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的反思十篇

时间:2023-08-07 17:41:19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篇1

平等对待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当代中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敢为人先和追求人格上的平等。他们渴望老师理解自己,平等待人,尽管学生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区别,但他们却反对教师的偏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能一视同仁。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并能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在学习中,都有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平等竞争,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中心一定要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主人,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在政治教学中,只有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才能使科学知识被学生认识理解,达到学以致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这一原则要求政治教师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比如在讲“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双方围绕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观点进行辩论。在讨论中学生也知道了要用健康的心态对待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做网络的主人,不做网络的俘虏。做到信息节食。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又如,学完“难报三春晖”后,我要求学生回去为父母做一件事,并写出自己的体会。他们有的为父母做饭,有的为父母买了份小礼物,有的选择给父母一个拥抱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以前我总认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也理所当然的享受着。从来也不去用正眼或是仔细地去看看父母。今天我拥抱母亲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了让我惊异的皱纹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母亲的脸颊,每一条皱纹的背后都凝聚着对我的爱,对我的期待。当时我的心好痛,这是岁月的痕迹,为儿女操劳的见证。而我从未体会到这些,以后好孝敬他们。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去孝敬他们,不向他们提出过分的要求,学习上努力进步。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为他们分担一些能分担的事情‥我给了他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这些肯定与激励的话,给学生巨大的鼓舞。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促进了人格的健康发展。

以教材为基础,热点为载体,提高学生素质

现在的学生思想敏锐,尤其是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怀有莫大的兴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这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学生。“热点”问题又有多样性、时效性。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热点”问题都各有特点。我们必须经常留意,细心辨别,及时把握,比如刚刚召开的十,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他还是下一届的国家主席,那么什么时候正式任命呢?让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应该是明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当然有些热点问题与教材无关,教师则可以开设的时事专题讲座。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篇2

论文摘要:在大力倡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期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反思性教学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重要意义。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标志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此次改革从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的修订到教学模式、手段、方法、内容、评价等环节的实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显然,这样广泛深入和全面的教学改革如果没有广大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而英语教师的素质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但我国大学英语师资比较薄弱,教师素质总体不高,这种状况制约了我国英语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难以应对21世纪的种种挑战。众多研究表明。反思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热点之一,为全世界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所接受。可以说反思性教学是教师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反思性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意义

反思性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内省和展开思考的过程,它力求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来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的反思体现在对教学问题的发现与评价、对解决策略的实施和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和完善教学。反思性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具有开放的头脑,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精神来探索和反思教学。因此反思性教学对于大学外语教师的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为大学英语教师持续成长提供了可能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它意味着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分析,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教学经验才得以不断丰富,教学理论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如果能够坚持自我反省,那么他的成长就不是短期的或阶段性的,而是一种可以持续终身的成长的过程。

2 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方面进行思考,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方式等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及评价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结果改正不良行为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促使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3 能促使大学英语教师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很大程度上扮演着一个教书匠的角色。而在反思性英语教学中,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的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教书匠变成了研究型的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了学习型的教师。在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因此反思性教学使大学英语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进而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

4 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创造力。

反思源于对问题的思考,而教育问题则来源于教育情境之中。教育情境是复杂、丰富多彩而又变化多端的,这是由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教师职业实践中充满了“人”,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而学生则是具有一定主体性、能动性和个别性的。这就促使大英语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敏锐地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有效的解决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的创造力得以不断地提高。

二、结语

反思性教学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提高素质的途径。在当今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性教学,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跟上改革的步伐。通过反思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搞好课堂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专业水平,并走上科研之路。因此,反思性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篇3

关键词:青年教员 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一、青年教员优势及不足

1.青年教员所具备的优势

第一,思想解放,勇于开拓。青年教员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路开阔,勇于创新。第二,具有良好的智能结构和成才意向。第三,易于与学员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2.青年教员存在的不足

第一,职业道德素质亟待提高。目前青年教员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的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远远不够。

第二,教学培训还不够。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员绝大多数都毕业于工科院校,而直接毕业于师范类院校的也甚少。作为一名教员他们还缺乏一定的培养和训练,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匮乏。

