管多于持之以恒前后一贯的常规监管等缺陷;(4)在自律监管方面,缺乏合适的制度安排使之有约束力、行之有效;

(5)未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

如何健全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改变分业监管模式,建立混业监管体制。在重新确立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方面,我们要综合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从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及金融监管的高度及证券监管的目标来考虑证券监管的体制,从保障证券监管的效率。促进市场的发展来考虑证券监管的机构设置及职权划分。

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混业经营,这是不容置疑的,与之相应的监管体制应是混业监管,这是摆在世界各国金融监管者面前的共同课题。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明确的分业监管模式。今年设立了银监会,银监会根据授权统一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保证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方面的超然地位,将货币政策制定、执行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分开,这是必要的。但从金融监管方面来讲,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构成了真正的三架马车体制,这与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不符。我们需要选择的是:成立金融监管局,把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作为监管局的下属机构;或者仍保留现在的三足鼎立的体制。不同的监管机构在监管目标上会有差异,多重监管机构分别监管业务交叉的不同金融机构,必然导致一定的混乱。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有利于我们确定统一的监管目标,进行统一的权责划分,提高监管的效率。

2.从机构、业务两个方面来划分不同监管者的监管对象与范围,明确监管者的职责与权利。对中国证监会要明确其监管的市场机构与市场业务活动,确定哪些方面是该管、可以管好的,哪些方面是不该管。也管不好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市场的活力,促进市场的创新与发展。这对我国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尤其重要。

3.在证券监管方面更多地发挥自律机构的作用。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提供制度方面的保证,为自律监管发挥作用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4.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对证券市场的社会监管包括社会媒体、投资者,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监督等多方面。财经媒体是为广大读者、包括投资者服务的,而监督从来都是其最重要的基本职能。市场参与者对证券市场的监督也非常重要,成熟的市场上总有相互对立的利益主体,相辅相成,相克相生,各种利益主体、各方的分析师和媒体一起形成强大的市场合力,推动了市场透明度的提高。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社会监管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如蓝田集团的问题因为社会监督而被揭露。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市场服务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包庇造假者;如市场参与者相互勾结,形成“买卖一家”的垄断局面等。因此,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首先要规范其行为,其次要保证其发挥监督作用的渠道畅通。

5.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对监管者实施监管,是规范证券市场监管行为、保证监管措施行为的合规合法、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市场规律运用

证券市场是一种市场机制,证券市场监管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从而促进并保障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替代市场机制。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证券的价格是其价值的反映,证券价格不可能长期偏离其价值,当证券价值被高估的时候,卖出证券的行为能使其价值回归;当证券价值被低估时,买入证券能使其价格上升。市场运行。市场发展能纠正市场的无效性,证券市场有自我稳定机制。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有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弱效市场,虽然如此,我们不能否认证券市场运行中市场规律的作用。过去我国的证券市场的每一步发展都是行政力量促成的,今后证券市场则应更多地顺应市场规律来发展。对于各类证券市场机构,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竞争和强化信息披露,以完善市场机制。

发达国家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要强化政府的作用,增强行政的力量。我国则不同,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市场规律,是要实现监管方式手段的市场化。这是由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特点决定的。

四、证券市场监管的国际合作

各国证券市场在运行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具有共同性,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世界性的课题,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和市场风险在国家间的传递,使得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更为必要。国际证监会组织于1983年成立,现在共有来自81个国家的134个会员机构。

国际证监会组织于1998年5月制定了证券监管目的和原则,包括有三项目标:保护投资者原则(基本原则),确保市场公平和有效透明(核心原则),减少系统风险。证券监管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制约跨国界的欺诈、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行为。(2)协调资本充足度要求,加强对跨国金融联合企业的监管合作,降低市场系统性风险。(3)建立证券跨国发行和上市的统一的信息披露及会计标准,降低发行与上市的运行成本和管制成本,促进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4)协调解决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发展对国际证券监管带来的新挑战,以维护全球证券市场的稳定和秩序。(5)降低国际清算风险,保证国际证券市场运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维护全球市场一体化和市场的运行效率。

