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十篇

时间:2023-07-18 17:35:08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篇1

1、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2、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再生利用技术,大力推广“绿色种植-产品加工-生态养殖-沼气能源-有机肥料”、“绿色种植-生态养殖-食用菌栽培-有机肥料”等生态循环模式,优化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要加快产业化步伐。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落实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发展;实施品牌整合战略,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围绕我区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在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申报工作的同时,加大品牌整合力度,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实施农产品流通战略,着力抓好农产品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展销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培育新型组织模式,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4.1创新经营主体,培育扶持新型组织。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证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下,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四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制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认定标准,并在资金扶持、政策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善土地流转配套政策,逐步形成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规模化经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2加快推进合作化进程,规范合作社管理。建立、培育一批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专业、互助、经营、股份等多种形式合作组织,带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打造产业基地(园区),强化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全市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实施必要的行业监督,提高合作社管理的程序化、制度化、法律化水平,促进合作社健康规范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篇2

一、实施人才强村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三站”建设,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科研单位的富余人员到农村工作,把科技力量投向农村,把人才留在农村,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科技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农广校、优秀青年农民学校、农民科技书屋、农民科技大院等阵地,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二、采取积极的土地流转政策。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必须确立支持土地流转就是支持现代农业、推进乡域经济发展的观念,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并对流出、流入方采取扶持鼓励政策,对流入方按流入面积、种植作物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资金;对规模经营大户,在信贷、保险、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以巩固土地流转成果。

三、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当前农村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广大分散的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根据我县目前农村经营体制的状况,要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本着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强化引导和扶持,多元化发展,典型推动,积极探索出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路子,推进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四、要坚持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潍坊的农业不仅规模大、有特色,而且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很高。标准化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规模化是体现农业优势的先决条件,产业化是农业提档升级的纽带。我们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抓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用产品质量和品牌闯市场、谋发展,提高竞争力。坚定不移抓规模化生产,形成规模、形成特色、形成优势;坚定不移抓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我们就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的重中之重,促进产业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配套推进,使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六、要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和层次化的需求。重点围绕国家和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效益。

七、要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化农技推广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子种苗公司和其它中介服务机构兴办农技推广组织,开展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把农民素质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发挥“阳光工程”等平台的作用,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同时,要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抓好“三项工程”,努力培养一支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队伍。

八、要培养新型专业化农民。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培养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知识化”农民。要引导农民融入市场,把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培养农业经纪人,塑造“组织化”农民。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篇3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问题;对策;发展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相对复杂而又繁琐的基层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农村财务管理关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同时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发现和总结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针对农村财务管理这项复杂的工作,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农村财务管理队伍整体能力有待提高;农村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1.1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

农村财务管理过程当中普遍存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部分地区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不明确,没有管理条例来约束大家的行为,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建立的规章制度就是为了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开展工作服务,约束大家的行为,但是部分地区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并没有应用到实际开展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当中,没有发挥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应有的作用,不但没有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推进还可能给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阻碍和不利影响。

1.2农村财务管理队伍整体能力有待提高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工作环境又相对较差,现阶段工作在农村财务管理基层的多数都已经在基层工作多年,尽管工作经验丰富,但是面对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欠缺,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形势。主要表现是原有的农村财务管理知识过于陈旧,工作模式和思路也过于老旧,有待进一步更新。再者工作在基层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如年轻人,同时自动化办公能力不强,网络信息化使用效率不高。同时也存在部分农村财务工作者工作态度不认真,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应该及时提醒指正。

1.3农村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农村财务监管机构实施存在缺陷,机构改革之后,乡镇、街道上建立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专门配备了人员编制,但只有少数人真正在管理领域工作,不是被其他部门人员编制,便是使用混合人员与其他部门工作,严重影响农村财务监督管理,还对农村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影响。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综合能力;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机制。

2.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任命或选择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工资支付渠道,改变只收取不论人的软约束,要明确分工,落实制度。清楚村里的干部和义务,权利和财务人员,规范他们的行为。用制度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专人管理财务、无专人审批的现象,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和助理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乡财务服务中心要依照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开支,财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对于合理的开支,服务中心在票据和现金支票或转账支票加盖审核章后,村助理会计方可到乡农村信用社支取现金或转账。

