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十篇

时间:2023-08-06 11:26:32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1

关键词 全麻术;肺部感染;排痰;护理

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病人以开胸手术、老年人最多见,也是老年人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呼吸系统退行性改变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性增高 [1] ,使肺部感染并持续较长时间。加之麻醉、手术干扰使老年人“心、肺储备能力”进一步降低,一但发生肺部感染极易引起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的衰竭。我们在协助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1年3月~2005年3月全麻下各类手术1080例。发生肺部感染49例,发病率4.5%(49/1080)。发病年龄在60岁~92岁之间的老年人44例,其中男38例,女6例。开胸手术45例(不包括肺、肺叶切除),腹部手术4例,行气管切开者6例,其中2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2例诱发心力衰竭死亡,其余45例均好转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

术后患者要持续吸氧。由于氧气的作用,呼吸道粘膜干燥,分泌物干涸结痂。通过湿化可将痰液稀释,增强粘膜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排出。方法:超声雾化吸入。①吸入时注意根据病人的反应调节雾量大小,对于神志不清、体虚无力咳嗽及严重呼吸困难患者要守护在身边,密切观察其呼吸及吸入情况,一但痰液稀释、痰量增多时,要及时协助清除痰液,避免窒息的发生。②气管切开的病人吸入时要在气管套管口吸入,观察痰液稀释情况,鼓励病人自主咳嗽,咳至套管口时及时清理,如需抽吸应严格无菌操作。每1h~2h气管滴药1次,方法:将生理盐水加温至34℃~36℃,滴药时,让药液沿套管壁缓慢进入气管,每次2mL~5mL,或根据病人呛咳程度多次少量滴入。本组6例病人均采用温化药液气管内滴入。这种给药法可使呼吸道粘膜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获得所需的温化与湿化,病人有温和、湿润、舒适感。

2.2 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通过深呼吸有效咳嗽将稀释的痰液排出体外。方法:病人先进行数次随意呼吸,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这样可以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管,随咳嗽排出。术后患者因疼痛不敢深呼吸咳嗽时,家属或护士将双手分别放在切口两侧,施加一个稳定、持续的阻力,在咳嗽瞬间适当加大两手压力以抵消或抵抗咳嗽引起的局部牵拉和疼痛,变无效咳嗽为有效咳嗽。 x

转贴于 关键词 全麻术;肺部感染;排痰;护理

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病人以开胸手术、老年人最多见,也是老年人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呼吸系统退行性改变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性增高 [1] ,使肺部感染并持续较长时间。加之麻醉、手术干扰使老年人“心、肺储备能力”进一步降低,一但发生肺部感染极易引起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的衰竭。我们在协助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1年3月~2005年3月全麻下各类手术1080例。发生肺部感染49例,发病率4.5%(49/1080)。发病年龄在60岁~92岁之间的老年人44例,其中男38例,女6例。开胸手术45例(不包括肺、肺叶切除),腹部手术4例,行气管切开者6例,其中2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2例诱发心力衰竭死亡,其余45例均好转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

术后患者要持续吸氧。由于氧气的作用,呼吸道粘膜干燥,分泌物干涸结痂。通过湿化可将痰液稀释,增强粘膜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排出。方法:超声雾化吸入。①吸入时注意根据病人的反应调节雾量大小,对于神志不清、体虚无力咳嗽及严重呼吸困难患者要守护在身边,密切观察其呼吸及吸入情况,一但痰液稀释、痰量增多时,要及时协助清除痰液,避免窒息的发生。②气管切开的病人吸入时要在气管套管口吸入,观察痰液稀释情况,鼓励病人自主咳嗽,咳至套管口时及时清理,如需抽吸应严格无菌操作。每1h~2h气管滴药1次,方法:将生理盐水加温至34℃~36℃,滴药时,让药液沿套管壁缓慢进入气管,每次2mL~5mL,或根据病人呛咳程度多次少量滴入。本组6例病人均采用温化药液气管内滴入。这种给药法可使呼吸道粘膜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获得所需的温化与湿化,病人有温和、湿润、舒适感。

2.2 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通过深呼吸有效咳嗽将稀释的痰液排出体外。方法:病人先进行数次随意呼吸,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这样可以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管,随咳嗽排出。术后患者因疼痛不敢深呼吸咳嗽时,家属或护士将双手分别放在切口两侧,施加一个稳定、持续的阻力,在咳嗽瞬间适当加大两手压力以抵消或抵抗咳嗽引起的局部牵拉和疼痛,变无效咳嗽为有效咳嗽。

2.3 定时翻身、叩击胸背部

目前认为定时翻身除可预防褥疮外,同时还具有一定引流作用。全麻术后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时均采用半卧位,对本组49例病人均在半卧位的基础上每1h~2h翻身一次。翻身时宜缓慢进行,同时配合拍背、逐步将患者翻至所需卧位。给气管切开患者翻身时要将气管套管固定好,吸净痰液,使病人头、颈、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避免套管脱落、痰液阻塞及套管对呼吸道的机械刺激。对于神志不清极度衰竭无力咳嗽的病人,翻身前先吸净口鼻腔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叩击胸背部是以病人不感到疼痛的一种适中的力量,叩击震动病人的胸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方法:五指并拢,指掌关节屈曲约呈120°角,腕部放松指腹及大小鱼际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到上、由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缓慢地叩拍病人的胸背部,同时嘱病人深呼吸。叩击时发出一种深而空的拍击 音表示手法正确。

