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十篇

时间:2023-08-31 17:02:41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篇1

一、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述评 对“税务会计”、“税法”和“税收筹划”课程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 就是对单个课程就其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与实务衔接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二类,就是关于该领域相关课程整合的研究。

关于单个课程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与实务衔接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文献主要集中与此。如,陈晓芸(2010)指出税法教学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可以优化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许利平(2010)指出目前《税法》课程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模式单一、教材没有特色等问题;赵恒群(2007)认为《税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突出税收特色,重在应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以法规讲解为主、案例分析为辅,法规讲解与案例分析有效结合,在课堂讲授上,应讲究艺术性:变空洞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变法条为法理,变文字为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税法教学效果;张营周(2010)分析了《税收筹划》课程中案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具体运用;刘芳、郑红霞(2010)对《税收筹划》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周常青(2011)对高职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情境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宋丽娟(2009)对“模拟公司”教学法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对于“税务会计”、“税法”和“税收筹划”课程整合的研究,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研究相对比较少,但已经陆续有文献开始关注此问题。姚爱科(2009)指出目前在实际教学中《税务会计》课程和《税法》课程的整合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应该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四个方面进行解决。苏强(2011)指出《税法》和《税务会计》应该整合,以此为基础可以采用多元立体化理念的教学模式。李华(2011)指出税收类课程不断丰富,但税收类课程分设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叠,功能互相混淆,不利于学生全面把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学习周期长,知识连贯性差;课程量大,课程安排紧张,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无法保证;盖地(2012)则以《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为书名编写教材。该教材是将《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课程进行整合向前实际迈出的一步,但不足的是,它只是将税务会计章目内容之后添加了一章简单介绍税收筹划的基本知识。这与两个课程知识的完全整合相距甚远。

综合来看,目前分别探讨“税务会计”、“税法”和“税收筹划”各自课程教学问题的文献相对比较多,但同时提出整合《税务会计》、《税法》、《税收筹划》的研究目前还未发现,对于课程内容整合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税务会计》和《税法》的整合上,对于《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的整合研究目前只是将《税务会计》内容加上一章税收筹划的基本知识,离完全意义的整合还相距很远。可以说,对该领域的深度、系统研究仍十分缺乏。

(二)传统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割裂”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研分析发现,现行国内高校财会类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中,几乎所有院校都开设了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相关课程。它们分属不同学期教学,如《税法》课程一般在大二、大三某一个学期开设,税务会计一般在大二或大三上学期的某个学期开设,税收筹划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开设。这种将“税务与会计综合”成体系化的知识“割裂”教学在老师教、学生学两方面都带来诸多问题。这一点从已有文献不同程度的表达中可见一斑。具体而言,这种“割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割裂”教学造成每门课程课时紧张与课时浪费并存。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税法”、“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涵盖的内容包括19个税种的税收实体法和以《税收征收管理法》为主体的税收程序法。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为依据,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公司涉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处理过程。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循现行税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自然人)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在包含税务会计处理在内的具体实施之后,能够达到少缴税款和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因此,可以看出,税法与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这就让讲授《税务会计》课程的老师,在讲课时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讲授“税法”知识(如具体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同样讲授《税收筹划》课程的老师,在讲课时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讲授“税法”的法规内容。而《税法》涵盖19个实体税种和相关的税收程序法内容,其每个税种每年都可能发生法规的变动,这时在讲授《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课程时讲授“税法”知识就变得更不可少了。这在《税务会计》、《税收筹划》课时本身很紧张的现状下,就变得更为紧张。而这种课时紧张却缘于重复讲授,实质上是一种课时浪费。

第二,学生对每门课程知识建构不符合思维逻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表明,知识不是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此,知识的结构对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但目前“税法”、“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成体系的知识被“割裂”教学后,学生在建构知识时会遇到困难。如,很多学校将“税务会计”课程内容放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当中讲授,这个课程被安排在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而《税法》课程则被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后的学期讲授。这就造成学生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学到税务会计的内容时,因对《税法》中相关税种知识的缺乏,而主要采用强迫硬记的方式接受,而等到学习《税法》时,再去回顾和理解,即便不考虑是否能够理解,单论遗忘率就很高。将“税务会计”放到《中级财务会计》中讲授的课程设置方式,往往不会单独开设《税务会计》课程,而“税务会计”内容在庞大的“中级财务会计”内容里只能算很小的部分,因此讲授的老师往往囿于课时等原因寄希望于让学生在学习《税法》时再去理解从而对此内容一带而过。讲授《税法》的老师也因庞大的授课内容压力带来的课时紧张以及传统授课内容的习惯性安排,主要聚焦于讲授法规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而对各税种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往往很少涉及。这就让学生在建构知识时出现“断层”障碍。而在学习《税收筹划》时,往往在对具体税种筹划整体设计知识建构后,却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税务会计如何处理没有形成整体认识;在学生与老师教学互动时,也因为遗忘率高而让互动变得没有效果。因此学生毕业后很难成为既精通税务又掌握会计的“复合”知识的人才,往往需要等到学生毕业后在具体负责实际操作中再慢慢弥补和建构起来。

第三,造成课程老师控制教学内容的边界比较困难。“税法”、“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知识是成体系的,而这一点在税以税种分类进行知识呈现的情况下变得更加如此。以增值税为例,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征收管理是《税法》的内容,它同时也在《税务会计》的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中存在。因为要进行会计处理,那么必须首先解决是否要征税,计算税额多少的问题。而关于增值税的税收筹划知识,也必然要利用增值税在《税法》当中征税范围、税率和应纳税额计算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筹划方案具体实施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这即税务会计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每一个税种都同时涵盖在“税法”、“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三领域范畴中,或者说着三个领域通过税种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造成授课老师在讲授内容边界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困难,容易造成要么重复教授,要么有所遗漏,最终导致学生知识面上的盲点和知识建构的不系统。

二、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整合思路与结构设计

(一)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整合思路 传统教学设置存在的问题,对单个课程老师来说课时紧张与课时浪费并存、教学内容边界划分困难;对学生来说,知识建构存在障碍。这些问题不是局部性的小问题,无法通过对单个课程的完善或改革来进行彻底解决。因此,对该问题的解决必须指向问题的根源――涉税体系化知识“割裂”教学。那如何解决“割裂”状态,或者说完成“整合”,就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必须确定整合的思路。整合思路的确定,依赖于内、外两个方面。内,是指涉“税”知识体系内在的规律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是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而知识本身的特点是知识建构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学必须首先要依据知识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外,是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对人才要求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同的人才要求会影响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对“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内容整合思路必须要依据该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外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内容是体系化的,其特点显著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彼此之间具有内在依存性:税法是关于我国现行税收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税务会计的依据;税务会计则是税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体现;税法同时也是税收筹划的依据,而税务会计也是税收筹划具体施行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它们三者横向上都是由具体“税种”贯穿的:如增值税有税法的法律规定、会计的处理和筹划方案,而消费税则是另外的税收法律规定、会计处理和筹划方案。因此,从知识体系内部特点来看,涉“税”知识是成体系的,但可以根据税种来进行横向衔接,不同税种之间具有一定的自然分隔性。据此,可以得出涉税知识的整合思路应该是“横向”整合,且可根据需要依据税种来分隔知识内容。而这种思路与外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相一致的。目前社会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都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需要综合税务、财会等知识才能做出恰当的决定。因此,既精通税务又具有财会背景的人才成为社会目前急需的人才。这就要求“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知识能够横向建构在决策者的脑海中。对于具体企业而言,所需要交的税是按税种来划分的,因此,选择对知识体系进行横向建构,并可以依据税种进行分隔。可以说,不管是从涉税知识体系内在规律性和当下外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都决定了“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内容应该“横向”整合,并根据税种进行适当分隔。

