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时间:2023-10-17 17:24:42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篇1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创新教育方式

舞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大程度上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融合创新教育,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意义。而所谓的舞蹈教育的创新,不仅仅是全新的舞蹈作品,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手段以及理念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能力。

一、中职舞蹈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舞蹈基础技能

在传统的舞蹈课程中被动性较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根据规定的要求进行学习,整个舞蹈环境氛围过于生硬,缺乏对学生舞蹈技能的重视,多数都是基于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没有开展系统的舞蹈训练。中职舞蹈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更加具有实用性,综合理论知识与实训课程,平衡二者关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开展教学,可以巩固舞蹈基础技能,充分提升舞蹈教学质量。

(二)可以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

在社会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较为严格,这也为中职教育明确了方向。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中职舞蹈教育要综合实际状况,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的创新性,重视舞蹈训练专,在创新性的教育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将舞蹈教育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可以提升中职舞蹈教育的专业性。

(三)深化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之下,中职舞蹈教学不断的推陈出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基于素质教育为基础,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手段,探索出适合中职舞蹈人才培养的路径,构建开放性、创新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的基础。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模式与手段

在现阶段的中职舞蹈教学中,要创新教育模式与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学生发展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化、科学化以及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价值与作用。对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具有创新理念,对现有中职舞蹈教学进行优化创新,在实践中可以基于以下几点开展创新中职舞蹈教学:

(一)重视引导,培养兴趣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不佳,虽然可以掌握基础的舞蹈技巧与能力,但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以及舞蹈基础等因素,综合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此,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仅会调动课堂的氛围,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一些较为经典的舞蹈选段,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价值与魅力,通过优美的舞姿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再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舞蹈中蕴含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综合学生的课堂反馈合理的布置作业,这样就会充分提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舞蹈教育中要避免单纯的灌输知识与技巧内容,要通过新颖、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传授舞蹈知识内容,学生自己感兴趣,才可以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内容。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通过邀请一些专业的舞蹈教师、舞蹈表演艺术家等来校上课,这样才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案例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与手段,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利用具有创新意义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可以解决在舞蹈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学生在案例教学的指导之下,会解决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水平。同时,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多角度的舞蹈知识结构,进而充分的挖掘其内在的潜力,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专业的舞蹈知识结构,掌握舞蹈技巧,理解各种知识内容。1.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要基于典型、合适与全面性的特征合理的选择案例,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舞蹈特征进行案例的选择与处理。例如,在古典舞的学习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经典的舞蹈,如敦煌壁画中的古典舞蹈等。教师在案例选择过程中要具有经典型的特征,通过对课堂内容的补充,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合理选择,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这样不仅仅会提升教学质量,也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综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能力开展,通过课堂案例展示、案例讲解、案例评析等方式进行处理;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展示课堂内容,播放相关影片,进行补充性的介绍,强化理解,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综合实际状况适当的拓展内容,组织学生自己展示、演绎舞蹈内容,这样就可以强化学习质量与效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综合舞蹈进行补充性的讲解分析,重点对舞蹈技巧进行评价,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完善优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综合具体状况、实际状态进行融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提升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案例分析,在教学中要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舞蹈演示能力,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以及水平。

(三)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模式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综合舞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拓展舞蹈教学空间范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综合具体的年级与教学任务,设置一些具有梯度性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一年级的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舞蹈基本技巧与要领,会进行简单的创编动作;二年级则可以进行民族舞的学习等。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一些差异性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水平。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入一些开放性的舞蹈教学内容,融合芭蕾、古典、现代舞等不同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学习一些舞蹈作品,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魅力,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提升舞蹈技能。

(四)强调多元化特征,创新教学模式

在中职舞蹈教学课堂中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避免应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手段,让学生全方位的提升自身的舞蹈技能。第一,通过示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此种方式虽然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但是学生可以直观、全面的观察、学习舞蹈知识内容,掌握舞蹈动作要领。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中,教师可以融入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与视频等内容的融合,创新不同的教学环境,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细节内容,强化理解分析,快速的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就会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第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横向上的给学生一定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表演、展示,通过学生的评价对比,了解自己的问题与不足,综合实际状况制定优化对策与手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纵向的角度来说,可以体育其他艺术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与艺术体操、冰上芭蕾等艺术的融合,在教师的辅助之下,让学生进行探讨、分析,融合,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第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构建一个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竞争比赛的方式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掌握舞蹈知识与技能。

(五)重视评价,鼓励独立思考

通过合理的评价分析,了解学生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资质以及学习状况,综合实际状况,构建完善的、标准的教学评价系统,了解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问题,对其进行总结探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手段,在不同的角度、方面进行评价,给学生充分肯定,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造,给学生专业的帮助,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发展,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中职舞蹈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创新教育。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篇2

关键词:大学生;舞蹈教学;方法;形式;结合方式

大学生舞蹈是在音乐的引导下,结合人体各个环节有节奏的变化,以此创造出不同形式的动作,展现不同音乐的情感和技能。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引导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此实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高校实施的舞蹈教学工作有助于学生在一种欢乐、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对培养大学生优质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奠定了有效的基础。

一、欣赏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内容

高校在实施舞蹈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依据舞蹈实践进行的,结合芭蕾基础、古典舞身的组合的学习形式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感官。同时,结合教师以往教学的经验,在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下内容:第一,一定要进行芭蕾舞训练。第二,依据中国舞蹈为中心,结合戏曲、现代舞、武术、体育舞蹈等特点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第三,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民族舞蹈。第四,引进中国舞蹈、戏曲、芭蕾、体操等训练技巧。第五,有秩序的进行训练,演出以及创新训练。

在实际设计课程的过程中也不会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训练和应用是否能达到一致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演技和分析。相信依据教师的坚持不懈可以更好的创造舞蹈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关的舞蹈训练工作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基础的舞蹈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高校大学生在上学之前没有经历过舞蹈训练的,甚至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提升对学生的基础训练非常重要。其主要是依据基础训练引导大学生的身体技能和素质得到提升,加大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提升学生的控制能力和情感分析。第二,掌控舞蹈需要具备的基本体态、形态、方位以及基本训练方法。基础训练需要从启蒙开始,不断加深舞蹈的动作。不但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案,还需要划分阶段进行训练。例如劈叉、压腿、蹲、踢腿等都是基础的舞蹈动作。当然,还有一些技术性非常强的动作、难度也较大的舞姿,通常情况下让学生认识,并且了解就可以了。同时,各个方面条件素质非常优秀的学生,基本训练的要求相对要提升一些。第三,将舞蹈组合作作为实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实施舞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传承我国民族民间的优秀舞蹈,掌控其具备的特点和优质形态,提升四肢的协调性和联系,以此提升大学生对美的认识。

