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声乐教学十篇

时间:2023-10-24 17:39:41

零基础声乐教学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1

关键词:直声唱法 优越性 零基础

众所周知,童声是天然的直声,他们的音色纯净,有明显的头腔共鸣,高音无颤抖,假声不嘶哑。童声歌唱带给人轻快、活泼,明亮的感觉。然而,我们现在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幼教老师多数是运用美声或者民族唱法在唱儿歌,经常听到孩子们说:狼来了!狼来了!显然,这种唱法不受孩子们得喜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高师学前专业的声乐教师大多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在对学生的声音训练中,想当然的朝着美声或者民族方向进行,教唱几首艺术歌曲就完事;再一个原因是对幼儿园不了解,几乎不去幼儿园观摩实践,不清楚孩子的特点。因此无效教学现象严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没有做到与幼儿园“零接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推举运用直声唱法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仅能培养出受孩子们喜欢的幼教老师,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直声唱法的界定和特点

直声唱法属于美声唱法的范畴,是美声唱法的一项技能。严格地说,它并不成为一种歌唱方法,而是一种歌唱发声状态,也就是没有美声唱法常用的颤音(vibrato)的一种发声状态。因为没有音的波动,能准确地发出固定的高音,以达到音色非常透明、纯洁的效果。

二、高师学前学生学习直声唱法的优越性

(一)直声唱法比较适合零基础的学前专业学生

高师学前教育本、专科学生生源多数来自高考文科生,甚至还有一些理科生,而且以第一自愿报学前专业的寥寥无几,几乎是服从分配调剂过来的学生。录取时没有经过任何技能测试。他们的音乐基础素养普遍较低,几乎是零基础。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对声乐演唱技巧更是感到陌生和无从下手。嗓音条件都很一般。针对这种情况,要让学生在两年内学会歌唱发声的技巧,学习美声或民族唱法,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是比较困难的。

人声原始的发声是直的,这从少年儿童的歌声中可以听到。其实,成人也是一样的。所以,直声唱法是发声的自然现象,是男女老少都能做到的。而这种直声在学前专业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对于声乐几乎零基础的学生,把原有的直声训练完美是完全可能的。

(二)教学内容适合运用直声唱法进行训练

高师学前声乐教学目的不同于音乐系,他们以中外艺术歌曲为主,而学前专业应该以唱好幼儿歌曲为主。儿歌作为歌曲的一种形式,它有别于成人的艺术歌曲。在唱儿歌的时候,要注意在题材、韵律、节奏等方面围绕着童趣这一特征,来表达孩子的快乐,如果用美声或者民族唱法演唱儿歌,很难达到表现童趣的艺术效果。演唱儿歌不仅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并多借助形体舞蹈动作来表现,歌唱中注意保持声音高位靠前,在气息支持下发出纯净的直声,充分展示幼儿歌曲。

(三)直声训练适用于大班教学

直声唱法是目前欧州合唱最通用的唱法,在合唱训练中,要摒弃个性化的音色,避免颤音。因此,在训练中,要求男女合唱队员模拟童声,力求直声,力求气息平稳。一旦有某个队员发出颤音音色,会影响到音准,很容易听出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级大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也是呈逐年递增态势,学前专业也不例外。在生源多,学时短,师资缺的现状,可采用以班为单位进行直声唱法的训练。我们学院有学前本、专课的学生五百多人,都采用的大班授课。经过一到两年的发声训练,学生基本可以掌握直声唱法,并运用到儿歌的演唱中。大班授课极大地缓解了师资紧缺的现状,而且教学效果不受影响。随着学生对直声唱法的逐渐掌握,课上唱着富有童趣的儿歌,课堂洋溢着愉快的氛围,再也看不到学生脸上以前那种对美声、民族唱法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在儿歌的演唱中仿佛回到自己的儿童时代,让歌声真正做到与孩子“零距离”!

三、直声唱法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训练学生学会正确的均匀的呼吸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道出了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吸气方式,哪有正确的发声呢?所以,训练呼吸很重要。可以让学生体会闻花的感觉,慢慢的用鼻子吸气,感觉腰围一带有扩张。之后保持几秒钟,再用嘴发“S”或“U”的声音,让气息均匀平稳呼出。注意吸气要深,控制好气息,在集体课上,判断学生吸气是否正确,主要看她们的肩部是否抬起,如果上抬就是错误的。

(二)在自然声区训练,选择从高音到低音的练声曲为主

儿童的音区很窄,大致在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E之间,所以,对于没有基础的学前学生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自然声区练好。要训练声音保持高位靠前,让学生感觉声音是集中在硬腭上的。同时要注意口型,嘴要张开并微微竖起,有助于声音的圆润,帮助声音打在硬腭上;

在较高的音符上起音做发声练习,比如发U母音,训练头声,比较容易体会到头腔的最佳位置,并通过找到的头腔位置,从高到低的练声曲使低音也能保持在头腔位置上。用头声贯穿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E。在直声训练中,注意要在意识上努力使气息保持均匀,听觉上严格监督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直,多点练习,就自然会掌握了。

(三)注意发声时声音轻柔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2

一、尽早建立多声部音乐活动的意识

1.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始。

多声部意识的建立,首先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转变常态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始,把我们以往无意识的多声部教学变成有意识的多声部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贯穿这一理念。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多声部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并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多声部能力。

2.从第一节音乐课、第一个音符开始。

我们认为学生的多声部训练应从单音、单声部开始,循序渐进至和声、多声部,岂不知学生多声部的意识和感觉已从他们的第一节音乐课、第一个音符开始建立了,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接受并喜欢多声部的和声概念。

二、合理把握多声部音乐活动教学梯度

多声部演唱、演奏是一种音乐技能,要达到这种技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练习的过程。

1.纯节奏的多声部音乐活动学习。

准确掌握节奏也非易事,在低段等待音准发展的同时,应该把节奏训练往深度上发展。大量的多声部节奏练习,既可以为旋律多声部打基础,也能培养儿童敏锐的节奏感和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2.歌曲与节奏的多声部音乐活动学习。

