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个人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11 11:55:47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篇1

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教研室、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重点,教研活动继续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案例分析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带着问题实践—反馈—调整—再实践为基本模式,深入常态课堂,跟踪质量,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本学期继续加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着课程改革的材料和相关理论文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努力锻造课改精品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准。优化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的作用。

继续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的教学常规管理。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做好常规性的工作、规范教师的业务水平。

1、备课:要求教师备课时除了自我备课外,还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教案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教研组将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2、上课: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讲授要精当、精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农远教学资源”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教师时间与学生时间的比大约是1:2),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布置要适量,每节课要有一次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书写格式要规范。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科任教师要定时间、定计划、定内容地组织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并做好作业批改记录的记载。

5、检测:改进检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形式和手段可以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注意运用口试和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还要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进行单元检测,做好检测分析、查漏补缺工作。

6、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5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实施“推门听课”制度。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工作。

2、每次教研活动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准时参加,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详细记录。

3、根据本校的研究课题和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方式,在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的同时,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结合我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围绕课题研究与学习资源,,以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要求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继续深化我校数学教研之风。

5、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好听课、评课活动。(每位老师一学期听课、评课达到15节以上。)促使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更新与提高。

6、鼓励本组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间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7、本着以“在借鉴中成长,在探索中提高,在发展中完善”的学习方针,教师要多问、多听、多看,写好记录及反思,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

8、数学竞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鼓励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9、继续加强毕业班的教学质量调研工作。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教师认真组织检查学生的寒假作业。

2、中心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高校课堂的研讨活动。

3、领导进行课堂现状调查。

4、各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5、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6、收交教学设计参赛文本。

三月份

1、评选优秀教学设计。

2、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指导。

3、组织高校课堂专题讲座。

4、进行学生电脑作品的评选活动。

5、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和高校课堂的理论文章。

6、教学能手上示范课。

7确定高校课堂试点年级和教师。

8组织教师观看优质课光盘。

9、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四月份

1、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

2、组织同课异构的活动(四年级数学).

3、高校课堂试点教师上第一轮尝试课。

4、组织高校课堂的现状调查活动。

5、安排课堂技能大赛的报名工作。

6、中心组织期中教学质量抽测。

7、组织期中测查的卷面分析工作。

8、征集优秀案例、试卷。

9、教学常规检查。

五月份

1、组织全组教师观看电教录象课。

2、进行各年级计算技能比赛活动。

3、组织课堂技能大赛预赛。

4、组织课堂技能大赛的决赛,并表彰教学能手。

5、教学能手上示范课。

6、教学管理重点检查月,常规执行情况检查。

六月份

1、组织全组教师观看电教录象课。

2、三年级同科异构活动。

3、组织高效课堂试点教师上第二轮尝试课。

4、组织高效课堂试点教师进行优质课比赛。

3、各任课教师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七月份

1、继续做好期末的复习工作。

2、迎接市级和中心的教学质量测查。

3、各任课教师认真完成教学总结,并组织教学工作总结的交流。

4、完成教研工作总结。

5、认真填写各种表册。

【小学教科研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xx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县局提出的“创强,提质,改课堂”的思路作为工作指南,继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坚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先学后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原则推进有效教学系列活动。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

二、工作目标

突出一个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抓住两个重点:一是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二是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

强化“三项研究”:一是加强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研究;二是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三是加强小专题研究。

三、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抓好“课程方案”的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新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各类课程,加强对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的教学研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确保学生一日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2、落实好地方课程的开设与管理,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

3、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落实“培优转差”配套措施。关注中层生,不断壮大优秀生群体,力争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

4、着眼学生素质,抓好养成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有效方法和良好习惯。

(二)抓好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1、抓好制度建立和完善,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做到制度制订科学民主、措施有力,制度落实到位、执行严格,教学管理务实高效。

2、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狠抓以质量为本、质量立校意识的提升。一切工作务必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把教学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做优。

3、加大对教学检查评估力度。根据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考核细则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4、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做好阶段性检测,及教学质量分析,逐步规范学生作业,教师批改等常规性工作,探索新课改下的评价改革。

(三)抓好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1、计划重落实。要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杜绝假、大、空。突出抓好计划的落实,力戒流于形式。

2、课标重解读。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解读,把“目标要求”熟记领悟,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3、教材重研读。引导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如何体现,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深挖教材、用好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4、备课重实效。备课要准确定位学生、定位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定位学法指导。教学设计的撰写做到“书写整洁、眉目清晰、环节详实、进度超前、着眼反思”。

5、课堂重效益。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6、作业重规范。今学期重点是规范作业的格式,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各科作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要精选精编,认真批改,讲评到位,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评。

8、常规检查重指导。继续落实常规资料抽查制、月量化制。各校要主动开展有关教学常规落实方面的自查自纠、整改提高。

(四)抓好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提高研究实效。

1、继续落实好学校校本教研工作。通过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等形式,开展好教研活动、理论学习活动,扎实推进校本教研。

2、县兼职教研员和各学科带头人,发挥以点带面的正效应,全面提高我镇师资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本年度将开展送教活动、示范课、外出学习等活动。

3、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引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以中心小学本部和罗小的数学科作为试点科目,以点带面辐射到各学科和各村小学。

4、加强教研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组织建设,定期组织中心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外地先进教研经验,深入学校,服务基层一线教师。充分发挥教研职能,促进我镇教研工作再提高。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科研产品;项目计划;重要性

1 科研产品项目计划概述

科研项目是一门科学技术研究,在学科上来说就是继续做先人或者别人没有接触过的或者没有完成的科学研究活动,并且相关科研人员或者科学家在继续探索科学领域、创造新的科技产品会得出一些科学技术成果、做出一些新科技发明。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科研项目所研发出来的产品对于国内外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产品创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作用。现代人们众所周知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科研产品、科学研究项目的发明起点,而科研产品如纳米高科技还是信息化技术都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科研产品项目计划如其他项目计划一样,分为项目范围计划、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费用计划、项目质量计划、项目沟通计划、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和项目采购计划。

