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本质十篇

时间:2023-08-31 17:03:09

数字化技术本质

数字化技术本质篇1

关键词: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要求

为了保证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全面实施,我国在2005年时颁布《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该项规范要求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相关行业整体性质,并对数字化技术制定规范性指导,确保数字化技术在纸质档案管理中心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1 确定纸质档案数字化对象的价值原则

一般来说,各个行业内部的档案在进行归档处理的过程中,都要遵循档案永久保管原则,并对社会利用价值高的档案实施数字化技术。另外,不同行业的档案保管制度也存在差异,因此,保证纸质档案保管合理性的关键在于档案管理人员对本单位行业性质有所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档案数字化工程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档案保管周期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按照纸质档案的利用率、原始状况好坏制定数字化加工顺序。

2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现状

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纸质档案管理力度,但是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本身就是一项周期长、操作复杂的任务,因此,在实施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时,需要分步实施这项技术,保证数字化技术在纸质档案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目前我国制定的相应管理规范能够从一定角度上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纸质档案材料可以采取扫描等方式进行字符识别,与此同时将扫描的字符转换成图形文件,并将图形文件储存在计算机中。但是我国目前实施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还有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数字化标准缺失

尽管在实施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时有相应技术指导的参与,但是由于纸质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较低,导致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不能有效落实。加上一些企业制定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准则与档案管理流程不能全面衔接,不同纸质档案的储存条件也存在差异,种种因素影响纸质档案管理和数字化技术全面性,严重时,还会出现纸质档案转换问题,影响纸质档案整体质量。在实施纸质档案扫描时,应考虑扫描设备的图形控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全面落实。

(二)相关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档案数字化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所以在档案部门分工明确的实际现状中会出现协调难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标准自身的局限性,在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档案经常需要与大学或专业技术单位合作,也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彼此的协调。同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还可能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数据格式不兼容,无法读取文件数据。为了解决长期访问和网络使用等数字档案共享的问题,以确保及时的软件升级,也需要涉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所以为了促进数字档案实施有效的转换,需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三)数字化工艺存在安全隐患

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针对档案原始文件的信息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文件的安全性,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根据档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文件接收和存储系统。但由于纸质档案数量庞大,参与数字档案工作的人员较多,无法找到相关档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针对文件的数据安全,由于数据编程人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数字档案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档案的进展。

3 提高纸质档案数字化水平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管理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提出了包括档案整理、目录建库、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挂接、数据质检和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9个基本环节。对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安全管理,应贯穿9个环节的过程之中,确保档案原件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制定档案的交接制度,确保交接手续清楚,清点档案数目准确,记录翔实,责任到人;档案的临时保管制度,正在数字化加工的档案应有专人管理;通过人员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未经批准不得自行进出数字化加工场地。在数字化工作的同时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加工记录,各个环节均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及时整理、汇总,装订成册。

(二)优化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

结合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工作的具体现状,合理对该工作进行准确定位,优化档案数字化流程。从合理使用档案,加强档案保护的角度考虑,充分考虑档案建设成本效益等因素,充分体现档案材料的经济,文化,科学和技术价值,当然这也是数字档案信息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按照相关档案管理理念和过程管理方法,对档案数字化管理各环节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流程管理概念,运行科学的数字化转化技术和方法,有效地控制档案数字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要正确把握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扫描范围和深度,应详细了解档案分类和使用状况,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分类依据,确保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科学合理。

(三)完善档案数字化相关标准和制度

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加强现有档案数字化标准和数字档案馆标准建设,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从微观层面上而言,在数字档案化工作进程中,需要基于统一的国家标准,结合自身情况,共同制定统一的法规,使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工作符合具体的工作规则。同时,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相关标准制度的宣传,并严格执行,确保档案数字化处理,保证具体工作的质量和规格。在档案文件管理过程中,合理加强标准化建设,才能确保对文件n案进行合理的数字化处理,同时也应建立严格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和质量规范,以确保处理的标准化和数字化档案质量。加强档案技术标准管理体系的建设,确保数字档案的顺利发展,不断加强数字档案的质量标准建设和完善。

(四)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技术保障

纸质档案数字化可以发挥数字产品的作用,提高纸质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水平,当然这需要相应的技术保障来推动这一进程的开展,要尽可能消除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带来的数字档案发展进程的障碍。技术档案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运行规则和数字结果共享,合理加强数字信息系统的选择,使用合理的存储介质和设备,运用成熟的技术和存储设备确保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可靠,确保数字档案共享的有效性,同时要做好跟踪和存储设备的定期检查更新,并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升级,防止载体老化现象的发生,并及时进行数据迁移和向量更新,避免数据的丢失。另外,要着重重视数字化档案的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做好数字处理档案,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不仅要保证数字档案扫描内容完整和画面清晰,而且要确保它具有法律效力。

4 结束语

数字档案管理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泛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工作,相关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认识,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数字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也需要提高数字文件扫描质量,以提高数字档案的质量,才能使我国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琳.纸质档案数字化应注意把握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档案.2013(06)

数字化技术本质篇2

[关键词]汽车质量管理;数字化;制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48-01

数字化制造技术可以实现设计、生产和管理等一系列的模拟,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的监督和控制,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这样可以全面的对产品进行控制,保证产品按照科学的管理流程进行生产,从而提升产品生产的质量。汽车作为机械化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流程,可以将各个环节进行更加规范化的处理,提升汽车的整体生产质量。

一、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汽车质量控制中的流程

在进行汽车质量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数字化技术首先从设计部门取得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各种资料,包括汽车各个结构之间的连接、尺寸和进行组装的过程等,然后自动化系统会对生产的环境进行考察,模拟实际生产环境,做出适当的反映,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的进行反馈,防止出现较多的问题。在基本的审核结束之后,数字化系统通过生产车间活动各种组装设备的数据以及相应的工作流程,并通^计算机模拟建立相应的流水线,对实际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制造出样品报表,得出制造结果。在这项工作结束之后,自动化系统会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在虚拟的环境下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后续的维修保养情况进行分析,形成模拟环境,这样可以更好的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最后,在这些步骤结束之后,数字化系统还可以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方式进行培训,并将整体的数据信息输入到分析系统中,对数据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从而制定更加精细化数据分析报告,提升汽车生产制造的质量。

二、汽车质量管理中数字化制造技术的运用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得汽车各个部件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并且降低了设计和生产的成本,提升了汽车研发的效率,因此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具体包括:

(一)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汽车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各个零件之间需要进行匹配,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模具进行仿真处理,这样就可以对冲床进行各种动态分析,并对运动矢量进行控制,将设计的科学性进行验证。工艺部门根据BOM建立各零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件的装配工艺,以及加工制造过程中应使用的工装、模具,然后通过说数字化的制造技术,对据BOM建立各零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件的装配工艺进行检验,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从而提升汽车在设计中整体质量,将现代化的管理和汽车设计结合起来,促进汽车制造业的进步。

(二)在汽车焊接生产中的应用

汽车生产过程中,焊接车身的工艺是整个汽车生产的关键部分,需要工艺准确,通过数字化技术也可以将这方面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对整个生产线进行仿真,将所有的焊点、焊枪、机械手进行编号,并输入到系统中,这样就可以在计算机技术下对整体的流水线进行模拟,在计算机环境下对数据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优化,不断的解决流水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将整个生产线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生产质量,不会在焊接中出现突发的情况,保证整体的工艺质量水平。

(三)在汽车涂装中的应用

涂装是工艺是汽车加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涂装对前处理、电泳、喷涂、面漆等工序的参数控制要求非常高。在进行涂装的过程中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涂装的整体生产速度进行提升及过程工艺参数有效控制。传统的涂装工艺容易出现在因温度、时间等不足导致油漆质量问题以及油漆喷涂不均等问题发生。因此采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模拟可以对喷涂进行更加科学化的处理,提升涂装过程的工艺质量,并且在进行喷涂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车型采用多种喷涂技术进行模拟,提升喷涂技术的科学质量,增加实际的使用效果。

(四)在汽车总装中的应用

汽车总装在编排过程中按照先后顺序,由内到外,进行逐层覆盖性装配。在过程中,对于每个工段装配覆盖件,必须要考虑过程装配质量,如同系统的零部件在同一组装配,对于整车物料传统上会归类为内饰件等,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零部件系统细化分组与ERP、MES系统结合。在下单生产任务单后,系统自动根据BOM配备物料清单,将系统零部件安排在同一地点装配,在装配过程中避免错漏装发生,同时对每个零部件进行编号管理,确保整车与零部件追溯性。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营可以实现对总装过程质量问题实时监控,对每个工序质量问题实现分类统计及自动形成质量报表,为现场质量改进提供第一手数据。从而全面的将汽车总装的质量进行提升,使得整体的管理更加的优化,保证整车出厂质量。