2.2加强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综合能力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要专人专职,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在此基础上,定期给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也是十分必要的。定期组织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培训可以给大家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开展工作。各单位可以定期开展研讨会,把工作中大家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逐一解决,让大家畅所欲言,发现问题的同时要及时解决,促进农村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2.3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机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篇4

一、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推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支出城市建设占了大部分比重,农村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鼓励退耕还林,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发展。但是,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仍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的公路建设虽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几乎实现了村村通车的目标,但是,已经建好的农村的公路缺乏后期的养护资金,加之本身道路的质量差,建造技术低等等因素,导致农村公路遇到灾害天气难以通行。能源建设是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农村的电力、燃气和环保事业都急需发展。农村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尤其夏季用电高峰,一半都是靠牺牲农村电力来接触供应的瓶颈问题。燃气对于农村普及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缺乏运输线路,没有专用的运输设备,现在农村大多数还是依靠摩托车或者说是人力车来运输燃气储蓄罐,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2、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等公共基础设施也亟待加强。由于农村居住地分散,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由于学校较远,很多孩子上学远,有些孩子甚至只能住在亲戚家,容易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农村的卫生调教难以达到相关要求,卫生室的设置也科学,部分贫困农村甚至没有设立卫生室,加之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就医。

3、农村的水利设施也是非常贫困的。水利是农业生产生活的命脉,近年来,我国的农村水利事业虽然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但是排水灌溉的设施以及农村饮水安全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灌溉的梗阻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为城市不断地提供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收入,随着国家的政策倾斜,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加重,逐渐忽视了农村的重要地位。虽然近年来投放到农村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农村人口多、面积广,人均投资量和地均投入量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巨大反差,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等环节差距更明显。而且,单项工程建设投入量小足。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小康、秀美的新农村。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缺乏或根本没有有效维护和管理,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快报废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各项公共事务各项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中国人均耕地少,而有基本灌溉设施的耕地更少,还不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并且其中有1/3灌溉耕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已经年久失修,无法发挥正常功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只有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水利建设,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投资大、效益高的喷灌、滴灌、雾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软带微喷等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模式,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整体水平。二是大力建设农村公路。“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也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都离不开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础保障。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结语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篇5

2009年以来我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实施七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自然灾害频发、市场价格波动大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800亿元,增长速度7%,已连续6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

(一)粮油生产喜获丰收

预计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200万吨,较上年增长4.3%,创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油料产量大幅增加,全年总产预计53.3万吨,较上年增长7.9%。

(二)畜牧业发展稳中有升

以百万头生猪大县和奶牛高产创建项目为重点的畜牧业倍增工程力度大、标准高、进度快、态势好,带动全省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25万吨、50万吨和210万吨,同比增长4.2%、2%和5%。

(三)水果和蔬菜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在稳定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重点加快发展猕猴桃产业。全省新增水果面积124万亩,预计全年水果产量1100万吨。加快发展蔬菜产业,设施蔬菜工程全面启动,预计全年蔬菜产量1080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2%。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安排我省农林水利扩大内需项目总投资52.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5.9亿元,比上年增加106.3%。另外,国家安排我省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23.79亿元,全面启动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的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好于预期

全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中小企业个数、从业人数快速增长,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承载和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得到增强。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农民工就业数量和工资水平稳步回升。2009年前三季度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3万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比上年增长14%。这是我省农民收入增速连续第四年保持在两位数的较高水平。

二、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继续加大“三农”财政投入,2009年全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119.26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3.39%。其中省财政新增安排11.13亿元,总量达到34.08亿元,增长36.97%。不断改进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有效放大财政补贴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全年落实农业政策性补贴资金29.5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5.5%;其中农资综合直补18.8亿元,粮食直补2.75亿元,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3.96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3.5亿元。补贴力度加大和各项补贴及时拨付到位,使广大农民保持了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三个“百分之百”要求,全力推进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以及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个项目建设推进顺利,强力促进和保障了“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得到深入贯彻和全面落实。我省在财力水平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困难,积极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2009年省级安排农林水利项目配套资金8.95亿元,比上年增加171.7%。