歌曲与节奏组合成的多声部音乐活动是合唱的预备阶段,它既可以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多声部,又可以避免学生因为音准的不稳定而带来声部混淆的现象。

3.歌曲与固定音型的多声部音乐活动学习。

“固定音型”意指一个音乐动机或小型乐句不断重复贯穿于一段音乐或全曲。歌曲与顽固伴奏形成的多声部音乐活动,孩子们从头至尾使用一种像节奏基石一样的小单位的音型,为已熟悉的歌曲旋律伴奏,减少了技巧学习的难度,使多声部教学变得简单。

4.卡农和简易合唱的多声部音乐活动学习。

卡农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演唱形式,也是发展二声部歌唱的最好准备。老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将教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和改编,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音乐的表现力更强。

三、灵活运用渐进式多声部音乐活动教学方法

在多声部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仅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梯度,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声部音乐活动教学也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局面。因此,探索和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渐进式多声部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1.“感知先行”的教学方法。

经由感知、记忆、注意、想象,理解音乐思维的形成与完善。感知是第一步,我们不能在学生没有音乐感知能力的前提下,去追求音乐记忆、理解能力。多声部的教学更应该遵循这个原则。

2.“小步子,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遵循师生合作――生生集体合作――生生单独合作;节奏与旋律的多声部――和弦主干音支撑的多声部――和声为主的多声部等多个学习过程,最后达到学生分声部独立看谱演唱多声部旋律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进度始终以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为主要依据。

3.“听为基础,渐入叠加式”的教学方法。

我们遵循音乐教学原则是听觉艺术的学科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新型的渐进式多声部音乐活动教学模式:多声部节奏、音准小游戏――学生模仿学习高(低)声部――教师或钢琴加入另一声部,听觉上获得多声部效果――尝试听辨并模仿学习高(低)声部――师生合作感受多声部效果――生生合作享受多声部效果。

四、积极创编多声部补充教材

要想从低段开始高效地培养学生多声部的能力,依靠现行的教材无法满足多声部教学的需要。教师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和技能线索,还必须充实大量的片段多声部音乐活动小练习,用于课堂上的基本训练。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3

(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中国高师乐器教学改革都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在很多人看来,乐器教学改革可有可无,它对促进学生发展没有任何的意义,也正是这种错误的看法,使得高师乐器教学效率异常低下。在个别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看来,高师音乐只需要钢琴、声乐以及相关的其他乐器就可以了,完全不知道乐器在高等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教学大纲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地位。本文指出,乐器教学不仅包括声乐、钢琴以及相关的其他乐器,还包括对理论的教学。就时展的需要而言,高师培养出来的必须是比较综合性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促进高师乐器教学的发展,最终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师范生。

(二)缺乏统一的教材以及量化标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所能接触到的、看到的乐器书籍可谓是琳琅满目,但真正意义上的适应高师乐器教学需要的书籍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同的学校就会变现出不同的做法,但是他们的做法有离不开一个标准:根据自身专长以及所好,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材,给予各乐器教师更多广阔的空间。这样,学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有时候,学校选择的教材会严重偏离师范教育的轨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高师乐器教学教材的使用仍旧源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使用某个出版社或者是某个学校在20世纪60、70年代甚至是50年代的教材,选择这些教材的学校只能是限制自身发展。

二、高师乐器教学中乐器分级教学的具体方法

针对分级教学,我们把学生基本上分为零起步的学生以及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对这些不同级次的学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针对零起步的学生

零起步的学生对乐器没有科学的认识,很多学生在期末的考核中甚至不能过关,这些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零起步学生的教学,要能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基础班教学

在基础班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乐器的基本演奏常识、基础的理论以及与两手有关的演奏技巧,在具体学习中,还要了解常用的调演奏练习曲、小乐曲5-7种,这既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演奏篇幅较为短小的独奏曲,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乐曲的鉴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2.应用班教学

经过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基础班的学习,学生已然具备了基本的学习以及演奏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习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应用级的学习了。在第二个阶段,学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展开对学生的教学:首先,不断加大学生信息量以及对知识的储备量。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主要是以各地方的民族民间乐曲以及传统的优秀曲目为主;其次,在具有相关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将着力点放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的前提下,对乐曲做一些简单的编排,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3.提高班教学

经过一系列的考核,学生已经达到了应用班教学的要求,这时候学生就会进入提高班的学习,在这个阶段,着重强化的是学生的技能技巧以及演奏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以及演奏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选择作品面广的乐曲,向学生传授一些具有技术性以及地方性的音乐作品,当然,教师不可忽视的还有一些优秀、经典的传统曲目,科学选择作品的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量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外国作品,这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二)针对有一定乐器基础的学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乐器基础,在进入学校之后,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基础等一系列原因,学生已经不适合小组课的教学了,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够采用小课的形式(一对一教学)进行教学的话,教学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中,我们仍旧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阶段完成教学任务。第一阶段为调整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做的就是纠正学生以前具体学习中的一些错误,然后才去行之有效地措施,切实解决这些存在的错误,进而不足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这能够为学生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三阶段主要介绍的内容与上文所说的应用班教学、提高班教学的内容相吻合,本文就不一一论述。

三、乐器分级教学的目的以及意义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4

【关键词】幼教;声乐教学;实效性

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上百年的变化,幼儿教育也逐步成熟。幼儿教育课程里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如声乐、舞蹈等,声乐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门特色学科,现代幼儿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有效教学得到落实。

一、专业幼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声乐零基础。

幼儿专业声乐教学是培养幼儿音乐的综合能力。部分家长从孩子就业方面来考虑,虽然有些幼儿对声乐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兴趣,家长还是直接把孩子送到了学校,由于幼儿从未接触过声乐,没有理解声乐这门学科的真正涵义,同时,有些幼儿并没有音乐这方面的天赋,对于音乐根本提不起兴致。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进行声乐教学时,没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幼儿渐渐对声乐失去了兴趣。

