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提高十篇

时间:2023-10-07 17:25:28

职业素质提高

职业素质提高篇1

一、企业职工素质的涵义

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有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过去我们思考的焦点往往会集中到企业基本成员,即职工群众身上,而没有把企业的组织者、企业各个管理层的负责人包括进“职工”这一含义里去。这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相符合。企业要适应竞争的市场,其自身素质条件的构成不仅包含普通职工群众,还包含企业的组织领导者和各个管理层的负责人员、管理人员。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应该是全员的,应该是从职工群众到企业领导者的不同层次的总和。这是对企业职工素质要求在认识问题观念上的转换,这既是理论上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思想符合实际的要求。这一点具有极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对当前企业职工素质状况的评价

当前,对企业职工的素质状况应如何认识,我们可作一个初步的估计评价。

1、企业领导者的素质评价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对企业面向市场,积极参与竞争有足够的认识。他们必须认识到作为企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主要的职责就是适应市场,组织生产经营。企业的领导者组织者,还必须具有独到的科技意识,成为科技的带头人。他们必须认识到,具有先进的科技水平,不但会在劳动生产率方面领先,还会在产品质量、性能上占竞争优势。企业的组织领导者作为科技带头人,还必须具有尊重科技人员、学术民主、重实干、尊贤爱才、关心下属等基本素质。作为合符要求的企业领导者,还必须具有重质量、信誉、敬业等多种素质要求。

2、企业各级管理者的素质评价

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好,他们必须能主动适应市场,具备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知识,能掌握运用现代管理手段,能在各自的职能部门严守职责,确保其管理目标的实现。

3、企业职工群众的素质评价

作为企业职工的主体,职工群众同样需要较高的素质条件。经营良好的企业的职工不但劳动技能强而且知识更新快,能适应企业转产和产品换代等各种市场需要。

企业职工对企业信誉的注重,对企业生产质量的重视,也是一个重要的素质条件。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优质对路的产品是直接从职工手中生产出来的,企业职工不仅要具有操作精良的设备,优秀的技术,还应具有注重质量,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经营好的企业职工对企业十分重视,他们把自己作为企业家庭的一员。这既是企业对职工关心,职工对企业热爱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对策

提高企业职工素质,首先是提高认识,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和重视。提高企业职工的水平、素质,必须依靠和加强职工教育。加强职工教育可以从多方面努力,当前主要的有以下五点应特别加以重视。

1、企业都应高度重视企业职工教育。当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相应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制度。企业从领导者到职工群众,均应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努力面向市场,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生产优质产品、新产品。苦练内功,改进管理,增强企业职工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才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竞争力。

2、转换观念,在竞争中努力加强企业职工教育。企业要从较高的立足点看待加强企业职工教育的战略意义,在竞争中依照《企业法》关于“企业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业务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规定,大力加强职工教育,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把企业投入、奖惩等激励措施与加强职工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轻技术训练培养;重广告宣传、赞助投入,轻培训教育经费保证;重产量考核指标,效益考核指标,轻教育培训考核指标、职工素质考核指标等等短视行为。

3、加强职工教育,要努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各类培训。要树立新观念,塑造新一代。这既指职工群众,也包含领导者自身。企业领导和管理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应通过实践和相关的学习培训来实现。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开展有关的理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现代科学管理手段的培训,学习其他地区、行业甚至国外的经验。企业职工群众,需要学习培训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大力开展各类培训,才能使职工掌握新技术,熟练掌握使用先进设备,才能确保企业生产适应市场的优质产品,使企业产品升级、换代能既快又顺利地进行。

职业素质提高篇2

关键词:大提高;职工素质;提升;社会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63-02

面对世界经济的整体下滑,中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国内宏观调控的力度,有效地调控了GDP的增长。但随着前年4万亿资金的注入,短期拉动经济目标的完成,国内企业迎来了宏观调控之后的“后经济调控时代”,明显特征是企业在调控时期扩大了产能、加大了投入,各企业的产能远远大于市场的需求,使得国内市场同类企业间的竞争越发的激烈。对于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来说,激烈的竞争形势催生了企业对市场竞争过程中良好形象的需求。面对市场上产品和企业管理的同质化情况,企业在提升产品和基础管理的同时,良好的社会形象将成为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是一个企业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前提。在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大框架下,其中,职工的素质能力就是支撑这个大框架的一个重要基础。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在能力的外在展示,是企业文化的有效延伸,同时又是以每一位职工的具体言行为基础,靠每一位职工娴熟的技艺、优良的服务和扎实的工作来保证。

一、职工素质是推进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是企业内力在社会公众中的整体显示,是企业文化成果的集中反映,它通过企业的产品形象、职工形象、管理形象和环境形象等来展示企业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企业行为等深层次的内涵,而这个内涵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全体职工素质能力的提升。

1.必须明确职工综合素质能力是企业提升社会影响力的根本基础

企业要打造良好的社会影响力,首先必须有一个切合企业实际的战略方案及战略措施,这是建立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在提升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期性谋划中,广大职工的意识、思想、能力决定着他们个体的行为,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局部的工作。从这一角度来说,每一名职工的素质能力就对应影响着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横向扩大到全局,纵向扩大到长期性,就集中显现了职工素质能力的关键作用,所以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明确职工不但是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参与者,而且每个个体融合而成的文化形式将直接渗透到社会影响力的塑造过程中,换句话说,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完全取决于职工本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文化底蕴,即取决于职工本身的综合素养。

