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十篇

时间:2023-07-07 17:32:54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69-02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学期。《土木工程概论》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向导作用,肩负着把只具备数理化基础知识的高中生迎接入土木工程行业大门,并使他们了解、熟悉进而热爱这个专业的重要使命。《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包括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类工程结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经济和计算机应用等内容。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门课程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具备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必须对大土木背景下面众多学科都有深入的了解;其次,土木工程专业是在众多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理论和知识,这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在讲授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此外,《土木工程概论》是相对较新的一门课程,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高效的经典教学方法。因此,对于这一课程,展开深入的教学、教法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起浓厚的兴趣,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土木工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增添新鲜血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作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摸索、创新。

一、教学定位准确

课程的教学定位非常重要,教学定位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在“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含的内容、所获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情况,从宏观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础专业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大土木下众多学科中感兴趣的方面,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的定位,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大土木”背景下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岩土工程、桥梁隧道工程等方向所涉及到的基础的工程各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清楚每一个学科的内容及相关方向后,逐渐对土木工程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选择方向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前进动力,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能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使土木工程学生真正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才能真正喜欢这一份职业,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并挖掘在“大土木”背景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为将来选择学科方向及就业方向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方法是课堂的灵魂,是学生激情的催化剂。不当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毫无生气,教学效率低下;得当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并能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众多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方法等都是在实际的工程中遇到了相应的问题,然后集众多工程人员的智慧而提出来的。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如果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内涵、特点的情况下,对他们讲解一些专业术语、专业词汇、专业理论,他们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作者认为,想要让土木工程新生快速地了解一个设计理论的来龙去脉、一种施工方法的技术要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结合相关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当教师把工程实例展示给学生后,学生能非常直观、快速地领会这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背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加强工程实例的讲解,使土木工程专业新生快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入门知识,形象地再现土木工程所涵盖的学科内容和涉及的多方面知识,达到提高对土木工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工程实例的讲解显得十分重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列举工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的背景、发生的机制、产生后果的原因等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引发对此类问题处理方法的思考;其次,要求教师所列举的工程事故一定要带有较为强的时效性,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的切身感受更为强烈。例如当讲到关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专题时,除了讲授一些书本上已有的经典例子外,还可以列举近期上海一商住楼的突然倒塌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使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能够树立现代工程人才的价值观,养成严谨的工程观并把它贯穿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去。

三、教学手段灵活

教学手段是课堂的推进器,合适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大量的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是一种利用多媒体仪器,将授课内容集合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形式,多角度、多视角、全方位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活泼。特别是对于《土木工程概论》这一信息量大、与实际工程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计算机技术惟妙惟肖地演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和立体图像等刺激性环境,进而极大地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担当着信息载体与传达手段的角色,其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进程控制仍需由教师掌控。因此,对于课件的制作,教师应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结构,该结构可借鉴传统教学方式中循序渐进的结构,以体现教学方式的连贯性。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课件的制作,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网络的资源,如一些视频资源。对于《土木工程概论》来说,英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伟大工程巡礼”就是一部非常优秀且合适的视频资源,该系列纪录片纪录全球最具野心和愿景的工程建筑案是如何展开的。藉由各式各样的档案以及高解析度、专业拍摄的影片,节目里将叙述每项工程落成背后的精彩、戏剧性、充满英雄胆识的故事。由主要设计师、工程师、专案经理及工地人员,来说明他们如何克服挑战,打造现代最高、最长、最快和最复杂的工程建筑案。在《伟大工程巡礼》系列节目中,可以见识建构我们日常生活的建筑工程奇观。因此,通过该系列片的播放,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强烈兴趣,而且看到各种伟大的建筑在自己同行手中从无到有地落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找到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度认同感,与此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最全的建筑技术。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上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要充分掌握该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定位准确,采取理论与实际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主次分明、深入浅出地讲授好这门课程。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丁大钓,蒋永生.土木工程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江见鲸,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罗福午.土木工程(专业)概论[M].第三版.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2

关健词:土木工程;建筑业;管理;技术创新

1 引 言

提高土木工程实践环节能力,首先要根据新的知识结构构建人才训练模式,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能力。适应不同行业需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原则在实践中加以锻炼。淡化土木工程各专业界限,体现不同专业方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特征,让技术人员了解“大土木”学科的概貌,形成较高的立足点和较宽的视野。实践环节对于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和管理素养,培养与人共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对测量、地质环节,以及工地参观、专家讲解等手段,进一步了解、认识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外部环境。通过建材试验、土力学试验、水力学试验、结构试验等试验课程,开展综合型和设计型试验,培养动手能力,训练专业技能;,掌握结构分析方法;通过生产实践环节,以建筑企业为依托,以工程项目为背景,强化专业意识和工程素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土木工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年轻的技术人员眼高手低,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在实践质量的监控措施方面薄弱,真正实践锻炼更少。土木工程专业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与实践性强,在实践中安排的生产实习时间较短,不利于技术人员系统了解一个完整单位工程的设计或施工过程,应该既涉及设计阶段的构成、内容及要求,又涉及施工组织与管理及各种工程的施工技术。积极参与工地施工活动,在自身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使土木工程专业与实际相结合十分紧密,使技术人员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能很快适应工作,重要的是要加大实践环节比重,在人力和物力上加大投人,要加强对实践环节质量的监控,采取有效的实践质量监控措施是有必要的。在实践中,实践指导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要激发学习热情,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学到最新颖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机会熟悉行业的最新动态。鼓励不断创新,提高整体素质。学习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布置、施工操作要领、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能等。

