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适应力十篇

时间:2023-08-01 17:39:32

蒙氏教育适应力

蒙氏教育适应力篇1

强化培训,打造专业化蒙氏教育师资队伍

我国的许多所谓蒙氏教师并没有经过扎实正规的培养,他们只是蜻蜓点水地学习一些皮毛。因为一些利益因素的影响,急不可待地回去开展蒙氏教育的课堂实践。不难想象,这些所谓经过专业培训的幼儿园老师对蒙氏教育的精髓实质能知道多少?而他们所实践的课堂教学又是真正意义上的蒙氏教育吗?再换个角度思考一下,那些培训机构是否都很规范,他们又对蒙氏教育知道多少呢?一些不规范的、片段的,甚至是错误的培训反而把幼儿园老师带入了误区,比如把经典教具当成教育法,以为只要是使用了蒙氏教具就是实践了蒙氏教育,等等。由此,幼儿园和幼儿园老师们只是在教学活动中片段地使用从教具公司买来的可能并非货真价实的蒙氏教具,而没有根据孩子的特点创造由蒙台梭利系列教具构成的“有准备的环境”。这是对蒙氏教育的一种变质的实践,有害而无利。教师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忽视了蒙氏教师的在职教育问题。蒙氏教育传入中国十几年来,我们在运用它的过程中经常“误入歧途”,这与教师培训与幼儿教育改革脱节、远离真实教学情境、追求短期利益等有着重要的关系。在蒙氏教育中,教师发挥着高于传统教师的特殊作用,所以对蒙氏教师的培训应该是非常专业的,对培训机构的要求也应该是极其严格的。西方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蒙氏教育培训机构,蒙氏教师要通过蒙氏机构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才能获得认证。相比之下,我国虽有许多的培训机构,但多为民办机构,尚无国家权威机构对蒙氏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和认证。按照德国哲学家、批判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观点,蒙氏教师对蒙氏教育的学习要经历技术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解放性学习三个阶段。幼教工作者应该完整接受这三个阶段的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和驾驭蒙氏教育,最终成为合格的蒙氏教师。

去伪存真,还原蒙氏教育平民化面目

若幼儿园仅因教具的使用而收取如此高额的费用,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有名无实的高收费现象是蒙氏教育实施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励各幼儿园立足自身情况和地方特点创新设计和自由选择课程。因为大多数幼儿园国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有限,所以多吸收和引进国外优秀的幼儿课程模式。于是,蒙氏教育的很多特点迎合了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如,尊重儿童,给儿童以自由的教育理念,因而推广速度会很快。然而,很多幼儿园开办蒙氏教育,并不以儿童的发展、教学的质量为出发点,而是把高额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将蒙氏教育作为其赚钱的手段和工具。同时,我国学前教育市场化又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这样一来,幼儿园为了稳定生存、谋取利益,纷纷以蒙氏教育的特色招牌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如此,蒙氏教育的高收费问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幼儿教育的公平性。可以说,起源于贫民区“儿童之家”的蒙氏教育,主要为处境不优的儿童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蒙氏教育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逐渐演变成为面向富人之家的高收费教育,这与蒙氏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我们且拿蒙氏教育在德国实践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否为蒙台梭利教育协会成员,德国学校从不冠名“蒙台梭利”的字样,甚至在学校宣传资料上也找不到这种表述,收费与一般学校也没什么不同,只是多收取一些教具费而已。蒙氏教育的实践需要有与其相应的一系列教具,较之常规课程,需要更多的保教人员,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每班需多配备1—2个保教人员,因此进入蒙氏班的孩子,除保教费之外,生均每月多收300元左右的费用,属合理收费。但我国幼儿园的蒙氏班,往往生均每月多收500—1 500元,[5]这样就人为改变了蒙氏教育的初衷,将原本产生于平民生活的蒙氏教育贵族化。这样会对蒙氏教育中国化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呼吁社会有关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坚决摒弃蒙氏教育贵族化的包装,还其平民化的本来面目,让中国老百姓的孩子都能接受到蒙氏教育。良好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而良好的教育应从孩子抓起,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中国的孩子们都能够从中受益。这也应该是我们引进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

合理引导,实现蒙氏教育家园有机结合

蒙氏教育适应力篇2

蒙台梭利教育法师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蒙氏教育蒙氏教育的内容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地区推广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的目的。 

1.1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开展状况。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各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证蓬勃发展,每县除县属机关幼儿园外,基本上乡镇都有中心幼儿园,大部分村落都有一村一幼,另外,还有数量不稳定的民办幼儿园。县属幼儿园校舍、硬件设施比较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依附于中心小学,活动器械、教具设施、住宿条件都差强人意;一村一幼因财力、交通等条件限制,活动场地狭小,教具设施匮乏;民办幼儿园多为民宅改建,部分民办幼儿园卫生、消防、管理都难以达标,存在安全隐患。 

1.2 蒙氏教育在民族地区推广现状。 

蒙氏教育从沿海传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但在民族地区推广应用十分有限,仅民族地区中较大市的私立幼儿园以引进蒙氏教育理念为嘘头,起到招生的作用。一村一幼教师因条件限制,许多教师不是幼教专业,缺乏系统、完整的教育理念,许多县属幼儿园、乡镇、村属幼儿园的许多幼儿教师甚至不知蒙氏教育为何物。 

2.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引入蒙氏教育理念 

2.1 引入蒙氏教育理念的好处。 

2.1.1 有利于民汉和谐统一。 

由于蒙台梭利教育的兼容性,在美国,蒙台梭利教育对促进种族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蒙台梭利磁石学校在城市的贫民区开设,承担了大部分陈仕贫民的教育责任,并以其独特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吸引周边富人区的白人子弟,承担了学区大多贫民、黑人子弟教育的蒙台梭利磁石学校迎来了大批的白人学生,白人同黑人一同受教育,再加上蒙氏教育尊重每一名儿童的核心教育思想,天然地促进了种族融合、阶层融合。如果合理的将蒙台梭利教育法应用在民族幼儿教育中,不仅能保护和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又兼顾了民汉学生的和谐统一,促进文化多元发展。 

