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0 11:49:34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篇1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及时安排部署全年工作

一是利用每周集体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7号和省委省政府18号文件、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省残联五届二次工作会议、各级党政领导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准则》,使全会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加强新时期残疾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季度,共组织全会干部职工学习9次。二是组织召开了由11县区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办公室主任以及市残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参加的市残联二届三次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工作,安排部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上下团结一心,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

我会把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摆在突出位置,力求从制度层面上保障残联机关工作规范化。在认真执行《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基础上,一是成立了《关于促进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编制工作方案,研究提出我市《意见》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二是修订工作规则。及时修订市残联工作规则,明确各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职责任务。严格实行理事会会议制度,规定对残联的重要事项均要由理事会集体讨论决定。三是规范和执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规范行为,切实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四是制定和坚持政务公开。制定并公布相关残疾人工作业务指南和流程,将其文件依据、办事程序和时限要求等上网公开,把权力运行过程透明化,自觉接受群众的咨询与监督。一季度,我会全体干部职工没有任何违纪违法和被上级相关部门问责的现象发生。

三、职能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市残联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一)组织联络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专门协会的代表服务、桥梁纽带、团结教育和监督作用。制定了年度协会工作计划并认真加以落实。2月5日组织召开市专门协会春节座谈会,安排部署协会下步工作,真正使残联工作重心下移。春节期间,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还自发组织起来参与走访慰问活动,以送慰问金、慰问品、帮助困难残疾朋友打扫卫生、送节目下乡等多种形式,展示残疾人友爱互助、团结奋进精神。二是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市县两级残联系统的40名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三是根据《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修订)》开展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自查工作,为今后全面加强我市县、乡、村三级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摸清家底,作好准备。四是认真开展第二代残疾人证审核工作,一季度,全市共审核第二代残疾人证3200余本。

(二)康复工作

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及市政府为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的实事项目。市残联及早作为,康复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根据年初制定的《市3-6岁聋儿、智力残、脑瘫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深入永善、大关、水富、彝良等县开展普查救助残疾儿童工作,共筛查出3-6岁聋儿19名、智力残疾儿童24名、脑瘫儿童20名。目前已为符合救助条件的4名3-6岁贫文章来源:困聋儿申请中国福利基金会给予救助,实行人工耳蜗手术及训练;对19名3-6岁聋儿和19名家长办班开展语训和培训家长,配戴助听器30台;对24名3-6岁智力残疾儿童及24名家长启动康复训练和培训;对20名3-6岁脑瘫儿童及20名家长启动康复训练和培训;同时联系省聋儿康(来源:文秘站 )复中心技术员帮助制作30只耳模及测听调合使用。二是根据市政府所办实事项目和市残联的工作要求,拟定《市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实施方案》由市政府下发到各县区及相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及时组织业务人员到基层筛查患者及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三是对全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开展摸底调查。

(三)助残及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开展“公益金助学项目管理”、“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管理”、“康复扶贫贷款项目管理”、“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管理”启动工作,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阳光家园计划 市实施方案》下发11县区。二是拟定上报我市农村残疾人扶贫计划(—)评估验收报告;三是与民政、社保等部门开展城镇(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农村)低保、城镇重度残疾人参加医保等调查登记工作。四是下拨残疾人事业专项公益金助学项目义务教育阶段项目经费和“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项目经费,积极开展扶残助学活动。五是开展全市居家托养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600人托养人筛查落实工作。六是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残疾人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全市残联系统干部职工共参与和组织走访慰问残疾人近4013人,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共计60.26万元。

(四)宣传文体与维权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社和网络等宣传媒体,深入宣传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关心、关爱、支持残疾人及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开展“爱耳日”助残宣传活动,发放相关宣传资料。据统计,一季度市残联共制发信息6条篇,其中被省残联采用6篇。协调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报刊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50余次,印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份。二是积极开展残疾人工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帮助广大残疾人排优解难,我会认真贯彻《工作条例》,将做好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制定落实《工作制度》。一季度我会共接待来信3件,来访23件(不含电话访),回复办结率98.9%,没有无理越级上访、缠访和集体上访现象发生。

(五)全力支持抗旱救灾

在全市旱灾严重,各极党委政府全力抗旱保增长的重要时期,市残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力为抗旱救灾献爱心。3月4日,市残联党支部组织干部职工向灾区捐款共1600元;3月24日,市残联党支部再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举行了“共产党员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12名党员干部(其中离退休干部3名)共捐款4600元。市残联全体干部职工13名(其中离退休干部3名,非党员职工1名)两次共为灾区群众捐款6200元。

四、专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项目资金争取

一是积极制定年度资金争取计划。根据我市残疾人需求与实际投入不足的突出矛盾,市残联理事会年初就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制定向外争取资金计划。为尽量使更多的残疾人受益,理事会决定计划向处争取资金290万元,比上年计划数增加88万元。二是积极开展资金争取工作。为使计划得以圆满完成,春节收假后,市残联理事长周训明同志就带领相关人员,及时上昆,向有关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做到了资金争取计早安排,行动早落实。

(二)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

一是利用每周集体学习时间围绕如何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强化行政责任,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学习讨论,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二是认真履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及时通报本单位月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计划情况,公示本单位重点工作。三是认真履行“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联络员制度,安排了一名对单位业务和相关政策较熟悉、工作责任心较强的同志专们负责“96128”专线政务信息查询工作。一季度以来,我会共接听“96128”专线政务查询电话4个,回复4个,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没有受到任何相关举报和问责。四是积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继续在《残疾人工作服务指南》中公布相关服务的审批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受理部门、办理流程等。建立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分别对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职责任务进行了明确具体的分工调整并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进行公布。

