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花艺十篇

时间:2023-10-16 17:39:05

创意花艺

创意花艺篇1

上图中的这个超创意的纸艺花瓶着实让人叹服,面就是这款超创意的纸艺花瓶的四个制作方法:

附:折纸的代表人物

除了在发展历史中提到的人物外,当代也有很多世界级的折纸大师:

罗曼·迪亚兹:乌拉圭人,作品以动物系列著称,他塑造的马被称作“罗曼马”。

罗伯特·朗:美国人,激光物理学家,曾为美国航天局(NASA)工作,后专职折纸,他的作品已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创意花艺篇2

新彩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起步稍晚,但发展较快,使用面较宽的一种釉上彩装饰形式。称之为“新彩”是和它作为一种新的彩绘种类给艺术陶瓷的创新带来新的生机分不开的。景德镇新彩盛行于清代乾隆年间,新彩的问世并发展至今,与中国画有难解之缘。尤其是新彩花鸟画作品,无论是构图立意还是运笔设色及表现技巧和装饰风格,都在陶瓷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新彩花鸟装饰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花鸟画的艺术成就。陶瓷新彩花鸟艺术作品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注重体现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艺术家创作不仅满足于似而真,而且充分考虑表现自己的感受,呈现特定花鸟形象与人们精神生活的联系,以引发受众的联想与想象。在陶瓷艺术作品中,花鸟瓷画是重要的创作题材,它蕴含了丰富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在陶瓷绘画中,我们常常以吉利祥瑞为主要意蕴,即传承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彩花鸟在各种造型、装饰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整个陶瓷艺术中有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并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彩工笔花鸟画意在工整细致,从艺术角度描绘了时花候鸟的具象。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就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唐代花鸟画已趋向工细写实,务求形色俱丽的风格。五代时期的画家继承了这一绘画传统并有了重大的发展,黄筌的“勾勒彩晕法”和徐熙的“叠色渍染法”,丰富和发展了花鸟画的表现意韵,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赞誉。亦为后世花鸟画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对陶瓷新彩花鸟画的开创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陶瓷新彩花鸟画的演变特色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

一是陶瓷本身的工艺水平和造型的发展变化给陶瓷装饰提出了条件和提出了要求。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有着它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造型、质地与装饰的组合,像天地间的七彩颜色一样,可以变换成无数的瑰丽多姿的颜色组合,每一种颜色的组合都有各自的审美风格,令人赏心悦目。

二是与吸收相关国画,西画等风格,不断开拓创新,并把陶瓷的装饰工艺如青花、釉里红、粉彩、古彩、墨彩、颜色釉、新彩等技法同花鸟画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更加丰富。

三是直接接受了中国新材花鸟画相关题材的内容。这三个方面,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制瓷能工巧匠和陶瓷艺术家们博采众长、巧妙揉和,形成了中国的陶瓷美术装饰史。

传统新彩花鸟基本运用“随类赋彩”的方式,现代的花鸟更加深入的研究各种颜料的运用,色彩厚重、颜色夸张充分结合了油画、水彩画和日本画的色彩观念。传统新材花鸟的构图是在“折枝”上的剪裁与经营,强调“自然天成”。而现代的花鸟在瓷画的运用中强调“主观”的因素,注重“点、线、面”的构成元素。改变了陶瓷画在传统工艺中的拘谨与呆板,使陶瓷真正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形式美。现代的陶瓷花鸟纹饰继承了传统花鸟瓷画的吉祥意蕴形式,在吉祥意蕴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变化。以写实、抒情为风格。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作品多以物寓意、借物抒情,给人们丰富的联想。

随着陶瓷化工发展,陶瓷颜料色谱的日臻完善,西画的风格特点,逐渐被陶瓷艺人们吸收运用,经过不断地总结提高,至今已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釉上彩绘的陶瓷装饰种类。新彩装饰的陶瓷,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景观,因其彩绘技法多样,艺术表现力极强,可广泛地吸收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木刻,剪纸等画种的表现手法,再加上色彩丰富,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陶瓷新彩中的新材花鸟作品以其画面工细、色彩逼真、构图讲究、立意隽永。而深受大家的推崇而经久不衰,不断发展。

新彩发展至今,景德镇历代陶瓷艺人,在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把国画表现技法与陶瓷装饰结合起来,在瓷艺创作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推动景德镇瓷器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陶瓷新彩花鸟装饰创作,不仅重在写实,对花鸟的特征,及出现的时间,空间均有考究,而且在主题内容及艺术形象表述上,根据题材和画面,充分考虑选用不同器型,使器型转折明显,轮廓清晰,结构严谨,在线型上相协调,在形状上相对照,从而取得挺秀、大方、庄重、统一、整体的效果,把画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见解,贯穿于整个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过程,这是新彩新材花鸟陶艺作品的又一艺术特色。不少精美的新彩新材花鸟陶艺作品在设计创作过程之中,既充分发挥新彩的色彩附着力强,颜色鲜艳的特点,又跨越和突破生活的真实,展开联想,从意境的深度和广度上构思,使风格自然流露于指笔方寸之间,以突出事物本质的表现手法和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加以塑造,将意境充分表达在瓷器上,以之感染受众,唤起他们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创意花艺篇3

关键词高职插花艺术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的必要性

1.1 宏扬民族文化,提高艺术修养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配合将其稳固的器材,经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剪裁整形及摆插,以表现生态美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和实用技术。

插花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在中国发迹甚早,至唐宋年间已有系统的论著,明代达到高峰,但到了清朝以后便一蹶不振。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隋唐时东传入日本,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形成花道,并风靡全世界。高职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可以发掘和宏扬中华插花艺术,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重放异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1.2 市场需求

插花产业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花卉艺术的鉴赏水平越来越高,花卉艺术消费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由于国内大型花卉市场及专业花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婚庆服务行业的发展,插花已经成为热门的行业,高级插花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插花艺术这门课程,插花艺术已成为高职院校园艺、园林、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生态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必修课,同时其他专业也纷纷将其列入公选课,供学生选修。