3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改善土木工程实践环节

工程施工质量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项目施工的基本要求,对整体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特点,其质量控制工作需要以材料设备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部要以企业技术力量、设备情况、工程要求以及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等的综合分析为基础,构建并完善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较为科学,其施工质量工作开展多是以工程技术交底文件为基础,针对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各因素进行质量管理工作。 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够有效的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施工进度控制是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其对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施工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土木工程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施工进度与施工工期,施工企业延误工期将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这也导致许多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由于施工进度控制不当造成企业竣工结算中因工期延误而支付给甲方一定金额的赔偿,严重损害了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较多,其中多数因素都能够在企业工程进度控制管理体系的管理下得到较好的控制。而许多企业工程进度控制不当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工程进度规划过程中忽略了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工程施工工期中气候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造成工期延误,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 另外,由于土木工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养护工作存在的不足或备用设备不完善也会因设备故障而影响工程进度。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在进行工程进度规划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对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提前预留富裕时间减少气候条件对工程进度影响,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进度处于受控状态,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加强施工设备规划与养护工作的开展,根据施工进度规划在设备闲置期间加强设备养护,保障施工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避免设备故障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情况的发生。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逐年降低,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到施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因此,以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指导土木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成为了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部门的首要工作。 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必须以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为基础,针对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

保障工程施工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较容易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的重要性,针对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有关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 ,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保障工程施工人员财产安全,降低安全事故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特点,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临边防护设施加大检查力度,保障防护设施的完好,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同时加大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专人操作规定 ,避免非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 同时注重施工现场临电管理,有效保障现场安全 ,降低安全事故隐患,降低施工企业安全事故费用支出。

4 结 语

根据当前社会对宽口径、厚基础“大土木”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是科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同时又是理论与实践改革的薄弱环节。土木类实践对工程实践环节能力培养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加强实践过程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环节的质量,促进实践向着满足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大钧. 我国土木工程的新进展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3, 12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3

【摘要】

研究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显示,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教师及“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偏低是其客观现象,地域劣势及管理职能缺失是其建设困境,制定培养“双师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长远规划、组建“社会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以及利用对口支援政策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学术水平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

1.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土木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最大之处在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解决工程实际”,即真正意义上的“硬工科”,强调的是学生走向社会后解决工程实际如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该专业学生导致的社会后果远比其他“软学科”影响大,如一项设计上或施工上有缺陷的工程,一旦投入使用,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巨大经济损失,同时许多后果是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举足轻重,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则是该专业的专业老师,由此凸显出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2.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现状

2.1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比例偏低

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相对较晚,具有“科班”身份的专业教师不多,且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不多,相当比例的基础课程是由一些相近专业的教师通过短期培训或进修后担任的。这种师资配置仅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低年级教学的基本需求,高年级后随着专业课程的增多,师资明显不够,严重制约专业发展。

2.2“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偏低

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专业教师梯队是所有高校都渴求的。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资队伍目前呈现两种趋势:①部分专业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这部分专业教师要么来自于毕业分配,要么来自于相近理科专业教师转型。这部分人员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或职称,但不能指导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②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这部分专业教师来源于生产第一线的企业或相关行业机构, 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未能较好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更不能指导学科建设或科学研究。

3.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困境

3.1地域劣势导致难以引进高学历人才

西部地方高校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多数远离省会,毫无地域优势可言。无论从办学实力还是学校经济实力,西部地方高校都远不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各类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西部地方高校年年都在花“大价钱”搞“人才引进工程”,但收效甚微。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要么不愿来,要么会附带一些学校无法解决的条件。造成人才引进困难的主要原因有:①待遇上,不能保证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教师一样丰厚;②专业上,不能保证先进的实验条件;③职业上,不能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这些因素都直接与经济落后捆绑在一起。

3.2人才管理职能缺失难以留住人才

人才相互流动应该是正常现象,但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流动现象是,流出去的多流进来的少,这就值得深思了。西部地方高校人员管理归口至人事处,虽经多次改革,但管理职能仍“万变不离其踪”,某些管理职能缺失至今存在[1]。西部地方高校教职员工定额相对较满,在人员管理上应分别对待,不能一套模式针对所有人员。对于那些花“大价钱”引进的人才,应该针对他们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其“乐不思蜀”,不再“见异思迁”。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十二字方针中,“待遇留人”西部地方高校是难做到的,只能从后二者着手。