2.4 心理护理

49例患者由于肺部感染使病程延长,对呼吸系统症状的出现存在恐惧心理,对排痰治疗缺乏信心。为此,我们耐心地说服病人及家属,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生变化过程,消除他们恐惧心理,同时让病人清楚痰液的排除对于肺部感染转归的重要性,清楚疾病的控制单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必须结合CPT治疗和护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49例患者均能积极配合。

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病人的排痰护理,主要是在护理人员直接参与和指导、病人及家属的配合下,有针对性的进行的,这对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肺功能、预防严重并发症、减低手术死亡率确实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2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护理配合

1 全麻醉手术的护理

1.1全身麻醉术的分期

1.1.1麻醉的诱导期

实施物的初步运用期和气管插管的完成,也包括气道、喉罩等其他插管装置的置入。

1.1.2麻醉的维持期

各种物的血药浓度趋于平衡,麻醉的重点在于各种支持治疗,如:补液、补血、抗心律失常、抑制不良反应,维持良好的通气状态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

1.1.3麻醉清醒期

尽可能快的排除各种物。使病人意识、呼吸恢复,直至拔除气管插管,病人自主呼吸平稳,能准确的回答医护人员的提问。

由此可见,全麻工作最危险的阶段在麻醉的诱导期和清醒期,也是需要护理配合的关键时期。

1.2全麻关键期的护理工作

每次在对麻醉进行之前,手术室的护士对手术室环境和室内仪器的检查准备工作也是保障手术室和麻醉安全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1.2.1手术室准备工作:设定合理的手术室温度和相对湿度,唯独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在噪音检测的条件下,为避免高分贝下影响手术人员思想分散等情况发生应将噪声高限控制在90分贝以内。要做到:限制不必要的交谈,不必要的人员,应用无噪声技术,建立闭路电视,减少参观人员。

1.2.2全麻诱导期的护理配合

全麻诱导以后,病人将在30-60s内快速意识丧失,继而出现全身肌肉松弛,彻底失去防御能力,可能导致迅速发生身体某一部位的坠落。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在全麻诱导之前完成对病人四肢的固定,做到完全制动。为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手术室护士可根据要求调节手术床的高度及角度。在困难插管的情况下,手术室护士要积极充当插管者的第三只手,做好纤维支气管镜、特殊插管仪器的传递、吸引的准备工作。

1.2.3全麻苏醒期的护理配合

全麻苏醒期病人发生躁动的情况为数不少,故手术室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病人坠床,并在病人拔管后,主动与其交流,判断神志情况,对完全清醒的病人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病人,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氧饱和度和病人的呼吸幅度,及时提醒麻醉医师各种呼吸抑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和协助抢救。

2 椎管内麻醉手术的护理

椎管内腔之中的各个间隙从外到内:硬膜外间隙、硬膜下间隙、蛛网膜下腔和血管间隙。所谓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便是局麻药被注入这两个不同的间隙而产生麻醉效果。

2.1常用物

蛛网膜下腔阻滞常用药0.5%布比卡因8~15mg,用10%的GS配成重比重液。麻醉效果几乎在注药后1min内产生,20min左右麻醉平面固定,维持2~2.5h。

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液。一般注入试验剂量3~5ml后3~5min左右出现麻醉平面,首次用量10-15ml后平面固定,麻醉时间根据手术时间而定,一般40~45s后可加首次量的1/2~1/3。

2.2椎管内麻醉的护理配合

放置时,手术室护士应配合麻醉师指导病人先侧卧,后屈膝,双手抱膝,并低头看至脐孔处,尽力弓背,呈虾米状。安慰病人放松腰背部肌肉,以利进针。是椎管内穿刺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整个穿刺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应帮助病人保持,分散其注意力,以利穿刺的顺利进行。手术床的调节对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麻醉平面调控至关重要。手术室护士应及时配合麻醉师在平面上升过快过高时,将手术床摇至头高脚底;而在平面过低时,摇至头低脚高;左侧麻醉不全时,摇床执左偏;反之,右偏。在硬膜外麻醉时,手术床的位置对麻醉平面的调节影响不大。

2.3并发症的发现和及时处理

2.3.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穿刺后最易、最多发的并发症为:高平面阻滞。病人会出现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呼吸抑制。此时,手术室护士应配合麻醉师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快速补液以及准备升压药等。

2.3.2硬膜外麻醉在手术室内发生最多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局麻药入血和全椎管内麻醉。这两种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后果皆非常严重。在硬膜外注药后若发生病人抽搐,呼吸幅度下降,神志不清,血压速降,应警惕上述并发症是发生。此时,手术室护士应及时提醒麻醉师,帮助其快速进行气管插管,并准备抢救药物,同时请求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助。

3 急诊危重病人手术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的病因多种多样,而且由于急诊未经过切实有效的术前准备和支持治疗,显得尤为危重。手术室护士从接病人入到施行手术的这段时间里应遵循基本原则:首先维持生命体征,其次协助支持治疗,然后再完成术前准备,随时协助抢救,做好重症救治的得力助手。

