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十篇

时间:2023-09-19 16:51:50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篇1

关键词:投资中心;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考核业绩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大型企业内部划分了若干责任单位,这些单位能把握本企业生产与销售的脉搏,充分的体现“自主”。同时掌握资金,能独立运用,并且能驾驭现有生产能力,购建或增减固定资产。这时需要对其考核,将其获得的利润和所占用的资金进行对比,即考核资金的利用效果。这一类责任中心就称为投资中心。像大型集团所属的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往往都是投资中心。这些机构既要对成本、收入、利润负责,同时也要对投资效果负责。控制成本、收入,控制、占用资产,它们充分的自势必需要科学、可行的考核指标。

一、投资中心考核指标体系

1.投资报酬率:又称投资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它主要反映投资中心每一元钱的投资对整体利润所作的贡献。它是全面评价投资中心各经营活动的综合指标。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2.剩余收益:是投资中心所获得的最终利润扣减其经营资产按规定的最低利润率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它是综合考评投资中心经济效益的一项辅助指标,即:剩余收益=营业利润-最低投资报酬率×营业资产。

由此可见,各子公司等等投资中心,在投资过程中只要其收益高于最低投资收益,该投资方案便可以考虑。像这样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得到体现,恰恰避免了本位主义。

二、投资报酬率指标分析

投资报酬率体现了投入资金与所获得收益之间的关系。若从投资者投入资金的视角出发,可以理解为综合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同时这一分析既可以用于内部,亦可用于外部,如企业内部部门间的业绩考评,如不同企业甚至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现根据计算案例做具体分析

案例1:兴发集团的某投资中心,经营资产为150000元,营业利润为45000元,最低报酬率为14%,计算可得该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45000÷150000=30%,通过计算透过数字我们做如下分析:

1.投资报酬率优缺点分析

该指标有许多优点,首先投资报酬率这个指标,无论是对于公司经理、投资中心,还是企业集团来说都是一个高度偏爱的指标,这一相对数指标具有明显的横向可比性。用数据来进行部门间的业绩评价,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分析对比。所以投资人才会非常关心这个指标;其次,该指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同时借助资产明细项目,还能做经营环节的评价;第三,从资源优化配置出发,该指标可作为投资选择的依据。

该指标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说案例1.管理部门在投资决策中就很容易忽略低于30%的方案。假设某投资报酬率为20%,对整个企业而言,该投资机会能使企业长期获利,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投资报酬率。但因为这样,会使该投资中心报酬率降低,报酬率20%的投资方案,往往会因为职能失调的行为而遭到放弃。从部门业绩考虑的短期行为影响企业整体利益。另外从指标本身来说,投资报酬率不考虑风险,不考虑投资规模,不考虑权益成本,这些实实在在的因素说明,仅通过报酬率为唯一评价指标,势必影响财富创造和积累。

2.投资报酬率提高方法分析

将投资报酬率公式进一步展开,可得如下公式:

=资产周转率×销售成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方法一降低成本,如案例1.假设降低广告费用1000元,利润则为46000元,其它因素不变,则投资报酬率=46000÷150000=30.67%;方法二可增加销售,从公式可知,销售收入一个处在分子,一个处在分母的位置上可以相互抵消,是不是销售收入对投资报酬率不会造成影响呢?事实上利润的增长率要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率,这是营业杠杆的作用;方法三,可降低投资,比如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存货、加快应收账款收回均是主要方法。

三、剩余收益指标分析

承案例1.剩余收益=45000-0.14×150000=24000元

假设投资中心面临一个投资报酬率为25%的投资机会,投资额为100000元,每年利润25000元

则投资后部门利润率=(25000+45000)÷(100000+150000)=28%

投资后剩余收益=(25000+45000)-0.14×(100000+150000)=35000元

根据数据可见,投资报酬率由原来的30%降到现在的28%,但从剩余收益看却是增加了。

综上所述,剩余收益优缺点如下:

其优点:扭转了利用投资报酬率考核业绩评价的一个误区。促使企业集团对投资中心使用绝对数指标衡量工作成果。像上例一样,超过最低报酬率的所有方案,都是管理者期望的投资利润率范畴,最大限度地增加收益额是各个投资中心等的部门的目标,更是企业整体利益的体现。这种趋同性来源于这一绝对值指标的选择,来源于高于资金成本决策的应用。

剩余收益使业绩评价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的同时,也有其不足。基于其是绝对数指标,缺少横向可比性,不同部门不同时期无法比较,另外获得剩余收益多少与规模大小息息相关,但往往规模大的,不一定投资报酬率也高。

四、指标的选择与使用

案例2.兴发集团某投资中心本年度有如下两个可选择投资项目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知,若以投资报酬率作为业绩考评指标,投资中心将选择投资项目B,因为追加投资后,投资A的报酬率降低到14.14%,B的报酬率上升到15.09%,但是否与企业的整体利益一致呢?企业集团追求的不是最大的投资报酬率,而是最大的投资收益;若以剩余收益作为业绩考核指标进行追加投资,无论投资A项目,还是投资B项目,均获得收益,不考虑规模因素,A项目收益更多一些。从表中可以发现,如果同时追加两项投资,虽然投资报酬率降低了,但产生了最大的收益28万元。可见,这28万元的剩余收益会使投资中心选择经营收益高于最低投资报酬率的相关方案。

总之,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各有优缺点,二者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据统计,美国有28%的公司是两者同时使用的。从分析中可知,单纯采取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公司业绩评价都不够完善。所有,除了结合二者的优势之外,可以考虑多元化因素,产品市场占有率、需求方意见、企业承办能力等等。只有在实践中改进方法,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更有效、更准确、更客观地进行业绩评价,从而解决引导决策与评价业绩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冷军.投资中心业绩评价指标比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2,(1).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篇2

