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8-28 17:03:11

违章管理制度

违章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安全管理;反违章;措施;提升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18-01

加强安全生产反违章管理,是供电企业遵循安全生产工作规律,顺应电网科学发展的新形势的基本要求。供电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发挥好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作用。通过学习落实,加大反违章力度,制定严格的措施铁腕治理违章。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重点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隐患,要从基础工作抓起,要分门别类排查隐患,真正做到“发现一处,消除一类”。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做好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研究,提高设备诊断和监测水平。

一、充分认识反违章管理的本质

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样如此。要确保反违章管理真正取得成效,真正实现由“反违章”到“无违章”的转变,领导层和管理层是关键。

从目前的情势分析,一些单位之所以违章现象、违章行为屡禁不止,其背后无不凸现出领导层和管理层的不作为或者说乱作为,这些都是管理性违章。省公司明确指出,管理性违章,就是领导层和管理层不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规和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有关规定,不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有关规程、制度和措施,不严格落实企业规章制度,不强力打击违章违纪。毋庸置疑,管理性违章是行为性违章和装置性违章的根源。任何违章,不论是行为性违章还是装置性违章,背后都是管理性违章。

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无违章年”活动,就必须突出从源头上根治违章,也就是从严治理管理性违章。一是要对行为性违章或人员责任的事故障碍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弄清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充分暴露背后的管理性违章。二是要提高管理流程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严格进行责任追究,防止“和稀泥”等责任不清的现象,下级人员管理责任不清就是上级主管领导的失职。三是严格管理性违章的处罚,除对相关责任人经济处罚外,还要加重处罚重复性的管理性违章,并连带处罚单位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四是要重点整治五类管理性违章,那就是凡不按上级要求制定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凡不严厉打击违章违纪、凡不对上级检查和监督提出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并认真实施、凡不按规定生产作业信息、凡不严格把关将没有现场运行规程的新设备投入运行的,均按管理性违章严惩。

切实治理管理性违章,对各级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无管理性违章是衡量领导层和管理层工作作风、工作执行能力的“试金石”。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工作抓实了,抓到位了,管理性违章杜绝了,安全生产无违章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二、加强反违章管理的措施

1.提高安全意识

要从关爱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现实出发,不断引导和教育职工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树立“安全是节约、安全是效益”的理念,强化职工对“严抓严管”和“无违章”理念的认同。逐层签订“反习惯性违章”三方共同约定承诺书。同时,结合公司与电网建设重点工程,深化细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劳动保护三级网络的作用。通过举办 “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及“安全知识”培训和竞赛,凝聚各方力量,共筑安全生产“防火墙”,让“大安全”理念和实践更富有群众性特征,真正做到把安全管理与劳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岗位,坚决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生命的健康和安全。持续对一线班组员工继续加强安全知识和安规的培训学习,反思学习系统内安全事故通报,提高安全意识。坚定开展“反违章”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将“反违章”工作开展到底,让“习惯行违章”彻底低头。

2.做好整改落实

各生产单位从习惯性违章、安全管理等方面,深刻分析自身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明确整改落实重点,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重点的对存在“违章行为”的突出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归类,作为重点开展整改落实工作;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按照整改“违章行为”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提出整改落实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安排,排出整改落实进度表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整改落实责任制,细化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整改落实情况要向定期通报,接受监督,促“反违章”工作深入开展。

3.强化安全管控

在安全管理、控制过程中,发挥各级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员作用,严格执行“两票”,做好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促使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按照规范、流程开展。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和考核、监督检查管理体系,将安全监督从查纠作业一线人员违章行为转变到监督各级管理人员到岗尽责和体系作用发挥上来,通过监督、检查使各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以规范的流程和严格的程序来消除一线员工工作随意性大的不良工作习惯。通过现场违章行为查找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并进行透彻分析,找准违章行为产生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发生。

4.严肃监督考核

把管理性违章的查处作为打击违章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对不严厉打击违章违纪、不严格现场把关的行为按管理性违章进行严厉处罚。要以铁的纪律、铁的处理、铁的面孔,严厉打击各类违章行为,确保安全生产局面长治久安;要通过从严处罚这一“抓手”,让员工对违章有切肤之痛,并逐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各个作业现场进行明查暗访,督查安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各级安全监查人员全方位稽查,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良好的反违章工作氛围。

违章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反违章管理;安全稽查;对策

引言

当前,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一线班组经过培训,各种户外作业、电力抢修技术已日益成熟,但与此同时,随着其对作业流程的熟悉程度不断增加,作业中易产生麻痹大意思想。一些班组人员平时在工作中存在着习惯性违章现象,甚至部分一线班组管理人员思想上也出现了松懈。一味地宣传教育无法提升一线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特别是随着外包作业的增加,外包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也愈加严重。如何提升一线班组的安全意识,开展作业人员开工前反违章培训,落实反违章管理责任,强化作业中反违章现场管控,杜绝违章作业,保证各项工作安全可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专业管理的范围:加强设备全过程质量管控,明确一线班组反违章管理责任,积极开展班组及外包人员作业前反违章培训,加强作业现场反违章稽查,落实反违章考核机制,重点开展习惯性违章治理工作。(2)专业管理的目标:切实保障反违章管理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可靠落实,并将责任落实到位,加强设备运维管理,做好事故分析调查,有效规范作业流程,落实各项安全管控措施,提升一线班组反违章意识,主动开展反违章自查自纠工作,养成员工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的习惯,落实事故调查四不放过,对作业中存在的违章行为进行宣贯教育,避免同类违章二次出现,严格落实考核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考核,逐步降低作业现场的违章次数,降低违章查处率。

1.2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降低反违章稽查率,做到作业全覆盖,安全全管控,违章全纠正,形成完整的反违章管理的闭环管理体系,现场稽查次数增加20%,违章查处量下降10%。

2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主要介绍专业管理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及流程正常运行的支持保障系统等。

2.1夯实基础管理,降低故障抢修次数

2.1.1加强设备运维管理,减少故障抢修次数有效减少故障抢修次数,从源头做好故障管控,总结抢修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抢修作业流程,规避作业中的违章风险。与运检单位联动加强设备管理工作,做好设备的日常巡视、缺陷记录与故障分析等各类设备运维工作。提高一线班组对设备日常运维的重视程度,严格开展设备运维管理考核,认真落实设备主人制考核,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尽可能减少故障抢修,提升计划检修率。2.1.2落实事故分析制度,做好作业现场违章治理工作严格落实故障分析制度,利用每次检修的现场视频对作业现场的违章工作进行全程纠察,同时分析故障处理全流程。对作业中存在的管理性违章、行为性违章、装置性违章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每月的故障分析会上研讨故障产生的原因,同时做好作业中典型违章案例的分析,通过班组成员自己找违章,自己分析违章的全过程,明确违章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及后果,使一线员工对自己的违章行为有清晰的认识,充分调动一线班组人员开展反违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业中主动做好互相监督,违章现象逐步减少,现场作业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2.2加强现场安全稽查力度