(三)全面实施农民增收工程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工作重心,根据我省的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经济布局,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2009年初,以省政府陕政发〔2009〕1号文件印发了《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并编制了十一个单项规划,全面启动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县域工业化工程。通过七大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全省农村经济“稳粮、优果、兴牧、扩蔬”的发展思路,对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对我省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继续运用法律行政、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息服务等多项措施,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增强。通过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得农民增收的渠道得到拓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16800多个,较上年增长3.4%。龙头企业达174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548.4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1%、18.8%。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专业合作社成员纯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农民纯收入25%以上。

(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覆盖,各项投入大幅增长。“双高普九”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农村居民养老试点在45个县展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省农村社会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农村民生状况显著改善,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步入新阶段。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思路,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雨露计划”培训为两翼,切实抓好重点村建设、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移民扶贫、外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项工作,连片开发板块推进,各项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六)积极推进农村改革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改革。目前全省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等进展顺利。苹果保险试点、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等各项农业政策性保险得到有力推进。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水平不断提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并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通过各项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健全了有利于“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制约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消除,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必将进一步促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健全农村经济体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固农业基础地位;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实施七大工程为抓手,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形势,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完成农业增加值完成增加值900亿元,增长速度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0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体系,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一要抓好粮食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大力扶持粮食生产,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总产稳定在1200万吨的较高水平。二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加快农作物种质资源、良种繁育基地、畜禽水产良种场、种子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动物防疫、植保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动植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防疫检疫监督、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预报预警和水文体系监测基础设施。

(二)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大力促进果业、畜牧业、蔬菜产业等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推动资源要素优化和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一是提升果品质量,增强果业生产效益。加快渭北果业基地建设,稳步扩大优质苹果和猕猴桃种植面积,着力提高果品质量和优果率。二是推广科学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加快百万头生猪大县和万头生猪示范村建设,继续实施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积极推广科学饲养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探索推广肉鸡、肉羊等生产模式,扩张养殖规模。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防疫和畜产品监管,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快设施建设,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继续实施百亩设施蔬菜工程,突出发展设施大棚栽培,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先进集成技术应用,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生态建设。

一是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基本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大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力度。四是加强生态保护。全面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农民技能培训、后续产业及补植补造六大工程建设,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着眼促进农民增收,以推进农民增收系列工程为重要抓手,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一村一品”为基点,狠抓龙头企业这个关键,继续运用政策引导、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综合手段,扶持产业化经营,发展粮油、果蔬、肉类、乳制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构建产工贸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合作社等专业组织。按照组织类型、产业种类、带动形式和培训一体化的区域专业合作社发展示范模板,突出示范县和示范社建设,提升建设档次,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力。三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四是积极推进城镇化。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重点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能力。五是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力度。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劳务品牌建设,促进劳务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五)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农村改革

稳步推进农业各项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二是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推广“联户担保”,积极探索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的具体形式。三是加快基层畜牧兽医、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向多元化转变,服务形式向公益与经营相结合转变。四是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集体林区划界定和分类经营,建设和完善林地管理、采伐管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产权流转、生态补偿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五是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篇6

一、农机推广的重要性

中央1号文件曾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切农艺技术大面积实施的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备物质条件,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适时推广是促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提高认识,把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做好,争取早日全面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繁荣农村经济,是我们这一代农机人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二、搞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推广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普及的根本途径。在推广工作中,农机推广人员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农机推广不仅仅是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和增加农机总动力、总容量或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的,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符合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切实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1.农机推广部门可实行推广、服务、经营一体化

长期以来,农机推广部门一般只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因而自身实力难以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积极兴办实体,实行推广、服务、经营一体化,以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和改善推广条件与推广手段。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在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优惠。

2.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机推广要根据本地农机化发展规划,引导农机化朝着装备结构优化、作业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看好的方向发展农机推广经常是被动地适应农艺技术的变革,但有些农机的推广,特别是农产品产后加工的机械化,会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掌握推广工作的主动性,实施指导性生产,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3.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全方位、多层次推广农机在农机推广中,我们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拓展农机推广的范围,向农林牧副各业延伸,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延伸,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农机推广。

