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07-04 17:23:38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篇1

我国正积极倡议推动的“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之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全新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该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也为我国各大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提出全新考验。据目前测算,“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随着“一带一路”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建设,未来将面临诸多国际大型土建工程,需要大量的扎实专业基础、精通国际通用语言的专业技术人员[1]。然而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时,采取的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即教师只是讲解文章当中的词汇、语法以及长难句,学生很少参与其中,对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提升并不大,且与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英语应用相差较大,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欠佳[2-3]。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在新战略下,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4]。

2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以中国周边国家为主要辐射对象,包括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乃至非洲、澳洲及美洲。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官方语言为英语,且依据国际工程行业惯例,要求相关工程材料编制、工程项目管理必须采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同时,由于融入国际化工程项目,要求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国际工程人员交流,对于技术人员的英语交流能力同样提出高要求;因此,在“一带一路”、“十三五”创新驱动创新国家战略的新形势驱动下,对于我们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也提出新的考验。如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培养人才能够适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整体要求,使其能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大型工程建设,将有力促进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及社会影响提升[5]。达到以上目的的重要一环,即在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根据“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要求,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本科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全新挑战:(1)要求学生具有娴熟英语沟通能力。“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包括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两大主题,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6]。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深入推进,可预见,未来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大型工程,而进行项目设计、施工及管理等,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娴熟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与国外相关政府、企业、社会团队展开广泛沟通;能够与同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工程队伍、当地居民进行顺畅的沟通交流,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应该是我们未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考虑的新问题,而这也正是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新挑战[7]。(2)要求具有过硬国际专业术语掌握能力。“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要求所有参与其中企业走出国门,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发展思路与眼光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如何在国际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唯有掌握过硬本领与创新成果,对于国际专业术语清晰并能灵活应用,在进行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方面方能在国际化战略中站稳脚跟[8];故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而言,要求我们在传授本专业知识同时,有意识地培养本科生对于国际通用的专业术语的重点培训、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就进行较为系统训练,达到可熟练掌握国际通用的专业术语表达,可轻松阅读相关行业标书、行业规范及工程资料的能力。(3)要求具有适应国际化行业标准及规则能力。“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故对于参与其中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要求具有适应国际化行业标准的基本能力,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规则要有所耳闻,并能尽快适应,培养一批精通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工科院校的当务之急[9]。此外,国际化工程不同于国内工程项目,其管理模式、工作方式、依据标准均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若能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本科教育过程就有意识贯穿国际化标准的知识讲解,对于我们培养学生尽快融入国际化战略大有裨益。以上三个全新挑战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思考,如何优化现有教学方式,如何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如何探索培养学生适应国际化能力,均为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新问题。此次教改的探索研究就是以“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为培养导向,针对以上三大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现有教学模式,拟对现有教学模式展开深入改革、优化,拟通过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内容优化等方式,使得土木工程本科生能够适应目前新形势需要,成为更受社会欢迎、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

3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及内容改革探索

3.1教学目标

以国际化趋势为导向、以国际化工程认知为核心、以综合能力为考核目标,并依据现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不适应新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新形势现实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探索考核机制。在教学大纲方面,强调国际化趋势,重视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实用化、专业化及标准化。在教学体系方面,设定基础英文教学模块、专业知识英文授课模块、软技能模块的课程设置三个模块,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具有广泛的国际化工程能力所服务,即具有一般的英文交际能力、扎实过硬专业知识能力和工程应变能力,同时,提出适应于现有新战略的考核模式,改革考核目标,深入能力培养,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3.2教学内容分解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现有教学大纲,笔者所在团队进行了3轮期的教学新模式探索,并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整体导向,开展了以下主要教学方式的研究工作:(1)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现有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新要求,以国际化趋势为导向改进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大纲,站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国际化整体战略和视野的角度,对现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进行整体优化,强调国际化趋势,重视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实用化、专业化及标准化[10]。具体体现在:①在“培养目标”一栏更加明确专业英语培养的实用性目标,增补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熟练阅读国际土建工程标书、公文及工程资料等,强调其学习专业不仅服务专业文献阅读,同时服务于工程实践国际化趋势。②对于需要掌握的专业词汇,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实现与国际工程领域通用词汇进行整体对接,确保所学词汇是国际上正在广泛应用的词汇,而非冷僻或Chinglish。使得学生能通过本专业课程学习可方便理解国际土建工程常用专业词汇。③进一步整理国外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明确国外本科生如何逐步学习专业化词汇、短语及习惯性工程表述等方法,并用于所在教学团队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学习,使得学生所学可达到国际标准化程度。④组织订阅本行业国际化规范、标准(如ISRM国际标准、IAEG国际标准、EUR2009欧洲土木规范、ASCE美国土木规范等),并将诸类规范、标准作为教学大纲参考书目或资料,要求学生有条件系统阅读、学习,并尽可能提交阅读体会等。(2)以国际化工程认知为核心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目前现有教学模式,通过融入新的国际化战略导向思路,初步考虑通过建立起基础英文教学模块、专业知识英语教学模块、软技能模块三大课程设置改革,实现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系统学习。其中,三个模块在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但这三个模块均为服务于国际化战略的新形势,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具有广泛的国际化工程能力所服务,即具有一般的英文交际能力、扎实过硬专业知识能力和工程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如下:①基础英文教学模块主要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英文能力,包含了英文基础听、说、读、写能力。在从事国际化工程实践时,能够自主应对各种常规的交际问题,故除了大学生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基础课程前期学习外,需要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课后多阅读、收看关于土木工程领域的介绍性资料、视频报道、纪录片等[11],如BBC频道的《SuperEngineering》、Discovery频道的《BuildingsandLife》,CCTV纪录频道的《OneRoad,OneBelt》等,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阅读体会撰写,并在课堂用英语讲解,提升整体学习兴趣与基础感知。②专业知识英语教学模块主要针对具体所学专业的具体专业知识,比如边坡工程防护知识、基坑工程稳定性计算知识、隧道工程支护知识等,但区别于原有教学体系的是,该模块要求尽可能引入针对性国际化工程案例,通过采用PPT、视频,工程资料英文施工图、设计任务书、国际工程招投标合同书、专门技术咨询广告及外籍专家访谈等结合形式[12],使得本科生具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第一手英文专业知识资料,训练国际化专业知识构建体系。③软技能模块则是为培养情境实践能力而设计,这是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综合能力的核心部分,强调学生结合具体国际化工程问题的解决技巧和能力的掌握,包括工程领域以外的沟通协调能力。这类教学模块要求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配合,初步考虑采用邀请具有丰富国际化工程经验的工程师进入课堂,并配合授课教师综合展开,通过讲解其在国外工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通过专业或沟通整体解决,这一模块也是对任课教师要求最高的一个模块。(3)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考核机制探索。考核目标是指给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提供所需要的评价标准,以便客观地讨论、监督、衡量绩效。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考核目标为:①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②掌握土木工程专业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现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③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④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基于“一带一路”、“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考虑第②、③条的要求实际上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教学大纲的改革,通过以下思路实现:①增加课堂训练的考核占比;在不违反学校对于考查课程的考核比例设置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平时学生表现成绩比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及口语表达等,达到实用训练目标,同时增加课堂实际效果。②降低最终考试成绩占比;通过恰当压缩考试分数占比,给学生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学习,而非重点突击,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得的最终目的。③实战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来引导学生讨论[13],在考试内容设置上,以教学大纲为蓝本,结合课程考核大纲,重点强调学生的实战能力,初步考虑将工程标书、规范标准等里面的专业词汇进行识记、核心段落进行翻译,实用化的工程项目报告核心内容进行整理等,以达到实战能力的提升。