2.必须明确职工综合素质能力是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的根本动力

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包括了产品质量、品牌塑造、职工的精神面貌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会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赢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客户对企业的信赖,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营环境,并通过经营环境的优良化,逐步形成生产经营整体的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影响着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生产、质量等部门人员的素质影响着管理能力和生产保障能力;生产工人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产品的可靠性。所以,企业要扩大社会影响力,就必须从职工素质能力这一根本的因素抓起,只有不同层面的职工都行动起来,素质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打造良好的企业社会影响力。

3.必须明确职工综合素质能力是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催化剂

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是企业市场化的深层运作,它包括企业整体的外部形象,包括企业每一条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位的定置管理,包括每一件产品的交库质量等等。在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职工的素质能力无时无刻不对产品起到最直接的影响。职工良好的综合素质在保证自己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同样确保了上下道工序的高质量衔接,在整个生产环节上,高质量衔接的总和效应必然大于每个个体的简单相加。在这个高质量的衔接过程中,职工的素质真正成为了无形的催化剂,必然达到企业管理升级、质量改进、产品开发、降低成本的几何形式扩大。这样状态下的产品在市场上必然是高质量的产品,这样企业的市场声誉在市场上必然有着良好的口碑,这样企业的文化必然会引导市场的方向。反过来,企业的市场声誉、口碑、文化不但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而且会激发职工的自豪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也为企业职工认真工作创造了宽松的条件,使得职工高素质的催化剂作用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二、职工的素质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一个企业要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短期靠产品,长期发展必须靠深厚的企业文化,靠企业文化支撑的品牌效应。这是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基础,其中职工素质的高低关联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1.低素质的职工队伍影响着高水平的文化建设

就现实成功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职工素质低的企业搭建不了高水平的企业文化平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职工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体现。什么样的素质孕育什么样的文化,要想打造高层次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逐步提高广大职工的基本素质。素质偏低的职工个体难以理解先进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内涵,无法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企业文化的发展框架,更无法把先进的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2.先进的文化平台必然依靠职工素质来保证

从可口可乐公司、丰田公司、海尔公司等国内外许多成功的企业文化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成功的企业文化必然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支撑着它的发展。职工素质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派生。像微软公司、联想公司这样职工素质很高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形成的好、形成的快、构架扎实、方向明确。而我们国内一些以家族为单位的民企和长期文化自封的亏损国企,职工素质相对偏低,组织文化建设发展的迟缓,很多文化内涵无法在职工队伍中形成共鸣,很多优良的文化理念无法顺畅的推广,这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影响到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形成。由此来看,职工素质不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且是企业文化建设导入和成功的先决条件。

3.先进的企业文化转化为社会影响力必须依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内部是产品,外部是用户。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一是靠文化在产品上的体现;二是靠文化在服务上的体现;三是靠文化在创新上的体现;四是靠文化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这四个文化要素的内涵是以职工为主体的素质建设,外延是以企业社会影响力为目标的文化推广过程,内涵的价值形成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来孕育,外延的人际传播和无形价值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来承载和发起,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起始点和落脚点,都融入了职工基本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职工素质能力的建设程度决定了文化内涵的进展,决定了文化外延的效果,同时,也表明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要转化为社会影响力必须依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三、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素质教育培训活动

企业要建立完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培训管理,充分挖掘和利用培训资源,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是提高职工素质能力的重要步骤,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

职工的文化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文化素质作底蕴,职工才能有良好的气质和精神风貌。文化素质低,不仅会限制职工业务、技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妨碍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企业形象必将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企业的部分老职工由于受到当时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文化教育方面相对来说底子薄,容易忽视文化知识的再补充。一些年轻职工在文化生活极其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经不住刺激和诱惑,更愿意接触虚拟的网络,不重视继续接受文化知识的再教育,使文化知识的学习被广泛地闲置了,特别是在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更容易产生厌学的思想。同时,从市场对企业的发展要求来看,既要重视经济效益,也不能忽略相关的教育引导、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企业在经营上取得过很好的效益,企业也出现了高盈利时期,但终因发展后劲不足,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我们需要看到,今日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明天的效益。重视职工的再教育,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组织开展职工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学习班、培训班,定期为职工组织文化教育活动,不失为一种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好方法。其次,应增加教育投入,鼓励职工自学成才。不求他们有多高的文凭,但需要他们有自己的专长,有自己的技术强项。企业要加大教育投入,对自学成才的职工要有相应的激励手段,激发更多职工的学习热情。同时,把职工的工作技能、文化水平同职工晋级、升职、工种分配等挂钩,制定严格的考试考核标准,职工一定会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企业也将因此受益无穷。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

职工的思想是职工行动的方向盘,高度的主人翁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遵章守纪的模范行动都来自于职工良好的形象,也才能更好地体现企业的形象。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职工思想素质的重要方法。在市场经济的状态下,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人们的思想观念起伏很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人”和教育内容也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需要深入了解广大职工的思想动态,学习内容要加强政策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的真正融合,把集中学转变成多种形式的引导教育。只有把握好教育的内容,才能为职工所接受,才能达到他们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

职业素质提高篇3

关键词: 中职学生 非智力因素 职业素质

一、概念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它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智力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是指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注意、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统称。其影响学习活动的速度和质量,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智力因素显然比非智力因素重要得多,但平心而论,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对中职学生而言,除了掌握一技之能之外,更需要培养意志力、道德修养,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自信、自立、自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走上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中职教师应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非智力因素。