二、课内与课外并举的教学形式

改变以往的舞蹈教学方案,提升实际教学质量。在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形式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基础教学内容,但是目前的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氛围不切合以往的教学形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突破这一限制,对实际教学方案进行创新,结合一些新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工作。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依据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其素材和用具就是人的身体。其具备的艺术形象就是依据人体韵律的运动进行展现。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舞蹈风格、情感表达等都是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若是教师的教学方案不完善,示范动作不明确,就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第二,依据电视素材可以更为直观、丰富的进行教学工作。电视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现舞蹈内容,促使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更好的学习舞蹈知识。当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电视素材进行教学工作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为学生自主模仿学习提供了平台和依据。依据电视屏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受到艺术的影响,多重感官受到影响,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维吾尔族民间舞》,学生可以依据电视观看到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人文风俗等,从而更好的认识到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更好的维吾尔族民间舞。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技巧更好的认识,结合丰富的舞姿获取更多的认识,同时对维吾尔族的居住情况和人文特点更好的认识。由此,学生对舞蹈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从而对学习的舞蹈动作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三、提升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提升。要想提升学生舞蹈欣赏水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促使学生对舞蹈作品产生一定的认知、情感,并且通过对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好的认识到其背后的意义。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知识、欣赏水平以及认识能力,以此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心理认识和情感。第二,提升学生对舞蹈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提升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舞蹈是肢体语言艺术,一段优质的舞蹈可以为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只有结合优美音乐的舞蹈才能感染观众。第三,引导学生掌控“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例如红色表达激情、冲动,在中国红色也是一种表达喜庆的颜色;绿色是和平、自然的象征,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生命力。第四,引导学生对灯光、舞台、美术、服装等辅助元素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因素都是舞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台美术、场景中有大片的椰林,这可以让人很容易了解到故事的发生地是哪里,以此为观众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

四、结语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而一直以来,人们都将舞蹈教育放在音乐教育当中,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也未能很好的发现、挖掘它的真正价值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无疑存在一些缺失。而我们的普通高校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普通高校大学生,要将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有机结合,方能培养好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师需要具备开拓的视野、不断研究的精神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实际学生学习需求,有效的创新大学生舞蹈教学,促使教学方法与形式得到有效的结合,从而提升实际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大学生舞蹈教学工作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淑萍,任继祖.大学生体育舞蹈课教学方法探讨[J].甘肃高师学报,2012(05).

[2]张成,刘大军.高校体育舞蹈的创编及教学方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篇3

本文针对舞蹈教学的类别,归纳了示范,记录、再现、比对,分析、校验、纠错,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四大需求类型。在此基础上,宏观规划了投资管理对教学需求响应与促动的系统———智能化舞蹈教学管理系统,论述了系统建设思路与功能构成,为舞蹈教学与投资管理未来能形成高层次的需求互动,并为现实舞蹈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投资管理;舞蹈教学;需求;智能化舞蹈教学管理系统

把“投资管理”与“舞蹈教学”组合在一起,是缘于现实工作中“投资管理”与“教学需求”之间的诸多不对称,既有信息的不对称,也有行为方式的不对称,还有工作思维的不对称,以及上级政策与基层工作的不对称。以上的现象想必很多老师都有切身感受,具体的表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所论及的“舞蹈教学”,是广义上的“舞蹈教学”,其内容可能涉及包括训练、表演、编创、教育,以及研究、批评、传播等教学和科研的多个方面,更包括围绕上述内容展开的其他相关教学活动。本文对“舞蹈教学”内涵的规定,寄希望于采取泛指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涵盖目前有关舞蹈教学和舞蹈科研所涉及的内容,从而试图寻找其中“需求”的共性与特质,为“投资”提供可供努力和实现的依据和方向。但是,这种词语的选择,仅仅是为了行文的方便,从学术角度显然是过于宽泛而且不严谨的。

关于“投资管理”,是借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词汇,本意并不是要去讨论“舞蹈教学”领域以外的问题,目的在于将“买设备”、“编软件”“建房子”等等学院的“投资”行为,以服务的立场,在努力响应“需求”的背景下,强调“投资管理”的“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物尽其用”的观念,促进学院“投资管理”更加准确、高效。分析前述的不对称现象,“投资管理”没有及时、准确、有效地响应“舞蹈教学需求”,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不能简单责备一方,但是学院最重要的“需求”来自于教学(包括科研)系统,这是学院办学的核心任务。从“投资管理”的动机和目标分析,“投资管理”理应做出给力的响应。在一般情况下,“投资管理”的动机和目的都是围绕教学、科研系统的需求,其行为如果是积极、准确、有效的响应,这是一个正常状态,因此,不对称意味着不正常。而在理想状况下,“投资管理”则更要起到带动作用,对“舞蹈教学需求”形成促动,以自觉、趋前、拉动的行为,去唤醒、启发、开拓需求,从而提升需求。在这种关系模式下,“投资管理”与“舞蹈教学需求”之间的信息、行为方式、工作思维是流动的、畅通的、互动的。信息不对称仍将存在,但是已经进入到更高的层次,而不是再去纠结喇叭响不响、屏幕亮不亮、系统灵不灵的低层次问题。

本文也试图进一步从分析“舞蹈教学”需求的角度,为“投资管理”的政策推动提供一些线索。在现行高校管理的机制下,上级对于“投资管理”的思路大致还是因循管理“文理工农医”类高校的传统套路,不论包括舞蹈院校在内的艺术高校在教学需求方面有多么特殊,在许多内容上仍然要按照统一的管理口径实施。所以,学院在解决“投资管理”与“舞蹈教学需求”的不对称过程中,必须还要面对另一个事实: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发生改变,期待“特殊”成为“惯例”甚至是规律,但是在改变没有发生之前,如果一味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特殊”而漠视环境的一般规律,我们可能会失掉很多机会,低层次的不对称将长期困扰我们的日常工作。显然,“特殊”与“一般”的政策不对称,不是辩证法的庸俗解读,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如何在现行机制下寻找到自己立足点,不断从管理实践的角度去反复地研究、阐述、宣传自己的“特殊”,以更加有效的“投资管理”服务于教学需求,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的特殊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以“行得正”、“走得通”、“做得好”的方式,使“舞蹈教学”的“特殊”成为管理视野的“一般”,达至“投资管理”与“舞蹈教学需求”之间的“相看两不厌”,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舞蹈教学的分类及其需求分析

(一)舞蹈教学的分类

1.训练教学训练教学是舞蹈教学的基础部分,其任务主要是基于某种舞蹈训练理论,完成以下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身体能力,包括力量(耐力、爆发力等)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灵活性训练等;在上述基本能力基础上舞蹈专项技术、技巧,如跳、转、翻的训练;适应某个舞种风格特点的特殊能力的训练,例如劲力、韵律、动势等。训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理解、掌握、运用某种舞蹈理论的训练要求和规律,形成符合这种舞蹈理论的“舞蹈人体”(在某种舞蹈理论下规定的具有特殊风格、能力、技术特征的“舞蹈人体”),并在表演、教学、编创中熟练地使用“舞蹈人体”这一特殊材料,完成相关的艺术任务。因为舞蹈的艺术特点,训练教学是在身体的生理功能性训练的同时,要不断地叠加审美的要求,形式上是特定舞蹈理论美学观点的物化过程,同时也是该舞蹈美学在学生心理、思维中的内化过程,两个过程是训练教学的两个侧面。上述两个过程必须最终成为学生的身心综合记忆,如同基因改造一般伴随学生的艺术生涯,显然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连续性、重复性就成为训练教学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师生个体以及时间维度上的差异,训练教学还具有动态性、即时性、不确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因此,训练教学的过程信息含义丰富,意义重要。由于训练教学基于特定舞蹈理论来进行,因此该舞蹈理论,或者该舞蹈理论的语境当中,应当存在某种属于自己的标准或者说理论模型,也就是这个理论具备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排他性、唯一性和自足性。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可以推测,至少在理论层面,每个舞蹈理论的规定下、语境中,存在一个可以表达这种规定或者语境的理论模型,这是训练教学关于结果的重要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模仿的对象,即模型)、记录、分析、比对、校验是其基本需求。同时,由于训练教学涉及众多生理、心理的技术指标,需要更多的辅助学科(对于舞蹈教学来说)的理论、技术、设备的参与。

