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行业报告十篇

时间:2023-10-08 17:24:06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篇1

【论文摘要】 为了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信息,满足社会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和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企业要定期出财务报告。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很多,难以满足经营者、尤其最高管理当局独特的信息需求。本文就如何通过建立一系列相关内部报告来弥补财务报告的不足,提出了一些见解。

现行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定位于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以及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财务报告的多重目的,造成了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诸多缺陷,理论界和实务界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改进企业财务报告。但对于何谓管理报告,一套完整的管理报告应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建立管理报告体系等实际问题感到困惑。本文试图从分析现行财务报告信息和经营管理当局需求信息的差异人手,逐步分析管理报告的目标和内容,提出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设想,以及建立管理报告的意义和难点,以期在企业实践中建立其自身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提供帮助,也为财务报告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 现行财务报告信息和经营管理当局需求信息的差异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构成

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由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附注(如会计政策、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等)、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有关市场竞争状况、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其他相关内容构成。其中,财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部分,主要报告受托人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投资者决策所用的信息则包含全部内容。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其目的在于满足投资者等相关信息使用群体的需要。

(二)经营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

经营管理当局需求的信息复杂多变,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报告资源受托责任的履行。由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构成,包括财务报表和相关报表附注所反映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基于历史成本基础上完成。(2)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主要分析财务、经营和业绩数据变动的原因主要趋势、特征,以及对未来的影响。(3)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信息,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各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信息。(4)前瞻性信息。主要是机遇和风险信息,包括主要趋势所引起的机遇和风险,管理层的计划,关键性的成功因素,实际的业绩和以前预计的机遇、风险和管理计划之间的比较。(5)公司宏观信息。主要是公司经营目标与预计之检讨,公司战略实现程度,行业竞争和产业结构对公司的影响。(6)内部财务和经营决策信息。主要是投资决策信息、单向产品(服务)盈利能力及其敏感性分析,资产价值及质量信息,组织资本及其优势,绩效评价及控制等。可见,经营管理当局所需信息范围广、内容详细,与企业外部财务报告使用者相比更具独特性,有其特定的需求目标。许多信息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财务报告信息只是经营管理当局所需信息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差异较大。因此,为了及时准确地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报告体系便成为一种必然但是,由于理论和实务研究多集中于财务报告和改进企业财务报告,研究管理报告的相关内容很少涉及,管理会计又多注重于研究成本确认、决策分析、最佳激励方式、业绩考核方案的选择等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所以,何谓管理报告,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报告,便成了实践中的一个难题。

二、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目标和内容分析

管理报告的总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但经营管理当局所需信息范围较广,现行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其中部分信息,因此,管理报告应该满足其中另外部分,财务报告和管理报告应互为补充、相互依存,形成企业完整的内部管理报告和外部财务报告体系。这里,以单项产品或服务在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为例(见图2)来进行分析。

从图2可看出,企业对外提供有关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报告其不同产品或服务为股东所创造的价值。企业在决定经营这些产品或服务以前,首先面临产品或服务的投资决策选择净现值、风险因素、报酬率等管理会计指标开始在决策分析中使用;而决定投资后,企业又要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边际贡献、敏感性等进行分析,以选择不同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这些构成了企业决策报告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通过对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和落实,与各个不同的责任主体签订业绩目标实行管理控制,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其预算与实际、实际与行业标杆值之间的差异,这些构成了企业责任报告的主要内容。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和差异,企业将传统的产品或服务经营改为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因而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客户对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何种类型(如商业客户、政府客户、个人客户等)或地区的客户是企业的主要价值来源,预计何种类型或地区客户的价值创造,提供给每类客户所耗费的单位成本等信息,以及许多不用或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事项信息(例如客户群体的消费偏好、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和重新设计等),构成了企业价值报告的主要内容。因此,除对外财务报告外,企业内部的管理报告体系包含三方面内容,即决策报告、责任报告和价值报告,三者构成了完整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其中,决策报告的目标是为企业投资决策、财务和经营政策选择提供信息,责任报告则为责任主体的业绩评价提供依据,价值报告为跟踪客户和市场、改变竞争策略提供大量的信息。三者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

三、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设想

(一)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应分析的信息

管理报告的目标和内容,提供了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方向,但要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报告体系,还需要分析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这三者的报告基础、报告运行和报告呈报。

1 艮告基础。决策报告面临投资决策选择时,重点关注现金流量、净现值、风险因素、报酬率等指标;面临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选择时,则主要报告边际贡献、敏感程度等因素。因此,决策报告以时间价值、本量利要素和成本分摊为基础报告要素。企业通常在评价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费用中心的业绩时,需要报告边际贡献、部门经理可控边际、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等指标,同时报告这些指标与预算目标、行业标杆值的差异及原因等相关内容,故责任报告是以可控资源和责权利结合为基础报告要素。价值报告则重视客户的价值创造和预计价值创造,以及一些不用或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事项,因此主要以历史成本信息结合经济事项为基础报告要素。

2.报告运行。决策报告涉及时间价值、量本利要素和成本分摊,故以价值和非价值为确认标准,并以货币和非货币进行计量;而责任报告关注可控资源在不同主体的受托责任,因此主要以可控贡献边际及其过程为确认标准,并结合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价值报告的运行稍稍复杂,其客户的价值创造和预计价值创造将以价值实现及其过程为确认标准,但一些经济事项则不能通过现金进行计量,其所提供的信息可能细致到每一项具体活动,并允许采用多种计量方法来描述这些经济事项的各个方面,以更准确地反映经营活动的全貌,有助于对客户及其行为对企业的影响作出整体评价。

3.报告呈报。决策报告主要向企业的决策机构呈报投资、更新改造等资本性支出活动,以及单项产品或服务的贡献边际、敏感程度、安全边际分析等相关决策活动所需的信息;责任报告则需要逐级向责任主体呈报责任人在授权范围内的责任业绩实现程度,并报告实际与预算、实际与行业标杆的差异及其改进措施;价值报告重点向经营管理当局呈报客户创造的价值、价值的实现过程、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例外信息和风险预警机制等。

(二)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程序

通过分析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三种报告的基础、运行和呈报,为构建企业内部完整的管理报告体系奠定了基础。企业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还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以明确各“用户”需求为起点。企业内部各“用户”需求的差异,导致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等三种类型管理报告的内容各异、目标不同,因此,明确各层“用户”的期望和需求,是企业建立管理报告体系的首要任务。从组织的层面上讲,管理报告的最高级“用户”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它承担着为股东创造财富的重任,整个管理报告体系将以此需求为起点进行研究和设计,因此,明确最高管理层的信息需求将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再将相关信息目标进行分解和落实,以保证职能部门、分公司、事业部、子公司等信息需求主体都很清楚自身对管理报告的定位。实际分解和落实各层“用户”信息目标时,需要注意“用户”的权力、责任等因素对管理报告的影响。一般是基层单位的信息尽量详细,最高经营管理当局则只需关注重点和例外事项,各“用户”之间所报告的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形成管理报告信息的一个有机整体。同时,整合、评估现行相关报告体系亦很重要。企业通过关注既有报告的种类、制作流程、内部交流途径、信息可使用性与准确性、报告的及时性以及例外和风险事项预警报告渠道,可以确定拟保留使用的管理报告、需要修订和新增的管理报告、新增管理报告与原管理报告的衔接等重大问题,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报告体系,保持管理的延续性,最终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2.确定管理报告的设计原则和报告框架。由于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因此设计这些管理报告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就非常清楚。首先是实用性。同时,管理报告不能像财务报告那样按月份为基本单位,它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应具备随时报告相关信息的功能,因此第二个原则和要求是及时性。由于最高管理当局重点依靠这些管理报告进行决策,因此其信息的质量就要求非常高,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故管理报告的第三个原则和要求是准确性。

