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呼吸道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24 18:02:48

清理呼吸道方法

清理呼吸道方法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对尚未建立呼吸的新生儿进行呼吸道清理的有效方法及对新生儿早吸吮,产妇早泌乳的影响。方法 将10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手法挤勒与中心负压吸引接一次性吸痰管法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并进行皮肤接触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早吸吮,产妇早泌乳的状况。结果 2组在建立新生儿良好呼吸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手法挤勒清理呼吸道对呼吸道黏膜无损伤。且产妇新生儿早吸吮,产妇早泌乳时间较负压吸引法新生儿组明显提前(P

【关键词】手法挤勒;清理;呼吸道;吸吮;泌乳

胎儿自母体娩出后,呼吸道必须清理干净,否则会因肺组织突然膨胀形成吸入性肺炎,手法挤勒与负压吸引法均能有效清理新生儿呼吸道,但手法挤勒操作简单,对新生儿呼吸道粘膜无损害。能明显提前早吸吮早泌乳时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12月,选择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孕周38~42w产程中胎心一直良好。将刚分娩尚未出现呼吸动作的新生儿1000例随机分为500例用手法挤勒。另500例用负压吸引呼吸道清理,二组产妇的孕周、胎心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呼吸道粘膜损伤及早吸吮情况及产妇早泌乳状况。

1.2 方法

(1)手法挤勒 胎儿口鼻部娩出时接生者立即用左手拇指自胎儿鼻梁向鼻孔方向挤勒,同时四指并拢自喉部向口方向挤勒,胎儿娩出后将新生儿头部转向一侧,继续用上法清理呼吸道,直至口鼻无羊水溢出为止。

(2)负压吸引法 胎儿娩出后,新生儿仰卧,肩部垫高2~2.5cm,使其颈部轻使仰伸,操作者左手示指伸入新生儿口腔,右手将导管入口、咽、喉部进行吸引负压100mmhg,吸引时间小于15s/次,吸入深度不超过10cm,吸引要旋转导管。

(3)早吸吮观察。2组Apgar评分良好的新生儿断脐后,立即擦干身体,操作放于母亲胸腹部进行皮肤接触,同时助产士协助新生儿吸吮,观察新生儿吸吮状况,记录早吸吮时间,每30min记录,2小时后与母亲同回病房,由病房护士继续负责指导、观察、记录。

(4)早泌乳观察。母亲产后由护士挤压观察乳汁分泌情况及新生儿有无吞咽动作,每30min记录一次。新生儿出生后2小时内由助产师负责观察记录,2小时后回病房由病房护士指导观察泌乳状况并记录泌乳的始动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手动挤勒与负压吸引法相比较,在使新生儿建立良好呼吸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二种方法对新生儿呼吸道黏膜损伤差异较大(P

2.3 2种方法对新生儿早吸吮及产妇早泌乳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 论

3.1 清理呼吸道对呼吸道黏膜的影响 新生儿必须在第一口呼吸前清除口、咽、喉部等处羊水,血液,以防吸入肺组织引起吸入性肺炎。负压吸引压力须控制在100mmhg左右,吸引时间不超过15s/次,长度不超过10cm,否则压力过大,吸引时间过长,易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1]。手法挤勒在胎儿口鼻部娩出而胎肩未娩出前,即对口、咽、喉、鼻部进行挤勒,确保了新生儿第一口呼吸前对呼吸道内羊水、血液的有效排除,而负压吸引必须在胎儿全部娩出后,摆正后方可吸引,此时部分新生儿已诱发了第一口呼吸,因此手法挤勒较负压吸引法清理呼吸道更及时,操作简单。

3.2 该方法对新生儿早吸吮方面的影响 由于负压吸引了较多易损伤新生儿口、咽、喉黏膜,而吸引时间过长或导管插入过深易刺激恶心呕吐,导致不被早吸吮。而手法挤勒不造成新生儿任何损伤。因而绝大部分能进行早吸吮。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3 该方法对母亲早泌乳影响 泌乳是依靠婴儿吸吮刺激,使垂体生乳素抑制因子使泌乳减少,导致催乳素的反应性增加而维持[2]。手法挤勒组新生儿能够在产后30分内及时吸吮母亲,形成神经反射促进了乳汁的及早和不断分泌。此外,影响产后泌乳的因素除了与产后吸吮时间,早晚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外,还与产妇的健康、营养、内分泌、环境、社会因素、精神心理、产科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头。因此,为保证足够的乳汁量还必须注意产妇休息,睡眠、饮食等,并且避免精神刺激。

【参考文献】

清理呼吸道方法篇2

关键词:肺炎;物理治疗;方法

肺炎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严重的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目前临床普遍接受的肺炎分类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1肺炎的流行病学