对于我国来说,加强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提高我国证券监管的效率,控制风险,特别是控制风险在国际间的传递;二是可以促进我国证券监管的规范化、国际化、现代化,这一点更为重要。

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是做好证券监管的前提条件,它决定证券监管的目标取向,规范证券监管的方式方法。完整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高效的监管体制,有效的市场机制和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必能提高我国证券监管的效率,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黄运成,申屹,刘希普。证券市场监管: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篇7

一、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市局及时调整了“六五”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各直属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从而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处室分工协作和各直属单位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负责;二是强化制度建设、落实。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六五”普法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分析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势,研究进一步加强普法和法制工作的具体措施;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本单位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法制宣传工作纳入局“城管大宣传”体系,必须把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列为重要内容;开展普法规划实施的年度和阶段性考核工作。

二、多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城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根据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特点,在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上求突破。一是继续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六进”活动。继续广泛开展法律“六进”、“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月”等活动,采取街面设点宣传、接受咨询,设置宣传展板,发送法律宣传手册等,加强对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规定的宣传,并有针对性地送法上门,开展法律服务;特别要把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送进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法制宣传,争当“城管小卫士”,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要及时向辖区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街道和小区发送新颁的与城市管理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宣传材料。二是积极利用市级平台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组织的“18”法制广场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利用“城管开放日”及其他各类法制广场宣传咨询活动,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解答群众疑问,并将城市管理相关法规规章及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分别编印成册,发放到市民手中。三是继续发挥社区城管公共信息栏的宣传作用。适时对小区和街道设立的480余块公共信息栏进行维修和调整、更新。明确其中一部分版面必须专门用于张贴城市管理方面的内容,如新颁法规、规章和市政府城市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真正发挥城管宣传阵地作用。四是办好“市市民城管流动学校”。“五五”期间成立的“市市民城管流动学校”和在京口区、润州区城管局设立的城管流动学校分校,两区所辖街道办事处设立的市民城管流动学校教学站,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六五”期间,要继续利用“城管流动学校”这个载体,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城管知识的传播。继续开展“优秀城管志愿者”评选活动,推动城管加民管的进程。五是办好城管网站“六五”普法专栏。“六五”普法专栏,内设二级栏目4个(1.首页,2.普法宣传,3.依法行政,4.法律法规)。要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及时转载新颁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本系统人员学法用法和广大市民了解城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搭建平台。

此外,还要利用《日报》、《京江晚报》《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本市主流媒体经常性地进行城市管理方面的宣传和报道。

三、突出抓好重点对象学法

一是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要在突出抓好党的十精神学习宣传的同时,采取城管高层论坛、法律讲座、专题辅导、规定内容自学等形式,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深刻领会党的十关于法治建设、法制宣传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每年人均要达到40个学时以上。重点组织学习《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强制法》、《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物业管理条例》。要认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八个一”活动,局领导班子坚持落实每季度集中组织学法一次的制度。党委理论中心组法律知识学习全年不少于两个专题。根据市普法办的统一安排,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律知识网上学习、考试,参考率、合格率均要达到100%。二是继续抓好执法队员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在支队、各执法分局多形式组织执法人员学法的基础上,市局将采取分层次全封闭的形式对执法队员开展为期15天的集中学习和培训,并统一组织考核。三是有针对性地抓好基层单位干部职工的法律教育。各直属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定期组织职工学习与本职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职工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积极做好行政权力清理工作。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及时做好行政权力清理工作。所涉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的相关事项,法律依据,程序规定等,一律在局门户网站以及规定的场所公开、公示,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社会监督;二是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和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要通过广泛的素质教育和规范化的内部管理,提高本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大力加强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特别要致力于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计划地实施“四大整治”行动,助推全市“四大行动计划”。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篇8