第三,教学中要求不严。一方面,青年教员相对学历都比较高,大部分都具有眼高手低的心理,自我感觉良好,在教学中对自己要求不严;二是青年教员与学员的关系比较融洽,这常常导致青年教员对学员的缺点和错误过于迁就,课堂管控不及时,影响了课堂秩序。

二、青年教员素质的培养模式研究

1.“请进来,走出去”——理实结合,交流互惠

教员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是全面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青年教员的师德素质师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是当前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青年教员培训的方式方法很多,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一种就是校本培训,这种培训方法具有见效、针对性强、连续性好等许多优点。目前学校中的教员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员,有些教员还处在教学的适应期。虽然他们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深的知识功底、健康的心理,但在师德素质、师能素质、身心素质上与新世纪高素质的教员尚有一定距离。

其次是聘请外校教员来本校上课评课,鼓励本校教员外出培训,即“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谊。学校分期分批派本校各专业青年教员到相关学校参加专业备课、集休教研、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聘请外校教员来我校上课及指导教研活动等。拓宽教员的视野,学习外校优秀教员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2.“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师徒共议

对年轻教员的培养,学校要采取向老教员和专业教学骨干教员“师徒结对”的形式。青年教员参加教育时间较短,没有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老教员和骨干教员的帮助下,能够少走弯路,加快适应教学工作。事实上将青年教员安置在一些经验丰富而肯于指导合作的骨干教员的身边学习,使青年教员得到支持、指导与反馈,通过他们之间相互听课、交流充分发挥骨干教员的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学授课安排上尽量推选一般教员与骨干教员结合共同担任同一门课程的方法,利用联谊形式促使青年教员在日常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参与学习和研究。

3.“教学反思”——剖析教学,完善自我

教学反思是教员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员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反思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员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教员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督促教员进行教学反思,并建立教员自我反思档案。学校要求教员提高专业发展意识,并要求探寻反思策略,努力提升有效反思的能力。青年教员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研究、探求和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已随着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渐渐凸现,尤其是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日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转变教员观念、提高教员能力、促进教员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员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员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反思对教员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员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教员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教员自己主动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是促使教员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的过程,是教员自主、自律、自发的行动,凸现了教员的主体性。同时,在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教员要以批判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整个过程是教员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篇4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现代社会的教师主要内涵有: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师是指导者和信息源,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困惑

1、在新课改中,大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面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不知如何应对自身综合素质欠缺而引起的困惑。

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新课程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要会处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如综合实践课程的引人以及学科整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习惯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发展成为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能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等。参照这些标准和要求,许多老教师感到原有的知识技能难以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自己似乎已经跟不上时代,而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能力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真正落实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属一大难事。

2、新课改中教师如何有效解决教学任务重与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矛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统治者、灌输复制者,而应该变为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而现实是大备课量、大班级、有限的课时、学生众多的课业内容、 “月试”和批改试卷,占去了教师们课堂教学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为赶进度,教师往往将教材的重难点直接讲给学生,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有时流于形式,同时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有限,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过少,让学生查找资料,拓展知识面几乎难以实施,教师不讲或少讲,学生几乎等同于没学,想体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又让教师忧心忡忡,如何有效解决教学任务重与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矛盾就成了农村教师的又一困惑。

3、新课改教师由于评价机制滞后而带来的茫然失措。

从当前的改革实践看,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诸多环节还没有很好地实现相互配套和互为保障,新的学生评价机制和教师评价机制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现实中出现了名副其实的“轰轰烈烈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应试教育”的不和谐现象。加上整个社会对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的工作实效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教师不免茫然失措,大大减慢新课改的推进速度。

三、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教师应适当参与课题研究,特别是参加校本研究,积极探索和研究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努力把教研工作和实师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教育研究回归教育实践,回到教育生活,回到教育事实本身,学会在行动中研究教育,研究教学。

2、教师要通过网络学习,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素质。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平台,通过它,学校的教师可与校内外的名师、专家零接触,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让网络走进教师的生活,教师的信息素养会得到提高,塑造“反思、学习”型个体,建造“合作、交流”型群体,让网络学习共同体走进教师的学习与工作,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

3、积极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以“教研组”或“学科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更充分地挖掘和扩充课程资源,形成特色教案。这样集众人之长,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肯定大有裨益。

