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3-07-07 17:34:49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篇1

1.1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

当前一些领导对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没有将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到重点工作中。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为农民提供信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方法,但因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计算机打字、上网等,对于农业的发展没有发挥实际的效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较差,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人员配备上都严重不足,不利于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建设。

1.2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机制不健全

当前,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机制建设不全面,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站建设不完善,农业服务中心的信息化设备不建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建设机制等没有成文的规定,农业信息综合协调机构不健全,不利于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1.3农业信息化人员素质能力不高

当前,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不是专业出身,有些甚至是兼职,他们只是对农业信息进行简单的采集、整理和,并没有对农业产品的生产、供求等进行综合的预测和分析,利用信息化的方法进行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严重不足,而且由于农业信息工作机构不独立,农业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失比较严重。

1.4农民的信息化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大部分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打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及儿童,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而且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获取及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2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

2.1提高认识,强化投入力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关领导应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将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的重点工作中,保证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领导、责任、资金到位,相关部门应竭力合作,共同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成立农业信息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促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应将农业信息化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加强机构、人员及资金的投入,将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到财政资金中,实现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建立信息化的服务体系机制

在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明确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政府对基层农业信息化的监督管理,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农业信息化的管理,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扶持力度,促进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监管机制的长效发展,制定完善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结构调整,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支持。制定完善的法律政策,规范农业信息化服务管理机制的建立,促进农业信息化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管理,对农业信息资源及技术的运用应统一管理,规范农业信息化服务,强化农业信息的质量监督管理,避免虚假信息的出现,危害农民的利益。

2.3促进信息化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

为促进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应加强服务机构的建立,明确管理责任,实现岗位责任制,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人员的素质能力,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评价,促进高素质信息化服务队伍的建立。加强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信息化的服务水平,将信息化人才培养作为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对信息化服务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在农业高校内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培训基地,对农业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及职业道德教育,解决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提高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

2.4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

政府及农业部门应努力解决好农民上网问题,对农业进行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的教育培训,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教育培训,让农民认识到先进技术设备的便利及高效性。同时,加强对农业信息化重要性的教育宣传。政府应对农村的网络建设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促进宽带的普及,通过政府的指导及带领,促进农民信息化意识的提升,转变农民的生活、生产及思想认识,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全面建设。

3小结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篇2

摘 要: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运行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地大力发展。通过对农业机械对农业经济影响的现状分析,可以得到如何更好的利用农业机械的措施。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积极发展的贡献作用。通过研究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 机械化 经济 发展 影响 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业活动的效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替代传统的畜力或人力生产,从而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使用鼓励政策和补贴,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业机械的科技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把农民从繁重的耕种生活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为了更好的发挥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

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参考文献:

[1]苏工兵 廖兴红 杨文斌. 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认识误区的辨析.农业机械学报.2012.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篇3

一、建平县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取得的效果

1.农业机械化现状

近几年,紧紧围绕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部署,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搞好配套服务,使农机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一是农业机械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手段不断得到改善,农业机械拥有量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些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的实用型农业机械较快发展,如马铃薯生产机械,甜菜生产机械,烤烟生产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机械不断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手段,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持续增长。

三是农机宣传、推广逐步深入,农民对农机的认识和作用不断提高。去年加强了对农机化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举办了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会,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收机械,提高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识。

2.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农机化的发展,使适应山区的农业机械得到应用,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三是促进了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改造和更新了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可以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并安心在外工作,增加农民工收入。

四是推进了农村“三化”进程。劳动工具的进步,必将引发整个社会的变革。农业机械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新了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从而使农业向规模化,集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加快了城镇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文明进步,推动了农村“三化”进程,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农机化发展和农机工作的形势有了良好开端,但要加快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

一是农机化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耕、种和收三个方面,玉米机械收获才刚刚实现突破。农机化水平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是农机管理工作不到位。法律赋予农机部门的职能不能落实,农机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不到位。特别是拖拉机黑车非驾多,事故隐患多,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重。

三是政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政府促进调控和服务农机化发展的手段弱,推广能力差,缺乏发展后劲。

四是农机队伍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少,年龄老化,很难担起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重任。农机部门中农机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太少,在编人员人数仅占编制的一半,并且多数年龄偏大。农机队伍的现状,很难适应当前农机信息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新形势。

三、对策

1.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业机械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推动农村“三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把农业机械化发展纳人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发展。

2.贯彻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依法行政工作,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首先是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及省的要求,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农民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要通过补贴政策的实施,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机械积极性、主动性,逐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在补贴机型上要围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一关键目标,重点突破玉米机收;在补贴对象上要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倾斜;在补贴原则上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按先来后到的顺序补贴。其次是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的职能作用,依法行政,去年,《农业机械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法律、法规直接授权农机部门职能,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做好依法行政工作。一是依法建立与完善农机推广和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农机管理体制,农机办负责全县农机行政管理工作。二是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增强政府促进、调控和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行政。

