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5 07:31:13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篇1

精彩导读:根据法律规定,国家设置直辖市检察分院主要是因为案件的审级关系,由检察分院办理危害国家安全、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和外国人犯罪案件的审查逮捕、提起公诉;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对侦查机关……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检察院检察长进行述职评议,衷心地感谢人大给予我汇报履职情况和听取评议意见的机会。

年4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任命我担任一分院检察长。检察工作的实践使我认识到:中国的检察制度由我国的政体、国体所决定,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深厚的实践基础。我国宪法确立了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政地位,反映了党和人民对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的期望和要求。检察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通过履行公诉、职务犯罪侦查和诉讼监督等职能,与侦查、审判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共同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实现全社会公平和正义。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设置直辖市检察分院主要是因为案件的审级关系,由检察分院办理危害国家安全、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和外国人犯罪案件的审查逮捕、提起公诉;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对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的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国家,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一分院成立于1995年7月,根据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对分院地域管辖的分工,我院案件管辖的区域为浦东新区、卢湾、徐汇、长宁、闵行、金山、松江、南汇、奉贤等9个区。我院与辖区检察院的联系主要通过办理第二审案件,开展个案指导。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检察官法的规定,分院检察长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全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法律,在市检察院的领导下,组织指挥检察官依法履行各项检察职责,通过教育管理提高检察队伍素质。我认为,作为一名分院检察长,要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带领全体检察人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护司法公正。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海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今年,陈良宇同志到市检察院视察工作时,对检察工作提出了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的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激发了我更强烈的责任感;在市委领导下,上海政法各家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创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一分院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全体干警勤奋敬业,为我履行职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我继往开来、再创新业绩的信心。我和班子成员提出了“以强化法律监督为主线,加强规范化建设,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以检察改革为动力,推进机制创新,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以提高检察官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塑造检察官良好形象,为上海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治保障”的总体工作思路。下面,我将履行职责的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一、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市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后,我和班子成员认真分析了做好各项检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今年是新一届班子工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检察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是检察机关的首要任务。经过“严打”整治斗争,上海的刑事案件多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社会治安总体上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但仍存在着严峻的一面,维护稳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在刑事检察工作中,我提出对严重刑事犯罪要继续坚持“严打”方针,建立经常性“严打”工作机制,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一是加强与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的配合。通过派员适时介入侦查,参与公安机关讨论疑难案件,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组织集中公诉,参与专项整治工作等,把“严打”方针落实到批捕、起诉等各个检察环节,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二是加强办案指导。我经常到办案第一线听取汇报,及时召开检察委员会会议讨论研究疑难案件,加强对重大复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指导,确保办案质量。三是把握好刑事政策,注意区别对待,体现“宽严相济”。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不大的作案人员,特别是初犯、偶犯、过失犯,加大教育挽救力度,依法从轻处理。四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安、经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运用《检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帮助有关部门堵漏建制,预防犯罪。

依法查办职务犯罪,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廉洁正确履行职务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是反**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的社会变革时期,客观上存在诱发职务犯罪的多方面因素,****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严重,大案要案时有发生,查办职务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我组织侦查部门同志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市委、高检院有关反**斗争的新要求,强调要提高对查处职务犯罪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今年,我院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加大查案力度,依法立案查处了中国中福实业总公司原总裁白晓江等人**、挪用**及市看守所公安民警舒伟庆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等案件。为推进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我带领侦查部门总结出“举报线索初查”、“立案传唤”等工作经验,并加强对职务犯罪新情况的研究,从而扩大了侦查视野,提高了发现犯罪、侦破案件的能力。为加强查处职务犯罪工作,我经常深入侦查部门,参与制定和研究侦查方案,确定侦查方向,靠前指挥。在查案中,我十分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集中力量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这是检察机关加大办案力度的重要表现,体现了党和人民深入开展反**斗争的坚定决心。与此同时,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认真查办群众反映强烈的“小案”,不因“官微”而不查,不因“案小”而不办。二是严格依法办案。坚持依法立案,依法传唤,依法获取证据,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以程序规范保证案件质量,使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近年来我院所办理的每一起职务犯罪案件,法院都作出了有罪判决。三是依法文明办案。我要求检察官必须树立打击犯罪与保障****并重的现代司法理念,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还将廉洁办案作为公正执法的重要内容,所有办案费用和办案用车全部由院里提供保障。办案中对发案单位,做到不借一辆车,不吃一餐饭,不花一分钱,不收一份礼。四是认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方针,我提出,查处职务犯罪必须坚持打防并举,按照“一案一预防”的要求,通过办理案件开展预防工作,努力减少犯罪。如结合查办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张士翔等人**、挪用**案所开展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被市纪委选作今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警示教育材料。

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开展法律监督会不会影响与其他执法机关的合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检察长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我认为:诉讼监督是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根本职责。只要我们依法正确运用法律监督手段,提高办案质量,既讲监督也讲配合,就能取得其他执法机关的理解与支持。因此,我十分注意把法律标准作为诉讼监督的准绳,对侦查机关提请复议、复核的意见,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决不为保“面子”而不纠正;对审判机关确有错误的裁判坚决依法提出抗诉;加强对刑事二审案件的审查,依法支持区检察院抗诉,切实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在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和刑事审判监督中,我强调要把监督重点放在群众反映强烈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上,重视对审判活动违反法定程序、枉法裁判的监督。在刑罚执行监督中,重点开展刑事诉讼超期羁押的检察。在民事行政审判监督中,则一手抓维权,一手抓息诉,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稳定。随着上海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对司法文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要求全院干警在办案中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而且从有利于教育感化的角度给予人文关怀。如在侦查白晓江等人**、挪用**案件期间,一名犯罪嫌疑人的父亲病逝,我们利用休息天主动安排其与父亲遗体告别,使当事人及其亲属感动不已。在搜查时回避未成年人,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对身患严重疾病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提供医疗条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依法变更强制措施,使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在起诉书等法律文书中,尽可能隐去或简化被害人、证人的姓名、地址,以保护他们的隐私和人身安全,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积极推进检察改革,强化法律监督职能

推进检察改革,是检察工作与时俱进,强化法律监督的内在要求。检察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注重实效,不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我注意从一分院实际出发,把检察改革与年度工作同步规划,针对影响法律监督职能发挥的制度性、机制性障碍,突出重点,明确目标,稳步推进,形成了“在现行法律框架内,通过制度改革,机制创新,优化检察工作管理机制,提高质量和效率,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改革思路。

继续深化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我院较早地在公诉、二审部门实行了“在检察长授权范围内,独立承担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和审判监督任务,向检察长负责”的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并率先推出预备主诉检察官制度,加快主诉检察官后备队伍的培养。又针对我院侦查部门以办理大案要案为主的特点,推出了以办案责任和侦查指挥责任相统一的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今年在全院各业务部门继续完善、全面推行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如在侦查监督部门试行集审查逮捕、刑事立案监督和刑事侦查监督于一体的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在控告申诉部门建立以“首办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等,减少了办案工作的行政色彩,强化了法律监督职能,有效地推动了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开展。