(二)专业幼儿教师缺少教学经验。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专业幼儿教师都是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直接步入教育事业的,虽然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声乐专业水平,但缺少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只能用其学到的知识进行教学,这让教学产生了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教师发挥能力。

(三)声乐教学课数不足。

幼儿专业声乐教学的安排是一个星期2到3节课,声乐教学课数不足,这让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也为幼儿教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只是一概而过,幼儿掌握知识的能力很难达到幼师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大部分学校没有从人数、声乐基础能力高低这方面来进行教学安排,使得幼儿教师未能因性施教,也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幼教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以幼儿歌曲为主,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

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很容易接受感性的东西,通常幼儿教师会利用歌曲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感,因此,声乐教师首先应熟悉各种幼儿歌曲,其次,应具备规范的唱歌能力和教学能力,最后以幼儿歌曲的特点在某个阶段进行教学。例如在幼儿声乐的初步阶段,就要对声乐的基础进行训练,例如发声方式、呼吸支点、歌唱支点等,与幼儿歌曲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幼儿的标准发声。中级阶段时,声乐基础练习可以逐步减少,应以幼儿歌曲为主进行训练。首先可以根据发声选择相应的幼儿歌曲进行声乐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幼儿如何掌握演唱的技巧。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舞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与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创造情境教学实践活动。

创造情境可以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对幼儿的歌唱、韵律以及舞蹈等进行综合培养,下面是《柳树姑娘》的教学案例:第一,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生理结构的特点,如:肺活量小、呼吸支持弱等,这样会让幼儿很难控制歌曲的节奏,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训练幼儿的呼吸。首先可用分句朗读儿歌,让幼儿充分掌握分句与节奏,同时也让幼儿适应歌曲的停顿与韵律。第二,幼儿教师先唱一遍,使幼儿感受歌曲的力度与音乐变换,同时,对歌曲的内容进行讲解,如柳树姑娘的心情变化关系等。这样可以让幼儿把歌曲的音乐、节奏、歌词相互联系,充分感觉音乐带来的美感,培养幼儿音乐的审美能力。第三,幼儿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表演活动,可分为两组,一组唱歌词,一组配音,如唱:沙沙沙沙、阿哩啰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音量协调和音乐融合的掌握能力。第四,首先幼儿教师让幼儿对教师的教学做点评,如教师的范唱是否清晰等等;其次,幼儿教师做总结,点评学生在这过程表现有不足的地方,同时表扬幼儿表现出色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柳树姑娘》这首歌曲的感受。

三、总结

幼教专业声乐可以培养幼儿声乐知识的基础,对幼儿声乐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不能只墨守成规,应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中不断创新,明确教学目标,创建一个与时俱进的幼儿教学系统,运用个性化教学,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以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阿丽.浅谈幼教专业声乐教学培养兴趣的重要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1):278-278.

[2]余童仙.浅谈职专幼教专业声乐的教与学[J].福建歌声,2011,(1):28-29.

[3]韩璐.浅谈幼教专业声乐作品的选择[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9):198-198.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5

“因为我相信,音乐是令人向往的,音乐是浸化人心的,我发现了他们的好音质,即使会走音,但我看出他们的用心是无可替代的,每一个孩子在这时刻,多么像一个精灵舞动着那轻薄如翼的翅膀,这时,我发现了他,一个音乐的奇迹”。这是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里音乐家马修的一句让我感动心脾的话语,这部被誉为阳光情感故事的影片,将音乐和电影相结合,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用音乐打动了一群顽皮捣蛋的孩子,并使他们走上热爱合唱道路的感人故事。影片中,音乐家马修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一系列巧妙而自然、灵活而有趣的合唱训练方法,它如春风化雨般引导孩子们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合唱教学难点,训练出天使般美妙的合唱音响,每每听到天籁般的声音时,我总会想到自己的合唱教学的得与失,是否做到了关注每个孩子想唱的能力的发展。

我们实验小学合唱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设,是为了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他们展示音乐综合才能的机会。课程设置采用分年级的教学方式,旨在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更多发展歌唱才能的机会。在从事合唱教学的近十年中,我深深感受到合唱艺术声乐表演的魅力所在。它具有的和声丰满性,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适于表现较大的力度起伏,可以说是声乐表演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演唱形式。教学伊始,我深深感悟到合唱的特殊性,觉得合唱的教学太难了,即使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合唱教学与排练也是如此。因此合唱教学状况不是很乐观,教学中碰到了好多难题:课堂上有的在轮唱时速度把持不住,唱着唱着两声部变成了单声部;有的单声部唱得好好的,两声部合起来演唱时又变成了五音不全的声音大杂烩;有的歌曲本来应该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学生为了声部的稳定,不得不把自己的声部唱得很响,从而破坏了情绪……学生学习合唱的机会几乎为零、听赏几乎为零、表演机会几乎为零、似乎只有那些天赋特别突出的孩子表现的机会似乎更多一些,因此,合唱的普及及关注到每个孩子几乎成为一句空话,面对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学生对合唱不感兴趣,教师也慢慢丧失了信心,因此连我也怀疑,合唱是否真就是那些天赋很好的孩子应该学习的一门课程?有时也就把合唱曲变成了单声部的教唱歌曲。时间长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也很是郁闷,痛定思痛,必须下决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通过各种理论自学,确立要改变现状的想法及策略,于是,我大胆创新、大胆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学习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逐渐感悟到,合唱不仅是提高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一个全面、高素质的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此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要把重点放在学优生引导他们创新、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而对于后进生,则要千方百计的抓住其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都要及时加以表扬。同时,实行“弹性”教学要求,在保底的前提下,不做硬性规定。从而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品尝学习的快乐,实现“不同的人在音乐上的不同发展”。 事实证明,这样做是真正可以让学生学习主动了,积极性也高了,有了兴趣了,他们才愿意积极投入学习,合唱教学也就真正让每个孩子想唱就唱落到实处。

