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十篇

时间:2023-09-19 16:5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篇1

关键词:网络安全 技术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也伴随着信息技术同步发展起来的。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增多,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一、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安全是互联网的一个根本技术,它起源于纯粹学术上的好奇心,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商业应用。在互联网上,任何企业或个人都无法忽略对安全的需求。网络上贸易机密、客户资料、金钱等被窃取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由计算机安问题所造成的损失也可能是相当巨大的。例如ILOVEYOU病毒,据不完全统计,它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损失已高达100亿美元;其中生产上的损失占了绝大部分,同时它带来了其它间接的影响:顾客的流失、品牌和商誉上的损害,这些都是难以进行估计的。除此之外,新的问题将接踵而至。因为欧洲的国家都有严格的隐私法:如果公司或企业不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客户的隐私,他们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虽然在互联网上进行业务的同时伴随着如此大的风险,但是公司和企业并不会停止去利用这个平台。因为网络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新的客户,新的收入来源,甚至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具有相当巨大的诱惑力的,所以即便是存在这样的风险性,他们也会不断地在这个互联网环境里拓展自己的业务。正因如此,比起其它问题,计算机安全更加显得重要。

二、网络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

网络操作系统足网络协议和网络服务得以实现的最终载体之一,它不仅负责网络硬件设备的接口封装,同时还提供网络通信所需要的各种协议和服务的程序实现。由于网络协议实现的复杂性,决定了操作系统必然存在各种实现过程所带来的缺陷和漏洞。而且快速的软件升级周期,会造成问题软件的出现,经常会出现操作系统存在新的攻击漏洞。

2、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

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都会直接带来安全隐患。合理的网络设计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较好的安全性。不合理的网络设计则会成为网络的安全威胁。

3、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简单来讲,其实就是一种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和生物界的病毒类似,会寻找寄主将自身附着到寄主身上。除了自我复制外,某些病毒被设计成为具有毁坏程序、删除文件甚至重新格式化硬盘的能力。在网络中,病毒对计算机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与网络黑客内外配合。窃取用户口令及帐号等变化多端的方式。使企业网络无时无刻不面对病毒困扰。这也就是必须使计算机具备预防、检查和清除病毒能力的根本所在。病毒最成功之处在于其传播能力,传播能力越强,生存的机率就越大。当计算机病毒附着或感染某个文件或系统中的某个部分之后,就会传播给临近的项目。

三、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1、应用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为了提高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机密数据被非法破译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加密算法来实现的,两种加密技术所对应的算法分别是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

2、配置防火墙

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是一种由软件、硬件构成的系统,用来在两个网络之间实施接入控制策略。防火墙的功能有两个:一个“允许”,另一个是“阻止”。允许防火墙同意访问的人与数据进入自己的内部网络,同时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非法用户的访问,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3、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

防火墙作为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并不能完全保护内部网络,必须结合其他措施才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在防火墙之后是基于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拖。按照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主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操作系统的内核安全、系统服务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和文件系统安全:同时主机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以及系统备份安全作为辅助安全措施。这些构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第二道安全防线,主要防范部分突破防火墙以及从内部发起的攻击。系统备份是网络系统的最后防线,用来遭受攻击之后进行系统恢复。在防火墙和主机安全措施之后,是全局性的由系统安全审计、入侵检测和应急处理机构成的整体安全检查和反应措施。它从网络系统中的防火墙、网络主机甚至直接从网络链路层上提取网络状态信息,作为输人提供给入侵检测子系统。入侵检测子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判断是否有入侵事件发生,如果有入侵发生,则启动应急处理措施,并产生警告信息。而且,系统的安全审计还可以作为以后对攻击行为和后果进行处理、对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改进的信息来源。

4、加强内部网络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

很多计算机系统常用口令来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这是防病毒进程中,最容易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网络管理员和终端操作员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选择不同的口令,对应用程序数据进行合法操作,防止用户越权访问数据和使用网络资源。在网络上,软件的安装和管理方式是十分关键的,它不仅关系到网络维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涉及到网络的安全性。当计算机病毒对网上资源的应用程序进行攻击时.这样的病毒存在于信息共享的网络介质上,因此就要在网关上设防,在网络前端进行杀毒。

总之,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成都:信息技术与网络服务,2006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篇2

 

1 局域网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防护架构

 

完整的网络安全防护架构主要有由硬件、防火墙、漏洞扫描、网络防病毒系统等技术构筑一道安全屏障,并通过把不同的产品集成在同一个安全管理平台上,实现网络安全的统一、集中的管理。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局域网仅仅安装防火墙,造成网络安全架构不完善,加上局域网采用的技术比较简单,使局域网的很容易被攻击和盗取信息。

 

1.2 系统漏洞

 

局域网系统漏洞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硬件漏洞和用户计算机系统漏洞。完整的网络设备、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网络硬件漏洞就是在网络设备硬件、软件和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比如路由器系统存在BUG,访问控制规则设置存在错误等等。用户计算机系统漏洞是指用户没有及时的对系统漏洞进行更新,这些漏洞极易被黑客利用进行攻击,给局域网的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1.3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局域网信息安全的重要方面。由于个别用户安全意识不强,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来进行数据的传递。这些外部数据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检查被带入内部局域网,使木马、蠕虫等病毒的非常容易地进入到内部网络。另外,许多用户将未经许可的设备擅自接入内部局域网络使用,也会造成病毒的传入和信息的泄密。比如,私自将个人无线路由接入到网络中,由于个人无线路由安全性比较低,黑客只要在路由器信号范围内就可以对局域网的数据进行盗取和攻击。此外,由于个人原因将局域网密码泄露、网线接入错误造成环网、ip地址冲突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局域网的信息安全。

 

1.4 病毒和恶意代码

 

局域网的病毒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黑客借助系统漏洞将病毒和恶意代码上传到局域网目的主机上;

 

(2)由于人为因素,通过U盘等移动设备将病毒传入局域网;

 

(3)访问互联网,从网站下载的软件带有病毒。一旦病毒进入到局域网,便对局域网信息数据进行盗取和破坏,比如ARP病毒能够进行路由欺骗和网关欺骗,不但影响局域网网络速度,而且对用户的私密信息威胁很大。

