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十篇

时间:2023-09-05 17:17:40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篇1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public management functions, which carries out government investment supervision by lean production theory,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to avoid and prevent disloc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responsibilities, and discover a problem in tim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department of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关键词: 精益生产;政府投资;全过程监管;研究

Key words: lean production;government investment;the whole process of supervision;study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171-03

0 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是为了推动郭明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此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1],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投资项目;国家外债资金项目;使用各类专项建设资金项目以及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政府的投资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的新型项目投资管理体系,以此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益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重要基础[2]。近些年,各级政府投资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避免国有资金损失浪费,就要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显得十分重要。

1 构建政府投资全过程监管体系的意义和作用[3]

1.1 完善市场机制缺陷 政府投资是市场失灵的产物,也是市场机制在微观领域中更好地发挥资源基础性配置功能,对于公共产品供给失灵则要求政府进行投资,这样才能建立健全政府投资监督体系等。

1.2 转变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维持稳定物价和保持社会公平等功能。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的政府管理体系正处于改革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就要我们以公平为前提。

1.3 遵循基本建设客观规律 投资项目的管理本质是为了把管理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每一个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主体就需要对每个阶段的活动都进行相关的管理,这主要是由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因此,我们针对不同阶段项目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实施不同的项目管理。

1.4 贯彻建设项目管理法规和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建立政府投资监管联动机制,就要我们全面了解各个阶段的问题,然后便于正确判断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从整个法律法规体系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对于项目建设,要想强化项目投资意识责任,就需要加强对项目的了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建设工程中一些盲目的决策、随意指挥和胡乱变更等现象,以此促进建设单位制度健全,能够运作规范、科学管理。

1.5 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于投资活动本身的复杂性所造成的监管困难,以及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时期,使得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就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和投资领域的违法违纪的腐败现象容易滋生。为此,就需要我国政府的投资监管联动机制加以完善,强化投资管理,约束权力的滥用,有效防止经济犯罪,提高反腐倡廉制度。

2 精益生产理论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应用

2.1 精益生产理论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项目组的研究者John Krafoik给日本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起的名称,其基本思想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它是继大批量生产方式后,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巨大的一种生产方式。其中Womack和Jones提出的精益生产的五个基本原则是:价值(value)、价值流(value stream)、流程(flow)、拉式(pull)和完美(perfection)。

2.2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的特点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本质上就是一个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一个活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政府在投资的时候,对每个阶段的活动进行相关的管理完善,这主要根据政府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政府在项目周期的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投产运营阶段的要求和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

2.3 精益生产理论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中的具体应用 精益生产理论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中的应用主要以生产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精益思想原则为指导,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全面涵盖全过程包括: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行性、合理性、完整性;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概算调整的必要性;项目招标标底和工程预算控制价编制的合理性、完整性;项目预算和竣工决(结)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项目建设实施情况;设备、材料和其他物资采购情况;建设项目竣工交付情况;项目后评价以及需要监管的其他情况。在保证质量以及最短的评审周期和消耗最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条件下,可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项目质量为目标的新型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模式――精益监管。精益监管由精益生产延伸而来,精益生产是流动的产品和固定的人来生产;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是固定的项目,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要根据精益生产的思想,发挥其管理思想特点的优势,改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4]。

3 基于精益生产理论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精益监管

3.1 精益监管与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方法的区别 ①精益监管有完整的传送目的体系,可以更好地达到项目监管的目标。②精益监管以政府投资效率的最大化为项目的最大目标,使政府投资的价值得到更好地认定、创造和传递。③同步项目监管过程与管理程序,减少评审时间,提高监管效率。④精益监管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监管进行了动态的控制,更好地保证项目监管完成预定的目标。整个精益监管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建设项目实现政府投资价值的转移。通过精益监管使得政府投资项目的目标更明确,监管结果更符合政府投资主体和项目使用单位的要求。

3.2 运用精益生产理论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精益监管的主要内容

3.2.1 价值管理 精益生产理论应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主要手段是采用价值管理,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为中心开展精益监管,最大限度地满足政府各类投资项目的管理需要为宗旨,追求零浪费(时间、资源)、零失败、零缺陷,通过与政府部门和项目最终用户保持密切联系,最大化地满足项目建设单位的功能需要和政府投资效率目标,最大程度地提高政府投资项目质量。

3.2.2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最终质量的好坏。而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分别归属为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投产运营阶段。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随项目周期的各个阶段逐渐展开并贯彻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分别针对不同阶段项目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实行不同的监管[5]。

3.2.3 零缺陷,追求完美 精益监管主要以“零缺陷”为工作目标,然后不断追求完美的监管质量。而精益监管主要是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为前提,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政府投资项目质量的“零缺陷”,在进行监管流程中,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就立刻停止,进行问题的分析,然后直到问题解决,从而尽可能实现“零缺陷”监管目标。但是“零缺陷”只是我们一种理想的状态,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才能使得政府投资的项目监管工作保持永久的进步。只有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不断地追求完美,才能使政府投资主体以达到完美价值为目的。

3.2.4 拉式JIT(准时化) 采用拉动式监管质量控制系统就是以政府投资主体的多样性需求为起点,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保证监管工作的准时完成。其中精益监管主要为了促进监管质量的提高。在规定的时间内来完成必要的监管工作,最终实现间隔时间为零的状态,尽可能地杜绝失误发生。

3.2.5 团队工作 大力弘扬团队的核心价值,使团队成员始终保持坚忍不拔、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服务决策、服务项目、服务基层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加强对年轻干部和新入行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廉洁从业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尽快成长,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整合团队的专业技术资源,形成监管合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原则,推动各项监管工作任务的强力落实。

3.2.6 并行工程 并列工程主要是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及其相关过程包括监管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的集成化处理的系统方法和综合技术。它要求项目监管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因素,并强调各部门的工作要相互配合好,通过建立各决策者之间的有效信息的交流与管理机制,根据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被发现,并得到解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政府投资评审,整个评审过程变得可以预测,从而增加了监管流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从而使政府投资项目在设计阶段便具有良好的可实现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反复、工程变更、建设周期拖延和投资浪费。

3.2.7 标准化评审 所谓标准化评审是指工程项目实施中,对提出评审标准化要求、贯彻实施标准化要求的总任务方面进行的综合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标准化评审工作按下列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贯穿于项目监管的全过程。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标准化工作应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各级标准化评审大纲中明确规定,并完成其规定的各项工作。