教学中,教师用心营造的课堂氛围,会让孩子们在平衡、和谐的音乐氛围中,更能够体会到音乐的美和快乐,同时更重要的是,无需过多说教,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情趣的培养会很容易的实现。在教学《舞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的有趣、轻松,我分别选用了《运动员进行曲》、舒伯特的《摇篮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分别先用伐引导他们走进音乐,感悟进行曲的雄壮有力、摇篮曲的安谧、甜美、华尔兹的优雅、欢快,我的话语“进行曲是威严、刚毅英姿飒爽的战士;圆舞曲是活泼、热情、美丽的少女;摇篮曲舞曲是成熟、典雅、端庄的妈妈”,孩子们的认识如此之深刻表达得如此之好,就连平素协调性极不好的那个小男生的音准、力度如此到位、节奏如此准确、强弱拍表现得如此准确、舞姿也大有进步,他们在快乐的合作学习中,我是那么的欣慰他们的进步,之后进行的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中,他们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走出座位的教学效果如此只好,连我也没有想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安静、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沟通,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丰富的表现力,为帮助他们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学习、创编及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提供更好的条件。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童声,其中最动人的是童声合唱。”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教师要做有心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有信心,要时刻想着关注每个孩子歌唱能力的发展,才会为每个孩子想唱就唱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让他们的纯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美妙的合唱音响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这才是合唱教师的责任所在!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6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教学语言 语言要素

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是知识、心理、情感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纽带与桥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应该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语言的技巧与运用,而教学语言的技巧与运用则来自于对本学科教学语言要素的了解与掌握。由于声乐教学不像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因此,语言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情真、意切等基本要素构成了声乐教学的语言特点。其中准确、精炼是声乐教学语言构成的基础;生动、形象是声乐教学语言表达的技巧;情真、意切则是声乐教学语言运用的审美体验。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掌握了本专业教学语言要素的规律与特点,并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最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到声乐学习的真谛。

一、准确、精炼

声乐教学的语言基础在于准确与精炼。声乐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提高艺术的审美情趣。由于人体的各个发声器官在歌唱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歌唱从生理机能上讲是一种抽象的运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声乐理论的“知识点”与“技能技巧点”概念清晰、条理清楚,并能够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词汇,将歌唱的基本原理、歌唱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等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实际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歌唱。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和发声状态,进行判断、评价和指导。经过这样有目的、有计划,长期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最终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

例如,呼吸的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与基础。在声乐教学中,“呼吸训练”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歌唱的呼吸有别于生理性的呼吸,生理性的呼吸是自然地吸进去、呼出来,不用意志支配,不用加力,是由植物神经自主支配进行的运动。而歌唱的呼吸则需要把自然的气息控制起来,把它组织成为一股集中的、有力度的气流。因此,它是有意识的、有控制的、有技巧的运动。在训练初学者时,语言信息的传递是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呼吸状态的关键。教师要把歌唱运动中有关呼吸的理论知识(如:呼吸的方式——胸腹式呼吸,参与呼吸的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胸腔和膈肌,呼吸的“支点”——腰部周围产生压力,使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张,即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相互配合形成“对抗支点”等)运用最准确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领会原理,掌握方法。如果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对这些“要领”表达不准确,就会使学生对呼吸的概念含糊不清,从而影响整个人体的“发声乐器”控制失调,造成在演唱上出现许多弊病。

此外,教学语言的准确与精炼还体现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上。对于初学者,语言应以感性为主。因为这时的学生对声乐演唱的艺术理论和术语是陌生的,如果直接使用专业化很强的词句,往往会使学生不知所措,产生误解。因此教学语言应体现简单化、形象化和具体化。而对于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及歌唱经验的学生,教学语言就可以直接使用专业词汇和专业用语。因为这时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对声乐术语的运用已心领神会,所以在教学时只要点到,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声乐教学语言的准确与精炼,一方面来自于多年从事声乐教学的前辈与教师不断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加以总结、提炼、升华;另一方面还来自于教师对各种声乐流派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的教学理论、演唱方法、声音审美标准的研究与借鉴。例如,美声歌唱的特点是音域宽广,声区统一,追求深呼吸高位置,注重声音中泛音的运用。民族声乐是以行腔、润色为特点,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注重民族的音乐风格。戏曲则是以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多种表演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特别是在吐字上的出字、归韵、收声及在气息上的呼气、换气、存气等独特的艺术手法,为声乐教学语言的丰富与凝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形象、生动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①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愿望,有获取知识的自信心。

在声乐学习中,有许多理论概念和名词语义都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初学者不易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及教学要求,用浅显的比喻形象的提示,明白无误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用“微笑”的启示找到歌唱的“高位置”。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学生犯有声音过“重”、过“暗”、过“压”等毛病,纠正这个问题需要师生之间积极配合,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完成。但往往学生在课上做到了,课下又丢失了,造成歌唱状态反反复复。针对这种现象,就可以用“微笑”的比喻来提示学生改变歌唱状态中的不良因素。通过启发学生体会微笑时上门齿微露,面颊肌肉积极、兴奋,上腭、软腭同时抬起,下巴放松,喉咙自然打开的状态,来调整声音的位置与音色,使声音变得明亮、靠前,获得高位置。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领会歌唱要领,易于抓住重点,并知道课下自己如何去复习和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知道在练习中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声乐教学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启发和感染学生的。

20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著名声乐大师尼古拉·罗西·雷米尼教授到中国讲学时,在教学中针对有些学生气息吸进去之后胸部紧张、不能放松的现象,用了一个“花瓶与水”的比喻。即他把呼吸的通道比喻成花瓶,把吸进去的气息比喻成灌进去的水,并强调学生注意——水是先到底部的。他用这样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和指导学生在吸气时肩部和胸部放松,而且注意扩张肋骨,使用横膈膜,这样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歌唱时深呼吸的要领。