4.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推广队伍水平

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将农机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农机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请农机专家到单位来为推广人员授课等多种途径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本行业的专家。

5.农机推广工作要把农民经济利益摆在首位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向农户推广新机具和新技术,其宗旨就是为农户服务。因此,要向农户提供专业信息,帮助购买适用的农机具,传授正确的驾驶、保养和修理知识,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农机设备损坏。

6.创建推广示范基地,加大示范推广宣传力度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篇7

Abstract: The farmers are the main body of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and increasing their income level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farmers' income, and discusses the main causes that constraints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and propos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关键词: 农民增收;重要性;有效途径

Key words: increase farmers' income;importance;effective way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327-02

0 引言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有力措施。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其收入水平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中央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扎实推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今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对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强化惠农政策、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使农村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仍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滞后、城乡收入的差距继续扩大等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增收困难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

1 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能否在农村得以实现,对全国来说十分重要。在中国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关键就是增加农民收入。中国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一个重大课题便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1.1 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总体来说,中国的小康社会已初步实现,但这是水平相对较低、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广大农村地区便是这种低水平、不平衡的主要体现处,主要是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社会发展不充分,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也因弄明收入水平不高受到影响。

1.2 关系到党执政基础。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和全局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体制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因此,必须及时、及早解决。

1.3 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内需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又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在市场。农民增收困难,从事农业生产就会缺乏积极性,就可呢过影响农产品的供求形势。农民收入不增加、农村购买力不提高,不仅会对工业市场的需求产生影响,也会使农民对农产品的消费支出受到影响,农产品销售难度增加,也就难以落实扩大内需的目标。

2 制约农民收入问题的主要原因

制约我国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面也很广。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重心,农民增收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制约农民收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使农产品的总量不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导致农民在第一产业上的收入下降。在非农产业方面,较低层次的交通运输、建筑和饮食业等占比例比较高,这些行业上的重复建设与不良竞争造成经济效益低下,而较高层次的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信息咨询、金融等几乎为空白。

2.2 农产品商品化率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的生产活动都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农产品的商品化与农民收入密切相关,农民收入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增收速度也随之加快。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难以及时获得外界的各种市场信息,大部分地区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在生产种类、产量多少等的决定上有农民自己判断,而非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虽然在一些地区政府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了引导,但仍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的需求信息,风险因素的存在也影响着政府引导的方向和力度,使得市场的作用不能被它取代。所以,大部分地区农民进行生产来源于自己的需要,问不是依据市场的需要进行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同样是引起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农业技术落后,农民素质低。中国农业发展报告显示:在我国70万个行政村中,大部分干部是初中文化程度,甚至还有文盲、半文盲。当前,我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1.62%,大专以上仅有11.62%。同时我国农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处于弱势,曾经的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受到极大冲击,国家原有的366所农业学校经各地调整现只剩下200多所,并且在不断减少,再加上盲目合并、削弱和脱离农业,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缓慢,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4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渠道不畅。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促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但随着金融危机与其他社会方面的影响,导致农民进城打工受阻,劳务报酬收入下降,也是阻碍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2.5 城乡“二元分化”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农业与非农业两种户籍制度,这就加剧了城乡人口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差别过于制度化。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改善城乡关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弱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仍然不平等。一是在户籍制度上,农村户口和风非农户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身份,农村居民获得的机会明显较少,这两种人群的社会地位也存在差异。农村人口到城镇居住会遇到很多问题,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导致劳动力的浪费,非农收入增加困难。二是在教育卫生事业上,农民工务工进城以后,由于城市学校的高收费使其子女入学困难,个别学校将农民工子女单独组班,歧视农民工子女,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地位尴尬。三是在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上,进城务工农民工难以进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其缺乏医疗保障,高昂的医药费使得看病难、看病贵,很多农民拒绝进城务工,这也使得农民增收受到限制。