3.1手术室准备工作

急诊危重的病因多包括外伤自发性出血,以及肿瘤晚期衰竭和带有严重合并症的高龄病人急诊等。此类病人多严重出血,生命垂危,因此,在病人如室之前,手术室护士应已准备好大量胶体、晶体溶液,输血升温装置,水床,冰帽,除颤仪,人工心肺机,抢救车以及双氧水等各种清洗伤口用品。这样,当病人入室后便可做到各种物品唾手可得,使抢救工作得心应手。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病人无论呼吸如何,均予以面罩吸氧。若病人呼吸微弱,应立即招呼麻醉师性气管插管。呼吸的维持是基础生命支持的最关键一步,因此要在建立静脉通路及监测之前就开始进行。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开放外周静脉,建立监测;对于刚入室的病人,手术室护士应自上而下对其进行一般情况评估:呼吸、神志、耳前动脉搏动、外伤出血位置、身上的各种管道情况。

3.3循环支持,做好术前准备

当建立了外周和中心静脉后,手术室护士应积极配合麻醉完成扩容、升压、纠酸、补充电解质等抢救工作。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不仅需要各类血样本的采集和报告的整理和收集,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因此单凭个人的劳动是无法完成的,只有麻醉师、手术室护士齐心协力,协调统一,才能做到准确无误,有条不紊。定病人情况好转之后,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常规,完成术前皮肤准备和伤口清创。这项工作可以预防感染,又有助于发现新的出血点,彻底发现创口,这是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保持手术室良好的内环境,以利手术抢救的进行整个手术抢救过程中,手术室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5度,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并根据体温监测的结果,调节水床温度,以确保病人不过度散热。

4 结论

毫无疑问在手术室内巡回护士必须要配合麻醉科医生的工作。因为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全程是没有意识、没有呼吸、甚至没有心跳的,能否主动认真配合麻醉科医生的工作体现了一个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如何,要搞清楚患者手术全过程如何配合麻醉医生做好护理工作是体现手术室巡回护士护理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3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以往以颈丛阻滞居多。近年来,随着病人对医疗的要求增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成为讨论的热点[1~4],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越来越多。我院自2005年以来成立了麻醉恢复室,收治甲状腺术后病人285例。笔者旨在对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甲状腺手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病人甲状腺专科护理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285例,术毕送PACU进行麻醉复苏。其中男56例,女229例;年龄19~62岁。双侧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结节性肿病人201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4例;手术时间40~135min。

1.2 复苏方法

呼吸恢复者经气管导管供氧,呼吸未恢复者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所有病人入PACU后常规监测体温、心电图、血压、经皮血氧饱合度、尿量、伤口敷料、颈围、手术切口引流量。重点观察与记录病人在麻醉恢复期有无呼吸困难与窒息、神经损伤(包括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危象等症状。

2 结果

285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其中甲亢病人64例,出现并发症6例,占9.38%,出血2例,甲状腺危象2例,呼吸困难2例;非甲亢病人221例,出现并发症3例,占1.36%,均为术后出血。所有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在PACU内处理,症状消除后安全返回病房。

3 护理

3.1 颈部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负压引流量,测量颈围是发现皮下血肿的重要方法。术后进入PACU即予测量颈围,通过与入室时的基础颈围相比,可动态观察皮下出血量。观察术后出血症状,观察伤口敷料及负压引流情况,早期发现出血,避免病人拔管后出现血肿压迫导致呼吸困难。3例非甲亢病人术后并发出血,2例是通过动态监测颈围进行性肿大进而发现皮下出血,经请手术医师查视后,在未拔管情况下加深麻醉,立即重回手术室打开伤口止血,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医疗风险及时消除。

3.2 眼部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可合并突眼。在麻醉及麻醉恢复期,对病人的眼保护非常重要,给予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或眼药膏涂眼。在病人清醒之前及时清洁干净,以减少病人的心理不适感,本组病例无术后眼睛发红、流眼泪发生。

3.3 呼吸道管理

由于手术部位位于颈部,甲状腺紧邻气道,因此维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围麻醉期的重要使命[5]。气管插管全麻使术中呼吸道维持通畅,而术后拔管时则风险较大。甲状腺手术术中损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插管后喉头水肿,甲状腺对气管的压迫可使术后气管塌陷,术后出血、血肿压迫等均可使病人在拔管时出现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由于处于高代谢状态,分泌物较多,易出现痰液阻塞呼吸道。在拔管时,分次缓慢拔出,以防止出现术后气管塌陷。本组甲亢病人中,2例在麻醉恢复期出现呼吸困难,为痰液阻塞所致。予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4 心理护理

甲状腺疾病以女性多发,心悸、情绪不稳定症状较多见,有些病人对外科手术存有较大顾虑或恐惧心理。当病人在PACU清醒过来,发现周边环境为自己不熟悉时,心情紧张,易发生躁动,加重生命体征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在麻醉恢复期,病人清醒后,轻声告知其所处场所,并给予安慰。

2.5 甲状腺危象的护理

甲状腺手术病人术中常大汗淋漓,尤其是甲亢病人常如此。当甲亢病人出现甲状腺危象时,可表现为高热。本组2例甲亢病人术后麻醉恢复期出现体温升高,伴生命征改变。经汇报医师,同时给予物理降温,积极治疗,病人平稳后返回病房。

3.6 防止意外损伤

在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明显的兴奋期,病人可出现躁动、幻觉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麻醉恢复期出现的躁动、幻觉症状与甲状腺危象症状不易鉴别。应有专人守护,做好防护,防止病人拔出引流管,也应防止坠床的发生。

甲状腺术后的病人在PACU护理有其专科特点,在恢复室护理中应重视甲状腺病人术后呼吸道梗阻、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可能使病人窒息死亡,而这些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48h,所以加强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管理,对帮助患者渡过甲状腺术后危险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立志,邓烈华,邵义明,等.全麻加颈丛神经阻滞对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19(4):249-250.

