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10-19 16:06:27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脑出血;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21-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患者29例,年龄在45-89岁,平均年龄(67.39±3.20)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2例,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针对肺部感染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1 基础护理 脑出血昏迷的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血液、痰液、呕吐物会引起误吸导致窒息,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假牙或者义齿的患者应取出,并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裤袋。昏迷的患者用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1.2.1.2 一般护理措施 对于脑卒中长期卧床的患者,加强患者生活护理,定时进行翻身、扣背,将床头抬高30°,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可进行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针对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疗效。对于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保持气道通畅,正确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2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有效的进行护理干预措施:

1.2.2.1 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人工气道的护理(温湿化作用)以及正确的吸痰方式: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但是机械通气有雾化罐,将呼吸机的雾化罐内的水温调至在35-38℃,这样才能使气体由机器送到患者气道内的温度达到35-37℃.可以选用主动加温加湿器进行气道管理,可以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气道干燥和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清理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正确方式选择吸痰,必须密切评估患者的吸痰指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最好选用密闭式吸痰管,这样可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要超过15s,两次间隔时间3-5s连续不要超过三次;吸痰时插入深度为12-20cm,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立即停止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待气管如血管[3]。注意吸鼻腔的吸痰管要与吸气管的分开。

1.2.2.2 呼吸机的应用,呼吸机使用易产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一般是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部感染[4],预防VAP有以下几点:①医护人员要做到手卫生。②吸痰时严格无菌执行操作,选用密闭式吸痰管。③监测气管导管的材质,呼吸机管路内积水,及时倒掉蓄积水。④监测气囊压力,和气囊滞留物的清理。⑤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应激性溃疡,注意鼻饲,避免胃肠胀气。⑥对任何呼吸治疗装置的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手部清洁,带一次性手套,吸痰带一次性无菌手套,呼吸机在使用后严格进行消毒,雾化罐、储雾罐或氧量装置应执行专人专用。

1.2.2.3 针对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干预 采用两人配合的方式,一人固定气管,一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时的漱口水不要误吸到气道内造成感染,每日做2至3次。定时进行翻身、扣背,将床头抬高三十度,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可进行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针对预防VAP有一定的疗效。

1.3 效果评定 对于两组研究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统计肺感染发生的例数的比例进行比较。针对患者的住院日期进行统计做比较。

1.4 数据处理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脑出血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尤其对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如果不能够有效的做好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会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严重的影响,加重患者的病情,拖延患者治愈时间,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为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为社会带来影响。因此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并发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丽萍.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1,6(8):16.

[2] 张保云.ICU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1,03:1108.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篇2

【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以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以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如文中所述的临床护理。结果:非手术患者在接受如上所述的护理措施后,未出现肺部感染的现象。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占此类患者总数的5%。4例肺部感染患者在接受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因此死亡的现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基础上,系统性、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基础护理、环境护理和管道护理,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从而在源头上遏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颅脑损伤;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临床护理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则是临床护理中的关键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清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在降低患者致残率的同时为其痊愈出院提供更多保障。本次研究以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4~8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3.5周岁。其中,140例中脑脊液,20例耳鼻漏,100例颅骨骨折,20例原发生脑干损伤。124例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16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80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4例患者肺部感染),60例患者非气管切开。多数患者的昏迷时间在1~3周之间,6例患者持续半年的植物人状态。患者住院时间30~180d不等,132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死亡。

1.2 方法

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吸痰、翻身拍背,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切口护理、无菌操作、吸痰、呼吸道湿化等,下面对护理措施进行具体的介绍。

(1)吸痰

除患者的痰液外,吸痰的清除对象也包括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当中的血性液体、呕吐物、凝血块等。由于吸痰管需要从气管切开处、口腔、鼻腔深入到气管当中,所以在吸引之前要进行过度通气,并在插入之前折闭吸痰管的尾端,避免因管口负压损伤患者气管黏膜或导致吸引失败。吸痰管在插入足够深度后,应避免反复提插,做到一边旋转提拉一边抽吸,整个过程的动作要轻柔,每次持续时间应控制在15s之内。为了确保吸痰质量,在此过程中应辅以翻身拍背。

(2)翻身拍背

翻身拍背的目的是让痰液松动脱落,提高吸痰效果。具体做法为:半握拳状,在手与患者胸背部之间留置更多的空气,随后叩击患者的胸背部。叩击应由上到下、由里向外且与呼气同步进行,叩击持续时间应在3~5min之间,但是在每次叩击的前后都需要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因叩击次数过多使痰液大量积累而导致患者窒息。

