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茶艺基本知识十篇

时间:2023-10-12 17:34:40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篇1

1.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1.1 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

茶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才能更好地开展茶艺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有效的知识。由于不同高校的实施条件不同,因此,对于茶艺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力也参差不齐,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茶艺教学基地。茶艺教学基地基本可以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是用来进行茶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外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场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操作环境中,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内和校外基地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训练,以提升整体的茶艺课程教学效果。

1.2 良好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践行者,具有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整个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讲解和示范作用,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和思想内涵,对茶艺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要对茶艺课程内容有较强的体验,才能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由此,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茶节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1.3 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态度

茶艺课程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茶艺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熟练地掌握茶艺本领和茶文化素养,因此,开展茶艺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态度。茶艺课程对学生的礼仪和茶文化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基础的礼仪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学习茶艺课程。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茶艺课程讲究学做一体,即学习和实践的互动教学,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操作,以提升专业技能,因此,专业的知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2.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而开设的实用型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茶艺操作技能。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茶艺馆环境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学习茶艺操作技能,以提高茶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茶艺师或者是顾客,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进行茶艺训练,亲身体验茶叶识别、泡茶、茶礼等各个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最终提升学生个人的茶艺技能水平。

2.2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茶艺实践项目,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对茶艺室的布局、菜叶采购、泡茶、茶礼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全程实践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指导,通过实践操作再讲解其中的内容和问题,通过这种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了解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解决,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操作性,与茶艺工作的实际需求更贴近。

2.3 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是指将茶艺的整个活动过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其中包括茶叶识别、冲泡、茶礼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是整个茶艺过程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模块共同组成了茶艺活动整体。模块教学法是根据每个模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茶艺专业训练,使学生对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通过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熟练和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掌握茶艺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不熟悉的内容和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可以求助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对专业技能有一定了解和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2.4 实地考察教学法

茶艺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地考察教学法既符合茶艺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茶艺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馆、茶艺室等环境中进行参观学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践操作,例如对茶室环境对茶艺的步骤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以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例如确定考察地点、对象、时间、目的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及时做好联络工作,并在实地考察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升茶艺课程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以确保茶艺课程教学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率。

3.关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3.1 综合性教学模式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综合技能的人才,学生不仅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同时也要对专业特点有所了解,尤其是对茶艺课程在公共管理专业中所占的比重要有所认识。茶艺课程作为公共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不是某一个动作或礼仪的反复训练。茶艺课程是一个综合的连贯性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茶艺课程实践知识的思考,并通过综合性的强化训练,提高茶艺技能。在茶艺课程实践课程中,学生要通过对茶叶识别、冲泡、服务、礼仪等每个环节的学习训练,并将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整体,使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更具有综合性和连贯性。

3.2 多样化的作业布置

茶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广泛,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对于学生来说,茶艺课程不仅仅是关于茶艺的课程,更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知识交叉性,由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课程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茶叶和茶器具种类也较多,泡茶方式也较多样化,因此,学生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有较丰富的学习和练习机会,在实践练习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体验感,能够从中获得更丰富的感悟,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釆取多样化的方式,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形式也可以灵活-些,这样不仅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使他们得到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使他们能够对茶艺课程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运用,以提高个人的茶艺综合能力。

3.3 灵活的考核方式

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相比其它课程,茶艺课程的灵活性更强,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实践操作技能是茶艺课程的重中之重,是未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只有真正熟练地掌握茶艺技能,才能胜任茶艺工作,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修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茶艺课程考核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进行考核,更要将考核重点放在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上,通过对实践技能的过程考核,增加其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使学生对专业技能更加重视,以促进学生加强茶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篇2

1985年在台湾创办“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1988年任“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是第—位把茶艺带进祖国大陆的使者。

茶艺的内涵,包括技艺、礼法、道三个部分。要当一位有素质的茶艺教师,首先要先做好一位能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再要认识茶艺,成为一位茶艺教师。认识茶艺包含:专业知识的素养。认识茶叶,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质量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也是茶艺教师专业知识的素养。二、了解茶艺的技术部分,茶艺的演示程序、动作要领、解说内容,茶叶色、香、昧、形的欣赏,茶器的应用、鉴赏和收藏等技巧。三、了解茶艺的礼仪、礼节,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交流与沟通等内容。四、了解茶艺的规范,做为茶人的态度和教学的观念,体现茶人的质量、精神和素养。五、悟道。道是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一种修行,是人生的哲学。悟道是茶人的风范,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一位真正的茶艺教师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对社会要负责任,要准备好走很长的路。只有真正的茶艺教师才能了解并理解做茶人的脆弱与坚强。这是30多年来,我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要把茶艺带入正式教育体制内的主要原因。

—位茶艺教师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为谋生找这份工作,但后来也许会发现自己已渐渐喜爱上茶艺。因为教学工作本来就是一种良心工作,需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导学生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学相长,教学生也滋养自己,培养出教师的敬业精神。

茶艺教师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投机取巧的堕落者,是茶贼;二、急功近利的现实者,是茶匠:三、追本溯源的茶研究者,是茶学家;四、心高志远的茶文化者,是茶人。茶艺教师应该认识责任与使命,在“教”、“导”、“解”上,有很大程度须把自己的经验传承给学生,以身作则。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向,但却不是简单复制他,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学习的是老师的精神精髓而不是只模仿其表象。当然,一个茶艺教师是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个人的魅力,重要的是他不能离开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的目的,不能违背自己的教学良心。

茶艺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为茶艺事业培育人才,有很明确的方向目标。教书育人是教师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教师水平要不断地提高,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会育出成果,这关系到我们国家茶产业、茶文化事业兴衰的大事。为此,茶艺教师必须担负起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责任,必须将精神文明贯穿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规矩的人才,使他们热爱国家,具有为中华茶文化事业振兴而献身的精神,成为传播中华茶文化的新生力量。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篇3

关键词:茶艺教学 中职学生 养智 养性 育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43-02

中职学生这个群体,在传统学习中可以说是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群体”,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上,一部分中职学生和其他初中毕业生不在同一个层次,由于他们缺少对成功的体验,因而没有自信心。更有一些学生,往往有着多种性格上的缺陷或情感上的缺失。这样的学生,在一些优良品质方面往往逊于同龄的中学的学生,比如责任心、进取心、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中职学校不能只强调职业技能的教育,学校在教书的同时,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育人责任。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开设了茶艺课,尝试改变美育活动的传统方法,将茶艺技能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茶艺这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增加他们的人文素养,催生学生主动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进而体现为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他们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积极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时下的校园,各种主流、非主流文化盛行,很多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于习惯了喝可乐和雪碧的年轻人,无从了解茶对人体的健康与保健作用;更没有途径去感知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及茶与人的道德培养的关系等。以茶艺为载体的茶艺课的开设,即可以传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1 茶艺教学有助于中职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沉淀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虽然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到此结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最青春年华之时,赋予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将是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大部分中职学生人生阅历浅,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接受最新的知识,好胜心、参与感都很强。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感知新事物的能力有时超过了老师,但提起传统文化,因为理解的欠缺使得他们觉得落后,不愿意接触。茶的故乡是中国,数千年的饮茶历史,茶由药用到食用,由茶艺到精邃高深的茶道,茶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脱俗近雅的人,其中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从茶文化入门。这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富有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课程,中职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是大有裨益的。

