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地理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08-07 17:41:26

学好地理的方法

学好地理的方法篇1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制定有效学习计划和目标,能让学困生在学习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半功倍。学习过程主要有制订计划课前预习精心听讲课后复习解决疑难独立作业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等有机联系的几个环节,其中下列三个环节尤为重要。

课前要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不仅能预先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很多学困生的初中地理基础薄弱,而高中地理每节课的知识点多且难度较大,不易当堂消化。这就需要学困生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找出重点、难点,做好听课准备,以便更好适应教学节奏。

课堂应专心。课堂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很多学困生上课只听不记,课堂发言、讨论缺乏主动性,做笔记与听课不能有效配合,各种感官不能并用。被动的学习态度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佳。因此,学困生课堂上更应紧跟教师思路,用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笔记,争取不“欠账”或少“欠账”。

课后重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最初时较快,以后逐渐减慢。所以,学完新知识之后应及时复习,写出复结笔记,做好相应练习。这样才能及时巩固所学新知识,提升自己理解、迁移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使用科学阅读方法

高中地理知识主要分为三大版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困生要注意在不同版块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必修一主要学习自然地理。重点是对自然原理的理解和规律的探索,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宜采用理科的学习和思维方法。通过学习建立宏观的空间概念,培养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学困生在学习本书时应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去思考,一幅图接一幅图去揣摩,一点一点构建地理框架。

必修二侧重学习人文地理。即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人文社会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要求学困生应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发展变化,积累生活经验;应学会迅速通读课本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应建立联系观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必修三偏重学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多读课本和地图;应在各部分之间找到逻辑联系,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途径;应明确细节性知识点的出处,利于快速记忆和运用。

三、学会认真研读教材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地理学习侧重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学困生在学习时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理解教材。

注重消化概念。概念学习是中学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困生在学习地理时要将教材中的主要概念细细梳理,逐一消化吸收。如季风、区位、上风向、最小风频、太阳高度、锋面气旋、地质构造等。同时还要把特别容易混淆的重要概念罗列出来,加以区分比较,如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地方时与区时、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等。

重视理解原理。高中地理学习不能一步登天,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等。如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等。掌握原理和规律,就能寻找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分析事物才有说服力并做到举一反三。

把握“求同存异”。地理环境既有共性,也具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受太阳辐射影响,地球表面的热量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陆地上的自然带也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的规律,大致可分为热带温带寒带,这是共性。但在实际分布中,由于受地形、海陆、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又出现了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等。

仔细寻求规律。在平日地理学习过程中,学困生还要学会从教材中归纳出普遍性规律。如学习全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可归纳出全球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的回归线上,哪个半球的昼就达到了最大值。这些规律总结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四、懂得如何使用地图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和难点,也是地理学困生害怕学习地理的重要原因。想要学好地理,必须将地图当做最好的老师,做到地图“三会”。

会读图。读图注意先后顺序: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读出图具体内容、范围等,观察要仔细全面;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和图文转换等。

学好地理的方法篇2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 先将书读厚:首先我们要在书上做一些读书笔记,而且要加上自我的解读或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 再将书读薄:将我们读过的知识整理成为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我们通过图示来表达我们头脑中所学到的概念、思想理论等等,是将隐性的知识变成显性的、可视的,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连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了概念之间的关系,节点和连线组成了网络知识结构,这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复习时要勇于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总结和归纳课本内容,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利用巧妙的方法记忆知识

① 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 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 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其实地理很简单,大家可以试着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对概念的理解,要对所有地理概念深度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问题才会正确无误。要把那些极其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并不是独立的,要不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过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够举一反三,找寻同类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学习地理的规律。