 

2 安全防护策略与措施

 

2.1 技术防护措施

 

2.1.1 加密技术

 

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是网络传输的常用的技术。在数据传输前对数据进行加密,综合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和动态验证等多种加密技术,杜绝数据在网络上以明文的方式传输,防止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增加破解难度。建立复杂密码机制,并定期进行更换。

 

2.1.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提供边界安全防护和访问权限控制。它使内部网络与Internet 之间或与其他外部网络互相隔离,防范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的攻击和非法访问。通过配置安全策略规则,实现对经过防火墙访问内部网络数据流的审计和控制,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

 

网络防病毒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另一形式的防火墙。在网络中安装网关杀毒设备,对网络数据进行病毒检测和扫描,确保病毒在到达用户计算机前被清除;配置全网杀毒策略,同步更新每台计算机的杀毒软件,定期进行全网杀毒;对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须经专业人员查杀后,方可进行文件的存储和拷贝等操作,这些安全防护是网络防病毒系统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

 

2.1.3 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技术

 

入侵检测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是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判断数据包的合法性,阻止非法的数据包进入,而入侵检测系统则监控网络、系统的入侵行为,通过该系统可以快速定位来自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攻击行为以及网络的异常流量等等。

 

入侵防御系统是位于防火墙和网络设备之间,对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进行检测,对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进行防御,以保证网络资源的安全。

 

2.1.4 构建安全防护架构

 

在完整的硬件防护系统下,搭建集中安全管理平台,设立用户、服务器等多区域安全防护机制,建立分级安全防护架构和管理机制。通过搭建文件备份服务器,对重要数据定期备份;设立网络的重要节点、链路设立备份机制,减少故障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配置网络漏洞扫描系统,及时发现网络安全漏洞、客户机或者服务器的安全漏洞并及时进行修补等方式,构建全面、安全的局域网网络防护体系。

 

2.2 管理制度防护措施

 

保障信息安全要从多方面角度来实现。除了安全技术的应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人员的组织配合是构成完整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内容。管理工作是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由管理人员把每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网络中,而人的不确定性使之成为网络安全中最薄弱环节。因此,必须用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达到网络信息安全的根本目标。具体是要根据企业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需求,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灾难管理、应急响应、用户安全服务等管理制度,并与安全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可靠、完备局域网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3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形式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局域网网络信息安全和防护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合理地配置网络安全规则,以安全防护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的能效,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才能确保整个局域网网络系统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监管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流量被引到新媒体平台上,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传统媒体不得不引入新技术和新的传播方式,重新引领媒体领域的发展。传统广电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依靠卫星等传播媒介,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依靠网络系统,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和不安全性,使得广播电视媒体在向新媒体领域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事故以及泄露广播电视机构及用户信息隐私的情况,网络安全的不确定性使得广播电视机构必须积极面对网络安全性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从制度建设、管理理念、技术建设等方面,积极加强对广播电视行业网络安全的管理,对网络安全现存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破解网络安全的困境,与时俱进地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使新时代的广播电视工作在安全保障体系下健康运行。

二、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网络安全威胁持续增加相比现实世界,网络世界更具有隐蔽性和无迹可寻性,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使得与之配套的法律及相关监管手段难以及时追上其脚步。当前,智慧广播电视、AI虚拟技术、5G传输技术和媒体融合技术等,已经开始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领域被广泛运用。近几年,广播电视机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传播效率,在各个方面与新媒体竞争,开始在内容采集、制作、传输、分发、日常运营、系统建设和业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运用AI虚拟技术、5G传输技术和融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以网络为纽带,相互交织、相互关联,技术专业性极强,容易遭到黑客等的攻击[1],从而对广播电视的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二)网络违法犯罪时有发生网络世界的隐蔽性、难以追踪性、便捷性使得网络世界的违法犯罪活动变得更加容易开展。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货币的普及,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例如2016年10月,某官方网站的网页内容被恶意篡改,黑客将该网站首页的轮播图替换为反动言论,在社会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2019年6月,某网站的数据库被黑客利用MySQL弱口令高危漏洞入侵,修改数据库数据,黑客留言索要比特币,要求被攻击方支付一定的比特币,然后才会恢复数据。类似这类网络违法犯罪的案件不胜枚举,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的不安全性可能带来较大的网络风险,从而给广播电视机构及用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

(三)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如今人们无论是求职投递简历、报考公务员职位、报考职称证书,还是在网络上购物或注册网站平台,均需要在网络上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近几年我国主流媒体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报道,个人和机构的信息被泄露后,陌生电话骚扰事件数不胜数。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电话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这给我国的信息安全和社会安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安定团结。目前,广播电视机构的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与其重要地位相比,仍然较为薄弱。例如2014年8月,温州有线电视机顶盒遭到了网络黑客的攻击,部分用户在使用广播电视有线机顶盒时出现强制性跳台和游走字幕等问题,同时有部分用户的个人信息也在黑客攻击的过程中被泄露。这给广播电视机构的运营管理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广播电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3]。

三、对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与时俱进地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起实施,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建立国家网络安全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目标,确定总体安全策略,实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特殊安全控制要求,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强化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防护措施,建立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测流程,最后完善整个国际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4]。在建设网络安全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关的主体责任进行落实,确保网络安全体系建设能切实落地。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监督机制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可以针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实际情况,组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司局及各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构成,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和内容安全管理工作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组。领导小组负责对广播电视机构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建立网络安全监测机制,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预警机制、通报机制、上报机制、例会机制、检查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体系建立完善后,定期开展监督检查、预案演习、预警通报、安全例会、重保期、检测和专家组评价工作,同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监督小组还需要对广播电视的重点网站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扫漏,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对网络环境进行24小时监测,确保广播电视的各平台网站安全运行[5-6]。

