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十篇

时间:2023-08-03 17:31:35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全麻手术;窒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20―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麻醉技术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静吸复合麻醉因其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全身麻醉的应用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然而静吸复合麻醉并非绝对安全,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引发患者窒息的病例时有发生[1]。因此,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防止窒息护理干预59例,做到了痰液的及时有效排出,有效的防止发生窒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全麻手术59例,所有患者均行防止窒息护理干预,包括男39例,女20例,年龄(45.59±9.49)岁;59例中,4例行颈部手术,47例行腹部手术, 2例行颅脑手术,6例行胸部手术。

1.2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方法

1.2.1心理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在术前通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及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不但为患者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且还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2]。所以,在术前的护理和干预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护士要耐心开导患者及其家属,要对患者的紧张情绪表示理解,可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后效果,使患者对术后窒息的防范措施、护理方法及观察要点有所了解,可充分发挥“同病相连”优势,让同类患者相互沟通,相互介绍术后护理配合要点,从而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

1.2.2食管、气管推移训练 对于颈部手术患者,手术时为显露椎体要推移食管及气管至颈前路,气管向非抹侧的长时间拉引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特别是颈部较短且粗的患者,常会导致患者咳嗽、呼吸困难、反复吞咽,从而对手术过程带来较大影响,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痰多、咽痛等因素均易引发窒息[3]。为降低手术风险,临床上常采用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而这种训练方式常会因强烈刺激气管而引发干咳等不良反应,过度的训练甚至会导致咽喉疼痛、水肿等症,再加上手术中的麻醉插管及拉引刺激可引发喉头及气管水肿,使得气管分泌物增加,不及时排出痰液极易引发窒息。所以,要向患者介绍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要点,强调其必要性。患者训练时,取仰卧位,用枕头将肩部垫高,头向后仰,患者用四指将食管及气管持续推向非手术侧,形如训练时用力要适中,循序渐进,逐步将食管及气管推过中线。训练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可休息15min,然后继续训练,直到患者能够完全适应。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要在术前的3~5d进行,第1天,每次训练持续15~20min,3次/d,间隔2~3h,此后每天增至20~30min,4次/d,同时确保患者术前能够完全适应。

1.2.3呼吸功能训练 该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肺活量,从而利于痰液排出,防止发生术后窒息。训练方法[4]:①深呼吸训练法 双肩放松用鼻深吸空气,屏气2s后用口将气体缓慢呼出;②吹气球训练法 可采用各种形式(如组织同类患者进行比赛)鼓励患者吹气球,一口气将气球吹到足够大,每吹一个气球间隔5~10s,持续10~15min,3次/d;③咳嗽训练法 深吸一口气,先用较小的力进行咳嗽,当痰液排至咽部(实为支气管口)后再用较大力咳嗽,将其咳出并排出体外。

1.2.4呼吸道的评估和护理 由于手术中气管受到较长时间牵拉,而全麻手术对于喉咙插管造成水肿,影响通气,手术还会对患者的脊髓造成一定刺激,可能会引发脊髓水肿,导致呼吸肌麻痹构成呼吸困难[5]。一般术后的一到两天是水肿形成期,术后的四到五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此,对患者要加强观察,特别注意呼吸节奏、频率、深浅度以及是否有缺氧现象,观察是否出现胸闷、憋气、唇紫、鼻翼煽动等,尤其要注意夜间观察,一旦出现呼吸骤停要立刻采取抢救。护士要对患者护理工作重点放在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但凡出现异常现象,要立刻汇报主治医师,并采取急救措施,给予吸氧处理。时刻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数据,并及时调节给氧量,和吸氧时间。对于颈前路手术患者,可采用常规雾化治疗三天,2~3次/天,从而消除呼吸道水肿,利于患者排痰,如有需要可采取吸痰措施。

1.2.5切口、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局部渗血、渗液情况及局部肿胀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勿污染。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受压、漏气及脱出[6]。引流袋须低于切口平面,及时倾倒引流液,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并记录。如24 h出血超过500 mL,应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以防切口内积血致局部肿胀、压力增高压迫气管而引起窒息。

1.2.6饮食护理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因牵引刺激咽喉、气管等导致咽喉水肿,进而影响进食,甚至会出现进食过程中误吸现象发生。通常手术后的六小时内禁止进食。待患者清醒后,可少量食用冷流质食品。将患者头部垫高,微斜进食。若有不适,可一两天后改为半流质食物,一周后可食用普通食物。患者进食时要掌握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类食物,少食用甜食及辛辣刺激食品。

2结果

本组患者59例,在其围手术期均给予有效的防止窒息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无一列发生窒息,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了有效保障。

3讨论

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引发术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主要原因有:气管拉引、颈椎前路手术及全麻插管均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导致喉头水肿;患者术后无力,呼吸肌还处于麻痹状态,造成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并对患者呼吸产生影响;术后患者伤口出血后,因引流不畅,以及进食不当、气管受血肿压迫造成呛咳窒息,此外,在术后晚期,因肺部感染或不张也会引发呼吸困难和窒息,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应当得到调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艳,苑海燕,杨依. 小儿全麻术前术后护理[J]. 吉林医学. 2006(02):197-198

[2] 万淑琴,王淑芳. 手术前后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 江西医药. 2006(01):264-265

[3] 邱红梅. 全麻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07):69-70

[4] 周晓菲,田爱丽. 64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呼吸道的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06(10):225-226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篇2

【摘要】本文主要是谈全身麻醉手术护理配合的意义。首先介绍了护理人员手术麻醉前配合,接着介绍了手术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最后提出了手术护理的注意事项。

【关键字】全身麻醉;护理

近几年来,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医疗仪器设备增加,品不断更新,同时各科手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微创手术的普及,全身麻醉手术的比率逐渐增加,高龄、复杂、危重患者的手术日益增多,麻醉中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配合好麻醉师的工作,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种护理技术,也应了解和熟悉麻醉的基础知识、掌握麻醉方法、步骤及麻醉意外的处理、各科的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这样才能与麻醉医生更好地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 麻醉前的配合

1.1 术前访视患者:手术前患者大都对麻醉和手术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手术前1 天到病房访视患者,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如主动进行自我介绍,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配合事项及手术的方式,使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减轻紧张情绪。

1.2 检查准备:准备工作每次在全身麻醉之前,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环境和室内仪器的检查准备工作也是保障手术和全身麻醉安全十分重要的一环。

2 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

2.1 全身麻醉诱导期的护理配合: (1)协助麻醉医生备好麻醉用药。包括麻醉插管盘、品、急救药品、麻醉机等。备好吸痰管,连接吸引器。将吸引器管插放于手术床边,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建立静脉通道,约束固定患者,协助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推注麻醉诱导剂后,应暂时加快输液速度,使药物尽快进入循环。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约肌松弛,有效循环血量下降,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