将重点知识整理归纳形成提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将书读薄的过程。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属于文科类的内容,适合采用一些文科科目的学习方法,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尤为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大纲和主要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地理科目侧重于重点和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思考,举一反三。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学好地理的方法篇3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主宰者,导致地理教学一直呈现的都是简单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地理教育教学方法,要立足于地理教材,有效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来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二来能够为高效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也能确保地理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效;地理;意义;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坚持以“以生为本”理念为指导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内容来有效地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之中,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为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课改下做好教学方法的转变工作,如何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进行论述,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转变地理教学方法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往的简单灌输式教学法显然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所以,在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做好教学方法的转变工作,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那么,转变地理教学方法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1.转变地理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作为一门副科,作为一门文科,应试教育思想下,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照本宣科的模式,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越来越低,课堂也逐渐变得枯燥。而教学方法的转变不仅能够打破课堂的这种沉闷,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对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转变地理教学方法能够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随着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逐步得到了体现,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而且,对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综合地理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转变工作,要结合教材内容来有效地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最大化展现地理课程存在的价值。

二、多种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1.小组讨论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是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地理课堂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来有效地将小组讨论法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我选择了小组讨论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思考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1)思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哪些不同之处?

(2)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异呈现在哪些方面?

(3)南北方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区别?

……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自己的已知经验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之后,促使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自主走进地理课堂,同时,也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小M讨论法的应用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确保高效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

2.直观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学法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给枯燥的地理课堂注入生机,而且对构建形象化的地理课堂,对地理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芙蓉国度”――湖南省》时,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湖南省是不陌生的,湖南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被称为芙蓉国度?大部分学生是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我选择了直观教学法,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湖南地形图、河流图、旅游资源等等,直观的图片向学生展示着湖南省的特点,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了解家乡中掌握知识,而且,直观教学法的应用也能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进而在确保高效地理课堂顺利实现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的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的应用虽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效率,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效糅合。在课程改革下,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了地理教学活动之中,但这些方法与方法之间缺少糅合,导致每种教学方法的价值得不到最大化实现,这也是不利于真正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的。又如,学生主体得不到发挥,这一问题也是阻碍学生的发展和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的等。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有效地将多种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以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学好地理的方法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的效率 对策

用现代的要求与眼光来看,传统的地理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目前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却是长期存在,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要想真正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教育备界的努力。而在目前我国所采用的高中地理教材当中想要实现优质教育,需要广大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进行创新,提升教育方法,以此来实现对教学结果的提升。此外,还需要借助现有的科学技术,努力做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工作。对于国家来说,需要加大教学投入,鼓励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加大教育的投资。还要培养更好的教师队伍,努力提升现有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防止优质教师的流失,这一方面就要加大对老师待遇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把教师的各项保障都做到位。

一、我国目前地理教学的现状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皆存在着同一问题,即教学内容较为难懂,需要背诵记忆知识太多,导致知识点错乱情况的发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发生原因在于: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落后,老师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有没有效果在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第二,学生没有建立起学习地理的兴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坑学好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多数学生表示于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学习中,地球自转与太阳高度角知识点过于复杂,在高压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学生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教化学生。一方面,学生认为学习内容太难,另一方面老师也没有好的方法去改变学生的看法,以致最终的教学成果受到影响。另外,对于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地理只要知道地形等其他的情况就已足够,不必过多的钻研。这种想法这是错误的,地理老师的素质也是有待提高的,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改变。

二、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的意义

关于提高高中地理学习效率的意义除了让学生学习到很好的知识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地理方面知识的兴趣,使之成为国家未来的地理有用之才。之前的地理教学课堂都是“满堂灌”,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知识只是机械的有老师说出,然后学生加以记忆,根本没有理解。也更容易遗忘,达不到教学所需要的目的。

三、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的印象中,老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很严肃的样子,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跟老师之间存在隔阂,不敢靠近,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和学习进度,自然不能提供很好的帮助和方法。可以通过做小实验、与学生讨论知识点等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亲切感,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打造轻松、活泼的未定氛围。

(二)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对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地理并不十分在意,老师要转变课堂上老师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变成课堂上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激情。让学生主动学习要远胜于老师机械的教条式的教学。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习文科的学生来说,传统思想上认为,文科就是需要背诵,能背诵下来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是错误的,尤其对于地理来说,更强调理解,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科,需要理解和想象能力。有些题目需要大量的计算。简单的背诵并不能真正的学会地理,需要理解和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理解与背诵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四)利用现有的科技,将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地理学科可以说是一门需要大量想象力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佐证一个理论。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知识凭着书本上少有的几张图片并不足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某一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结果。例如在学习地震相关知识时,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们只能通过老师的描述来了解到地震产生的愿意和带来的危害。而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地地震的具体相关知识、发生原因以及发生时的危害等,一一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一地理知识,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成果。