3.2.8 流程管理 精益监管用流程的思想管理评审过程,将评审过程视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活动组成的链。而监管流程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从计划设想到最终建成有形的项目,都需要向政府投资主体和使用单位输送价值的持续流动的过程。我们从流程的角度管理评审行为的时候不同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强调政府投资项目的一体化概念,注重项目中每个环节的信息流动,以此提高整个监管流程的可靠性[6]。流程管理是以规范化、标准化构造卓越项目监管流程为中心,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投资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流动管理的核心就是流程,本质是构造持续、完美的监管流程。而精益监管体系下所进行的流程管理主要目标就是获得一套高效的可预测的监管流程,以此最好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及项目评审人员的相互协调工作,最终实现持续流的创建。

3.3 政府投资项目精益监管体系基本框架

3.3.1 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制 为解决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管中“政出多门”的问题,消除政府投资监管领域众多规定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应规范政府部门职能,明确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切实解决职责交叉和权责脱节问题。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健全部门协调制度,涉及多个部门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明确主办部门,并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完成任务;各协作部门要主动配合,按照任务分工积极履行职责。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中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沟通,避免和防止重复检查,实行监督成果共享,提高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保障政府投资监管体制形成一个完整的联动系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全过程的政府投资监管格局。

3.3.2 利用信息平台构建有关职能部门协同监管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监管部门之间应建立联网的政府投资计划安排、投资评审、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的信息跟踪系统。大力推进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加快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步伐,实现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实现行政审批和监察方式的公开化、信息化、规范化、流程化。利用大型数据库、分布式处理技术、构筑跨平台的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环境,提供信息传递、事务处理等多项服务,实现项目征集、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核准、项目备案、资金安排、投资评审、项目监测、项目稽察的信息化。规范项目建设的业务流程,提高政府投资监管的工作效率和协同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政府投资监管水平。

3.3.3 建立政府投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 实行政府组织、审计机关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参加的政府投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工作联系制度,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政府投资监管工作专题会议,并形成政府会议纪要下发到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建设单位在政府投资监管过程中的职责,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通报项目建设情况和信息,协调政府投资监管有关事项,解决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互通情况、研究问题,做好个案的指导协调和对共性问题的制度规范。

3.3.4 开展政府投资监管联动绩效评价 政府投资监管联动绩效评价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促进项目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②促进项目的后续经营达到预期效果;③促进项目达到公共服务目标;④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府投资监管联动绩效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全周期,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项目竣工运营期。要结合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项目进行政府投资监管联动绩效评价,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府投资监管联动绩效评价工作体系。

4 结论

精益生产是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基于精益生产理论构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新模式――精益监管,是对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模式的反思和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精益监管应从项目监管全过程本身出发,将项目建设程序、合同签订、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材料采购、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结算和决算、资金支出等环节作为基础和重点,运用精益生产的概念,从产生监管质量问题的源头抓起,重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质量管理,研究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探索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最适宜的质量水平和最佳的质量控制方法,最终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勇强,张浩然.精益建造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07,8:74-76.

[2]熊光楞.并行工程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军,于国伟.政府投资监管联动机制的构建.建筑经济,2012,3:5-7.

[4]闵永慧,苏振民.精益建造的优越性分析.经济师,2006,10:56-57.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篇2

通过分析传统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缺点,提出BLM理念在工程项目投资管理中的优势与可行性,介绍了基于BLM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模式,从导入环路、参与方环路、功能环路和建设阶段环路四方面阐述了该模式的构建方式,并设计了模式的功能模块,指出模式运行中采用“导入对接法”,可避免信息重复输入,提高投资管理效率。

关键词:

建设项目,BIM,PLM,投资控制模式

由于项目建设中参与单位、风险因素及建筑信息量的增多,项目投资管理难度不断增大。业主如何有效控制工程投资,以减少建设成本,成为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积极探索项目全生命周期(PL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具有智能化、三维化、可视化等特点,在工程造价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如张树捷从BIM不同功能分析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1];汪茵等从前期造价管理角度分析BIM价值[2];陈祥赟等通过实例工程分析BIM技术对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的实际价值[3]。但在已有研究中,以BIM技术为核心、以项目全生命周期(ProjectLifecycleManagement,PLM)技术为辅助的建设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理念(BuildingLifecycleManage-ment,BLM),在项目投资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却很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1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1.1传统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1)精细化程度低,投资管理粗放。传统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注重经验,决策阶段投资估算准确性偏低,导致估算不能很好地起到控制工程总投资的作用;设计阶段设计深度往往不够;招投标阶段易出现工程量计算偏差;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易产生工程量重复计算问题,较难保证审核结算质量。在二维显示下,建筑物中的空间信息、设备信息与人员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显示[4],投资管理达不到精细化要求。2)信息化水平差,数据易丢失。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常被分成彼此独立的前期策划管理阶段(DevelopmentManagement,DM)、实施期项目管理阶段(ProjectManagement,PM)及使用期设施管理(FacilityManagement,FM)阶段。项目参与方在各阶段只能创建局部共享信息,彼此易形成“信息孤岛”,阶段控制连贯性差,且数据由电子形式转变成纸质过程中极易丢失。3)动态化应用少,管理缺乏预见性。传统投资管理依赖被动式控制,当项目资金流出现问题后才采取控制措施,资金管理缺乏预见性。多数投资控制以固定参数和静态图(如成本偏差分析、限额设计、标有资金使用情况的网络计划图等)的形式体现资金使用过程,无法满足当前投资管理动态、高效化的要求。

1.2基于BLM的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理念的提出基于BIM与PLM技术的BLM理念是目前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方向之一。BLM理念是PLM与BIM技术的创新结合,要求项目各阶段数据、不同参与方所掌握的工程信息等均在同一数字化平台中交换与流转。建设工程生命周期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即从概念设计到拆除或拆除后再利用,通过数字化方法创建、管理和共享所建造资本资产的信息[5]。BLM理念的核心是建立虚拟的建筑信息模型并管理模型信息,使项目各阶段有效集成,最大化项目价值。BIM是BLM理念的技术核心,应用BIM技术可为BLM理念的实施提供数字化模型与技术支撑。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6]。因此,BIM技术可使项目投资动态化,为可视化控制项目投资提供技术平台。