(2)麻醉诱导时陪伴在患者身旁,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麻醉诱导后,患者将在30~60 s内快速意识丧失,继而出现全身肌肉松弛,彻底失去防御能力,可能迅速产生身体某一部位的坠床。因此,巡回护士应在全身麻醉诱导之前完成对患者的固定,做到完全制动。

(3)了解麻醉前用药, 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氯丙嗪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神精反射的应急性,减少麻药用量,预防和对抗等一些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体温等情况。

(4)麻醉诱导后巡回护士应在患者头端一侧协助麻醉医师插管,将备好的喉镜递给麻醉医生,待其充分暴露声门后递气管导管,并根据需要协助暴露声门,插管成功后拔除导丝递牙垫,协助挤压呼吸,观察导管深度并妥善固定。挤压呼吸压力

(5)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麻醉医师处理各种情况,安置手术时,麻醉医师保护好各种管道。全身麻醉术中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术中提高警惕,备抢救车及药物。

2.2 麻醉维持期的护理配合:全身麻醉维持期是患者耐受各种药物的相对稳定期,故麻醉本身突发的变化不多,多数意外情况是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这段时间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洗手护士的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故较麻醉师更容易发现由于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危险情况。

2.3 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配合: ①密切观察: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苏醒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由专人护理,酌情设15~30 min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直至稳定清醒。②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复苏期是呼吸道梗阻的高发期,包括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延迟性呼吸抑制等。所以在本期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和患者呼吸幅度,除有特殊医嘱外,安置患者于仰卧位,拔管后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抽吸口咽部分泌物。出现鼾声时,有舌后坠的可能,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咽、鼻咽通气导管。当有喉痉挛时,出现尖叫的喉鸣声,应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必要时环甲膜穿刺给氧。③检查各种导管的放置情况:包括胃管、鼻导管、引流管(T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导尿管、深静脉导管、漂浮导管,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师予以处理。严防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抓扯敷料及管道。④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切口、拔除的动静脉穿刺口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生及时处理。应注意血压、脉搏、心率、心电图的监测,随时注意患者的变化,有血压过低,应检查输液及输血的情况。⑤患者制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为数不少,故巡回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床以及自行拔除各种导管。并在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主动与之交流,判断其意识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⑥如患者送入恢复室,护士需即刻了解患者一般情况,随即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

2.4 术后随访: 术后加强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情况及用止痛泵止痛效果,是否出现麻醉护理的不良反应后果,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以改进麻醉护理配合。实践证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应急能力,随时注意术中情况,和麻醉师一起积极地预防意外和正确地处理意外,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性。

3 注意事项

患者入手术室后,检查并核对患者术前禁饮、禁食、用药情况。麻醉前应摘下患者的活动假牙,松开衣服、裤带,女性患者应取下发卡及装饰物。麻醉诱导时,护士应与麻醉师密切配合,保护患者,防止麻醉意外。麻醉医生核对静脉用药,所有静脉药均应有明显标记,以防与其他药物混淆。注意患者的摆放及护理,不使肢体神经受压,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

手术护理已成为外科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麻醉工作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因此,要确保麻醉效果,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在麻醉前、中、后做好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要能够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掌握临床麻醉基础技术,还要对麻醉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必须以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操作程序与麻醉医生配合。

参考文献

[1] 曹海萍.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04)

[2] 吴巧兰. 手术室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12)

[3] 王德凤. 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12)

[4] 刘莉. 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J] 当代医学, 2009,(30)

[5] 代明君. 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J]. 医药论坛杂志, 2008,(18)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  连硬复合全麻; 肝肿瘤; 心理疗法;护理

    肝癌居世界范围内最常见肿瘤中第五位,除肝移植外,手术切除目前仍被认为是惟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肝癌的手术病死率低于5%,而5年生存率可达30%~50%[1]。肝脏手术部位较深,操作复杂,肝癌手术选用连续硬膜外复合全麻(连续复合全麻),具有全身干扰少,且术野暴露充分与肌肉松弛良好的特点,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少,使肝血流的影响明显减少,连硬导管还可留作术后的pcea[2]。手术作为创伤,会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与麻醉的进行[3]。肝癌患者妥善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和心理护理,使患者麻醉前准备充分,理解并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麻醉医师操作得心应手,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手术的耐受性,大大加强了麻醉的效果,对促进术后切口愈合和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2至8月的肝癌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4岁。查体发现2例,无任何症状,其余5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区持续性钝痛、黄疸、营养不良等症状,均为乙肝患者。术前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麻醉耐受力进行评估,美国麻醉协会(asa)ⅰ~ⅱ级,麻醉选用连硬复合全麻,其中左半肝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2例,其余均为肝叶或肝段切除。

1.2  方法  巡回护士术前3 d访视患者,运用沟通技巧采集心理信息,分析确认心理问题,选用适宜的心理护理方法实施心理护理。术前1 d再次访视患者,观察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并调整心理护理的对策。术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术后2~3 d进行回访,巩固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

1.3  结果  患者均手术顺利,安返病房。

2  护理

2.1  心理状态的分析

2.1.1  焦虑心理:肝癌患者在历经手术的尖锐心理冲突的同时,又要面临麻醉的挑战,手术带来的恐惧心理加之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会使患者忧心忡忡。会使其有明显的焦虑与紧张,不知所措,表现为坐立不安,食欲下降,失眠等。

2.1.2  恐惧心理:疾病对生命的威胁,担心愈后,即将进行的麻醉与手术,刺激患者引起的负性情绪。患者希望早日手术解除病痛,又害怕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手术是否成功、麻醉是否会顺利苏醒,极易产生恐惧反应,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躁、尿频尿急,尤其是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还伴有肢体的颤抖,女性患者还可流泪哭泣。

2.1.3  期望心理:患者入院后希望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术前患者对麻醉的疑虑越大,越期望得到麻醉问题的解释,希望最好的麻醉医师给自己麻醉,希望用好的麻醉药用量大些以减轻疼痛,希望医护人员认真查对,避免不必要的差错,希望在手术期间得到更多的关照,减少陌生感与孤独感,以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

2.1.4  无助心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在陌生的环境,被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麻醉使中枢神经系统某部位受到抑制产生消除疼痛的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也可使运动功能受到阻滞,尤其是全麻,使患者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减退,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上的肌肉松弛[4],此种状态使患者产生无助的心理,对医护人员的依赖心理也明显加强。

2.1.5  配合心理:患者能正视自己的病情,对医治抱有希望,希望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使病情不再发展,生命得以延长。这类患者能积极配合麻醉及手术,愿意接受心理护理,大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康复顺利。