4现阶段的教学效果分析

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新形势,从2016年开始,笔者所在团队带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已有意识将“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背景、目的以及该战略对于本科生就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等给予了较为系统地学习,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该战略的新动向,创造条件进行专业英语的全面、系统学习;经各位老师的初步努力,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4个专业方向通过率从2016年的82.5%升至2018年的97%;到课率较之2016年的85%到2018年全勤出席,反映出学生对于该课程新模式的认可度大大提升。此外,在课堂中采用了搜集到的我国参与的国际化工程项目标书2份、勘察报告1份、设计报告及图集1份、施工资料及施工图集2份、施工组织报告1份,所有这些材料均用英语编写,且完全来自工程一线,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与讲授意义。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笔者穿插所讲主题内容,将这些材料对照所学专业英语讲授,并要求学生对英文版工程资料进行翻译,并一起分析其与国内工程材料的差异性。同时,笔者积极结合我校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与国外来华任课教师的深入交流,学习国外大学开展专业教学的好的模式与方法,积极探索更为适应新形势的课程教学模式,并邀请外教深入课堂指导课程教学。经对学生调研反映:课堂内容生动、学习针对性强、资料丰富;对于任课教师来说,通过采用以上模式,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得以充分调动,上课变得更为轻松,而同时学生的吸收能力也得到较好提升。同时,由于认识到该课程重要性,也乐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深入钻研该课程知识。当然,笔者团队深知如何系统、全面凝练新的教学模式、形成稳定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以适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新要求,应是笔者所在团队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国内从事该课程教学教师的一致追求。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教学 创新改革 土木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以此为契机,地方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也应在此政策下进行改革,因此如何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优化教学模式;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出具有卓越工程能力和较高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师,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创新改革中急需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卓越计划”实施理念和土木工程专业基本要求

该计划强调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

基于上述总体培养目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使其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工程管理基础;使其掌握土木工程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具有本专业领域至少两个主要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使其历经扎实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从事本专业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工程监测与技术研发等多项工作的综合技能。

二、现有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差距

现有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案制订缺乏学生就业针对性,致使职业导向不清,行业衔接缺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展教学课程设置时,基本是以宽口径形式制定教学方案,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涵盖各类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但是,在采用宽口径教育模式的同时,由于一部分高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未充分考虑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来设置各课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关系以及与课程实习、工程实践环节的衔接问题,致使专业教学目标不明确,就业针对性不足,致使学生不能真正掌握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的措施

(1)基于“卓越计划”实施理念,打破传统宽口径制定教学方案做法,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基本理论的工程概念和实践应用;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工程实际问题中所蕴涵的基本原理,从而实现原理、方法和应用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在具体实施中,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案中明确以教学实践相结合为主线,打破原有大一大二主要学习公共课,大三大四主要学习专业课的模式。

(2)紧扣“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教学机制,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建议高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制定联合教学实施办法,与大型骨干企业签订联合教学协议,聘请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工程师作为学生教学实践导师,探索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现场工作经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积极参与国际科研项目合作,创造国际教学新模式,不断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科研合作机会不断增多,高校间互换学生培养机制也不断完善。基于此,高校在制定土木工程教学培养方案时,应探索建立中外工程教学联合体,与国际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标准接轨,进一步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国际交流,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出熟悉各国特色文化、法律法规和工程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

四、结语

“卓越计划”是我国高校的重大教育改革计划,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培养作为其中重要部分之一,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方案制定时应该不断思考如何构建与我国工程实践协调发展的教育模式;如何有效地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创新技能;如何实现就业服务功能的有效性,有效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工程伦理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确定专业应用型的发展定位及体现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同时,确保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匹配,为有效推动国家“卓越计划”的实施服务。

