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十篇

时间:2023-07-31 17:43:05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探究

说明文在小学生的眼里是很不关注的文体,对学生而言缺少吸引力。为此,语文教师在教说明文时,遇到的困难比较多,难度比较大。所以,抓好说明文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至关重要。下面是我在说明文教学方面的点滴经验。

一、自主提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都知道,学生的课堂教学资源空间极其狭小,而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广阔无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是语文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能够自主思维,自主提出疑问,使用掌握的语文知识、资源来解决疑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例如,学习《果园机器人》一课时,学生对机器人都非常感兴趣,会提出很多的疑问。果园机器人什么样的?他有什么用处?果园机器人和人一样吗?与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及时让学生去阅读课文,从文章中获取答案,看看哪个同学了解得最多。学生立刻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去,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积极营造活动氛围,让学生于活动中自主阅读

语文的阅读既是学生的课文学习,又是一种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积极创设活动氛围,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地去阅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例如,教授《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篇课文,当今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调查活动,看看信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知识。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

新课程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书本知识轻口语交流的现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与常规的“听说训练”有一定的差异,口语交际更注重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除此之外,它较为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

由于我国小学教学观念的束缚,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还未彻底转变过来,日常口语交际教学与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教学效果堪忧。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认识上具有片面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不够清楚,甚至与听说读训练混为一谈,在实践中并未专门设计教学内容或者安排专门的课时,教案准备也不充分。突出表现在:(1)重书面教学,轻口语交际教学。教师缺少备课,使得口语交际教学无目标,或者片面重视书写能力,要求学生“以写代说”,也没有专门的口语交际考核考查,口语交际课程形同虚设;(2)重“说”,轻“交流”。口语交际课程注重的是双方的交流,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既能听明白,又能表达明白,具有一定的待人处事能力,可是在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通常“指名”表达,实际上只是单方面的说与听,并非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交流;(3)重陈述,轻情景实践。小学口语交际课大多由教师叙说,学生来回答,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有效地进行交际或是真正融入课堂情境。

二、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阶段培养目标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以基础能力培养为主,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根据教学年级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1~2年级以学讲普通话,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为主,学生能够复述故事、具有表达的兴趣和信心;3~4年级能以普通话进行正常交流,能够用语言生动地表述和打动别人;5~6年级能够在倾听中抓住重点,尊重和理解对方,并能够根据交流场合与对象有条理、语气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注重语言的文明和优美。这几点要求几乎涵盖了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所有目标,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培养目标,才能把握好教学的尺度。当然,在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仅仅只是作为基础性的教学,是为了让小学生顺利地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为其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总的来说,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与人交际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措施

1.重新定位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小学语文教师要认清口语交际课程的性质,正确区分听说训练与交际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放开对学生的“束缚”,使课堂成为学生口语交流的真正场所。在课堂上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转变身份,以引导学生交际方向、创设讨论问题的主题为主要任务,给予学生正确的课堂教学引导。

2.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与语文其他环节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基础教学加上互相交流,教师在拼音、识字、造句、阅读、朗读等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用刚学会的生词进行造句交流或者利用课文的插图展开联想和讨论,这样既学习了新课文,又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使语文教学更加全面。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语言使用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规范用语、文明用语,使之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口语语用习惯。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3

【关键词】语言训练;训练方法;基本规律

我们现如今的语文教改强调生成性,在设计方法上要求设计能够有生成性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多数生成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起来很难。既然我们想让学生的生成性畅所欲言,为什么不再进行更大胆地变革,彻底摒弃过去设计问题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场呢?