摘 要 在投资中,再投资收益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再投资收益率与还款速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当还款速度越快,再投资收益对整体收益率的影响显著;还款速度越慢,则预定的本金投资收益率就在整体收益率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折现因子 投资回报率 再投资收益率

不管是银行存款,在保险公司购买年金保险,还是在证券市场购买国债、股票等证券,无不为获得一定的回报。由于支出、收回或先借入再偿还等在时间、金额上的不一致,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收益(亏损)。

尽管,风险保障功能是保险的核心功能,但是现代保险中投资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功能。高水平的投资收益率成为最有力的价格因素之一推动金融资产的结构调整,也推动着保险业的深化。那么作为投资者如何进行投资,才能使的收益最大化?

一、收益率的定义

满足: 的 值就是收益率。其中 是折现因子, 是 期的净现金流额。

对投资者来说,收益率越高越好,表明其投资回报率越高。

二、再投资收益率

当前在国际投资市场上,再投资收益率[2]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考虑投资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常见的再投资收益是“利滚利”,即本金与利息的投资利率相同。现实中许多情况下投资所获的收益不一定能按本金或原投资的收益率再次投资,那么得到的收益回报也不同。由其是收回贷款本利的时间和数额的不同,投资收益率也不同,下面做一些详细的分析。

某人在0时刻贷出 元,投资 年,本金年利率为 ,所还款的再投资利率为 ,按以下几种方式收回投资本利:

1.每年末收回利息,期满收回本金

所还款为利息,每年产生的利息按利率 再投资,到 年末收回本金。则投资收益率 满足:

(1)

值。当 时, ,否则 介于 和 之间。

2.年金方式,每年末归还一次,每次还款额相等

,(2)

总的投资收益率 满足:

(3)

的现值之和。

显然,当 时, ,否则 介于 和 之间。

3.期满一次性还本付息

很显然,第 年末的积累值为 ,则总的投资收益率为 (4)

(5)

显然当 时, ;当 时, ;当 时,

即借款方还款速度越快,再投资收益率对整个收益率的影响就越显著;反之,若还款速度越慢,则本金投资收益率对总的投资收益率影响会很大。

三、案例分析

50万元的10年期贷款,年利率8%,若还款额同时以年利率7%进行再投资,计算以下三种方式的实际收益率。

1.每年还利息,到期还本金

2.每年等额分期偿还

3.到期一次还清

解: 万元,

1.每年还利息,到期还本金

把已知条件代入(1),得到投资收益率

2.每年等额分期偿还

把已知条件代入(3),得到投资收益率

3.到期一次还清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投资收益率 。

四、结论

通过比较发现,随着还款速度的减慢(包括还款额度及还款时间分布),总的投资收益率逐渐接近本金最初投资收益率。

实际上,当还款速度越快,那么贷款人可以利用已还款进行再投资,那么再投资收益率对整体收益率的影响就越明显;反之,若还款速度慢,则贷款人不能较好的进行再投资,本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就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占国.利息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刘国义,刘宗朴等.保险精算学中利率的教与学.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24(1):65-67.

[3]梁来存.可变利率下寿险纯保费精算模型的改进.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21-22.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篇3

[关键词] 股息收益率;现金股息;投资回报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2-0173-03

[基金项目] 2006年度浙江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批准号:06N4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林 铭,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证券投资。(浙江 杭州310018)

股息收益率,一般用每股股票的年度现金股息与每股股票的市价之比来表示,在国际上是一个衡量投资回报水平的常用指标。一般认为,股息收益率越高,则股票的投资价值也越高;反之,则股票的投资价值越低。

一、股息收益率指标对于认识、指导中国股市实践的意义

1.相对于市盈率指标,股息收益率指标对于评价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有其独特的优势。市盈率作为一个可以粗略衡量普通股票价值的指标,被市场广泛采用,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结合中国股市的现实状况,不可否认,市盈率法也有其缺陷:

首先,由于市盈率法是用每股股价/每股收益,在股价一定的前提下,每股收益就决定了股票市盈率的高低。从中国股市的长期实践来看,上市公司由于利益驱动造假,个别审计机构放弃基本的执业准则,导致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出笼。每股虚高的盈利水平,降低了市盈率,也会极大地误导投资者。

其次,由于市盈率法是每股市价/每股收益,但账面上、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每股收益其盈利的质量又是究竟如何?或者讲,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这个反映每股盈利质量极为重要的指标究竟如何?在市盈率法中无法得到体现。

第三,市盈率指标体现不出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水平。低市盈率,并不意味着高回报。

股息收益率指标定义为每股现金股息/每股市价-100%,此处的每股现金股息可以采取上年度每股分配数额,也可以采取前几年分配的平均数值。股息收益率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水平。每股现金股息作为上市公司经营成果的分配形式,是投资者获取投资回报的最终本源。每股现金股息与市价之比,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在一定市价购买公司股票后,能从上市公司正常经营中获取的利润回报水平。正是由于股息收益率指标在评价股票价值、衡量投资回报水平方面有着市盈率指标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因而,该指标的合理科学运用,对目前中国股市的实践就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在目前中国股市实践中,以股息收益率作为评价股价高低的标准,有助于迅速扭转上市公司漠视投资者利益的倾向。股息收益率指标时时刻刻能鞭策上市公司提高收益,增加对股东的回报,唯此才能使公司的股票有良好的市场表现。股息收益率将上市公司在市场中的形象与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迅速扭转上市公司重筹资、轻回报,甚至漠视投资者利益的状况。