逐步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在实行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过程中,我认真思考,在放权的同时,如何对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权进行监督制约,以保证案件质量和公正执法。对此,我提出应重点建立两项机制。一是在全市检察机关率先推行以“三书”对照复核为主要内容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对公诉等部门主诉检察官所办案件中的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判决书进行对照复核,对主诉检察官是否依法办案及办案质量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二是建立以目标管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机制,将检察官和各业务部门办案数量、工作质量以及文明办案、廉洁办案等纳入考核范围,促进检察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

不断优化检察工作管理机制

我还积极探索建立体现司法属性、符合检察工作规律的管理机制,优化检察业务管理,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对建院以来的办案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检察办案的操作程序、工作要求等进行细化,制定了《制度汇编与工作流程》,把法定诉讼程序和内部工作程序有机结合起来,使执法办案更具操作性和规范性,并通过局域网,实行检察业务动态管理。我注重发挥检察委员会的业务领导决策作用。在检察委员会讨论问题时,注意听取其他委员的意见,不先发言,不定“调子”,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出决定,慎重行使检察长的最终决定权。今年又陆续推出了检察委员会委员听庭评议制度,以了解主诉检察官的公诉水平和办案质量;实行了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列席检察委员会会议制度,使各业务处室全面了解和执行检察委员会的决定,统一执法思想,提高执法水平。

三、主动接受监督,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如何加强自身监督,做到公正执法,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我把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拓宽监督渠道,作为任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着重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职责的关键。每年“两会”期间,我都指派各部门负责人认真旁听分组讨论,主动听取代表们对一分院检察工作的意见,并限期处理,及时答复。我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两会”文件,贯彻“两会”精神。高度重视人大常委会批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函所反映案件问题的督办工作,对上述信函,都仔细阅看并指定专人办理。通过建立督办制度,严格督办程序,保证督办案件质量,及时答复和反馈,把督办工作落到实处,增强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的自觉性。

全面落实检务公开

我组织控告申诉部门开展争创文明“窗口”活动,落实高检院关于检务公开的要求,在举报中心、律师、证人接待室发放《检务公开手册》,并将有关内容制成挂图,公开检察机关的受理案件的范围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公布接待来访、受理案件和举报的工作程序,充分发挥控告申诉、举报中心联系群众的“窗口”作用。坚持检察长接待制度,对有些重要的举报、申诉,我都自己接待。我还要求检察官在办案中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时,做到热情接待、认真办理,并及时将办理情况告知当事人。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要积极帮助当事人联系具体承办单位。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也要努力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做好疏导工作,共同化解社会矛盾。

积极发挥廉政监督员的作用

我院实行了廉政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有关人士担任廉政监督员,借助他们社会联系面广的优势,对我院工作进行监督。今年又新聘请了12名廉政监督员,邀请他们参加有关会议,由院领导通报检察工作情况,请他们旁听出庭公诉、案件听证会,走访发案单位等,进行明察暗访,了解检察官依法办案、文明办案、廉洁办案的情况,并请他们评议我院工作。通过积极发挥廉政监督员的作用,促进了全院干部廉洁办案、公正执法。

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上海检察官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及法律专业水平必须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法治需要。我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保障,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目标,坚持从严治检,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官队伍。

坚持从严治检,促进廉政建设

依法建院,从严治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检察官素质的有效手段。我着重抓好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组织全院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使检察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牢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公正执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根据高检院的部署,今年认真组织开展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切实解决执法观念、执法作风和执法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注重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关,按照检察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我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队伍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从小事抓起,严肃查处违纪苗子,抓倾向性问题,防患于未然,做到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干警拒腐防变的能力。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检察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法律监督和公正执法的能力。检察官的知识面和专业水平,必须适应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我把提高检察官专业化水平作为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严格检察官准入条件,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制定了各项培训办法和激励措施,引导大家自觉学习,提高了检察官的文化层次。每年选派检察官出国培训、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司法理念、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技能培训,选拔主诉、主办检察官,评选检察专门人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教育培训和引进高学历的法律、计算机、外语、财会等专业人才,不断改善队伍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升自我,与时俱进,已成为全体检察干警的共同追求。

深化创建活动,塑造良好形象

创建文明单位是检察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我院已连续4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我要求大家成绩面前不自满,提高标准找差距,不断深化创建内涵,积极开展新一轮创建活动。通过学习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提高检察官“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开展检察文化建设,陶冶检察人员情操,培育学法守法、执法护法的尚法精神,提高了尊重和保护****、弘扬现代司法文明的自觉性。开展创建文明处室活动,倡导“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院风和刚正不阿、护法为民的检察官职业操守,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检察官的良好形象。“公正执法为人民,廉洁从检树形象”已成为一分院全体同志的共同目标。建院以来,我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检察官,队伍中至今未发现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担任检察长以来,我时常告诫自己:检察长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我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政治、法律和科学文化,更新知识结构,把先进的司法理念与我国检察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检察工作规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公生明,廉生威”,领导者必须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制度的制约和群众的监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深切地体会到,一分院各项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党的领导,靠的是人大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靠的是全院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团结带动一班人,凝聚集体智慧,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推进各项工作。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cex”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对部分员额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对部分员额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的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及《关于对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的暂行办法》规定,9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长英带队,监察和司法委牵头,部分常委委员、民侨外事委、教科文卫委组成的评议调查二组深入检察院对朱斌、朱莹、王兰辉、肖娜妮4名员额检察官履职情况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职评议工作的基本情况

今年是人大常委会开展“两官”履职评议的第二年,履职评查组坚持公平透明、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了前期调查和案件评查。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李其报、陈长英、李垂利出席动员会,李其报主任亲自主持会议,检察长吴春生表态发言态度诚恳,评议对象准备充分,他们认真撰写自查自评报告,发言材料真实,事迹感人,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是调查走访深入。我组7名成员,分成案件评查监督组和履职调查组,先后与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骨干、部分干警进行个别谈话共20多人次;专题发函分别征求了市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卫生健康局等单位的意见建议,重点了解了评议对象遵纪守法、依法履职、自觉接受监督、廉洁执法办案等情况,经调查核实,2018年来4位被评议对象均没有被举报、投诉、信访的情况,没有发现有任何违纪违法行为。

三是案件评查公正。检察院党组及案管部门对评议对象近两年来所办案件进行整体评查,出具了评查意见;聘请岳阳市检察院案管办主任毛恒峰及干警钟源、王琴对评议调查组随机抽取40件案件进行了具体评查评价,评查过程认真仔细、评价客观公正,最高分99.5分,最低分99.2分。

二、员额检察官履职情况基本评价

4名员额检察官总体上政治过硬,信仰坚定,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注重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法律业务素养,办案能力强;爱岗敬业,忠诚履职,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恪守职业道德和纪律规矩,执法公正廉洁;没有对个人问题的群众举报事项。从动员会机关干警民主测评情况看,4名员额检察官最高分99.14,最低分98.61,都非常优秀。从调研座谈情况看,认为被评议的4名同志都是本单位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比较高的员额检察官,能做到依法履职、客观公正。从案件评查情况看,案件办理程序较规范,实体处理准确、恰当,文书制作大部分质量较高,所查阅案卷基本合格。

(一)检察官朱斌

朱斌,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88年7月参加工作,一级员额检察官,现任第三部员额检察官。