三、汽车质量管理中数字化制造技术发展前景

目前数字化技术在汽车质量控制中使用逐渐得到普及,并且贯穿到从生产、制造到销售的各个方面,但是具体的使用中还是存在一些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例如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仅仅是对零件组成配比进行分析,但是元件组合之后的一些数据对比不清晰。在进行汽车装配的过程中虽然模拟了车门,但是对于前车灯以及挡风板没有进行模拟。因此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改进,采用数据化技术对汽车生产的各个步骤进行全面的分析。企业在进行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的重视技术革新的重要性,积极的引进新的技术设备,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制定适宜的中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由点到面的对技术进行提升,并积极的进行技术创新,从投入人力最多工序最复杂的区域发展,让节省成本起到立竿见影效果,为企业发展数字化树立强心剂。

结束语

汽车质量控制中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取得较好的成果,提升了汽车各个环节的质量,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汽车质量管理中是必然趋势,也是目前应对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企业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环境下更好的生存。

参考文献

[1] 刘润雪.汽车质量管理中数字化制造技术的运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2):228-.

[2] 王燕萍.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汽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2,(7):12-16.

[3] 刘润雪,薛娅坤.汽车质量管理中数字化制造技术的运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2:228.

数字化技术本质篇3

在“网络文化”理性系统的构成中,各种网络技术具有关键性意义,对网络文化的异质性解释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首先,网络技术鲜明的社会文化性为文化的异质性解释提供了可能的技术切入点。德国技术哲学家拉普曾说:“实际上,技术是复杂的现象,它既是自然力的利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①可见,网络技术本身就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属性与功能。也正是这种原因,我们在分析网络文化的特征时必然要涉及到技术在对文化的扩散与渗透中所实现的文化飞跃,这是网络文化异质性解释的前提也是分析的过程。由此着手,我们才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表征新的文化特点。可见,网络技术本身就为网络文化的异质性解释提供了可能的技术切入点。其次,网络技术条件下,网络文化与技术的模糊界线为异质性解释提供了潜在的范围。可以说,现代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技术与文化原有的区分岭。在此之前,技术始终是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存在,文化则表征“人的在场”、“什么是特别属于人的”与“什么是特别属于技术的”,界线比较而言是清晰的。但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这种界线开始模糊,网络文化中“什么是特别属于人的和什么是特别属于技术的这两者之间原有的区分变得更加复杂。”

②毋庸讳言,这是人与技术纠缠下的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文化作为现代人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以及价值观念也将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与其进一步融合。而此种融合下的模糊界线势必造成网络文化与其相应的技术革新一定范围内重叠,从而为异质性解释提供了潜在的范围或者说可能。最后,网络文化异质性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基础性也为其解释提供了直接的现实依据。就网络技术而言,如果我们仅仅把其理解为一项技术,那么我们现有的技术文化研究将毫无价值。然而,互联网技术它不仅仅是纯粹的技术,它的特质决定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人类的各项活动,而且可以用来联系人类的各种需要。在网络技术构造下的虚拟世界内,“由于你全身心地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所以虚拟实在便在本质上成为一种新形式的人类经验———这种经验的重要性之于未来,正如同电影、戏剧和文学作品之于过去一样,它的潜在影响非常之大,有可能界定因此利用而产生的文化。”③可见,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界定现代文化的可能。事实上,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为核心的网络文化就是被技术所限制或者说界定。在确定了网络文化的技术基础性这一前提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从网络技术特质性入手来解释网络文化的异质性是完全可能的,具备其现实的依据。

二、技术范围内,网络文化异质性内涵的判断

1.数字文化信息数字化技术是网络文化构建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数字化”前提下,任何一种声音或光线,均可以变成“基本的数码系统,不仅可以储藏,而且可以输送,还可以随时复制,最后还可以发明和改造。如此一来,声音和视像、思想和行动,全部都数字化了。”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文化的创建过程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处理信息的过程。同时,数字化技术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它往往倾向于将世界的一切要素都数字化、符号化。文化信息也从传统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转化为数字形式,被高度统一为“1”和“0”的形式而存在。这样一来,网络文化的主体———人,由数字符号构成,成为数字符号化的人,网络文化交往行为成为数字符号间的互动,网上文化社区成为各种数字符号的定期聚会。网络文化正是通过这种数字符号在将外界数字符号化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的数字符号化。

2.虚拟文化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提供了网络文化虚拟性的可能。虚拟是与现实性对立的,是在“现实性范畴框架之外”⑤的,在虚拟空间中形成的对于现实性来说那种不可能的可能性,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规定。网络技术正是扬弃了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规定,“通过虚拟的方式生成主体人独特的文化体验。”⑥追问下去就是,在技术范围内虚拟实在是计算机仿真和感觉共同创建出来的人工实在,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化使真实的世界转换成为数据流,形成虚拟下的感觉真实。“也就是说在数字化的过程中,现实的客观世界被转换成为数字化的信息,从而赋予了网络文化虚拟性的特征,使文化以虚拟的方式呈现出来。”⑦可见,网络技术正是通过虚拟方式把人的意识延伸为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文化以虚拟的方式呈现出来。

3.交互文化数字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特说:“新的青年文化正在兴起,……它是由网络时代使用互动式数字媒体而产生的文化。”⑧在这种文化下,“网络将提供积极的参与而不是消极的旁观”⑨。可见,网络技术下,数字媒体双向快速的信息传递性质决定了网络文化应该是一种交互文化。此种文化“取消”了受众与传众间的界限,并在信息反馈的即时性与直接性中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互关系,信息从此双向流动。交互的网络文化表征着平等的网络文化性质。在交互的网络文化下,无中心散布的网络技术使平等自由的文化交流成为可能,普通大众获得了空前的平等话语权。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制作者和参与者,……回馈不断在使用者之间循环进行。”⑩而且,随着网际复制和传输数据成本的日益降低,信息传送的力量在分配上将更加均匀,造就文化的权利力也正有传统诸如杂志,电台等大众媒体转移到了每一格网络使用者手里,文化地位的传统分野正在消失。同时,网络文化的交互平等特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在结构上必然是一种无中心的新型文化方式。作为一种平等文化,网络文化实行的是一种分散而无中心的管理方式。加之网络文化的数字化、虚拟化以及信息的零碎化,使得网络文化在监控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在未来的社会里,“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能够支配或控制信息流向。”瑏瑡网络文化具有较低发可控性。

4.超时空文化网络文化还是一种超时空文化。这是由网络技术对时空上的极大压缩性决定的。先进的网络电子技术通过对时空的“虚拟”可以突破现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压缩文化传播的物理时空。通过互联网,文化信息几乎可以瞬间达到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的用户,实现了文化传播的零距离。网络技术所实现的文化传播速度和效率之快、范围之广,是以往任何文化及其文化传播媒体都无法媲美的,可以说,网络文化的这种高效性、零距离传播的特征,是直接决定于网络技术本身的。就文化的零距离而言,文化的全球化是其重要表征。当然,经济全球化是决定文化全球化的根本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原因。互联网技术使文化的传播能在瞬间超越天然的时空障碍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融合。正如美国学者萨姆在《跨文化传播》一书中所言:“人们再也不能互相回避或坚持闭关自守的孤立主义政策,不断增强的流动性,现代化的通电信技术的发展,似乎在迅速打破不同文化间的时空关系,由于偶然的和人为的原因,某些曾经显得遥远的、与世隔绝的文化,一下子与我们的关系密切起来。”瑏瑢可见,网络的超时空性使网络文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文化。综合所述,在网络技术特质下,网络文化表现为数字性、虚拟性、交互性以及超时空性异质。当然,网络文化还具有其它众多特征,但笔者认为上述四点是技术特质下,网络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异质。