提及语文训练,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对此,我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不管什么立场,都改变不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语文就是以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为主要任务。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的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

因此,可以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教材为例子来进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吸取课文中的语言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还只是最基本的,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同样还是不能很好地学生进行有效地语言训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特点。那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特点是怎样的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阶段,他们天真无邪,喜欢比较直观的东西,记忆力强,接受能力也很强,他们爱想象,且想象力还极为丰富。但是,他们对比较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还不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掌握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这些特点,才可以很好地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语言训练。

一、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说: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这些阐述中,我们不难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能读能写会写,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读好说好写好。可是一部分老师一进入课堂就总以“分析课文”为语文的第一要务,说写的时间都给挤掉了。长此以往,岂不是劳而无功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练”是学生语文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坚持以课文为凭借,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语文教学由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个部分组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阶段,它是学生吸收语言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而就与学生如何学习语言的问题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让学生直接获得语言的感受,通过多种手段,如图片、肢体语言等等,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在语言感受过程中去领悟文章的中心。而抛开语言去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有悖于语文教学的规律,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明确语文训练的目标

小学语文语言的训练既包括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也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听与说是口头语言训练,读与写是书面语言训练。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促使听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的能力不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需要教师“讲深讲透”,而应该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训练目标。课后作业是编者根据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语言的特点和思想内容来安排的,它反映了课文“双基”教学的要求,揭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训练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深刻理解课后练习题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确定训练目标。这样,制定目标时,就应以单元训练重点为训练的主攻方向,兼顾一般性的训练,科学地安排好各项训练的时间、环节,并拟定恰当的教学方法。目标明确了,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落实语言训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最终学会并形成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本的途径是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心的学生观,调整教学关系,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讲故事,做游戏,运用图片、投影、录音、录像等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组织和提供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探索。提倡“先试后导”、“先讲后练”。学生尝试在前,教师点拨在后,在语言实践中悟出规律。这样就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过去,语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口语训练,但忽视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使语文的交际功能尤为突出。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口语交际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那么,本人就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全方位培养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及分析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语文的学习主要是书面语言的学习。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口语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综合能力一起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策略、评价手段和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仍处于自发的阶段。广大农村教师逐渐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推行新课程标准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问题,首先是针对当前我国学生整体上口语交际能力不高的现状提出来的。我国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体上存在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在我国语文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现象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较慢,这些都成为了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2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2.1 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激发他们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他们的自觉性,这样,口语交际便成功了一半。

首先,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要说,比如,在《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课文那凄凉艰难的录音,并伴随着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小红军过草地时勇敢面对困境不畏牺牲的情景再现在学生的脑海,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至“我会说”。

其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形象,帮助我们生动地再现了情境,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我把诸葛亮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动画图像利用电脑屏幕投影出来,诸葛亮借箭的过程就历历在目。学生兴趣盎然,争相介绍他是怎样借箭的,说得活灵活现,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例如,《穷人》这篇文章很感人。我在教学之后,让学生把“桑娜和丈夫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又会怎样”来续写这个故事,写好后再修改,再让学生上讲台说故事,看谁编得好,讲得好。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讲故事,积极性特别高,说得也特别好。

2.2 丰富说话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

(1)密切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正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去。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我让学生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言语交际训练。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你是怎样结识新朋友的;遇到挫折时,你是怎样克服的……。诸如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镜头,我让学生表演再现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口语交际训练可以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艺术节、讲故事比赛等,这些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很好的平台。除此以外,我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在语文综合课上让学生上讲台朗诵诗歌,讲个笑话,或者说一则新闻,读自己最好的作文,又或者说说自己近来最开心的事情等等。这样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既积累了说话材料,又激发了说话兴趣,活跃了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典范,也可以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有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扮演小导游、讲解员的身份,向人们介绍某个景点,讲解某些知识。如教童话《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学生对童话十分感兴趣,而对乌鸦嘴里的肉为什么被狐狸叼走了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狐狸太狡猾,骗乌鸦,有的说乌鸦不小心肉掉下去等等。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乌鸦喜欢听奉承话,一张嘴,肉就掉下去了。这样既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