2BICM模式的构建

2.1BICM模式的结构针对目前项目投资管理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BLM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模式(BuildingInvestmentControlMode,BICM)。在模式建立中,引入BIM与PLM技术。BICM模式通过创建5D参数化模型(3D模型+时间维度+成本信息),加强工程信息在项目各阶段、各参与方间的共享程度,减少信息在流转时的损失,从而提高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精度,加快项目建造期信息处理速度,减少项目后期运营管理难度。本文通过Revit,Navis-works及Excel软件,构建了基于BLM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模式应用框架,该模式由四个环路构成,如图1所示。1)导入环路。在导入环路中,图纸信息、模型信息、进度信息和成本信息得以充分流转、共享,数据间互操作性增强,减少信息流失。该环路具体实现方法以Revit软件为核心数据库,对建筑物进行三维建模。通过导入法使兼容软件Navisworks对模型进行识别并再创建,最终在Excel软件中形成建设项目随时间进度的资金流曲线图。2)参与方环路。在参与方环路中,业主、设计方或施工方通过功能环路及阶段环路反馈的信息,持续监控项目投资或成本。业主主要承担项目总投资监控和管理工作,施工方则配合业主进行投资管理,并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资金。3)功能环路。BICM模式的功能环路由五大功能模块构成,分别是精细化建模、建立信息平台、制订资金使用计划、可视化跟踪和动态化管理。五大功能模块保证该管理模式有效运行,并连接参与方和建设阶段环路,以增强模式的功能性、整体性。4)建设阶段环路。建设阶段环路由DM,PM,FM阶段构成。DM阶段投资控制方为业主;PM阶段投资控制方包括业主、设计方、施工方及监理方等;FM阶段投资控制方为项目最终使用者。该环路充分体现PLM思想,可实现项目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实现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过程的集成。该投资控制模式四个环路的构建,符合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思想,即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该模式可实现业主、设计方及施工方对项目投资或成本实时控制,并从项目不同阶段全面反馈资金管理效果。基于BLM的投资控制模式也可结合Microsoft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鲁班PDS系统及基于BIM的广联达等扩展性软件来实现。

2.2BICM模式功能模块分析1)精细化建模。BIM三维模型以图元构件或族的形式搭建实例化建筑物数字模型,模型综合包括建筑物各部位尺寸、材料、定价等信息,克服传统CAD图形建模技术只以点、线、面等几何图元表达建筑物信息的缺点。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往专业人员只能在项目各个阶段采取独立的设计和建造方法,但BIM技术则注重信息共享,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形成一个共有的数据知识库,在建筑行业中许多复杂项目也需要一个包含多数据和交换规则的大型建筑信息系统[7,8]。因此建立基于BIM的信息共享平台,将项目不同阶段的投资信息输入BIM模型及基于互联网的局部服务器中,形成BICM信息数据库,改变传统投资控制信息重复输入情况,提高项目投资管控水平。3)制订资金使用计划。在编制资金计划时,根据综合了建筑信息、时间信息、成本信息的5D参数化模型,将投资计划不断细化,利用模型高效的计算分析能力,快速计算项目工程量并实时查看任意时间节点的成本费用,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工程预期建设目标。4)可视化跟踪。项目各参与方通过模型接口,随时获取一致的工程信息,最终实现网上交流与协同工作。业主可随时查看共享平台中项目资金运用情况,监控施工方预算;设计方可在平台中输入建筑设计信息,供业主与施工方参考;施工方则根据平台中资金流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避免费用超支。5)动态化管理。由于BICM信息数据库具有完备性、易用性等特点,能及时发现项目投资超支环节,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在资金流出现状况前予以解决。BICM数据库利于人员在共享平台中交流沟通,例如现场管理人员可每周召开例会,比对BICM共享平台中的信息与工程实际投资情况,衡量投资管理效果,动态分析资金使用情况。

2.3BICM模式的实施步骤BICM模式实施的关键是构建5D参数化模型,即三维实例化模型附加时间维度和成本信息,最终得到项目工程量和成本等数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通常有3种方法计算工程量和成本数据:利用应用程序界面(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在BIM软件和成本预算软件间建立连接;利用开放数据库互联(DatabaseConnectivity,ODBC)直接访问BIM软件数据库;将计算结果输出到Excel。针对目前已开发的从Revit设计软件导入BIM模型的API,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信息利用障碍;应用ODBC直接读取BIM模型信息前需进行复杂的构件编码,并重新设计工程量计算规范等问题。本文采用第3种方法,将5D模型资金信息直接输出到Ex-cel软件。此方法不需二次开发相应软件系统,节省软件开发成本。BIM5D模型创建及BICM模式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将兼容的CAD图纸导入Revit软件中,在图纸基础上创建BIM3D模型;2)根据已计算的工程量、定额、工作逻辑顺序等信息,编制工程初始进度计划;3)将创建的BIM3D模型导入Navisworks软件中,并在Time-liner界面对模型各构件添加初始进度计划信息,设置任务性质(构造、拆除、临时);4)提取阶段成本信息,编制工程初始投资计划,将投资计划信息导入Excel软件中,绘制项目实际资金流与计划资金流对比曲线图。建立在Navisworks软件模拟施工进度计划基础上的资金流对比曲线图,可作为项目投资管理的工具之一。本文提出的投资控制模式采用“导入对接法”,使项目信息在软件输入与输出端实现对接,体现BLM理念中“一次输入,多次利用”思想。

3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出现的问题,将基于BIM与PLM技术的BLM理念引入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中,构建基于BLM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模式,将Revit,Navisworks及Excel软件相互搭接,可视化呈现项目资金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前提下,投资可控制在合同限额内,解决了建设项目传统投资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建筑业广泛应用BIM技术,以其为核心的BLM理念在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中将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树捷.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2(2):20-24.

[2]汪茵,高平,宋蓉.BIM在工程前期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4(8):64-67.

[3]陈祥赟,董娜,熊峰.基于BIM的某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研究[J].施工技术,2014(43):580-583.

[4]林天扬,王佳,周小平.基于BIM的可视化消防管理平台研究[J].建筑科学,2015,31(6):152-155.