2.表演教学表演教学是舞蹈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在某种舞蹈理论的基础下,主要针对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进行的教学。但是必须特别说明的是,在很多情况下,表演教学和训练教学是难以割裂开的,往往两类教学交织在一起,其称谓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教学目标的不同、内容组成的不同。表演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设置多种教学情境,即舞蹈剧目,学生在完成舞蹈剧目的过程中运用“舞蹈人体”理解、掌握、运用某种舞蹈理论关于表演的规定,体验、领会、实践在规定的情境下运用合理的身体技术和表演技术,演绎不同的情节、情绪、情感来塑造艺术角色,从而不断提高表演能力。与训练教学相类似,表演教学也具有重复性、连续性,以及动态性、即时性、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由于艺术情境的出现,往往还具有典型性、独创性。无需赘述,在表演教学的过程、结果当中,过程信息与结果模型同样是需要关注的主要信息。与训练教学类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模仿的对象)、记录、分析、比对、校验是基本需求。不同的是,表演教学往往采用某个经典的样本(剧目的某个版本)作为教学内容,因此,表演教学的模型,是一个模型化了的样本。

3.编创教学编创教学是舞蹈教学的创造性内容,主要针对学生综合运用表演理论、创编理论、舞蹈人体进行创新、创造的教学活动。在编创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设定或自定的情境、动机、素材,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编创教学的结果既是教师、学生的智慧劳动,也是教师、学生的身体实践,其结果往往具有原创性、开放性和唯一性。由于舞蹈综合性艺术的特点,至少要涉及音乐、美术领域,因此编创教学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鉴于编创教学的特点,过程信息虽然可能与结果不是直接相关的,但是其资料意义、素材意义则使得过程信息成为愈发有意义的信息。

4.综合教学综合教学是对训练、表演、编创教学的整合,往往以舞台实践的方式进行。因此,综合教学不仅是训练、表演、编创教学的实际印证或强化,还需要相关专业的配合与协同,例如舞蹈舞台美术、舞蹈灯光设计、舞蹈造型设计、舞蹈演出管理等专业。同时,综合教学往往还是舞蹈基础理论研究、舞蹈鉴赏与批评、舞蹈传播等的素材和条件。因此,综合教学需要更综合的教学平台和更全面的教学条件,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参与。因此,综合教学具有跨学科、超专业的特点。

5.教育的教学“教育的教学”是将舞蹈教学作为教学对象,针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理论以及自己业已形成的“舞蹈人体”,在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情境中,体验、理解、掌握、运用舞蹈教育理论,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教育的教学”从宏观角度,其最终结果是培养舞蹈教学的执行者,也就是新的舞蹈教师,于是倾向于培养“能教舞蹈的人”。从微观的角度,是完成某一动作、某一剧目、某一理论的教学任务,其结果是“能教舞蹈”。从需求的角度,在这种教学当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外,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老师教授的内容,还需要接触和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研究方法。因此,除了展示、记录、分析、比对、校验等等常规需求以外,对于教育决策和教育技术选择的需求就显得更加重要。

6.理论教学舞蹈教学的理论教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很难在训练教学、表演教学、编创教学、综合教学中把所谓的理论与实践截然分开。特别是训练、表演、编创的理论如果不围绕身体的实际体验来进行,其结果难以想象。因此,舞蹈教学的所谓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多的时候是交融在一起进行的。在某些情况下,舞蹈教学的理论教学就是训练教学、表演教学本身。当然,关于艺术理论、舞蹈元理论、舞蹈史学、舞蹈鉴赏与批评、舞蹈传播、舞蹈教育理论等教学,在同样强调身体体验的前提下更多地强调思维训练和知识积累,与以身体实践为主的教学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一类舞蹈教学的需求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教学有着相似之处。

(二)舞蹈教学的需求整合谈论“投资管理”对“舞蹈教学”需求的响应与促动,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作为支撑,即“舞蹈教学”虽然有着众多的特殊性,但是作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化行为,对于“舞蹈教学”的整体来说,一定具有方法可复制、过程可观测、目标可确定、结果可预期、质量可控制、成果可评价、偏差可修正的共性。正是基于这种共性,“投资管理”这种制度化行为,才有可能对“舞蹈教学”的需求产生正确的响应。

1.教学标准建立———示范的需求在舞蹈教学的各个种类当中,示范的需求都是核心的部分。作为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媒介———人体,既是教学的素材,又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结果,分别属于教学中的不同角色,———教师和学生。舞蹈教学的“口传身授”教学方法,主要内容是教师的“身授”,也就是教师的示范,和学生模仿之间的互动。学生不断地接近老师的示范,甚至是接近老师脑海中的“范儿”,从形似到神似,最后达到形神兼备。因此,示范的需求在训练、表演以及专门的技术、技巧的教学中最为普遍,是舞蹈教学的基础需求。教师的身授,就是把动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舞蹈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动作演示,既可以亲力亲为,也可以用手势来代替肢体动作,还有非常著名的“录老师”(过去是看录像、看光盘,现在是看视频文件),最终都是在完成建立理论模型的任务,也就是标准的建立。无论这个标准是存在于老师脑子里,还是直接展示出来,还是可以用语言描述,都会成为学生观察、模仿、校验的对象。所以,这个标准的样本很近似于所谓的理论模型。这里所讲到的理论模型不同于通过数学计算建立起来的标准模型,它是一种经验模型,因此在同种舞蹈理论下,可能不是唯一的。对于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可能同时存在多个被接受的样本或模型,从而形成样本库或模型库。但是,之所以这些样本和模型能够进入同一个库,库内的每一个样本或模型都应该在表达共同的或者类似的经验,这可能是艺术的模型与数学的模型最大的分歧。至此,建立理论模型在舞蹈教学当中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虽然艺术的个性化、个体化特征,使得这个模型相比于数学模型要显得模糊。但是在舞蹈教学的实践中,这个模型是存在的,因而建立模型的需求可以看作是舞蹈教学最为广泛的需求。

2.教学过程控制———记录、再现、比对的需求由于舞蹈教学具有动态性、即时性、不确定性、重复性、连续性的特点,使得舞蹈老师在理想化的状态下要具有过目不忘、博闻强记的超级本领。学生的身体是舞蹈教学的材料、对象和结果,师生的互动贯穿于整个过程当中,这就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格外复杂。在舞蹈教学中,动作行程、节奏变化、情感表达以及情景描摹都是转瞬即逝的,同时又叠加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室里的变量可能远远超出老师眼睛的视域、大脑的“内存”和思维处理速度。然而,教师和学生所需要捕捉的教学成果就蕴含在上述这些复杂的教学瞬间当中,如果苛求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表现都可以过目不忘,显然勉为其难。于是,通过记录进而实现再现、比对就成为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控制的需求。