3 语言要规范,落落大方,文明有礼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5

1 趣味导入,激发兴趣。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者可在这方面狠下一番功夫,可以运用图片,可以运用故事,也可以运用音乐,要在开课之时就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导课时,要尽可能紧扣文本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一开课就对文本产生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被视为经典的钱梦龙老师执教的《中国石拱桥》课例:钱教师首先出示“中国石拱桥”教学挂图,让学生不看课文,说明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学生一下子热闹起来,有说“大拱两边的顶部有四个小拱”的,有说“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拱”的,有说“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的,同学们心有所思,口不能言,急欲看书,这时教师才让他们打开课本,体会“各有”与“肩”字使用的准确性。这一做法,立即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起来,学生也有一种新鲜感,对课文的学习也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2 抓住对象,学习方法。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让学生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但是如何分析其作用呢?我们往往没有作深入的思考。首先要弄清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时候一个地方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时,还要考虑为什么要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还能不能用别的说明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了。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这句话,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其说明对象,单就这句话,我们只能看到此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们也就只能看到这个句子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说明对象,我们就不难看出,这里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且知道了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进而让学生理解了说明方法的作用。

3 依据文本,学习语言。任何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孟苓荃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还要继续下一半的理解过程,即对文章的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理解过程。阅读教学,只有把理解课文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理解课文和语言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说明文语言教学应如何进行?说明文语言教学,要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决定语言教学的侧重点。可以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以让学生反复揣摩文中所引用的诗词文句,并展开想象,从而体味本文语言的诗意美及说明对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善于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从而决定语言教学的重点,而不是笼统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4 灵动机智,生成课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灵动机智的,这样才能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灵动的课堂。此次大赛各位选手充分显示了各自的教学机智,从而使每节课显得灵气而生动。如教学《生物入侵者》时,有学生说到“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这句话让他读出了美国人对天牛和红蚂蚁的不喜欢时,教师可以不强硬的指出作者的意图,而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读出这种不喜欢,再逐步将课堂引向深入。

5 读写结合,促进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能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探求一些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读写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句话道出了读写结合训练的目的所在。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说话训练 表达能力

说话是人们在生活中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他们今后学好各门功课、提高学习能力、开发智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的思想与情感必须通过说话才能表达出来,如果对学生缺乏良好的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就会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在说中展示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其实就是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指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一种倾听、表达、与人交流自己思想的一种能力。语文新课标对口语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努力创设各种交际情境,让所有学生有口语交际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和谐、融合的交际氛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游刃有余地交流。在教学《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将各种奇石制作成课件,投放到屏幕上。当文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美景逼真地再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个个举手说出课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当然也赢得了其他同学的一片掌声。教学实践证明,要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相互间进行交流,使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约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当小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学习效果也非同一般。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与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兴趣。

二、创造各种说的机会,激发学生说话的意愿

教学时要运用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练习说话。如,经常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说说你听到的、看到的事情,说说广播里或电视里的新闻,等等。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争先恐后地说自己知道的事。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不但能启发了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还能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在认真的观察后说说插图的意思。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我就让学生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理解与傣族群众互相泼水、相互祝福的生动场景,抓住“泼呀、洒呀”、“说啊、跳呀”等词语,让学生连起来说说。在教学《雷锋》时,我就用多媒体制作一幅天空降下雨、河边被风吹弯的芦苇及被河水漫过的小桥的图画,画中的雷锋卷着裤子正在背小同学过桥的图画,先请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明图意,再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插图的具体内容,提示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有的说:“下雨天,雷锋卷起裤子把小同学背过桥。”有的说:“天正下着大雨,刮着大风,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桥。”接着又根据插图按“天,风,雨,河水,雷锋”的叙述顺序,让学生看插图,完整地叙述图中的内容。这样逐步增加表达的难度,学生从中提高表达能力。

三、加强读写结合,抓好平时的小练笔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他人沟通与交流。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其表达能力,让其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若仅仅依赖每学期6-8次的大作文,必然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应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特点,设计小型多样的小练笔,进行扩写、缩写、改写、续写、仿写、听写等,从而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设想假如小女孩来到你的周围,你会怎样对待她。学习《穷人》这篇文章,最后没有写完,你可以续写他们怎样度过。这些训练,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的体验和感悟,可以是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在这些训练中,①注意小练笔的内容要多种多样,只要抓住事物的某个方面、某种特征,就可以作为小练笔的材料。②小练笔要与培养观察能力结合起来训练,循序渐进,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写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③把大作文与小作文配合起来进行,有助于搞好从段到篇的过渡。

