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十篇

时间:2023-10-24 18:01:47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篇1

【关键词】成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核心技能;课程体系

一、咸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咸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始于1998年的国土大专班,两年后(1998年)改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始招收专科学生,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18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已具有稳定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方向,形成了以地球科学为基础,以土地一资源一环境一生态为研究对象,以测量与制图技能、资源管理与评价技能、土地估价技能和土地信息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培养。

二、咸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优势

1、师资力量雄厚

本专业现有专人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在专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有5人,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共有5人,学士学位3人。有多位教师是部级重点科研院所和国内著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如中科院寒旱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有硕士生导师1人,校内教学督导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青蓝人才1人。

2、学科发展优势凸显

依托咸阳师范学院开办的测绘工程专业形成了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调查(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和地质)、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调查的学科优势。依托本校开办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形成了土地资源数据库建立、地图编绘及3s集成分析的学科优势。同时,依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优势形成了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估价等方面的学科优势。

3、实验条件良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有测绘与地图实验室、GIS和遥感分析实验室,有专职技术与管理人员2名。实验室现有面积约341O,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471.3万元,主要的实验仪器274台(件),目前实验室主要承担《地图学》、《测量学》、《地籍测量》、《控制测量》、《GPS原理及应用》、《GIS软件应用》、《遥感原理及应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信息系统》、《不动产估价》、《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调查》等课程的实验和实训任务。

4、实习基地广泛,学生的就业面广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与铜川市国土资源管理局、秦都区土地资源管理局、咸阳市土地局、西安天穹勘测信息有限公司、陕西恒达不动产估价公司、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和杨凌龙翔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实习,一方面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获得专业的土地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实习单位的直接接触,增加了其就业的机会。

学生的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各级土地管理局、房地产开发公司、测绘公司、土地估价公司、土地复垦公司、土地整理公司、城市拆迁部门、高速铁路的测量部门、高速公路的测量部门。

三、咸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2001年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因此,咸阳师范学院是一个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故在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上,我们确立了以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而不能像办学历史悠久和综合实力极强的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那样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测绘学、土地规划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A知识,具有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制图、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部门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价、不动产估价、土地规划、地籍管理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土地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土地开发经营的技术;(4)有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5)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管理的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咸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结构分析

进入2l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由以往的“注重学历”开始逐步转变为“注重技能”。Ⅲ在此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主要是学生的就业领域不再是以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唯一的就业领域,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包括土地管理部门在内的土地整理公司、土地测绘与信息公司、土地规划公司、房地产估价机构等中介与技术服务机构。相应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需求比以往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

为了准确凝练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我们对陕西恒达不动产估价公司、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西安天穹勘测信息有限公司、杨凌龙翔公司、秦都区土地局和咸阳市土地局等单位进行了走访调研。同时,还对徐州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池州学院等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进行了调研和交流。通过调研和交流,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即土地资源管理既要关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中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外,还要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做到土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重视传统测绘方法的同时,更要突出“3s”技能的培养;在重视土地资源现状管理的同时,更要重视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管理。

针对用人单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结合上述学生培养目标,基于咸阳师范学院开办的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度相关性,并结合学生的就业领域,我们制定了咸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四大核心技能――“土地信息技能、测量与制图技能、土地估价技能、资源管理与评价技能”。

五、咸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土地信息技能

土地信息技能主要目的是土地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提取和分析,为土地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土地信息技能的课程体系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土地信息系统和GIS软件应用五门课程。

2、测量与制图技能

测量与制图技能主要目的是土地资源的调查、测绘与成图,为土地资源的普查、详查和专题调查提供技术支持。测量与制图技能的课程体系有:测量学、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GPS原理及应用、遥感概论、航测与遥感应用技术、土地资源调查、地图学和计算机制图。

3、土地估价技能

土地估价技能主要目的是土地、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机械设备、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性投资和企业价值等的评估,为资产交易价格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持。土地估价技能的课程体系有:不动产估价、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资产评估学、房地产估价实务与案例。

4、资源管理与评价技能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篇2

关键字:土地资源 ,价格, 管理

Abstrac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solving the land price management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Profits from the overseas experience, and gradually formed a of the land price system of management pattern.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ice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Method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combined with personal experiences are summarized. Results: establishing the land evaluation system. Build appraisal organizations and appraisal of personne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Set up the standard land price and land price system calibration regularly publish. Build land price monitoring system. Establishes the land supply plan system and land reserve system. Establishes the land deal floor price system. Establishes the land value added tax system. Conclusion: the land price management system of sound,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nd management. Perfect the price of land market mechanism.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land price technology and policy research,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land price management.

Key word: land resources, pri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土地资源价格管理制度

中国的土地市场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政府在解决土地价格管理实际问题的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的土地价格管理制度雏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土地估价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土地估价制度,要求各城市必须开展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并对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进行交易底价评估。现在,土地估价已介入大多数土地交易,如企业股份制改造、土地抵押等,农村土地也已开展基准地价评估。对城乡土地进行基准地价评估和标定地价评估,为地价管理部门制定地价管理政策和对土地交易价格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依据。

(2)建立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开展土地价格评估,必须由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为了确保土地估价结果的科学性,管理部门要求开展这一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经过资格认证,估价人员要经过考试才能取得估价资格。目前,中国土地估价机构分A级、准A级和8级三类,对不同类型的估价机构的没立标准和从业范围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估价人员必须在相当学历的基础上参加专业考试,合格者经注册方可从事估价工作。

(3)建立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定期公布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要定期公布。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是城市政府管理地价的基本参照依据,也是房地产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为了确保城市基准地价的科学性,国家要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基准地价成果要上报国土资源部进行审核与平衡。

(4)建立地价监测体系。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地价状况,制定地价政策,自1999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即着手在全国各城市建立地价监测体系。通过将各城市的地价变化情况及时通过该体系传输至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可快捷准确地了解各城市的地价状况,及时制定相应的地价管理政策,同时,利用监测数据编制全国地价指数,并定期。

(5)建立土地供应计划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为了在宏观上调控土地价格,必须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数量和区位。各级政府根据我国耕地少、房地产开发起步较晚的实际,建立了土地供应计划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要求每年进入一级土地市场的土地数量和时机要在政府计划的控制之下确定,同时,各城市土地管理部门还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以有效地调节土地供应。

(6)建立土地交易最低限价制度。《房地产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土地交易价格不得低于城市政府规定的标定地价,否则,政府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7)建立土地增值税制度。为了规范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交易秩序,抑制土地投机,1994年1月开始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开征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的实行有效地控制了土地价格的过快上涨。

2、土地资源价格制度革新

(1)健全地价管理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地价管理的效率。随着土地市场的不断发育和发展,土地利用中的许多问题已与地价管理密切相关。要在正确处理土地经济收益与社会总体经济发展、国有土地增值与经济体制改革、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以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地价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地价管理制度过于分散,无法发挥地价在土地市场中作用的状况。因此,尽快制定有关地价管理的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将分散于土地招标拍卖、协议出让、收购储备、有形市场建设等诸多环节中的政策和制度进行集成,提高地价管理的整体功效。

(2)完善地价的市场形成机制。建立地价的公开形成机制,一是要继续推行土地招标拍卖,通过公开竞争形成地价,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出让中不依法行政的问题;二是要规范协议出让行为,切实执行协议出让中地价评估、集体决策、结果公开的程序;三是加强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对存量划拨地人市实行公开挂牌交易制度;四是要加大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力度,为地价的市场形成机制建立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强地价管理中的技术与政策研究,为地价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一是要研究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地价的调控机制,为发挥地价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地价管理制度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二是要加强对基准地价更新的技术问题、不同权利状态下的地价评估问题、地价与容积率的关系问题、地价与房价的经济关系问题、农用地估价问题以及地价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篇3

对584户农户和98位专业人士的问卷分析表明,在问及“是否需要开展农村土地资产评估?”问题时,有近70%的农户及88%的资产评估专业人士回答需要。这一问题同时也被另一问题所佐证,在“您认为开展农村土地资产评估重要吗?”问题中,有近80%的农户和95%的资产评估专业人士回答很重要。调研数据表明,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农村土地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开展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已成为时展的潮流。

1.1建立农村土地市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土地市场得到逐步发展。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农村土地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资产,以土地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资源必将进入市场,参与流通和交换;另一方面,国家鼓励农村土地市场建立和发展。2003年3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标志着国家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放开,随后党和国家相继一系列法律政策,鼓励引导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土地估价的问题越来越多,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让、租赁费用计算,农村土地抵押贷款、耕地复垦价值计算,新农村建设中住房置换价值确定等,使得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变得日益重要。调研数据显示,53.25%的农户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占被调查农户一半以上,表明忠县已存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67.81%的农户愿意流转土地,他们普遍认为,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土地流转不仅不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安全,还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具备合理的农村土地价格是确保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首要条件。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交易价格混乱,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土地评估标准,因而这种市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从长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党的十指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土地市场。健全现代土地市场,应加快发展农村土地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体系,开展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价格是市场的灵魂,按照价值规律建立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土地资产流动,引导土地从低效率经营者流向高效率经营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农村土地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城乡土地资产市场的二元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土地产权城乡二元、土地价格城乡二元、土地市场城乡二元、土地用途城乡二元、土地规划和管理城乡二元。开展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资产评估标准,有利于建立“同地、同权、同价”的城乡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发展。