2 插花艺术理论教学体系

插花艺术是一门以观赏植物为对象,研究美学应用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是集观赏植物、园林艺术原理、色彩设计、造型设计、美学设计、花卉应用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掌握插花的技巧,从而引发对插花艺术创作的激情。

2.1 插花艺术的概述及插花基本知识

讲述插花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日本及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插花的器具、花材的种类、花材的采集与选购、包扎、保养,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固定等基本技能,插花造型的质感、形态与色彩等基本要素,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动感等基本原理。

2.2 东方式插花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写景式插花对布局、花材的选配、容器配件的陪衬,写景写意的表现技法的要求,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对称型、合并花型、写景式插花等东方传统插花的基本花型插作技法,中国古典插花的花型及意念。

2.3 西方插花艺术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传统几何型插花造型设计对花材搭配、花器及花枝长度以及色彩的要求,三角型、倒T型、L型、水平型、半球型、椭圆型、放射型、弯月型和S型插花的基本技法。

2.4 现代插花艺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现代艺术得到蓬勃发展,东西方文化加强了交流,根植于文学、艺术、园林的插花艺术也得以极大的进步,运用各种新思想、新流派、新手法、新技巧、新花型的现代插花艺术应运而生。主要讲述花篮、小品花、微型花、浮花、壁挂花、花束、捧花、头花、胸花、腕花、肩花、丝带花、缎带花、花车及人造花的制作技法。

3 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

插花艺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且实验材料为鲜花材。在实践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实验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创新的开展顶岗实习、职业资格鉴定、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1 课堂实践教学

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创作活动。

3.1.1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

插花艺术本身是一种创新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动手实践从模仿到创作,尽可能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有的创造力,都来自于最初的模仿和学习,模仿便成为了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刚学习插花时谈不上自由发挥和创作,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在最初阶段,老师需要亲自示范现场插出一件作品,让学生模仿制作,体会插花的方法及规律。

3.1.2 学生分组实操与独立创作

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插花图片资料,然后模仿图片插出作品,在模仿中逐渐加入创作的成分,为后面的独立创作打下基础。开始学习插花时把学生分成3~5人一个小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提高技艺。到了学习的后期,特别是创作期,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作品,这样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3.1.3 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

插花作品完成后,以点评、互评、讨论与总结等形式,从作品的构图与整体效果、花材的运用与配合、色彩的搭配、主题与意境、创意、插花技巧等方面,对每个插花作品做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发表自己对插花艺术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审美能力。

3.2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不同于其它的实习方式,学生必须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有很大的作用。插花艺术课程可以结合高职教育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适时开展顶岗实训,即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安排到花店、酒店、会所、婚庆公司进行为期数周的顶岗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并加以创新。

3.3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在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参加花艺师、花卉园艺师等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应试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3.4 组织职业技能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插花技能大赛、各地花协举办的插花技能大赛以及学院内部举行的插花大赛,把大赛作为进一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手段。技能大赛能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赋予了课程教学新的内涵。既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又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0.

[2]宛成刚.插花艺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

[3]范洲衡,郑志勇.插花艺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

创意花艺篇4

釉下花鸟的创新综述 来源于www.

在创建釉下花鸟的工作中,我经常绘画前先了解其生长规律,了解什么花的组织结构。各种各样的花朵,姿态万千。有些花绽放,如玉兰,白玉兰,需要绘画得帅气,有些花的清香如兰,水仙,需要绘制精致美丽的鲜花和伸展叶。此外,作者在绘画鸟类时还需要了解鸟的习惯,性格特征。风景如画的劲松,在动笔前可以设想一下,它可以站在中间的冬季,微风使老枝,状如虬龙,以显示其性格。梅花欢喜漫天的雪花,在寒冷的风雪中体现其品格。在釉下花鸟画的创作中,作者不仅是熟悉的鸟的外观也很熟悉的性格,创作之前的意境也很重要。一个美丽的意象,加上情绪,创造一个很好的意象美,那就是“迷人的风景类的东西。”

与传统花鸟画不同,创新釉下花鸟画,笔者认为,其分配也很重要,如一幅釉下花鸟画以花鸟为主要对象,花一般分为鲜花,树叶,树枝。一般从外到内的绘画,绘画花前和必拓叶,然后绘制分支的最后一个勾叶筋点雄蕊。然而,在绘画花卉中,经常把第一个分支,后画主干。当然,这必须基于具体形式的花,一般的规则是先画出一个突出的部分。釉下花鸟画绘画技法讲究的轮廓,勾花叶点堆积,使用宽度的笔,墨等,冷暖的色调,落笔要求稳,准,狠。一般的釉下花鸟画保持清爽大方,整齐的效果,这是测试用笔技能。形状的釉下花鸟画往往是通过传统的“分水岭”,“简短描述和反映的油墨技术,这往往也是”渗透“、”破“、”湿“,然后“飞“,”擦“的方法。笔者认为“破”是人为的绘画技巧。花鸟画中淡淡的水迹,增加了材料的颜色肥大感和毛茸茸的效果在画柱,特别是画去骨,小鸡,小鸭,他们的头发最细腻的质感“飞”,“擦”干画笔,画两种形式的干料,如书法行笔速度,离开被称为“飞”更白的快,也被称为“飞白,或侧锋卧笔线的笔慢慢地,留下一个统一的沙笔白色斑点,我们称之为“蹭”,这种技术往往在性能上的岩石或藤本植物干枝采用“,只是画前一笔尚未另一笔,连接到一个不同颜色的材料,利用湿干画法画树的干枝。作为一种新的艺术,釉下花鸟画和其他种类的绘画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釉下花鸟装修不是简单的创作的花鸟画,而是综合运用各种元素的绘画,其中需要有良好的工艺和装饰釉鸟装饰。颜色釉在高温下产生自然流畅的肌理效果,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是釉下花鸟陶瓷装饰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它也反映了现代文化和审美情趣。例如,当笔者在釉下花鸟装饰的创意中,有鸟的图案和组成结构,首先在脑海中,创造出这幅图案,但也考虑各种绘画技巧和技能,即使再完美的创造,未必所期望的效果的作品。