四、通过课外实践,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新理念,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用语文。通过不断拓展语文口语实践空间,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语文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小学生个体的口语实践活动是提升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语文语口实践活动,真正让口语交际训练走出课堂。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要组织口语交际训练活动,这就要求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与人接触,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例如:孩子们刚入校时,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做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个人爱好及就读的幼儿园,自己家住哪里,家里有几口人,等等;也可以让小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者事情。在学生演讲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评,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有条有理、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为了使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锻炼、提升口头语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定期、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情况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确保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训练,引导孩子在提升口语交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说话”训练,学生参与到具体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课堂快乐起来。通过“说”的训练,学生提高了表达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明沅.小学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0(9).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7

下面所阐述的,系笔者本人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认识及见解。

1 目前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剖析

造成乡村小学生语文能力偏低的原因,除了生活的语言环境外,课堂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状态则是更主要的原因。因为善于按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优秀教师,不在于表面上教书,不在于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于从战略高度入手,从根本上将科学、合理的探索求知方法,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教育对象。而目前多数的乡村小学教师,由于在灵魂深处还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所以还没有勇气或者说还没有办法堂堂正正地走出旧语文课堂教学的框框。

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出道德教训,就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这样的语文课,根本上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而是应付了事的内容分析课、语文知识讲授课,自然常识介绍课,文学欣赏课。他们对学生要讲的语文知识,确实太多了,把许多有效的时间都花在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结构、技巧上。

想必大家都清楚,教师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却无精打采,度日如年,连动口动脑动手实践训练的机会也没有,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有位小学语文专家曾说过,只重视理解课文内容,不重视训练过程,其实不算语文教学。也就是说,只重视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节,不重视读书,不重视字、词 、句等基本功训练,不放手让学生真正去实践,这不是与现代教学模式背道而驰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使学生通过课文中字、词、句的训练,才能让他们学到真正的、有用的语文知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已给教师注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而不少教师也在期待自己的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行乎其行,业乎其当。他们也一心想把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得主副相宜,难易相配,动静相宜;更想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怡然自得。然而,当他们实施知识储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却与自己的心愿渐行渐远。时至今日,相当多的教师上课时,还在用“满堂问”、“满堂闹”来掩盖“满堂灌”。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法,表明某些教师课前往往没有进行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而是临阵磨刀,信口开河,只图热闹,应付了事。这种纷繁的耗时低效的问问答答,由教师牵着有鼻子的学生绕来绕去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就是有意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给挤掉了。至于“满堂闹”的教学方法,也只是图个所谓的课堂气氛活跃,花样翻新,甚至误解为愉快教学。必须明确,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愉快教学是必要的,可愉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想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训练感兴趣、有兴趣,关键在于是否能挖掘出学生的内在因素,焦点在于是否能培养出他们的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如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

要深刻认识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还得从“什么是语文?”说起。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说,“语”是语言,是口语之意,“文”是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自觉地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训练呢?

从教学的对象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少年儿童。而从心理学方面着眼:6—12岁的少年儿童是积极主动发展中的人,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段,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记忆力特别强。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想方设法,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语言文字,那一定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少年儿童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而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具课,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基础课。其中,语言文字是语文课工具性外在形态的表现,至于思想、思维能力、兴趣等教育则蕴含在语言文字的教育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对学生进行严格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促进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一代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明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标志,下一代少年儿童的语言文明素质将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否和文明程度的高低。由于目前乡村不少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没能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致使相当部分学生还未具备扎实牢固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主要表现在:学生习作中的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口头语和书面语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等毛病。因此,要改变小学语文课堂这种“耗时低效,劳而少功”的教学现状,就一定要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3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要求

仅懂得有必要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不够的,还应当深刻理解并领会掌握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要求。

要把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师就必须下足精力,下苦功夫,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基本功训练,不但包括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也包括语言情感的体验、诗文意境的理解、文章的品析欣赏等方面的训练,以及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等方面的训练。由于学龄段不同,对学生训练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不过语言训练的方法与要求却是一致的。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具体要求是:

3.1 明确训练的目的性。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3.2 确保训练的主体性。就是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3.3 讲究训练的科学性。就是在指导学生训练时,必须按照学生学习语言的客观规律来进行。

3.4 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就是要使学生对词语不仅能理解,而且能内化运用。

3.5 展现训练的全面性。主要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4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4.1 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本文的前面已提及,即包括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

训练的内容确定后,我们教师就要求并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以确保他们能正确地读、写出学过的词语,并懂得其意。在此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明白,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其形式是声音,其内容是意义;词义是语汇学习的重点,也是不易掌握的难点。当然,由于城乡地域及生活背景的差异,引起所教对象的语言环境、语言基础积累也不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掌握更不同,故在语言教学时的训练内容侧重点也就不一样。

相对而言,城区的学生语言学习环境较好。入学前,他们已经认识、掌握了许多言语,对普通话的运用力娴熟,而且发音准确。故在字、词 、句、段、篇及听、说、读、写方面侧较容易进行训练。而乡村的学生则不同,在听的方面,他们除了从电视上接触较多之外,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由于他们没有生活背景的语言积累,因而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个学龄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同:低学龄段的一、二年级侧重在读字、说词;三、四年级学龄段的侧重在说词、说句、连句成段乃至篇章;五、六年级学龄段侧重在通过句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4.2 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关键是从最甚础的方面抓起,从低年级抓起。只有低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抓实抓牢抓好了,才能对中高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一二年级来说,识字教学是重点。其中字形学习更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重点和难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实教学中的学生识字负担过重。重就重在机械识记字形的负担上。虽说学龄初期的儿童注意力有了发展,但因其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还欠完善,知识经验又缺乏,故对事物的理解不够全面,对记忆内容也难以进行逻辑加工,所以他们只能依赖机械记忆。在识字教学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依据汉字造字规律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如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巧记生字的方法,不仅能训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确保他们达到了识记生字的目的,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的过渡时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内容由词、句过渡到段、篇。教学时要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首先必须弄清并确定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然后指导学生疏通句义,理解句子;再则就是把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内化为我所用。值得强调的是,词句内化运用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方法是教师通过移用、删除、改换、仿照的程序,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这么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积累起来,组成书面语言材料,并根据需要与可能,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素材放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去。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关于“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等描述,可选作学生习作训练的素材。

高年级训练的侧重点是听、说、读、写。这里的听和说是指“口语交际”,读和写是指“书面交际”。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而言语就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所以要求五六年级学生在听人说话后能领会其主要内容。训练时可采用听故事、看音像作品、然后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等方式,要求语言准确、流利、简洁,达到能明白清楚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读”的方面,要紧密结合小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侧重地进行训练。高年级段学生除了朗读训练之外,还要进行默读、诵读、浏览等方式的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切实保证学生“读”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赏析课文,感悟课文中的思想内容。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8

一、基本概念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研究的对象、任务决定于这门学科的性质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性质问题都是对该学科进行研究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也不例外。对它性质的认定,综观六本教材,尽管各自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均给予明确而具体的界定: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由语言科学和教育科学两大门类接缘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应用性是它的基本性质。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不是一门科学,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高本、叶本、袁本、崔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学科,而周本认为它是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科学,高本认为,这首先要辨清教学法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前者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后者则是这一学科的局部内容,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其次要认清的是,它有自己的理论主张,有自己的概念和范畴,它的各个部分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初步形成一个认识体系。它吸收了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依据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研究,发展成为独具特征的学科,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还在形成之中。高本的分析丰富、深化了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法性质的认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而独立存在的标志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确立。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象,高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周本强调,教学大纲中说明语文要教什么,教学法就应该把怎样教的问题加以阐释。叶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说明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内容和特点,二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法。

笔者认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实际上是一门学科研究范围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重点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既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也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等特殊规律。

(三)小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崔本根据中师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明确提出,学科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袁本提得比较笼统,只是讲,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比较顺利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求提得比较高。