2 科研产品项目计划的作用

(1)科研产品的项目计划的范围涵盖了整个项目的所有内容和细节,包括明确了所有项目相关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具体工作内容,落实了每个成员的工作责任和工作义务,限制了项目各成员的工作职权和所有任务的完成时间,保障了整个项目有序进行。(2)科研产品项目计划的制定加强了项目所有涉及人员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保证了整个项目的各个程序协调有序,也使得需求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个人和部门的手中,保证了项目的协调和一致性。(3)科研产品项目计划的制定保障了整个科研产品项目的有序进行。项目计划为整个项目的进行和调控提供了基础和标准,不仅避免了整个项目的混乱现象,也降低了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4)科研产品项目计划的制定特别是费用计划和采购计划的制定不仅对整个项目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也对整个项目的费用进行了估算,从而确定了整个项目需求总费用。做到了用最少的项目成本获得最大的项目效益。(5)科研产品项目计划的设定作为记录项目内容、范围等基础,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标准和要求,不仅方便了项目实施的进程的测算,也为项目估算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风险提供了预防措施和调整手段。

3 科研产品项目计划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项目计划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一个良好的计划是一项科研产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整个项目成功完成的保障。在科研产品项目中额外的成本开销大都来自于项目的重新返工,而返工的原因就是因为科研产品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制定人员没有及时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在这种条件下就会使得项目无法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以及项目无法及时完成和质量不达标。而如果能在科研项目实施前编制一个完整合理的项目,明确了所有项目参与人员的具体工作,规定了项目的具体完成时间,测算了项目所需的资源成本,从而提高了所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高效利用率。所以,在科研产品项目实施前制定切合实际的项目计划,不仅能够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实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从大局的角度出发,为整个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标准和基础,不仅降低了风险,也减少了变化所带来的其它问题;对项目的成本进行预算和估算,有效地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制定了项目进度计划和质量,让项目及时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

4 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

只有有效制定科研项目计划一项科研项目,才能够保证计划与科研项目能够完全一致的进行。计划的有效制定一般包括如下三项步骤:

4.1 科研项目目标确定

科研项目计划一定要从项目目标的确定着手,这样才能够纵观整个科研项目方向是否正确。科研项目目标的明确需要经过市场调研、研究实地考察、确定科研项目研究范围等步骤,最后还需要项目诚约商与客户从协定到利益达成共识,并且目标必须可行、实际、可度量。

4.2 科研项目WBS的制定

科研项目WBS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一是要将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分类为可执行任务明确给科研项目工作人员;二是部分小规模任务更容易激发科研项目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三是科研项目WBS是完成整项科研项目所有环节所构架出来的结构框架,并不是科研产品的具体结构图。

科研项目WBS的制定方法有自上而下法、头脑风暴法、二者结合法、采用原始模板法等。科研在一个科研项目WBS中看到该科研项目必须要做的工作和禁止做的额外工作,如项目不需的额外功能、附加的额外工作等。在制定科研项目WBS过程中不可忽视WBS本身所具有的分解原则。

4.3 网路图与网络计划的制定

基于WBS的帮助下,科研产品项目计划网络图比较容易构造出来。项目网络图构造之后需要制定网络计划,科研产品项目的网络计划是整个项目计划、项目进度、项目控制中十分受用的一门技术,像PDM、GERT都可以被纳入项目网络计划中来。

4 科研产品项目计划的执行

从以上制定有效的科研计划过程中可以看出WBS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制定WBS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只制定项目计划而没有将计划有效执行,意味着科研产品项目只取得了一部分成功,既然制定了项目计划就应该按照计划有效执行各环节工作,如此才能保证科研产品项目能够按原定计划圆满完成。首先,科研产品项目计划的有效执行需要科研产品项目主管增加对项目计划制定、实施环节的监督力度,只有项目管理人员适当的引导、督促,才能够保证科研产品项目按照原定计划切实执行。其次,科研产品项目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全体项目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高低。这就要求执行项目过程中,所有参与科研产品项目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对该科研产品项目有较深层次的研究和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科研项目中扎实的专业技术应用,从而实现科研产品项目计划切实可行。

5 总结

本文从科研产品项目的概念开始,概述科研项目计划的内容,接着论述了科研产品项目计划的作用和重要性、最后指出制定更有效的科研计划、如何更好执行科研项目计划。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科研项目所研发出来的产品对于国内外科学技术研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要使得一项科研产品的研究可以顺利、有序的完成就需要在项目实施前就要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的计划。一个良好的项目计划既要涵盖整个项目的内容,也要注意具体的细节,还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评估并列出相应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科研产品项目顺利实施并高效地完成。

参考文献

[1]赵之友.浅谈项目计划制定的关键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79-84.

[2]马雪君.浅谈项目计划制定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0(7):248.

[3]王悦,孙树栋.科研项目管理的成功标准和风险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3):27-29.

[4]吕存霞.工程项目计划与控制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275-277.

[5]周涛.也谈科研项目管理的实施[J].中国外资,2012(5):51-53.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篇3

[摘要]科技计划作为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虽然因各国的科技体制、发展历程、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但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体系化,从无序到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阶段。分析和掌握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特点,将为我国制定和管理科技计划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对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了我国科技计划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国外科技计划管理的启示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科技计划;科技计划管理;改进建议

一、国外科技计划的特点

国外的科技计划一般实施决策、管理、咨询与评价相互分离的计划运行模式,即由政府各部门进行科技计划的决策,由各部门委托下属科研机构进行项目的管理,社会相关组织共同参与计划项目的咨询和评价。

科技计划的制定在许多国家已形成较为规范的程序,并有相应的咨询审议机构。在美国,每个领域、部门、科研机构都有十分详尽的计划,科技研究和发展计划的编制通常采用兰德公司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规划、计划和预算一体化的编制方法;在日本,科学技术会议以回答总理大臣咨询的方式提出科技发展大纲,各科技主管部门采用向科学技术会议或本部门技术会议咨询的方式,制定出本部门的重大科技发展计划,一些依法设立的审议会、委员会等机构持续开展科学技术调查与技术预测、分析与评价,为科技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发达国家一般都有不同层次的制定和实施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的机构。在日本,以研究开发为主要目标的计划,由政府直接管理,或委托部门技术会议、国立科研机构管理;以技术应用和再开发为主要目标的计划,主要委托有关民间机构管理。在美国,一些跨部门的计划一般由国家科技委员会成立由国家科技顾问牵头、合作各方首脑联合组成的高级领导小组制定政策,并进行协调;高级领导小组下设计划工作小组,负责制定计划、预算、执行计划和具体的协调工作。

