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保险资产管理十篇

时间:2023-07-03 17:54:48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篇1

太平洋保险总经济师徐东华表示,“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A股发行,这意味着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保险集团即将亮相资本市场,成为继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之后在A股市场挂牌的第三家保险公司。”

他还强调,本次上市将为太平洋保险“以保险业为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金融服务集团”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资本后盾;成为公众公司之后,太平洋保险的治理结构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必将更上一层楼。

专注主业

12月7日至12月11日,太平洋保险及联席保荐人(主承销商) 中金公司、瑞银证券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组织了多场“一对一”和团体推介会,共有159家询价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了合格的初步询价表。根据对询价对象提交的合格初步询价表的统计,报价区间总体范围为19.00元/股-40.50元/股。

综合考虑发行人基本面、所处行业、可比公司的估值水平、初步询价结果和A股市场情况,最终确定本次网下配售对象累计投标询价的发行价格区间为:下限为27元/股,上限为30元/股。

根据招股书披露,太保集团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10亿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2.99%。A股发行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以支持其业务持续增长。A股发行完成后,太保集团拟发行不超过9亿股H股,H股发行价格将不低于本次A股的发行价。预计太保集团将于今年年底前实现挂牌上市,H股发行的时间要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核准情况。

据参与机构路演的相关人士称,太保集团董事长高国富在路演中首次披露了太保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将着重保险主业。整个路演过程中,高国富提及最多的词要属“专注主业”,这也正是太保集团一直强调的区别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的自身优势。高国富明确表示,未来5年内,太保集团将专攻主业保险,不走多元化的金融集团路线。

高国富向与会人士坦言,综观国内几大保险巨头,每家都有不同的战略定位。比如,中国人寿强调“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路线,而中国平安一直坚持构建金融集团架构。至于太保集团,“董事会还是坚定地认为,专注做好寿险、财险两大主业”。

在保险行业被长期看好的大背景下,市场普遍对太保的发行上市抱有积极参与的态度。一位参与询价的相关机构人士称,“太保作为首只真正意义上的内地保险股,其公司的基本面和未来发展战略是机构关心的主要问题,以目前太保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发行后受市场追捧基本无悬念。”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告诉记者:“太保是刚刚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为平坦;国寿已经过一轮效率改善,目前所处的斜率较小;平安是又迎来一轮新的效率改善。从目前来看,平安是唯一一家具备长期效率改善能力的公司,其它的公司往往是上市后的一次性改善,能否持续改善还有待证明。”

据悉,中再保险、中国人保、泰康人寿、天安保险等都在排队候场进军A股。

艰辛成长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通过多年的积累,太平洋保险如今稳居国内保险业第一集团军,拥有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太平洋寿险、排名第二的太平洋产险,以及管理资产规模排名第三的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等主要子公司。公司还拥有了广泛的客户基础,拥有超过3,390万位个人客户和超过210万个机构客户。

“保险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金融子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王绪瑾称,太保集团此次登陆A股的意义,已不仅仅是保险股规模上的放量,而且对于保险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记者了解到,太平洋保险的前身是从商业银行的保险业务部门演变而来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于1991年5月13日,注册资本为10亿元,当年保费收入仅2.56亿元。

2001年,根据国务院和保监会分业经营机构体制改革的批复,原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按照《公司法》进行规范,并更名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太平洋保险发起设立太平洋寿险和太平洋产险,注册资本均为10亿元。

尽管在涉足其他金融领域速度上,太保集团不及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不过,却也正是其在提升空间上的优势。

多位保险分析师均向记者表示,在经过业务高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阶段后,一些保险公司已陷入扩张瓶颈的窘境。相反,在扩张方面一直“按兵不动”、固守精耕细作战略的太保集团,其未来在综合经营上的突破却被市场抱以期待。

北京首放分析师黄琛表示:“保险股是A股市场相对稀缺的资源,现有保险股自上市至今均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此次太保集团登陆A股,将为A股市场增添一支大盘蓝筹股,并为国内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投资价值。”

三足鼎立

资料显示,太平洋保险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公司之一,旗下主要有太平洋寿险、太平洋产险,并通过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保险资金。自1991年成立以来,太平洋保险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其中,2001年以来,太平洋寿险在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稳居市场第三名,太平洋产险在中国财产保险市场排名第二;截至2006年底,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资产总额在中国保险行业排名第三。

徐东华告诉记者:“为提高资产与负债的匹配程度,提高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太平洋保险一直致力于推进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之间的相互配合。”

他还称,太平洋保险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自身业务特点,以及未来的业务发展战略,对保险资金特性进行专业化的预测,为投资活动提供准确的保费收入流量情况及负债特征等信息,以辅助投资决策;并由太平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具体投资运作。

“太平洋保险的资产管理立足于保险资产与负债的合理匹配,并注重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基本要求,在合理配置资产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黄琛称。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篇2

关键词: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一、概述: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风险评估相关状况

太平洋保险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是风险管理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帮助董事会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太平洋保险公司经营下设风险与合规工作委员会,协助经营层实施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公司指定一名副总裁分管风险管理工作;太平洋保险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部,其他部门均设有风险评价工作联络人,协助所在部门开展风险自评,并协助风险管理部门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公司指定了《风险管理政策》及其配套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操作风险管理规范,开展了风险量化评估工具的研究探索工作,并初步建立了内部风险评估模型,设立风险监控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等,对整体风险和重点风险尽享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

2011――2012年度,太平洋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偿付能力风险、资产负债管理风险、内控不到位风险以及境外风险传递等重点风险的监控:不断优化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并升级优化了风险自查系统功能,提高了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流程图法进行风险识别的主要成果

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承保和理赔。下面就将从这两部分对太平洋公司寿险业务的风险进行识别。

在图1、图2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知识和职业判断对每一个业务流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识别,初步识别出以下主要风险,形成了太平洋保险公司风险识别表。

1.经营决策风险指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风险。如拓展保险业务的三种业务途径的调整、核保权限的分配、重大标的的承保和理赔的处理等等。对于这些决策,由于评审程序不规范、相应调查的缺失、决策过程的不公开、问责制度的缺乏等等都会导致其经营发展战略实现的不确定性。

2.业务风险指保险公司在其业务管理中,由于缺乏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造成行为不合理、不规范或造成舞弊行为而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销售风险、核保风险、单证管理风险等。

3.预算管理风险指由于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的预算方案与太平洋保险公司战略和预算目标不符,预算编制与实际脱节,预算方案未得到严格执行,预算考核制度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实现的不确定性

4.会计核算风险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时所面临的风险。会计人员在对资金入账的及时性、准确性上的缺失及在核对发票和业务系统的记录,核对银行回单及业务系统的资金到账记录上的失误都将导致会计核算中的风险

5.资产管理风险指由于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报批程序未得到严格执行。资产的确认、购置、使用、维护、处置不当、资产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不合法、不真实、不完整等原因,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损失、资产账实不符。

6.法律风险指因为自身行为超越法律规范或者监管部分规定所形成的风险。一方面,保险人的经营可能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其提供的财务报告及数据不是真实合法的,这些都可能导致法律风险。

7.承保风险 在承保过程中,由于风险意识的缺乏,重业务发展轻业务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行为的存在,核保制度的不健全等等都可能使保险公司的经验风险大大提高。

三、分析

(1)树立风险识别的理念,加强风险评估。加强风险的识别和有效控制才能推动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围绕风险这个核心,建立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四个层次的风险监管系统,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准确、及时、系统地检测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实施不同层次的经营行为。

(2)建立风险管理框架,以更好地保证风险识别。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框架可以使保险公司的目标确定、风险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控制活动、信息与工头和风险监控成为一个体系,并最终帮助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和使命。借鉴其思路,应首先做好的工作是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而正如上文的概述中提到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在这一点上做出了一定成果,接下来只需继续完善,在组织架构、职责和分工更加明确的情况下,各尽其职,同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以促进风险识别的效率的提高。

(3)采取适当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即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或设立风险评估模型的方式,对风险发生的概率,重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排序和分类,对重要风险予以密切关注。并且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许多复杂的和潜在的风险要经过多次识别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答案。