(三)对广播电视机构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广播电视机构培养一批具备较强网络安全技术能力的专业队伍,其需要具备扎实的网络安全技术理论知识,能熟练解决网络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应根据各个司局及各直属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抽调出来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组成员开展专业培训,从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思想理念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教育,并定期安排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组以某一类、某一级别的网络安全事件为线索进行机制演练和攻防演练。同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应将组员的培训费用纳入年度预算,财务管理部门应优先安排网络安全和信息领导小组组员的培训费用,以保障该小组培训工作的及时顺利开展。所有参加网络安全培训的小组成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参加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允许再次上岗[7-9]。为了促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成员对知识、技能的更新,应定期举办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竞赛,对最新、最前沿的网络病毒、网络安全威胁因素、网络安全相关案例等进行学习,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成员的知识能应对最新的网络安全问题。通过密集的筛查、训练和竞赛学习,保障广播电视机构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篇4

1、网络中计算机传输信息的重要性

在网络中传输信息,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其中信息涉及的内容很广,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利用计算机传输的信息属于商业机密,商业机密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在传输的过程中受到威胁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甚至伤害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网络中存在很多的木马、黑客以及恶意程序等,这些技术程序能够盗用一些传输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对信息的传输者进行敲诈勒索等,影响了网络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网络安全不能够合理的发展,降低了网络的实用性,所以网络中计算机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影响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威胁

2.1 网络的内部安全控制很脆弱

在计算机中,计算机网络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加强对外界的防护,加强网络安全的保护性管理。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安全性很低,在进行文件传输的过程中,文件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病毒的攻击,造成信息被窃取或者感染病毒,需要加强安全性分析,进行网络安全的有效性管理。由于网络内部的安全机制不强,突破了网路安全的内部物理隔离制,导致文件传输过程会出现很多交叉性的链接影响了文件的可靠性,同时文件如果携带一些病毒,会造成病毒的感染,这方面也是造成文件传输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网路文件泄密的重要原因,需要加强网内部的安全控制。

2.2 网络配置的缺陷

网络的配置中包含很多原件,服务器、路由器以及防火强都属于网络配置的重要硬件设施。服务器的配置不当造成网络传输的效率地,特别是路由器的配置出现问题会造成无法链接到网络,同时防火墙也会降低对系统的保护能力,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从总体上概括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的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电子文档在生命周期内,文档的授权访问与传输过程存在一定的缺陷,网络的内部控制薄弱。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体系不健全,密码保护系统脆弱,登陆系统的信任体系不健全,对系统的监控不到位。专用的控制软件安全意识不强,对系统的监控和审视都不到位,数字签名的安全性不强。

2.3 个人传输不当

个人的传输不当也会造成网络传输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个人对信息的安全性认识不强,不重视信息的安全性。例如,在利用计算机的时候,不设计算机密码,编辑文件的时候并不开启防火墙等,对网页的安全等级设计的时候,浏览一些安全性不高或者一些非法的网站,影响信息的安全性。当利用计算机网络网络的时候,一旦触发了一些恶意程序,会导致恶意程序嵌入到计算机中,造成信息的传输中泄露大量的传输资料,同时也为恶意盗取资料的不法行为提供了一些便利。信息被窃取以后用于敲诈、勒索、盗取银行密码,给信息主人带来经济损失。

2.4“黑客”的攻击

所谓的“黑客”是指网络高手以某种不良目的地对网络进行破坏,“黑客”攻击的特点在于隐蔽型和破坏性都很强,还具有非授权的形式。黑客利用系统的安全结构的漏洞,将一些非法程序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接收或者传输信息的时候,黑客会利用这些程序盗取传输的信息,同时也会盗取一些计算机用户的口令账号以及密码等,都成为破坏系统安全的程序,黑客利用盗取的信息进行敲诈勒索,对信息的传输者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网络的发展。

2.5 病毒的攻击

病毒攻击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是一种威胁,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性和破坏性都很大。如果带有病毒的文件从一个用户传输到另一个用户,会造成病毒的蔓延,影响网络的安全性。同时病毒的攻击也会对传输的文件造成很大的影响,致使文件被盗取或者产生乱码。同时对用户计算机造成很大的破坏,如果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破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影响文件传输信息的有效性。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企业建立的自己的局域网络,并且认为设计的局域网络不会被破坏,更不会遭到病毒的感染等。但是在计算机的局域网络中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利用专用的软件同样可以攻破这些系统,局域网的安全性同样受到一定的威胁。

3、网络信息传输安全威胁的防护措施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复杂多样,结合上文中指出的安全问题的内容,需要加强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结合信息安全作为核心保障体系,综合应用网络加密技术实现对信息安全性的动态支撑。建立网络安全体系,对网络信息的传输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网络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3.1 实施网络加密技术

文件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传输的网络被攻击,传输的文件会被篡改,影响了文件的安全性,所以要加强网络加密技术,对传输的文件进行加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协议是 TCP / IP 协议,这种协议的使用在网络文件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很容易造成漏洞,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软件设计。产生安全威胁的主要原因在于IP地址可以进行软件的设置,如果在设置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出现一些假冒的IP 地址,造成网络的安全性不高。IP 协议是一种支持源路由方式,提供了源路由攻击的条件。再如应用层协Telnet、FTP、SMTP 等协议缺都缺乏一些有效的保密措施,造成很多黑客和病毒会对其进行攻击。网络属于一种层次性的结构,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结合安全管理的内容,需要加强TCP / IP 协议的各个层次的防范措施,对每个层析都实行加密技术,以便保证网络的安全。所以要对网网络中的各种协议进行加密,具体见表1。

另外,在网络加密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加密中采用的密码体制。同时还需要选择适合网络的密钥。对网络的接口层进行加密的时候,相邻的节点之间需要加强在线传输的保护形式,加强加密的透明程度。对数据的运输层进行加密的时候,要加强对节点和传输数据的[!]保护机制,对用户来说,加密的操作要具有透明性。在源端用户以及目标用户之间传输数据的时候,加密的操作不能透明。

3.2 对传输的信息实行安全保护策略

传输信息安全保护策略主要涉及到分级保护这方面的内容,从技术这方面出发,实现对方案的设计管理,规范其中的安全性。其中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严格落实安全保密体系,按照信息的安全程度划分网络,同时对网络的安全控制实行全面的保护和控制。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测,实现边界防护。强化内部控制和安全保密的策略,提高人员的安全保护策略。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网路信息的安全管理,实现信息传