三、技术领域内,网络文化异质性研究的限度

在分析完了网络文化异质性在技术解释的可能与丰富内涵的条件下,我们必须要澄清这样一种模糊的不恰当的观念,即认为,网络文化完全是由网络技术决定的,网络文化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文化。事实上,并非如此。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技术对文化的界定。但是,这种界定并不意味着网络技术可以超越不断发展的文化视域,从本质上说,“网络技术对网络文化的界定实质上是人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的文化对技术及其自身的超越。”⑥这就决定了技术领域内的文化异质性研究有其必要的限度,不可无限制性。而这种限制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异质性并不完全由网络技术决定,也就是说这种技术对文化的界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相对界定。网络技术对文化的异质性界定作用,很容易使人们夸大它对网络文化的作用,似乎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文化完全取代和超越了传统文化,未来的世界文化发展完全在网络技术的控制之下。事实并非这样,网络文化的异质性并不完全、绝对的由网络技术决定。网络技术的特质性界定网络文化的异质性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和网络技术特殊性有关的特点,因此,网络技术可以酝酿文化,但网络技术的特点并不能完全囊括网络文化的一切特征。网络技术的数字化、符号化、兼容性以及超时空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具有相应的异质性,这只是说明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文化具有理性价值,是一种技术的文化价值体现。

数字化技术本质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经过行业人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广播电视在数字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数字化的广播电视使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减少了噪声、闪屏等问题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现模拟广播电视已被新型技术所替代,数字化有望渗入到广播电视技术的方方面面,数字化广播电视已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经之路。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这一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1广播电视数字化基本概况

1.1广播电视数字化概述

为了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的要求,国内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将研究方向放在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技术上,数字广播电视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对电视广播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的编码、压缩、传送和接收。按照电视节目清晰度分类,可分为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数字电视节目信号在制作中采用了先进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存储电视节目信息的信号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再传到各家各户中。虽然信号的传输在技术上作了很大变动,但用户也只需安装一个机顶盒,不需要更换电视机,即可接收数字节目信号。电视信号中包括音频和视频两种类型,电视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就是将原有信号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等程序处理后,然后再将其进行实时转播或者存储。用户通过电视终端接收数字信号,并且在其内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相应的声音和图像。

1.2广播电视数字化的优势

与之前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所用的功率比较低,所以受各种外来因素干扰就比较少,这使得用户可以收到更高质量的音视频信号,数字电视的信号甚至可以和DVD的信号相比,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需求。同时数字信号较之前的抗干扰能力也显著增强,数字信号在编码时采用的是高低放电,对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快速做出反映,从而有效减少其他种类的信号对广播电视信号的干扰。还有就是广播电视数字化的频谱利用率比较高,在传统的模式中,用户只能采用一对多的观看模式,而采用数字化信号之后,用户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观看模式,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数字化的信号也便于信号类型来回转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极大丰富了电视广播的节目内容。

1.3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中存在问题

电视节目收看费用高,内容单调。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明显改进,但随之而来的是费用的上涨,在我国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收看数字化电视的费用是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所以广播电视数字化在这些地方就得不到普及,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发展。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电视节目数量,质量以及内容都是受众是否消费的前提,数字电视的发展虽然使电视的储存量扩大了,但是节目内容单一的问题还有待解决,这一技术在零三年就开始落实,但是因为缺乏创新力,节目的内容始终都无法符合用户的口味,这使得数字广播电视优势不能充分的展现;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在现有的体制中,广电业务在地方管理中,由于地区、经济水平、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使得这一技术在推广中变得特别困难。同时,在市场管理中,对于广电行业的运营、竞争、风险等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管理体制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缺少相关产业政策。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帮扶。目前我国对于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规,其原因在于产业标准不统一。目前数字化应用的市场竞争十分混乱,网络覆盖重叠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制约了广电产业的发展。

2对于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思考

2.1转变旧有收费方式,创新节目内容

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制定收费的问题上,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无论是减少电视节目费用还有给予一定的补贴,总之政府要有所作为,为提高节目收视率,最直接有效方式是创新丰富节目内容。根据受众的心理,以观众的需求为目标,丰富数字化节目内容,从根本上提高收视率。

2.2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

广播电视数字化想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更换新设施,完善硬件条件,紧随时展的脚步。充分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系统的全面升级。只有提高自身的技术优势,才能加快数字化发展的脚步。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2.3转变电视播放方式

在旧有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广告类节目在所有电视节目中占据很大席位,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广告的插播量,但是电视行业方面为了保障自身的收支平衡关系,就要从用户手中收取一定的费用,虽然很多用户对这种付费感到不满,但如果这种经营模式一经改变,将对整个广告行业带来致命性打击,同时电视行业也将损失许多利益。这种状况下,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相关科技人员要积极努力地去开发一种全新的广告播出模式,争取做到既能让用户买账,又能不损害广告商和电视行业的利益。

2.4全面提升服务水准

在物质极大发展的今天,高品质的服务成为一个行业的制胜法宝,企业经常用“顾客就是上帝”来规范自己的员工,那这一服务理念在广播电视行业中也一样使用,广播电视数字化不仅要在技术中下功夫,在服务层面也同样不能忽视,要求建立新型全面的服务体系,真诚服务到千家万户,确实保证数字化电视的全面普及。

3结论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数字电视的飞速发展,它提高了信息传输的质量,给人们带来了更为优质的电视资源,因此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技术符合时代需求,数字化电视广播的应用对于整个电视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广播电视数字化对未来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学习新的网络技术,升级网络资源,以更坚实的技术资本去应对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祥宇.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进程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3(17).

[2]朱金玉,齐爱军.电视媒体数字化实践及其对未来的影响[J].新闻大学,2012(71)

数字化技术本质篇5

胶片电影、数字电影与电视荧屏之间的技术状况分析

1.清晰度经过对洗印厂洗印加工制作工艺全过程技术数据的调研,我们可以确认35mm胶片的清晰度与印片次数,对影片播放的技术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影片原底片的水平清晰度可达到4K,翻正片的清晰度可以达到2K,翻底片的清晰度只相当于原底片的40%~50%,清晰度约等于1.6K左右。我们在电影院里看到的发行拷贝至少要经过3至5次印片洗片,其清晰度只有原底片的20%~30%,即1K左右。我们进一步分析调制度信号可以发现,在20MHz~30MHz区间内视频特性的调制度信号比35mm发行放映拷贝要高,但超过30MHz区间的视频特性调制度,胶片仍然有调制输出,而电视信号的调制输出急剧下降为零。这说明了为什么在电视荧屏上播映胶片电影时,图像虽然不如电视图像信号清晰,但看起来却比较柔和,而电视图像虽然很锐利,但感觉比较硬的主要原因。2.景深范围比较原视频摄像大多采用CCD成像,其成像尺寸只有35mm电影胶片的1/2.5,所以在使用相同焦距和光圈拍摄时,摄像机与35mm电影胶片摄影机的景深范围相差约2.5倍。要保持同等焦距并能够确保正确曝光,只能运用摄像机自身的电子快门减小曝光量。这个因素是导致视频摄像影片的景深低于胶片电影摄影景深的重要原因之一。3.胶片/摄像机/监视器的伽玛特性比较胶片的彩色还原区域比电视监视器大,特别是胶片的绿基色与电视有比较大的差别。由于35mm胶片与电视监视器的伽玛特性曲线是不相匹配的,所以在胶片电影拍摄现场从电视监视器里看到的视频图像与通过洗印加工印制后实际得到的图像灰度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在拍摄35mm胶片电影时,现场电视监视器只能用于取景构图,不能用于图像质量和彩色还原效果的正确判定。采用高清摄影机拍摄时,由于数字视频信号在拍摄、制作及播映的各个阶段技术指标的相对一致性,视频信号在前后期均可采用电子手段进行伽玛校正、轮廓校正等处理,并可参考电视监视器进行图像的色调、灰度层次、风格等调整控制,拍摄时即可通过标准电视监视器基本判定电视荧屏播映时的图像质量和色彩效果。4.胶片电影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技术特性优劣状况分析(1)图像方面的分析比较综上分析胶片自身具有较高的清晰度、景深和色域,但要放到电视荧屏上播映时要经过必不可少的加工制作程序。胶片电影经过多次复制加工后,自身优势不仅被严重衰减,还附加上多种瑕疵,若影片胶转磁所选用的拷贝质量低下,如存在划痕、脏斑、药膜脱落、色彩不均匀、密度不正确等情况,均会严重影响影片胶转磁母版带的技术质量,而且胶片电影大多采用每秒24格的拍摄速率,此速率是保证人眼观看活动画面连续、感觉不闪烁的最低阀门值,但当被摄物体快速移动或摄影机快速移动时,我们仍然会感觉到物体动作不够连贯的抖动现象。(2)声音方面的分析比较目前在《CHC高清电影》频道播映的影片声音,全部采用1、2声道立体声、3、4声道杜比数字多声道编码的音频模式,电影多声道的音响效果在电视播映中很难得到充分的展现。胶片电影的声音要通过光学转录、冲洗、印制光学声底的翻正片、翻底片,再经印片将声音合成到拷贝上。原始声音经多次转换复制加工后,影片声音高低频段的频率响应数值及声压级响度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现象,若拷贝留银不均匀,还会产生断续的破音和杂音。另一个影响胶片电影声音质量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电视采用50i的播映速率,所以在胶转磁时,我们通常选用与我国电视播映频率相同的每秒25帧50场的转磁速率,电影从拍摄时的每秒24格增加到每秒25帧50场,声音运行速度会增加4%,影片特殊处理频段的频率响应易产生高低频失真等现象。5.数字视频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技术优劣状况分析(1)图像方面的分析比较数字视频节目拍摄时采用与我国电视播映时完全相同的隔行扫描,频率为每秒25帧50场。图像视音频模/数转换在摄像机成像记录时一次性完成,后期图像和声音制作如:画面剪切、音频编辑、图像色调、灰度层次、复制等制作处理过程,理论上全部实现了数字化无损录制,与胶片电影制作过程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在影像曝光时,因摄像机固有的电子限幅特性,画面会失去部分在后期制作时无法弥补的高亮度和暗部的图像信息。在观看电视画面时,会感觉图像缺乏暗部和亮部层次的信息。(2)声音方面的分析比较目前,前期拍摄使用的数字视频摄录设备,基本具备同步记录声音的功能,数字音频在前后期复制转录过程中,声画同步,编辑及混录操作相对简单。电视播映时,对人耳听觉造成的频响损失也比较小。