在导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居首位,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肺炎大约有400万。在美国每年有300万例次的CAP,其中90多万人住院,6万多人死亡。20%~30%的肺炎发生于身体健康的青年人,没有并发症的CAP患者死亡率较低,约1%~3%,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CAP患者死亡率增加,虽然HAP的发生率为0.5%~2%,但死亡率却高达30%~60%。据美国2004年统计,每年在CAP的治疗上就要花费12.2亿美元,HAP的治疗费也以每年3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2胸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PT)是应用躯体运动、按摩、牵引、训练、机械设备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它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及康复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治疗的作用广,不仅可用于对症治疗,而且可作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疗。其治疗作用包括消炎、镇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瘫痕和杀菌等等。胸部物理治疗(CPT)是一类非药物、以简单的手法或以改变病人的、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或咳嗽的技巧,或者借助器械,目的在于减轻气道阻塞、帮助廓清气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肌功效和协调性的治疗技术。CPT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提法,如气道清除技术(AcTs)、支气管引流、引流治疗、支气管清洁疗法等。CPT技术的具体方法较多,包括有缩唇呼吸、控制性呼吸、主动呼吸周期、支气管/引流法、用力呼气技术、自发引流、呼气正压、高频胸壁压迫、高频气道开放、Flutter活瓣疗法、指导性咳嗽等。现对胸部物理治疗的常见方法予以介绍。

2.1传统胸部物理治疗传统胸部物理治疗(CCPT)包括对胸部的叩拍、震动、摇动及引流技术。是通过胸部叩拍和震动,对胸壁施加机械能量,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的方法。主要运用手法治疗,近年来应用的电子机械装置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理论来说,叩拍有助于固定在气管,支气管树的分泌物松动,进而可以通过咳嗽或吸引清除。叩拍是通过受过训练的人或患者家属将手掌微屈凹陷,以腕部运动来拍打患者胸部,或者应用机械叩拍器在呼吸时叩拍胸部,特别是作用于需要引流的部位。震动是当患者呼气时,双手掌交叉重叠在需要引流区域间歇施加压力,或者用震动器在呼吸时作用于引流区域。摇动是指晃动患者身体来松散分泌物,促进其排除的方法,此法应用相对较少。

2.2引流引流(PD)是据患者肺部病变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靠重力作用使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引流排出,特别适用于有大量痰液者。此法常常与其它胸部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特别是胸部叩拍和震动。所以将其亦归入传统胸部物理治疗。

2.3指导性咳嗽没有控制的咳嗽常导致患者疲倦、胸疼、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因此要对无效的咳嗽进行控制,学会更有效的咳嗽以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这就需要指导性咳嗽(DC)。具体来说,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下,让患者有意识地做一系列的动作,主要是为自主咳嗽功能受损者清除大气道分泌物。该方法适用于自发性咳嗽不能有效廓清气道分泌物的,或者其疗效不佳;上腹部或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气道分泌物漪留,需要长期护理患者;已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指导性咳嗽包括采取适当(尽量坐位,或近似坐位);呼吸控制和强有力的呼气三个方面。

2.4呼气正压呼气正压(PEP)产生于丹麦,是辅助气道清洁治疗的气道正压技术。治疗时,患者对着阻力器呼气,产生呼气时的正压,正压水平常可据测压计调节,较低压力一般在15~30cm水柱,高压可达60~80cm水柱,但通常采用的是10~20cm水柱。推荐吸气:呼气时间为1:3或1:4。一般在持续不到20分钟后,患者即可将分泌物排除。通常可以通过市场上供应的吹气瓶子或通过直径6mm左右的麦秆向盛水的小杯内连续吹气泡达到PEP治疗效果。

2.5主动呼吸周期主动呼吸周期(ACBT)是将几种呼吸技术结合起来的控制性呼吸方式。包括呼吸控制、用力呼气技术、胸部扩张运动、huff咳嗽等。Huff任咳嗽包括一到两次的用力呼气。ACBT具体操作时分七步:①呼吸控制;②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③呼吸控制;④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⑤呼吸控制;⑥用力呼气技术或呼气动作;⑦呼吸控制。主动呼吸周期被认为是引流中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清理呼吸道方法篇3

天是容易感冒的季节,由于春天气温多变,人体上呼吸道的生理防御机能下降,老人由于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及自身呼吸道保护机能下降,加之他们很多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而更易患感冒。但是老年人千万别拿咳嗽感冒不当回事。感冒咳嗽常常可引发严重的咳、喘、憋等呼吸道症状,使您夜不能寐,严重影响您的健康生活。

有很多的老人不明白,只要一感冒咳嗽,就很难治愈,而且是越咳越厉害,还老是反复发作。钟南山院士讲过:“肺部细小支气管和肺泡深部黏液无法排出,正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加重的主要原因。只有清除肺部细小支气管和肺泡深部内的黏液淤积,才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根本。”

临床上治疗咳、喘、憋的方法往往只依赖药物和吸氧,长期大量的服用药物,时间久了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危害。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清除气管深部的黏液淤积,因此,咳喘憋不能治愈。清除气管深部的黏液淤积才是治疗咳喘憋的重要措施。