2.1.6  主导心理需要:表现为身体安全舒适、病情信息和友爱尊重的需要。患者希望得到更多病情治疗及愈后的信息,希望医护人员用高超的医术治愈疾病,使自己早日康复,并希望与医护人员及病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2  心理护理

2.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定患者的基本心态  护士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患者的需要,运用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关系。患者在手术期间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较高[5],护士要主动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仪器设备及麻醉医师,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和意义,麻醉的方式和方法,如何配合治疗等知识。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促进医患和谐,态度不端正,会引发纠纷[6],与患者交谈时,要善用文明用语,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技巧,认真倾听并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使患者处于适宜的身心状态,对护士产生信任,患者会主动告知自己的内心感受及顾虑,使护士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有较准确的评估。一旦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对心理护理的合作就会加强,会产生很好的实施效果。

2.2.2  分析患者不良心态的原因:制定护理方案  析出患者不良心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增强心理干预对策的针对性[7]。肿瘤对患者是一种较大的压力,确诊后即产生面临痛苦和死亡的悲哀心理反应,麻醉和手术对患者来讲均是一种创伤性刺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异常,从而影响手术后的康复[8]。肝癌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又是家庭的精神和物质支柱,患病后,事业受挫,昂贵的治疗费用使家庭经济困难,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由于对手术缺乏了解,害怕疼痛和死亡,患者此时既想手术又害怕手术,表现为紧张和焦虑,麻醉医师访视,加重患者的恐惧和不安,有的借故拖延手术日期甚至拒绝手术。由于长期患病,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导致求助心理上升,希望得到家属、朋友及医护人员的爱护、同情和怜悯,而他们的种种需要因为疾病原因不被理解而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挫伤患者自尊而使患者倍感失落[9]。通过对不良心态的分析,找出共性化的心理问题,提前干预即将进行麻醉及手术患者可能随时发生的潜在心理问题及心理失常;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痛不欲生的致命心理负荷,有效避免肝癌患者的意外死亡。

2.2.3  选择心理护理方法,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与患者住院求治的目的统一[10]。在患者面临心理危机和挫折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性格及自我成熟度,以及应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①心理支持法:护士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帮助患者认识肝癌,使患者了解癌不等于死亡。术前教育要带有同情心态,并选择适当时机巧妙告知麻醉的作用,施行麻醉的方法和安全性,讲解连硬加全麻的优点,告知患者和家属在手术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生理机能进行监测、控制和调整,能为手术创造最佳的工作条件,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安全,并对术后的顺利康复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护士真诚的解释和劝告,消除了患者对麻醉的顾虑,满足了的心理需要,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与恐惧,取得心理上的配合,提高了患者的应对能力和接受麻醉与手术的信心。②心理疏导法:术前患者存在种种思想顾虑,如恐惧、紧张,均可导致中枢神经或交感神经系统过度紧张,由此足以削弱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术中、术后容易出现休克[11]。利用心理疏导法,引导患者培养稳定的情绪,鼓励心理压力过大的患者及时宣泄,把自己的压力诉说给家人和亲属,避免过高的心理压力导致精神的崩溃,鼓励患者以平静的心态迎接麻醉和手术。③认知疗法:护士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对手术及麻醉的认识,以达到认知及情绪行为的改善,使患者了解连硬复合全麻协同作用,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迅速完全,苏醒时无疼痛,因而比较舒适,良好的硬膜外镇痛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不良情绪是由曲解认知而发生的,通过矫正患者的认知理论,行为理论等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压力,有效指导患者建立良性情绪,借此提高治疗效果。④行为控制法:恰当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麻醉的配合,帮助患者学会行为控制技术,如放松练习、分散注意力、想象疗法等,以减轻术前紧张与焦虑。指导患者练习硬膜外穿刺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两手抱膝,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棘突间隙张开,便于穿刺[12]。麻醉后的心理护理,应当在术前即已做好,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如讲清气管插管可能引起的咽痛或喉部有异物感,无需治疗2~3 d可自动消失;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告知患者咳嗽、咳痰的重要性及解决方法。恰当的指导及行为训练,解除了患者的顾虑,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2.4  做好术后随访:①巩固心理支持:患者清醒后要及时告知有关手术的信息,患者得之手术成功苏醒顺利,心理会得到很大的安慰。指导家属正确使用pcea,做好术后的疼痛护理。围手术期的疼痛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干扰,疼痛通过兴奋中枢和交感神经引起多种激素释放,患者会出现失眠、焦虑、易怒等[13],利用音乐疗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或用暗示法使患者放松,消除紧张,提高其痛阈值,对减轻疼痛或止痛有良好的效果。术后2~3 d进行随访,认真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护理的效果,通过赞扬的方式强化患者的自护行为。②强化社会支持,善于利用家庭及社会力量帮助患者渡过难关,使其正视现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和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14]。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但要掌握专业技术,提高护理质量,还要学习和掌握麻醉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有的放矢地做好麻醉患者的心理护理,改善、消除及预防患者的不良心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郝希山主编.肿瘤手术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3.

2 孙大金,杭燕南主编.实用临床麻醉学. 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810.

3 王振英,郭梅,李淑英.择期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心理干预效果评价.护理学杂志,2004,19:9.

4 董凤歧总主编.现代护理基础与临床/手术室. 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7.

5 牛树平,李严,陈华,等. 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50752.

6 陆瑾,何丽萍,张康颖.手术前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与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6,6:44.

7 周郁秋主编.护理心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9.

8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61865.

9 金奕,孟宝珍,魏津玲.肝硬化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53455.

10 薛富善,袁凤华主编. 围手术期护理学. 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142.

11 艾登斌主编.简明麻醉学.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8.

1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84.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 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护理

分为全身和局部, 其中氯胺酮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全身, 并且具有镇痛作用。氯胺酮的麻醉机制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丘脑内的侧核, 来阻止脊髓网状结构束向上传导兴奋。氯胺酮具有起效快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给药方式, 血浆内药物浓度达峰值的时间不同, 诸如肌内注射给药后5 min达峰值, 静脉注射给药后1 min达峰值。氯胺酮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是先从血循环到脑组织, 再分布到全身组织中。氯胺酮会产生分离麻醉的状态, 临床表现是浅镇静、遗忘、僵直状、镇痛和幻觉等, 尤其苏醒期具有呼吸道阻塞、躁动不安、幻觉、恶梦和谵语等临床症状。本文就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的护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需要氯胺酮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56例, 男33例, 女23例;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6岁。其中12例颈部肿物切除术、14例先天性睑下垂矫形术、8例先天性唇裂整形术、9例并指分离游离植皮术、5例血管瘤切除术、4例包皮环切术和4例尿道下裂成形术。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不仅是一座拉近护患之间关系的友谊桥, 也是患者对新生活憧憬的起点, 更是提高治疗效果的良方。由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具有情绪低落和焦虑不安等心情, 因此手术前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 这时的心理指导要体现出尊重和关心患者, 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交流技巧, 善于察言观色, 学会换位思考, 有效地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 准确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 这些工作都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抵触心理, 取得患者的信任。除此之外, 还要向患者和家长缓慢、详细、耐心地讲解氯胺酮麻醉的相关知识, 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另外, 可以向患者介绍氯胺酮麻醉手术的成功范例, 让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此外, 事先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让家属认识到氯胺酮的特点, 意识到进行氯胺酮麻醉对手术的重要意义, 给予患者极大的鼓励, 使患者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1. 2. 2 呼吸道护理 患者在氯胺酮麻醉手术后的苏醒期最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的情况发生,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①让患者平卧, 头尽量偏向一侧, 有利于随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防止异物对咽腔气管黏膜的刺激引发气道梗阻和肺内感染;若患者出现舌后坠现象, 应立即托起患者的下颌, 使用通气管改善通气功能。②使用适宜的吸痰管将痰液吸出, 每次吸出时要掌控好时间和压力, 时间一般是15 s, 负压是20~50 kPa, 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 一旦出现异常, 要立即处理[1]。