利用稽查大队对设计、规划、基建、调度、检修、信通等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管控,抽调全公司安全力量确保每个作业现场反违章稽查到位,不以完成指标为目的,尽力做到作业现场的全覆盖,尤其是要加强对设计、规划、调度、信通、营销等原先重视程度不高、安全风险较低的作业的反违章稽查力度,加强外包人员作业前安全教育培训,尤其是临时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开工作业前由工作负责人对班组成员在作业中可能发生的违章行为进行现场交底,定期在班组中开展违章内容学习。专业管理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2.3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建立反违章联络机制,抽调安监、运检、调度、营销、信通等相关部门建立反违章工作联络小组,以公司分管副经理为组长,定期召开协调会,对近期检查中发现的明显的违章及反复出现的习惯性违章工作进行分析,总结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抽调各部门精干力量组建稽查大队,以充实反违章稽查人员队伍,严格落实反违章责任机制,各专业反违章工作责任落实到专人,由专人督促班组更好地开展反违章管控工作,保证反违章体系的有效落实。

2.4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为保证反违章体系的有效落实,不仅应根据考核规范对违章作业人员开展积分考核和绩效考核,还需对违章现象频发无明显改善的单位进行考核,确保考核机制到位。

3评估与改进

3.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强化设备运维管理,由违章源头开展管控工作,从规划、设计的前期工作介入安全管理,防止规划、设计带来的设备隐患。加大质量事件管控力度,利用设备全寿命管理手段,加强对各环节的前期介入,监控每个环节,确保设备不带病运行。加强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严格落实设备缺陷、设备主人制的闭环管理工作。建立设备缺陷档案,合理开展计划检修及设备改造,对设备安装、运行中产生的故障,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要全力确保各项违章得到有效整改,通过精益化班组建设,夯实一线班组管理基础,有效提高一线班组自主反违章意识,实现由被动监督到主动整改的转变。利用3G视频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作业现场的稽查,对作业现场实行人工巡检与视频巡检相结合的方式,稽查人员对现场违章行为需立即指正,并在工作总结会议上自主分析违章行为,班组成员互相评价,确保反违章工作的长效持久。

3.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因安全管理涉及公司运检、调控、营销、基建、物资、后勤等各个方面,在管理过程中要求各相关单位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由于环节过多,导致实施过程中只要有一环发生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反违章管理的缺失,给安全工作带来隐患。切实落实考核联动机制,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项机制可靠有效实施。同时由于各部门安全意识、安全理念、人员素质的不同,单由稽查大队负责督促实施反违章工作不能有效提高班组反违章自主性,长此以往不仅会使稽查效果下降,还会引发一线作业人员的抵触情绪,给安全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下一步应提高班组成员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特别要从反管理违章着手,提升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理念和意识。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分工,完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一线班组积极性。

3.3改进方向或对策

首先,积极开展安全管理提升活动,充分发挥班组成员安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分析原因,把握源头。充分认识违章的源头在于管理,要从反管理违章着手,提升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理念和意识,加强联责考核。其三,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分工,完善考核机制,落实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一线班组积极性。对班组重复性违章实行一票否决制,对部门分管领导实行联责处罚。

[参考文献]

[1]陈庆前.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吴声声.电力企业人因安全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违章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反违章 制度建设 安全文化 现场监督

反违章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生产单位必须认清反违章工作的重要性与长期性,同时,对违章的现象和原因进行认真剖析,形成一种真正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安全机制,使职工形成预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遵守安全法规,彻底杜绝违章行为。

1.抓制度建设,以制度约束行为

“反违章”管理的最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反违章”工作的基础保障。

1.1建立完善的“反违章”管理体系

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秩序,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只有在管理体系完善的情况下,各级安全责任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因此,要建立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车间、各岗位、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逐级传递安全压力,人人分担安全指标,确保安全工作做到思想、责任、管理、措施“四个到位”。

1.2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各级“反违章”制度、规范

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标准,是搞好反违章工作的主要依据建立完善、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是企业安全管理遵循的依据,有利于理顺生产秩序,规范人员行为。同时,作为生产车间,要根据车间工作的具体内容对上级规章制度加深理解,正确解读各级制度、规范的同时,充分将其细化、量化,形成适用于具体管理目标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如运行工区在公司及上级反违章管理办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安全双制式”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为《双安全员制度》和《个人安全天数终止制度》,这两个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就是对原有安全管理制度的一种细化和补充。通过《双安全员制度》和《个人安全天数终止制度》,使安全管理查禁违章工作得到更加广泛的群众支持,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1.3抓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健全的规章制度需要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他的管理效果,因而,要取得反违章工作的好的效果,必须狠抓执行力建设,切实保障已有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得到认真的执行和落实,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纸上谈兵”。

1.4开展标准化作业,加强精细化管理

开展标准化作业,强化精细化管理,是搞好反违章工作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各专业、各工作开展标准化作业,可以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有效提高作业质量和保证作业安全。为顺应省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思路,结合我公司班组精细化管理竞赛活动,生产系统对运行、检修、带电作业等各项工作开展了标准化作业,分专业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了工作标准和流程,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坚持持卡作业,有效提高了作业质量,避免人员违章现象的发生。

2.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反违章”工作氛围

目前在企业的反违章工作中,相当多的职工认为,反违章工作是管理层的事,普通生产一线职工只是处在被监督、被考核的位置,没有必要参与到反违章的管理之中。其实,一个工作团队中,每个人都只不过是整个工作群体中的一个环节,都必须对其他所有的环节负有与管理者同样的责任。反违章工作,不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职工,都应该牢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因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反违章”工作氛围,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才能真正把反违章工作做好。

2.1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首先要正确理解安全文化的含义。安全文化绝非几面上墙图版或是几句安全口号这么简单,他应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根据本车间的具体情况对企业整体的安全文化理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解读。比如运行工区对公司“安全管理重如泰山,安全理念固如泰山,安全标准高如泰山,安全文化尊如泰山”的安全文化理念进行解读,提炼出“拼搏创新、保障有力、精益求精、作风坚强”的十六字工作标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作理念。

其次,安全文化应逐步渗透到反违章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也应结合安全文化内涵。运行工区实行的“安全双制式管理”,其外在形式内容为“双安全员”和“个人安全天数终止”两种制度,但究其内在核心,却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形式打造浓厚的安全管理氛围,通过文化的滋养和渗透,进一步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从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筑起安全堤坝,形成重视安全、维护安全、保证安全的良好氛围。这种以制度建设来营造文化氛围的工作模式在以往很少采用,但实际应用效果却是非常明显的。

2.2安全文化从形式主义走向文化熏陶,体现人文意识,形成人性化管理理念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为什么难以真正深入人心呢?安全文化建设过分侧重形式而忽略了与受众的心灵、情感的交流是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但提炼出安全文化理念,拍摄了企业文化的宣传片,而且制作了大量的宣传展板和图册,从形式到内容均做到了丰富多样。

安全文化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现有的反违章管理制度中,大多数都是轻管理、重考核,而且考核力度相当大,具有巨大的震慑作用。但是,这种严厉的考核制度也有他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考核机制中侧重于处罚而缺少分析,大部分违章情况发生后会后大批人受到“株连”。

要真正解决管理制度中的种种弊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体现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实践证明,真正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最有效的是注重安全文化的培育,营造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使绝大多数的人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法规,并且在工作中相互关爱,互相提醒,从根本上杜绝违章现象的发生。

2.3监督到位,消除现场违章苗头

真正做到“零违章”,应该是作业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达成一致与和谐,并且责无旁贷地为消除违章现象着想。生产车间内部开展创建“零违章”班组活动,建立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反违章机制十分重要。而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必须要通过监督机制来实现其预期效果。现场安全管理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才会取得好的效果。要在大量的、深入生产现场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并研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善于找出安全管理中规律性的事物,形成规章制度,用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指导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作业现场的到位监督无疑是最好的安全监督手段。