1.2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据调查,63.18%的农户认为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不合理,73.97%的农户对我国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不满意。党的十指出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农村土地是农民发展的经济资源,是农民从事生产与维持生计的固定资产,也是农民最主要的财产。显化农村土地资产、盘活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村土地平等入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有效途径,是农民产权权益的经济实现形式。然而,在农村土地资产化过程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7~2011年,农村家庭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最低(表2)。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土地资产化过程中,土地并没有发挥其增收的功能,农民的财产权益受到了侵犯。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损害了农民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采用“产值倍数法”的计算方式,并且规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不得超过该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产值的30倍。这种政府垄断和干预的土地补偿机制并没有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农民缺少话语权,导致土地补偿标准偏低,严重扭曲了土地真实价格,最终损害了农民权益[5,6]。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根据土地市场价格进行补偿,被征地的人员在获得公平交易后自谋生计。结合国际经验及遵循市场主体平等、利益均衡的原则,开展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是完善我国征地制度的前提条件。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有利于实现“按价征地”和充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土地交易中,交易价格大多是由双方自行协商或由农村基层组织协商确定的,缺乏科学依据,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开展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引入第三方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交易土地进行评估,给出独立、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评估价格能有效维护农民的权益。

1.3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加强农村土地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过程必然导致农村土地流转[7]。由于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滞后,缺乏政府的统一管理,土地流转大多是流转双方私下协商交易,导致流转行为不规范,在流转中容易产生欺行霸市、倒买倒卖等投机行为,而土地流转的投机性又导致了农村集体土地资产的流失和农地非农化。加强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有助于确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建立农村土地市场价格体系,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土地既是一种重要资源,又是一项重要财产,推进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有助于加强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一,有助于提高耕地保护质量。我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了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指出“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开展农村土地评估,建立农村土地价格体系是促使我国耕地管理向数量质量双重管理转变的重要依据。第二,有助于加强国家对农村土地的监测。加强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有助于摸清全国各地农村土地生态质量(包括数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测算我国农村包括土地在内不动产的价值总量。第三,有助于指导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应用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成果,有助于合理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及应采取的措施,提高农村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2推进农村资产评估面临的主要挑战

2.1农村土地制度供给不足通过调研,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的资产评估专业人士认为制约我国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发展最主要的障碍是农村土地制度供给不足。一方面,我国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在国家层面上制度设计较少,又缺少相应层面的法律制度或规章制度,导致土地资产评估缺乏科学性,无法形成正常的市场价格表达机制,造成农村土地资产价格扭曲;另一方面,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土地资产的评估。根据马克思主义地价理论,土地价格是土地所有权垄断而产生地租的资本化。因此,推进我国农村土地资产评估首先应加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农村土地产权模糊,产权模糊将不利于产权主体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最终损害了分配机制[8];第二,农村土地产权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土地承包期及农民对所承包土地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农民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阻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建立;第三,农村土地产权不完整,土地使用权具有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权能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正是由于残缺的土地使用权,才导致了土地使用的随意性以及土地流转的困难性。姚洋[9]认为土地使用权的有效转让,能够使得土地使用权具有边际产出拉平效应与交易收益效应,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此外,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市场制度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土地资产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流转主体的障碍、流转权利的限制、流转规则不明。农村土地市场制度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农村土地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村土地市场管理机制缺乏。

2.2评估方法技术体系不健全现代估价方法体系的建立是基于一套固定的政策构架及市场环境假设,其常用的方法包括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和成本核算法。现代评估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市场。一方面,中国农村土地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国家政策对农村土地的收益影响较大,预期收益成为一个难以预期的变量,导致现有估价方法需要重新考虑标准化变量的误差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土地资产独特的产权性质和保障功能决定了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方法设计需要更多的考量。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是指在求取一宗待评估土地的价格时,根据替代原理,将待估土地与较近时期内已经发生交易的类似土地交易实例进行对照比较,并依据后者已知的价格,参照该土地的交易情况、期日、区域以及个别因素等差别,修正得出待估土地的评估日地价的方法[10]。运用市场比较法所求取的价格与市场价格最吻合。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土地市场不健全,流转交易价格不规范,缺乏参照性。因此,在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市场比较法。成本核算法。成本核算法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和土地增值收益来推算土地价格的方法。成本核算法一般适用于新开发土地的估价,在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中应用范围有限。例如,运用成本核算法对在农村地理条件恶劣地区开垦的一块贫瘠土地估价,由于投入多,估价高,这就与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所评估的结果相差甚远。收益还原法。收益还原法是在估算土地在未来每年预期纯收益的基础上,以一定的还原率,将评估对象在未来每年的纯收益折算为评估基准日收益总和的一种方法。目前,学术界大都形成共识,认为收益还原法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估价中最适宜的方法。但是,收益还原法中待估地的年总收益、还原利率等参数因子很难确定,阻碍了收益还原法在实际中的应用。针对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方法,62%的重庆市资产评估专业人士认为农村土地资产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参照城镇土地资产评估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还有部分人士认为,鉴于农村土地的多样性及各种类型土地本身的特性,在开展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时应采取分类评估的方法,建立分类评估技术路线。他们认为,农用地评估可以采用收益还原法、成本法,建设用地评估可以采用市场比较法。此外,沈秀峰等[11]认为,在测算农地价格时应根据农地流转方向进行不同的估价,农地转农地,则只需要测算其经济价值,农地非农化,应测算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不同价值估价时所选择的评估方法应不同。

2.3土地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是保障我国农村土地资产评估顺利开展的有利外部环境条件。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体系尚未建立,配套服务设施不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缺乏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和专业的资产评估人员。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国土资源房屋评估和经纪协会是重庆市主要从事土地资产评估的自律组织。通过对该协会及资产评估专业人士调研得知,目前该会从事土地资产评估工作的专业评估机构,其业务范围大多集中于城市土地,很少涉及农村土地,有从事农村土地资产评估的专业人员则更少。在我国被政府认可的具有评估资格的专业人员有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国家并没有从法律层面上明确我国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主体。2)缺乏市场中介组织。一方面农民获取资产评估市场信息的渠道较少,中介组织有利于搭建起资产评估需求方与评估方的桥梁,加强评估双方信息互通,促进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工作的开展,进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监督管理,保障需求方利益,保护农民权益。3)缺乏政府对农村土地资产评估的有效管理。由于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处于新生事物发展阶段,政府对其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导致部分地方缺乏有效管理,主要表现为农村土地资产评估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管理缺失、出现过分干预现象等。

3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资产评估的政策建议

3.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是贯彻落实党的十方针的基本要求。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根本途径,主要途径有: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一方面,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按物权理论规范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赋予农民完整的承包权权能;另一方面丰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地方政府要在不改变农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各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模式。二是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通过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允许宅基地有条件转让,制定宅基地流转制度,建立合理健康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土地利用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依法保障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收益权,保护农民利益。

3.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健全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体系目前,我国城市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土地资产评估体系,而农村土地资产评估工作还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全面开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资产评估体系,健全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体系,主要措施有:一是培育专业的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保障农村土地价格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合理性;二是加快完善农村土地资产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农村土地分等定级;三是探索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方法,建立具有全国性指导意义的评估技术路线;四是建立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建立资产评估信息服务平台和仲裁调解机构;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资产价格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篇4

一、以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未雨绸缪,加大投入,耕地总量实现占补平衡

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关系,在全市新一轮赶超发展过程中,始终做到不触基本农田的“高压线”,不踩依法依规用地的“红线”,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的“底线”。

1、耕地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市政府将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列入县级政府经济工作年度考核内容,所占分值为农业方面的14%;市、县、乡三级的党代会、人代会和经济工作会也将耕地保护列为重要内容,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市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208个,保护地块33万块,设立保护标志1360个,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到村2343份,到组2.7万份,到户68.4万份,基本农田保护率稳定在85.5%。我市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好一项制度,编制好一张图纸,竖立好一块牌子,建立好一本台帐,抓好一支管护队伍”的做法得到省政府耕地保护联合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2、“造地增粮富民工程”顺利推进。成立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开展土地后备资源调查,对全市宜耕未利用地、工矿废弃地和村镇闲置用地进行调查摸底。高安、上高等县(市)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共7个通过验收,新增耕地8184亩。袁州区、丰城市、奉新县、万载县4个省级“造地增粮富民”工程造地9100亩,新增耕地6788亩。上半年,全市争得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3个,面积45298亩,总投资达7247万元。启动“造地增粮富民”工程造地计划8000亩,涉及8个县(市、区),其中袁州区和上高县造地项目(合计3600亩)通过省厅批复。市政协委员在调研“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活动中,充分肯定各地“先造地,再用地,集中整理,分块复耕”的做法。