(五)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的内容

这里讲的多样化就包括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地理现象发生的条件。一般来讲,学生都是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此外,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教”一个是“学”,老师应该与学生形成互相学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跟老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带领学生做做地理小实验

对于如“日照图”类相对于较为难让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地理小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与理解。可利用学校提供的地理教学工具于课堂上进行演练,首先让学生通过小实验直接观察到“日照图”,在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后,于学生心底建起疑问:“日照图”形成原因?其中原理?等等。此时于由教师通过教学内容来进行一一解答,解开学生心中疑问,自然加深学生印象。如此便可通过提升教学乐趣,来强化教学成果。

学好地理的方法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比较教学法;重要性;应用方略

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并且能够迅速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手段,为课堂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动力。尤其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比较法的应用不仅为学生学习地理带来了方便,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两者或者两者以上的比较,更透彻地了解事物的区别。这种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

比较法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学生也容易接受。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深刻地理解知识。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以及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的一种方法,是一切思维和一切理解的基石。

如果能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好比较法,就一定能够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地图册、地理版画、地理图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等手段的运用以及与地理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要结合以前传统地理教学的优点,再配合新的教学方法,让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保持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因为地理是一门涉及知识很宽泛的科目,这需要学生能够对地理科目做到全面的认知。学生学习地理,多半是从认知地图开始,然后了解各国的地理方位,周边环境,影响因素等。所以说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比较法在实际运用中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法。一般的教学法,只是单一地进行知识的讲解,结合地图来完成讲解,而比较法是把两种相似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从图,要素,环境等各方面的对比并加以区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区别一目了然。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把以前模糊不清,区分不开的知识弄清楚,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便捷,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讲解。

地理学科的学习,最离不开的就是地图,地图也是分析课本的依据,所以对于地图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地图中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课本上对于地图的分析也是很详细、很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地图上的信息,让学生加以重视。地图上的信息体现着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大洲的特点与构成,所以地图上所体现的知识要仔细地加以分析。地理的学习中除了有地图,还有气旋与反气旋图、潜水与承压水图、地质构造中的背斜与向斜示意图、断层示意图等,这些图表都有助于我们加强地理的学习。要知道它们的看法,不同处与相同处,这样才会明白所要表示的事物与知识点。因此,对于图表的分析与利用,可以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在理解图与区别图的时候,培养学生关于地理的思维模式,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

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概念定义、基本知识、规律及原理等,这些是最容易混淆的东西。这些知识点在记忆的时候要非常地仔细,有的时候只是一字之差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就像区时和时区,只是将两个字颠倒了而已,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区时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而时区是指某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所以,在这时就体现出了比较法的重要性。将两个相似的东西拿出来做个比较,就会印象深刻,知道两个东西相似就会去特别地注意,这样才不会造成知识的混淆。

综上所述,随着创新教育的飞速发展,新教学方法的引入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和国家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近年来对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都十分重视。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为课堂增添了新的生机,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更进一步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教育,2008(6).

学好地理的方法篇6

一、“地理课堂教学动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框架

1.调查内容

由于教学动力既来自于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因素,也来自双方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因此,本问卷将从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的主体性因素和主体适应因素两部分展开调查分析(见图1)。主体性因素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因素和教师的教学动力因素,前者主要包括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及其影响因素;后者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动力策略。主体适应因素是指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相互适应与相互关联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的建立,化教学矛盾为教学动力,以激励学生主动有效的学习和发展。主体适应因素大致可分为“教学目标—学习需要、教学内容—认知水平、教学方法—认知方式、教导行为—学习行为、教学评价—学习期待”五个维度。问卷共计28题,其中主体性因素部分共8题,主体适应因素部分共20题。为保证问卷本身设计的科学性,笔者对问卷进行了小范围预测,同时对问卷主体部分进行了探索性因素的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又对问卷设计进行了二次修订,以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与信度。