彻底排痰排气才能消除咳喘憋

要想清除支气管深部的黏液淤积可依靠物理疗法――负压脉动疗法。医学界将“负压脉动疗法”定义为:能够有效清除肺深部的细小支气管和肺泡黏液淤积,应用负压脉动振荡气流,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排除痰液、疏通气道、消除炎症、清除气体交换障碍,恢复正常呼吸功能的物理康复疗法。负压脉动疗法创造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先进治疗理念和方法:

彻底排痰控制感染

负压脉动振荡气流经鼻腔直接传导至各级支气管和肺泡,产生涡旋气流帮助肺内的残气呼出体外;同时增强支气管纤毛运动能力振动痰液松动,在负压脉动气流的带动下附壁爬升,促进痰液快速排出,缓解气道痉挛,有效疏通气道。痰液长期滞留是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主因,负压脉动疗法通过彻底排痰,控制了反复感染,使患者逐渐减少或停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

消除呼吸障碍,实现自主呼吸

负压脉动疗法依靠助力排痰排气,从根本上疏通气道,消除呼吸阻力,从助力“呼气”入手,呼气量提高,必然带动吸气量增加,从而加大有效气体交换腔的面积,使患者逐步恢复自主呼吸能力。

清理呼吸道方法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06

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气管切开,插人气管套管以形成人工通道,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2009~2010年收治气管切开患者26例,探讨如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综述了气道湿化护理、吸痰护理、胸部物理疗法、预防并发症、气管套管的护理以及营养、切口、脱管的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患者26例,均男性,年龄75~86岁,住院时间126~1886天,气管切开时间2个月~3年。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气道湿化护理:①气道湿化: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加湿和加温、清洁和过滤作用,吸入的干燥空气易损伤气管黏膜,气管内的分泌物容易结痂堵塞呼吸道,湿化的目的是稀释分泌物以利于吸引或咳出;补充每日水分消耗,维持支气管表皮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②湿化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气道湿化方法有以下几种:湿纱布覆盖法、超声波雾化加湿法、套管内滴药法、气道灌洗法和持续给药法等。肺清扫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选择清醒、咳嗽反应敏感、体质好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即在患者吸气时,先将生理盐水1cm注入气管套管内,保留15秒,吸出。③湿化液的选择:目前临床上趋向以无菌蒸馏水或0.45%的盐水取代传统的生理盐水作为基础,根据患者病情、痰培养药敏情况加入药物,避免了因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进而引起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的弊端。④加温气道湿化:加温湿化通过充分扩张、湿化气管、支气管,能较好地改善肺通气功能。采用加温气道湿化法,湿化液温度与体液接近,对下呼吸道黏膜刺激小,不易出现皮下及纵隔气肿,滴药时咳嗽减轻,肺部感染率下降。

吸痰护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患者大多不能自己排痰,极易造成分泌物滞留而堵塞气道,加重呼吸困难。①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有橡胶、硅胶等,现在一次性硅胶管逐渐代替了可重复使用的质地较硬的橡胶管。一般成人使用16~18号吸痰管,过粗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太细在呼吸道分泌物黏稠的情况下易造成吸引不畅,吸痰管的外径与气管套管内经比应<0.5。②吸痰时机:现在认为适时吸痰是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将吸痰不作为常规操作,仅在患者有大量痰液潴留上呼吸道,如患者呼吸音减弱、呼吸困难、有痰鸣音或呼吸哮鸣音、患者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使用的呼吸机出现高压报警时才吸痰,这样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③吸痰的方法:常规吸痰法将吸痰管反折无负压下插入气管内15~17cm处(支气管分叉处)松开反折部分边吸痰边旋转吸引退出,有文献报道每次吸痰时先吸取气管套管口的痰液,再将吸引管反折下插至气管内15~17cm处,再上提吸痰管1cm松开反折部分,边吸边旋转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2次吸痰间隔时间不超过3~5分钟,效果更好。④吸痰时的供氧问题:缺氧是气管内吸痰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之一,为防止气管内吸痰引起缺氧,在吸痰前后应给予预充氧,可预防因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胸部物理疗法:①引流:引流肺病灶的部位,根据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结合支气管造影,肺CT确定。2~3次/日引流,总治疗时间30~50分钟,因为夜间黏液纤毛的轮廓清晰度减弱,气道分泌物易在睡眠时滞留,故在早晨清醒后应用引流效果最好。②胸部叩拍、振动和摇动:一般认为叩拍最好沿着支气管的大致走向,从上往下拍,叩拍时间1~5分钟。振动是双手掌交叉重叠,在引流肺区,间歇施加一定压力,振动频率10~15Hz。③咳嗽训练:咳嗽是大气道过多黏液的有效技术。咳嗽训练常用的方法为有效咳嗽反应用力呼气技术。用力呼气技术由1~2次用力呼气组成,呼气由中肺容量开始持续到低肺容量,接着咳嗽或进行有效地咳嗽,然后放松呼吸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始,呼气时患者以双上臂快速向内收压迫自己侧胸壁来辅助用力呼气。

预防并发症:气管切开的患者69%胃内容物误吸,在注入食物时应抬高床头,使患者半卧位,把胃内滞留物抽空,将套管气囊放气减轻对食道压迫,再注入食物,可防止食物反流。并应定期检查气管套管固定松紧是否适宜,太紧压迫颈部血管,太松套管易脱出,以放入1手指为宜。