茶文化课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这一古老植物的起源及发展历史、茶的分类、原产地及生产工艺、茶名的起源、茶的成分及保健功能、茶的储存及鉴评、如何合理选茶、科学泡茶、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以及茶艺、茶道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学生们的反应是原来茶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在茶文化拓展方面,学生可以欣赏到一些茶诗、茶联、茶画,这些以茶为内容的人文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结合六大茶类冲泡技艺的茶艺实践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礼仪知识,还能在传统音乐的伴奏中泡茶、欣赏茶舞,品味香茗,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其中还涉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著名典故、丰富的诗词、茶书著作等,这些都为学生们掌握和提高其历史与人文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最为实用的是:和年轻人喜爱的可口可乐比起来,茶叶里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如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并且它们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茶能解渴生津,提神益思,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中职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选择茶做为饮料,对其身体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茶具有的完美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已经被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所证明。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比如:茶叶当中最主要的多酚类物质能减少辐射造成的伤害;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提神益思、消除疲劳;茶叶当中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可明目,缓解视疲劳等等。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样说明,没有学生会拒绝这么实用的知识。当我带领学生欣赏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一片树叶的故事》时,学生们才发现,体现生活情趣的不只有咖啡,还有我们的国饮―茶,喝茶也不应该仅是老年人的嗜好,年轻人也应该去选择更为健康的饮料。

可以说,茶是集文、史、哲、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国茶艺是既简便又容易普及的艺术,同时又蕴含着优美而又精致的智慧。在校园里开展茶文化教育,开展多种茶文化活动,让学生沐浴在“茶”的滋润里,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必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操作的能力,帮助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茶艺活动富有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性情的培养

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它将日常饮茶中冲、泡、饮的技巧引向艺术化,以茶为媒体,引导人去与自然沟通,在品味中去感悟人生,完善自我。茶艺中的“艺”字,传达的信息就是整个茶事过程处处体现出一种灵性和美感。

比如在乌龙茶的冲泡教学中,“恭请上座―焚香安神―丝竹和鸣―叶嘉酬宾―孟臣静心―高山流水―乌龙入宫―芳草回春―分承香露―悬壶高冲―春风拂面―涤尽凡尘―内外养身―若琛听泉―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三龙护鼎―细闻幽香―鉴赏汤色―品啜甘露”等流程,每一个动作都自然、流畅、优美,每一个环节都款款有序,彬彬有礼。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了完整的茶艺操作,不仅学习了技能,还训练了他们良好的仪容仪表、规范了常见的礼仪和他们的用语习惯,逐步提升了个人素养。

学习中国茶道,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和谐相处。茶艺表演常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形式,是培养中职学生集体意识的良好途径。茶艺表演的和谐来自全体队员的团结、合作。在我校每年的技能大赛开幕式上学生都会参加表演,二十几名学生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感觉与心灵的默契,表演中自觉地融合到集体中,不知不觉地和整个队伍团结一致,团结合作和集体意识也在其中得到培养。

茶艺审美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审美,它是一种高度综合的生活艺术,和主要靠耳朵欣赏的音乐以及主要靠眼睛欣赏的书法、绘画及工艺品不同,茶艺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每一次茶事活动,从茶品、茶具、道具、茶席、音乐、服饰等方面都作用于人的全部审美器官,幽美的环境、精致的器皿、悠扬的音乐、动人的解说以及醉人的茶香,无不使人产生愉悦的直觉感受。学生在这样美的感染下会萌生对理想、信念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茶艺的作用不言而喻。

3 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能够帮助完善学生的品德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静、和、雅。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所以说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却又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的浅尝则止,有的半途而废;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追求,过分的利己主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具备优秀的品质,提升提高他(她)们的综合素质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以茶利礼仁,以茶可雅志(心),以茶可行道”。著名茶文化专家陈香白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这些基本精神就是饮茶的道德要求,亦称为茶德。可见,满足单纯的生理需要的解渴只是茶的最基本的功能,对于品饮者来说德的要求是根本。饮茶在怡情、养心的同时,也被当做励志、养德的一种手段。

茶文化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到哲学、伦理,小到道德、人文各个方面,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的享受和人格的锻炼。由此说来,做为历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也理应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既获得身心的滋润,又受到传统的文化熏陶,即可提高自身修养,又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茶文化是当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的载体。

4 结语

当今校园里的文化学习已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学生的知识领域正在逐步丰富、逐步扩展。在中职校园里开展中华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茶艺教师不仅只传授茶艺表演,更要关注茶艺的内涵与学生的成长。通过茶艺的教学让职校这一群特殊体徜徉在中国茶文化的海洋中,让细腻温润、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之“灵泉”感其心,震其心,拂去其浮华之气,提升其内涵修养。

当然,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他们的个人性情,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茶文化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政治思想教育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但茶文化及各种茶事活动寓教于乐,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和教育学生,可起到与道德教化相辅相成的作用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记住:茶是不会让人失望的,选择了茶,就选择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正所谓“一壶之容,大矣;一壶之味,醇矣;一壶之韵,久矣”。通过茶文化的学习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素质。以茶养智,以茶养性,以茶育德,引导他们用品茶的心境品味人生。

参考文献

[1] 张绍民.茶经的人生智慧[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2] 池宗宪.一杯茶的生活哲学[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3] 郑春英.茶艺概论[Z].教育部规划教材, 2006.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篇4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导致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茶艺英语过程中为了迎合文化差异中对方语言表达习惯,违背了当地茶艺用于的传统表达方式,造成译文语原文语言表达习惯脱离,降低了受众对原文体会度。基于此,文章主要通过中外茶文化存在差异,对中西文化差异在茶艺英语翻译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英语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茶艺英语;翻译影响

虽然茶艺英语翻译已经由来已久,也基本形成一个固有的传统翻译方式与表达习惯,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因为中西文化茶艺存在明显差异,为了迎合文化差异中对方语言表达习惯,违背了当地茶艺用于的传统表达方式,降低了受众对原文体会度。因此,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英语翻译工作者应当秉承茶艺英语翻译的专业忠实准确原则,强化专业术语,从语法与结构上探究茶艺英语翻译的地道性表述。