在科技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呈现多样化,依据计划项目的领域、性质不同,由相应的部门与机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基础研究计划和基础性的应用研究计划,一般采取专家管理模式;对于涉及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计划,多采用部门与专家相结合或部门、专家与产业界结合的管理模式。例如:美国的“人类基因研究计划”和日本的“创造性科学技术推进计划”属基础研究开发计划,采用的是专家管理模式;韩国的G7计划属技术开发计划,其管理模式则是部门和专家相结合。

在资助模式方面,基础性研究计划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如日本脑科学研究计划。高技术计划多采取政府匹配资金的模式,如美国先进技术计划项目政府资助低于项目研发总投资的50%;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各项目中政府拨款仅占40%;英国大型战略计划一般也采用政府、学术界和企业合作方式,政府与企业各自承担50%。再有,刺激民间科研投资的积极性。是国外高技术产业计划的一大特点。政府所采取与企业分担经费的办法,既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又使企业自身获益。

在执行模式方面,不同性质项目选择不同执行机构。基础研究类项目主要由政府部门下属实验室和高校执行;而技术开发与推广类项目,多通过有关部门与企业签订合同来委托公司承担,或由政府实验室与公司签订合作研究开发协议来共同承担。

在计划评价方面,各国一般都有专职机构负责计划的审议与评价,以美国为例,国会审议办公室负责人负责计划的审计;白宫管理与预算局和国会评价办公室负责计划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各执行机构负责年度项目的自评价。评价方法同样因为计划项目性质的不同而各异。例如,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应用研究项目有严格的验收程序;而政府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计划评价方式则相对简单,基本上不搞定量评估,而采取模糊定性的方式,以专家判断其是否“成功”为标准。

通过对各国科技计划决策、管理、咨询和评价等分析,国外科技计划具有如下特点:

1.国家科技计划都是专项领域计划,战略目标突出。在美国,每个计划又可分为若干专项子计划,每个子计划有明确的领域、目标技术或目标产品。这既保证了计划边界清晰,减少了计划之间的重复和交叉,又确保了计划实施效果与目标的高度统一。综合性战略计划不是单纯的项目计划,而是以项目为主,兼有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信息网络建设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的有机整体。

2.国家科技计划一般通过立法或制度化方式确立,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阶段性。而且关于科技有关的立法,包括科技发展战略的拟订与修订,都集中在国家这一层面上,当然,地方也可以制定一些促进地方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3.计划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总目标。计划充分反映了本阶段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状况,是政府为实现国家目标进行干预的有效手段,是构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有利措施和方法。计划内容成体系,大部分以国家优先领域专项计划实施,计划内容包括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

4.计划项目根据目标、性质、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对于基础研究计划和基础性的应用研究计划,一般采取专家管理模式;对于涉及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计划,多采用部门与专家相结合,或部门、专家与产业界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计划的决策、实施、管理、评价之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制。

5.计划中政府投资的份额,依计划性质设定。体现国家意志,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前瞻性、公益性基础类研究计划,以政府投资为主;与产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类计划,以政府引导资金的方式,刺激社会资金的广泛投入。

6.研究开发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相同或相似。即由独立的研究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机构等组成,而且,分工较为明确,一般来说,大学的科研机构以基础研究为主,独立科研机构以应用研究为主,企业科研机构以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为主,社会科技中介机构则主要从事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活动,以促进技术的转移。

转贴于

二、我国科技计划的不足

1.科技投入低,特别是对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据统计,2003年至2005年,我国的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3%、1.23%、1.33%。而2005年,美国为2.6%,日本为3.1%。科技投入低是影响科技计划实施和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据“八五”科技攻关计划的抽样调查,在未完成的项目中,有28%左右停滞或拖期的项目是由于经费不足而引起的,在未应用的成果中,有33%的成果也是由于经费不足所造成的。

2.缺乏整体战略和目标。我国有一些科技计划缺乏围绕某一个产业进行研究发展的战略思路。现有的科技计划大多是通过“自下向上”的机制制定的,即由基层科学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特长提出重要题目,再汇总、平衡,特别是各区域的地方科技计划。这种做法缺乏战略目标,缺乏前瞻性研究,缺乏科技规划的指导。各个计划之间缺乏集成,重点不突出。

3.条块分割,设置存在交叉,没有形成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现有的科技计划体系中,部分国家科技计划与省市科技计划重合,缺乏总体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框架,各个计划之间交叉重复,计划内部重视单个项目,忽略了发展战略、配套政策、能力和体系建设等关联行动,使得现有的科技计划体系缺乏整体性和规模性。

4.地方科技计划制定缺乏地方特色。长期以来,我国地方科技计划或者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翻版缩影,或者是较少地依据本地区的资源、科技能力和科技需求来考虑本地区的独有特点以确定地方科技计划体系,地方科技计划缺乏明确的地区发展目标定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各行政区域的经济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特色性和差异性,专精于某一产业形成产业群的区域往往能表现出其显著的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但作为支撑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科技却经常没有表现出其应有的区域差异和特色,区域系统不完善。相反,从计划的设置、项目经费的投入到科技计划的管理很多是相同的,缺乏针对区域经济特色和差异的科技服务体系。

5.计划目标、重点多年一贯制,难以跟上实际需要和时代需求,影响计划实施效果。许多科技计划出台时,由于种种原因,出台时间仓促,比较重视当时的需求和目标,但随着经济、社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不断深入,原有计划目标重点任务没有及时调整,影响了科技计划的实际效果和作用,也影响了政府配置社会资源的实效。

6.科技计划含基地建设,但未与人才、优先资助领域相结合。科技大部分以国家优先领域专项计划实施,计划内容包括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在5项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关的科技计划中,其中2项与基地建设相关,即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工程。其余不论是指令性还是指导性计划,大都采取单一的项目资助模式,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项目中,也不匹配设备设施费。