3.在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过程中,股息收益率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股市投资者一个投资回报率比较坐标,有利于投资者在相关投资品种中作出理性的选择。股息收益率指标能使广大股市投资者、特别是稳健型投资者较方便、直观地进行个股投资选择,根据个股历年的股息水平,结合未来的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形势,分析判断投资个股的预期回报率水平,这就可以减少股票投资中信息(尤其指回报率)的不对称性,有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4.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构建健康向上的股市文化方面来讲,建立以股息收益率指标为核心的股价评估体系,有助于证券市场形成理性价值投资的良好氛围。揭示股票投资过程中个股的股息收益率指标,将引导投资者注意力集中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对投资者的回报。一方面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形成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另一方面也能时时刻刻提示股市投资者投资风险和收益,有助于投资者形成理性抉择的投资观念和习惯,有助于和谐理性股市文化的建立。

5.从政府部门监管和调控的角度来讲,运用股息收益率指标,可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分配行为建立外部强有力的约束和导向机制。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2004年12月1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也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应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其别指出:上市公司董事会未做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的,应当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原因,独立董事应当对此发表独立意见;上市公司最近3年未进行现金利润分配的,不得向社会公众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或向原有股东配售股份。2005年11月1日国务院批转的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中又明确指出:上市公司要高度重视对股东的现金分红,努力为股东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因而,股息收益率指标(建立在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基础上)在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上市公司、总体把握市场投资回报水平、进而制定中国证券市场相关政策过程中定能起到辅助决策的积极作用。

二、对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状况的分析

对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现金分红状况进行统计,将市场总体的现金股息收益率与银行的存款利率相比较,对中国股市成立以来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对市场的投资回报水平就会有深刻的认识。

从表1、表2统计结果来看,至少按股息收益率指标作为评估标准,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点结论:

1.现金股息分配作为国际上最常用的利润分配形式,在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中运用得并不普遍。从历史平均结果看,中国上市公司中超过一半的公司在年度分配中对投资者没有现金回报。

2.中国股市流通A股股东的总体现金股息收益率尚处在非常低的水平,统计显示:流通股股东总体现金股息收益率还达不到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2002年前,流通股股东总体现金收益率水平连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水平都不到。

上述结论也十分清楚地反映出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善之处:

1.中国股市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太少,投资者无法指望通过上市公司获取正常的投资回报,这正是中国股市的致命伤。对发展历史不长的中国股市,虽然我们可以凭“新兴

加转轨的市场”、“成长性良好”等种种原因来掩饰其现金股息回报率低的缺陷,但是,上市公司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获取利润从而回报投资者是股票投资者一切回报的本源。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升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意识、回报水平是中国股市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在中国股市发展的历程中,投机过盛、股票二级市场换手率过高、股票价格波动幅度过大一直是股市发展的顽症,投资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题材、差价、做庄、筹码集中度、个股技术形态等信息上,而对于投资股市真正的回报来源――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情况关注很少,甚至是漠不关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投资者根本不可能通过现金股息回报来获得投资收益,来自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息回报相对于高高在上的股价实在是太微薄。在这种状况下,投资者或者被迫转向投机,或者只有退出市场。

3.拓宽中国股市的资金来源,一直是中国股市管理层不懈努力的目标,尤其是“将银行万亿元计的居民储蓄存款引入股市”的观点常见于媒体的新闻中。其实从本文所作的统计,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目前,低回报的中国股市,相对老百姓用来养老、防病的风险厌恶型的储蓄存款而言毫无吸引力。提升上市公司现金股息收益率水平,让投资者能持续、稳定地获取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回报是将庞大的银行储蓄资金引入股市的必由之路。

三、运用股息收益率指标指导中国股市实践的几点建议

1.自觉运用股息收益率指标,分析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防范股市投资风险。基于上文分析,每股现金股息源于每股收益,又一定程度能反映公司每股收益的盈利质量,建立在每股现金股息和每股股票价格基础上的股息收益率指标,能较市盈率指标更好地反映出一定股价水平下的股票内在投资价值。作为投资者,使用股息收益率指标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和投资品种,防范投资风险,尤其对市盈率较低的股票品种,采用股息收益率指标进行必要的分析,可能会更有针对性。

2.大力倡导以投资回报率为核心的理性价值投资理念,提升股息收益率指标使用的有效性。股息收益率反映的核心内容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水平,该指标的有效性取决于市场各方参与者对股市的基本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如同中国股市初创阶段,上市公司股价与公司经营业绩无关、与宏观经济形势无关、市盈率指标基本失效一样,如果市场尚未建立起公司股价最终决定于公司业绩和对投资者回报水平这一经成熟市场实践反复验证的机制,那么股息收益率指标的使用有效性就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从这个角度而言,在中国的股市实践中,使用该指标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不能脱离目前中国股市的发展阶段,必须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笔者相信,随着市场理性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步建立,股息收益率指标的有效性会日益提高。

3.丰富以股息收益率为核心的股价评估体系的相关指标,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以股息收益率为核心的股价评估体系,将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与投资者投资股票的价格联系起来,本质是建立动态的投资收入和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以投资回报率为核心的股价评估体系。这一评估体系以股息收益率为基本指标,在实践中还有待体系指标的丰富和方法的完善。比如,建立现金股息的质量评估体系,从现金股息分派的频率、绝对值、相对每股收益值、现金股息与账面现金之比、现金股息与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之比等几方面进行评估。考虑到上市公司经营周期、宏观经济形势等各方面因素,建立现金股息收益率的修正性指标。考虑到投资者使用指标的偏好不同,应建立现金股息收益率的延伸性指标,如股价现金股息回收期、现金股息收益率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长期国债利率之比等指标。