笔者认为,在中等师范阶段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基本属于入门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知道怎样备课和上课,使之能在小学顶岗上课,如果要使学生成为较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师或者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那应该是专科程度的具体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因此,袁本、崔本、周本、高本、叶本都十分强调学习方法,都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和学习这门课的基本方法。袁本明确提出理论与实际并重。袁本、崔本和叶本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如何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笔者认为,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方法,这是为本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在学习方法上,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二、教材体系比较

纵观六本教材的体系,其共同点在于:教材结构的前后组织遵循从基本理论到具体操作的顺序。教材首先在绪论部分阐述学科的性质、研究的对象、教学任务、学习方法,然的着重论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对识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作专题叙述。在理论揭示的基础上阐述具体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征。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已初步形成,其学科独立性日益增强。

六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第一,教材基本线索的差别。有的教材各章节之间有明显的线索,以贯穿各章,统领全书。如崔本、翟本注重以教学大纲的精神为指导,除了列专章(第一章)论述,还将教学大纲精神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崔本直接援引大纲的有关论述,就达27处之多。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大纲的内容,还附录了大纲全文。周本最后一章(第十一章)用一节的篇幅从六个方面阐述教学大纲的主要精神。袁本、高本也注重渗透大纲的精神,但未能像崔本、周本那样安排专章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师范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各项具体内容之前,先学习教学大纲这一章,可以了解大纲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指导,是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学大纲应成为教材的主心骨。袁本则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全书。其他教材缺乏明确的线索。第二,教材的篇章构成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五个方面的内容。周本、高本、翟本、崔本、叶本分若干章进行阐述。而袁本则把上述内容纳入两章来阐述,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一)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二)列出。袁本作这样安排,主要后面有“语文课外活动”一章。第三,文章内容的构建方式不同。周本、崔本、翟本、高本采用比较自由的编排方式,崔本、袁本、叶本皆按一定的逻辑进行构建。如崔本体现得比较显著,语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按照“教学意义要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这样的逻辑顺序编排,这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任何教学方法都受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制约,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相适应,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探索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建设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讨,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理论中最根本的、最为基础的有三个:一是对小学语文性质的阐述,二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三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阐述。因为这三个理论问题对整个小学教学具有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以下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教材理论探讨的状况。

(一)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

综观六本教材,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共同之处表现在:一是都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二是都能遵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所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规定。所不同的地方表现在:一是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详略的程度不一样。高本、叶本阐述是很详尽,其他几本阐述得比较简单。二是对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看法不一样。有的本子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有的则认为,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的全部工作都是受它制约、被它决定、为它服务的。

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其共同特点有:一是都强调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二是都能遵循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三是都能从个性(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共性(共同的教学目的)的关系进行分析。

六本教材对小学教学目的的阐述所取的角度不同,高本认为要正确理解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要了解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和根据,着重从新时期对人才的总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和小学语文科学具有的教育、教养、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袁本从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特殊任务和共同任务的关系、学生今后的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崔本在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时,紧扣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中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和一般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详尽地分析听说读写的关系,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培养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突出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抓住了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关键。叶本则从培养语文能力、学习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笔者认为,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既基于语文科的客观性质,又基于主观要求,小学语文学教学法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要特别强调准确、全面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崔本和袁本体现得比较好。

(三)对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的阐述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一部分。前,有少数小学语文教学法讲义提到教学原则,但内容比较单薄。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真正成为大家普遍探讨的课题,是80年代以后,这是一个进步。

综观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阐述其共同点有:一是都能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学习规律提出教学原则。二是都能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提出教学原则。三是都能从“结合”上探讨每项教学原则。

对教学原则探讨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思考的角度不同:周本从普通教育阐明的各个学科应遵循的六个教学原则中提出三个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叶本依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提出四个原则: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语文教学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相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相结合、教学的整体性和训练的阶段性相结合。崔本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提出四个结合。袁本未提出教学原则,但从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个角度,提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高本则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功能以及内部关系,提出四个原则:文道统一原则,客观事物观察、思维、语言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双基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

小学语文究竟有哪些教学原则,国内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各有不同的角度,各有不同的提法,大体有十多种提法。经过10多年对教学原则的探讨,已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高本所提出的四个教学原则有代表性,能放到一定关系上、一定的矛盾上加以探讨,并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规律。