[5]丁士昭,马继伟,陈建国.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篇3

一、项目投资决策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框架

管理会计的目的在于为企业价值创造服务,相比传统财务会计而言更加侧重前瞻性、全局性,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基于管理会计的基本特点,管理会计工具也非常繁多,2010年A Ahmed发表的“Thirty Seven Tool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中列举了37种管理会计工具,诸如平衡计分卡、弹性预算、本量利分析、六标准差、作业成本法等[ 1 ]。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传统的分析方法是对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常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是净现值法(NPV)、内部报酬率法(IRR)等。然而,无论是NPV还是IRR都是对项目投资效益的分析方法,不能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评价。而项目本身从整个过程到成本、风险、资源计划等多项内容,需要多个分析工具结合使用,尤其要结合我国实际,开发整合具有本土特征的管理会计工具[ 2 ]。

目前许多企业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仍停留在单一工具、分而治之的状态,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导入大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缺乏细化可分解的有效量化指标做引导,导致财务会计系统向管理会计系统转化的高成本、低效率。笔者根据A企业的特点,结合37种管理会计工具的各自特点、企业发展战略、影城项目投资过程、管理水平和能力,选取了管理会计核心工具。

经整合的管理会计工具见图1。

二、A公司应用管理会计工具的前提

A公司自2009年成立子公司以来专注打造拓展影城的终端平台,该子公司负责影城的项目选址、建设和运营管理。A公司在影城终端的发展战略是“立足江苏、深耕华东、面向全国”,2011年A公司结合国内外电影终端银幕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影城终端“千张荧幕”的阶段性目标。为此,A公司以高效的管理为基础,在项目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中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形成了“投前、投中、投后”的管理会计核心工具整合应用体系。A公司2009年起步打造拓展影城的终端平台,直到2012年在摸索4年的基础上形成了影城建设选址、规划决策、设计施工、营运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机制。总结A公司应用管理会计工具的经验,其应用至少需要三个前提。

(一)较为完善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求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明确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些可以促使企业自身有生存和发展的思考,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促使组织架构完善,各部门职能明确,责任清晰。

(二)初步的大数据管理应用经验

在地球村经济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只有将大数据合理应用于企业自身的决策中,才能贴合市场发展趋势,避免信息滞后带来的发展障碍。管理会计的前瞻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大数据管理应用经验,并积极主动地寻找有利于决策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企业今后的行业发展、延伸发展做出较为科学的研判。

(三)较为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投资机会非常多,但企业的发展资金总是有限的、企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总是局限的,把有限的资金、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重点发展的领域上来,应该是企业发展的公理。这就需要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在市场科学研判的前提下,明确近几年的发展目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集企业优势力量快速突围,快速有效地完成阶段性发展目标,进而完成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三、A公司选取的管理会计核心工具及其应用

基于A公司的影城项目投资具有决策同质、流程可复制、管理环节清晰的特点,A公司首先将项目投资的整个过程划分为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三个关键环节;其次分析各环节的重点职责,由不同部门、单位予以实施,鼓励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定量为主”的决策方式;最后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会计核心工具的应用体系。

(一)投资决策环节的管理会计核心工具及其应用

科学的论证、有效的流程能够有效防范风险,合理调配企業资源,对企业前瞻性地布局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所以A企业非常重视投资决策,经过4年多的摸索,自2012年起采用了董事会决策委员会下设影城投资决策专业委员会的决策架构,各决策机构及人员主要构成如表1。

影城投资评审小组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大数据分析、可研分析、SWOT分析,应用定性倾向和定量倾向两类管理会计指标。

1.定性倾向的管理会计工具判断市场竞争及发展趋势

主要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有约束理论、企业资源规划、风险模式、流程管理、价值管理、价值工程。

为了解决发展速度的问题,A企业应用约束理论主要实施了4个步骤:第一步,找出快速布局影城的制约因素,即商业体开发的信息。由于A企业是影城市场的后进入者,没有较多商业地产的业务关系,导致商业体开发的信息不能一一掌握,容易错过好的影城开发地址。第二步,挖掘制约因素的潜能。找到制约因素之后,A公司扩大了子公司拓展团队的人员数量和人员开发水平,在人员的薪酬、级别上作出高于同级别公司的决定,并且在人才引进上加大了力度,以新聘用1个人带来两个潜在项目来计算,新近人员20人的前提下将有40个潜在项目,项目储备信息立即剧增。此外,与国内排名前十的商业体开发商进行充分沟通,建立合作意向。第三步,给制约因素进行松绑。A公司一方面对已经形成的项目储备进行优选,并进行内部项目价值对比,符合公司价值基本判断的影城项目可快速进入决策的流程;另一方面对国内排名前十的商业体开发商的项目作出投资回报、商务条件等方面的一定让步,确保合作的持续性。第四步,重新确认制约因素。A公司根据发展速度和项目质量情况,每半年做影城发展的总结和研讨,持续地确认发展的制约因素,重新回到步骤一。

在应用约束理论的过程中,A企业自然地结合了流程管理、企业资源规划、价值管理,并将影城作为价值工程。在流程管理应用上,A企业改变了决策论证会的流程,由原有的固定时间集中论证,改为不定期按需论证,决策论证会由选址部门根据实际项目数量、紧急程度提报开会时间,通过与决策委员的沟通决定开会的时间和地点,并采用了电话会议方式,大大提高了决策论证会的效果;优化内部项目价值对比流程,在进入投资决策流程中已经将争议较大的事项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减少进入投资决策流程后的反复论证,缩短决策时长。

在企业资源规划应用上,A企业有意识地将财力、人力倾向性地投入到影城终端平台,并允许影城终端平台初期有一定限额亏损的阶段性经营目标,为培养人才、熟悉市场运作规律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并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价值管理应用上,主要用来对重大决策的评估,例如用于投资决策、撤资决策、重大战略决策等方面,价值管理中的主要措施就是绩效管理。

通过风险模式和价值工程的应用,充分总结影城投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重点关注影城投资的外部环境及发展趋势,建立了区域票房预期的相关性模型,按决策相关性因素进行排序:人均消费水平、影城所在区域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率、目前以及潜在竞争对手、影城所在商业体的竞争优势及招商定位。利用行业艺恩数据,研究历史区域内已开业影城的发展趋势与所在区域票房的相关性,利用新开影城票房可能产生的极端值测试区域的饱和度,进而推断投资可能发生风险导致的损失。