2.1.2 有利于有限师资力量的最大效益发挥。 

有限的师资力量是制约民族教育的最大瓶颈。受收入条件、交通条件、社会风气等条件影响,大多一村一幼只有1-2名教师,教师与学生数量明显不成比例,想要按照传统教育法进行年龄分班很难实现,蒙氏教育中的“垂直式”混龄班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儿童在与不同年龄的同伴接触中逐渐完善自我。 

2.1.3 有利于推进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蒙氏教育的高质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高度认可。在中国,由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教授和刘文教授领衔研究的《蒙台梭利幼儿教学法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分别对蒙氏班和非蒙氏班共取197名小、中、大年龄幼儿的个性加以评定,结果显示蒙氏幼儿园幼儿的问卷总分高于非蒙园的幼儿,并且在创造性、合群性、独立性和活跃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民族地区充分发掘推广高质的蒙氏教学模式,对于推动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将会开辟捷径。 

2.2 引入蒙氏教育具体存在的困难 

2.2.1 观念存在差异。 

蒙氏教育与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同,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死记硬背式教育,主张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具,让儿童在“工作”中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一些家长会对教学成果持怀疑、催促的态度,逼迫教师回到“填鸭式”教育的轨道上。另外,混龄班的推广也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年长儿童的家长会担心自己孩子和低龄儿童一同学习进度缓慢,低龄儿童的家长也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对混龄班持怀疑态度。 

2.2.2 高品质教师不能大量满足。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教师应该经常对儿童的困境进行反思。儿童并不能用他的理性来理解不公正,但他会感知到某件事错了,并变得抑郁和心理畸形。”[1]教师必须能够具备相当敏锐的观察力,教师面对的不在是同龄班上水平相对齐整的孩子,而是有着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发展需求的差异很大的孩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面对班上水平相当的孩子来讲授和管理,她需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2]教师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必须整洁、沉静而高贵,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儿童的信任与尊重,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蒙氏教育最大的难题是选择品格优秀教师的问题。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时常进行反思,与儿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整洁、沉静而高贵,民族地区幼师流动性大、待遇低、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很难同时兼顾数与量。 

2.2.3 教师对蒙氏教育认识和理解有误。 

我国目前并无专门的蒙氏教师培训机构和专门的蒙氏教师资格证书,部分教师参加几次讲座和学习之后就开始应用蒙氏教育法,对其认识有误、把握不准。蒙氏教育的实施在许多幼儿园已经流于形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可以说,教具成为了蒙氏教育的中心,儿童仅仅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具的奴隶。[3]部分教师对“有准备的环境”理解也不恰当,一成不变的按照“儿童之家”的要求进行摆设,忽略了儿童真正的喜好需要。 

2.3 如何因地制宜在少数民族地区引入蒙氏教育理念。 

2.3.1加强教师培训。 

优秀的教师是所有幼儿教育事业的基础保障。逐渐建立健全有利于幼教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以蒙氏教育理念、应用以及双语教学为重点,将职前与之后、短期与长期、专业与综合等培训相结合,不断更新民族幼儿教师观念、不断提高民族幼儿教师专业技能。 

2.3.2 丰富民族幼儿教育内容。 

充分引导儿童尊重不同族别儿童特有的风俗习惯、引导儿童尝试用不同的语言阐述自己的“工作成果”、创造一个互相尊重、规范有序的双语环境。在教学中可以将民族的诗史、传说、民俗风情、节日庆典等整编成适合幼儿的简短歌谣,让儿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接受民族文化教育。还可以在蒙氏教育上绘上具有民族特色的饰纹、在儿童之家内摆放具有民族代表性的小摆饰等,将蒙氏教育理念与民族区域特色结合,尊重民族地区的风俗、传承民族地区的文化,丰富民族幼儿教育的内容。 

2.3.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民族地区幼教师生比例失调,现有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对儿童发展特点忽视,“小学化”倾向严重。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反对以“提前学习小学课程”为典型的超前化教育,把握儿童时期的特点,依据儿童特有的“敏感期”对儿童进行引导和教育,给予良好的学习环境,量力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学、轻松去学,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完善性格,迎来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马荣根.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版 151页 

蒙氏教育适应力篇3

蒙特梭利,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名词,它在中国已经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蒙氏教育之现状调查。但是,当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进入中国的幼儿教育,似乎就有了不同的命运。

曾经有一段时间,“蒙氏教育”成为幼儿园吸引家长的金字招牌,一套价格不菲的蒙氏教具成为幼儿园档次的象征。就这样,蒙氏教育以相当高调的方式,在中国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幼儿园落脚。

但是,就像许多舶来品一样,当最初的新鲜感退去,“蒙氏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争议:有专家提出,这种教育方法最初是针对特殊儿童(有智力障碍的儿童)设计的,不应该被用来教育正常儿童;也有专家认为,蒙氏教育对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关注不够,这是致命的缺陷。

从这几年的情形看,对于“蒙氏教育”的盲目推崇已经越来越少。而至今还在坚持采用“蒙氏教育”的.一些幼儿园和家长,则更多的出于对其教育理念的认同,而不再是当初的好奇。

在目前杭城的幼儿园里,六一幼儿园是坚持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时间较长的一所幼儿园。最近,记者专门参加了幼儿园里的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并聆听教师们对蒙氏教育的理解和争论。