(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结构设计 “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内容“横向”整合之后,可将新的课程取名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对于这门课程,其内容是“税法”、“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知识高度融合的知识体系。传统割裂教学时,以财务会计专业为例,《税法》课程一般为64学时,《税务会计》课程一般为32个学时,《税收筹划》课程一般有16学时、32学时、51个学时不等,这主要跟税收筹划具有扩展性有关,但正常基本内容讲授大概在32个学时。因此,如果简单相加,《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应该在128学时以上。考虑到横向整合后,课时浪费减少,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纯内容的讲授大概需要96学时左右。如果引入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内容的学时可以增加16学时左右。这个课时数应该说在一个学期安排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必须划分为两部分讲授。这种划分不是传统的“割裂”教学,而是结合财会专业本科课程知识对税种学习进度的要求,将《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分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具体结构设计如下:

(1)《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课程涵盖的内容设计。根据财务、会计专业通常的培养方案,就专业课来说,大一一般开设有《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等讲解会计基础内容的课程。对这些内容的讲解一般可以不讲或者回避一些涉及税务的问题。大二开始,《中级财务会计》一般就会涉及到税,而所涉及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在讲《中级财务会计》之前应将相关税种讲授完毕。因此,笔者认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涵盖的知识内容应主要包括:税法总论、增值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消费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营业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以及外加税收的主要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内容。除此之外的税种,或因为非主体税种、或因为与企业无关,而作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的内容,即包含个人所得税法及其纳税筹划、资源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土地增值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等。

(2)《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具体税种内部结构设计。根据《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内容设计的安排,《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第一章讲授税法总论,让学生对税法的概念、税法基本理论、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有个总体认识,然后分税种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的法规、会计处理和纳税筹划进行讲解,最后对税收的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进行介绍。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税种讲解时,首先对该税种的征税范围、纳税义务人、税率、税收优惠、应纳税额的计算进行讲解,然后在应纳税额计算讲授完毕之后,安排会计处理的内容,再讲解该税种的征收管理,最后讲解该税种可以进行纳税筹划的切入点或者该税种纳税筹划的典型做法,并对具体实施时的会计处理进行说明。对于《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的内容,具体税种结构与《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具体税种内容结构安排相同,只是对个别税种如个人所得税等不涉及的会计处理内容自动去除即可。

三、《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一)《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指引和方向,它统领着该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对于一门课程而言,其教学目标仰赖于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本身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者潜质;二是社会对学习该门课程的人才的要求。《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内容涵盖了现行税务法律法规、依据税务法律法规的会计处理以及纳税过程中的合理避税三项内容。从课程内容本身来看,它能够较好地让学生初步具备税务和财会知识融合的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而这也正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该课程内容的安排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据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可以确定为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税务与财会知识融合的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对该教学目标具体理解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熟悉目前市场经济中我国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2)学生掌握目前各个税种的征税范围、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处理、税收优惠的内容;(3)学生能够达到运用税务知识完成具体实务过程中的计税、税务处理、报税,并进行适度的纳税筹划活动。

(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税务与财会知识融合的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基本素质的教学目标统领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设计与安排。在传统“割裂”教学模式下,各门课程都有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都被认为过于单调(许利平,2010)。很多学者针对各门单设课程(《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的教学方法也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如《税法》教学应运用比较分析法(陈晓芸,2010),引入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傅惠萍、毕嘉敏,2011;苏强,2011;等)。但这些建议在传统割裂教学模式下,作用很难发挥。首先不论课时是否允许,单就教学方法本身来说就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案例教学,在《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每门课程当中都可以采用,但囿于单个课程限定知识的狭窄,每个案例内容的设计深度都有局限性,学生只能了解其中一部分;社会实践教学也是如此,由于每门课程知识范围的限制,实践内容自然也就因此受限,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但当《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多门课程整合成《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门课程之后,这不仅可让前文述及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还会为更好的教学方法引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目前的教学,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呆板、无趣,满堂灌让学生“身心俱疲”。而整合之后的新课程《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让学生在知识建构上相对容易。学生在对每一个税种的法律法规知识识记的基础上,即刻开始掌握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会计处理,并在此基础发散思维,创新性的思考如何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量合理避税以及如何具体实施。这种将识记与灵活运用相结合进行安排,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同时知识范畴的连续性和具有的深度与广度为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引入提供了实施的条件。整合之后的新课程《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除可以继承一些传统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沙盘推演教学、企业实践教学等具有趣味性、注重实际应用和培养创新思考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讲授过程中,当每一个具体税种基本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就可以通过引入既含有税法知识、又有会计操作和纳税筹划内容的大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之前提前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在课堂上每个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讲解、碰撞。由于新课程涵盖知识的综合性,让案例可以具有足够的深度和恰到好处的难度系数,非常有利于进行案例研讨式教学。这不仅具有很好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税务知识和会计知识融合的建构过程。

情景模拟沙盘推演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方式。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讲授过程中,老师可以模拟企业实际过程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模拟担任企业的管理者(CEO、CFO)、会计人员、报税员以及税务局(国税、地税)服务人员等,围绕一些具体业务情景进行智力碰撞,整个过程可以完成税法法规知识学习、会计处理、报税实务、纳税筹划等环节的知识。这种情景模拟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竞争性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让各种知识迅速在学生脑海里完成建构过程,而且记忆深刻。

企业实践教学则是比情景模拟沙盘推演更进一步,它是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实际场景。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课外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学生到定点合作教学基地(企业)亲身观摩、体验具体实务,亦可以安排学生到税务局(国税、地税)进行简单培训后做义务志愿者,通过服务纳税人的一些活动,将课本知识与实务建立起关联,从而为学生毕业走上具体实务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四、《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设置

《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是将税法、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知识融合在一起的新课程。该课程在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如何进行具体安排是必须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是确定《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的先修课程和其他课程与该课程的知识关联性。

从《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内容来看,它含有的“税法”知识对先修课程没有要求,财会专业本科学生可以直接学习,但如果能够安排在《经济法》、《财政学》之后学习可能对学生更为有利;课程含有的“税务会计”知识,由于需要学生会借贷记账法等簿记知识,因此学生应该修完《基础会计学》的相关内容才能学习该门课程;课程含有的“税收筹划”知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弹性,但大部分税种的税收筹划是建立在企业内外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之前对企业主要涉及的《经济法》知识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税收筹划的安排。总的来说,《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先修课程主要是《经济法》与《基础会计》,《财政学》则是安排在该课程之前具有一定的好处,但不是必须。