二、重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状况。

近年来职业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中职院校扩招过快、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均衡等诸多因素,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呈连续“滑坡”趋势。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由于没有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又不能及时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等方面感到力不从心,一部分人失去学习信心,常表现为消极失落,甚至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这给学校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领他们走出“青春的泥淖”,成了班主任的当务之急。

2.社会急需大批合格的职业劳动者。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经济外向型程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模式转变为集约型模式。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委统计,“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术和具备优良职业素质的一线劳动者是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决定力量,向企业和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职业人才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培养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一门心灵的艺术。心病还得心药医。我们切不可采取“应试教育”的方法手段,必须独辟蹊径,以心理素质培养为中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地说,单纯以智力因素而言,中职学生确实比不上普通高中学生,但是他们的智力并不低,只是未被开发而已。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迸发出无穷的潜能。

要培养非智力因素,着眼于非智力因素的五个基本品质:意识的自觉性、动机的主动性、意志的积极性、性格的独立性、综合知识的创造性,立足于增强学生将来的就业适应力和社会竞争力,着重培养学生以下能力素质。

1.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学生人格塑造的自我完善。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知识才能的增强无不受到优美环境的影响,学校应该积极营造“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注重校园心理氛围的优化。一个理解、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一个团结、勤奋、求实的学习氛围无疑是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激励和鼓舞着学生从孤寂与失落走向乐观与激奋,从消极与徘徊走向坚定与勇敢。我们可以利用校刊、墙报、广播、橱窗等向学生们展现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严谨求实的治学风尚。班主任要施以爱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真正的朋友,通过真诚而平等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及时消除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扰,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进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2.培养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最大的通病就是自信心的缺失。很多学生往往在初中、甚至在小学时期就被看作“差生”,至今遭遇失败的经历可能已是数不胜数:每次考试总是失败,想有所表现又总是坍台;教师常常戴着“有色眼镜”把他们的缺点无限放大,而很少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家长总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愤懑对孩子进行斥骂、指责,而根本不去反思作为父母的职责和孩子失败的原因所在。歧视的眼光、鄙夷的指责伴随着这些学生成长,这样天长日久,他们对任何事情都灰心丧气、无精打采、冷漠消极,就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意识。

因此,我们必须重构现代教育学生观,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目标,确定积极的心理态度;学校、班级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各种竞争,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挖掘他们的长处,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成功中增强对未来的信心和生活的热情。

3.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挫折承受力是一个人避免或减少痛苦、适应人生与社会、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基本能力。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对他们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人生中有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一定的挫折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对待挫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克服和战胜挫折。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决定着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的成败。首先,要教育学生提高个性修养。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克己忍让等优良个性,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其次,为人处世要热情真诚。热情和真诚是一种强烈的人际吸引因素,它让人有一种被接纳感、被关怀感,体验到人间最珍贵的感情。再次,要讲究与人交往的艺术,学会由衷而恰当地赞赏别人。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因素的参与,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进行、智力水平的发挥和智力本身的发展,起着发动、激励和促进的作用。心理学家韦克斯勒说:“所有智力水平上都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我们应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通过理解宽松的对话交流、真诚热情的情感传递、团结互助的良性竞争,营造和谐活跃的校园氛围,在转移及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愉悦和兴奋,看到自己的优势,增进交往,提高自信心,进而凸显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系统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的催化作用和创造能力。

6.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局限,中职学生对未来常具有朦胧的理性主义色彩,有意无意地追求生活的完美,这显然会使他们在将来走出校园,面对复杂的社会时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导致他们产生困惑,甚至消沉。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懂得只有面对现实,才能适应现实,才能调节自身与现实的关系。我们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认识自我;教育学生正视现实,调整自我;教育学生积极乐观,完善自我,引导他们用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四、结语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写道: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已由智能竞争化为非智力因素的竞争,由智商衡量的智能因素实际上或许不如一度被人们所忽视的非智力因素重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拥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精神。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长贵.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8,B08.

[2]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职业素质提高篇4

——职业化素质培训有感

200*年*月参加工作,先在**工程项目部办公室做文秘工作,现在在三门峡工程项目部综合办任文秘。今年4月份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职业化素质培训,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将我参加培训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同批进厂的员工中,我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所去的第一个工程就是我们公司承建的第一台600MW机组,之后我又来到了我们公司第一台总承包的600MW机组三门峡工程。在大工程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对自己整体素质的提高有更多的益处。

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锻炼,我自己认为我已经融入了角色,转化为了一个职业人。但是在参加培训之后,我发现其实距离一个职业人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培训,我在个人职业化素质的培养方面有了一些心得,我认为要成为一个职业人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职业信条”。

人无志,不成事。树立正确的职业信条,对自身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职业人,我们应该拥有以下这些职业信条:

敬业。树立“职业神圣”观念。一个人对自己职业不敬,便是对这一职业的亵渎,其结果是会把事情做坏,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双重损失。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通俗地说,敬业就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加以研究,勤勉从事的意思。做事为学,有慎心,不怕劳,不虎头蛇尾,不见异思迁。也许,像我们这些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能找到我们公司这样一个稳定的职业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据我了解我们当中认为来我们公司是一种比较无奈的选择的人不在少数。作为年轻人拥有更远大的理想,想更进一步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对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但是,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公司,就应该对当前自己的工作负责,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是一个人责任心的具体体现。面对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一个敬业的员工无论走到哪里都将受到关注和重用,相反一个见异思迁的人在任何一个企业也不会有更光明的前途的,这是一个成为一个职业人的第一要素。我们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应该“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乐业。“干一行,爱一行”——只有乐业,人才能从职业工作中得到精神享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和意义。对于职业的态度不同,有的是以热情拥抱的态度迎接职业,有的是以冷酷无聊的态度迎接职业。其结果是,前者把职业当成是亲爱的永久伴侣,从中获益;后者则只是得到烦恼,甚至是伤痛。所以,乐业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乐业的要求对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达到的要求,但是我们应该像老师所说的那样至少要以正确的、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