3.教学成果评估———分析、校验、纠错的需求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身体基础条件、能力倾向、心理素质、意志水平、思维能力、审美趣向等等个体因素都是教学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因此,在舞蹈教学当中,因材施教原则是核心的原则之一。虽然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都倾向于那个不断被展示出来的理论模型,但是其结果往往都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甚至是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理论模型。但是,无论舞蹈教学个性化特点有多么地强烈,一个哪怕是只存在于想象当中的理论模型对于教学本身都是必要的,因为毕竟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那是什么,才会发生如何个性化地去表现或者改变等等更加有趣的事情。因此,无数个性化是怎样在动态的、即时的、不确定的过程当中反映着理论模型的召唤,进而又如何影响着那个共性的理论模型的变化,每天都发生在舞蹈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完成的舞蹈教学当中。这是一种分析、校验的过程,既有依据理论模型对一个学生不同阶段的结果分析,也有不同学生在相同学习内容当中成果的交叉分析。舞蹈艺术是人体的动态艺术,舞蹈教学是动态艺术的动态实现过程。同时,艺术首先是主观的、个性化的和排他的。在教学当中,教师的主观感受是最主要的观测手段,这就决定了舞蹈教学的成果评估首先并且主要是主观的定性评价,这是艺术教育的特点。例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等定性评价,是对结果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评价结论,也是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评价。同时,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价,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模糊的定量评价,比如“高(低)一点儿”、“快(慢)一点儿”、“强(弱)一点儿”等等。这些主观定性的、模糊定量的评价,都是在共同的理论语境当中对某一个具体的促使其向标准样本或者模型接近的过程,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一定是所有差异的共同经验综合。于是,虽然舞蹈教学永远不可能出现标准答案,但是存在一个关于标准答案的集合,也就是前文所属的样本库、模型库看来是有意义的。这个集合存在模型化的可能,至少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的选择。

4.教学数据使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的需求舞蹈教学当中存在着很多可以计量、可以处理的数据。例如使用计量指标能够表达的,不同地域的生源结构及体质特征,不同发育阶段的身高、体重、比例等基础数据和骨骼、肌肉、体脂等解剖学特征,心跳、血压、呼吸、体温、体液等动态体征指标,动作的角度、速度、数量、频率,教学的强度、密度、内容的过程信息,训练损伤的记录、分析、治疗、康复,营养、热量的摄取,作息时间、生活习惯都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记录、采样和分析。这些教学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应用,或许其结果不是艺术的,甚至使用不当会干扰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上述这些舞蹈教学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其价值和意义可能不仅仅能够服务于学院的舞蹈教学,如果利用得当、开发有力,或许会对更广阔的领域有所贡献。

二、投资响应的方案设计—智能化舞蹈教学管理系统①

(一)系统建设思路在舞蹈教学将需求表达了以后,在教学中满足这些需求,势必要使用各种设施、设备、系统等教学条件。如同舞蹈教学是一个专业化领域极强的领域一样,那些设备、系统也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所以,要把需求的满足解决好,最靠谱的方法是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这个说法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满足需求不能把舞蹈老师都想象成为音响师、摄像师、系统工程师,扔给人家一堆设备了事;另一方面,舞蹈老师也要把自己需求表达更清晰一些。因此,服务于舞蹈教学的设施、设备、系统,必须具有简单、方便、实用、智能化的特点。根据以上对舞蹈教学分类和需求整合的分析,在此提出所谓建设“智能化舞蹈教学管理系统”(“IDEAS”系统)的投资概念供大家批评。“IDERS”系统是一个设备综合应用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是设备应用系统,不是设备物理组合。我们以往习惯的满足教学基本需求的“投资模式”是搞一套多媒体收线设备,甚至音响都是带调音台的,显然设备标准很高。但是,从实际应用看,那些是设备的物理组合,而不是基于需求的使用者特点和使用需求的设备应用系统。第二,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不是文本的记录与储存。我们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我理解的数据是信息的一种形式,特点是可以运算(当然不是指四则运算)并产生衍生信息(数据挖掘)。如果是基于数据的方式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其实现方式对于文本(包括数字化的视音频)的记录与储存可能是颠覆性的。第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简单说就是简单,作为一般使用者真的不需要知道机器里发生了什么,只需要得到想得到的。第四,移动互联。移动互联应该是设备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第五,好用、够用、免维护和拓展、升级的空间。第六,应用前景的拓展空间。第七,知识产权的安全。

(二)系统功能构成第一,样本库、特征库、模型库。根据不同的需求,建立样本库、特征库、模型库。第二,影音记录、播放。主要满足教学过程中对于模型演示、过程和结果记录、储存、调用的需求。影音记录的设备系统在建设中是分层次的,最高级别的是可以进行动态影像采集分析的设备系统,主要应用于研究领域。其次是能够用于影像识别分析的数据式记录系统,主要应用于教学方案决策支持。而日常普遍应用的更多的记录,主要用于教学素材的影音记录。第三,数据分析。在数据采集基础上,根据教学需求,对数据进行定向或者综合的进一步处理分析。第四,模型维护,对样本库、特征库、模型库在数据不断丰富的过程中进行升级、维护。第五,决策支持。在数据采集、分析的基础上,对舞蹈教学的方案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第六,系统控制。完成系统集成和系统的操作与控制。第七,功能。功能是接入性的辅助数据采集和分析设备,是舞蹈教学研究的采集系统。主要对可进行测量的人体指标、体征、生化等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分析,为舞蹈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三、未来的课堂的设想———舞蹈教学与投资管理系统的响应与互动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篇4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游戏在水平一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权力,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他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游戏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

如今的孩子,经过近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对于游戏已不再陌生,他们更向往童话剧、唱游等情景游戏。所以他们对小学体育课的游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每个游戏都能顺利进行,都能吸引住学生,我们教师的各项才能都不能轻视。我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教学中得到了不少体会,现结合下面的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案例介绍:

(一)、学习内容:游戏与韵律活动《森林舞会》。

(二)、学习目标:喜欢游戏,会与同学合作游戏,发展学生的美感。

(三)、设计理念:陈旧的游戏内容已不再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我设计了情景式舞蹈游戏《森林舞会》,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三、片段描述与评析: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里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并扮演它们去参加舞会吧。

(生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头饰,高兴地戴到头上)

生1:老师,小雨她没有头饰。

生2:小雨她喜欢蚕宝宝,这里没有蚕宝宝头饰。

(小雨手里拿着个小鸟的头饰,不愿戴到头上。)

师:真对不起,老师没有准备好,老师这里有空白的头饰,我马上为你做一个。

[评析:游戏教学的学具准备必须全面周到,要顾及学生所需,学生所求。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致才会高,课堂的气氛才会好。我在准备小动物头饰时,已经尽了努力,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爱好,我还特意准备了几个空白头饰,以备急用。在此案例中,我通过空白头饰的准备,解决了课堂中的“难题”,再加上平时美术速写的功底,在短短几秒钟时间里“蚕宝宝”头饰已戴在小雨的头上,小雨满足地融入到游戏之中。小朋友们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一次美感教育在无声中完成。]

……

师:动物界的舞姿是无比优美的,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行吗?

众生:好!

师:要模仿什么小动物由小朋友们自己来说,自己来做,自己来评。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你说我做,大家学,相互评,气氛十分热闹。同学们体验着合作的愉快。)

生1:老师,我们遇到难题了。我们不知道“小蛇”是怎么跳舞的?

生2:老师,你看,黄凯趴在垫子上扭,一点也不象“小蛇”跳舞。

生3:老师,你给我们表演一下吧。

师:“小蛇”跳舞,不一定要趴在地上,老师来试试看。

[评析: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但不等于教师就是旁观者,不用参与。教师的适当参与会引起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在此案例中,我应学生的要求,即时给他们舞了一小段“蛇拳绣腿”,之后又给他们跳了一段“霹雳舞”,把柔中带刚的“蛇舞”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效仿着跳了起来,效果甚好。笔者曾有幸参加过体育学科聚焦新课程展示活动,一位女教师那奔放的舞蹈深深吸引了小朋友,小朋友们的舞蹈欲望一下子被激起,整节课孩子们在那位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一系列的游戏舞蹈活动。下课了,孩子们依然“舞劲”十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师:下面让我们随着乐曲,一起来跳欢庆的舞蹈,小朋友们要相互合作与帮助。

(学生们开始自由组合,跳起欢庆的舞蹈。)

生1:老师,听着这个音乐,我们跳的舞很别扭的,给我们换个更欢快的乐曲吧。

生2:不要!不要!我们喜欢这个!