至于管理报告的报告框架,尽管因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有差异,但总体来说,首先要求报告突出重点事项。由于及时性的要求,管理报告不可能像财务报告那样有固定的报表结构和报表项目,有时候可能是一件事项的描述,有时候可能是一些数据的传递,但并不表明管理报告可以不要自己的架构,我们可以将重点和关键的报告内容列为管理报告的第一项目要素。其次,常规的管理报告框架可以按照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进行设计。比如责任报告的报告框架就可以包括报告要素、预算数、实际数、差异、差异原因、改进措施等内容。第三,具体明细项目的报告框架,可以借助财务报告现成架构或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按照这三项措施的基本要求,企业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管理报告框架体系。

3.拟订具体的管理报告。根据已明确的信息需求和管理报告基本框架,拟定具体的管理报告便不再是一件难事,只需拟定一个各“用户”对管理报告的需求目录,再制定管理报告的总体要求、编制要求、报送要求、数据来源、例外信息及风险预警报告等相关内容,便可以构建一个具体的管理报告体系。

四、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意义及难点

(一)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意义

构建企业管理报告体系,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完善、科学正确的决策、合理的绩效评价、改进对客户的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1)企业改进财务报告的努力,一直是从外部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分析,分析管理报告与财务报告的关系,而从经营管理当局的角度提出对财务报告的改进,将更具探索性意义,也为完善财务报告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2)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研究一直从授权与分析、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等角度进行,但其最终效果缺乏直接的体现,通过研究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可以实现责任主体的层层目标控制;(3)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对事实的清晰分析和判断,信息的充分和准确、客户前沿信息的及时反馈,管理报告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4)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凋动责任主体的积极性,这需要管理报告提供相应的信息;(5)来源于客户价值创造和预计价值创造的报告,可以更好地赢得市场和改进对客户的服务。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篇2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编制;完善措施

现阶段,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报告,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企业名某一时间段生产经营情况加以总结分析,从而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有利于企业高层进行下一阶段工作的决策。就现阶段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而言,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会计报表以及财务分析。对于以上两部分中的较多内容都具有局限性,不利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此外,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市场环境变得复杂,导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为此,当前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完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要做好企业财务报告体系进一步的完善工作,对其进行改革、创新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完善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是现阶段财务管理人员最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编制与完善措施”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一、现代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不足之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及复杂性,导致现代财务会计报告体现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具体内容如下:

1.现代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法制管理力度不够

现阶段,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主要还是沿用高度统一性报告方式。但是由于现代行业的局限性,以及国家政策的多样性,使得会计报告规定不具备可比性,同时对于现代财务会计报告缺乏科学协调。此外,现代的财务会计报告过程中,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促使企业资金经常出现损失,诸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企业的发展中,少数的财务会计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面前,抵抗不住诱惑,经常性出现违法犯罪活动,促使企业遭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现代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中需要对法制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认识到法制管理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依照法制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信息不够具体,内容过于简单。

2.会计报表的局限性没有被打破

在进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时,其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制作会计报表,就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报表而言,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主要工作是将企业财务信息加以披露,对于企业财务信息范围不仅仅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交易事项,还包括对财务信息用户信息。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具有重大作用的不是对生产经营交易事项进行披露,而是对非财务信息进行的披露。但是在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时,并没有对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对于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商品的销售方式及渠道、产品的研发和服务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企业发展对环境影响情况等。此外,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报告一般情况下,只是重视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对其他重要交易事项没有进行详细的披露,使得财务会计报表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其二是会计报表可比性差,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核算的组织程序其主要的特点是可以任选一种方式计算,为此,不同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计算或者核算时,其采取的组织程序可能不一样,如此一来,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报表就不存在可比性。就算在同一个企业,由于先后会计报表方式的不一致,企业财务报表同样不具备可比性。其三是计报表中财务信息严重缺乏相关性以及可靠性,对于企业会计报表只有完全将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才能使得企业财务信息具有相关性,所谓的完全披露指的是财务信息需要保证以下特点,诸如及时、完整、全面以及准确。但是现阶段的会计报表还是统一格式,同时在财务报表项目中又被规定满足相应的要素定义及计量原则,促使财务信息的不完整,促使财务重要信息得不到有效的披露,同时新的经济法以及政策得不到有效的体现以及实施,促使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此外,会计报表可靠性差,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财务会计在进行企业财务信息报告时,由于诸多原因,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依靠会计报表获取企业信息,一旦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将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促使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其四是会计报表缺乏对前瞻性财务信息进行披露,现代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报告企业以往的财务信息,对未来财务信息没有进行预测,如此一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决策,同时不利于所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的反映。

3.分析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流于形式

现阶段,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依据财务会计报表信息,在上述分析中,已经说明,财务会计报表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不具有有效性,同时企业在财务分析时,分析方法并不能满足现代财务分析要求,其主要体现在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其比率指标包含了较多的判断以及假定,导致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此外,在进行实际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的工作过于形式。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运营成果分析的准确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4.会计报告透明度不高

企业将财务会计报告在公布时,往往是不够透明。虽然现阶段相关部门对此种情况,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但是成果较差。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透明度不高的原因在于企业涉及的信息过多,诸如成本、保密、竞争及法律诉讼等。此外,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时,还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有用信息少,实质问题不加以披露,如此一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透明度自然低下。

二、现代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措施

在上述分析中,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有必要进行现代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措施探究,促使财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信息满足会计目标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加强法制监管力度

在上述分析中,从中可以了解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企业内部存在少数财务人员由于利益的诱惑,进行了违法活动,导致了企业经济损失。为此,企业在进行财务报告时,不仅仅需要完善财务会计报告内容,还需要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以及加强法制监管力度。如此一来,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借鉴的先进经验需要与企业实际情况加以有效融合,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2)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会计法制的宣传,促使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工作时,摆正自己的心态。总而言之,现代企业需要在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制度之后,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促使企业的会计报告体系具有可比性,同时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

2.明确会计报告目标

对于明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其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信息需求,其原因在于只有会计报告信息内容丰富并且准确,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以及决策。为此,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就需要保证及时性、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以及,前瞻性。如此一来,就需要重视以下方面,(1)不断完善财务报告的结构形式,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丰富财务会计报告内容;(2)依据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财务报告形式。总而言之,企业将会计报告目标进行明确,便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实际要求,进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促使会计信息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拓宽会计报告体系的信息披露范围

在上述分析中,从中可以了解到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会计报表可比性差、会计报表中财务信息严重缺乏相关性以及可靠性以及会计报表缺乏对前瞻性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为此,企业有必要拓宽会计报告体系的信息披露范围。针对以上不足,需要囊韵录父龇矫娼行,(1)披露非财务信息,就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对企业财务及运营状况等展开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加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商品的销售方式及渠道、产品的研发和服务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的主营业务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等的披露,促使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2)披露前瞻性财务信息,为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进行正确的决策,就需要对未来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等一些企业前瞻性信息加以披露,会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上信息,加以综合性的分析,便于决策。(3)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其原因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紧密联系,只有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才能使得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得到有效的保障。

4.提高会计报告的及时性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报告,如此一来就需要保证会计报告的及时性。为此,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具有及时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对各种突发问题了解,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此一来,企业需要加强财务信息的会计报告制度建设。此外,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时,可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可以快速对基本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细化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存放于计算机数据库中,便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查询,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财务人员的会计报告编制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才能使得财务报告有效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报告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现阶段市场环境的复杂,导致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具有较多的不足之处。为此,有必要加大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加强非财务信息、具有前瞻性信息及关系社会的相关信息的披露,同时加强法律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力度,提高财务会计披露信息质量,从而有效实现会计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明宏.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编制与完善[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15-16.

[2]闫莉.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0,17:31.

[3]姜晓锋.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0,12:84-85.