财会专业需要涉及和利用该课程知识的其他课程,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将《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作为先修课程的,还有一类则不是必须但如果安排在它之后会更好。依据本文对《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的结构设计,它分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两部分。《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涵盖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税法总论、增值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消费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营业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以及税收的主要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内容。《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的内容主要是除《综合(一)》之外的非主体税种或与企业无关的税种。由此对涉及该课程的其他课程具体分析如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因为主要涉及到企业主体税种知识所以应该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课程修完之后才能学习,但可以安排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课程之前,不过如果能够与《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课程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学习则效果更好,这样包含小税种在内的每一个与企业相关的税种都能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相匹配。与《中级财务会计》类似,《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课程也是如此,它们主要涉及到主体税种因而必须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课程修完之后才能学习,但可以安排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课程之前学习。《审计学》由于会涉及企业的每一个税种,因此它必须是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全部修完之后才能学习。对于《高级财务会计》等则需要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习完之后,所以一般都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学习完之后再开设。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先修课程主要是《经济法》与《基础会计》,《财政学》则是最好安排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之前;对于其他课程来说,《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应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课程之后学习,《审计学》则是需要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都修完之后再学习。

[本文系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内容横向整合教学研究”(编号:2013YJ1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刘永泽:《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计金标:《税收筹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许利平:《〈税法〉教学如何走出困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5]陈晓芸:《比较分析法在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中的应用》,《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8期。

[6]赵恒群:《税法教学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7]苏强:《基于多元立体化理念的“税法”与“税务会计”教学模式设计》,《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

[8]刘芳、郑红霞:《“税收筹划”课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8期。

[9]傅惠萍、毕嘉敏:《新税制下税法教学若干问题探讨》,《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10期。

[10]朱晓冲:《〈税收筹划〉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5期。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篇2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研究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受到市场发展规模及趋势的影响,已经逐步迈入分化与调整的阶段当中。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库存问题以及泡沫问题严重加剧。针对于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这一问题,实施多次税制改革,以期彻底消除上述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然而,仅凭借税收改革政策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各级各类的房地产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内部建设体系,最好以增值税税筹划为重点实施对象,以期进一步推进行业的发展进程,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首先,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实施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基本上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税收效益,并且可以将其视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偷税行为、漏税行为。而是根据房地产实际发展情况,依法依规地行使自身的权利,并争取合理的权益,为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合理保障。其次,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强化增值税税筹划,基本上可以达到强化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达到提升企业纳税意识与强化财务筹划能力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资产规模、税收成本均要比一般企业高得多,因此通过强化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能够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并且可以进一步解决以往财务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最后,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强化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利于企业内部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市场经济情况,及时调整与优化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并且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内容。最好可以在商业模式方面,集中体现长足发展目标。如此一来,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内容基本上可以得到充分贯彻与落实,并且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发展水平。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问题的建设思路

面对内外复杂的形势条件,各级各类房地产企业应该及时采取相关策略,达到强化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目的。结合实际情况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要求,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往往需要全体人员不断推进与努力,才能够达成预期的筹划目标。总体来看,基于新形势下我国各级各类房地产企业最好应该通过贯彻与落实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内容、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得以顺利实施。以下是本人结合相关经验,总结与归纳的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问题的总体建设思路,仅供参考。一方面,我国各级各类房地产企业最好立足于国家最新颁布的财经法规,尤其是与房地产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政策内容。结合具体财经法规内容,致力于做好解读与分析工作,目的在于为后续税收筹划工作提供合理的经济保障。近些年来,我国“营改增”政策基本上得到全面贯彻与落实。管理局为进一步促进相关政策内容的顺利落实,针对税收政策问题形成了较多财经法规措施,如今年颁布的《关于调增增值税税率的通知》等。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结合行业整体发展趋势,颁布《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8号》等法规。面对众多的条款内容,建议房地产企业应该紧密结合最新动态,优化内部资源内容,确保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得以有效贯彻与落实。另一方面,我国各级各类房地产企业应该放眼市场环境的整体发展趋势,重点做好关于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业务管理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工作,往往需要融合财务、法务、成本等多方面知识。若想切实达成预期的筹划目标,需要内部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针对于此,建议企业管理人员最好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强化各部门沟通与交流能力,紧抓实干、合力推进,共同为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问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期尽早完成任务。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时获取相关资料,规避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问题,从根本上提升筹划质量。

三、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相关建议

(一)贯彻与落实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迎合“营改增”策略内容

新形势下,国内各级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主要将重点放在增值税业务筹划方面。自“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以来,增值税与土地增值税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房地产企业实现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重要部分。针对于此,各级各类房地产企业在实行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现行的税收政策法规,从选择计税方法、提高精装房开发比例与运用销售策略等方面入手,切实贯彻与落实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内容。一方面,国内各级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实行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过程中,最好立足于本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以及未来某段时期的发展规划,选择合理的计税法方法。另一方面,根据房地产行业发展规模,适当提高精装房的开发比重值。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国内房地产市场精装房比例基本上很难超过35%,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现行的税收法规来看,房地产企业若想实现精装房的大规模开发,就必须获取更多的固定资产、以及物料增值税发票等资源,目的在于通过叠加使用进行抵扣,并实现合理避税目的。

(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合理使用土地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经营的最大特征在于不动产性。所谓的不动产性主要是指集中体现国有土地房屋或者集体土地房屋的不可移动特点。可以说,税收筹划土地增值税基本上能够视为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核心内容。根据我国现行的法规内容,各级各类房地产企业需要从合理利用土地增值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合理增加或者扣除项目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够达到土地增值税收筹划顺利落实的目的。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可以通过适当加强基础设施方面的筹划力度进行加强,目的在于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位置,确保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内容得以落实。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篇3

[关键词]企业税收策划 风险 防范策略

在一个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点,是企业发展和循环的基础。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也与存在很多风险,能否正确把握风险、规避风险,对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税收筹划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企业税收筹划方面的内容。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企业税收筹划中的问题,同时不断加强研究探索,吸取经验,实现对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有效防范。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自身的经营或投资活动的适当的安排,在不妨碍正常的经营的前提下,达到税负最小化的目标。税收筹划的内容包括合法节税、税负转嫁筹划以及实现涉税零风险。虽然采用任何一种方法理论上都可以使纳税主体直接或间接获取经济收益,但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税收筹划也不例外。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根据主体的实际情况,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确定每次税收筹划的净收益。如果净收益很小或者为负,则该项筹划就不值得去做。1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通过对自身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在不妨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通过合法地选择取得所得的试点,或是转移所得等方法使收入最小化、费用最大化,实现免除纳税义务、减少纳税义务、或是递延纳税义务一种理财行为。税收筹划充分利用税法中所提供的一切优惠,在诸多可以选择的纳税方案中择其最优,以期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

一、企业税收筹划概念与风险

(1)税收策划概念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各种经营和理财活动的筹划安排,努力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财务方面的筹划活动。在企业纳税减少、受益相对增加的情况下,税收筹划对企业的意义更加侧重于降低企业的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更有优势,同时也实现了买卖双方的互惠互利。

(2)企业税收策划的风险

任何一种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通常都存在着相应的风险,企业的税收策划同样存在风险。税收筹划风险是指税收筹划的失败及其后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企业不依法纳税的风险;第二,对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形成的风险;第三,缺少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把握形成的风险。我国企业目前在税收策划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税收政策不稳定

我国在税收政策的变化方面比较频繁,这种变化既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又给企业税收筹划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每项税收筹划项目的完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在实施过程中税收政策发生了变化,那么已经制定好了筹划方案有可能违反变化后的政策,变成不合理的方案,给税收政策的筹划带来了风险。