(4)风险识别参与面“明确”,风险识别过程“细致”,风险识别内容“务实”。虽然不可能识别出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但也要抓住重点,使风险识别能覆盖重大风险域。对于太平洋保险公司来说,从保险业务,投资业务到财务再到信息技术的管理都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再深入探究,产品开发,核保理赔,再保险管理,客户服务,投诉咨询管理等等细致的方面无一不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

参考文献: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篇3

今年以来保险行业增加了不少新面孔尤其是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为了搭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纷纷在集团内部组建了健康保险、寿险、财险、养老保险等子公司为负责资金运用的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

目前已经有中国人保控股公司组建健康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华泰保险公司组建了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平安养老保险公司、控股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依法控股平安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太平人寿组建了太平养老公司等。

尽管一些新组建的公司尚没有更多的保费收入进账但统计显示人保健康公司今年累计最新的保费收入为万元华泰人寿累计的保费收入为万元。虽然这些数量规模不大但途径通畅今后随着新公司业务的开展所提供的可以运用的资金规模会逐步加大。

从目前保险资金的运用情况看几家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掌管的资金规模分别为中国人寿资产为亿元中国平安资产为亿元太平洋资产为亿元其余的中国人保资产、华泰资产、新华、泰康所运用的资金规模都在几百亿元。整个保险行业截至今年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我们愿意把钱交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一位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士明确表示。说此话的前提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在不断提高。按照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的预计今年全年行业的投资收益率将达到。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收益率非常重视。不久前他在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时指出保险业要充分认识加强保险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承保业务的发展和保险资金运用有着紧密的联系。承保和资金运用是保险业发展的两个轮子。要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风险防范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收益率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改革为保险业做大做强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尽管保险行业资金运用因为问题券商的出现引发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一些案件的出现但随着相关行业的改善和保险监管部门资金运用防范风险体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规避此类现象的发生。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篇4

全程顺利、感受私密、便利快捷的服务,让丁先生大感“省时省力省心”。对于更高端的客户,太平人寿提供的服务更多,品格更高。太平人寿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医院的预约服务,还有全球顶尖医院的全身体检等服务。

“保险产品往往是给客户以终极的体验,而此次太平人寿希望给客户以过程式的体验。也就是在投保的过程中,就能享受到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服务。”太平人寿有关人士表示,让客户真正做到健康地传承财富。

以“吉祥三保”为代表的产品针对银行保险的高端客户,推出限量版顶级专属财富管理服务,为高端客户的财富传承、健康保护以及意外防范这些问题,做出了整体的解决方案。

“银行有很多高端理财服务,但是缺少相应的高端医疗保险资源。因此‘吉祥三保’也深受银行销售人员的欢迎。”上述太平人寿人士表示,通常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产品纯粹是帮助保险公司销售,而此次太平人寿的“吉祥三保”产品成为银行高端理财产品的有效补充,深受各家银行的欢迎。

提供独家全球高端医疗资源

“太平提供的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如果个人想预约是不一定能够预约到的。”上述太平人寿人士说,全球顶尖的医疗资源就那么些,太平人寿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渠道帮客户联系。

此次全球的医疗机构包括日本札幌PET癌症筛查健康关爱体检、美国波士顿全面身体健康关爱体检等世界级高端技术检查。

以“吉祥三保”为例,只要保单承保一个月后,客户即可享受太平集海内外顶级医疗资源为客户量身定制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客户健康保驾护航。其中每年一次的体检服务,公司将根据客户所选计划,首年提供日本札幌或美国波士顿的海外健康体检,对客户的身体状况做全面的评估与诊断,第二年起提供国内健康关爱体检,直至缴费期满。

“我们为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就是想通过各项身体健康检查、疾病风险预估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您的身体免疫机能,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让健康与您同行。”太平人寿人士介绍道。

资料显示,中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不到30%。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不断攀升的同时,日本却在过去的30年里下降了27%。举国防癌的成果使日本保持着癌症治疗最重要的指标——五年存活率世界最高水平68%。日本防癌检查经验告诉我们,定期专业癌症检查是人类迄今为止抵御癌症的最佳方法。

日本LSI札幌体检中心内配备了日本最先进的医疗设备:mPET-CT、MRI、CT、超声波等,检查结束后,将由具备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并对病人进行具体养生指导,防疾患于未然。

美国波士顿关爱体检是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该医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年度科研经费5.5亿美元,共产生了13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投保人可以在该医院完成癌症排查、身体成分分析等权威体检报告。

太平人寿已经集中了诸如此类的顶级国际医疗资源供投保人选择。

除首年赴海外进行免费体检之外,日常健康管理项目包括:全天候在线电话医生,知名医院协助预约挂号,专家会诊/第二诊疗意见,住院安排/探望,国内健康关怀体检(保单次年起且交费期内,每年一次)以及健康档案的建立等等。

提供意外风险管理方案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意外风险不得不防。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近300万人死于意外伤害事故,约占人类死亡总数的6%。意外伤害已成为除自然死亡外,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第一杀手。

全世界每年约1000人死于空难,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达10万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乘飞机也许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然而一旦飞机失事,幸存者寥寥无几。

太平人寿作为保险专家也为客户考虑到了风险的防范问题。“吉祥三保”除了保健康外,另一个功能就是保太平,免除客户对意外风险的担忧。

太平吉祥宝意外伤害保险责任则为客户提供了为期一年的意外保障(吉祥宝意外伤害保险),海外健康之行有保障,航空意外保障高达200万元,解除了客户的后顾之忧。

让客户健康完成财富传承

“吉祥三保”的财富产品——太平金生恒赢年金保险的特点是:交一阵,领一辈,留子孙;一张保单,三代受益。而“吉祥三保”整体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财富传承与健康、平安的结合。

“传统的理财产品只关注财富的风险,传统的保险产品则只关注意外风险。而吉祥三保财富管家首次提出了致力于解决人生可能面临的财富、健康、意外风险等三大方面的困扰,为您的幸福人生保驾护航。”上述太平人寿人士表示,针对银行保险的高端客户,公司在业界首次推出了限量版顶级专属财富管理服务,为高端客户的家庭财富管理、健康管理与出行太平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集权;分权

1 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介

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太平财险”),即原太平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太平保险”),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旗下的成员公司,是中国太平在国内拓展财产保险业务的主力军。

太平保险是中国保险市场上经营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保险公司。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太平保险成为隶属于国务院的国有金融保险集团,中国第一家金融保险控股集团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将总部设在香港的保险主体—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即现“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2001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太平保险全面恢复中国境内的财产保险业务。2009年8月7日,太平保险更名为“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太平财险总部设在深圳,注册资本金15.7亿元。

2 国内研究现状

财务管理体制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选择,不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组织效率与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专家从不同的方面对集团财务管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财务管理体制有三种:集权型、分权型和相融型。

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将子公司的业务看作是集团公司(母公司)业务的扩大,母公司对于整个集团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具体地说,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就是将集团的大部分财务管理决策权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执行和细化管理的权力,而子公司的资本筹集、投资、收益分配、资产重组、财务人员任免等重大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

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母公司只保留子公司的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其他日常财务决策权与管理权下放到子公司,各地区的子公司在总公司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地从事财务管理决策和运作。母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其对子公司的管理强调的是结果控制,即对子公司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

综上可以看出,集权和分权型财务管理是我国早先最常见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集权和分权的选择要受到多种元素的影响,很难清晰地判断。在这种情况下.集权不死、分权不乱、收放灵活的相融型财务管理体制无疑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最高境界。

相融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母公司主要侧重对方向性问题的集权,对子公司的具体事务则可分权,强调结果控制,但不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只是有选择地对重大问题进行控制的体制。该体制期望通过集权与分权的交织配合,来聚合各方面各层次的资源优势,激发各层次管理者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推动集团整体利益目标的协调性和高效率性,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在财务系统的整体优化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动态调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方式和节约组织成本等方面,该模式具备其他体制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3. 相融型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

3.1财务管理体制选择及权变因素

集团在运用财务管理体制时,为保证其有效的运行,保证集团的财务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施行,必须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出发,根据企业特点来选择财务管理体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思路入手:

1. 是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为依托的,选择管控模式要体现产权制度管理思路"集团企业在选择财务管控模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集团各经济主体的产权关系,明确界定责!权!利的划分,切不可制造矛盾产生纠纷,各经济主体之间必须达成一致的目标,作为财务管控核心的母公司在实施管控时必须有制度!有规章可循,产权制度明确!思路清晰"