一、指导高度注重,确保城市管理任务顺畅展开

城市管理是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构成局部,与群众出产生涯息息相通,特殊是市区作为全市独一的城区,代表着市的全体形象,在全市经济社会开展中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我市把城市管理任务作为提拔城市档次,营建调和社会情况,促进经济开展的主要伎俩,从落实科学开展观,统筹开展协调开展的高度,具体增强城市管理任务。

(一)把城市管理任务摆到主要地位。市委市当局对城市管理非常注重,每年年头的市委全会和当局任务申报,都将城市管理任务作为主要内容做出摆设,提出了“以创立国际进步前辈程度的宜居城市为目的,强化城市管理,提拔城市档次,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涯情况”等任务要求。市当局常务会议常常听取任务状况报告请示,仔细研讨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为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和法制化,市当局于上一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任务的定见》,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系体例,完美了城市管理机制,明白了城市管理责任。市当局首要指导和分担指导还常常现场催促和反省城市管理任务,并针对任务中存在的单薄环节,屡次召集相关本能机能部分现场办公,上一年以来市当局首要指导和分担指导现场办公7次,先后处理了渣滓处置、路途维修等热点难点问题。

(二)建立一致批示和部分联动平台。为改动曩昔部分之间推诿扯皮、职责不明景象,我们整合城市管理资本,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和市当局秘书长任副主任,城管、建立、财务、环保、卫生、公安等26个市级部分为成员单元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全权担任城市管理的组织批示,协调城市管理有关方面的任务关系,组织展开城市管理综合整治运动,监视反省城市管理严重决议计划的执行状况,审核城市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状况。喜欢辉区和各街道做事处也成立了响应的城市管理指导机构,构成了“一致指导、分级担任、条块连系、横向到边、纵向究竟”的市、区、街道、社区两级当局、四级收集的管理体系体例。与此还,城市管理委员会明白规则了各成员单元职责,辨别签署了目的责任书,将城市管理考评后果与党政指导干部的政绩审核相挂钩,作为调查任务业绩和程度的主要根据,并树立了城市管理联络网和任务联络单准则,然后促使各部分自动从大局动身,不折不扣地执行市委市当局关于城市管理的各项决议计划,构成了协同共同、齐抓共管的优越场面。针对严峻搅扰城管法律人员执行公事和暴力抗法的景象,我们树立了城管和警员结合法律形式,市公安局成立了由8人构成的治安第二支队,派驻城市管理行政法律局专职协助城管法律任务,上一年以来共处理城管法律案件30余起,行政拘留3人,治安处分26人,调处城管法律中的各类胶葛200余起,维护了城管法律的严厉性,包管了城管法律的顺畅进行。

(三)不时加大支撑和投入力度。市城市管理行政法律局成立之初,确定人员编制81个,个中法律人员编制71个。跟着建成区局限扩展和城市管理义务加剧,市当局将市政处、园林处、环卫处等城市管理的部分和本能机能划转城市管理行政法律局,并在人员编制上赐与鼎力倾斜,到当前为止,市城市管理行政法律局共有人员编制330个,个中法律步队人员编制到达87个。投入50余万元新增3辆法律车以及电脑等设备,改善了城市管理行政法律的办公和配备前提,包管了城管法律需求。城市管理行政法律局承当着局部市政设备的建管本能机能,上一年以来,投资1003万元对市区内局部破旧楼体进行了立面点缀,投资近2000万元进行了城区绿化,投资735万元对王肃街的路灯和王肃街、通江路的首要修建进行了革新和亮化,投资近400万元革新了中心贸易步行街和黑龙江公园根底设备,投资1700万元对铁路街、环城西路拓宽革新,投资近200万元设置了高层次黑色钢构、尤格力板的街路和公厕指示牌,依照一街一品形式设置果皮箱1100余个,投资300余万元建立了拥有400个摊位、搀扶弱势群体的半封锁市场,投资1200万元与市公安局资本共享的市区街路视频监控系一致期工程曾经开工建立,这些都为增强城市管理、创优城市情况打下了坚实根底。