4.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4.1制定培养“双师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长远规划

由于引进理想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难度较大,所以制定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长远计划并尽快落实应该是首选策略。具体做法有:①选送自己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到重点院校进行“硕博连读式培养”;②鼓励具有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读博深造;③激励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④搭建高学历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际的平台,使其获得工程实践经验及注册工程师等相关资质。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4

[关键词] 土木工程特点; 知识结构; 培养计划

[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教育与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国际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08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较多地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培养目标上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服务;专业设置上表现为专业划分过细过多,缺少专业的交叉;课程安排上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而对传授专业研究的最新发展缺少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上则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高等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原先的不足逐渐被认识,教育工作者正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这种体系已经大体建立并处于不断完善中。一方面对于许多问题比如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材建设等已经统一了思想并取得了成果。另一方面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8个专业综合为土木工程,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土木工程人才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了解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将有助于认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最大的两个特点就在于它的”个性”和“综合性”

(一)个性

土木工程常常是单一的,在大部分时候无法连续不断地复制和销售。其规模一般较大,无法试做,做完后也很难退货。此外,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地质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还没有完全国际化,各国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这个特点决定了土木工程产品本身和制作过程具有很强的个性,从业人员应特别重视经验和工程案例的积累。

(二)综合性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计算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经济等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很多场合还应顾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对象除了物以外,还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土木工程师可能仅仅专长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应当有所了解。

二、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素质

一般认为,现代土木工程人才应具备:实践-理论-计算三极的知识结购。

工程师最终的任务是将理论和计算的东西在实践中应用,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所以工程人员必须具备实践技能。同时,土木工程师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因为,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由于客观情况过于复杂等原因,难于如实地进行理论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来解决。理论知识主要指数学、力学和专业知识,也包括必要的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它对实践和计算起指导作用。计算机的出现对传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带来了冲击。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土木工程师必备的条件。这表现在:1.理论分析较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采用计算机分析则有可能提出供选择的方案,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案。2.用计算机模拟结构的试验,一方面可以突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结构的足尺试验,并可方便地修改参数;另一方面有些结构难于进行直接或大量试验(如构筑物倒塌分析等),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就能体现出其优越性。3.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化施工等成为可能。同时,具有实时性、远程性和交互性特点的网络技术的兴起,为大量数据的传送方式提供了新的途径。土木工程综合性强的特点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分析、处理、决策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基础。所以,网络技术必将在土木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

为适应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具备了以上的知识结构的现代土木工程师同时也应尽可能地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2.具备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经济、文化、财政、法律、民族、宗教等);3.有较高的管理理论和能力,具备经营与开拓能力;4.关注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这样,土木工程师才有可能使其所负责的建设项目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从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

三、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5

关键字:C语言程序设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13-0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掌握专业技能及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能把计算机技术同本专业领域紧密结合的人才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趋势[1]。土木工程,作为一个工科专业,掌握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灵活地运用于科学计算及分析中,以解决专业理论及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教师在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往往脱离本专业的背景,单纯地从程序设计的理论出发,枯燥的理论将使学生觉得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没有用,或对此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3]。如何让土木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储备本专业研究型科研人才,将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在全面总结已有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复合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紧密结合土木专业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往往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4]。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认为所学内容应该是如何设计建筑结构、桥梁隧道,如何分析梁板柱、地基等,而不是计算机专业才需要学习的程序设计,对计算机编程不感兴趣,认为设置此课程为多余。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认识的不足直接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更加缺乏信心,对计算机程序产生畏惧心理。

2.教学内容与专业背景脱节。教师在教授程序设计课程过于注重语法、语句、基本概念等细节,忽视培养在算法设计、程序编写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没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程序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相关实际问题的。教授过程及内容过于脱离专业背景,在授课例题、实验例题,特别是计算机综合设计大作业方面,没有专业特色。

3.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往往不注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甚至英语阅读能力。部分学生反映上课时能听懂,可上机时却脑子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无法动手编程,出现“听得懂,编不出”现象,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有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对编译器的语法错误提示看不懂,难以找出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当然更难找出逻辑错误。这也导致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过分依赖指导老师,有任何问题就找老师,自己缺乏必要的思考。