网友“闲情偶寄”是一位5岁男孩的母亲,她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开始对蒙氏教育非常感兴趣。前段时间,她专门讨教专家,了解在蒙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传统教学方法。

叶颖,两年前移居加拿大,然后又带着3岁的儿子转至美国,目前孩子入托在一所蒙氏幼儿园,她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表达了她眼中的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适应力篇4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就传到了我国,她的有关著作也被译成中文,江苏还成立了蒙台梭利研究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蒙氏教育法没有在我国得以推广。直到20世纪8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才重新受到我国幼教界关注。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蒙台梭利教育实验,但由于人们盲目效仿,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产生,于是在1995-1999年间进入低潮。第二次高潮的来临是在2000年,蒙台梭利教育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大。

在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基本在民间自发传播,如今,蒙台梭利教育已遍及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区,并从幼儿园走进亲子园、走进家庭,受到越来越多幼教工作者、家长及社会人士的关注。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引起了一阵蒙氏课程热。

蒙台梭利站在旧儿童观的对立面,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其教育思想及先进的课程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设计都有很大的启示。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及现实国情的差异,其历史局限性也必然存在,加之,我国在实践运用上出现的一些误区,使我们不得不给轰轰烈烈的“蒙氏热”降降温,对如何使蒙氏教育走向中国化,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

一、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动机不纯,忽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在价值,过于注重其经济和社会效应。

在我国许多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幼儿园中,尤其在一些私立幼儿园,其办蒙氏班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他们打着蒙台梭利教育的旗号,以此来吸引家长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他们完全忽略了蒙氏教育了解儿童、发展儿童的内在价值和要求,全然不顾本园实际,拿着蒙氏的招牌欺骗家长,以此牟取高昂的入学费用。导致家长及社会普遍认为接受蒙氏教育就是接受高人一等的特殊教育,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入学,从而使得蒙氏教育在我国呈现“贵族化”的畸形状态,完全背离了蒙台梭利推行“平民化”教育的初衷。而普遍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许多开设蒙氏教育的幼儿园,其蒙氏课程只是做给家长看的,其蒙氏教育也只有在领导参观或教育评估时才摆出来,这不仅没有实现蒙氏教育法发展儿童的目的,甚至还会对孩子产生许多不良影响。这些行为在经济、社会效益等利益的驱使下,却牺牲了孩子们的利益,牺牲了蒙台梭利教育中最有价值的精神。

(二)浮于表面,忽视蒙台梭利教育精髓,过于注重其教育形式。

在我国,开展蒙氏教学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园所肤浅的误以为,所谓蒙氏教育,就是把蒙氏教具摆在教室中,让孩子自由选取摆弄。这种做法没有把握住蒙氏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实质上,蒙台梭利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课程组织的中心绝不是简单地操作教具,而是儿童。

(三)忽视教师作用及其培训,缺乏真正领会蒙氏教育精髓的教师。

蒙台梭利对于教师的作用是高度重视的,在她看来,教师不仅是环境的提供者,还是观察者、示范者和支持者。对于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蒙台梭利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中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园长舍不得培训教师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要么全园只派出一名教师去学习,回来再培训其他教师;要么就是只学如何操作教具,而没有全面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理论。正是这种培训的不到位,使得我国蒙氏教育实践中缺乏大量真正能领会蒙氏教育精髓的教师,从而影响了蒙氏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生搬硬套,忽视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

蒙台梭利教育法脱胎于对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加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局限。

(1)孤立的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设计的每一个感官教具都只针对一个特定的感官,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困难度孤立”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这种“感觉隔离”和单纯利用感官教具的做法,不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她只注重儿童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忽视对整体的认识,并且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

(2)忽视对创造力的培养

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儿童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操作时间上的自由,儿童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没有自由。它要求儿童按照固定的方法和步骤操作教具,不能随意改变,并需不断重复练习,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秩序性,但却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另外,蒙台梭利还反对幼儿游戏,特别反对想象游戏,而且其绘画教育也是一种无想象力的对外界事物的临摹,这些忽视、甚至反对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做法同样影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

蒙氏教育中儿童主要的活动是“工作”。在“工作”中她十分强调安静的环境,要求儿童专注,不被打扰,自己进行操作,所有“工作”都必须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进行,要求整齐划一。在这样高结构化的方法下,儿童缺乏与同伴协商、合作的机会,甚至缺少语言的发展,同时,压抑了儿童自由去探索,去发现不同的“工作”结果。这种方法容易使儿童形成安静、独立、机械、呆板的个性品质,这都是与我们今天的时代要求不相符合的。

(4)缺乏情感体验

蒙氏教育中均采用“三段式教学”让儿童认识事物,即感觉认知与名称的练习;辨识事物,认识名称;记住事物名称和相对应的名称。整个教学活动机械化、模式化、单一化,缺乏了儿童的操作活动,也让他们失去了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愉悦情感的机会。另外,蒙氏教育过于强调读、写、算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儿童情感的发展。事实上,这也是与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情感培养的要求相违背的。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中国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各国的推广都存在本土化的问题。作为这一方面的后起者,我们应借鉴和吸收各国采用蒙氏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将蒙台梭利教育融入我国的本土文化。我们探索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证受其教育的中国儿童也能像其他国家儿童那样受益,而且要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幼教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广泛宣传,合理引导,端正态度,培育接受蒙氏教育的肥沃土壤。

在我国推广蒙氏教育法,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课程,更不能异化了蒙氏教育法,将其演变为面向高收入家庭的贵族化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需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正确引导,合理规范,更需要广大幼儿园及幼教工作者澄清意识。我们应该认识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移植,其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追求幼儿园经济效益的扩大,而应该是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我国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作为开展蒙氏教育的幼儿园,我们绝不能因为某个专家推荐或因其他幼儿园引进了,而不加分析的盲目跟随,生搬硬套。而要在端正办学态度的基础上,重视对蒙氏教育思想的学习,重视对师资的培训,甚至园长要带头学,并要坚持完整学习。同时,要依据本园实际及家长需求决定开班数量,不可急于求成。在先期投入上要到位,要承诺效果,要让家长觉得钱花的值得。只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实现蒙氏教育中国化创造一片健康、肥沃的土壤。