2.定量倾向的管理会计工具判断影城项目本身的投资价值

A公司主要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有产量会计、本量利分析、标准成本法、成本收益分析、目标成本、统一成本核算、管理风险会计等。在判断市场竞争及发展趋势的基本前提下,针对影城项目本身可能的价值进行分析。

项目本身的可行性与否,主要是项目本身的价值与公司战略目标价值的对比。A公司根据对市场的基本判断,综合已经开业影城、同行业影城的情况,对若干管理会计工具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此,聚焦制定了单体影城投资回报期静态5年、动态8年的简化目标,原则上单体影城的价值不得低于目标值。该项简化有利于更加快速地判断影城的投资价值,有利于聚焦解决投资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协同问题。

投资回报期都是基于影城本身的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等指标预测为前提。故影城投资以15年收益测算表为基础,对于收入和成本费用各项进行详细预测。

首先,分析成本费用的构成,形成标准化测算依据。影城成本费用的构成为影片放映分账成本、房屋租金、人员薪酬、设备折旧、装修折旧以及运营日常费用等。其中,影片放映分账成本是分给院线方的成本,占票房收入的50%左右;人员薪酬、运营日常费用均通过已经开业影城的平均人员配置数量、薪酬水平、平均消耗进行测算,测算值一般在1年左右作回顾,如偏差超过20%,测算值将进行适当调整;设备、装修是投资之初公司为了符合观影需求、市场竞争、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综合性投入,该项投资作为影城的初始投资,是个性化的投入指标;房屋租金是支付给物业方的租赁费用,一般在投资之初就会锁定15年的租赁时间,租赁费用与租赁面积、商业体定位、地理位置、开发商实力等相关,是投资决策影响较大的外部因素,一般物业方会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对比报价,价高者得。

综上影响影城利润、现金流的关键指标为设备、装修的投资大小以及房屋租金的多少。

其次,分析、测算影城的收入。A公司通过大量市场已有影城的数据分析,确定了影城平均5年内的增长比率,作为所有论证影城投资项目的票房增长一般原则;比较难以标准化确定的是首年票房收入,由于影城所处地理位置、商业体情况不尽相同,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首年票房估算采用三种方法:参照法、综合数据分析和经验估算法,三种方法相互印证,偏离值在一定范围内采用较为低的票房数值。没有预测可以做到完全准确,但是根据实际运营后的票房收入与当时预测数据对比发现相关问题,可以更好地改进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这个需要长期持续的执行。此外,卖品收入和广告收入等均因与票房的观影人次密切相关,故均以票房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估算。

最后,在收入、成本费用全部估算或者报价完毕后,根据单体影城产生的净利润、现金流情况,在假定综合折现率12%的前提下,得出影城的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报期。

在定量測算影城投资价值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测算和分析、调研,需要行业大数据的支撑,更加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在各自角度提供专业数据,所以,测算影城投资价值过程是企业的系统工程,非一己之力能完成,需要流程设计、价值共享、标准化定义等多维度纵横交错的管理工作。

(二)工程建设环节的管理会计核心工具及其应用

主要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有准时制、企业资源规划、分步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流程管理、统一成本核算。

影城项目主要是依托商业体而存在的,从投资决策到工程接场仍存在较长的时间,更多受商业体的建设进度影响,所以A公司对影城投资项目从投资决策到影城预计可达到建设条件超过1年的项目,需要进行进场前的重新再论证,确保影城投资的假设前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如发生重大变化,需按照投资决策流程和规则再行决策后方可进入工程建设阶段。通过进场前的论证,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既充分论证了市场风险又为建成后的经营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数据指导,主要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是准时制的管理工具。

项目投资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具体流程如图2。

开工后,影城工程进入工程施工阶段,具体流程如图3。

A公司在投资决策阶段已经初步完成了投资资金、设备选型、技术标准等主要因素,在此阶段A公司管理的目标是合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质量。工程建设成本主要分为装修成本、空调、强弱电、设备等,主要通过集中大盘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提高议价能力。

(三)运营管理环节的管理会计核心工具及其应用

主要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有准时制、企业资源规划、流程管理、价值管理、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统一成本核算。

由于A公司已經制定了阶段性战略目标,在投资决策阶段考虑了长期的发展路径,工程建设阶段将影城房租、设备折旧、装修摊销等占票房比重较高的成本费用项目均已固化,所以在运营管理阶段A公司更多以短期的年度利润为目标导向,以提高短期经营能力和运营质量为目的。

为实现统一成本核算,A公司财务组织架构由原有的一家影城一个出纳一个财务经理的配置转换为财务核算共享中心,全部由影城连锁经营公司的财务中心直管财务核算工作,确保了成本费用核算口径和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并优化财务核算流程,推动了各种业务信息软件的集成,保证及时、准确、完整地了解和跟踪管理业务活动,同时,为不同影城经营效果的对比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支撑。

这个阶段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紧密结合的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务创新突破阶段。可研报告中的收益测算表将成为确定影城经营目标、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与投资、建设两个阶段相呼应,形成投后管控的重要抓手。

四、总结

从A公司影城项目投资管理会计工具的实践上看,企业对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必不可少,但企业自身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行业大数据管理应用经验、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实施管理会计核心工具整合应用体系的主要前提。此外,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应该是多维度、纵横交错的应用,不拘泥于某一单一工具,其应用应该更加灵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作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化和改良,以达到自身管理的目标。

A公司影城项目投资的管理会计工具主要将企业资源规划、流程管理、标准成本、统一成本核算贯穿于项目投资的始终,并根据项目投资的不同管理阶段在明确设定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管理会计工具,辅助解决相关问题,构建了管理会计核心工具整合应用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AHMED A.Thirty seven tool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0(7):17.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篇4

关键词:电信;投资项目;财务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近20年电信通讯业迅速发展,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运营商每年投入通信设施建设的项目众多,金额巨大。据三大运营商的2014年年报显示,其通信设备的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总资产中占比均已超过63%,折旧费占据运营收入比例约20%。2014年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完成的资本性支出金额达到人民币2135亿元,并预计2015年该项支出将达到人民币1997亿元的规模。如何有效控制投资支出,正确核算投资价值,不仅关系到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更是企业实现国家和股东权益价值必须关注的课题。