2.调查对象与范围

为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城乡结合方法,选取湖北省与河南省各两所省城中学(Pm)和两所县城中学(Cm)(均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抽取8所学校的高一、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 200份,收回1 178份,有效问卷共计1 130份。

3.调查方法

首先,对影响地理课堂教学动力主体性因素的总体情况(O-S)、省城中学情况(Pm-S)和县城中学情况(Cm-S)展开调查与分析;然后,对影响地理课堂教学动力主体适应因素的总体情况(O-S)、省城中学情况(Pm-S)和县城中学情况(Cm-S)展开调查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主体性因素调查分析

(1)地理学习兴趣。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地理学习兴趣则是产生地理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表1),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不尽人意。当问到“你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时,回答“非常有意思,盼望上地理课”仅占22.48%,“比较喜欢,感觉有点意思”占43.89%,“感觉一般或没感觉”占24.42%,“不喜欢,感觉烦”占9.20%,反映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并不高。比较而言,省城中学的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更低一些。

(2)激趣因素。在问到“你认为下面哪个因素能够增加你的地理学习兴趣”时,两类学校均表现出对“测验考试”方式的反感,占6.90%,县城中学尤其严重,仅2.76%(表2)。县城中学学生更倾向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激趣作用,达 45.17%,反映了县城中学学生渴望教师通过教学技能的提高而非仅凭外在考试奖惩来激发其学习动力的迫切要求。

(3)地理教师教学态度。在问及“地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时(表3),两类学校学生对本校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均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认真负责,精神饱满,教学亲和力强”达78.76%,县城中学更高,达83.45%,省城中学为73.82%。在问及“地理老师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时,认为“非常充分”和“较充分”的比例达90.44%,县城中学更高,达94.48%,省城中学为86.18%。总体来看,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普遍表现良好,主观教学动机均很强。

2.主体适应因素调查分析

(1)样本总体情况分析。由表4可知,地理课堂教学主体适应的总体状况呈现正态分布,即中间水平的“能够适应”所占比例最大,为60.85%;而“非常适应”和“不适应”的均只占一小部分,分别为28.00%和7.93%;三者中,“不适应”所占比例最小。由此可知,地理课堂教学主体适应状况总体较好。省城中学(P-M)与县城中学(C-M)的主体适应状况也均呈正态分布,比较而言,县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适应状况比省城中学要好一些。

将各维度“非常适应”与“能够适应”状况的百分比综合,再参考各维度的“不适应”状况,可以看出地理课堂教学五个维度的总体适应状况:“教学方法—认知方式”维度最好,“教导行为—学习行为”维度较好,“教学目标—学习需要”维度居中,“教学评价—学习期待”维度较差,“教学内容—认知水平”维度最差;省城中学五个维度的适应状况:“教学方法—认知方式”维度最好,“教学目标—学习需要”维度较好,“教导行为—学习行为”维度居中,“教学评价—学习期待”维度较差,“教学内容—认知水平”维度最差;县城中学五个维度的适应状况:“教学方法—认知方式”维度最好,“教学目标—学习需要”维度较好,“教学评价—学习期待”维度居中,“教导行为—学习行为”维度较差,“教学内容—认知水平”维度最差。

(2)各维度适应情况具体分析。

*教学方法—认知方式适应状况最好(表5)

教学方法与认知方式的适应状况是影响学生地理学习投入率的重要因素。由表4可知,本维度的适应状况总体来说最好,相关调查细目分析也得到相符合的结果。通过“地理老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和“你更希望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两个子问题的调查可知,“教师常用”方法与手段与“学生希望”方法与手段的比例较为平衡。不过,“教学方法”条目中,讲解法和多媒体演示为主的教与学适应性较差,讲解法在“教师常用”方法中比例偏高,占49.03%,而在“学生希望”方法中,仅占31.33%;多媒体演示为主的方法在“教师常用”方法中比例偏低,仅11.50%,而在“学生希望”方法中比例却最高,达34.34%。“教学手段”条目中,黑板板书在“教师常用”手段中比例最高,达73.10%,而“学生希望运用”手段只占到11.50%;多媒体教学在“教师常用”教学手段中比例最低,仅6.37%,而在“学生希望运用”手段中,比例达到23.89%。另外,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法在“学生希望运用”手段中比例最高,达到53.63%。