违章管理制度篇4

一、目标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对未经规划、土管部门批准,擅自违法改建、扩建、新建的房屋、围墙、临时设施等违章建筑予以坚决制止,并。同时建立长效机制,以达到对违章建筑行为标本兼治的目的,确保我镇城市化进程顺利推进。

二、加大宣传力度

各村及镇属企事业单位,应通过会议、宣传栏及永久性标语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认真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使大家知法、守法、不违法,宣传违章建筑是影响城市发展,败坏社会风气和社会公德,导致群众生命安全无保障及财产损失等方面的危害源头;引导教育群众自觉停止违法乱搭抢建,并自行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原貌。

三、实行违章建筑属地监管,落实违章建筑监管责任制

各村负责加强对本村内的单位和群众说服教育工作,以源头上控制违章建筑行为的发生,切实加强对本村内违章建筑的监控,全面及时准确掌握本村内违章建筑情况,坚决杜绝非法转让土地现象,及时制止建筑违法行为,确保本地内不再出现新的违章建筑和非法转让土地的现象。

同时在镇、村落实监管责任制,层层鉴定责任状,一级对一级负责。由镇包村领导负责对包村违章建筑监管工作的指导,各村要专门成立违章建筑监管报告机构,明确村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为分管责任人,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将违章建筑监管列为村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

四、建立违章建筑监管巡查制度,组建专门队伍

五、工作要求

1、制止、拆除违章建筑工作组成员每天早上8:30—下午6:30分别在镇综治办和东城玻纤工业小区办公室集中,实行签到制,每天上、下午各巡查1次。

违章管理制度篇5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现代生产,愈来愈表现为协作、有序的状态,从而形成各行各业生产的系统化。某个环节发生的问题,不仅仅是操作者个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问题,并且往往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安全。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生产安全。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1963年3月30日国务院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的教育、检查等方面作了规定。此外,为了使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国家陆续了《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防止沥青中毒办法》、《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所侵犯的客体的生产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危害生产安全,同样表现为能够使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的损害。其特点是这些损害发生在生产过程中。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生产和作业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方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行为人在生产、作业活动中,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即一般职工本人直接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不服管理”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不服从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要求或者不服从单位领导有关安全方面的工作安排。“违反规章制度”是指违反有关生产安全方面的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和劳动保护等规定。“不服管理”与“违反规章制度”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表现为作为,如擅自移动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志、开关、信号,在禁火区生产时使用明火作业等;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如值班时外出游玩、睡觉打吨、精神不集中等。其实,在许多情况下,“不服管理”与违反规章制度“是一致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方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行为人在生产、作业活动中,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即有关生产、作指挥、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强令职工违章冒险作业。在这种表现形式中,首先是工人不愿听从生产指挥、管理人员的违章冒险作业的命令,其次是生产指挥、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强迫命令工人在违章的情况下冒险作业,即强迫工人服从其错误的指挥,而工人不得不违章作业。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工人客观上是违章作业,但由于违章作业不是工人本人的意愿,而是被指挥、管理人员强迫去违章作业,因此,不能追究被强迫违章作业的工人的刑事责任,而要追究违章指挥人员的刑事责任。

1.行为人必须具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所谓规章制度,不仅指上述国家的各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制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并涉及工艺技术、生产操作、技术监督、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章、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等,而且还包括那些虽无明文规定,但却反映了生产、科研、设计、施工中安全操作的客观规律并长期为群众所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操作习惯与惯例。但是,应逐步将这些操作习惯和惯例条理化、规范化并见诸文字,以便于衡量和检验。违反上述规章制度,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前提条件。处于不同岗位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往往具有不同的形式。普通职工违反规章制度,主要表现为不服管理,不听指挥,不遵守操作规程和工艺设计要求,盲目蛮干,或者擅离岗位。技术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主要表现为违背科学原理,对设计、配方等应予论证、检验而不进行论证、检验。生产管理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主要表现为不遵守劳动保护法规,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违背客观规律在现场瞎指挥。认定某人是否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首先应查明其是否具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没有违章行为不构成犯罪,具有违章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

2.行为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并与生产有直接联系。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毒罪等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违章行为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并与生产有直接联系。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有违章行为,才可能出现责任事故。就普通职工而言,虽然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违章行为,引起严重的危害结果,但如果同其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仍然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其他过失犯罪,而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就生产管理人员而言,其违章管理、违章指挥行为只有与生产直接联系,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否则,仅在一般管理层次上出现漏洞,不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引起发生严重危害结果的,则构成玩忽职守罪,不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

3.行为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引起了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虽然有违章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必要时可予以适当的行政处罚。从造成的结果看,本条规定了“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两个标准,具备其一便构成犯罪。1989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取案件标准的规定》,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这两个标准作了量化规定。重大伤亡,是指致人死亡一人以上,或者致人重伤三人以上的;严重后果,是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万元以上的,以及经济损失虽不足规定数,但情节严重,使生产、工作受到重大损害的。

所谓情节特别恶劣,是指经常违反规章制度,屡教不改,明知没有安全保证,不听劝阻,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发生过事故不引以为戒,仍继续蛮干;事故发生后,不组织抢救,使危害后果蔓延扩大;为逃避责任,伪造现场、嫁祸于人;造成伤亡人数特别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特别大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这些单位既包括国家的,又包括集体的。作为本罪主体的上述单位的职工,并非该单位从事各种工作的职工,而是指那些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和直接指挥生产的人员,包括生产工人、技术员、安全员、化验员、检验员、生产调度、段长、矿长、车间主任等。而非生产性的工作人员,如党、团和工会的专职工作人员,以及资料员、收发人员、治安人员等,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均不构成本罪,但是,如果他们参加车间生产期间,违章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则构成本罪。此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个体经营户生产中因违章发生重大事故的案件开始增加,上述主体范围已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因此,1986年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法第114条规定的主体要件的适用范围的联合通知》中,将群众合作经营组织或个体经营户的从业人员也包括在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中。对于群众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主管负责人,在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应按刑法第114条的规定,追究处罚。1988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无照施工经营者能否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的批复》指出,“无照施工经营者在施工过程中强令从业人员违章冒险作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可以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要件。1989年4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押犯能否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的批复》指出,”在押犯是劳改企业中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可以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至于三资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能否成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均未明确指出,但根据立法与司法解释的精神,应当认为他们可以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这种过失,表现在对造成的后果没有预见,或者轻信可以避免。而对违章本身,既可能是无意之中违反,也可能是明知故犯,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在量刑时可以作为一个情节予以考虑。如果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出于故意的心理状态,不构成本罪,可能构成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1986年7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言人就《关于刑法第114条规定的主体要件的适用范围的联合通知》所作的解答,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和群众合作经营组织、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经过技术培训,没有受到必要的安全教育,不了解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行为人不负法律责任,应由发生事故的单位和经营组织、经营户的直接责任人员的负法律责任。

二、认定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与自然事故的界限

所谓自然事故,是因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原因而造成的事故,如雷电、暴风雨造成电路故障而引起的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如果无人违章,纯属自然事故,不构成犯罪。如果违章行为。与自然事故相竞合,如离岗时不按规定关机,遇雷击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而不是单纯的自然事故。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与技术事故的界限