3.加大扶持农机大户发展力度,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农机大户是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事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大户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由最初的单一运输作业向机耕、机收、农副产品加工等其它领域扩展和延伸,是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先行军和致富带头人,并逐渐成为农业增产、农机增效、农民增收的骨干力量。政府必须对农机大户的发展进行培育和引导,一是要坚持重点扶持、分类指导,逐步解决分布不平衡、经营范围不宽问题;二是完善信息服务,定期向农机大户新机具信息、作业信息、农机维权信息等;三是启动农机大户培训工程,对农机大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机大户素质;四是建立扶持机制,继续对农机大户购买农机具给予优先补贴,给予金融信贷支持以及农机部门与农机大户建立的帮扶关系等。

4.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关系到农业部门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责任感,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坚决杜绝可能的管理漏洞,确保实施成效。

5.加大农机化工作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各级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要围绕目标任务,制订农机工作方案,增加农机投入,打造一支能适应建平县农机化发展的高素质农机队伍。一是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二是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供继续深造机会。三是增集资金投入,保证农机工作经费。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篇4

[关键词]农村;体育文化;和谐发展;研究

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体国民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强身健体,就没有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同志曾题词号召:“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提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这是中国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举措,对于增进农民健康、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亿多,“三农”的问题解决好了,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分必要。农村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要素,正确认识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改善与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建立和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体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

1 体育意识薄弱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我国推广实施10余年来,全民体育健身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在广大农村,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识还较为浅薄。据有关对农民体育健身概念、健身锻炼内容、国家推行全民健身的意义和健身的科学涵义四项问卷调查表明:农民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偏低,只有30.5%的农民对我国全民体育健身的意义有所了解,有69.5%的农民对国家推行全民健身的战略意义了解的非常肤浅,有76.8%的农民对体育健身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有78.7%的农民不清楚体育锻炼包含有哪些健身内容,有52.1%的农民不懂得科学体育健身的涵义,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更为严重的是有68.2%的农民对健身意义的理解根本不正确,甚至认为“生产劳动就可以替代体育锻炼”。在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影响下,进一步加重农民对农村体育认识的模糊。表现在对体育的功能、价值认识上较为肤浅,有的农民认为“一年四季,春耕夏管,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充满自然节奏的生活方式在生理角度给了他们足够量和强度的刺激,这种体力劳动就是体育运动。这表明农村人口缺乏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个人健康知识,对体育的价值功能认识严重滞后,认识不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因此,农村体育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弱化了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动力

体育是一种提升人类生活品质,提高人类精神享受的非必需的发展性消费产品,同医疗、卫生、教育和其他社会保障因素相比,其对人的生存影响还处于次要的地位。我国“十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和改革举措,农民的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各种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据报道:2000-2005年5年间,农村居民的纯收入由2253元增加到3225元,增加了1002元,增长44.4%,递增7.6%;扣除价格上涨,平均每年实际增长5.2%,比“九五”期间年均增速快O.5%。农村经济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新农村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如养老方面,目前,在我国已有1900万城镇人口被纳入低保网,但广大农民没有享受国家有关养老保险的基金、补贴或地方财政补贴,农民养老依靠自己。调查显示,教育支出占农民家庭收入的33%以上,若仅靠种地,多数农民根本无法承担一个大学生所需的费用。因此,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纯收入少,整体生活水平较低,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3 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落后阻碍农村体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体育蓬勃发展;人们的体育健康、健身意识不断增强,而我国的农村体育却十分薄弱,最直接原因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我国长期以来虽然强调,要把体育、文化、卫生教育的“重点”放到农村,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以乡文化站为例,全国乡(镇)拥有“文化中心”约2.3万个,全国乡(镇)文化站点不足4万个,民间文化团体仅2000余个,而且设施陈旧、破损不堪,在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东中地区平均每乡(镇)由文化站点1.3个,西部地区农村平均每乡(镇)仅有O.86个。农村体育文化活动处于半瘫痪状态,农民直接接触到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娱乐等活动极少。

4 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

发展新农村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农民体质,培养广大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摆脱了贫困,农民逐渐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是,绝大部分农村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缺乏。我国现有60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其中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比重为79.8%,农村地区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而农村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近70%,城市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30%左右。农民只能在十分有限的泥土篮球场、杂草丛生且凹凸不平的足球场……等简陋的设施下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调查表明,1996年我国城镇中有511.23%的人口参加过体育活动,农村人口参加过体育活动者仅占28.97%。由于农村缺乏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一些喜欢参

加体育锻炼的农民没有办法进行体育锻炼,严重挫伤了农民参加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因此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与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因素,是影响和制约新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农村体育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1 经济的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迫切需要体育文化事业的缓冲。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事业的作用在于它是人们在从事大量的体力、脑力劳动后缓解精神压力、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下一步的工作。

2 体育文化事业是增强人们体质、保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强健的身体和健康向上的心态是更好地工作的保证,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同时,体育文化事业也是激发人们发展潜力增强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3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是遏制不良社会风气的有效手段。如今,元论城市还是乡村,麻将、盛行一时,不少农民败倒在“长城”下、堕落在“地主”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显得十分重要,活动应以培养积极向上的新风尚为主线,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体育的有机融合