二、机制立异,高规范高程度管理城市

跟着我市城市建立措施加速,社会各界对城市情况要求规范不时进步,城市管理若何顺应新情势的转变,曾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依照市当局的摆设,我们从管护方法、规章准则、精密化管理、以报酬本、调动积极性等方面动手,积极探究城市管理的新机制、新思绪、新办法,施行“五化”管理方法,有用促进了城市管理任务的展开。

(一)变革管护方法,市场化管理。就是当局出资金,制订任务规范,接纳内部承包与外部公开竞标的方法,确定市政设备管护权,市政设备管理部分与中标人签署管护合同,并制订管护规范,进行进度和质量的监管。制订了《市市政公用设备投标管护施行方案》,将路途养护、路灯管护、城市绿化管养、生涯渣滓清运、街路打扫保洁、公厕管护等,归入市场化管理,有17名内部职工和5家公司、27名社会天然人取得管护权,本来估计需求投入管护资金1265万元,经过竞标实践支出1184万元,不只降低了管理本钱,管理质量也有很大进步,市政设备养护的进度和质量均好于从前。比方,曩昔市区16条街路两侧和龙滨公园的绿化养护费用,每年支出都在22万元左右,而且对没有成活的草木不克不及实时补植。以竞标方法发包给文翔公司后,该路段施行绿化补植、养护一条龙管理,每年仅需付出18.9万元。

(二)健全规章准则,标准化管理。就是树立一系列的规章准则和律例,使城市管理每一项内容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曩昔因为城市管理律例存在缺掉、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对修建渣滓随意倾卸、车辆运输沿街遗撒、电力和通信企业空中随意拉线、门前人行步道常常损坏等景象,缺乏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城管法律有必然的难度。我们依据国度和省会市管理有关司法律例,连系实践,接踵制订了《城市路途管理方法》、《修建渣滓管理方法》、《户外牌匾告白载体设置管理方法》、《照明设备暂行规则》、《人行道铺装及管护暂行规则》等20部标准性文件,完美了城市管理的律例系统,加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一年以来,我们根据这些管理方法,共处置违章行为400余件,处分金额近10万元,曩昔难以管理的违法行为根本消弭,市容市貌分明改善。

(三)不放过每个细节,精密化管理。就是从细枝小节动手,管到点、线、面,做到全掩盖、无死角。我们制订了《精密化管理规范目标系统》,把管理对象细化到每一段路、每一片绿地、每一栋楼,包罗路缘石倾斜、人行道板缺掉、绿化池枯草、烟头落地等,都归入进来。比方,早市场、修建工地的管理内容触及10个方面102项,市政管理内容触及4个方面62项,园林绿化管理内容触及4个方面48项,情况卫生管理内容触及5个方面55项等等,根本涵盖了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对市区40条街路的打扫保洁,我们划分4个管理品级,制订分歧规范,个中首要街路接纳“早五晚九”16小时保洁制;还,执行40分钟保洁制,即落地渣滓40分钟之内必需清算终了;冰雪清算任务大雪三天、小雪一天完成,完成了街路打扫保洁率100%、渣滓日产日清率100%和主次干道清雪出城率100%。把管理责任细化到每一小我,比方,我们规则沿街两侧无乱堆乱放、乱摆乱卖,沿街门店一店一匾,假如呈现堆放、摆卖、一店多匾状况,扣该路段担任人员响应审核分数,将分数折组成资金予以处分。