(三)挂钩扶贫工作

一是做好挂钩扶贫点春节送温暧活动。1月25日至27日,陈祥副理事长一行4人,深入我会挂钩扶贫点—水富县太平乡复兴村,看望慰问了市残联结对的9户贫困户,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棉被、毛毯等御寒物资折合金额3000余元。同时,将2.1万元慰问现金交给太平乡残联用于慰问复兴村贫困群众,使全村群众都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二是全力支持挂钩扶贫点开展好抗旱保增长工作。面对我市遭遇严重旱灾,市残联执行理事会高度重视,心系挂钩扶贫点复兴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抗旱保增长工作,召开理事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挂钩扶点贫抗旱救灾及保增长工作。一是要求单位下派驻村指导员林曦同志对扶贫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每周一报,以便市残联及时掌握扶贫点群众生产生活及抗旱自救情况。二是成立了市残联挂钩扶贫抗旱救灾工作组,帮助挂钩扶贫 点抗旱救灾。一季度,由陈祥副理事长带队,3次深入到复兴村开展抗旱救灾工作,通过补种马铃薯,蔬菜,豆类等农作物,力求将该村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三是积极筹措资金,资助群众抗旱自救,恢复生产。残联在紧张的工作经费中又挤出2万元资金,用于资助复兴村群众抗旱救灾及生产投入。四是多方协调帮助复兴村争取到救济粮7000斤,救济款6000元(已发放到受灾贫困群众中);争取到基建项目资金29万元,用于建水池,维修引水沟壑,水池,公路等,目前,已就位水泥40吨,沙石503立方,各项工程正在组织实施中。

一季度以来,市残联共资助复兴村各种资金4.1万元,干部职工共深入指导帮助工作15人次,领导干部深入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次。目前复兴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自救积极性高,抗旱保增长劲头十足,各项工作进展有序。

五、第二季度工作重点

一是在前期开展残疾人工作调研形成的专题材料进一步完善后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我市贯彻中发〔〕7号和云发〔〕1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

二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

三是推进市政府实事,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四是围绕助残日主题,开展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

五是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六是继续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工作。

七是做好挂钩扶贫工作。

八是积极开展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

九是做好应届高中残疾人毕业生及在校残疾学生统计工作。

十是多方努力,扎实开展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篇2

2017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内容

(一)参加市残联举办的活动

第二十四个助残日期间,市残(20xx年度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联将评选表彰一批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基层残疾人先进工作者,我区残联按照文件要求,已上报马建国为基层残疾人先进工作者。

(二)开展辅助器具发放活动

以城区残联牵头,开展大型残疾人辅助器具捐赠活动。品种包括:轮椅、座便椅、助行器、手杖、助听器等。

(三)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

5月15日,由城区残联主办,下东社区承办的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将在市师范学院举办。

(四)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

1.为促进我区残疾人体育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为选拨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经区残联研究决定,拟定于20**年5月下旬举办XX市城区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地点待定。

2.各街道残联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结合助残日活动主题,通过举办残疾人书画摄影展、文艺表演、体育健身比赛、观看自强励志电影等系列活动,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公共文化生活,将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扩展成为残疾人身边的舞台和展示才华的窗口。

二、具体要求

1.各街道、社区及有关单位要按活动内容进行具体筹划并落到实处。

2.区残联组织的活动,按活动内容及时间逐一举办;街道以及社区、有关单位进行的活动,于助残日前实施。

3.助残日活动期间,各街道残联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4.各单位要将活动情况于活动后两天内以文字形式报区残联。

2017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

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

二、活动背景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工作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一批造福残疾人的特惠民生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在精准扶贫、兜底保障方面向残疾人倾斜,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是,从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制调查结果看,我市20.1万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农村还有4万多贫困残疾人,68.9%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受过一般劳动技能培训的残疾人仅占40%,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不足7%,40%残疾人有居家无障碍改造需求;残疾人托底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亟待完善,康复、教育、托养、就业等服务设施还需加快建设;全市有2300多名孤残儿童,这些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就学和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将面临更大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托底补短,超常规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让残疾人掉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活动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贯彻落实好《社会救助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具体实施时,充分考虑孤残儿童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孤残儿童解难题、求实效。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

1、教育部门要落实孤残儿童教育保障政策,切实保障孤残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依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为孤残儿童随班就读或接受特殊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就学优先提供资助。

2、民政部门要要积极研究改善孤残儿童生活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大明天计划的执行和推进力度。以孤残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做到应保尽保。扶持符合规定的民办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服务,开展社区家庭康复,为社会组织在孤残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3、卫生计生部门要对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防疫工作的指导,及时调查处理机构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减免孤残儿童医疗费用。

4、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采用送温暖、志愿者助残、巾帼建功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助残活动。

5、残联要会同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完善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设施,增强为孤残儿童提供各类康复服务的能力。着力做好0-6岁孤残儿童抢救性康复,通过早期干预,促进孤残儿童改善身体机能。

(三)各县区残工委要召开专题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助残日活动,并围绕本次助残日主题,结合本地实际,专题研究部署孤残儿童帮扶工作,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保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职责。要邀请党、政、军负责同志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福利院、康复机构、特教学校、托养机构、扶贫基地、福利企业,勉励孤残儿童自强、自立,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宣传要求

(一)各县区要将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的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年度宣传工作的总体计划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

(二)各新闻单位要结合本次助残日主题,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采取的有力措施和优惠政策,深入报道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积极报道助残日期间组织的各种活动,形成宣传声势和规模,充分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篇3