3、旧村改造工作全面实施。严格执行《**市农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十不准”》,不断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按照“险村避灾、旧村复耕、新村节地、拆旧建新”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整体搬迁型、拆旧建新型、改旧刷新型、拆迁安置型、生态结合型等“五型模式”,扎实推进旧村改造工作。全市累计完成规划编制村庄7200多个,改造旧村庄1500余个,节约耕地8000余亩,走出了一条建设土地节约型新农村的道路。

二、以服务赶超发展为已任,千方百计,精心操作,经济建设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按照“重大项目保障用地,优质项目优先供地,所有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用地思路,想方设法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全市赶超发展的用地需求。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适时开展。积极向省政府申请修改高安市、上高县、宜丰县、万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320国道大城至万载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建设;向省政府申请批准修改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佛山东鹏洁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45亿余元、面积291.97公顷);协助万载县修改《万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保障6个工业项目建设(总投资18.58亿元、面积108公顷)。

2、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成绩良好。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年初预下达全市2008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召开由县(市、区)局长参加的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会议,将新的报批规程和报件要求及时传达到县(市、区)局。落实专人抓重点工程预审和报批工作,争取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用地列入省用地单列计划笼子。上半年,我市超计划上报新增建设用地报批资料。全市共上报用地35批次(宗),面积523.314公顷,含农用地425.595公顷(耕地125.145公顷),其中使用省指标6宗,面积136.6273公顷,含农用地122.1198公顷(耕地17.3458公顷);使用市指标29宗,面积386.686公顷,含农用地307.475公顷(耕地107.799公顷),有力地保障了全市赶超发展的用地需求。

3、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初见成效。各地积极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对企业“圈大建小、圈而不建、建而不投产”等违反用地合同行为,采取权益托管、协议收回和依法处置等方式进行处理,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奉新县兴建20栋工业标准厂房,盘活闲置土地493亩,解决了8家企业用地难问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协议收回闲置土地5宗、187.05亩;经协商同意正在办理收回手续9宗、1519.08亩;腾笼换鸟置换闲置土地1宗、44.81亩;限期整改1宗、25亩,强制收回闲置土地1宗、36.67亩,有效地防止了一些企业盲目圈地、浪费土地的行为。

三、以土地市场管理为前提,规范到位,公平竞争,土地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按照“控制土地、饥饿供应、包装环境、提升地价”的供地思路,大力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全面落实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着力显化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

1、土地收购储备稳步推进。制定并向市政府报送2008年土地收购计划,组织人员对预收储土地进行现场查勘和权属调查,适时增加土地收储。上半年,全市共收储土地33宗,面积108.3公顷,其中市本级收储1宗,面积3.13公顷。目前,全市储备库共有储备土地132宗,面积961公顷,其中市本级19宗,面积291.13公顷,合同收购金额15388.72万元。

2、土地市场运作更加规范。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39号令和《**中心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经营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操作规程》,扎实推进工业用地和经营性土地公开招标、挂牌、拍卖出让,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指导,实行阳光操作、公平竞争、规范管理,全市土地经营收入再创新高。市本级公开出让土地8宗,面积283.75亩,实现土地收入16831万元。办理土地抵押登记51宗,面积2681.925亩,为企业获得贷款资金28021.1万元。

3、土地评估工作迈出大步。勘测中心完成土地勘测2050亩,评估所完成评估报告83宗,评估面积772.1公顷,评估额达71137万元。其中改制企业评估2宗,评估面积22公顷,评估额达4291万元;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评估31宗,评估面积61公顷,评估额达24972万元;市局(含收储中心)2宗,评估面积8.6公顷,评估额达6735万元;开发区36宗,评估面积661公顷,评估额达30849万元;土地使用权转让12宗,评估面积19.5公顷,评估额达4290万元。

四、以巩固整顿成果为动力,持之以恒,打防结合,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得到优化

按照“整顿、规范、提高、深化”的要求,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年活动,加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营造“依法办矿、科学采矿、安全生产”的矿业开发新秩序。

1、矿政日常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全面开展矿山年检,对省厅及市局发证的299个矿山企业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检查,并督促县市区对其本级发证矿山进行年检。认真做好矿山换发证,市级审批新设立采矿权挂牌出让发证8个、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6个、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42个。加强规费收缴,加大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入库监管力度,结合年检逐矿落实采矿权使用费收缴29万元,结合换发证全面征收采矿权价款73.99万元,完成资源补偿费入库264.29万元。全市6个县(市、区)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完成矿产资源储量统计、矿山备案151个、矿产资源储量备案和登记39宗。

2、矿产资源整合年活动深入开展。扎实开展整顿规范工作“回头看”活动,对全市953个采矿权和100个探矿权进行清查和登记造册,依法查处持过期失效采矿证开采11起,越界开采3起,原关闭矿山死灰复燃1起。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年”活动,袁州区新坊的高岭土矿将11家采选企业整合为6家,宜丰县同安瓷石矿将13个整合为4个,既实现规划有序开采,又提高矿山产能和效益,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落实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和应急调查制度、灾情速报、月报制度。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和排查工作,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1223份,防灾避险明白卡3788份,转移受灾威胁群众53户、156人。全市共设立地质灾害监测点1579个、监测员1756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5次。虽然采取各种措施,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亭子组和天台镇槐溪村双坑组还是受特大暴雨影响引发山体滑坡,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

4、地质勘查与环境监督管理取得进展。组织水源地年检6处,办理省厅探矿权受理征询意见单复函30件,省厅颁发我市勘查许可证27个,其中新登记勘查项目10个,延续登记勘查项目11个,注销勘查许可证1个。清查矿产勘查项目100个,建议省厅吊销勘查许可证3个。组织调研2007年勘查项目97个,投入勘查资金2295.1985万元,勘查面积1052.65平方公里,初步控制达一定规模的矿床2个。

五、以“二调”和修编为契机,摸清家底,超前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得到夯实

坚持把规划修编作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基础工作的“龙头”,围绕“超前规划、摸清家底、打牢基础”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土资源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1、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推进。积极向政府争取专项经费,选调一批业务骨干到省厅培训,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就市本级及8个县(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9个有资质、有技术、有实力的专业队伍承担调查任务,确保高质量完成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2、土地规划修编和新一轮矿产资源修编工作顺利开展。全面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市本级选定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单位,并签订规划修编合同;与江西地勘局赣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签订矿产资源规划修编技术服务合同,完成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初稿。

3、“金土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投入资金20余万元用于购买“金土工程”硬件设备,充分利用网络现代远程操作平台,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初步实现省、市国土资源管理业务联网。

六、以强化执法监督为抓手,严肃执法,查违纠错,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进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原则,努力强化执法手段,保证基本国策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在全市的贯彻落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赶超发展。

1、土地执法规章制度得到完善。深入开展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土地执法监察信息员(协管员)制度》、《土地违规违法案件定期报告制度》、《土地违法行为举报管理制度》,以市政府办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的通知》(宜府办发[2008]35号),全面建立土地监管长效机制,依法规范有序管地用地。

2、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掀起高潮。先后举办全市乡(镇)、村(组)级领导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教育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座谈讨论、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学习考试等方式,培训各乡(镇)主要领导188人,村(组)主要领导2558人。《中国国土资源报》对此进行图文并茂的报道,国土资源部、省厅“三级”宣教简报也多次刊登我市的特色做法。

3、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力度加大。创新土地执法手段,通过采取“地上巡查、批后监管、联合执法”为主要内容的执法监察“三线”互动工作举措,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上半年,我局通过各种渠道收到来信来访37件,全部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在搞好工作的同时,加强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全市共发现违法用地24宗,面积4.765公顷,立案查处4宗全部结案,面积0.2公顷,现场制止20宗,面积4.565公顷。完成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后续工作,立案65宗全部结案,收缴罚没款288.69万元,拆除建筑物8734平方米,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58宗,已处理57宗,给予党政处分28人,做到既处理事又处理人。

七、以机关队伍建设为关键,负重奋进,高效运行,国土资源工作登上新台阶

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的思路,通过建章立制,狠抓队伍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树立国土资源部门良好形象。:

1、“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主题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召开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悬挂宣传标语16条,出板报1期、专栏1期,编印简报12期,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15篇,其中省级8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发放征求意见函100余份,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26条,经过归纳梳理为9条。制定下发《**市国土资源系统关于严格执行“同城办事不吃请,午餐饭桌不上酒”规定的通知》,深入开展找差距、找原因、找动力、创新国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机制的“三找一创”活动,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全市赶超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2、“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全面展开。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调查提供抽样框的工作,采取全面普查与重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服务对象名单3080个。局领导带队走访相关单位、部门、企业100多个,召开征求意见会、座谈会6次,座谈对象200余人次,广泛征求到意见建议77条,经过归纳梳理为26条。同时,大力推行阳光整改“公示制”和限时整改“销号制”,把集体责任变成人人负责,把整改任务变成了具体职责,树立国土资源部门良好形象。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篇5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107-03

1 培养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供求矛盾的突出,土地资源管理毕业生逐渐成为解决土地利用、规划、整理等一系列人地关系问题的主力军,企业和行政部门都需求大量的既懂土地管理理论又掌握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逐步被市场放弃,因此,培养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门人才是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然选择。