创意花艺篇5

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只有好的立意构思,而没有严谨的技术制作,没有生动而具体创造的艺术形象刻画,就不能打动人,而怎样把工笔花鸟画更好地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中,是大多数艺术创作者毕生的追求。中国工笔花鸟可谓至深至广,粉彩工笔花鸟画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花鸟画的艺术成就,工笔花鸟画是众多陶瓷画的一个分支,而它却让人心神愉悦,陶冶情操,同时工笔花鸟画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早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辈就把中国画引入陶瓷装饰中,瓷上与纸上的工笔花鸟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瓷上工笔花鸟绘画装饰创作也必须有临摹,写生与创作。首先临摹、写生、创作是三步曲,写生是临摹与创作的逻辑纽带。李可染先生就曾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当面对物象时,他的表现形式是以生命形象的结构,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文化、生命和智慧,力求构筑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同时,创作必须与时俱进体现当今时代的特点,要使工笔花鸟绘画闪烁出现代的光彩。写生的第一步就是观察,深入生活写生时,需要学会观察,具备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是至要关键。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家所看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因为艺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下体会内在真实。到生活中观察生活,比如,在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的自然中,都有各自的状貌特征,有春风斗艳,夏展娇容,金秋硕果,严冬傲雪。要表现千姿百态、类别众多的花卉,写生动笔的第一时间就是观察,要远观其姿态动势,近察其生长结构。

陶瓷工笔花鸟画有悠久的历史,明末清初以来陶瓷工笔花鸟画就向纵深发展,画面不但用线工整,而且色彩艳丽。在陶瓷工笔花鸟中无论花与鸟都要用线条去表现,只有充分学好线条掌握线条在陶瓷工笔花鸟的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陶瓷的艺术效果。要想达到美好的艺术效果必须学好以下几点:

一是讲究意在笔先,追求形神兼备。中国的花鸟画在狭义上只指花和鸟,广义上包括除人物和山水之外所有自然界中动、植物,范围极广、内容众多,它容纳了自然界的鸟、兽、鱼、虫、花、草、树木等等物象。要创作工笔花鸟画必须对大自然和生活充满热爱,对大自然的一花一鸟一草一木充满感情,从写生观摩入手,长期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花鸟的生活习性,理解植物的物情形态,认真剖析研究,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了解花鸟的生长规律和组织结构。如画什么花,都要先认识它的生长规律,了解它的组织结构。且花的品种繁多,姿态万千。有的花向上盛开,如玉兰、辛夷,要画出昂首向上的英姿。有的清香俊秀,如兰花、水仙,要画出玲珑秀丽的花朵和舒展的长叶等。此外还要了解花鸟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如松、竹、梅、菊等不怕严寒,能御霜、凌风、傲雪,在传统上将它们比做坚贞不屈的英雄。如画松,它能在隆冬与劲风中屹立,所以枝干苍老,形如虬龙,要表现出它的性格。梅花欢喜漫天雪,它能在寒冷的风雪中迎春,因此,在陶瓷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不仅要熟悉花鸟的外形,更要熟悉花鸟的性格和品质美,并以人的美好情操加之于在意象创造中物我双重意境,创造出极妙的意象美,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二是讲究诗情画意,注重情景交融。在创作中通过对花鸟的观察理解,结合诗意的想像,力求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是艺术中的姊妹,即诗情画意。寻求最恰当的时间、特定环境和情节,集中客观事物最精萃的部分,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冶,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也是诗的境界,即是意境。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所谓“诗中有画”是指诗中写景形象生动,如同图画,读其诗则如置身图画中。后来也以“诗中有画”形容诗歌境界幽美。而“画中有诗”是指画中有诗一般的情感、艺术魅力、意境。诗情画意,既是指美的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所引发的审美感受,也是指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美。具有诗情画意的审美对象,既可以是艺术品或其它人工制品,也可以是自然物与自然景象。

三是讲究构图布局,突出气韵生动。为了更好地表现陶瓷工笔花鸟画的意境、突出作品主题,十分需要讲究构图。构图即传统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又叫章法和布局。“经营”就是安排,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陶瓷工笔花鸟画强调主观的加工取舍,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抓住它的特点,对重点突出的形象刻画入微。工笔画不是自然描绘,应删繁就简,对不需要的旁枝末节大胆简化,留有空白,更富有想像力。陶瓷工笔花鸟画,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一个画面上,可以同时表现四季花。陶瓷工笔花鸟画造型严谨,并有自己的独特审美特点,在造型上摈弃了外光投影和色彩冷暖的变化,而是以线为造型基础,强调刻画花鸟本身形象的美。如画花则要捕捉刻画花的各种形象、形态。画鸟则要善于捕捉优美姿态。使形象生动真实,达到形神兼备的要求,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陶瓷工笔花鸟画造型上追求一定的装饰性,陶艺家们经过加工、概括,用匀整流畅的线条组成,疏密、曲直、刚柔、粗细、长短等有致的轮廓,在刻画飞动的鸟和草虫方面要清楚真实。

创意花艺篇6

关键词:山水元素;现意花鸟画;艺术特色

任何一门艺术都来源于自然,贴近于生活,画家对自然的欣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观念上,他们通过山水元素的运用,将花鸟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为写生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个创新的方向。这种将山水与花鸟融为一体的创作手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局限,而且开阔了花鸟画的创作意境,并且使花鸟画这种传统题材具备了审美意义和时代精神。很多著名画家将山水与花鸟的结合上升另一个层次,并创作许多杰作,例如王晋元、潘天寿等,这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山水元素在花鸟画中运用的渊源