参考文献: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1、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与过去相比,现代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改善,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创建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所以,土木工程显示了在发展中应有的现代感、多元感及科技感的特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专业化的培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强大的施工管理能力,同时还得跟上时代的需求,及时吸收当前建筑领域的先沿信息。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尤其对于高新技术的使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是直接面向土建行业,面向社会,这必须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不然他们不合格的成果会给人们带来无法预测的安全隐患。

2、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的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很难符合人才培养的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是受限于学科教材,无法打破学科教材内容的束缚;创新教学方式的缺乏,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科的求知欲;教师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动手能力的教育思想,也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2 专业师资的整体素质

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开展的条件和保证。青年教师比例太大,缺乏高水平教学团队领导者,团队教学合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整体教学方式、水平、质量不高。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而且缺少具有工程师、教师的“双重角色”型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提高现代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水平。

2.3 课程结构的亟待优化

公共基础课的比例过多,专业必修课比例过少。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角度,基础课学的太过深入,但技术基础课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充分掌握。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上,应当坚持土木工程专业课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缺少综合化课程。此外,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3.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面对建筑行业更为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高校对建筑人才的培养应满足对21世纪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市场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多种技术,而且还必须有较强的施工项目管理能力,具备“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符合现代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

3.1 强化专业课程的体系

调整课程的构架。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可分为大块体和小块体。大块体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小块体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从而调整人才市场活跃式转变的需求,同时也便于学生多角度选择发展方向。根据此体系构架中,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也储备了与土木工程专业相邻方向的知识。

优化课程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前沿性也应该慢慢增加。同时,建立课程评审委员会,针对专业课程内容的质量及授课的课件等等进行评审把关。

3.2 完善实践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包括施工管理实践、工程设计实践和实验室实践。这三部分都必须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培训。

3.2.1 施工管理实践

与施工单位共同配合,让学生分析组件、了解组件,将原有固定的实习时间分段实习,同时,将勘测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类实习分散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施工阶段,且让学生参与施工过程中的小项目实践,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2 工程设计实践

与设计单位共同配合,从一个简单的建设项目来接触设计,以工程设计为练习,练习工程制图,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在完成设计中学习课程知识,将设计与基本理论知识想结合,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3.2.3 实验室实践

提倡学生在实验中采用“自主+传授”的模式,预先公布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实验视频和预习实验内容,再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然后由指导教师传授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实践,这样既能让学生系统的理解实践的有用性,又能有效的激发、巩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3.3 建设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

培养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且 “双重角色”型教师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巩固师资队伍的力量:第一,加强教师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动态、教学改革信息,学习先进的科研、教学方法,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及时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增强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第二,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平均分配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等部门去锻炼,确保最短的时间内教师队伍在不同单位得到充分的培训,积累实际的工作经历,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导学生才能更加具有科学性。第三,通过引导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再经过学校的短期理论培训,形成一套较强操作性兼理论的教学系统,提高土木工程人才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运用能力。

3.4 构建创新活动的培养平台

以土木工程专业竞赛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竞赛,如结构设计竞赛、CAD竞赛、工程测量竞赛、力学竞赛、等。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新方法、新技术的使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竞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这个平台,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和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利用专业的学术讲座、实践基地及专业科技培训计划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站在新的角度去分析,分析前人失败的研究案例,再由专业教师指导撰写科技论文,在精心选题中训练创新思维,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作者单位: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学,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4。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篇4

>>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工作状况跟踪调查分析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近五年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和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探索 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监控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结构问题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跟踪管理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讨 新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训练项目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与建议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团队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的研究 土木工程毕业班上课学习状况调查与研究 用人单位毕业生需求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气象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跟踪调查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李连成.调查问卷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秘书,2000,

(2):18-19.

[3]傅志远.调查问卷设计常见偏误及纠正[J].通信企业管理,2003,

(7):24-25.

[4]慧丽.统计工作中调查问卷设计的质量控制[J].科学决策,2008,

(9):31-33.

[5]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324.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 创新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62-02

近年来,国家及社会均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技术不断革新的现状。目前,由国务院批准,并由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启动并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主要是对这一现状进行的积极革新。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对“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具体解释是:“质量工程”是以提高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提高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在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等 6 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支持和鼓励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深入改革和大胆创新,引导高校的本科教学方向,带动教学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所以,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配合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以及适应土木专业发展的趋势而进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

(一)国外人才培养的模式

国外工程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式主要有美国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主要是由社会和学校两部分组成,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先进行工科基础教育,学生毕业后则由社会提供具体化、职业化的专门教育,并且有各专业的工程师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在完成所有项目以后才能成为工程师;欧洲大陆教育主要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其培养过程主要在学校完成,大学生在学校要先完成与工程师相关的基本教育和基础训练,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则在毕业时可以取得工程师学位。国外工程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均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和实践有着同等重要的要求。

(二)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工程教育则较为倾向于知识,其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出发点在于传承和创新人类的知识和文化,这种观念也被称为学科本位论。因此,也造成了中国土木工程教育的主要模式为: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学习,毕业进入专门企业以后,通过在企业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来完成工程师的职业教育,自此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

综上所述,中国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课程设置都是沿革了国外的相关模式,但因为中国教育界和高校对于大学生培养的认知是在于知识的引导与学习,因此也造成了大学生土木工程师职业化培养的滞后,不能与其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力的结合,土木工程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皆希望大学毕业生已具备与工程师相关的基本能力,土木工程企业无需再进行其基本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土木工程企业的用人观念也要求我们高校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变革。

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如上所述,中国工程教育人才较为偏向于知识的传承和创造,因此,我国土木工程教育的现状存在有多种矛盾体:第一,国家、社会、企业均需要工程师人才,而高等学校却不培养工程师。第二,学校教学主体缺乏工程实践经历,而学生却需要接受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第九届(2008 )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工作研讨会中,总结了国内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类型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最新的调研统计,我国目前共有362所高等院校开办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其中研究型大学(985、211学校)共有65所,主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型学校297所,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二,不同类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在单位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单位性质(设计、施工、管理)、岗位层次( 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 等方面有所不同。