[4]姜瑞文.论我国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与改进[J].商业会计,2005,11:49-50.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决策

一、前言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决策的重心在信息(李天民,1996)。如果我们以此作为三段论的前提的话,不难推断出“管理的重心在于信息”这个结论。会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会计报告分为外部财务报告(即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告(管理会计报告MAR)。多年来,不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人们更重视外部财务报告,却忽视了管理会计报告是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的理论价值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价值。目前,管理会计报告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实务界对系统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众多学者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以期为管理会计报告研究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使管理会计信息的作用在新环境下得以充分发挥。

二、管理会计的目标定位及选择

明确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目标是构建其体系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财务会计目标已逐步由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一个完整的会计报告系统包括财务报告(即外部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即内部报告)组成,且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是以反映企业内部会计行为的管理会计报告为基础,因此决策有用观的编制要求不仅适用于财务报告,也同样适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报告。基于以上分析,确定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面向企业内部管理者,从决策价值创造的角度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及时、有效和相关的财务信息,满足管理者决策和控制的信息需要。具体来说,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目标可以分为最高目标和基本目标两个层次。最高目标应符合企业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要求提供的信息具有足够的价值相关性,跟踪,反馈和预测企业的价值信息,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事中和事后控制,理想是满足事前控制的目的。从根本上为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资本保值增值提供信息保证。基本目标的确定围绕终极目标,主要概括为以下两条主线:第一是为企业经营管理供信息,帮助管理者制定各项决策,第二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综上所述,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应该为企业的决策和控制活动提供充足信息,并且提供的信息应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相关,时刻围绕价值创造的目标提供价值信息。最终建立更为透明协调统一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以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为有效地发现并确定价值创造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三、决策导向对管理会计报告内容的要求

孙建强、朱妍(2006)认为管理会计报告的设计应该主要解决报告的内容和报告的服务对象。平衡计分卡和作业管理思想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企业按照平衡计分卡所涉及的四个方面设计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按照作业管理的思想,将企业划分为多个编报单位,首先形成以各编报单位为基础的次级报告,使之贴近基层管理实践的管理人员,再以此为基础编制提供给高层管理者的整个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进而形成一整套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王玉红((2009)认为内部报告是信息传递的载体,站在决策视角,提出了构建基于决策的内部报告体系框架,包括筹资决策报告体系、投资决策报告体系和经营决策报告体系。张先治(2010)基于会计相关性理论,认为内部报告信息可以从会计要素、会计相关性和企业价值创造目标三个层次进行分类,分别构建三大内部报告系统,即基于会计要素的内部报告系统、基于会计相关性的内部报告系统和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内部报告系统。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内部决策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重视,关于管理会计报告系统的研究也初见成果。但企业内部所需的决策信息众多,而将作为内部信息载体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化、理论化,并与实务相结合,是目前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应用的迫切需要。

四、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要点

(一)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主体

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必须明确其编制的主体,即由谁负责组织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由于决策指标在理论上可以计算并有助于于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理解,但要将其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却并不容易。在决策价值管理的实践中,决策指标不仅要拆分细化成为基层员工提供日常业务中执行业务简单易用的工具,还要使管理者能够明确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经营要素,以对具有持续价值创造能力的项目予以重视,逐步淘汰侵蚀企业价值的项目。因此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的原理、方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要全面理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准确把握决策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内涵。不仅要熟悉企业的状况,而且要对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价值驱动因素有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和把握;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事前预测或规划。由于企业内部价值管理所需信息的复杂性,企业财务人员还必须寻求其它管理人员的协助,编制出能够满足企业进行价值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报告。企业管理层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做到信息提供的价值相关性,为满足管理会计报告能够满足企业管理层的决策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共同努力。在编制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时需要考虑管理者的层级,形成上情下达或下情上报双向沟通的桥梁。由于企业的管理者的层级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个层次,相应的将编制主体分为对应的三个层次。具体来说:(1)基层管理者是处于企业组织的末端的特殊人群,如生产线线长或工长。他们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基础,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的工作人员,主要汇报对象是中层管理者,目的是保证上级分派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基层管理者在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主要编制作业报告,收集日常工作的信息。从而及时掌握作业人员实际与标准或者与历史业绩之间的差距。(2)中层管理者包括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如财务会计人员、部门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他们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执行者也是参与决策者,同时中层管理者需要在企业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下级信息畅通无阻地沟通和保证令行禁止等方面有重要责任。因此,中层管理者主要负责编制经营报告、提供控制反馈和业绩评价信息,为企业高层管理提供预测、决策的信息以及控制过程信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分析。(3)高层管理者承担制定宏观决策、为整个企业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需要长期关注并维系企业组织的生存、成长和有效性,是一个企业的高级执行者并负责企业整体上的管理。高层管理者,如执行副总裁、总裁、管理董事或首席执行官,他们在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编制中主要是编制企业战略报告,提出企业如战略目标设定、产品(或劳务)的市场前景、竞争者威胁和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和企业业绩评价标准的设定等涉及重大宏观决策方面的信息。综上所述,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编制要充分考虑管理者的层级,充分了解他们工作性质和所需信息,根据汇报层次和信息的传递程序,保证管理者明确自己何时编制和收到何种报告。

(二)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原则

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要求企业从决策价值管理的角度指导决策并执行控制职能,确定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而不是过多地多关注冗长的会计科目调整。因此其编制原则应包括传统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原则和适应决策价值管理模式应用的原则:(1)重要性原则。由于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的核心是决策指标,由前文决策理论介绍中阐述的公式可知,为准确计算决策,税后经营利润的计算涉及冗长复杂的会计调整事项以消除会计准则的影响,并且具体调整科目和调整幅度受行业特征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调整过程并不遵守公认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且在计算投入资本成本时由于权益资本成本的估算模型存在严格的假设前提以及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使得资本成本计算的准确度存在问题。因此在编制报告时,只有当涉及的调整或计算项目对于企业来说金额是重大的,且如果不进行调整或计算会严重扭曲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的,才需要做出调整和反映。(2)成本效益原则。由于决策指标调整和计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会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应重视成本效益原则,即企业管理层为获取决策和控制所需信息所造成的成本只有在小于其增加的收益的情况下才是可行的。如果为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高于其收益,则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相背离。(3)可理解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要求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该清晰明了。只有管理者正确理解这些信息,才能有利于其进行决策和控制,实现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的报告目标。报告提供的信息专业性较强,要求企业在编制时权衡可理解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关系,对管理者决策和控制重要性高的信息详细披露,对重要性低的信息则应简单提供或省略提供。(4)相关性原则。张先治教授在2003年提出管理会计报告需要保证报告信息与管理所需要的决策和控制等信息保持高度相关性。并非将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局限于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只要是对管理者决策和控制相关的重要信息,都可以纳入到报告体系中。(5)及时性原则。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同样要求时效性,因为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过时的信息不但对决策无效甚至还会造成决策失误。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不必拘泥于企业财务报告按月分季编制的方式,可以应根据管理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灵活安排,按月或季甚至按每周每日或每时提供决策和控制信息。