(一)历史概述

在早期,花鸟画一般出现在器物上,起装饰作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才稍微得到了发展,但是仍然处于萌芽的状态,其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处于配置位置。唐代时期的花鸟画正式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很多人喜欢折枝花,也因此使折枝花成为后来花鸟画的基本形式之一。五代时期,花鸟画的题材变得宽广,自然界的一景一物都能够成为画家的对象,例如徐熙的《雪竹图》就是这样的例子。两宋时期,流行装堂饰壁,利用巨大的屏风进行装饰,也为画家提供了创作的空间,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一草一木作为对象画在屏风上,便会显得十分单薄,因此画家开始将重点放在山水之中,因此而丰富了花鸟画的语言,例如崔白的《双喜图》。元代,梅、竹、菊、兰成为文人墨客常用的题材,例如长中的《竹石集禽图》。明代,很多画家常把花鸟画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例如林良的《鹰雁图》。而清代,流行将诗书画与笔墨结合在一起,例如任伯年的《杜鹃双雀》的等,通过这些作品,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感和新的意境。

(二)创作理论基础

在自然界中,其精神与形态是相互统一的。人们可以从某个事物的形态中,看到另一个事物,如花鸟画。花鸟画主要是以花鸟为主,但是可以从花鸟的形态中,看到山水的灵动与起伏,充分理解山水内在的意蕴。每个事物都是由简单的点、线、面构成的,花鸟画也不例外,只是画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人与大自然的精神,继而形成山水形态。画家巧妙地将山水与花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有效地扩大了花鸟画的表现范围,而且还赋予了花鸟画强烈的时代感,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

二、运用山水元素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视野开阔取景宏大

想要实现艺术的创新,就需要融入自然中,深刻体会到自然之美。将山水与花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再局限于一花、一草、一木,而是将众多山水元素融入写意花鸟画中,例如悬崖、瀑布、远峰、坡石、溪口等。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气氛,而且还开阔了视野,使构图更加大气。很多画家认为写意花鸟画的画面过于狭小,因此探索新的创作思维,使得他们创作的作品一般比较宏大,但是这里的“大”并不仅仅是指尺寸,还指画面的气势宏大。例如王晋元的作品,突破了以往灵性小品、闲情逸致的局限,他的写意花鸟作品一般都是气势宏大、情节完整的大作品,其中以《幽谷传声》最为见长,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花鸟画的小气印象。

(二)层次丰富题材宽泛

在古代,花鸟画的题材一般局限于花、草、木之中,其表现题材有所限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很多画家都认为需要寻找更多的绘画内容,因此开始关注生活和自然,从大自然中吸取养分,通过现意花鸟画反应时代背景,拓宽绘画题材,只要充分掌握了笔墨的表现手段,任何一种题材都能够成为现意花鸟画种的元素。

(三)花鸟情节山水意境

在现意花鸟画中运用山水元素,以花鸟传递思想感情,以山水构造气势。这种完美的结合避免了画面的单调范围,以山水为背景,以花鸟为主体,不仅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统一,具有深远的韵味,而且还使花鸟画饱含花鸟和山水的意境。在花鸟画中,山水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何用,但是不能在画面上进行平均分配,否则难以凸显作品的意境,降低画面。采用远取势,近取景的手段引入善水元素,并同时对空间与其实的合理处理,对于相关的山水元素进行勾勒,减少平面衬托,从而使画面具备层次感。

三、写意花鸟画中山水元素的运用对我国国画创作的启示

(一)蕴藏时代精神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时代的花鸟画,需要体现时代的特点与精神,而历代画家也都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现意花鸟画受到各种艺术的考验以及思想的冲击,同时再加上人们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程式立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和生命,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现意花鸟画的创新并不只是简单的改变绘画内容和构图造型,而是需要从深层次方面将时代精神与画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掌握艺术的独特性质,创新表现手段,以此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特点的作品。

(二)关注自然语言

很多人认为,写意花鸟画其实就是对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进行临摹,其实不然。如何让花鸟画更加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是很多画家需要思考的问题。纵观历代画家,他们都十分注重生活的观察,如果没有生活,艺术便失去生动和魅力,现代画家已经开始把观察视线放在了生活的环境,开始关注生活,一个有价值的作品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写意花鸟画也是如此,将山水元素运用到花鸟画中,正是画家为写生找到的一个突破口。由此可知,关注自然与生活对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下寻找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能够增加作品的生动与魅力。

(三)从传统走向创新

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自然界的精神与形态是相互统一的,花鸟与山水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而花鸟和山水的结合后,能够在造型和构景上突破传统的局限,同时还赋予了现意花鸟画的时代精神,这是对自然认识的一种突破。从古到今,我国艺术家都在不断追求内在生命力的创造,并且通过新颖的特点而表现出来,也正是由于这些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在“不变中以求万变”的创新精神促进了我国艺术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将山水元素运用到现意花鸟画中,不仅具有独到的审美意义,而且还为我国的艺术创寻找到了一个创新。因此,应该注重自然语言,不断关注自然,观察生活,同时还要立足于传统,由传统走向创新。(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慧旎.对中国写意画的笔墨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尹莉莉.写意花鸟画的装饰性语言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3]唐忆南.意笔花鸟画中山水画元素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创意花艺篇7

在德化陶瓷产品发展的过程中,从“何氏八法”中继承与发展起来的瓷塑技法,成功地塑造了各类工艺品,为德化陶瓷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陶瓷花卉捏塑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前期基础。陶瓷新工艺的成功,开启了陶瓷花卉捏塑艺术新纪元尽管在德化传统工艺雕塑中不乏捏塑工艺的技法展现,但是,只能是以附属性的装饰内容存在,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清朝末期,德化苏学金(1869—1919)又名光铨,号蕴玉,别号博及渔人,可为一代承前启后的匠师,在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与创新中,将之发扬光大。不仅总结了先人,尤其是何氏技法,而且还从木雕、石雕等姊妹工艺雕刻中习得技法,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传统的瓷塑成型技法。不仅如此,苏学金还将自己所发展的技艺广泛传播开来,使得德化传统瓷塑得到发扬和光大。苏学金还是一代陶瓷捏塑高手,在陶瓷艺术产品的制作中,不仅制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而且还将捏塑艺术作品推到了新的高度。1915年,他创作的陶瓷捏塑艺术作品《瓷梅花》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到了空前的轰动,并获得奖金。这不仅说明德化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成就,也使德化窑陶瓷重温了世界荣誉的旧梦。—使德化白瓷艺术再度漂洋过海,赢得了广泛的经济价值及社会经济文化效益。在这种种荣誉的刺激下,德化陶瓷艺术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获得了成功,从此开启了陶瓷花卉捏塑艺术以主体性的形式展示的新纪元。