……

师:(对着生1)老师帮助你们变换一下舞蹈的节奏吧,一定可以合上这个节奏。

[评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水平一学生的舞蹈尽量不要快节奏。我选择的乐曲节奏较慢。但用在欢庆场合确有不妥。所以选择的乐曲要合大多数学生的“胃口”,更应向儿童舞蹈轻快、充满活力等方面考虑,特殊情况应特殊对待。]

……

四、几点感悟:

1.“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应具备各方面的才能。我们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运动基础知识,扎实的体育技能、技巧外,还要‘能画、会唱、善舞’。”这是新课程实施培训会上的一位老师讲的。由此看来,确有道理。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掌握更多其他学科的技能技巧。

2.“主动参与,相互合作”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我们就应该多从如何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乐于相互合作等方面去探究,创设主动参与的情景,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是我们应尽量努力的方向。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篇5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团体舞 队形

1队形变化总数量的分析

队形是体育舞蹈团体舞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团体舞在时间和空间的动态结构。团体舞人数众多,可由多个点形成不同线条画面的变化,充分利用舞台空间和基本形式进行队形的编创,才能够发挥出团体舞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近年来世界团体舞比赛中队形数量一致处于不断的增长之中。团体舞的编排中通过场上队员排列而成的各种队形是不可缺少的空间要素之一。团体舞队形的数量情况直接决定了成套动作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成为决定比赛成绩的直观重要的因素。

2队形平均速度变化的分析

队形平均速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队伍整体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制约团体舞队伍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录像观察可看出,前六次队伍快速变化队形的能力强,比赛中成套动作队形变化的速度变快。队形编排的难度上大大加强,比赛中队伍队形变化不断速度快,且重复少,这些复杂队形变化成为了团体舞比赛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制胜的重要因素。从临场表现也可看出队形变化速度在团体舞比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队形更加舒展,姿态造型更加优美具有艺术表现力。

3团体舞队形图案的基本分析

团体舞队形移动方式主要有静止性队形和移动性队形两种,常见的队形有一字型、八字形、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弧形等,这是团体舞队形中最简单的队形,也是基础队形;移动性队形是在场地上以不同的运动路线、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向通过系列转换形成的队形,所有的团体舞队形都存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问题,这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移动性队形。在一套完美的团体舞成套动作中,静止性队形与移动性队形互为依托,相互影响,紧密相连。

4团体舞队形图案的变化分析

通常根据团体舞队形移动与排列的空间运动轨迹,可分为线形队形和几何形队形两大类。两队形图案要根据比赛需要在这两大类队形的基础上变化成不同的队形图案,丰富多样的团体舞队形图案变化的情况是队形变化灵活性的前提。在比赛中较多几何队形的出现,使得团体舞全套动作的编排从队形变化,到方位的点线与面的移动变化,都在连续不断的转换中进行,空间的运行路线没有阻隔与停顿的痕迹展现出团体舞流畅之美感。给人的感觉是选手们似乎占据了场地的每个角落,体现了空间变化的广度与深度,不规则不对称的移动性队形,给人以游动不定变幻莫测的新奇感。

5 团体舞队形流动变化方式的分析

从录像可以看出,团体舞前六名队伍成套动作衔接紧密,动作流畅,动感十足,队形变化快速、准确且到位,近3年来队形移动变化无论是摩登还是拉丁其队形移动变化相对静止的队形比例皆不断降低,移动性队形在队形移动变化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他们动作流畅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移动性队形与静止性队形的结合。团体舞队形的选择中较多采用移动性队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变化,通过一两个人的快速换位或移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队形的变化,使得队形的变化更具有艺术魅力和独创性。因此随着团体舞队形移动变化的速度不断提升,队员在队形中的位置进一步多元化,变化速度快、队形成型快及重复队形少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6小结

编舞者要掌握各类队形的不同特点与动作的相互关系,使各种图形增多,寓变化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中,在统一中又突出各自的显著特征,使成套动作表现生动完整。

运用队形时必须与动作的点、线、面相结合,必须与音乐风格一致,兼顾男女选手服饰色彩的搭配,使之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使队形变换醒目。

队形的编排要遵循运动形式美的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注意队形的不同层次的高低变化,使空间结构充实饱满,产生引人入胜的神奇效果。

参考文献

[1] 童昭岗,雷咏时.体育舞蹈[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5-46.

[2] 荣丽.体育舞蹈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23.

[3] 何忠,许志琳.试析体育舞蹈成套动作的创编[J].襄樊学院学报,2003(02):86-89.

[4] 张清澍.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篇6

体育舞蹈也叫“国际标准舞”,是风靡世界的一种竞技舞蹈项目,包含拉丁舞和摩登舞两大类舞种,是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一种男女为伴的双人舞运动项目。它融音乐、舞蹈、服装、体态美于一体,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规范的体育性。体育舞蹈自1986年经日本传入中国,1997年教育部将体育舞蹈正式列为全国高校体育院系课程,并在普通高等学校加以推广。近年来,体育舞蹈已成为普通高校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课程。本文针对体育舞蹈在湖北省民办高校的开设现状调查,系统分析体育舞蹈在民办高校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旨为体育舞蹈在高校的普及和开展提供参考建议与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湖北省8所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民办高校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再进行定量数据分析。主要利用问卷星网站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收集问卷,并最终形成调查数据报告。

文献资料法:利用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查阅有关体育舞蹈在高校开设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有关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相关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收集。

访问调查法:对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民办高校教师,通过面谈或电子邮件以及电话的形式就本文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并征求意见和建议。

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方法,通过SPSS和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三、结果分析

1、湖北省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通过对湖北省8所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教师的访谈得出,湖北省民办高校基本都将体育舞蹈课作为选修课内容,但开设时间基本都只有一年时间,学期总学时大部分高校不超过36个课时,很难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舞蹈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要求。30%的高校由于男女比例不均只开设拉丁舞的伦巴舞和恰恰恰舞课程,20%的高校只开设交谊舞课程,很多高校即使开设了拉丁舞和摩登舞课程,由于课时有限,也只是开设了几个舞种,主要是伦巴,恰恰,华尔兹等的课程,由此可见,民办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时间等方面非常有限。

2、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了解及活动现状

对2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显示,7、3%的人对体育舞蹈一点都不了解,83、5%的同学对体育舞蹈有些了解但不熟悉,虽然有9、2%的同学较为熟悉体育舞蹈但也不能完全知道体育舞蹈的十个舞种。从数据调查分析出,大学生们对体育舞蹈的了解认知程度较低,大部分学生也只是通过电视电脑等传媒了解部分,选择体育舞蹈课程也只是好奇和塑造形体而已。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新兴体育项目,在湖北省的民办高校开设较晚,但却深受学生喜爱,由于受场地,师资,投入成本等因素限制,各高校开课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对民办体育舞蹈教师访谈中得出,体育舞蹈在民办高校的开设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几乎没有一所学校有体育舞蹈专业,大部分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高校只有一到两名教师担任全校的体育舞蹈课程,而每年选择体育舞蹈课的学生并不能全部入学,大部分只能改选其他课程学习。有几所民办高校虽然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但很多协会也只是教授拉丁舞,而摩登舞由于受到场地,男女比例等问题无法开设。总体来说,体育舞蹈课程在湖北省民办高校的开设中,拉丁舞和交际舞占主体,而摩登舞课程开设的高校寥寥无几。