2.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

我国目前有多个征税主体,包括: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机构。在进行税务行政执法时,各个系统经常会发生重叠,同时,受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影响,经常会发生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的现象。在这种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的环境下进行税收筹划工作,经常会出现以下风险问题: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将企业税收筹划的行为认定为偷税行为,或者没有及时追究企业违反税务法律的谁税收策划行为,使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产生错误观念,为将来的税收策划风险埋下了隐患。

3.税收筹划项目选择不当导致风险

税收筹划可以在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等多个领域可以开展, 但由于每个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涉及的税收筹划项目也有差别,就就需要企业能够进行有合理选择问题。如果没有认真分析就开始了税收筹划,那么项目成功的概率自然比较低。

4.相关人员能力不足导致的风险

在企业的税收筹划中,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基础。如果企业的会计的业务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很低,会严重影响信息的真实;另外,企业税收的筹划还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否则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做好税收筹划的人员基础工作,对保证项目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策略

(1)树立关于企业税收筹划的正确认识

想要尽量规避税收筹划的风险,首先需要树立对税收筹划的正确认识。加大宣传力度,纠正人们对企业税收筹划方面的错误理解。利用各种媒体对企业税收筹划进行宣传,对于一些重点内容要更要加大宣传力度。例如: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原则以及介绍偷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的法律概念。税务征管工作人员也要在执法活动中保证纳税人拥有了解税收筹划的权利。相关税务中介机构要介绍一些企业税收筹划的成功案例,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税收筹划意识。

(2)加强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企业缺少对税收筹划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基础十分薄弱,导致我国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上缺少理论指导,也导致了对风险的防范能力不足。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

1.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税收筹划理论成果,并且认真研究分析,努力从研究中寻找适合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方法,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2.增加以税务机关、税务机构以及纳税人为主体的研讨会次数,在会中各方积极交流观点和意见,探讨我国税收筹划现状。分析国内外先进的成果和经验,并通过不断总结,找出未来税收筹划工作的规律。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篇4

(一)搜集相关信息

信息是包括税收筹划在内一系列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只有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筹划方案,并科学设计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从税收筹划的客观要求来看,这一阶段需要搜集的信息既包括与税收相关的政策信息和经济信息,如涉及企业各税种的具体规定特别是税收优惠规定、各税种之间的相关性、税收征纳程序和税务行政制度、涉税风险、税收环境的变化趋势等内容,又包括企业自身的相关信息,如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对风险的态度等。

(二)明确筹划目标

尽管一般认为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直接目标是为了减轻税负,但除此之外,其往往同时还拥有财务、生产经营以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税收筹划的目标也可以有所不同。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目标,不仅决定了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决定了其要达到的税负状态、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状况。因此,税收筹划的目标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税收筹划目标需要不同的筹划决策,必然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带来不同的影响。

(三)制定备选方案并比较分析

在税收筹划目标确定之后,企业接下来要依据筹划目标和搜集到的信息,设计出若干套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案。针对这些提出的备选方案,企业要对其进行合法性分析、合理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在各个方案的收益、风险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权衡,最终确定最优筹划方案。

(四)方案的实施

在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选出最优筹划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这一选出的方案,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

二、税收筹划战略管理理念

在市场形势千变万化、税收政策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随着企业现代经营理念的逐步建立,将战略管理理念引入税收筹划便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不时之需。本质上,将战略管理思想引入到企业税收筹划活动,实际上是将全局观念、长远发展观念和动态管理的观念融入税收筹划过程,同时将企业的筹划行为置于一个可控制的框架内,以使其执行力度得到更为充分的保证,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筹划效率。具体而言,与一般的税收筹划程序相比,战略管理理念可以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指明长期、而非短期的发展方向,使整个筹划系统的目的更加明确;可以将企业税收筹划的总体目标转换为企业各部门要达到的具体业绩标准,从而建立起税收筹划总目标与各阶段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效作用机制,激励各要素为实现目标而努力;通过制定筹划战略,将税收筹划活动置于管理学范畴内进行有效控制,并高效地实施和执行选择的筹划战略;通过评价企业的筹划结果,采取完整性措施,可使企业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变化的环境、新的思维和新的机会,调整企业的筹划战略发展方向、目标体系以及企业战略的执行。从可行性来看,将战略管理理念引入税收筹划也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是因为,税收筹划本身就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项内容,税收筹划涵盖的范围较企业战略狭窄,关心的主题也较企业战略单纯,但税收筹划在许多方面仍具有企业战略的一般特征。从根本上说,企业战略才是税收筹划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税收筹划必须考虑到其总体战略的要求。因此,虽然战略管理程序中各步骤的内容在税收筹划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战略管理的理念和基本思路对于税收筹划来说却仍然是适用的。

三、税收筹划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一)战略分析阶段

在战略分析阶段,企业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税收筹划的内外环境,为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1)税收筹划的外部环境。

通常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直接环境两部分。税收筹划一般环境主要从宏观方面间接地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物质环境因素等内容;税收筹划直接环境体现了一般环境因素在某一领域里的综合作用,对于企业当前和今后的应纳税额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产业环境因素、竞争环境因素、金融环境因素等内容。

(2)税收筹划的内部环境。

主要是指决定或影响企业税收筹划的内部条件,是税收筹划决策制订的内在依据和实施的基础。相对于外部环境来说,企业内部环境具有稳定性和可控制性的特点。同时,不同企业的性质不同,内部环境也是不同的,具有各自的特点。对于税收筹划来说,一般可分为组织、人事、生产、营销和其他因素等五个方面。从税收筹划内外环境的作用来看,内部环境是决定税收筹划的内因,如果缺乏一定的企业内部环境,要制定一个良好的税收筹划方案并加以实施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研究分析税收筹划内外环境,可以明晰这些因素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同时发现企业自身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最终为制定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战略选择阶段

以战略分析为基础,企业要制定可供选择的筹划战略并进行筛选。这一过程包括提出备选战略方案、战略评估和最终选择将要被实施的战略。税收筹划的战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专业的税收筹划知识进行判断。从管理学角度看,税收筹划战略选择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适用性标准、可行性标准和可接受性标准。

(1)适用性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用来评估备选筹划方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筹划环境的适应程度。备选筹划方案通常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反过来也完全适用于现实环境。进一步而言,即使备选方案与当前环境相适应,其也未必与即将发生的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用适用性标准来检验备选方案十分必要。

(2)可行性标准。

即使备选筹划方案在设计上完美无缺,也必须考虑到其现实的可行性,考虑到企业及相关利益者的接受能力:一旦备选筹划方案距离企业实际太远或者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该方案也是不可行的。比如,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即使组建新企业的筹划方案可以带来较大的收益,也因无法实施的而不能成为最佳方案。

(3)可接受性标准。

这一标准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密切相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期望,他们各自偏爱并愿意接受的战略方案通常都会是不相同的。企业所选定的筹划方案能否被良好地实施与该方案能满足谁的期望有相当关系。比如,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某项筹划方案可能会降低其税负,但同时也可能降低其税后利润,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个可接受的信号,而公司出于稳定股价的考虑,很可能不会采纳这一筹划方案。

(三)战略实施(控制)阶段

税收筹划的战略实施是将已选筹划方案付诸实施的行动阶段。筹划方案在实施之前只是存在于纸面上或者人们头脑中的理论性的计划,其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在制订和选择方案时未估计到或者不可能完全估计到的问题,比如税收环境的变化等。这些问题有可能给税收筹划带来风险。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阶段实际上也是对税收筹划的风险进行重点控制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遵循适度合理、灵活性和统一领导三个基本的原则。