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3 加强可信计算机技术的实施

网络加密技术,需要防止外来网络的攻击,但是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都属于不可信的安全理念,都需要加强安全性的重视。举例说明,病毒程序利用 PC操作系统对执行代码不检查一致性的弱点,将病毒代码嵌入到执行代码程序,实现病毒传播,如果进行信息的传输会影响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可信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建立计算机可信技术平台,从可信的基础性数据出发,以密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另外,可信技术平台,能够确保用户身份的唯一性、工作空间的完整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环境配置的安全性,从根本上阻止黑客的入侵,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信度,这种信任扩展到计算机系统中,能够确保网络保环境可信性的增强,实现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传输。另外,在网络中传输信息还需要加强防火墙的应用,提高传输信息的可信性。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篇5

1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优化措施

1.1防病毒入侵技术首先需做的是,加强对网络信息存取的控制度,以此帮助避免违法用户在进入网络系统之后,采用篡改口令的方式来实现身份认证。与此同时,还需注意针对用户类型的不同,对其设置相应的信息存取权限,以免出现越权问题。其次,需注意采用一套安全可靠的杀毒和防木马软件,以此实现对网络病毒和木马的全面清除,且还可对网络用户的具体操作进行监控,从而全面确保网络进行安全。最后需做的是,针对局域网入口,需进一步加强监控,因为网络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渠道为局域网。所以需尽可能地采用云终端,尽量减少超级用户设置,对系统中的重要程序采用只读设置,以此帮助全面避免病毒入侵。

1.2信息加密技术此项技术主要是指对网络中的传输信息做加密处理,在达到防范目的之后,再对其做解密处理,将其还原为原始信息的一种信息安全技术。在此项技术应用中,可全面确保传输文件、信息、口令及数据的安全可靠。此项技术主要的加密方式有:节点加密、链路加密及端点加密。其中节点加密主要的保障安全对象为:源节点至目的节点信息。而端点加密主要的保障安全对象为:源端用户至目的端的信息。链路加密主要的保障安全对象为:网络各节点间的链路信息。整个信息加密技术的设计核心主要为加密算法,可被分为对称及非对称的密钥加密法。

1.3防火墙技术在用户正式连接至Internet网络中后,防火墙技术内部会出现一个安全保护屏障,对网络用户的所处环境安全性进行检测及提升,对来源不详的信息做过滤筛选处理,以此帮助更好地减小网络运行风险。只有一些符合防火墙策略的网络信息方可通过防火墙检验,以此确保用户连接网络时,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将防火墙作为重点安全配置,还可对整个网络系统之内的安全软件做身份验证、审查核对处理。整体而言,防火墙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计算机系统自带的有效防护屏障。

1.4访问控制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可对信息系统资源实行全面保护,其主要组成部分为:主体、客体及授权访问。其中主体是指主动实体,可对客体实行访问,可为用户、终端、主机等。而客体即为一个被动实体,客体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客体可为字段、记录、程序、文件等。授权访问则是指:主体访问客体的允许。无论是对主体还是客体而言,授权访问均为给定。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三种,自主访问、强制访问、基于角色访问。

1.5报文鉴别在面对被动信息安全攻击时,可采用前文所述的加密技术。而对于主动信息安全攻击,则需要运用报文鉴别技术。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对信息数据传输中的截获篡改问题予以妥善解决,科学判定报文完整性。报文鉴别技术的应用全程是:报文发送方在发送报文信息之间,对其做哈希函数计算处理,进而得到一个定长报文摘要,对此摘要做加密处理,并放置于报文尾端,将其与报文一同发送。而接收方在接收到报文之后,对加密摘要做解密处理,并对报文运用哈希函数做运算处理,将所得到的摘要与接收到的解密摘要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信息一致,那么则表明,在报文信息传输中,未受到篡改,反之亦然。

2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2.1增强管理人员网络用户安全意识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注意加强自身的责任与安全意识,积极构建起一个完善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对网络操作做严格规范处理,加强安全建设,全面确保网络安全运行。与此同时,网络用户还需注意加强安全意识,依照网络设置权限,运用正确口令,避免违法入侵者窃取用户的账号、密码信息,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设置。

2.2加强网络监控评估,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首先需做的便是采用先进化的网络安全技术,另外需做的便是积极建立起专业化的网络管理、评估人员。专业网络信息管理团队的建立,可帮助有效防范黑客攻击,监控网络运行全程,评估是否存在非法攻击行为,对网络运行机制做科学健全完善化处理,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稳定性。

2.3安全检查网络设备网络管理人员,需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对各网络设备做全面安全检查,积极运用多种新兴现代化的软件工具对计算机网络端口实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状况。一旦发现存在任何问题,便需对网络实行扫描杀毒处理。情况严重时,还需对网络端口做隔离处理。只有逐渐提升网络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才可有效避免计算机网络受到外在攻击,保障用户安全。

2.4积极更新软件对计算机软件做积极更新处理,可帮助全面保障计算机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网络的恶意侵袭,信息安全得以受到保护。另外,对计算机软件做更新处理,则可帮助保障软件抵抗病毒能力能够与病毒的日益变化相互适应。与此同时,还需注意的是,需对整个网络操作系统做实时的更新处理,从而促使计算机软件始终处于一个最新的操作系统之中,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篇6

1互联网发展态势

1.1新一代互联网架构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从单纯的教育科研公益网络发展为集商业运营、公共服务、个人娱乐、政府管理为一体的多方平台,演变成全球化的、缺乏明确治理规则的复杂空间。基于端到端透明原则设计出的TCP/IP协议族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匿名访问、安全攻击和有害信息传播等问题,使用者和管理者所关注的性能、安全、可信、能耗等特性都面临着诸多先天不足的技术问题而难以改善。长期以来所走的对现有互联网不断修修补补而演进的道路越走越窄。这都需要我们对互联网进行从点到面的变革,对互联网体系架构着手进行“扬弃”。以变革创新的方法开展未来互联网研究可以抢占未来信息技术制高点。当前互联网技术设计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应用于1981年,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自2000年起,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2-5]即以“从零开始(CleanSlate)”的革命式方法着手于未来互联网研究。未来网络架构技术涉及国家的网络根本安全和产业核心利益,依赖任何单一的技术路线都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只有走在网络架构技术的最前沿才不会受制于人。发达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未来互联网研究方面已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国家级的未来网络战略布局和研究计划。