笔者认为,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原则时,应明确三点:第一,要深刻认识语文教学原则同一般教育学的教学论中讲的一般原则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第二,所提出的教学原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规律。第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原则,应该是语文科所独有的,或者是非语文科所特有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四、应用研究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应用性。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对教学实践问题的思考、解答和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操作化两方面。

六本教材在应用研究方面其共同点有:一是都能及时吸收、反映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多数教材重点选择介绍了影响较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黑龙江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验,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实验。二是都能重视理论的操作化研究。六本教材都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了一些教学实例,并努力将零散的材料加工概括,上升为规律,以便举一反三。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反映教改实验的方式有别。有的教材将改革实践置于教材的不同章节进行介绍(如崔本、翟本、袁本),有的则置于教材后面列专章介绍(如叶本、周本、高本)。第二,对教改实验的研究程度不同。多数教材缺乏对引用的教改实验的深入挖掘。而叶本不仅客观地介绍各种教改实验,而且加上主观的评析,对某一项教改实验提出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如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提出了四个研讨的问题。

五、教材特色比较

不同特色教材可以多方面、多层次反映学科发展的状况,适应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下面试对教材的时代性、师范性、实用性、可读性等方面作一些比较。

教材的时代性。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否站在提高人的素质高度,用全新的教育观点来阐述教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袁本、高本、崔本体现得比较好。尤其是崔本,它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崭新时期编就的,更能体现新的教育观点,如在“小学语文应遵循的原则”一节里,明确地提出: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教材的理论性。六本教材中,袁本、高本理论性较强,著者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角度对一系列语文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他几本教材虽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分析,但只是一般化的阐述,教材整体的理论性次之。

教材的师范性。综观六本教材,叶本和崔本的师范性体现得比较突出。首先表现在定位确当,教材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基本上符合师范生的实际。还表现在恰到好处地选取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学实例加以分析,既可提高师范生的理论水平,也有助于提高从教的能力。

教材的可读性。六本教材中,叶本、崔本条分缕析、行文流畅、语言质朴,可读性最强。翟本、高本、周本语言精练,层次清楚,可读性较高。袁本重在阐发、论证,逻辑性强,对于师范生可读性较差,但对有一定语文教学经验的读者,如担任这门课的语文教研员,又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启迪性。从编排体例看,叶本在正文前加了“自学提示”,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袁本、崔本、高本仅附有思考题。相比较而言,叶本、崔本更为规范,适合学生学习。

教材的实用性。叶本、崔本较好地处理了教学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完全摆脱了学究味,从纯理论的圈子里走了出来,着力于面向教学实际,将第一线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融入教材,语言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师范生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六、新世纪教材建设构想

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在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尚缺乏全局的、宏观的改革。面向新世纪,构建教材新体系,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有恢宏的气魄,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未来意识、创新意识。

在指导思想上要确定一个总体目标: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探索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教材新体系。

如何探寻构建教材新体系,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处理好我国传统教学法、现代外国教学法、新时期语文教学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博采从长、综合创新之路。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同时,大力吸收最新的有价值的教研、科研成果,使教材面向21世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里有四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一要渗透大纲的精神。

新教学大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总结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既从客观上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原则作了理论阐述,又从微观上阐述了具体教学内容、方法、要求。新大纲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统领,要把新大纲的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

二要体现教育新观点。

建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这个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在教材各章各节中有明显的体现。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学法指导的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当前世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热点,教材要十分重视反映学法研究的新成果。

三要融入教学新经验。

教材既要重视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又要有意识地吸收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新经验。80年代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一片喜人的景象,各种教学改革流派在竞争中发展,各种教学实验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硕果累累,教材要充分反映。

四要增添教学新内容。

教材要相对稳定,又要适当更新。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师把握、驾驭教材,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适当更新,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为了使师范生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在保留同类教材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又要注意补充鲜活的内容。

(二)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理论框架。

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应加强下述工作:

一要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

小学语文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与哲学、教学育、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关系密切,要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这样才能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二要体现教学理论的先进性。