气管套管的护理:①气管套管的护理:为防止空气中尘埃、细菌进入气道,通常的护理方法是用生理盐水湿化的纱布覆盖在套管口,把生理盐水装入空的新洁灵喷雾消毒瓶内,均匀喷洒在套管口纱布上,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均匀地推洒在覆盖于管口纱布上,较以往采用无菌镊子将浸透生理盐水的纱布覆盖在套管口上方便,不易污染,更为实用。②气管套管的位置管理:气管切开术后应抬高床头30°~45°,头部位置不易过高、过低,给患者翻身时应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过大,手术当天嘱患者不要过多变换,套管固定颈部松紧以1指为度,要经常检查套管位置有无松脱,方法是取一小块棉丝置于套管口,棉丝受呼吸气流的冲击,应上下飘动,如棉丝不动,表示套管已脱出气管。应及时更换套管。③内套管的清洗消毒:内套管的消毒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以高压蒸气灭菌法及环氧乙烷灭菌法效果最可靠,环氧乙烷还具有灭菌有效期长的优点。

营养:为减少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应尽早进行鼻饲。气管切开患者由于吞咽困难,极易发生误吸和营养不良。因此,应取得语言治疗师和营养师的帮助,确保患者得到充足的营养。

切口护理:每天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周围是一种即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它既可以防止切口感染,又可以保护切口周围皮肤不被分泌物刺激,定时更换切口处纱布垫。

脱管的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痰液减少,可进行堵管试验。如堵管24~48小时,患者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排痰者可考虑拔管,拔管前清洗、消毒套管周围的皮肤,拔管后用碟形胶布沿颈前横行贴紧将颈前切口拉紧相互靠拢加以固定,1周左右自行愈合不必缝合。

综上所述,在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护理中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深入地研究和改进,逐步改变了以往的经验式、直觉式护理,使护理工作得到更有科学性的发展,不但有利于患者提高生命质量,同时也使护理质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清理呼吸道方法篇5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为对照组病例应用常规方案治疗,检测实验组病例的血清PCT浓度,根据浓度确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为(2.96±0.54)d,抗生素应用率为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1.55)d、88.0%(P0.05)。结论:细菌感染时,患儿血清降钙素前体浓度会升高,以此为依据指导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药,可降低抗生素应用率,减少耐药菌产生,降钙素原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降钙素原;儿科;呼吸道感染;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59-02

儿童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病,主要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可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患儿,但临床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滥用抗生素可造成耐药菌广泛传播[1],因此,有必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本文将研究降钙素原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3年03月~2014年05月入住我院儿科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5:10,年龄3~11岁不等,平均(6.2±1.5)岁,10例肺炎,5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例为急性支气管炎,3例为支气管哮喘,2例为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男女比例14:11,年龄3~11岁不等,平均(6.3±1.4)岁,11例肺炎,5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例为急性支气管炎,3例为支气管哮喘,2例为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入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症状,比较两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临床基本资料,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胸片、血常规、病毒抗体测定、血C-反应蛋白测定、血清支原体抗体测定,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准备德国DRAHMS公司生产的仪器及试剂,应用免疫发光法检测实验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做好相关记录,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药。

1.3 疗效评定: 统计两组抗生素应用情况及临床治疗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借助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t检验,以(X±s)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道感染患儿各项时间指标统计: 实验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为(2.96±0.5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65±1.55)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2.2 两组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抗生素应用率比较: 实验组抗生素应用率为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0%(P

3 讨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有研究数据显示[2],71%的病例存在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多数为IgM阳性),呼吸系统病毒可损伤呼吸道上皮,促使气道发生细菌感染。

大量研究证实[3][4],以降钙素原浓度为指导,可安全减少儿童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在不影响患儿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抗生素应用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为(2.96±0.54)d,抗生素应用率为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1.55)d、88.0%(P0.05),近似于相关报道[5],提示以血清降钙素前体浓度为依据指导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药,可降低抗生素应用率,减少耐药菌产生。

降钙素原是一种无激素糖蛋白,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是降钙素的前体。降钙素原浓度被视为抗生素使用的指征,若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浓度

综上所述,降钙素原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易丽,,孙朝文,等.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04(03):241-244.

[2] 郑晓璐.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诊断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2012,01(08):45-46.

[3] 王世瑜,谭广群,穆红.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2013,15(18):2826-2828.