1. 2. 3 惊厥护理 氯胺酮麻醉的不良反应很多, 其中危害性最大的不良反应是惊厥。当患者出现惊厥时, 其血压急剧升高且呈波动性, 很容易引发喉痉挛, 若清理不及时, 会造成窒息的后果。若患者出现惊厥现象, 要立即去枕头, 采取侧卧的姿势, 避免呼吸道阻塞和误吸, 及时抢救, 确保呼吸道通畅。除此之外, 要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来抗惊厥或者使用气管插管。

1. 2. 4 躁动护理 氯胺酮麻醉后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不良反应是躁动。躁动的表现主要是心动过速、血压增高和内出血, 并且躁动时患者往往会不断挣扎, 使手术缝合线断开、引流管和各种导管移位等, 很容易出现出血、伤口裂开的现象, 因此要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当患者处于麻醉苏醒期要有专人看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评估麻醉深度, 一旦出现躁动, 要立即明确去除诱因, 安抚患者,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 结果

氯胺酮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56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惊厥护理和躁动护理后, 有效51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91.07%。

3 讨论

氯胺酮是临床上常用的苯环己哌啶类静脉全身, 也是唯一的非巴比妥类静脉, 同时它具有镇痛的作用。氯胺酮的麻醉机制主要是通过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大脑皮层传导, 同时兴奋大脑边缘系统。氯胺酮具有镇痛作用强和起效快的特点, 当患者处于麻醉术后的苏醒期时, 氯胺酮对痛觉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而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作用逐渐加强, 很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 博得患者的信任, 促使手术顺利进行;通过及时有效的呼吸道护理, 避免气道梗阻和肺内感染的现象发生;通过密切地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 避免危害性最大的惊厥现象出现;通过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 阻止苏醒期躁动带来的意外伤害。本文对氯胺酮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惊厥护理和躁动护理后, 不仅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 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篇5

1无痛导尿的优点

1.1减轻疼痛术前患者正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对各种刺激高度敏感。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清醒状态下行导尿管置入的患者,导尿时可表现出膀胱痉挛和耻骨上区、膀胱三角区受刺激而引起尿道口疼痛。麻醉后患者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神经反射迟钝,所以导尿时无疼痛的感觉[1]。

1.2提高导尿成功率术前导尿患者因缺乏医学知识,对导尿存在顾虑。此时行导尿术,由于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可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大,导致尿管通过困难,很容易出现尿道粘膜损伤及水肿。麻醉后,尿道括约肌松弛,减轻了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尿管很容易通过。

1.3减少尿路感染

导尿尽可能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而病房一般达不到无菌要求,在手术室进行无痛导尿,无菌操作更严密,粘膜损伤减少,降低了尿路感染率,便于术后康复。同时,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接受操作,便于术后尿管的保留。

1.4增强人性化护理理念导尿时患者需暴露特殊的部位。由于病房人多,环境开放,一般遮挡不够严密,在这种情况下,导尿会给患者带来害羞和紧张的心理。在手术室进行无痛导尿克服了这一不便。同时,在手术室进行无痛导尿,减少了患者由病房到手术室这段时间内被动搬运,改变等过程中引起的疼痛不适。

2无痛导尿的方法

2.1表面麻醉下导尿使用盐酸丁卡因或利多卡因行粘膜表面麻醉后留置导尿管[2],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丁卡因为一种局部麻醉剂作用于外周神经组织,阻断神经冲动传递,性质稳定,安全性好,经尿道黏膜吸收,起效快,作用时间较利多卡因时间长,对黏膜无刺激性,故效果更佳。近年来有使用丁卡因或利多卡因胶浆行表面麻醉[3],因胶浆制剂具有代替石蜡油的作用,使用更便捷有效,具有麻醉镇痛作用,可松弛括约肌.解除尿道痉挛,患者的无痛效果更好,提高了一次置管的成功率,减少了尿道黏膜的损伤概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2.2椎管内麻醉下导尿

硬膜外麻醉后插管,由于脊神经阻滞了下行的神经,患者不适感减少。入室时护士向患者做好了解释工作,插管时再做详细说明患者虽做了硬膜外麻醉,但头脑清醒,清醒状态下留置导管,大脑皮层对这一短暂的记忆在术后留置尿管期间逐渐适应,患者能接受尿管的存在。因此,硬膜外麻醉后留置尿管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不适及疼痛的发生率减少,其舒适度较好[4]。

腰麻是局麻药通过脑脊液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腰麻阻滞效果更好,包括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纤维均能较好地阻滞,除了镇痛效果确切外,也能获得较好的肌肉松弛,而且起效快。据临床观察,单纯硬膜外麻醉注药10min内,一般不能达到完全镇痛,如此时插尿管,患者仍有疼痛不适感。而腰硬联合麻醉注药后3min达到满意的效果。此时导尿既无痛觉,又能保证手术的按时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尿道扩约肌松弛,阻力消失,留置尿管顺利,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减少了泌尿系感染的机会[5]。

2.3全麻诱导下导尿

全麻诱导后患者处于意识消失的麻醉状态,具有镇痛完善、肌肉松驰、神经反射迟钝的特点,此时行导尿术,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尿道阻力消失,无疼痛感,血压、心率较麻醉前、后无显著变化。此外,全麻状态下导尿可以消除患者面对导尿时普遍的尴尬和恐惧心态,保护患者的自尊心[6]。