主要工作成绩:一是伏枥老骥,斗志自奋不减。该同志一直奋斗在一线,年轻时尽职尽责,年近退休斗志不减,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在老同志中树立了榜样。二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担任预防科长期间,连续5年工作获岳阳考评第一。在监所科工作期间,不因案情简单而办案方法简单,刑罚执行违法违规提纠率和纠解率均达到100%。监所管理精细规范,看守所近几年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三是从严律己,执法贯持秉公。该同志顾大局,政治站位高。自觉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该同志守正清,不办人情案。工作上能坚守底线,生活中廉洁自律。

不足之处:知识老化,部分建议函发出后没有后续监督。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加强学习,要以学习迎得知识更新,以知识更新助推业务水准提升。

(二)检察官朱莹。

朱莹,女,198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8月进入检察院工作,第二检察部员额检察官。2017年、2018年被临湘市政府嘉奖,2020年被岳阳市人民检察院记三等功。

主要工作成绩:一是政治素质高。能服从院党组的集体领导,大局意识强。重大、复杂案件交给她二话不说,工作 任务压头时毫无怨言。曾经有机会调入上级其他部门,但院领导找她谈心后,她放弃机会,留下来安心工作。二是业务能力强。入额三年来,办理民事、行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四大类案件159件,其中雷某某等31人公益诉讼案件和吴某某非法拘禁案件,成为优秀案件,受到《检察日报》、央视等媒体的推介,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出色的办案能力,使她赢得了“全科医生”的美誉。三是廉洁自律好。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勤奋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被院领导评价为全院综合素质第一高。

不足之处:存在调取书证程序不规范,无法院签章的现象。

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检察专业素养,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大的工作业绩。

(三)检察官王兰辉

王兰辉,女,中共党员,2012年7月参加工作,三级员额检察官,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主要工作成绩:一是学习精神强。能利用碎片时间加强法律业务及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二是业务能力精。她始终坚持“秉公执法、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入员额三年来共办案300余件,办案数量一直处于科室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办案能手。她办理“扫黑除恶”案件4件32人,其中办理的桃林喻某某等十一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社会影响巨大。三是道德品行好。能自觉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检察官职业准则的要求,坚守底线思维,抵御各类诱惑,树立了良好的检察官形象。

不足之处:存在羁押必要性审查不严谨,相关案卷材料未装入内卷,文书引用不齐全的现象。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更加大胆细致工作。

(四)检察官肖娜妮。

肖娜妮,女, 2013年参加工作,2018年10月入员额,三级员额检察官,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主要工作成绩:1、业务精良,成绩突出。她是全省公诉辩论赛十佳辩手之一。今年被省检察院选拔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检察机关公诉论辩赛。2018年获得市政府嘉奖,被岳阳市检察院记三等功。2、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入员额以来,共办理各种审查逮捕案件、审查起诉案件160余件,没有出现一起错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办理了王玉林、刘涛三等19人黑社会性质案,梅焱等14人恶势力犯罪案,童超等4人恶势力团伙案等多起有重大影响的涉黑恶案件。其中王玉林、刘涛三等19人黑社会性质案系全国扫黑办督办案件。3、遵章守纪,勤政廉洁。她坚持政治学习,锤炼了忠诚为民的政治品格。坚持严格执法,把法律精神与客观事实完美结合,彰显了法律的尊严。

不足之处:存在未检案件封存不当,法律文书屏蔽不规范的现象。

建议:在今后工作中注重案件质量管理,加强与同事的沟通联系。

三、对人民检察院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面对检察官队伍人才青黄不接、人才流失的局面,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检察官队伍的办案能力和业务水平。要加大对助理检察官的培养,加强对书记员、临聘人员的管理,全面从严治检,树立清风正气。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篇3

关键词:司法警察一体化机制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是法律监督所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的重要体现,是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检察机关联系人民群众、展示执法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部门以办案安全为重点发挥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

一、检察工作检警一体化是对司法警察工作的要求

近几年,上级院多次要求实行检察工作实行检警一体化机制,并下发了检警一体化指导性规范文件,要求检察机关应当坚持在各级党委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下,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按照检察工作整体性、统一性的要求,实行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该机制要求建立健全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查办职务犯罪协作、协调机制。工作实践证明司法警察工作在检察机关中越来越重要,侦查部门和警务部门应当将安全防范工作与侦查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有效防止各种办案安全事故的发生。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统一归口警务部门,实行编队管理,按照统一勤务与分散勤务相结合的原则,规范、合理调配使用警力。推行跨区域警务协作,建立警务协作网络,在办理重大案件警力不足时,可以由上一级检察院统一调警。

二、检警一体化机制的措施和保障

司法警察大队在依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开展工作的同时,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大胆探索符合“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要求的运行模式。并及时出台司法警察参与职务犯罪侦查实施方案,指导司法警察参与办案工作:

(一)加强司法警察的统一管理。应把司法警察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检察长亲自抓。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从业务部门选调思想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干警或从武警刚退伍军人中聘为协警充实到法警大队工作,进行科学编组,合理利用。

(二)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司法警察应当系统的学习了《刑法》、《刑诉法》及高检院和省院关于办案方面规定,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参加省、市院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系统学习队列、擒拿格斗技能和警绳警棍手铐的使用方法。把司法警察培养成多面手,能文能武,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司法警队伍。

(三)提高司法警察的服务素质。平时对司法警察进行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的教育,确立服务检察工作、保障办案安全的大局观。提高司法警察服务检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靠前服务,检察官讯问犯罪嫌疑人场所,司法警察要提前到位,搞好安全检查工作,做好办案所需的后勤服务和安全保障;主动提出安全防护措施,积极建议检察官在侦查活动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编队管理、警务工作、办案安全、严格派警令、执法监督和警务日常管理等项制度,全面规范业务活动范围。

1、坚持警务值班。为搞好警务保障,加强安全防范,快速应对突发事件,建立警务值班制度。每周一至周日安排法警在办案工作区值班,负责警戒警卫和办案安全防范工作,并实行领导带班制度。法警每天上岗时,必须按规定着装,按规定时间到达值班地点;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脱岗;必须填写值班工作日志,报告当天勤务工作,并向下一班移交值班物品;遇有异常情况,及时向直接领导和分管检察长报告。通过建立健全值班制度,有效地增强了司法警察的工作责任心,杜绝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疏忽和漏洞。

2、加强安全防范。在办案中,要坚持“四个严格”:一是严格遵守办案规定。在执行传唤、拘传、提押、看管等工作中,必须保证有两名以上法警参加,不得脱节、脱岗或由一人提押、看管等;同时,搜查犯罪嫌疑人住宅时,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必须安排一名女法警参加,以保障搜查活动的顺利进行。二是严格落实措施。在执行拘传,协助执行强制措施、看管和长途押解等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中,注意安排足够的警力和必要的警械具,严密看守,全程监控,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和施暴袭警等事件的发生。在执行押解任务时,业务部门应主动向法警部门介绍被押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有无疾病、生活习惯、认罪态度、主要犯罪事实等情况,使参与执行看管任务的法警做到心中有数,预有准备,一丝不苟,严密看守,防患于未然。三是严格登记交接手续。在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了解掌握看管对象的思想变化、情绪反映、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向检察官进行反馈,搞好履行职责登记及交接手续,记录内容要详细真实准确。四是严格遵守办案时限。发现超过法律规定的12小时,参与办案的司法警察及时进行提醒办案检察官,确保不发生问题。