一、落实“执行力提升年”要求,着力提升工作质量和作风建设情况

深入开展计划财务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结合市残联计划财务处工作实际,在计划财务处深入开展“执行力提升年”主题实践活动,从而使整顿活动紧贴计划财务处工作实际,紧扣助推市残联发展的主题。进一步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资金”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围绕“效益”提“效率”,提升“效率”促“效益”。重点围绕规范业务运作规程、加强资金管理、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提升机关工作效率等方面,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共出台的各类制度、办法、规程多个,使计划财务处工作运行的每个环节都有制约、有监督,确保了工作运转高效、有序、公开、透明。

二、围绕服务基层,主动发挥职能,办实事

推行优质服务,打造阳光财务。为实现规范、公开、透明,方便群众办理事项,计划财务处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微笑服务、高效服务、满意服务和超前服务,用饱满的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者,做到对群众服务热心、接待诚心、释疑耐心、工作细心,彻底杜绝了门难进、事难办、话难听、脸难看的陋习。这些实事不仅使计划财务处的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残疾人,也体现了残疾人工作者“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强化处室作风

为切实解决目前我处干部思想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转变思想观念,严明组织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工作落实的目的。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我处干部进行了集中讨论,全体职工围绕如何转变观念、提升境界,提速增效,怎样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内容进行深刻反思和讨论,在此基础上,个人结合实际写出心得体会,使职工真正受到教育,在全体人员大会上,每位职工都进行了发言,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真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整改措施和明年工作思考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我处今后要多组织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深刻的学习与探讨,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坚定政治信念。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和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2、要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我们每个职工都要加强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注重实际,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深刻研究,开拓新方法、创建新局面,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学习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方面学习和研究,多想多问,完善工作方法,努力将我处的工作做好、做实。

4、在整改的基础上建立了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首先是全体职工的学习教育机制;我们注重加强学习教育的计划,拓展教育内容,并将学习教育和工作实际相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同时丰富学习教育的形式和注重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指导。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既而提高我局的整体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其次建立了职工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生活制度,并制定了定时扎实开展民主生活评议的决定,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和相互平等原则,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及时解决领导和职工在纪律作风方面的问题,同时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谈心,可以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融洽感情,形成共识,增进团结。再次建立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我们确定通过深系群众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兴办实事及深入开展“执行力提升年”等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关心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增进干群关系,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最后,建立了员工激励机制。通过争先评优等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快推进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进而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从总体上看,2014年计划财务处作风纪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归纳起来,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局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通过整顿,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都得到了增强,摆正了个人与组织、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二是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整顿,处室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高,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财务工作水平。三是约束机制有了进一步完善。在作风纪律整顿期间,我处针对存在的突出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2014年市残联计划财务处虽然在机关作风纪律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残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深入、系统学习不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立足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不到位;创造性的工作做得不够,在助推市残联发展方面还有所欠缺;廉洁勤政不够严格,思想防线有待加固;工作方法有些简单,灵活性、艺术性有待提高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深刻反省,努力改进,明年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计划财务处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驾驭能力。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第一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要制订学习计划,落实学习措施,严格考核考勤制度,保证时间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要从班子成员做起,积极参与市残联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为干部职工做好表率。要在干中学,互相学,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办事艺术,逐步适应发展需要。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篇4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把阳谷县残联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阳谷县残疾人工作基本情况

阳谷县位于山东省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县,全县现辖1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847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人,其中残疾人3.6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5%,涉及全县近五分之一的家庭。阳谷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90年,1998年单列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2年正式独立并设立党组,现有干部职工16人,2003年投资170万元建设了一所占地4092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集办公场所、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康复医疗用品用具供应等职能于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思想认识,切实将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残疾人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大多生活在农村,由于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他们与健全人在收入水平、生活状况等方面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如何使全县3.6万残疾人一道奔赴小康就成为我县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首要任务,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县主要领导专门听取汇报,深入乡村、街道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当了解到当时县残联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康复、职业技能培训、用品用具供应等项服务无法有效开展时,决定筹资建设一所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并要求县残联抓紧研究制定规划和方案,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以改变原来的落后面貌,满足广大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改善残联的服务、工作和生产、生活条件。

(二)抓建设规划,积极做好各项筹建工作。建设综合服务设施的思路确定后,县残联立即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着手研究建设方案。根据中残联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需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聘请规划设计院人员对综合服务设施进行了认真严格的规划设计。同时,我们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选址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阳谷县城景阳路商业街东一块6.6亩的土地,很适宜于建设综合服务设施,于是,我们积极与该宗土地单位柴庄居委会进行协商,并采取政府划拨的方式,将该宗土地使用权划拨给阳谷县残联,作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征地问题政策性强,尖锐而敏感,对此,我们给予了高度重视,当时,个别村民对征地持不同意见,为统一群众认识,解决占地问题,我们多次召开征地户讨论会,共同讨论征地的条件及补偿方法,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仅用了5天的时间,就解决了征地问题。

(三)抓资金筹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建设。要想干好某项工作,我们最常听见的两个字就是“没钱”。但是我们要求大家没钱找钱,决不允许让“没钱”成为不干事的理由,成为干不成事的托词。按照中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低800平方米的要求,我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项目,共占地4092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70多万元。为解决建设资金,我们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建设资金筹集工作,并确定了筹资方案;多措并举,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一是我们紧紧抓住中残联关于对县级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补贴的这一机遇,争取到中残联的8万元扶持资金。二是聊城市残联十分关心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拿出5万元资金用来扶持我县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尽管县财政十分困难,仍然从福利公益金收入中拿出20万元,作为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开工的前期费用。四是县政府有关部门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大开绿灯,在工程的立项批复、规划设计及配套设施建设费用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全县累计为残联减免各项配套费用达30余万元。五是我们从2000年开始,按照省、市、县有关政策规定,启动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几年来,累计收缴保障金100万余元,并全部投入到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去。六是我们积极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对建设资金缺口部分,采取由施工单位垫付的办法予以解决。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保障了建设资金的需要。