但是全麻患者麻醉诱导后行导尿术,虽然意识丧失,肌肉放松,镇痛效果好,但是由于患者对导尿过程无任何感知,进入苏醒期后。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对留置尿管的刺激在心理上、生理上均不耐受,从而引起挣扎、扭动,甚至试图拔出尿管,护士语言安慰提醒患者也不接受,需强行制动,致使尿管脱出率增加,影响康复,甚至出现手术并发症,造成危险。应用丁卡因胶浆于麻醉前清醒时导尿,使患者提前适应应激原的刺激,并通过操作前的沟通解释,提高耐受尿管的心理阈值,降低应激水平,即使患者苏醒期有躁动迹象,只要即时给予适当的安慰提醒,患者也易于配合接受,从而降低躁动的发生[7]。

而孙建良等设计、试制了具有镇痛作用的新型“一次性无痛导管”,也可减少术后患者因导尿管引起的躁动。它主要由导管、气囊、缓释输注泵(贮药囊)及释药孔等组成。全麻诱导后至手术前按常规导尿术插入一次性无痛导尿管后,往贮药囊内注入2%利多卡因,以1.8~2.7ml/h的速度渗入尿道,起黏膜麻醉作用,具有给药均匀,持续镇痛的特点,不失为一种改善留置尿管期间患者舒适度的好方法[8-9]。新晨

3结论

无痛导尿术不仅减轻了导尿时对机体的损伤,使导尿操作顺利,而且提高了术后患者留置尿管的舒适度。它是一种安全、舒适的护理操作技术,它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是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体现。医务人员应该改变旧的术前准备观念,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时机,在手术患者中尽量开展无痛性操作,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虎连,任荣爱.无痛导尿的护理.护理研究,2007,21(2):542.

[2]梁关华,张玉蓉,秦玲.表面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的临床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25.

[3]谭云,彭迳英,卢少萍.利多卡因胶浆在老年男性病人导尿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7,13(15):1447.

[4]孙晓铮,张春萍,翟慧.手术病人硬膜外麻醉前后留置尿管舒适度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2455.

[5]程丽琴.剖宫产病人腰硬联合麻醉前后留置导尿比较.临床护理杂志,2007,6(3):12.

[6]周建英,余静,徐军,等.全麻诱导后导尿术的应用效果研究.浙江临床医学,2007,9(12):1699.

[7]王芝静,常玉林,等.丁卡因胶浆导尿对降低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观察分析.临床研究,2007,4(3):57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篇6

通讯作者:丁丰美

【摘要】 目的 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下行无痛人流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80例,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术中护理配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8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均平稳入睡,手术均较顺利。结论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下行无痛人流术,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规范的操作流程,熟练的急救技术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 无痛人流; 静脉全麻;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28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工流产是计划生育避孕失败所采取的终止妊娠的补救措施。传统的人工流产术带给患者疼痛、恐惧、焦虑,心理创伤很大,同时手术过程中刺激迷走神经会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重者可引起抽搐和晕厥,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自2007年以来,笔者所在指导所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下行无痛人流术,整个人流过程患者无知觉、无焦虑、无恐惧,减少了人流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12月笔者所在指导所妇科门诊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妇女80 例,年龄18~44岁,平均30岁。停经40~77 d,平均50 d。妇检及B超均确诊为宫内妊娠,阴道分泌物检查正常,均无心肺疾患,无麻醉禁忌证。

1.2 方法

1.2.1 术前禁食6 h,禁水4 h,术前给予阴道冲洗。

1.2.2 患者取截石位,固定四肢,连接心电监护仪,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尽量选择前臂粗、直静脉,开放输液通路,面罩吸氧,麻醉医生予以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2.5 mg/kg,进行静脉诱导,术中视手术进展及患者反应,分次追加丙泊酚,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1.2.3 常规外阴、阴道消毒,暴露宫颈,连接可视人流机,探测宫腔,扩张宫颈,负压吸出胚囊及蜕膜组织,直至四壁粗糙。

1.2.4 术后呼唤患者睁眼,活动四肢,生命体征平稳后,扶入休息室继续观察,无异常后可离开。

1.3 护理措施

1.3.1 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无痛人流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的,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故术前应详细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需确认患者是否已禁食6 h,禁水4 h以上;认真检查患者是否已完成必要的妇科检查,确认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常规测量体温、血压,检查心电图,术前阴道冲洗。备齐必要的抢救物品和抢救药品,如麻醉机、吸痰器、氧气、阿托品、肾上腺素、升压药、止血剂等,并定期检查,保持完好。(2)心理护理:由于人流对象皆为健康患者,置身于陌生环境中,难免紧张恐惧,加之对手术过程不了解,害怕手术引起疼痛,担心手术失败、麻醉意外及药物毒副作用等,特别是未婚先孕,面临来自社会、单位、家庭的压力,惧怕因隐瞒家人而缺少亲人的关怀,流产对其心理的伤害重于对身体的伤害。因此对于前来行人工流产的患者,护士应当根据患者的文化、婚姻情况,采用不同的语言交流,给予安慰,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通过介绍环境、讲解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减轻其心理负担,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从而增加其手术配合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1.3.2 术中护理 (1)术中的主动配合:整个手术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持续给氧,如术中出现呼吸抑制,应面罩加压给氧,循环抑制时,降低头部,予以扩容,必要时使用升压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必要时使用吸痰器;保护好静脉通路,给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有无外渗,确保静脉通畅;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和阴道出血情况,如果术中阴道出血,应配合医生尽快去除宫腔内容物,同时予以子宫收缩剂,子宫按摩,如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要考虑宫外孕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抢救人员或转上级医院。(2)术中的安全防护:由于无痛人流患者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麻醉师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孕妇的体重、孕期、手术时间的长短及容量补给的多少,适时适量追加,部分患者术中会出现无意识躁动,影响手术操作和手术安全,因此护士要配合观察患者的麻醉深度,妥善固定,专人守护,防止坠床或损伤。

1.3.3 术后护理 (1)术后病情观察:术后认真检查绒毛组织与妊娠月份是否相符,协助麻醉医生唤醒患者,细心将其转移至休息室,去枕平卧位休息,继续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腹痛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提醒患者人流术后2周到医院复诊检查。(2)术后饮食指导:由于术前患者禁食禁水,故术后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常规给予红糖热饮和点心,告知其加强营养,宜清淡、宜消化饮食,选择富有多维生素、多微量元素的食物,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术后心理康复:患者完全清醒后,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告知其孕囊已被取出,手术顺利。有些患者尤其是未婚女性,担心术后影响生活、工作、学习,更担心感染导致不孕,影响未来生活,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其想法和行为,尊重其人格,保护其隐私,予以安慰和帮助,从爱护患者的角度,指导患者认识无痛人流是有害和危险的,不能作为节育避孕措施,要学会保护自己,吸取教训,规范自己的行为。(4)避孕知识宣教:指导患者保护好自己,做好避孕措施,避免重复人流对自己造成伤害,介绍有关避孕知识,常用的有避孕药、、节育环、阴道避孕药环等,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