4、坚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经历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以此在“反思”中提高专业素质。

5、积极组织对话交流活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仅鼓励孩子们之间平等交流对话,分享同伴经验,而且重视师生对话,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和孩子们同欢乐同成长。教师之间也可展开对话,实现资源共享,在对话交流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篇5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发展途径

随着母语教育全球化时期的到来,语文教师越来越成普遍关注的焦点。语文教师自身的提升将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满足不同学生成长中的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更好地办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本文从教育反思、及时“充电”与“实战演练”三方面的内因,以及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两方面的外因来研究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发动内因

所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和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语文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的素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即语文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持续过程。

1.教育反思

首先,不断地反思自身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立言”[1],而且要教其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独立思考、质疑和评论的现代公民。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指向对学生终极关怀的培养,而不再是指向急功近利的、目光狭隘的应试教育。

其次,不断反思自身是否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当前语文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理论修养问题。语文教师理论修养的缺乏直接制约着语文教育的发展。[2]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否建立起系统的语文课程观,即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现代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它们融会贯通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再次,不断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判断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是否得到提升主要是看其语文学科本体知识和能力方面,以及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有机的共同发展。语文教师在高师院校中文系学过的知识与掌握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或落后过时,有的甚至成为其专业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语文教师应反思自己在语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弥补甚至改正。反之,如果一味地满足自身的专业现状,并停滞不前,那是绝对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专业素质的语文教师的。只有在不断反思学习中,及时汲取语文学科深层的养料,语文教师才能形成更为有利于自己教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最后,反思自身是否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之余,做到加强“外联”。譬如,以班级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展开对当地的地方文化与民俗的涉猎研究,语文教师跟当下的作家、诗人及书法家进行对话,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

2.及时“充电”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和发展,唯有语文教师做到及时“充电”,完善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才能拥有强大的知识背景和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及时补充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美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等多方位的知识,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拥有深邃的知识储备。

3.“实战演练”

实践出真知,因此语文教师还要经过严格的“实战演练”。教师本着“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理念,从学生真正的需要出发,在原生态的课堂中,将教学反思后所获得的经验、及时充电后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一起深入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与学生展开友好平等的对话,既不迷信权威,又不盲目依赖已有的经验,而是敞开心扉,以好奇和渴望的眼光发现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智慧之花,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这样才能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教师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之后,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

发动内因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是在“反思—更新—巩固—再反思—再更新—再巩固”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修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才更趋于成熟,语文教师才得以从一个层次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二、借助外因

1.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3]因此,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状态,并不利于语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其目的就在于扩大语文教师的活动范围,开拓认识视野,营造一种促进其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良好的外部氛围。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由语文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语文学习团体,他们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启发带动,语文教师会做到取长补短、知识共享,不仅在学习知识方面受益匪浅,而且在激发创新灵感方面成绩卓著。语文教师在这种互惠性和互动性的学习共同体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要真正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我们就必须确保其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在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一种瓶颈状态时,一种新型的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可以给予其必要的促进。它摈弃了传统评价的弊端,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将可以从教师专业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包括激发专业热情、坚定专业信念、完善专业知识和能力、明确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塑造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对促进语文教师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语

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教师。由于语文教师担负着造就自由、自立、自主的现代公民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因此关注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发动内因和借助外因二者将不失为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仍需继续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有实践意义的可行途径。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篇6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 自我发展 途径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急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掌握外语技能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会制约大学生就业及其发展,在更高层面上会影响我们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光荣使命也同时承载着过多的期望与压力。面临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标准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高校英语教师的素质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如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等。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信息素养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历层次有待提升,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现代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不强,科研水平较低,教学任务繁重等。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各个高校的一个永恒主题。然而大规模、有组织的培训在培训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对于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大学英语教师又不具有普遍性,其作用也是有限的。面对新形势,外语教师在职自我发展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一条可行之路。

一、教师素质和自我发展的含义

教师素质被看做是教师所拥有的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现存特征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对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研究有很多,大致可概括成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师自我发展是指教师为了自身需求和愿望,在知识、能力、实践等方面所进行的持续学习和研究,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自我发展是教师基于自我意识,为了发展个体的内在潜能主动寻求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超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反思、自我剖析和自我调控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自我发展的途径