目前,较多高等学校对于实践性教学和创新型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以及没有充分合理的认识,部分高校只是简单地复制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使得高校毕业生一方面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另一方面从事施工技术时又缺乏相关的工程职业素养,从而导致了社会对于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教学质量认同程度的不断降低。

三、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

(一)从宏观角度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十报告中均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辟论述。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关键和基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学发展观所实施的具体做法。

(二)从中观角度讲,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型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的现实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的更新,土木工程建设市场的开放,使得这一行业的垄断逐渐破冰,与土木工程施工和监理相关的企业也逐渐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经营模式,并试图向横向全面发展。但是,现今的山区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隧道工程、超高层建筑工程、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和港口航道工程等各项技术的难度不断提高,项目的管理与国际接轨,使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高校中对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日益陷于“学术化”和“通才化”,毕业生对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失已然与社会对土木工程师的实际要求脱节,土木工程行业所需要的技术、管理、创新等全方位高素质人才,在高校中未能如愿以偿地培养出来,因此,要求开办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类高等院校,必须转换人才培养的思路,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三)从微观角度讲,探索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保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都存在着找工作难的问题,这一方面与高校人数逐年增多有关,但也与高校工科教育严重的产学脱节有关,高校教育只重学术性和与当代最新技术的脱节,使得学生对于实践有着眼高手低之惑。要解决“就业难”这种现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观念,并逐步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强化本科生工程技能方面的培养,加强工程类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几点建议

综上几点,我们通过对国内外工程教育的比较以及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意义的认知,可以发现工程教育必须紧紧跟随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必须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操作能力为要求,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工程师人才。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上,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具体的教学中,第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逐步深化地为学生创造创新实践平台,改善实践环境,推动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第二,在设置培养方案的环节上,要不断地完善工程教育中的工程设计和实践类课程体系,使得这两方面的课程能够贯穿高校学生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争取使得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有较大的突破;第三,不断深入和摸索高校的产学研结合模式。高校应当努力争取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实践基地的建设,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之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育观念上,第一,做到大众化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第二,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老师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校外企业技术老师则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将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将更为主动地学习和具有更高的工程设计创新能力。第三,要有国际化教育的思路,高等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和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所学专业领域中最高精尖的技术和知识,也使学生能够有高度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技术沟通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姜秀英,俞亚南,陈仁朋.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的架构与实施[J].高等建筑教育,2009,17(6):109-112.

[2] 朱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5):93-96.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Z].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实践基地

生产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一直是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培养中的关键性教学环节。实践基地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其建设程度的优质与否直接关系着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因此,笔者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基地建设展开一些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1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实习(为期1个月)和毕业设计(为期3个月),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的时间很有限。同时,工程建设和设计实际通常存在时间长、时间紧的特点,因此,企业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总体规划,现有什么内容就指导什么,哪里缺乏人手就往哪里安排,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另外,学生实践的时间短,加上需要熟悉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在施工工地上实习存在大量不安定的因素,企业综合考虑后通常让学生待在办公室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压缩了生产实践的时间。

1.2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实现双赢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往往要求专业学院需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导致校方在选择合作对象建立实践基地时过于追求形式,而对后续建设规划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在此情况下,企业通常也将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作为一项短线投资,并未把人才培养作为最终的目标。因此,通常会造成学校单方面推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而企业处于半推半就的局面,学校没有利用好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企业则在没有收到持续的收益下缺乏继续推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动力。

1.3实践基地有待进一步稳定

从目前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基地的实际运作来看,真正有效运行的不多,主要在于校企双方的目标不一致、权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沟通不及时等。一旦双方合作中出现一系列的困难,在不及时或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导致双方的合作热情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合作名存实亡。另外,现有生产实习环节原则上要求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并不一定会选择签署协议的实践基地实习,进一步影响了教学实践基地的稳定性。

2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的途径探讨

2.1完善课程体系,融入企业需求

(1)实践课时设置。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虽已形成大学四年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但在课时安排上较理论课尚有一定的差距。可在充分调研学生意愿和具体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利用寒暑假等适当延长相应实践课程的实习时间。提前规划和启动毕业设计,让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前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前期资料准备,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实践基地实习。

(2)企业参与教学。

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教材编写和选用等方面多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建议,甚至在理论课堂教学中也可适当地加大企业的参与度。另外,开设由企业专家讲授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土木工程实践方面的讲座,让企业真正全过程地参与本科教学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更好地反哺实践教学。

2.2深化校企合作,共创双赢局面

(1)建立实践基地建设的新机制。

实践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学效果。学校要勇于打破实践基地建设片面追求数量和质量的机制,将人才培养摆在更加根本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效果,发挥学校智力和技术优势,并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有较高社会责任感、有意愿也有能力培养人才的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基地。

(2)增强企业建设实践基地的双赢意识。

企业要合理、清晰地规划未来发展目标,破除过度聚焦于在实践基地建设人、财、物等方面的付出。扩大视野,科学配置,将接受学生实习作为缓解用人紧张的重要措施,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将学校的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作为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3)加大校企双方师资交流力度。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尤其一些青年教师通常是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科研经验丰富,但缺乏一定的实际工程经验,而企业技术人员常年在工程一线,科研工作则相对滞后。校企双方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借助实践基地安排青年教师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工程经验,学校则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科研项目等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再培训。通过校企双方的人才交流,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坚实的师资保障。

2.3强化校企交流,稳定实践基地

(1)加强校企双方交流,完善实践基地管理。

学校要设立专门分管实践基地建设的人员,定期联系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双方关于实习计划、要求、岗位等信息的互动沟通,企业也要进行积极、合理地反馈。健全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尤其是发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保证实践基地建设资金,定期表彰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2)创新实践内容和文化,稳定实践基地建设。

企业要充分考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新概念、新想法的尝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积极推动形成浓厚的创新实践文化氛围,举办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实践活动,宣传创新实践成果,扩大实践基地的影响力,用实践项目和企业文化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实习,从而稳步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3总结与展望

土木工程作为传统的工学类专业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尤其是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更是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要从实践教学课程、校企合作交流、师资队伍等方面全方位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随着土木工程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全球化的趋势,如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化的实践基地,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将是今后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土木工程人才的关键和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侯霞,郝保水,刘建宾,等.浅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89-190.