所谓技术事故,是指由于技术手段或者设备条件所限而无法避免的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总会因现有科技水平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出现事故,造成一些损失,这不是犯罪问题,但是,如果凭借现有的科技和设备条件,经过主观努力本来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而由于疏忽大意未能避免的,则可能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三、处罚

违章管理制度篇6

习惯性违章的涵义

习惯性违章是进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工)的一种行为。所谓习惯性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模式,是个人在现实活动时所采取的行为样式,它受到人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人的性格和环境的影响。违章是指职工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按照企业制订的各种制度行事的异常行为。

综合上述各项因素,笔者认为: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漠、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和一些职工的无意识行为造成安全事故隐患或导致生产事故发生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的特征

习惯性违章由于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的行为产物,因此具有以下特征:

一、普遍性。凡是生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实践者——人的参与,因而习惯性违章也就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种场所,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凡是有职工管理和操作的地方就存在着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可能性。

二、随机性。习惯性违章往往存在于生产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时期。只要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就需要人来管理和操作,习惯性违章就将伴随始终。

三、隐蔽性。习惯性违章往往隐藏在工作中,不易被人们察觉。由于职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差异性,对于习惯性违章的防范意识也有所不同。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较差的职工往往难以发现习惯性违章的存在,更难以按正确的操作规章来纠正。

四、危害性大。由于习惯性违章往往麻痹人们的遵章意识,使人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丧失警惕,因而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五、防范难度大。正是由于习惯性违章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所以,要想彻底杜绝习惯性违章十分困难。

由于习惯性违章具有上述特征,因此在抓好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杜绝和减少习惯性违章就显得十分重要。正确分析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主动的防范措施,对于我们抓好安全生产意义十分重大。

习惯性违章产生的根源

根据油田生产多年的实际经验,我们可以把习惯性违章的产生分为以下几类:

一、图省事。在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图省事的思想在作怪,造成习惯性违章事件的发生。例如:由于某供汽站停炉,要求某职工对注汽井扫线放空,但是这位职工为了省事,未按操作规程办事,未到井上放空并关闭回压闸门,仅简单地关闭配汽间闸门了事,结果由于配汽间闸门不严造成井内油气返入注汽总线,形成了一起习惯性违章事件。

二、无意识中未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习惯性违章事件的发生。

在油田生产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由于操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操作不规范,无意中违犯操作规程,造成习惯性违章事件的发生。

例如:某职工在操作储油罐倒流程过程中,由于是夜班精力不集中,无意识中将流程倒错,当时并未发现,待2小时后其他职工上厕所时才发现部分原油已流出泵房,造成了一起习惯性违章事故的发生。

三、由于操作人员未经严格培训,对操作规程不十分清楚,作业时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来进行操作,导致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例如:某职工被安排巡检抽油井,巡检过程中,他发现有一口油井盘根有些漏油。由于该职工不十分清楚紧盘根盒的操作规程,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抽油机正在运行过程中用手紧盘根盒,结果造成悬绳器夹板与盘根盒夹伤手指,形成一起习惯性违章事故。

四、由于管理不严造成习惯性违章事故的发生。这类事故的发生往往产生在管理者与操作者工作衔接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安排工作时习惯性的认为职工已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故未在安排工作的同时提示职工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结果导致操作职工操作失误造成习惯性违章事故的发生。这类情况往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管理人员习惯性违章指挥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二,管理人员由于自身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对日常生产中出现的习惯性违章现象熟视无睹,不能及时的发现和纠正操作职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从而导致习惯性违章事故的发生。

第三,规章制度不严,不能全面规范操作职工的行为,造成职工无章可循,无所适从,只能凭自己的感觉来完成具体的操作,从而造成习惯性违章事故的发生。

第四,在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为完成生产任务违章作业而造成习惯性违章事故的发生。

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

在分析了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原因之后,为了抓好安全生产,减少因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尽可能地杜绝习惯性违章。

一、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职工安全意识的培训,促使全体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具备较高的生产技能,从而达到防范习惯性违章的目的。

二、制订全面涵盖油田生产的安全生产各项操作规程,使全体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有章可循,堵住职工在生产中随意操作的漏洞。

三、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从硬件上保证安全生产。尽管目前原油生产成本紧张,但我们仍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大安全生产硬件的投入力度,以保证全体职工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环境中杜绝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贯彻以HSE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信念,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做到令行禁止,及时处理和纠正职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适时的警示和教育每一个在岗职工,把职工的个人行为统一到安全生产的框架中来,真正做到杜绝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违章管理制度篇7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范围的界定

刑法第134条对本罪的主体采用了概括加列举的规定方式,即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虽然刑法对本罪的主体范围做了大体的规定,但是,结合复杂的实际情况来看,刑法的规定在一些问题上是欠明确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刑法规定本罪的精神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本罪中企业、事业单位的认定

对于本罪中的企业、事业单位,有以下问题应当明确:

第一,是否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是否必须是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我们认为,刑法之所以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目的在于惩治那些严重危害企业、事业单位正常的生产、作业安全秩序的行为。无论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还是非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也无论是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还是私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其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都是对企业、事业单位正常的生产、作业安全秩序的破坏,其行为性质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理由仅因为其是否属于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或是否属于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而对其同样性质的危害行为作不同的法律评价。对同样性质的危害行为应进行同样的法律评价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非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虽然在成立的条件或者程序等方面存在着与有关法律的规定相违背之处,但这一点是规范企业、事业单位成立的法律法规的评价的问题,与刑法评价无关,这种情况的非法性并不表明这些单位的合法的财产等权益及其职工的人身权利不受法律保护。总之,不管是否属于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也不管企业、事业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如何,只要其客观上属于企业、事业单位,其职工就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第二,群众合作经营组织、个体经营户是否属于本罪中的单位?对于该问题,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的《关于刑法第114条规定的犯罪主体的适用范围的联合通知》曾明确规定:“对于群众合作经营组织或个体经营户的主管负责人,在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应按刑法第114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严格地讲,群众合作经营组织、个体经营户并不属于企业,因此,其中的从业人员不属于刑法第134条规定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而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但是,从实质意义上看,群众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忽视安全生产、作业,导致重大责任事故不断发生,造成的人员重大伤亡和经济重大损失的情况,与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由于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情况基本一样,都属于在生产、作业活动中的违章行为,在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上至多存在量的差异,而无质的不同;而且从实践中看,在群众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经营户数量不断增多的态势下,这些组织忽视安全生产、作业的现象相当普遍,因违章行为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故也相当严重,因而有必要对群众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进行不同于普通过失犯罪的专门评价。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认为,应当将群众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经营户视为本罪中的单位。

第三,是否必须是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从刑法第134条明确列举的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即“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的性质来看,这些企业均是以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为主业的企业,那么,能否推定,立法具有将本罪的其他主体即“其他企业、事业单位”限定于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为主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范围之内的意图呢?我们认为,刑法第134条对本罪的主体采用的是列举加概括的规定方式,那么,从逻辑结构上看,“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是从属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这一种概念的属概念,因此,前者的性质受制于后者的性质。既然,刑法并没有对“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性质作任何的限定,就不能说凡是可以成为本罪主体的都是以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为主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而且,从客观上看,即便是在不以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为主业的企业、事业单位中也有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部门,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人员在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中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也会危害这些部门的生产、作业安全秩序,对此,没有理由不作为本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从刑法第134条把不以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为主业的事业单位的职工规定为本罪的主体这一点,也可看出立法者并不具有将本罪的主体限定于以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为主业的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意图。这就意味着不管企业、事业单位是否以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为主业,只要该单位中有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部门,该企业、事业单位就属于刑法第134条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