二、投资项目管理现状

1.预算管理不到位,项目超投资现象普遍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预算是以金额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具有引导控制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的作用,而资本支出预算因涉及金额巨大,属于重要的专门决策预算。

实务中,投资项目经过可行性调研后进入投资立项阶段,项目的总投资规模在此阶段确立。长期以来,我国电信业处于寡头垄断、“不差钱”的高利润时代,加之电信投资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网络建设层次复杂、难以管理等特点,造成投资预算管理存在两方面不到位的现象,导致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形同虚设:(1)立项阶段评估不到位:市场需求判断不准确,预算规划缺乏合理性;(2)建设阶段预算执行不到位:单项采购缺乏合理性,导致资金滥用,资本开支偏离预算。随着电信行业开放竞争、成本透明化、企业利润下滑,该粗放的预算管理模式将不可持续。

2.财务与业务脱离,成本核算失真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在建造合同成本可计量的情况下,企业以外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由建造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项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在资产负债表日,会计应根据完工进度对成本进行结转,以准确反映企业成本的投入和盈亏情况。

一个典型的电信投资项目投资包括多个阶段:规划立项、总体设计、招标、建设(设计、施工、采购、验收)、项目付款、竣工决算、后评估。在此流程当中,财务人员需要面对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物流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不同业务部门。而财务与各业务部门之间往往缺乏相互的专业理解,信息相互独立,导致价值数据在流转过程引起了失真与差异,从而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现有实务及研究发现,我国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业务部门未能及时传递结算依据,使工程项目在实际取得支付结算票据时才确认工程成本的现象并不少见,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导致资产负债表日存在账外负债和资产,会计信息失真。

三、电信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建议

1.构建完整预算管控体系

预算管理是一个制定目标、落实执行、考核评估的工具,不仅需要有量化的经营目标,而且需配套搭建贯穿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的、可执行的管控体系:(1)实现预算集中化管理,在项目立项阶段由专业部门调研市场需求,结合企业经营效益要求、同类项目及资源的历史成本等,制定总预算,并形成各下属单位、各部门的量化工作分解结构;(2)加强项目成本执行考核,定期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分析投资计划与执行偏离度大的指标,如单位采购价格、数量,与同类投资项目耗费成本进行横向对比,纳入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考核;(3)实现项目采购和支付集中管理。针对不同的网络专业,建立物资采购,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成本费用的指导单价,在归集项目建设需求后,在总预算的框架内集中签订工程合同,严控造价规模,并通过集中资金管理,实行统一支付,严控资金流向;(4)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估,分析通信网络投资项目在投建前、运营后,对市场发展指标、网络运营指标、投入产出指标的影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为新项目立项调研、技术与质量验收标准制定、费用与建设进度控制提供参考标杆。

2.实现财务与专业信息流一体化管理

电信投资项目时间跨度长、流程复杂、专业面广,信息的传递流程与业财理解隔阂容易造成价值信息的失真与差异,对财务管理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解决工程核算的难题,必须解决财务与专业信息流不同步的问题,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1)搭建基于财务价值的实物管理体系:在采购物流部门接收采购物料时,将订单信息及价值传送至财务库存模块形成工程物资。当工程人员领用物料到投资项目时将价值传输至财务项目模块,自动归集到项目工程成本;(2)搭建动态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每月向项目经办人员推送工程形象进度的确认任务,项目经办人员仅需根据专业判断工程进度,财务价值则由系统自动关联项目下设计、施工、监理及其他费用合同自动计算,并传送至财务项目模块,每月进行累提累冲,精确预估工程成本;(3)当工程形象进度达到100%,则提醒项目经办人员进行验收,保证转固及时性;(4)转固后,针对项目或具体资产,归集后续发生投入的各项支出,为项目后评估提供财务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叶巧凤.对电信行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之思考.现代商业,2011(30)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篇5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的风险投资实践,对于风险投资项目运作中的管理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是风险控制。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著。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篇6

[关键词]投资管理 决策 控制

开滦集团投资管理的思路是:加强和规范投资的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建立投资退出战略,加强投资管理集中度,提高资源使用和管理的效率,防范投资风险。依据该思路,设计了以下五条战略举措:

1 加强投资的战略管理

投资的战略管理是指对投资项目在未进入前期管理阶段之前的管理工作,主要形式是超前项目库或战略项目库的管理,在这里简称项目库管理,其目的是贯彻发展战略的投资意图,做好各类投资项目的战略性储备。

2 规范投资的项目管理

对投资项目的决策、实施、竣工与后续评价三个阶段,分别加强规范化管理。

2.1 规范项目决策阶段的前期控制

2.1.1 严格入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提高决策质量。重点对项目的战略符合度、国家政策的符合性、投资估算、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济效益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论证。对于可研报告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组织实施,对于项目的经济效益论证,应当建立财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联签制度。

2.1.2 加强项目概算控制,将项目决策具体化。重点对项目概算的准确度进行审核,严格控制项目概算不得超过可研批准的项目估算,否则,或压缩项目概算,或重新论证项目估算,或取消项目投资计划。

2.1.3 重视项目前期各种审批手续的办理,为确保投资项目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建议在相关部门适当充实技术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的力量。

2.2 规范项目实施阶段的流程控制

2.2.1 严格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按照概算的要求控制预算。

2.2.2 进一步明确投资流程各环节的职责部门,并将相应职责落实到人,避免出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脱节现象。包括项目开工前各种报批手续和资料的办理,施工图设计图纸及预算在项目招标、开工前及时提交,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在项目招标、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和内容,实行部门内部的项目负责制。

2.2.3 项目招标控制。对招标的前期工作进行规范,加大集团外部投标单位的参与比例,逐步减少对集团内部施工单位的评标优惠政策。

2.3 规范项目竣工决算及后续评价

2.3.1 强化项目的决算审计。在审计部门配备相应的工程预决算审计人员,或由审计部负责统一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协助审计。

2.3.2 强化项目投资制度执行情况审计。对于未按制度要求执行的单位或个人,应当给予必要的处罚。

2.3.3 加强项目后评价工作。项目完成并经营一定时间后,项目审批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项目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依据批准的项目可研报告,分析项目投资是否达到预期效益以及效益增减原因,同时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为集团公司今后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后评价工作可以采用组织内部专家、外部专家和聘请中介机构几种形式。对于集团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应当全部进行项目的后评价;对于一般投资项目,后评价应当保证有一定的覆盖面。