二、选择适合专业教学的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目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及MFC技术因其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方便灵活、界面友好、人机互动能力强等特点[5],已成为当前程序设计的主流,为计算机专业工作者和计算机应用开发人员所喜爱。然而此编程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程序设计规则繁多却自由灵活、容易出错,实践表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在众多高级语言中,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C遵循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模块化设计、结构化编码,较为实用并非常适合科学计算,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今后进行科研实践过程中编程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并对今后学习其他编程工具(如matlab、autolisp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通过对国内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土木强校进行前期调研发现,大多数高校针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为C语言或FORTRAN语言。因此最终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这门高级语言及相关编译环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及方法,利用C语言解决一般应用问题,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尤其是利用所学语言编程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实际问题。对愿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拟在高年级开设C++语言,使学生掌握编制大型软件程序技能(包括运用MFC技术编制人机可视化交流界面),适合今后立志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软件开发的学生。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推进。

三、体现土木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

从专业化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运用、综合能力培养、专业化题库建设四个方面实施。方案实施前,进行学生情况及土木工程专业相关兄弟院校调研,掌握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进行改革。

1.各环节中强调与土木专业的紧密性。在教案、课件PPT、上机实验甚至考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引入土木工程专业背景知识,合理地分配程序设计理论知识及专业应用课时的分配及相关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尤其要上好第一节课,需强调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用途、重要性,以及与将来学习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紧密性。列举计算机编程在专业学习以及应用中的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理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并明确课程的意义。比如可对ANSYS、SAP2000、Opensees等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等。在平时讲授过程中,可适时提出土木工程前沿问题及其与计算机的关联程度,列举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土木工程专业问题的案例,着重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讲解到二维数组时,可联系结构力学中的矩阵位移法,告之学生可利用C语言编制程序解决结构静力分析;运用函数及一维数组等知识点则可以解决施工组织设计、试验数据处理、管网水利分析等专业问题。

2.开发专业化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辅助教学,结合MFC可视化编程技术和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教学课件,形象地体现教学内容,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合适的载体向学生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应注重编程演示以及分组讨论、交流,力求理论知识形象化。注重上机实践能力,做好实验课的答疑。课后通过电子邮件、网站等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及时进行交流,接收掌握学生的负反馈。实现教与学融合、师生互动。

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课堂讲授及试题训练中突出算法设计环节,教学重点从语法向程序设计改变,培养学生算法分析的能力。通过专业化课件、例题、案例的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适时传授相关英语词汇,试点选用“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等英文原版教材,增强学生编译调试程序的能力。

通过短学期计算机综合设计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编制大程序、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并通过分工合作手段,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建立专业化的程序设计试题库。土木工程中力学分析计算、工程预决算都离不开工程软件的支持,土木工程专业背景与计算机编程两者的结合将激发本专业学生对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打好扎实的工程计算编程能力,使其能学以致用。如何切实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植入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现本专业特色是教学实践的关键。首先可通过搜集资料,筛选适合植入程序设计试题的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岩土工程、桥隧工程、工程管理、结构实验等学科专业知识,并分别针对授课用案例、习题、上机实验的特点,进行分类。并对“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编制土木工程专业性强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其次,教师进行试题试做,按难度分类,方便学生选择,形成初步的题库。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扩充并优化题库。但需要指出的是,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一般均为大一新生,他们并未开始学习结构力学等专业课程。因此,设计的案例应遵循以下原则:需给出土木专业背景知识;学生无需具备专业知识也能解题;不宜过于复杂。

如在考核学生在数组及函数方面的掌握程度时,可根据结构力学中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刚度矩阵的高斯消去法等知识点设计试题。以下为一案例。

请写出以下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本题背景:运用矩阵位移法编制C语言程序可计算图1所示结构在荷载P作用下节点C位移及各构件内力(假定构件轴向刚度EA=1,抗弯刚度EI=1)。本程序为结构分析重要环节,用于转化刚度矩阵,设数组stiffnessM为结构刚度矩阵。

#include

#define DIMENSION 3

void TransferM(double array[][DIMENSION])

{

?摇int row1,row2,col;

?摇double m;

?摇for(row1=0; row1

?摇{

?摇?摇for(row2=row1+1; row2

?摇?摇{?摇m = array[row2][row1]/array[row1][row1];

?摇?摇?摇 for(col=row1; col

?摇?摇?摇 array[row2][col] -= array[row1][col]*m;

?摇?摇}

?摇}

}

void main()

{?摇double stiffnessM[DIMENSION][DIMENSION]={

?摇?摇?摇?摇?摇{4,2,0},

?摇?摇?摇?摇?摇{2,24,0},

?摇?摇?摇?摇?摇{0,0,8},

?摇 };

?摇 TransferM(stiffnessM);

?摇 for(int i=0; i

?摇 {?摇for(int j=0; j

?摇?摇?摇?摇?摇printf("%6.2lf",stiffnessM[i][j]);

?摇?摇 printf("\n");

?摇}

}

本题实质是对图1所示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进行高斯消去法,将总刚转化后成为上三角矩阵,便于后续的节点位移计算。虽然无需专业知识,学生通过阅读程序也可写出结果,但整个求解过程却让他感受到切实解决了一个专业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而且等到他接触结构力学中的矩阵位移法时,也将有意识地尝试用编程来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以复合型人才教学研究为目标,紧密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将土木专业背景知识有机地引入到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选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辅以可视化编程技术,极大激发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上机实践及综合课程设计三大环节,开发适用于计算程序设计课程专业化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形成具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试题库;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锻炼,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将改变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程序设计课程难教也难学的现象,对于促进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秀平,许劲,陈翔.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03,17(2):89-91.