与一些国家计划相比,我国科技计划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如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经费由国家教育部统管,不论从投入数量还是投入方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严重影响培养研究生的质量。研究生始终是科研中最宝贵的人才资源之一,许多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都出现在博士论文中,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却基本没有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7.“产学研”研究开发机制未真正形成,企业无法成为创新主体。我国现行的科技计划基本没有考虑到构建有利于企业、公共研究机构、大学之间研究与开发合作的制度及其环境,而只是通过项目方式给企业以过高的R&D补贴。企业本身的R&D投资不足,这可按照国际通行的衡量标准,即企业R&D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较,如在1988年只占O.32%,不及同期的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的25%。科技计划在资助阶段上主要集中于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这就导致了企业R&D缺乏激励机制,是企业不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我国科技计划管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形成多元投入体系。“十五”期间科技活动经费虽然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相比较还远远不够,科技活动经费(R&D)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企业R&D投入虽然已经占到R&D投入的一半以上,已经成为了创新的主体,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企业R&D投入到创新性科研行为的数量相对较少,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后劲。科研经费由多家管理,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难以形成合力。今后这一局面应该得到改善。

坚持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动员各级、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以企业为科技投入主体、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多种投入方式并存的科技投入体系,同时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2.加强科技管理,提高科技管理能力。“十五”期间科技体制已经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但还需加强管理,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科技立项、成果评定和科技奖励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科技系统行风建设。科技项目实施的管理力度有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文献资源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还难以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提高科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提高科技工作的效率,促进科技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的提高。全面落实“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工作。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当务之急。

3.规划、集成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首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公益科学的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重视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工作,为产业发展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充足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其次,加强科技中介建设,为技术转化搭建一个交流通畅的平台,同时加强整个交流平台的管理工作,提高买卖双方的彼此信任度,从而达到交易顺畅、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加强大型科技设施、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库、自然科技资源库、交互网络科技中心建设,以及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文献资源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创新体系建设做好谋划。

4.重视人才、技术战略,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尤其是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采取相应的政策引导,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提高人民对于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使科技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人心,保障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积极引导和支持原始性创新活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原始性创新。

5.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使科技成果有效、快速转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研究重点与产业发展相悖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科研成果束之高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展开,使得产学研三方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宋海峰.地方政府科技计划管理及实例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5.

[2]陈峻锐,苏竣,林淼.美国先进技术计划(ATP)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6).

[3]陈宏愚,白希贤,著.地方科技管理新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 左瑜,吴来,王琼.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外比较研究[D].北京:机械科学研究院,2000.

[5]康涛.日本地方政府的计划管理及借鉴思考[J].环球经济,1999,(4).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篇4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国科学院1996年推出,由中组部和中科院共同管理的一项区域性人才工作计划,该计划的实施是贯彻落实中央“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加快西部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工作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覆盖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的中科院院属单位、与地方共建单位及地方的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支持科研项目和资助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方式,通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实践,为西部培养造就了大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10年来,中组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全面的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地方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计划从支持强度、资助范围及支持形式,均得到较大的加强与发展。10年来中科院投入经费近1亿元,以资助科研项目形式,共支持青年科技骨干362人,其中资助地方项目57个,资助培养在职博士生116人。受资助的362位项目负责人,绝大多数都已经竞聘到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其中,122人成为中科院创新岗位的研究员,67人成为了博士生导师,21人担任了研究所一级的领导,169人担任了研究室主任或课题负责人,4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资助的地方科研团队中,已经有2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他们还借助“西部之光”人才计划的支持,通过与地方和企业的积极合作,科研竞争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争取到了各类经费达1.6亿元。以这362位入选者为核心队伍,凝聚了2550多名青年科技人员,在科研实践中共同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形成了一批具有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入选者招收培养的727名研究生,为西部未来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西部之光”在发挥人才培养功效的同时,更加强调为西部经济建设服务。他们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及灾害防治、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及育种增产等重要农业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科院各分院的协调小组在立项评审和终期评估中,把科研产出与地方需求的紧密结合作为重要指标,对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项目给予优先、重点支持。据对“西部之光”计划执行完毕的153位入选者的统计,他们共发表了SCI、El论文1267篇,撰写出专著26部,申请发明专利163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获得部级奖励26项。

通过计划的实施,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热爱西部、扎根西部、奉献西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科技骨干人才,形成一支团结协作、作风过硬的科技团队。该计划在西部地区广大青年科技人员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推动西部地区的人才工作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分为项目支持计划,培养在职博士生计划、“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

一、“西部之光”项目支持计划分为联合学者项目、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联合学者项目每年评选10~15个项目,每个项目支持30~50万,可采取海外、东、西部人才联手立项,一般项目的支持强度在20万左右,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强度在原基数上增加20%。各单位匹配强度不能低于“西部之光”计划支持强度的20%。执行期均为3年。

二、“西部之光”培养在职博士生计划,每年资助地方在职博士研究生20人,每人2万元。

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是中科院、中组部、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起,从西部地区选调部分青年科研骨干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所属科研机构、重点院校等进行培训。5年国家计划培养1000名左右西部学术带头人,中科院每年接受50名左右。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基本条件

1,申请者应热爱西部,有为西部地区的发展而拼搏奉献的精神,

2,具有博士学位并有三年以上的科研工作经历或具有硕士学位并受聘于副研究员岗位,

3,重点和一般项目申请者当年1月1日年龄不超过40周岁,联合学者项目申请者当年1月1日年龄不超过45周岁:

4,具有5名以上人员组成的结构合理的科研团组。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

为贯彻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发挥中科院研究机构特别是东北地区研究所的科研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的人才需求,为东北地区培养和凝聚大批人才,为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服务,2004年中科院提出了实施“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以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改造,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生态农业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为重点领域,配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行动遴选的科技项目,设立人才培养计划科研项目;根据地方的实际需要,支持为企业培养博士研究生同时以授课培训与到研究机构实习相结合方式为地方组织培训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以及新型产业人才。至2010年为东北地区培养数十位学术带头人,培训数千位科技骨干,为东北地区企业培养数百位高级科技人才。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2年来,支持重点科研项目18项,支持一般科研项目9项,支持地方项目2项,共计29人。资助在职博士生50人,举办培训班10期。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包含下列支持项目

一、围绕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重大项目设立“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科研项目。每个项目支持强度为30万元。

二、围绕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设立“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一般科研项目。每个项目支持强度为20万元。

三、为企业培养在职博士生项目

中科院东北地区研究所每年以委托培养形式为东北地区企业培养在职博士生,中科院按每名博士生补助2万元的标准,给予培养单位经费支持。

四、培训项目

主要依托沈阳和长春两个分院,组织实施为地方培训人才项目。每年在沈阳和长春分别举办至少两期培训班,每班招收学员50名,每班培训1~3个月。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支持的人选,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并符合以下条件,