1 提高认识促进农村体育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迅猛推进,农村体育文化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必须以全新的思想和意识主动积极应对,才能准确的把握和有效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稳步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农村人口的体育价值观念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扩大农村各地之间、农村与外界之间体育文化交流及整个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教育,加大宣传,克服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切实把发展农村体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提高对农村体育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为农村地区开展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使农村体育活动成为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农村体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而非城里人的专利品,从而有效推进农村体育发展。

2 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

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党和政府对促进农民生活宽裕采取了许多举措: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等等,制定了一系列落实政策,比如国家农村资金的投入,将真正着眼于惠农,要重点用到村以下,去支持和农民息息相关的、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小项目,让农民直接受惠。这一切都将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体育基础设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层社会体育管理体制都将得到统筹协调发展,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促进农民生活宽裕,还必将努力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包括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公共产品公益化建设等,农村体育也将与医疗和教育相配合,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当前,我国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唯有如此,我国农村教育、农村体育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发展,农村子女才有机会获得高质量的现代教育和体育文化的熏陶,农村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能得到更大的改观,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体育发展

我国有9亿农民,如果素质相对较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相对较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新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劳动者。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一方面,农民的科教文化素质,是提高农民判断与认知程度的基础。另一方面,农民的科教文化素质,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动力。因此,提高农民的科教文化素质,才能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从根本上推进农村体育发展。

4 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健身基础设施

尽快建立乡镇政府体育管理机构,组织各种体育指导中心,积极推进农村体育俱乐部,制定并完善各种农村体育管理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力度。实施目标管理,将农村体育开展情况的好坏,作为衡量主管领导业绩的标准之一。文体服务中心对农村基层具有业务指导职责,应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经常举办以村为参赛单位的文体比赛和文体活动,为各村之间进行友谊比赛牵线搭桥。县文体部门应举办文化体育法规和体育知识培训班,定期对乡文体中心成员进行培训。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加强乡、村与农村学校的配合,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学校的人财物力资源开展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文体服务中心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育及电影放映等活动。积极扶持发展乡村“文化中心户”,争取达到一村一户,发挥带动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的健康文化消费。

5 加强农村体育骨干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且居民多以村落的形式分散居住,这使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难度增大。另外,农民对体育活动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单纯依靠基层组织难以实现,因此,体育职能部门必须帮助农民培养数量多、能力强的农村体育骨干,为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注入活力。

6 强化学校文体工作,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农村学校是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摇篮,决定了学校文化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基于此,应不断加大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督导力度,促使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按照教育和文化体育部门制定的标准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和文化设施建设,保证经费投入,配备强大的文化体育教师队伍。努力培养造就年轻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篇5

我市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五次扩大会议精神,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为己任,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贡献力量。

20xx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和建设好**镇、**镇各0.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个,**镇**专业合作社项目1个,**乳业畜牧养殖项目1个。总投资:1643.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185.8万元,自筹资金457.8万元。主要建设任务是: 滴灌15130亩;开挖疏浚渠道7.5公里;改良土壤18500亩;修筑机耕路22.3公里;新建防护林100亩;科技推广18000亩;新建高标准化牛舍10栋;配套建青贮池10个;饲料员室10栋;2x16自动化挤奶厅1栋等。扎实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招投标,按项目管理程序及早开工建设实施。使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20xx年的主要工作措施是:“围绕一条主线、抓好两类项目、突出三大重点、增强四个意识、创新五大机制、落实六大举措”,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一)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市委三届五次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主线,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贡献农业综合开发应有的力量。

(二)抓好两类项目。就是要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职能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两大类项目的实施。

(三)突出三大重点。一是改造农业基础设施。以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为手段,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在抓好优质棉基地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畜牧养殖、玉米、番茄、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三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发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区土地的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四)增强四个意识。即增强“改革意识、全局意识、竞争意识、作为意识”。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然而,相较于工业发展,农业经济发展较晚,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后,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发展投入的力度,促使其向着健康、有序、长远的方向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其问题

1.1现行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社会结构,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1]。在现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运作下,落后的管理方式导致管理工作的执行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协调各方利益方面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难以实现多方利益共同发展。

1.2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中国是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为此还出台了许多政策,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给予了正确指示。然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在落实具体工作时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管理工作执行力严重缺失,未能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究其根本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在思想观念方面较为落后,其思想认识未能与时俱进,停滞不前[2]。

1.3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未能明确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国家建立的相关制度或颁布的政策落实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效果不良,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无法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直接影响农业市场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实现。

2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向

2.1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为了满足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应当不断尝试创新,大胆探索,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和完善,促使其与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地方政府与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出宏观调控的职能,鼓励先进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2.2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关注和重视

在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基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应当提高自身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努力增强自身执行力,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3]。与此同时,基层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者思想观念的教育,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思想观念的先进性,促使其思想认识与时俱进。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者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促使队伍整体执行力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除了满足上述要求,还应当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产业化。

2.2.1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在国家有关部门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地方政府方面,应当落实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并对基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给予一定支持。在基层经济管理有关部门方面,需要合理使用经费购进信息化设备,促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渐加快。