清理呼吸道方法篇6

[关键词] 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新生儿

极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 500 g的新生儿[1]。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及生理功能未成熟,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均比足月儿差。特别是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将本院新生儿科86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极低体重儿两种不同的气道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体重儿8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6例,女40例;胎龄28~32周;出生体重<1 000 g的35例,体重1 000~1500 g的51例;患儿原发病:胎粪吸入综合征20例、重症肺炎36例、肺透明膜病20例、感染性休克10例。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08年1月~2009年6月为对照组,2009年7月~2010年12月为观察组,两组患儿性别构成、胎龄分布、出生体重、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儿按新生儿科护理常规专人护理,做好病情观察,疾病全过程用心电、呼吸、血压及经皮氧饱和度(tcso2)持续监护,并给予保暖、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机械通气给予呼吸支持。机械通气时两组患儿均选用“drag”婴儿呼吸机,采用直径为2.5~3.0 mm的rüsch气管导管经口插管,0~24 h内行机械通气,通气方式为“simv加peep”,呼吸参数的调节相同疾病一致;气道管理中吸痰的间隔时间与方法、气道湿化的方法两组患儿一致。

1.2.2 对照组:①患儿取仰卧位;②常规的手叩法叩背;③呼吸机管道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观察组:①患儿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仰卧时在背下放置新生儿血压计袖带,接心电监护仪,每隔0.5~1.0 h自动充气再放气,反复操作以刺激患儿;②吸痰前15~20 min用复苏囊小号面罩叩击患儿背部,叩打速度100~120次/min,每肺叶叩击、振动1 min,持续时间不超过5 min,力量均匀适合;③呼吸机管道消毒采用全自动清洁机清洗消毒后装在无菌薄膜袋中备用。

1.3观察指标

1.3.1 每天桡动脉穿刺采血做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3.2 观察两组患儿心率(hr)、经皮氧饱和度(tcso2)、24 h发绀的平均次数、24 h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机械通气的时间、呼吸道感染率及两组患儿治愈和死亡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组间对照方法,计数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其他指标的观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3。

3 讨论

极低体重儿在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但机械通气中导管的刺激、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新生儿呼吸中枢、呼吸肌和软骨发育不完善,气道内径相对狭窄,纤毛运动功能差,致分泌物排出困难,故易出现呼吸道阻塞。改进机械通气中的气道管理方法,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状况。

3.1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极低体重儿机械呼吸的传统是仰卧位,但有学者发现健康早产儿及肺炎早产儿俯卧位时,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均较仰卧位改善,可能与俯卧位时更为均匀的通气分布直接导致背侧肺区通气量增加有关,这是氧合改善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儿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而且在仰卧时置新生儿血压计袖带于背下,充气放气,反复操作以刺激患儿背部,亦可使气道受到震动,黏性分泌物被击碎、松弛、脱落,进而排出,保持气道通畅。

3.2 叩背方法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吸痰是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如果患儿痰液黏稠时,叩背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叩背的目的是通过叩击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引流,使分泌物从肺叶到达细支气管,再到达主支气管,通过患者咳嗽或人为吸引排出体外。经典的叩背方法为手叩法,即操作者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手部肌肉及手腕放松,轻轻拍打患者背部[5-6],此法操作者手掌较新生儿而言较大,定位不精确,手部的力量轻重不容易掌握,叩击力量过轻则起不到良好的排痰效果,过重则患儿不易耐受,甚至导致患儿胸内损伤,故效果欠佳;采用复苏囊小号面罩叩背,其呈圆形,似手掌的中空状,软硬度适宜,力度均匀的持续叩击,既可振动呼吸道、肺部,使附着在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又不会导致胸内损伤或感到不适。

3.3 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机械通气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管道系统灭菌不彻底或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均可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致使抵抗力低的患儿并发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增多,气道不畅加重。本院传统的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为手工清洗、84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由于呼吸机管道结构的特殊性,管壁呈螺纹状,管腔长,内径小,硅胶有一定的弹性等,导致清洗难度大,一般在管道的两端口部清洗消毒效果较好,深部清洗消毒效果较差且待干时间长。现使用由消毒供应中心用自动清洗机处理的呼吸机管道系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具有最严格程序消毒,此程序主洗时加入了1∶50的有效含氯量1 000 mg/l消毒清洗剂,集化学浸泡法和热力消毒于一身,洗净灭菌依次完成,消毒效果较为可靠。本研究中的患儿呼吸道感染率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更换患儿、改进叩背方法和呼吸机管道系统的消毒方法,可促进气道通畅,增强机械通气效果。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的tcso2、pao2、治愈率升高,paco2、hr、呼吸道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发绀和呼吸暂停的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说明改进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方法,可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状况,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巍,童笑梅,华.早产儿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

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4-395.

薛辛东,王晓惠,张家骧.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7,37(8):494-496.

宋亚君.早产儿的临床意义[j].新生儿科杂志,2006,16(3):139-141.

肖荷妹,李兰静,崔朝勃.老年人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41-1042.