(四)抓全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为高标准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我们专门聘请县规划建筑设计院的规划设计人员,对综合服务楼选址进行了实地勘探,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综合楼地理环境实际,设计制定了工程建设方案。在施工图纸基本定稿的情况下,我们一边聘请县招标办对综合楼进行了标的预算,一边向具有资质的柴庄建筑公司等单位发出招标通知,有效缩短了招标操作时间。标的预算编制完毕后,我们及时公开招标,由县建筑资质量高、技术力量最强的柴庄建筑工程总公司中标。中标的第二天,项目工程正式开工,整个综合楼从选址到开工只用了40天。为确保工程建筑质量,我们积极聘请阳谷县建筑工程监理公司的监理长期进驻工地,对建筑工程实行全程监理。县政府有关领导及县残联的主要负责人都亲临指导工地、监督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抓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工程建设氛围。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我们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调度残联、施工单位和其他有关负责人,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维护施工秩序方面,我们专门抽调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协调处理建设施工中出现的强装强卸等违法乱纪现象,切实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六)抓配套设施,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成后,我们按照预先规划,合理设置了县残联办公室、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残疾人服务社、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康复医疗中心等场所。尽管面临着负债压力,但为保障综合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转,我们本着因陋就简、实用有效的原则,及时添置了一些器材和设备,并率先在聊城市建立了残联网站,开辟了一系列服务项目,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2005年4月份,县残联与职业中专联合举办了全县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残疾学员30人,深受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三、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几点体会

总结过来的工作,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财力紧张、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建设成比较完善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想和体会。

一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在资金、政策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倾斜。可以说,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欠发达地区单纯依靠残联自身力量,建设较为完善的残联人综合服务设施是很困难的。

二是作为经济欠发达县,要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绝不能“等、靠、要”,而是要解决思想,更新观念,广开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途径。

三是必须把为残疾人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更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关爱。在某种意义上说,残联就是残疾人之家。必须充分发挥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作用,尽最大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让广大残疾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篇5

今年以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在市直机关工委和市残联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市残联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学习任务,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加强政治教育,思想引领的重要抓手,引导党员干部和残疾人工作者坚定信仰信念,强化政治意识,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的思想。一是扎实搞好学习教育准备工作。开学前,根据党组成员、支部书记、全体党员共同学习和分层学习的内容,购买下发了《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治国理政》《党组工作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 共8本书,精心制定了市残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还为学习教育配合活动开展向党组申请了经费,为学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了充分的物质准备;通过理事长办公会、机关党委会、各支部党员大会的形式宣传今年在继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要开展“两学一做”教育,让广大党员奠定了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思想准备;按上级要求按时召开了市残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动员大会,督促指导各支部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了细化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教育工作计划,并制定了以“人员、内容、时间和保证效果”的学习制度,为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完善了制度准备。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学和做”的工作。目前进行了三次集中专题学习。(1)学习方法科学。上半年,我们通过集中学与个人自学、专家授课辅导学与听讲座(电视讲座购买的内容)学、领导干部讲党课学和普通党员上微党课学、中心组学与各支部为主体的党员大会学、机关党委督导学与群众监督促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学习。学习中还特别注重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工作相结合,在中心组学习时,党组书记、机关党委书记都能在学习中引导同志们把学理论与推动残联今年建设的重要工作相结合加强学习。通过这些科学的方法学习,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增强,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2)学做结合较好。我们是党的党员干部,干的是党的事业,做的是党分配的工作,做合格党员就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上半年,残联事多人少,工作任务重,但在做合格党员思想引领下,党员干部听党话,落实党组决策指示坚决,工作中有纪律有品行,工作作风大幅改进,工作中领导

带头,党员干部跟上,工作任务完成都好。如落实“十三五规划”开局起步好、群团改革顺利进行、残疾人精准扶贫稳步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大幅进步、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及巡视组指出的问题整改落实等大项工作任务都进展好,这都是做合格党员的具体行动体现。三是注重非党员残疾人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在各部门的延伸教育中,在宣文部的广泛宣传下,在平时党员干部与职工交流中,都有形无形引导了残联非党员工作者的思想 ,在他们中树立了正能量,为他们同残联党组保持一致跟党走、共同干好党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是严明了党的纪律和规矩。在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八严禁”“十二不准”的同时,结合市委第一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机关纪委和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共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实施办法》、《中共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机关纪委工作规则》并层层签订了《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了《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暂行办法》、《市残联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规定》、《重庆市残疾人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考核制度》、《市残联政府导购管理暂行办法》、《机关办公用品导购使用管理制度》、《机关接待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重庆市残联康复部廉洁自律制度》、《重庆市残联康复部项目实施流程》、《重庆市残联康复部政府导购项目管理制度》等纪律制度规定,并部分报党组研究审批下发全单位执行。使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言有规范,行有规矩。(1)加强了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党组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了党的宣传工作总体布局,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成立了宣传组,宣文部主任任宣传组组长。上半年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中央“八严禁”、市委“十二不准”,邀请了市直机关纪工委书向全体党员上了党风廉政教育课,党组书记、机关党委书记会在本单位逢会必讲党纪党归,各党员也通过不同形式学习党纪党规,使广大党员从思想上筑起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

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能力不足、方法不多、有疲于应对上级“规定动作”的完成,疏于工作深度落实和工作创新问题。

二是学习讨论不够全面、深入。有的党员没有讨论发言。

三是支部书记抓学习教育方法不多。上半年,虽然各支部书记“两手抓”意识有了很大进步,但如何抓好学习教育工作办法不多,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在学习借鉴。