2 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调研及专业发展需要,沈阳建筑大学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试点转为应用型专业,确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土地管理的综合能力,具有测量与制图能力,土地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土地估价技术能力、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分析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运用专业软件处理本专业业务的能力,具有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技术资料和听、说、译的基本能力,具有调查分析和应用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组织协调和公关能力[1]。

3 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3.1 测量与制图能力 测量与制图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课程设置时注重测量与制图基本功训练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图测绘、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等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基本方法。课程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GPS(RTK)、全站仪等仪器及专业制图软件(如CASS、ARCGIS),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完成土地调查、地图绘制等一系列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地籍测量、土地登记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土地信息技术运用与开发能力 土地资源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既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又能进行程序开发的土地信息专门人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学习和ARGIS、MapGis、SuperMap等专业软件的实践应用,使学生具备土地信息的采集、修改、更新、删除、统计、评价、分析、预测和二次开发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土地资源调查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估价及整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运用与开发积累经验。

3.3 土地估价技术能力 土地估价能力是学生毕业后最早与市场对接的技术能力,也是土地资源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通过不动产估价、房地产估价等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房产估价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考取国家注册“土地估价师”、“房地产估价师”的理论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及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出某块土地或多块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某一时点的价格,具备独立正确的完成估价报告的能力;为学生从业后的后续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

3.4 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 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是针对解决土地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技能,直接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土地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等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程序,熟练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学会撰写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掌握土地整治的方法,学会如何盘活存量土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根据土地规划与整治的技术特点,我校安排了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土地整理与复垦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以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教师科研的实际科研项目或模拟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参与土地规划、整理与复垦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比分析,真正做到即学即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并逐渐承担项目、成为合格的技术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5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分析能力 土地与房产一直是密切联系的,房地产开发和投资能力是建筑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房地产开发、经营、投资及策划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影响房地产投资因素,通过课程设计和市场调研,能够根据楼盘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房地产拟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技术经济分析,能独立进行前期策划,具备进行房地产市场综合分析和房地产开发决策的能力,具备编制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参与房地产投资项目调研和策划的能力。

3.6 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作为建筑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很多与建筑密切相关,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是建筑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独特的能力。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辅修专业的学习及为期3周的工地实习实践,使学生熟悉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具备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实践能力支撑体系构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除了依托上述的理论教学与课程实习外,还要配以专业实践巩固理论教学效果。

4.1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理论教学,实现知识融合,培养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涉及的地图学、测量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航测与遥感、不动产估价、土地整理、房地产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需要实验室支撑,完备的实验设备是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条件,完备的实验室可以有效的提高实践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必须建立适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需要的综合实验室,包括地理信息实验中心、测量实验室、土地规划与整治实验室、3D仿真实验室、制图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实习实验切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技能。

4.2 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能力的培养单独的依靠校内实习是不够的,校企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产学研实习基地是教学与社会结合,学习与工作、生产相结合的整合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建立产学研校外实训基地,既可以加强教学、科研及与地方服务的联系,以实习促进科研、教学与服务,将教学与服务融入科技发展中,又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进入社会的工作形式,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总结实习中的不足,提早查缺补漏。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是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的必然选择。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按照实践能力要求,共选择地籍测量、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估价、土地整治与复垦、土地信息技术开发、房地产开发、土木施工8个方向的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为其9个月的“三明治”实践教学,做到实训基地设置与就业发展需求贴近,实践教学与岗位要求贴近,为学生就业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4.3 实践教学制度的建设 实践教学不但要求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还要求实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制度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签订实习合同,制定详细的实习实施方案,明确实习的目的、内容、范围、技术依据、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及实习中的注意事项等,认真学习实践手册,明确实习单位和学生在实习中的内容、责、权、利,然后按照各自在实习中承担的角色开展前期工作;其次,实践中心与实习单位提前做好沟通工作,确定本次实践的技术要求和校外指导教师,保证实践任务的接受和顺利完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第三,由于实习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实践中心和实习单位要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以积极应对及处理好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后,制定实践过程管理规范,要求学生按实践单位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参加并完成相关实习工作。

4.4 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指导教师的实习效果的好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指导教师必须做好实习的全过程指导。我校的“三明治”专业实践施行双导师制,校内和实习单位各有一位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由专业教师担任,负责与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校内指导教师也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实际实习状况和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积极帮助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认真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由实习单位指派,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实习工作安排与指导,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实习评价。校内实践指导教师要选择有责任心、能够认真负责的督促学生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的教师,选择经验丰富的、能与校外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教师。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选择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给予一定的实习指导费用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4.5 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有效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能反映真实的实习情况,公正严格的考核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好好实习的积极性。考核评价体系分为日常考核、抽查考核和效果评价三部分:实习期间的日常考核是督促学生按照基层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保证每天的出勤,按月考核实习情况,每月实习工作结束后,以月报的形式审查1个月的实习工作内容,不按期汇报实习情况视同没有参与实习,需要重新实习;抽查考核是指导教师随机的抽查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对于抽查时缺勤的学生,要求补做实习,真正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实习实践工作,否则不予参加实习成绩评定;效果评价是在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上交的实习材料,通过实习答辩的形式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效果分析是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和企业的反馈,分析学生在实习中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补充不足;此外,学生根据实习情况,也要进行认真的个人总结,反思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反思进入社会后还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就业积累经验。

4.6 激励机制体系的建设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首先,认真的实习实践指导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为期3周的土地调查综合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每天不少于8学时的时间带同学去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周末几乎都是加班工作,从调查、测量到制图,工作量相当大,但是,到实习结束,2位指导教师能分配到的工作量只有12个学时,远不能和实际付出工作量成正比,这样的机制使有的实习指导教师失去动力,开始慢慢转变实习策略,不再亲力亲为,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建立实践指导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分配工作量,而不是教条的按周数计算。其次,学校可以根据实习实践情况设定专门的实践奖学金,激励学生认真参与实习,对于全身心投入实习且实习成果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学金和成绩的双重奖励,使学生重视实习,通过实习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切实提高实习效果。

5 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用人单位迫切需求大量有实践经验、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3]。为了解决高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土地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转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促进就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凡文,李海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2(2):210-213.

[2]王h,孔凡文.基于市场需求的土地资管理专业核心应用技能培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164-168.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篇6

Abstract: Urban land grading and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basic work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macro-control, improve the land asset management, establish a standard real estate marke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land use system, and collect the land taxes. Firstly, we briefly introduce the work's overview of urban land-level adjustment and benchmark land price updating in Chongqing. Combined with a new round of urban land-level adjustment and benchmark land price updating, the problems of urban-land grading and evalua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are analyzed. And then, we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urban land-level adjustment and benchmark land price updating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underdeveloped areas;urban-land grading and eval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003-03

0 引言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土地资产管理,建立规范地产市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征收土地税费的重要依据与保障。10年来,在《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的指引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相继开展了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总体而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市场较为发育,国土管理基础工作较好,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成效显著,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相对滞后。为此,本文以重庆市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为例,在分析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欠发达地区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的具体建议与对策。

1 基本概况

自直辖以来,重庆市先后于2000年、2002年、2007年、2009年进行了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2011年又启动了新一轮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调整更新工作。这几轮都采用分类定级方法完成全市土地级别调整工作,结合国家规程和重庆市实际情况,重庆市城镇土地级别按照用地类型分为:商业、住宅、工业等3类。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域范围广,土地质量差异大,土地级别数量也相对较多,2000年土地级别调整,全市商业、住宅、工业用地分别划分了20级别,其中主城区商业、住宅用地为12级、工业用地为8级,并完成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基准地价及修正体系更新工作。随着重庆市城市建设的发展,主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2002年北碚区纳入到重庆主城区2616平方公里范围内,主城区工业用地级别随之增加至12级,并确定了相应级别的基准地价。2009年,为适应主城区由2616平方公里扩大至5473平方公里的需要,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级别分别增加至14级,并进一步补充了相应级别的基准地价。至此,目前重庆市全市城镇土地(商业、住宅和工业)级别为20级,其中主城区14个级别,并建立了相应的基准地价及修正体系。

2 主要问题

2.1 组织方式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优化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技术性强的工作,一般而言,该项工作主要由技术实力较强的高校或科研单位承担完成。但由于重庆市受到现有科教发展水平与政府管理体制的限制,承担过或参与过该项工作的高校或科研单位相对较少,除2000年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由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邱道持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完成外[1-2],其余几轮调整更新工作大部分是由评估公司完成。评估公司一方面受技术力量的局限,成果质量上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大,一旦解体或破产,基础资料与成果的延续性将受到较大影响。在新一轮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调整工作中,特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作为技术指导顾问单位,由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进行组织,主城区具体工作由评估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承担。这一轮调整更新工作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组织方式与模式,整合了多方技术力量,其工作模式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量与验证。