[2]马鹏.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的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3,30(3):95-100.

[3]倪吉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渤海大学学报,2013,35(4):156-157.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篇7

关键词: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党玲博(1978-),女,河南唐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张敏(1981-),女,河南遂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6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114-02

随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为土建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建设人才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需求发生变化,从事与土木工程专业工作有关的本科毕业生中90%以上在施工、监理、管理等部门就业,在高等院校、研究设计单位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少。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和岗位不同,对本科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全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在对该专业的高等教育进行不断探索、创新,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理念在不断发展。[1]

一、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应用型培养目标问题

笔者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有需求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包括政府机关如建设局等、质检站、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单位等)进行了走访和调研,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不宜过分提倡综合性、研究型,尤其是对于本科生。笔者跟踪调查了部分院校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些毕业生,绝大多数毕业生反映:在学校里学到的是若干个理论知识片段,实践机会很少,参加工作半年比在学校四年学的东西都实用。这说明目前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突出或有明确的目标而培养的人才不达标或目标与市场衔接不好。

各校宜结合国家建设人才需求以及各个学校的区位、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实验条件、与社会的结合情况等设置课程体系,全国统一要求的课程不宜过多,让学校根据市场导向有灵活的办学机制。应该下大力气在实用型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育,这对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找工作、增强竞争力都将有实际效果和重大的意义。

2.思想认识不到位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只懂理论,那是空头理论家;只懂实践技术,那是民工。而高等院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实践,并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然而,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理论教学,究其原因,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上至高校的高层领导,下至普通的教师、学生通常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部分,直接由理论课教师负责完成就行。很显然,这种安排、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分工又有协作,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有很多独特之处,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很难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就谈不上培养应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3.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当前高校师资中青年教师占相当一部分比重。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因备课上课或提高学历层次的压力较大,加之目前的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对科研成果的硬性要求,使得青年教师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工程实践,致使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不足。

据调查,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相当普遍的一个现象:讲设计的没搞过真实的工程设计,讲施工的没去过几次工地,讲设备的看不懂水暖电施工图,讲预算的没做过工程预决算,讲招投标的没参加过招投标等等。试问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没有真正的实践,指导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又能怎样?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4.尚未形成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经调查了解,几乎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较完整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教师、教室、考试、听课评课、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理论课任课教师考核标准等配套硬件设施到位,管理制度等软件健全,能够按规范实施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质量有了可靠的保障。但是,也应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打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旗帜,却没有形成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相应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如课程设计没有专用的教室,制图没有专用的制图室、绘图桌凳,实习没有配发相应的安全帽,没有充足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不能给学生提供条件进行实验,搞发明创新等。其二,实践教学相关软件缺失或不健全。如实践教学没有完全胜任的指导教师,没有适用的、较理想的指导书,实践环节没有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实施细则,也没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缺少实践教学考核管理措施或考核管理不严格,导致实践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羊”现象,教师的指导作用相对弱化。这都说明部分高校根本没有把实践教学当做课程,没有把实践教学上升到其应有的“课程”高度,相应地也未当成一门课程来建设。[2]

5.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很多,主要包括了课程设计、实训、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等五个环节。其中,课程设计主要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钢结构、工程概预算、建筑设备等多门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实训包括建筑制图实训,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等;实验包括建筑材料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等;毕业设计是本专业学生最后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课程设计的做法往往是指导教师直接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按任务书的要求比照参考设计实例进行设计,很多情况下几十个学生或多个学生设计题目完全相同,致使一些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存在依赖心理,出现抄袭的现象。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放羊”现象较严重。实验课因课程基本实验内容基本不变,且按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得到预定的实验结果,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的积极性,出现不少学生直接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毕业设计内容过于单一,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设计以建筑结构计算为主进行命题,这不仅给教务部门聘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而且没有很好地将绝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因为毕业后真正从事设计工作的毕业生为数较少,大部分毕业生将走上施工、管理、造价、暖通、水电、物业等其他工作岗位。

可见,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利用已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1.瞄准市场,准确定位,制订科学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合理的教学大纲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评价标准是市场,准确地说,是看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能否直接或很快上岗工作,能否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要,制订最终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宗旨,构建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工具、管理的平台,进而组织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程学时安排及教学大纲的制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最好请多位本专业有资质的专家或教授,最好是双师型的专家或教授共同讨论并商定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与任课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各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间的衔接,协调好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衔接。在保证实践教学学时的前提下,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重组,实现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协调,实现实践教学内容自身内部的统一和协调。[3]

2.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和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应当突出的特色,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计划中要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更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4]

3.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脊梁,因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工程,而且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健康发展的长期工程,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工程。[5]建立一批素质好、教学和工程经验丰富、指导能力强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强有力保障。