工艺品市场的巨大需求,促进陶瓷花卉捏塑艺术的繁荣发展

人类有审美文化需求,工艺品的出现正是符合这种精神需要的产物;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是旷古不变的规律。世界各地文化市场的形成,为德化陶瓷工艺品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1国外工艺品市场需求,推动花卉捏塑技艺的挖掘与传承德化工艺陶瓷,在唐、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近代欧洲工艺品市场的高消费、高价格、高成本,为德化陶瓷工艺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再次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1985年7月,时任德化第五瓷厂厂长温克仁先生根据改革开放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亲自到西欧的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考察。在考察中,他随时随地盯住各地外国人所用所玩的各种瓷器的品类、式样、风格、特点、市场价格与销售行情,并带回大量图片。通过考察,提出:“日用瓷工艺化,工艺瓷日用化”的发展方向与决策。从而推动了德化西洋工艺陶瓷的发展,随着小工艺品陶瓷的生产不断深入与推广,陶瓷花卉艺术产品的生产与繁荣成为现实。另外,捏塑瓷制品,是以技艺高超的员工手工捏制而成,欧美国家的高技能人才生产成本非常高,而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低廉成本和适销产品、客商的高利润是欧美市场接受的主因。于是,以手工捏塑艺术为代表的陶瓷产品在德化日渐兴起,陶瓷捏塑花卉(如陶瓷小花蓝、陶瓷花卉小动物、陶瓷花卉首饰盒、花插等陶瓷工艺品)的生产与繁荣就是那个时代的成果。

2礼品陶瓷市场需求,促进花卉捏塑技艺水平提高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享受改革成果已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继承德化传统成型技法的基础上,利用德化优质的陶瓷材料开发在国际市场走俏的捏塑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成为德化陶瓷继陶瓷工艺品之后的又一亮点。德化陶瓷特色工艺产品是白瓷,以精湛工艺著称的德化捏塑工艺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成熟,以价格适中,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的中、高档并具特色礼品陶瓷,出现在手工艺品市场和陶瓷礼品市场,便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受,这就促进以手工捏塑为主的陶瓷花卉市场的繁荣发展。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德化白瓷捏塑作品日产丰富,经济效益良好。不少成功之作,可谓争芳斗艳。德化陶瓷产业化翻新与发展的重要所在,是国内外工艺品市场、陶瓷礼品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与产品开发相结合的结果。因此,陶瓷工艺品捏塑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德化陶瓷捏塑生产发展的驱动力。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德化传统陶瓷

捏塑艺术在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其艺术审美价值当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德化陶瓷捏塑花卉艺术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不断有传统陶瓷企业加入该领域进行艺术产品开发,市场交易量不断创新高。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即使是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艺术审美仍然是设计师最为重要的追求之一,才能确保陶瓷捏塑艺术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改变现代德化陶瓷捏塑创新的一些现象,努力提高其艺术审美水平目前,德化陶瓷花卉捏塑艺术在创新中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单一的追求工艺上的繁杂和逼真,忽略艺术水平的提高,德化陶瓷花卉捏塑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对大自然的模仿,就像是一个还有待进一步雕琢的美玉;虽然很美,但细细品尝之下,大部分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不高。如捏塑花卉的花瓣形态及花卉造型与现实花卉没有区别,过度追求它的原生态真实性;曾有一位陶瓷花卉捏塑高手在行业内被成称为“花仙子”,其成功秘籍主要是对现实花卉进行模仿,逼真程度受到业内同行的赞扬和认同,少有人对其提出建设性意见,可见行业对仿真的主流思想,这是当下德化陶瓷花卉捏塑艺术片面追求技艺的写照。“用工太过不仅表现在艺术创作的局部,还表现在整体的艺术形象的创造上。这种全局性的用工太过就是违背形象大于思想的客观规律,不尊重艺术形象本身固有的无限复杂性,而试图用某种有限的思想理念,意识去规范之,结果干涉太多,反而破坏了艺术形象的复杂性、丰满性。”用工太过也就是单一的追求工艺上的繁杂与逼真,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如何提高陶瓷花卉艺术创造的审美水平,就需要创作者加强艺术理论的学习,通过对构图设计、素材取舍、疏密变化、技法运用、形式美感等的前期规划来达到艺术审美的要求。如“金樽华夏”(图1),工艺手法娴熟精细,德化白瓷的运用突出体现了寒梅的傲骨之气,但梅花布局松散,似有雪后疲惫之感,体现不出积极向上的艺术审美情趣。又如“世博和鼎”(图2),做工精细,造型复杂多变,表现了德化优质的瓷质和精湛的工艺,作品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难”,在陶瓷花卉设计上其一味追求花卉捏塑工艺的精湛技艺水平,让审美体验者眼花缭乱,只能停留在对工艺水平的赞叹,却不能有审美的遐想和愉悦。如果能将以上作品根据美的法则进行创造,就能克服存在的问题,取得技艺为艺术创作服务的成果。#p#分页标题#e#