1.2新一代基础资源管控技术

当前互联网在实际管理和运行中,离不开通过必要的逻辑手段实现对网络资源(即以域名和IP地址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区域性和等级制的管理。2014年3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移交对互联网号码分配的监督权,转而研究建立一种新型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作为未来互联网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模式[6]。近年来ICANN对域名和IP地址资源采用加密和建立信任链的方式,从技术层面不断强化自顶向下的逐级控制。互联网基础资源正在从传统的域名、IP地址,向物品编码、个人身份、安全标识等扩展,它们本身具有分布式、等级制、区域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支撑网络通信和应用的逻辑信令,也是主管部门实施可信管控的有效“抓手”。围绕基础资源的管控技术和管理权限必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可信应用和管控治理的核心竞争点。

1.3新一代搜索技术

传统的搜索技术以数据索引方式进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内容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将数据组织和知识传递有效结合起来成为未来互联网应用的重要方向。云计算、数据中心、语义网络、内容分发网络、命名数据网络等应用研究的兴起,不断驱动互联网应用向以数据为中心进行变革。究其根本,关键的还是从技术环节实现数据组织和内容传递效率的突破,即搜索技术的革命。2014年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Memex项目的招标公告,计划开发下一代搜索技术,变革搜索结果的发现、组织和呈现方式,使用户能够根据个人兴趣扩展目前搜索功能的检索范围,快速且完备地整理搜索结果。DARPA希望通过Memex改善军队、政府在寻找和组织互联网公开信息时的能力。可以预见,新一代搜索技术将提高人类寻找数据、整理归纳、挖掘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推动基于内容传递和知识共享的互联网应用不断升级。

2网络安全发展态势

2.1新型信息媒体成为网络攻击的新途径

新型信息媒体(如社交网络)由于在安全保障技术和安全意识方面严重滞后,成为当前社会运行体系中数据交换链的薄弱环节和受攻击的重灾区。新型信息媒体的安全薄弱点在于用户间的信任关系容易被攻击者恶意利用,攻击者可以以此构建虚假的信任链(信任网),大规模放大其掌握的攻击资源,从而对网络本身乃至各类社会公众服务造成严重威胁。2013年4月2日,自称“叙利亚电子军”的黑客攻击入侵了美联社官方Twitter账号,通过该账号“白宫发生爆炸,奥巴马受伤”的假消息,一度引发美国股市大幅震荡,美股暴跌,损失约2000亿美元。不法分子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实施大规模网络攻击,敌对政府和组织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等新型媒体进行非法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2.2大数据平台和关键基础设施成为网络攻击的新焦点

金融、电信、电力、水利、公共交通等行业的大数据平台和关键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它们被攻击后所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已逐渐成为网络攻击的焦点目标。近年来,针对美国核心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增长了17倍。2013年美国全国水坝数据库遭到黑客入侵,针对水坝数据库的网络攻击模式同样可能导致针对美国其他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另据美国国土安全部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应急反应小组宣称,2013年,美国电力工控系统,包括发电系统和汽轮控制系统,曾遭受恶意软件通过USB设备感染。信息安全设施本身也成为攻击者的重点目标。2013年4月23日,荷兰国家数字身份系统遭受DDoS网络攻击而瘫痪,导致超过1000万的荷兰公民无法使用官方数字身份证明支付账单和纳税。

2.3以主动式监听技术为代表的复杂攻击成为网络攻击的新方式

网络攻击已成为多数国家政府部门或私人机构实施目标渗透的重要手段,攻击途径逐渐向移动通信领域转移,攻击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网络监听为例,传统的网络监听主要通过旁路截获数据包而达到窃听数据的目的,这种方式由于缺乏目标指向性,对于监听数据的海量存储和处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网络监听的效率和内容完整性,以便对监听目标实施更为精确的定位和数据收集,相关组织和机构开始大范围采用主动渗透的方式,进入网络游戏服务商、网络搜索服务商、网络定位服务商、网络设备商的重要互联网设备,从而直接获取监听目标的重要数据。华为、谷歌等知名IT厂商以及网络游戏服务商均遭受过此类攻击。这种通过主动渗透方式达到攻击目的的复杂攻击成为网络攻击的新方式。

3信息技术发展态势

3.1信息技术进入后个人计算机时代

当前,信息科学技术将进入一个转折期,可能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主要的征兆为[7]:集成电路领域正在逐步进入“后摩尔时代”,科学家和产业界更多地从扩展摩尔定律(morethanMoore,MTM)和超越CMOS(beyondCMOS)中寻找新的出路,新型信息功能材料、器件和工艺不断出现;计算机逐步进入后个人计算机时代,Wintel平台正在瓦解,多开放平台正在形成,新型终端已步入百姓生活;互联网进入后IP时代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发展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突破TCP/IP协议的局限是网络科学家努力的方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促使信息技术渗透方式、处理方法和应用模式发生变革;大数据正在改变科研方式和产业模式,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网络与信息安全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技术和政治问题;人脑智能新机理发掘与智能信息科技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对人类智能的深刻认识。

3.2信息技术应用进入普惠计算时代

未来5~10年信息科技领域发展将表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特点,值得我们关注[8]:一是人机物三元融合将促进信息服务进入普惠计算(e-People)时代;二是数据密集型研究将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之后的科研第四范式;三是移动通信正在向“移动宽带”演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四是得益于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重新兴起,类脑计算机、类人机器人、脑机接口、人脑仿真技术发展迅速。

3.3第三代信息技术平台正在形成

与以往相比,当代信息科技创新更加活跃,信息技术的“云-网-端”层面的创新层出不穷,以“大-智-移-云-物”(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平台将深刻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4对策和建议

1)设立信息安全与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加强技术预警

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后发优势,关键是技术预警,才能主动应对,避免盲目跟踪和热炒。设计于20世纪的互联网具有先天的缺陷和不足,有必要打破既有藩篱,以革命性的创新构建互联网新秩序。建议在国家一线信息技术研发核心科研机构设立跨界的国家安全与信息化战略研究中心,对未来科学和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和预判,避免专注于政策研究,聚焦信息技术领域特定的核心技术掌握和核心态势把控,及时预见新技术的发生,主动应对技术变革轨道的跃迁。