[2]董师武.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麻醉选择[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98-99.

[3]帕夏古丽,蒋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麻醉选择的临床对比观察[J].新疆医学,2005,35(1):18-19.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4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本科出现的89例全麻苏醒期躁动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麻醉用药、术后不良刺激和个体差异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 躁动 护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妄想思维等,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因此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相当重要。、2010年本科出现了89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本院复苏室病人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共89例,男51例,女3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42岁。手术类型为胃肠、肝胆、骨骼、泌尿外科病人。其中经静脉麻醉67例,吸入麻醉6例,静吸复合麻醉16例。

2 引起全麻苏醒躁动的原因

2.1 术前用药 抗胆碱类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可引起麻醉后躁动不安;阿片类药物如杜冷丁‘苯二氮唑类药品如咪唑安定等也可引起麻醉后病人躁动。

2.2 麻醉用药 麻醉诱导药物与术后躁动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用硫喷妥钠、氯胺酮、依托咪酯作麻醉诱导时,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17.19%和32.03%、43.75%;还有吸入如七氟烷、异氟醚等,也容易引起病人苏醒期躁动。

2.3 术后不良刺激 术后各种不良刺激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最常见的原因,比如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心理应激等。经分析,术后疼痛引起躁动占99.44%,气管导管刺激占61%。

2.4 术后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如气道梗阻、低氧血症、酸中毒等可引起病人躁动;循环系统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其它如胃肠胀气、尿潴留等均可引起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

2.5 其它原因 老年人、学龄儿童、术前高度紧张的病人,在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机率要比其他病人高。还有术中低温、术后不恰当使用催醒药催醒的病人,也易发生苏醒期躁动。

3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3.1 一般护理 全麻患者术毕 ,专人守护,给以氧气吸入,继续心电监护。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用药情况和病人的情况,分析可能引起躁动的原因。

3..2 防止意外损害 全麻苏醒期病人意识模糊,躁动,易发生坠床。须加强安全管理,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床栏等保护措施。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病人拔管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鼓励病人咳嗽排痰。认真观察病人,出现鼾声、血氧饱和度下降时,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麻醉师;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60-01

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s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只是台上手术的配合和台下的巡回,对于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的一方面,并且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是特殊的工作环境,有特定的工作性质,同时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娴熟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有健康的身体,因为手术室的工作随时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量,因此一定要保持较好的身体机能。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科室护理技术,也要懂得麻醉的基本知识,了解麻醉方法、麻醉意外以及抢救措施等,主动配合麻醉医生,保障患者安全,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

1 麻醉的护理配合

1.1 在手术前麻醉师会在手术前一天看病人,以确定麻醉方法,同时护士也要看病人,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仔细查阅护理病案,消除或减轻病人对麻醉与手术产生的恐惧(疼痛、死亡)和紧张心理。麻醉和手术中体液的纠正是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故手术前、中、后合理输液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之一。手术护士应在手术过程中保证液体的通畅,在麻醉师的指导下合理输液。

1.2 手术室一般采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因此,应适当调节好温度和湿度,一般手术室温度调控在22-25度,湿度在 40%-50%为宜。

1.3 麻醉前用药 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氯丙嗪、安定等,麻醉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2 麻醉中的护理配合

2.1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严格查对,建立静脉通路,因为手术的原因因此一般选用较粗血管,较大的套管针,以便应对各种紧急意外。对小儿或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病人按麻醉师的指导严格核对和计算好计量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2.2 摆放的配合和功能的保护 正确摆放,麻醉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师摆好以利用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2.3 严格监护病情变化 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师严密监护患者的血压、脉搏、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诉麻醉师,以便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2.4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 手术室护士必须善于观察病情,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术中要严密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和输血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师。

3 麻醉手术后的护理配合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6

1·1手术病人入手术室的时间

目前教科书上明确写着“全麻病人、硬膜外麻醉病人提前30min或45min入手术室”[1],广东省广州市,包括我院在内的几家大型综合医院都谨遵上述条令,7:30左右由夜班护士核对和接病人入手术室。手术病人术前一般会肌肉注射镇静药,目的是减少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但对容易紧张的病人有时不能奏效。病人在神志清醒、无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原本焦虑不安的心情此时变得更加紧张甚至恐惧,常常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对有心脏疾患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而且一旦发生病情变化,由于不能被及时发现而耽误治疗和抢救。对于一些年老、用了镇静剂神志不很清醒的病人则有发生坠床的危险。

1·2术前常规置管的问题

1·2·1尿管留置的问题。盆腔手术、泌尿系手术、时间比较长的手术,术晨一般于病区留置尿管,排空膀胱以免手术中误伤,同时有利于观察尿量,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由于会的神经末梢丰富,因此对疼痛比较敏感,而术前在病区是于非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增加病人的痛苦和不安。

1·2·2胃管的问题。胃肠道手术常规放置胃管以排空胃肠道,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和手术后胃肠道胀气,促进功能的恢复。由于胃管比较长,加之胃管对病人咽部的刺激,引起剧烈的咽反射,病人往往痛苦不堪,甚至想放弃手术。