一、中外茶文化存在差异

茶和茶艺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已经成为我国文化的精髓与血脉,在茶叶还没有通过贸易方式进入英国之前,外国民众对茶叶了解少之又少,伴随着中英贸易进行,红茶与绿茶进入英国,随后饮茶逐渐成为民众一种生活习惯,使茶叶消费量不断上升。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至今为止,英国民众中每天保持饮茶习惯的达到80%,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在各种饮料消费量中茶叶消费量所占比例达到50%,因为英国本身不生产茶叶,所以英国茶的进口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其人均消费量已经超过我国茶叶发源地。在具体饮茶习惯上,英国民众喜欢红茶。我国出口到英国的茶叶中红茶比例是最高的,最近绿茶的比例才有所上升,表明了外国民众对绿茶认可度有所提升。两个国家之间的饮茶习惯也存在明显区别,英国的红茶习惯在里面放入牛奶、糖搅拌饮用,而我国红茶在饮用过程中一般不会放入任何的辅料,英国民众认为他们这种饮茶习惯方式提高了茶艺文化的品位,我国民众饮茶一般在饭后时间,而英国人一般在上午10~11点或者是下午3~4点饮茶。

二、推动中西文化差异对茶艺英语翻译的具体措施

1、强化专业术语研究

中西思想文化与表达模式存在的差异导致茶艺英语翻译出现多重困难,必须结合文化本身,明确规范茶艺文化用语,从茶叶名称规范翻译到茶艺过程意译。由于我国茶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虽然大致划分成六大类,但是每一类别的茶叶又有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茶叶根据季节、树种、制法及存放等方法不同又分为不同种的茶叶。从茶叶本身来说,必须按照我国对茶叶细致划分,才能展现出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只是简单的翻译就会失去传播、继承文化的初衷。例如陈年普洱又分为31年陈年普洱与普通陈年普洱,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可将其翻译成:31-YearPu’erTea和AgedPu’erTea进行区分。又如台湾阿里山乌龙茶和冻顶乌龙茶,因为国外也有乌龙茶,所以乌龙茶这个词语有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可以直接翻译,其翻译成:TaiWanAlishanOolongTea与DongdingOolongTea。

2、搭建直译与意译衔接的桥梁

受中西方两种思想文化模式影响,英语翻译工作者难以利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实现精确无误的信息表达。因为汉语与英语的掌握正存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中,这种不平衡的状态造成两种语言之间相互干扰,导致英语翻译工作者在茶艺英语翻译活动中往往是按照汉语表达方式寻找英语词汇与语法翻译,这些直译结果难以表达出茶艺英语的核心内容,使译文变得枯燥、无法理解。在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下,简单的直译或者是意译极易让受众产生歧义。因此,在茶艺英语翻译活动中,英语翻译工作者应灵活转变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在保证翻译质量同时,维护我国语言文化的特色。例如明前茶的由来是因为这一茶叶采摘在清明之前,当时的气候条件对茶叶生长带来影响,非常珍贵,因此可将明前茶可通过意译方式翻译成:Theprecedingdragonwelltea。又如在我国红茶的翻译中,应将其翻译成blacktea,并不是翻译成redtea。而对于绿茶产品翻译中,碧螺春翻译成Biluochun,安溪铁观音可翻译成AnxiTieguanyinTea或者是OolongTea。

3、丰富翻译工作者的茶文化知识

为了保证茶艺英语翻译的质量,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茶艺英语活动中,应具有专业的英语水平和中文水平,熟悉掌握茶艺英语语言的内容及茶艺文化有关的知识,了解茶艺语言蕴藏的深邃文化本经与深层意义。从茶艺文化本身来说,英语翻译工作者除了需要认识茶叶的类型、产地、制作工艺、特色与时间以外,还应了解茶艺的技术,熟悉奉茶、赏茶、出汤、温壶、刮抹、注水、淋壶和洗茶的具体操作步骤,否则难以达到意译的效果。另外,还应了解茶艺的利益、规范和水质的基础知识。熟悉泡茶过程中茶叶汤色种类,例如茶叶汤色中红色系就有猪肝色、褐色、黄红、橙红、棕红及暗红,但是红暗一般用在红茶汤色中,棕红用在红茶干茶色泽与红碎茶茶汤,橙红用在乌龙茶汤色。只有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茶艺语言中熟悉这些基础知识,才能精确翻译出原文表达内涵。从文学基础角度来说,英语翻译工作者必须熟悉茶艺语言中的文言常识、修辞手法及成语典故。在品茶时讲究“三龙护杯”及时用拇指与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不仅拿杯文档,又不失优雅。只有英语翻译工作者掌握“三龙护杯”的动作要领后,才可以将其翻译成受众接受的:Threedragonsprotectingthecup,tastingthefamoustea。

三、结束语

综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相应的茶艺文化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如何融合这种文化差异,要求英语翻译工作者必须强化专业术语研究,搭建直译与意译衔接的桥梁,丰富自身茶文化知识,才能有效的完成不同文化的交流。

作者:李玲 石学亮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篇5

【授课时间】

本节内容为2课时

【授课内容】

《旅游文化》教材第二章“旅游人文文化”第三节“茶文化”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旅游文化第四章旅游人文文化的第三节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旅游实践工作,有很好地指导作用。

2、学生分析:我校旅游专业大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旅游学概论》和《中国旅游地理》等相关旅游基础方面的知识,并且有在相关旅游酒店已有实际对客服务包括为客人提供茶水服务的工作经验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饮茶的经验,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本堂课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重点掌握茶行为文化中茶的制作工艺和心态文化中茶艺和茶道的精髓和内涵;培养学生辨析我国茶叶主要类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体验我国茶文化内涵的能力;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游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容讲解、图片展示和相关视频播放讲解相关知识,再结合课外任务布置,用任务引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详细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热爱旅业的情感;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精神的领会,培养学生追求饮茶之人“廉、美、和、静”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茶的种类和功能;茶的其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2、难点与关键: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举例法、影视图片展示法

2、学法:讨论法、发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用具(茶及相关品茶工具等)

【教学思路】

本堂课的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联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饮茶实践活动和对客的茶水服务体验,由一个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导入本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饮茶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地位,并在此过程中向同学们讲解我国种茶和饮茶的历史;用PPT课件辅助讲解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包括茶的种类、制作工艺、等。用一段VCD录像展示我国传统的茶艺表演,通过课堂讨论和中外对比的形式突破本堂课教学的难点: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间穿国主要名茶及饮茶名人的历史典故、趣闻故事,加深同学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印象。最后,布置同学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参观台州市主要的茶楼,茶商店,在实践中体验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跟茶有关的物品,包括各类茶叶、茶具及与茶有关的资料、图片。

2、预习与茶相关的知识。

二、课堂问题导入:

1、教师活动

① 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引

入课堂知识。

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3、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知识

同学回答后,总结“对,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另外我国古代文人也有七件宝,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对一般百姓生活,还是读书的文人,有一样东西都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茶有关的文化知识”

三、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本节课主要知识

知识点一:了解我国茶的种植、饮用历史及茶的功能

教师活动:引用古代经典有关茶的记录,讲述我国茶的历史,茶的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还知道哪些有关茶的记录,功能还有哪些。 主要内容:

1、茶的历史:战国时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并记述了茶的药效和作用,“荼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

2、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降血压、防癌、保护心血管等)

儿茶素(天然的抗氧化剂,对抗衰老、清除自由基作用明显)

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可提高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分辨率,并能利尿,消除支气管及胆管痉挛)

芬芳类物质(芳香开窍,抗毒消炎,利肺排痰)

知识点二:掌握茶文化的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主要内容:

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

物态文化:茶叶的栽培、加工、保存以及茶具、水茶事物件等

制度文化:从古到今,行政管理阶层都对茶叶的生产、加工、贸易、消费,有明确的标准和律条

行为文化:茶叶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礼、茶服、茶艺的形式表现出来

心态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应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在品茶所追求的意境,所油然而生的联想,对人生价值深层次的顿悟,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礼仪和韵味,以及反映茶叶加工、品饮情趣的文艺作品等,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知识点三:掌握茶的主要种类及其代表名茶

教师活动:结合茶的图片,讲解主要茶的类型,其制作工艺区别,名茶代表。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浙江省有哪些名茶?

主要内容:

我国茶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1、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龙井)、烘青绿茶(黄山毛峰)、蒸青绿茶(恩施玉露)和晒清绿茶(滇绿)。

2、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3、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4、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知识点四: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联系

教师活动:用VCD播放我国传统茶艺表演,总结茶艺表演的顺序,讲解茶艺、茶道的内涵

学生活动:观赏茶艺表演的VCD,体验茶文化的魅力,思考并回答茶艺与茶道之间的联系

主要内容:

茶道:以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是陶冶心情的一种方式,是以沏茶、赏茶、饮茶等美心修德传承礼节的和美仪式。

茶艺:制茶、泡茶的表演艺术,是发展个性、顿悟人伦的方式

知识点五:了解其他茶文化

教师活动:用PPT介绍其他与茶有关的文化,包括喜爱饮茶的名人、对联、诗歌

学生活动:继续体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总结

教师结合上述教学内容的讲解,总结本节学习要点。

五、课后实践

布置同学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参观台州市主要的茶楼,茶商店,在实践中继续体验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 茶文化

一、我国茶种植、饮用的历史和茶的功能

1、茶的历史

战国时的《神农本草》

唐,陆羽《茶经》

2、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

儿茶素

咖啡碱

芬芳类物质

二、茶文化的组成部分

茶的物质文化

茶的制度文化

茶的行为文化

茶的心态文化

三、茶的主要种类、制作过程及其代表名茶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黑茶

其他茶(黄茶、白茶、花茶、药茶)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篇6

关键词:言语行为;茶艺解说;语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H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8-0135-03

茶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艺是指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茶业原理,是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而狭义的茶艺是指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即“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1](P576)。 本文涉及的概念为后者。

茶艺的展示是一个艺术化的过程,其间融汇了文字叙事、语言叙事,甚至肢体的叙事。而其中语言的叙事就是茶艺解说。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因为品茗者文化层次及素养迥异,对茶艺表演过程中的沏泡、品茗程式及其茶艺精神未必能尽明其意,所以表演者需在表演中做附加的知识性解释说明。以往对茶艺解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美学的欣赏,鲜有对其话语本身的应用,即语用功能进行思虑的。

一、从语用学视角分析茶艺解说话语的可行性

茶艺解说,首先应是话语的运用,再次才是由其产生的美学效应。因此,对茶艺解说的研究,抑或应先立足于分析其语言的运用,释解其“何时,何地,因何”说出了“什么样”的话语,进而分析这些话语产生或达到的效果。而这正是语用学研究的本质所在。

首先,从语用学的定义来看,一个较为普遍的界定是:语用学是研究某一语言的使用者如何利用句子而达到成功交际。[2]而交际的过程主要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进行意义的传递和理解。其次,语用学的研究区分句子和话语的意义。一个句子的意义是抽象的、脱离语境的;而一个话语的意义是具体的、依赖语境的。对前者的研究是把语言作为一个抽象的系统,而语用学则强调后者,研究语言的运用,研究其意会大于言传的部分。那么,茶艺解说也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话语解释说明泡茶的技艺,使听者或称之为品茗者领悟茶的艺术。从这个角度看,茶艺解说的过程也是一种交际,它也传达了某种意义,达成了某种理解。而且,这里我们把茶艺的解说界定为话语而非句子,也说明在茶艺的展示过程中,这些解说用语是有其特定的含义,或曰取得了“意会大于言传”的效果。

从这些方面来看,把茶艺解说话语纳入语用学的分析中是可行的。当然,语用学的研究是广泛的,其主题主要包括直指,言语行为、间接语言、会话、礼貌用语、跨文化交际和预设等。[2]这里,我们主要以其中的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茶艺解说话语的语用特点。因为,从茶艺解说发生的过程来看,交际的双方主要是以说话者,即茶艺解说者的话语为主体,听者鲜有话语,所以对它的分析不在于对话,而在于说话者的话语本身。

二、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丁提出的。简单来说,言语行为理论就是指一个人说出一句话语时,他也同时完成了一种行为。或曰:“实施一个说话行为,一般也是,而且本身就是,实施一个(我所谓的)行事行为”[3]。奥斯丁曾经例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I name this ship the Queen Elizabeth(我把这艘船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号)。 在这个例子中,奥斯丁指出,“……我不是在描述这个命名仪式,我实际上是在完成这次命名”[4] 意即当这个授权人说出这句话时,他实际上也完成了对这艘船实施授权的行为。奥斯丁在发展其言语行为理论时,大致历经了他对施为句(如前所举的这个句子)的探讨直至后来发展为行事行为(也即言语行为)理论的过程,后由美国的另一位哲学家约翰・赛尔进一步发展、完善。奥斯丁的行事行为理论指出,说话人在说话时可能同时执行三个动作: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也即言语行为的“三分说”。[4]下面我们将从这三方面来尝试分析茶艺解说话语的语用特点。

三、茶艺解说话语的言语行为分析

1.言内行为

言内行为也称之为说话行为或话语行为。即发出语音,并按规则将它们排列成合格的词、词组和句子的行为,并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学传递字面意义(牟杨,2009)。[2]在茶艺解说中,这应是指茶艺师说出解说话语的行为。那么,从言内行为的角度来看,或曰从其句法、构词和音位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解说话语具有哪些特点呢?