(三)构建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框架

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反映企业决策价值管理的全过程,其编制重点在于记录创造价值的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而预测企业创造价值的潜力。据此梳理和组织重要的企业价值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完整和有用的价值信息。(1)基于决策的决策报告体系。股东价值的创造,是由企业长期的现金创造能力决定的。按照企业现金流量的不同性质把企业的活动划分为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经营决策三类。因此基于决策的决策报告体系相应地包括经营决策报告体系,筹资决策报告体系和投资决策报告体系三个体系。筹资活动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渠道主要包括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途径,广义来说筹资活动还包括利润分配过程。筹资策略服从投资决策,满足投资对资金的需要。筹资决策是指通过对筹资途径、数量、时间、成本、风险和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一个最佳资金结构并取得最低资本成本的分析判断过程。筹资决策报告的职能是反映企业筹集资金的来源渠道,确定最低的资本成本和最佳资本结构。筹资报告体系包括分为资金成本报告、资本结构报告和利润分配报告。投资活动对企业价值创造至关重要,投资决策报告服务于管理者的投资决策,是基于决策的决策报告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投资活动包括对将企业闲置资金投入到财产项目为赚取利息、股息或红利的活动,如以购买其他公司的债券或股票。也包括对内投资,将资金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项目以获得利润,如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更新厂房设备等。因此投资决策报告体系相应地包括对外投资决策报告和对内投资决策报告。具体说来:对外投资决策报告的职能是提供对外投资项目的投资结构、投资期间和投资收益等明细信息,反映企业持有的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和基金投资等各类投资的取得、持有和处置等信息。对内投资决策报告的职能是提供企业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或非流动资产项目投资决策等方面的信息。经营活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价值创造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两个要素,收入是造成价值创造增加的因素,成本费用是主要造成价值创造减少的因素。经营决策主要包括销三个环节,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盈利为目标。经营决策报告为企业管理经营活动这个核心内容提供相关信息。具体来说,经营决策报告体系包括采购决策报告、生产决策报告、成本决策报告、销售决策报告和经营决策重要事项补充说明。其中,由于决策指标引入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而决策明确企业在计算全部成本要扣除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因此重点要求企业要考虑股东权益的回报,权益资本不再是免费使用的资本。(2)基于决策的控制报告体系。决策预算报告是“对企业未来会计期间经营情况的正规定量说明,是未来经营情况的总体预测”。基于决策的控制报告体系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起点,分解决策指标确定价值驱动因素,制定控制标准,主要为控制过程及时提供信息并提供信息,并同时生成决策预算报告。决策分析报告体系基于决策预算报告体系,编制目的在于分析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差异,明确控制重点。以基于决策的差异分析报告体系为核心提供控制差异信息,这也是评价报告体系的核心信息保证。具体内容包括差异计量报告,差异程度报告,差异分析报告以及重要事项说明四个部分。决策评价报告是连接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纽带,通过运用基于决策的业绩评价方法对预算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求有效引导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向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前进。决策评价报告体系包括预算评价报告、业绩评价报告和其他重要事项。

五、结论与启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管理会计报告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更好的满足其决策的需要。通过基于外部财务报告的管理会计报告研究和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研究可以给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决策需要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完善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特别是内部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妖艳丽.小议管理会计内部报告体系的构建[J].现代商业.2009(29).

[2]张先治.基于价值的管理与公司理财创新[J].会计研究.2008(08).

[3]王颖.聚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报告体系[J].辽宁经济.2008(04).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财务报告现状及其局限性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缺陷。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基于财务会计信息用户的需求,财务会计信息用户到底需要企业过去的历史信息还是需要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以前在财务会计学界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财务会计信息用户更加需要面对未来的决策有用信息,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信息的关心程度要高于对企业过去信息的关心程度。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假设缺陷。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是在会计假设基础上加工完成的,如果会计假设存在缺陷,必然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产生缺陷。会计主体假设强调企业“拥有和控制”财务资源,非企业“拥有和控制”而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有重大影响的财务资源被拒之于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之外,显然不妥。持续经营假设难以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符。会计分期假设既影响信息的可靠性,又使财务会计报告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情况。

3.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缺陷。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缺陷的影响是深远的。而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存在严重内在缺陷:即重财务资源轻财务能力,重财务状况轻财务潜力,重财务表现能力轻财务核心能力。企业财务报告的“三轻三重”现象说明现行财务报告严重忽视了企业核心信息的披露。

4.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形式与载体缺陷。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基本采取报表、附注、补充说明等形式以定期披露方式进行,信息披露载体一直主要采取有形媒介方式,难以赶上互联网等信息传递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无法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从而对信息相关性产生影响。

二、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核心能力与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

构成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两大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可靠性是基础,相关性是保证。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也就是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信息都视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这种一般相关的要求,三表报告体系能够基本满足。但是在共同信息需求以外的特定决策需要特定信息,而这种特定决策相关的信息在三表报告体系中却很难满足。诚然,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使用目标是不同的。但是企业财务信息首先必须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要求,并通过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与结果来满足其他相关利益集团的要求。因此,企业财务报告改进与财务报告核心内容的选择的核心是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而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又是通过财务能力来体现的。企业财务能力包括企业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财务表现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个方面,它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在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 居于核心地位显然是企业盈利和成长能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企业管理当局信息需求的范围、数量、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管理当局的委托- 行为与结果影响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对信息需求的范围、数量、内容和形式。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决定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而且决定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指标。

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的内容与特点

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取决于财务报告信息用户的需求。财务核心能力报告应该披露的核心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财务表现能力信息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方面。财务资源是基础,财务状况是主体,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是延伸。这些信息集中体现在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以及相关补充信息上。

2.企业财务活动能力方面的信息。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分配能力和日常管理能力等。财务活动能力不仅决定财务表现能力,而且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因为筹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规模,投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报酬,分配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声誉,日常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能力,它们共同影响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因此,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理应予以披露。

3.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既包括企业组织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计划与规划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也包括组织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创新能力等。财务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组织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与方法、管理者的素质等多个方面,它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因此,它们是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

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属于企业财务主体的财务信息,构成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的核心内容。但仅此还不够,必须增加一定的非财务主体的企业能力及其核心能力方面的补充信息。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不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否定,而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发展。它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点:

1.非完全会计信息。严格意义上说,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同,后者的范围比前者更宽, 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既有会计信息,也有财务信息,但以企业会计信息为主。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不仅包括财务与会计信息,而且包括财务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信息,同时还包括企业能力中有用的核心能力信息。

2.非完全历史信息。历史信息是以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为核心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基本特征。但是企业财务决策总是面对未来。历史信息虽然可以作为未来预测的依据,即使其信息是可靠的,也会影响信息的特定决策的相关性。

3.非完全货币信息。货币信息是现行财务报告的又一特征之一,这是由会计基本假设和计量原则决定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货币信息对企业核心能力和财务核心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等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超出了财务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都难以用货币信息披露。

4.非完全数据信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主要披露财务会计的数据信息,非数据信息只是数据信息的补充。数据信息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形式披露,非数据信息主要采取文字说明形式披露。

5.非完全主体信息。会计主体是财务会计设的基本基石,也是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只披露会计实体主体的会计息。但是随着虚拟企业的产生和实体企业的不断拟化,会计主体假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所葛家澍教授提出了“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相结合的假设。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不仅披露企业拥有的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信息,而且要求披露企业未拥但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市场竞争信息、人力资源信息、行业发展前景信息等相关信息。

6.非完全定期信息。由于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主要提供定期的财务会计信息。但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信息需求的时间要求越来越苛刻, 定期信息披露显然难以满足信息需求者要求。因此,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期限越来越短。而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由于涉及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等信息,因而要求即时披露影响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重大事项。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篇5

摘要: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本文透视了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的缺陷,提出“监管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并分析其合理性。

关键词: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监管有用观

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是企业与其利益关系人的链接点,它能够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并成为广大用户了解企业运营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料。财务报告目标作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系统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标准,是在不确定会计环境下提出的一种主观愿望,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决定主观、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不同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主观目标的形成,会计目标的提出不能脱离它所依存的客观环境,否则就不现实。财务报告目标是连接内部会计系统和外部会计环境的桥梁,它的定位不仅受会计本质所决定,更受会计环境的直接影响,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管财务报告目标如何定位,财务报告目标至少要反映三方面内容,即三W标准:(1)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是谁(who);(2)财务报告应当提供哪些会计信息(which);(3)财务报告信息对使用者有什么用途(what)。当前会计界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二者都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提出来的,财务报告只强调经济信息的披露。然而,在科学发展观下将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在“受托责任观”或“决策有用观”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一、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全部内容。“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人人平等,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协调好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是以生态和谐、代际公平为主要特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要处理好两方面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当代人发展经济要以不破坏环境为限度,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保持生态平衡:二是要处理好当代与后代的关系,资源在两代人之间如何分配,环境在两代人之间如何共享。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从科学发展观看社会目标,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看企业经营目标,就是要实现以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社会公平为目的,以生态和谐为限度的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看企业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应当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会计信息,这是财务报告应当反映的全部内容,即“三w”标准中的“which”。按照科学发展观,并借助于“三w”标准来看“三w”中的“who”,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应当是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或受到企业影响的需要协调的社会各方关系人,即利益相关者;“三w”中的“what”,信息使用者获取财务报告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与企业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有业务往来且利益相互影响的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要加强自有资金管理并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避免资金低效周转或无效运营;与企业无业务往来但其权利受到影响的信息使用者(如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税务机关、竞争对手等),要加强对企业广泛监督,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