[2]谢步瀛,王.与土木工程专业相结合的VB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20-123.

[3]陈丽花.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学理论,2010,(3):175-176.

[4]教传艳.浅谈机械专业C语言课程教改方法之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131.

[5]刘树新,李革.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在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6,19(Supp):190-191(226).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6

【关键词】土建法规;实践;意义

土建法规课程是高职土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一门对学生在工程建设中形成法律意识和法律综合素养的重要专业课程,更是为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专业课程。因为土建法规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从事这一行业,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土建法规教育,让他们把法规的规范带到这个行业中去,是土建行业施工过程更加规范化、合理化,避免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也可以为土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这也是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所在,首先我们要对土木工程建设的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更深层次明白土建法规的实践意义。

一、土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土建法规的出台是针对土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土木工程建设是现在的一个热门行业,但是土木工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爆发,我们的经济和安全都会收到威胁,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从深层意义上理解土建法规的实践意义。

(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多建筑公司所雇佣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素质比较低的,这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他们对土木工程建设的规范化操作仍然不太了解,这就会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市场要求。这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注重这个问题。

(二)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漏洞

土木工程建设中对施工现场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一旦施工出现问题,工程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必须重视施工现场的作业和各种机械的运行,管理好现场,掌控全局。

(三)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事故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时有发生,大部分事故原因调查显示事故是由于工程施工作业不规范,人们缺乏这方面的安全意识。

二、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优化措施

土建工程的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所以土建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加以重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促进土建工程的健康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工作人员是土木工程建设的主要劳动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工作质量。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建筑公司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二)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工程质量。而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施工现场完成的,所以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一定要严格,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只有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施工过程才能规范化,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三)优化现场施工方案

现场施工方案是施工遵循的总策划,所以施工方案的策划一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做到施工方案最优化,避免施工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直接地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土木工程的质量。为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质量问题是土木工程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时时了解工程的进度和安全问题,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定期质量检查也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考虑解决方案,防止事态严重化。

三、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

土建法规的出台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为了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只有土建过程中严格遵循土建法规的要求,土建一般是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的,而且土建工程的质量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所以土建法规的存在和严格遵守是非常必要的。

(一)顺应时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建O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当今社会,提高土木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是建筑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而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每一步的规范化,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规范每一个步骤,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门槛,使得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提高,更有利于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健康蓬勃发展。

(二)提高土建工程质量

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于土木工程的质量要求都不会下降,而且质量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质量的把关也是十分严格的,因而我国对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每一步的规范都做了规定,只要施工人员按照土建法规完成土木工程建设,那么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一般的不会有问题的。此外,这也显示了我国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以人民的安全为前提的。

(三)满足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经济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系。而且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低成本,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市场的普遍需求,所以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很多投资公司在选择建筑公司时也非常注重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规范化。所以严格按照土建法规进行施工操作,提高建筑公司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满足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小结

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在于规范施工作业和施工现场,避免出现安全性问题,促进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良性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意义,才能认真了解土建法规,把它带乳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去。我们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才能土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满足我们社会主义特殊时期的市场需求,顺应时展的需求。所以土木工程建设法规的实践在土木建设行业是必须进行而且十分有效果的。土木建设法规就是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很有针对性,所以它的实行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小薇.新时期加强土建工程现场管理的意义及措施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4,12(27):385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不足

1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般来说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施工地区的湿度变化、地质结构等,这些自然抗力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一些人为的因素确实可以避免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水平对整个土木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因此及时发现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这些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本文将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地阐述。

1.1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安全问题

土木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等都比较高的工程项目,同时它的结构性较为复杂,因此土木工程的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施工管理的难度。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项目具有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对整个工程建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近年来安全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例如施工作业中安全设备的安装、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佩戴安全帽、施工现场技术操作规范等这些方面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另外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致使施工中安全管理措施并不符合相关的标准,使土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2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近年来土木工程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但是掌握关键技术的施工人员数量增长速度却并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建设队伍的建立。土木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专业学科比较广泛,这就决定了其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同时它的技术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而施工技术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分化较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施工管理的难度,阻碍了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

1.3施工项目实现法人制度还未有效落实

土木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正在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运行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中设计到的方面比较广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甚至造成土木工程施工的混乱。