相比而言,省城中学地理教师非常注重“黑板板书”(79.80%),却相对忽视现代多媒体运用(3.03%),县城中学则仍局限于单一的口头讲解法(59.31%),既不经常使用“黑板板书”(7.24%),也很少使用“多媒体演示”(1.38%)。作为地理学科,缺失这两项基本手段的辅助作用,就不可能保障课堂教学的直观生动性,也必然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听讲、讨论和练习法”应该是能够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很好结合起来的方法,但省城中学的调查结果却出人意料,惟一的解释就是方法虽好,但可能由于操作能力的问题,致使其并未发挥应有的教学效能,也就不易得到学生的认同。

*教导行为——学习行为适应状况较好(表6)

教导行为与学习行为的适应状况涉及师生主体地位的平衡、教学互动的类型等问题,是制约课堂教学动力的关键问题。由表4已知,本维度的适应状况较好,“师生沟通方式”的细目分析也得到相符合的结果。但在“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和“站在讲台上,使用语言沟通”两个选项上,“教师常用”与“学生希望”仍存在较大的不适应。“站在讲台上,使用语言沟通”选项,“教师常用”达到29.03%,“学生希望”却仅占12.04%;“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选项,“教师常用”占32.92%,而“学生希望”却高达51.68%。这反映出一部分地理教师仍受传统师生观的羁绊,尚未将平等互动师生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而学生则渴望教师更具亲和力和人情味,能够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一起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交流互动,教学相长。

相比而言,省城中学在“师生沟通方式”问题方面的矛盾较小,县城中学矛盾则较大,在“学生希望”方式中,县城中学选择“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达67.93%,选择“站在讲台上,使用语言沟通”仅10.00%,这再次印证了由于县城中学地理教师单纯采用口述讲解法所带来的教与学的尖锐矛盾。

*教学目标—学习需要适应状况一般(表7)

教学目标与学习需要的适应状况涉及学生地理学习的接受性问题。由表4已知,本维度的总体适应状况一般,县城中学适应状况似乎要好一些。但在问及“地理老师是否了解你的地理学习兴趣和需要”时,“不了解”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占到17.17%。在问到“地理教师对你们的地理学习需要和知识基础都做了哪些调查或了解”时,县城中学主要集中于“考试了解”,高达53.45%,而省城中学的了解方式则相对多样化。综合分析可知,县城中学反映出来的其实是学生为应试而学和教师为应试而教的“畸形适应”。

*教学评价—学习期待适应状况较差(表8)

教学评价与学习期待的适应状况是学生地理学习意愿和能力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表4已知,本维度的适应状况较差,相关细目分析也得到相符合的结果。教师经常布置与考试有关的知识重难点和综合考查地理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分别占到40.35%和40.18%,而联系生活实际的地理问题偏少,仅占15.22%,这反映出仍有相当数量地理教师的教学评价理念还是应试主义取向和唯科学主义取向。从“学生希望”布置的作业类型上看,三个选项的比例相对均衡,反映出学生希望作业类型能够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合理意愿,能够兼顾升学考试、生活需要和地理基本素养全面发展的需要。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学习期待之间适应性较差的现状,显示教学评价依然是制约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瓶颈。

* 教学内容—认知水平适应状况最差(表9)

教学内容与认知水平的适应状况涉及地理教学的可接受性问题。由表9已知,本维度的适应状况在五个维度中是最差的。通过“地理老师上课所讲内容难度”细化条目分析可知,选择“难度适中,能够激发思考”的比例,省城中学与县城中学均不高,分别为65.86%和40%。相比而言,省城中学选择“讲解肤浅,过于容易”的比例较大,达 41.09%;而县城中学选择“过难,理解困难”的比例较大,达28.62%。这充分说明不同学生群体的地理认知水平是有差异性的,也意味着地理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施差异性教学。

三、结论

首先,当前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地理教师的人格特征因素。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工作热情普遍良好,关键还在于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动力意识与动力策略能力问题,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县城中学的地理教师。