科学发展观是在当前经济增长迅速、安全隐患严重、财富分配不公、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背景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影响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还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并对现有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产生冲击。

1.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受托责任观”(account-ability)产生及存在背景是资财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是向资财所有者如实反映受托人对资财使用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从科学发展观看“受托责任观”目标定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信息使用者的局限性。受托责任存在的前提基础是两权分离,产生比较明确的资财委托——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能够直接地沟通和交流,信息使用者只是建立在资财委托和受托关系上的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现有的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层,不涉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关系人。二是财务报告反映内容的局限性。“受托责任观”下的财务报告只是反映保证对委托人所托付资财安全完整的财务状况信息以及保证对委托人所托付资财运营增值的经营业绩信息,即只是反映委托人资财保值、增值的财务信息,而不注重现金流量、社会责任、环保收益等信息。三是财务报告编报的出发点违背市场理论。按照市场供求原理,信息的需求决定信息的供给,在“受托责任观”下,编制财务报告目的主要是从受托人的角度出发,即从信息供给方考虑,企业管理层为了解除自己的受托责任才向资财委托人主动解释、说明其业务活动和经营业绩,而委托人使用财务报告则是一种被动需求。四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不够全面。在受托责任的指导下,财务报告主要反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历史的、客观的信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而忽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科学发展观下“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决策有用观”(decision-usefulness)产生和存在背景是存在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财务报告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等)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从科学发展观看“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财务报告反映内容的局限性。“决策有用观”下的财务报告只是反映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而忽视社会责任和环保收益等非财务信息。二是决策概念外延过窄。决策仅仅是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管理具体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等程序。一些外部信息使用者并没有履行决策职能,仅仅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如政府部门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社区居民、新闻媒体等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违法、违规活动进行举报监督;注册会计师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签证或管理咨询;投资人利用会计信息加强自有资金管理,规避风险以获得安全、较好的报酬,等等。一些内部信息使用者也没有完全履行决策职能,也是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如管理层利用会计信息进行下年度预算以及对经营过程实行控制和检查;董事会利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考核管理层,等等。三是信息使用者的局限性。在“决策有用观”下,尽管编制财务报告目的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出发,但其前提必须存在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通过市场中介将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与公司联系起来,以便出资人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是否投资、信贷以及类似的决策。决策有用的前提过于严格,资本市场以外的利益相关者难免被忽视,如政府机关、社区居民等。四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不全面。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现时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经济信息,注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而忽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科学发展观下“监管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提出及合理性分析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篇6

关键词:企业;年检制度;年度报告

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社会组织;主要形式有:独资、合伙、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了维护市场的有效秩序,现代国家一般对企业在市场中的进入、运行、退出都有一定的监管。对企业运行的监管则视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而不同,前者需要执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后者的要求则低很多。我国自1983 年以来,对非上市企业实行的都是年度检验制度,这项制度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贡献颇多,但自2014年2月国务院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企业实行年度报告制度,标志着实施了三十多年的年检制度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

一、年度报告公示制度

企业年度报告制度是指企业依法向登记机关定期、如实上报年度登记事项执行情况和经营情况的法定制度。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理应由市场决定其进入、发展、退出,政府只需维护市场的有效、合理,兼顾公共利益的保护即可。基于有限政府的思想,自20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已经普遍的放松了对于企业经营的管制。而我国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国家干预意识过强,使得政府职能混乱、资源浪费、监管不当。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在我国呼吁已久,终于国务院与2014年2月批准《方案》,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

《方案》自3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司股东(发起人)缴纳出资情况、资产状况等,企业对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内容进行抽查。而基于《方案》以及国家工商总局的通知[1],此次改革涉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企业。

二、年检制度

企业年度检验是企业登记机关依法按年度根据企业提交的年检材料,对与企业登记事项有关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的监督管理制度。1982 年,国家工商局制定了《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年检对象只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公司形式的市场主体尚未包含在内;这是年检制度的首次入法;随后几经修改,2006年2 月24日再次修订的《企业年度检验办法》最终确定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年检制度[2]。伴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转型,企业年度检验制度在监督管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三、与年检制度相比,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的特点

(一)监管方式转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便是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太强。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我国之前的年检制度受传统的政府监管方式的影响虽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以直接干预为主,市场发展一直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监管权太强、负担较重、寻租厉害。而《方案》中出台的年度报告制度,则将政府的直接检查,变为督促市场主体及时、准确的报告公开信息的间接监管,突出政府的服务职能、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责,虽然政府仍保留了抽查的权力,但相对前者,政府已在转变监管方式,还市场更多的自由。

(二)提出信用信息公示体系的构建

《方案》中强调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将违信公示作为企业违之之惩罚。其规定:一、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将企业登记备案、监管、年度报告、资质资格等信息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二、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将年度报告与信用建设相结合,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运行模式,增加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更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行为的监督[3]。

(三)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为企业减负

《方案》提出年度公示制度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便于企业按时申报;且强化了企业的义务,要求其向社会公示年报信息,供社会公众查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来查询企业的有关信息。对企业来说,无需每年到工商部门提交检查、如实公布即可,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强企业披露信息的主动性。

四、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的不足

(一)规定年度报告制度的文件位阶太低

《方案》全称是《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虽由国务院批准,但其法律位阶却比部门规章还要低。将现行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这一重要的措施由这样一个方案的形式确立,本身是否存在不当。且这本是政府在企业管理思路上的一个转变,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市场,但这样一个意味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方案却以行政指导立法的形式展开,是否有点矛盾。自今年3月1日开始,这一制度便正式实施,这彰显了我国当前的行政权力的强大和行政效力的便捷。

(二)规定内容太过抽象

《方案》对于年度报告制度的规定只有一段,却规定了报告单位、报告内容、审查方式等内容。虽已将年度报告制度的轮廓勾勒了出来,但内容改过具体,操作性差。如规定的报告内容事项太少,难以达到监管的目的;报告时间、报告方式都未有明确规定;如何抽查、怎样抽查亦未详尽;惩罚措施只有依法处罚加信誉公示通告、操作空间太大、寻租容易。

(三)审点依然是企业的登记情况

《方案》中规定的报告内容:公司股东(发起人)缴纳出资情况、资产状况等,企业对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故而,现行的企业年度报告制度与之前的年检制度一样,审查的重点依然是企业的登记情况,而非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一点则与国外年度报告制度相差较远,国外的年度报告制度即对公司的登记事项监督检查,亦强调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知悉和掌握[4]。因此,现行的年度报告制度只是政府审查方式的转变,而实质需审查的内容依然未变。

(四)未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无论是企业年检还是年度报告都是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我国之前的年检制度是管理有之、引导不够,而今的年度报告制度显然矫枉过正,仅仅一工商部门之抽查,对企业提供资料即无实质审查亦无形式审查,兼之以未完善的信用体系,又未赋予公众监督权力,如此单一的监管体系,恐难履行好其监管职能。