2.2 工作底图缺失,基础资料不全 按照国家规程,城镇土地级别图的工作底图原则上以大比例尺城镇地籍图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城镇总体规划图为参考。目前,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重庆市现有土地类图件(包括土地现状图、土地利用图、土地规划图)格式不统一,AutoCAD、MapGIS、MapInfo、SuperMap、ArcGIS等各类格式图件并存,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应用软件与平台,特别是重庆市国土与规划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部门之间受管理权限的影响,导致土规图和城规图衔接整合困难,包括主城区在内的大部分区县缺乏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底图。2009年重庆市城镇土地级别图仍是AutoCAD格式,缺乏空间分析与统计功能,严重影响了成果的质量与精度。此外,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涉及调查的内容较多,包括国土、规划、发改、商业、交通、环保、统计等多个部门资料,同时还要进入现场实地踏勘,而在实际外业调查过程中,除主城区及区县县城外,大部分小城镇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及管理水平限制,相关部门缺乏相应的资料与基础图件;另一方面部分城镇发展较快地区,随着新区建设,道路不断延伸,商业中心也可能转移,现有资料更新不及时,资料较为陈旧,大多以老城区资料为主,新区资料相对不足[3]。

2.3 定级因素考虑不足,级别体系有待建立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内陆欠发达地区重庆属于典型的山水城市,地势起伏大、跨江桥梁多,因而重庆特有的自然条件特点对城镇土地级别的影响较其他城市相比较大,特别是地形地貌因素对城市布局、规划选址、市政建设、景观设计都有显著影响,受到山丘、桥梁的阻力与阻隔,城市总体呈组团式发展,定级因素的空间衰减比一般城市要快,土地级别空间配置差异明显。目前,重庆市定级因素因子体系中,除遵循国家过程外,尽管在近几轮土地级别调整过程中设定了相关地形因素,赋予了一定权重,但总体而言对地形地貌因素考虑还有所欠缺,没有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建立起符合重庆实际的定级因素因子体系[2,4]。此外,相比东部地区而言,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域幅员辽阔,城乡差异显著,除主城9区外,现辖29个区县。目前国内其它地区土地级别调整工作都是以单一中心城市为工作对象,土地级别分布相应地呈现出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衰减的规律,而重庆市若整个市域范围统一定级,由于城镇间相距甚远,各定级因素影响范围尚不足以辐射过远的距离,假若各个城镇单独定级并自成体系,由于城镇土地定级的目的是反映土地级差,势必造成评估尺度的不统一,有悖于土地管理的需求[5]。

2.4 土地房屋交易形式单一,地价人为因素影响大 受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内陆地区城乡土地市场尚不健全,发育程度较低,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大多数城镇土地、房屋交易形式单一,主要以楼盘交易案例、土地招拍挂案例居多,土地房屋出租、土地征用等案例较少,而且样点资料中以住宅用途的居多,商业、工业用地的样点较少。同时,由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多数城镇商业中心与网点较为集中,导致所获取的地价样点基本集中于城镇中心区域,其他地区样点资料较少,地价样点整体分布不均,缺乏梯度变化;而且,部分样点地价在统计的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价格和实际不符,异常样点数据较多,造成能够作为基准地价评估的有效样点相对较少,从而导致计算出来的基准地价与实际不符,一般高于土地市场实际水平。同时,计算出的基准地价还要经过专家论证、意见征询的形式来确定其合理性,然而由于基准地价成果是在一定内涵界定下的标准,与现实情况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人为判断上的偏差[6]。此外,基准地价是区域城镇土地平均价格的反映, 基准地价修正体系才是地价评估的重要依据,基准地价修正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其影响因素与权重设置的合理性,都会影响到地价评估的客观性。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定级估价工作组织模式 鉴于本轮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调整更新工作模式与实施效果,建议今后在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过程中,应进一步整合政府部门、技术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评估机构等多方技术力量,优化工作组织模式,搭建协同工作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合作联动机制,提高工作成果质量与水平。特别是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开展前期,在局调研项目、科技项目、前期工作项目中设立有关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相关课题研究,重点在山地城镇土地级别因素因子与用地分类、多层次的全市统一城镇土地级别体系、基于城乡统筹的主城区与区县基准地价一体化体系、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吸纳高校科研院所力量联合攻关,以有效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学术研究能力强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整体工作成果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实效性。

3.2 加大定级估价工作信息化建设力度 加快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进一步丰富完善全市定级估价范围内工作底图的要素信息,增加工作底图要素的精细化程度,以满足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全市调整更新软件不统一的现状,统一规范全市调整更新软件;完善重庆市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数据库标准,形成历史数据库,避免数据重复建设,改变目前土地定级估价数据缺失、数据格式不统一、存放散乱等现状;开发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的精确评估,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查询,保证成果数据的统一管理与使用;研发基于WebGIS的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城镇地价数据的快速上传、动态更新、快捷查询与智能化服务,在满足政府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地价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3.3 建立“大统一,小分散”的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体系 结合重庆市域特点,着力构建以“市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小城镇-一般城镇”为主的全市统一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体系,即在各区县相对独立定级估价的基础上,加强主城区与区县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的衔接,按照重庆市城镇体系,以主城区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成果为参考与依据,建立全市统一的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体系,并为城乡地价一体化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7]。此外,结合重庆国土和房管合一的实际,探索“多因素综合定级”和“以价定级”[8]的有机结合,即在土地市场较为发育的主城区范围内探索“以价定级”,作为“多因素综合定级”的补充和验证,在土地市场尚不发育的都市区以外范围仍采用“多因素综合定级”的方法确定土地级别。

3.4 完善基准地价评估思路与成果应用体系 在地价样点的选择上,应力求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保证样点地价能真实反映同级同类土地的区域价格水平。同时,应进一步拓展地价样点的采集范围,划拨、协议出让等土地交易案例较多的样点,可进行相应交易方式修正后进行地价评估;尝试在建立城乡地价一体化体系的基础上,利用集体所有土地(农用地)上的土地房屋交易(流转)样点测算地价时,应进行相应的权利修正,并采用成本逼近法和市场比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测算验证;在交易案例较少的区域,可采用空间模拟或空间插值,辅以实地交易案例验证的方法,进行地价评估;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应有差别地选择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和剩余法进行基准地价评估。此外,为增加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逐步开展区段价、路线价和标定地价的评估工作,丰富完善基准地价的应用范围,增加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处理、部分特殊用地的应用说明,建立较为全面、完善的基准地价修正体系,出台详尽的成果应用说明,以满足地价管理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邱道持,廖和平,印文.重庆市基准地价更新方法探讨[J].经济地理,2002,22(4):444-447.

[2]刘明皓,邱道持,汪红群.山城土地定级地形因素评价方法探讨——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3):309-313.

[3]徐慧,刘正,徐朱.小城镇基准地价评估问题研究——以武进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为例[J].中国土地,2006 (10):38-39.

[4]邱道持.合川县城镇土地定级方法论特征浅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8(2):186-193.

[5]王建国,殷海燕,董会和等.基于DEM的地形因素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量化——以通化县城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64.

[6]王建国,殷海燕,董会和等.我国城镇基准地价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69-73.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篇7

关键词:土地评估行业;规范化发展;建议

【分类号】:TD353.5

1 土地评估概述

(一)土地评估的涵义

土地评估就是专业评估人员在土地评估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土地交易市场上的有关资料,根据土地的质量、等级及其在实际情况中的收益状况,综合考虑周边环境、预期收益、经济发展、利用方式以及土地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最终评估出一块或多块土地在一定的状态和时间下的价格的过程。

(二)土地评估的作用

(1)土地评估有利于土地交易的顺利进行

基于土地地域性的性质,它在市场很难具备完整的价值资料,同时除了专业的单位以外,也很好有人能够评估土地价值。因此,土地评估行业能够更加专业的评估出土地的价值,提供有效的资料给交易双方,自然就会方面土地交易的进行。

(2)土地评估有利于企业进行投资决策

土地的价值一般都相对较高, 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部分,它的评估直接影响这企业的投资决策。 假如地价较高,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土地投资来增加劳动等方面的投入; 假如地价较低,则可通过增加土地投资来减少劳动等方面的投入。

(3)土地评估有利于完善土地市场

我国经过土地制度改革,城镇土地实现了无偿到有偿的过度,土地交易市场也基本建立。土地资源要实现市场配置,而市场配置的基础是土地价值的量化,土地评估则是实现土地价值量化的基本手段。

2 我国土地评估行业存在的问题

(1)土地估价机构以及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很多的土地评估机构都是从以前的行政单位中经过脱钩改制分离出来的,这就导致了在改制的过程中,类似的评估机构缺乏专业的人员和评估机制,而且有的评估机构根本就没有足够数量的土地估价师,在对土地进行评估是,甚至有的评估人员根本不进行现场勘察,直接根据网上的信息或周边的位置草率进行评估,评估技术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最终的评估质量。 在整体上,我国土地评估行业存在着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相关专业人才素质不高,评估的质量与评估能力都比较低。

(2)存在恶性竞争,诚信缺失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土地评估也一样要面临着巨大的竞争。有的评估机构为了获得业务,会有贿赂行为;有的为了满足客户的不合理的要求而故意选择有利于评估对象的评估方法以达到客户所满意的评估结果, 不按规定办事;许多诸如此类的不诚信的恶性竞争行为都给土地评估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破坏了土地评估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相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行政部门越权,限制公平竞争