3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要使农民的收入在新形势下保持持续增长,和农业发展阶段的变化特点和要求相适应是关键,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朝着以质量、规模、效益为中心的轨道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开拓新领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3.1 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率。我国农民收入的来源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其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近几年,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下降。所以,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持续增长。要想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就必须对农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使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依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积极开发出各种名、优、特、新的农业产品。地方政府要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充当好农民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为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做好服务。同时,还要对当前的农业生产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家庭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规模效益,对农业发展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其价值量,是农产品商品化水平提高,增加农民的收益水平。除此还要执行相关的农业保护和扶植政策,尤其是在价格保护上,稳定农产品价格,使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最终得以实现。

3.2 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的提高将超过1%。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重要传导机制,是带动农村文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举措。要想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大幅度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是加快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前提。

3.3 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建立稳定的种粮收益风险补偿机制。二是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的环节给予补贴。三是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加大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四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脱贫解困和巩固温饱的双重目标。真正落实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切实得到实惠。

3.4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一是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培训方式,对农民进行学习培训。同时在农村举办各种短训班,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和对科技人员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力度。同时要抓好农民工外出前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加农民外出务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培育农村劳务中介组织等,通过这些措施,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减少盲目性,降低务工成本,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篇8

2014年11月11日,淘宝“双11”购物节当天,xx市商务局联合200多家电子商务公司开展xx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启动仪式,将推动特色产品、农副产品及文化旅游产品外销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导方向。2015年4月21日,xx电子商务创业园在xx经济技术开发区新xx国际商贸城正式启动运营,首批吸引了83家电商企业和网店商家入驻,园内电子商务运营以农特产品为主,涵盖其他领域的电商销售和物流等配套企业。目前,全市已有2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自己的网站,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上开展农产品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超过60家,个体网点500余家。可以说,xx市发展本土电子商务的历程就是xx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无论是政府的主导方针,还是企业发展战略中都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xx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和强力推进。

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xx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市农村移动电话、电脑、网络等普及率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农业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人口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普遍偏低,这些因素成为了限制xx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二是电子商务人才匮乏。受条件制约,懂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普遍缺乏,愿意到农村工作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三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地域限制使得**物流成本远高于内陆城市,虽然特色农产品质量优势明显,但超长的运输距离和高昂的运输成本制约了优质产品的销售。另外,本地仓储、配送等成本较高,运距长、运费高、速度慢等已成为制约xx网商的重要因素;虽然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智能忆覆盖到县级地区,但偏远乡村由于交通不便而被排除在物流流公司业务范围之外,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四是 产品标准化程度低。适合电子商务的商品主要是标准化产品和可鉴别性产品,这就要求开展电子商务的产品实现标准化和可鉴别性的规范,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而目前xx大部分农产品均为非标准化的经验性产品,消费者必须在使用之后才能对该商品做出客观评价,农产品的这种非标准化特征给农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加快发展xx农村电子商务,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移动网络等信息手段,建立优势互补的服务网络,提升信息建设水平。要加强网站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建设的进程,扩大经营范围,引导农民多层次、多渠道的参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

二是要加快人才培养。电子商务的人才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复合人才等,其中即熟悉技术有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核心因素。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鼓励有上网经验的大学生、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村官等带头开展电子商务,鼓励和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专业人士到农村开展技术扶贫工作,带动和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河西学院、职业院校等专业的教育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篇9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监理作用;存在问题;农机对策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农业和农村发展已进入一个面向市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向生产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时期。随着农机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大增加,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农机事故蓄发的态势仍然没有改变,农机安全生产形式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农机安全监理正面临着新的形式。如何适应新形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机安全监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其次,农机监理在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机手有了一技之长,成为村里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再次,农机监理人员与机手有良好的相处关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农机监理人员在机手的心目中既是执法者,又是朋友,还是农机生产的参谋,顾问,机手有了困难愿找农机监理帮助解决,从而使他们得以发展生产,加快了致富步伐;最后,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中,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民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理手段和监理装备落后,困扰着农机监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装备建设是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按照国家 《农机监理技术装备配备标准》 的要求,农机监理部门应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检测、事故勘察仪器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在检测关上没有配置音像检测设备,检验人员还没有摆脱传统的靠肉眼凭经验的做法,在农机事故勘察设备上还得不到很好的完善,监理装备的不足和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和农机工作效率的提高。