五、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的完善

年度报告制度虽在国外已实行多年,但在国内毕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自然存在诸多未尽之处。比之国外经验、以及国内多年实施企业年检制度的总结,对于刚刚启程的年度报告制度建议如下:

(一)完善法律法规

《方案》只是一个改革的大纲,具体制度的建立仍需详细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相对于《方案》的简单概括,后续法律法规,首先、需要明确管理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管理部门有哪些监管权力、措施、怎样监管;其次、明确企业报送年度报告的责任、义务,怎样报送、以什么格式报送;最后、需建立明确的法律责任、统一的处罚幅度以及相应的救济措施。任何规定不透明的地方往往即是管理机构寻租的腐败区。《方案》可以简单概括,但后续的法律法规必须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能以及企业的义务与权利。

(二)完善多层次监管体系

1、严格的税收制度

税收与企业息息相关,是最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税收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的有效收入,更可以实现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政府可以通过对税收信息的统计、分析,很快掌握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可借税收制度的适当调整,实现对经济的宏观。完善税收制度,发挥税收的调控职能,构成对企业的多次监管,维护市场的有效、安全。

2、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市场的诚信建设也是现代经济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之一,且其运行成本低,能有效节约了社会资源。故《方案》提出通过完善信用约束机制等监管措施来推动实现"严管"。目前条件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依托,通过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实现协同监管,是一个可行而有效的手段。

3、加强社会监督

企业年度信息报告公示制度,要求企业相关信息的公开,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对于信息的直接利益主体,只有一个查询权,基本是对社会监督力量的浪费,这部分群体即是公开信息的受众,亦是公开信息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是最可能受到公开信息的影响、也是最容易发现企业公开信息存在问题的主体。由于管理部门对于企业报告信息只是抽查,故而作为利益驱动型的企业报告很有可能存在违法问题,如此疏落的政府监管很难维持报告的真实、准确,赋予公众监督权,即可补上监管的空缺,亦可节约行政成本。

(三)完善处罚措施

1、明确行政处罚措施

《方案》中规定的处罚措施太过具体。应当明确处罚的原由、处罚措施、救济方式等。鉴于之前的处罚措施只是: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罚款的操作空间太大,吊销执照的处罚太重。故而对于企业年检制度的违法处罚,应该首先明文规定,法无规定即无授权不可罚;其次依法处罚,行政处罚要适当、合理;再次、要引入新的惩处措施,如警告、公告;最后、慎用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2、加重个人责任

《方案》虽引入了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处罚措施,但只是通报有关部门、产生信用约束。企业虽是独立主体,但其行为都是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的意思表示。企业年度报告违法,处罚企业无可厚非,但做出报告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也难辞其咎。加重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刑事、行政处罚才能起到法律的威慑作用,使这班人不敢实施类似行为。

3、强化司法救济和刑事惩治

司法机关的民事救济和刑事惩治是对合法民事权利的保护和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惩罚,对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依法惩处各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是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

企业年度报告制度自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这项政策虽然还不完善,但其是政府转变管理思维的开始,意义重大。企业作为商主体终究是市场中的活动者,应由市场决定其生死成败,政府做好监管职责、服务职能即可。总之,企业年度报告制度是企业监督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度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也会随着企业登记注册监督管理改革的逐步成熟一一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3号][EB/OL]国家工商总局网,http://,2014-02-20.

[2]洪婷婷.关于企业年检制度的探索与思考-兼与国外公司年度报告制度比较与借鉴[J].法制建设,2013,(10).

[3]江苏省工商局企业处.建立企业年度报告制的几点思考[J].工商行政管理,2004,(18).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篇7

摘要:当下,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借鉴国内国际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局限性;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其得以完善和发展。

一、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有用性的改进

1.加强理论研究,为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应是业绩评价和决策有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应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国家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抽样调查等间接方式获得。这将进一步淡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报告内容的界限,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转化到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促使财务报告目标得到充分实现。因此,应加强理论研究,为改进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2.进一步完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主要报表,辅之以附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了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它以财务报告为内容、资产报告为中心、财务报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企业的资产使用、已得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该着眼于用户层,以满足用户层在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风险等方面相关的财务信息需求。可将这四张主要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和变现能力的相对值会计信息。

3.增加未来预测的信息

利益相关者在掌握企业现在的财务信息的同时,还要借助现有的信息去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从决策的角度上来说,信息使用者能通过借助现有的财务信息去预测企业未来的信息才是最相关的。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增加一些企业未来的预测信息。如企业的前瞻性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和企业管理信息等,以提高财务报告的整体有用性。

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改进

1.增加会计报表表外揭示内容,鼓励披露更广阔的信息

财务报告原则要求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为此,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而且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而且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性信息。[]

在会计发达国家,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只重视主表和附表的编制,对表外信息的内涵和披露方法不太重视,甚至是不太熟悉。如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子公司和母公司有关的信息。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等。因此,我国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际,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通过旁注、脚注、附表等形式对基本报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解释,以便帮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

2.增加实时财务报告,对于重要信息进行实时披露

实时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事项实时反映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进行实时披露。它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助于全面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性。实时的信息传递,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二是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平时的工作不为外人所知,故有些人在期末可以视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改。根据以往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相关研究,往往侧重于公司治理的特定层面。如:股权集中度,最终控制人的性质等。会计质量方面的研究发现,公司外部董事会比例越大,独立董事越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亦然。实行实时财务报告,使经济业务发生后便及时公布,这样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预测整个期间的经营业绩,从而使人为操作数据的可能性降低,数据的真实性大大提高。

三、财务会计报告--及时性的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倘若无法满足及时性,即使相关的信息也会变得不相关。为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支持下,一方面缩短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间隔尤其是缩短上市公司年报的报送时间,尽可能及时地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间则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地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定期报告与实时报告并存的形式。[

]

在不断提升定期报告质量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审计的报告存储于因特网上,信息用户随时都可以联机上网,直接进入企业报告子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实用价值。

四、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和尽快完善相应的准则规范

公司的审计制度包括外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审计制度主要指企业之外独立的第三方建立和实施的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指以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机构为主体实施的财会审计。为了加强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一定要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利于财务制度运行及其改善从而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例如:摩托罗拉公司总部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经理层进行不定期的审计,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员工职业道德情况审查等。所以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监督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改正财务控制问题,以确保财务报告的质量。

要完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不仅要注重人为的操纵,而且还要从源头上进行改进,这就需要国家完善相应的准则、规范,从法律的角度对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事项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改进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

参考文献:

[1] 晁春余.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改进的探讨[J].财会通讯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篇8

    论文摘 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按照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论的观点,本文认为管理会计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会计的信息也没有充分为决策服务,作为信息载体的管理会计报告也就缺乏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之间的差异来阐明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的实质是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相关数据服务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职能是预测企业经营前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而开始的,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界对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却缺乏应有的重视。我国的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薄弱

    首先,表现在会计学界长期不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没有将管理会计列入其研究的议题。目前对管理会计讨论更多的是管理会计是否应独立成科,至于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包括它的对象、职能、目标、概念、原则和方法体系)的研究还谈不上。一些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以介绍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为主,只是一些数学模型的拼凑,而忽视了管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也没有单独出版有关管理会计的期刊,关于管理会计方面的资料很少,只能在少数会计杂志上看到。第三,只重视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企业内部数据,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信息,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存在的意义。而在西方国家,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已经从传统管理会计研究转向战略管理会计研究,而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管理会计实际应用极为有限

    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还处于事后的记账,算账及报账的传统核算型阶段,还没有进入管理型阶段。管理会计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会计系统;(2)短期经营决策;(3)标准成本核算;(4)责任会计。大多数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知之不多,许多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不存在独立的管理会计核算体系,更多的是采用现有的财务会计资料满足于各种内部报告所需。而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从其产生就在企业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运用和发展,不仅在广大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银行业和服务业也得到推广。