(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认定

对于本罪中的职工,有以下两个问题应当明确:

第一,在企业、事业单位中,可以成为本罪主体的职工是否必须是该单位的正式职工?从法律规定和实践中看,企业、事业单位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形式多种多样,有合同工,聘任工,长期工,临时工,季节工等等,但企业、事业单位与其职工的关系形式如何,并不影响其职工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因为,本罪是职工在从事本单位生产、作业活动的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行为,只要行为人属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在其被单位指派或分配从事本单位的生产、作业活动过程中违反了规章制度,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时,就构成了本罪。当然,并非企业、事业单位的所有职工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第二,是否该单位的所有职工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对于该问题,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曾存在过争议①:有些学者认为,在厂矿、企事业单位中,非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如会计、出纳员、党团工作人员或其他行政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但有些学者认为,上述人员也能够成为本罪的主体,因为,刑法第114条对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的限制,只是限制在“职工”这一身份范围内,并未对这一身份内的具体身份再做限制,因而把“职工”中的非生产性人员一概排除在本罪的主体之外,是与法律规定不相符合的;而且“职工”中的非生产性人员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主要应看其是否直接从事了生产活动,不能因其属于非生产性人员,就否认其有直接从事生产性活动的可能性,从而否认他们有成为本罪主体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对上述问题回答是或不是都过于简单,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判断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是否符合本罪的主体要件,关键是看该职工的违章行为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是否在其从事本单位的生产、作业活动中违反有关保障生产、作业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的,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符合了本罪的主体要件,否则,就不能以本罪追究该职工的刑事责任。简言之,只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在从事生产、作业活动时才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而不管在其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之前从事的是何种工作。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罪过形式的分析

(一)各种观点概览

对于本罪的罪过形式,我国刑法理论界存在着一定的意见分歧。概括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犯罪过失,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至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则可能是明知故犯①。

第二种观点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间接故意,因为这种犯罪的行为是违反规章制度,而违反规章制度大都属于明知故犯②。

第三种观点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③。

(二)观点的评析

我们认为,认为本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间接故意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尽管实践中不少情况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属违反规章制度是明知的,但不可否认,在一些情况下行为人则由于疏忽大意而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反规章制度的。在行为客观上违反了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本有能力认识到,只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违反规章制度的性质,进而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难道对这种过失犯罪就可以不处罚了吗?从刑法的有关规定看,立法者并没有这样的意思。那么,能否将这种过失犯罪作为一般的过失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在刑事立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已经进化到明确区分业务过失犯罪和一般过失犯罪而分别规定的情况下,将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业务过失犯罪按一般过失犯罪处理,显然违背立法者的意图。在刑法第134条没有体现出重大责任事故罪不包括这种业务过失犯罪的情况下,将本罪的罪过形式理解为包括犯罪过失的形式应当说是完全合理的。而且从实践中看,即便在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往往也是持一种反对、排斥、根本不希望其发生的过于自信过失心理态度。这样看来,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对自己的违章行为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属过失心理的情况是大量、普遍的存在。因此,将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理解为过失既与实际情况相符,也与刑法规定的精神不相违背。

那么,能否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既包括过失,也包括间接故意呢?换言之,在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规章制度,并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时,认定其行为构成了重大责任事故罪呢?根据世界各国刑法分则的立法惯例,一种犯罪的罪过形式要么是故意,要么是过失,一般不存在同一犯罪既可是故意又可是过失的情况。我国刑法基本上也是这样掌握的,但并不严格,在极个别犯罪中也明确规定该罪主观上既可是故意也可是过失,并适用同一的法定刑。如刑法第398条规定的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第432条规定的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即是。这种极个别的立法例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在刑法修改的研讨中,就有不少学者明确指出其弊端,并建议在1997年刑法中对此种立法进行修改①,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1997年刑法仍然保持1979年刑法该种规定的原状。我们认为,这种立法例确实具有混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危害社会严重程度,影响了罪责刑相适应基本原则的贯彻之弊端,应当废除。对于刑法中这种明确规定同一犯罪既包括故意又包括过失两种犯罪心理的规定,从坚持罪刑法定这一最高的刑法基本原则考虑,我们没办法做违背刑法的解释,只能在司法实践中由法官根据两种罪过心理的性质而自由决定其刑罚的轻重。但是,对于象刑法第134条这种没有明确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观上同时包括犯罪过失和间接故意的规定,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刑法理论上的通行见解,将该罪的罪过形式解释为仅限于犯罪过失这一种罪过形式。对于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出于间接故意而违章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以某种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进而使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得以贯彻。而且,如果对出于间接故意违章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处理,而对出于直接故意违章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以某种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理,就产生使本来同属故意犯罪的两种行为受到不同的刑法评价的不妥,及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基本原则的弊端。

三、重大责任事故罪客观要件中有关要素的把握

刑法对本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规定为“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学者们在概括本罪客观方面的构成要素或条件时均依据上述规定,只是在具体表述上有所差异。如有的学者认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上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必须具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二是行为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只能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并与生产、作业有直接关系;三是行为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造成了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②。有的学者认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上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二是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从事生产、作业的过程中,而且违章行为必须与生产活动本身密切相关;三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发生了重大伤亡,造成了严重后果;四是违章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③。上述学者表述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客观方面构成条件虽然数量不同,但在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比较全面、准确地揭示了本罪的客观特征,只是学者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我们认为,比较而言,第一种观点将重大责任事故罪客观方面构成条件表述为三个,比较精练,而且其第三个条件同时也包含了第二种观点中的三、四两个条件,也比较准确,因而我们赞同第一种观点。在司法实践中,除了要在总体上科学把握本罪的客观方面构成条件外,还应当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本罪客观构成条件中所涉及的以下问题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认定:

(一)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认定

要正确认定违反规章制度行为,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规章制度?本罪中所谓的规章制度,是指与保障安全生产、作业有关的规章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曾对此作过明确的解释,即“是指国家颁发的各种法规性文件,和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制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操作、技术监督、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等,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同时包括那些虽无明文规定,但却反映了生产、科研、设计、施工中安全操作的客观规律与要求,长期为群众所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操作习惯与惯例。”①由此可见,本罪中的规章制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颁发的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二是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所制定的规程、规则、章程等的明文规定;三是企业、事业单位中通行的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操作习惯与惯例。不管职工违反的是哪一种规章制度,都是本罪中所要求具备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根据刑法的规定,违反规章制度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二是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构成本罪,只要具备其中的一种形式即可,不要求两种形式同时具备。正确理解此两个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深刻把握“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内涵,从而有助于正确地认定本罪。