(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精髓,强调蒙氏教育的实质。

在推广蒙氏教育时,首先要正确解读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其实质而非形式。例如,蒙氏教具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构成要素和特色之一。我们不能认为将教具摆在教室中就是蒙氏教学法了。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具”在蒙氏教育中的真正作用,要弄清教师在儿童操作教具中的角色。再比如,“工作”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但这种“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活动,而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自助的活动,是满足儿童内在活动需要的活动。只有真正认识到“工作”的实质,才能避免出现看似有活动,但实际上只是教师的活动,而非幼儿自己的活动的情况。而在处理“自由”和“纪律”两者的关系时,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蒙台梭利所说的“自由”和“纪律”的本质,在实践中常常出现颠倒处理两者关系的情况。当幼儿故意破坏教学秩序、损坏他人学习成果时,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而当幼儿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动进行探索时,我们却时常进行干涉。

总之,只有把握住了蒙氏教育的精髓和实质,才能使蒙氏教育的开展落在实处,也才能使蒙氏教育中国化不偏离蒙氏教育精神的主旨。

(三)充分考虑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文化差异。

在移植和推广蒙氏教育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教育实施的影响。比如,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张扬,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幼儿大多独立独行,个性张扬,而蒙氏教育中强调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则有助于培养西方儿童的规则性,使其学会为人处世的规范。然而,中国文化历来推崇含蓄,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种文化熏陶出来的儿童多顺从、听话,但容易缺乏主体性和创造力,如果再将蒙氏的做法完全照搬的话,显然更加不利于我国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考虑其间差异,对蒙氏教育法中的教具或操作程序加以改造,改变他们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部分。

再比如,蒙台梭利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先于阅读的练习,先让儿童掌握字母形体,然后才学习组词。但这是由于意大利文的拼写和发音十分接近,只要能正确读出每个字母,儿童就能按字母读成字。但汉字不同于意大利文,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形式,但学会写汉字,并不意味着就能正确发音。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方面我们应根据汉语言的特点合理改造蒙氏教学法,实施符合汉语言特点和中国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语言教育。

(四)充分认识蒙氏教育的局限,合理改造其教育因素。

针对蒙氏教育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结合中国实际,我们应对蒙氏教育模式中的合理因素进行正确应用和改造。

在教学内容方面,蒙氏教育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领域。但在今天看来,其教育内容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缺少社会教育和艺术教育,这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要求的。因此,我们在引进蒙氏教育时,可将其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如针对蒙氏方案脱离生活的做法,一些课程设计者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与单元主题方案有机结合,称为“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在这一课程中,单元活动的主题往往来自幼儿实际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蒙氏教育的不足。如果要完全按照蒙氏教学法进行整班教学,则要注意根据时代、社会的需要,拓展其原有的教学内容。比如,设计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并能在当今形式下有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日常生活练习体系和相应教具,设计出既能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成就,又能反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文化科学教育体系和相应教具等。同时还要注意,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具有宗教成分,因此,在我国实施蒙氏教育时,要注意摒弃这些宗教成分的道德教育内容,而实施符合中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时代特点的德育课程。

在班级组织形式方面,蒙氏教育采用混龄班。我国目前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因此,在混龄的环境里,孩子之间的自然年龄差异,促成许多相互帮助以及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但混龄班同样面临实际的问题,比如家长会担心年龄小的孩子受欺负,害怕年龄大的孩子得不到关注。也正因如此,混龄班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不可贸然采取混龄班,而可以采用混龄和分龄并举的形式,或采用多种编班形式,即,完全混龄,部分混龄和同龄编班,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过渡。

而在教育实施方面,蒙氏教育强调个别教学,集体活动很少。尽管个别教育十分必要,且有利于因材施教,能有效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靠个别教学来促进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不必拘泥于个别教学活动,而可以采取小组活动、集体活动、个人活动三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相互交替的方法。

蒙台梭利及其创立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其中还有许多宝贵之处有待于我们继续和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而在将其引进和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兼容并蓄,而又符合中国实际,才能使蒙氏教育在中国闪耀出真正夺目的光芒,照射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前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尚红艳 “蒙氏课程”热的冷思考[J].教育导刊,2004,12:15-18。

[2] 刘延梅、吕红英 对蒙台梭利教育法当今运用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2002,4:4-5。

[3] 侯莉敏 反思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的运用[J].早期教育,2006,4:12-13。

[4] 朱燕平 梁志燊教授谈蒙台梭利教育[J].教育导刊,早期教育,2006,4:4-5。

[5] 杨莉君 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J].人民教育,2004,11:23-25。

[6] 刘文、林红霞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6):37-42。

[7] 傅梅仙 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几点思考[J].幼儿教育.2003,9:39。

[8] 李娜 我国蒙氏教育中现存的误区和对策[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7(5):105-107。