2 结果

8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均平稳入睡。麻醉期间,有15例(18.8%)患者心率低于60次/min,经用阿托品后上升至正常;13例(16.3%)患者有轻度血压下降,经加压输液后回升;术中给予持续吸氧,未发现呼吸抑制现象;对于部分手术较为复杂(如月份较大、双胎妊娠)者,需延长手术时间,麻醉师及时追加丙泊酚剂量,避免影响手术操作。

3 讨论

吸宫人流术是目前最简单、最安全的终止妊娠的方法,而无痛人流手术是在人流过程中应用不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使患者进入深睡眠的麻醉状态,在患者没有痛感的状态下完成人工流产吸宫术。丙泊酚作为一种短效静脉,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诱导平稳、作用时间短、代谢快、无明显蓄积现象等诸多优点,符合人们期望的效果,合用芬太尼可增强镇痛作用,提高麻醉效果。规范采用无痛人流手术,不仅能够解除患者肉体上的痛苦,同时也极大的减轻了受术者的恐惧心理,在麻醉状态下,孕妇处于睡眠状态,感觉舒适、全身放松,医生可以在没有干扰的状态下实施手术,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但在观察中发现,补液不足易使血容量不足而致血压下降,尤其在夏季,受术者出汗较多,如果补液不足,严重者无法进行正常的无痛人流手术。因此,对于无痛手术而言,由于要求患者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术前常规给予补液500~1000 ml,夏季通常给予补液1000~1500 ml,确保患者术中安全。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 麻醉 苏醒期 监护管理 并发症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在逐年呈上升的趋势发展,所以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监护管理成为麻醉医生们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为更好的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苏醒期监护管理,我院采用针对性监护管理措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行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124例,其中男72例,女52例,年龄60~82例,平均61.5±10.5岁。124例患者均经过术前评估无全麻禁忌证,其中子宫肌瘤手术32例,乳腺肿瘤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手术36例,肠梗阻手术26例,脾脏切除手术1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64例,乙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方法:两组均采用全麻插管方法进行手术,两组均顺利进行完成手术治疗,停止使用全麻药物,进入麻醉苏醒期监护管理。甲组采用常规性麻醉苏醒期监护管理措施,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乙组采用针对性麻醉苏醒期监护管理措施,主要针对于老年患者情况提高呼吸质量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措施分为以下几点:①畅通呼吸:采用负压吸引装置清除气管插管内、呼吸道及咽部周围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误吸及低氧血症;②适量给予拮抗全麻肌松药,以缩短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③适量给予全麻镇痛拮抗药,降低全麻药物对机体的呼吸抑制作用时间,提高苏醒质量;④防止并发症,针对老年患者的情况,进行严格的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测,如发生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适量给予地塞米松及0.1%肾上腺素,防止喉头水肿;⑤对老年患者术后苏醒期,应掌握好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过早拔管容易导致苏醒不全引起的舌后坠,导致呼吸困难;长时间后拔管,会因气管插管的刺激性,引起老年患者血压及心率增加导致患者发生危险性;⑥安全保护措施;全麻术后苏醒期常会发生躁动,此时的患者因意识模糊,容易发生危险,针对老年患者应注意安全措施的保护,坠床、误伤、手术切口裂开等。尽量对患者采用舒适的、对手术中及导尿管注意保护,防止脱落。

观察项目:对两组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AS8.0统计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甲组术后完全清醒平均时间为30.54±15.62分,乙组为16.78±10.26分,甲组显著高于乙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甲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06%,乙组为5%,甲组显著高于乙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原因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及身体耐受程度的降低,给全麻手术治疗及术后苏醒期的监护管理,增加复杂性。老年患者较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等,所以对老年患者术后苏醒期应严格检测各项生命体征,对生命体征及苏醒程度良好的老年患者及时拔除气管插管,避免气管插管刺激血压及心率上升,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措施应更加注意,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条件较差,在苏醒期意识模糊的状态,较容易导致坠床及误伤等意外的发生。

本文中通过对两组采用不同苏醒期监护措施,对比结果显示,乙组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优越于甲组,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采用针对性的麻醉苏醒期监护管理,对术后老年患者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清醒程度,适宜临床广泛应用于麻醉苏醒期监护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杨烨,黄静,等.全麻恢复期并发症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7):371-372.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篇8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共恢复全麻患者3300例,其中男1936例,女1364例;年龄6个月~90岁,平均45岁。其中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119例,食管癌根治术5例,胃癌根治术6例,直肠癌根治术12例,腹胆镜胆囊摘除术1396例,肠套叠复位术2例,妇科腔镜手术1400例,全髋置换15例,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40例,肿块及癌根治术105例,泌尿系手术200例。其中经静脉麻醉952例,硬麻气管插管复合麻醉1488例,气管插管麻醉860例。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经口腔气管插管。除手术时间短的小儿外,所有全麻醉患者全部留置尿管。

1.2 方法:(1)室温适当:室温保持22~24℃。湿度50%~60%。检查各种监护仪器设备,确保抢救用物齐全并处于备用状态。(2)专人守护,直至患者清醒为止:人员要求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和两名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主管护师。(3)患者被送回麻醉术后恢复室时,恢复室护理人员要向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详细了解术中出现的病情变化,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患者基本情况稳定,召集足够的人力稳定过床,护送患者返回病房,护送过程中必需有麻醉医生和护士一同前往,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备足急救用物。(11)严格的床旁交接班,向病房护士重点交接术中情况,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和呼吸频率、深度,检查输液、腹部伤口、各种管道的情况,详尽记录观察资料。 (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每5~15分钟记录一次,直至病人完全恢复。(5)保持呼吸道畅通:在咽喉部置通气导管,并可通过导管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血氧饱和度。备好吸引器、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待病人逐渐清醒,自己用舌将通气导管推出时,可将导管拔出。(6)采取合适的:全麻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稍垫高一侧肩胸,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麻醉恢复期发生恶心、呕吐,对保持呼吸道通畅十分不利,如果发生误吸则更加危险[2]。一旦发生误吸,采取头低位,使声门裂高于食道入口,呕吐物流向鼻咽腔,然后经口角流出。此时可用吸引器清除口鼻腔残余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待病人清醒后,以半卧位和头高位为好,以利于呼吸功能恢复。(7)恰当使用约束工具:麻醉清醒前,病人可以出现躁动不安,如拔管,坠床等危险,因此常规用约束带约束患者腕部和膝关节上方10cm处,以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为限度,必须时用四头带固定胸腹部,松紧适度。(8)确保各种引流管畅通,防止引流管脱落,严密观察引流量及性质,并详细记录观察和监测的结果,如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9)与患者多沟通,尽量减少患者骚动。