(3)切口护理

患者手术切口的辅料每天都要进行更换,若辅料被污染,必须立即进行更换,同时注意患者切口部分是否存在皮下血肿、气肿或出血现象。气管切口则应用两层无菌纱进行覆盖,严禁使用毛巾等棉制品覆盖在气管导管口位置,以免因异物进入刺激黏膜而引起咳嗽、吸入性肺炎或患者呼吸困难。

(4)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之前,都要用消毒液清洗双手。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对所使用的护理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使之始终处于无菌状态。另外,用于气管和口鼻腔分泌物清理的生理盐水应为两瓶,不得混合使用。

(5)呼吸道湿化

呼吸道湿化的作用在于稀释痰液,使其能够更加便捷的排出,以保障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避免出现感染。本次研究所涉及的行气管切开术的80例患者均采用了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每次时间为15~20min,患者吸入的雾滴温度与体温相当,且能够达到末端支气管和肺泡。另外,可以在气管导管中滴入2~3ml a-糜蛋白酶稀释液,每1~2h滴入一次,也可以使用敏感抗生素与之交替滴入,以促进患者的咳嗽反射,使痰液能够自行排出。

2 结果

非手术患者在接受如上所述的护理措施后,未出现肺部感染的现象。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占此类患者总数的5%。4例肺部感染患者在接受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因此死亡的现象。

3 讨论

脑组织对于氧气的消耗较多,对于缺氧的耐受性较差,而颅脑损伤患者经常出现的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非常容易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因此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保持供氧量就变得非常重要。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大多会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这种方式有利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和梗阻的解除,使颅内压和胸内压得到有效控制,增加气体交换量,改善患者的缺氧情况。但是也因此带来了感染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基础上,系统性、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基础护理、环境护理和管道护理,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从而在源头上遏制肺部感染的发生,为患者的痊愈出院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文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呼吸道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3):3058-3058.

[2]徐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78-78.

[3]杨广云.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A,2011,30(11):196-197.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脑卒中;坠积性肺炎;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2-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4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患者29例,年龄在45-89岁,平均年龄(67.39±3.20)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2例,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加强基础护理 脑卒中昏迷的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血液、痰液、呕吐物会引起误吸导致窒息。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假牙或者义齿的患者应取出,并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裤袋。昏迷的患者用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1.2.2 及物理治疗 对于脑卒中长期卧床的患者,加强患者生活护理,定时进行翻身、扣背,将床头抬高30°,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可进行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针对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疗效。对于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保持气道通畅,正确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3 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温湿化作用)以及正确的吸痰方式: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但是机械通气有雾化罐,将呼吸机的雾化罐内的水温调至在35-38℃,这样才能使气体由机器送到患者气道内的温度达到35-37℃.可以选用主动加温加湿器进行气道管理,可以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气道干燥和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清理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正确方式选择吸痰,必须密切评估患者的吸痰指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最好选用密闭式吸痰管,这样也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要超过15s,两次间隔时间3-5s连续不要超过三次;吸痰时插入深度为12-20cm,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立即停止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待气管如血管[3]。注意吸鼻腔的吸痰管要与吸气管的分开。

1.2.4 呼吸机的应用 呼吸机使用易产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一般是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部感染,预防VAP有以下几点:①医护人员要做到手卫生。②吸痰时严格无菌执行操作,选用密闭式吸痰管。③监测气管导管的材质,呼吸机管路内积水,及时倒掉蓄积水。④监测气囊压力,和气囊滞留物的清理。⑤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应激性溃疡,注意鼻饲,避免胃肠胀气。⑥对任何呼吸治疗装置的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手部清洁,戴一次性手套,吸痰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呼吸机在使用后严格进行消毒,雾化罐、储雾罐或氧量装置应执行专人专用。

1.2.5 针对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干预 采用两人配合的方式,一人固定气管,一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时的漱口水不要误吸到气道内造成感染,每日做2至3次。定时进行翻身、扣背,将床头抬高三十度,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可进行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针对预防VAP有一定的疗效。

1.2.6 防止误吸 给予患者高鼻饲时将床头抬高30-45°,进食后30-60min后再将床头放下,抬高床头30-45°进行鼻饲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危险性。痰多者鼻饲前为患者翻身叩背进行吸清呼吸道内分泌物,鼻饲后减少患者咳嗽,避免在鼻饲后30min内进行深部吸痰,以免发生刺激性剧烈咳嗽引起食物反流而致误吸。

1.3 效果评定 对于两组研究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统计肺感染发生的例数的比例进行比较。针对患者的住院日期进行统计做比较。