2.4 把握好规范项目管理的四个关键

2.4.1 严格履行建设流程的各个环节,只有完成上一环节工作后方可转入下一环节。严格按规定的建设程序办理工程项目业务,不得跨越程序办理工程业务。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严格履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内部投资预算等工作环节。

2.4.2 逐级并严格控制投资金额。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以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为最高限额;建设项目的年度内部投资预算支出金额必须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以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为最高限额。不得擅自超越上一程序批准的项目方案和造价实施下一程序。

2.4.3 进一步明确项目管理流程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职责,落实考核和奖惩制度。不仅要明确投资项目的责任主体,还要按各环节分解落实责任主体及其职责。对投资项目进度、质量、造价等的完成情况,纳入对建设单位经营班子或主要负责人的考核范围,按照投资概算和实际投资完成情况,确定相应的奖惩比例。

2.4.4 强化各级财务部门在项目管理流程各环节的职能作用。包括:参与项目决策阶段的经济论证,年度、季度、月份资金预算对投资资金的平衡和控制,项目价款支付前对概预算及合同的审查及控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清册等。

3 完善投资的预算管理

3.1 在编制年度内外部投资预算前,做好申请纳入预算项目的资格审查和效益复核论证。由各级企管部门和集团公司资本运营部分别组织,各级财务部门和项目主办单位参与,按照集团公司当期的战略发展重点,结合年度资金状况,通过效益排队、资金平衡等,在多个申请项目中确定满足实施条件的具体投资项目。其中,财务部门负责结合当期本公司项目投资总体资金需求,对总体资金来源及渠道进行测算、匹配。经论证、测算,对于效益好、资金能够匹配的项目,由各级企管部门和集团公司资本运营部负责将其纳入年度内外部投资预算,财务部门负责提出融资方案,并编制资金预算,使投资项目纳入全面预算管理;对于资金不能匹配的相关项目,由财务部门提出项目实施的修订意见,由本公司领导审批。

3.2 做好年度内外部投资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资金总体平衡和与经营预算、资金预算的总体平衡。各级财务部门作为全面预算主管部门,应审核内外部投资预算的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是否平衡,不能超来源安排投资规模;应重点审核内外部投资预算与经营预算、资金预算的相互衔接情况,包括内外部投资预算的自筹资金来源要与经营预算相衔接,内外部投资预算的外部资金来源要与资金预算的筹资部分相衔接,确保列入内外部投资预算的项目建设资金得到落实。

3.3 做好内外部投资预算执行中的资金控制。一是没有列入内外部投资预算的项目,不得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包括不得编制施工图预算,项目不得开工等;二是超过内外部投资预算而尚未履行投资预算追加或调整手续的项目,财务部门有权拒绝超预算结算、支付工程价款;三是投资预算资金来源特别是外部筹资来源未落实前,工程项目不得开工,已开工的项目工程价款不结算、不支付。

4 建立投资退出机制

为了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优化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同时通过对部分项目的退出,快速回笼资金,利用有限的资源,加大对重点战略发展方向的资金投入力度,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集团公司应当建立系统的投资退出机制。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篇7

一、实训模块

本文主要构建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模块,运用Excel工具去解决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管理等问题。通过优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构建基于Excel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八大实训模块,具体如下:

(一)基于Excel的企业筹资决策。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实训项目1为筹资规模的确定、资本成本的计量。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Excel工具确定筹资规模、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熟练掌握资本成本的计算。实训的主要内容为筹资规模的确定、筹资方式和渠道的确定、个别资本成本和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项目2为长期借款筹资的评价、债券的发行价格的计算、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关系的评定。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确定债券的发行价格、能确定长期借款方案、熟练的计算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联合杠杆系数。实训的主要内容是运用Excel计算债券发行价格及各种杠杆系数的计算、企业风险的评价。

(二)基于Excel的企业投资决策。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三个实训项目,安排9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掌握终值、现值、年金、利率和期限等的计算。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复利终值、复利现值、年金终值、年金现值以及求解利率和期限;项目2为投资项目的静态评价指标、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平均报酬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的计算与运用。实训的主要内容利用Excel计算与分析平均报酬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投资决策指标;项目3为长期投资决策及投资项目组合决策。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独立投资项目决策、互斥投资项目决策及投资项目组合决策。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分析和选择独立投资项目、互斥投资项目及项目投资组合。

(三)基于Excel的营运资金优化管理。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三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 为总营运资金和净营运资金的区分、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区分总营运资金和净营运资金,决定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实训的主要内容为利用Excel计算现金成本及最佳现金持有量;项目2为应收账款管理政策的确定。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应收账款成本的计算、信用政策的制定。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应收账款成本以及制定企业信用政策;项目3为存货控制及管理。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批量控制、ABC存货控制法。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经济采购批量、存货储存期的控制以及ABC 控制法的运用。

(四)基于Excel的利润分配管理。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收益分配的程序。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收益分配顺序及公积金的提取。实训的主要内容为通过企业实例并运用Excel分析企业利润总额的形成、所得税的计算及利润的分配;项目2为股利分配的程序和形式。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熟悉股利分配的程序和发放形式。实训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企业实例确定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股利支付日和四种股利形式的发放。

(五)基于Excel的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三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业务预算的编制。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各种业务预算。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编制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项目2为专门决策预算的编制。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资本预算的编制。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编制长期投资决策预算;项目3为财务预算的编制。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现金预算和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编制现金预算以及编制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

(六)基于Excel的企业财务分析。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各项评价指标。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相关财务指标;项目2为财务情况的趋势分析与综合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计算各评价指标,并熟练掌握趋势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等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进行趋势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的运用。

(七)基于Excel的企业绩效评价。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和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计算过程以及运用经济增加值(EVA)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和分析。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 计算实际企业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并利用经济增加值(EVA)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业绩;项目2为平衡计分卡(BSC)的计算和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平衡计分卡(BSC)的概念、计算过程以及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实际企业的平衡计分卡(BSC)指标,并利用平衡计分卡(BSC)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业绩。

(八)基于Excel的企业并购和国际投资决策。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基于Excel的企业并购决策。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等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价方法。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按照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计算企业价值;项目2为基于Excel的企业国际投资决策。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国际投资的评价指标。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国际投资的评价指标。