2 结果

278例患者中,发生1例自行拔除气管导管,1例患者拔出静脉留置针,均经观察处理后安全返回病房,无护理病发症发生。

3 讨论

麻醉恢复期,手术和麻醉虽然结束,但手术和麻醉对病人的生理影响并未完全清除,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各种保护性反射仍未完全恢复[2]。因此,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麻醉恢复期。手术室护理质量与病人的手术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疏忽大意或差错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全麻苏醒期病人病情千变万化,护士必须严密观察[3]。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掌握各种麻醉用药的性能和基础复苏技术,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全麻病人手术结束后,开始进入术后恢复室,护士就应专人看守,严密观察全麻术后病人恢复期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和血压,确保病人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全麻恢复期,因的作用尚未消失,大脑高级中枢神经功能尚未全面恢复,但对外界刺激有一定反应。当机体遇到应激原时,都要选择一系列应对行为进行适应,因而出现躁动[4]。本例中1例拔除气管和另1例拔除静脉留置针,均为病人躁动而致。因此,手术室护士在术后恢复室应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的发生,并适当和病人沟通,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手术室护士要尽量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鼓励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尽量满足患者。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篇9

[关键词]护士;硬膜外麻醉;临床特点;配合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临床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在手术麻醉中仍占主导地位,主要应用于胸、腰部以下部位的手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该麻醉及麻醉中涉及到的解剖、生理特点,对机体的干扰和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在麻醉配合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引起护士的重视,使麻醉配合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防范意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临床麻醉特点

麻醉穿刺精确度高,操作难度大,患者要求严格,一旦失误或某些因素干扰,或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并发症。

采用硬膜外麻醉对血压及生理干扰较突出,尤其是体质差、老年患者、或术前准备不充分、体液不足、严重失血失液、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可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压下降。因为此类患者血容量不足,当硬膜外腔给药后,麻醉区域血管扩张,麻药很快扩散,回心血减少,影响有效循环,从而使血压下降。

2术前准备

物品准备是应付及处理术中各种意外发生的有利保证,护士要配合麻醉医生做好准备,如:麻醉监护设备、麻醉机、氧气、器械、药品、气管插管等复苏用具,检查负压吸引及通电完善。

保证静脉通畅,在意外情况发生时,保证抢救用药能及时输入到患者体内,可随时配合抢救。

3针对以上临床特点,护士在配合麻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1心理护理手术麻醉都是有创操作治疗,由于患者对其缺乏正确认识,怕麻醉、怕疼痛,担心手术医生的技术不过硬、担心术后愈合不好。所以使患者在手术全过程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生理应激状态,有些患者还有多种伴随疾病,机体及生理上都承受着很大负担,即使术前应用镇静剂,也没有满意效果,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护士在做术前访视时,首先要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调解患者的紧张心理状态,进行安抚,恰当地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以提高其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其获得相对稳定的心情。其次也可以向患者简单介绍一下麻醉方法,因麻醉的成功与否是减轻手术痛苦的关键,向患者讲解,使其觉得自己不会有危险,并能积极配合麻醉医生穿刺,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3.2排除麻醉对机体的干扰由于硬膜外麻醉易使患者血压下降,因麻醉部位血管扩张,影响有效循环量,加之术前禁食、水,体液不足,创伤引起失血、体液丢失等,如不及时补充血容量,就会出现血压下降,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因此,护士除麻醉前协助医生准备药品及抢救物品外,还应树立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道后麻醉穿刺的概念,以保证意外情况下液体能及时输入,保证抢救用药的通路,快速配合麻醉医生,保持呼吸通畅,维持血压稳定[1]。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随时报告麻醉医生。

4安置麻醉要点

取侧卧位,护士协助患者屈曲,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部尽量向胸部屈曲,腰背向后弓成弧形,臀部及双肩保持与手术台面垂直,并平行于手术台边缘,使脊突间隙张开,便于操作[2]。

5脊椎在不同节段上具有生理上差异

在摆放时应注意,人体脊椎有颈屈,腰屈向前突,根据人体脊椎的形态特征,硬脊膜的厚度和外腔宽度在不同脊椎节段有不同,见表1[3]。表1脊柱不同节段解剖生理特征由表1可见,颈部至腰部,硬脊膜的厚度逐渐变薄,外腔宽度逐渐变大,表示活动度较大。该特点决定了护士在摆放患者时的重要性,如:常用的腰段硬膜外麻醉,重点要使患者脊椎弯曲呈弧形,护士要用手分别抱住患者的头部、腿部,防止躯体移动(否则穿刺针移位,可刺破硬脊膜造成严重并发症)。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篇10

【关键词】  麻醉;手术;导尿时机;并发症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导尿时机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麻醉方法,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的利弊研究分析。结果不同的麻醉方法,不同的时机选择对患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选择最佳麻醉前后导尿时机。结论椎管内麻醉宜在麻醉后导尿;全身麻醉宜在麻醉前清醒状态下导尿,特别是男性病人,并且要加以完善的心理护理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麻醉;手术;导尿时机;并发症

导尿术是医疗护理操作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大手术及长时间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导尿顺利与否,直接影响手术的开展及术后患者的康复。

1不同麻醉方法导尿及效果

1.1麻醉前导尿对病人的影响病人在清醒状态下导尿,由于担心性征暴露而产生羞怯、紧张不安和焦虑等应激反应。谭晓艳认为[1]术前由于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对手术恐惧、焦虑,以及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导致尿道痉挛及插管困难,还可以导致尿道损伤、血尿,且由于非麻醉状态下耻骨上区、膀胱三角区受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由于患者对留置导尿管知识的缺乏及认识上存在着误区,操作前患者常产生较强的心理应激反应,不但患者痛苦,还可能影响术者的操作[2]。

1.2麻醉后导尿的利弊麻醉后导尿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具有镇痛完善、肌肉松弛、神经反射迟钝的特点,此时行导尿术,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尿道阻力消失,无疼痛感,血压、心率麻醉前、后无显著变化;此外,周建英认为全麻状态下导尿可以消除患者面对导尿时普遍的尴尬和恐惧心态,保护患者的自尊心[3]。研究表明,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疼痛感觉以及提高一次性留置导尿管成功率,使患者在较舒适的条件下进行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2]。

但是全麻患者麻醉诱导后行导尿术,郁君静认为[4]:虽然意识丧失,肌肉放松,镇痛效果好,但是由于患者对导尿过程无任何感知,进入苏醒期后,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对留置尿管的刺激在心理上、生理上均不耐受,从而引起挣扎、扭动,甚至试图拔出尿管,护士语言安慰提醒患者也不接受,需强行制动,致使尿管脱出率增加,影响康复,甚至出现手术并发症,造成危险。

1.3麻醉后留置导尿管近期和远期舒适度比较麻醉后30min内留置导尿管与苏醒期效果比较:麻醉后留置导尿管,从患者角度出发,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及痛苦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值得临床探讨及推广[2]。