提高电影高清磁带版本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技术质量

1.改善胶片电影的特性调整35mm胶片拍摄的电影若要在电视荧屏上播映时获得较好的效果,需要以常规的电视伽玛曲线为基础,通过改变胶片暗部及中间部分拐点的位置和高亮度部分的斜率,充分挖掘和发挥胶片乳剂的优势,改善彩色胶片的伽玛特性,以更好地适应电视荧屏播映的技术需求。2.提高摄影设备的技术质量数字摄影机成像器件输出的模拟信号需要经模/数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记录在高清磁带或数字载体上,转换器的量化比特数越高,数字摄影机数字图像处理的精度越高,误差越小,由量化造成的量化噪波也越低。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端摄像设备拍摄的影片会越来越多,影片的整体技术质量也会越来越好。3.提高影片胶转磁的技术质量影片胶转磁技术性能指标的优劣对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上观看到的影像质量密切相关。提高高清胶转磁软/硬件设备的技术指标,注重降噪系统及调色系统的配置和使用,加强广电系统内外的专业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胶转磁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4.积极推动国家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的成果运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文化遗产保护和电影产业发展来说,我们殷切期待着,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成果的推广运用,在给广大观众带来无限惊喜的同时,可有效提高电影高清磁带版本的技术质量。5.电影数字化发展是全面提高电影高清磁带版本节目技术质量的终极目标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领先技术,电影经过百年磨砺,现今已向数字化全面发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数字化浪潮正以所向披靡的姿态涌向各个国家的院线大银幕,数字电影的技术水平经过近几年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数字设备的更新换代,展现出的色彩斑斓、声情并茂的高端数字影像已经令全世界亿万观众所接受。数字时代的到来势必成为全面提高电影高清磁带版本节目技术质量的终极目标。6.积极推进全网络化电影制作工作流程按照广电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指示精神,在广电系统内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摄、制、审、存、管、播等流程,尽量减少磁带复制和母版带使用的频次,避免因复制磨损等因素,造成影片视音频信号的损失。

结束语

数字化技术本质篇6

【关键词】数字化;媒体技术;艺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74-01

对于数字媒体的定义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有的专家说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和艺术的结合,有的学者说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通过数字化的呈现。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数字化

数字媒体包涵人、内容、技术、应用。[1](p4)从概念上说,所谓“数字化”就是将信息模式化,变为可度量的信息数字、理论数据,以此为基石建立起一种模型,形成系列二进制的代码在计算机内部进行处理。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语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艺术创作已将数字影像作为自身的特有语言。这种数字化艺术语言的形成与计算机技术及艺术、虚拟生活场景技术及艺术、网络技术及艺术、远程通信技术及艺术等多种艺术和技术元素密切相关。计算机艺术的重要特征是它的非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来自它的数据库,这是计算机艺术中的“数字主义”。这里所说的“数字主义”不仅仅存在于计算机艺术中,而且还极为普遍地存在于一切网络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其他数字化的艺术样式之中。比特作为最小的原子而存在,它是迄今最小的信息单位。比特之间能很快地相互牵手,可以被复制出N个比特,也可以同时或间隔出现。所有的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图像、声响等的结合形成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作为桥梁的过渡的词汇定义,说白了它只不过是比特的重复混编而已。能够从更为宽广的视点去分析信息的数字化和艺术化的是数字媒体。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新面貌

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在实现艺术创作的高效进程的同时,创造和展现出了更多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新奇视觉效果与艺术面貌。艺术创作的数字化带来的是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了各类艺术语言的统一性和百花齐放。在数字媒体艺术的领域里,科学、计算机技术、多种媒体、各类艺术等方面得到了开拓性探索和创意性陈述。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语言状态来看,至少运用了数字化处理、网络传输、生物工程等;同时,这种多元化的表现手段远远超过了传统艺术相对单调的艺术语汇,适应了现代艺术家们表达更为丰富、复杂的审美意识的需要,也满足了欣赏者更为多样化的审美趣味。艺术创造借助数字技术使作品成为集看、听、互动于一身的综合性文本,实现了多种媒体、多种文化、多种技术和多种艺术特色的交织融合,呈现全新的人文内涵与美学精神。

数字影像是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纸张的品质对影像分辨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数字媒体能够到达150线(150LinesPerInch)以上的网线数品质,以确保印刷品的图文印刷质量。

三、现代数字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

现代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和表达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而传统艺术往往是手工人为的技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数字媒体艺术产生,同时计算机技术与产业日新月异的局面推动着数字媒体艺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长而成长。从实质上讲,数字媒体艺术最根源的部分是科技。可以说软件开发、程序设计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媒体艺术家不需要掌握这些语言。对于编程设计、动画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家都需要懂得。同样的道理,若要从事电子及网络游戏设计,必须要了解C++、VB和JAVA语言。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说是“技术的艺术性”或“艺术的技术化”。[2](P3)

四、结论

数字媒体艺术语言产生的基础是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而数字媒体艺术的成长更依靠于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进步。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就没有数字媒体艺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体验到的美好经验。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3](P110)

参考文献:

[1]希尔曼.数字媒体技术与运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虎.数字媒体艺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数字化技术本质篇7