3、师资和教学设施现状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通过调查显示,湖北省的民办高校中,一半以上的民办高校都配备了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但基本都只有一名体育舞蹈教师,既要担任男步的教学,又要担任女步的教学,教学压力较大。在现任的体育舞蹈教师中,教师们都觉得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或进修,可是大部分教师反映外出学习机会不多,继续学习途径较少,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每年组织一次教师培训班和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

体育舞蹈的教学标准场地是长20米,宽15米的光滑木地板的室内场地,场地内还需要镜子,把杆,音响等设备,体育舞蹈又是新兴体育项目,在高校受重视程度较弱,因此很多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开设条件远远达不到,体育设施的落后势必会影响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另外,湖北省高校虽然成立了湖北省体育舞蹈协会,但是目前高校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教学大纲和体育舞蹈课程教材,很多高校都是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己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课程教案。这对体育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抑制作用

四、对策和建议

1、加大体育舞蹈在湖北省民办高校的宣传力度

湖北省的民办高在在我国的数量较多,但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民办高校并不多,因此我们要加大体育舞蹈在湖北省民办高校的推广和宣传,让各级领导了解和重视体育舞蹈的发展,为体育舞蹈教师提供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使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篇7

受到当前一些歌伴舞的影响,包含高校领导者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舞蹈就是“歌伴舞”,没有音乐就没有舞蹈,一些艺术活动的开展中,舞蹈也是为音乐服务的。另一种传统的错误观念是,认为凡是带有身体律动的都是舞蹈,甚至连广播体操也被认为是舞蹈。对于舞蹈艺术的本质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普及舞蹈教学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讲,需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营造出一个舞蹈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对舞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舞蹈,这是普及舞蹈教育的先决条件。其次是要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意义。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形体塑造和精神气质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接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体形端正,举止得体,浑身上下洋溢着阳光的味道。在学生的能力提高方面,舞蹈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并且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全面的新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真正普及好舞蹈教育,就要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舞蹈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舞蹈教学理念,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的舞蹈教育经验,为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规范课程设置 丰富课程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严格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设定为必修课或限定性选修课,并在学分上做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必修课方面,每个学生必须要选择一门舞蹈课程,并且要通过考核,才能够获得学分,只有修满学分才能毕业。选修课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列出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的舞蹈课目,供学生进行选择,除了具体的课程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培训和讲座,多种形式并举,以满足不同兴趣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舞蹈实践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一次舞蹈实践活动,或者参加一个舞蹈类的社团,并且将学生的表现也列入考核之中,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不一定非要登台演出,才算是舞蹈实践,一些可能参与了舞蹈活动的组织和保障工作,同样也是一种舞蹈实践。

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分为舞蹈技能和舞蹈理论两大模块。舞蹈技能中,基础的形体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基础的舞蹈训练,让学生对舞蹈的基本功和要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舞蹈动作都做到自然和舒展,锻炼出一个良好的身体姿态。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程度,开设一些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和现代舞等课程,让学生大致掌握其中一种类型的主要艺术特征,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舞蹈理论中,包含中西方舞蹈历史、舞蹈艺术概论、某种类型的舞蹈赏析、某位舞蹈艺术家的舞蹈思想等等,都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除了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事业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们把握住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例如对于中国舞蹈历史的学习,能够让同学知道中国舞蹈的悠久历史,明白当前自己的舞蹈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让学生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于经典舞蹈作品的赏析,能够让学生享受到舞蹈艺术的巨大魅力,激发起他们的艺术共鸣,同时还可以通过模仿一些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动作,从而掌握住这种舞蹈类型的艺术特征,从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

三、增加教师数量 提高教学水平

要想让舞蹈教育真正在普通高校中推广开来,师资力量建设无疑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公共舞蹈教育的水平和发展。首先,学校领导层应当充分认识到普及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每年的人才引进上,适当地对公共舞蹈教育予以倾斜和照顾,比如专门拿出一个或两个名额,用于舞蹈教育人才的引进上;其次是现有教师个人水平的提高。前文的调查中提高,目前制约教师个人水平提高的主要是两个因素,一个是教师教学负担重,另一个是教师缺少进修和深造的机会。第一个受制因素,通过教师数量上的增长,基本能够解决;第二个受制因素中,应当由学校牵头,积极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对于专业舞蹈院校和艺术院校毕业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是以往没有过公共舞蹈教育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对此学校或公共舞蹈教育的管理机构,完全可以采用一些培训措施,帮助这些年轻教师适应教学的需要,如与老教师的交谈,对老教师授课的观摩。学校当地的文化部门,肯定也会有水平较高的舞蹈工作者,可以将他们邀请到学校,对一些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献计献策。最后是要多开展一些教学交流活动,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教师之间,与其它学校的教师,也完全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或者举专题的研讨会,或者邀请参加舞蹈活动,或者组织教师的教学汇报演出等,这些学习和交流的形式,能够让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教师,得到有针对性的提高。

四、明确管理机构 完善相关条例

对于公共舞蹈教育的管理机构问题,不少相关研究中,都呼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其实这个管理是不是统一,是不是具有相同的名称,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过于统一了,反而容易限制他们各自的发展。机构的名称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机构是不是真正能够对高校公共舞蹈教学起到一个组织和领导的作用。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紧靠不对口的团委或者几位教师简单组成的艺术教研室,远远达不到教学的需要。应当高规格,相对大规模的成为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和管理条例,明确人员和人员则远,努力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比如可以可以分为教学部和活动部,教学部负责全校舞蹈教育的开展,主要是课堂内,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舞蹈技能,为他们终身喜欢舞蹈、参与舞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活动部负责学校舞蹈活动的开展,比如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场地、时间、人员、器材等事务的协调,而不是像之前一样,一个活动牵扯到很多个部门,经常有推诿的情况发生。最后,高校的领导层要真正的认识到艺术教育教的重要性,由领导层专门选派一位领导,负责学校舞蹈教育的开展,同时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舞蹈教育顺利有秩序的开展。同时,积极地与全国教育部门的相关管理机构,定期的交流,真正让公共舞蹈教育在本质上和源头上得到保障。

中国舞蹈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走专业型舞蹈教育与普及型舞蹈教育相结合的道路,而其中普及型舞蹈教育的起始阵地应该从高校开始。首先改变思想观念,使普及舞蹈教育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同时,师资力量的培养,硬件设施的完善,教学法的规范都是我国高校普及舞蹈教育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舞蹈课的课 程设置,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艺生着.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篇8

关键词:体育舞蹈;民办高校;开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一、前言

体育舞蹈也叫“国际标准舞”,是风靡世界的一种竞技舞蹈项目,包含拉丁舞和摩登舞两大类舞种,是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一种男女为伴的双人舞运动项目。它融音乐、舞蹈、服装、体态美于一体,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规范的体育性。体育舞蹈自1986年经日本传入中国,1997年教育部将体育舞蹈正式列为全国高校体育院系课程,并在普通高等学校加以推广。近年来,体育舞蹈已成为普通高校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课程。本文针对体育舞蹈在湖北省民办高校的开设现状调查,系统分析体育舞蹈在民办高校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旨为体育舞蹈在高校的普及和开展提供参考建议与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湖北省8所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民办高校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再进行定量数据分析。主要利用问卷星网站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收集问卷,并最终形成调查数据报告。