4.建议政府监管部门将股息收益率指标作为衡量上市公司经营、公司治理情况的参考指标。目前,中国证监会在公司新发股票、已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行政许可事项中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均有一些诸如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刚性指标,面对有限的市场资源,如何科学合理的分配,设置一定量化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在政府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倡导理性投资、鼓励上市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的宏观背景下,笔者建议在拟上市公司新发股票的审核过程中对公司历年现金分配的情况作为重点关注项目;在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再融资审核中将公司上市后历年的现金股息分配情况与公司再融资的每股发行价格结合起来考虑(比如,可设立以再融资发行价格计近3年公司股息收益率指标);虽然在成熟资本市场股票发行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但处于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股票市场,由于上市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何将市场资源更好地配置给有业绩、重回报、公司治理规范的企业,股息收益率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其具体运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完善。

5.辩证看待股息收益率指标,科学合理地实施,避免不分场合地盲目使用。任何一个分析指标的使用都有其局限性,针对转型期中国股市的特点,针对上市公司对股东权益漠视、不思回报的状况,本文提出了股息收益率指标对指导中国股市实践的现实意义。但该指标过分强调对股东的即期回报,对成长性企业、初创的风险投资企业等股价的评估可能并不合适。因此,要结合其他股价评估方法,综合作出理性判断。

参考文献: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篇4

尽管9月上旬A股市场出现一波反弹行情,但反弹空间十分有限。在股票市场投资时机还并不十分明朗的时候,大部分投资者仍看好债券市场结构性机会。其中,信用债成为市场普遍看好的债券品种,尤其是中低等级信用债将迎来投资的“美好时代”。

尽管前几年也曾出现过股市低迷、债市火爆的情况,但信用债的火热程度远不及当前。这主要是因为信用债自2009年开始加速扩容,市场规模和投资品种极大丰富,使得供给层面增添了很大投资可能性;另一方面,2007年之后发行的信用债没有银行担保,真正具备了信用属性,而市场对其的认识和定价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接受其相对较高票息所创造的投资价值。

债券投资最根本的收益来自票息收入。虽然在经济衰退期中,收益率的下降会带来债券价格的上升,但这种资本利得应被视作长期投资的额外收益,而不是核心。核心是票息收入。此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作为一个资产类别,特性是定期获得现金流入(利息或者本金),这不会随着市场周期波动而改变。对投资者来说,可以根据投资周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在各个大类资产上的配置比重,但不应完全抛弃某一类资产,因为其在实现长期投资目标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属性。

从收益率对比数据看,中低等级信用债的到期收益率已经超越6%。如交易所公司债AA级5年期的到期收益率达到6.0939%,而7年期AA公司债则达到了6.6821%。5年期和7年期的AA银行间城投债到期收益率,则分别达到6.3622%和6.9555%(数据来源:Wind 截至8月9日)。相比之下,华泰证券截至8月30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07深高债、08上汽债、08中远债、08石化债、08国电债5只AAA级信用债到期收益率最高为4.69%,最低为3.91%(按照最新收市价格计算得出的年化收益率)。从数据对比看,主投中低等级信用债的债基,其预期收益的起点要高于一般债券基金。这也是当前多家券商研究所集中看好中低等级信用债的原因。

然而,普通投资人难以直接投资票息较高的债券,因为没有资质进入银行间市场投资,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精力进行研究判断,而且个人投资者还需具备不低于500万元的资产总额、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及相关专业知识,才被允许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通过投资债券型基金,来间接参与信用债市场,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基金公司拥有专业化的固定收益团队以及流程化的投资策略,能较好的分析信用债券的投资价值以及信用风险,取得较好的收益。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篇5

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主要缘于银行、国债利率的下调以及资本市场低迷而导致的投资收益缩水。从银行和国债利率的收益情况看,今年2月21日央行再次宣布调息,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市场上的协议存款利率由去年的5%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6%;中长期债券利率也持续走低,债券市场10年期债券的票面利率由3%下降到2.5%左右,回购利率也由3.3%下降到2.4%,保险公司在债券市场中获利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证券市场的收益情况看,自去年6月以来,证券市场持续疲软。受其影响,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19.07%大幅回落到0.39%.截至2002年6月,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共实现收益82.57亿元,资金运用平均余额为4239.44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1.95%,比去年同期下降1.03个百分点,经营风险进一步凸现出来。

官方数据显示,2002年1~6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612.3亿元,同比增长57.7%.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186.81亿元,同比增长84.5%;财产险保费收入425.46亿元,同比增长12.18%.但是,在保险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寿险新品特别是投资连结保险却是寒风袭袭,曾经在去年同期热销的投资连结保险,今年上半年降幅却高达36.04%.近年来,一些寿险公司为解决利差损问题,先后推出了投资连结、万能、分红等寿险新产品。但是,由于一些公司在销售时片面宣传投资功能,夸大投资回报,强化了客户对投资回报的心理预期,而寿险公司的实际投资回报率低于客户预期,一些客户便产生了受骗上当的感觉,退保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上半年投资连结保险退保率在去年同期0.1%的基础上上升到4.9%,使高速发展的保险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主要缘于银行、国债利率的下调以及资本市场低迷而导致的投资收益缩水。从银行和国债利率的收益情况看,今年2月21日央行再次宣布调息,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市场上的协议存款利率由去年的5%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6%;中长期债券利率也持续走低,债券市场10年期债券的票面利率由3%下降到2.5%左右,回购利率也由3.3%下降到2.4%,保险公司在债券市场中获利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证券市场的收益情况看,自去年6月以来,证券市场持续疲软。受其影响,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19.07%大幅回落到0.39%.截至2002年6月,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共实现收益82.57亿元,资金运用平均余额为4239.44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1.95%,比去年同期下降1.03个百分点,经营风险进一步凸现出来。