(五)建立检警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沟通。为加强检察机关内部之间的联系,搞好检警协作,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检警联系会,一是通报司法警察履行职责情况,二是通报检察官办案情况,指出在检警配合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司法警察和办案检察官在今后办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保证司法警察和办案检察官在以后的工作中协作好、配合好。

三、司法警察是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办案安全的主体

办案安全事关检察机关的外在形象,也是检察机关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重要体现。以保障办案安全和办案检察官安全为着眼点,加强对整个办案过程的安全,防范避免犯罪嫌疑人脱逃、自残、自杀和袭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保护检察官安全保护。保护检察官安全是检察官在提审、自侦办案、追逃、公诉人出庭等方面的安全。加强对公诉人出庭安全的保护,针对近年来公诉人出庭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对涉黑、涉恶及可能出现被告人亲属围攻公诉人情况的案件,遇到这种情况,应主动与法院司法警察部门联系沟通,研究制定司法警察保护公诉人出庭安全措施,制定应急处置方案,以保护公诉人在庭前、庭审和闭庭各环节中人身安全,确保检察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保障办案安全。查办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司法警察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办案环节发挥安全保障作用,依法开展保护犯罪现场,执行传唤、拘传和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参与搜查、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执行提解、押送、看管犯罪嫌疑人、以及送达法律文书等业务。负责看管、查找证人或犯罪嫌疑人等并提供安全保障,积极配合检察官开展侦查工作。在实施追逃中,应当科学制定追逃预案,做到“四明确”,即明确追逃责任人、明确追逃对象、明确追逃时间、明确追逃办法。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搞好信息收集、跟踪追击、定点布控。

四、拓宽履职、服务一体化

司法警察通过多种形式为检察工作服务,已成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一支重要力量。从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证明,司法警察的工作在检察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司法警察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大,司法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司法警察要与办案检察官密切配合,同时检察官要相信司法警察,本着用人不疑的观点,皮此相互信任共同把工作做好。司法警察不仅是查办职务犯罪的安全员,同时也将自己定位为参与办案人员,推行“两个延伸”,积极协助参与办案,担负起保障办案安全和充实办案力量、扩大办案成果的双重责任。

(一)向前延伸——主动出击,寻找案源,司法警察的九大职责中,配合自侦部门办案占了六项,如果被动履职,检察官工作就被动,司法警察应积极主动协助检察官办案,要开拓视野,当自侦部门案源枯竭时,应积极主动给他们寻找案源,找线索,给他们在案件案源上化解困难,这样既能增加相互信任,又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配合好。

(二)向后延伸——根据高检院的要求,认真理解“对案件执行层面的事务,可以更多地交由司法警察执行”的内涵。参与办案,发挥职能作用,在查办职务犯罪中,检察官主要担负决策层面的工作,而司法警察则主要承担执行层面工作,根据这一思路,认真探索和分清决策与执行工作的衔接与分离状况,检察官要做好决策工作,司法警察要及时做好执行工作,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把工作做好。比如在侦查活动中,凡涉及到电信、银行、证券等信息的查询、冻结等工作都要让司法警察具体负责,这样不仅能调动司法警察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大大减轻检察官的工作量,让检察官全身心投入到突破案件的工作中去。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篇4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以下简称“两官法”)执法检查方案,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从6月至8月,在全省开展了执法检查。这次检查遵照吴邦国委员长“要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重要批示精神,以推动法院、检察院队伍建设,提高法官、检察官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的,帮助司法机关特别是基层法院、检察院解决实际困难。对这次执法检查,省委高度重视,省委常委车俊同志专门作出批示。为组织好这次执法检查,成立了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人大内司委主任委员白润璋同志任组长,内司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吸收有关设区市人大常委会分管主任和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参加组成执法检查组,分为六个小组,赴全省11个设区市进行了检查。现在,我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将检查“两官法”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两官法”的基本情况

从这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两官法”实施以来,我省贯彻执行情况是好的。各级法院、检察院能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法官、检察官的职责,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切实发挥了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重要作用,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官、检察官队伍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各级法院、检察院坚持把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开展“公正与效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教育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等活动,不断增强司法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为了提高队伍素质,一是依法配备各级法院、检察院领导干部,班子建设得到加强。为完成好各项审判、检察工作和推动其他各项工作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严格准入和资格审查制度。各级法院、检察院坚持凡进必考、任前必训的原则,建立任命和提请任命法官、检察官的审核制度。提请任命的法官、检察官人选绝大多数符合法定条件,得到人大常委会的任命。20__年以来,全省有628人被任命为法官,有766人被任命为检察官。三是全省法院、检察院普遍实行了中层领导任职竞争上岗和轮岗任职。四是建立了法官、检察官考评机制。考评结果作为法官、检察官晋升、降级、辞退、奖惩的依据,促进了法官、检察官认真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

为了提高履职能力,省法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全省法院通过组织参加自考、电大等学历教育和远程网络专升本学历班,截止20__年底,法官本科以上学历已提高到65.1%,5309名法官达到法律本科学历,330名法官获得硕士、博士学位,3023名经过专项培训取得了合格证书,全省8662名法官达到《法官法》规定的学历要求。全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素质强检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了岗位教育培训。20__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举办专项业务和岗位练兵等形式的各类培训班、研讨会、专题讲座,参训人员8万余人次。截止20__年底,全省检察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为63.62%。

为了加强廉政建设,各级法院、检察院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制定、完善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对法官、检察官的监督和管理。对少数违法违纪人员,各级法院、检察院不姑息袒护,虚心接受监督。对人大代表和有关方面反映的法官、检察官存在的问题,能够认真对待,切实加以纠正。

(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检察职责得到较好履行。广大法官、检察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全省各级法院在案件数量增长、审判工作领域扩展的情况下,增强司法为民的意识,努力提高公正司法的水平,较好地完成了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案件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经过不懈努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等问题有所缓解。全省各级检察院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加大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力度,促进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全面强化诉讼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在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工作中,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依法提出抗诉。

全省法院、检察院严格按照省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集中大接访活动,大大方便了群众申诉,集中清理了积案,有效地减少了我省进京上访的数量,为维护全省稳定和首都安全作出了贡献。

(三)司法改革得到推进。法院检察院在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有效促进了工作的开展。省法院积极探索

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和配备法官助理工作,各级法院通过实行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审判管理制度改革、合议庭制度改革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等改革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法官的审判职责,为法官履行职务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省检察院在全国首次提出“检务公开”理念并付诸实施,此举被高检院作为一项改革措施在全国加以推广。省检察院还积极探索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在上级院检察官职位出现空缺时,选调下级院德才兼备的检察官任职,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司法环境和职业保障条件逐步改善。为保障“两官法”规定的权益的实现,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委做出了以加强班子建设、建立法律人才库、保留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改善司法环境和加强对法院财政支持力度、保障“两庭”建设经费和法官工资及福利待遇为主要内容的“五条决定”。各级党委、政府对检察机关从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检察机关的经费保障有了很大改善。办公办案经费有了较大增长。省委政法委还做出了《关于对因公牺牲、伤残和特困干警资助办法》,建立了专项基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省绝大多数法官、检察官的工资、福利、津贴、医疗等能够得到保障。法官、检察官在依法履行职责、晋升、奖惩、退休制度等方面,能够做到认真、严肃按“两官法”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执行。