    (三)管理会计专职机构缺乏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发展迅速。为了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我国专门成立了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4月30口,会计师事务所达到5639家,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8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05年,行业实现业务收入超过180亿元,继续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幅度。尽管如此,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只是在1999年才在中国会计学会下没有一个研究管理会计的专业小组。现代西方国家一般都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这些专职组织的成立推动了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我国管理会计专职机构的缺乏则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四)管理会计人才没有职业化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cMA)项目的考试,管理会计还没有职业化。在企业中只设有财务会计科室,没有成立管理会计科室,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的作用和任务是由财务人员来替代,而财务人员因缺乏管理会计理念,在思维上受财务会计束缚,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人才早已职业化。美国为适应企业界的需要和应学术界的要求,其会计师协会在1972年就设立了“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项目。申请者要想成为管理会计师,首先必须接受有关科目的考试,成绩合格者,还必须在参加考试或考试后7年内具有连续两年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经验,且必须遵守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经过这样的选拔,美国已形成了一个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团体。

    二、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的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必然会导致企业忽视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而信息的载体管理会计报告也就自然缺乏发展和应用的条件。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是中国会计发展的历史必然

    在加入WTO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和修订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中心,这是由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特点所决定的,主要是为了明晰产权关系,保障投资者、债权人的权益,也是为加人WTO及与国际会计接轨做准备。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财务会计报告的日益完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到了议事日程,这就迫使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通过提供管理会计报告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对管理会计报告的研究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特征决定了应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有用的、系统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相关性。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指帮助信息使用者提高决策能力的那种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从“差别”中做出选择和判断的特征。所以,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要求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出发,也不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只要是对生产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就是重要的。财务会计报告并不把信息的相关性排除在外,但相关性仍旧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当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发生冲突时,财务会计报告首先考虑的是可靠性这一质量特征。

    2.时效性。管理会计的及时性是指必须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最为及时、迅速的信息。如要求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实际结果、预测和信息。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助于管理当局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过时的信息则易导致决策的失误。财务会计的及时性,则指会计信息的及时加工和按照固定的编报日期进行编报和传递。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并没有体现象管理会计报告一样的迅速强烈的时效性。

    3.灵活性和多样性。由于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考核的需要,使得管理会计报告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财务会计报告一旦选中某一种编制程序,就应该保持一贯性,并且要遵循相应的公认会计准则,以便保持财务会计报告的可比性、信息的可靠性等。

    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特征的比较,不难发现,管理会计报告更加注重企业信息对管理者的相关性和及时性,能够满足人世后企业管理对信息的需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相关建议

    现代管理会计报告承载的任务就是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企业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信息,旨在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一)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建议

    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应重点反映如下内容:(1)产品销售信息。反映企业主要产品销售数量、成本、收入和盈利情况及分部地区的销售情况,有利于确定和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生产部署。(2)风险管理能力信息。风险管理能力信息属于非计量性信息,这些信息无法用货币形式表示,也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但企业有必要对这类信息进行综合管理。(3)人力资源信息。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部分信息应当包括人事状况,具体有领导班子水平、基础管理水平以及一般员工的状况等。(4)企业预测、决策、分析报告信息。为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体现管理会计的职能,企业应当及时有效的披露预测、决策、分析等信息,因为发生的具体经济业务都会涉及到这些方面。(5)其他信息。如某些专项工程的效益分析、新产品开发的效益分析、对外投资效益分析等等。

    (二)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报告模式建议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篇9

[关键词]受托责任;借鉴;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一、公共财务受托责任与部门财务报告

公共部门是政府责任的承担者,部门预算是公共部门落实政府责任的物资保障,也是控制和监督部门行为最有效的工具。按照新公共管理的思路,为评估财务受托责任的实际履行情况,公共部门应视为独立责任中心和独立的经济主体。遵循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开展财务活动。从会计学角度看,部门的公共财务受托责任是依据预算,有效运用财务资源,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并定期报告履行情况。这种财务受托责任具有经济性(兼顾效率与公平)、持续性、有限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与企业经营的受托责任履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利益驱动相比,作为政府的部门,受托责任的履行和实现机制比较复杂,无法用一些关键性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率、股东财富增长率等)来了解和评价部门履行受托责任和受托业绩实现程度,从根本上解除部门的受托责任。因而,财务报告在受托责任与社会需求之间扮演着信息传递的角色,希望政府财务报告所披露的遵从法定预算、业绩、经济影响等信息,提供的财务活动情况和财务信息状况,能有助于了解和评价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这也是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S)在第1号概念公告“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强调“在民主社会中,财务报告在体现政府履行公共责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原因。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当前的政府财务报表是由所属部门财务报表合并而成,部门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必定影响着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无疑就是对部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部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信息质量是指财务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特质,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质量决定了报告对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评价公共财务受托责任要求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应满足相关性、可理解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的原则。但现行的财务报告信息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部门层面均存在着报告信息不充分的问题。

(一)突出“合规性”受托责任

从近年“审计风暴”所暴露出政府部门在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上存在违规、违法等问题可以看出,这种受托责任主要是对部门通过年度预算取得的资源的合规性受托责任进行认定、报告,并予以解除。而对于部门的管理业绩和服务成本等管理绩效方面的信息不做有效的反映。

(二)以“收付实现制”为报告基础

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政改革不断深入,使现行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无法完成有效的成本核算任务,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部门在各个会计期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耗费与效率水平,无法满足对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和受托责任的评价要求。

(三)强调报告信息的内部性

现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无论是总预算会计制度还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都定位为“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以及组织内部的管理者”。而对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多半被忽略;在信息的质量上,要求会计信息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要求”,突出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忽略了部门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对外披露自身财务信息状况的责任。

(四)以决算报告替代财务报告

长期以来。我国部门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以部门决算报告为核心的一种报告体系,而部门决算报告仅包括决算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分析集中关注与预算执行直接相关的现金流信息。一些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表外信息,如资源状况、负债和净资产全貌,部门业绩、效果和服务成本等被遗漏。导致无法实现对绩效和受托责任情况进行系统的确认、评价和分析。

三、西方国家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特征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广泛开展,创建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价政府成为西方各国政府不可推脱的责任。为评估政府受托责任负责,越来越多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等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成员逐步建立了受托责任框架下的财务报告制度,并具有典型的特征。

(一)强调受托结果上的绩效性

20世纪后期,为克服政府的弊病,西方各国政府掀起了一场从传统的“程序和规则驱动”的合规管理向“任务完成”的绩效型管理转变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要求政府不能局限于履行公共资源取得、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合规性的受托责任,而更应关注公共资源使用和管理的绩效受托责任。因而对披露政府行动过程和结果载体的财务报告在信息质量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澳大利亚政府在1997年实施的《1997财务管理法案》中,要求财务报告能为绩效导向的管理决策与控制提供相关的信息,披露政府对社会公众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美国、新西兰等OECD成员在新公共管理理念和民主化背景下,也都先后颁布了此类法案或公告,并逐步成为报告体系的潮流。

(二)建立在“应计制”基础上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为披露政府受托管公共事务和公共资源的活动情况,OECD成员纷纷建立了明确的对结果负责的受托责任机制。以评析政府营运和管理的经济性、效益和效率,逐步构建了以“应计制”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如新西兰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入为实现管理控制和计量主体绩效的“应计制”会计,并在1992年编制出了第一份正式的部门权责发生制年度财务报告,逐步实现了从“依从预算”向“评价预算”转变,成为“应计制”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最广泛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自1994―1995财政年度开始,要求政府部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经审计过的财务报告,使利益相关者能够运用财务信息监控公共部门的契约履行以及管理绩效情况。

(三)报告的目标层次丰富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提出,政府会计报告目标应重点披露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助于计划和控制的信息,包括投入资源。及有关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对经营目标产生的影响及效果。二是向社会公众充分披露政府运营一段时间后的财政状况、业绩和成果,帮助社会公众、立法机关、国际机构和其他资源的提供者掌握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评价政府提供服务、参与竞争、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据此作出经济、社会和政治决策。