在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精算技术、投资运营、风险控制以及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尚不能满足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情况下,投资连结型保险蕴藏的巨大经营风险已经显现出来。保险业的投资行为不可能游离于资本市场,即使实行所谓的专家理财和科学的定量投资风险分析,也无法超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控制与摆布。一旦投资收益率下降,资产贬值,大量保户的退保将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严重时还将导致保险企业偿付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居民的保障需求远未达到基本保障的程度,许多人还根本没有保障的特定环境下,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是现阶段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寿险公司发展业务的基石和重点。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如果利用市场的某种特别时期大作特作趸缴业务,无异于对市场资源的一种过度开采,当这种过度达到一定规模,未来的市场发展将可能出现局部周期断流。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篇6

收益性是投资者常常最先提到或者考虑到的问题。人们在做一项投资或购买某投资产品时,首先关心的是这项投资的收益性如何?而且常常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这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时候,必然导致的是资产安全性的降低。这样我们最后获得的并不是投资目标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应当追求的是我们想要的收益率。

什么是想要的收益?这又要回到我们的理财目标的问题上了。凡是可以实现我们的理财目标的投资收益率就是实际需要的收益率。

在实际的投资中,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性常常走极端。有些人常常过分强调投资的安全性,不愿意承担任何投资的风险;结果是绝大部分资金都做了银行储蓄。这样本金的安全性是有了,但其收益常常是无法对抗通货膨胀的,也就是说其资产的实际购买力随时间的推移是降低的。另一个极端是,有些投资者往往完全无视风险,在投资中对资金的安全性几乎不做考虑,结果很可能是血本无归。安全性的考量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实际风险承受度,安全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常常和收益性成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收益性高的投资产品往往其安全性就要相对低一些。安全性的第二个特征是其常常和投资资产的流动性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流动性高的资产其风险就较容易获得有效控制,相反,流动性低的投资产品,其安全性会比看起来要低得多。其实,也就是多了一项所谓流动性风险。安全性的第三个特点是其时间特性。所谓投资的安全性也就是其实际收益偏离其预期收益的程度的度量。而所谓预期收益率其实就是该投资的长期平均收益率,因而,如果投资的期限可以足够长,那么该投资的实际收益将会逐步收敛到其预期的收益水平,也就是说其风险将会逐步降低。当然对于这一点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因为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当投资时间越长,那么可能导致投资收益变动的因素就越多,当然也就越难以预测。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篇7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博弈分析;保障性住房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2-0091-04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为38984.77亿元,贷款总额为21639.45亿元,职工覆盖率为70.64%。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住房公积金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基金。如何保证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得更加合理、最大限度地“惠之于民”是亟需解决的课题。一、住房公积金投资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按照理性人的假定,资金持有人都希望自己持有的资金能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也就是能获得最大的增值收益。住房公积金资金所有人也不例外,公积金增值收益越多,所有人的利益也越多。但是,资金投资回报增加,必然对应着投资风险的增加,这就产生了公积金投资领域的矛唇――公积金增值收益最大化与资金安全性风险之间的矛盾。

按照现在的住房公积金投资政策,公积金管理部门只能用公积金购买国债,余款则闲置于银行,只能获得非常低的存款利息作为增值收益。我们现在需要考虑是否要增加公积金投资渠道,使投资者的增值收益增加,并且需将风险控制在广大公积金缴存职工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关于这个问题,现在讨论最多的住房公积金投资渠道有两个:一是股票投资渠道,二是保障性住房渠道。

二、增加股票投资的博弈分析

假定现在用住房公积金100元购买国债,根据调查得知,通常公积金管理部门购买的国债为1年期或3年期。1年期记账式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为3.66%,3年期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为5.74%,平均年利率为4.7%。在现有政策下,投资100元能获得的增值收益是4.7元。

如果国家允许住房公积金投资采取新的政策,扩大投资渠道,而投资必然存在风险。投资的最终结果有两种:盈利或者亏损。按照民生证券2010年度关于基金公司股票投资管理能力分析的研究报告:“2010年股票方向基金(共315只)平均收益率为4.18%,其中有20只基金收益率高于20%”。按照最理想的状态,投资100元能获得的增值收益就是20元。根据新浪网2011年11月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超过88%的被访者声称自己投资亏损;亏损股民中,24.87%的亏损幅度超过50%。平均损失率为37%。因此,投资100元的增值收益就是-37元。这样,就有以下三种可能的结果(见图1)。

1 不增加投资渠道:公积金增值收益为4.7元;

2 增加投资渠道,投资盈利:公积金增值收益为20元:

3 增加投资渠道,投资亏损:公积金增值收益为-37元。

在这个博弈中,不增加投资渠道,公积金缴存职工能获得的期望收益E(不增加)为4.7元;增加高风险项目投资时,缴存职工能获得的期望收益取决于盈利与亏损的概率。我们根据新浪的调查结果,认定委托金融机构盈利的概率为12%,亏损的概率为88%。那么增加高风险项目投资时的期望收益为:E(增加)=20×12%+(-37)×88%=-30.16元。