1.“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的含义

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包括两种,既可以是通过国家颁发的法律法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制定的规程、规则等规范和通行的行之有效的正确的习惯、惯例对职工的生产、作业活动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企业、事业单位有关从事生产、作业指挥、管理人员要求职工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对职工的生产、作业活动进行管理。因此,职工的“不服管理”,就包括职工不遵守本单位要求其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不服从本单位从事生产、作业指挥、管理人员有关安全方面的工作安排两个方面②。那么,职工的“不服管理”与“违反规章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刑法把“不服管理”与“违反规章制度”共同规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客观行为的一种形式,并用顿号分开,就表明两者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这就意味着认定职工的行为构成该种形式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上必须同时具备“不服管理”和“违反规章制度”两种情况。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在认定职工的行为属于“不服管理”之后,是否还必须进一步认定职工的行为属于“违反规章制度”,然后才能认定其行为完全具备了“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的客观要素或条件?就上述所说的“不服管理”的第一种情况而言,只要认定职工的行为属于“不服管理”,该行为当然属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那么,对“不服管理”的第二种情况来讲,是否也可以作这种认定呢?如果将该种情况的“不服管理”理解为只能是对从事生产、作业指挥、管理人员的依据规章制度的规定而向职工提出有关安全生产、作业的安排不服从,当然可以认定职工也同时具备了“违反规章制度”的要素。如果将其理解为同时也包括对从事生产、作业指挥、管理人员的违背规章制度规定而向职工提出的生产、作业的安排不服从,那么由于这种不服从必定属于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从而该职工的行为根本不可能具备“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形式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因此,我们认为,如果对“不服管理”理解为包括职工不遵守本单位要求其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不服从本单位从事生产、作业指挥、管理人员有关安全方面的工作安排两个方面,那么司法实践中只要认定了职工的行为属于“不服管理”,就可认为其行为已经完全具备了“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的客观要素,而无须再进一步认定是否具备“违反规章制度”这一客观要素。这样看来,刑法将“违反规章制度”与“不服管理”并列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构成要素就是多余的。

2.“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含义

理解“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含义,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施这种行为的主体是什么人?首先,实施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行为的人员必须是和工人处于同一单位的人员,而不能是主管该单位的上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为如果是主管该单位的上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话,就与刑法第134条将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限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的规定相违背。事实上,该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应当属于滥用职权的行为,在行为造成严重危害结果时,可以滥用职权罪追究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那么,实施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行为的主体是否只能是单位中从事生产、作业指挥、管理的人员?对此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从刑法使用“强令”一词的含义来看,所谓强令,应是指强迫命令。如果将命令视为是上级对下级下达的指示的话,就应当将实施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行为的主体限于工人的上级即单位中从事生产、作业指挥、管理的人员。但是,如果实践中出现了一般工人采用强迫手段要求其他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情况,在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时如何处理呢?这种情况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由于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行为,理应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从形式上看,不好说它属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如果不将其视为“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就无法将其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那么,在刑法并没有明确将实施“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行为的主体规定为只能是从事生产、作业指挥、管理的人员的情况下,将实施强令其他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行为的一般工人纳入“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主体范围,应当说与刑法第134条规定的精神是相一致的。由此,这里的强令,就是强行要求他人实施或不实施某种行为的意思了。

第二,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要求工人实施的行为是违章冒险行为而强令工人进行,是否属于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该行为实质上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研究的范畴,但由于其与正确认定“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具有紧密的关系,因此,放在这里探讨。从实践中看,行为人实施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时,一般主观上已经认识到自己要求工人实施的是违章冒险行为,只是由于过于自信的心理才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但是,在有些时候,行为人也可能存在主观上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实施的是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这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为人本来有能力认识到,只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认识到,而在客观上实施了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如果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应当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另一种情况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行为人无论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可能认识到自己实施的是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这种情况一般可作为无罪过事件处理。但应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不具有从事生产、作业指挥、管理工作的能力,而从事这种工作,不听劝阻,盲目蛮干,一意孤行,并在客观上实施了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因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果,这种情况属于无知过失犯罪①,应当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行为人的强令行为是否仅限于利用职权进行威胁?采用暴力、暴力威胁或与职权无关的其他威胁,是否属于本罪中的强令行为?从实践中看,本罪中的强令行为一般为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作业指挥、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权实施。但也可能有这些人员采用职权威胁之外的其他方法如暴力、暴力威胁或其他非暴力威胁强行要求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这些人员之外的一般工人采用上述方法强行要求其他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能否认定为本罪中的强令行为,从而在造成严重危害结果时以本罪论处?我们认为,对于行为人采用何种方法强行要求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刑法并没有作出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立法者认为,行为人究竟采用何种方法实施强令行为,对行为的性质并无影响。事实也正是如此。那么将行为人采用利用职权威胁之外的其他方法进行威胁,强行要求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与利用职权威胁,强行要求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作不同性质的评价就不够妥当。因此,也应当将前种行为视为本罪中的强令行为。

第四,行为人要求工人所冒的发生严重危害结果的危险之可能性是否必须达到比较大的程度,才能认为具备了“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客观要素或条件?换言之,是否在违章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发生可能性比较小或仅具有抽象的危险时,即使工人的违章行为真的造成了法定的危害结果,也不能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我们认为,企业、事业单位之所以要求职工必须认真遵守各种保障安全生产、作业的规章制度,就在于很多生产、作业活动本身具有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性,如果职工在生产、作业活动中不遵守规章制度,就可能或必然发生危害结果。因而从此意义来讲,实施违章行为本身就是在冒着发生危害结果的危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凡是强令工人实施违反规章制度作业的行为,就是强令工人实施违章冒险作业的的行为,就已经具备了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构成要件中的行为要素或条件。总之,我们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不必要求只有行为人强令工人实施违章行为所冒的发生危害结果危险的可能性达到一定的程度或具有具体的危险的,才认定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只要工人实施的违章行为具有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或仅具有抽象的危险,就可认定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

违章管理制度篇8

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要靠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建章立制。在企业建章立制时严禁粗制滥造,要做到精细化,力求完美,企业建立的规章制度应具有下列特点:①针对性与适应性要强,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各项规章制度;②管理流程要清晰,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要明确;③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要强,并且要便于执行;④建立的规章制度要系统、全面、细致,要能包含该项管理内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⑤建立的规章制度要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企业文化的形成主要靠的是制度引导,因此建立的规章制度要与企业文化相统一。且制度与制度之间要相辅相成,要相互补充,不得产生矛盾冲突。企业良好管理环境的形成需要好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好的规章制度可促进企业高产、高效发展。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健全不但可以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程序,还能对各项管理程序与方法不断进行优化,精细化企业的管理程序与管理方法,让日常管理真正有章可循,现场作业有规可从,以便更好地精细化企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2教育培训精细化

电厂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素质,减少或避免职工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有效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在对员工实施教育培训时要注重实效,培训内容不但要精,而且要细。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因材施教。不但要让职工熟练掌握各项生产技能,而且安全生产意识要时刻铭记心中。要想做好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的长期持续进行。在制订企业教育培训计划时,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企业生产的薄弱环节,以及生产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培训。要把企业的长期培训大纲逐年分解成年度计划再到月度计划,然后再细化与补充月度计划,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目标要明确,并且要精细化布置培训,以便提高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效果。对于刚入厂的新职工,必须首先进行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安全知识,明确企业安全规程,掌握一些简单的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技能,要严格落实好“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此外为了使企业的教育培训效果更好,注重采用生动活泼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如可采用现场教学、网络视频教学等方式进行,并且对培训时间要合理安排,以免工学矛盾现象发生。

3违章治理精细化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源通常都是由违章诱发的,而实际生产中的工人违章又具有隐蔽性与顽固性的特点。这就给反违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反违章要具有长期性。要以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为基础开展反违章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违章现象都要认真分析,并要明确各项违章的处罚办法,企业对反违章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要不断加强。对于车间来说要依据各班组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反违章教育活动,对于各班组来说要依据各班员的业务能力、性格、习惯对每个班员容易出现的违章现象进行分析,要让每位班员明确违章的危害,自觉自查自纠自己的各项违章行为,把自觉反违章的意识与能力逐步增强。要想做好企业的反违章工作还要从不同层面入手,一方面要抓好一线员工的生产活动,另一方面要杜绝企业领导人的违章指挥现象,对各项管理性违章要认真查找根源,进行综合治理。此外,直接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还有安全自动装置的使用与维护情况,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对于这些装置性违章应从隐患排查出发认真进行治理。