文献资料法:利用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查阅有关体育舞蹈在高校开设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有关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相关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收集。

访问调查法:对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民办高校教师,通过面谈或电子邮件以及电话的形式就本文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并征求意见和建议。

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方法,通过SPSS和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三、结果分析

1.湖北省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通过对湖北省8所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教师的访谈得出,湖北省民办高校基本都将体育舞蹈课作为选修课内容,但开设时间基本都只有一年时间,学期总学时大部分高校不超过36个课时,很难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舞蹈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要求。30%的高校由于男女比例不均只开设拉丁舞的伦巴舞和恰恰恰舞课程,20%的高校只开设交谊舞课程,很多高校即使开设了拉丁舞和摩登舞课程,由于课时有限,也只是开设了几个舞种,主要是伦巴,恰恰,华尔兹等的课程,由此可见,民办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时间等方面非常有限。

2.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了解及活动现状

对2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显示,7.3%的人对体育舞蹈一点都不了解,83.5%的同学对体育舞蹈有些了解但不熟悉,虽然有9.2%的同学较为熟悉体育舞蹈但也不能完全知道体育舞蹈的十个舞种。从数据调查分析出,大学生们对体育舞蹈的了解认知程度较低,大部分学生也只是通过电视电脑等传媒了解部分,选择体育舞蹈课程也只是好奇和塑造形体而已。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新兴体育项目,在湖北省的民办高校开设较晚,但却深受学生喜爱,由于受场地,师资,投入成本等因素限制,各高校开课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对民办体育舞蹈教师访谈中得出,体育舞蹈在民办高校的开设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几乎没有一所学校有体育舞蹈专业,大部分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高校只有一到两名教师担任全校的体育舞蹈课程,而每年选择体育舞蹈课的学生并不能全部入学,大部分只能改选其他课程学习。有几所民办高校虽然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但很多协会也只是教授拉丁舞,而摩登舞由于受到场地,男女比例等问题无法开设。总体来说,体育舞蹈课程在湖北省民办高校的开设中,拉丁舞和交际舞占主体,而摩登舞课程开设的高校寥寥无几。

3.师资和教学设施现状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通过调查显示,湖北省的民办高校中,一半以上的民办高校都配备了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但基本都只有一名体育舞蹈教师,既要担任男步的教学,又要担任女步的教学,教学压力较大。在现任的体育舞蹈教师中,教师们都觉得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或进修,可是大部分教师反映外出学习机会不多,继续学习途径较少,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每年组织一次教师培训班和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

体育舞蹈的教学标准场地是长20米,宽15米的光滑木地板的室内场地,场地内还需要镜子,把杆,音响等设备,体育舞蹈又是新兴体育项目,在高校受重视程度较弱,因此很多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开设条件远远达不到,体育设施的落后势必会影响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另外,湖北省高校虽然成立了湖北省体育舞蹈协会,但是目前高校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教学大纲和体育舞蹈课程教材,很多高校都是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己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课程教案。这对体育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抑制作用

四、对策和建议

1.加大体育舞蹈在湖北省民办高校的宣传力度

湖北省的民办高在在我国的数量较多,但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民办高校并不多,因此我们要加大体育舞蹈在湖北省民办高校的推广和宣传,让各级领导了解和重视体育舞蹈的发展,为体育舞蹈教师提供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使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训练能力,为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起到领头的作用。

2.寻找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

目前,湖北省民办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大多采用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高校教学中广为推广,但体育舞蹈这项运动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三自主”的教学模式首先在男女选课比例上就会出现很大差异,导致体育舞蹈课程开设受限。它不能将教学的最佳效果发挥出来。笔者认为民办高校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寻找一种适合体育舞蹈这项运动的教学模式。要在全省民办高校范围内规范体育舞蹈课程教材、教学大纲,为不同类别的学生挑选合适的舞种进行教学。个高校还应增加投入经费,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辅设备。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湖北省民办高校中体育舞蹈的开设较晚,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因校而异,很多大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体育舞蹈,整个湖北省内高校并没有体育舞蹈统一的教学配套教材和专项理论大纲,很多高校在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上只泛泛介绍,这很难让学生对对体育舞蹈理论知识有系统的了解,特别是限制了对于体育舞蹈这项体育项目喜欢和追求更高技能的学生学习。因此,体育舞蹈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特点来选择较为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传授适合不同需求、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体育舞蹈知识。对于刚刚接触体育舞蹈,对与体育舞蹈这项运动不了解的学生,选择简单易学的舞蹈基础和各个舞蹈的铜牌套路进行教学。对于高年级有一定的体育舞蹈基础的学生,则主要是让其了解并掌握体育舞蹈基本技术,培养其乐感、肢体美感和表现力。还有一部分技术较好的同学,应成立提高班,参加体育舞蹈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体育舞蹈技能,提高学生参与的意识和比赛水平。

4.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新传统观念

体育舞蹈是一项男女搭档配合完成的体育项目,有很强的特殊性,虽然湖北省民办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配备水平较高,但有很多学生观念保守,特别是一些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受地方、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影响相对保守。男生选择体育舞蹈课程的人并不多,这就导致体育舞蹈课程中男女比例失衡,使得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结果,慢慢学生就丧失了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只有改变学生传统的观念,打消学习体育舞蹈的思想顾虑,才能更好的开展体育舞蹈课程。

体育舞蹈作为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最佳运动项目之一。再加上这项运动有很好的交际和塑形功能,近年来深受高校学生喜爱。高校作为体育舞蹈最大的传播者,应加快在高校里开设体育舞蹈选修课、必修课和体育舞蹈专业,满足广大爱好体育舞蹈的学生的愿望,使学生学会体育舞蹈技能,并运用这项运动锻炼身体,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为湖北省的体育舞蹈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琳.我国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9-121.

[2]任建华,敖祖辉.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1(2):110-111,119.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篇9

[关键词] 体育舞蹈 一体两翼 培养模式

一、前言

体育舞蹈自上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现阶段由于高等师范院校体育舞蹈专业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我们同其他先进国家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健身逐渐成为众所瞩目的休闲方式,但同时体育舞蹈教师的缺乏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满足社会对体育舞蹈教师的需求,加速河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体育舞蹈的专业教师已成为目前我省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但当务之急是如何构建体育舞蹈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体育舞蹈人才。

二、对《体育舞蹈》专业“一体两翼”培养模式的分析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三个部分组成:必修课、选修课和限选课三部分。主干学科为舞蹈学,专业核心课程为: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教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和专项理论与实践。

1、必修课设置

必修课分为五大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专业理论教育平台、专业技术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至4、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至4、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大学语文、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共12门课程,累计758学时,共36学分。

专业理论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专业导引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统计学和体育心理学等共9门课程,累计366学时,共21学分。

专业技术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国标舞专项训练、艺术体操专项训练及健美操专项训练等共3门课程,累计492学时,共28学分。

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又由3部分构成,分别为教育理论基础、学科教育基础和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理论基础部分开设有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学科教育基础部分开设有体育教学论和中学体育教材分析与课程设计(含学科课程标准解读);教师职业技能部分开设有课堂教学技能(含微格教学)、教师语言艺术(含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和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该平台必修课程共开设10门,累计306学时,共14.5学分。