2.2.2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

在中国农业产业化建设逐渐推进的背景下,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基地得到了大规模建立,国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也颁布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鼓励建立农业合作关系[4]。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服务中介组织等也得以成立,在利益政策的实行下,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市场化。与此同时,农产品基地的建立,促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逐渐趋向标准化,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除此之外,农产品基地的建立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带动了广大农民以及农业从业者的就业,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不仅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极大发展,还为广大农民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入。

2.3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综合能力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对各领域发展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也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逐渐转向信息化方向,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者信息化工作水平,对其实施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信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为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与此同时,还应当阶段性的组织农业经济管理者参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对其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促使其工作执行力得到显著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现状,综合分析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找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向,为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成英.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4):265-265.

[2]薛敏.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6):218-218.

[3]王梅.浅析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5(21):138.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篇7

1.1管理体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了一定的时间,但是其中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工业的发展中,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是很重视,这就使得在相应的管理体制方面,其还不是非常成熟。由于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之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农业社会的机构,对于农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管理体制表现出很大的滞后性,利用这样的管理机制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角色,在对其农业经济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也缺乏相应的执行能力,这样就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只有在这些方面上加强,才能使其获得更好地发展。

1.2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

发展农业经济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其中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并将其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为孩子。但是地方的工作人员往往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现实的管理当中效果很小。其思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农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的知识水平偏低,相应的工作缺乏必要的要求和限制,这样就使其缺乏执行的动力,从而使其工作出现了很多漏洞,这样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后,就需要找到相应的对策来将其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思想认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就需要将党的政策在农村尽快落实,尽快形成完整的实施细则,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只有对农民的利益进行保护,考虑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才能激发人们的农业经济管理的热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以期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相关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在思想上、理论上能够有所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2.2完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加强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建设,这样才能使农业经济管理之间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其获得更好地发展。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建立责任制度。为了使得相关的人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执法岗位和责任的制度,这样才能使得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更好地旅行自己的职责;其二,制定工作规程。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经济,落实相应的土地承包等工作,就需要完善相应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以及工作纪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有效地落实农业方面的政策,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其三,建立反馈机制。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相应的问题,为了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给予其有效地解决,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设置必要的观察点,加强日常的联系,这样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理,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3扩展增收渠道

使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体现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为此,相关的部门在进行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把扩展农民的增收渠道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为此,就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其一,改善生产状况。生产工具、人员素质等对于农业的生产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此,相关的部门应该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以及新型农业的发展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二,实现农业产业化。相关部门要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其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带动农产品深加工,这样才能更好地缩小城乡差距,稳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实现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要使农民增收,就要使其增收渠道得到扩展,加强相应的扶贫工作,加强财政补贴,这样才能更好地农村的生产状况得到改善,使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格局更好地得到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

2.4推进产业化经营

在农业的发展中,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只有建立相应的合作社,开展相应的原料生产加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才能实现农业的更好地发展。相应的专业合作社的兴趣,使得农户、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将得到很大地提升。也正是因为这样,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相关专业合作组织的培养,加强试点工作,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国家在产业化经营商应该在财、融资等相关的政策上予以鼓励,这样才能使其获得更好地发展。

2.5发展现代农业

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必由之路,只有在这方面进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使现代化农业得到真正的发展,就需要在对征地以及集体用地的征地体制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耕地进行保护,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此外,在农业科技投入上也要加强相应的引进和自主创新,这样才能在种子培育、农业推广等各个方面有所突破,实现经济的更好发展。相关部门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上面要加强重视程度,做好相应的探索工作,并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建立更好地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2.6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使得农业经济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使得农业发展的客观的环境、资源能够得到有序的开发。为此,就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优化配置资源。对于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和水源,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声讨环境保护的和谐,从而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其二,兴建水利。对于农业发展而言,水利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次啊能解决环境恶化、洪涝、干旱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3.总结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篇8

同志们:

这次全县促农增收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省、市的要求,全面部署我县促农增收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统一思想,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卓有成效地抓好促农增收工作,切实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开展促农增收工作的重大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题,从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作出了重大政策调整。一是取消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我省作为试点省份,直接取消了农业税。二是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从粮食风险金中拿出不少于的资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种良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农民还可以获得良种补贴。三是对农民培训进行补贴,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农民工的培训。四是进城农民可以享受城镇市民的社会福利待遇。五是对农业机械化给予资金扶持。六是免除农村流动小商贩的税费。七是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资金扶持。八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的补贴。可以说,中央一号文件既是一个亲农亲民的文件,也是一个富农富民的文件;既是一个放宽政策给实惠的文件,也是一个减负担增效益的文件;既是一个具有战略前瞻性的文件,也是一个体现农村工作新思路的文件。这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据匡算,仅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取消农业税这三项政策,农民人均就可以获得元以上直接利益。此外,今年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也十分有利,去年雨量充足,今年墒情较好,农产品市场价格一路走高,而且短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回落。所有这些都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全县各级干部必须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要按照上级部署,深入开展好促农增收工作。对此项工作,全县各级干部要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中央一号文件涵盖面广,理论性强,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农民消化、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尽快理解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另外,为把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措施落到实处,省里出台了实施意见,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实化。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让大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把中央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及省里制定的实施意见送到农村,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个农户,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农民尽快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把政策变成促进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实际行动。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帮助乡村解决备春耕生产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县委、县政府对今年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实现粮食生产大丰收。按照大丰收的目标,农民在春耕中,仍然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和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去年我县农业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手中持币量减少,今年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又普遍涨价,这必将影响农民对备春耕生产的投入,一些农民对高标准搞好今年的备春耕生产,在认识和技术标准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今年地怎么种,钱怎么挣,农民现在需要了解哪些政策,哪些市场信息,哪些技术,哪些方面还需要帮助。而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要了解他们所想、所盼、所需,解决好他们的燃眉之急,帮助农民种上地,种好地。只有这样,才能不违农时,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今年春耕生产。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解决农村社会各种问题和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应该说,当前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势头是好的,但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的门路还比较窄,农业结构调整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各种优势主导产业还没有充分发育起来,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还面临着缺门路、缺资金等问题;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还很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三是农业抗灾、减灾的能力弱,加之去年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农村贫困户数量增加;四是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农民对土地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种地不但不交钱,相反国家还给补贴,所以,二轮土地承包中一些没有得到土地,包括过去一些弃耕的农民都纷纷回来要地种。在春耕生产之前,把土地问题解决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我们组织干部下基层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要帮助乡村谋划发展思路,帮助农民调整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和空间,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经营组织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把土地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把矛盾消化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四,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锻炼提高干部的有效途径。这次促农增收活动,省、市给我们派来了名优秀干部,指导监督我县开展好促农增收工作,特别是指导监督我县按政策要求搞好粮食直补的发放工作。县里也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了名干部,这些干部都是县委掌握、部门推荐的优秀干部。这次把大家安排到乡镇和村屯,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这是组织对大家的一次考验,也是大家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通过农村工作锻炼,使大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作风,增强群众意识,提高经济工作能力,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同样,通过大家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也将增加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突出重点,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贯彻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找准政策落实与农民增收的最佳结合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⒈要加大宣传力度,迅速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要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必须首先学习宣传好文件精神。因而,我们要把学习宣传一号文件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第一任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逐条逐项学习领会,了解政策,把握实质,使宣传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要采取举办专题学习班、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抓好基层干部的学习培训。通过印发公告、致农民一封信等方式,把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政策措施送到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要采取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印发资料、集中宣讲和入户宣讲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的强大舆论氛围,使一号文件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⒉要严格执行政策,确保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落到实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对扶持粮食生产和种粮农民增收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执行政策,切实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要严格落实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今年我省对农民直接补贴总额为亿元,占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按××××年全省农业税决算面积计算,平均每亩补贴元,并出台了补贴办法。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要抓紧工作,快速启动,力争×月×日前兑付补贴总额的,剩余补贴资金将于×月×日前全部兑付完版权所有毕。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严肃认真,决不允许打折扣,决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必须确保直补资金足额、及时补贴到位。二要严格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从今年起,我省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县、乡、村三级组织减少的收入,由国家和省级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省委、省政府已印发了免征农业税的公告,省财政厅正在制定免征农业税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要按照省里出台的免征农业税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工作落实。要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免征农业税后出现变相收费等问题,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对敢于顶风上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三要严格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从今年起,我省良种补贴由大豆、小麦扩大到水稻和玉米。我县仅有水稻这项良种补贴,每亩补贴元。我们要在×月×日前预拨部分补贴资金,剩余部分月末前据实补贴到位。四要严格落实其他优惠政策。为了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省里还制定了“实施意见”,我们要一并抓好贯彻落实。此外,我们还要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落实好土地政策,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好土地纠纷问题。关于土地纠纷问题,市里近日要出台一个意见,各乡镇要按此意见认真处理好有关问题。在市里的意见尚未出台前,各乡镇和工作队要多做化解和劝导工作,坚决防止出现集体越级上访案件。