E(不增加)>E(增加),因此,不增加股票投资是均衡情况下公积金管理部门的最优选择。即针对公积金投资领域的矛盾,管理部门应该侧重于保证住房公积金资金的安全性,不投资于高风险项目。

三、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的博弈分析

投资项目的低风险必然对应于低投资回报,此时,就应该比较低风险项目的投资回报与国库券投资回报的高低。选择高回报项目投资,这是最简单的判断标准。但是如果我们选择的投资项目是特殊项目,判断标准就会发生变动。以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议案进行博弈分析,按照我们的课题研究,公积金管理部门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建成后向符合条件的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出租。此时,仍然存在收益与资金安全之间的矛盾。但是,该矛盾中的收益不再局限于资金的投资回报增值,还包括低收入缴存职工有房住的社会收益。

在进行博弈分析时,我们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买得起房、不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的缴存职工,即所谓的高收入者;另一类是买不起房、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的缴存职工,即所谓的低收入者。二者都是公积金缴存入,所以我们关注的是二者受益程度合计数的比较(见图2)。

在现有政策下,不增加投资渠道,住房公积金资金仍然按投资国库券进行计算,则不论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100元公积金能获得的增值收益仍然为4.7元。如果扩大投资渠道,将住房公积金投资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低收入者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可以租用保障性住房,并且由于低收入者存在无法按期支付房租的风险,就会出现三种情况:申请并且按期支付房租、申请并且不按期支付房租、不申请。而高收入者由于不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始终只有一个选择:不申请。

如果低收入者申请保障性住房并且能够按期支付租金,高收入者能获得投资于住房的收益回报。按照现有保障性住房政策,投资回报率为5%左右,则投资100元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为5元。高收入者能获得其中2.5元的增值收益(假定100元投资额中,50%来自于高收入者的住房公积金存款,50%来自于低收入者的住房公积金存款)。而低收入者除了能获得其中另一半增值收益外,还能获得更高的心理回报。根据现有的房价以及低收入的家庭状况,低收入者基本无法购得一套住房,甚至连合适住房的租金都较难承受。而建立保障性住房出租给低收入家庭,这对低收入者的自我认同、满足感以及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影响。这样,我们假定低收入者申请保障性住房能获得的总收益为10元。

如果低收入者选择申请保障性住房但到期无法支付租金时,高收入者的利益肯定受损。那么,其投资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公积金存款全部无法收回,则收益程度为-50元。对于低收入者而言,由于没有支付租金,公积金投资额也成为其受益金额的一部分,这样,低收入者能获得的好处为60元。但是,不支付租金也使低收入者诚信受损,丧失了再次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可能,我们假定诚信受损给低收入者带来的成本为利益的10%。那么,低收入者不支付租金能获得的收益为54元。

如果低收入者不申请保障性住房,则用住房公积金存款盖好的房子无人居住,没有形成收入,投资全部亏损,此时投资回报为100元。按照前述假定,其中,低收入者承担50元,高收入者承担

50元。

我们假定低收入者申请保障性住房的概率为95%,不申请的概率为5%。虽然低收入者的收入较低,有无法按期支付租金的可能,但是按照我们课题设计的方案,允许低收入缴存职工使用其缴存住房公积金支付租金。这样,低收入缴存职工无法按期支付租金的可能性较低,我们假定低收入者申请住房后能够按期支付租金的概率为90%,不能偿还的概率为10%。这样,如果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同时行动,高收入者可能的收益以及发生概率如下:u1(不申请,不申请)=-50,概率=5%;u1(申请,按期支付,不申请)=2.5,概率=95%×90%=85.5%;u1(申请,不支付,不申请)=50,概率=95%×10%=9.5%。这样,高收入者在增加投资渠道情况下的预期收益为:

E1(增加)=50×5%+2.5×85.5%+(-50)×9.5%=5.1125元

由于高收入者不符合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在博弈中只能做出不申请的选择。因此,低收入者的预期收益不受高收入者的影响,直接由其自身选择决定。这样,低收入者可能的收益以及发生概率如下:给定低收入者不贷款的效用u:(不申请)=50,概率=5%;给定低收入者申请并且按期支付租金的效用u2(申请,按期支付)=10,概率=95%×90%=85.5%;给定低收入者申请并且不支付租金的效用u2(申请,不支付)=54,概率=95%×10%=9.5%。这样,低收入者在增加投资渠道情况下的预期收益为:

E2(增加)=50×5%+10×85.5%+54×9.5%=11.18元

全部缴存职工的收益为高收入者的预期收益与低收入者的预期收益之和,即E(增加)=-5.1125+11.18=6.0675元。

E(增加)>E(不增加),因此,将住房公积金投资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均衡情况下公积金管理部门的最优选择。

四、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思路设计

按照上述的投资博弈分析,中国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应该允许公积金管理中心使用公积金建设保障性住房,这样将可有效地解决保障性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思路

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阶段。由城市政府确定使用住房公积金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拥有项目的最终确定权。项目确定后,公积金管理中心向项目开发商提供资金并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管。所建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的产权归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即广大缴存职工所有。

第二阶段是保障性住房的使用阶段。项目建成后,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整体租赁给城市政府。城市政府以市场价格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支付租金,城市政府支付的市场价与实际租金收入之间的差价由城市政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补贴。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由城市住房保障部门按有关规定出租给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且该住房优先出租给符合条件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如果有剩余,再提供给其他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日常管理由城市住房保障部门总负责。租赁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缴存职工,可以使用其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