清理呼吸道方法篇7

【关键词】小儿;深麻醉状态;气管内吸痰法

麻醉后小儿传统气管导管内吸痰方法存在吸痰不彻底,对患儿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也有较大影响,易发生恶心、躁动、咽喉损伤、喉痉挛等并发症的问题,在深麻醉状态下吸痰的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 2009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科采用深麻醉状态下吸痰管插入气管内吸痰的方法,能彻底清除潴留的痰液而在深麻醉状态下拔管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拟探讨这个问题,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0例患儿,其中男36例,女24例,选择ASA分级1~2级,年龄3个月~11岁,体重 13~26kg ,平均14 kg,行肱骨切开复位术、甲舌囊肿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颈部包块切除术、唇裂腭裂修复术、耳鼻喉手术、髋部及股骨手术的患儿60例,手术持续时间 50~120 min,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术后需在拔除气管导管前清理呼吸道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即实验组:深麻醉下拔管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导管内吸痰方法吸痰,每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实验组患儿于术前4~6 h禁饮食,患儿取卧床撤枕、头后仰,在患儿自主呼吸尚未完全恢复,无意识的情况下,采取麻醉喉镜暴露声门后吸痰的方法,深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立即用喉镜伸入口腔挑起舌根暴露声门,插入吸痰管前,打开吸引器开关,用插管钳将一细吸痰管轻轻插过声门( 约 1 ~1.5cm) ,进行吸痰,由浅至深反复吸痰,吸痰管取出后,吸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吸痰时间约 10s,然后用面罩辅助呼吸,直到患儿自然苏醒。对照组待患儿于恢复自主呼吸,吞咽呛咳反射恢复完善后,作清理呼吸道然后拔管。

1.3 监测指标: 常规监测 ECG、BP、SpO2、、HR、ET-CO2、 RR、,记录吸痰前后MAP、HR、SpO2、痰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的情况,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手术种类无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吸痰后MAP、HR 变化,痰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的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3.1 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是全麻后的主要任务,麻醉医师有责任有效地清除痰液,改善呼吸功能,维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并发症。

3.2 深麻醉状态下采用的在深麻醉状态下吸痰的方法是小儿麻醉后有效的吸痰方法,优于传统吸痰法。与普通吸痰方法相比,采用的在深麻醉状态下吸痰的方法,不仅吸痰效果佳,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缺氧情况,由于小儿气管导管内径狭小,传统吸痰法只将吸痰管插至咽喉部,不易将气道内的痰液吸尽,不能有效地清理气管及支气管内痰液,而气管内吸痰是将吸痰管插至气管内进行吸痰, 使呼吸道深部的痰液能咯至上呼吸道, 有利于吸痰, 采用的在深麻醉状态下吸痰的方法,临床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吸痰效果明显,实验结果表明, 在深麻醉状态下吸痰的方法优于传统吸痰法。

3.3 我们采用的在深麻醉状态下吸痰的方法,反复吸痰刺激造成的不适:它能彻底清除气管及支气管内潴留的痰液,达到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的目的。在深麻醉下进行操作,减少了心血管系统反应,降低恶心、呕吐、喉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对常规吸痰时吸痰管无法插入,麻醉喉镜暴露声门后吸痰亦可解决吸痰问题。因此,深麻醉状态下吸痰,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价格低廉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值得基层医院和急救科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6,838 ~ 849

[2] 陈星菊, 闵苏, 刘新伟.全麻拔管后呼吸抑制 1例报告 [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2( 5):551.

[3] 尚少梅, 代亚丽.护理学基础[M] 1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12

[4] 吴淑芬, 洪燕玲 1 正常生理气道患者经口腔吸痰的体会 [J].护理学报, 2008, 15( 1):95

[5] 王玉娟.全麻拔管期不用拮抗药的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7):2410.

[6] 辛玲. 脑卒中昏迷患者两种不同吸痰方式的对比研究 [J].临床护理杂志, 2006, 5( 9):56

[7] 于修娟. 气管内插管吸痰的护理体会.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 26( 2) : 112.

[8] 张丙珠,李文华.小儿经鼻或口气管内吸痰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09,7( 12):264 ~265

[9] 周龙成.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拔管时机的观察 [J].四川医学, 2006,27( 9):952- 953.

清理呼吸道方法篇8

【关键词】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31―02

胸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麻醉、术后活动受限等原因,患者术后肺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痰液分泌增多及清理障碍,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本文对近一年来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从而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2年11月68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2011年同期开胸手术6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种类包括:肺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食管手术,纵膈手术,肺大疱切除术,胸部创伤等。排除病例包括:术前存在感染、合并有糖尿病等。

1.2 开胸手术后并发症 根据病案记录,采集以下几种开胸手术后并发症: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两组病例比较无差异性。

1.3 统计学 两组资料比较分析用X2检验,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2 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措施

2.1术前呼吸道管理

2.1.1 健康教育 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呼吸道准备的重要性,掌握相关锻炼方法,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由床位护士在患者入院第二天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协助进行相关检查,并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方法。

2.1.2 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 (1)戒烟 烟雾长期刺激可使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改变及吞咽功能下降、纤毛运动及排痰功能减弱、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增加了术后发生肺不张、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机会[2]。因此,患者入院后要反复强调吸烟的危害及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戒烟,一般要求戒烟2周后进行手术。(2)预防感染 指导患者的术前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3)口腔护理 口咽部细菌是机械通气性肺炎致病菌的重要来源[3]。口腔清洁可减少口腔细菌的数量,对减少开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患者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积极治疗口腔疾病,保持口腔清洁。