职业平等。“七十二行,各有差别”,我们必须树立“职业平等”意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做哪方面具体工作,都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都是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必须摒弃职业贵贱观念。虽然,我们在平时会听到一些歧视性的言论,但是我相信当你看到一座现代化的电厂在你我共同的努力下拔地而起的时候,自豪感会充斥你的心灵的。

责任心。拥有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一份工作、办好一件事情、做好一个人所必须的条件。我们刚刚踏进社会,我们将会面临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我想只有一个拥有责任心的人才能一路走好。古人云:“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什么职业,责任心、责任意识是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

进取心。有了职业,我们还必须有进取心,才能使事业发展起来。如果没有进取心,固步自封,工作上不想精益求精,事业就没有发展的希望。我们在开始工作时,应把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作为目标,这是今后扩大自己事业空间的基础。不要计较薪金薄厚,更不能自命不凡,不屑小就。而要爱自己的职业,深思研究工作改进之术,常保进取的决心。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进取心不但是成业的要素,并且是成己的要素。

团结力。保证一个团体生机和活力,必须使得每一个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和包容,成员间充分尊重对方意见,运用1+1>2的工作绩效。有人说,一个融洽的工作环境就是成功的一半。

职业素质提高篇5

关键词:加强;高职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提高。

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基本都在走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之路,高职生在企业要有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应该算是走出校门体验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第一份“工作”,它直接关系着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因此,高职生应当倍加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实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树立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条件。

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讲话中提到“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建立和培养学生爱职敬业的思想意识,缺乏为用户服务的诚信态度,是很难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2+1”模式下的高职生,尽管是在企业实习,还没有毕业,但实际意义上也已经是走出校门走上了工作岗位,应尽快从学校生活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岗位上去。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实习期、试用期内,一般不会被委以重任,而是先从最简单的辅助性工作做起,甚至被安排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锻炼,这也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如果凭着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学识上的优越感,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对一些工作不愿意干,其实就是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表现。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大干一场,建功立业,不管工作的大小,分工的高低,仅仅有满腔的热情和很强的能力是不够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加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岗位可能会发生多次变动,但不管放在那儿,都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决不可三心二意,甚至“这山看着那山高”,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认真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这对把握第一份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任何一个企业在选择员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但唯独在一点上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一个敬业精神强的人。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中都要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二)诚实守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

不少单位在进人时就提出“德才兼备”,这里的“德”就包含了“诚信”。可以说,诚信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效益,就是财富,就是成功。现在不少高校都建立了学生诚信档案,这是监督大学生自觉培养诚信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不管在择业过程中,还是实习工作过程中,都必须诚实守信,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三)从小事做起,甘于吃苦。

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规程和要求,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目前高职学生前两年一般都是在学校以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实际经验,必须要从最基本的细节小事做起;实习过程中,走上一个新的岗位,面对的往往是一些最基本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如果只凭自己的喜好做事,眼高手低,自以为是,就会给实习指导老师落下不踏实认真的印象。

因此,高职生在企业实习,万不可挑剔岗位,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每一件小事,对于那些乏味枯燥、费时费力、又苦又累的工作,同样要付出满怀热情,认真积极完成。只有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甘于吃苦,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尽快适应工作。

(四)虚心请教,勤于思考。

学生在学校的前两年尽管学到了不少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在企业的顶岗实习需要更多的是动手实践能力。在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的学历是中专或高中,但是,他们进企业早,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师傅。因此高职生走上岗位后,要从零做起,尊重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勤学多问,埋头苦干。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工作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找规律,找办法,找技巧,逐步培养自己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五)克服心理不适,快乐工作。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由习惯的学习环境进入了陌生的工作环境,熟悉的同学换成了陌生的新同事,工作上遇到困难和挫折等等,往往会产生诸多心理不适。由于能力、经验不足或技能不娴熟而造成工作上的不顺利、挫折或失败,由于没有完成任务或者出现失误而受到批评,由于工作难度大而感到力不从心等,引发自卑感;由于在学校时优秀受宠,在企业却被安排在天天面对机械的琐事繁琐的岗位;由于对工作期望值过高而实际上因为业务不熟练,难以做出理想的成绩等,产生失落情绪;有的还可能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不适现象。能否及时解除心理压力,克服心理不适,对于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能否直接被企业录用非常重要。

每个大学生要认识到,实习期就像一个大熔炉,是使自己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要学会客观分析环境,尽快熟悉环境,要学会在主动学习请教中与人沟通,要有合理适中的工作期望值,勇于面对挫折,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快乐工作。

二、加强最受企业青睐的几种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提高。

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的培养将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因此,大学生从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之日起,就应该注重自己的就业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要坚持共同育人的指导理念,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提供空间;高职生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提供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发扬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自身竞争优势,促进自己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一)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也就是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尤其是立足于管理、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职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其就业岗位的稳定与否。企业面试用人,越来越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手实验、实践能力,淡化了理论成绩,认为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学习的更实用,掌握得更牢固;在对实习期满的大学生确定是否留用时,动手操作技能考试是要过的第一关。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企业提供的空间。一是积极参加校内社团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动手实践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载体。特别是一些与专业结合紧密地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对自己开阔视野,增加社会阅历,提高专业技能大有裨益。二是认真完成校内实习。校内实习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验、实习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间带。因此,高职生应高度重视,认真执行每一个实习环节的操作规程,为即将进行的“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参加合作教育模式下的“顶岗实习”,这是实习与就业的直接对接,即是“预就业”。这个过程是高职生就业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步骤,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虚心向前辈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技能,以尽快适应职业岗位,顺利就业。