2. 是围绕管控目标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管控模式"母子公司财务管控选择集权式还是分权式管控模式,以及如何确定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一直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集权过度会使子公司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力,而分权过度则又会使集团财力分散!管理失控!削弱集团的整体实力"母公司一定要权衡利弊客观分析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体制"要做到既能控制子公司财务,又不限制子公司发展,同时集团利益也不会受到影响"

3. 是要结合资本关系与业务联系程度选择财务管控模式"在母子公司权变因素的分析当中已经对母子公司关联度和资本关系做过分析"母子公司的关联度和资本控制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集团企业应该采用咋样的财务管控模式"所以在选择集权还是分权上要注重这两方面的考虑"

4. 是要明确集权与分权的轻重平衡度"母子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要涉及方方面面的责权管理!如资源的利用!生产的组织分配!利润的取得分配等,母公司需要充分考虑在这一过程中的平衡度,母公司履行管控制职责但不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子公司服从集团利益的同时,安排好生产经营,履行企业职责,合理分配利润,传递财务信息,维护集团的整体利益"

5. 要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在选择母子公司财务管控模式时,首先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任何模式在施行过程中都会有得有失,也就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集权式财务管控模式产生的效益在于母子公司财务目标的协调和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付出的成本则是子公司缺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财务决策效率也会有所的下降"分权式财务管控模式的效益在于子公司财务决策效率的提高以及子公司积极性!创造性的极大发挥,从而为集团创造更多的效益,成本则在于子公司财务决策目标及财务行为与母公司总体财务目标会出现背离以及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所以在科学计算成本效益的同时制订管控模式才不致于集团成本投入过大高于产出效益,损害集团的整体利益"除此之外,母公司在选择集权式或分权式管控模式时,还应考虑母子公司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及母子公司管理者的素质,管理层的业务和管理水平"这些因素也是可以影响到集团企业管控模式运行效果的"

3.2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建立的步骤

集团企业在选择企业管控模式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和情况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财务管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生产运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充分实现集团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真正达到管控的目的。财险公司建立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的步骤包括:

1. 确立财险公司财务管控的目标,包括财务目标、制度目标、人员目标

2. 确立财务管理体制实施效果评价标准。

3. 建立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实施项目小组,制定计划,推动实施。

4. 对项目进行分阶段监控,分析实施效果。

5. 对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6. 总结经验。

3.3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建立的要点

财险公司建立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的步骤包括:

1. 建立对子公司的指标考核体系以及建立财务信息系统

2. 规范重要财务决策的机

3. 对子公司财务人员进行掌控

4 小结

目前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一是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二是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三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相融型财务管理体期望通过集权与分权的交织配合,来聚合各方面各层次的资源优势,激发各层次管理者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推动集团整体利益目标的协调性和高效率性,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通过太平财险贵州分公司的实践,我们发现在财务系统的整体优化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动态调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方式和节约组织成本等方面,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具备其他体制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一平肖明雄 加强信息化管理完善保险公司财务体系 冶金财会2006.12

2. 陈倩 财务分散管理模式的弊端与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现 西部财会 2006.6

3. 董振东 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探析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9

4. 李文彦 对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思考 山西科技 2006.1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篇6

一、总体竞争格局:市场竞争主体日趋增多,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

随着入世后我国保险市场的开放和准入限制的逐步放宽,保险公司数量快速增加,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逐步下降,保险业寡头垄断的格局逐步被打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保险公司数量变化看,入世后我国寿险公司数量增长较快,已从2001年的16家增加到2003年的30家;同时,保监会放宽了审批分支机构的条件,寿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也迅速增加,如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获准开设超过100个中心支公司,新设了多家分公司和200余家营销服务部。财产险公司的数量从2000年的17家增加到2003年的24家,其中,外资财产险公司从2000年的7家迅速增加到2003年的14家。

市场主体的大量增加引致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集中度快速下降:从我国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变化看,2001—2003年,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等两大寿险巨头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分别从57.05%和28.10%下降到53.82%和19.56%;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等其他规模较小的寿险公司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这三家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从13.08%提高到22.64%.从财产险市场份额变化看,中国人保在财产险市场中始终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但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已从2000年的77.33%递减到2003年的66.88%,下降了10.53个百分点;位居第二的太平洋财产险和第三位的平安财产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在2000——2002年期间有所上升,分别从2000年的11.22%和7.8%递增到2002年的13.1%和10.4%,但在2003年也出现了小幅下降。与此同时,包括外资公司和其他内资小公司在内的其他财产险公司市场份额快速提高,已从2000年的3.65%大幅度提高到2003年的11.75%。

二、产品竞争格局:寿险业意外险和健康险市场竞争激烈,财产险业车辆险存在恶性竞争现象

我国寿险业(人身险业)主要包括三大险种: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目前,寿险市场集中度很高、竞争相对平缓,但健康险和意外险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在寿险市场中,2003年中国人寿占据了56.59%的市场份额,平安寿险和太保寿险分别占据了20.65%和13.37%的市场份额,其他公司份额很小,短期内难以与这三大公司抗衡。意外险的市场集中度比寿险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2003年中国人寿占有50.65%的市场份额,平安、太平洋、新华等三家寿险公司占有30.65%的市场份额,泰康等其他公司占有1%——8.7%的市场份额;鉴于财产险公司从2003年开始可以经营意外险业务,寿险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下降,竞争将更为激烈。健康险市场集中度日趋下降,市场竞争最为激烈:在2003年的健康险市场中,中国人寿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但所占比重只有24.52%;平安和新华分列占有10.84%和9.28%的市场份额,其他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均在5%以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2003年对财产险公司开放短期健康险市场以来,财产险公司业务开发力度很大,很快打破了2003年以前由中国人寿、平安和太平洋等三大寿险公司的垄断格局,2003年当年中国人保就成功地占据了健康险2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从2000——2003年我国财产险产品结构变化情况看,我国财产险主要有机动车辆险(车险)、企业财产险、货运险、责任险和家庭财产险等五大产品,其中车险是最大险种,车险保费收入占全部财产险保费收入的比重始终在61%左右;企业财产险是第二大险种,其保费收入所占比重在2000年以后有所下降,但2003年仍高达14%;货运险、责任险和家财险所占比重分别在5%、4%和3%左右。从2003年五大险种的市场份额看,财产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人保、太平洋财产险和平安财产险等三大财产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均在90%以上,其中中国人保在车辆险、企业财险和货运险三个险种的市场份额均在70%左右,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家财险和责任险两个险种的市场集中度相对分散,中国人保的市场份额均低于50%,市场竞争相对充分。虽然三大公司在车辆险市场份额很高,但由于车险保费收入是财产险的主要收入来源,车辆险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甚至出现了许多恶性竞争行为,导致车辆险费率不断下调、赔付率上升,使车辆险成为风险较大的险种。

三、中外资保险公司竞争格局:外资公司发展迅速,中资公司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挑战

入世后外资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准入限制逐步放松,经营地域限制也逐步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大量增加,外资保险公司正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高水准的产品开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高精尖的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对中资公司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中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变化看,尽管截至2003年底,中资公司仍占据98%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公司占比不到2%,但外资公司发展迅速,其同比增长速度远超过中资公司,如2003年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超过中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近15个百分点。二是从中外资公司的营销模式看,外资寿险公司更注重依靠费用相对较低的个人人营销方式开展业务,个人营销保费收入所占比重接近90%,远远超过中资寿险公司不到60%的比例。外资财产险公司则避开市场竞争激烈的车辆险,专注于效益较好的企业财产险、责任险和货运险,并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2003年外资公司在企业财产险、货运险和责任保险的市场份额已经分别达到2.94%、5.98%和4.93%,企业财产险、货运险和责任险占外资公司总保费收入比重分别达到38.94%、26.6%和18.34%。三是从外资公司较早进入的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市场发展状况看,外资公司发展快速。如外资寿险公司个人新单契约保费收入占广州和深圳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2003年外资寿险公司在广州的个人新单契约市场份额已经接近35%,上海和深圳分别为20%和15%左右。2003年外资财产险公司在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市场份额也已经达到4.07%。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在我国保险市场中所占份额会快速提高,中资保险公司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挑战。