2.1.3 雾化吸入 术前雾化吸入可在术前排除肺底部潴留的分泌物,使呼吸道进入最佳状态,有利于手术进行[4]。

2.1.4 呼吸功能训练 术前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增强患者的呼吸肌强度,提高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有:(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预防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腹部鼓起,吸气时用鼻深吸气,屏气1s~2s,呼气时张开嘴,缓慢呼气4s~6s,吸呼比为1:2。(2)缩唇呼吸 指导患者闭嘴用鼻吸气,呼气时将嘴收拢为吹口哨状,使气体缓缓地通过缩窄的口形,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或1:3,连续练习15min/次。(3)吹气球 鼓励患者深吸气后尽量用一口气将气球吹大,3~4次/d。(4)爬楼梯 可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爬楼梯锻炼,尽量每次3~5层,循序渐进。

2.1.5 有效咳嗽排痰训练 主要教会患者采用两步咳痰法,患者取舒适位,先做5~6次深呼吸,然后于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液到咽部,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

2.2 术后呼吸道管理

2.2.1 指导呼吸 保持患者镇静、舒适,取舒适,四肢放松,首先进行5~6次深呼吸,再用力深吸气,然后放松。再次重复,然后一边抑制呼吸一边连续进行轻咳,痰到咽部时,再用力咳出,术后6h护士一对一指导患者实施呼吸方法锻炼,直至患者完全掌握。

2.2.2 协助排痰 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让患者取半卧位,鼓励患者咳痰及变换,并进行有效地翻身叩背。叩背的方法:自下而上,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叩背,将手掌变为空心掌以适宜的力度进行叩击,叩背时应避开脊柱及切口处,每次叩击1~2min,反复震动,使小气道内分泌物松动脱落。

2.2.3 有效咳嗽排痰 当患者咳嗽时,护士用双手按压术侧胸廓,吸气时双手放松以保护伤口,减轻疼痛,鼓励患者先轻咳,然后深吸气用力做爆发性咳嗽排痰,同时食指和中指在总气管处给予压力,使咳嗽时气流加大,将痰液排出。手术后患者应每2h左右进行10次左右的有效咳嗽与深呼吸运动。

2.2.4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临床上预防开胸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可湿润呼吸道黏膜、抗感染、稀释痰液以利于排出,解除呼吸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等目的。一般在全身麻醉清醒后4-6h开始雾化吸入治疗,雾化时患者取半坐卧位,以提高呼吸深度,利于雾滴沉降于终末细支气管。

2.2.5 吸痰 若患者术后痰量较多且较为粘稠而不易咳出,此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可进行吸痰。

2.2.6 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肺复张,加强肺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尽早活动。具体做法是:(1)术后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应采取半卧位。(2)对术后不能半卧位的患者应经常改变卧位。(3)鼓励患者拔除引流管后2h离床活动,先室内后室外,运动量逐渐增加[5]。对因切口疼痛或担心切口裂开而不愿活动或不敢活动的患者,应充分做好解释工作。

3 讨论

由于胸部手术的创伤和麻醉对患者呼吸系统影响较大,术后咳嗽无力,分泌物增多,黏膜纤毛运动减弱,痰不易咳出,极易发生肺不张、肺炎等肺部并发症,对开胸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和燕.葛存燕.肺叶切除术后护理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1206-1207.

[2] 李建华.吸烟对人类健康主要危害的研究进展.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5):284-285.

[3] 陈鸣.府伟灵.陈依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211-213.

[4] 陈道华.开胸术后患者氧气射流雾化吸入方法的改进.护理学杂志.2008.23(2):43-44.

[5] 孙洪玉.70岁以上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0):4776-4777.

清理呼吸道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 R27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76-01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进行了69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复苏,分两个阶段2000―2005年共36例未及时使用气管插管,2006―2010年均及时使用气管插管共33例。

1 临床资料

按照阿氏评分法,1min 0―3分为重度窒息,立即进行复苏。均保暖清理呼吸道 ,刺激呼吸。必要时加用药物治疗。2000―2005年36例,未及时使用气管插管。其中男19例,女17例。常规清理呼吸后,如无啼哭,即刺激呼吸,给予呼吸兴奋剂。如仍无呼吸,则请麻醉科医师协助气管插管,正压给氧,抢救成功28例。成功率78%其余8例,1例当时未抢救存活,另7例术后5天后死于窒息后并发症。2006―2010年共33例,均及时使用气管插管。其中男20例,女13例。抢救成功32例,成功率97%。仅有1例因宫内窘迫时间较长羊水污染严重。呼吸道吸入大量污染羊水,于生后1小时未建立规则呼吸家属放弃治疗。

气管插管法:在喉镜直视下,暴露声门,这时往往见粘稠的羊水堵塞声门,或粘液从声门漏出。此时切忌盲目插管,应立即保温用吸管吸羊水或粘液,然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完毕后,应再将导管插入气管插管中行负压吸引,进一步清理呼吸道,然后接着按复苏气囊,加压给氧,每分钟40―60次,一般加压给氧后皮肤逐渐转红,开始呼吸。自动呼吸建立后,可拔出气管导管,按常规给氧。