1.4招标投标管理制度不规范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的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地方主义保护过于严重,甚至一部分地区不允许外地企业进行工程投标,这样做并不利于我国土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阻碍了它的进步。另外部分单位将承包价格定位的过高,不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土木工程建设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切实保障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施工周期,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土木工程的进步,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解决其出现的问题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接下来本文将对施工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详细地说明,以供参考使用。

2.1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土木工程的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建设意识,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进度。首先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加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同时通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安全防护技能;其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以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系数,同时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以保障安全管理机制的顺利运行。总之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意识有助于提高其施工管理水平。

2.2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近年来,土木工程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其要求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对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建设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所建设工程的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以提高施工人员的作业水平。施工企业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施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保证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施工单位还可以定期召开经验学习交流会,做到施工技术共享,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2.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

为了有效地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施工单位可以成立现场管理监督部门,同时建立健全现场质量管理机制,提高现场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监督部门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巡查工作,以确保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对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当尽心及时的解决,以消除安全隐患。施工单位还应当充分协调施工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保障施工现场的秩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的施工的周期。另外施工单位应当严格制定现场施工标标准,施工完成后相关的部门应当对施工情况进行检验,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切实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其中的问题有各自的特异性,施工过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解决,以切实提高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总之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手段,以保障土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淑荣.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的不足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00).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8

关键词:多媒体 土木工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121-02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建筑业应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本世纪初,我国房地产市场也逐步升温,繁荣火爆的景象从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向内陆大中城市扩散。这些都表明,土木工程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成为我国高校炙手可热的专业。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使多媒体的前沿技术与复杂的工程应用需求完美结合,是计算机界和工程界共同关注和致力推动的重大课题。

1 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1]

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之一,一直以建筑业为其产业背景。[2]该专业就是为了培养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各类建筑工程中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见,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学科,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这就给该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2 多媒体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教学采用直接灌输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的土木专业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理解、深化认知,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的过程。现阶段,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于多媒体仿真技术的分析模型

多媒体仿真技术是指利用场景、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手段建立系统模型,并将仿真实验所产生的信息和数据转变成为被感受的场景、图片和过程,以辅助人们进行决策。[3]也就是说,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形式的综合表现,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模拟,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清晰和直观的认识以达到仿真效果。近年来,多媒体仿真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应用。

(1)工程地质分析模型。

土木工程设施的第一步骤就是对工程地进行地质勘查和地质分析,可以说工程地质分析在整个工程开发过程中起着先行的作用,对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土木工程地质的教学中,基于多媒体仿真技术的工程地质分析模型,已经成为了最佳载体。教师可一边动态演示该模型,一边对复杂的地质因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进行逐个讲解和综合分析。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地质实体的内部构造、空间特征和变化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了解地质实体的构造特征,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积累工程地质的分析经验。

工程地质分析模型可以综合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高地应力等多个属性,对工程地质进行全方位的可视化分析,具备较强的通用性。

(2)工程结构分析模型。

土木工程的结构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土木工程的结构非常复杂,要考虑承载能力、抗震性能、材料的变形能力、防火防腐防裂性能等多方面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土木工程结构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构建工程结构分析模型,将整个工程的结构一层一层地拆解剖析,向学生形象地展现整个建模过程。必要时可以暂停画面分步解析、重点讲解,使学生克服教学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在该模型中还可以随时修改参数,直观地揭示参数变化前后工程结构发生的改变,使复杂的荷载效果可视化、动态化。

工程结构分析模型不仅可以摆脱模型过小的限制,进行足尺寸的试验,而且还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可以随意变化角度,方便我们从任意视角去观察,体现了多媒体仿真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2 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能够启迪思路、层层深入,进而深化专业知识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因而已经成为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教学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与土木工程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展示实际的工程情况。由于是真实情境的再现,让学生在教室中即可感受到建筑工程的现场氛围,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还提高了教学的安全性,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施工的安全问题和工程的质量问题是土木工程的重点,是使施工过程和建筑能够抵抗各种自然或人为作用力的保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经常播放一些工程事故的视频,并让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来可以清楚地讲解工程材料、建筑结构等专业知识,二来也可通过形象的工程事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和工程事故的危害性。这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案例教学,在传授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强化了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3 观看视频实验

土木工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土木工程学科也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服务实践的应用型专业。而且,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常先行于理论。因此,实验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中之重,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建材性能的检测方法、技术标准,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工程应用打下基础[4],具有极其重要的教学意义。

但学校限于条件,难以建立大规模、规范化的土木工程实习基地;而去施工现场实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人施工,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可以将一些操作时间长、施工费用高、危险系数高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和讲解,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降低了实验难度、缩短了实验时间。

2.4 补充教学内容

我国现行的高校教材调整周期较长, 更新比较缓慢,远远跟不上土木工程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了解到学科的前沿技术,加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可以及时补充教学知识、完善教学结构,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

3 多媒体技术与土木工程专业的融合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传授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应用中受需求牵引,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在考虑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目标要求上,有了明确的技术方向;而另一方面,土木工程专业得到多媒体技术的支持,获得了更大的突破,为人们开发多维思维空间开辟了新的道路。[5]

可见,多媒体技术与土木工程学科相辅相成,形成了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将会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运用多媒体技术、自制分析模型、进行案例教学、观看视频实验、补充教学内容等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已经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的制约,现阶段的应用还不是十分普遍。相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将在未来的高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土木工程[EB/OL].百度百科.