(二)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可行性分析

1 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2008年以来,中国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中国计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除各级地方政府按规定落实土地出让净收益的一定比例、住房公积金部分增值收益、一般财政预算安排等配套资金和由企业或社会投资建设部分保障性住房外,资金缺口仍将达到近万亿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截至2011年10月,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为38984.77亿元,贷款总额21639.45亿元。由于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限制,有大量公积金余额闲置在银行。一边是资金紧缺,一边是资金闲置。如果能把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能达到共赢的状态。住房公积金新增归集余额逐年持续增长,每年能够给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量,使保障性住房所需资金得以充分保障。这既能帮助政府建设更多的保障性住房,满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需要;又能使住房公积金资金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

2 中国大部分地区具备使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条件。自2002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以来,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住房公积金制度从管理体制、监管体系、运行规则、业务发展速度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推动住房金融体系建设、促进住宅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中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趋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决策机制逐步形成,拟订了管理委员会章程,健全了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了管委会决策体制,初步形成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自主决策的机制;管理机构调整基本到位,按照“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核算”的原则,管理中心基本建立了对分中心、管理部的内部授权管理制度,制定了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使用、核算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制度,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率均达到50%以上。

其次,中国住房公积金监管体系基本形成。行政监管机构基本设立,各省(自治区)建设厅都明确了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机构,基本落实了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管职能。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逐渐健全,管理透明度明显提高。

再次,中国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逐渐规范。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个人贷款办法和操作规程,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使用。良好的管理水平和运行环境,为中国使用住房公积金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了基本条件。

3 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建立保障性住房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方案中所设计的保障性住房建成后,房屋所有权归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整体租赁给城市政府,城市政府以市场价格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支付租金。公积金管理中心所获得的租金收入得到保障,稳定的现金流使公积金投资风险得到控制,并且拓宽了公积金投资渠道,增加了公积金投资增值收益。同时,稳定的租金收入可以加快公积金现金回收,使公积金管理中心能够将收回的资金再次投入到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帮助政府较快地增加房源,提高保障能力。

五、结论

综上,无论从博弈论角度通过数字分析,还是通过制度可行性分析,中国均应该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通过拓宽公积金投资渠道,可以增加公积金增值收益,使广大缴存职工获得更多的回报,并且该方案的制度设计也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使广大职工需要承担的风险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通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房源,有助于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帮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丛诚中国住房和公积金制度发展大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2]丛诚,管好我的“私房钱”:住房公积金使用必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篇8

在市场一片惨绿之下,53.59%的收益率简直就是一个神话。基金管理资金总规模近2.5万亿,虽然上半年各类基金共盈利997.56亿元,但至三季度盈利却迅速降至247.82亿元,投资回报率仅1%左右。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和保本型基金亏损分别为572.13亿元、240亿元、11.6亿元、1.55亿元,仅QDII、货币型基金盈利35.11亿元、40.43亿元。而在各类机构公布的数据中,股票型基金上投新兴动力以21.93%投资收益位居基金“王座”,但要相比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就逊色多了。不仅如此,实际上国投瑞银瑞福分级所属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前17名投资收益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前赴后继玩创新,但实现的收益却极其可怜。名号中亦有“创新”二字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到底有何来路?它的创新玩法又有何不同?

“创新”翻盘

王亚伟落户私募,市场传言其第一只产品正是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或许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操作模式是吸引“一哥”王亚伟的重要原因。

实际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并非市场的新生产物,2007年8月第一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大成优选“下海”试航,随后国投瑞银基金公司“三箭齐发”,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似乎进入快车道。

但从入市的时点来看,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注定是一部“悲剧”——在“史上最大牛市”中还没怎么品尝“牛尾”,便被“熊掌”拍入深渊,没有收益,也未给投资者留下印象。大成优选被迫“封转开”。

开放式基金由于可以自由申购赎回,基金面临高流动性和短期化特征,与一些中长期投资标的有所冲突。而封闭式基金恰恰避免这种冲突,但封闭式基金也一直存在争议性。

现任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曾表示:“现有的封闭式基金在基金治理结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限制、存续期限、交易手段以及费率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不过,今年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无疑打了一场翻身仗.《英才》记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相比今年A股下跌5.93%,209只债券型基金中193只取得正收益,占比高达92.34%;紧随其后的就是创新型封闭式基金,82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A/B级分开算)中65只基金正收益,占比79.27%;330只股票型基金中131只基金正收益,占比39.70%;161只混合型基金中51只取得正收益,占比为31.68%(以上基金均未计算今年新成立基金)。

若以收益率来看,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则完胜债券型基金。目前债券型基金“老大”天治稳健双盈债券13.27%的收益率,在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中仅能位列13名。

“这也不难理解。”好买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曾令华对《英才》记者表示,今年是债券牛市,一般债券型基金收益在7%-8%左右,去年底债券有5%-10%左右折价率,这类基金可以使用3.3-5倍杠杠投资,取得这样收益也很正常。

在“业绩为王”的资本市场,创新型封闭式基金能否借此机会实现二次腾飞?此类基金是否存在长期投资价值?