学好地理的方法篇7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物理科学方法的定义

根据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学者普遍认为物理科学方法作为人们在学习或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搜集材料、设计操作方案、数据分析、做出解释认证等所遵循的有效途径和常用的手段,实际上是物理思维方法和行为方法,其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物理思想,养成并提高物理科学品质。

(二)科学方法教育的定义

多年来,许多学者对科学方法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研究,但是对其定义的界定却并不统一。近年来随着学者对如何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相关课题研究的越来越深入,科学方法教育的内涵也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通过对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深入了解,笔者认为科学方法教育就是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以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论为基础,以自然科学方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任课教师在教材的研究、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进行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科学方法教育能够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与真实价值,有效增强中职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因此,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关于自然科学研究和认知方法的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一般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定义

通过对该领域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是指中职学校的相关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利用正确有效的科学方法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积极利用物理科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对其渗透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二、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中职物理新课改的教学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社会的发展和各行业的需求,需要中职物理教师克服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育方式。但许多教师还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且现在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知识结构层次、身体心理发展因素已有很大变化。因此,在现阶段中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将教材、教学方法与授课对象更好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仍然是中职物理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从事任何一样工作,都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特别是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育造人类灵魂,更需要有明确的方法作指导。由于新课改工作刚刚开始,许多任课教师对新课改工作中的指导思想、科学教育方式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不够透彻,还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认识科学合理的教学教育方式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中职物理的教学工作中,要深入研究并不断创新利用科学的教学思想,明确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理解与学习,从而确保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思维方式。

(二)教师对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不明确

且采取的教学手段主要为灌输式,渗透方法、技巧过于机械、单一且不能持之以恒。在中职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运用鼓励学生自我创新的探索性学习,还是传统的接受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很好地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渗透。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结合科学方法教育,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进行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与知识相伴生,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只有通过一些相关的应用实例的讲解、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才能够使广大中职学生受到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熏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科学的教育方式,从中体会到使用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简洁和快捷性,为自己以后在学习、成长中更好地利用科学方法教育方式提供支持。

(三)有些教师理论知识基础薄弱

不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因材施教,且渗透方法式过于随意。目前,还有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教授现在的中职学生绰绰有余,不想再“充电”,进行知识的补充和结构的更新,导致许多教师不能有意识地分析、理解教材,归纳总结出好的物理方法并教授给学生。同时,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只能照本宣科地讲授课本上的物理概念、规律,而不能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法加以引导,有目的地在培养正确的科学方法教育上下工夫。“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强调教育的任务是“传道”,而“道”正是指方法。还有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引导过程中,没有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出其中的科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再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从而导致科学方法教育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施,往往有很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三、中职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渗透技巧和途径

(一)通过新课改和业务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的科学方法教育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水平

在中职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是新课改的主体,但是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有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根深蒂固,大部分中职物理教师无法很快地适应现阶段的课改工作。所以针对中职物理任课教师综合素质整体较低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对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不断提高物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素养。只有相关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够确保中职物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教育职能部门应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选拔一些在新课改工作中表现相对比较突出的中职物理教师与综合素质低的任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指导,以点带面,从而能够带动广大教师新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物理教师科学方法教育的能力。在中职物理新课改的过程中,大力鼓励物理教师积极推广科学方法教育是为了能够更加突出现代教育的目的,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培养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使学生从容地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手段,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教育渗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育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并能够灵活安排和运用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如逻辑推理法、实验观察法等,并加以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能力。任课教师不能够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依赖教材,按部就班,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并结合所在学校实际的教学条件与所学专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积累和经验总结,形成自己一套独特有效的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思路和理论体系,才能够在物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指导培养中职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物理科学方法研究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认识和接受利用科学的方法,并去解决中职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三)明确教案设计中科学方法教育手段、目标,有针对性进行科学方法渗透