(二)交际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分工合作的社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和职业生活中应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要自信有勇气,大胆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协作性强的活动,提高交际能力;待人要真诚守信,做到知行合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参加座谈会、辩论会、演讲等活动,这些都是理想的学习人际交往的平台;与人交往要平等互利,即不能太过高傲又不能太过自卑,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做到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多观察身边“人缘好”、“会处世”的人,看他们在人际环境中如何对他人做出反应。

(三)学习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人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有好学的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了过硬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依然是用人单位的首选目标。如果有特别强的学习能力、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如论文、专利发明等),就业就是非常顺利的事情。大学生要增强学习能力,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很多知识和能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学习锻炼,发现提高。面对全新的职业,会有新的知识技能,会有新的方法技巧。

一要在学校掌握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要在实习单位多向经验丰富的员工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三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善于有创新性的学习。在学习中要勤于观察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只有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职业对象的内部规律,也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更好地承担角色责任,最终达到自我完善。

(四)团队意识。

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崇尚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的团队和个人,才会取得更大成功。通过对企业用人的了解可以看到,团队意识比个人获得的荣誉还要重要。要完成一个大项目,个人能力再强,没有他人的帮助,也做不到十分完善。如果没有很好的团队意识,整合不好人才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一种损失。这说明,在一个大集体里,要做好一项工作,占主导地位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关键是各个成员间的团结合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不应忽视,都应该是自己学习的对象,都应该是团结的对象。与人团结,就是提升自己,团队的每一个人就会心甘情愿地贡献自己的才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一支合力强大的团队之中,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才能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事业才能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纵横职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求职方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职业素质提高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职工;素质

“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是总书记在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讲话时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号召。就企业而言,企业职工素质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当前,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下,煤炭企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该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造就一批新型职工队伍,对于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1 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素质的紧迫性

首先,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素质是加快煤炭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煤炭作为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着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僵化,虽然近几年煤炭企业通过改革加快了向市场迈进的步伐,但并未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职工的整体素质未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影响了煤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单位不重视职工教育,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2005年,集团公司提出了全员培训,把企业办成一个学习型企业的宏伟计划,其核心就是为加快煤炭生产科技化的进程,增强公司竞争力,促进煤炭生产的大发展。

其次,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素质是增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煤炭走向市场的重要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职工队伍的竞争。煤炭在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陷入了市场份额减少、竞争优势减弱、经营难度加大的困境。尽管近几年煤炭通过关、并、除等战略措施,抢回了部分市场份额。但仍未彻底走出困境。在当前更加严重的竞争形势下。企业要获得发展,做大做强自己的市场,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而一个优秀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恰恰是职工队伍本身。市场是你的,也是我的,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谁就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就会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一切说明,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使煤炭企业成功地走向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 煤炭企业职工素质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职工从主流上看是好的,政治坚定、思想健康、作风扎实,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均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群体。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煤炭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与煤炭改革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与煤炭改革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1)思想观念滞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干部任免、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制度已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工作中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也使很多人认为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技术好坏一个样,职工“铁饭碗”思想严重,没有危机感,竞争意识淡薄。学习观念落后,少数职工缺乏理想,心灵空虚,工作缺乏积极性;职工思想素质不高也使“野蛮”生产、违章操作等不良行为普遍存在。制约和影响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2)业务素质薄弱。职工文化水平是业务技能全面提高的基础,煤炭职工来源复杂,政策性分配的非煤专业毕业的子弟、复转军人等占很大比例,特别是在生产一线主要工种大多为农民轮换工,这些人缺乏煤炭生产知识,文化基础较差、起点低,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业务技能的全面提高,直接威胁到了煤炭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3)安全素质低下,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是关系到企业全员、全过程的大事,尤其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安全是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煤矿安全和生产如同两条平行线,只要有生产的地方,安全工作就要贯穿始终。煤矿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的生命与幸福。现在,大多数职工对不安全生产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从事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时刻把安全生产牢记在心,但也有一部分职工,工作存在侥幸心理,往往认为工作中做这样那样的措施太麻烦,从而不履行必要的安全程序。有的职工“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对违章的危害虽有所认识,但总认为干过多次都没出现过问题,从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工作中就出违章。据有关资料表明,企业工伤事故中有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三违”所致。现“事故并不会天天发生,短时不学习也不会出现大问题”的观念,给了那些不愿学习的职工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和借口,最终使部分职工走人了素质低下而不愿学、能力越低越不愿学的恶性循环怪圈。

3 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系统规划,做艰苦细致的工作。针对煤炭企业职工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必须开展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广大职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不竭的人才动力。