⒊要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一号文件要求,我们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从研究增收结构入手,也就是说,什么来钱快就往啥上调整。就我县情况看,当前,要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畜牧业生产、绿色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一要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在我省试点率先取消农业税,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而,我们要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本着“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原则,推进粮食生产向优势品种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要紧紧抓住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看好、农民养畜积极性高涨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肉牛、生猪、绵山羊、大鹅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种,推动畜牧业生产上规模、上水平。要突出抓好总量扩张。进一步落实整村整屯推进的措施,培植一批专业户、专业大户和家庭牧场,千方百计上规模、扩总量。要突出抓好品种改良。要从基础抓起,加强标准化配种站点建设,培养繁改技术人员,加速繁改进程。力争在三年内实现畜禽良种化。要突出抓好科技推广。要加大畜牧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先进养畜技术注入到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水平。在配套技术的应用上,要先搞一批典型,带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突出抓好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服务体系,更好地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三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要坚持把绿色产业开发作为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抓,推进绿色食品开发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初加工向精加工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特色产业开发,要下大气力解决有特色没规模、有规模没特色的问题,努力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版权所有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的新突破。要强化技能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以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思路,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要大力开展“定向、定点、定单”培训和“特色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要努力拓宽输出渠道。要加强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搜集和劳务输出信息,乡镇要组建工作站,每个村都要有名信息员。要发挥劳务中介组织、经纪人和在外民工的作用,千方百计扩大输出。要努力打造劳务品牌。在劳动力过剩、劳务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劳务输出要抓特色,着力打造具有明水特点的劳务输出品牌。要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特点的规模型劳务输出,靠壮大输出规模促进品牌提升。要认真抓好维权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在组织劳务输出时要帮助农民工签定规范的劳务合同,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县直有关部门对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严厉查处。要全面清理对农民工的不合理、不合法收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⒋要坚持标准质量,切实搞好备春耕生产。应该说,今年备春耕生产的有利条件很多,政策优惠,墒情较好,投入增多,群众积极性高涨。因而,我们要引导农民高标准地搞好备春耕生产。今年全县备春耕生产,要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在投入标准、农时标准、整地标准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要组织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保证种子质量;要鼓励和引导群众大力施用农肥、生物肥,提高土地产出水平;要提高各类农机具检修质量,坚决达到标准;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集中一切机械力量搞好抢墒整地,加快播种进度,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三、强化领导,为促农增收提供有力保证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第一位工作任务,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措施。因此,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对促农增收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⒈要建立组织,靠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农委、财政局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促农增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促农增收工作的指挥和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指导、考核、督查等项工作,又从县、乡抽调精干力量,与上级督查工作组一道驻乡、驻村指导工作,确保每个乡镇有名市里干部和名县直机关干部,每个村有名乡镇机关干部。各乡镇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促农增收的第一职责,集中主要精力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促农增收工作。促农增收工作队的同志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开展工作,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农业技术的“指导员”、解决问题的“办事员”、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和促进农民增收。

⒉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当前,农村备春耕生产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宣讲政策与农村当前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一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指导备春耕生产相结合。在帮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搞好备耕耕生产,指导农民调结构、上项目、找市场,鼓励引导农民向绿色食品和高油大豆、专用玉米、粳稻补贴优质品种生产上靠拢,向标准化生产上推进,向标准化生产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二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扶贫解困工作相结合。要通过宣传中央扶持农村和农业的各项政策来坚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扶贫解困工作来深化农民对中央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要不断加大包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力度。特别是县包扶贫困村的部门,要组织干部下基层,帮钱、帮物、帮思路。联系贫困户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也要经常深入到所联系的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雪中送炭,切实解决贫困户备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确保贫困户都能种上地、种好地。三要做到宣讲政策与发挥部门优势相结合。促农增收工作组的同志在搞好宣传、指导、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所在部门的职能优势,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农业部门的干部要在技术服务、种子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优势;财政、金融部门的干部要在涉农财政资金争取和信贷投入上发挥优势;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根据本部门的职能特点,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技能培训、信息提供和劳务输出等方面发挥优势,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⒊要协调动作,凝聚合力。各部门要站在全县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认识促农增收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促农增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搞好技术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结构,促进增收;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把农民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其他部门也要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篇9