2)聚焦未来互联网战略科研方向,实现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

坚持在互联网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长期布局和投入,充分利用过去20年已建立的完备学科布局和科研体系,对国家科技资源投入和科研基地进行适当的组合和重构,围绕互联网建设、发展、管理与应用中的关键核心问题,实施国家互联网重大科技专项,结合产业界力量,逐步实现互联网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提升我国互联网的自主可控能力。以“开放、兼容、分阶段”的技术路线,建立我国移动互联网的自主生态系统。

3)构建网络空间行为辨识与预警平台,完善网络安全管控体系

以维护国家安全为首要目的,统一协调国家信息安全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管控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家级网络空间行为辨识与预警平台,通过大规模网络空间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对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众利益的潜在威胁事件进行网络线索分析、行为辨识及安全预警。重点对于那些针对重要行业或关键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攻击事件、敌对政府或组织实施的窃密或破坏事件、通过互联网组织或传播的恶性事件等,提供线索关联、事件研判、态势评估、威胁预警、紧急应对支持等核心功能。

4)建立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协作机制,扩大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国际互联网一直秉承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模式,互联网的发展历史表明这一模式有其不可替代性。中国互联网企业有能力走出本土竞争的小圈子,参与到全球互联网的创新竞争中。2014年美国宣布将放弃对ICANN的管辖权,寻求建立多边国际管理机制,这对发挥我国互联网产业优势和民间团队作用,提升我国互联网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带来极大的机遇。建议建立政府对接科研机构与高新公司等民间组织的协作机制,统筹国内资源,以积极参与和开放合作的态度,全面参与国际互联网体系中各个层面的市场拓展和政策博弈,体现国家意志,扩大我国在国际互联网中的话语权。

5结束语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篇7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06-01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征

1.完整性。完整性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基本的安全特征,它是指信息在网络传输、存储和交换等过程中保持着非修改、非破坏等特性,使各种信息能够正确的生成、存储、传输。

2.可用性。可用性是衡量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一种安全性能,指网络信息可以被授权的实体正确访问,并能够按正常要求使用,或能在非正常情况下恢复使用的特征。

3.可控性。可控性是指对流通在网络中的信息和具体内容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的特性。也就是说,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信息都要在一定的传输范围和存放空间内可控。

4.不可否认性。不可否认性指的是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本身以及参与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同一性。

5.保密性。保密性指计算机网络信息按照给定的要求不泄露给未授权的个人、实体,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

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等特点,是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它主要通过复制、传送数据包和运行程序等操作进行传播。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的必然产物,移动硬盘、闪存盘、光盘、网络等都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2.木马。木马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漏洞侵入后窃取文件的程序。多数情况下木马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而主要是以控制为主,是一种具有隐秘性的、自发性的,能被用来进行恶意进攻行为的程序。例如特洛伊木马,它可以很隐蔽的在宿主的计算机上运行,在其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使攻击者获得远程访问权限以及系统控制权限。

3.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指攻击者想办法让目标机器停止提供服务。实际上,对网络宽带进行的消耗性攻击只是拒绝服务攻击的一小部分,只要能给目标机器造成麻烦,导致某些服务被暂停,都是拒绝服务攻击。

4.黑客攻击。目前,黑客攻击是计算机网络遇到的最大威胁,一般能分为网络攻击和侦察。前者是以各种方式进行选择性的破坏对方信息完整性和有效性,后者以获得对方机密信息为目的,不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情况下进行截取、窃取或破译的做法。例如2008年,Conficker蠕虫病毒利用了微软的操作系统的大量漏洞,将大量的电脑连接成了可以由病毒创造者控制的大型僵尸网络,使全球数百万电脑和商业网络被感染。

5.软件漏洞。操作系统和各种软件均是人为编写和进行调试的,他的设计和结构不可能没有缺陷或者漏洞,因此不能不出现问题。然而这些漏洞一定会被计算机病毒和恶意程序所恶意利用,让计算机处于危险状态之下,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接入互联网,必然带来安全问题。

6.系统的维护措施不当。系统固有的漏洞为黑客的攻击提供了方便,系统维护措施不正确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在对系统进行了维护的情况下,因为防火墙以及路由器等的过滤规则十分复杂,系统出现新的漏洞也是可能的。当管理人员发现新的漏洞时,管理人员应该立即分析他的危险程度大小,并且进行积极的措施补救。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的防护方法

(一)在技术层面上的防护方法

1.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2.隐藏IP地址。3.关闭非必要的端口。4.切断黑客入侵途径。5.防范木马程序。6.检测系统日志。7.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7.身份验证技术。

(二)管理体制上的防护策略

第一步,一定应全面修订网络管理技术,培训网络监管人员的安全技术,大力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消除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观因素;其次,严禁核心服务器崩溃而导致网络应用瘫痪,一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彻底确定完全和增量备份的时间点,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备份网络信息,方便于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的恢复系统和相关数据;在此,应着力开发计算机信息和网络安全的监管系统,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落实相关责任制,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采取“谁主管,谁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逐级的建立安全保护责任制,实现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对新时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我们应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尽最大的可能控制安全隐患,进而保护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使用户的利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耿利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探析[J].信息与电脑,2010,6

[2]辛钢.论构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体系[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3]梅中玲.关于内部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篇8

1.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特征体现以及主要内容

1.1 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特征体现分析

移动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有着鲜明特征体现,其中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动态化特征山比较突出。在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安全管理的动态化实施就比较重要。由于网络的更新换代比较快,这就必须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形成动态化的管理。

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对化特征上也比较突出,对移动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没有绝对可靠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相应的方法手段应用,能有助于对移动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效率提高,在保障性方面能加强,但是不能完善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在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对性特征上比较突出。

另外,移动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天然化以及周期性的特征上也比较突出。移动网络的系统应用中并不是完美的,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存在着自然灾害以及错误操作的因素影响,这就对信息安全的管理有着很大威胁。需要对移动网络系统做好更新管理的准备,保障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对系统建设的工作实施上有着周期化特征。