四、地域竞争:东部发达地区竞争激烈,中西部地区竞争相对平缓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及人均收入差距很大,而寿险业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人均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寿险业发展水平越高,如2003年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六省市的寿险业保费收入占全国保费收入的比重达到46.87%,而陕西、山西、青海等西部五省区的保费收入仅占全国保费收入的4.71%。同时,经济越发达、寿险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市场竞争也越激烈。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泰康和大平人寿等六家主要寿险公司2003年的地域市场份额看,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寿险业市,场集中度最低,市场竞争最为充分,没有一家公司处于市场绝对垄断地位,中国人寿和平安寿险公司市场份额较高,分别为29.19%和33.73%,太平洋人寿和新华人寿的市场份额也分别达到10.48%和10.87%,泰康和太平人寿等其他公司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但总计也达到了15.73%。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和中部地区,市场集中度比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市场集中度有很大提高,2003年中国人寿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6.85%和64.62%,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如果加上平安寿险和太平洋人寿,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接近90%,其他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0%,难以与三大公司展开竞争。在经济很不发达的西北部地区,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和太平洋人寿的市场占有率为86.53%,比东部沿海7省和中部8省略低,但西部地区保费收入占全国保费收入的比重很低,2003年只有16.89%,其他公司凭借13.47%的市场份额难以与中国人寿等三大寿险公司展开实质性竞争。

与寿险业地域竞争特点类似,财产险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竞争相对经济落后地区激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产险的市场集中度最低,2003年中国人保的市场份额只有54.49%,太平洋财产险、平安财产险和其他中资财产险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6%、13.42%和13.42%,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也高达4.07%。在东部沿海7省,太平洋财产险和平安财产险市场份额较其在直辖市与计划单列市低,但中国人保的市场份额高达67%;中国人保、太平洋和平安等三家最大财产险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90.77%,比三家公司在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份额(82.55%)高8.3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的8个省份,中国人保等三大财产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到96.54%,处于寡头垄断状态。在中西部地区,三大财产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也高达88.77%。由此可见,财产险市场在经济发达的直辖市与计划单列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较为平缓。

五、公司竞争力:市场规模大、经营历史长的公司,经营效率较高,竞争力较强

评价寿险公司竞争力的指标较多,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经营效率、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等指标。从市场占有率看,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和太平洋寿险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从经营效率看,20012003年,各家寿险公司均处于快速扩张期,但增员增效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以个人人均首年保费增加额为例,中国人寿增员增效的效果明显,该增加额高达10.72万元,而其他寿险公司(平安因调整经营策略不可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泰康寿险和太平洋寿险公司的下滑幅度最大,分别从4.16万元和4.3万元下降到1.53万元和2.32万元,太平洋寿险公司还出现了增员不增效的负面效果。从资本充足率来看,2000——2002年,除平安寿险和太平洋寿险因改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分别由8.79%和10.07%,上升到9.24%和16.31%,其他公司均呈下降趋势,泰康人寿下降幅度最大,由35.58%下降到9.78%,其次为新华人寿,由27.54%下降到11.35%,考虑到目前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已经先后发行股票上市,这两家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从盈利能力比较看,2001——2003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新华人寿的净资产收益率始终保持正值,但2002年各家寿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下降趋势,2003年中国人寿和平安寿险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降至4%和12.39%;而太平洋、泰康和新华人寿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2003年分别达到3.17%、6.75%和14.82%,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体看,市场规模越大、经营历史越长的寿险公司,经营风格相对稳健,经营效率较高,竞争力较强;市场规模较小的新型寿险公司,经营状况波动性较大,竞争力相对较低。

财产险公司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费率和赔付率、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等。从市场占有率看,中国人保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正处于下降状态。从费率和赔付率看,中国人保费率和赔付率较高,其他公司的费率和赔付率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从资本充足率来看,较早设立的财产险公司资本充足率普遍低于较晚设立的公司,2002年末中国人保、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7.62%、9.24%和22.85%,而华泰、永安和天安的资本充足率均超过25%,最高的永安公司达到55.86%.从盈利能力来看,2003年中国人保、平安、太平洋财产险公司等设立时间较早的财产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比2002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分别从16.24%、28.01%、45.68%下降到11.13%、2.25%、10.38%,但总体上仍高于永安、天安等后期成立公司的水平,2003年永安、天安的收益率分别为9.65%和9.09%。总之,中国人保、太平洋财产险和平安财产险是目前中国财产险市场中竞争力较强的三大公司,但外资公司和其他中资财产险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其市场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六、我国保险业竞争格局的发展趋势

(一)竞争主体迅速增加,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竞争地域日趋广泛

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自2003年12月11日起,允许外资财产险公司经营除法定保险业务以外的全部非寿险业务,增加福州、厦门、宁波、沈阳和武汉5个城市为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2004年12月11日后,外资将可以介入寿险团体业务。同时,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中资保险公司迅速扩展业务领域,广泛增设营业网点。因此,未来几年保险市场主体将大量增加,保险市场的集中度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且竞争地域日趋广泛。

(二)保险业出现混业经营趋势,但竞争模式将日趋专业化

2003年保监会允许财产险公司介入意外险和健康险等传统寿险业务,此后中国人寿集团公司等寿险公司也计划设立财产险公司,介入财产险业务领域,我国保险业再次出现混业经营现象。混业经营将进一步加剧保险市场竞争,各公司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取生存,必然将加强分支机构的专业化经营。同时,为提高我国保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2004年中国保监会还有侧重地批设专业性养老保险公司、健康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等。这些专业化公司的出现,不但促进了我国在养老、医疗和农业方面保险市场的发展,同时也迅速提高了各个专业领域的服务水平。

(三)行业并购将成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表明,集团化、大型化和全能化已成为金融巨头的发展主流。截至2003年底,我国已有保险公司61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保险从业人员150多万人,保险业总资产9122.8亿元,但与国外相比,我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仍处于劣势,如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美国国际集团公司,2002年资产总额为5612.29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6413.6亿元,这一家公司的资产额即远远大于中国保险业的资产总和。因此,中国的保险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并购重组、发行股票上市、强强联合将成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篇7

    报道岁末年初,偿付能力监管大网骤然收紧。

    2005年1月15日,《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

    “以前的方法明显不合理。”一位业内资深专家称,准备金通常要占据保险公司所有负债的一半甚至更多,准备金的提取方法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盈利情况和偿付能力的准确性。

    他进一步表示,对于一家年保费收入在150亿的非寿险公司而言,每少提1%的各项准备金,就意味着“释放”出1.5亿的账面利润。至于偿付能力(=认可资产—认可负债)指标,也因为认可负债的低估而水涨船高。

    “反之则反是。”该人士称。

    可惜,反之的情况在中国非寿险公司中并不多见。

    太保的差异上述专家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以人保和平安两家海外上市的非寿险公司责任准备金(按照旧规则提取的准备金)/保费收入为大概参照,就可以大致测算出其他非寿险公司的准备金是否合理。

    根据《2004年中国保险年鉴》国内财务报表的统计数据,以及人保和平安产险2003年,在该专家的指导下,记者计算了截至2003年12月31日,包括人保和平安产险在内的10多家非寿险公司的准备金与保费收入比例。

    结果令人震惊。

    在未决赔款准备金/保费收入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费收入两项指标上,人保和平安大致接近。其中: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费收入指标,人保为42%,平安产险为45.8%;至于未决赔款准备金/保费收入指标,人保和平安则分别为20.1%和20.4%。

    但是,与人保、平安产险规模相近,并且业务结构类似的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两项准备金比例指标与前两者相差累计多达11%-15%。其中,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费收入指标为38.5%,未决赔款准备金/保费收入12.6%。

    这样的差距显然不是可以用业务结构的些微不同或者业务流程等原因可以解释。“因为低了太多。”该专家称。

    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可以轻易推算到的结果是,准备金的剧烈变动将把原先规则下的财务报表布局全盘打破,漂亮的利润数据和偿付能力似乎也难以经受前者的轻轻一击。

    根据《2004年中国保险年鉴》,截至2003年12月31日,人保保费收入580.7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约20亿元人民币;太保产险保费收入106.33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约8亿元人民币;平安产险保费收入约84亿元人民币,对应的利润总额为3.75亿元人民币。