下半年党建重点工作:

1、按上级要求和计划继续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下半年的工作。一是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二是搞好学习教育工作配合活动:①8月或9月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去接受教育(初步计划去遵义地区)②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市直机关工委举行的“两学一做”知识竞赛。③同办公室合办的调研论文征文比赛和组织参加中办秘书局《秘书工作》杂志社举办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征文评选。三是切实完成党组成员到各支部上党课,支部书记讲党课,普通党员讲微党课的规定动作和内容的完成。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总结。

1、以适当的形式继续搞好“双联系”工作以“争当先进个人争创文明部室”活动为载体加强作风建设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篇6

一、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情况

2019年上半年,区残联在区委、区政府和区纪委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重点推进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残联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残联中心工作抓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努力打造品质残联,为区残联全面完成2019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和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一) 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主体责任”落实。

区残联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摆在事关残疾人事业发展成败的大局中来把握,摆在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核心位置来抓落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和区纪委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定期召开例会,分析和研究残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形势,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残联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班子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签订责任书,使其明确职责,理清思路,真正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残疾人工作始终,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齐落实,一级抓一级,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

2.强化职责担当,严格监督考核。

一是明确责任,分解落实到位。2019年年初,结合残联工作实际,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对任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班子一把手为残联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负总责,支部书记、班子成员具体抓落实。党支部与各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对其的党风廉政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明确,对年度工作进行部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网络。二是严格督查考核,追究到人。制订党风廉政工作考核办法,和区残联党风廉政建设个性化考核细则,分析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组织力量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积极支持和配合区纪委工作。

残联班子认真总结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积极主动参与区纪委安排的工作,认真做好残疾人量体裁衣式服务、进社区、下基层、脱贫攻坚等工作,涉及研究“三重一大”事项和工作安排、干部培训等都邀请人大、政协、纪委参加会议并作工作要求。同时,针对不同时期的上级检查、督查和单位自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标补短,狠抓落实。

(二)纪律作风建设情况

1.加强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教育。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区残联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制度,学习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及时制定学习精神具体学习方案和计划,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提高坚决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的指示和决定,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要求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市委七项规定,按照区纪委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管理规定。

2.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为切实维护班子的团结统一,有效践行“三严三实”,残联班子严格遵守民主决策议事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流程,并制定了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扎实抓好政务、财务公开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不仅确保了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增进了班子团结和成员间的友谊。

(三)廉洁从政情况

1.狠抓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一是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在年度工作会和业务培训会期间,通过专题培训,对干部职工系统地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二是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影片、领导干部讲党课、交流讨论、学习市、区纪委有关通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对工作动态、主要会议进行广泛宣传。

2. 健全制度机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

区残联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抓手,形成了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有效机制。针对各类重点工作和干部职工作风纪律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按照区纪委监委有关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求,我会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内容作了安排部署,制定了区残联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结合实际对各岗位进行了风险评估,修订完善了可行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各科室的防控工作,使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合力得到增强,有效预防了腐败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干部对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自觉性不够;二是党员干部和职工教育培训的形式还比较单一,教育的力度不够,方式没有新意;三是干部职工队伍的现状与残疾人工作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还有不适应地方。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篇7

“残联应该干什么?怎么才能干的更好?”这是缠绕我心中多年的一个话题。我认为,面对“十二五”新形势、新任务,残联应在工作理念和运作方式上进行三个战略性的转变,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发展。

一、要完成残联由过去注重机关行政管理职能到现在注重提高残联代表服务职能的工作理念和运作方式上的战略性转变

残联从成立到现在始终存在着“官”强“民”弱的问题,这与残联这个群团组织的基本性质定位不相符合。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发挥好各级残联主席团的突出作用。以往残联五年一换届主席团就好像完成了使命。在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主席团的集体智慧。我认为副主席单位还应该把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经济信息管理部门纳进来,至少应每年开一次会,因为两个体系建设不是残联执行理事会自家能设计得了和设计得好的。其次,要发挥好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各地方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一般一年开一次会,一开会40多个成员单位都参加,往往是什么事都议了,什么事也没议透。我认为:要发挥好残工委的作用,一是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会议形式。根据工作职能把残工委成员单位分成几个小组,如:教育就业组、康复医疗组、经费计划保障组、体育文化宣传组、法律维权组、无障碍环境建设组等,建立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为解决好残疾人最直接、最迫切、最需要的社会问题每年除了开一次大会外,更应该多开小会,残联各业务部室负责与各小组成员单位的业务部室联系,形成常态工作研究机制,通过调研,每年形成几个比较成熟的意见和方案提交会议,使解决问题更具体化和专业化。二是要发挥残工委的政绩考评和监督作用。把年度残疾人工作任务分配到具体部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计划,残联重点做好监督检查、媒体宣传、综合协调、代表维权、管理服务等工作。第三,要发挥好五大专门协会的作用。聋人协会、盲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五大专门协会过去作用一直发挥得不算好。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各级残联要为专门协会提供基本工作条件,要解决好办公经费、交通工具和专职人员配备问题。二是残联要为各协会参政议政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设立专门协会办公室,要求各协会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有活动,维权有重点,年底有检查,参加残联重要会议。三是要提高各主席对残联工作监督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残联在重大决策,中层干部选拔使用上应听取各协会主席意见,突出其代表作用。第四,发挥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近年来,虽然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在各级人大、政协中担任代表和委员的人数在增多,话语权也在加强。但是质量好的提案太少,各级残联应有计划的协助开展调研工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搞好后勤服务,提高残联整体维权服务意识。第五,发挥好残疾人联合会代表的社会作用。残疾人联合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残疾人代表都是社会精英。在这五年中,虽然他们个人都十分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但对残联情况了解的少,发表意见的渠道少。各级残联至少每年应组织残联代表开展一次社会活动,及时发放信息资料,通过他们了解各类残疾人的社会需求与呼声,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二、残联要实现由注重一般性业务工作到注重监督维权工作理念和运作方式上的战略性转变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残联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康复等具体业务上面,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随着事业的拓展,我们越来越发现力不从心了。我们经常反客为主,把一些部门应该干的活抢来自己干,但是由于我们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政策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不占优势,干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基层残联同志,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没有节假日星期天,“白加黑”“五加二”加班加点干工作。活揽过来的太多,自己不仅干不了,也干不好,累得不行,还把自己该干的事给弱化了。我认为,残联工作的重点是监督和维权。该谁干的事就应让谁去干。我们应做好残疾人工作绩效评估,为政府当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参谋长,做好各部门开展残疾人工作的督察部长和宣传部长,为残疾人兄弟姐妹当好维权部部长和不管部部长。