1,主持科研项目的人员须具有博士学位,申请人一般应是工作在东北地区的科技人员,对于在其他地区工作的申请者需每年在东北地区工作9个月以上;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篇5

一、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只有牢固树立这一国策不动摇、才能确保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良性发展。为此,局党组对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严格实行计划生育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成立了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与分工,一把手亲自挂帅,局党组在年初党建工作要点、科技工作要点中,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安排强调计生工作,真正做到了组织有领导,工作有位子,管理有专班,行动有措施。

二、全面落实计划生育职责

一是局与下属二级单位签订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状,积极配合所在地计生部门工作,坚持及时按月给分管的社区报送计划生育信息月报表。二是按政策要求落实了本单位独生子女保健费,按《省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落实了女职工特殊卫生费。三是把关爱妇女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都用不同形式的方法表示,组织女职工进行妇科病体检。四是县科技局在各项评先表模活动中,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三、注重人口和计划生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水平

一是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生殖健康技术、新型避孕节育手术、优生遗传检测技术的普及推广”列入“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二是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研究列入县级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内容,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科研经费支持,完成情况良好。三是将计划生育科研成果纳入县科技进步奖励范围,“微管可视无痛人流术”、“婴儿游泳与抚触在临床中的研究”等项目获2013年度县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加强面向农村的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科技致富

2014年,我们组织开展了科技周、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技培训、青少年科技节等各类主体科技活动,全县参与公众上万人次,在活动中,我们优先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篇6

一、以经济现代化为主旋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新成立的经济现代化和创新发展委员会的首次全体会议上,普京强调,经济现代化正成为国家全部文件以及会议的主旋律。实施经济现代化和创新发展战略有助于俄罗斯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优势,将科教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供优质工作岗位,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普京指出,经济现代化和创新发展委员会未来应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继续完善科研体系,为经济现代化、创新活动及创新技术商业化创造综合的发展环境;第二,要在具体的经济领域,特别是生物、纳米技术、新材料、未来医疗、节能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煤炭及其他资源开采与加工技术领域制定行动计划。

2000年以来,俄罗斯的经济现代化和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包括:第一,建立了一整套科研体系,包括俄罗斯风险投资公司、俄罗斯纳米科技集团、俄罗斯技术发展基金和斯科尔科沃基金,旨在架构创新阶梯,确保整个创新投资链条的连续性,为创新项目吸引各种资金。第二,引入了实施创新政策的新工具,如对创新公司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允许在大学和科研院所框架下成立创新型小公司。第三,大型国有公司制定了创新发展规划,并规定了其扩大科研支出、与大学加强合作的义务。第四,创新和应用项目吸引了大批学者和企业家的参与,创建了115个技术转化中心,177个企业孵化器,选择了25个区域创新集群,并在国家的支持下实施创新计划,高校和俄罗斯科学院下设研究所也创立了包括有外国公司参与的创新中心。在完善科研环境的同时,俄罗斯还对能源、生物、信息等五大优先技术发展方向下的37个具体创新项目给予支持,2010-2012年联邦预算为此拨款约32亿美元。

普京指出,创新领域的回报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重要的是保持发展势头,不断推进工作。创新活动成果商业化能力不强仍是俄罗斯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目前俄罗斯的科研和实验性成果主要由国家采购,其知识产权属于联邦政府,这些科研成果大多被陈列起来,无法得到转化。其次,俄罗斯法律尚未规定知识产权审查的统一方式,科研机构和企业对知识产权审查不够重视,国家采购智力成果、国企重组和私有化改造都不进行价值评估。第三,俄罗斯缺少巩固科研成果的相应机制。例如,大学和科研机构很少通过申请专利这类公开方式,或通过和商业秘密等非公开方式保护其科研成果。

普京建议,通过以下方式继续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第一,积极引入许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资助模式;第二,用立法形式确保将国家知识产权(不涉及国防安全的知识产权)转移给相关科研企业、投资商或其它商业主体;第三,构建更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对知识产权进行审核和巩固,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吸引更多外来投资;第四,不断完善投资环境,为改变经济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下基础。

二、强化科研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渠道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科技投入增长很快,10年间增长十倍,2012年达到107亿美元;近五年来,俄罗斯研发部门的平均工资增长了近两倍,2011年达到912美元。但是,国家提供的资金仅能维持科研机构的日常运行,无法保证研发的正常进行。普京在主持召开总统科学和教育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时强调,俄罗斯必须强化科研投入机制,以研发结果为导向,以提高科研预算分配效率为目的确定科研投入。未来俄政府将做出以下努力。

首先,大幅增加对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投入。到2018年,国家对各类科学基金会的投入将达到每年约8.3亿美元。这需要现代化的科研投入政策,以保障资金使用效果,支持能产生世界级研究成果的大中型项目的全研发过程。

其次,拓宽科研投入融资渠道。目前,俄罗斯国家预算占研发经费的75%。俄罗斯将努力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体系,不仅要从国家预算筹措资金,更要从预算外渠道、从商界与私营企业筹措资金,保证科研经费投入。

三、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确保现代化建设以科技为主导

2012年12月,俄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2013-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俄罗斯的科技竞争力,确保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基本任务是解决俄罗斯科技发展存在的以下问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效率低下;企业研发热情不高;20世纪90年代国家科研投入不足和科研条件较差导致人才流失;俄罗斯融入国际科技空间的程度较低;研发基础设施陈旧等。

该计划的优先方向是充分利用俄罗斯积累的基础研究优势,创造条件支持实用技术研发。实施该计划将有利于基于基础研究成果,获得新知识,形成新产品和新技术。俄罗斯科学院、其它部级科学院、高校及国家科学中心将在基础研究中发挥主导作用。吸引高校积极实施该计划,将有利于吸引有天赋的青年科学家投身科研,有助于前沿研发成果向经济部门广泛推广。

该计划包含以下6个子计划:《基础研究子计划》,目标是保证基础研究竞争力强、效率高;《在有前景的科技领域促进探索性研究和应用研究子计划》,目标是在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开展研发工作;《促进科研体制发展子计划》,目标是促进高校研究活动的开展,鼓励校企合作、推动国家研究中心的发展;《促进跨部门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子计划》,目标是在国际顶级研究人员的领导下构建科学实验室网络,实施大科学项目,支持科学城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子计划》,目标是实施国际科技协定和其他国际项目;以及《保证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实施的子计划》。