3.1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更新观念,加强企业意识教育

职工的思想是职工行动的方向盘、指南针,高度的主人翁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遵章守纪的模范行动都来自于职工良好的思想素质。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经常不学习思想就会落伍,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职工最关心的问题人手,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开展职工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改革是企业发展的机遇,让职工关心改革、支持改革,要提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统一职工的思想认识。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即改革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自我成才意识。树立新的分配观念,收入凭贡献和效益,树立靠自身能力参与竞争的新观念。职工要树立好学上进、技术精湛的思想意识。根据岗位工作实际立志岗位成才,建立学习型个人,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不断用新知识和新技术丰富自己。企业思想和企业精神是“企业之魂”,加强企业意识教育,旨在将企业的奋斗口号和目标化作全体职工共同追求的理想,将企业精神和宗旨化作全体职工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基础。在开展企业意识教育时。运用榜样力量教育职工。宣传和发扬企业精神,以先进模范人物作为榜样,将职工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2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岗位技能

职工的业务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管理状况、经营形势、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优胜劣汰无法避免,企业更需要一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 新工艺,技术精湛、有较强竞争能力、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才能迎接改革开放、新技术革命、严格管理等方面的挑战。职工要从企业的需要出发,立足岗位成才,做好爱岗、达标、争优、成才等环节工作。使职工成为本岗位的能手。加强职业培训是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主要方法。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培训规划,这个规划既要有长远的,又要有近期的;既要有领导人才的培养,又有操作工人的培训,是一个全方位的培训规划。其次。要认真落实好职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好各种岗位技能培训班,提高职工的业务知识水平,切实抓好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教育,尤其是对青工要特别强调抓好基本功训练,对已掌握基本技能的职工抓提高性训练,通过学习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操作能手、工作能手,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第三,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大批高技术职工。在落实好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实际业务技能考核,并把考核成绩和职工的自身利益紧密结合。通过全员考核,增加职工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造成一种一天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局面,使职工的学习由被动参加到主动积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彻底改变目前部分职工存在的应付工作不想长远目标的状况。

3.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点,更是实现质量标准化的关键。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单位及职工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普及和增强职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形式有公司级、厂级、班组级。班组生产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和职工朝夕相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抓好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对安全生产将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安全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班组安全活动、班前班后会,一月一训,每日一题,安全会议,张贴安全生产宣传画、宣传标语及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或演讲等形式,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安全观念,为企业、为家庭、为自己,遵章作业,杜绝“三违”,实现安全生产。

职业素质提高篇7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跨越式发展,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史上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等频繁见诸报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而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面对职业素质严重缺失的毕业生无奈长叹,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犯愁,很多职位只能虚位以待,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日益明显,就业结构性失调凸显。所以,契合社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课题。

1 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简单地说,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工作热情、工作态度、责任心、职业能力等方面。由于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中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2 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

2.1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有三大功能,即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而服务社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素质成为企业在用人时考察的重要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要求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要强调的是要有责任感、事业心;有团队协作的精神,能承受一定的压力;能踏踏实实工作,吃苦耐劳;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富有工作热情,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主动解决问题。可以看出,比起成绩和学历,用人单位更需要具备一定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干才。比如,微软研究院在招聘人才时,特别看重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招聘经理介绍,大学生在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上还比较欠缺,比如,工作中比较关注个人利益,爱计较和抱怨,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退缩;一些不宜公开的资料随手放在桌子上,没有保密意识。

高校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也指出,企业更注重学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以及合作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更看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对于专业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一些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分析称,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知识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快速的弥补和更新,而品质却是长期积淀和逐渐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刚招聘进来的大学生,他们学习和融入企业的速度反而更重要,这和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关系;而职业态度、职业能力等职业素养是当前大学生普遍欠缺的。正因为如此,职业素质愈来愈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成为考量应聘者的首要的条件。

2.2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需要

大学生的就业事关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毕业生的未来发展。相比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量的提高深刻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的实际满意度。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可以大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在就业中处于主动,找到满意的岗位。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并不乐观。高等教育的扩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有机会进入高雅神圣的大学殿堂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学生人数不断膨胀。然而高等教育虽然实现了“量”的增长,但“质”的提升却没有水涨船高。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等等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市场的变化,严重缺乏社会呼唤、市场亟需的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其对学生就业、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天然存在着自我中心、娇生惯养、团队意识缺乏、功利性强,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和抗压力弱、诚信意识差等不利于对他们融入社会的因素。面对高度竞争化的市场,大学生如同初入大海的“旱鸭子”一时间不知所措,四处求职,四处碰壁,却不明白碰壁的真正原因,市场需要的不再是纯知识型的人才,而是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准职业人。

2.3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冰山理论”的视角来解读,大学生的职业形象、职业技能、职业资质以及职业知识等可以看作浮在海面之上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测量的,属于显性素质;大学生的职业认同、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能力等方面,则很难测量,可以看作海面之下的部分,是隐形素质。二者之和就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隐形素质占据冰山的绝大部分,在职业素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支撑着大学生的显性素质部分,决定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他们的就业与未来发展。

另一方面,相比过去,现代的大学生更注重自我感受,对自身的利益更为关切,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职业素质的提升,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持续助推其取得更大的成就。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拥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毕业生,在入职后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更能够吃苦耐劳,并且可以很好地和同事和谐相处,尤其是在遇到一定的工作压力的时候,他们能够迎难而上,积极主动的化压力为动力,激发工作热情,这样的毕业生往往能够迅速成长,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赏识,更容易获得升迁,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

3 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大学生从踏入大学到走向社会,四年的大学生活必然包含了学业、心理以及就业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密不可分。学业不顺畅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而心理不健康反过来又会影响学业的完成;学业或者心理,二者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从而影响就业,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必然要加强学业指导,提高其职业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较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就业指导,为职业素质的培养增添最后的砝码。

3.1设立“学生发展辅导中心”