4.课程设计、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应编写高质量的指导书

组织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编写课程设计、实习、实验、毕业设计指导书。指导书力求以工程实例来反映现行设计规范的具体应用、最新科研成果、实验方法及工程实践经验,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如何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在达到设计要求、工作量相当的前提下,布置的设计、实验、实习任务尽可能呈现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5.改革实践教学陈旧的考核方法,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实验报告为实验考核的主要指标,这种考核方法的弊端在于给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以可趁之机,抄抄实验报告就了事。建议尝试将考核方式改为随机抽考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操作熟练度及准确度来评定实验课成绩。可以督促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动手做实验,进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可以采用答辩的方式,结合课程设计、实习、实训过程、毕业设计过程中提出疑问的难易程度,并参考课程设计成果、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训成果、毕业设计成果综合评价给出考核成绩。可以变学生“让我做”为“我要做”,提高学生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的引导和过程管理作用。

对于本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硬件要进一步落实,实践教学相关软件要尽快完善、健全并付诸实施。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制度再完善、规范,缺乏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的监控、考核管理体系,实践教学质量也难以奏效。

三、小结

总之,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回归工程实际,使学生学会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将极大地满足新形势下市场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越南.浅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教学方法的转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65.

[2]王建平,胡长明,李慧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22-124.

[3]宰金珉,孙伟民,陈国兴,等.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报告[Z].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篇8

对工科大学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到教学计划,再到各门课程的具体实施计划,均是动态的。我校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设了土建专业,在土建专业学生的培养上,通过向兄弟院校取经和对社会用人单位的调研,再根据本校办学思想制定了学生培养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多次修订,在最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性环节教学时数。其中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时间是三周。经过多年的调查统计,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工程施工企业、工程设计单位以及相关工程管理单位。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结构和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施工又包括土木工程施工的理论教学、土木工程施工组课程设计和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三部分。前两者均为课堂教学,在校内完成,而后者(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是在校外建筑施工现场实地教学。

近年来,我院对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课程进行了较大改革,使用了施工实习网络平台,学生成果也由原先的纯纸质文档向电子文档转变,学生每天的实习日记能及时上传,指导老师能及时检查点评,促进了实习质量的提高。

通过多年对施工生产实习的指导,对学生培养有着自身的感受。以下仅从学生实习日记、实结质量的微观层面探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建议,以供参考。

1.实习成果的质量状况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的任务主要是学生近距离观察某些工种操作过程或亲身参加某些工种操作劳动,检查施工活动中形成的成品质量,并将所学专业知识和工程施工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身心,增强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它是学生给自己定位,接触社会,体验工地工作生活,感受社会,初步积累工程经验的重要过程,也是由学校向社会过度的一种特殊过程[2][3][4]。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网络平台由扬州大学、江苏沃叶软件有限公司和盐城工学院联合开发,致力于满足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过程的记录、学习和交流,以及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的评阅、指导和管理。学生在实习前进行注册,手机和电脑均可使用,可随时将实习日记和实习图片上传至网络,指导老师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并进行指导和批阅。

使用实习平台之前,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主要是纸质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使用实习网络平台后,要求学生提交的主要是电子版的实习日记和实结。本次扬州大学参加施工实习的学生共4个班,134名学生,其中有120名学生使用了实习平台,因某些客观原因,有14名学生未能使用。实习地点以江苏为主,也有少数在山东、浙江、上海、北京、新疆等地。以下是针对使用网络实习平台提交的电子版成果的分析。

1.1 实习日记

实习日记包括上传的文字和图片。本次共收阅实习日记1862篇,实结120篇,实习图片1565张。

实习日记表式已预先设计并可在网络实习平台上直接使用,在布置实习任务时已经明确填写要求,即如实反映自身参与实习的情况和收获,日记栏目中有工程名称、地点、天气、内容、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法、体会、图片。总体上看,大约15%日记记录优良,45%比较好,30%一般,剩下的10%不尽人意。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部分日记内容不完整。表现在日记栏目填写不全,有些必填项目未能填写,如工程名称、地点、天气,未上传现场图片,未记录亲身参与的内容和收获,未填写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部分内容缺乏真实性。表现在连续多天的日记内容就是某些书本、规范等资料的连续摘抄,未能用自身语言反映工地所见所闻,内容显得空洞无物,无具体实质性内容描述。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要考研的学生把精力主要放在考研复习上,未投入足够时间去工地,只能瞎编瞎抄以求过关;二是比较懒惰的学生不去或少去工地,只能抄袭以取得实习成绩。如某篇日记内容如下(图1):

(3)部分学生上传的图片偏少、图片质量欠佳。这个情况比较普遍。学生对必要的图片说明以及较好的图片质量认识不足。每天至少一张图片也是老师检查学生实习真实性的需要。图片质量问题主要有取景不当,不能将重点安排在显著位置;清晰度较差,图片模糊;系统性差,对需要多张图片才能表达的过程未能形成系列图片并按顺序排列。图片质量高低与拍照用的手机性能、摄影技巧以及学生对拍摄对象的认知程度有关。

(4)部分日记内容与图片内容不匹配。当天日记内容与当天上传图片应当互为说明和补充,尤其是图片,有时是语言文字不能表达清楚的。如某日记内容为幕墙脚手架的搭设,但图片反映的却是某基础施工情况,毫无关联(图2):

(5)部分日记文字、语句不够规范。部分日记中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不当,语句不够通顺,病句较多,不能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有较多工地化、地方化的语言,当然有些地方术语倒很形象可读,用在日记里未尝不可。如某篇日记通篇无一个标点符号,当然这是极端个案(图3):

(6)部分日记缺乏实质性内容。极少数日记通篇都是感叹感想抒情,工人多么多么辛苦,技术员多么

多么认真、熟练,等等,看不出学生当日究竟做了什么。

(7)普遍对规范、图集运用较少。在工地要看图纸、检查验收要看规范,在描写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成型质量等文字中,很少有具体尺寸偏差数字,语言比较笼统,反映实习不够深入(图4)。