中职物理的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案的制订中明确教学目的,设计有效的渗透途径,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方式,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和理解同一个问题,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断地拓展训练、不断地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地训练每一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才能将在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很好地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快速提高应对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使自身的综合科学素养和心理素质得到协调合理的高质量的发展,进而掌握发现真理、探求新知识的科学方法技巧,使自己生走上社会后能很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通过物理知识的归纳、复习,总结科学方法,达到渗透科学方法的目的

学好地理的方法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策略

好的教学方法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推崇学生的兴趣,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信任和尊重气氛,并把情感和爱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因素,强调学生在兴趣和愉悦的情境中自由地学到知识。地理教学有其他学科教学的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行分析探讨,供同行参考借鉴。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诀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①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印证了地球的自主;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②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食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③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二、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地理知识之间带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和规律性,学习上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懂得知识间一般的联系,引导他们去发掘课本上的知识,不要包办一切。如在区域地理中,气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响,气候和地形等又决定了区域的自然特征,而经济特征、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交通和资源分布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讲课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综合法),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好像讲述青藏地区的特点时,由于前面已讲述了多个区域特点,学生已大概掌握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此时,就不应再由教师讲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几个提纲式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分小组研究解决,再由教师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设立一个地理主题,让学生按小组收集资料进行讲解,效果也好。

三、挖掘教材中的“活动”资源,让教学充满生机

学好地理的方法篇9

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既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验,又能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容易接受理解、牢固记忆。那么作为一名农村的一线教师,如何巧妙地运用地图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呢?

一、老师,你的制图可以由学生做主

面对新的教材、新一代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地理教师,更要有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作为农村的教师,当我们的资源并不是那么丰富的时候,这就需要当教师的要成为一个制图的好手,而在所有图中,最实用的方法就黑板略图。

如果真的想让你的学生对你的制图感兴趣,那么老师,你的制图让你的学生做主吧。

1、老师要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1)几何图形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引导他们把有规律的地图原图的轮廓想象成几何图形。只要相信学生,他们也会根据老师的方法,给老师许多开拓性的提示,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总结出一些地方的形状,构成略图。例如:南北美洲为两个倒立的三角形,山西为平行四边形……

(2)想象模仿法。即引导学生对于有原图的图形,经过细心观察和想像,与生活中接触的事物相比较,模拟成各种生动的实物形象,如意大利(踢足球的靴)与陕西(钥匙)等。

(3)随波逐流法。即用一些曲线画出略图轮廓。笔画弯曲自然,如河流中细小的波纹,能基本坚持原图的基本特征,如海岸线、河流等。

其实在我的教学中,有许多方法是我的学生给我的,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已经说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老师,敢于让学生做指挥来制图。有了方法的指引,接下来老师做的就是,敢于让自己的学生做主,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各种地图,在制图的过程中去感受、理解、掌握地图中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做好草图,敢于让学生来指导你,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会给我们老师他们认为最好的最实用的地理图的。

二、老师,怎么用图可以让学生来开发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老师是把知识融会贯通到地图中,怎么用图,教师说了算,学生要做的是好好听课、好好记笔记、好好背诵,就是地理“三好学生”。这样的方法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还是不错的,省时又省事。但在教学中发现,这个方法对于三分之二的学生,并不能提起他们的兴趣。

如何才能真正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开发地图的用法,谁开发的方法用谁的名字命名,这既让学生们觉得很新鲜,又会提高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如果进行这样的教学,教师就会发现,在地理教学中,将会有更大的收获,甚至会让许多多年在一线教学的我们大吃一惊,他们会有许多你从来没有过的想法与做法,而所有的这些,会给你的地理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因为他们想的方法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才是他们真正能够接受的。得到实效的你更能体会到什么是教学相长。那种从学生身上收获的喜悦,是你整天累死累活的说教所无法得到的。

当然,对于刚学地理的中学生,他不会有什么新的花样,他们所找到的,也无非是他们所能接触的有限的资料查到的,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们,要多支持、多鼓励,只要他们找到一个新的方法,就要和申请专利一样的隆重。我们可以体会到,如果一个方法由教师教给学生,不一定好用,但是如果这个方法有了一个名字,而这个命名又是一个自己认识人的,它的效果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记得在学习中国地图的时候,有个学生提出了用拼图来记忆各省的名称、位置、形状。在传统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短时间内准确记住这些内容,这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过程。当一个学生提出来用拼图记忆,而我又用他的名字命名后,学生对这个知识的记忆不仅快而且好。