(1)适度合理原则。

一方面,由于在筹划方案制定和选择的过程中信息、决策时限以及认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加之方案实施过程中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情况比较复杂,既定的筹划方案在现实中往往不可能完全实现;另一方面,筹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也并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执行过程,在必要的时候它还需要执行人员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造。因此,在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其中的某些内容或特征有可能发生改变,但总的来看,其只要不妨碍总体目标及战略的实现,就是合理的。

(2)灵活性原则。

企业的内外环境是筹划方案形成的基础,因此,在既定筹划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一旦内外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筹划方案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是灵活性原则。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如何掌握环境变化的程度,如果当环境发生并不重要的变化时就修改了原定的筹划方案,往往会带来消极后果,最终只会一事无成;但如果环境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然坚持实施既定的方案,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而招致损失。为此,企业对外要及时关注宏观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法规的发展动态,对内要谨慎处理企业的重大事项,通过设置替代性的筹划方案、及时改变原有方案的内容等方式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

(3)统一领导原则。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篇5

纳税筹划是一种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进行税务管理的活动,主旨在于在合法、合理、遵循国家法律基础的情况下,降低私营企业的税收负担,控制成本,节约成本,达到提高私营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而,纳税筹划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意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突出纳税筹划工作的重点是推动私营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一、私营企业纳税筹划的重要性

纳税筹划是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活动的一种行为,是降低税收负担,合理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私营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因此,私营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第一,进行纳税筹划活动有助于提升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私营企业想要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保证财务管理效果与水平,纳税筹划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通过纳税筹划,可以与其他经济项目形成互补,使私营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避免私营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同时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将利润最大化,提升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通过纳税筹划,可以提升私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私营企业而言,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是促进私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部分私营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提高,容易产生偷税、漏税,逃税等行为,影响私营企业的声誉,不利于私营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纳税筹划,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对税收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可以有效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利益及员工利益,实现私营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维护私营企业的声誉,促进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助于降低税务风险,提升国家财政收益。从宏观角度而言,私营企业开展纳税筹划活动,不仅可以降低私营企业的税收负担,还可以促进自身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私营企业通过纳税活动,可以刺激消费,提高国家财政收益,实现良性循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二、私营企业纳税筹划的现状

现阶段,私营企业纳税筹划管理效果不佳,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第一点,忽视了纳税筹划的风险。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一旦纳税筹划活动不合理、不恰当,反而会增加税务风险,影响私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纳税筹划的风险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政策选择上的风险。国家政策不断变化,一旦出现政策解读错误,优惠政策选择不恰当的情况下,就会对政策产生错误的认识,引起纳税筹划风险,导致私营企业面临巨大的损失,影响私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税收部门在执法时出现了误差。私营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是遵循国家法律的,但是法律也不能面面俱到,存在一定的弹性,在具体执法阶段,可能出现税收不实的现象,影响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对纳税筹划工作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增加了税收风险,不利于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第二点,税收筹划工作环境不健全。在新形势下,政策不断调整,而税收筹划工作环境不健全、不完善,容易对税收法律法规产生认识偏差,极有可能出现偷税、漏税问题,影响私营企业的声誉与发展。

三、新形势下开展私营企业纳税筹划的策略

(一)创新思维模式,建立沟通渠道一方面,创新思维模式。可以对纳税政策进行全新的解读,进行针对性处理,做好税制调整工作,为私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明确税收政策内容,在新型管理理念以及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强化机制,创新思维模式,对私营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估,保证税收政策的科学性,降低对私营企业税收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加强纳税管理,促进私营企业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建立税企沟通渠道。通过建立税企沟通渠道,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沟通,可以获得税务机关的信任以及认可,从而降低政策错误解读的可能性,有效防范税收风险,做好纳税筹划工作营造良好的税收与私营企业关系。

(二)构建税务筹划体系构建纳税筹划工作体系,保证纳税筹划的有效性,提高执行力,是有效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关键,也是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做好纳税筹划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纳税筹划工作体系,注重税收筹划的原则以及特征,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处理,保证纳税筹划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一,了解税收筹划的前提,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对税法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新税法的各项规定,在不违反新税法的情况下,开展税务筹划工作,节约成本,提升私营企业竞争能力。第二,掌握税收筹划的特点。税收筹划工作是一种事前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在工作前做好准备,明确税收筹划的特点,对税收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保证纳税筹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达到理想的纳税筹划效果。第三,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为促进私营企业制度以及新税法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税收筹划工作。有效进行税收筹划,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

(三)加强税收政策法律学习,树立风险意识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必须要树立风险意识,意识到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对风险进行规避以及转移,才能保证税务筹划效果,达到控制成本,降低成本,节约成本的目的。加强政策解读,树立风险意识需要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方面,对政策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税务筹划与国家税收政策存在密切的关系,意识到了解政策,正确解读政策是有效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关键,也是降低税收筹划风险,规避税务风险的主要方法。税务筹划人员需要对税收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了解,保证对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透彻的认识,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掌握,保证税务筹划质量,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需要树立风险意识,意识到纳税筹划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积极应对风险,规避风险,加大重视程度,根据私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增加私营企业的利益。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督一方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做好事前预测,通过预测做好准备,对税务筹划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其中的影响因素,对筹划风险进行实时监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挥预警的作用,有效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保证监督机制的落实,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个人,从而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促进纳税筹划工作的有效开展。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篇6

(1.管道局第六工程公司,天津300272;2.中油管道物资装备总公司,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进步。我国财政的重要来源就是税收,其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企业作为主要纳税人,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规划的重要依据,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税收筹划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两者在内容、职能、目标以及经济活动等方面具有相关性。因此企业在规划税收时,必须要以财务管理理念为依据,对风险、货币价值以及成本收益加以综合考虑,这样能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减轻企业税收的负担。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相关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09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税收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对财务决策以及财务管理活动的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1]。

1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相关性分析

1.1内容关联性

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股利分配四个板块。这四个板块对税收筹划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一般在筹资活动中,由于筹资方式不同,税收法规对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管理与筹划时,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融资方式[2]。此外,在进行新的投资时,必须要确保节税和投资净收益的最大化,综合考虑投资地点、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方式等方面。在进行生产生活经营时,要想有效增加筹划的空间,可以选择恰当的会计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税收政策会制约利润分配以及累计盈余。总的来说,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并与财务管理的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2职能统一性

税收筹划在财务决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各方面的税收信息进行收集,并充分利用决策理论与方针,从而确保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一般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进行财务规划以及预算的具体表现,税收筹划与财务规划彼此影响,相互促进,财务规划对税收筹划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税收筹划又为财务规划服务,以财务控制为依据而进行。企业的财务控制有利于税收筹划方案的贯彻落实,因此在实施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纳税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税金的支出进行监督;同时要以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断调整和完善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3]。

1.3目标递进性

税收筹划作为理财活动和策划活动,从学科角度而言,税收筹划结合了税务会计以及财务学的相关知识;从目标和作用角度而言,其属于财务学。税收筹划作为理财活动,在实际活动中,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在选择和设计税收筹划的方案时,其往往以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为依据而进行。一般来说,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以及方向,是由财务管理目标决定,其必须要服务于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的目标时,必须要确保其层次性与科学性,与财务管理目标相契合,从而有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1.4经济活动融合互动性