2转变固有创作思维,进一步提高陶瓷艺术创新水平陶瓷发展与文化需要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历史上看来,陶瓷似乎就是为了文化需要而诞生的。法蓝瓷有限公司总裁陈立恒从他2001年创立法蓝瓷至今,运用外文名“Franz”所寓意的“无拘无束、充满创意”的品牌精神,融合了东西方美学,以新颖大胆的瓷艺创作理念,开创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新瓷器时代”。法蓝瓷“蝶舞系列”在2002年纽约精品展中从上万件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最佳礼品收藏首选,这个作品出彩之处正是在于用柔美的色彩和线条传递出“齐物天地美,逍遥仁者心”的东方哲学意象。这之后,法蓝瓷同样融传统文化于现代陶瓷制造,创造出了一系列代表作品。同为陶瓷花卉艺术为主的工艺品,法蓝瓷“蝶舞系列”(图3)的成功就在于其色彩与线条之中能体现出一种东方文化精髓及审美价值,是对大自然进行一种艺术再创造的升华。反观“寒江秋水”(图4),色彩鲜艳,没有统一的色调,作者情感融入得不到体现,也缺失了文化创意的内涵,只有再现现实之中的繁花似锦,虽然技艺的娴熟是表现基础,文化创意的提高才能改变创作者对艺术设计的理念更新,这才是德化陶瓷捏塑花卉艺术创作思维创新的重要手段。花卉捏塑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达形式,代表了德化传统陶瓷艺术发展及其创新的一个方向。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经验的影响,在德化陶瓷产区,过分追求技艺表现的能力,缺失了对审美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对艺术创新内涵认识不足,导致对艺术创新方法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进而制约了陶瓷艺术创作的发展。因此,取得艺术审美创新水平提高的共识,才是确保德化陶瓷花卉捏塑艺术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创意花艺篇8

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历程中,富有艺术灵感、敢于创新的画家犹如璀璨的明星在艺术的历史长流中绽放光彩。而中国的花卉画是自然万物在画家的审美过程中得以升华的产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借一花、一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也提高了学画者对理论的把握,对技法的掌握程度,因此研究恽寿平的“没骨花”对当代中国画的理论研究和本人的创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恽派“没骨花”的形成

“没骨”:不用墨线勾勒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它和工笔息息相关,却有别于工笔,不是写意,却和写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重视写生,用色技巧自成一体,极大丰富了中国画的发展。

说到“没骨花”,就会提及五代徐熙和其孙徐崇嗣。徐熙画花卉,先落墨写枝叶蕊萼,后略敷色彩,称为“落墨花”,就是落墨一格的写意风格,后落墨一格经徐氏子孙徐崇嗣的改变,成为了“没骨画法”。然而在元、明两代因无人传习,逐渐淹没,随着“没骨画法”的复兴与衰败,起起落落,一直到清代初期,“没骨画”的画家可谓是凤毛麟角。恽寿平极力恢复了几乎失传的“没骨花”技法,并创造自己的“没骨花”,且进行了大胆尝试,付出了艰苦努力,让“没骨花”成为了清代花卉画的主流。

恽寿平,清初画家、诗人,别号南田。其父恽日初,是有抱负、有学问,也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志士。伯父恽本初,号香山,是明代著名的山水画家。父辈的气节、学识及艺术素养,影响了恽寿平绘画的志趣和品位。恽寿平擅长山水与花卉,后以“没骨花”作为艺术的主攻方向。他作为清初“六大家”之一,因传承并发展“没骨画法”而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翻阅古今画论,大家们对恽寿平的花卉,尤其是对“没骨花”赞不绝口。

恽寿平的“没骨花”在清代初期较为呆滞、一味仿古的画风中,有一股清新之气,而从恽寿平的“没骨花”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给予了“没骨”崭新的模样。在恽寿平39岁时,他创作出《安石榴图》,在这幅画作中,恽寿平自题三处,第一处“辛亥秋九月,南田草衣寿平赋色,”是记录作画的时间。第二处“写生家神韵为上,形似次之,然失其形似,则亦不必问其神韵矣。余曾见宋人画一石榴,渲染且数十遍,至无笔可寻,无色可拟,庶几形神俱妙,识之于心已久,暇日在白云精舍,适友人携安石榴见饷,硕大丰丽,霜皮剥裂,殊异常品,此正叔家所谓壁拆路一一自然,因以宋人设色法图之。”第三处的题跋可以看出恽寿平作了数十幅的石榴图,记述了《安石榴图》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出这时期的恽寿平“没骨”花卉已慢慢走向成熟。

二、恽派“没骨花”的艺术特色

“活色生香”也是“生香活色”,用来形容艺术形象的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恽寿平的花卉画之能够脱离尘鞅,生动感人,是因为他继承前人,积累自身,进行新的创造。恽寿平可以创新和发展“没骨”画法,是因为他极为尊古和自身不断的探索。从他的一些题跋中可以知道他对当时画坛的清晰认识和自身几十年来对古人的艰苦钻研。

在明末清初之际,山水画阵容壮大,花卉画势力相对薄弱,而恽寿平选择了花卉画,并开创了新的技法。他正确吸收了黄筌和徐熙两派的技法,不仅注重写生,还力求形似传神,追求雅淡,出现了“没骨”花卉的新道路。

恽寿平的花卉,清新雅淡,形神兼备,笔触自然轻快,设色明净雅淡,令看画者赏心悦目。他追求审美意象,从青年到中年这一时期,他完成了作为文人画家的修炼。而恽寿平的生前好友王翠在他辞世之后为他题跋:“顾见平日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临摹,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而“生香活色”也精准的概括了恽寿平“没骨”花卉的特征,这一词被后来品评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广泛引用。当前一提到工笔花卉,就会想到正规的“十八描”、“分染”和“罩染”等一系列的技法套路。第一次学习工笔花卉时,本人也有类似的感受,但每当看到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时,就被画中洋溢的“生香活色”艺术特征而感动。

恽寿平在绘画中广泛的吸取了历代以来高超的艺术技法,并与自己的艺术创造相融合,他非常重视笔墨的运用,并且主张画作不要露出笔墨的痕迹。而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在学习古人的笔墨技法,而是在学习古人技法以外的神韵。而这种神韵并非刻意的去表现的,是自然流露的,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他的花卉画在笔墨和用色方面,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表达出了清逸但又不浮躁,沉稳而又不郁结的艺术特色。要看重创作中艺术感情的投入,而感情的抒发是恽寿平对于自己艺术主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注重感情的投入,才可以把握自然花卉间的灵气,作品才能让观画者感动。画家具备了丰富的创作热情,通过笔墨来生动的表现自然花卉的神韵,才能使画中的景物更加有灵性,使观画者产生共鸣。