1.道德素质。“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目标。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言传,更离不开教师的身教。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道德的体现者,学生常常会借助教师的言行来审视社会和人生,来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往往会在教育过程中不自觉地以自己的道德倾向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不仅会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性格、品质的形成有很强的感召力,也会促进教师对自我道德的自我反思,从而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并提高教育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道德素质自我发展的途径主要通过自身学习和教育实践来加强道德修养。在学习中加强自身修养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加深道德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科学、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要开展深刻的自我反思活动,要善于了解自我,剖析自我。通过反思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制订适合自我发展的道德修养计划。三是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来激发自我的道德情感。在教育实践中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主要体现在同学生进行的教育实践互动中。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会逐渐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并修正自己的观点,陶冶自己的情操。

2.专业素质。专业素质能力指英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和理论,同时具有过硬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功底并娴熟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它不可避免地会传承英语国家的人文现象。因而英语教师应具有充分的跨文化意识,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文化知识,以提高他们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授受活动,教学中的认识活动也不是学生单向的认知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和加工的过程。只有具备这样的教学观,教师才不会把英语教学视为一个由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孤立的过程,也不会把学生当做只会考试的机器。

专业素质的提升而非一朝一夕,他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与追求。自我发展的途径主要可通过自主学习和进修培训来提升。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如认为自己的语音面貌不是很好,就可以有计划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提升语音、语调。其次,要多看一些英语读物或英语电影来丰富自己的英语文化视野。最后,要抓住一些进修培训的机会来提升学历水平,通过系统的培训可以了解本专业最新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

3.能力素质。第一,教学能力。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的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监控能力。英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判断和设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其次要将设计好的方案灵活而又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准确、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手势等非言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组织者、监控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角色更需要教师具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和组织能力。第三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并进行自我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

自我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主要是进行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进行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自我提问、教学日志、听课与观察、录像、行动研究等形式有助于发现问题和加强反思的能力。

第二,科研能力。以科研提升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以科研促进教学,教研相长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明确指出要“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建立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外语教师首先应熟悉外语教学理论,特别是语言学的理论。事实上,语言学对语言本质不同的理解会影响或引起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如把语言视为符号系统,教学目标就会设定在语音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教学方法就会偏重语言系统知识。把语言视为交际工具,教学目标就会设定在语言的意念、功能和情境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就会是功能意念法和情境教学法。把语言视为一套生理机制,教学目标就会设定在语言认知上,采用的方法以语法规则法和句型操练等为主。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跨学科的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活动是多种因素多变的、具体的组合,只有具备了科研素质的教师才善于在看似相同的教学活动中发现新的教学现象,并对它们进行假设和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

大学英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投入科研的时间较少及本身科研能力热情不高,科研水平的提高一直是难以突破的一个瓶颈。自我提高科研能力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勤于读书,善于写作。其次找准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通过大量地阅读专著和期刊,形成对某领域知识的掌握。通过选择适合自己做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来开展科研研究。最后要充分利用研讨、交流、体验、讲座等培训机会来拓宽视野,其中合作科研应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它是教师们围绕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而进行的合作公关活动。从学习型组织的视野来看,他不应是一般的学术性组织,而是一个践行终身学习型理念的共同体,它具有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特点。

第三,信息素养能力。所谓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就是指教师在传递信息的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发展要求,自觉接受教育和进行修养而逐步形成的对待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强,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并不多,利用信息技术能力知识进行学习和科研的更少。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完成powerpoint的课件制作和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而这些应该是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和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英语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工具进行英语教学。

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首先要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形成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进行获取、分析、筛选、加工和利用信息。其次要自发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如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书籍,参加网络或多媒体技术的专题讨论或培训等。最后要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使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步提高。

4.心理素质。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成功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角色适应力、情绪控制力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同事、领导、生活环境、教育理念等多重角色考验着教师的适应能力。教师情绪控制力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积极、向上、饱满的情绪状态投入教育活动中。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篇7