(8)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填写不足。这部分内容是能反映实习深入程度的。遗憾的是这一栏有较多的学生未认真填写。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是能力培养的要求。有少部分学生做得很好,说明确实动了脑筋,有较大收获。

1.2 实结

实结是学生实习结束后及时对实习期间有关实习的工作、收获、建议等所做的小结。要求先按实习时间顺序介绍工程实习概况,之后按主要内容分段叙述,对照任务书要求作出实习完成情况自我评价,最后是提出不足和建议。大部分实结比较认真,普遍的问题是层次不够清晰,段落设置稍显混乱,有的乱发感想并且从头到尾随处可见;二是有较多学生反映的是读图识图能力比较差,工程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已采用平法标注多年,但是教W中在这方面可能训练不足,是急需补充的短板;三是反映交流能力较差。

2.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建议

为使学生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通过以上总结,提出下列建议:

2.1 在实习开始前的教学计划中,建议增加或加强以下内容:

(1)工程施工实习安全讲座。包括施工安全和实习安全,安全是实习的头等大事,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2)增加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标注的学习和读图训练。这是学生在专业方面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如果此前有关课程中已经安排该项内容,则应审查课时和效果。

(3)开设论文、应用文写作讲座。提高写作水平,对以后的科技交流、科研论文写作均是需要的。

(4)摄影讲座。除对实习图片有帮助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美学素质。

(5)交际礼仪讲座。提高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交流、沟通的能力。

(6)关于复习考研学生。暑假当中实习,正是应届毕业生考研复习关键之时,学校能否统一将考研的学生另行安排。

2.2 实习时间偏短,建议增加至6周。三周时间实在太短,对土木工程专业,施工实习尤其重要,学生好不容易联系到实习项目,可刚刚熟悉和适应,实习就结束了,有些得不偿失,效果欠佳。

2.3 大力增强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应尽力加强校企合作,切实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服务,也可以作为指导老师实践的场所。目前还有极少数学生不能联系到实习工地,此时就可以利用实习基地。由于有校企关系,因而在学生实习各方面安排上会比较顺畅。实践证明,在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其实习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参与度、认知程度、团结协作精神等均比较理想。

3.结束语

培养工程系列实践创新人才是工科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以上是施工生产实习这个微观层面分析存在的问题而提的几点建议,意在培养学生加强施工实践能力,主动适应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在我国高度重视工科人才培养的大好形势下,通过培养经验的不断总结,同时汲取国外好的做法,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科学生培养模式。作为工科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始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2

[2] 伊廷华、王昆、李宏男.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 4) :17 - 19.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大土木;教学现状;专业责任感;工程思想

《土木工程概论》是“大土木”各专业方向的入门性质的课程,是构建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我校作为地方性教学研究型高校,其土木工程专业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服务于土木建筑事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入学后最早接触一门专业课程,肩负着把完全外行的学生引入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其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重要使命,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奠基与导向的作用。

1 课程开设的意义

1.1 课程开设背景

1998年教育部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新目录中土木工程专业覆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8个专业领域,成为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

在“大土木”历史背景下,高校教师迫切需要向学生介绍“大土木”的教育思想和“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教育理念。土木工程具有内容广、支系多、科目繁等特点,涵盖领域极为广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大土木的高度,对学科全局有充分认识与把握,毕业后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与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1]。为满足以上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土木工程概论》势在必行。

1.2 课程定位与任务

《土木工程概论》的开设立足于“大土木”的理念,定位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高校通过不断动态扩充教学资源、持续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师“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和提供平台[2]。

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大土木”的专业范畴:一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初步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和有逻辑性的工科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课程教学现状

2.1 内容多,学时少

作为一门引导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材料、水利工程、给排水工程、项目管理、防灾减灾、建筑施工等,涵盖十分广泛,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及效果。经调查,《土木工程概论》一般设置在大一上学期,受到军训等入学教育的影响,授课学时最少的只有16学时,最多的是28 学时,多数介于两者之间。较之一般课程的36学时,如此少的学时,是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

2.2 对教师要求高

教育部要求: 要配备对土木工程有着深刻认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讲授这门概论课。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或指导研究生作科研与生产,该课程只能由年轻的讲师承担。青年教师通常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较熟悉,而对于其它方向则知之甚少。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讲述工程实例时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3],从而难以到达培养目标预期的效果。

2.3 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合理取舍授课内容。任课教师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在有限的课时讲清楚基本知识、重点及难点;针对各校专业方向,有侧重地详细讲授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基本内容、性质和特点有系统的了解;授课内容尽可能反映该学科在近几年所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绩。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课程涉及工程领域较多,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背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开办的学校应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实践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教师,并定期的派出参加工程实践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进工地,工程师进课堂”。第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资料室、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课时过少的缺陷。

3 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1 丰富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一如,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土木工程问题提到课堂的层面上来进行讨论。首先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解决,实在有争议的,再由老师进行提示解决。这种模式既能有效的防止思维上的定式,也能有效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如,实景式教学:讲授建筑物基本构件如板、梁、柱等时,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基本构件的布置及形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并结合荷载传递的基本路径知识去理解和掌握荷载传递的基本原理、基本构件等有关知识。三感染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些重大工程和有重要影响的土木大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例如,世界上第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历史与意义,耳熟能详的“水立方”和“鸟巢”,茅以升老前辈如何修建钱塘江大桥‘梁思成的建筑思想等等。