恽寿平一生追求“逸”这种高雅格调,他把“逸”作为一种绘画审美的理想境界来追求。虽然恽寿平主张“不落畦径”,认为这样能到达“逸”的高度,但同时他也重视技法的累积,作画时要精心构想,落笔要谨慎,对于创新的技法,要懂得灵活的运用。《南田画跋》中有记载:“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若用意模仿,去之愈远。”由此看出恽寿平欣赏绘画形式的简约、淡雅,反对人为的矫揉造作的画法。而且,简约雅逸的画风可以体现物体本身的天性,还原物象本色。事实上,画风笔墨的简练,不仅使鉴赏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且让绘画的意蕴更加深远,鉴赏者有了生动的审美想象,那么画作就会有一种灵动的审美情趣在里面。

三、恽派“没骨花”在创作中的影响

曾经有一位清人对恽寿平的“没骨花”做出这样的评价:“玲珑丹彩散天葩,刻画争传没骨花”,而这一句的前半句是说“没骨花”的艺术价值,后半句话是说“没骨花”的艺术影响。恽寿平的“没骨花”不仅重现了消失了长时间的画风,给阴霾的明末清初花卉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而且他的“没骨花”是以“雅俗共赏”把普通百姓与艺术沟通到一起的一种审美样式。

如今我们研究恽寿平的“没骨花”,其意义在于方便为了我们现在的工笔画创作提供了技法上的支持,所以在我们平时的绘画创作上,我们要讲究自然质朴的绘画技术。在恽寿平的笔下,是热情洋溢的一片有生命气息的花卉,作画者总是以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作为基础。现在我们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大多以写生为主,但是我们也要注重传统与写生相结合,在创作中不断拓展可发挥的空间。在当时的条件下,恽寿平只在绘画中拓展了水与色,就在绘画史中创造出了一片全新的艺术空间。而我们现在的绘画世界中,有那么多丰富的材料供我们选择和使用,所以只要坚守艺术的重要价值,会摸索出更多的绘画技巧来丰富我们的创作。只要我们在笔墨、设色等方面要不停地尝试创新,要不同程度的去推进和突破我们原本比较老套的技法,但又不丢失对传统的承袭,创立了自己富有表现力的绘画风格。

创意花艺篇9

关键词:中国工笔花鸟画; 人文素养;审美趣味;艺术语言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众多表现形式中的一种。在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反映了中国人文化审美的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再进行意向描绘的传统。这就使画家在描绘客观对象的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 不同的审美感受也就产生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独特的审美趣味。

那么,如何在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体现审美趣味呢?从美学角度来说审美趣味也称审美鉴赏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是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只有了解了什么是审美趣味,怎样创作作品更具观赏性?才能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审美趣味。

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趣味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现实生活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审美趣味表现的源泉。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找寻美的题材,进行创作。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中体现的审美趣味不仅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来自自然界本身。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中的光与色,中国工笔花鸟画中意境的特定美感都是艺术家们研究自然的结果。所以,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的审美趣味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的物化形态。

从“现实生活”是艺术作品审美趣味表现的源泉这一点上看,我们可以理解成现实生活是艺术作品乃至艺术本身追求美的源泉。对此的论述是很精辟的:“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所以说,要在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追求审美趣味就一定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题材才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

二、中国工笔花鸟画审美趣味是艺术家创造的结果

艺术创作虽然是源于生活,却不是生活如实的反应。这是因为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生活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产物,它不是生活本身。

艺术首先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作品,没有艺术家就没有艺术。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注入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从而使作品在思想上具有导向性,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艺术作品艺术美的一大特征就是其创造性,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及其美进行观察、体验、思考的结果。艺术家的特殊个性、理想和对生活的洞察力,能改造生活原生形态而使其作品富有创造性。因此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创造必不可少。

作为艺术产品的创造者,美术家在其具体的艺术活动中显示出充分的自主性,体现了他作为美术创作主体所应具有的独立人格。也正是因为如此,艺术作品的审美趣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的创造。

在中国工笔花鸟画领域有很多杰出的艺术家。他们都有自己的独有的绘画风格。如我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贾克德,它是当代卓越的工笔花鸟画家,即有浑厚的传统修养,又有扎实的写生能力,而且勇于开拓创新。他立主“兼工”,工笔画中有意向的表现。

所以艺术家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生产全过程的主宰,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的审美趣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的创造。

三、艺术语言是中国工笔花鸟画表现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构成因素中,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都成为工笔花鸟画体现审美趣味的艺术语言,这些艺术语言是通过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美学原理体现出来的。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点”、“线”与“水墨颜色”的协奏曲,它不很讲究透视,又不太强调光影,甚至也不注重色彩,只是粗略地要求近大远小、黑白阴阳。对于神似和写意,笔墨可谓极佳的表现手法。利用不同的用笔方法,可以画出长短粗细、轻重缓急、繁简虚实、刚柔润枯的各种线条,可以模拟各种对象及其不同的质感。

以工笔花鸟画而言就是通过线条,用笔,以及纸张、墨色和水分的合理应用把花卉、树木、精致刻画以达到自己追求的最佳效果。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处理不仅要讲究传统技法的运用与创新,还要讲究色调设计与气氛的营造以及明暗与虚实的处理,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多种手段综合处理,例如:使用水彩画的表现技法或使用撒盐法、点水法等使画面达到最佳效果。

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墨法则利用墨的浓、淡、干、湿、焦、枯、宿、积、泼、破来进一步刻画对象。墨即如此更何况其他美丽的颜色呐?所以润色渲染是一个重要且需长期思考的过程。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工笔花鸟的审美趣味就是艺术家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艺术家的创造和多变的艺术语言与审美趣味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 赵斌.宋人・花鸟临摹实技(二)[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2] 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 [M]. 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3] 陈国文等.中国画 [M]. 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创意花艺篇10