但从术后护理工作观察,全麻醉后留置导尿管,是在苏醒时引起烦躁的主要原因。由于大脑皮层对留置导尿管的过程毫无记忆,因此导致了麻醉苏醒后留置导尿管得不适、疼痛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在未完全清醒时已表现出对尿管存在极大的不适应,甚至烦躁不安[5]。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副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疼痛、触觉及温觉[6]。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神经丰富,黏膜对刺激非常敏感,任何异物及炎症刺激都可引起尿急、尿痛以及下腹部会阴部的不适[7]。

麻醉清醒后则会出现疼痛、尿急、下腹部不适等尿道刺激症状。患者回病房后强烈要求拔除尿管,且伴有烦躁不安,经耐心解释后,有患者表示还是不能忍受,导致最后拔管。

另外,患者麻醉后,操作者插尿管时,主观认为患者无疼痛,操作较粗暴,尿管可插入过深,刺激膀胱三角区黏膜,加重尿道黏膜损伤,进而加重了术后的尿道刺激反应。

1.4不同麻醉方式患者导尿时机选择

1.4.1椎管内麻醉后研究表明[8]:硬膜外麻醉后插管,由于脊神经阻滞了下行阴部的神经,患者不适感减少。入室时护士向患者做好了解释工作,插管时再做详细说明。患者虽做了硬膜外麻醉,但头脑清醒,清醒状态下留置导管,大脑皮层对这一短暂的记忆在术后留置尿管期间逐渐适应,患者能接受尿管的存在。因此,硬膜外麻醉后留置尿管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不适及疼痛的发生率减少,其舒适度较好。郁君静认为[4]:腰麻是局麻药通过脑脊液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腰麻阻滞效果更好,包括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纤维均能较好地阻滞,除了镇痛效果确切外,也能获得较好的肌肉松弛,而且起效快。据临床观察,单纯硬膜外麻醉注药10 min内,一般不能达到完全镇痛,如此时插尿管,患者仍有疼痛不适感。而腰硬联合麻醉注药后3 min达到满意的效果。此时导尿既无痛觉,又能保证手术的按时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尿道括约肌松弛,阻力消失,留置尿管顺利,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减少了泌尿系感染的机会[9]。

1.4.2局麻后张彩莲认为[10]:男性尿道由于其生理结构的原因,加上术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及导尿术本身是侵入性操作,插导尿管时容易出现尿道痉挛,甚至导致尿道损伤,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了体现人性化服务的护理理念,减轻病人在插入导尿管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将利多卡因胶浆用于需术前留置尿管的男性病人,收效良好。

应用丁卡因胶浆于麻醉前清醒时导尿,使患者提前适应应激原的刺激,并通过操作前的沟通解释,提高耐受尿管的心理遇事阈值,降低应激水平,即使患者苏醒期有躁动迹象,只要即时给予适当地安慰提醒,患者也易于配合接受,从而降低躁动的发生[11]。

王芝静研究表明[12] 全麻前导尿、丁卡因胶浆的应用,可降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1.4.3全身麻醉后麻醉诱导后导尿增加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原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引起的血压升高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比麻醉前清醒状态下导尿引起的不良反应处理起来更为棘手[13]。

1.4.4全身麻醉前选择全麻麻醉方式的患者,在肌肉注射麻醉辅助用药15min后,清醒状态下置尿管,虽有暂时的疼痛和不适,但提高了患者对尿管刺激的耐受性,减轻和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降低了护理难度及患者的再损伤[5]。尤其是男患者,更应该选择此种方法。同时心理护理不能忽视。病人在清醒状态下导尿,由于担心性征暴露而产生羞怯、紧张不安和焦虑等应激反应。为了减轻病人全身麻醉前导尿的焦虑程度及留置尿管,心理护理很重要。

2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尿管刺激是术后患者疼痛及不适的主要原因[14],采用在麻醉前插尿管,患者呈清醒状态下告知这种不适感只是暂时的,对身体无害。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麻醉前接收到留置尿管的信息,以便使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头脑留有留置尿管的记忆。回病房后,如果患者出现尿道不适,可用麻醉前向患者讲述的相关事宜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尽快消除不适感。

孙建良等设计、试制了具有镇痛作用的新型“一次性无痛导管”,也可减少术后患者因导尿管引起的躁动。它主要由导管、气囊、缓释输注泵(贮药囊)及释药孔等组成。全麻诱导后至手术前按常规导尿术插入一次性无痛导尿管后,往贮药囊内注入2%利多卡因,以1.8~2.7 ml/h的速度渗入尿道,起黏膜麻醉作用,具有给药均匀,持续镇痛的特点,不失为一种改善留置尿管期间患者舒适度的好方法[15] 。

3结论

从术后护理工作观察,麻醉前留置导尿管在麻醉清醒后至拔管前较长时间内不适及疼痛的发生率少于麻醉后留置尿管组,其舒适度较好[14]。

王志波认为[13]: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增加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及血压、心率的升高,留置导尿宜在麻醉前进行。

王桂玲强调[16]:护士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搬动患者或翻身时不能生拖硬拽。并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选择合适的双腔气囊乳胶尿管,男性尿道插入深度以25~28 cm为宜,女性尿道插入深度以12~15 cm为宜。观察结果表明,麻醉前留置尿管能更大程度缓解尿道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不同麻醉方式患者导尿时机不同。椎管内麻醉后导尿对病人无痛导尿有力;全身麻醉宜在麻醉前清醒状态下导尿,特别是男性病人,并且要加以完善的心理护理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晓艳.手术患者麻醉后留置导尿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

2宋宇芬.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手术患者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

3周建英,余静,徐军,等.全麻诱导后导尿术的应用效果研究.浙江临床医学,2007,9(12):1699.

4郁君静.无痛导尿的手术室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

5钟桂芳.不同麻醉方式患者导尿时机的选择.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

6梁关华,张玉蓉,秦玲.表面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的临床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25.

7谭云,彭迳英,卢少萍.利多卡因胶浆在老年男性病人导尿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7,13(15):1447.

8孙晓铮,张春萍,翟 慧.手术病人硬膜外麻醉前后留置尿管舒适度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2455.

9程丽琴.剖宫产病人腰硬联合麻醉前后留置导尿比较.临床护理杂志,2007,6(3):12.

10张彩莲.利多卡因胶浆用于男性术前导尿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6,20(32).

11王芝静,常玉林,等.丁卡因胶浆导尿对降低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观察分析.临床研究,2007,4(3):57.

12王芝静.丁卡因胶浆导尿对降低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观察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7,4(3).

13王志波.导尿时机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浙江实用医学,2008,13(3).

14孙建良,宗酉明,黄冰,等.新型一次性无痛导尿管的临床评价.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