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就业指导一般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在负责。三者互相独立,互不交叉,这样无形之中就把一个学生必需的三个方面给人为割裂开来,影响了学生发展,探讨三者的有机融合的机制及模式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实际上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都离不开上述三个方面,因此把三者归属于同一个机构之下理所当然,物理空间上的近密,为三者的融合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和机会。可设立学生发展辅导中心,使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归属于该中心之下,实现机构上的统一和工作上的融合。对工作人员进行学业指导、就业指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定期进行研讨,及时沟通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努力。

3.2打破课程分割,实现课程融合

一般高校都设有学习方法论、心理健康课以及就业指导课等相关课程,但这些课程又是由不同的老师在讲授,而且授课的老师和负责该项工作的老师有时候甚至都不是重叠的,且隶属于不同部门,不利于共同探讨、共同备课、相互学习和研讨。因此,为实现课程上的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可逐渐培养该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授课,并组建成一个教学团队,共同备课,定期讨论,沟通、交流相关课程信息,完善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为学生提供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培养,为其职业素质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职业素质提高篇8

[关键词]企业 文化建设 职工素质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要积极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就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国战略,高度重视和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的新型职工队伍。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独立的进入市场,面临新的机制、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尽快适应,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经营理念、新的工作作风去迎接新的挑战。根据我们企业的现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目前应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理念教育

一个企业要想永远向前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行动纲领。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的灵魂,这个灵魂如果能永远不衰、永远常青,企业就会永远存在。目前,我们应该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抓好职工队伍的思想教育,强化创新思维,培养锤炼市场意识,确立自强、开放、创新、追求的企业精神;追求卓越、平庸非我的企业理念;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企业宗旨。

要在全体员工中强化四个意识。一是竞争意识。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还体现在经营管理上。产品质量、人员素质、内控机制、配套措施等,无一不是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二是服务意识。用户就是上帝,要坚持全心全意为拥护服务,提倡文明用语,礼貌待客,周到服务。只要用户一个电话,我们就要把需要的事情做好。三是人才意识。人力资源是角逐市场的力量之源。要形成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风气,积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造就环境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使企业知识层次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推动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四是创业意识。启动市场,首先要启动思想,破除等、靠、要的思想。要树立自立、自强、自谋发展,二次创业的新观念。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乘势而上,学会在困境下求进,在无热点下发展,在微利下生存,创最佳经营效果。

二、注重培育新世纪职工新形象

现代优秀企业要有优秀的职工为载体,优秀的职工形象是新世纪企业文化和优秀职工素质的具体反映。培育和树立新世纪职工新形象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应充分运用各种板报、会议、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宣传厂规厂纪,传播新思想、新风尚、好人好事。打击不良风气,营造有利于提高职工思想、文化素质的舆论氛围,培育以“八有“为标准的新世纪职工新形象。即:有爱国家爱企业的思想境界;有与时惧进的道德理念;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有熟练过硬的业务素质;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文明向上的交际形象;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有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弘扬劳模精神,用劳动模范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影响和带动企业,推动企业先进文化发展和职工整体形象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建设

企业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干部行不行,关键在品行。领导干部的觉悟、素质高低,决定企业的命运长短。所以提高职工素质,首要的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领导干部宗旨教育,使领导干部牢记五个宗旨。即:位为民心,淡泊名利;权为民用,清正廉洁;利为民谋,克己奉公;欲为民节,艰苦创业;情为民系,热爱职工。二是树立全新的道德楷模。思想作风突出一个“实”字,即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突出一个“勤”字,即勤奋尽职;生活作风突出一个“廉”字,即清正廉洁;处理问题牢记一个“公”字,即公道正派。三是增强自身修养,培养蓬勃向上的形象气质。各级干部都应做到待人真诚,言谈不俗,举止高雅,彬彬有礼;要具有博大的胸怀,不计较个人名利恩怨;要努力做到“慎初”、“慎微”、“慎独”、“慎欲”、“慎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进本单位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干部制度,逐步实现企业干部由职工直选,有效体现职工的民主权利,使企业干部成为职工拥护、信赖的带头人。

四、注重提高全体员工的技能和业务素质

工人阶级要始终站在时展的前列,始终代表和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掌握更加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努力推进自身知识化进程。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的关键。企业要善于发挥传统优势,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和群众性学习培训活动,引导职工培养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劳动技能,鼓励他们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一是针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教育职工要适应新的形势,能自觉、自主地设计自己的知识,技能提升方案。二是组织重要岗位,技术工种知识技能学习培训,采取业余和脱产相结合,导师带徒弟和互帮互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职工可送到专业学校短期培训。掀起学技术、学业务热潮,使全体员工技术业务知识在短期内有明显提高。三是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大练兵活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涉外业务水平、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尤其是企业机关干部更要熟悉掌握业务范围、职责内容相关知识和政策、规定、办事规则及程序。要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教育培训活动,寓教于乐,引导职工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五、注重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素质提高篇9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工会M织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的开展,通过教育培训,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是工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之路。

一、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组织要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参与管理力度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会要积极配合企业把职工素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在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中,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企业发展实际,更加科学和规范。美国的彼得・圣吉有一句名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时代,学习是这个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要求,不管哪一级干部,不管哪一个岗位的员工,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千变万化的市场,都有一个知识充实和更新的任务,都有一个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加强学习的任务。

二、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维护好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的最大追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人才已经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职工的职业变更和岗位调整更加频繁,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学习和教育必将伴随职工的职业生涯。职工素质不仅关系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制约和最终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职工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要为职工提供发展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生产准备大队工会始终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工作重点。结合厂开展的“三增两无一节”劳动竞赛和“我为高采发展做贡献”活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以征集生产中的“小技巧、小窍门”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展活动空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全员、全方位降本增效,减亏增收活动。