1·3缺乏病人术前资料

目前未能常规开展术前访视,这不仅使手术室护士无法掌握术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做到真正有效地、有的放矢地个体化护理,而且不利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2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手术室的工作安排和做法

2·1早晨交班后接病人

早晨夜班护士交班比较简略,护士长作一些简短的讲话,前后10min左右,绝不拖延时间。遇到有些重要通知,一般以文字形式张贴在通知栏内,限期阅读后每人要签字,以免影响信息的传递。这样既保证了准时接病人,又不影响信息传递。交班后打开门,由护士长指挥监督、主任(助理护士长)和洗手护士协助病人的转运,巡回护士则与病区的责任制护士进行详细的交班,然后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把病人推入手术间。因为夜班护士按手术通知单和术前访视记录单已准备架及感染手术的室间准备,而且手术间内各种物品准备齐全、设置合理,因此巡回护士进入室间后,原则上不能再离开手术间,如术中器械污染必须进行重新消毒灭菌时,可以通过室内电话通知护理助手去完成,以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

2·2麻醉起效后再置管

全麻病人待意识丧失后,由巡回护士操作留置胃管和尿管。硬膜外麻醉时待病人疼痛消失,行留置尿管术。若高位硬膜外麻醉,会阻滞效果不佳时,可以在石蜡油内加入1%丁卡因,先行尿道内注入,然后再插尿管。非全麻病人置胃管时,可先给予咽部表麻后再进行。总之,一切操作都本着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减轻对病人的心理刺激这一原则。

2·3进行手术前访视

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国立医院,以成功开展活体肝移植而闻名于世界。它拥有16个手术间,40名护士,1名护士长,3名主任,6名护理助手,人数相对于私立医院来说较富余。但手术病人多,尤其老龄患者多,疑难病症多,病人的各项生理储备功能低下,合并症多,一般采用全身麻醉,因此,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

除急诊手术外,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在每天下午抽出2名护士分成全麻组和局麻组进行术前访视。局麻组去病房访视(一般是眼科病房),除从病历中收集资料外,还要到床边倾听病人的主诉、解答疑问、进行术前指导。全麻组护士则在手术室的术前诊治室进行工作。在手术的前1日下午,由病房护士或护理助手送病人到术前诊治室,再由麻醉师进行集中诊察,包括详细地读片、仔细地检查病人和查看各项辅助检查。而手术室护士则在一旁协助麻醉师工作和观察病人对手术的接受方式、理解程度并适当给予解答、详细收集和填写病人的有关资料,作为夜班护士及巡回护士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制定适合病人的护理措施。

3对比与思考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护理模式就已紧随美国,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已渗透到日常的护理行为之中[2]。而我国的整体护理的观念是从80年代后期才从美国引进,近些年才在国内的大型综合医院的病区里普及开展,手术室工作在体现整体护理观念上仍很不够。

按照现代应激学之父汉斯·塞利的应激原理,手术事件、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孤独都会成为一种应激源,引起病人身体的非特异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生理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征,加重病情。日本护士根据这一原理,采取交班后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共同接病人入手术室,护理人员尽量陪伴、安慰病人,避免让病人独处,减轻应激源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压力。

疼痛是造成不适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个常见的应激源,因此,一些会给病人造成疼痛、不适的操作,如尿管和胃管留置应尽可能在麻醉状态下进行,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而我国国内在这些方面却忽视了对病人造成的影响。

根据美国护士协会“手术室护士基本纲领”的内容[3],“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病人的生理、社会、心理状态”。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3]“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通过术前访视建立护患之间的信赖关系;提供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减轻病人的预见性不安;提高病人的应对能力,帮助他们摆脱危机状态;从术前的风险因子中引导出护理诊断,制订术中护理计划。据Wills(1970)[3]术前访视的研究,发现“访视对改善手术室的个体化护理有

效,而且对手术室护士理解病人的人格、身体和精神状态也很重要”。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7

【关键词】围介入治疗期 护理

围介入治疗期是指以介入治疗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日起到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它包括介入治疗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处理将这三个阶段的处理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使患者获得一个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介入治疗也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通过围介入治疗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1 介入治疗手术前的安全管理

1.1病人的护理评估

1.1.1基本信息 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过敏史、家族史、生育史等。

1.1.2发病史 包括发病的诱因、主诉、症状和体征等。

1.1.3心理状态 对疾病的不了解、对介入治疗的担心和疼痛引起的不适等,护士应详细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以取得支持。

1.2病人的术前准备

1.2.1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如:CTA、CT、核磁、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胸片、心电图、彩超以及各种与手术有关的化验。

1.2.2做好抗生素、碘过敏试验、常规备皮(胸部、腹股沟及会阴部)。

1.2.3做好胃肠道准备 术前1天进食易消化清淡饮食、术前4h禁饮食,如为全麻患者术前一日晚20:00后禁食水。

1.2.4做好床上大小便训练 因为术后需卧床病人不习惯床上大小便需进行练习,同时泌尿系统有原发病的应留置尿管,避免尿湿导管床而污染手术床影响手术。

1.2.5术前一般准备工作 测生命体征、身高、体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30分钟应用镇静药、进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更换衣裤。