税收筹划的技术性以及政策性较强,其与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要想保证税收筹划执行效果的提高,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财务管理中及时有效纳入税收筹划,并利用各环节的互动,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有效保证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融合互动,由于财务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税收政策的影响,因此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往往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直接影响。一般而言,税收筹划的提高会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同时财务管理的实施有利于税收方案的改进。

2财务管理理念在税收筹划中的具体应用

2.1成本收益

一般税收筹划在获得一定的税收效益时,也必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税收筹划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以及风险成本三部分。直接成本是指纳税人为了使税收款项节省而消耗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其主要包括税收方案的实施成本以及设计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在实施某一项税收筹划方案时,对其他税收筹划方案的最大效益加以放弃,具体而言,不同的筹划方案会有不同的优势,如果选择一种筹划方案,则必须要失去其他筹划方案的优势。风险成本是指企业税收筹划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因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前,必须要以经营成本为依据,合理选择和使用税收筹划方案和筹划方式,对比分析不同的税收筹划方案,确保其预期效益高于筹划成本,从而实现良好的筹划效益。

2.2货币时间价值与延期纳税

一般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资金周转过程中,时间增长时,货币价值会相应增值。货币时间价值理念广泛应用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如净现值法以及内含报酬律法等。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有效应用货币时间价值,在不改变纳税总额的基础上,初期上缴较少的税款,后期上缴较多的税款,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2.3风险分析与控制

税收筹划虽然有利于企业的节税收益,但是也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风险。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可能会面临不成功的风险。如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税务机关在认定税收筹划时存在的风险、错位运用和执行税收优惠规定、错误理解税收政策等。如果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不重视这些风险,结果往往会背离最初预测的目标,因此企业必须要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确保筹划方案的顺利实施。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经营环境具有多样性以及复杂性,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风险控制,对筹划风险保持警惕性。此外,企业可以建立相应地税收预警系统,确保系统科学、高效地运行,从而对税务政策的执行情况、企业经营的状况、税收政策的变动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有效规避风险。企业要想保证税收筹划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预警控制体系,加强风险控制,提高税收筹划的实施效果。

3结论

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的融合互动性、目标的递进性、职能的统一性以及内容的关联性。一般而言,税收筹划具有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涉及的范围较广,比较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制订税收筹划方案,对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正确认识税收筹划。同时企业也必须要科学应用财务管理理念,从而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笔实.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关联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2(2):153.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民营建筑企业 税收筹划 主要税种 征收制度

税收筹划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新兴的理财行为,企业作为纳税主体在国家相应税收政策导向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可以对涉税项目或活动进行一定的统筹与运作,以期获取财务管理收益。作为一种前期的理财行为,税收筹划本身就具有计划性、经济预测性特征,企业应该依据相关的税收法律规定,在合规的范围内进行。民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通过必要的税收筹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经营成本,对企业的长远运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税收筹划概述

(一)税收筹划概念

税收筹划(Tax Planning)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并于50年代开始在西方国家推广开来,税收筹划的专业性也逐渐得到突显,企业在合法性前提下研究与制定少纳税策略显得十分普遍。在我国,税收筹划兴起较晚,受制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观念,人们对税收筹划缺乏必要的理解与认知,我国税收筹划当前正处于初级阶段,在税制建设、税收筹划规定等方面尚未有具体定论。

税收筹划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税收筹划被看做是一种可以实现节税、避税、转嫁税负等行为的综合体,在筹划范围上为纳税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狭义上看,节税被看做是税收筹划的基本内容,各国税务机关也普遍认同企业在合法条件下,可以通过对内部生产经营或其他经济活动的统筹安排达到合理较少税负的目标。从企业税收筹划的实际执行过程看,广义上的税收筹划应用性较强,纳税人也较多按照其规定范围进行广义的税收筹划活动。

(二)税收筹划内容与途径

广义上的税收筹划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节税筹划。节税筹划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税收筹划,纳税人在遵循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在起征点、减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条款进行企业内部筹资、安排经营等活动。企业合法节税行为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税收负担,同时有利于发挥国家税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二是避税筹划,企业纳税人在掌握相关税收知识与会计知识基础上,可以通过合法的经济行为规避或减轻税负负担。三是税负转嫁筹划。企业纳税人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如价格调整等)将自身的税负压力转嫁到其他主体身上,在市场间的商品流通中,经常可见商家将税负转移至消费者或其他主体方面的税负转嫁行为。

税收筹划的途径主要通过缩小税基及选用低税率、规避纳税义务及税负转嫁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延迟纳税三个方面进行。缩小税基及选用低税率原因是,税基是随计税的依据发生变化的,与产生生产销售方式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缩小税基或降低税率,实现降低纳税的目的。作为纳税人,将自有资产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到公司账上,降低个人纳税负担,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企业的税后收益。而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的应交税款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同时,我国的税收优惠筹划成本小、操作性强、收益大,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密切相关,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税基、税额、税率式减免实现减免税务的目的。另外可充分利用纳税义务实行的时间差,延迟纳税,节省利息资金,积累财富。

二、税收筹划对民营建筑企业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税收筹划从其具体实施途径看,可以理解为优惠性税收筹划和节约型税收筹划,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税收筹划都会直接为企业减轻税负压力,使企业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为其节省或创造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从依法理财的角度实现企业生产再投资、扩大规模等活动,从而进一步凝聚资源优势,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民营建筑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民营建筑企业面对激烈的内部竞争环境,要想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对现有政策的准确解读。税收制度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民营建筑企业进行适当的税收筹划对企业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民营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可以很好地帮助和引导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认识,通过合法的方式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加自身的财务收入,不但规范了自身财务管理,更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建筑企业主要税种及其征收制度

(一)营业税

建筑企业营业税是指我国对境内提供建筑劳务活动的企业按照其营业额进行计算的流转税形式,其主要征税范围包括建筑、修缮、安装、装饰以及其他相关建筑性活动。营业税是建筑企业最大的涉税税种,建筑企业税收筹划活动应以营业税为重点,同时针对营业税空间较小的特点,根据行业或具体业务属性进行相关筹划研究与预测。从当前我国的税收政策来分析,我国建筑企业的营业税按照工程收入的3%计算缴纳。对于施工项目,施工单位如果与发包单位签订合同,应该按照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支付营业税,对于合同没有明确付款时间的,缴税时间应该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

(二)房产税

我国现行企业房产税是在第二步利改税之后开始起征的,是对建筑企业房产及由房产形态表现的财产为征收对象的一种形式。房产税采取比例税、从价计征的方式,其具体的计税依据有两种:房产计税余值和房产租金收入。

(三)土地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应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转让房地产)及其取得收入的单位或个人。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规定,对于一方出地,一方出资金,双方合作建房,建成后按比例分房自用的,暂免征土地增值税,建成后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房地产企业是主要的土地增值税缴纳主体,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应该在遵循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降低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在减少增值税率的基础上,通过减少增值额或增加扣除项目金额等形式进行税收筹划安排。

(四)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这里的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所得税减免主要是指国家运用税收经济杠杆,为鼓励和扶持企业或某些特殊行业的发展而采取的一项灵活调节措施。当前国家结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免税优惠。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企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定期减税或免税;对于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减税免税的企业,依照规定执行。比如,跟当地税务专管员申请每季度交企业所得税,不要每次代开发票都缴企业所得税,否则就会多缴。业务收入全额作为营业收入来做,项目经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作成本。对税制改革以前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属于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的,经国务院同意,可以继续执行。