一、职业培训教材的数字化分析

1.职业培训教材数字化的优势一是符合职业培训特点。基于职业培训注重操作技能的特点,纸质版教材受制于媒介形式,很多操作内容的呈现方式存在着局限性。以养老护理员为例,纸质版教材在介绍制作口腔清理工具时,只能用过程图(见图1)和结果图(见图2)两张图片的形式呈现制作过程,对其中的规范动作只能用文字描述,甚至只能通过发挥培训对象的想象力来还原具体的操作过程,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信息损失,甚至会导致操作结果偏差巨大。但通过数字化教材的呈现形式,无论是以视频或是动画,都能很好地呈现具体的、动态的操作过程,呈现效果更直观,更好地规范了操作细节。在介绍某些高成本、高科技含量职业的操作技能时,数字化教材也有着较大的优势。以机械加工类职业为例,当介绍较少见的龙门刨床时,纸质教材只能以图片的形式给出龙门刨床的外形(见图3)。但通过数字手段,可以实现对龙门刨床的表盘、设置装置、工作原理等的近距离接触,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成本。二是新技术作为载体。数字化教材的呈现方式越来越丰富,网页、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等各类平台不断更新,提供给职业培训更直观、更具真实感的数字化呈现效果,进一步增强培训对象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三是更适用于使用对象。第一,便携性。这种便携性不仅是指数字化教材的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技术,知识展开、教学设计、考试成绩等各类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实现。第二,直观性。多图片、多视频、多互动的数字化教材能更直观地呈现所要介绍的内容,真正实现现场模拟的效果,提高了培训的效率,缩短了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实际操作的时间。第三,趣味性。教材不再只是简单、枯燥的课本,而是让培训对象通过和数字设备的互动,更好地将娱乐过程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四是方便、及时的后期维护。数字化教材的后期维护相较于纸质教材更及时,成本也更低。传统纸质教材无法在第一时间使培训对象获取更新,并且传播成本高、效率低。而通过网络手段,培训对象可以立即获取最新学习内容。这对于培训对象及时了解职业相关法律法规、新技术手段、新的国家标准等信息来说非常有意义。五是更科学化的管理。对于学校或培训机构来说,数字化教材的管理更便捷、更科学,所有培训对象的培训时间、学习内容和考试成绩等信息都会生成数据,以评价该培训对象是否符合职业培训的要求,可以更好地将综合评价引入到职业技能鉴定中来,这对于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职业培训教材数字化存在的问题现阶段要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职业培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职业培训管理体系待全面更新。数字化教材要求有较好的数字化职业培训管理体系。职业评价体系以鉴定考试为主体,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普及,需要建立包括培训对象信息、培训时长、知识学习成绩、技能操作水平等内容的全方位评价体系,而不能通过一次考试来认定一名培训对象的技能水平。同时,对于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对象的再培训信息的了解,也有助于判断该培训对象是否能继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数字化教学的转化成本较高。从现阶段来看,数字化教学的门槛相对较高。从培训机构来看,设备、场地、教学安排等各方面均需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转型,这种转化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培训结果不可预知。同时,在这种转化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测试和实验性的运行,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数字化教学的整体成本。三是教师与教学思路的全面转化。教师以使用纸质教材为主、辅以相关备课内容的培训方式需全面转变。数字化职业培训更多地以培训对象的自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上不再局限于课本。操作技能教学对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对教师操作规范性的要求更加凸显。

二、数字化职业培训教材的开发模式

1.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应无论是纸质教材还是数字化教材开发,严格对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在数字化教材的产品内容中,一定要包括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所有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数字化教材的可扩展性,可以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主体,衍生出许多知识和技能内容,以丰富对该职业的理解。

2.多种技术手段并用在开发数字化职业培训教材时,不再只局限于纸面的文字与图片,可通过不同技术手段实现丰富的呈现形式。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更充分地发挥开发人员的想象能力。现有的技术手段一般包括视频、音频、Flas、互动游戏、动态链接、试卷及评分系统等,这些技术手段的呈现方式可根据不同的设计及设备进行选择。

3.内容的设计在内容设计上,对于某一职业来说,包括基本素质、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际操作几部分的内容,这里对于不同的培训项目来说有着各自适用的设计方式,具体见下表。

4.纸质教材的化学转化纸质教材的化学转化是指,教材的数字化一定不能是将纸质教材的内容机械转化为数码媒介呈现的形式,而应建立在对纸质教材重新理解的基础上,将纸质教材中无法充分表述的内容用数字技术的手段进行重新设计。这种转化使今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无法再看到纸质教材的痕迹。

5.多维度测试与定期维护更新在数字化教材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测试工作,如培训对象使用测试、培训机构使用测试、技术测试、入网测试等。在这些测试完成后,数字化教材才能投入试用环节,经过试用后,才能全面投入使用。在数字化教材投入使用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更新内容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的职业相关法律法规、新的职业相关国家标准等,更新应比纸质教材应更快、更频繁。

三、数字化职业培训教材的使用

1.课堂互动方式数字化教材的课堂教学互动方式比较多样,主要的互动方式有如下几种。第一,授课时教师与培训对象学习课堂同步。以保证教学过程能严格按教师要求进行。第二,授课过程中的答题方式互动。教师可以看到培训对象对题目的解答,全面掌握培训对象的学习情况。第三,数字化教材与网络结合的海量知识,课堂的网络环境可以帮助教师和培训对象对于某知识点的学习形成与互联网的互动。第四,通过数字化教材中的游戏或互动动画,可以实现与数字化教材的互动,同时培训对象可以与学习伙伴之间互相监督与促进。

2.实操结合模拟操作对于职业培训,实际技能操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是数字化无法完全替代的,但通过数字化教学可以补充实际技能操作练习的不足。通过数字教材的模拟操作,还实现了一些不可能实现的培训内容。比如人体解剖、金属材料热处理时的内部结构、汽车或数控机床设备维修等内容。

数字化技术本质篇8

【关键词】未来;民航;数字化;维修

前言

在目前,航空维修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维修”的轨道之中。从宏观视域来看,民航数字化维修的未来发展不可估量。

一、浅析航空数字化维修的内涵价值

(一)民航数字化维修及其发展概述。航空维修的演进发展过程极为迅速,早年经历了民航“事后维修”、“定期维护”等系统维修管理过程,直至前些时候,才逐步将“故障监测诊断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与航空维修联系到一起,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1]。随着我国各项基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民航事业的快速崛起,民航系统内部的各个管理环节均整合应用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数字化维修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维修单元数字化、维修信息中心化等方面,从而加快了系统维修决策的进度,提高民航维修的效率与质量[2]。对于我国航空系统管理来说,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来维持民航系统的高标准运营管理是一直以来的工作目标。从过去我国民航维修及其演进发展过程来看,数字化维修的内涵价值突显,凌驾于传统的系统工程以及价值工程之上。打造新时代环境下的民航科技化管理是推进航空设计制造领域数字化维修的意义所在。

(二)航空设计制造领域数字化维修的意义所在。时下,民航数字化维修手段与实践领域的融合,有利于民航系统智能化管理的发展。从具体情况来看,凭借数字化维修手段,能够促进航空维修技术及管理效能的提升。在固有的“系统工程”基础上融合民航数字化维修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飞机性能稳步提升,从而为民航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另外,民航数字化维修项目的发展,巩固了民航科技领域的“价值工程”的实践成果,进而突显了民航数字化维修的绝对优势。

二、当今社会民航数字化维修的发展脚步

(一)凭借数字化维修手段,促进航空维修技术及管理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对于现代民航管理而言,航空维修技术及其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飞行设备与机载人员的安全性。而且,从当前的世界格局及社会形势来看,我国数字化维修系统建设急需加大投入力度,尤其要采取一切有效的科技化手段来强化民航系统化管理,进而实现民航数字化维修的目标。简单而言,“价值工程”是凭借对产品功能的分析,从而得到功能与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能的工程建设目标。

(二)在系统工程基础上融合民航数字化维修策略,保证飞机性能稳步提升。从总体情况来看,飞机的维修质量高低对其本身的性能及使用寿命等指标的影响较为深远,实质上,飞机的性能优劣是可以通过技术化的手段来设计与制造出来的,在良好的技术手段支撑下,再加以适当的维护,则飞机性能便可以实现稳步提升。在以往,传统的飞机维护作业多是以来个人经验或是操作技能来完成,可控性较差,如若技术人员出现误操作,则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形之下,民航数字化维修策略浮出水面,该策略以其先进化的信息化技术监控优势,成为时下的民航维修操作的主流,凭借“自感应诊断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修复技术”来保障民航飞机的性能优良,从而使得民航数字化维修的质量以及民航飞机的性能可控,这便离民航系统数字化管理的目标又近了一步[4]。

(三)巩固民航科技领域的价值工程实践成果,突显民航数字化维修的优势。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各国的民航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之上就已经采用了地面预警系统来强化民航数字化维修管理,从本质上来看,地面预警系统是为了实时掌握民航机身的实际飞行情况,从数据信息的变化中来判别飞机是否出现故障,并接受信息。简单来说,地面预警系统的实际功用是为飞机驾驶员提供飞行高度的数据,一般用机的起降环节之中。在当民航科技领域的价值工程以及战略目标得以巩固以后,其未来的目标就是凭借多种科技手段来强化民航数字化维修的系统优势。

三、探究未来民航数字化维修的发展趋势

(一)民航数字化系统平台的建立。民航数字化维修管理不仅需要研究战略方法,还需在原有系统工程技术管理以及价值工程标准的基础上实施战术管理,最终达成终端区航空管理的目标。系统的运行效能与每一个技术模块的实际效能息息相关,只有将天气雷达系统、无线电高度表、交通防撞系统以及地面预警系统的功能发挥出来,才能维持良好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的有序运作。实质上,民航数字化维修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凭借先进的数字化维修技术,来提升民航运营管理的效能,进而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以及强化民航运营效率的长远目标。

(二)构建出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民航数字化维修平台。现阶段,我国民航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维修管理的目标,但尽管如此,民航系统化管理的总体框架还不够稳定,亟待构建一套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民航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从而将系统探测、预警系统以及通信联络系统等模块统一在一个平台之上,构建一整套安全、稳定的数字化维修平台,且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内容的界定[5]。我国民航体系管理也已经朝着这一方向发展,远程故障诊断与维修以及精确的集中保障处理等技术手段也发挥出了极佳的效能。在未来,民航数字化维修体系必然能够更加成熟,且有利于强化民航事业发展进程中核心竞争力,实现民航飞行管理的风险性可控。

结束语

通过研究航空维修的演进过程,以及民航数字化维修的相关技术内容,能够更加明确民航数字化维修对于民航飞行管理的重要作用。从目前我国民航事业发展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民航数字化维修不仅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而存在,它更是一种科技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未来,数字化维修是航空维修体系当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民航数字化维修建立在“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等战略决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夯实民航数字化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封海锋,周宏,李旭东等.基于Wiki的开放性船舶维修平台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6(06):12-13.