1.2.6备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品、介入手术中使用器材应在有效期内。

2 介入治疗术中配合的安全管理

2.1导管室的准备工作 室温(22-24摄氏度)、湿度55%-65%、减少噪音、检查电源、必须配备每台仪器单独插座。

2.2安全管理 防止接错患者做到“十查”,防止用错药做到“三查七对”,防止导管等器材遗留在血管内及体内、应填写记录单核对。

2.3麻醉准备 不需要全麻手术的病人应选择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应为术者操作,需要全麻手术的病人应配合麻醉师做好全麻的准备(如颅内动脉瘤栓塞、动静脉畸形、动脉夹层的病人)。

2.4术中配合 连接心电监护及静脉通路、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压、备好除颤器、临时起搏器、密切观察心律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2.5术中护理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护士的术中配合是非常关键的,准确无误地传递物品可减少手术的时间、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和监测心电监护、观察动脉压力、从中及时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做出相对应的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不良事件的产生,可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因此,导管室护士在介入治疗中的术中密切配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必须配合医生做好份内工作。

3 介入治疗的术后安全护理

3.1与病房交接班的护理 由导管室的护士将病人护送回病房(如为全麻病人苏醒后生命体征平稳由麻醉医生与导管室护士共同护送回病房)同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并做好记录。

3.2制动与活动 麻醉及手术的方式选择利于患者康复的体位,局部麻醉及全麻清醒后患者可取仰卧位、全麻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以免误吸,静脉穿刺者制动6-8h、动脉穿刺者制动12-24h、术后12-24h下床活动。

3.3心理护理 由于术后疼痛、长时间卧床及对疾病的不认识,患者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及不适感,此时护士应耐心地指导并解释原因、注意事项等对疾病有利因素,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减轻痛苦。

3.4穿刺点的观察及护理 治疗结束拔除鞘管后应沙袋压迫2-6h保持沙袋部位正确,嘱患者肢体制动,避免咳嗽和用力大小便,术后护士要注意观察穿刺点及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防止感染。

3.5一般护理 介入治疗结束后根据病情及术式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心内科病人要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尿量及心电图变化并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对于颅内疾病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和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有无脑水肿及脑出血等情况。对于周边介入治疗的患者(如肝癌、肝血管瘤等)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及血压以及精神状态及皮温、颜色及尿量。

4 健康教育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8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效果确定,肌松好,阻滞时间不受限制,可用于长时间手术,局麻药用量小,已较多地应用于妇产科。本文针对实行腰硬联合麻醉下病人的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作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术前常规禁食、禁水6 h,进入手术室后即行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巡回护士协助病人下肢及头颈屈曲,脊柱突出,安全暴露腰脊部,常规安尔碘消毒,铺巾。选择腰椎2/3式,腰椎3/4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后行硬膜外腔穿刺[1]。确定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再在穿刺针内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有脑脊液流出即药麻成功、连接注射器推入罗哌卡因15 mg,将腰穿针拔出病人平卧位麻醉达到效果好,逐层切开腹腔,子宫迅速娩出胎儿及胎盘,检查盆腔观察有无出血点,清点物品,关闭盆腔,术毕后患者自控镇痛泵。

2 护理

2.1 术前诊视 术前诊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它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愈合的关键[2]。术前诊视时的基本情况注意交流技巧主动与患者谈心,了解分析患者的顾虑,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以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来更好地配合此手术。

2.2 术中护理 在剖宫产手术中,护士应做好配合工作:严格核查麻醉前用药及是否禁食等情况,病人进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及物品准备,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在麻醉开始前常规输入复方氯化钠500~1 000 ml,以维护有效循环及血容量等目的,配合麻醉师摆放好体位,有利于穿刺成功,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2.3 预防和处理低血压 一方面腰麻和硬膜外麻醉阻断了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是阻滞范围内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均扩张,回心血量骤减,引起血容量相对不足,导致血压下降[3]。另一方面产妇仰卧位后,妊娠子宫压迫了下腔静脉腔导致回心血量下降,此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针对术中出现低血压的情况,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 加快输液,增加吸氧量,必要时静脉给予麻黄素10~20 mg。(2) 在保证手术床向右倾斜15°的基础上,再将产妇的妊娠子宫向左推移,以消除其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保护好产妇,加强对患者的安全防护,以防坠床,注意保暖。(3) 快速开腹,进入子宫取出胎儿。(4) 产妇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嘱其头偏向一侧。(5) 巡回护士应安慰产妇,告知情况可以迅速改善,放松心情。(6) 密切配合麻醉师给药。

2.4 麻醉中的监测 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要与患者所在的病房护士交接手术麻醉方法,所用药品及麻醉效果等手术详情,叮嘱病房护士须注意的事项[4]。同时,护士应定期到病房探视进行回访,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鼓励下床活动,随时听取产妇的意见,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手术的成功有赖于手术麻醉的成功,麻醉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护理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关键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一方面要有熟练的技能操作,另一方面要与病人密切沟通,注意心理护理,不仅能够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而且有助于病人平稳渡过手术期及手术后身体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翟清.腰硬联合麻醉一点法与两点法在剖宫产中应用比较.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0):1562.