    换言之,2003年人保的保费收入几乎六倍于太保产险,但是利润总额仅仅是后者的2.5倍;类似的,与太保产险相差了不到20%保费收入的平安产险,其利润总额仅仅是前者的二分之一不到。

    业内人士透露,截至2004年10月,太保产险保费收入约为131亿元,到12月应当140亿。假设2004年太保产险的准备金比例与2003年持平,如若按照平安或者人保的两项准备金比例标准,太保产险11%-15%的准备金比例缺口对应的是15亿-21亿的准备金绝对额。

    如若按照太保产险2003年底的106.33亿元的保费收入,并参照11%-15%的准备金缺口比例计算,对应的准备金绝对额也有11.7亿元~16亿元人民币之巨。

    即使是相对保守计算,在太保产险原先的财务报表基础上,假设补提11.7亿元的准备金,则意味着不仅8亿多的利润总额被一下抹去,而且会出现3亿多的亏损。

    偿付能力骨牌准备金剧变之后,偿付能力是紧挨着的那张骨牌。

    按照2003年3月底中国2003年第1号令——《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第三章第十一条第四款“实际偿付能力额度=认可资产-认可负债”的简单计算公式,在作为最大负债的准备金增加10多亿的情况下,实际偿付能力大致会怎样变动,似乎也不是一个很难解的算术题。

    相对于太保,刚上市不久的人保和中国平安( )显得财大气粗:前者上市拿到60个亿;后者在汇丰入股和集团上市后资本金充裕,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甚至在高层之中放出话来——只要能赚钱,要多少资本金就给多少。

    至于太保产险,太保集团也曾于2002年底完成增资扩股(总股本由20.0639亿股扩大为43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57.34亿元)后,向其投入18亿元资本金。2003年底,太保产险的资本金为28亿元。

    至于太保产险经营情况,王国良在太保集团10月底的司务会议和全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上分别指出:2004年产险大幅度增长,达到34%,业务比较健康,利润稳定地上来了,1-8月份,全国非机动车辆险业务新增的总量,太保产险占了很大一块;但是:产险公司要注意机动车辆险业务的非正常反弹,2003年以来,太保产险的业务结构调整抓得非常紧,尤其是机动车辆险业务,业务占比曾经压到52%,现在反弹得就比较明显,已经到了62%,“这就需要注意了。”

    “如果有充足的资本金注入,补足准备金后也不一定会导致偿付能力不足。”但该专家同时指出,由于在新的《办法》下,准备金提取标准将普遍比财政部的旧规则要高,在转换到新方法口径下,实际的准备金缺口可能更大。

    二线公司问题该专家称,如果不考虑业务结构的因素,按照同样的方法匡算,国内二线非寿险公司的准备金比例情况也一目了然。

    根据2004年中国保险年鉴,截至2003年12月31日,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费收入为36.8%;未决赔款准备金/保费收入为3.08%;利润总额4600万;保费收入19.11亿元;实收资本2亿元人民币。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费收入为41.8%;未决赔款准备金/保费收入为5.4%;利润总额3400万元;保费收入19.11亿元人民币;实收资本5.015亿元人民币。

    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费收入为38%;未决赔款准备金/保费收入为7.8%;利润总额为—9500万(巨额亏损与以前年度车贷险业务有关);保费收入7.74亿元;实收资本3亿元。

    ……总而言之,只有华泰等极少数公司因为业务结构(投资型产品比重比较大)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两项准备金比重超出人保和平安产险,其他二线公司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口。

    与其他行业类似,非寿险行业的经营规律是,在开业初期业务增长很快的时候,成本和赔付率相对高,并且一旦业务超出现有的客服能力半径,会导致出险之后的服务跟不上以及理赔来不及处理等诸多问题,导致保险赔偿责任和理赔成本进一步增大,从而增加非寿险公司的总体营运成本,盈利情况通常来说不会很好。

    车险业务影响巨大相对于财产险业务而言,国内车险业务扩张过快往往以利润更薄甚至亏损为代价。

    一位参加了前不久车险精算培训班的人员向记者提供的一份会议资料显示:以美国最大的11家非寿险公司的情况来看,各家公司的车险赔付率基本都在60%~70%的区间内波动。

    蹊跷的是,至少在国内有车险业务的11家非寿险公司中,上述规律似乎彻底扭曲。

    未经公开的数据显示,2004年8月,全国11家经营车险业务的非寿险公司中,车险赔付率从8%到72%间不等。

    并且,越是业务增长快的公司,赔付率似乎就越低。

    比如:新开业的大地财产保险公司保费增长500%,赔付率仅为8%;增长379%的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对应的赔付率为25%,增长175%的永安财产保险,其赔付率为29%.

    相反车险业务增长为零的大众财产保险公司,却以72%赔付率成了“老大”。

    前述精算专家表示,按照公开的财务数据,根据非寿险业务的发展规律计算,在真正按照保监会《办法》规定计算之后,原先车险简单赔付率(不到)20%-30%的公司,在新方法下其国际口径终极赔付率将可能一下子飙升到80%甚至接近100%;很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可能会严重不足。

    而在原先财政部设计的非寿险责任准备金的规则下,虽然可以掩饰这些问题,但最终“不仅不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并且高速发展可能会导致问题越滚越大。”

    [资料链接]华泰经验2005年1月8日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交流中,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称,华泰在成立初期的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对内在规律的科学把握,也出现过“重保费、轻效益,重规模、轻管理”的状况。甚至认为:“保险亏损理所应当,投资弥补天经地义”。当时,华泰保费规模上得很快,前3年平均增长率为70%,但险种结构不合理,承保质量差,理赔等出血点多,经营成本高,承保严重亏损。尽管如此,由于公司内部对局面判断仍不能形成一致,也拿不出一套有效的应对措施。

    2000年,华泰产险曾在香山召开会议,请原安达信公司参照国际标准为华泰“诊断”,发现国际保险业准备金提取方式与国内不同——华泰当时的经营业绩并不是一片大好,而是问题严重。

    王梓木称,由于未到期准备金计算方式不同,按照国内和国际标准提取准备金后的财务后果竟是天壤之别。香山会议上,华泰终于作出了“统一思想,改进工作的若干决定”,提出“不以保费论英雄,而以质效比高低”。

    会后,华泰着手整顿保险业务,集中力量解决了三大问题:应收保费、未决赔款、车贷保证保险。为此付出的代价:保险业务从前一年的近100%增长降到几乎零增长。“尽管如此,我们坚信治理整顿的方向没有错。”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篇8

一、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的主要变化

保监会此次推出的新政,内容较多,力度很大,改革涉及资产配置办法、委托投资办法、债券投资办法、股权及不动产投资调整、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投资政策、境外投资细则、融资融券办法、衍生产品办法、创新产品办法以及托管办法等多个领域。

1.投资品种增加。根据新政规定,保险资金的投资可实现全品种、全市场和全委托。也就是说,保险机构将可以参与投资境内商业银行发起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可以投资境内信托公司发起设立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券商或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发起的有担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保险公司将被允许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外的资产管理机构委托投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丁冰,2012)。

在境外投资领域,保险资金可投资的品种有望拓展到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不动产类产品,以及以这些基础资产为标的的投资基金,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丁冰,2012)。

2.角色定位转换。保险公司的定位由原来注重保险业务转为强调资产负债管理,注重资产负债收益平衡,资产公司则由集约化、专业化向市场化运作转变。保监会《关于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还可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企业委托的资金;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意味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像基金公司那样发行基金产品,向公众募集资金。此外,保监会拟定了《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暂行办法》,该办法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符合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投资品种作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向保险公司等合格投资人发售标准化产品份额,募集资产,并选聘商业银行或其他资产托管机构为托管人,为产品份额持有人利益开展投资管理活动(丁冰,2012)。

3.监管要求严格。为适应投资新政的要求,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一是贯彻资产负债管理(ALM)理念,要求保险公司加强资产配置能力,统筹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约束,以保险产品为基础,制定资产配置政策;二是强调市场化运作,要求保险公司在委托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时,须建立委托管理制度,包括委托人的选择和考核、投资指引拟定,以及风险控制制度等;三是加强风险控制,要求保险公司制定资产配置合规和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资产配置风险评估标准和救赎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资产配置相关风险敏感性测试和情景测试。