4监督检查精细化

要想做好电厂的安全管理工作,监督检查不可缺少。通过监督检查不但可以消除一些潜在隐患,还能逐步改善工人的生产作业环境。严格监督与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漏洞及时查堵,把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对工人的安全生产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要想把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做精、做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要从公司、车间到班组,逐级把常规的基础监督检查工作做好,为了及时发现并彻底消除违章现象,每日监督人员要进行现场巡查,每周要进行重点抽查,月末要进行检查总结。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为保障各项生产活动都能按计划有序进行,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跟踪作业,专业管理人员与领导干部要组织形成专项检查,专项治理团队,对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查找,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与解决,以便群防群治的监督管理局面能真正形成,有效监督与管理安全生产。

5结语

违章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煤矿“三违”;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263-01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煤矿安全工作关系到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大事。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大量事故统计表明,煤矿事故的90%以上是由职工“三违”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三违”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最主要措施。

1 “三违”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的原因一般有12种:(1)不懂规章或规章懂得太少; (2)麻痹心理,认为违章不会造成事故;(3)认为规章太烦琐,操作太麻烦,费力费时; (4)个体所受安全教育少,安全意识不强;(5)井下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易疲劳;(6)习惯性违章,企业职工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不按章程办事的习惯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行为;(7)情绪原因;(8)操作失误; (9)认知水平低,要么认为不会发生事故,要么认为即使发生了事故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10)赶进度;(11)从众心理; (12)受违章指挥而违章。

导致煤矿职工“三违”行为的主要因素: ①金钱。煤矿职工处在社会较低阶层,挣钱养家糊口是其第一要务,所以金钱对煤矿职工而言是第一需要。现在多数煤矿生产任务都进行井下承包,完不成目标任务就会扣钱,必然会产生出现急功近利、冒险冒进的违章现象。②心理满足感或幸福感以及情绪释放后带来的。有些矿工干了别人不敢干或不愿干的工作会有一种自豪感,心理会感得很满足,很幸福。而有些心存怨恨和私愤的人把违章视为一种发泄,他们从发泄中可得到。③时间与力气的节省、疲劳的恢复等,也是最常见的现象。每到快下班时,违章现象就会增加。④图便利。

2 “三违”事例分析

(1)2005年4月12日早班,某矿采二队值班队长牛某某,带领3名小工一起来到了366回采工作面。到工作面后,他们抓紧时间出了几车煤。牛看时间还早,想把剩余的几个空车出满,于是他就走进工作面的糊空去挖煤。其中一名小工极力劝阻他:不要到糊空里去挖煤,里面危险。但他却置若罔闻,执意要到里面去挖煤。4点多钟,糊空来压,老塘矸子将其埋住……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事故分析:安全意识淡薄,冒险蛮干,我行我素,武断专行,听不进同事的好言相劝,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规程》第56条规定: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或充填,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禁止采煤。

(2)1987年11月的一天零点班,某矿采一队大工邱某某,参加工作不久,刚到采一队2186工作面上班。那天工作面4点多钟就收工了,邱看到离出班的时间还早,就来到大巷想休息一下。坐了一会,感觉到有点冷,心想,要找个暖和的地方休息就好。于是他来到大巷对面的一个探煤上山。据说,此巷原来是探煤用的,因为没有探到煤,只做了7、8米就没有做了。他心想,岩巷即使没通风,应该也没瓦斯,而且里面肯定暖和。于是,他便往上山走去。谁知刚走上去6米多远,顿感眼冒金星,四肢无力,便从上山滚落下来。要是此巷不是上山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故分析: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不管是岩巷还是煤巷,停风后,都会集聚大量的瓦斯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另者,安监、通风部门监管不力。未通风巷道,应及时打好栅栏,并挂好“严禁入内”的警示牌。《规程》第140条规定: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

(3)2003年5月的一天4点班,某矿开二队刘某某在326采区井底蹬钩出班,被棚上锚杆戮伤一只眼睛……

事故分析:安全思想不牢,图方便、图省事、侥幸心理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规程》第372条明文规定:斜井提升时,严禁蹬钩、行人。

3 扼制“三违”现象发生的主要对策

3.1 坚持以人为本 夯实安全基础

(1) 针对员工素质较低特别是操作技能较低的实际,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使员工达到“知、会、懂、能”。

(2)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把遵章守纪、按章作业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把被动地要员工安全变为员工主动地“我要安全,我必须安全”,使员工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永远第一”的观念。

(3)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精神严肃查处各种违章现象。

(4) 加强工班长队伍管理,强化班组建设。班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可设立专职工班长管理机构,变多头管理为专项管理,探索班组管理新机制,加强班组建设,尤其是工班长队伍的建设。把善于管理、敢于负责、品德优、技术精的同志充实到工班长队伍中,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5) 科学合理安排工作量,做到生产时间服从生产质量、生产安全,增强工作实效。严禁“不可为而为之”。

3.2 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

明确岗位安全职责进一步完善各级岗位责任制,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明确各级的安全职责范围,使之在具体工作中,自觉地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始终做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

3.3 推行安全生产科学化、程序化管理

(1) 源头管理。把风险化解在事故发生之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超前安排、超前治理、超前预防、未雨绸缪。

(2) 过程控制。抓好安全规章制度、技术措施在现场具体工作中的落实。抓好安全生产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第一的工作观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个作业环节。

(3) 应急救援。发生事故后,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把事故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4) 调查处理。总结经验教训,找出症结,采取有效措施,搞好下一步安全管理。

3.4 做好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度,坚持对各类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坚持以法治矿,增强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变“从严、从重、从快”严肃处理为按规章制度,依法进行责任追究。使全体干部员工真正认识到 “没有安全就没有个人、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全体干部员工抓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落实好“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的观念“, 为政之道,贵在得人”,要把想安全、善于管理、责任心强、政治素质高的人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要实行“安全一票否决”,把安全绩效作为衡量其称职与升职、任职的主要因素,切实解决“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

违章管理制度篇10

摘要:通过对煤矿企业员工“三违”心理的成因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煤矿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家庭美满与幸福的作用;阐述了“三违”行为对“生命价值”的锁链关系,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和防范对策。

关键词:“三违”心理威胁防范生命价值

正文:众所周知,“三违”是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就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治理“三违”是最头痛的一件事情,寝食难安,百事不解。为了整治这三种“不规范安全行为”,遏制因此引发的事故,确保一方和谐平安,他们不仅绞尽脑汁,任劳任怨,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诸如:《煤矿三大规程》、《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而且警示后人,贴近实际,探索编制了一些事故教训案例,来启发人的要安全良知,诸如:《煤矿安全教训——历史上的今天》、《企业安全事故案例过程分析及防范措施》和《企业管理人员不安全履职行为及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界定标准》等等。殊不知,他们的所作是为了谁?所为又图什么呢?在此,我要坚定地告诉大家,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维护职工的生存权益,为了员工家庭的美满幸福,为了捍卫企业的稳定发展,为了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可是,对煤矿企业的员工来说,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三违”行为的屡禁不止,让人揪心,痛恨之极;“三违”现象的环生连发,让人胆颤,汗毛耸立;“安全”教育的瞬间进出,让人叹息,使人悲哀!