(四)凸起以报酬本,人道化管理。就是做到利民便民,不克不及只追求外表美观,而不思索适用。增强城市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为市民供应舒适便利的生涯情况,进步市民的幸福指数。近几年,我们在人行道铺装上,悉数强迫运用防滑地砖,并铺设了瞎子道砖。在黑龙江公园、龙源路、兴隆街等公厕较少的地段,建立水冲式公厕3处、旱厕9处、挪动环保公厕10处。本年在中心步行街维修时,将花池旁的大理石座椅面上加上木条,起到了隔凉效果。在旅检、海关及首要街路,设置了商贸网点指示牌和街路指示牌,并依据俄罗斯旅客逐年增多的状况,商埠牌匾、商品标价等悉数采用中俄文标识。

城管法律也做到以报酬本,具体贯彻落执行政法律责任制,做到了严厉依照顺序做事,文明法律。要求法律人员要穿着划一,行为庄重,举止文明,立场谦和,要运用标准的文明法律用语,在法律反省和处置违法行为时,先还礼后出示法律证件,做到文明、人道化法律。在法律进程中,从监视处分为主向预防压服教育为主、处分为辅改变。施行“首犯不处分”制,经过耐性仔细的压服教育,感染违章者,使其变被动听从为盲目恪守,消弭了法律妨碍。对坚苦群众施行帮扶,比方,在果断取缔活动商贩的还,为下岗特困职工和自产菜农安顿了1120个摊位,每年免收占道费29万元。

(五)调动各方积极性,群众化管理。就是既强化当局的责任,又依托群众的参加,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来管理好城市。比方,上一年我们展开了省级卫生城和全国优异旅行城的创立运动,在首要街路展开政策律例宣传,经过这些运动加强群众的责恣意识。我们发动广阔市民积极参加到城市管理中来,探究城市管理双向互动的“五包六保”责任制,与沿街4000余家商家、单元签署了门前“五包六保”责任书。“五包”责任是指沿街商家、责任单元包卫生、包次序、包立面、包绿化、包文明。“六保”是指城管法律部分及法律人员要包管做到朴拙相待,热情效劳;包管做到文明法律,公平法律;包管做到实时查处损害市容情况卫生的行为;包管做到谦虚听取群众对城市管理任务的定见和建议,并将整改等相关状况实时反应;包管做到严厉查处野蛮法律和刁难勒卡商户的城管法律人员;包管做到高效优质完成职责义务,仔细承受群众监视。“五包六保”责任制施行以来,充沛调动了沿街商家单元一起管理好城市的积极性。比方:“阿瓦盗窟饭铺”、庶民商铺等很多商家等很多商家自动做好门前的保洁任务和维护门前次序。诺言海鲜、华殷商城等商家自动做好楼体景象亮化设置。华泰修建、人民银行等单元自动做好门前绿化、硬化任务。为发明优越的市容情况,我们经过设立寻求定见箱、发放寻求定见函、在局网站布告、召开“三会”(群众代表座谈会、监视员座谈会、效劳对象座谈会)、走访“百家”商服等方式,普遍深化的寻求群众对城市管理的定见和建议,并在全市局限内延聘了20名代表性订定合同事才能较强的同志为义务监视员。并按期召开会议,普遍寻求定见,谦虚承受批判和建议。大到路途建立,小到果皮箱设置,都面向社会普遍征集定见建议,发动群众建言献策。

三、强化步队建立,塑造城管法律优越形象

城市管理法律步队是施行城市管理的执行者,直接面临广阔人民群众,城管法律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单关系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任务的评价,并且影响到党和当局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我们内强本质,外树形象,结实树立“管理就是效劳”的理念,起劲打造一支政治强、规律严、作风正、营业精的高本质城管法律步队。

(一)增强本质培训。作为一支法律步队,只要结实树立司法认识,知法、懂法、守法,才干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严厉法律、公平法律,我们狠抓营业进修,不时进步法律干部的营业才能。制订了《城管法律人员法制营业培训准则》、《城管法律人员自学准则》,每年都组织法律人员进行法制营业培训,按期或不按期进行严厉测验,进步全体城管法律人员综合本质和营业才能。测验不及格的,必需再次进行培训,直到及格为止。每次选拔干部,司法营业测验是第一关。上一年共集中讲课100学时左右,组织闭卷测验4次,培训面和测验面到达100%。