二、我国大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缺陷

据笔者了解,我国大型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投资品种较少,管理能力较弱,收益无法保障,投资效率不高。以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为例,2009年之前,太保除目标设定和资本分配由集团负责以外,其他所有资产管理环节都由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也没有明确的资产负债管理、战略资产配置决策和战术资产配置决策的环节界定。自2009年开始,太保推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目前基本搭建了资产负债管理框架,规范了资产负债管理流程,制定了战略资产配置决策(SA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A)、拓宽了战术资产配置决策(TAA)范围,引入偿付能力充足率对资产配置的风险约束等,委托人建立了投资业绩评估体系,加强产品定价中投资对投资收益假设的参与。但是,集团和产寿险公司目前的主要职能,还是限于梳理负债特性对投资目标的要求,以及对投资业绩的跟踪评价,资产管理公司仍然承担了投资链中大部分环节的职责。对照新政要求及国际经验,太保目前的资产负债管理尚存在不小差距,相关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1.委托人资产配置能力不足。委托人尚未独立制定战略资产配置决策,负债特性与风险约束未能充分反映到战略资产配置决策和年度投资指引中;委托人基本未建立投资背景的团队,不具备制定战术资产配置决策的能力。

2.缺乏外部投资管理人选择及管理能力。太保集团和产险、寿险公司尚不具备选择外部投资管理人,以及对其进行管理和评价的经验和能力。

3.风险控制能力较弱。风险管理职责尚未充分理顺,基于偿付能力充足性和会计收益稳定性的动态风险管理机构尚待完善,风险管控措施未能充分落实。

4.系统支持能力较差。在太保公司,资产模型和负债模型尚未在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上运行,公司尚未做好引入外部投资管理人的相关信息系统支持准备。

5.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方法论和技术,绩效归因与业绩评价体系等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强化大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我国大型保险公司应充分借鉴国际知名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链模式,高效地利用保险资金,切实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益。国际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链模式主要分为集中决策和区域决策两种模式,前者的代表是安联保险和苏黎世保险,后者的代表是ING集团、安盛保险和忠利保险。国际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链主要分为六个阶段:一是目标设定/资本分配,其职能为设定财务目标,并根据资本实力确定风险预算(即资本分配),目标是平衡风险与收益预期。二是资产负债管理,其职能为资产、负债建模以及ALM风险评估,目标是为SAA提供支持。三是战略资产配置决策,其职能为根据目标收益确定大类资产配置,明确风险约束并确定业绩基准,目标是根据财务目标、风险约束等优化大类资产配置,这将决定长期平均回报水平。四是战术资产配置决策,其职能为基于市场 判断和风险约束来确定短期资产配置,目标是根据市场对SAA偏离以寻求战胜SAA,这将对投资业绩影响重大。五是投资管理人选择/证券选择,其职能为选择内外部投资管理人以及选择证券进行投资,目标为寻求通过选择优秀的投资管理人取得良好业绩,以及寻求具体资产类别下的超额收益。投资管理人的选择对业绩影响较大。对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来说,证券选择对业绩影响程度较为有限。六是风险、业绩评估,其职能为评估投资业绩,监控投资风险,目标是跟踪风险及业绩情况。

(一)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根据新政要求,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管理“应以独立法人为单位”“以保险产品为基础”,并要求“保险公司应当自主决策、自主配置并自担风险”,明确“保险公司董事会负责审定保险资产配置管理制度及政策,并对资产配置政策、程序和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明确“资产配置政策主要包括资产战略配置规划和年度资产配置计划”,应由保险公司负责。

根据国际知名保险企业的经验,ALM/SAA均由保险公司制定。在外部委托情况下,TAA由保险公司制定。在内部委托情况下,部分保险公司委托范围包括TAA,部分则自行进行TAA。由于TAA对于资本市场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将TAA纳入委托范围有利于保险公司更专注于销售管理,并降低投资团队人力成本。但从长期看,TAA由保险公司负责可以对整个资产管理有更全面的视角。因此,建议明确ALM/SAA由委托人主导并决策。在当前委托人资产配置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渐进策略,逐步优化TAA战术资产配置决策职责分工。

当前的管理模式是由委托人设定投资目标,进行部分ALM/SAA并对投资业绩跟踪与评价,资产管理公司仍然承担了投资链中大部分职责。笔者认为,下一步的优化目标由委托人独立制定ALM/SAA,从风险角度对TAA的上下限作出约定,资产管理公司在范围内操作。而长期目标是由委托人完成目标设定,制定ALM、SAA和TAA,资产管理公司仅负责选券、执行。

根据委托人和受托人在资产配置方面职责分工的不同,有必要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据此采取合适的业绩考核方式。在当前的优化方案中,委托人职责是制定SAA、绩效评价、风险预算及管控;资产管理公司职责是TAA、风格资产或行业配置以及择时、择券。资产管理公司业绩考核重点是整体受托资产收益率、资产配置贡献以及大类资产投资收益率是否超越基准。

在长期目标方案中,年度TAA由委托人负责,委托人职责较优化方案增加制定年度TAA。资产管理公司职责变更为年度TAA范围内仓位管理、风格资产或行业配置以及择时、择券。与此相对应,资产管理公司业绩考核重点变更为资产配置贡献以及大类资产投资收益是否超越基准。

(二)优化委托管理模式

投资新政扩大了外部投资管理人范围,要求保险公司自行决定自主投资或者委托投资。部分金融工具只能采取自主投资方式,但可请投资机构提供咨询、技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操作与委托投资较难区分。

根据国际知名保险企业经验,建议太保的委托管理采取内部委托为主、外部委托和自主投资为辅的模式。从利弊分析看,“内部为主”的模式有利于集中统一进行投资布局,有利于风险管控,极端情况下可直接对投资进行干预,有利于支持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外部为辅”的模式有利于发挥“鲶鱼效应”,弥补内部委托人不足。

外部委托的方式包括账户委托、在个别账户内选取资金委托、购买产品以及自主投资等。(1)账户委托方式对受托人选择能力、SAA配置能力有一定能力需求,账户投资收益基本受外部受托人影响,可控性差,不建议选择;(2)在个别账户内选取资金委托方式对受托人选择能力、TAA配置能力有一定能力需求,投资品种可能是内部受托人不涉及或不擅长或激励内部受托人的品种,可根据目的进行尝试;(3)购买产品方式对受托人选择能力、产品选择能力有一定能力需求,较为灵活,可根据目的进行尝试;(4)自主投资方式对受托人金融工具投资能力有一定能力需求,根据监管要求与特定目标可进行尝试。

(三)选择合适的委托管理类别

比较适合选择外部委托和自主投资的资产,包括定息资产及其他必须自主投资的金融工具、权益类资产、境外投资以及其他内部投资管理人能力不足的领域。这是因为,定息资产及其他必须自主投资的金融工具,有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利于银保业务和法人业务开展合作,符合监管要求。权益类资产可发挥“鲶鱼效应”,促进内部投资管理人能力提升,对内部委托总体规模影响较小。境外投资提供投资便利性,降低组织人力成本。其他内部投资管理人能力不足的领域有利于提升业绩,分散风险。

近期可考虑按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进自主投资与外部委托试点工作。具体可分步骤实施:第一步试点委托人自主投资定息资产;第二步试点委托人自主投资理财信托产品;第三步试点外部委托权益投资;第四步试点委托境外投资。

(四)管控投资风险

保险资金运用新政的核心是在开放投资市场和投资渠道的同时加强风险管控。为管控风险,要求委托人制定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制度、确定风险限额、制定资产配置相关评估标准、进行压力测试以及加强对受托人的风险管理等。笔者认为,考虑到太保与国际知名保险企业的主要差距,太保的风险管控对策应包括:

1.优化风险管控措施。委托人应建立基于账户的风险预算体系,明确风险约束及受托人操作界限,建立基于偿付能力充足性和会计收益稳定性的动态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加强投资风险监测与管控。受托人应采取具体管控措施,确保不突破风险预算限额并报送投资风险报告。