我国老一辈艺术家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他们在教学中的语言往往生动亲切,诙谐幽默。例如,京剧大师裘盛戎先生把京剧演唱中的“存气”比喻为银行中的“存款”。他这样描述:存气就好像人们生活中的存款,有零存零取,还有零存整取,口袋里总有余钱。但是不要浪费,必须用于需要处。这样在演唱时就不会声尽气绝、声嘶力竭了。沈湘先生把练唱比作“吃饭”。他在回答初学者课下如何进行练习时用了八个字:“少吃多餐,见好就收。”②从以上两位艺术家风趣的语言中,学习者就能够深刻地领悟到演唱中保存气息的重要性和练习时如何去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爱德加·戴尔在他的“经验之塔”理论学说中倡导:“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③形象、生动的语言的运用正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升华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的。在声乐教学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也表明,形象、生动的语言犹如教学中的调味剂,使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都保持在高水平的状态中,从而优化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声乐学习的快乐。

三、情真、意切

声乐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技巧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声乐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性格、志趣、修养、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是一个个思想感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细心的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同时语言上要情真意切。例如,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胆小、怕羞、内向型的学生,教师要多用热情、鼓励的语言,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而对于活泼、好动、外向型的学生,对他们则要经常指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出高要求,激励他们向新的高峰攀登。

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小孩子无论生活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他总可以很快地学会这种环境中的语言,他不仅可以听懂别人的讲话,而且可以学会这种语言的运用。从这个观点中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教师通过运用恰当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声乐理论的知识点、技能技巧点及声乐作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渗透,使学生逐步熟悉“声乐艺术”,理解“声乐艺术”,感悟“声乐艺术”,并在声乐艺术的实践中体验美、创造美。例如,如果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有着戏曲学习经历的声乐初学者,教学语言就可以运用专业术语的变体形式。虽然歌唱和戏曲演唱都是人声的艺术,都属于声乐文化的范畴,但是,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还是各自拥有独立的语言规则。在声乐和戏曲的演唱中都主张运用深呼吸,靠腹肌、横膈膜控制气息。这种呼吸方式在声乐歌唱中称为“胸腹式呼吸法”;而在京剧演唱中则叫做“丹田之气”。再有,不论歌唱和戏曲演唱都强调吐字的清晰和语气、语势的准确,但在训练上方法各异。美声唱法的训练是通过a、e、i、o、u五个元音以及这五个元音的逐步扩展来训练歌唱的位置及语言的协调统一;而戏曲的训练除了“喊嗓”,还有“念白”“道白”“绕口令”及专门练习“喷口”的段子。因此,面对有一定戏曲学习经历的学生,如果在教学上直接使用声乐专业的用语,往往会使学生概念混淆。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戏曲中的术语逐步转移到声乐学习中来,让学生通过歌唱的实践活动,逐步体会和掌握声乐与戏曲在演唱中的相同之处,在理论上的不同论述,并能够在声乐演唱中借鉴戏曲表演有的艺术手段及表现方式。例如,在演唱《故乡是北京》和《前门情思——大碗茶》这两首作品时,如果教师通过情真、意切的教学语言启发和引导学生把京剧演唱中的行腔吐字运用到歌曲的拖腔中,就会有京腔京韵之味道;如果把京剧表演中的扇子功、台步功借鉴过来,就会使这两首作品在演唱上锦上添花。

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所倡导的, 任何学习都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习者不应被动接受外在的信息, 而是要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与认知特征,有选择地知觉外在的信息和建构当前事物。准确、精炼;形象、生动;情真、意切的教学语言不仅保证了声乐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声乐学习和艺术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认知个性,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文化素养、理解能力及嗓音条件,在学习和实践中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展示出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使“教”与“学”在自由、自在、自然的建构过程中进行。

注释:

①转引自刘朗著《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92页。

②李晋玮、李晋瑗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版,第81页。

③转引自吴疆、陈瑛著《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版,第24页。

参考文献: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声乐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创新课堂模式

《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期为两学年,研究对象为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的13级和14级学前教育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通过本次调查我校2013级和2014级文科生音乐素质现状,了解学生素质基础,为构建我校科学的声乐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与探索奠定基础。

一、 现状分析

首先,通过对14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的学生调查研究发现,新生在其高中阶段的音乐课基本处于停课状态,并且音乐课的上课形式主要以音乐欣赏为主,很少有音乐基础知识的讲授,其中系统学习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生只有2%,82%的同学从来没有学过;对美声唱法的了解,94%的学生都不了解,而对通俗唱法的喜爱高达了97%;还有一项重要的数值是对视唱简谱的能力调查,能较流畅的视谱的占14%,完全不识谱的学生为51%。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入学前的音乐基础非常薄弱,对声乐的概念不清楚。

另外,通过对13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的学生调查研究发现,在一周会花多少次在琴房来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声乐作业的调查中,有37%的学生一周1~2次,40%的学生为3~4次,12%的学生一周5~6次,声乐学习和钢琴等其他课程一样都需要每天进行练习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声乐学习的好坏与乐理视唱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有关系的问题上,有73%的学生认为有,可见乐理视唱知识对声乐学习的影响之大;在“你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最好的组织形式”的问题上,有66%的学生认为小组课更便于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学习质量和效率高,33%的学生认为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习;另外,在你是否满意现在的声乐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的回答中,81%满意,19%不满意,部分学生提出应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谈到经过一个学年的声乐学习,谈谈对声乐课程的理解时表示,经过学习,初步掌握了气息、共鸣、歌唱位置等的技能技巧,加深了对音乐学科的理解,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声乐作为学前教育一门重要的技能课将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出了制约自身声乐进步的因素,大部分学生的问题集中在由于基础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和音乐基础缺乏;另外,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先天条件不足,五音不全,最后,对目前的授课形式还有什么建议或意见中,部分学生提出适当加入一些幼儿歌曲的演唱和教学。

二、 对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的对策

通过对以上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音乐基础理论和视唱练耳方面的不足是制约声乐学习最大障碍,同时在声乐演唱的技术、技巧等方面也需加大教学和实践。

(一) 转变声乐教学模式,增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为培养音乐教育专业设立的,现如今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适合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模式。

(1)分阶段设置教学目标,在第一阶段以打好学生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基础,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打好基础,之后的教学才能大踏步向前。