1.4 数据处理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尤其对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如果不能够有效的做好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会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严重的影响,加重患者的病情,拖延患者治愈时间,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为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为社会带来影响。因此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并发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丽萍.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1,6(8):16.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篇4

为进一步分析对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原因,然后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以减少病患死亡例数[1]。本文以将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患62例患者当作研究的主体,详细总结内容如下。

1.研究资料与感染原因

1.1 研究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患62例患者当作研究的主体,均抽取于2016年07月到2017年02月期g。其中病患病患的性别结构为:男性病患的例数为27例、女性35例。年龄结构为:病患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23.4岁与81.3岁,得到其年龄均值为(44.7±4.3)岁,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1.2 感染原因

总结分析后得到,62例病患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为病原菌感染所致,其中大肠埃希菌导致病患为5例,感染发生率为8.06%(5/62),G-杆菌以肺炎克雷泊菌导致病患为43例,感染发生率为69.35%(43/62)、铜绿假单细胞菌导致病患为4例,感染发生率为6.45%(4/62)、单一原菌导致病患为5例,感染发生率为8.06%(5/62)。

1.3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预防措施

(1)增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管理主要是因为重症监护病房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情况比较多,需要对病房定期消毒,应用紫外线定期对病房中的空气进行消毒,一般而言,每天的消毒次数应该大于2次,并应用消毒液擦拭病房中的地面、床头柜等物品,患者营造清洁、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使重症监护室中的细菌减少[2]。严格实施手卫生的制度,每张病床都要具备快速手消毒液,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以前要严格实施七步洗手法,在护理结束之后,手上没有体液的使用酒精型快速手消毒液;手上有体液污物的要使用抗菌型洗手液对手进行清洗,保证无菌护理的开展。同时采取无陪护制度,定期完成细菌检测,有必要时即可对病患实行隔离处理,以达到预防交叉感染的目的,使肺部感染的几率得到有效降低。

(2)加强呼吸道管理,大量研究表明,重症监护室病患出现肺部感染的细菌基本上都来源于患者自身,如果有误吸现象的出现,则会导致细菌极易进入到病患的呼吸道中。另外,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气道的清除功能会严重下降,难以自主进行咳嗽、吞咽等动作,致使患者难以将口咽部的分泌物顺利吐出,这极易细菌从呼吸道进入肺部[3]。因此,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患者呼吸道进行强化管理,使患者呼吸道保持在湿化状态中,可应用生理盐水湿化患者的呼吸道,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引入热湿交换器,使患者的呼吸道能够持续湿润,可有效稀释痰液粘稠度,减少痰痂,进而降低感染。

(3)对气管切开处进行强化护理,对于重症监护室中的病患而言,大多需行气管切开,而在长时间的住院中,切开切开处的皮肤、皮下组织常有水肿出现,有液体渗出,这给微生物、细菌的黏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常导致肺部受到感染。所以需严格对病患气管切开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此处的敷料,应该使其保持清洁和干燥,若有分泌物出现,应该及时以新的敷料更换。

(4)做好排痰工作,按照排痰三步法进行排痰,第一,吸痰前,雾化吸入药物溶解痰液;第二,帮助患者翻身、拍背;第三,使用封闭式吸痰系统指导吸痰,先吸出气道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在吸痰前后均进行纯氧3分钟。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声门下吸痰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同时,吸痰虽然不能有效的吸净气管插管气囊最上面的分泌物,但对分泌物开展断负压吸引和间断冲洗,可有效减少气管粘膜损伤的情况发生。

(5)做好病患口腔护理工作。对病患进行口腔护理时以软毛牙膏进行,首先对病患的牙齿进行全面清理,但在实际的使用时注意牙膏要以少量适宜,以免出现过多的泡沫不利于清洗。随后将病患的头偏向一边,以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清理。

2.结果

通过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预防措施后,62例患者中57例病患成功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有5例病患出现死亡,其死亡率8.06%(5/62)较低。

3.讨论

在重症监护室中的病患均为病情较严重者,大多需要呼吸机进行呼吸救治。机械通气是争取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方式,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者在无肺部感染的情况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小时以内或者是之上出现感染性肺炎的症状。