蒙氏教育适应力篇5

下面是我竞聘的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叫王红,1995年毕业于山东济南幼儿师范,本科学历,小教高级,中共-党员。我今天竞聘的岗位是蒙氏部教研组长。自参加工作以来,我热爱幼教事业,工作勤勤恳恳,能模范履行幼儿园教师职责。XX年参加商丘市蒙氏数学比武大赛,获得一等奖;多次获盛市优秀论文奖,幼儿辅导奖,市优质课奖。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班级家长工作卓有成效,常利用休息时间编辑育儿知识通过校信通发给家长,让家长们掌握科学育儿知识。每期期末的家长问卷满意率都在98%以上,家长多次写来感谢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成绩只是说明过去,只能成为我今后更加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竞聘蒙氏教研组长,更重要的是为自己争取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社会在不断发展,每个人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只有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之所以竞聘这个岗位,我认为我有以下几大优势: 1.我热爱孩子,尊重孩子,把“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我的爱去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作为我从教的准则。 2.我性格稳重,诚恳务实,待人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步一个脚印,超额完成了本职工作。 3.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能迅速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以真诚的态度去对待这份工作和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 4.我有丰富的蒙氏工作经验。 从XX年7月到北京学习蒙氏教育,8月份开始带我园的第二届蒙氏班。工作中,我和班上老师齐心协力,一边继续学习蒙氏理论,一边探索如何进行蒙氏数学。通过园领导的支持和我们大家的努力,教学效果显著,孩子们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几年蒙氏教学,使我积累了一定的蒙氏教学经验。 如果这次能够竞聘上岗,对今后的工作我有以下设想: 1.在园领导的指导下,带领本组教师继续加强蒙氏理论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巩固对蒙氏教具的实际操作能力,做好蒙氏教学的延伸工作。 2.在实际工作中,和蒙氏班的老师一起互相探讨蒙氏教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使蒙氏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蒙氏教育适应力篇6

一、蒙台梭利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实际生活练习、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

实际生活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旨在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精神,学习实际生活的技能,并促进儿童注意力、理解力、协调力、意志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注意力。蒙台梭利设计了16套教具,用于对儿童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孩子的感觉综合失调康复。

读写算教育从掌握简单技能到复杂技能,由文字书写到阅读再到算术教育。

二、蒙氏主要观点

澳大利亚教育家康内尔认为“自由、工作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幼儿营造的建筑物的三根主要支柱。”

关于幼儿发展,蒙台梭利重视早期教育,关注敏感期。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节律性、阶段性、规律性,强调生命力的冲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同时又强调儿童心理正常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和教育的合理及时安排。

关于自由、工作与纪律,蒙台梭利强调要建立“有准备的环境”,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结合生物目的和社会目的。她认为儿童生命的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其外在表现是儿童的自由活动。应给予儿童自由,同时儿童之家是要纪律的,儿童在儿童之家也是守纪律的。而工作是人类的本能与人性的特征。工作是中介,将传统中对立的纪律和自由有机统一起来。

三、蒙氏教学法的优点与在我国的应用价值

蒙氏教学法在全球广泛流传,可见其理论方法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表现在:

(一)蒙氏的重视早教思想仍然符合当下时代主题,幼教事业蓬勃发展,她的教学模式是先行者,为世界各国的早教提供了一个模型和参考。给我国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幼教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二)在感官训练中针对人的感官专门设计了一系列独特的教具,可供幼儿游戏和锻炼,此种教具包含一系列玩具,款式多样,不重复,富有趣味性,有特定的玩法,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我们可模仿制作。在工作中此系列玩具要求幼儿手脑结合,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智力水平,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展。

(三)感官教育针对幼儿敏感期而定,认识到教育要服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的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我们也要抓住幼儿关键期,及时施教。

(四)教育模式的启发性,在儿童工作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指导,随时启发幼儿的思维,强调动手能力,促使幼儿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能力和信心。

(五)把握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幼儿教学认识中的主体地位,蒙氏教学法提倡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儿童回以爱、信任和尊重,细致而耐心地观察,机智及时地指导,给予幼儿需要的帮助。而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幼儿的主动探索至关重要,蒙氏教学法给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幼儿体会获得成功的。

随着蒙氏教学班的大量建立,蒙氏教学法在中国的影响逐步深化。她在教学上的注重感官教育,抓住敏感期即使施教值得借鉴,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模仿建立蒙氏班,也可在日常教学中灌输蒙氏思想; 蒙氏教学法的引进无疑是一股新鲜空气,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幼教的陈腐模式和单一的观念加以思考。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更多地关注幼教改革和幼教普及。借着蒙氏特色班,为家长提供新的选择,为幼儿提供更适合自身的特别教育。蒙氏教学法还能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新的模式和新的视角来发展幼儿智力和动手能力,启迪家长的教育方法,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弥补了我国幼教的实践方面的不足。

另外,蒙氏教育法能够提高我国幼师的理论水平与国际接轨,它强调幼师具有非常高的教学能力如启发诱导能力、安排环境能力和超强的责任心、爱心,也是要求我国幼师要具有的新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

注重蒙氏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结合中国幼儿的特点,注重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幼儿的独立自主性。改变小皇帝小公主的不良影响和称号,使幼儿真正自由自在发展,全面和谐发展。为建立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培养祖国花朵。

四、蒙氏教学法的不足与我国的辩证吸收

蒙氏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间流逝和实践证明,蒙氏教学法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我们需要辩证的吸收她的理论与方法。

在蒙氏教学内容的读写算技能教育中,她过于强调词汇学习,忽略句子结构学习,不利于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化,同时忽略了儿童之间及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交流的促进作用,把幼儿孤立起来。克伯屈批判蒙氏感官训练落伍,说它是建立在陈旧的官能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其教育理论缺乏社会性训练,与社会生活脱节。我国在引进教学法同时要注意加强社会性技能的培养,与日常的幼儿园教育模式相结合。

在其实际生活教育内容中,她把现实的活动与想象的活动对立起来,她反对儿童游戏,强调工作,她把玩具都叫做教材,这不免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性,而且她忽视想象力的培养,将音乐教育、绘画教育、语言故事过分的强加为感官教育。儿童的天性就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忽视想象力,过分注重感官教育,不利于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学习,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只限于单一的知识联结。我国在感官教育注重动手能力和自由发展的同时,要强调说理教育的价值,在情感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蒙氏教育适应力篇7