[关键词]化学教学;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而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立德树人等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思政课程教育外,专业课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知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析各个知识点所蕴含的辩证关系,对高职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使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浅谈一下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一、培养学生化学运动的物质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化学世界里,不论是微观的原子、分子、离子,还是宏观形态各异的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生命化学也证明了生命并不是非物质的东西,而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量和质上都是不变的。在化学中表现为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不仅发生物质的转化,而且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尽管化学反应形式多样,但反应只能使物质及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反应前后的质和量都是不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述这些问题时,注意提醒学生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培养学生化学运动中的对立统一观点

化学和其他事物一样,本身也存在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如可逆反应中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酸和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都是一对对的矛盾。在化学变化中同样充满着矛盾的运动,它们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如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中和与水解、酯化与皂化、吸热与放热、可逆反应的动态平衡等都是对立规律的典型实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观点在化学反应中非常多。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就是外因,如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也就是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参加反应各物质的本性就是内因,是反应的根据,物质间能否起反应的主要根据是物质的本性,反应条件是通过本性而起作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述这些问题时,可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防止思维片面、僵化、走极端。

三、培养学生的量变、质变观点

质变和量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化学学科中的量变和质变实例很多。如由于组成分子的元素原子数目的不同或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而引起物质的性质不同,如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有机物中低级的与高级的同系物等。因分子内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引起的质变。在讲述这些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尽量避免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校纪校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培养学生物质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同一整体,化学物质更是如此,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化学元素不是孤立的、毫无联系的堆积,而是被元素的核电荷数这个内在因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统一整体。而化学研究是从一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相互联系中去掌握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如果不通过氧气跟其他物质如氢、硫、氮、镁等反应中观察,就无法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在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处于家庭、社会、国家的集体中,和这个集体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也就没有我们,所以,应该热爱家庭、热爱国家、为家庭和社会而努力学习。综上所述,化学是一门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学科。通过化学教学对高职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这一科学信念,而且通过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其本质,会用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较大提高,达到“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汉明.浅谈大学化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篇8

[关键词] 英语 素质教育 教师 职业发展

一、英语素质教育的含义

英语素质教育即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英语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贯彻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英语素质教育包含的内容有:

1.以提高学生的全面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传统英语教学着重强调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背单词、背课文使学生负担不断加重,厌学情绪随之增长,也不利于其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基本运用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人才。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方位的学生意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没有学生自身发展,就不可能有素质教育。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目标和学习内容,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发地创造学习方法,使学生的主体活动得到充分发挥,这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我们当前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

3.以开发学生的潜力为基础。教育学指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一个都有着其内在的潜力,有与生俱来的,也有后天给予即环境造就的,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以及当时的学习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此外,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教师应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教育学的最新理论,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因人而异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并加以总结和交流,尽快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要尊重和健全学生的人格与学生自身的发展。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素质教育不仅重视智力的发展与开发,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同时也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情感、意志、道德情操等,使学生的知识、情感、言行等得到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就应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

5.积极推进英语教学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入21世纪,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英语教育从来都与社会进步密切联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英语教育的动力。“科教兴国”战略必将为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有一位学者也说过:“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出成绩,但是有更好的方法会出更好的成绩”。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是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二、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优秀的现代教师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品德层面都应当具有较高的水平,即所谓“学为师表,行为世范”。同时,教师应在教育工作中研究和探讨教育理论,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探讨和发现新的教育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具有营造和控制教育环境的能力。再者,英语课是跨文化的人文学科,所以,外语教师必须比其他一般学科的教师具有更为丰富的目标语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知识,才能有把握处理好教材,使学生学得更丰富、更全面。具体说来,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英语教师:

1.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变英语教师(teacher)为英语教育工作者(educator)做一个教育教学上的组织者(organizer),设计者(designer)和指导者(instructor);变老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为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动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2.专业上应具备以下10种能力:

(1)认知能力(cognitive competence)包括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和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反思能力(reflective competence)主要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整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

(3)设计创意能力(creative and designing competence)主要包括英语课程的构思和设计,教学的构思,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的调整,教学材料的编制、组织、调整和使用等。

(4)执行能力(implementing competence)包括实施课程计划和整体教学计划,实施具体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课程计划、教学整体计划和教学具体计划的一致性;教学过程的随机处理等策略。

(5)观察能力(observation competence)包括课堂现观察、学生群体行为观察、学生个体行为观察,心理观察,观察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分析等。