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这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实施护理时将综合化护理引入,并加强护理操作中无菌操作的控制,以对肺部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从而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本次研究得到对于入住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病患而言,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加大护理力度,对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从而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以进一步降低病患的死亡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帅,崔小丽. 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224+196.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25-75岁,平均(41.2±11.2)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日常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措施。对两组患者诱发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1.3 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2]。患者住院期间在院内发生感染,出现体温升高,排脓痰、黄痰,白细胞比例升高,血CRP升高;肺部听诊可闻及水泡音,胸部影像学检查支持呼吸道感染征象。所有患者均留取深部痰,并在且在体温>38.5 ℃时抽取静脉血,行血、痰真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 表示,两样本率的比较行Χ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 干预组发生呼吸道感染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呼吸道感染15例,发生率为25%。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对诱发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致病菌58株。革兰阴性杆菌菌株38株,占所检致病菌的65.51%,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最高9株(15.5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8株(13.79%),鲍曼不动杆菌7株(12.07%), 大肠埃希菌6株(10.34%),阴沟肠杆菌5株(8.62%),假单胞菌属3株(5.17%);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菌株9株,占所检致病菌总数的15.5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5株(8.6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3株(5.17%),肠球菌属1株(1.73%);真菌感染菌株检出11株,所占比例为18.97%,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8株(13.80%),光滑假丝酵母菌3株(5.17%)。

3护理

3.1基础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呼吸机维持正常的通气。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颅对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要对气道进行充分的湿化,研究发现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予以滴药、雾化交替法湿化气道,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排痰,提高血氧浓度,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3]。还有研究发现给予颅脑损伤患者盐酸氨溴索或盐酸戊乙奎醚雾化吸入,也起到了良好的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作用[4-5]。拔除气管插管前要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充分的清理,吸净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进入肺部的机率。呼吸机管路要定期更换,每周1次,管道中的冷凝水要及时清除,收集冷凝水的装置应放置在呼吸机管道的最低位置,避免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加重感染。定期对呼吸机的空气过滤器、传感器、气体虑过管道等进行消毒更换,预防病原菌定植增生。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长期卧床,为避免发生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勤翻身,勤拍背,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应教会患者咳痰,叮嘱患者勤用力咳痰,增强膈肌力量,促进痰液排除[6]。

3.2吸痰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吸痰技术,牢记无菌原则。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穿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器。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气道不能过深,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

3.3口腔及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同样也起到预防致病菌繁殖的作用。每天3次的口腔护理,对于减少口腔定植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7]。

进行各种侵入性检查时,都要注重无菌意识,尤其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肺部疾病,因为气管插管可以直接损伤呼吸道粘膜,导致呼吸道清除细菌及咳痰反射能力降低[8-9]。对于创口,要及时换药,保持引流管道的通畅性及敷料的干燥。

3.4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及时留取痰液及血液标本送检,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不仅可以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还可以避免耐药性细菌的产生。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对抗生的素耐药性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与抗生素的应用之间具有相关性,认为抗生素应用比例的改变对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10-11]。

3.5病房管理 加强对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卫生和空气的监测也是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举措。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定期对室内通风,保持干燥。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传播[12-13]。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中比较的常见[1],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不少患者术后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其的吞咽、咳嗽等反应都有一定的障碍,故应注意对患者呼吸情况进行观察,保证其的通畅,这也是挽救患者生命关键。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120例此疾病患者,现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如下。1 对象

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120例此疾病患者,男93例,女27例;年龄7-83岁,平均48.1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有19例,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有24例,进行气管切术治疗的患者有49例。2 护理措施

2.1 如患者没有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给予其的护理措施 此类患者多数有呼吸道的临床表现,患者易于出现感染的并发症。故患者应取半侧位的。把患者的床头以15-30°抬高,这个有利于患者排出痰液。伴呕吐病人以侧卧位为宜。定期给予患者进行拍背、翻身等护理措施,给予其对症治疗措施。也可使用多频震动治疗仪震动背部每4小时震动一次,对患者进行各项预防措施以防止其发生并发症。

2.2 经口气管插管后呼吸道的护理

2.2.1 保持气管插管导管位置固定,防止导管扭曲、受压,脱出,移位,经常观察导管尖端距门齿的距离。及时湿化吸痰,每2小时用无菌注射器向气管插管内点滴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以稀释痰液但应避免过度刺激气管和支气管。

2.2.2 及时吸净气道内、口、鼻腔分泌物,防止痰液坠入肺内造成肺部感染。

2.2.3 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促进痰液引流,预防肺部并发症。

2.3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

2.3.1 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是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2]。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气道湿化(灭菌注射用水)或采用湿化液(兰苏30mg+灭菌注射用水250ml),将湿化液袋固定于输液泵上,连接输液管,剪去输液管针头,按静脉输液排气法排气,然后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以8-10mL/h的速度持续泵注。吸痰时应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要在进行操作中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动作应迅速、幅度要小,对患者在进行操作之前、之后的各项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出现问题进行对症治疗。