收益波动大

看头不看尾,往往失望多于希望。

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QDII投资收益最高,为5.92%;其次分别是货币型基金投资收益0.79%,保本型基金投资收益-0.58%,债券型基金投资收益-0.91%,股票型基金投资收益-3.90%,混合型基金投资收益-4.13%,被动指数型基金收益-6.24%,封闭型基金收益为-7.24%,创新封基收益为-8.95%。

显然,个别基金的高收益难掩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最亏损”的窘境。同是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收益也有天壤之别,第一名国投瑞银瑞福分级收益为53.59%,与最后一名申万深指分级进取-47.33%的收益率,相差高达100.92%。

目前,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一般就是指债券型基金。一位业内分析师对《英才》记者表示,现行的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形势走势决定着债券市场收益率,当经济稳步向好,债券市场收益难以跑赢股市,“下半年以来债券收益率已经开始下滑”。

“债券看似稳赚不赔,由于收益波动较大,外加杠杆操作,一旦介入时点不对,亏损自然被放大,基金经理投资能力非常重要。”曾令华提醒道,任何情况下投资收益与风险都是正相关。

对于投资者来说,往往选择单只基金是个挠头的事情。一位业内人士建议道,选择这类基金时最好关注历史业绩好、折价率大的基金产品,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只适合短期参与、波段操作,成本较低;另外,偏债型基金是较好的投资品种之一,偏债型基金当经济向好可以投资股市,尽管投资比例较小,但对它整体收益影响很大。保险资金以及券商自营业务目前对这类基金比较关注。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篇9

[关键词]债券投资 风险 防范

一、我国债券投资的风险现状及其类别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风险不仅存在于价格变化之中,也可能存在于信用之中。因此正确评估债券投资风险,明确未来可能遭受的损失,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之前必须的工作。当然,在同样的债券市场,不同投资者的收益是不尽相同的,这其中存在着投资技巧的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投资的技巧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对债券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首先来关心一下投资债券的风险何在。投资债券,可能会面临哪几方面的风险。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

1.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在所有债券之中,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由于有政府作担保,往往被市场认为是金边债券,所以没有违约风险。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地方政府和公司发行的债券则或多或少地有违约风险。因此,信用评级机构要对债券进行评价,以反映其违约风险。一般来说,如果市场认为一种债券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那么就会要求债券的收益率要较高,从而弥补可能承受的损失。

2.利率风险

债券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毫无疑问,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当利率降低时,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债券价格会随利率变动,所以即便是没有违约风险的国债也会存在利率风险。

3.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通货膨胀期间,投资者实际利率应该是票面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若债券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8%,则实际的收益率只有2%,购买力风险是债券投资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风险。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国民经济一直处于高通货膨胀的状态,我国发行的国债销路并不好。

4.变现能力风险

变现能力风险,是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的风险。如果投资者遇到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他想出售现有债券,但短期内找不到愿意出合理价格的买主,要把价格降到很低或者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买主,那么,他不是遭受降低损失,就是丧失新的投资机会。

5.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单位管理与决策人员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失误,导致资产减少而使债券投资者遭受损失。

二、我国债券投资的风险防范措施

1.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债券的期限本身就孕育着风险,期限越长,风险越大,而收益也相对较高,反之债券期限短,风险小,收益也少。如果把全部投资都投在期限长的债券上,一旦发生风险,就会猝不及防,其损失就难以避免。因此,在购买债券时,有必要多选择一些期限不同的债券,以防不测。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

2.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3.必须注意不健康的投资心理

要防范风险还必须注意一些不健康的投资心理,如盲目跟风往往容易上当,受暗中兴风作浪、操纵市场人的欺骗;贪得无厌,往往容易错过有利的买卖时机;心理,孤注一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血本无归;嫌贵贪低,过分贪图便宜,容易持有一堆蚀本货,最终不得不抛弃而一无所获。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伯恩斯坦,达摩达兰.投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篇10

[关键词]债券投资风险防范

一、我国债券投资的风险现状及其类别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风险不仅存在于价格变化之中,也可能存在于信用之中。因此正确评估债券投资风险,明确未来可能遭受的损失,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之前必须的工作。当然,在同样的债券市场,不同投资者的收益是不尽相同的,这其中存在着投资技巧的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投资的技巧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对债券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首先来关心一下投资债券的风险何在。投资债券,可能会面临哪几方面的风险。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

1.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在所有债券之中,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由于有政府作担保,往往被市场认为是金边债券,所以没有违约风险。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地方政府和公司发行的债券则或多或少地有违约风险。因此,信用评级机构要对债券进行评价,以反映其违约风险。一般来说,如果市场认为一种债券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那么就会要求债券的收益率要较高,从而弥补可能承受的损失。

2.利率风险

债券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毫无疑问,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当利率降低时,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债券价格会随利率变动,所以即便是没有违约风险的国债也会存在利率风险。

3.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通货膨胀期间,投资者实际利率应该是票面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若债券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8%,则实际的收益率只有2%,购买力风险是债券投资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风险。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国民经济一直处于高通货膨胀的状态,我国发行的国债销路并不好。

4.变现能力风险

变现能力风险,是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的风险。如果投资者遇到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他想出售现有债券,但短期内找不到愿意出合理价格的买主,要把价格降到很低或者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买主,那么,他不是遭受降低损失,就是丧失新的投资机会。

5.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单位管理与决策人员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失误,导致资产减少而使债券投资者遭受损失。

二、我国债券投资的风险防范措施

1.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债券的期限本身就孕育着风险,期限越长,风险越大,而收益也相对较高,反之债券期限短,风险小,收益也少。如果把全部投资都投在期限长的债券上,一旦发生风险,就会猝不及防,其损失就难以避免。因此,在购买债券时,有必要多选择一些期限不同的债券,以防不测。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

2.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3.必须注意不健康的投资心理

要防范风险还必须注意一些不健康的投资心理,如盲目跟风往往容易上当,受暗中兴风作浪、操纵市场人的欺骗;贪得无厌,往往容易错过有利的买卖时机;心理,孤注一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血本无归;嫌贵贪低,过分贪图便宜,容易持有一堆蚀本货,最终不得不抛弃而一无所获。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伯恩斯坦,达摩达兰.投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