三、实现残联由过去注重自办公益服务模式到注重运用政策资源和市场机制推动社会办服务、政府买服务、残联监督、引导、管理服务的工作理念和运作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篇8

一、重点康复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基础

重点康复是残联组织成立之初,以解决与残疾人切身利益最为密切、残疾人最为迫切需求的问题为抓手而提出的,它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切入点,残疾人工作的突破口。纵观残疾人事业发展历程,是从重点康复起步,逐步扩展到现在的教育、就业等各项领域。十几年来,重点康复项目从三项发展到八项,残疾人受益面大、见效快、效益好。据统计,自“八五”以来,上海共有40多万人次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如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语训、假肢安装、手术矫治等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形成了一定的康复服务能力,为上海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要实现国内领先、国际接轨,达到我们提出的瞄准国际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工作目标,就目前的水平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对重点康复的内涵必须进行重新构筑,不仅仅要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同时更要结合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优化目标,将重点康复服务向纵深发展,紧紧围绕提升康复服务质量、提高康复率开展工作。基于这个思路,我们确定了近期上海康复工作新的目标:聋儿康复后入普小普幼率达到90%;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达到100%;假肢、矫形器安装达到100%;矫治手术达到100%;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率达到100%;辅具个性化配发达到100%。为了实现新的工作目标,我们积极寻求政策突破,改进手段,创新形式,提高质量,使残疾人真正得到更多实惠。如筹建人工电子耳蜗基地,为重度听力损失的聋儿解决电子耳蜗植入问题;着手筹建用品用具展示厅,扩大配发品种,逐步推进用品用具个性化配发;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城市建设,对双盲的白内障患者全覆盖地实施复明手术;对脑瘫儿童、青少年进行康复训练,采取“训练营”机构训练的方式,提高康复质量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深化了重点康复的内涵,拓展了重点康复的外延,更多的残疾人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善了功能,获得了希望。总而言之,我们感到要通过重点康复来体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因为它是衡量和评估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重点康复在实现国家宏伟目标中仍然发挥着支柱功能。

二、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

随着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提出,赋予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全新特色。社区康复正是从面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基本策略。它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倾力构筑的第二个板块。

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需要残联内部与社会外部的整体联动,构筑社区康复需要新的工作理念的形成。我们在全面审视上海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把握其发展趋势,以社区康复为突破口,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在内部,着力夯实基础,抓好康复队伍建设,使社区康复工作有依托。市区两级残联先后成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市级指导中心配备10名工作人员,区县指导中心配备3~5名工作人员),承担和落实康复服务的具体事务;每个街镇成立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备专职康复人员1~2名;每个居村委会配备1名康复员。形成了康复处制定政策、指导中心抓落实,康复员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在外部,以卫生改革及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契机,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并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如:开展“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以社区医生与残疾人签约的形式,每个月上门为残疾人服务一次,截至2004年底,已有25782名残疾人受益;开展残疾人“健康体检服务”工作,截至2004年底,已有14396名残疾人免费享受体检服务;开展重残无业人员“养护服务”,利用社会福利机构,采取政府补贴一点、机构让利一点、个人出资一点的办法,为有需求的重残无业人员实施养护服务,截至2004年底,已有366名残疾人得到此项服务。今年,又以2007年上海承办“世界特殊奥运会”为契机,每个街镇建立“智障人士活动中心”,为一万名智力残疾者提供集教育、康复、体育为一体的服务,并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目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有残疾人康复站,承担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同时,我们还积极筹建区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利用上海丰富的卫生资源,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与二、三级医疗机构共建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康复服务基本实现机构康复与社区康复按需双向转介。近两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社区康复具有直接面向残疾人、服务于残疾人、残疾人普遍受益的特点,是残疾人覆盖面广、受益量大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关键,只有抓住这条主线才能体现新内涵、开拓新功能、创造新效应,才能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三、康复理论研究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支撑

任何实践都需要理论来支撑,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缺乏生命力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已呈现出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趋势,并将进一步增强。这是由于随着社会多样化的特征日益显著,加之许多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课题所特有的个性化特点,很少有相同的样板可供借鉴,只得边研究、边实践、边拓展。所以,这两年来我们着力构筑康复理论研究板块,积极创造理论研究的环境,营造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在内部理论研究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借用“外脑”、利用“外力”开展康复理论研究,用发展理论研究来推进康复工作。2004年,我们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共同立项开展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与市卫生局共同协作开展了“上海市唐氏综合症产前诊断干预策略及效果研究”的课题研究;今年,市残联康复处与五个区残联共同立项开展了“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的研究”的课题,形成了“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的研究成果;与市儿童少年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办公室合作进行“上海市6~18岁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大病医疗基金可行性”的课题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年龄段的重残儿童少年大病医疗保险问题;与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进行“上海市残疾人健康生命调整年指数”的课题研究。最近,我们又着手立项开展“上海市城镇重残无业人员纳入本市医疗救助计划可行性”的课题研究、“上海市0~7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研究”等。这些应用性课题研究,不仅直接为康复工作做有效,更是支撑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篇9