2.3.2 如患者没有进行吸痰治疗,可以应用湿化的无菌纱布放在患者应用的气管套管上,这样可以起到湿润的作用,可帮助患者排出痰液。

2.3.3 定期给予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措施,进行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预防肺部并发症。

2.3.4 环境管理 置患者于安静、清洁、空气清新病房,保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60%-70%,每日对室内空气用紫外线或三氧消毒机消毒3次。

2.4 机械通气时呼吸道的护理

2.4.1 气管套管气囊充气适宜(25-35厘米水柱),不要漏气,要保证足够有效的通气量及气道压力;如果充气过量,气囊压力易致气管黏膜压迫坏死。湿化罐内加无菌蒸馏水,温度设置35-37摄氏度,及时倾倒积水杯内冷凝水,防止呼吸机工作时产生的管道内积水吸入气管内引起呛咳和肺部感染。

2.4.2 人工呼吸机高压报警时首先要检查并排除气道阻塞的原因,及时吸尽气道、口、鼻腔分泌物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低压报警时首先要检查气囊是否漏气,保证气囊充气适宜。

2.4.3 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促进痰液引流,预防肺部并发症。翻身时防止呼吸机管道脱出、扭曲、受压。

2.5 避免患者出现异物吸入 ①如患者为应用鼻饲治疗,应把其的床头进行抬高,保持20-30°。在进行胃管插管时应确认插管是否在患者的胃中,确定无误后才可进行操作。在进行治疗中应注意对其进行观察,防止发展意外情况。②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合理的,如其呼吸道中有异物应立即给予其吸出来。呼吸困难者可放置口咽通气管。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呼吸道情况,如出现情况应给予其进行对症治疗,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患者负责,并要求其应具备高超的技术,给予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呼吸系统;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1]。手术通过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防止颈髓遭受再次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术后易出现并发症[2],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对于此类病人围手术期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我科从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手术病人62例,现综合术后呼吸道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5~79岁,平均48.2岁。车祸致伤35例,意外、高处坠落伤27例,其中C1~23例,C2~34例,C3~4 14例,C4~517例,C5~620例,C6~74例。病人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2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62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加强抗感染、脱水治疗,加强翻身叩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好吸引物品、气管切开包、简易呼吸器。有10例出现呼吸肌麻痹,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5~14天拔管,8例呼吸功能恢复正常,2例死亡。

2 术后呼吸道管理方法

2.1 体位护理 术毕搬运病人时体位要求保持颈部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颈部两侧放置沙袋制动,利于观察伤口渗血,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

2.2 病情观察 术后早期呼吸困难主要因颈深部血肿压迫,喉头痉挛和痰液阻塞所引起,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死亡。术后3天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以及伤口渗血、颈部是否增粗等,警惕呼吸困难、通气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4]。本组有10例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除2例死亡外,其余病人缺氧改善。

2.3 及时有效排痰 此类病人呼吸道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排痰。术后予雾化吸入,以减轻呼吸道水肿、稀释痰液,利于咳出。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协助定时翻身拍背。如病人无力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吸痰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气管内膜,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

2.4 气管切开护理 由于大部分严重颈髓损伤患者会发生呼吸困难,治疗上经常通过气管切开来保证急性期的气道通畅,以挽救、保障患者的生命。因此,气管切开作为一项抢救措施或者辅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5]。但气管切开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因此气管切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正常人鼻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当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时,这种加温加湿作用丧失,造成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易形成痰栓[6]。同时由于颈髓损伤,咳嗽能力减弱,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充分湿化气道,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方法:每2h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ml,并根据痰液量及时吸痰。湿化液配制: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 000u。

2.5 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衰竭是颈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肋间肌及膈肌的麻痹使呼吸运动受限,另一方面因脊髓上行性的出血水肿,使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使用呼吸机频率12~16次/min,潮气量8~12ml/kg,吸氧浓度80%,平稳后改50%,30min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各参数。当自主呼吸有力,血气分析达到安全水平即可逐步撤机,能自主咳嗽排痰时予拔管。拔管前先部分、后全部堵管,24~48h后无呼吸困难拔管。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其是机械通气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直接导致的病死率高达27%[7]。护理要点包括:①加强监护病房管理:注意环境消毒隔离,控制人员流动,减少、缩短探视时间;增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避免交叉感染。②重视管道管理:呼吸机管道是病人呼吸道细菌寄存的重要部位,特别是管道中的冷凝水和湿化器等部位,应加强管理和消毒,当呼吸机停止使用后,应进行彻底地清理和消毒。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湿化,正确有效的气管内吸痰,吸痰前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④口腔护理:口腔细菌的下移,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来维持口腔的防御系统[8]。⑤营养及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本组10例患者使用呼吸机5~14天,平均7天,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经积极治疗,上机10天后撤机,呼吸平顺,无缺氧症状。