蒙台梭利提倡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反对强制性教育。蒙台梭利提倡给予儿童自由,却不是让孩子放纵,关注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纪律,同时也注重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在课改背景下,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基本一致,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

以下笔者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1.《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蒙氏认为生命教育最重要的阶段并非大学,而是人生之初6岁以下。

2.《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体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而蒙氏认为社会必须重视儿童的权力,满足儿童的需要。

3.《纲要》指出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蒙氏认为鼓励幼儿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4.《纲要》指出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蒙氏认为教育内容分为五大领域。

5.《纲要》指出环境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蒙氏强调有准备的环境。环境是主宰一个人耳聪目明的重要条件,环境是教育的第一要素。

6.《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蒙氏强调教师是一个环境的预备者、观察者、启发者,是孩子教育的资源库。

从中看出蒙台梭利教育与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改革精神是相类似的。

在当下全社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阶段,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一套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体系,对目前优秀幼儿师资缺乏,幼儿师资流动性过强所造成的教育质量一般的必要性。蒙台梭利教育给笔者的启示是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操作性更强的课程体系及配合这套课程体系标准化的教学教具,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更能让年轻教师从繁杂的案头工作、环境布置工作中得到解放,从而真正地把工作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而值得庆幸的是教育部及有关专家已经开始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比如,2011年5月《中国教育报》报道: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幼儿园教育装备研究中心在武汉正式成立。该中心由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和亿童文教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旨在通过对幼儿园装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研究,开发一整套幼儿园教育装备,推动幼儿园教育装备技术的整体改革和发展;也有的专家在尝试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建立有教案、有教学课件、有配套操作材料包的课程体系。

蒙台梭利教育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其混龄教育模式。混龄教育模式能从小为孩子建立小社会,建立兄妹之间的关系,大孩子帮助小孩,小孩子向大孩子学习。我国大中城市目前的幼儿基本为“二代”独生之女——即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太上皇,没有兄弟、没有同伴,合作能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差。我们可以在城市的一些相对资源比较丰富的幼儿园实施混龄教学模式。这样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群体生活;年长帮助年幼,培养兄友之间的社会性情感;幼儿之间彼此观察,相互学习,有助于互相合作行为的培养;依照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在和谐的群体中生活,有助于独立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适应力篇8

关键词: 蒙氏活动 教育活动 观察

蒙台梭利说:“蒙氏活动中,教师首先是观察者,其次是指导者。教师的观察研究及成果是设计、安排和不断改进与更新教具材料和正确地进行指导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激励和促进教师更加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改进、提高,日臻完善的动力。”因此,作为一名蒙氏式的教师,在进入蒙氏活动室时,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并学会做好观察记录。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以幼儿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蒙台梭利强调:必须在自然条件下,在儿童自由活动中去观察、研究“自由儿童”及其表现。

一、在观察幼儿的行为过程中,教师要心态平和。

为了能正确观察,教师必须尊重实际上所看到的,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孩子们的表现,而不加个人主观意见。教师要以自己特有的爱心、细心、耐心、童心来观察孩子,在这样的气氛下,孩子将会把最真实的自我呈现出来,这才是教育活动内在引导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所谓的操纵者,每个人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目标。

在观察中,我发现一名叫徐润生的小朋友在操作插座圆柱体时,先把插座圆柱体一个一个从插座中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当他把插座圆柱体插入插座中时,有的经过触摸插对了,有的插错了,他试图改正,把插座圆柱体逐个再次取出,散放,拿起一个插座圆柱体在洞穴中去试,反复试了几次,才将圆柱体插入洞穴,当完全插好后,他又将插座圆柱体一一取出,再插入插座,观察操作了3次。这种自我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又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试想,这期间教师扮演操纵者,拿过学生的玩具或教具,掩饰给小朋友看,教给小朋友如何放入,那学生只能成为机械的模仿者,就不会有上述的反复“研究”、“试验”和思考。为此,这种在活动中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连续不断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以这些能力和期望为线索帮助孩子独立活动。

二、通过观察,确定每个幼儿适宜的发展目标。

教师仅凭主观意志对一个由形形的个体组成的集体,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幼儿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达到教育所需要的时间为之付出的努力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通过观察,就能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实际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对于托班幼儿来讲,穿珠子是他们喜欢的同时也是一种锻炼手部肌肉灵活性的活动,一般选择珠子和孔都是大一些的,线比较粗,经过练习90%的幼儿都会穿珠子。通过观察发现一名叫陈思雨的小朋友近两周时间都在做这项工作,而且每次工作都很专注,持续时间长,她穿得很快并反复进行操作,于是我又准备了玻璃丝及小珠子,示范制作项链、手链,她非常高兴,而且每完成一件作品都很兴奋,都要我帮她戴上给伙伴们看看。可以看出,她手部肌肉动作很灵活。通过教师简单的引导,现在她已能自己穿脱衣服、拉拉锁、解扣系扣,在团纸、粘贴、涂色等活动中表现也很好。这是在蒙氏活动中锻炼、学习的结果。

三、通过观察,有的放矢地对幼儿实施教育。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情感、行为和学习方式,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通过观察幼儿线上活动,我发现大部分幼儿不会脚跟脚尖走蒙氏线,并且经常碰撞到一起,经过分析,我认真寻找原因:1.由于幼儿年龄小,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2.幼儿自身协调性差;3.幼儿自控能力差。于是我积极做示范,带领幼儿一起做形体训练,一起走蒙氏线,并为幼儿树立榜样,鼓励幼儿在保持良好姿态的情况下认真走线。同时我以游戏形式带幼儿走线,如讲述小天鹅的故事后学习小天鹅走路的姿势和游戏“指挥官”等,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寓教于乐,培养兴趣,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四、通过观察对幼儿作出客观的评价分析。