很多地方政府以收取各种费用的形式获得利益,变相的对土地交易进行垄断和限制。这种现象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价评估所最为常见。 这种越权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土地交易市场的公平竞争, 导致了我国土地评估行业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公平竞争。

3 土地评估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建议

(1)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招聘时设置严格的程序,最大可能的招聘高素质人才。 同时积极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在职相关人员专业知识能够与时俱进,充分了解当前土地评估的各方面信息及相关理论,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升。

(2)努力构建土地评估架构的诚信

众所周知,诚信是市场经济每一个单独进行经济活动的单位或部门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当前我国的土地评估行业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基本的诚信,这就需要各个土地评估机构以及政府相关的部门联合起来,各尽其职,共同建立土地评估的诚信体系,才能有效的保证土地评估行业的市场化规范运行。

(3)完善行政服务功能

在政府方面,首先土地评估行业的相关行政主管单位应当设置好科学合理的行政收费标准,不可利用职权滥收、谋利,同时要统一收费标准,避免收费标准杂乱造成乱像。 同时还当切实制定的收费标准;其次,根据市场的变化,政府应当及时公布基准地价以及地价的变化幅度和地价指数,让估价师了解时刻变化的市场以及市场趋势, 并能及时获得准确的基准地价,来进行评估,避免受到各方人为因素的影响,指导土地评估行业健康发展。

4.加强对土地估价行业的管理。对土地估价行业的管理不但包括

对相关制度的管理,还包括行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土地评估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主要体现在自律监管上,政府不可能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监督管理上,所以在行业的内部一定要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风气,在自律监管的过程中,使土地评估行业的自律职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加强机构管理和个人管理的结合,达到行业自律的目的。另外,土地估价机构和估价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行业的一些规章制度来执行,为整个行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行业的诚信度大大提高。

5.提高土地估价师的素质和水平。土地估价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能够在一个文明的环境下发展,不仅能够形成一个好的风气,还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并稳步发展,不断壮大。在进行土地评估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执业人员的中和素质水平重视起来,定期进行一些专业培训,不仅要对专业的业务知识进行培训,还要训练执业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可以设定一些制度,优胜劣汰,使执业人员有一定的危机意识,这样,土地评估行业才能够朝着规范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篇8

摘要:结合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特点,借鉴“一张图”的基本构架和设计理念,立足于对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全过程支撑,设计并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和系统,克服了以往生态环境调查评估系统“重调查、轻评估”的局限,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今后,应加强“一张图”系统的调查评估支撑能力建设;强化调查评估成果应用,为生态管理与决策提供数据保障和应用支撑。

关键词 :生态环境:遥感;调查与评估;“一张图”系统;环境信息化;环境监管

为摸清我国十年来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系统、可靠、及时的科学依据,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到2013年历时两年三个月,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项目对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工作既是重大挑战,也是战略机遇。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改变传统资源调查工作方式,构建新型“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调查评估技术方法,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快工作效率、节约经济成本。

当前,“一张图”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2009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国土部门提出了国土资源“一张图”的概念,即以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所形成的全国遥感影像一张图为基础,逐步完善健全国土资源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新型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技术平台。“一张图”系统的建设为土地调查与管理提供了科技信息支撑平台。随着遥感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一张图”应用领域不断地提升和扩展,在森林资源清查、水利普查等重大专项调查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现有系统主要面向资源调查及成果应用,而对评估工作缺乏支撑,同时,生态环境调查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借鉴“一张图”的基本构架和设计理念,立足于对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调查阶段、评估阶段、数据汇总阶段、综合集成阶段和成果服务阶段的全过程支撑,探讨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核心功能,构建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进而设计并提出了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一张图”系统解决方案。

“一张图”系统总体目标

面向生态十年项目调查与评估数据成果的集成、共享、与信息服务需求,利用计算机、GIS、数据库和现代通信等技术,实现对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成果的综合集成与共享,建成具有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应用分析、查询检索、统计制图、共享等功能完备的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系统平台,促进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环境管理与科研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撑。“一张图”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一张图”系统由“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及数据管理系统、调查评估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组成(见图1)。数据管理系统围绕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核心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实现数据质检、转换、入库、更新、维护等功能,为调查评估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调查评估平台是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支撑平台,包括野外数据采集、评估分析、综合集成3个系统,为野外调查、生态评估、总体集成、决策会商提供技术支撑;共享服务平台是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工作交流、成果服务平台,通过门户网站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和成果共享服务。

鉴于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内容的丰富性、技术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为能够适应工作调整而必需的技术灵活性,系统采用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技术进行架构设计。系统总体架构由5层组成,每一层相对独立,并以技术服务的方式提供对上、下两层的接口,通过信息化制度与标准保障它们可以协调工作。

第一,支撑层:提供对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一张图”系统的软硬件支撑,是系统正常、稳定、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包括硬件平台、网络环境和基础软件平台。

第二,数据层:负责对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数据库所有的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结构化文件和非结构化文件,通过数据存取接口、数据管理接口和空间数据接口为应用层各个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接口服务。在“一张图”框架下主要建设5类核心数据库,包括生态遥感数据库、环境背景数据库、地面调查数据库、评估成果数据库以及基础支撑数据库。为了便于管理和更新,将核心数据库逻辑上划分为基础层、专业层和管理层。基础层为基础地理和生态遥感数据,专业层是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和规划产生的数据,管理层是生态环境管理过程产生的数据。

第三,模块层:以松藕合方式搭建,为系统提供数据管理、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统计分析、空间运算、位置定位等功能和模块调用库。

第四,应用层:对多个模块组合封装,形成对数据管理、数据采集、分析评估、综合集成、信息、数据服务等业务管理应用的逻辑实现。

第五,用户层:基于门户、平台和地图等形式,综合展示数据管理、调查评估、共享服务等应用,为项目承担单位、地方环保部门、生态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服务。“一张图”系统关键技术

基于移动GIS的数据采集技术

移动GIS集成了gps、GIS、无线网络技术,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特别是无线网络(3G、Wi-Fi)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空间信息采集、管理和分析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野外数据采集与信息录入。针对快速、实时、有效采集并录人生态环境野外调查大样本量、多源数据的需求,本研究采用APP应用运行机制、在线与离线混合数据访问模式、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等,解决了野外调查实时交互性差、缺乏审核校验、数据处理量大等难题,提出了基于ArcGIS for Mobile的部级移动数据采集方案,实现了野外调查数据的数字采集、智能校验、实时上传与有效管理。

基于SOA和ETL的信息整合技术

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数据具有多源、异构、多尺度、更新频度不一等特征,不论是核心数据库的初始构建还是其后续更新,都涉及数据的处理、加工、整合和集成等方面,而它们离不开强大而灵活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工具的支持。本研究采用SOA技术与ETL (Extra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Loading,抽取、转换和加载)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整合。

采用SOA技术,使系统可以按照模块化方式来添加新服务或更新现有服务,从而解决新业务需要,这样既方便了系统的扩展,同时又保护了原有系统。采用ETL技术进行数据整合集成,既可加强数据管理的一致性,又可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对于各类数据及成果,通过采用ETL方式,按照“一张图”核心数据库要素编码和分类标准,结合业务系统应用需求,进行整合改造,实现逻辑对象和物理对象的分离和数据分类的动态编目。通过逻辑数据组织模型的设计和应用,即使数据组织发生变化,系统代码也无需做任何修改,使得整个系统具备开放、易扩展、易维护、工具化等优点。

基于模型库的自动化生产技术

为揭示我国生态系统分布格局、质量、生态功能与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建立了“生态系统格局一质量一服务功能一生态问题一生态胁迫”的全国生态系统评估框架和25个指标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涵盖国家、典型区域和省域3个空间尺度。评估指标种类众多、类型各异、结果多样、数据处理量大,如何实现各项指标的迅速、自动生产,并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快速、有效地形成专题图和评估报告,也是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评估系统通过构建模型库,将业务模型与实现技术相分离,以达到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的目的。针对生态系统分类数据,采用ArcGIS文件地理数据库格式进行计算,解决海量矢量空间数据运算难题,同时,应用自动化生产技术,充分结合业务工作流技术、自动分割、并行计算、多任务调度和多线程并行技术,实现评估指标“数据一模型一统计一制图”的一键式自动生成。

基于空间关系的三维可视化与分析技术

应用空间三维可视化手段,构建评估成果的综合展示和应用集成三维场景,可以很好地为生态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但是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数据目录庞大,达到2000多个,同时数据尺度不一、应用多样化,需要解决三维场景下的数据快速定位、自动加载、空间关联、多维统计等难题。系统综合考虑评估主题和空间尺度,构建了两层五级数据目录体系,大大提高了图层定位速度。针对图例信息显示信息不够丰富灵活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三维场景下地图图例的配置方法,在不同三维视野高程下自动配置并显示不同的图例,随着高程的变化实现多个图例之间的切换,以确保空间数据显示内容与图例信息的一致性。基于空间关系,通过省一典型区的关联以及典型区一典型区的关联,实现灵活的区域关联和多维度的统计分析。