(二)严厉进行考评。在仔细调研,重复寻求定见的根底上,上一年我们制订出台了《城管法律系统“3+X”百分绩效考评方法》,科学设定城市管理和城管法律岗亭,执行日反省,周传递,月小结,半年奖惩,年关总评。“3”是对任务实效、形象声誉、精力文明三个方面的考评,“X”是发作严重责任变乱或严重问题一票否决的考评。考评后果执行“三挂钩”,即与评优选模、提升任职、经济好处挂钩,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严峻批判惩戒,追查责任。上一年以来共处分城管法律和城市管理人员1013人次,罚款23700元,2012年奖励进步前辈单元和小我30160元。对考评列前的干部,经过民主引荐和严厉审核顺序,选拔副科级6人,正科级1人,因考评名次靠后被中止任务的正科级干部2人。

(三)加强清廉认识。接踵树立了行政法律公示准则、错案责任追查准则、法律顺序准则、严重处分立案准则等,施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掀摊子、不撅秤子”,“不吃拿卡要”,“不乱收费、不乱罚款”三道清廉文明法律高压线,要求行政法律人员依照司法律例规则,标准本身行为,改正违法违规行为,准确运用自在裁量权,维护城市管理行政法律的公道公平,做到自警、自醒、自重、自律,一直坚持着清正清廉的优越形象。近年来,未发作一同差错责任变乱、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六五”普法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优良的高素质执法队伍,促进法制城管建设。

二、主要学习内容

(一)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及我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二)及我市“六五”普法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规划;年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要点。

(三)行政法基本知识以及《行政强制法》、《城乡规划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常用法律知识及相关司法解释。

(四)城管执法相关执法程序及《省行政程序规定》、《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市城乡规划条例》等常用法律知识和其他与城管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

(五)行政执法基础知识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件的制作及归档;其他档案的管理等。

(六)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

三、学习培训形式

学习培训的方式要结合工作实际,拓展学习领域,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坚持以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方式,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辅导、举办讲座、案例分析及探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

(一)坚持自学。以个人能够熟悉及熟练运用为目标,抓紧抓好对城管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城乡规划法》、《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省行政程序规定》、《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安排好个人学习。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2小时。

(二)中队组织。以中队、科室自行组织、集中学习为主的形式,了解并掌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及我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法治”建设的工作思路及“六五”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面加强法制城管建设;对涉及城管执法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章等要及时组织队员集中学习,做到了解、掌握、熟知。中队集中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三)执法培训。由法制科组织,局领导及其他中队、科室负责人参加授课,讲解相关执法知识、执法行为、执法技巧,以此提高执法效果。

(四)集中授课。定期邀请部分法律专家及专业人士专题授课,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及执法知识。

(五)座谈交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适时组织中队、科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针对城管执法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工作经验、执法案例以及队伍建设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讨论,加强沟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定期考试。针对学习及培训情况,定期组织集中考试或开卷考试,以此提高学习培训效果。

四、具体要求

1、加强日常学习和法律法规培训是提高执法效能、推进法制城管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各中队、科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结合我局开展的“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张旗鼓的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在大队上下营造讲学习、爱学习、都学习的浓厚氛围,将城管执法队伍的素质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篇10

论文摘要:证券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立以来,在近20年间获得了飞速 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实现我国市场 经济 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证券市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的滞后等原因,导致证券市场监管不力,在证券市场上出现了诸多混乱现象,使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备受困扰。因此,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法律制度、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是证券市场走向规范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在近20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据