3.2 分析工程事故案例,培养学生专业责任感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对象涉及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课堂中可以引入一些实时的工程事故案例,特别是对人为造成的事故案例,让学生时刻认识到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对刚入门的新生灌输专业责任感,使其入学开始就养成严谨的工程观非常重要[4]。例如杭州地铁工地塌陷(2008年);上海在建商住楼整体倒塌(2009年);辽宁抚顺市月牙岛西桥竣工前垮塌(2012年);遵义楼房倒塌半栋楼断裂如悬崖(2015年)等等一些案例。通过工程案例的讲授,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哪些是人为,哪些还是理论技术缺失造成的,并且发散思维提出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案,培养专业责任感。

3.3 注入工程思想,培养大工程观

现今的“大土木”范畴并不是之前土木相关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更高意义上的整合与扩展。“大工程观”的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5],是以“整合、系统、应变、再循环”的视角看待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思想。

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合科学地灌输工程思想,将历史人文内容、哲理贯穿于教学过程,逐步建立基本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环境意识和人文意识,并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工程思想教育一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总目标和本专业学习的关系, 启迪学生把祖国的前程与个人的历史责任紧密联系起来, 激发自己学习和成才的主动性;二是揭示本专业和工程事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 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发展对他们在知识、能力、观念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帮助学生在总体上认识学习的目的、方向、任务和规律, 认识各门课程在本行业和工程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6]。

3.4 了解专业构成,方便学生职业选择

近年来,各高校新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属于“大土木”的培养模式。一般而言,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年后自然会选择一个或两个的学习方向,这些学习方向的形成,除了部分家长或老师指导外,多数由学生的兴趣来决定的。而这种兴趣又是建立在学生对大土木各方向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所需知识和就业前景”等系列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在目标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拓展专业知识面,促进学生更好的择业与发展。

4 结语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任务的特殊性,以及涵盖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因此,只有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认真分析,才能确立共同的教学目标;只有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和探讨,才能促进该课程的教学发展,才能体现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琰,等.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9).

[2]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3]方薇,等.《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2014(7).

[4]颜荣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3(1).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篇10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土木工程;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13-02

随着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开展,要求各个高校承担该项目的教师,根据相应的专业对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并且在进行教材建设的时候要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如今“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推动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毕业生知识结构、工作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调整,因此,高校为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以确保全面提高我省教材建设的水平。本文就“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进行了探究,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教材的现状,提出了对该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策略。

一、“产学研”合作的概念及优势

“产学研”合作,是指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进行培养。“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既能够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机地结合,又可以促进学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做出贡献,有利于企业向学校供应科学研究和为推行成果示范提供实践场所,能够推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学术、知识、经济价值。

二、土木工程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

最近几年,一些地方高校对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广适用”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这就使得地方高校教材的建设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制约[1]。一方面,教材需要的多元化,让改革、建设教材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设置专业的特色化,限制了以往专业系列教材的实用性。并且还使得教材的建设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排的教材与内容之间不连贯。土木工程专业教材的编排受到传统教材编排的影响与制约,从而导致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编排与教材本身的编排之间不能合理地连接起来。

2.教材内容陈旧。一方面,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与研究,从而不能科学地分析各个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教材在编排的时候也没有打破传统教材建设的模式,导致教材的建设相对落后。

3.在多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之中,实训类的教材内容不仅陈旧,而且种类还非常少,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的建设,首先要注意把握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然后需要重视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达到特色教育实现的目标。

1.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就需要对国内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土木工程的知识体系,提出土木工程学科知识结构下的课程体系构思,把专业的主要课程,整合成很多个课程体系,并且每个课程系列都是由相互连接的各门课程所构成的。要将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训环节相结合,就需改变传统的以课内实践为主的方式,建立以系列课程为主线的统一实践环节[2]。

2.教材实用性的建设。高校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的培养,让学生能有效地学到更多知识,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就需要重视其实用性。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出现学不能致用的问题,他们觉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用不上,这主要是因为教材的内容严重的脱离了社会实际情况。因此,这就需要教材建设者积极的参与社会调查与研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教材,以促进教材的实用性。

3.教材内容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知识是无穷的,然而教材页面的数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学生学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教材的内容应当精简,在注入新的教材内容的时候,要将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另外,还需要注重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科学、合理、系统、实用性。一方面,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重视“产学研”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建设标准,将课程的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整合,从而使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体系由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通识教育课程等多方面相结合而形成。

四、“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策略

1.科学合理地建设特色教材。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计划的发展,首先应该在“产学研”合作的情况下对建设教材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土木工程教材内容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进行。

2.创新建设教材的模式。以往编写教材的程序非常复杂,因此,要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专业教材,就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先编写一些以实验和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教材,从而不仅可以为以后编写教材做铺垫,还可以形成实验实训的教材系统[3]。

3.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情况建设教材。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教材,可以根据云南省的经济、产业建设特色,将“产学研”合作的教育理念融合到教材的建设之中,把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引进教学案例与启示性的教学内容,加强土木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编写新的教材内容,删除过去陈旧的教材内容,从而使教材内容更加全方位、多层次、有特色。

4.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教材。“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必须要集结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人才的力量来共同完成,从而促进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高校可以将有关土木工程的企业、公司中优秀的技术管理等人员一并邀请过来,为教材的建设出谋划策,有利于促进教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另外可以通过设计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促使学生去参加相应的土木工程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够拓宽学生将来的就业之路。学生是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在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试用体验一下已经编写好的教材,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建议对教材进行修正改善。

五、Y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教材存在一些问题,如编排的教材与内容之间不连贯,教材内容陈旧和实训内容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学的开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质量。笔者提出,首先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情况科学合理地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其次,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教材,创新建设教材的模式,更新的教材内容。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促进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剑华,赵雨云.地方高校产学研教育理科教材编写模式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5):197-198.

[2]王晓亮,郭媛香.高等教育教学的产、学、研共生性问题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4,(04):42-46.

[3]彭石普.“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探索――以《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训教程》为例[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03):12-1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he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HU Chao-ying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0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