[2] 祁玲,孙南屏,张慧珍.改革开放以来土木工程专业产业背景的主要变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0-34.

[3] 张凯.多媒体仿真技术概述[J].科技广场,2009(11).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9

关键词:工程教育;必然趋势;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02-01

一、工程教育下的培养规格

1、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毕业生成为既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又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掌握工程力学、水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规划与选型、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与方法,掌握工程监理、项目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高等数学和本专业所必须的工程数学、普通物理的基本理论,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4、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适用条件,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画法几何基本原理,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计算原理,一般基础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的一般过程。了解项目策划、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5、掌握土木工程项目的勘测、规划、选线或选型、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术;掌握土木工程基础的设计方法,了解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与试验的基本方法;了解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设计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

6、具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木工程勘测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和进行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进行工程监测、检测的初步能力;具有一般土木工程项目规划或策划的初步能力;具有专业必须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

7、具有查阅文献或其他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基本能力。

8、具有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初步能力。

9、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二、工程教育下的培养措施

1、根据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制定与本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课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两个方向;课内总学时为2174。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同时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保证课程开设的质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作用,鼓励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获取实际工程知识。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强化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行导师制,通过组织各种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实验室开放体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5、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工程教育下的培养能力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测绘、工程绘图能力。

2、具有工程结构设计能力,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能力、试验检测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3、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5、具有用英文编写标书文件、参与国际招投标、参与国外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并能与外方交流的能力。

6、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和养护身体的知识与方法,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四、结束语

我们在工程教育下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自治区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生源充足,就业状况良好,历届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赢得了较高的声望,办学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尽管目前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如何紧跟时展,培养合格土木工程人才,完善专业建设是仍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志源.《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包世华.《结构力学人才》(上、下册)(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 过静君.《工程教育》(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26-02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和实践性,其学科内容不仅包括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而且包括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论。[1]近年来国家基础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大型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各类新的工程技术问题也不断涌现。这给广大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舞台,同时也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是我国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在新的形势下,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应具备以下能力: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的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领导能力;能胜任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具有终身学习和保持科学创新思维的能力与习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胜任复杂多变的职业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不仅要拥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当前,社会在不断地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工程课题复杂多变,科研创新能力既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的法宝,也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舞台的尖兵利器。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本科生为例,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今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现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试图探索一套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土木工程以及相近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的土木工程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力量。

一、当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整体状况

自1999年以来,经过13年的扩招,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本科生已经突破700万大关,在数量上居世界首位,相当于一个小型国家的总人口量。[2]理论上,数目庞大的工程技术人员往往能迅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就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而言,这庞大的基数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工程科研创新能力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就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工程问题,相反,在这繁荣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我国高校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缺陷,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现今世界绝大多数高新工程技术及创新设计方案仍旧出自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

与西方发达国家同等层次的学生相比,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工程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还是远远落后的,初出茅庐的本科毕业生科研素养不高,甚至工作多年的工程师的科研创新水平仍旧相对较低,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

据统计,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0∶1,但我国高校科研创新的主体人员却集中在占人数比例相对较低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师中。[3]这样巨大的反差说明当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本科生总体上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差,但同时也说明,我国高校的科研创新存在巨大的潜力。本科生充满朝气,思维活跃,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能突破传统思想的约束,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因此,高校如能采取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积极调动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充分挖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将能为我国的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二、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调查

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及相近工科专业的四年级本科生为对象展开随机调查,之所以选择这一群体,主要考虑到大四本科生已经经过近三年半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短期的专业实践实习,他们对个人能力、个人的培养需求、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以及所学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已经有了较系统的、较深入的认识,针对这一群体的调查更能反映问题,也更有利于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此次随机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62份,回收率87%。调查采用半结构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科专业本科生个人的教育培养定位、个人的志趣方向、个人科研创新能力的自我评估、对现行教育培养模式的认同感以及对培养模式改革方向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有65.5%的被调查者赞同在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重点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有84.9%的被调查者对在学期间参与各类科研创新活动非常感兴趣,但只有20.7%的被调查者对于本专业方向的创新科研非常感兴趣;有73.6%和和21.8%的被调查者自我评估其科研创新能力水平为一般和不强。调查还发现,90%以上的被调查者强烈不认同目前的教育培养模式和考核机制,认为必须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变革。