(2)分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些是因个体差异导致的个性问题,而有些却是普遍存在于多数同学中的共性问题。据此,教师可以把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归类,譬如:部分学生存在找不到气息支点;部分学生喉头不能打开、放松;部分学生的真假声转换存在问题等等,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解决,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3)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信心。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腼腆、心理素质不好,或者歌唱基础条件差等原因。长此以往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对于这部分学生要格外关注和耐心,给学生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并积极鼓励和启发他们,从而使其放下心理上的“包袱”,勇敢的挑战自我。

(4)引入幼儿歌曲的讲授。幼儿由于受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有别于成年人的发声方法,讲授幼儿歌唱的方法、技巧,对于学生日后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5)引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鉴赏优秀的演唱文本。

(二)建立探究式的声乐教学方式

将网研络引入声乐的学习中,声乐学习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发声知识、发声技能和技巧等,同时也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风格以及演唱要求。了解词、曲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作品分析和演唱提示。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百度”搜索到相关的信息,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结合,达到全体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将来他们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帮助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针对声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每节课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文章或参考书目。

(三)创新课堂模式,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声乐学习进程档案

由于声乐学习的差异性,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声乐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声乐学习进展情况做记录,通过记录每一位学生在还课时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促进其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的目的,并针对其每一位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转变教学理念

面对新形势下的声乐教学,作为声乐教师应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下,创造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维。

三、总结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钢琴教学 信心

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基本的钢琴弹奏能力与音乐表现力。

我校自2006年开始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已招收五届共527名学生。从我校招收的学生来看,除个别学生稍有钢琴基础外,其余均是零起点。面对没有音乐基础的入学新生,如何开展钢琴课的教学,如何解决同学们习琴初期信心不足,习琴过程中方法不当,课程结束时表现力不强的问题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五年来与学前专业学生们一起摸爬滚打,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整理成文,谓之初探,以求教于同行。

一、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求知状态中增强学习信心

积极的心态能焕发人的创造性,使人不知疲倦、信心倍增;积极的心态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之一。我们面对的学生没有钢琴弹奏基础,音乐节奏感、视谱能力、手的条件等均较差,并且一开始大部分同学心理状态也不太好,学习自信心不足。如果学生没有积极的心态,也就无力应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矛盾、挫折和失败。培养同学们积极的学习心态,增强学习信心,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让同学们更多地喜欢授课老师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前者的“喜欢”似乎是后者“喜欢”的一种“回报”,心理学家也将这种相互吸引现象称之为回报性吸引。“亲其师而信其道”,道出了教学中的真谛。由于同学们从零开始,再加上文化课程多、负担重,练琴时间较少,学生难免出现学习主动性下降现象,老师容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或是对学生严厉训斥责备,或是对学生缺乏耐心,这样就会产生排斥、反抗、畏缩、恐惧等消极情绪,致使教学难以进行,这是千万要防止的。教师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亲切和热心”。教师一个充满爱意的目光,一句诚恳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关怀的手势、表情都会让学生受到激励,获得信心。情感互动了,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至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只要进行认真分析,分门别类,指出摆脱困境的途径和方法就可以了。

2.要让同学们更多地热爱弹钢琴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没有音乐基础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对学习弹琴的深刻而又长远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刚入校的新生大多数对钢琴的认识只局限在广播、电视之中,她们感到钢琴是神秘和高不可攀的,“我能学会吗?”“我能弹到什么程度?”这都是新生内心的疑问。为了消除学生的疑问和顾虑,教师要在上第一节课时做好充分准备,除要讲解学琴的目的、意义之外,更多地是想方设法让他们热爱弹钢琴,动员他们的师哥师姐参与进来,现身说法,当场演奏,同时展播前几届同学钢琴学习汇报演奏会录像,使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兴趣盎然,教师再进行钢琴即兴表演,让优美的旋律陶冶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同学们一般都对钢琴弹奏产生了极大兴趣,坚定了学好钢琴的信心。

3.要让同学们更多地体验成功,而这又需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要求。

教学中,多采用体验式学习,“一人回课,全班受益”,同学们在一次次上台演奏、欣赏、评晰、对照中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胆识,增强自信。学生往往以教师的认同感来衡量自己学习的能力。如果教师总是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学生一次次体验和证明自己的无能,必然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反之,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每一次都能体验成功,必然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如在练习内容的选择上,遵从“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多采用学生力所能及、通过努力便能成功完成的曲目。青年大学生是流行文化的消费群体,易于接受社会流行文化,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选择一些简单的流行曲目指导学生练习,往往效果奇佳。在评价语言上,不讲“这么简单,都不会”,“某某同学都会,可你……”等,多讲些“你真行”、“真不错”、“你能行,再试一下”等。教师要运用“纵向回顾式评价”来评价学生,多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事还要经常运用“前瞻式评价”,用美好愿景去激励学生,提倡“学生进步与学生冒尖同样光荣”,使学生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以增加同学们学习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求知状态中掌握弹琴技巧

钢琴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乐器,正确的弹奏方法,富于变化的触键方式,较好的音阶、琶音、和弦、八度技术,以及钢琴踏板的合理使用,等等,均是弹好钢琴的基础。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遵循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运用一些准确恰当的比喻,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同学们理解音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求知状态中快速掌握弹奏的一些基本技巧,充分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

同学们面对陌生的钢琴,一切从零开始,掌握正确的手型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学们在初学时容易出现掌关节塌陷、手指难以支撑、手腕顶起等问题。为了让他们感受正确的手型,教师可以把弹琴的基本手型比作“隧道”,掌关节的支撑犹如圆圆的隧道顶,所有的手指就像坚固的支架般支撑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车辆通行无阻。教师运用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去比喻弹奏的手型,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在练习时他们随时会被形象的比喻所提醒,就会自觉地调整、改善手型。