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军事理论及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学技能训练、教师资格证、裁判证、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论文、专业技能竞赛、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共计37学分。

2、选修课设置

选修课也分为三大平台:专业理论教育平台、专业技术教育平台和教师教育平台。

专业理论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中外舞蹈史、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运动生物力学、音乐赏析、美学原理、休闲体育学、体育营销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绘图、体育法学、体育管理学、中医针灸学、体育测量评价、运动选材、体育概论和体育史等共18门课程,累计144学时,共计8学分。

专业技术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视唱练耳、田径、体操、武术、乒乓球、篮球、现代舞、羽毛球、网球、排球、太极拳、传统体育养生、民族舞、足球、跆拳道、街舞、轮滑和健美运动等共18门课程,累计252学时,共计14学分

教师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师礼仪、教育政策法规、书写技能、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教育管理学、教师心理专题、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共11门课程,累计90学时,共19.5学分。

3、限选课设置

根据我省各师范类院校制定的《通识教育限选课安排》进行实施,本专业学生必须从每一个系列中至少选修2个学分的课程。同时至少在社会科学系列选修3个学分课程。选修的非本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数不低于10学分。安排在第3至第7学期开设。

4、学分学时比例及要求

通识教育课占总学分26.5%,占总学时36.3%;专业理论教育课占总学分16.7%,占总学时19.7%;专业技术教育课占总学分24.2%,占总学时28.7%;教师教育课占总学分11.3%,占总学时15.3%;实践教学平台占总学分21.3%。

(二)培养模式特色分析:

1、广泛性

体育舞蹈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他们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促进高校和谐平稳的发展。为培养优秀的体育舞蹈人才,满足社会对体育舞蹈专业人员的需求。

2、师范性

体育舞蹈专业课知识比较广泛,促进教学的培养,学习和教学相关的课程,毕业时颁发相关的教师资格证,对广大师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生源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体育舞蹈在中国已经非常流行,加上国家的重视,中国参加体育舞蹈英国黑池舞蹈节比赛的选手已经非常多,水平也已经非常高,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对于生活、物质、文化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舞蹈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大学里开设这门学科已是势在必行的选择,学校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进,不断变化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新起的课程是社会的必然产物,同样也是人们对于高等学府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要求。

3、全面性

学习的内容要全面。体育舞蹈学习不仅针对摩登和拉丁舞进行重点学习,而且还要对健美操、艺术体操、街舞等内容的系统学习,从而达到形成激励向上的氛围,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发挥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使体育舞蹈学习真正放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面。

4、创新性

培养模式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注重实践与探索有所创新,而且还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的不断推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它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人民体质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方面,已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体育舞蹈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容之一。体育舞蹈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改善大学生的形体条件,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及审美观,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及精神生活。在当今科技信息社会里,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受到大学生们的喜欢。所以,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舞蹈课程势在必行,同时对实现我国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洛阳师范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培养方案[Z].2010.

[2]于桃红.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体育院系开设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践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84-85.

[3]张清时.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3-14.

[4]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表演专业本科教学计划[Z].2005.

[5]洪伟,翟廷立,赵健,等.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体育舞蹈方向)的论证报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84-87.

[6]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表演专业本科教学计划[Z].2005.

作者简介:

周明华 (1963-) , 男, 重庆人, 洛阳师范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舞蹈教学案例分析篇10

“非遗”舞蹈艺术课程的设置,应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为目的,以“育人”为本,将“普及型”教育观念贯彻于教学始终,旨在保护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优秀人文精神。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类艺术课程其总目标是:通过相关理论与实践学习,特别是对于本省“非遗”舞蹈的深入接触,树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非遗”舞蹈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思想,激发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审美情趣。

二.以经典的作品为教学内容

目前,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舞蹈共计111项。根据舞蹈类型教学内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选取例如《京西大鼓》、《土家族摆手舞》、《花鼓灯》等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征和民族审美传统的,并被现代人广泛熟知,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经典之作;第二阶段的学习重点是以本地区具有代表性,历史价值和存活价值较高的省级或实际“非遗”舞蹈作品为主。例如江苏省高校可选取例如《东坝大马灯》、《跳马伕》、《睢宁落子舞》和《麻雀蹦》等作品,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选为教学内容。

三.以多样化呈现为教学形式

1.讲授与欣赏结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课程相关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4由于语言是传递经验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故讲授法是“非遗”舞蹈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运用其他方法,都需要配合一定的讲授。“非遗”舞蹈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对于年青一代来说尤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音、像、文结合起来,对“非遗”舞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表达,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序列化。

2.讲座与研讨结合讲座主要是邀请专家、艺人、传承人及有关人员进行专题性讲述。相比课堂讲授,讲座的内容可以更加的宽泛和自由,组织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围绕“非遗”舞蹈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讲人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所长和研究方向自定主题,内容可以是阐释定义、罗列现象、或者分析案例。与此同时,主讲人可以根据现场听众的实际接受度增加互动环节。通过对话、提问、研讨、现场示范等方式,与学生直接交流,解答难点。

3.观摩与实践结合走出校园,近距离的接触“非遗”舞蹈。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口传心授、耳濡目染、亲身体验的行为方式来传承的,具有很强的实践参与性。因此,要让学生深入的了解“非遗”舞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自觉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责任,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正如上文所述,“非遗”舞蹈的民间性和草根性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很容易“上手”。“师傅带徒弟”,在传统的传授方式中,学生们跟随模仿,反复练习,虚心请教,直至能够掌握重点难点,熟练演示为止。在参与中了解“非遗”,在了解中获得启迪,在启迪中传承创新。

四.以多元形式选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教学载体,是知识传授者与知识接受者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是传播文化知识的纽带,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重要的要素之一。但是由于“非遗”舞蹈千姿百态,种类繁多,文化溯源多种多样,并不是单靠某一本教材能够详尽说明的。因此对于教材的选择应以材与“活选”教材相结合。材即由国家教育部或政府部门规定,众多专家聚集共同研商教材内容,相关部门编订成册,供某些教育机构或教学场所统一使用的教学材料。“非遗”舞蹈艺术课程使用的材,须由国家文化教育部批准,研究“非遗”的专家、学者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合作撰写。其教材内容可以筛选部级或省级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秀“非遗”舞蹈作品,从传统文化的缘由、发展、特性及技艺等方面予以介绍和阐释。编著成册,由相关部门出版发行,供教育机构或教学场所教学统一使用。所谓“活选”教材,指的是教师根据当时地方区域的特点,教学对象的不同,空间场所的不同,气候或季节的不同等现实状况,灵活选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知识,其教材内容具备一定的随机性。其教学形式、教学场所可能也会随“活选”教材内容的特色发生变化。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

五.以双重途径配备课程教师

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是“非遗”艺术课程难以系统走入高校课堂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非遗”舞蹈艺术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应结合舞蹈艺术的专业性和“非遗”文化的综合性,将形式应是专职与兼职、专任与兼任相结合。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引进具有专业学习背景的舞蹈人才作为师资培养对象。通过向著名专家、艺人求教,学习其精湛的技巧,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非遗”舞蹈的技能培训。同时,要求培养对象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素质,深入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研究课程教学的精髓,全面提升教学实力。另一方面也要聘请一些适合高校教学需要的的各类“非遗”舞蹈研究学者和“传承人”作为兼职学者进行教育传承。这样,通过双重途径、交叉渗透的教师队伍建设,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进“非遗”舞蹈艺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六.以综合形式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非遗”舞蹈课程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主要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