二、“两官法”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法官、检察官司法不公正,仍然是群众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部分法官、检察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还有待提高,司法能力不适应司法工作的要求,办案中还存在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执法为民的观念不强。一些法官、检察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执法办案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有些明显的错案不愿纠正。少数法官、检察官、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仍有发生。据统计,20__年以来,全省法院共查处违法违纪干警248人,受到党政纪处分的23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18人。全省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共立案查处违法违纪干警59人,其中受到党政纪处分的5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6人。

(二)人员素质、办案力量与工作任务还不适应。一是法官、检察官队伍现有力量与当前所担负的任务要求,司法能力、执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司法装备与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新的犯罪特点还不相适应;二是有的办案质量和效率不高;三是办案人员编制少,年龄结构形不成梯次,学历专业不对口,职级对应不合理,人员进出口不顺畅。有的地方特别是基层还出现了年龄和任职资格断档等突出问题。基层法院有379个审判业务庭和359个人民法庭的法官不能组成合议庭,审理案件时不得不向其他业务庭或退休人员中借用法官。全省检察官队伍,特别是基层检察官青黄不接、断档现象严重,检察官短缺与检察工作日益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全省检察机关人员进出反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县级检察院20__至20__年减员2534人,而五年间按照规定程序录用的仅为894人,相差1640人。更为严重的是所减人员中有2337人为检察官,而进入的人员中检察官仅为96人。另外,各地实行的离岗与退居二线政策,与公务员法和“两官法”规定的退休政策相矛盾,一些有办案实践经验、年富力强的法官、检察官提前离岗,导致办案力量严重不足。

(三)有些基层法院、检察院办案经费与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有的基层“两院”由于经费短缺,不得已而“以收定支”、“收支挂钩”。张家口、承德等地反映,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边远山区基层法院、检察院的办案经费难以列入财政预算,即使列入也难以保证,法院办案收取的诉讼费、检察院办案收缴的赃款仍是一些地方核定法院、检察院开支经费的重要依据,收支两条线没能得到很好落实,影响了司法公正。

(四)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保障和职业待遇有的未能落实。有关法官、检察官的等级编制、工资标准、审判津贴、检察津贴等职业保障的配套法规政策仍未出台,使“两官法”中有关激励机制的一些规定未能落实。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提高法官、检察官综合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基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司法人员的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作用。建议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契机,把对“两官法”的宣传贯彻与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结合起来,对法官、检察官在司法活动中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公正与效率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并重等方面情况进行检查,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广大司法人员,用正确的法治理念统一广大司法人员的思想,牢牢掌握司法领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司法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做到司法公正,人民满意。

(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法官、检察官执法规范公正、作风清正廉洁。各级法院、检察院要进一步深化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加强对容易发生执法不规范问题的岗位和环节的检查监督,加强对法官、检察官廉洁自律情况的检查监督。法院、检察院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错案责任追究制已实行多年,建议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对这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发挥这项制度在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教育广大干警、维护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

(三)抓紧落实相关措施,解决基层法院、检察院人才不足问题。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受理案件数量、地域管辖、人口等因素,科学确定“两院”法官、检察官与其他人员的搭配比例,合理利用司法人才和其他人才资源,逐步实现法院、检察院人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使有限的编制真正用在基层,用在办案一线。贫困地区法律人才资源匮乏, 法官、检察官的选任要有政策倾斜。省法院、省检察院应当加强与编制部门的协调,在政策范围内合理调剂使用,切实解决基层办案力量短缺的困难。上级法院、检察院要有计划地选调业务骨干到人才匮乏的基层和贫困地区工作,帮助培训基层和贫困地区的司法人员。要保证贫困地区法官、检察官的待遇。要协调好司法资格考试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合理衔接,使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能顺利进入法院、检察院。建议省有关部门出台不适宜做法院、检察院工作的人员调出的政策和相应机制,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引进急需人才,吸纳优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使基层法官、检察官短缺问题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得以缓解。

(四)切实解决法院、检察院的经费问题,保障法官、检察官的职业待遇。法院、检察院要牢记“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同时,也必须保证法院、检察院办案必需的经费。建议省财政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原则,会同省法院、省检察院根据地区差异(包括当地经济水平、交通状况、业务总量等因素),分类制定出基层法院、检察院经费基本保障标准,保证法院、检察院工作和法官、检察官履行职责的基本需要。各级法院、检察院收取的诉讼费、收缴的赃款要全额上缴国库,坚决杜绝以收取诉讼费和收缴赃款的数额确定和追加预算,绝不允许收支挂钩、以收定支。对地方财政有困难的欠发达地区,省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

(五)尽快制定“两官法”的配套规定,保证法律确立的制度全面实施。建议有关部门从建设法治国家、维护法律权威、促进司法公正的大局出发,作好公务员法与“两官法”衔接问题。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篇5

【关键词】人大监督 法院 检察院 司法公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该制度具有稳定性和根本性等特点,人大监督职权的有效发挥有利于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按照宪法规定,我国构建了相关法律体系对人大监督权进行保障,人大对法院、检察院“两院”的监督成为我国司法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报告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十报告将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确定为国家监督体制机制的主要部分,为我国人大履行监督职权、促进国家法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新时期我国着力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司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切实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促进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

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监督的政治法律依据

我国最具权威、最高层次的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司法监督具有相应的政治与法律层面的制度依据。

从政治层面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并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亦拥有对同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监督权。

从法律层面来看,《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有监督宪法实施等职权。而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国务院、最高院和最高检的工作,可以撤销国务院同宪法、法律和法令相抵触的决议与命令。全国人大在其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调查。现行《宪法》同时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由人代会产生,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受其监督制约。《人大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行使监督职权。”此外,《地方人大组织法》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职权的行使方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使我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相应的立法权和更为广泛的监督权,夯实了人大对法院、检察院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机制。

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监督的基本制度框架

除了拥有立法权之外,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还依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具体包括法律监督、执法检查监督等,依法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并对其开展的工作进行监督,依法受理人民群众对相关机关工作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对特定问题可以组织调查,依法任命或罢免法院院长、副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是其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制度。按照我国宪法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法定的程序,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所制定的司法解释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可以进行审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对法律作出解释,全国人大法律解释的位阶高于“两高”的司法解释。同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于法院、检察院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各级人大还定期对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对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对其所提出的合理建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必须负责任地听取和执行。

受理申诉、控告和检举,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都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受理人民群众对当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意见。很显然,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受理人民群众对法院、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对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开展有效的监督。

除了上述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制度之外,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质询案,被质询的法院、检察院必须负责任地予以答复。同时,人大还可以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对特定问题开展调查。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机制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组织机构与人员方面的保障,还制定了特定的运作模式。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权是集体的权力,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职权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提出建议和意见,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才能转化为议案、决议和决定。所以,和我国现行体制下设计的其他监督一样,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具有明确的监督内容与方式。