2.建立外部投资管理选择标准与程序。委托人建立外部投资管理选择标准,建立筛选程序与审批决策流程,建立外部投资管理人数据库。

3.风险对冲策略研究。委托人根据偿付能力充足性、会计收益稳定性需要建立对冲风险的方法与程序,同时基于风险预算的风险对冲策略研究,受托人应执行风险对冲策略或程序。

4.境外投资及新品种风险管理研究。委托人应加强境外投资风险识别,以及研究管控方法及对冲策略。受托 人应识别新投资工具风险识别,研究管控方法及对冲策略。

(五)优化投资管理模式

新政要求保险公司应当自主决策、自主配置、自担风险,并由董事会承担最终责任。国际知名保险企业中部分保险集团采取区域(子公司)决策模式,有的则采取集中管理模式(集团统一管理或设置专门模块负责统一管理)。在综合考虑新政要求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决策管理模式的选择应主要根据集团公司未来对产寿险公司的职能定位来决定,并采取合适的配套考核措施。

根据太保情况,经营主体自主管理模式是指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持,产寿险公司、集团公司自主进行资产配置决策。在自主管理模式中,子公司定位为利润中心,对最终利润负责。其中,寿险考核以新业务价值和当期利润为主,产险考核以当期利润为主。采用自主管理模式,市场化比较充分,体现了经营主体的意志,在技术上实现集团资源共享,完全符合保监会新政精神。然而,自主管理模式不利于集团统筹风险预算和协调财务资源的使用,对于产寿险公司的配置能力和投资能力要求较高。

集中管理模式是指集团或设置专门模块集中行使资产配置和委托管理职能。集中管理模式中子公司定位为业务中心,不对最终利润负责。其中,寿险考核以新业务价值及其获取成本为主,产线考核以综合赔付率为主。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统一投资策略,有利于统筹风险预算和协调财务资源的使用,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但集中管理模式需要考虑与保监会新政的衔接,与子公司的协调沟通成本也可能较大。

(六)设计合理的实施路径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篇9

32岁的王先生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广州打拼,经过几年的奋斗,事业小有成就,两年前被公司调任至香港办事处担任主管。这类内地借调到香港工作的人员在广州通常被称为“港工”。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王先生也找到相知相伴的知心爱人,在2008年初组建了一个甜蜜的爱巢。而在2009年2月,王先生一家就将迎来他和太太的爱情结晶,到时将会是一个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

月度收支稳定结余多

王先生在香港工作,每月税后收入有30000元。王太太怀孕后便辞去了工作,在家安心待产,所以目前没有收入。两人现在衣食住行等基本日常生活开销每月约4000元,双方父母的赡养费2000元,偿还房贷5000元。另外,因为工作的关系,私家车的养护费用则由公司全额报销,王先生自己无需承担任何费用。这样算来,王先生一家每月的开销在11000元,结余19000元。

年度性收支基本平衡

年度收入方面,由于王先生所在行业及职位的缘故,所以年终奖金的额度也相对较高,可以拿到3万元左右。银行存款方面,因为利率较低,所以在这部分收益也就没有计算在年度收入里。此外,王先生平时公务繁忙,对于股票、基金等金融投资无暇顾及,因此在这块也就没有投入。

年度支出方面,2008年初两人结婚,拍照、旅游、摆酒等开销花了大概10万元左右。再者,对于爱好摄影的王先生夫妇来说,每年外出旅游采风和升级摄影器材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年支出大约为15000元。

而王先生作为公司高管,虽然工作收入较高,但是其所承受的压力与收入是相对应的,这对王先生的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无疑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因此,一年前王先生就给自己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每年缴纳保费6000元。此外过年回老家,孝敬父母长辈、人情交际及交通费加在一起也要花上近1万元。

主要资产为两套房子

王先生夫妇目前的家庭资产主要包括5万元的现金及活期存款,50万元的定期存款及一辆市值20万元的私家车。

不动产方面,王先生除了目前自住的价值100万元的套房外,在广州市郊还拥有一套市值约50万元的房产。其中自住的套房还需偿还8年的房贷,而市郊的房产房款已经全部缴清。因此,总的算下来,王先生一家的财产净值有177万元。

投资和保障该如何规划

当前,困扰王先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宝宝就快要出生了,王先生和太太都希望从一开始就给宝宝―个比较全面的保障,并为宝宝未来的成长花费做一个储备,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保险、理财产品等品种的选择,夫妇俩对于这些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希望专家可以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指点。

其次,因为王先生自己是被借调至香港工作,因此公司每月都会有一笔不小的住房补贴。考虑到自己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继续在香港工作,王先生因此萌生了在香港买房的念头,王先生想知道这样可不可行?而且如果真的要购置房产,由于香港的房价普遍较高,那么对于这笔购房款的应该如何去准备。

再者,由于香港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稳定,长期在香港工作的王先生也考虑在那边做一些金融投资。但是,由于不是很熟悉香港的金融市场,并且自己手里的资金也不算太多,所以初期还是希望以稳健保值为主。可以考虑哪些投资?

此外,王太太打算今后两三年做全职妈妈,那样就没有了社保,因此王先生打算给妻子选购几份合适的保险,多少能有个保障。另外,对于他自己,有没必要增加一些保险,如果要增加,该选择什么种类的保险。

资产配置及投资建议

曾柳思

根据个人家庭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收入水平和理财需求的差异,我们一般将个人理财分成三个阶段:财富积累、财富巩固和财富花费/赠与。王先生家庭是处于财富巩固阶段的初期,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也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家庭开支项目和理财的目标也比较多,如生儿育女及教育、投资、家庭保障、购房等。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王先生面临的投资理财需求。

家庭的理财规划可以从家庭净资产和家庭收支现金流计算开始。总体来说,王先生的收入不错,每月收入结余有19000元,一年结余228000元。家庭总净资产有177万元,应该说是个很不错的理财起点,但是考虑到48万元的房贷债务、马上面临的小孩生养和教育问题,能否长期保持家庭净资产在此基础上稳步增长是安排家庭财务、理财成功与否的关键。做好家庭收支尤其是开支管理,包括合理安排投资组合、稳定增加投资收入是家庭净资产稳定增长的保证。

在作任何财务计划安排前,每个家庭应该准备3~6个月日常家庭开支需要的款项作为紧急预备金。这笔钱可以存入银行做活期或者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王先生家庭每月支出是11000元,家庭紧急预备金至少也要有33000元,由于王太太马上就要生小孩,建议要多准备点应急资金,这部分资金由王先生的现金和活期存款5万元来筹措。具体建议:15000元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以应急,15000元放在银行活期作为王太太生养小孩的费用以及一些其他额外的费用,20000元用于还房贷。

王先生和太太希望从一开始就给宝宝一个比较全面的保障,并为宝宝未来的成长花费做一个准备,这是非常明智的决定。虽然王先生的收入不错,家庭资产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是按目前水平估算,一个小孩从进托儿所到大学毕业的教育费用,少说也要十几万元,出国留学的话费用更要几十万元。费用比较庞大,相关的规划安排越早越好。教育费用的投资年限大概是20年左右,由于王先生对股票、基金等金融投资不熟悉,我们建议王先生以稳健投资为主,尤其要关注开放式股票基金或者平衡基金。股票型基金从长期来看每年能给投资者提供1004左右的回报,加上专家投资、分散投资等优势,不失为稳健投资的一个好选择。

王先生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香港工作,于是王先生打算在香港购房,打算本身合情合理。不过,我们建议王先生首先考虑以下几点。首先,王先生的公司每个月都会给王先生一笔不小的住房补贴,根据香港的税务条例,若雇主以现金津贴的形式直接发放住房补贴,须全数缴纳薪俸税,如果雇主提供居所,居所“租值”将会包括在应评税入息内,“租值”会依不同类别按入息减去支出和开支的4%、8%或10%计算,以计算应缴的薪俸税款。从这里来看,王先生可以要求公司直接提供居所而不是发放现金津贴,以减轻税务负担。其次,香港的房价普遍较高,如果王先生没有

其他投资或者很少投资,家庭资产过于集中在房产上面,无疑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因此,我们建议王先生由公司提供居所,暂不在香港购置房产。