四、民营建筑企业有效实施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一)合理定位税收筹划重点税种

民营建筑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在于降低税收上缴比例,从而减少企业负担。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不同的税种所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分清主次,围绕企业主要涉税项目进行合理筹划,避免全面筹划却收效甚微的情况发生,不分重点的税收筹划不仅难以达到节税目的,反而浪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从建筑企业税收筹划过程看,主要税种中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占据其缴纳税款的90%以上,而企业营业税又在三者中占据较大份额,因此对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应该强调以上三种税种的节税规划,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获取收益。

(二)在合规范围内采取适当的税收筹划技巧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中,常规性税收筹划方法有:成本调整法、收入控制法,同时也包括按照税收环境特征进行相应税收筹划安排的灵活性处理方法。在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注意在准确理解国家税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内部主要经济活动的研究与分析,在合规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税收筹划技巧,以实现企业最大限度的自我效益。对于民营建筑企业而言,税收筹划对于企业的长远运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而税收筹划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采取适当的技巧,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建筑企业主要税种有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不同的税种采取税收筹划的策略是不同的,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针对公司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企业营业税筹划看,民营建筑企业的适用税率并不高,但是如果按照业务进行全额缴纳,也会形成较大的税负压力,造成重复性纳税等税收管理问题。就建筑行业而言,在营业税筹划上可以采取签订第三方合同的形式修改交易方式,以本项主营业务为主进行合同签订,只按照合同的“建筑业”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这种以签订三方合同或多方合同的形式进行款项的周转或代收,不仅能够依法合理避税,同时也可以消除营业税重复缴纳的问题。

五、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税收筹划作为企业合法减少缴税的重要理念也开始深入人心。作为民营建筑企业而言,想要在当前的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采取合理、合法的经营策略是尤为重要的,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改进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加强对税收筹划的研究力度,以达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培俊,郭小凤.论企业税收筹划的异化及其理性复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范建双.中国上市建筑企业规模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陈晓春.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2)

[4]刘继雄.企业税收筹划及其风险控制[J].企业家天地,2011(1)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篇8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控制

一、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一)税收法律风险

税收筹划应该应该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条款,违反税收筹划法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筹划人的法律意识不够从而违反了法律规定,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纳税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影响了国家利益,由此企业应该不断提高监管力度全面禁止类似现象的发生。

(二)税收政策风险

税收筹划政策应该随着税收筹划法律的变动而更改,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要不断调整企业的筹划方式和税收筹划方案。这是因为税收筹划政策作为一种理论规划其现实意义复杂,要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来发挥它的最大效果,另外,调整税收政策能够使其不断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从而满足社会趋势。

(三)税收筹划方案风险

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要以减少企业税收为目标,同时满足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税收筹划方案的制作过程难度较高,方案制定本身也承担着一定风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筹划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够,缺乏风险预期能力,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税收筹划变化趋势,导致制定的方案并不符合标准。同时,还容易过于重视一个税种的减少,而忽略了整体税收情况。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管理与控制方式

(一)严格遵守税收法律

企业除了要承担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税收筹划风险外,还要承担企业外部的相关法律责任与风险。企业要具有与税收筹划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的发展因素和运营方向,充分了解税收筹划工作的整体内容,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切实保证采取的筹划方式是符合税收筹划法律规定的,避免因违反法律规定而造成严重后果,不断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有效控制税收筹划风险,顺利开展并落实税收筹划工作。

(二)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变化

企业要增强与税收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准确预测税收筹划政策的未来变动趋势,有利于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内容,从而设定调整和完善方案。在调整税收方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提高方案的准确性,不断减少后期调整的次数,有利于企业合理规避税收筹划风险,增加经济收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另外,通过与税收部门的及时沟通,可以了解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标准,了解更多关于税收筹划的相关内容,有效控制风险范围,为企业制定税收政策方案提供了便捷之处。税收部门也可以通过企业的沟通与反馈,了解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税收问题,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政策,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做好税收方案筹划工作

想要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做好企业的税收方案筹划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税收筹划风险的能力。首先,企业应不断提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要以企业现有的相关会计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的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真实性这,从而确保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方案的可行性,为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应提升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的风险意识,与此同时,保证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的、有效的落实税收筹划方案,这对于提升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最后,企业应不断提升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水平,企业应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税收筹划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促进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的风险意识、专业能力、对税收筹划政策的敏感程度得到提升,同时,企业在招聘企业税收筹划人员时应以企业的现实需求为依据,总之,企业应建立一支高效的、专业的税筹筹划人员队伍,这有利于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篇9

【关键词】投资活动 企业 纳税筹划

一、引言

纳税筹划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主要职责在于根据现有的纳税环境,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效降低纳税成本,控制纳税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由此可见,企业对纳税环境的分析认识、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了解都将直接决定纳税筹划活动的成效。首先,纳税环境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活动之前所要考虑的第一依据,纳税人需要同税务主管机构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习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体系,这套体系中涵盖了纳税人义务、税率、税收征管等一系列规范。通常,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可分为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三大类,每一项活动都将同税收活动产生关联,比如购置长期资产、现金等价物以外的资产等,往往会涉及到对投资方式、投资内容、投资时机的选择,以便有效降低纳税成本。从投资内容上来看,大的方面涉及投资行业、地区选择等内容,小的方面涉及投资设备种类、组织架构搭建等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税收管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将更多的考虑到纳税筹划问题。

二、纳税筹划工作的实现基础分析

(一)有助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帮助企业降低税收负担,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工作的主要目标。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来达到降低企业实际税负的目标。对于降低税负,可以考虑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相结合。绝对指标降低,主要是在企业业务规模不改变的基础上实现纳税金额的下降。相对指标降低是指在企业业务规模增长的情况下,纳税金额的实际增长幅度小于业务规模的增长幅度。一些企业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陷入误区,脱离开对经营业绩的考量,仅仅认为纳税筹划就能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当然,任何纳税筹划都存在着一定的可筹划空间,不可能无限制的降低实际税负。如果企业能够通过税收筹划工作,在实现投资效益增长的同时,相应的降低应纳税金额的增长幅度,那么也可以看作是纳税筹划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也就是成功的纳税筹划案例,更进一步说,纳税金额的减少也只是纳税筹划工作的一个方面,并不等于纳税筹划工作的全部内容。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收益

纳税筹划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税收筹划费用,能够有效防止企业陷入税收陷阱,对企业的财务利益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应当在充分学习和研究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政府的政策导向,选择最为恰当的投资项目和投资规模,尽可能充分利用我国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出台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同样,如果在企业的投资管理过程中,能够在税法允许范围内灵活运用纳税筹划策略,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由于流动资金不足而导致的投资失效等问题,有助于提高投资项目的效率和效果。

(三)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会计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首先,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意识。纳税筹划工作是企业纳税意识提高到一定阶段所带来的产物,也是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设立规范、完整的财务账表和会计基础核算体系,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工作的基础。其次,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分别是:资金、成本、利润。纳税筹划工作从本质上来看也就是促进实现上述三大要素的最优配置,继而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最后,纳税筹划工作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支持,会计人员需要严格根据税法要求完成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等,也是对会计工作的又一次规范。

三、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纳税筹划具体应用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纳税筹划