在实施计划、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始终注意观察幼儿对活动内容是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通过活动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教师可获得有关教育效果反馈信息,从而对所实施的教育作出评价分析。

在幼儿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1.在蒙氏活动前要认真准备蒙氏教具及材料,并整理好学具柜。

2.在活动中教师仔细观察,活动后认真分析,并记录下来,一个月下来,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作评估。通过观察记录的分析评估,才能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怎样才能把幼儿在蒙氏活动中的情况记录得更真实、准确呢?首先,教师要观察注意到幼儿何时开始专注于一项工作,要记录下该工作是什么;其次是幼儿花多长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再次是幼儿工作时是否专注、认真;然后是在同一天该幼儿还选择了什么工作,是否耐心;最后是当环境中有刺激物出现或受到故意干扰后能否继续工作。

3.通过观察分析后,确定目标,加强对幼儿的指导。观察中我发现一名叫徐浩博的小朋友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都在操作同一种工作――磁力动物拼。在操作过程中只是简单摆弄,活动中始终不更换材料,也不与其他人交流。通过一个月的观察记录,我对徐浩博进行了认真分析,在一日活动中不难发现徐浩博自信心较差,畏惧困难。他不会拍球,我教他拍球方法时,他边哭边说:“我脑袋累了,我要坐着。”我想应该帮助他克服畏惧困难的心理。在一次蒙氏活动中,我展示粉红塔的操作方法,在展示结束后,我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徐浩博说:“你来试一试。”他把粉红塔堆高,放好,我及时给予他表扬。看着自己摆放的粉红塔,他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在以后的几次活动中,当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及时出现在他身边,在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性格渐渐开朗了,也喜欢与同伴交流了。

五、通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发生在周围的各种信息,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托班下学期,在一次蒙氏活动中,韩晶小朋友在操作“小鱼吹泡泡”(5以内数与量的对应),我看到她把“泡泡”的数量放得很准确,但是在排列中4和5位置颠倒了,而这时她已经开始注意别人的工作,并在观察老师了,看到我向她走过去,她脸上浮现出得意的表情,我坐在她身边微笑着说: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当数到3时,她一下子反应了过来,将错误的两处很快调整过来,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直接纠正她的错误,而是以一种间接方式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

蒙氏教育适应力篇9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引进蒙台梭利教学法后一直在模仿和探索蒙台梭利物质环境的创设,但由于没有真正弄清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原理,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引起了一些误解。我们认为,今天的幼儿教育改革更应该广纳百家的优点,吸纳什么,如何吸纳,单凭对外国的教育模式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是不够的,只有在对外国教育模式进行理论分析,才能移植到我园并进行本土化的工作。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进行蒙氏教具本土化的研究,通过研究,培养优秀的蒙台梭利教师队伍,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唤醒幼儿的自觉与自律,使幼儿在自主与自尊的环境中,自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幼儿在有兴趣的学习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专注、自律、独立思考、观察、解决问题、自我订正、秩序感等),实现最终的人格培养。

二、探究的内容、目标

1. 我们将根据本地区、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年龄特点,将民族、地域文化内容融入蒙台梭利教学的日常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研究。

2. 蒙氏班侧重的是常规行为习惯和数概念的培养,通过让幼儿自己操作教具,让幼儿通过尝试错误,既自己动手操作,又得到自我提高。但蒙氏班对幼儿的想象力和个性上的培养不是很多,不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比如,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幼儿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时间上的自由,幼儿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没有自由。因为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是固定的,幼儿不能改变,它要求的只是让幼儿按照某种固定的步骤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重复的练习,幼儿完全是被动的,十分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时,要考虑这种文化差异,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操作程序加以改造。

三、蒙氏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氏教育法本质的前提。

关于自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幼儿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幼儿绝不会展现他们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幼儿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幼儿,先要给幼儿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四、环境教育幼儿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 :环境教育孩子。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保育内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许多方面由环境决定。因此,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

1. 充分尊重幼儿的节奏与步调

幼儿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幼儿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幼儿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孩子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时,必须保护幼儿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 给孩子安全感

人类的幼儿比其他动物的成熟来得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幼儿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幼儿,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 可自由活动的场所和用具

幼儿必须依靠运动表现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让幼儿持续接触东西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和场所。

4. 美

美对幼儿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幼儿最初的活动欲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幼儿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 秩序

幼儿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幼儿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幼儿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幼儿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幼儿会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的每一部分。

6. 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幼儿智慧的教材中。 这种秩序可使幼儿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孩子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幼儿,才能真正在成人世界中活动。

五、蒙氏教师要具备多重角色

1. 孩子角色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自身携带一种力量,能创造一个比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完美的世界。所以教师要有童年意识,具有幼儿角色,站在幼儿的角度看世界,要从幼儿的身上学会如何使自己成为完美的教师。

2. 仆人角色

在物质上为幼儿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被尊重的、被爱的和被接纳的环境。同时也是环境的维护者、教学的观察者、及孩子的支持者和资源库。要让寻求帮助的幼儿随时感觉到你的存在,同时要让投入工作的幼儿感觉不到你的存在。

3. 科学家角色

像科学家一样对事业永远充满热爱,对自己研究的对象总是无比耐心,并通过观察分析其内在的性质及发展态势,对工作总是那么执着、严谨和锲而不舍。研究幼儿的成长,不断发现生命成长的惊喜。积极、宽容地对待每个幼儿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质。心中永远充满爱,热爱生命、热爱幼儿。

4. 医生角色

医生首先是诊断师,根据对病人的诊断,知道对待不同成因的病人用什么药、用药的剂量和时间。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特征和成长需求。教师需像医生一样了解每一个幼儿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帮助他成长。