正确的弹奏方法是学习钢琴的关键。钢琴最基本的弹琴方法有三种,即:非连奏、连奏、断奏。非连奏的声音结实、明亮、集中而且富有弹性,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它是非常贴切的。非连奏的弹奏要点是高抬指、指尖牢靠、快下键。为了让同学们掌握非连奏的用力方法,教师可以用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力体验去描述它,如:击掌、拍蚊子等。由于同学们思维上比较成熟,善于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形象比喻引导他们正确地学习非连奏是非常奏效的。连奏的声音效果圆润连贯、优美如歌,就像母亲轻声吟唱的摇篮曲,它要求缓慢地下键,重心随手指的运动而转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护士缓“推”注射器的动用启发学生慢触键,再用“走路”时双腿与身体的默契配合去形容弹奏时重心的转移,这样同学们很快就比较直观地领会到连奏的弹奏要点。断奏的声音效果清脆、响亮、集中、富有弹性,就像“嘀嗒”的雨点声;断奏的动作要点是手指触键面积小,触键快、富有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把手想象成有弹性的皮球,把富有韧性的手腕当作小鸡吃米时的脖子,手指就是小鸡尖尖的嘴。接下来学生就会在弹奏跳音时寻找“小鸡啄米”的感觉,演奏出富有弹性的跳音。

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视谱练习非常重要,视奏比较好的同学,一般都是因为他们有过充分的视谱练习,关于视谱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切记一要慢弹,与其错误地快弹,不如正确地慢弹;二要充分发挥成年学生“脑”的优势,强调“脑”对手的指挥作用,眼睛走在手的前面,有的学生练习时,眼睛只能看到当前手里的音符,这样很不好,也影响音乐的流动性;三要多看谱子少看手,很多学生练习时喜欢看一眼谱子,再看一眼手,如果视奏的谱子简单还好,看完手还可以顺利地找到谱子,如果谱子难度稍大,很可能出现看完了手,再回到谱子上,已经找不到谱子上具体弹到哪一个小节了。所以视谱练习时,教师要求同学们要像电脑键盘操作员一样,把键盘已印在脑子,这样才能减轻眼睛的负担,实现盲打操作。

严谨的节拍、节奏感在学习弹琴初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先划拍读谱再唱谱,培养节奏感,要点要讲解准确,通俗易懂。例如,拜厄《48课》节奏不好掌握,因为右手出现了四分附点音符,而左手三拍子节奏不能有丝毫的紊乱。所以教师讲解时可采取像顺口溜那样的把节奏说出来:“一二(又)三”这里说明一下,在说“又”时出现的音符正好是右手第二拍的后半拍,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节奏的弹法。

三、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求知状态中体味音乐韵味、感受钢琴艺术的魅力,增强艺术表现力

音乐当中不仅有“小白兔”和“大灰狼”,“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也有水的流淌、山的高大、天的蔚蓝、风的吟唱。美的音符不是弹出来,而是听出来的,感觉出来的,学生必须有一颗歌唱的心,要时刻注意聆听富有美音的大演奏家的演奏。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并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耳朵“听到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听也有区别,有消极地听和积极地听,而且并不只是听正在进行中的“声音印象”,而要在自己的双手接触琴键之前,必须有意识地想象,并通过自己的内心听觉加以塑造。因为这种有意识的想象,可以引起其它相应的动作反应。听觉形象越清晰,越准确、越敏捷,演奏质量就越高。

音乐的韵味,钢琴艺术的魅力,只有在艺术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体会,同学们的艺术表现力,也只有在艺术实践中才能不断增强。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有的同学在课堂上练习弹奏都比较好,但是要改变环境到幼儿园上课,到舞台上演出就不能正常发挥平时的水平。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展示表演及比赛,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后的丰硕成果。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一年一度的敬敷源晚会中,学前专业钢琴演奏逐渐成为一大亮点;一年一度学前周文艺汇报演出中,“儿歌串烧”等节目中,同学们边弹边唱,每每赢得满堂喝彩;学校器乐协会举办的演奏会等活动中更是少不了学前学生的身影。在我所教的几届同学中,每到他们钢琴课学习结束时,均向全院师生进行汇报演出,人人上台,个个亮相,并将演出实况制作成光盘,一方面供下届同学观摩学习,一方面留与同学纪念,汇报演出活动不仅检阅了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更是同学们体味音乐韵味、感受钢琴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很好的实践活动。我的一位06学前的一位男学生在参加完汇报演出后的日记中写到:今天我终于走上了钢琴演奏的舞台,圆了自己儿时就有的梦想。钢琴演奏需要身、心全方位的投入。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需要具备运动员的体力和灵敏、诗人的气质和想象、建筑师的眼睛和感觉、数学家和哲学家的头脑与智慧。为了达到老师的这一要求,我们夜以继日,我们挥汗如雨,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多年的钢琴课教学实践中,我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在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的同时,更是提高了自己。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学练结合,以兴趣培养为前提,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艺术实践促提高,把握好每个步骤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同学们的演奏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才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9

学前教育音乐素养培养计划“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是我国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的入学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目前器乐考级必须配套的音乐理论基础。是培养学习音乐人的全面音乐素质提高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明确的培养计划,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到我校本专业学生情况:

1.生源。我校学生入学零门槛,大多数是中考政策中,没有被高中录取的学生,他们普遍学习成绩较弱,没有任何艺术特长。

2.专业知识。在音乐学习方面,零基础,乐谱不认识,很多学生连音阶都不会唱,更有不敢张口唱的学生。每个年级几乎找不到会一门乐器的学生,好多学生都没见过真正的钢琴。

3.对音乐的理解。盲目,只喜欢流行歌曲,大部分学生歌唱时表现的很自我,想怎么唱就怎么唱,不识谱,不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图。针对这些情况,我对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理论指导与技能学习缺一不可

理论指导是技能学习的前提,识谱是基础,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就是要先认识音符。音乐教学如果没有准确的理论引导,实践就会变得盲目、停滞。所以,乐理和视唱练耳学习是我们的必修课。从识谱开始,认识音符,学习音符之间的关系。练习视唱、训练听音模唱能力。技能学习从基本手型开始,并通过理论分析每种弹奏方法的原理与正确手型。