2.6 防治腹胀 颈髓损伤的患者早期由于交感神经调节失衡,患者多表现腹胀,影响膈肌的运动,从而使吸气时阻力增加,因此,保持肠道通畅也是护士不能忽视的重要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包括每天行腹部被动环形按摩,每次30min;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可服缓泻剂或灌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引起腹胀等。

3 讨论

对于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颈椎的减压、稳定手术,可阻止颈髓损伤平面上升,并使患者头、颈和具有残存神经功能的肢体能够进行积极的主动、被动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通气,从而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5]。但此类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所以做好术后呼吸系统管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病人出现术后呼吸困难及窒息的原因主要有:①因脊髓损伤、水肿致中枢性呼吸抑制;②因呼吸肌麻痹、无力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潴留,造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③术后出血引流不畅压迫气管;④插管全麻和颈椎前路术中牵拉气管,都可引起喉头水肿。针对以上原因,术后要在病人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中心吸引物品、简易呼吸器等,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及伤口渗血、引流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引流通畅,警惕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积极的呼吸道管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韦燕飞.颈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3):437.

[2] 黄新花.颈椎骨折手术后呼吸道的管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10(1): 24.

[3] 郑红云,赵超男,夏艳萍,等.颈髓损伤康复中呼吸功能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891.

[4] 孙魏,戴晓洁,张晓萍.严重颈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33-34.

[5] 邵将,贾连顺,朱魏,等.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影响因素与时间分布[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8):564-565.

[6] 郎云琴,李香琴,卢爱全.8例颈椎前路术后康复期患者中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11(11):988.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烧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胸腔引流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a)-100-02

重度烧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灼伤及急性肺损伤(AU),严重者可于休克期、感染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治疗与康复,笔者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共收治30例重度烧伤合并ARDS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科治疗烧伤合并ARDS患者为观察对象,共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58岁,平均(36.5±5.6)岁;烧伤体表面积:60%~69%5例,70%~79%7例,80%~89%15例,烧伤90%以上3例;烧伤深度:Ⅱ度19例,Ⅲ度11例。

1.2 护理

1.2.1 呼吸道护理重度烧伤合并ARDS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患者使用烧伤治疗仪,患者的气道更容易干燥,因此应给予患者气道超强湿化措施,即除在呼吸机湿化罐内加入湿化纸和水外,还应将湿化液持续泵入气道内,200 ml/d。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1次,翻身动作轻柔,以防止细导管脱出。此外,还应观察患者的痰量及痰色,并根据患者痰量的多少给予吸痰处理,量多者每0.5~1.0小时吸痰1次,如病情需要可随时吸痰。

1.2.2 皮肤护理烧伤患者前3 d属于水肿期,肿胀较明显,组织液渗液较多。此期应加强烧伤部位皮肤护理,勤换敷料,时刻保持敷料与创面干燥。对于男性患者有阴囊水肿者,应将湿润烧伤膏轻轻涂敷于阴囊后表面。对于水肿较甚者应给予皮肤切开,以减小张力[2]。烧伤后第7~10天开始溶痂,这几天是感染控制关键时期,在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发生。在溶痂期坏死组织开始溶解,此期分泌物较多,应予及时清理。

1.2.3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烧伤患者水分丢失较大,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应加强患者水电解质的检测,准确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尤其应严密检测尿量和尿比重及中心静脉压。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尽可能用肠内营养法,因其接近患者生理功能,可促使肠黏膜屏障修复,且并发症少[3-4]。对于有低钠、低钾的患者应给予鼻饲浓氯化钠、氯化钾,对于高钠患者应给予鼻饲白开水。对于无无电解质紊乱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剂,同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纠正负氮平衡。营养摄入尽量以经口进食为主,对于不能正常饮食者以鼻饲管为主,鼻饲管应选用质地软、管径细、刺激性小的胃肠管,同时给予脂肪乳、清蛋白、血浆等静脉营养。

1.2.4 预防、控制感染保持病室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所有医护操作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的变化,并对创面分泌物及痰液进行培养,如发现有细菌感染应及时给予抗生素对症处理。伤口及导管口周围每天由烧伤专科医生按无菌换药程序进行换药,同时换药时作好气管切口周围及导管的消毒工作。