5. 农民角色

农民知道播种和收获的季节,知道误了农耕时节,就会有不可弥补的损失。农民知道在外界环境变化时,要改变种植方式。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敏感期,要像农民一样及时适当给予所需的阳光和养分,还要适时地帮助他们除去杂草和害虫,而不是盲目的施肥或拔苗助长。所以依据敏感期实施教育,是教师教育行动的核心。

6. 根雕师角色

蒙氏教育适应力篇10

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自然、自由的节奏教育,不是一定要教会什么,而是提供一种环境,让老师引导孩子体会音乐之美,体会来自音乐、来自内心的感受。我个人认为感受音乐,接受音乐的熏陶,对美好东西的爱好追求,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真谛所在。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特点1.“有准备的环境”。

这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即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孩子准备好他们需要的环境,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就是说以前我们直接教给孩子的东西,变成了让孩子直接操作的材料;以前孩子的老师是人,是权威,是书本,是教材,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孩子的老师是精心准备的材料。即让孩子向老师准备好的环境学习。

特点2. 教师是导师。

传统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导师就不一样了。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导师是引导着你,让你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有效发展的人。导师是环境的提供者,是孩子和环境互动时的支持者,是孩子进入探究状态的研究者,是孩子成功时的喝彩者。

特点3. 孩子是环境的探究者。

孩子是自然的、自由的、自主的探究者。孩子的发展是在活动中、探究中完成的,而不是任何人教会的。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1~3 岁)、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6 岁)的孩子,如果成人把不符合其年龄特征的内容直接教给他,他是学不会的。表面上的“学会”,不是真会。因此,成人要多给孩子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发展。

瑞吉欧

关于瑞吉欧的主要理念,不知道您是否看过《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这是瑞吉欧教育方案做宣传时的推崇理念。它认为儿童表达内心感受、对社会的感受、对世界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艺术、美术、音乐、语言、数学等很多方式。100 是个虚数,讲的是“多”,即儿童感受世界的方式是数不清的。因此希望我们尊重儿童各种各样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表达方式。有一句话叫“接住孩子发过来的球”,这是从瑞吉欧教师的角度来谈尊重儿童,是让我们努力去接住儿童发过来的每一个球,而不是我们发球,让

孩子去接。这是对儿童多种多样表达方式的尊重。

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是加德纳对智力的重新定义。他认为智能是实践能力加创造能力,可以有8 个方面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渠道。分别是语言、音乐、逻辑、运动、空间、自省、交流和观察。

这个智能与我们以前说的智能是不一样的,他在《智力的重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个体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即智力不再是原来智商测验室里测出来的智力商数,而是实践能力加创造能力。这与我们常说的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

答网友问:

家长怎样鉴别蒙氏教育的效果?

A: 作为家长,判断蒙氏教育的效果时请注意以下细节:

1. 成人是否为孩子提供了“有准备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引孩子,让孩子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

2. 成人是否起到了“导师”的作用,引导着孩子,支持孩子在活动中探究。

3. 孩子自然自主地探究老师为他准备的材料,如果老师准备的材料是“半成品”,孩子是否在老师的引导下把“半成品”做成了“成品”。

4. 孩子是否常会快乐自信地向你展示他在幼儿园制作的一些材料,是否让你觉得这些材料背后有老师的智慧和辛劳。

可以在家里进行蒙氏教育吗?

A: 当然可以。在家里进行蒙氏教育,就要按照蒙氏教育的理念,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环境,准备各种活动材料,给孩子提供有趣的活动,使他放下这个还会再去选择另外的。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内驱力量,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比如您给孩子买了10 本书,先藏起9 本,只拿出1 本,但不直接给孩子。而是你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这时他就会凑上来“我也要看”。等他把这本书差不多看透了,他会发现,没准这个是系列的,还有第2、第3 本,那时在他千呼万唤中再拿出第2 本给他,这样兴趣就有了。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这样。

上了自由开放的幼儿园,能适应小学的教育吗?

A: 上小学,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但不能因为有挑战,就不让孩子去接受好的幼儿园教育。家长应该很清楚,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是不同的,幼儿园的教室里有厕所,能午睡,而小学的教室里没有。所以,如果有好的幼儿园教育为什么不让孩子去享受呢?

我听到有家长说,孩子在刚入小学时不适应,要定点上下课,纪律较严格,但也有很多家长讲,特别是好的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家长讲,因为孩子的专注力好,比其他的孩子会倾听、会学习,很受老师的喜欢。

专家提示:

怎样对待“洋名词”?

对于一些有影响的“洋名词”和“洋”教育理念,我们不要抱有一种崇拜的心理,而要看它是不是货真价实。

别人家有一盆漂亮的鲜花,如果我用剪刀剪过来放在自己家中,前两天都还鲜艳,第三天就会枯萎;如果我们不是用剪刀,而是连同根一起移过来种到我们的土地上――结合我们的国情,尊重我们的孩子,这样,它前两天可能发蔫,但是有了我们给它的阳光、雨露,它在以后的日子就会长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洋模式走向适合我们国情,尊重我们孩子的道路。

而无论选择哪一种教育理念,我们都需要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专家答疑

宝宝1 岁3 个月, 需要刷牙吗?

Q宝宝1 岁3 个月,每天晚上睡前需要刷牙吗?婴儿牙膏能用吗?

A: 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做口腔的清洁卫生了,但孩子还不会自己刷牙,需要父母用指套牙刷或儿童小牙刷帮他刷。这么大的孩子还不会吐出牙膏沫,所以不要用牙膏。答疑专家:童梅玲(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

孩子不敢接触陌生人?

Q我儿子27 个月了,在家非常活跃。可每次出门一看到陌生人就躲走,带他去附近的幼儿园,见到孩子们玩他也不玩,哭个没完,执意要回家,这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