当前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得到逐步加强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是我国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是司法权力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因为权力天然具有扩张特性,在权力运作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监督制约,否则必定导致权力的滥用,司法权也不例外,法官、检察官并不会天然地对腐败具有免疫力;切实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是进一步促进法院、检察院执法规范化的现实需要,能够更好地实现司法廉洁,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益;切实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是对现有司法监督体制机制的缺陷进行弥补的现实需要,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克服当前我国法院、检察院缺乏内外监督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人大高度重视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工作,着力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切实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健全和完善监督工作,监督并支持最高院、最高检的工作,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与此同时,地方各级人大逐步加强对同级法院、检察院的工作监督,促进审判权、检察权的正确行使。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工作监督,促进法院检察院工作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顺利推进司法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利于司法机关队伍建设的强化、司法行为的规范与司法水平的提升,切实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人大的监督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康生认为,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监督逐步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依法开展相关监督工作的同时,注重对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的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下一步修改完善法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使我国近些年来法律的修改更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将执法检查报告和专门听取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在认真听取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同时开展执法检查,使两者产生互补作用,使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初次监督和跟踪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其所开展的监督工作专门听取法院、检察院落实的情况报告,并切实开展跟踪监督,督促法院、检察院进行整改,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①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制定行政强制法和修改国家赔偿法过程中,坚持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问题,既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必要的权力,又对权力的行使进行规范、制约和监督,避免和防止权力滥用,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②在上述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实际上已广泛进行执法检查与监督,在认真总结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行政强制法》并对《国家赔偿法》进行修改,实际上是将监督工作和立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国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法律和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对地方同级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有效地促进了司法公正。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不仅定期听取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对法院、检察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还通过直接提出议案的方式,加强了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同时,各级地方人大还不定期开展法院执行工作、民事审判工作、刑事审判工作、申诉再审工作、行政审判、立案工作的专项检查,不定期听取检察院民事审判监督、刑事审判监督、行政审判监督、审查等方面的专项检查,人大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法院、检察院负责人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达到了良好的司法监督效果。

当前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基础上,我国于2007年开始施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在全面总结人大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和行政机关监督实践的基础上,对人大司法监督原则、监督主体、监督范围和监督内容等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增强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总体来看,近些年来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监督的效能,主要体现在:第一,法院、检察院的工作较为专业,从而导致人大对司法监督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给人大的司法监督工作产生了极大制约作用,严重影响了人大司法监督的效能。比如,人大开展的执法检查和专门听取工作报告,是人大司法监督的重要路径,有利于人大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司法机关的执法工作。然而,在目前人大开展的执法检查和专门工作的汇报中,主要是听取司法机关的介绍,司法机关提供给人大的报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司法机关可以按照其自身的需要提供信息,人大自身也缺乏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人大对司法工作的评价可能较为笼统化与表面化,难以真正深入了解司法工作,严重影响监督的实效;第二,人大对法官、检察官缺乏有力的监督。一切司法活动最后均须由法官、检察官具体落实,法官、检察官是司法活动的主体,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实际上也必须落实到对法官、检察官的监督中。当前,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官、检察官的监督制约还未制度化、常态化,虽然人大对法官、检察官拥有任免权,但是由于人大代表对法官、检察官并不熟悉,对法官、检察官的法律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情况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所以难以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导致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官、检察官的监督制度的功效无从发挥;第三,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询问等监督方式被闲置。质询、询问、罢免、撤职和特定问题的调查等,是人大履行对法院、检察院监督职责的重要方式,这些监督方式具有较强的“刚性”,一旦这些监督方式得到良好的运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功用就能够得到较好地发挥,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现行监督制度缺乏必要的前置监督环节,导致人大监督中信息来源受限,在实践中较少启动上述各种监督制度。

加强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对策建议。当前,我国司法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无期徒刑;河南省商丘中院原院长郑全成应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宁夏高院原副院长应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新疆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尼加提·卡德尔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等。司法腐败案件给司法公信力造成了极大损伤,每一起司法腐败案件的背后均隐藏司法不公行为,极大地败坏了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司法权威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国家权力机关必须加强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必须对各种法定的监督方式进行综合应用,切实开展监督工作的创新,增加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信息获取渠道,切实加强日常监督,将监督的关口前移,从而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种监督方式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实现监督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民主化,提升监督的效能,有效促进司法公正。

加强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对策建议为:第一,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解决人大及其常委会、司法机关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建立专门的联络工作机构,定期对法院、检察院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与了解,法院、检察院要经常性地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动态信息,便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全面了解法院工作;第二,围绕热点问题,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定期听取法院、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对于相关专项工作,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要求法院、检察院提前做好调查研究,组织人员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比如,专门听取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汇报,可以及时发现法院行政审判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促进行政审判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三,切实加强对司法机关的执法检查。司法机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全局,人大对司法机关的执法检查必须突出重点,围绕中心和大局,从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有利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深入实际地开展好执法检查活动,确保执法检查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第四,健全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官、检察官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司法机关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全面掌握法官、检察官的法律专业素质、道德品质等履职必须的基本素质。人大及其常委会除了正常的法官、检察官任免之外,还可以适时介入对法官的晋职考核、特定事件调查等。

(作者为新疆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塔里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TDSKSS1309)

【注释】

①胡康生:“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学习第四讲”,中国人大网,2013年6月25日。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省、市人大工作会议对司法监督工作提出的要求,围绕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司(执)法工作人员在依法履职、公正司(执)法方面容易发生的突出问题,通过自查自纠、整改落实等举措,不断加强和规范司(执)法活动,大力提升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的履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执法人员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司法行政执法公信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执)法保障。

二、主要内容

重点监督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公正司(执)法及防范冤假错案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1.规范司(执)法情况。即社区矫正、律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管理工作人员在执法上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超越职权、随意执法以及其他暴力、威胁等非法取证问题。

2.严格司(执)法情况。即社区矫正、律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管理工作人员在执法上是否存在违反程序办理案件,特别是办理关系案、人情案,徇私枉法等问题。

3.廉洁司(执)法情况。即社区矫正、律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管理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接受当事人请吃馈赠、贪污受贿、以案谋私、权钱权色交易和其他违反纪律等问题。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动员阶段(4月—5月)

1.参加省司法厅配合人大做好深化司法监督工作座谈会,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的深化司法监督和履职评议动员大会,并作表态发言。

2.根据省、市相关会议的要求,召开专题会议,重点研究抓好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公正司(执)法问题,进行相关动员、部署和落实。

3.根据《2015年深化司法监督并开展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拟定工作实施方案。

4.印发《市司法局关于配合人大做好深化司法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自查自纠和调研阶段(5月-7月)

1.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深化司法监督的主要内容,结合我市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特点,对2013年以来,在社区矫正、律师管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方面,查找司(执)法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公正司(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我剖析,形成初步自查报告。在5月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深化司法监督调研组汇报并提交初步自查材料。

2.配合开展调研等工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在做好自查自纠的基础行,积极配合人大开展征求意见、调研、检查等工作。

3.提升执法建设水平。(1)召开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等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领导到会交流研讨。(2)市司法局、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启动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期二年的对社区服刑人员“查脱管、查漏管、查虚管、查越级上访、查参与、查严重刑事犯罪”专项活动。(3)开展对律师管理、法律援助管理、基层法律服务等岗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提高依法履职水平和能力。(4)开展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建设,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5)开展全市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发挥法制工作指引、规范、服务和保障作用。(6)开展全市案卷评查活动,提升执法质量和水平。(7)开展“信仰法治、守护公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整改并报告阶段(8月至10月)