2.体制不健全。农机监理是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农业机械安全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是向农村提供农业机械公共安全服务责任的机关。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规定,农机监理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农机监理员也应是国家公务员。但目前大部分都属事业单位和事业人员。

3.农机手尽义务多,享受的权利少。各农机监理部门收费都有法律依据,并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农机手只有缴费的义务,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权利,农机监理部门在处理监理与服务的关系问题上还未能及时跟上农机化工作的发展节拍。

4.基础薄弱。一方面,一些农机手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载人、无牌行驶、脱离年检等违法行为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对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生产、销售、维修、使用和报废回收的各个环节监管不到位,机具状态差,潜藏着严重的农机事故隐患。

三、抓好新形式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1.改善监理手段,加强监理装备建设。改善监理手段,加强监理装备建设是 提高农机执法服务水平,保证农机安全监 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建议加大投资,县委、县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追加 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应有计划地配备安全技术检测、农机事故勘察处理、牌证网络化管理等技术装备,改变安全检测无设备局面,逐步形成“基地健全、设施齐备、手段科学、执法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2.理顺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建议对农机监理机构重新进行设置,将现有的农机监理机构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其收费全部上缴国库,切断自身利益与业务工作的“脐带”,确保其履行肩负的职能和职责,促进执法的公平、公正;在业务与行政管理上实行垂直领导,切实改变目前有岗无人、有人不办事的现状。

3.增强服务意识。农机监理人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宗旨,以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为工作核心,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尽职尽责为根本要求,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为工作目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篇10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03.01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是农民的立足根本,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其实际开展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笔者通过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以期探讨研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1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切实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同时要想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就要正确面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1农村财务管理团队综合素质不高,制约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团队综合素质稍显不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农村工作环境较差,留不住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未接受过相关财务管理教育,财务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在当地居民中选举出来的,因此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不足,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知识也较为缺乏,农村财务管理水平自然不高。同时农村财务管理团队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没有提升自己的机会。

1.2农村财务监管力度不足,监管制度不完善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能否健康运行,监管十分关键。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十分严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财务监管工作力度不足,从而导致农村财务管理效率低下。首先是农村居民没有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忽略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其次是农村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财务管理部门不注重监管制度的完善及落实,因此农村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严重不足。

1.3财务管理态度不严肃,违法乱纪现象还存在

农村财务管理态度不严肃往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农村财务制度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干部由于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缺乏,其对于农村财务管理作用不了解,因此也未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农村财务管理便出现了工作规划不明确,财务状况混乱的现象;农村财务管理的财务状况处理时间长,账务情况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农村财务管理的账务情况由于不能及时处理,因此农村财务经常存在收支结算不能预期完成,财务收支情况交错,资金额度状况不明等情况;农村财务管理中私自挪用资金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农村财务管理中,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经常利用职位的便利谋取私利,例如公款私用、公有财产私有化等现象。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与农户间的共同努力。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包括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需加强对村资金、资产、资源的有效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1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和村级基层干部的培训管理力度

组织农村干部定期进行党风廉政学习,开展知识竞赛与廉政评比,加强村干部的廉政意识。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健全村干部考核体制,将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纳入村干部考核的范围之内,确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2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台账,明确界定产权

系统管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相关台账问题,建立起相关账目档案,成立专门的“三资”管理团队,全面统筹农村“三资”问题,将对进一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提供帮助。

2.4加强乡(镇)财政经管队伍建设

加强乡(镇)财政经管队伍的建设。各级部门合理安排工作,确保各部门能有效配合;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改变“三资”管理人员执行与监督的双重身份;提升乡镇经管队伍专业素质。一方面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专业培养,另一方面吸收新鲜血液,改变“三资”管理人员格局。

2.5健全监督体系,推进权力公开,严肃财务管理纪律

健全监督体系,推进民主决策进程,对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运用通过民主大会的形式决策,举行村民代表大会,公示大会结果,推进权力的公开。严肃纪律,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严肃打击村干部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广大农户的权利教育,促进农户权利意识的觉醒,主动维护自身利益。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