这次全县促农增收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省、市的要求,全面部署我县促农增收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统一思想,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卓有成效地抓好促农增收工作,切实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开展促农增收工作的重大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题,从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作出了重大政策调整。一是取消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我省作为试点省份,直接取消了农业税。二是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从粮食风险金中拿出不少于1/3的资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种良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农民还可以获得良种补贴。三是对农民培训进行补贴,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农民工的培训。四是进城农民可以享受城镇市民的社会福利待遇。五是对农业机械化给予资金扶持。六是免除农村流动小商贩的税费。七是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资金扶持。八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的补贴。可以说,中央一号文件既是一个亲农亲民的文件,也是一个富农富民的文件;既是一个放宽政策给实惠的文件,也是一个减负担增效益的文件;既是一个具有战略前瞻性的文件,也是一个体现农村工作新思路的文件。这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据匡算,仅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取消农业税这三项政策,农民人均就可以获得200元以上直接利益。此外,今年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也十分有利,去年雨量充足,今年墒情较好,农产品市场价格一路走高,而且短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回落。所有这些都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全县各级干部必须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要按照上级部署,深入开展好促农增收工作。对此项工作,全县各级干部要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中央一号文件涵盖面广,理论性强,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农民消化、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尽快理解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另外,为把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措施落到实处,省里出台了实施意见,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实化。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让大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把中央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及省里制定的实施意见送到农村,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个农户,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农民尽快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把政策变成促进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实际行动。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帮助乡村解决备春耕生产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县委、县政府对今年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实现粮食生产大丰收。按照大丰收的目标,农民在春耕中,仍然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和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去年我县农业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手中持币量减少,今年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又普遍涨价,这必将影响农民对备春耕生产的投入,一些农民对高标准搞好今年的备春耕生产,在认识和技术标准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今年地怎么种,钱怎么挣,农民现在需要了解哪些政策,哪些市场信息,哪些技术,哪些方面还需要帮助。而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要了解他们所想、所盼、所需,解决好他们的燃眉之急,帮助农民种上地,种好地。只有这样,才能不违农时,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今年春耕生产。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解决农村社会各种问题和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应该说,当前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势头是好的,但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的门路还比较窄,农业结构调整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各种优势主导产业还没有充分发育起来,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还面临着缺门路、缺资金等问题;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还很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三是农业抗灾、减灾的能力弱,加之去年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农村贫困户数量增加;四是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农民对土地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种地不但不交钱,相反国家还给补贴,所以,二轮土地承包中一些没有得到土地,包括过去一些弃耕的农民都纷纷回来要地种。在春耕生产之前,把土地问题解决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我们组织干部下基层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要帮助乡村谋划发展思路,帮助农民调整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和空间,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经营组织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把土地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把矛盾消化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四,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锻炼提高干部的有效途径。这次促农增收活动,省、市给我们派来了16名优秀干部,指导监督我县开展好促农增收工作,特别是指导监督我县按政策要求搞好粮食直补的发放工作。县里也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了332名干部,这些干部都是县委掌握、部门推荐的优秀干部。这次把大家安排到乡镇和村屯,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这是组织对大家的一次考验,也是大家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通过农村工作锻炼,使大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作风,增强群众意识,提高经济工作能力,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同样,通过大家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也将增加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突出重点,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贯彻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找准政策落实与农民增收的最佳结合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要加大宣传力度,迅速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要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必须首先学习宣传好文件精神。因而,我们要把学习宣传一号文件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第一任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逐条逐项学习领会,了解政策,把握实质,使宣传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要采取举办专题学习班、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抓好基层干部的学习培训。通过印发公告、致农民一封信等方式,把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政策措施送到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要采取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印发资料、集中宣讲和入户宣讲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的强大舆论氛围,使一号文件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2、要严格执行政策,确保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落到实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对扶持粮食生产和种粮农民增收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执行政策,切实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要严格落实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今年我省对农民直接补贴总额为18.52亿元,占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40.8%。按20*年全省农业税决算面积计算,平均每亩补贴13.25元,并出台了补贴办法。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要抓紧工作,快速启动,力争4月15日前兑付补贴总额的50%,剩余补贴资金将于6月30日前全部兑付完毕。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严肃认真,决不允许打折扣,决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必须确保直补资金足额、及时补贴到位。二要严格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从今年起,我省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县、乡、村三级组织减少的收入,由国家和省级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省委、省政府已印发了免征农业税的公告,省财政厅正在制定免征农业税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要按照省里出台的免征农业税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工作落实。要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免征农业税后出现变相收费等问题,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对敢于顶风上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三要严格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从今年起,我省良种补贴由大豆、小麦扩大到水稻和玉米。我县仅有水稻这项良种补贴,每亩补贴15元。我们要在4月15日前预拨部分补贴资金,剩余部分6月末前据实补贴到位。四要严格落实其他优惠政策。为了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省里还制定了“实施意见”,我们要一并抓好贯彻落实。此外,我们还要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落实好土地政策,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好土地纠纷问题。关于土地纠纷问题,市里近日要出台一个意见,各乡镇要按此意见认真处理好有关问题。在市里的意见尚未出台前,各乡镇和工作队要多做化解和劝导工作,坚决防止出现集体越级上访案件。

3、要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一号文件要求,我们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从研究增收结构入手,也就是说,什么来钱快就往啥上调整。就我县情况看,当前,要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畜牧业生产、绿色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一要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在我省试点率先取消农业税,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而,我们要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本着“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原则,推进粮食生产向优势品种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要紧紧抓住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看好、农民养畜积极性高涨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肉牛、生猪、绵山羊、大鹅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种,推动畜牧业生产上规模、上水平。要突出抓好总量扩张。进一步落实整村整屯推进的措施,培植一批专业户、专业大户和家庭牧场,千方百计上规模、扩总量。要突出抓好品种改良。要从基础抓起,加强标准化配种站点建设,培养繁改技术人员,加速繁改进程。力争在三年内实现畜禽良种化。要突出抓好科技推广。要加大畜牧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先进养畜技术注入到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水平。在配套技术的应用上,要先搞一批典型,带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突出抓好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服务体系,更好地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三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要坚持把绿色产业开发作为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抓,推进绿色食品开发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初加工向精加工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特色产业开发,要下大气力解决有特色没规模、有规模没特色的问题,努力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的新突破。要强化技能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以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思路,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要大力开展“定向、定点、定单”培训和“特色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要努力拓宽输出渠道。要加强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搜集和劳务输出信息,乡镇要组建工作站,每个村都要有1名信息员。要发挥劳务中介组织、经纪人和在外民工的作用,千方百计扩大输出。要努力打造劳务品牌。在劳动力过剩、劳务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劳务输出要抓特色,着力打造具有明水特点的劳务输出品牌。要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特点的规模型劳务输出,靠壮大输出规模促进品牌提升。要认真抓好维权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在组织劳务输出时要帮助农民工签定规范的劳务合同,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县直有关部门对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严厉查处。要全面清理对农民工的不合理、不合法收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要坚持标准质量,切实搞好备春耕生产。应该说,今年备春耕生产的有利条件很多,政策优惠,墒情较好,投入增多,群众积极性高涨。因而,我们要引导农民高标准地搞好备春耕生产。今年全县备春耕生产,要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在投入标准、农时标准、整地标准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要组织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保证种子质量;要鼓励和引导群众大力施用农肥、生物肥,提高土地产出水平;要提高各类农机具检修质量,坚决达到标准;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集中一切机械力量搞好抢墒整地,加快播种进度,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三、强化领导,为促农增收提供有力保证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第一位工作任务,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措施。因此,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对促农增收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1、要建立组织,靠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农委、财政局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促农增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促农增收工作的指挥和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指导、考核、督查等项工作,又从县、乡抽调精干力量,与上级督查工作组一道驻乡、驻村指导工作,确保每个乡镇有1名市里干部和4名县直机关干部,每个村有2名乡镇机关干部。各乡镇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促农增收的第一职责,集中主要精力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促农增收工作。促农增收工作队的同志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开展工作,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农业技术的“指导员”、解决问题的“办事员”、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和促进农民增收。