耗资大、时间长、风险高是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显然,成本增加会导致利润减少,从而降低所得税。如果不计提折旧或者少计提折旧,企业所得税将会大幅度增加。税法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法或直线法,根据我国现行所得税制度来看,大多数企业会倾向选择加速折旧法。首先,在所得税税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加速折旧可以让企业享受到延期纳税的优势。其次,目前国内经济通货膨胀率较高,历史成本计价的固定资产折旧回收资金的实际购买力将大打折扣,难以按照当下的市价再购置同种标准的固定资产。如果采用加速折旧法,则可以有效缩短回收期限,同时也能收获延期纳税的好处。最后,新税法规定了“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企业可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从而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降低新投资项目的风险,缩短投资回收期限。

(二)投资方式的纳税筹划

目前,企业可选择的投资方式中的纳税筹划策略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选择适当的投资产品。我国税法中明确规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购买企业债券所取得的收入需要缴纳所得税,而股票投资获得的股利属于税后收支,也可以免交所得税,但是却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方式选择时,需要考虑实际税费给企业带来的具体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妥善进行纳税筹划,平衡税负和收益,选择综合性最佳的投资方案,以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是以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货币资金的对外投资选择。通常来说,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要优于用货币对外投资,虽然两者都为了获得投资收益,但区别在于:一方面有形资产中涉及的大量设备投资的折旧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费用都可以在税前扣除,缩小了被投资方的企业所得税纳税基础。另一方面,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14年底出台了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即“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如符合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也可选择按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执行。”投资方应充分利用上述政策,延缓税收缴纳,保证企业现金流的充足。

(三)投资产业结构的纳税筹划

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于特定产业的导向作用。因此,企业可以在选择投资方向时,积极运用我国税收优惠政策,选择不同的行业、产品类型,使企业在运营中有效避开一些实际税负较重的项目。在可供选择的税种征税范围之内,首先考虑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的项目作为投资方向,并对所涉及的税种实施税负测算,力争使企业实际税负降到最低。企业也可以在投资方向基本确定之后,根据我国现行的营改增情况,根据税法中针对兼营与混合销售的有关规定,确定相应的兼营和混合销售项目,避免税收负担的急剧增加。

四、结语

通常来看,税负被人们看作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影响企业价值。税负的主要依据是国家颁布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企业必须在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税收法规完成纳税义务。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领域的纳税筹划工作时,需要将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同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投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行业、地点、组织架构、投资内容、是否采取直接投资手段等来优化企业税负。当前,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企业需要积极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部经济环境,积极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以合理降低纳税成本,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新发展中去,以增强企业实力,从而获得更加长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投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投资项目的选择、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引入系统化的纳税筹划方案并考虑其有效实施,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王晓勇.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4:132-133.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篇10

关键词:税务筹划;税务筹划风险;利益最大化

一、税务筹划与税务筹划风险基本理论探讨

(一)税务筹划的主要内容

税务筹划是一项事前行为,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长期性及合法性等特点,其目的是减轻税收负担,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那么税务筹划是节税,抑或是避税?

节税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税收政策导向,制定最优的纳税方案,进而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通常意义上,凡是遵循税法立法精神而实现减轻税负的行为都属于节税。故而,节税是税务筹划的另一种委婉表达。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疏漏之处投机取巧,期望减少应纳税额。避税行为并没有完全遵循相关税收政策,但其本身属非违法行为,并且筹划者可以通过关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变动,随着税法漏洞的填补重新制定避税方案,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因此,避税也在税务筹划的范畴之内。

综上,税务筹划是企业在纳税行为发生前且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兼并重组等涉税事项做出合理的筹划和安排,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的目的。

(二)税务筹划风险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由于税收法规具有时效性,伴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变化,使整个税务筹划充满了不确定性。税务筹划风险指纳税人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筹划方案无法有效实施,使筹划收益偏离企业预期结果。

税务筹划风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纳税人对有关税收政策理解不透彻、有偏差,削弱了企业利用税务筹划进行节税的目的;第二,征纳双方对整个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存在认定差异,给纳税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第三,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缺乏真实可靠性或进行虚假的会计核算,形成一定的税务筹划风险。

二、税务筹划风险的分类及成因

风险与不确定性相联系,不确定性是风险产生的条件。因此,随着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企业经营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变化,给筹划方案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促使了税务筹划风险的形成。

(一)企业相关人员的主观性风险及成因

由于纳税人税务筹划意识不强,未能对筹划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控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筹划风险。同时,存在企业负责人授意筹划人员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使税务筹划方案在确定与实施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风险,直接影响纳税筹划方案的合理性。

例如,2005年3月,财政部驻安徽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派调查组奔赴亳州,对古井集团旗下的知名上市公司――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井贡”)的财务问题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古井贡的财务人员在没有取得国税总局批准的情况下,将销售公司和母公司汇总缴纳所得税,以期望减少分设的销售公司(古井贡全资子公司)缴纳的所得税。有关证据表明,这种消费税环节“分”,所得税环节“合”的做法,造成古井贡2002、2003年度分别抵减其销售公司应缴企业所得税3900多万元和5900多万元,累计“偷税”金额近1亿元。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国税发【1998】127号文件规定,构成偷税行为,给古井贡带来极大的税务风险。

(二)税务筹划方案的时效性风险及成因

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法律环境及税收政策下制定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税收政策会不断地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会随着相关因素的变动而变化,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会给税务筹划人员开展税务筹划(特别是中长期筹划)带来较大的时效性风险。

(三)税务筹划的成本性风险及成因

税务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目标是实现企业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但筹划方案在给纳税企业带来税收收益的同时,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成本。若企业在实际的筹划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低纳税成本,导致成本增加超过筹划取得的收益,就会违背成本效益原则,由此带来的成本性风险预示着税务筹划的失败。

(四)征纳双方认定差异性风险及成因

我国的税务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税务筹划方案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能否给企业带来税收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筹划方案的裁定。若企业盲目地实施自以为正确的筹划方案,税务机关可能会视其为偷逃税,给企业带来筹划风险。

三、规避税务筹划风险的措施

税务筹划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筹划人员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规避措施,提高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一)加强协调税企联系,积极寻求支持与帮助

税务筹划方案制定者应充分了解相关政策的要求及当地税务机关的特点,加强税企之间的联系。只有税务机关确定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同时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才能降低税务筹划风险发生的概率,有效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二)建立健全的税务筹划风险防范体系

纳税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税务筹划风险预警与监控体系,筹划部门可采用定期报告的形式监控筹划方案的实施情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税务筹划专项审计,检查筹划活动是否合法、合理,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强化知识和政策的学习,提升筹划人员的总体水平

税务筹划集财务会计、经济法律、税收政策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是企业对其自身涉税行为的一种优化。税务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根据税收政策及相关法律的变动及时调整筹划方案,为企业谋取真正的利益最大化。

(四)真实进行会计核算,诚信履行纳税义务

税务筹方案的确定与实施是以纳税人的会计核算为基础,若企业利用虚假的财务数据进行税务筹划,就无法保证筹划的合法性及方案的有效实施。因此,纳税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为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真实可靠的核算基础,保证税务筹划目标的实现。

总之,税务筹划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把双刃剑,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确定的筹划风险。企业要在保证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并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尽可能降低税务筹划的风险,以达到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霞.现代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49-251)

[2] 熊英,段玲卉.浅谈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知识经济,2013,(153-154)

[3] 李红梅.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当代会计,2015,(22-23)

[4] 吴秋红.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