2 谢倩,杨敏,陈莉,等.我国医院手术室术前访视的观望及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09-811.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9

【摘要】 我科计划生育手术室患者多,流动量大,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多病情复杂,护理安全隐患风险高,手术室护理小组严密制定防差错事故的方案,对策,在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隐患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了护理纠纷。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我科计划生育手术室患者多,流动量大,因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每年约有上万人次接受手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安全和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就必然导致手术和手术室护理意外的风险的增加[1]。因此,杜绝一切隐患,严防事故差错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工作安全顺利完成,则是手术室医护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接诊室 由护士负责接收患者的手术记录单、麻药

1.1.1 手术记录单 受术者真实姓名与各项化验单不相符

1.1.2 手术方式 无麻手术写成全麻无痛手术

1.1.3 手术名称 如:放置宫内节育器,记录单填写为取出宫内节育器手术

1.2 术中

1.2.1 手术方式 如:无麻手术做成全麻无痛手术

1.2.2 手术名称 如:放置宫内节育器做成取出宫内节育器手术

1.3 观察室 全麻术后病人意识未完全清醒,极易发生坠床、呛咳、呕吐物反流窒息。存在各种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妊娠天数≥70天,胚胎≥2.0cm,剖宫产半年内再次妊娠,剖宫产切口妊娠等,极易发生子宫穿孔,阴道流血量过多,病情严重可致出血性休克。

2. 防范措施

2.1 对症消除隐患

2.1.1 接诊室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实行一对一有序接诊。接诊室只留一个病人(急诊病人、现役军人随时接诊),安排有专科经验的护士。根据病人病历本及收费收据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单位、手术方式、手术名称、病人就诊号,并认真记录在手术记录单上。如:收到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费用+异丙酚 2支(麻药),立即在手术记录单左上角注明“无痛”、“异丙酚2支”字样,表明此病人是接受无痛全麻手术的病人,并口头和病人再次核实,同时详细询问饮食,饮水情况。全麻病人要求术前禁食6h,禁水4h。

2.1.2 术中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术者再次认真仔细核对手术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名称、单位,以防重名。器械护士核对病人并成功完成静脉穿刺,麻醉医师核对病人并顺利推注物,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此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备齐抢救药品、抢救器材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2.1.3 术后 全麻术后病人意识尚未清醒,需设专人护理,防坠床、防摔伤。详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反应,有无呕吐,恶心等症状。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密切观察病人子宫收缩情况、病人主诉、有无腹痛,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对症处理。

3. 总结 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杜绝一切差错事故,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共同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是我们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重点。护理人员应做到:

3.1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精练的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3.2 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爱心、同情心。

3.3 严格各项查对制度,并确切落实,认真完成。

3.4 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互补漏洞,杜绝个人情绪化,工作中忙而有序,分工明确。

3.5 增强法律意识,保护自己和患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3.6 视患者为亲人,用真心对待每位患者,做到人性化服务。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10

1.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吉林白山 134300;2.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五官科,吉林白山 134300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室患者在使用镇痛药物后对患者镇痛效果、镇静程度的影响,观察其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并总结护理对策和措施。方法 选择在该院实施手术后,实施镇痛治疗患者363例次,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标准作为镇痛药物的观察指标,并遵循镇痛药物治疗的原则。对所有在麻醉苏醒室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均用飞利浦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观察有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 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前VAS疼痛评分与镇痛后15~35 min的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镇痛前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等均与镇痛后15~35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阵痛药物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显著疗效。结论 麻醉苏醒室患者在术后使用镇痛药物,能够改善由于疼痛导致的高血压、呼吸急促等并发症,对于减轻患者疼痛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关键词 ] 麻醉苏醒室;镇痛药物;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93-03

麻醉苏醒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介于普通病室和ICU之间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护理单元,它不需要对病人的器官功能进行加强监护,但由于麻醉苏醒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若监护不当,则危及患者的安全,需严密观察,故监护级别比普通病室高[1]。PACU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不稳、高血压、全麻苏醒期躁动等,有可能造成治疗监测不配合和安全隐患[2]。因此,护理工作中加强全身麻醉恢复期病人的监护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十分重要。而镇痛治疗是PACU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是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和对某些特殊疼痛状态有效的药物。为探讨麻醉苏醒室患者在使用镇痛药物后对患者镇痛效果、镇静程度的影响,观察其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并总结护理对策和措施。选择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在该院治疗的麻醉苏醒室的患者363例,对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规律,为PACU护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技术指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实施手术后送入PACU观察的患者有791例次,入PACU时带气管导管16例次。实施镇痛治疗患者363例次,其中男性192例,女性171例,年龄在8~75岁之间。患者的疾病涉及烧伤整形科、普外科、外科、耳鼻喉科等重要科室。

1.2 镇痛药物的临床应用

镇痛药物治疗的原则是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口服镇痛药物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其次,按阶梯给药,即镇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癌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第三,按时给药,即镇痛药物应该有规律地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给药,而不是暂时停药、等到疼痛再次发生时再给药。第四,根据个体化原则和患者的公斤体重单次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镇痛药物[3]。

1.3镇痛药物的观察指标

VAS疼痛评分标准: 0分~10分。0分:无疼痛;1~3分:有轻度疼痛,可以忍受;4~5分:轻/中度疼痛,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8~10 分:疼痛剧烈,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标准:1~6 分。1分:病人焦虑、躁动不安;2 分:病人配合,有定向力、安静;3分:病人可入睡,可唤醒,对指令有反应;4 分: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5 分: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6 分:嗜睡,物任何反应。1分为无镇静,2~4分为浅镇静,5为深镇静,5分为过度镇静。