一、社区残协和街道残联两个环节都要过硬

社区残协是残疾人的自治组织,无人、财、物权,很难单军突起,没有街道残联的领导和支持,社区残疾人工作将是寸步难行。街道办事往往是一个中心接着一个中心往下布置任务,社区居委会往往是应接不暇,残疾人工作很难排上议事日程,极易形成有名无实。在这种情况下,街道残联必须见缝插针,精心部署,严格要求,加大投入。在北京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街道残联的经费依然拮据,捉襟见肘。在国家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下,上级残联不妨加大奖励机制,研究改革现行的就业保障金的使用办法,为街道残联创造条件,打开局面。高原街社区所在的小关街道残联现在是采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各个击破,分期分批把所属的五个社区打造成残疾人工作先进地区。这是难能可贵的。

二、软硬兼备,夯实基础

硬件是创建社区残疾人活动站。高原街社区经过不懈的努力,争取到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免费借用一间40平米用房,街道办事处投资15万元,装修改造,市、区残联支援了部分设备。更重要的是凭借这个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激励残疾人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真是给一个舞台,出一片精彩。既显示残疾人工作的活力,又增强残疾人的凝聚力。

软件是塑造强有力的残协班子。这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社区居委会领导兼任残协主席,配上残疾人工作专干,成为具体工作的执行主力;第二层是挑选有活动能力的残疾人委员,作为广泛联系残疾人的骨干力量;第三层是动员社会资源,物色资深又热心公益事业的长者充当顾问,出谋划策,事半功倍。为了提高残协干部的政治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高原街社区每年要举办培训班。

三、以残疾人为本,推进创新,务求实效

社区干部的特点是深入家庭,对社区内残疾人的状况了如指掌。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残疾人又有新的需求。我们及时组织了新需求调查,并形成材料报告上级残联,引起重视,及时研究,加以解决。受到广大残疾人及家属的欢迎。

提高残疾人的素质,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残疾人的根本利益所在。但这项工作在社区究竟怎样落实呢?把素质教育读本发给大家,残疾人不一定都看,效果不佳,办学习班,残疾人不一定都来,可能性也不大。高原街社区结合实际采用了出版《残疾人素质教育专刊》的形式,每个月一期,发到残疾人手中。这样做的好处是每期讲一个内容,字数不超过千字,不用5分钟就可读完。残疾人反映;《专刊》短小精干,深入浅出,教育意义丰富,对提高素质帮助很大。为了让《专刊》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观的时候,我们又出版了5期知荣耻增刊。这种做法受到了上级残联的好评。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就是把康复服务落实在有需求的残疾人身上。残疾人都是生活在社区,康复服务的重头戏也必须放在社区。社区康复是残联搭台,卫生唱戏。可很多社区台是搭好了,戏却没人唱。社区卫生站的医务力量薄弱,尤其是缺乏康复医生,短期内难于胜任康复服务的任务。目前,可行的是敦促社区卫生站为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存入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和康复评价。待条件成熟后,发给健康卡,逐步开展康复服务工作。作为权宜之计,高原街社区筛选出一批非在职的残疾人,邀请中国康复服务中心的专家和残疾人用品用具总站的领导亲临指导,帮助制定康复方案和家庭康复训练计划,提供残疾人用品用具的咨询和指导,开始着手把康复服务启动起来。时不我待,再不抓狠抓实,“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将会落空。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残联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残疾人;无障碍环境

一、无障碍环境的概念

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一般来说,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无障碍环境和信息与交流无障碍环境两部分。物质无障碍环境主要是指无障碍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建设工程中的配套服务设施等;信息与交流无障碍环境主要是指那些有听力障碍或言语表达困难或视力残疾者能通过公共传媒获得信息,进行交流。

二、我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残疾人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无障碍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在康复、享受教育、劳动就业、平等享受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区服务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通过法律的保障和规范的推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经过这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在起步晚、起点低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行,从制度上赋予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技术上做出了强制性的规定,真正使得建设无障碍环境落到了实处。

中国残联曾经组织展开“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并确定了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青岛、南京、杭州、厦门、广州、西安、苏州、秦皇岛等12个城市为首批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创建城市。创建城市在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居住小区和居住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另外,各创建城市注重开拓创新,建设了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无障碍设施。如南京、苏州的盲人植物园,大连的野生动物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北京西城区银龄中心,青岛市的环海步行道,秦皇岛的市区道路无障碍设施等。但是,由于历史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当前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总体需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还有较大差距。

三、我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社会意识欠缺

无障碍环境不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景观的形成,甚至会导致城市建设造价增加。正因如此,城市各级领导、设计部门、建设部门还没有形成建设无障碍环境的意识,在城市的相关建设中忽略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这种状况在中小城市更为严重。另外一方面,社会大众对于无障碍设施的保护意识非常欠缺,已经建成的无障碍设施经常会被侵占,更严重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侵占了这种特殊设施。

(二)无障碍设施建设缺少体制保障

由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样的设施很多不符合残疾人使用的要求,并没有方便残疾人的生活,反而会给他们带来不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还是没有体制确保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化要求的落实。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其他相关规划设计的审批、工程施工验收的监督检查中,对无障碍设计的监管缺乏力度。对于已建设的且符合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存在普遍的被侵占和损坏的情况,有的无障碍设施另作他用或停用现象也比较普遍,管理跟不上就造成了政府花钱做形象却不能真正服务于大众的局面。