(6)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主要包括询问方法,交谈方法,领悟技术,有效表达技术,母语和英语的使用策略;学生话语失误处理策略,课堂交际英语的系统掌握等。

(7)互动能力(interactive competence)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互动模式的养成,互动模式的转换与变化,真实交际中的互动技术等。

(8)群体控制能力(group monitoring competence)主要包括班集体的建构(与英语课堂教学相关的方面),课堂的管理技术,课堂活动类型的运用,课堂活动类型的转换,群体学习行为的养成,教师对教学群体的领导方式等。

(9)表现和操作能力(presentation and operation competence)主要包括运用电脑进行教学的技能,形体技能,课堂表演技能,课堂造型技能(如绘制图画),使用各种教学工具的技能等。

(10)研究能力(research competence):主要包括设计并实施教学研究方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设计研究程序,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研究论文等。

3.保证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从当今基础教育的形势来看,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性课题。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对外英语系教授H•G•Widdowson指出:“只有受过系统教育,具有语言教学意识和业务能力的教师才有可能搞好语言教学。语言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达到职业水平,必须发展个人的创造性。”由此可见,终身学习应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终身学习要求外语教师进行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此外,职业培训也是保障外语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参加学术研讨、短期培训班、邀请名师举办讲座等。

总之,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英语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英语教学中坚持素质教育方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做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玲.影响英语素质教育的几个因素[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9).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篇9

教育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已经实施多年,从课本的编写到考试的设置无不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特点,那么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观察、想象等能力,使英语学习真正地能为学生所用。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是施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首先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着手。所以今天我就"素质教育下的高效英语课堂"这个话题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教学生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不仅指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教学的能力,还在于教师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等。英语教师要努力学习英语教学法理论,吸取英语教学先进的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实践中实验、总结、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要尽快熟悉新教材,参加各类新教材培训和经验交流会,多听听优秀教师精彩的示范课和专家的点评,从不同侧面比如课堂环节的设计,学生的主体性,词汇语法的学习、阅读策略的培养等等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去学习语言。不要过分强调语法和知识点的讲解,把英语课上成语文课,从而偏离了语言学习的实质。为了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教师就要尽量使学生在真实的或创设的情景中学习语言,最终达到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为此,我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1.教师要尽量用英语讲授课,用英语和学生交流,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教师扮演"导演"作用,集指挥着、参与者、示范者于一身,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更像是"演员",是唱好这台"戏"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完美配合才能使语言学习在课堂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生动精彩。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挂图、幻灯、录音机、视频片段等,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从中感知、领会、模仿、练习,并在情境中总结、复习和巩固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将抽象的语言形式同具体的语言情景联系起来,达到语言和功能的结合,这对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设置一些课堂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些活动,比如角色表演、朗诵、分组竞赛等,开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三、非智力因素的挖掘是素质教育在课堂实施的外延

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兴趣培养、情感投入,课外活动等都是非智力因素的组成部分,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些方面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将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各位教师思考: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主要是因为基础太过薄弱,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所以英语教学能否顺利完成,学生能否学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又取决于教师的教法和教学艺术。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使学生"乐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她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快乐的体验,让这种体验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种内在推动力。比如在教学中把一些词汇和语法现象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区别:sometime,sometimes,sometime的中文含义,我就教学生说"有s(有时),没s(某时),分开写(一段时间)",学生觉得有趣于是很快就记牢了。二是让学生"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鼓励他们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培养自学的能力,从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尊重学生,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外语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人际交往而达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教师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课堂学习环境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见到"爱屋及乌"的现象: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兴趣盎然并分外重视,花大气力,下大功夫,因而该课程成绩卓著。相反,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那么他们就不愿意学甚至放弃这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应当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特别是一些英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一句鼓励、一个肯定都会给他们以信心。

四、教学反思使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篇10

关键词:逆反行为 探讨 基本意义 原因 影响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主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

1、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向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第二,客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3、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且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提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

通过前面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实质以及原因的分析,我认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加强教育者指导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被教育者。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作用又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和尊重青少年,进而才会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加强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3、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和能力,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青少年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这也可预防、消除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1] 曾玲娟.学校心理健康教程.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6-10,42-49

[2] 王道俊,郭文.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