“一张图”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要点分析

本研究采取Oracle (10G)+ArcGIS(10.1)模式建立了全国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核心数据库,集成了遥感数据集、生态背景数据集、调查评估专题数据集3大类21个子类数据,数据量达10TB,具备了支撑和服务国家生态保护与综合管理的数据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C#和Java语言进行应用系统开发,研制完成了由数据管理系统、共享服务平台和调查评估平台组成的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一张图”系统,形成了多专题、多尺度和多时相的综合展示、统计分析和应用集成能力。

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一张图”系统是由多个复杂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的复合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管理、野外数据采集、评估分析、综合集成以及共享服务等系统功能。

数据管理

依托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设完成了“一张图”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整理、建库、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标准化检查和批量入库、数据处理、数据维护及权限和日志管理等,实现核心数据库的高效管理,为环境调查、系统应用和服务提供有效支撑。“一张图”中所有数据由数据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维护,调查、评估和管理产生的各种来源数据通过统一的入口进入“一张图”,通过统一开放的数据接口为调查评估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野外数据采集

充分应用移动GIS技术、移动智能终端、3G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采用APP应用运行机制、在线与离线混合数据访问模式、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等,设计并研发了野外调查移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野外调查数据的数字采集、智能校验、实时上传与有效管理。数据采集系统在土地覆盖类型地面核查、生态系统参数野外观测等工作中得到了应用,规范了填报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集提供了信息化支持。

分析评估

基于生态系统评估模型和自动化生产技术,研制完成了分析评估系统,实现了生态系统分布、格局、质量的自动计算,为生态服务功能、胁迫和环境问题的评估分析提供了统计制图能力支撑。该系统在25个省级和国家专题中得到了应用,计算效率和成果规范性大幅提高,为开展全国、各省和典型区域生态环境遥感调查与评估提供了工作平台支撑。

综合集成

基于三维地球技术,设计研发了综合集成系统(见图2),实现了动态展示、统计查询、分析评估、专题制图等不同功能的集成,满足了数据成果综合管理、分析和应用的需要。综合集成系统为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提供了技术平台支撑,并在项目成果汇报会中通过现场演示,对评估成果进行了立体、动态、直观的展示,提升了汇报效果。此外,利用该系统可开展行政区域与典型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关联分析,促进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成果的综合利用,为生态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共享服务

基于权限管理,采用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构建了生态环境遥感调查成果服务共享门户,实现了集信’息交流、成果、数据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为生态管理部门、地方环保部门、研究院校以及社会公众提供高效权威的生态环境信息服务,促进了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成果的充分和长效应用。同时,通过网站建设,实现新闻、进展情况及各类技术文件的综合,为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提供交流和宣传平台,有效支持了生态环境调查信息公开工作,保障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总结与展望

“一张图”系统工程建设为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提供了全过程支撑,促进了调查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大大加快了工作效率,实际应用效果显著。“一张图”核心数据库集成了覆盖全国的遥感、监测和统计数据,既是今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各项涉及生态环境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一张图”系统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集成分析与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对生态环境监管与决策的技术支撑能力。今后,一方面,应结合国家生态系统调查评估体系的完善与固化,进一步加强“一张图”系统的调查评估支撑能力建设,为定期开展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应强化调查评估成果应用能力,紧密结合生态环境管理需求,逐步完善和建成全国“生态一张图”,构建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与电子政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全面支撑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生态资产核算、生态绩效考核等新时期生态保护工作。

主要

参考文献

[1]厉青,王桥,魏斌,等.基于WebGIS的西部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J].农村生态环境,2004 (1):11-15.

[2]王桥,王文杰,郑丙辉,等,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J].遥感学报,2003 (6):490 497,529

[3]高占普,李铁钢.浅谈“一张图”建设意义及思路[J].国土资源,2012 (10):47.

[4]李华,孟宪素,翟刚,等.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综合监管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1(4):27-31.

[5]张盼盼,蒋之富,张成程.浅议全国林地“一张图”的推广应用[J].林业建设,2013(4):65-69.

[6]申邵洪,谢文君,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普查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30 (10):109 -113.

[7]申文明,孙中平,张雪,等,生态环境移动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J].生态学报.2013,33(24): 7846-7852

[8]唐权,吴勤书,曹全龙,空间ETL技术在省级标准地址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3 (5):80 83.

[9]王勇,庄大方,徐新良,等,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5):672-678.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篇9

关键词: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

所谓应急管理,国内外著名学者给出的定义是,能够合理有效的处理一些比较大的突发事件,能把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应急规划与管理的典型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的灾害反应网络机制的建立,还有日本的灾害公园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对于我国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滞后的。在比较早的地震灾后应急娿和管理大约开始于汶川地震之后,主要研究了汶川地震在灾后重新建设与规划的方式,但是仍旧缺少系统性的理论梳理。所以,对于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主要特点与内涵

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主要包含了地震、应急以及土地等关键因素,主要的性质为灾后应急规划,地震灾害为主要的对象,但是就土地学科来说,主要是由危机管理这个学科跟土地管理这个学科互相交叉引申过来的体系,主要是更好的解决在遇到突发性的公共网危机事件后,特别是具有比较大的破坏性的地震之后,在一个非常危机的状态下,集中力量调配各方资源,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地震的损失。通过合理、快递的优化资源配置,回复我国各项经济事业的水平,从而进行合理的用地规划与管理。

(1)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要利用应急规划,跟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是有所却别的,具有一定的短期性和局部性,也具有具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所谓的局部性就是只针对地震受灾这个区域,不受行政界限的限制,也可以进行跨区域的规划建设,短期性主要是从地震灾害发生之后一直到灾后重建工作完成,一般的期限为三年,最长也不能超过五年,等应急体系建立之后到任务完成自动完结,法律效力也不再存在。所谓具体性主要是规划的针对性,要有一个具体的只想,主要是围绕地震灾害的影响范围来进行土地规划与安排,主要包含一些临时性质的用地,加上一些重建新址的选择断层等,地震灾后土地应急规划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援建的服务性,这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政策支持,为灾后重建服务。

(2)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在外延上包含重建的土地的规划与管理,这是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体系,也是这个区域地震灾后的总体规划的土地部门规划,跟气压部门灾后规划属于同一个体系,也是用来指导地震灾后工作。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要针对这个灾害的受灾程度和灾害产生的破坏力,经过对整个受灾地区的整体状况的评估,对于各个方面重新建立和管理有个大致的规划。

(3)应急规划与管理是进行专项规划的一种,要打入土地总体规划的范畴,实现非常态到常态的过度,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土地的承载功能,需要一个规划期对其进行回复和重建,并进行管理。科学评价灾后土地利用安全性和建设用地恢复重建适宜性。

二、综合防震减灾与土地应急规划与管理体系

从防震减灾的角度可以把土地利用规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应急规划,一种是防震减灾规划,一种是总体规划。土地应急规划与管理属于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应急范畴,而防震灾害规划主要属于一个地震开始之前的紧急预防,土地的总体规划与管理就属于一种常规的规划。在应急土地规划与管理中,那些需要恢复重建新增建设用地的安排,还有灾害毁坏的土地的一个综合的整治,这些都要纳入约束性指标控制的范畴,通过修编或者修改实现对接。在地震灾后的土地应急规划体系中,主要的是地震发生之后的应急响应和土地回复重建的部分,主要是怎样利用最小的土地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

(1)预防预警。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要根据预防预警的具体要求来对地震灾害的类型进行判断,之后对预警的类别进行细分,包括灾害的起时实践,影响的范围等等,需要土地部门对于更低以及建设用地的状况进行一个快速的评估,对于灾区的房屋损失状况,人员伤亡状况,加上等待救援安置的人员状况,为临时安置的土地使用和布局提供一个评估的数据依据,对于地震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影响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下来,组建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把应急处理方案公布出来。

(2)应急处置。在应急响应阶段,需要在抗震救灾指挥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组织救救灾小组,对于损坏的基础社会进行委会,维护社会治安。关于土地管理部门的紧急避免地的选择与人员的那只,结合地震灾害的预评估和现场的损失来确认需要安置的人员规模,对于避免场所的避难量进行统计,确保避难场所的优化选址,还包括抗震救灾的用地选址,施工临时用地的选址以及过渡性安置用地的选址策略等。

(3)恢复重建。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要编制灾后重建的土地使用规划,这是地震灾后土地应急规划与管理的一个落脚点和重要的归宿,通过对地震灾后土地利用规划是各个部门灾后重建的基础,也是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评估,加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对于灾后重建的选址和土里利用进行安全性的评估,要先确保用地的安全性。要综合统计各个部门对于土地的使用需求,本着节约用地的要求,尽量少占用耕地,进行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科学合理的进行城镇用地的合理布局。对于灾害发生之后的耕地和建设用地进行综合的整治,加上临时安置用地以后的复垦工作等都是灾后土地应急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这也是灾后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的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所以,灾后整理的目标和进度,以及重要工程的建设都要纳入到灾后土地规划与管理的范畴之内。

结论

综上所述,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要评定灾害的定型和需转移人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临时安置用地的选址要科学合理,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估,结合地震之后资源的承载能力,科学评定灾后土地利用的安全性能,选择适宜的建设用地,要对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和基础设施服务用地进行有限安排,整理出符合当地实际特色的用地导向,为地震灾后的土地规划、重建与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及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11).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评估篇10