从近年来的我国煤矿事故调查分析报告中,不难看出: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职工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三违”现象已成为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三违”整治,也就成为了煤矿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三违”现象概述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三违”现象已成为长期的井下行为的积淀,存在于较多员工的工作过程中,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它不仅伤害自己、而且伤害别人,甚至被别人所伤害。严重影响着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究其原因,人们常常将其概括为“图省事、闯大胆、碰侥幸”。实践证明,“三违”是一种过错:首先,它要遭受制度、章程的制裁,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其次,要受到良心亦即“本我”的谴责;第三,可能要出现事故,使身体遭受痛苦,甚至可能要丢掉生命。

二、“三违”心理分析

煤矿企业要想实现本质安全目标,杜绝违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及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所从事工作的规范。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是指员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引领、导向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行为过程控制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那么,滋生“三违”行为的心理有哪些呢?笔者认为,突出的有:

㈠作业人员部分。

1、侥幸型心理。人们所以存在着侥幸心理,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也是人们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人们都希望顺利,或者是获得成功。然而,现实生活工作中,事物的纷繁复杂、变幻莫测,总有许多的不如人意的想象和曲折,有一部分人在几次违章未发生事故后,慢慢地就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2、习惯性心理。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习惯性心理是人们在习以为常的境中逐渐形成的心理状态。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部分人员一旦掌握了某一客观规律,或者是用某种方法和定律操作取得了成功,这部分人就把它视为财富,也就逐渐形成了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凡类似情况出现,他们就千遍一律,机械操作,而不去考虑自然条件、环境因素等,以致酿成事故,无法自拔。

3、从众型心理。别人做了没事,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更没事。尤其是一个安全秩序不好,管理混乱的场所,这种心理向瘟疫一样,严重威胁着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平时不注重对煤矿安全规程的学习,安全知识的积累,缺乏工作经验,在遇到类似操作工序或独立作业时,不去考虑和分析现场情景,没有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头脑简单,而是“随波逐流”,效仿操作,盲从执行,最终反受其害。

4、麻痹型心理。一些职工安全意识薄弱,缺乏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生产过程中疏忽大意,放松了安全警惕,干活“毛三斧、马虎、凑乎、不在乎”。还有一些职工对违章行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认为以前这样干过也未出过事,心里就满不在乎,上岗后草率从事,图省事,怕麻烦,投机取巧。

㈡指挥人员部分。

1、逞强型心理。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虽说能预见到有危险,但是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还有的人管理能力缺乏,文化水平不高,技术经验稀少,凭借自己是(管理人员)班组长,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急于多拿“荣誉”(泛指煤矿异军队伍),以便于完成留转硬件指标,在安全与生产相抵触的情况下,只要产量,不要安全,只求短期效应,违章指挥,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来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性,用鲜血和生命来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2、放纵型心理。例如:20__年6月21日某矿某掘进单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后面的矸石没有出完,前面迎头空顶5、6m(表面看顶板坚硬,无脱落现象),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打眼工张某急匆匆扛着风锤来到迎头,实施打眼操作工序,时隔近两小时(已经打好9个眼),这时班长李某到了现场,不但未制止,而是停留了约半小时,就溜之大吉了。事不凑巧,在打第11个眼时,因空顶时间长,造成伪顶脱层,一块

长约60cm、宽约50cm、厚约30cm的矸石将打眼工张某撂倒,砸在他的腿上,撕心的和直流的鲜血,迫使工友们只有停工将其送上井抢救,但是张某的右小腿至下部分却永远脱离了他的身躯,让他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瘸子。从上面的事故教训中,我们看出:作为一名煤矿企业的现场指挥员,不管是对员工,或者是对自己的放纵型心里、行为,是要付出沉痛的代价的,这样的指挥员将会成为和谐社会创建工作的罪魁祸首,严重阻碍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型目标实现,我们也应该将他驱逐出伍。㈢监察人员部分。

1、同情型心理。说起人的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的共鸣并表示关心支持的情感。但是,煤矿企业的安全监察人员,对于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三违”人员、行为的遏制与处理,决不能心存“同情心”,因为同情违章行为、同情隐患的存在,等同于同情冻僵的毒蛇,所以,这样的“同情心”是对煤矿企业的安全十分有害的,不仅会滋长“三违”人员的恶习,“三违”现象的蔓延,而且会殃及国家、企业,祸害他人、家庭。

2、避重型心理。目前,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监察人员队伍中,在处理“三违”人员,整治“三违”现象,遏制“三违”行为时,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见而不管,总认为职工干活也不容易,存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想法,造成考核上的“心慈手软”、“点到为止”,甚至背道而驰,替“三违”人员说情。其次是在执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上不严,有避重就轻的想法,总认为处罚严了,会不会遭来报复、黑杠,罚款多了,反而适得其反,职工不上班给劳动力紧张带来更多的矛盾,我不如好人做到底,免除处罚最好,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惯性“三违”的蔓延。

三、消除“三违”的对策

通过对“三违”心理分析,笔者认为,反“三违”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单凭严处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因此,“三违”整治还要推行人本管理,积极探讨安全管理的多样化。

一是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做起”的理念,以完善“三项制度”为核心,以杜绝“三违”行为为重点,以实现“三个转变”为标准,以形成先进安全文化为目的。

二是要加大宣传,狠抓基础。要通过各种形式,如用形象生动的事故录相片、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发生在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班员进行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事故的后果是,“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四害企业、五害国家”。另外,要明确反“三违”的工作方法。着眼于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全方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控、可控、在控。要在活动期间进行监督检查,使员工认识到:制止“三违”是对违章者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工作、对集体极其负责的表现。处理“三违”人员时,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处理一个人,教育一大片”,人人警钟长鸣。相关部门要建立职工个人安全档案,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超前防范。同时,安全宣传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能因安全形势稳定,宣传工作就要喘息,而遗忘盲区、盲点、,盲时。

三是要因人而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安全教育的方式,不能仅仅满足于“文件发了、会开了、精神传达了”,而应与时俱进,讲究方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如新职工安全知识匮乏,就要对新职工注重加强基本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相关安全常识的教育;对惯性“三违”就要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采取包保帮促、现场监控相结合的方法,促其转变;对全员就要经常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采取“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用惨痛的事故时刻警醒职工:关注安全、珍爱生命,提高职工自觉保安全的认识。

四是要重视和抓好职工的责任心教育。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每一件事故的背后都伴随着一系列“三违”作业的发生,因此我们只有时刻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抓起,抓小防大,防微杜渐,不断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使职工自觉严格地按标准化作业,才能有效地杜绝“三违”的发生,这样事故这只人见人烦的苍蝇也就无处下口了。

五是要借鉴同行业的成功经验,建立“安全罚款”之外的配套机制,诸如:安全担保、风险抵押、安全帮教、安全陪护、安全学习、常规军训、拓展训练等多种“处罚”方式,并赋予职工权利,让其自主选择一种处罚方式。这样做让职工既能体会到处罚的痛心,又能感受到企业的关爱,还能够从内心深处触动其“安全神经”。假设让“三违”人员自主选择“安全陪护”处罚方式,我想他们会通过看到伤者的痛苦表情,家人的焦急神情,孩子的期盼眼神,良知启发:一定会按章作业,再也不违章蛮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