1.开展整改落实工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对司法行政机关司(执)法工作人员在依法履职、公正司(执)法中存在主要问题所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对能马上改的,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确定整改具体措施和期限;对属于制度不健全的,立即予以修改完善。

2.开展整改情况报告工作。在9月下旬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就问题整改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项报告,并接受满意度测评。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司法监督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成立市司法局深化司法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云高担任组长,王迎庆、林伟明、章作飞、邓伦透、蓝雄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办公室、法制处、社矫正管理处、律师管理处、法律援助中心、基层处、公证管理处等处室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司法行政机关是政府组成部门,市人大常委会深化司法监督工作,是履行法定职能,是对维护执法权威、促进执法公正的支持和保障,对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公正司(执)法,推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市、区)司法局和市司法局各处室要统一思想,明确要求,积极做好各阶段相关工作,确保人大深化司法监督工作顺利进行。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篇7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完善和改革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体制,对于贯彻宪法,有效发挥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体制的作用。检令通畅,上级检察院的工作部署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2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宪法把检察机关的上下级关系确定为领导关系,有别于其他政法部门,是由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和职能决定的,也是从建国以来检察体制几经变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中作出的正确选择。实行上下级领导体制。是检察机关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组织保证。但是。因为目前这种领导体制尚不健全,使得检察机关履行职责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制度不够规范,法律对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下级检察院拒绝接受领导的法律责任等均未作明确的规定。上级检察院难以对下级检察院实行有效的领导。如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办案工作的指示,有时得不到切实执行,甚至出现检令不畅的问题。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领导干部的管理缺乏保障,管人与管事相脱节,弱化了检察机关的上下级领导关系。制约了检察监督的力度。

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司法体制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

一、完善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的产生程序

目前,对于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的管理,实行的是地方党委与上级检察院“双重管理,以地方党委为主”的体制。任命检察长、副检察长的提名权主要由地方党委掌握。上级检察院虽为“双重”管理之一方,但实际上难以有效地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干部进行管理。宪法规定,地方各级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一级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检察官法规定。对于人大选举产生的不符合法定任职条件的检察长人选。上一级检察院检察长有权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不批准。这些制度安排,对于保证各级检察长的法律素养,落实检察机关领导体制,进而保障检察机关依法公正行使职权,具有重要意义。检察长产生的这一宪法和法律程序,是由检察机关承担的维护法制统一的职责和任务决定的,与其他政法机关“一把手”的产生程序是不同的。但这一不同在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法律上也未落实到位。目前上级检察院在检察长产生程序中的作用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保障,与其领导机关的地位不符,与宪法关于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规定不一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了保障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具备较高素质,将检察长产生的党内程序与宪法规定的程序一致起来。并使这一程序在法律上得到具体体现。是十分必要的。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结合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特点,应当在坚持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完善地方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产生程序,以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领导和管理职能。具体改革设想是,赋予上级检察院对任用下级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等领导职务的提名权。在党内,建议规定,检察长人选由上一级检察院党组行使提名权,但须征得同级党委同意:副检察长人选,上一级检察院党组和同级党委均可提名,一方提名须征得另一方同意。同时,在法律上规定,地方各级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上一级检察院检察长提出,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后,由上一级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副检察长的任免,由本院检察长提出,报经上一级检察院检察长批准后。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免。

二、完善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业务领导制度

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实行业务领导,是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关系的核心内容。由于检察机关领导体制不顺等原因,个别地方检察机关在办理某些涉及地方利益的案件时,因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干扰,该立案的不立案,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的不。该抗诉的不抗诉,或者消极履行对外地司法机关的协助、配合义务,违背了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责。对这些情况。上级检察机关有责任予以纠正。但实中,在一些地方曾经发生下级检察院对上级检察院的指令拒不执行,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的现象。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为保障检察机关有效履行职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检察一体。上级检察官向下级检察官下达命令是基本的领导方式。

从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及其履行职责的现状来看,要保障检察权的依法公正行使,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必须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加强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的业务领导,特别是加强高检院对地方各级检察院的业务领导。强化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业务领导,最基本的前提是明确领导范围和领导方式。借鉴国外做法,结合我国检察工作实际,建议通过修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上级检察院可以撤销、变更下级检察院的决定:上级检察院可以办理下级检察院管辖的案件。也可以将本院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检察院办理,还可以将下级检察院办理的案件指令移送其他检察院办理。对于上级检察院的决定,下级检察院必须执行,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篇8

【关键词】司法警察;角色属性;职能探析

一、司法警察同时具备服务属性和警察属性

司法警察作为检察机关的一支武装力量,承担着履行维护检察秩序、保障办案安全的职责。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角色既区别与一般警察也区别于其他检察人员,兼具司法服务性和警察属性。

(一)司法警察的服务属性

司法警察参与司法活动并无司法性可言,所谓“司法”二字主要是指其设立于司法机关内部,服务于司法活动。

一是司法警察部门在检察机关内部属于综合服务部门。不参与刑事诉讼具体环节,其设置的目的在于服务执法办案。

二是履职的从属性。司法警察在履职时必须依附于其他部门,《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条例》(后简称《条例》)第八条规定了司法警察履职原则,“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指挥下履行职责”,其履职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其他部门检察工作秩序,依附于司法活动而进行。

三是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司法警察工作涉及到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公诉、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控告申诉、监所检察等业务部门,属于一部门对应多部门的工作模式,履职范围较为广泛。

(二)司法警察的警察属性

区别于一般的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警察的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秩序维护方面,具备警察属性。具体来说,其警察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警察权的秩序维护任务。《条例》第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检察工作秩序,预防、制止妨碍检察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警察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大警钟之一的司法警察的主要定位在于参与检察活动,维持整个社会秩序殊的一环――司法秩序。

第二,具有警察权的侦查职能。早就有同志指出,司法警察具有警戒保护、押提解、送达文书、传唤、执行强制措施、参与搜查等九项职责。因此可以认定,司法警察有权参与侦查活动,属于侦查人员,依法享有侦查权。《条例》规定了司法警察的九项职能,包括:“(1)执行传唤、拘传;(2)协助执行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协助追捕在逃或者脱逃的犯罪嫌疑人;(3)参与搜查”,如果说前两者只是协助侦查的行为,对司法警察是否有侦查权还不够确定的话,那么对第(3)项的“参与搜查”本身就是直接实施侦查的行为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搜查就是直接取得证据的过程,是典型的侦查取证行为。

第三,具有警察权的武装性和行政性。检察机关文职化改革后,维护检察机关司法秩序的任务由司法警察承担起来,司法警察武装性体现在司法警察适用《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依法持有使用警械,《条例》进一步赋予了司法警察使用武器的权利,司法警察履职具有显著的强制性、武装性特点。司法警察行政性主要区别于司法活动的价值权衡特征,履职具有上令下从的行政性特点。《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司法警察统一归口警务部门实行编队管理、建立规范的用警制度、统一派警程序都是其行政性的具体体现。

二、司法警察应履行与警察属性密切相关的司法服务职能

由于对司法警察的双重属性尤其是警察属性认识不清晰,现实中司法警察服务职能有被扩大的嫌疑,主要表现为司法警察履职中一般性的服务性职能的增多和体现其警察属性的秩序维护价值的职能的弱化。