1.2 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

加强对移动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就要能充分重视其内容的良好保证,在信息的安全保障上主要涉及到管理方法以及技术应用和法律规范这三个内容。在对移动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中,需要员工在信息安全的意识上能加强,在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上要能有效提高,在对风险抵御的能力上不断加强。将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能得以有效加强,在服务水平上能有效提高。然后在对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方面进行有效优化,在信息安全管理能力上进行有效提高,对风险评估的工作能妥善实施,这些都是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2.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和应对策略

2.1 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网络的自主核心技术的缺乏,就会带来黑客的攻击问题。我国在移动网络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在自主核心技术方面比较缺乏,在网络应用的软硬件等都是进口的,所以在系统中就会存在着一些漏洞。黑客会利用这些系统漏洞对网络发起攻击,在信息安全方面受到很大的威胁。

再者,移动网络的开放性特征,也使得在具体的网络应用过程中,在网系的渗透攻击问题比较突出。在网络技术标准以及平台的应用下,由于网络渗透因素的影响,就比较容易出现黑客攻击以及恶意软件的攻击等问题,这就对移动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带来很大威胁。具体的移动网络物理管理和环境的安全管理工作上没有明确职责,在运营管理方面没有加强,对网络访问控制方面没有加强。以及在网络系统的开发维护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

2.2 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加强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就要能充分重视从技术层面进行加强和完善。移动网络企业要走自力更生和研发的道路,在移动网络的核心技术以及系统的研发进程上要能加强。对移动网络信息的安全隐患方面要能及时性的消除,将移动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有效提高。还要能充分重视对移动网络安全风险的评估妥善实施,构建有效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加强防御。

再者,对移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要完善建立。保障移动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就要能注重对移动网络信息流量以及用户操作和软硬件设备的实时监测。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性的警报。在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就要能充分重视漏洞扫描技术的应用,对移动网络系统中的软硬件漏洞及时性查找,结合实际的问题来探究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病毒的监测技术加以应用,这就需要对杀毒软件以及防毒软件进行安装,对网络病毒及时性的查杀。

将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在移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去。加强对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文件进行扫描,及时性的防治安全文件和病毒的侵害。在内容检查工作上也要能有效实施,这就需要在网络信息流的内容上能及时性查杀,对发生泄密以及窃密等问题及时性的报警等。这样对移动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保障也有着积极作用。

另外,为能保障移动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就要充分注重移动网络应急机制的完善建立,对网络灾难恢复方案完善制定。在网络遭到了攻击后,能够及时性的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加以应对。这就需要能够部署IPS入侵防护系统进行应用,以及对运用蜜罐技术对移动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保障。

3.结语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篇9

摘要:文章结合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需求,提出安全体系防范策略。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系统突发事件,图书馆须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129-03

1背景

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发展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图书馆信息系统成为图书馆业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已逐渐成为图书馆业务稳定运行的有效保障。

图书馆是365天24小时不中断为读者提供服务,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图书馆正常运行的重大隐患。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任何一个故障的出现,都会使图书馆业务运行受到不同程序的影响,如业务终端用户计算机故障、网络链接中单点故障、楼层支路交换设备故障等;而核心交换机、服务器、数据库等故障会影响到图书馆整个业务的正常运行,严重者可导致图书馆业务整体瘫痪[1]。因此,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应始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具备周密的应急预案。

2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防范策略

2.1架构安全

合理的架构是图书馆业务服务网络安全的前提,网络在总体结构上要减少相互间的依赖和影响。任何一个模块出现故障后,对上/下工序流程不产生严重影响。各子系统可独立运作,各子系统单一升级而不影响到其他子系统的功能。

2.2设备安全

主干网采用光纤双路备份,采用双机冗余式主干交换机,网络核心设备(交换机、服务器等)需采用模块化、支持热插拔设计。主业务应用服务器要双机热备,并采用双网卡接入、服务器集群、RAID等措施。主存储系统需要极高的安全稳定性,具有合理的存储构架和数据重新快速分配能力。在设备的分配上,避免在同一台服务器上部署多种应用。在各楼层设立交换机柜, 对重要接入层设备,应考虑必要的网络设备和接入端口的备份手段。中心机房配有24小时双路电源,并配备大功率的UPS电源。另外,为防止外部的攻击和病毒的侵袭,解决业务网与办公网的信息交互问题,要设置高安全区网段,须将业务内部网络与外网分开,在物理上隔离网络,业务终端用户计算机屏蔽USB接口,不配置光驱,并安装网络版的防病毒软件。

2.3软件安全

主要有:①操作系统安全。为确保图书馆的安全,主要服务器尽可能采用企业版Linux操作系统。②数据安全。为保障关键运行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备份,要求采用集中与分布方式相结合的数据库系统设计。③应用软件安全。应用软件应具有完善的备份措施,系统故障后,要求及时恢复,确保图书分编数据不丢失,图书借还信息不丢失。④数据库系统安全。主要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库均采用双机热备共享RAID盘阵的方式,实现双主机同时对外提供服务,盘阵采用了最高等级的RAID5技术,任何一个硬盘故障也不会影响系统,对于核心数据库要求采用本地备份和远程备份相结合的方式。

2.4运维安全

在提高技术系统安全性的同时,还必须提供良好的运行维护,防范由于操作不当、网络管理漏洞、运维措施不完备所造成的网络信息系统异常。在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中,应对设备、服务、业务等方面的监控和故障报警。通常情况下,设备运用指示灯变成黄色,表示出现故障,应尽快进行检查。

2.5外网文件交互安全

为隔离来自办公外网等的安全风险,图书馆自动化主业务系统专门设置高安全区网段,高安全区网段的文件拷贝通过私有协议或网闸实现,主要用于与办公网络以及其他网络的数据交互的病毒防御。

3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强、目的明确的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及时应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突发故障和事件,在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立策略上,在技术上应做好各种预防措施的同时,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响应并快速处理,积极恢复图书馆网络业务系统等全方位的应急体系,即网络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著名的墨菲定律指出: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2]。因此对图书馆主信息应用系统,对其部署的机房环境、人员、网络、数据存储、应用系统的主机及数据库情况以及所使用的中间件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预测网络信息故障风险点和故障可能造成的危害,确定应急预案,选择处理故障的有效手段。