1.2.5 心理护理对重症烧伤合并ARDS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重,但患者意识清楚,事发突然,患者及家属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一时无法接受;加之患者身心痛苦,自主活动受限,部分患者由于行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因此无法正常进行语言沟通;此外,部分患者还担心巨额的医疗费用,有些患者担心容貌被毁,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女性患者。上述因素综合作用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5]。因此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满足其需要,请患者家属多鼓励帮助患者,在精神上给予患者最大的帮助;此外,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语气要柔和,时刻关注患者的感受,排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

3 讨论

重度烧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较为多见,患者常由于呼吸道灼伤及急性肺损伤所致,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治疗与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临床护理研究表明,对于重型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吸道护理,胸腔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控制感染,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可对治疗有协同增效的作用[6]。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组3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因此,对于重型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加强以呼吸功能支持为主的措施,维持水电解质和内环境平衡。重型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在积极处理烧伤创面和植皮的基础上,加强以呼吸功能支持为主的措施,维持水电解质和内环境平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1.

[2]胡育群.特重度烧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的护理体会[J].护理杂志,2004,21(12):59-60.

[3]彭杨,马兵,覃岭.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3例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65-7966.

[4]周月艳.10例重度硝火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49-750.

[5]王素云,李玉平.特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355-1356.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重症监护;肺部感染

护理神经外科是主要针对于神经系统及其附属组织的损伤、严重炎症、肿瘤等疾病,进行手术治疗,重症监护患者尤其是因长期卧床、免疫功能损害、呼吸道屏障功能减退而引起肺部感染,此类患者都有伴随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从而使肺的换气功能降低,造成脑水肿和肺水肿的加重。而脑水肿则会进一步加剧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甚至导致脑组织坏死,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因此积极防治重症监护患者的肺部感染是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的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1-6月份收治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5.4岁,平均住院日26天。经过采取积极控制脑水肿、抗生素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及综合的护理措施,除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34例均经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或好转出院。

2护理措施

2.1环境要求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身体状况较差,病情不稳定,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因此应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室温以18-22摄氏度,湿度以60-65%为宜,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每日以500mg/m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2次,实行定时探视,防止医源叉感染。

2.2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重症监护的患者因意识障碍导致吞咽困难,无法吞咽和排出口腔的分泌物,极易造成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一旦口腔内细菌、真菌下移至呼吸道,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对预防肺部的感染甚为重要,做口腔护理时应注意观察口腔黏膜、舌苔的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液,可予温开水、生理盐水、或者洗必泰进行漱口或口腔冲洗,对易积存病菌的牙齿、舌及口腔黏膜进行细致的清洗以保持口腔的清洁。

2.3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监护患者因一般情况差、咳嗽反射弱,不能及时和有效的将痰液排出。如不能及时的将痰液排出,会影响肺的通气功能,继而造成肺部的感染,所以时刻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的通畅是至关重要的。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要先给予超生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亦可根据患者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在雾化液中加入敏感抗生素。定期更换患者的,加强翻身、叩背,以便促进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体外。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可进行机械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而加重感染,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2.4氧气吸入吸氧可以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能够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患者在吸氧时要注意氧气的湿化,以免造成患者的呼吸道粘膜干燥。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定时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如果患者鼻导管吸氧症状改善不明显可给予患者面罩吸氧。

2.5发热护理肺部感染的患者常伴有发热的症状,可给予患者药物、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物理降温措施若亚低温治疗仪控制体温、温水及酒精擦浴等,药物降温应注意用药剂量不可过大,避免因降温过快引起虚脱,同时注意保暖,以防受凉。

2.6用药的护理重症监护肺部感染的患者以抗感染为主,由于合并了多种并发症,因此多联合用药,用药较复杂及种类繁多。所以要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根据药物的疗效、配伍的禁忌,安排合理的用药顺序、准确的用药剂量,并选择恰当的用药时间和方法。

2.7病情观察重症监护的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并伴有多个系统的并发的功能障碍。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神志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同时要分析神志改变的原因,并进行对症处理。

3小结

通过上述护理措施,36例重症监护肺部感染患者有34例治愈或好转出院,死亡率为5.55%。重症监护肺部感染的患者除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先进的抢救设备,必不可少的还应有认真细致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提高专业护理技术和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主动和细致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娄丽娟.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1):71.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急救;护理;效果