二、实训案例

项目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

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计算项目的现金流量,并运用净现值、获利指数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对项目投资进行财务评价。Excel是一个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具有人工智能特性的电子表格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大量的函数以及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可以建立财务预测、分析和决策模型等,能够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实训案例运用Excel,并结合某公司的项目投资阐述如何灵活运用Excel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假设某企业的一项投资,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其中第0年和第1年分别投入1,000万元和500万元,预计2~10年每年的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年固定费用第2年为800万元,第三年为900万元,4~10年每年为700万元,按年数总和法折旧(折旧年限为10年),不考虑残值及营运资金收回,所得税税率25%,基准收益率15%,使用净现值(NPV)、内含报酬率(IRR)和获利指数(PI)分别评价项目是否可行。

首先在Excel工作表中设计该项目投资决策的模型结构,将相关的数据填入到Excel单元中;然后,计算该项目的现金流量。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

(一)初始现金流量。所谓初始现金流量,就是指项目在投入时购买(购建)固定资产,垫支营运资金及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由于一个项目的启动往往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这个时候的现金流主要是现金流出。具体包括:项目投资前的费用,比如项目投资设计费用、土地购入费及其他费用;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营运资金垫支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费用等。此案例中只涉及固定资产的投入,因此第0年和第1年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负号表示现金流出)。

(二)营业现金净流量。所谓营业现金净流量,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这里,现金流入量是指营业现金收入。现金流出量是指营业现金支出和缴纳的税金等。那么,年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NCF)=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所得税上式中,年付现成本是指总成本扣去折旧后的成本。故又可以写作: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NCF)=税后净利+折旧利用Excel可以计算出该项目从第2年到第10年的营业现金流量分别为361.36万元、279.55万元、422.73万元、415.91万元、409.09万元、402.27万元、395.45万元、388.64万元、381.82万元。

(三)终结现金流量。所谓终结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指需扣除所需上缴的税金等支出后的净收入);原有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回收;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因为该项目不考虑残值,所以其终结现金流量为0。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 管理风险 控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着,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着。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篇9

关键词:物流园 项目风险 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起一批具有不同规模和特色的物流园,对我国物流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物流园建设项目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投资大、回收期长、涉及面广,项目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多变,各类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且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加强对物流园的风险管理研究,充分认识并控制物流园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规避,提高物流园的抗风险能力,成为物流业和学术业日益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关于风险的研究

风险,通俗的讲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在19世纪的英文中,风险一词通常与保险有关。经过两百多年的演义,风险的含义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被赋予了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概括说来,风险是对各种因素造成未来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规律的一种描述,它主要有客观性、不确定性、社会性、可测性等特征。

二、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

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最初起源于美国,193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索罗门·许布纳博士在美国管理协会发起的一个会议上首次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了风险管理,并着手研究风险管理和保险问题。直到1950年,莫布雷等人在《保险学》一书中首次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在美国发展成为一门学科。1960年以后,工程管理科学方法大大增强了风险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先进的计算技术,避免了复杂的数学分析过程,于是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StevenN.Kaplan&Per Stromberg(2000)将项目投资风险评价准则划分为四大类:投资机遇、管理团队、投资条款和投融资环境等。Hernan Riquelme、Lilai Xu(2001)将项目投资风险分为管理团队、市场、竞争产品三个方面,并将其作为评价一个项目投资风险的主要依据。

2003年,Marshall提出风险分担管理的概念,指出风险分担管理的途径主要有风险排除与风险转移这两种;Skipper指出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是某一经济单位通过对经营中面临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价和处置,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安全利益保障的一种经济活动。2006年,Gallagher提出风险管理概念,对风险管理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结合了一定的定性分析方法。C. Arthur William Peter等提出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监控,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所致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M.Elisabeth、Pate Comell和Peter J.Regan建立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分析方法的风险测度模型以及决策模型的系统框架。

此外,Boehm把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两个过程; Kliem和Ludin提出项目风险识别、分析、控制、报告四个阶段。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系统性较差,涉及到物流园项目的风险管理更是凤毛麟角,理论指导的缺乏使项目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避免风险,从而导致失败率居高不下。

三、关于物流园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

1.物流园的概念研究

1965年,日本东京最早出现了物流园区,当时被称为“物流团地”。后来欧洲也开始出现,欧洲人称其为“货运村”。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物流园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Edgar M. Hoover、Edgar M. Hoover、Nozick、Marian Sulgan等专家们对其概念的界定也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纵观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物流园区所下的定义可以发现,物流园区实质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形成的物流节点活动的空间集聚体。它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多种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和多家物流组织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大型场所,符合相关条件的一家或多家企业或单位采用相关设施设备管理和从事具有特定功能物流活动在一定区域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

2.国内关于物流园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

国内研究起步较晚,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如下:

唐秋生,谢如鹤(2003)分析了城市建设物流园区的设置条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宋玮玮将风险评估用于物流项目,对大型物流项目的风险分两个层次进行了评价, 并给出了可控风险的规避措施。

赵闯、刘凯和李电生(2004)将物流园区建设分为决策阶段、规划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将物流园区建设的风险因素归结为自然及环境风险、政治及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公共关系风险等6大类。

刘明菲、罗显敏(2006)将市场风险归纳为环境风险、流程风险和监管风险三类,并对每一类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办法;许克年从投资回报率、物流方案、金融服务、商品特征四个方面对物流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控制策略;贡云兰分析了物流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运用模糊数学评判法对物流园区的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

龚诤(2007)专门针对仓储项目投资的风险特点,构建了一般仓储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的体系。夏良杰(2008)列出了物流园区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市场风险、战略风险、功能风险、选址风险等8个一级风险和30个二级风险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风险预防和监控的常用方法。

李晓婷(2010)通过对港口物流园区投资建设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与筛选,初步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作了定性以定量的分析。邸雪琨分析了影响物流地产投资收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构建了基于SA-SVM的物流地产投资风险评价模型。

目前学术界对物流园区的风险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两个方面,方法较单一,并且较少地涉及风险的应对与防范措施,总体来说,国内对于物流园区的风险管理研究显得较为零散,尚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亟需理论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实践中的运用。

四、总结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篇10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著。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杨雄胜主编。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