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3年;第二阶段:2014-2017年;第三阶段:2018-2020年。整个计划执行期间,俄联邦财政将划拨521亿美元进行支持。另外,俄政府还将在现代化资金中划拨部分资金补充支持该计划,2013-2020年补充资金的规模约为209亿美元。

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俄罗斯将建立政府与科研人员协作的有效机制,优先支持高校的科研机构和成果丰硕的研究人员,确立科研成果和工资水平挂钩的透明制度;通过科技平台和区域创新集群等形式加强科研协作;促进科研活动国际化,扩大国际科技合作,鼓励俄罗斯科研机构与国外机构合作;通过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拓宽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融资渠道。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篇7

一、调研目的。按照《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1.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人口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出生缺陷预防等重点工作情况。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开展情况,群众生殖健康状况,群众人口和计划生育权益维护情况。3.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人口计生系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十一五”人口发展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人口计生“三线考核”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人口计生队伍及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监督制约机制等重点课题研究,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10月8日—10月13日为调研准备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研究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访谈提纲;二是印发调研通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二是各调研组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11月下旬为成果运用阶段,一是举办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二是遴选部分优秀调研报告经委党组审定后,上报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上旬-2009年2月为后续工作阶段,要结合调研成果,进行对照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

五、调研提纲:一、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各相关部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在党政领导重视、部门综合治理、公共财政投入、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做法、主要成效、经验启示以及存在的问题;党委政府下一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在人口和计生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二、人口计生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最需要省人口计生委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对省人口计生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三、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享受了哪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享受了哪些计划生育奖励优先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家庭在享受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时能否得到优先优惠?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希望得到哪些帮助?人口计生工作中是否存在强迫命令、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对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篇8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科技发展规划既是一种发展战略,也是一种科技政策,是科技计划的基础和方向,好的科技计划应该是科技发展规划的延伸,应该为执行科技发展规划提供保障。

1科技发展规划与科技计划

1.1科技发展规划

科技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地区)为实现科技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方案体系,它围绕科技发展目标,在发展领域、发展阶段、资源配置、支持条件上进行优势集成和统筹安排,以研究科技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为基础,设计科技发展以及以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并通过实施设计内容来推动这一战略的实现。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是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指导下的区域性科技发展规划,它更注重区域的发展特点和区域的现实状况,是关于区域科技投人方向、科技资源配置、区域科技发展模式以及科技活动中相关主体行为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1.2科技计划

科技计划一般是政府根据国家或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有目标、有步骤、有组织、有措施地在行政管辖范围内开展的科技活动。湖南省科技计划体系包括以下3部分:

①基础研究计划:主要结合湖南省的优势学科领域开展攻关,在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源头创新和原始性创新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抢占高技术领域制高点,包括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计划、院士基金计划和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②科技攻关计划:包括重大科技专项、地方科技攻关专项、科技攻关重点和一般项目。

③科技创新环境建设计划:包括软科学计划、国际合作交流计划、技术交易与市场计划、重点实验室计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及其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规划与计划必须要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规划管理计划,规划是一段时间科技计划的基础和方向。而科技计划是规划的落实和具体执行,要服从规划、支撑规划。因此好的规划要有好的计划衔接和支撑,而好的计划应该是规划的延伸,为执行规划提供保障。

2科技规划的制定与主要内容

2.1制定

2005年开展了1}个专题的战略研究,在取得的相关成果基础上,2005年组织了由政府管理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规划纲要起草班子,经历了前期准备、框架设计、任务凝练与政策梳理、草案形成和征求意见等五个阶段,对优先主题、重大专项、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建议等进行了筛选和综合,并组织专家多次赴北京等地与省外专家和科技界权威进行咨询,2006年4月以省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向全省颁布实施。

2.2主要内容

规划确定了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有:现代农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与现代服务业、生物与医药产业、现代交通运输业、能源、资源与环保产业及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8个方面。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取得突破的技术群。根据《规划纲要》的重点领域,确立了s0个优先主题,部署了支撑七大科技工程的重大专项,重大科技专项是由政府主导的,用来解决国家与区域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技术性、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共性问题的大型创新活动,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种科技计划形态。规划确定要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技术、公益性技术、共性技术,整合科技资源,加大投人,集中突破,通过3}s年的重点支持,形成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标志性工程。先期在超级杂交稻技术研究与示范、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型换流变压器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重大装备、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设立重大科技专项。

3规划的执行与成效

规划的作用取决于规划的执行,规划执行又依靠科技管理部门每年的科技计划支撑。湖南省科技厅管理决策层从规划制定开始就要求严格执行规划,其管理战略是: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程序,在8大重点领域和so个优先主体内选择实施重大专项,支撑七大工程建设。以七大工程作为保障体系,确保完成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两大任务。因此,湖南省科技厅把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执行科技规划的主要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讲,对湖南省重大专项的研究,大致可以看出规划的实施情况。

3.120062007年度湖南省重大专项的安排

2006年共安排了8个重大专项,总经费为7400万元,年度经费3200万元,共引导承担单位投人7319s万元,投人引导比接近1:l002007年在对2006年重大专项滚动支持的基础上,又启动实施了11个重大专项,共投人科技拨款2.13亿元。其分布是:在现代农业领域安5个,在能源、资源与环保产业领域安排4个,在先进装备制造业领域安排3个,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安排2个,在生物与医药产业领域安排2个,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领域安排2个,符合规划设计的重点领域发展要求。

3.2成效

①促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重大专项的重点在钢铁、有色、工程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电工电器、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急需重点扶持的产业上。比如,2006年设立了2MW以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部件重大专项,通过两年多的联合攻关,该专项突破了整机系统集成技术、机组控制系统技术、大型直驱动低速永磁风力发电机制备三大技术瓶颈。2007年11月3日,2MW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下线、2MW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大型风电装备制造技术进人世界先进水平。

②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设立重大专项的主要目标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以提升解决瓶颈制约的突破能力。这种目标导向强化了重大专项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必须发挥重要作用。湖南省科技厅将取得发明专利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促进了专利申报的积极性。2006年实施的重大专项共突破70项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共申请专利56项,制定技术标准7项,鉴定成果16项。比如,现代柑桔工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专项,在柑桔罐头酶法脱囊衣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相比原有的酸碱脱囊衣工艺,每吨产品减少酸碱废水排放约40t,全年可减少400万t废水的排放,相当于50万人口城市1年的居民污水排放量。