前面提到,在茶艺展示中,对泡茶、饮茶各个环节的解说必不可少,但这些解说毕竟是为茶艺表演服务的,处理不当会喧宾夺主,破坏茶艺表演的整体美学风格。因此,茶艺解说的话语总体来讲需简练、优美。从构词的角度来看,茶艺解说的话语往往结构齐整对称, 喜用成双成对的格式。如主谓结构的四字格:春风拂面、孟臣净心、乌龙入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鲤鱼翻身、三龙护鼎等。又如“名词+动词+名词”的五字格形式:冰心去凡尘、清宫迎佳人、甘露润莲心、观音捧玉瓶、春波展旗枪等等。从音位学的角度来看,茶艺解说的话语往往音韵押韵。如:提铫冲水先热罐(guang),遍注甘露再热盅(zhong);烫杯三指飞轮转(zhuang),铿锵入耳灵犀通(tong)等。

2.言外行为

言外行为也称为施事行为或行事行为。根据奥斯丁的解释,这是表明说话人的意图的行为,即说话人为什么要这么说。他把言内行为,也即前面提到的说话行为所表达的意义界定为指称和含义,实际上也就是指字面意义;而言外行为(也即行事行为)中所表达的意义则是一种言外之意,是通过表达字面意思间接表达的,奥斯丁把之称为“行事语力”,而表达这种意义的行为,就是行事行为。[3] 那么,当茶艺解说员说出解说词,即发生了言内行为,传递了解说词的字面意思之后,茶艺解说的话语的行事语力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这里我们以“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两句话语为例佐以分析。当茶艺表演人员说出这些话语的时候(也就是言内行为或话语行为),所传递的字面意义,也即指称和含义,应该是 “关公这个人去巡视城池”“韩信这个人去调兵遣将”。从其句法、词汇结构来看,这两句话属于四字成语。那么,茶艺表演人员说出这些话语的意图何在,他所要传递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如前所述,对言语行为最基本理解就是指一个人说出一句话语时,他也同时完成了一种行为,或是表达 “语力”意义的行为,就是行事行为。在茶艺演示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语境)中,茶艺表演人员说出这些话语,其意图绝对不会只是让听者去理解为一个成语,及它的所指,即指称和含义。而茶艺表演人员也不可能真的在实施“巡视城池、调兵遣将”这样的行为,或是让听者去实施这样的行为。那么,这里茶艺表演人员完成的行为,或曰这种行事行为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茶艺的解说一般是指对茶叶泡煮动作要点的概括[5]。这种概况并不是直白式的,采用的语词要尽量形象化、含蓄化,但又不失茶艺程式说明的本义,以此来引起欣赏者抽象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因此,茶艺解说话语多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技巧。比喻的生命力就在于相似点,存在于本体和喻体之间。这样看来,茶艺表演人员完成的“行事行为”应是茶艺展示的动作,这种行为不是这些话语本身的意义所指,而应是它们的喻体所指。因此,茶艺表演人员在说出“关公巡城”一语时,往往是在做分茶汤的动作,两者的相似点在于:分茶汤时的往复动作,让人联想关公的巡视;经温润过后的紫砂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之威风凛凛;而“韩信点兵”则是指分完茶汤后,还要分别在各饮茶杯中点一点茶汤,喻指这种点茶的技巧,犹如点兵。其他例子如:以“凤凰三点头”一句旨在让听者理解沏茶时高冲低斟的往复动作,并引申为向来客“三鞠躬”的礼节;“白鹤飞天”则喻指将杯盖揭开后热气腾腾之形,等等。这才是茶艺解说话语的行事语力,才是言说者真正想表达的意图。

3.言后行为

言后行为又称之为“取效行为”。顾名思义,就是指说话的效果,或曰,一句话的事后效应。这种行为可能会和言说者的意图相吻合,也有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取效行为实际上和说话人的意图无关,它只指一句话导致的结果,不管这是什么。[3]还是以上述两个句子为例,听者在听到茶艺表演人员说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时,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其一,有可能会和当时在进行的茶艺演示动作联系起来;其二,也有可能知道解说人员说出这些话语,一定是另有所指,但却未能联想到演示的动作,或干脆对此无动于衷,视而不见,等等。应该说,前者是茶艺表演人员最期望达到的效果,抑或可说是茶艺表演之最终目的。因为,茶艺表演的目的就是要让听者在茶艺演示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领悟言说者的解说,并能够与其相应的演示动作相结合,形成一种内在的主观感受与已有经验的心理交融,最大限度地实现话语本体和喻体的统一。

然而,目前一些茶艺表演往往都是走过场,只求尽早结束,全然不顾听者的反应;或太拘泥于程序化,不会根据具体的变化,如演示的场所,斟泡的茶品,面对的听者群体等,而调整或变换自己的解说话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茶艺表演是失败的。当然,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听者的因素。语用学理论中曾有论述:语境是由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知识构成,其中就包括对其所使用的语言的知识,有关世界的知识,语用交际发生的特定场景的知识等等。[2]茶艺演示也不例外。听者或曰品茗者对解说话语的了解,茶艺表演的场景的了解程度、对茶艺演示的环节的了解、对茶的知识等等都会对取效行为产生影响。

在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中,言后行为不是关注的重点。但从茶艺解说话语的语用分析来看,对取效行为的研究反而显得很重要。在进行一个特定的茶艺演示动作时,选择什么样的解说话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这里就包括要对听者群体进行研究),应是一个茶艺解说者不可不为、不能忽视的因素。

结 语

茶艺解说是茶艺演示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表演中,茶艺解说充当了审美中介,其解说话语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借以使茶艺的展示动作形象化,以丰润茶艺表演的审美意象。从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的“三分论”(即言内、言外和言后)来分析,茶艺解说的言内行为,即说出的话语具有简练、优美的特点,讲究语词结构的齐整对称、音韵押韵。而茶艺解说话语的言外行为往往是指向这些话语的喻体,即演示人员在演示的茶艺动作;而最佳的言后行为则是希望听者或品茗者能把这些话语的所喻和动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听者已有经验和内在主观感受的交融和统一,领悟茶道精髓。

因此,从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研究茶艺解说话语给予我们的启示应是:如果茶艺解说者了解了言语行为取效的重要性(言后行为),会有助于他们在演示当中,选择更为恰当、更形象的言语(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进行表述,以达到听者最大限度的联想,从而促进茶艺解说话语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宗懋.中国茶叶大辞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牟杨,新编简明英语语用学教程 学习指南[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李菁.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5]余悦.中国茶艺的叙事方式及其学术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7,(10).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篇7

关键词: 服务学习 茶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探索

服务学习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的“服务学习”的经验表明,有效组织的服务学习具有加强学生社会参与、改善学业成绩、完善品格、强化专业思想等教育价值。

华南农业大学茶艺专业是在茶艺从业人员紧缺的背景下,于2002年率先开设的全日制四年本科专业,承担着“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与饮料食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相关管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育人任务。

茶艺专业的任务和育人目标决定了本专业的所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复合性,同时又具有突出的自我践行性和自我修养性。这些知识构成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才能得到提高、诠释和表达。因此,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理解理论,体验生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掌握茶艺实操技艺,是实现培养茶艺高级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担任茶艺班班主任期间,就“服务学习”理念下的茶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就如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包括社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活动的组织流程以及考核激励等方面作一介绍。