2.证券业自律组织监管权的 法律 完善

《证券法》对证券业自律组织的简简单单的几条规定并未确立其在证券市场监管中的辅助地位,我国应学习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体制,对证券业自律组织重视起来。应制定一部与《证券法》相配套的《证券业自律组织法》,其中明确界定证券业自律组织在证券市场中的监管权范围,确定其辅助监管的地位以及独立的监管权力;在法律上规定政府和证监会对证券业自律组织的有限干预,并严格规定干预的程序;在法律上完善证券业自律组织的各项人事任免、自律规则等,使其摆脱政府对其监管权的干预,提高证券业自律组织的管理水平,真正走上规范化 发展 的道路,以利于我国证券业市场自我调节作用的发挥以及与国际证券市场的接轨。

3.监管者自我监管的法律完善

对证券市场中的监管者必须加强监督约束:我国相关法律要严格规定监管的程序,使其法制化,要求监管者依法行政;通过法律法规,我们可以从正面角度利用监管者 经济 人的一面,一方面改变我国证监会及其分支机构从事证券监管的管理者的终身雇佣制,建立监管机构同管理者的劳动用工解聘制度,采取惩罚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落实量化定额的激励相容的考核制度;在法律上明确建立公开听证制度的相关内容,使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其中,对监管者形成约束,增加监管的透明度;还可以通过法律开辟非政府的证券监管机构对监管者业绩的评价机制,来作为监管机构人事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被监管者的法律完善

1.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完善

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机制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以完善上市公司的权力制衡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一方面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减少国有股的股份数额,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能够使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法律环境,并在其内部建立一种控制权、指挥权与监督权的合理制衡的机制,把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作为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2.中介机构治理的法律完善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中介机构同上市公司一样,在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 历史 和国情时也有股权结构、治理机制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其日常管理、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经济信用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缺陷。我们应当以优化中介机构的股权结构、完善中介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根本目标,一方面在法津上提高违法者成本,加大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处罚力度:不仅要追究法人责任,还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人的经济乃至刑事的责任。另一方面在法律上加大对中介机构的信用的管理规定,使中介机构建立起严格的信用担保制度。

3.有关投资者投资的法律完善

我国相关法律应确立培育理性投资者的制度:首先在法律上确立问责机制,将培育理性投资的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投资者投资出问题,谁应对此负责,法律应有明确答案。其次,实施长期的风险 教育 战略,向投资者进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思想灌输。另外,还要建立股价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分析体系,引导投资者理性预期。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是决定股价波动的重要因素,投资者应以过去的经济信念为条件对未来经济作出预期,从而确定自己的投资策略。

(三)监管手段的法律完善

1.证券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我国证券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已经日渐完善,形成了以《证券法》和《公司法》为中心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自律规则四个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我国证券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无论从总体上还是细节部分都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面对21世纪的法治世界,证券监管法律法规在对证券监管中的作用不言而语,我们仍需加强对证券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视与完善。要加快出台《证券法》的实施细则,以便细化法律条款,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并填补一些《证券法》无法监管的空白;制定与《证券法》相配套的监管证券的上市、发行、交易等环节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证券交易法》、《证券信托法》、《证券信誉评价法》等等;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制度,使其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发挥基础作用,弥补投资者所遭受的损害,保护投资者利益。

2.证券监管行政手段的法律完善

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过度干预,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相违背的,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要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手段,正确处理好证券监管同市场机制的关系,深化市场经济的观念,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涉。尽量以市场化的监管方式和经济、法律手段代替过去的政府指令和政策干预,在法律上明确界定行政干预的范围和程序等内容,使政府严格依法监管,并从法律上体现证券监管从“官本位”向“市场本位”转化的思想。

3.证券监管其他手段的法律完善

证券监管除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外,还有经济手段、舆论手段等等。对于经济手段前面也有所提及,证券监管中的每个主体都是经济人,我们利用其正面的作用,可以发挥经济手段不可替代的潜能,如对于监管机构的管理者建立违法违规的惩罚机制和监管效率的考核奖励机制等,促进监管者依法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在法律上对新闻媒体进行授权,除了原则性规定外,更应注重一些实施细则,从而便于舆论监督的操作和法律保护,使舆论监督制度化、规法化、程序化,保障其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