③促进了科技资源的进一步集成。重大专项按照首席专家负责制的机制运行,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由单一技术突破向集成技术创新的转变,由单一的承担单位向产学研结合的转变。如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重大专项,就集中了全省电机、电池、电控、整车等方面分别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湖南神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形成了一支由38人组成的跨技术领域、跨部门的创新团队,较好的实现了资源的集成。

④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历史最快增速,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700.6亿元,增加值840.8亿元、利税309.2亿元,出口创汇4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40.7%,60.6%和57.1%;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较2001年增加了10.9%,有力地推进了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⑤引导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目前,湖南省R&D活动人员71.46%分布在企业;R&D经费投入企业占77.45%;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占55%以上。2007年,80%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主持和参与承担,82%的职务发明专利为企业创造。20062007年承担重大专项共有81家单位,企业占承担单位总数接近62%02007年全省首批2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中,每个企业平均拥有研发机构4.37个,研发投入占销售收人比例平均达到8%0

⑥科技规划促进了科技进步。湖南省统计局和湖南省科技厅对湖南省2006年科技进步的统计监测显示,全省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为109.1%,200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的总体状况是:科技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人员增加。2006年全省科技人员123.53万人,比上年增加0.9%。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拥有高级专业人员8.04万人,比上年增加0.2%;科技经费投入增加,R&D投入小幅增加。2006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为133.7亿元,比上年增加23.2%o全省投入的R&D为53.61亿元,比上年增加20.4%,R&D经费占GDP的比童为0.71%,比上年提高0.03%;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发明专利居中部第一。2006年取得成果986项,其中15项获国家奖励。专利申请量10249件,增长17%,授权量5608件,增长53.3%;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2006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893.18亿元,增长2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达11.78%,拉动全省经济增1.44%;大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大幅增长。2006年全省大型工业企业投人R&D经费25.12亿元,增长29.6%;科技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全省GDP为7568.89亿元,增长12.2%,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提高1.5%

4对科技规划与科技计划衔接的评价

4.1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措施保证了规划得以执行

湖南省科技厅重视规划的落实和执行,特别重视重大专项的作用,从2006年开始,从总体设计、立项评审标准、监督检查、经费支持和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在专项的总体设计上,提出了“突出重点、有限目标;集中投入、稳定支持;完善机制,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此外还提出了“省级重点,地方配套;地方重点,省级支持”,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在资金配置上,一方面,集中省本级}o%的科技三项费,单项强度由几十万元提高到数百万上千万元,另一方面,要求承担专项的企业保证配套资金至少达到l:n.s以上;在专项管理机制上,依法采用合同管理,实行首席专家和承担单位的责任制;为了加强监督检查,制定了科技厅专项主管处室、重大项目办、重大项目领导小组的职责,实现立项、实施、监督、考核的相对分离,保证立项公平公正,预期效果显著。

4.2规划制定与实施的不足

①数据使用不充分。规划以宏观的定性阐述为主,没有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缺乏规划应有的系统性数据支撑体系,规划的文体特征不明显,看似如同工作报告。

②先进的技术方法使用不够。规划发挥了专家、管理人员的智慧,但从系统方法上看,规划所列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并没有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如技术预见。技术预见是区域科技管理的新方法,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高度重视并实施。技术预见在区域科技管理中可以发挥前瞻与优化作用,在资源有限情况下,选择最优支持点;发挥衔接与协作作用,促进单一要素绩效的联系;发挥整合与集成作用,促进创新活力与创新规模经济性的结合;发挥预警与评估作用,全面评估其影响现代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福利和来负面效应。超级秘书网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

一、科技计划项目与项目档案

由国家科技计划中安排实施,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活动就叫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982年,国家出台《“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标志我国科技计划正式从科技规划中独立出来,到2014年,进入“十二五”时期。已有五大类,三十多种计划支撑着国家各个领域的科技需求。这些科研活动中(管理及实施)形成了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原始记录,承载信息的各种载体通过收集整理、归档、组卷的等活动形成的能够反映科研活动过程全貌的有机文件组合体,即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以下简称项目档案)。作为组织机构在科技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记录,科技档案与一般的“技术资料”有本质的区别,是“一次”特定的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原始的、完整的记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是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和财富,是珍贵的科学技术资源,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并且具有长远的历史查考价值。

二、课题制管理与项目档案管理内容的变化

为集中科研优势,保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创新与成功,2002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全面实行课题负责制,根据任务内容,鼓励跨部门、跨学科选择课题组成员,组成临时的研发团队,研发任务完成后,团队即解散。研发团队成为了项目档案管理的主体单位,项目负责人同时作为项目档案管理的责任人,承担项目档案管理的相关职责。

实现项目――课题管理模式后,档案管理变为以项目为牵引,收集的档案需体现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项目档案不再是简单的科技档案,而是围绕一个科研项目形成的全套科技文件的总称,体现从申请立项到成果验收全过程文件。包括了科技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形成的管理档案,以及主持、承担单位在研发过程中现成的管理档案和科研档案,这些档案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和科技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研发档案等)。项目档案所涉及的过程和类别改变了传统的文书档案、财务档案、研发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的分类设置模式,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对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国家目前无相关的档案管理规定,对于从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而言,项目档案管理包括了行政和业务两个的层面的融合管理,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挑战。

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主体多元化使项目档案管理过程复杂化。采用跨行业、跨单位组成大型的科研团队后,项目的承担单位由一家变为多家,项目管理及实施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复杂化。项目形成档案的主体多元化,包括了各级管理部门、主持单位、合作单位、协作单位等多种职能、多种性质的单位。由于国家现行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对各主体之间的归档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加上单位之间的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复杂的关系,项目档案管理过程更进一步复杂化。

(二)科技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建设滞后。随着国家大量科研计划项目的开展,科技部先后出台了一些列的管理规范,这些管理规范主要从科技行政部门的角度对项目管理过程提出要求,重点是科技项目的立项和验收管理,对项目档案的管理仅提出了要求但无相关的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依然按原来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相比众多的科研项目管理规范而言,我国现行部级科技档案管理标准仅5个:《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文档材料管理办法》、《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这些规范多是二、三十年前的标准,已不能满足各种类别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需求。在国家行业标准未及时制定的情况下,基层管理部门急需制定单位科研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