2、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当前,农村备春耕生产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宣讲政策与农村当前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一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指导备春耕生产相结合。在帮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搞好备耕耕生产,指导农民调结构、上项目、找市场,鼓励引导农民向绿色食品和高油大豆、专用玉米、粳稻补贴优质品种生产上靠拢,向标准化生产上推进,向标准化生产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二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扶贫解困工作相结合。要通过宣传中央扶持农村和农业的各项政策来坚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扶贫解困工作来深化农民对中央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要不断加大包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力度。特别是县包扶贫困村的部门,要组织干部下基层,帮钱、帮物、帮思路。联系贫困户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也要经常深入到所联系的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雪中送炭,切实解决贫困户备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确保贫困户都能种上地、种好地。三要做到宣讲政策与发挥部门优势相结合。促农增收工作组的同志在搞好宣传、指导、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所在部门的职能优势,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农业部门的干部要在技术服务、种子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优势;财政、金融部门的干部要在涉农财政资金争取和信贷投入上发挥优势;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根据本部门的职能特点,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技能培训、信息提供和劳务输出等方面发挥优势,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3、要协调动作,凝聚合力。各部门要站在全县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认识促农增收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促农增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搞好技术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结构,促进增收;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把农民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其他部门也要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篇10

(一)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自从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广大的农民首次感受到了农业生产的甜头,也让广大农民清楚的了解到、群众充分感受到“队为基础,三级所有”这种集体农业大生产的弊端。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最好的农业生产制度,集体农业生产也由此一直被荒废,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一些村干部的思想认识程度也不高,没有站在发展农村事业的高度来考虑问题,错误的认识发展集体经济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滋生腐败和导致干群不和,也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如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已经过时,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村干部思路不活,方法不力我国有很多村干部思想认识程度不高,对于推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在很多的时候不敢冒险,墨守成规,对于村中的集体资源宁愿闲置浪费也不会想到整合起来将其变为资产,并且村干部队伍表现出老龄,年轻人大多数出去打工创业,很少有留在家中,而且村干部的待遇低,许多人都不愿意当村干部,导致了现在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没有很好地规划和策略。

(三)为民办实事意识不强我国的村官普遍认为自己是管理者,不是服务者,对于老板姓的诉求没有放在心中,为官者服务意识和造福村民的意识淡薄,很多的村干部成为了上级政府传达政策和命令的传声机。

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研究

(一)建设高效、实干的村干部队伍要想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巨大飞跃,首当其冲应该建好一支能够带头发展、带领致富的村干部队伍,注重实干,要把老百姓的诉求放在自己的心中,切实为农民排忧解难,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并且在村干部选拔的时候,把肯干、能干的人才拉拢到村干部队伍当中,并且要着重选拔年轻村干部。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干部的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工作,开拓村干部的视野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探寻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之道,首先要做的就是整合村内的集体资源,将资源转变成资产,如村中沟渠、路道、河塘、闲置校舍、厂房、村部空置房等都是村集体资源,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转租或开发实现收益,其次可以以村集体的名义创办专业合作社,通过高效的方法服务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扩大规模和发展特色产业来提高生产的收益。第三可以将村中闲置土地当做股份,建设厂房招商招租,建成工业集中区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三)创新村干部管理机制,形成创业发展新动力为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积极主动的做好服务和协调的工作,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首先应该加强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引入村级干部考核制度,激励他们为村内的集体事业贡献力量,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初期比较薄弱的时候,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减少自筹资金的压力。其次落实税费优惠措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初期,或多或少会存在困难,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村集体物业租赁所缴房产税、营业税等税费等应该给于政策优惠,对于村级集体工程建设所征的税费通过基础建设的方式返还给村集体。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