二、营造班级音乐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内外音乐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提高我们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1)每周由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协助,集体欣赏一场钢琴演奏会CD,或交响乐CD。(2)请艺术团体到学校来演出、讲座、讲学,开拓学生音乐视野。(3)多组织社团活动,节日汇报演出。(4)双周一次学生技能汇报音乐会,锻炼班级每一位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越是形象具体的视听事物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官,增强音乐效果,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课前导入环节,让学生如身临音乐会中走进课堂;新课视频示范,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去模仿学习;交流评价,让学生从他人演奏中去取长补短。

例如,我们钢琴演奏教学讲到连奏,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一段流水的风景视频,欣赏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或者欣赏钢琴曲《野蜂飞舞》、《仙女的祈祷》,等等。优秀学生的演奏,我们可以录制下来,在大屏幕上观看到学生的表演。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让集体音乐课的教学更生动具体。

四、实践是检验技能的唯一标准

尽可能多组织学生演奏表演,不论是大型的演奏音乐会,还是班级小型的汇报音乐会,更要重视学生的每周作业演奏。我们学生从零基础进入校门,大多数学生第一次弹琴给老师或者同学看的时候,双手都会不由自主的颤抖,一方面,是技能掌握不熟练,另一方面,是她们从小不被关注,更不敢在人多面前表演节目,心理素质方面比较胆怯,更不能去表现音乐最深刻、最细腻的情感。所以,身为教师,要多提供机会给每一位学生,在教材中选择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乐曲。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在唱歌中辅以肢体动作来补充,在弹奏中辅以肢体动作来表现力度对比。这样积极鼓励她们大胆展示自己。

此外,增加一些音乐游戏,以唱歌、舞蹈或者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游戏,它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在游戏中享受音乐,感受快乐,得到情感的升华。可以有表演唱形式、歌伴舞形式、自弹自唱或者弹唱表演形式。实践中,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表现力,提升音乐素养。

五、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言传身教,教师的不懈努力,不断进步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首先,在专业领域,教师不断钻研技能,参加各项比赛和演出。经常与专业教师交流探讨,多听讲座、欣赏音乐会,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音乐听辨能力与时俱进。其次,教师在教育能力方面要不断寻求突破,有效地组织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表情鼓励。我们的学生缺乏自信,我们关注的眼神、温暖的笑容足以让她们愉悦欣喜。

2.语言鼓励。对于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勇于才艺展示的学生,带动全班同学进行掌声鼓励,大力表扬,这一小小的举动,同学们都会兴奋不已,久而久之就会随着教师的引导大胆歌唱、大胆演奏。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10

一、夯实基础,趣教“零部件”

基础知识是成功的奠基石,是腾飞的翅膀,是遨游知识海洋的帆船。汉语拼音教学中,基础知识是声母、韵母和声调,它们是构成一个完整音节的“零部件”。这些组成音节的“零部件”是一些枯燥无味的识记符号,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因此,教师就要在“趣”上下功夫。

首先,教师可以凭借教材中的情境图和字母表音表形图来指导学生熟记字母。比如教学“zh、ch、sh、r”这四个声母时,可以先出示情境图:日出时,一只狮子想吃猴子,树上的同伴看见了,便伸下树枝让这只小猴爬上去。由“树枝、吃、狮子、日出”这几个词引出“zh、ch、sh、r”的发音。这时再出示表音表形图:zh,画了一只蜘蛛在枯树枝之间织了一张网;ch,画了一根长长的卷尺;sh,画的是一个人舞狮子;r,画的是一轮红日照耀下,一棵大树长得很茂盛,这大树杈就是r的形状。由此帮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熟记了“zh、ch、sh、r”的字形。

其次,还可以巧编儿歌指导学生加强记忆。比如在教学“j、q、x”这三个声母时,为了让学生记住字形,我教他们儿歌:1字拐弯j、j、j,左上半圆q、q、q,两臂交叉x、x、x;帮助学生区分形近字母是一大难点,教学中,也可以用儿歌来帮助学生区分。比如“b”和“d”的区分:“b”和“d”,对面坐,讲故事,唱儿歌。b的脸儿在右边,d的脸儿在左边。读准四声是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又一难点,我也用儿歌来突破。比如在教学“a”的四声时,我教学生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同时辅以适当的手势,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感受声调的高低变化,理解掌握“a”的四声。

二、抓住关键,趣教拼读法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在这个主阵地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学生认识水平尚在发展中,抽象思维能力不发达,直观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为了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方法,真正形成自我拼读的能力,教师也须在“趣”上下功夫。

首先,可以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学会拆分音节。因为组成音节的“零部件”学生学会了,把音节拆分开来,也就降低了拼读音节的难度。比如在教学第一个音节“ba”时,教师演示两只小猴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分别是声母“b”和韵母“a”,两只小猴面对面地把两张卡片推到一起,这时告诉学生“ba”是个音节,是由声母b和韵母a组成的。这时,教师再出示一些音节,比如“da、ne、lu”等,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音节是由什么和什么组成的,这样,学生对音节就有了熟悉感,拼读起来也容易些。这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识记,防止机械记忆。

其次,教给学生口诀,帮助学生学会拼读音节。还以“ba”这个音节为例,教学时告诉学生,发这个音时,“b”要读得又轻又短,“a”要读得重一些,口诀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教师反复示范,学生反复听音,反复练习,模仿体会,很容易就能掌握“ba”这个音节的拼读方法。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出示其它音节,如“pa、mi、fa”等,让学生根据口诀,练习拼读,学生就在无意识中培养了拼读能力,掌握了拼读音节的方法。后面再教三拼音节,学生根据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举一反三,很快就能学会了。

三、加强练习,趣化巩固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起点。”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学以致用,我认为练习时也要注意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观点出发,使练习过程也充满情趣。

首先,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小,心理特点是以无意识为主,教师应采用滚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已学过的字母和常用音节反反复复地出现,加大复习力度,训练学生能动识记。为了避免识记的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具的运用,或者安排游戏、竞赛、说唱儿歌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反复的巩固练习也充满趣味,提高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