[2]白金鹏,刘虎,王震威等.面向数字化技术支援的数字样机逐层轻量化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08(08):1147-1148.

[3]段子晔,魏勇.面向数字化维修保障体系的矿山设备维修仿真VR系统的构建[J].煤矿机械,2011,05(05):198-199.

[4]王立纲,王洪军.飞机维修技术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3,04(04):68-70.

数字化技术本质篇9

本文对于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在数字电影特效中的应用做了相关理论研究:详细分析和总结了数字雕塑软件技术的主要特点,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语境下,数字雕塑作品创作的规律和美学问题,力求为我国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制作人员提供创作的启发和灵感,从而促进我国数字电影特效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 电影特效;数字雕塑;艺术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127-06

0 引言

寻求新鲜感,展示匪夷所思的声画效果一直以来都是电影制作者的一个目标,当电影艺术进入到数字时代,这个目标变得更加明晰和可行。计算机数字技术参与制作的电影特效正在演绎一幕幕震撼人心的“饕餮盛宴”,从特效巨擎——美国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Magic)的《星球大战》系列、《深渊》系列、《夺宝奇兵》系列、《哈利波特》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回到未来》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星际迷航》、《追鬼敢死队》、《终结者》、《变形金刚》、《阿凡达》……到数码领域(Digital Domain)的《泰坦尼克》、《美梦成真》、《第五元素》、《后天》再到新西兰威塔(Weta)的《指环王》三部曲、《第九区》、《X战警》、《龙骑士》和欧洲米尔公司(The Mill)的《角斗士》、《古墓丽影》、《黑鹰坠落》及“画面仓库”(Framestore)的《蝙蝠侠》、《黄金罗盘》等等,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无数难以忘怀的经典形象和瞬间。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7月底,全国2012年电影票房总收入807200万元,其中数字特效技术参与制作的影片达到了90%,票房前十的影片100%都有数字特效技术的参与制作,《复仇者联盟》、《黑衣人3》、《碟中谍4》、《超级战舰》、《罪恶之城2》、《诸神之战》等影片数字特效镜头达15%——35%。当前,全球的电影产业正在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下迎来新一轮的调整和升级,我国电影和特效制作行业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创作特点和规律,将技术巧妙的融入到优秀的艺术内容中,是中国电影在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来,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在数字电影特效制作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从《金刚》开始,到风靡一时的《阿凡达》,我们都可以看到其身影。在数字雕塑软件还没有出现之前,数字电影特效制作流程中的数字建模部分还存在着一定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因为传统的影片概念设计和视效呈现相对独立,概念设计师绘制的草图风格、特点很难在后续漫长、复杂的视效呈现中得以延续和表现,数字雕塑软件技术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个局面。

1 传统雕塑和数字雕塑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学会了打磨石器,开始了人类雕塑的史编。从发掘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埃及和古中国的远古文明遗迹中,我们发现那些悠远时代的人们已经充分利用和享受着雕塑这门艺术。规模宏大的宗教雕塑(图1)令人敬仰和崇拜;细微巧妙的青铜纹样,带来了生活的乐趣。进入到数字时代,利用计算机语言模拟雕塑语言成为可能,数字技术延伸了雕塑的审美空间,丰富了雕塑的造型语言,艺术表现从现实走向虚拟。我们将这类新的雕塑表现形式称之为数字雕塑,数字雕塑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雕塑协会,真正展示数字雕塑作品是在1995年法国的一个影像技术活动,当时只是对几个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一些表面数字雕塑。而在电影方面,具体的运用开始于《加勒比海盗》、《指环王》、《金刚》等好莱坞大片。现在常见的实现数字雕塑的软件有Zbrush、Mudbox和3D-Coat。

数字雕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与传统雕塑同属于造型艺术门类。但数字雕塑和传统雕塑之间又存在很大的不同。具体而言,存在空间、实现意义、实现方法和流程不同。

存在空间的不同:在传统雕塑存在于真实的客观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对于雕塑作品,我们可以真实的看到它的大小、形状、布局;真实的触感到它的体积、材料。在传统艺术中,恐怕也只有传统雕塑才能带给观众如此全面的感受。但数字雕塑是完全存在于虚拟空间(图2)中的,这个空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依靠科技人为创造出来的。这个空间由计算机数字符号所组成,数字雕塑师必须借助数字软件和各种计算机命令才能完成数字模型的雕塑,数字雕塑师在工作过程中依靠的完全是自己 视觉而非触觉,数字雕塑作品存在于电子计算机当中,观众可以从数字软件中看到作品的三维变化,通过虚拟摄影机,可以放大、缩小、移动数字雕塑模型。

实现意义的不同:在远古时期,地球上的祖先通过雕塑来表达对神的崇敬、表达对繁衍的渴望、表达对人类自身的赞美……在传统雕塑中,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雕塑的实现意义不同。而在数字时代,数字雕塑技术在电影制作中可以为项目快速的创造模型,带来效率的提高;在动画制作中,可以直接塑造经典的数字角色;在游戏开发中,可以把玩家带入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空间。

实现方法和流程不同:一般而言,传统雕塑是包括各种材料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实现方法和流程通常是从用泥塑型开始,按照创作对象打骨架、用泥在骨架上建立大体的形状、局部塑造和细节刻画、创作对象的泥塑稿完成后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翻制成各种材质的成品(图3)。数字雕塑依赖的是数字雕塑的软件(图4),不管是什么样的创作对象,数字雕塑师都需要在数字雕塑软件中由一个简单部分或者几个简单部分的组合通过特有的数字雕塑工具来完成。比如数字雕塑师要建立一个人物的模型,那么他可以在软件中用一个圆球来创建头部,用两个圆球来创建胸部,然后可以用两个圆球的伸缩变形来创建四肢,这种创建方法再数字雕塑中称之为Z球创建法,在这个基础上雕塑师可以进行纹理绘制、模型拓扑和姿态调整等。

在电影特效制作中,如果把整个流程看成是金字塔的结构,那么三维建模部分无疑是最底层的部分,而三维数字雕塑软件和技术则是这个部分的基石。

2 数字雕塑软件技术的视觉语言

2.1建模构成到图形置换

数字雕塑软件诞生于后工业时代,数字雕塑软件技术以文本和符号作为载体,在数字语境下蕴含着多种后现代主义的表现特征。具体到数字电影特效中的应用,在创作过程中,数字雕塑软件技术表现的平民化倾向不仅使数字电影特效本身具有了人文主义精神气质,与此同时,也有软件技术带给创作者的心灵启迪。软件技术功能命令转化为视觉化的语言,传递着电影制作者和特效制作者的创造精神。数字雕塑软件技术的创作从一个点出发,通过概念草图设定的思路来完成数字模型的形状、体量和内在属性的塑造,数字模型建立的过程是数字雕塑创作者表达自身对对象的客观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对数字模型感性认识和内在精神的统一,这样才能完成数字特效对整个影片的有机配合。任何数字模型都是由内部机构和其他结构共同支撑,所以数字雕塑创作者需要理性的找到这些支撑点以及其在软件中的合适坐标。当然,与现实雕塑相比,这些支撑点都只是虚拟的而不是实物支撑材料,顶点、曲线、线框的组合、穿插完成模型大体框架的构成。在数字雕塑软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模型库,这里的模型都是初步建模构成的,在没有设置外部结构和属性的情况下,它们还不到精神层面的模型。在数字电影特效中,可以直接调用这些模型进行塑造,赋予材质,设置灯光和环境,将特效因素融入到影片中,这样就可以完成从建模构成到图形置换的过程。通常而言,这个过程有两种表现形式:

2.1.1异质同构

在数字电影特效中,对于角色的形象往往是需要耳目一新,创意独特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很多真实的形象或者是符号,在数字雕塑软件中,创作者可以把这些形象或者符号任意的组合,形成具有新奇效果的角色形象。这种表现手法可以称为异质同构。在《加勒比海盗》中,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塑造的章鱼船长(图5)成为当年年度最佳影视造型,在这个经典的角色塑造,数字雕塑软件技术便应用到了异质同构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看到章鱼的基本造型与人的五官巧妙结合,恐怖的满脸触角发怒时抖个不停,甚至弹钢琴时也是用触角,这些都给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1.2同质异构

同质异构可以理解为在同一种形态中,通过对形态的造型、颜色、体积等构成元素进行改变而得到新的创意形态。在电影《阿凡达》中,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应用同质异构的表现形式制作出许多影片需要的角色形象,比如锤头兽(图6)、毒狼(图7)、纳威人(图8)等等,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在表现这类角色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的优势。

2.2 模型解构和符号重构

数字雕塑软件的数字运算文本是建立在像素之上的,随着塑造层级的增加像素随着提高,结构越复杂像素越高。选择部分像素组成线框,线框的不断增加组成模型的形状,线框可以建构也可以分解,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特效的需要进行各部分的解构,把原始的结构在解构的基础上可以从不同的视觉角度进行重组,这样就能有新的表意传达。当然这就需要数字雕塑创作者充分的去挖掘这个功能的表现力,在重构的过程中,基本的线框已经具备一定的“所指”和“能指”,所以可以认定基本的线框在语言的属性上符合符号的定义,不管是原始创建的符号还是分解得到的重构符号,不仅具有视觉的形象而且具有了语言表意的内涵。数字雕塑软件技术表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符号重构,符号重构基本两种类型。

2.2.1逻辑重构

逻辑重构可以理解为一种有秩序的重构,是一种创意形成的方式。在数字雕塑软件技术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时刻要受到理性思维或者说逻辑思维的控制,但同时又要受到感性思维或者说是艺术思维的影响。那么在视觉表现上,数字雕塑创作者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秩序把艺术思维中的抽象形象进行不断的重新构建。在电影《魔戒》中,咕噜姆(图9)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类似半人半兽的形象,这种双重性格来源于咕噜姆的离奇经历,所以数字模型在进行塑造时,必然要把形象的性格气质表现出来。形象的双重性格是一种符号,怎样在表现咕噜姆人性善良的一面和怪物丑陋的一面就需要将这种符号的进行一定的逻辑重构。

2.2.2错位重构

错位重构强调一种突然的戏谑性(图10),一般表现对象性格具有狂躁、分裂的特质或者营造恐怖压抑的气氛。

3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创作的美学特征

3.1物理新质

数字雕塑软件的运算和存储是以“比特”为基础的,“比特”即bite,它是0和1的二进制数任意一位,比特是呈现数字雕塑作品的基本单位,是数字运算符号生成的源代码。客观物质世界是由原子构成,数字世界由比特构成。在物质世界中,原子可以组合成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实体,但不受人们精神和意识的直接控制合;在比特的构成规则中,软件的操作可以随意控制比特的组合形式,比特善解人意的迎合人们,性格乖巧的去呈现数字世界。人们的意志完全作用于比特,比特有自由民主的先天气质和宽广伟岸的胸怀,在后现代的数字电影特效制作中给予了观众一个非精英化和沉浸体验的民主平台。

3.2“真实”与丑感

人类关于真实的探讨由来已久,真实关乎生命的自然所有。在艺术创作中,真实是基本的出发点,真实依托于我们对生活对象的感知,传统艺术作品美学的分析中真实是不可回避的理念。 在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创作的作品中,真实是一种虚拟的存在,是数字化文本的超真实,这种真实超越了以往的美学经验和客观世界的物理存在,这就要求数字雕塑技术创作的美学分析必须突破以往的美学经验和自身的惯性感知,进入到虚拟的数字真实(图11)当中。 数字雕塑的真实一方面在视觉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另一方面在探讨深邃生命本真上给予了我们更大启发。在电影《金刚》中,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参与制作的金刚成为了一种审美符号,启发了我们对自然生命重新的思考。在《阿凡达》中,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制作的公主妮特丽,她对自身信仰的坚持,为了保卫家园,勇敢的与外来侵略进行战斗,孩子般的纯真和善良,唤起了观众对角色遭遇的无限同情和优秀品质的认同。在这些作品中,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对生命的真实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诠释,引发着观众重构对真实美感的生成。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创造的真实从某种程度上扩展了审美感受,同时对现实存在和理论进行着瓦解。但从根本来说,虚拟的真实脱离不了现实的范畴,观众进入到“超真实”的世界,难免对这种真实和现实的界限产生模糊的感觉,甚至没有办法去区分谁是逻辑的真,谁是逻辑的假。所以在面对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创造的真实时,我们应该随时都能从超真实中抽离出来,不能被其羁绊,仅仅享受审美的舒畅而无视对人性的关怀和凝思。

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创造的真实中不仅有审美的部分,也有丑感的部分,关于丑感,我们可以理解为表现形式和形象内心表达的丑。表现形式中,形象狰狞、恐怖、血腥、暴力的僵尸、恐龙、蝙蝠、变异的怪兽(图12)…….。形象内心表达的丑,比如好色、狡诈、变态等等。美感的部分和丑感的部分在某个形象中还有可能要随时变换,在这种变化中,观众需要接受美感的洗礼同时也要接受丑感的鞭笞。数字雕塑软件技术为数字电影特效制作的镜头中,常常会让观众产生“既刻失意”的感觉,“既刻失意”是指在美感向丑感的转换中,观众的精神意识和生理肌体某刻分离,审美活动完全被丑感牵引,以致观众本身幻化成了丑的对象。

3.3草根式的感官

愉悦自己的感官,这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只有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强烈的情绪触动和反应才能达到。这些情绪触动和反应可以表现为亢奋、激动、尖叫、狂躁甚至出现幻觉、臆想等等。草根式的感官是一种表现明显的强烈情感触动,但这种原始本能的审美观点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传统美学分析者认为美学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人类的审美体验中美感是远远高于的,康德的美学核心“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指出:美感是纯粹的,不包含任何目的性,但却隐含着欲望。欲望自古以来被视为动物性的一个标签,所以的表达自然就比美感的阐发低人一等。在传统美学与艺术家的意识中,尽可能的把精英式优雅得体的翩翩风度和大声爽然草根式的审美表达区分开来,试图压抑本能的反应来强调精英式的优越。不过在数字世界中,在数字雕塑创作者眼里,以往的审美规则已经发生改变。创作已经变得随心所欲,普罗大众不必去担心自己的出生、学历、修养,也不需要背负说教、道义、思想等等的束缚,而只需要尽情的享受视觉的悸动(图13)。综于此,当银幕中出现那么多特效的时候,我们拍手惊奇、血脉喷张、无所适从……完全感性的让情绪因子喷薄而出,其实这样的审美体验才是真正的美学回归。

3.4奇观化和狂欢化

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创作的奇观旨在为数字电影特效营造新奇、诡异、耳目一新的画面效果。好奇心是人类的本性(图14),在复制频繁的后现代社会,观众对新奇的追逐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数字雕塑软件技术的出现本身就具有新奇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新奇的技术必定能制作出新奇的电影特效效果,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超现实的,观众只需要好好的享受这种数字技术幻化出的各种效果。当然,这种新奇的技术和效果日益影响着观众的审美心态,以致观众有了对新奇效果的惯性思维,希望特效制作者能满足他们更多的奇观效果的要求。

狂欢化的美学是巴赫金提出的一种美学研究理论,狂欢化可以理解为聚众狂欢节狂热庆祝的行为、情绪和各种形式。狂欢化在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创作的作品中不仅在形态上有所表现,更成为一种文本结构蕴含在以叙事为主的数字电影特效之中。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帮助数字电影特效完成了史诗般的厚重、悲剧式的狂欢、幻化着的梦境…….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创作的对象在狂欢化的表意结构中淡化了各自的神秘光环,拉低了各自的姿态而走进观众。观众则希望透过这种狂欢让感情自由奔放,影片创作者真诚的将创意元素实现出来。