1.4监测指标

对所有在麻醉苏醒室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均用飞利浦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使用镇痛药物前5 min和使用镇痛药物6~15 min后监测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SP)、血压(B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等。进行疼痛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程度评分,对药物使用后监测有无呼吸抑制、通气不足、高血压、动脉低氧血症等并发症。详细记录并存储结果。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在麻醉苏醒室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使用镇痛药后疼痛明显减轻,镇静程度由无镇静变为浅镇静状态,患者镇痛前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程度评分与镇痛后15~35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患者镇痛前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SP)、血压(B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与镇痛后15~35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麻醉苏醒室(PACU)主要功能是确保患者在麻醉后能顺利清醒,是为患者提供麻醉后平稳恢复的场所,因为麻醉和手术对患者均会对患者的生理机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麻醉及手术后第1个小时是最需密切照顾的时段,该院麻醉苏醒室建立与合理的管理,使得麻醉手术后患者在PACU得到严密的监护、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4]。

该研究中的363 例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前VAS疼痛评分与镇痛后15~35 min的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镇痛前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SP)、血压(B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与镇痛后15~35 min相比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 。可见术后使用阵痛药物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显著地疗效。与此同时,护理过程中正确评估患者疼痛评分、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显得是十分重要。患者VAS评分3分以上时,需根据医嘱予以单次静脉注射镇痛药物。护士每5~15 min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SP)、血压(B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等,此外还需对用药后的镇静程度评分以及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呼吸抑制等变化。在护理过程中有4例病患因为在使用镇痛药物后出现舌后坠,伴有明显的呼吸抑制,护理时及时采取开放气道、面罩吸氧等措施,最后使病人的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均恢复了正常。

以往国内外对镇痛药物的研究并没有针对性,且未关注其并发症的产生,评分效果不佳,而2010年中医药大学麻醉科研究小组随机抽取了500例患者分析其镇痛药物前VAS疼痛评分和其他并发症的研究,研究结果跟该次试验研究一致,麻醉苏醒室患者在术后使用镇痛药物,能够改善由于疼痛导致的高血压、呼吸急促等并发症,安全有效。

麻醉苏醒室(PACU)中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流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尽早接受专科治疗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病人及家属满意度[5]。另外制定麻醉苏醒室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标准,如PACU病人转入、转出标准,PACU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交接制度中的流程等,对患者的恢复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6]。护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前护士进行访视。到病房全面了解病情与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同时建立个性化护理计划。②手术中护士的积极配合。根据患者手术期间的具体情况,一方面激励患者放松心情,另一方面主动配合医生的处理。③手术后麻醉护士的监护。积极配合麻醉医生及时妥善放置好各种引流管,密切观察病情,尽量使病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积极到病房回访,对病患进行个体化健康和心理指导,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在制定麻醉苏醒室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标准方面只要包括:①严格查对后接收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严密病人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等;②面对面交接班,主要包括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体位、全身皮肤情况等;③严格根据医生医嘱用药,并做好监测及各种记录;④符合出室条件者安全送返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⑤定期检查维护呼吸机、监护仪的功能、完善使用登记等;⑥严格加强苏醒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士素质的修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的切身利益着想。

麻醉苏醒室(PACU)中护理过程中使用镇痛药应该积极评估药物治疗后的镇痛效果。镇痛药物是医生们进行疼痛治疗的重要工具,及时有效的采用镇痛药物治疗,能够改善由于疼痛导致的躁动、心动过速、高血压、呼吸急促等并发症。镇痛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三大类,即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及辅助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以吗啡、芬太尼等为代表药物,被用于临床。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环氧化酶-2抑制剂,该类药物中的抑制剂具有副作用较小的优点。辅助性镇痛药物以抗精神病、抗惊厥药物为主,对于阿片类药物不敏感的患者,可作为辅助用药[7]。目前,还没有一种镇痛药能符合理想镇痛药的全部要求,也没有一种镇痛药能够治疗所有类型的疼痛,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联合利用多种镇痛药物, 通过其镇痛作用的多种机制,使药物间产生协同效应, 提高疗效。例如,非留体抗炎药与对乙酰氨基酚酚的联合应用,可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另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够提供更好的疼痛控制,病人的满意度更高。它是凭借电了输液装置(如泵)和时间装置、患者能够自己给药的一种镇痛模式,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硬膜外、皮下和外周神经阻滞。对于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无效按压次数、是否寻求其他镇痛药物、记录疼痛评价量表测定值,记录不良反应等内容,以便更好地评价药物的疗效和促进患者无痛康复。

随着临床护士广泛参与临床疼痛治疗和管理,护理在镇痛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优势,PACU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警觉心,系统的PACU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应掌握PACU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各种监测技术、拔管指征和出室指征等,遇到紧急情况时,都要求苏醒室的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在镇痛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临床护理治疗效率,促进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为广大病患能够更好的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麻醉苏醒室患者在术后使用镇痛药物,能够改善由于疼痛导致的高血压、呼吸急促等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参考文献]

[1]殷小容,廖燕,陈军军,等.麻醉苏醒室患者应用镇痛药物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8,14(5):645-646.

[2]杜吉萍.全身麻醉病人在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21):1911.

[3]肖莹,咸春静,宋良美,等.规范化疼痛管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C]//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3:684-685.

[4]黄娜,赵立森,高宁,等.开胸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20):53-55.

[5]严君.全膝置换术中局部镇痛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干预[C]//第13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1:247-248.

[6]唐小婧.丙泊酚复合地佐辛或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临床护理观察[C]//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2:1083-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