创伤性血气胸是指患者受到严重外创而导致胸腔内血管、器官、相关组织等受到损伤,致使患者侧肺组织和纵膈受到积液和积气影响受压变形,肺组织换气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引起患者呼吸功能衰竭,循环系统瘫痪的急性重症[1]。其临床表现为气短、胸闷、咳嗽甚至咳血、呼吸困难等,该疾病引发的并发症较多,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气肿及休克等。由于创伤性血气胸极易引起患者呼吸衰竭和休克,因而死亡率较高,相关资料显示,70%胸部重创合并血气胸患者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2]。创伤性血气胸是临床上的急性重症,病情发展较快,极易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失去性命,因而临床上采取积极的救治,并在救治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挽救患者性命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72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3.7±5.4)岁。病因:锐器伤7例,打击伤15例,挤压伤5例,坠落伤18例,车祸伤27例。合并脾破裂21例,合并肺挫伤18例,合并肋骨骨折33例。

1.2方法

1.2.1及时输血,纠正患者休克症状 创伤性血气胸常常导致患者大量出血而休克,严重危及患者性命。因而,患者入院后,要密切检测患者呼吸、脉搏、心率、尿量和血压。若患者出现休克,应让患者平卧,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患者血量,可先输平衡液,再输库血。在患者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免过量输血导致患者心力衰竭或肺气肿。若患者输血后血压依旧下降,可能是患者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上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本次研究有42例患者因失血出现不同程度休克,经输血救治41例救活,1例患者因失血过多重度休克死亡。

1.2.2行胸腔穿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患者胸部受伤后,由于肺通气功能受损致使其呼吸困难[3]。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行胸腔穿刺,置胸腔闭式引流,将呼吸道及口腔内的分泌物清除掉,给予患者浓度≤50%的氧气吸入5~6L/min,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帮助患者吸痰,并观察痰液的数量、颜色及性质,做好记录实时报告给医生。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本次研究有29例患者呼吸道及口腔有分泌物,通过清理和吸痰,患者呼系统能均得到改善,有8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3置胸腔闭式引流,并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肺组织受到压迫,致使胸腔内存在大量积气、积液,导致患者缺氧、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应及时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在肋间放置一根导管引流,以便排出患者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在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护理人员应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工作,包括保持引流导管封闭及稳定,以防脱落;保持引流口处敷料干燥无菌,以防逆行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以防扭曲、阻塞等。本次研究有33例患者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均成功救活。

1.2.4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疼痛,并做好心理护理 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和咳嗽,因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疼痛感。对于肋骨骨折患者,应给予胸带以固定肋骨或采用1%的普鲁卡因以封闭肋间神经。患者咳痰时护理人员双手按压其胸壁以减轻患者疼痛感,对于剧烈疼痛者给予止痛剂。本次研究33例肋骨骨折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其中5例剧烈疼痛患者给予杜冷丁止痛。此外,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因为突然受伤,加上疼痛难免出现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多安慰患者,平复患者恐惧情绪,多鼓励患者,提高患者自信心,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2.5给予患者饮食和活动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术后6h即可让患者食用清淡流质食物,若患者无呕吐现象和不适症状,即可逐渐让患者食用软食和普食。应选用含有丰富纤维素、维生素和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保持大便通畅,提醒患者不要用力排便。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2~3d后,引导患者吹气球和下床活动,活动要适量,避免用力过度产生并发症。叮嘱肋骨骨折患者3个月后X线复查,观察其愈合情况。本次研究33例肋骨患者3个月后X线复查肋骨均愈合完好。

2结果

72例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和护理治愈71例,治愈率达98.61%,1例因失血过多重度休克死亡,死亡率为1.39%。

3讨论

创伤性血气胸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重症,病情发展迅速,可引起患者呼吸障碍、循环系统瘫痪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而,临床上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对挽救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性命十分重要[4]。但由于该疾病创伤严重、病情复杂,病势危及,大大增加了急救与护理的难度。因而医生与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熟悉救治与护理过程,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然后及时实施急救处理阻止病情恶化,从而挽救患者性命。在医生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护理措施,促使救治顺利进行,提高救治效果。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性血气胸常见的危急情况,如果患者入院前已出现休克症状,应及时为患者输血,纠正患者休克症状。其次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和吸痰,或给予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从而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术后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疼痛感,并指导患者饮食和活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取得了满意结果,72例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和护理治愈71例,治愈率达98.61%,1例因失血过多重度休克死亡,死亡率为1.39%。研究表明,及时给予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有效的救治和护理,能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喻晓黎.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急救和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1,24(03):505-508.

[2]刘兰茹.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2):153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