在日常岗位培训中,他们从生产实际出发,从管理细节入手,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优选培训方式,创新培训载体,充分发挥“小练兵”的作用,养成了员工在工作中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收集推广广大员工在各自岗位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各种省时省力、工作效率的工作方法和操作规程,他们组织开展了征集生产中的“小技巧、小窍门”活动,活动中,仅一个月时间,共征集38项,最后评选出10项最具代表性的。如大队生产组结合以往筛选油管靠目测和粉笔画线的方法即慢又不准确的现状,设计了一种“简易锥度规”,使用后,大大提高了筛选油管的速度和准确性,为出厂管杆的合格率和作业成功率提供了可靠保障。修复车间自行研制的“油管升降架防卡销”的建议实施后,有效解决了生产中两根油管同时进入或油管卡死现象的发生,杜绝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大幅度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强度。

三、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组织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活动载体,促进和帮助职工成才

职业素质提高篇10

【关键词】职工;业务素质培训;方法探讨

1、引言

铁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对部分站段抽样调查发现:“目前铁路基层站段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学历结构偏低,技能结构水平不高,高技能人才缺乏”。调查数据显示: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43.3岁;学历结构偏低,大专学历以上仅达到11.1%,初中以下的还占32.01%;技能结构水平不高,高技能人才缺乏,通过高级技能鉴定的26.5%,技师97人,仅达到3.3%。在当今铁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在运输生产中运用,铁路基层站段职工培训教育的意义和责任越来越重大,使我们迫切感受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站段不断发展前进提供素质保证,职工培训工作面临着困难大、任务重的艰巨压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职工培训方法,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2、提高站段职工培训质量的方法

站段要构建完善职教部门统筹负责、业务科室系统支持、车间(中间站)主体负责、综合部门密切配合的职教工作体系,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以站段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三级教育网”为保障,坚持以职工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为动力,坚持以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为抓手,坚持以科技进步、改进培训考试方式、开发运用职工培训考试、模拟演练实作系统为手段,扎实开展职工培训,实现职工业务素质、实作技能动态合格达标,实现职工“学的会、记得住、忘不了”的基本目标。

2.1 构建完善站段“三级教育网”体系,构建 “大教育”的格局

2.1.1由于近年来铁路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调整,站段规模越来越大,偏远作业岗点增多,日常职工培训学习的组织难度在不断增加。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站段职教部门统筹组织管理作用;充分发挥业务科室系统支持作用;充分发挥车间(中间站)的主体负责作用;充分发挥综合部门密切配合作用,加强统筹协调配合,落实对车间(中间站)检查督导考核制度,季度全面检查验收车站(中间站)制度,按规定抽查车间(中间站)、班组学习演练开展情况,全面强化职工教育培训管理。

2.1.2根据站段管理机构优化调整,进一步调整完善“三级教育网”,健全完善培训组织,调整车站(中间站)职教主管干部,充实基层兼职教师队伍,定期进行专兼职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切实发挥“三级教育网”的作用,实现全员、全覆盖、高质量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2.2深化落实职工“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

“激励出动力”,不断激发职工学习的内动力,调动职工学技练功积极性,提升职工自觉学习的能力,把考试成绩纳入班组考核,纳入标准化岗位考核,纳入岗位等级选拔考核,把学习质量和效果直接和职工收入挂钩,和提拔使用挂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推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2.2.1坚持在岗职工中落实“季度职工素质动态达标考试”制度。站段每季度组织进行,职教科统一组织布置,发挥“三级教育网”的作用,各车间(中间站)组织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自控型班组、岗位等级考核、标准化岗位考核成绩,车间(中间站)在奖金分配中进行级差体现。各部门在季度业务素质动态达标季度考试中按比例选拔职工参加站段考核鉴定考试,按照成绩进行表彰奖励。

2.2.2坚持在岗职工中落实“月度重点抽考”制度。站段每月根据培训重点,按比例随机抽考部分职工,按照成绩进行表彰奖励。

2.2.3坚持在岗职工中落实“班前一考”制度。在车间、班组、岗位实行“每班一考,每月一评”模式,考试次数需达到出勤率的一定比例,考试月度平均成绩要在良好以上。

2.3广泛深入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2.3.1激发广大职工学技练功积极性,推动职工业务素质提高。站段投入奖励资金,职教科认真组织开展,车站(中间站)积极组织班组职工,层层开展背规、背画作业流程图、标准化演练活动,有力推动职工学习业务的开展。

2.3.2 积极鼓励职工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活动,重奖优秀选手,选树学技练功的标兵,对广大职工起引领示范作用。

2.4 依靠科技进步,运用科技手段,运用职工培训考试、模拟演练系统,实施“班前一考”工程。为各车间(中间站)职工日常学习考试、模拟演练提供有效平台,努力实现职工学习考试“全员化,日常化”,有效的解决工学矛盾,调动职工学习考试、模拟演练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

2.4.1由站段信息部门进行技术支持,实现“培训考试系统”与“局远程教育网”链接,实现更大范围的培训信息资源共享。

2.4.2进一步优化考试管理程序,对职工培训考试考核成绩进行系统分析,一方面规范考试考核管理,另一方面完善科学评价手段。

2.4.3将“规章文电、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作业流程”纳入“职工培训考试系统”,便于职工日常学习、查询、考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