关键词:插花艺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

插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插花通过优美的空间造型艺术将不同的花材及配材插制成花卉艺术作品,用于装饰环境、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和自然美的一种造型艺术,以其装饰性强、创业性强和空间造型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在我国,三千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热爱和重视。《插花艺术》已日趋成为许多职业院校园林、园艺、商品花卉、环境艺术、旅游、酒店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和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插花实训教学是对《插花艺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通过插花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广义的插花艺术是利用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进行造型,制作出具有装饰效果或欣赏性的花卉艺术品,它能够陶冶性情,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还能改善人际关系,美化环境,增加情趣。因此,《插花艺术》课程兼有实践技能培养、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功能。这一特点决定了《插花艺术》课程必须要侧重实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能力。针对《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作为一名实践教学老师,笔者通过近年来对《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的指导,认为作为一名插花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实训教学,才能提高《插花艺术》课程的实训教学质量。

首先,把握《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插花艺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插花实训教学的学习来熟练掌握插花工具的准备、容器的选择、花材的使用以及插花的基本技法,能插制出直立型、倾斜型、下垂型、水平型等东方式插花和L型、S型、倒T型、弯月型、半圆形的西方式插花以及按照插花者自身的创意插制出创意式的自由插花。

《插花艺术》实训教学的目标:1、学会使用修剪工具和棉纸贴布,花胶带等辅助用具的使用;2、掌握插花容器的基本知识及选择的方法;3、掌握各种花材的类型以及保鲜的方法;4、掌握花材整理造型、固定和基本的插制技巧;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合理安排插花实训教学课程内容和方法。

在《插花艺术》课程的实训教学活动中,插花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可结合课程实训教学的需要将插花实训课程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实训指导教师讲述、插花艺术应用(核心内容)、插花与职业的关系等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实训指导教师讲述。可采用导入教学的方式,首先,实训指导老师通过播放一段教学PPT。在PPT中播放一些漂亮的插花图片,有意识向学生提问: “你们知道这么漂亮的花是怎样处理的,切花是如何插制成这么漂亮的盆花和花束的呢?”等启发式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实践教学。其次,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插花的制作过程和学生共同探讨别人是如何利用花朵、叶片、枝条、果实等植物材料和生活的时间、场合、用途等相结合插制出优秀插花作品的。另外,学生在观摩的同时,老师还可结合当时的意境可以给同学们讲一些送花习俗,如:给老人祝寿,宜送长寿花或万年青,长寿花象征着“健康长寿”,万年青象征着“永葆青春"。热恋中的男女,一般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给友人祝贺生日宜送月季和石榴,这两种花象征着“火红年华,前程似锦”。祝贺新婚宜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非洲菊等。至于新娘捧花,适当加入几枝满天星,将会更加华丽脱俗。节日期间看望亲朋宜送吉祥草,象征“幸福吉祥”。朋友远行宜送芍药,因为芍药不仅花朵鲜艳,且含有难舍难分之意。对爱情受挫折的人宜送秋海棠,因为秋海棠又名相思红,寓意苦恋,以示安慰。给病人送花有很多禁忌,不要送整盆的花,以免误会为久病成根。香味很浓的花对手术病人不利,易引起咳嗽;颜色太浓艳的花,会刺激病人的神经,激发烦躁情绪;山茶花容易落蕾,被认为不吉利;宜送兰花、水仙、马蹄莲等;或选用病人平时喜欢的品种,有利病人恰情养性,早日康复。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宜送兰花,因为兰花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新店开张,公司开业宜送月季、紫薇等,这类花花期长,花朵繁茂,寓意“兴旺发达,财源茂盛”。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一些送花礼仪,使学生在插花过程中能达到会人会意。此外,老师也可以现场讲授一些赏花的知识,如曲赏,赏花咏歌,使视觉和听觉都得到享受,相得益彰。

第二板块,插花艺术应用。

包括立意、技巧、色彩搭配等是插花实践课程的核心。本部分可通过实训指导教师的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

1、插花艺术的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插花作品主题即插花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要作到心中有数。实践指导老师可假定不同的立意条件和礼仪需要前提来引导学生立意构思,如看望病人、会展、庆典需要等。

2、插花作品的立意应突出艺术创作美和艺术加工美,强调创新。实践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插花作品的主题表达: (1)借助花材的季节景观变化表现主题。如利用桃花、柳条和迎春等春季开花植物材料表达“春”的主题。又如荷花和睡莲和晚玉香表现夏季景观;(2)借助植物的传统象征表达主题。例如松象征刚强、威严和长寿;百合象征百年好合;竹子象征气节等; (3)依据植物的谐音与花语来表达主题。如“桂”象征“贵”谐音,牡丹象征富贵等;(4)借助容器与配件表达主题。如以竹筒为插花容器而构思出“竹报平安”的主题。

在插花的色彩搭配上,引导学生学会把握:1、色彩的冷暖、轻重、远近等视觉效果;2、色彩与心里的关系,如,在我国红色为喜庆、吉祥之色,黄色则具有富丽堂皇的富贵气,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我国帝皇殿宇装饰的琉璃瓦和服饰就是黄色,以示至高无上而巴西人却把棕黄色为凶丧之色等。3、插花作品中的色彩设计,如常见的花材配色方案、类似色配色、对比色配色、分离互补色配色、三合色配色、四合色配色的方法。

总之,第二板块的教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西方式插花中的半球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弯月型、L型等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自由式插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板块,讲述插花与职业的关系。插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技术。当前,随着各种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传统职业的知识和技术也不断更新内容,插花员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取得插花员初级资格证书也将成为从事插花职业的门槛,目前跟插花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插花员、花艺师等。其中插花员有初、中、高三个级别。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可通过讲解成功的花店经营与管理技巧和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让学生了解插花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白学会插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满际,而且学会插花,还可以通过插花课程的实训,学习掌握插花艺术的内涵和基本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最后,提高《插花艺术》实践教学质量,还应注重与本地花卉市场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除了改进教学实践方法以外,实习指导老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向生产一线,如开展花卉市行情调研,获取本地流行的花式包装、插花花材、惯用立意和主题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学习的同时扩大实践的范围,扩充实训教学的内容。

总之 ,《插花艺术》实训教学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教学活动,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手实操中才能感悟插花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从而真正提高《插花艺术》实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