三、老师,让你的学生学以致用

地理课程目标有这样两个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好地理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图像法教学;高中物理教学;教学策略;有效研究

高中物理的教学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高中物理的授课知识点非常多,很复杂,而且连接性非常的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以及合理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的枯燥,所以大多数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都是避而远之。在对物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发现,图像法是一种很好的物理教学方法,而且可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授课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图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下面本文就针对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运用图像法进行教学做出具体的分析。

一、对高中物理实施图像法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在以前的物理教学中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明显不足。学生的课业负担过于沉重,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这些都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说,要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对高中物理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就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物理教育,而图像法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文就对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说明。

1.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接受能力

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师对物理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无法被学生接受和认可。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图像法的运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和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以及接受能力。所以说,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图像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对“I=■”这个公式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而通过图像法的运用可以通过把电阻作为横坐标,电流作为纵坐标以及把电阻作为横坐标,电压作为纵坐标来清楚地把这三个数据的关系进行体现,让学生对数据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接受更加有效地进行,进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更加有效地进行高中物理教育

教师在运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接受速度非常慢,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授课的速度非常慢,而且教师的授课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图像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知识有一个合理的接受,可以通过图像直观地对授课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授课速度以及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在对“光的折射”进行讲解的时候,如果只是传统地讲解,学生很难对光路的角度以及方向进行理解,进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运用图像法的话,就可以明确地把各种现象的光路图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对授课内容进行接受,更加有效地进行授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呈现出一种明显厌恶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对死板的知识进行强制性的记忆,他们更喜欢一些直观的,视觉上可以直接进行观察的东西。而图像教学法的运用就把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些枯燥、复杂的知识在图像上得到直观的体现,学生可以直接进行观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对物理“自由落体”习题进行讲解的时候,如果只是盲目地对习题进行分析以及解答的话,会让学生感到非常的枯燥,而且会产生厌学的态度,而如果通过图像法进行解答,把“H=■gt2”的公式运用通过图像清楚地表达出来,把t2作为横坐标,H作为纵坐标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对物理习题的兴趣。

4.可以让物理的授课内容变得简单

在高中对物理授课内容的要求上可以看出,物理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来困难。而图像法的运用可以把一些复杂的知识经过探讨和研究通过图像进行简单的体现,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对授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理解以及记忆,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简化物理知识。所以说,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运用对于简化授课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例如,在讲解力学的时候,教师在讲解受力分析时,就可以利用图像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直观地把分析内容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授课的内容变得简单。所以说,在高中物理中运用图像法进行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对策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不愿意去理解物理知识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导致物理教学出现很多问题,逐渐的,学生会对物理产生一种厌烦的态度。为了有效地对高中物理进行教学,教师必须适应时代以及学生的要求,对物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运用可以被学生接受的图像法这种教学方法。下面本文就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图像法的应用方法做出一个具体的分析。

1.通过运用多媒这体进行教学来进行对图像法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我国大多数高中所运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在大屏幕上对一些图像进行直观的体现,对于图像教学法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介,可以更加有效地深化图像法的运行。例如,在讲解电路图的时候,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运用图像法。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组实物的电路图,让学生观察结束后就换一组,通过图像表达出电路图。通过这种方法,一定可以把图像法大量地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

2.通过开放式课堂的实施来进行对图像法的运用

图像法可以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来实施,开放式的课堂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探讨,所以在图像法实施的过程中就可以体现开放式课堂,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一起探讨图像的制作方法,提升对图像法的运用。例如,在讲运动与力的关系时,就可以运用图像法,教师进行开放的课堂教育,由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制作出力与物体运动时间以及位移关系的图像,进而正确地分析出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开放式教学,可以进一步把图像法带入物理课堂。

总而言之,要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一种挑战,同时对于教育也一个机遇。为了更好地对高中物理进行教学,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断地改善以及完善,与时俱进地研究出各种符合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张文山.如何将图像法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5).

[2]喻世田.图像斜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