一、服务形式

茶艺专业面向社会的服务形式有多种,比如与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相结合,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内容;与企业联合,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等。经过讨论,学生比较了多种服务形式开展的难易程度、社会需求的紧要性、服务价值的高低以及对自身能力锻炼的迫切性等方面,决定集中精力联合茶行业相关企业,以期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同时达到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因此,我们联系了一家小规模的茶叶经销公司,洽谈具体服务内容。

二、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的确定是“服务学习”的首要问题,选择的服务内容必须同时满足学校与服务单位的现实需要。服务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因此服务的内容必须跟学校课程相联系,要避免服务单位提出的重复简单体力劳动的内容;同时,服务的内容也要满足服务单位的现实需要,这一点不仅能为学生服务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经过与被服务公司充分地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本年度“茶艺”课程的安排,我们发现从主题茶艺创作入手,结合广东省一年一度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对公司及其产品作一推介,提高公司在省内同行之间的知名度,提升公司文化形象能同时满足学校和单位真实需要,是最佳的服务切入点。

三、服务组织流程

严谨的组织程序是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必要保证,要严格按照预备――合作――服务――课程统合――反思组织活动,牢牢抓住“学习”这一服务学习的本质。在服务形式和内容的确定过程中,学生已经积极参与了“预备”过程,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合作”了。为了便于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我们建立了简单的组织架构:指导教师――茶艺创作中心主任(学生担任)――五个茶艺创作小组。由指导老师全程指导,主任统筹学生意见,负责跟服务公司作具体事物沟通,包括单位茶叶品牌形象的确立,茶叶品种与品牌内含及其与茶艺创作主题的关系等。每个茶艺创作小组下设一名组长负责统筹,余下学生分别负责茶席设计、服装选择、音乐配套、解说词创作等内容。学生认真考察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解所经营产品的种类、经营特点,发现公司经营的产品属中高档茶叶,且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多种类型,经营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尤其是安全性:在原料的选择上基本采用了无污染的有机茶;在茶叶仓储车间用的也是环保进口的木材作为隔板,装修过程中均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强调对消费者健康的关心和爱护。公司从2005年开始建立,在商家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围绕产品创新,坚持大爱理念,坚强地成长。学生了解了该公司的经营特色和经营理念后,总结出了“坚强”、“奉献”、“成长”、“真情”“环保”等五个企业精神内涵作为茶艺创作主题,结合该公司经营的茶叶类型,分别由5个小组进行茶艺创作,备战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服务”的过程就是茶艺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课程统合”的过程。在茶艺创作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上关于茶艺美学及创作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点下,从名茶风韵与价值玄念、表演美学(包括茶席、仪态、动作、音乐、解说)、奉茶礼仪等各方面深入理解并融入所创茶艺中。

四、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饭店设有茶室,茶楼、茶叶店、茶艺馆也越来越多。饭店、茶楼、企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国内不少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开设于2010年,首先针对的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13年也面向航空、高铁专业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技巧,能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旅游企业接待岗位、酒店茶艺服务岗位、茶馆茶楼优秀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把中级茶艺师技能考证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艺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茶艺师岗位工作。

1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课程学时短,生源基础相对薄弱

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或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主要通过高考,少部分是中职,升入高职院校。没有相关农林专业学习背景,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学生特点是不太爱理论学习,但动手能力及好奇心强。如何在36学时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茶兴趣,学茶、习茶、爱上茶?并能进行相应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领导及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应当有别于茶学专业。

1.2教材局限性

市场上高职院校茶艺教材侧重实训,理论阐述较为简单。日本、韩国、台湾茶艺等介绍相对较少,相关音频信息更是缺乏。实训室条件有待完善采购人员采购茶具存在各个茶具型号不相匹配,存在个别茶具数量不够等现象。部分茶具数量需要增添,实训室实训硬件设施与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现阶段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

2.1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以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加工与评审等。这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虑受36学时束缚及学生本身基础等原因,本课程目标仅要求同学能够对常见茶进行品质鉴别,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六大茶类的茶艺表演。对茶室的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大三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实习获取。后阶段,也可考虑把学时增加至54学时。或者在茶艺课程开设前,增设一门茶文化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茶艺课程作为纯实训课程。

2.2师资的培养与提高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茶艺师考评员、中级评茶师证书;参加2015年全国茶艺大赛教学指导及裁判执裁学习研讨会议;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执裁。学习培训与研讨会议的多次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茶艺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稳步前进。