2 讨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时产科重症之一。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抢救应分秒必争。严格执行ABCD复苏方案。A;通畅呼吸道。B:建立呼吸。C建立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其中通畅呼吸道是根本,尤其应强调在第一口呼吸之前,彻底清理呼吸道,以前常用的方法是新生儿娩出后用导管反复数次吸取羊水,由于不能直视下吸引,往往致吸引不干净,尤其遇重度窒息新生儿,由于其羊水粘稠更不容易吸净。此时如果盲目刺激呼吸或使用兴奋剂则容易使被胎粪污染的羊水进入气导深处,为以后的复苏;留下隐患。使窒息后并发证增加。新生儿死亡比增加。所以对于重度窒息新生儿,胎粪粘稠不易吸干净者,经过常规清理呼吸道后,新生儿一般情况无好转,宜立即行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往5min阿氏评分即可达9―10分。采用此法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成功率从78%上升至97%。并发症明显减少。

由于气管插管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具有效果确切,抢救迅速等优点,产科工作人员应熟练操作,而不能过分依赖麻醉科,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树中.新生儿窒息的复苏[J].实用妇科杂志,1994,10(6):285.

清理呼吸道方法篇10

摘 要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48

资料与方法

2004~2009年治疗40例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男35例,女5例,年龄35~75岁。机械通气通气时间最短3天,最长2月余。其中4例,因基础疾病不可逆而死亡,36例抢救成功。

护 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或抢救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根据血气分析监测,调整呼吸参数,记录呼吸机的名称、型号,通气方式,吸入氧浓度、压力、潮气量等,并根据呼吸机提示:气道压力过高,检查是否呼吸道痰液阻塞,及时吸痰;压力过低:呼吸机管道连接是否严密等原因。本组多见于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随时都可危机患者的生命。护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静脉通道建立,给氧,心电监护,正确采集各项血标本,及时送检,同时密切观察意识、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变化并准确记录。给予白蛋白、血浆、抗感染对症治疗,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呼吸得到改善,血气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值。及时有效的护理观察,病情得到控制。

气道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至关重要,尤其在昏迷期间,本组患者痰多而黏稠,严格无菌操作,并严格区分口鼻和气管内吸痰管。每次吸痰前后均给予吸纯氧,防止发生低氧血症。吸痰时先洗净口鼻、再吸气管内的痰液,负压范围:10.7~16.01kPa,每次吸痰的时间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严重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声门下呼吸道分泌物聚集,以及气管导管壁上细菌生物膜形成是形成VAP的主要原因。加强巡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3天内,常规作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维持合理的气囊压力,气囊压力的大小是阻止误吸,保证有效通气,防止损伤气道黏膜。目前认为理想的气囊压力应维持在1.56~2.54kPa;人工气道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解剖及功能,当气囊充气后,声门和气囊之间的间隙成为一死腔,使口咽部分泌物、出血、食物残渣或呕吐物滞留于此。气囊上滞留物吸入肺内引起感染也是导致VAP发生的主要原因。采用0.02%洗必泰冲洗人工气囊上滞留物,4小时1次。冲洗时注入的冲洗液的压力要低,并严格无菌操作。有研究显示采用氧化电位水行气囊上冲洗,可彻底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减少气囊上细菌,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效果显著优于0.02%洗必泰;预防冷凝水倒流。冷凝水倒流可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升高。一旦冷凝水倒流进入患者气道内极易导致患者的肺部感染。倾倒的方法:靠近患者一端抬高,将管路全部冷凝水全部倒入积水杯内,以防管道中的冷凝水倒流入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同时做好呼吸机管道及附件的消毒,防止呼吸道感染。

基础护理:本组患者营养状况较差,昏迷,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给予半卧位,循证医学证实,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有利于减少VAP的发生。能够减少胃肠道反流及误吸有力于呼吸。加强皮肤的护理,骨隆突处应加垫,2~3小时翻身1次,用手掌轻轻拍打受压部位,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清洁,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日,便后及时清洗。膀胱冲洗1次/日,病室使用加湿器保持气道湿润,有利于痰液吸出;紫外线消毒2次/日,防止感染,气管切开前3天吸出痰液常规留痰标本培养,减少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昏迷期给予鼻饲或根据医嘱胃肠外营养,主要是静脉补液。病人清醒后行胃肠内营养,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先清淡宜消化的饮食,后增加蛋白质富有营养的优质蛋白质,搭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

心理护理:本组因严重呼吸衰竭,心理压力重,尤其是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时,紧张、烦躁、恐惧不配合治疗。我们耐心讲解机械通气及气管切开的目地,鼓励、安慰患者,通过表情、手势、书写来判断患者的需求,了解病人的切身感受,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护理,并尽力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同时鼓励家属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缓解紧张情绪。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使病人的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心需要得到满足。做好出院指导,加强锻炼,定期检查。

参考文献

1 俞森洋,朱远钰.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最新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