(三)无障碍设施设计缺乏系统化

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对于地面、出入口的关注较多,但对于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涉及较少;无障碍设施在城市道路和公共空间覆盖面较广,但是城市公共建筑以及居住建筑中还十分欠缺。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中也容易忽略细节,比如公交车站的语音系统、过街人行红绿灯的语音系统。目前我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分散孤立,不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还没有形成体系。

(四)无障碍科研和教育不足

在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研究方面,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各种类型的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要求。无障碍设施标准规范制定的依据应该包括设施的类型、设施的分布、设施的材质以及设施的尺度等方面。另外在教育工作方面,其主要目的是转变设计观念。而我们国家现有的高等教育对这一领域的课程设计和理念渗透式比较薄弱的,相关专业如城市设计类的课程涉及较少。

(五)无障碍立法不健全

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现有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比较空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虽然规定了很多设计标准和法律责任,但是还显得不那么尽善尽美。因而现有的无障碍立法体系无法满足残疾人的发展需要。

四、国外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经验

(一)美国:让残疾人和健全人平等生活

美国最初在50年代末为了方便残疾军人就业不受限制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世界上残疾人事业开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到现在经过80多年的演变,美国残疾人事业的重点从最初的以提供福利为主转变为在日常生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为残疾人创造与健全人享有同等机会的条件,为美国残疾人创造真正的无障碍社会。另外,美国认识到,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残疾人由依赖别人生活开始向独立生活方面发展,可以在无需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做任何事情。国家和社会有责任预防残疾的发生,有责任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主流,如今这已成为全球共识。如今在美国,由于各类残疾人专用设施十分齐全,残疾人在日常起居和出行方面几乎与健全人无异。

(二)日本:健全的无障碍立法体系和系统化的无障碍设施

从1994年开始,日本就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对建筑等其他设施的设计进行约束,这对无障碍设计的实行具有相当大的推进作用。如,日本的大限府于1993年制定了《无障碍规定(蓝皮书)》。目前已有7个县(相当中国的省)制定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法规,且每五年便会对法律与规范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在2006年,日本通过了关于无障碍设计的法律法规,对建筑与交通的设计进行了硬性规定。这个法规使设计上升至政府层面,使全国的无障碍设计都能够保持统一且较高的水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无障碍设施非常系统。如东京、横滨等城市在住宅、道路交通、公用设施等方面的无障碍设计,考虑周到、建设也趋于完备。日本福冈市的地铁则以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而闻名,无论使用哪种语言,乘客都能通过图形化的信息符号,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这些设计让人人平等地享受信息交流与社会资源,无障碍设计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平等与自尊。

(三)台湾:民间组织无障碍协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台湾注重创造方便于残疾人生活的环境,民间成立了台湾无障碍协会。目前,台湾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它的发展口号是“有爱无碍,平等自在”。台湾无障碍协会在社会上举办过许多富有教育及创意的多元化活动。包括身心障碍广播班、手工艺术班、计算机班、万人路跑、就业博览会、研讨会、障碍者走秀、身心障碍艺术展、无障碍设施检测等。民间组织为政府出决策方案,无障碍工作与法制联系紧密。民间协会帮助政府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及政策,参与无障碍检查小组,积极组织全社会大检查工作。协会监督政府执行政策,处罚力度强。

五、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解决措施

(一)树立全新的“无障碍”公众理念

物质环境保障仅仅提供物质上的无障碍,首要目标是要实现残疾人生存、生活的无障碍,但是只有在人文环境上树立全新的“无障碍”公众理念,才能真正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价值。人文环境无障碍的实现需要物质无障碍提供支持。当无障碍设施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必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对于无障碍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人文无障碍意识的形成。随着无障碍相关知识得到宣传和普及,爱护无障碍设施便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社会公德,物质环境保障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使残 疾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帮扶与支持。

(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物质环境保障所需要的法律体系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这些法律规定的制定,应加强对残联及残疾人的开放程度,使残疾人有条件亲身参与到法规的制定,充分反映其生活需要及自身利益。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应统一制定无障碍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并成立专门的物质环境保障机构负责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工作;一旦发现设施保护不力,残疾人权益受损等问题,可以依据法规,采取罚款、重新建设、修缮复原等惩罚措施。

(三)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无障碍设施作为公共物品,其财政投入主体应为各级政府。政府的财政预算应在进行市区改造、新道路及新公共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都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的配套建设规划及其经费。建设部门内新形成的物质环境保障机构应负责财政预算的测算与控制,并监管财政经费的使用情况;建立稳定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以公共财政投入推动残疾人物质环境保障的发展,从而切实保障残疾人权利。

(四)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法律体系和财政机制的建立仅仅是残疾人物质环境保障的第一步,良好的制度要发挥应有作用,离不开形式完善、内容具体的管理运行机制的确立。一方面,物质环境无障碍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政府在确定责任主体的前提下统一协调,其他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落实,才能形成强大的保障合力。另一方面,残疾人作为使用者群体,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到规划设计、论证评估、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以提高物质环境无障碍建设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五)加强科研建设及人才培养

物质环境保障的实现对专业性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强烈需求。要使无障碍设计得以不断完善,不仅有赖于政府的全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加大力度投入到相关领域的教育科研之中。政府应重视无障碍产品研发的重要作用,将其列入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规划并明确无障碍产品的研发生产目标;对参与研发工作的高校、科研机构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另外,还要支持无障碍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通过专业机构对无障碍建设的在岗人员展开系统化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无障碍设施,还要引导有关院校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事无障碍课题研究,培养专业人才,增加人才储备,为物质环境无障碍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蕴臻.论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08(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