2.3教学方式与方法改进

2.3.1茶艺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背景。结合旅游酒店专业特点编创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授课时注意结合旅游专业的中外民俗文化,适当扩充各民族茶俗知识,丰富民族茶俗表演,安排学生观看、练习傣族竹筒茶茶艺、白族三道茶茶艺、佤族烤茶茶艺。受学时限制,部分内容可上传至班级QQ共享,方便同学自行查阅,反复观赏学习。以便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能针对不同民族进行不同茶艺表演,或者演绎民族茶艺,显示旅游酒店专业同学学茶优势。同时,要求同学思考,研究无锡本土民俗,根据无锡民俗,进行创新茶艺表演。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的编创与表演,就很具有地方特色。2.3.2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多渠道收集前沿信息。多渠道收集,传递茶界最新信息。理论教学,增加茶健康知识,指导同学健康、科学饮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不仅注重茶之物质面,也注意茶之精神,茶之价值观传导。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与宗教、艺术高度的结合。让同学们理解廉、美、和、敬的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与儒、释、道关系,从而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使同学获得自我身心净化和人格升华,在茶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使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教学过程中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同学线上线下交流,好文好视频共享。积极参与好文点赞,多次提交经典评论者,增加其平时成绩,促进同学主动学习与思考。2.3.3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延长实践课程的学时。将课程36学时分为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其中实践课采取分模块分项目教学与考核,重点解决上课人数较多,课时较短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解决办法一:请高年级茶艺课程成绩优良同学作为小老师,在课程上进行示范,课余实践进行茶艺指导。师兄师姐的示范,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学长与同学间学习交流更有共同语言,学长作为小老师对同学们茶技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高铁141班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即大一上学期学习了茶艺课程,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掌握较好,此学年第二学期请其作为小老师在课余时间示范,指导酒店班、航空班同学进行乌龙茶茶艺、红茶茶艺学习。小老师很好的辅助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也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与赞美。教学相长,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也大有提高。解决办法二:课程分小组进行,课程上小组与小组间进行竞赛,竞赛成绩计入实训平时成绩,竞赛能够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实践考核分两块进行:一是小组创新茶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二是指定茶艺,绿茶、红茶、青茶选一进行考核,以抽签方式抽签决定绿茶、红茶、青茶中一款进行考核。考虑时间性,指定茶艺小组可选派一名或多名选手同时参加。2014至2015学年的第二学期,132酒店班、141航空班及142航空班,采用此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践考核,此考核方式既增强了团队合作性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主观能动性,同学们考核前认真准备,考核效果良好,所有参加考核同学实践成绩均为良好以上。解决办法三:开放式实践教学,打破课内、课外时间概念。上课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每周一、周三晚,周二下午开放茶艺实训室,学生在此时间段自由练习,鼓励同学在实训室多品、多练、多交流。解决办法四:鼓励同学校内校外考察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民间茶事活动,鼓励茶叶茶具用品店、茶楼、酒店茶艺服务等岗位参加社会兼职。校内也积极给同学创造一系列茶艺表演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技能活学活用。2013年11月8日年南洋学院建校十五周年大庆,2012届高铁班韩佳凌、旅游班王倩被选中进入校庆礼仪队,进行茶艺表演,冲泡接待,两人圆满完成校庆服务工作;2014年3月25日我院与苏南硕放机场合作签约,韩佳凌与王倩同学在VIP接待室为苏南硕放机场白总、成总等嘉宾进行乌龙十八式茶艺展示,同学们真诚、清新、优雅的表演得到嘉宾及院领导的赞许与认可;2014年6月12日南洋学院首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职业风采展示,韩佳凌、王倩茶艺表演获得学院一等奖;2014年12月16日,高铁141班姜素玉、王左悦同学主题为师生情的茶艺表演在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也获得学院一等奖好成绩;同年姜素玉同学主持申报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表演编创与实践成功立项。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人格与气质,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更好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服务。赛事的磨练,使得学院学子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也更加自信,他们的熟练的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届韩佳凌同学大三就被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上海虹桥站成功录用;2012届王倩同学也被上海清实网络有限公司录用。2.3.4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安排学生茶园采风,体验。也安排学生深入各大超市考察。具体内容如下:作业一主题:茶园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分小组进行,3至4人一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园实践,记录5-10天茶之生长状况,附图,并简单说明茶之生产环境,并比较六大茶类的不同制作工艺。作业二主题:茶叶店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中国十大名茶,用图片配与文字说明分别描述其色、香、味、形。并标注其市场价。作业三主题:我最喜爱的一款茶。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通过品饮实践,深度描述你最喜欢一款茶特征。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接地气,有效调动了同学学习热情。作业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分小组阐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合了青年同学好表现、好张扬的个性,团队共同完成作业增进同学间友谊,每次课堂作业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作业完成效果良好。

2.4合理选择、使用教材

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适当选用参考教材。2010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教材是饶雪梅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艺服务实训教程《茶艺》,该教材有点注重实训,是平面化教材,没有音频资料。2013年,选用周作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茶艺》,此教材侧重实训,附有光盘,便于同学课后学习与演练模仿。缺点是理论表述相对较少,音频资料无法反应行业最新动态与茶艺表演,创新茶艺欠缺。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作为课程参考教材,对常见茶叶品质鉴别与审评知识补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丁以寿主编的《中华茶艺》有关茶具选配及择水候汤阐述较为详细,可作为相关资料的补充。另外注意利用互联网查询文字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当前最热点日本抹茶道、煎茶道、台湾茶艺、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南洋学院为民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学生情商较高,对理论知识兴趣较弱,动手能力强,课程组也在准备开发适合南洋民办院校学生使用校本教材。

2.5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并不断完善

老师应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特定的茶艺表演适时增添些好用、耐看、益茶汤之器具。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茶艺表演就根据师生情这一主题需要添置了竹制茶荷2个,150毫升紫砂功夫茶壶2个,150毫升紫砂公道杯2个,手工刻绘干泡茶盘2个,田园风桌旗1个。为保证实训课程上课需要,也要因时因地不断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2015年6月,为改善茶艺实训条件,学院与大益爱心基金会洽谈,积极筹建大益爱心茶室,此项目正在洽谈中。

3结语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篇9

关键词:高校;茶艺社团;校园文化;意义

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承,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而以社团形式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弘扬,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并促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茶艺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吸引力,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不仅能够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内容,而且能够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当前高校工作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制约着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中传统文化建设的弱化以及校园文化呈现的封闭性与功利性倾向,都决定了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1传统文化建设的弱化

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传播,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活跃学生思维、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促使学生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文化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由此可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重视传统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高校与大学生群体都体现出了更加重视时代文化精神建设与科学文化精神建设的倾向,特别是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重点强调。这种强调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社会节奏与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高校必须通过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此基础上忽略传统文化建设却是一种有失偏颇的做法,同时也难以让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中国特色。因此,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社团,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时代精神建设与传统文化建设得以平衡的必要策略,同时也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中国特色的必然要求。

1.2校园文化的封闭性与功利性

校园文化的发展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开放性,即通过对社会优秀文化的汲取,来丰富校园文化并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但是在高校文化建设实践中,校园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许多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校园当中,与社会相关的文化活动并不多。虽然许多学生组织会自主开展社会文化活动,但是由于学生群体欠缺丰富的阅历与成熟的思想,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此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实现对社会优秀文化的有效汲取,从而凸显出了创新与发展动力的欠缺。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功利性倾向也逐渐显现,这种倾向体现为高校以及学生群体将功利性动机当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发展空间甚至会导致校园文化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而茶艺社团的建设,能够为高校及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与社会优秀文化开展交流与学习的组织载体,并且这种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学生组织也能够向学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向着精致雅逸的方向发展。

2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通过分析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可以发现,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强化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社会工作以及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封闭性与功利性问题具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净化也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1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当前高校中的学生社团涉及到了多样化的领域,这些社团具有灵活的活动方式,同时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引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并让自身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茶艺社团在高校中的开设,同样能够发挥出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拓展学生茶艺知识、推动学生利用茶艺开展交际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方面,这对于实现高校、学生与差异文化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学习茶艺知识的平台。虽然当前大学生群体都对与茶和茶艺相关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浅尝辄止。缺乏学习茶艺知识的平台,是造成大学生对茶艺以及茶文化缺乏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茶艺文化中包含着多样化的知识内容,如对茶叶种类的认知、对茶叶与茶具的选择、泡茶技艺以及融合各类艺术形式的茶艺表演等,通过对这些知识内容的了解学习,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茶艺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如茶道精神、待客礼仪、茶德、茶禅意味等,这些内容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其次,高校通过开设茶艺社团,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交际的平台。交际属性是茶艺文化中重要的组成内容,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能够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各类茶事活动,使大学生群体拥有以茶会友的平台,能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用于交际而非热衷于一些诸如网络游戏等极具娱乐性又缺乏教育价值的活动。同时,通过参加茶艺社团开展交际活动,大学生群体的协作精神、团队能力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促使大学生群体在理解茶艺中的“和合”思想基础上实现高校和谐文化的建设。最后,高校通过开设茶艺社团,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茶艺的发展与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紧密的关联,在这些传统文化中,不乏一些极具教育价值的思想内容,通过开设茶艺社团、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如茶艺与儒道释思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入世思想、乐道精神与和合思想等,能够对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提升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入世思想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自强不息并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乐道思想则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通过茶感悟人生并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合思想则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与他人、与自然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等。由此可见,茶艺社团在拓展大学生知识、推动大学生交际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内容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2.2推动校园文化净化