财富的增长是投资的目标,也是实现财务自由和其他理财目标的保证,如购房、子女教育、退休养老规划等。在投资过程中,我们强调要根据自己的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投资品种,注重分散投资和长期投资在优良的品种上。香港的金融市场相对成熟稳定,由于王先生对金融投资不是很熟悉,加上资金有限,王先生的投资不能过于激进,否则会影响理财目标的实现和未来家庭的幸福,因此,我们建议王先生关注香港的股票基金、平衡基金、优质蓝筹股票,以稳健和保值为主。

我们还注意到王先生家庭目前的生活质素比较高,王先生退休后要安顿晚年,养老金需要上百万元甚至更多,如何筹措养老资金,做好退休规划是王先生投资和资产配置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点王先生要有足够的重视。我们建议王先生从现在开始积累,做长期的投资,可以采取定期定额购买基金组合的方式,既平摊了市场风险,又能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

分析了王先生的理财需求和财务状况后,从他目前的资产分布看,房产占比66%,房产投资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较大。我们建议,除5万元作为紧急资金,50万元银行定期中的40万元可以投资香港市场,用于购买平衡基金或者债券基金,10万元做定期或者购买债券。每月收支结余可以用于定期定额的投资,这方面的分布比例大致为60%左右股票、股票基金或者平衡基金,30%投资于债券、债券基金,10%放在货币基金。通过不断持续的投资,逐步实现王先生的理财投资目标,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保险及保障配置建议

聂云馨

在现代婚礼中,司仪总要问双方男女,无论你遇到疾病,贫穷……人身风险,你会不会照顾你的爱人一生一世?双方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如果没有一份强而有力的保障,个人一旦发生风险,婚礼上的承诺将会成为一张空头支票,所以一份好的保障对一个家庭至关重要,是一个家庭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王先生家庭和财务状况的分析,我们建议,王先生应该建立家庭风险管理,利用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达到家庭生活和财务的最终安全。当然,同时也要为宝宝准备给一个比较全面的保障,并为宝宝未来的成长花费做一个储备,还要为自己和太太选择合适的保障计划。

首先,由于王先生的家庭在近20年内,除了孩子成长费用,赡养父母和房贷加大了负担,因此王先生的重要责任时间可以定为20年,在这个家庭责任基础上,估算王先生所需的寿险保额,其保额主要应该覆盖房贷48万元、双方父母的赡养以及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约80万元,家庭基础生活费用保障约100万元,合计一共约228万元。考虑到王先生所需的责任保额较高,为了节约保费,寿险保障方面不妨重点选用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是家庭风险管理的基础,具有较强的保障功能。由于定期寿险不含储蓄因素,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责任有确定期限,所以在保额相等的情况下,定期寿险的保费相对其他寿险低廉,能根据客户自身需要自由选择保险期限的长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建议投保期限选择与保障期相同,并且可以选择月缴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分散风险。

寿险方面的规划也可以加入“附加家庭收入保障定期寿险”。这是一种保险金额在有效期内是不断递减的定期寿险。家庭收入保险是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死亡后,保险人对其家庭一般消费以及子女教育费用提供的一种经济保障。具有保费低、保障全的特点,并且最大程度地符合家庭阶段性的风险保障需求。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篇10

我国最大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人寿”)悄然更换掌门人,新主杨明生之前任保监会副主席;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太平”)也宣布成立新一届领导班子,交通银行副行长王滨接任董事长;我国最大财险企业――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宣布原董事长、总裁吴焰专任董事长,总裁一职暂时空缺。

至此,除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外,四大险企中,三个已经完成不寻常的高层大调整。这种“异常”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回归金融“副部中心区”

3月17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微博称:“中国四大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正式升格为副部级单位。”这条微博是“第一信息源”,早于所有的媒体报道。

郝演苏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此消息是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3月16日下午的会议上正式宣布的。

但当记者向四大险企和保监会求证这一信息时,各方都选择了回避。对此,有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四大险企的人事权已经移交至中组部企业干部局,今后,中组部将负责四大险企的高层任命,保监会仅负责行业和业务监管。郝演苏指出,“五大行也没有说过自己是副部级,这种级别都是不公开的,但大家心知肚明。”

其实,若追根溯源,中国早就有副部级的保险企业。

建国后直至1996年,我国仅有一家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即“老人保”。

“十年前,‘老人保’就是副部级单位。”郝演苏指出,“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保险,现在银行有5个副部级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既然承认保险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和银行应该地位平衡。然而目前,保险行业下面的机构却没有一个和银行平衡。这种地位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这也是项俊波(保监会主席)极力促成的结果。”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说,项俊波入主保监会后,“一直在提倡保险业‘做起来、沉下去’,‘做起来’就是四大险企升格,‘沉下去’就是行业资源整合。”

“此前,保险业在整个金融领域的占比非常小,所以一直被边缘化,很不受重视,直到最近几年,我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郝演苏分析说,“升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扭转危局

另一种猜想是,大调整的主角们实际上是临危受命。“几大寿险公司最近任命的董事长有从‘官’到‘企’的角色转变,也有行业跨界的,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指出,“丰富的银行资源和政府人脉关系,将有助于改变保险公司面临的业绩下滑、净利润负增长的现状,并且亦可提高保险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杨明生曾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多年,并曾任职党委书记、行长等高层职务,这与项俊波的“农行系”履历出奇的一致。在外界看来,杨明生优势明显,“熟知银行领域,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又了解保险市场,具有保险监管经验。”一位业内人士解读说,中国人寿正在面临“转型期阵痛”,“利润大幅下滑,保费结构不均衡,险种偏老,新生产品不足,中国人寿的发展已经面临瓶颈制约。”

上述人士认为,任职保监会近5年的杨明生曾分管保险资金运用、投资渠道开拓和保险稽查工作,“他能帮助中国人寿加快进入银行、基金、证券和信托等相关领域,扭转中国人寿的命运。”

同样,中国太平的新任掌门人王滨曾在人民银行办公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交通银行担任重要职务,有着丰富的银行资源。而据中国太平的2011年业绩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太平总收入为531.69亿港元,同比增长3.19%,但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仅为4.95亿港元,同比下降77.94%,若剔除2010年出售民安中国的特殊收益,跌幅为53.4%,大大逊于市场预期。除了这个棘手的问题,王滨上任后还面临着行政和财务资源整合的难题。

但郝演苏认为,说四大险企高层调整都是“临危授命”是“不恰当的”,“中国人寿业绩的下滑是因为市场的正常调整,中国太平和中国人保的状态没有问题。”

金融国资委隐现?

猜想还有第三个版本――“升格”是设立金融国资委前奏。

早在2006年,财政部就提出设立金融国资委。但时至今日,金融国资委仍未诞生。“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一直由财政部负责,但财政部并没有足够的机构设置和专业人员来处理,所以行革就很迫切。”上述业内人士解读道。

“将四大险企的组织关系和人事权提升至组织部,也许是在扫清建立金融国资委的行政障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设立金融国资委有利于区分监管者与出资人,形成统一的金融监管。而且,“国务院直接管辖下的金融国资委能够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资源整合,有利于整个金融行业集体实力的提升。”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我国大型国有金融机构需要统一管理,不妨直接在国务院下设相关机构。财政部是政府的大管家,其职能是如何使用好公共财政收入,不宜成为国有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但郝演苏对此抱有不同意见,他认为,“由上述举动推出是为金融国资委做铺垫,这是不准确的。”与其说是为了整合国有金融资产,“倒不如说是为了获得国际金融话语权。”

四大险企的组合透露出明显指向,“这显然是一种战略考虑。”郝演苏认为,“‘十’后,我国经济将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化,其中,如何将我国提升为金融大国,增强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是重中之重。”

四大险企发展历程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即“老人保”)成立,受中国人民银行领导,财务管理归财政部;

1951年,上海15家私营保险公司合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参股,组成中国太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份在1956年全部转移给“老人保”;

1984年,“老人保”脱离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务院直属局级机构。

1992年,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港澳地区附属公司的控股公司,称“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设立中保(集团)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集团)再保险有限公司三大分公司;

1998年10月,中央金融工委和保监会成立,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撤销,分拆为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和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它们的组织关系均在金融工委;

2001年12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组织关系归中央金融工委;

2002年8月,金融工委撤销,各国有保险公司的组织关系均调至保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