(三)传统科技档案管理的模式的融合与变革。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项目档案管理模式,1998年前,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档案的一部分。各管理主体在各自科技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主导下进行,形成了专业性、种类和类别多样性、成套型和现实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是科技档案作为科技、生产活动的记录和产物密不可分的。

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分为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业务管理两个部分,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又称为档案宏观管理,承担这部分工作的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专业主管部门。档案业务管理又称为档案微观管理,是以科技档案为对象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承担这部分工作的是基层科技管理机构和科技专业档案馆,基本工作内容是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开发利用等项业务工作。

对于科研单位而言,科技档案业务管理活动通常是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管理下完成,文件的形成阶段主要受控于科技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关的归档管理制度,形成的“科技文件”通过一定的归档制度收集、整理,鉴定后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即形成“科技档案”。事实上,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科研课题按项目管理模式实施后,课题组成员成为项目管理的主体,管理人员(科技、档案)通常难以进入课题组,在项目实施(即形成档案)的过程中,科技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的管理、实施、考评等一些列重要过程,重点是课题计划、进度、经费的管理,而档案管理部门无任何实质上的管理“权力”,难以发挥管科研课题管理(即科技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宏观管理功能,无法掌控“科技文件”的形成及流向,成为被动接收、埋头整理、提供利用的“服务部门”。被动收集的科技档案势必存在不系统、不齐全完整、质量不尽人如意等诸多问题。在科研课题项目管理模式下,宏观管理职能和微观管理职能没能在课题组、科技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之间有效融合,难以发挥科技档案管理职能,保障科研项目档案的齐套性与完整性。

四、新形势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应对措施

流体物理研究所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下属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现有研究人员830余人,主要从事核武器和高新技术武器的研制。成立之初,研制任务主要由国家下达,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所科研实力的逐渐增强,我所科研任务逐渐多元化,除主体任务外,每年承担了各种类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十个。随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负责制的实施,主持跨单位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如何做好这些项目档案的管理,是基层科技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根据近几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经验,笔者认为适应课题管理模式的变化,可以从调整科技文件归档范围、完善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职责、适时分段收集控制归档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障项目档案收集齐全和完整。

(一)打破传统档案分类,调整文件归档范围。对于合作研制的国家科研计划课题,除要求编制上报国家的资料及传统科研技术档案外,其他合作单位、协助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归属范围的档案也应纳入主持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科技管理部门在立项、验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任务书、委托合同、项目验收确认书、经费预算书、项目审计文件等,主持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招投标采购文件、管理合同、各种审批文件等传统归属于文书档案和财务档案的文件。(2)建设单位在建设实验室过程中形成的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监理文件(下转第206页上接第239页)、验收文件等归属基建档案的文件。(3)承担单位在研发过接程中研制或采购试验装备形成的各种采购论证方案、安装、调试总结、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等归属设备档案的文件。(4)试验任务单位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研究试验原始记录数据、各种技术采集的电子数据等科研档案、课题鉴定验收过程中形成的成果鉴定档案等。

(二)完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基于科技计划项目的复杂性及其快速发展,而国家或行业层面档案管理相关标准和制度相对滞后,基础档案管理部门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项目各阶段产生的文件纳入归档范围,在课题实施之前明确提出档案管理要求是管理好项目档案的重要手段。通过近年的实施,这些归档管理制度在档案收集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事前控制的效果,对项目档案的收集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明确的档案收集职责并分段控制归档。明确采用课题组或者科研团队模式管理下的档案收集归档责任,包括明确科研团队与单位职能管理部门之间,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与主持单位、合作单位、协作单位之间责任的划分与落实问题。

对于单位内部管理部门、课题组之间责任的明确,通常采用单位规章制度、任命文件等方式。如我所由所办统一管理全所档案工作,除了明确制定各类科研课题归档管理实施细则外,还对每个科研项目均任命项目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项目管理员、项目档案管理员等具体人员,各阶段责任人依照规章制度负责承担各阶段文件的产生、审查、批准和归档工作。课题完成后,文件归档情况除通常的结题情况考核外,还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采用两种方式将课题组与单位的职责结合起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五、总结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的重要的科技财富也是科研单位宝贵的技术资源。承担并能圆满完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研制任务是科研单位的光荣使命,保护好项目档案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项目――课题管理模式变革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应立足本职岗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档案人员的专业管理和监督作用,实现档案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有效融合,管理好项目档案。

参考文献:

[1]潘世萍 侯希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发展及创新研究 [J].中国档案,2011(11):50-51.

[2]张芝慧. 课题制管理模式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初探 [J].上海档案,2011(7):13-15.

科研个人工作计划篇10

第一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是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奖励办法》设置的。对全省计委系统的集体或者个人为主完成的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学科范畴内的,在国内及省内同类问题研究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对提高各级计委工作水平和各级政府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设置的。

第二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的奖励工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科学评审的原则;坚持重点奖励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前瞻性,对各级政府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原则,以及当事人回避的原则。

第三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设置一、二、三等奖三个等级。

第四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每年组织一次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的评奖工作。

第五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及各地州市计委是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推荐单位。

第六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设立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的受理、评审和批准工作。学术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日常工作。

第七条根据有关规定,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每个年度的评奖工作结束后,从获一、二等奖成果中,确定报送参加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评审的成果。

第八条凡申报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的成果,都需按下列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1.学术水平。按照理论水平、创新程度、研究难度、研究方法先进程度四项标准,综合评定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

2.实用价值。按照对决策影响程度、社会反响程度、可操作性和应用范围四项指标,综合评定成果研究实用价值的大小。

第九条对上述标准采用合理的定量评价方法和标准确定获奖成果等级。

第十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可根据申报成果的情况组成专家评审组。专家组负责对申报成果的专业评审工作,其职责是按照授奖标准确定落选项目,初定三等奖项目,并提名一、二等奖项目,报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定。

第十一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定批准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学术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召开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参加才能生效的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按到会委员多数通过的原则,确定获奖项目及其等级。

第十二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通过的获奖成果须先公告,无异议后,由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颁布。

第十三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由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并颁发奖状、证书和奖金。

第十四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的奖励,可作为主要完成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