在大学生群体进入高校校园之后,虽然课程较少但是却更加忙碌,由此可见,高校校园中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填充满大学生群体的课余时间。但是客观而言,当前高校中的校园文化体现出了庸俗化的倾向,即具有娱乐性质的文化内容较多,而具有启迪价值的文化内容却十分欠缺,诸如走廊文化、厕所文化以及课桌文化等,与高校的社会角色定位以及高校校园的文化发展方向欠缺契合性,而这些低俗文化堂而皇之的存在,给高校校园文化的净化与先进性的体现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根植于我国农业文明的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并在千年的沉淀中体现出了稳定的特征。通过茶艺社团的开设,可以推动茶文化在高校中的弘扬,这对于净化高校文化环境具有重要价值。首先,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与茶文化本身就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紧密结合。茶叶有丰富的种类,并且在香气、色泽等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色,同时,茶艺融合了艺术、利益、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文化因素,因此,茶艺社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或者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单一的方面,而且能够推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结合。其次,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实现高雅文化建设与通俗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具有着雅俗共赏的特征,在茶艺发展过程中,文人品茶、宫廷茶宴等展现出了茶艺高雅的一面,其中,与茶艺相关的茶诗、茶词也在这些高雅文化的熏陶下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性。而对于民间而言,饮茶是一种重要的习俗,茶艺也具有通俗化与大众化的特征,这种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化形式,推动着茶故事、茶传说以及茶谚语等文化的发展。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并对茶艺文化做出全面的传播,可以让大学生群体认识到茶艺所具有的两面性,同时也可以推动校园高雅文化建设与通俗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最后,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实现审美文化建设与娱乐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具有丰富的审美性。在茶艺表演过程中,精致的茶具、优美的音乐以及精湛的茶技等,都能够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在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够放松身心、体验和谐之美。由此可见,茶艺本身具有审美性与娱乐性,因此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可以有效推动校园审美文化建设与娱乐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由上可知,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高雅文化建设、通俗文化建设以及审美文化建设和娱乐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设茶艺社团并组织茶艺活动,能够有效抵制高校校园文化中庸俗文化的盛行和庸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净化。

3结语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建设工作的淡化以及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封闭性和功利性等问题,急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高校校园传播发展。在此过程中,具有着极高审美性与文化性的茶艺文化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应当重视茶艺社团的作用,并通过强化对茶艺社团的扶持、推动茶艺社团建设制度的完善、提高茶艺社团指导教师素养等策略来为高校茶艺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确保茶艺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育真.茶艺社团与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5,06:163-164.

[2]程善兰.发挥茶艺社团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90-91.

[3]周玲,侯艳,居倪萍,邵宛芳,吕才有,周红杰.以茶艺团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184-186.

了解茶艺基本知识篇10

在职校茶艺课堂中,根据茶水冲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可供学生操作的具体任务。本文以龙井茶的授课为例,阐述如何在茶艺课堂运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茶事服务的基本技能。

一、课前任务

课前任务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顺利地开展教学。在龙井茶的冲泡授课前,可为学生布置三个课前任务,即要求学生登陆中国茶文化网站,搜集、整理绿茶冲泡的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走访本地茶社,了解本地区常见茶类的冲泡方法;登陆班级QQ群,查看教师上传的介绍茶具的视频,为接下来的授课打下理论基础。这三个课前任务,既为新课做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

二、课中任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中任务设计巧妙与否,学生任务达成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龙井茶冲泡为例,可设置四个课中任务。

(1)精选泡具。器为茶之父,要泡茶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泡具。因此,设定的第一个任务为:精选泡具。茶艺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抢答茶具的名称和作用的方法来检查学生对泡具的认识。因为有了前置任务作为基础,学生的抢答进行得较为顺利。随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践任务,要求各小组使用三种常见的泡茶器皿进行泡茶实践,仔细比较、分析三种泡具在泡制龙井茶时的优缺点,最终为龙井茶挑选出最为合适的一种泡具。

(2)把握要素。要冲泡出一杯高品质的茶,投茶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这四个要素的把控缺一不可。可以采用自由竞猜、小组合作操作、教师操作、学生代表操作四种不同的方法,对四要素逐一进行探析,最终为四要素找出最为合适的数值范围。

(3)掌握技巧。龙井茶的冲泡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技巧,可以将这两个关键技巧设为两个子任务。第一个子任务为“投茶”技巧的掌握。要求各小组使用不同的投茶方法进行冲泡实践,将泡制好的茶放在一起共观茶色,共品茶味,最终为龙井茶挑选出一种最为合适的投茶方法。学生通过该任务的完成,不仅知晓各种投茶方法,而且懂得应根据不同的茶品选择不同的投茶方法。第二个子任务为“凤凰三点头”技巧的掌握。“凤凰三点头”是绿茶冲泡过程中的传统技巧,运用该技巧不仅可以表达出对茶和喝茶人的敬意,而且可以激发茶性,冲泡出高品质的茶。为了任务的顺利开展,可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分析这个技法的关键所在。随后通过对视频的停顿、回放等操作,将动作进行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接下来随机挑选一名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其他学生仔细观看,针对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在随后的分组实践过程中,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拍成视频,当堂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照视频自查自纠,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纠正错误动作,明确下一步的练习目标。评价总结之后,学生再次进入实践环节。通过反复实践、反复总结、反复评价,促使职校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完成学习任务。

(4)实施流程。这个任务是让学生熟悉整个龙井茶的冲泡程序,并且能够进行实践操作。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完整操作的视频,让学生对整个操作流程形成一个初步印象,随后通过“看图说步骤”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整个操作流程的印象。在实践阶段,先带领各组组长进行操作实践,其他学生仔细观看,一是为了继续强化学生对流程的印象,二是为后面的实践操作培养小教员。随后,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依次进行角色扮演,分别轮流扮演茶艺师和茶客,进行茶水的冲泡和品评。角色扮演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感,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衔接。随后可以安排一个斗茶赛环节,之后又安排一个评价任务,最后根据积分统计表评出本课“技能能手”,起到榜样激励作用。在该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于龙井茶冲泡的技能已经基本掌握。

三、课后任务

龙井茶冲泡授课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以下任务:一是完成实习报告,通过邮箱上传给老师。该任务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二是邀请家人品饮自己冲泡的绿茶,并拍摄自己冲泡绿茶的视频上传至家校平台。这个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有了一个向家长展示技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其他同学还可以通过观看家校平台上的视频取长补短。三是了解其他绿茶名优品种的冲泡方法,拓宽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