3.1预案适用情形

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涉及管理与信息技术等方面,图书馆平时要从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业务系统等安全管理规范以及计算机使用人员安全意识等几个方面,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制定系统规章。②制订培训计划。③加强人员管理。④成立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针对图书馆网络故障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当出现以下所列情形之一时,事故处理小组确认已达到预案应急情况,应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理程序:①网络遭受灾害或病毒大面积攻击而造成图书馆整个业务系统的瘫痪。②网络服务器不明原因宕机,对图书馆业务造成影响范围大,且持续时间长。③网站内容被恶意篡改。④供电系统故障。⑤机房火灾。⑥空调系统及供水系统故障。

3.2预案制定及启动

预案是由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制定及审核。小组职责是对图书馆信息网络安全的整体规划、安全应急预案演练及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处理,小组组长负责启动应急预案 。

针对上述情形,在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技术人员应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

3.2.1遇到网络遭受病毒大面积攻击而造成图书馆整个业务系统的瘫痪,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查找受病毒攻击的计算机,并及时从网络上隔离出来,判断病毒的性质,关闭相应的端口;对该机进行数据备份;启用防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检测软件扫描和清除工作;对被病毒感染的终端电脑进行全面杀毒之后再恢复使用;及时最新病毒攻击信息以及防御方法。

3.2.2遇到网络服务器不明原因宕机,对图书馆业务造成影响范围大,且持续时间长的情况,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①服务器宕机应急处置措施。图书馆关键应用系统所用的服务器宕机,应立即将网络线路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上,并立即恢复应用系统正常使用;对宕机服务器进行全面检查,分析是硬件还是软件故障;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修人员前来维修;在确实解决问题之后,切换回主服务器,给主机加电;系统启动完毕,检查系统及双机状态;启动数据库;启动应用程序可以正常启动和运行。②网络不明原因中断。属局域网出故障断网后,网络维护人员应立即判断故障节点,及时向信息部负责人报告,查明故障原因,立即恢复。如遇无法恢复,立即进行备件更换或向有关厂商请求支援。属光纤主干出故障,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通知维护公司对光纤进行融接,尽快恢复网络功能;属与楼层的上联网线故障,应使用备用或更换新的双绞线连接至故障设备。属网络设备(光模块)故障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应立即用相关备件替换,或与设备提供商联系更换设备,并调试畅通。属网络设备配置文件破坏如路由器、交换机,应迅速用备份配置文件重新复制配置,并调试畅通;如遇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立即向有关厂商请求支援。属运营商管辖范围,立即与运营商维护部门申报故障,请求修复。

3.2.3遇到网站内容被恶意篡改,应参照以下应急预案。切断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从备份数据中恢复正确的数据;检查网站源码漏洞,安装网站源码的最新补丁;安装最新的系统补丁并重新配置防火墙,修改管理员密码;查看网络访问日志,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源IP地址和操作时间,并做好记录;重新恢复服务器网络连接;向保卫科备案,如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恶劣的,通知司法机关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3.2.4遇到供电系统故障,应参照以下应急预案。当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中心机房UPS在尚能维持供电一段时间时,应通知各业务相关部门,迅速将所有运行中的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设备等安全关机,防止数据损失。关闭所有服务器时,应遵循如下步骤:先关闭所有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再关闭存储设备。启动所有服务器时,应先打开存储设备,再打开数据库服务器,最后打开应用服务器;确认机房中所有设备安全关机之后,将UPS电源关闭;恢复供电后,重新启动所有设备运行,并把UPS电源打开。

3.2.5遇到机房火灾,应参照以下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保护关键设备、数据安全;保护一般设备;机房工作人员立即按响火警警报,不参与灭火的人员迅速从机房离开;人员灭火时要切断所有电源,从消防工具箱中取出消防设备进行灭火。

3.2.6遇到空调系统及供水系统故障,应参照以下应急预案。空调系统及供水系统如有报警信息,应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对于不能自行排除的问题,应及时与设备提供商进行联系。如发现有漏水现象应马上关闭进水阀,并对漏水进行处理。当中心机房主空调因故障无法制冷,致使机房内环境温度超过摄氏40度时,打开机房房门,及时报告信息部相关领导请示,获得授权后应按顺序关闭所有服务器及网络设备。

3.3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针对发生重大事件导致图书馆网络瘫痪,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相关服务部门应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①各部门对读者服务窗口,立即恢复手工操作模式。②网络部门负责立即启动应急服务器系统。③应急系统使用期间,办证处不可对读者进行办理或办退读者借阅证。待系统正常恢复后才可办证或退证。④应急系统使用期间,各图书阅览室对读者只提供图书阅览、还书服务,并采用手工登记服务信息;暂停图书借书服务,待系统正常恢复后才可进行各项业务服务。⑤系统恢复后,网络部门应及时安排人员对读者还书期限信息进行延期处理。

3.4预案处理流程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预案处理流程见图1。

任何一个预案的落实首先必须得到图书馆领导的重视,各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我们才能做到最佳的处理效果。[1]

4预案培训、演练及改进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确定后,应对与预案处置相关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安全故障或事件风险点和危害程度,掌握预案应急处置办法,明确预案处理流程预警。图书馆每年要拟订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网络信息安全预案演练,明确应急响应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模拟完成安全故障发现、判断、通报、处置、解除等各重要环节应急措施的演练,总结演练情况书面报告。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应急预案文档的分析、评审,根据演练总结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补充、完善。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工作结合日益紧密,图书馆业务和服务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3]。制定图书馆网络信息应急预案能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速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图书馆业务系统安全运行,尽可能减少各种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图书馆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ZK(#]龚剑国,刘涛.谈医院信息网络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用[J].光盘技术,2008(8):27-28.

[2]崔全会等.简论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墨菲定律的启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4).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篇10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我办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以及保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对拟公开的公文、信息是否涉密进行严格把关。

二、加强学习宣传,提高安全保密意识

我办及时、认真地组织涉密人员学习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保密观念和政治责任感,尤其加强对重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和管理。抓好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三、把握关键环节,保证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工作安全

1.严格执行信息安全保密制度。我办能认真按照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信息公开申请、发布、保密和审核制度,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公室坚持做到严格把好审查关,防止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公开,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