对调查结果简单分析可知,目前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较高,但该群体总体的科研创新能力还待提高。

该群体对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方向跨度大,随意性强。因此,对于本科生群体的科研创新意识必须加强引导和管理,使本科生发散性思维较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能保证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导致本科生群体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有多种,大体上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客观上,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主观上,主要是我国的现行高等教育模式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采用知识灌输式的培养模式,使得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求知型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创新意识得不到提高。此外,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能力考查依然依赖于应试教育的卷面分数,使得学生过多地关注考试得分,而不是自我能力的提高。

三、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1.师资力量的引进与合理分配

师资是一个专业的灵魂。教师是学生的灵魂规划师。

在师资的引进中,土木工程专业更应该倾向于吸纳富有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科研经验的工作者,因为这些工作者长期站在专业的前沿,他们不仅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而且对于专业的发展方向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在课堂上不仅能完整地传授教材理论,更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更多的前沿课题和实际工程问题。这样的教师不仅能引导和激励学生向科研创新方向发展,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探讨的兴趣和能力水平。

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应当考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工作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任务分配上,建议中老年教师多承担低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都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足够的科研底蕴和工程经验。因为中老年教师具有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积累,已经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他们对学科和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由他们担任低年级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更容易讲解透彻,也更有助于本科生打好基础,同时也能从思想上对本科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本科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建议中青年教师多承担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中青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思维活跃,能接触到土木工程学科最前沿的研究课题,由他们承担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往往能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上看待和讲解问题,这将有助于开拓本科生的视野,培养其科研创新意识。

2.课堂规模与教学模式

课堂是本科生科研创新的激发器。

考虑到学生规模和教学资源的限制,目前很多地方高校都采用大班授课模式。大班授课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加课堂信息容量,从而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但是大班授课模式也有明显的缺点,首先这种授课模式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听课学生规模较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就很难准确掌控讲授知识的重点群体和讲课深度;其次,由于大班学生规模较大,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做到与大多数学生的深度互动,这就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学生处于被灌输,被强化的地位。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没有被调到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不到引导和开发,知识面得不到拓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前人已经证明了的知识,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因此,实现课堂规模的控制是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首要问题。在课堂规模控制上,应缩减课堂人数规模,在本科新生入学后即进行学习能力和志趣爱好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将能力爱好相近的学生分为适当规模的小班,并以此来编制教学培养计划并分配合适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尽管多年来一直在倡导改革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教师“讲”、学生“听”仍然是绝大多数教师的首选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互动,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造成学生毕业后其知识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为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多提出与当前生产和工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与所讲授的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们参与交流探讨,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学生们的主动求知意识和专业学习兴趣。在课堂时间使用上,还应把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考虑进去,使思考时间达到一定的比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个比例在3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这样既能满足课堂教学容量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对于科研创新的思考。

3.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依赖课程考试分数,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新形势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功,又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应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还应当重视专业理论知识以外的创新能力培养。具体考核时,建议采取“5+3+2”的综合考核模式,即专业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50%,专业实践能力占总成绩的30%,剩下的20%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科研创新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目标、多标准的考核方式,也即只要学生在任意一方面表现突出,而其他方面表现平平,也视为考核合格。灵活的考核方式给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留出了较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空间。

4.导师制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导师是学生科研创新的助跑者,是学生科研创新的引路人。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导师制主要是针对研究生而设立的,而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行的是辅导员管理制,这主要是我国大多数高校师资力量相对紧张,师生比例相对偏高造成的。[4]随着本科生规模的扩大,辅导员管理制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上均已经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

本科生群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为了加强对本科生的引导和管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为了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对导师制的看法,笔者也做了随机调查,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74.7%的学生期望在学期间得到导师的指导,有83.9%的学生对于导师的期望在于导师能直接指导其进行科研创新工作,而不是导师的名气(期望导师名气的仅占5.7%)。这说明本科生对于导师的期望趋于实际,而不是虚无。

可见,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行导师制既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仅依靠在校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明显紧张,同时实践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为了解决导师不足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高校可以考虑向企业和科研院所伸出橄榄枝,大力招揽在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方面工作在科研和土木工程一线的工程师作为导师,从而增加导师的基数,以合约的形式联合培养学生。

这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使本科生在学期间即能进入工程的前沿,遇到更加实际、具体的问题,并能在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知识视野、提高科研素养、积累工作经验,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岗位工作,进而获得企业的青睐。这种培养模式尤其适合实践性很强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也是高校、学生和企业合作共赢,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当前,社会在不断地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工程课题复杂多变,科研创新能力既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的法宝,也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舞台的尖兵利器。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是我国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我们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不仅要拥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本文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本科生为例,通过调查了解了当今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现状,了解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土木工程以及相近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本文的工作为新时期相关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军,张猛,王建强,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40-144.

[2]朱娴,吴涧.研究教学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