(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落实情况

中央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国务院、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和市纪委三届四次全会召开之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及时组织局班子领导、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和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市纪委三届四次全会的文件精神以及市委__*书记、__*纪委书记的重要讲话。于3月14日,召开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明确20__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做好全年工作部署。

年初,__*局长与县(市)局长和二层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责任主体从局领导班子成员延伸到局二层领导。并要求落实情况纳入年底述职述廉报告中。同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相关内容列入绩效考评,一般工作人员违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的,要追究二层领导的直接责任,并在绩效考评中连带扣分。2月1日,我局在__*局长向市政府述职述廉后,局党组、纪检组认真及时组织了21名科室负责人进行了述职述廉和点评。全体党组成员、处级领导干部(含二层以上领导干部)带头在大会上向全体干部职工作反腐倡廉承诺,并表示愿意接受上级组织和本单位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稳步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情况

1、加大对“两权”出让招拍挂制度的执法监察

一是加强监管,确保土地拍卖依法依规进行。完善__*投资洽谈会国有土地专场拍卖平台,实行集中拍卖、阳光操作。今年“5.13”成功拍卖*幅土地,面积__*亩,成交地价款__*亿元。在专场拍卖会前,我局纪检组、监察室严肃工作人员工作纪律,要求工作人员不得与竞拍人之间有不正常交往,严格遵守拍卖会期间工作纪律。要求竞拍人要诚实守信,不得参与围标、串标等不正常活动。同时,为了使每块地产生最大效益,防止不正当交易行为,对有关地块设定了保留价。并增设了“现场投标资格监督台”,为已报名有资格参与它块土地的竞标人现场认定投标资格,确保程序合法。通过对土地拍卖文件的报备审核把关、拍卖程序、现场举牌和拍卖结果的确认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确保了全市土地出让拍卖公平、公正和依法顺利进行。

二是强化措施,规范运作矿业权出让工作。我局在每一宗矿业权推向市场之前,都先由监察室会同职能部门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报联席会议审核,符合要求的,由第一召集人确定专人按实施方案予以全程监督,不符合要求的责成职能部门补充完善。确定矿业权出让方案和底价,先由县(市)国土资源局局务会确定的方案和底价上报市局,尔后市局召开由矿产中心牵头,地环科、矿管科、监察室共同召开联席会议,集体确定出让方案和底价后,报局分管领导和局务会通过。通过基层局意见、市局联席会议、报局分管领导和局务会审定,杜绝了监管的盲区,使矿业权出让方案和底价定的更为合理和增加了透明度。对每个新设矿权采取专家现场查勘认证,重点矿种底价送省上异地评估。纪检组、监察室参与对矿种、储量底价评估的集体讨论,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集体研究对策,严格程序把关,严防不廉行为发生。对每一宗矿业权的市场运作,监察室都派员参加并实行全过程监督。做到矿业权出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近日我们将要公开出让的3宗探矿权。

2、加大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范管理的执法监察

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要求业务科室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纪检组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廉政建设规定》,做到严把五关(申报审查关、项目设计关、工程质量关、权属调整关、项目验收关),落实四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资金审计制)。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积极介入,在参与中监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邀请人大代表到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在资金使用方面,邀请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同时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还严格推行工程项目合同和廉政合同“双合同制度”,确保了该项目廉政制度全面落实。为我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提供了纪律保障。建瓯市被列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__*县被列为省级土地整理示范区。自1999年以来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为全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做出了突出贡献。

3、加强对全国二次调查开标的执法监察

为了确保__*市区地形图及地籍图测绘编绘工程招标顺利开展,我局纪

检组、监察室对招标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招标前,专门召开招标方案讨论会议,会议邀请了监察局、财政局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原则同意工程采用邀标方式,邀请单位必须是省国土资源厅文件中入围的甲级地籍测绘资质的作业队伍,参加评标的专业人员必须是在国土调查办〔20__〕3号入围的专业人员名单中抽取。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评标,该工程已完成了__*市区1:500城镇地籍调查招标,节约资金9万多元。

(三)加强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情况

根据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出台的《关于建立商业贿赂以及不正当交易行为“黑名单”制度的实施办法》的要求,依据国家有关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开发经营领域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我局制定出台了商业贿赂以及不正当交易行为惩诫办法。规定被列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不正当交易“黑名单”的竞买人(投标人)单位或个人,二年内不得参加由国土资源部门〔含各县(市)〕组织的任何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活动。被列入矿业权两权不正当交易“黑名单”的竞买人(投标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伍年内不得参加国土资源部门〔含各县(市)〕组织的任何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或挂牌活动;被列入黑名单的个人终身不得参加国土资源部门〔含各县(市)〕组织的任何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或挂牌活动。对不遵守土地估价技术规范、虚假评估、出具不实评估报告等行为,给国家、单位造成损失的土地评估机构和个人,一经查实,土地资产评估结果视为无效,一年内该评估机构的估价报告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备案,并在媒体上通报曝光。并根据《房地产管理法》和《拍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予以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情况

一是加强征地补偿管理。征地资金均通过我局设立的征地补偿费专户管理使用,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相结合,保证征地补偿费依法发放到被征地单位和个人手中。上半年市本级审核支付征地补偿款__*万元。二是依法调处群众。根据《国土资源办理规定》,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集中解决因征地引发的重信重访问题。建立局长接待日、领导包案、领导约谈和每月通报等制度,维护稳定大局。1-6月受理各类国土资源案件58件,全部已办结或反馈,接待上访群众7批,共16人。来信来访总数全省最少。并在我市率先建立了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制度。

(五)纪检监察办理情况

坚持“有案就查”、“有案必查”的指导思想,严肃执纪,从严治政。进一步加强举报工作,严格按照举报工作程序认真处理来信来访,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利益。今年3月,配合市监察局执法室到县(市)调查核实件,做到遵守纪律,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受到监察局领导的好评。今年上半年共受理纪检监察件__件(重复__件),全部办结。

(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情况

一是认真落实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禁止在上班时间内发生“四岗”(脱岗、虚岗、串岗、私岗)现象。主要通过自查自纠、明查暗访等形式,第一次诫勉教育,第二次效能告诫,并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通报。对__*等六个县(市)国土资源局在参加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会风情况进行通报,要求两个县(市)局写出书面整改意见,再次强调“会风即作风”。 通过抓机关作风、办事效率、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督查,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20__年度我局获得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单位。

二是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透明度。建立了政务公开工作的责任制度、主动公开和依法公示制度、审核制度、评议制度、反馈制度、备案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等七项工作制度,严格对照公开内容、形式、程序、时限等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并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选送土地开发整理服务中心和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国土资源窗口申报创建20__年度“服务发展最佳科室”,切实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特别是我局自5月19日正式入驻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截止目前已受理各类申请888件,办结667件,接受咨询130多人次。没有一件超过承诺期限,提前率和满意率达100%。业务量位居各入驻单位之首。

四是继续开展“十佳国土干部”评选活动、机关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党员示范岗活动、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和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营造争先创优氛围。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__*万元(其殊党费__万元)。

(七)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情况

坚持纠、评、建并举,把民主评议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把解决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民主评议全过程。通过参与市政府“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制定实施方案、调整领导小组、聘请行评监督员,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会议、明察暗访等形式,查找问题,着重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纠正不正之风,巩固国土资源系统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态势。6月23日,我局领导第四次作客“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室, 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通过电波,向广大市民宣传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推进耕地保护的政策和机制创新举措。结合政风行风建设,解答听众提问,反馈民情。

(八)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情况

局纪检组、监察室重视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做严于律己的带头人。认真参加教育培训等活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队伍。年初,按照市纪委、监察局工作部署,认真参加市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工作考评,并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派驻纪检组长到市纪委、监察局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述职,市纪委监察局领导对我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__年工作安排

(一)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筑牢思想防线

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制度。组织监察对象认真学习中央纪委监察部编写的《新编纪检监察业务教材》和政纪条规,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增强 廉洁自律意识,防范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在履职中发生违法违纪行为。

(二)以服务发展为中心,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1、加强监督检查依法行政,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配合监察局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专项执法监察,督促各地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__〕3号)及省政府贯彻意见的要求,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照土地调控政策进行建设用地审批,严格按照新设各类开发区,坚决停止供应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同时,继续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对非法批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擅自变更规划,以及严重破坏、浪费、闲置土地资源的行为,严格实行问责制。

2、强化重点监督,规范国土资源行政权力运行。在继续对土地和矿业权审批中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重点监督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防治以及非煤矿山资源整合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照闽国土资办〔20__〕2号《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改工作的通知》要求执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防止借修改规划名义随意扩大建设用地规模,把好节约集约用地关,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屋业权出让、土地和矿业权评估、项目发包等四个方面的治理力度,加强规范管理,拓展源头防治领域。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坚决纠正和查处设置不合理条件、违规改变规划指标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审批探矿权、采矿权和参与矿产开发获取利益的案件;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和矿业权评估行为;切实加强和规范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