4结论

第一,数字雕塑软件技术是数字电影特效制作流程中重要的一种技术,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对于改变传统三维建模方式、提高数字建模效率、保证项目可持续实施上有重大影响;

第二,传统雕塑的艺术表现语言对数字雕塑创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在数字化语境下,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具有更加自由、更加丰富的视觉表现语言。传统雕塑的造型规律对于指导数字雕塑建模能起到思路启发的作用,应该来说传统雕塑艺术和数字雕塑艺术可以得到很好的交叉,在实践和理论发展方面可以有所表现;

第三,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种空间会随着数字雕塑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升级而相应的发展。视觉表现语言在关于造型基础上只是其中一个部分,造型的创新变化必然会加速创新理论的出现,当前关于数字雕塑软件技术的艺术化理论研究不多,加大对其发展的关注和理论研究的重视;

第四,数字雕塑软件技术必须依赖计算机平台,是建立在数字处理的基础之上,但同时又具有雕塑艺术的典型特征,所以也必须依赖艺术创作的灵感驱使。在数字电影特效的制作中,数字雕塑软件技术要很好的服务于电影本身,使技术和艺术表现完美的结合;

第五,中国内地数字电影特效制作行业现在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中国内地数字电影特效行业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市场、人力成本和特有的东方文化,只有重视技术的研发、遵循技术的创作规律、发掘独特的创意思维才能真正提高中国内地数字电影特效制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明.CG电影生产流程与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2]陈孟欣.动画造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陈大刚.神功鬼斧——3D模型最优化建立[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曹宁.计算机三维人物设计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6.

[5]邓义勒.雕塑语言在偶动画中的运用及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6]董俊伟.雕塑与动画[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7]姜君臣. 综合艺术造型基础[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8]刘明昆. 三维游戏设计师宝典[M].成都:四川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9]刘菲. MAYA辉煌十年[J].数字娱乐技术,2008,6(3):42-45.

[10]胡锡乾.关于雕塑语言的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2-13.

[11]田乐.甩掉手上的泥巴——畅享MUDBOX[J].数字娱乐技术,2009,7(5): 25-30.

[12]吴峰.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要素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13]张长勇.虚拟现实中三维建模技术方法的分析与研究[D].中国人民信息工程大学,2004.

[14]宋玉远. 三维动画角色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5]孙闯.数字电影特效镜头分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6]王旭辉.运动者的雕塑——材料立体动画角色造型设计[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7]DORMER.The meanings of modern arts medium[M]. Thames And Hudson,2009.

[18]Emst Cassirer.The Philosophy Of Symbolic Forms[M].Yale University Press,2010.

数字化技术本质篇10

关键词: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问题;对策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农村迎来了电影放映的繁荣期,电影成为农村人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在时代的进步和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农村电影中的传统胶片放映技术逐渐被数字电影放映技术所取代,使农村电影业进入到新的改革热潮之中。

1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应用的意义分析

数字电影放映技术改变了原有的胶片放映的模式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电影中胶片老化、画面模糊、音质粗糙等技术性问题,以其较大的信息存储量、立体音响的播放效果,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它是通过高质量的播放设备和精准的存储设备实现的,可以对接收的音频和影像信息进行快速、自动的分析和处理,使之成为可以直接放映的电影作品,并突破时空的限制,使观众在任意的终端设备上收看和欣赏同一个高质量的数字电影节目。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应用于农村区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相适应

相较于传统的胶片电影放映技术而言,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具有快速便捷、成本低廉的优点,在数字化电影设备普及的趋势下,观看者只须依照菜单进行终端设备的自主操作,即可以观赏到高质量的、高清晰、立体音响的电影画面。如:第二代播放器应用技术主要是依靠按键,即家中常用的遥控器进行电视操控;第三代播放器则是以点击触屏的方式输出指令,具有成本低廉、高效快速的传播效果和特性。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之中,主要是通过卫星传播的方式,进行信号的传导和输送,类似于电视信号,较好地保障了电影节目放映的时效性。其次还可以采用网络电视电影的方式,对信号进行长时间的存储,并且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另外,硬盘和光盘的存储和播放也是可选的一种方式,它是传输方式的简化形态,可以对电影数据进行解析、并加以播放,由此可以较好地节约数字电影放映成本,较好地减少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本费用,与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相契合。

1.2满足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民众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农民显现出更高、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则为农村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它利用巨大的存储空间,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村民众播放电影,并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便捷性操作之下,可以只须合理调节焦距,并使设备处于稳定的状态,即可以使农村民众享受和体验到新奇、震撼的数字电影播放,极大地提升农村民众的审美能力。同时,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在农村民众中的普及性运用还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它可以在电子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条件下,在播放区域安装一定数量的散热设备即可以实现数字电影的播放,极大地保证了农村数字电影播放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使农村民众感受到数字电影的高清晰画面、立体音响的效果,极大地满足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3有效地提升农村民众的文化素养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向农村民众提供高质量、高清晰度、优质音效的电影,并在与无线音响设备结合使用的过程中,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电影质量低、数量少、时效性差的缺陷和不足,较好地使农村民众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崭新变化,有助于帮助农村民众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

2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中的问题分析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标准和体系,设备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2.1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故障率较高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常没有固定的播放场所,而农村户外的条件相对艰苦和恶劣,诸如:农村偏远道路的坎坷不平状态、风沙尘土较多、电压不够稳定等,都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数字电影放映的播放器硬盘、设备电源、投影机等设备而言,故障出现的频率较高。为此,要关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环境,避免对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故障性影响。

2.2电影放映的重复率较高,新片上映率较低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农村民众表现出极大的观看热情,希望能够在观赏数字电影的过程中放松身心,缓解日常劳作中的辛劳,更好地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然而,在当前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过程中,却存在大量的重复电影,对农村年青劳动力缺乏吸引,这就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于新片的上映率较低,农村民众欣赏新片的热情已经逐渐的消褪,在新片成为“老片”的状态之下,难以充分激发农村民众的情感共鸣和观赏兴趣,使数字电影放映丧失了其应有的意义。

2.3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放映人员的文化素质有极大的影响和关联性,由于部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人员缺乏对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的认知和深入的理解,没有将自身的工作内容与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素质提升相链接,缺乏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难以在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与农村民众融为一体,这就在较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质量和效果,无法有效地提升农村民众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3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应用的解决对策分析

为了充分体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意义和作用,要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并采用适宜的、有效的解决对策,较好地吸引更多的农村民众。

3.1实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设备的革新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应用效果,要以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和支撑,以科技进步为前提,结合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环境的现实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研发和革新,要使革新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能够满足农村独特的、流动性较强、户外的放映环境和条件,提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质量。成立专门的农村数字电影专项科研小组,充分融合政府管理部门、农村院线公司的合力,进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研发和创新,较好地减少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故障率。要实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技术的接口统一,引入GPS/GPRS等自动化监控技术,使不同型号设备的不同接口相互兼容和统一,从而较好地实现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一体化维修和保养,节约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和设备的成本费用,更好地与我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要求相契合。还要接入NOC,促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管理手段的升级,建立统一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售后服务中心,建构和完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售后服务支持系统,较好地采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档案信息、报警信息、设备运作信息、故障信息等,使我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好地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3.2创造条件引入新片

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村民众观赏数字电影,不仅要播放经典的电影老片,还要创造条件引入新片,避免单一性、重复式的电影播放,要使农村民众观赏到全新的影视形象,在缅怀电影经典的同时感受到影视发展新趋势。

3.3改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环境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放映环境,要为农村数字电影观看者提供简单、必需的服务工作,使之能够获得农村观众的认可和接受,更好地增强农村民众观看数字电影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较好地提升农村民众的文化素养。

3.4提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还要招聘责任心强、吃苦耐劳、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放映人员,不仅要使他们学习和把握放映数字电影的技术知识,还要了解与电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要通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更好地了解和明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认识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在推进我国文化惠民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圆满地完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为提升农村民众的文化素养创造条件。综上所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电影业的转型和升级,较好地丰富了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快速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的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和其他方面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要采用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地提升农村民众的文化素养,快速推进我国文化强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龙寿.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在农村电影放映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5(01).

[2]刘发奎,郑可飚.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电影评介,2012(13).

[3]白云.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体会[J].西部广播电视,2015(03).

[4]马秉超.浅谈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技术服务革新[J].现代电影技术,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