教材在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诸多方面的问题时,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加以分析。用系统论的理论阐释小学语文能力的结构和形成,用信息论的理论解释听说读写能力的不同特点,用控制论的理论说明如何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三要体现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

叶圣陶先生以他的渊博学识、丰富的实践,洞察语文学科内部的规律和外部的联系,从1919年起就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有卓识的见解,特别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的有关论述,对我们编好教材有许多新的启迪。

(三)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结构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内容顺序的编排上,应按照学科知识内在的基本逻辑顺序组织教材,要体现学科内容的系统、完整。具体编排时,可按逻辑顺序组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侧重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这一板块充分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第二板块着重阐述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话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等,这一板块,既要从理论上深入浅出地阐述小学语文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又要对基本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第三个板块,主要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第一板块的基本理论和第二板块的实践操作交相辉映,第三板块是前两个板块的扩展延伸。三个板块浑然一体,构造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系统。

(四)构筑中师特色鲜明的新型教材体系。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明确目标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

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 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 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二、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

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

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

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自读深化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

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 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习作训练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10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语文知识和法律知识,不实为一个“双赢”的好办法,因为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但能在巩固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能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使小学生能从多种角度和方面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发现,把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合理、科学地对既有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进行“深挖”,是一个基于现有法制教育资源的非常现实、可操作性强的法制教育实效途径。运用现代法制视角深刻剖析审视小学语文课文,以艺术的眼光、深入浅出的对小学语文课文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加以“赏析”,既加深了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又能把法制神圣的光辉照耀在课堂中,照亮小学生那颗法制的心灵。

一、 巧妙利用既有小学语文课文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知识。

语文课文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引用课文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就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方法。例如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选录的《去年的树》便是一个很好的涉及环保法律知识的例子。课文通过拟人的对话方法,把小鸟和树的那种和谐相处,依依不舍的感情通过字里行间表现出来,通过“木材加工厂”无情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自然平衡语句,向小学生表达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自然环保主题,引导小学生理解鸟和女孩的对话当中所表达出的深刻内涵,即森林的法律保护知识,引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使小学生们从小明白自己身边的树木是不能随便滥砍滥伐的,破坏森林植被是要受到法律的严惩的。结合课文中小鸟对着灯火唱歌,更进一步加深了小学生对该法律法规的认识和树木消逝的惋惜,从而加深对森林树木法律保护的意识。

但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对这样的题材的课文并不多见,所以,就必须要对现有课文深入挖掘、刻意引领,就可以随时抓住语文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在课文《检阅》中,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大家的一致喝彩。在这堂课中,孩子们在讨论是否让博莱克参加检阅时有一个矛盾冲突的场面:是让他参加检阅,还是把他隐藏起来呢?最后还是关心、爱护残疾人的想法占了上风,这种决定还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认可。在课文这个关键点上切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让小学生们明白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这些人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应该享有同等的正常人所应享有权利。不能因为他们是残疾人,就另眼相看,让孩子们通过课文认识到波兰这些孩子们高尚品质的同时,懂得关心、爱护残疾人是我国国家法律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应该懂法,用法来约束自己对待残疾人的行为。从而达到对小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目的。

二、 深挖课程资源,让“法制”融入于“语文”

不仅要把语文教材的课文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法制观念,还要拓展视野,用课本以外的“法制”融入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善于从生活和法律文书中挖掘课程资源,找出对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的“营养液”来。

1.搜集时事焦点热点。当今传媒发达,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器材极大的扩宽了小学生对于时事信息的获取通道,使得他们能熟知身边所发生的热点事件,但对于该事件的引深理解和正确的认识,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加以正面的引导和讲解。

2.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小学生文体学习的一项内容,说明文的教学、尤其是事理性说明文的教学则很枯燥、乏味。其实,法律条文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事理说明文的最佳帮手的,首先要从小学生最易接触到的条文,例如《村规民》、《街道居委会管理条例》等,可以从中体会其法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简明性以及法律条文特有的严肃性、严密性。

三、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创建浓厚的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