(四)报告体系内容完整

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是影响财务信息披露目标的重要因素。英国政府通过资源会计与预算系统(RAB),全面分析和报告政府运行

中的资源耗费和产出绩效情况,所提供的财务报告既包括预算活动的信息,也包括预算外活动的信息;既包括预算执行的信息,还包括比较信息和预测信息;既提供财务报表,又披露相关的经济假设和会计政策,还充分披露关于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美国GASB的第34号准则公告也规定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应包括基本财务报表,还应披露管理当局的讨论和分析及必要的信息,以补充政府财务报告历史本质的不足,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四、借鉴与启示

李建发教授认为政府财务报告不应只是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及结果的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而应该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评价政府公共部门的受托责任并作出相应决策”的综合财务报告。因此,西方政府财务报告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了可资借鉴。

(一)强化部门绩效受托责任信息

部门预算使部门的财权与事权有机结合,绩效既是部门预算执行的目标。也是受托责任的归属。但是,以对年度收支及结果的合规责任为受托重点的部门预算报告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希望通过预算信息同实际财务信息与绩效信息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披露部门是否按照预期目标进行资源管理、取得预期产出和效果。因此,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开始,逐步建立部门绩效预算和绩效财务报告制度,向社会公众报告部门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促进部门公共选择的优化,以满足社会公众“花更少钱,办更多的事”的期待。

(二)建立绩效导向的预算会计体系

李建发教授认为“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的‘产成品’,是反映和报告政府绩效及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载体,是立法机关、社会公众审核并批准解除其受托责任的依据”。因此,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契机,建立以应计制为基础,对整个预算执行过程(拨款、承诺、核算、支付)和全部资源耗费进行全面追踪的绩效导向的预算会计系统,归集、分摊与核算履行责任所耗费的公共资源,客观反映业绩的取得与其所耗费资源的配比情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三)重视财务报告的外部性

公共财政体制下,民主意味着公众应该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这就要求作为信息桥梁的财务报告信息不但要服务于政府内部的财务管理、预算控制,还应当作为向社会公众报告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情况的重要信息渠道。因此,要改变长期以来部门财务报告的信息主要用于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和各预算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的局面,重视部门财务报告的外部需求,逐步建立以绩效管理与评价受托责任为目标,全面反映部门财务活动情况、财务状况、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实现财务报告信息由“管理和控制导向型”向“对外报告导向型”转变。

(四)重塑部门财务报告体系

报告体系主要是明晰财务报告的组成和内容,分清哪些应当纳入财务报告,哪些不应纳入,明确哪些是核心内容,哪些是附注内容。因此,借鉴新西兰政府财务报告所遵循的公认会计准则之规定,将现行的部门决算报告扩展为可的部门财务报告。建立包括资产负债表(又称财务状况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以及预算和实际财务业绩表等基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其他附表和必要的补充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不仅提供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部门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结果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还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关于部门控制的资源及主体业务活动运行结果或提供服务成本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厄尔R威乐逊,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十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建发,等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J]会计研究,2004(9)

[3]路军伟,等政府会计改革的公共受托责任视角解析[J]会计研究,20116(12)

信息管理行业报告篇10

管理会计的实质是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相关数据服务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职能是预测企业经营前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而开始的,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界对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却缺乏应有的重视。我国的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薄弱

首先,表现在会计学界长期不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没有将管理会计列入其研究的议题。目前对管理会计讨论更多的是管理会计是否应独立成科,至于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包括它的对象、职能、目标、概念、原则和方法体系)的研究还谈不上。一些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以介绍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为主,只是一些数学模型的拼凑,而忽视了管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也没有单独出版有关管理会计的期刊,关于管理会计方面的资料很少,只能在少数会计杂志上看到。第三,只重视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企业内部数据,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信息,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存在的意义。而在西方国家,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已经从传统管理会计研究转向战略管理会计研究,而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管理会计实际应用极为有限

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还处于事后的记账,算账及报账的传统核算型阶段,还没有进入管理型阶段。管理会计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会计系统;(2)短期经营决策;(3)标准成本核算;(4)责任会计。大多数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知之不多,许多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不存在独立的管理会计核算体系,更多的是采用现有的财务会计资料满足于各种内部报告所需。而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从其产生就在企业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运用和发展,不仅在广大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银行业和服务业也得到推广。

(三)管理会计专职机构缺乏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发展迅速。为了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我国专门成立了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4月30口,会计师事务所达到5639家,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8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05年,行业实现业务收入超过180亿元,继续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幅度。尽管如此,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只是在1999年才在中国会计学会下没有一个研究管理会计的专业小组。现代西方国家一般都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这些专职组织的成立推动了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我国管理会计专职机构的缺乏则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四)管理会计人才没有职业化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cMA)项目的考试,管理会计还没有职业化。在企业中只设有财务会计科室,没有成立管理会计科室,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的作用和任务是由财务人员来替代,而财务人员因缺乏管理会计理念,在思维上受财务会计束缚,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人才早已职业化。美国为适应企业界的需要和应学术界的要求,其会计师协会在1972年就设立了“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项目。申请者要想成为管理会计师,首先必须接受有关科目的考试,成绩合格者,还必须在参加考试或考试后7年内具有连续两年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经验,且必须遵守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经过这样的选拔,美国已形成了一个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团体。

二、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的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必然会导致企业忽视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而信息的载体管理会计报告也就自然缺乏发展和应用的条件。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是中国会计发展的历史必然

在加入WTO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和修订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中心,这是由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特点所决定的,主要是为了明晰产权关系,保障投资者、债权人的权益,也是为加人WTO及与国际会计接轨做准备。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财务会计报告的日益完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到了议事日程,这就迫使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通过提供管理会计报告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对管理会计报告的研究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特征决定了应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有用的、系统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相关性。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指帮助信息使用者提高决策能力的那种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从“差别”中做出选择和判断的特征。所以,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要求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出发,也不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只要是对生产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就是重要的。财务会计报告并不把信息的相关性排除在外,但相关性仍旧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当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发生冲突时,财务会计报告首先考虑的是可靠性这一质量特征。

2.时效性。管理会计的及时性是指必须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最为及时、迅速的信息。如要求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实际结果、预测和信息。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助于管理当局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过时的信息则易导致决策的失误。财务会计的及时性,则指会计信息的及时加工和按照固定的编报日期进行编报和传递。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并没有体现象管理会计报告一样的迅速强烈的时效性。

3.灵活性和多样性。由于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考核的需要,使得管理会计报告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财务会计报告一旦选中某一种编制程序,就应该保持一贯性,并且要遵循相应的公认会计准则,以便保持财务会计报告的可比性、信息的可靠性等。

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特征的比较,不难发现,管理会计报告更加注重企业信息对管理者的相关性和及时性,能够满足人世后企业管理对信息的需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相关建议

现代管理会计报告承载的任务就是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企业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信息,旨在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一)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建议

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应重点反映如下内容:(1)产品销售信息。反映企业主要产品销售数量、成本、收入和盈利情况及分部地区的销售情况,有利于确定和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生产部署。(2)风险管理能力信息。风险管理能力信息属于非计量性信息,这些信息无法用货币形式表示,也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但企业有必要对这类信息进行综合管理。(3)人力资源信息。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部分信息应当包括人事状况,具体有领导班子水平、基础管理水平以及一般员工的状况等。(4)企业预测、决策、分析报告信息。为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体现管理会计的职能,企业应当及时有效的披露预测、决策、分析等信息,因为发生的具体经济业务都会涉及到这些方面。(5)其他信息。如某些专项工程的效益分析、新产品开发的效益分析、对外投资效益分析等等。

(二)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报告模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