(一)司法警察履职现状调查

本文对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及辖区司法警察大队2007年至2012年期间履职情况作了一个调查,5年期间支队及各大队开展的各项履职共计83670件。其中,保护犯罪现场198件,执行传唤1099件,参与搜查497件,执行拘传、协助追捕逃犯、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1660件,提押、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19773件,送达法律文书52491件,参与执行死刑临场监督活动1件;负责检察机关专门接待群众来访场所的秩序和安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5639件,执行检察长交办的其他任务2312件。如下图所示:

(2007-2012年重庆市检察一分院及辖区院司法警察履职状况表)

从2007年到2012年间一分院及辖区院司法警察履职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司法警察职能虽然涉及九个方面,但其履职的重点却主要集中在送达法律文书上,占据其履职总数的62.73%。并且这种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一分院及辖区为例,2007年为6167件,2008年为7178件,2009年为7808件,2010年为7052件,2011年为11631件,2012年为12646件。2012年各院成立案件集中管理部门统一送达法律文书后,文书送达占数量进一步显著上升。

(2007年-2012年重庆市检察一分院及其辖区司法警察送达法律文书工作示意图)

(二)文书送达不应该成为司法警察履职重要方向

重庆市2013年出台的《司法警察送达工作细则》规定“司法警察执行送达任务时应由2名司法警察执行”。法律文书由2名司法警察送达的理由在于文书的秘密性和重要性、2人履职时相互间的证明作用以及对抗送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笔者认为,文书不必要由2名司法警察送达。

首先,文书的重要性和秘密性降低。一方面司法文书及案卷材料的可复制性使得司法文书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司法警察的文书送达工作主要包括法律文书和案卷材料两大类,作为法律文书其本身具有可复制性,而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中心成立后,为方便诉讼人、律师电子阅卷,规定了案卷全面扫描,使得案卷材料也不具有唯一性。另一方面司法公开原则尤其是流程公开使得司法文书的保密性大大降低。新刑诉法及刑事诉讼规则中规定辩护律师及其他辩护人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随着司法流程逐步向相关人员及社会公众公开透明,司法文书送达工作和其他文书送达工作并无二致,故以法律文书的重要性和机密性为由指派2名法警送达理由不能成立。

其次,2名司法警察送达文书耗费警力成本太高。文书日益浩繁复杂,送达方式也应日趋优化和简便,如果不加区分地由司法警察专门送达文书一方面严格执行的可能性会打折扣,另一方面也会对有限的警力资源造成浪费。

第三,文书送达工作现实危险性不足。因为警力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司法警察在履职的过程中采取区分原则,一般司法活动虽然有危险,但只要这种危险不具有可预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则不应该轻易动用司法警察。

综上,司法文书送达作为检察机关内部案件管理中心文书管理职能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可以由案件管理中心的书记员送达,而当某些重要的案卷材料在送达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现实危险性时可以申请用警。

(三)司法警察履职应强化警察属性

司法服务性职能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司法政务、司法后勤保障、司法警务等内容,司法警察的双重属性及警务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司法警察应履行与警察属性相关的司法服务职能,即预防违法犯罪的“秩序维护”功能。如果是与秩序维护和警察属性无关的司法服务,则由一般的其他司法服务人员完成,否则就是警力浪费,容易造成了警察职权授权的扩大化,也不利于维护警察权的尊严和对警察权的限制与监督。

三、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履职方向探析

进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对现有的检察资源进行再次分配,重新整合,增强检察工作的司法属性,建立起一支符合司法管理规律,高素质、专业化的精英检察官队伍。司法警察职能定位也必须合乎这一司法管理规律,在职能配置过程中强化其警察属性,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理清司法警察与检察官及其它检察辅助官如书记员、调研宣传、技术人员等关系与职责。

(一)拓展秩序维护职能的空间

第一,拓展秩序维护职能空间。例如建立司法警察保护证人工作机制,随着证人出庭机制的完善,证人保护任务变得日益重要,证人出庭保护关乎检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有限的警力资源实现对证人的有效保护是司法警察今后履职的重点。

第二,扩大秩序维护职能的履职对象。《条例》中仅规定了保护出席法庭、死刑临场监督人员安全,对其他检察人员及检察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保护未作规定。检察人员从事检察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并不局限于某个时段、某种场合,例如公诉人在诉讼完成后、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都可能遇到更为现实和迫切的危险,故应将检察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扩大到一般意义上的妨害司法活动正常进行的情形予以规定。

(二)完善履行秩序维护职能的手段

为保障司法警察正常履行秩序维护的警察职能,《条例》赋予了司法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使用武器、强行带离现场以及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等,但具体可以采取什么强制手段,如何执行,强行带离现场后怎么处理等缺乏具体指引,使得司法警察在维持秩序的过程中往往缩手缩脚,达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突况下往往只能求助公安警察,影响其秩序维护职能的行使。故从办案效率、办案公平角度考虑,对严重妨害检察工作的行为可以赋予检察机关司法拘留权,由检察长决定,司法警察执行。

(三)明文赋予司法警察侦查执行权

司法警察理论上具有侦查权,现实中却欠缺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明文规定。全国检察机关第三次司法警察会议明确了司法警察应将“融入自侦办案”作为转变履职的主要方向,“融入自侦办案”语焉不详,其临时性、被动性特征使得司法警察的实践中的履职随意性太大,不利于警察权的尊严和司法警察履职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故从长远看,应以法律或者司法解释的方式赋予司法警察侦查执行权。

参考文献

[1] 高静.略论司法检察在自侦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

[2] 刘天响.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性质定位和职权完善[J].河北法学,2008(08).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篇9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检察工作 法律监督职能 论文内容论文摘要:当前,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作为基层检察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实际能力。着力解决检察发展难题,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是其新的历史使命。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基层人民检察院,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实际能力,着力解决检察发展难题,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是其新的历史使命。 一、业务立检,彰显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成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实践。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必须通过检察实践,开展业务工作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突出重点,坚持以办案工作为中心,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 作为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的检察院,我院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刑检工作方面,2005年至2008年9月份共受理公安移送批捕案件6386件8995人,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6119件8550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6835件9733人。提起公诉案件6079件8407人。办理了全省首宗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首宗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全省首宗以国家名义对被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案,民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及刘大力等7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2亿元案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批捕、起诉案件全部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办结,人均办案数和办案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在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方面,2005年至2008年9月共依法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犯罪案件89件89人(贪污贿赂案件87件87人,渎职侵权案件9件9人),保持了一定的办案规模与力度,所办案件大案率100%,侦查终结率100%,起诉率100%,有罪判决率100%,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理恰当。办案工作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设等重点工程开展同步预防,在天河地区高校中开展系统预防等,形成独具天河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机制,效果良好。 在诉讼监督方面,2005年至2008年9月,监督立案48件,决定不批准逮捕342人,不起诉35人,提请抗诉14件;加大预防超期羁押工作力度。使刑事诉讼各办案环节实现零超期羁押;在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中,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共受理、立案审查民事行政申诉案162件,建议提请抗诉26件,提请抗诉7件,息诉处理114件,民事、行政检察办案数和办案质量居全市前列。同时,注意抓好控告申诉工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2005年至2008年9月份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66件次,其中举报线索528件次,来信来访、线索处理率达到100%。 二、人才兴检,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检察人才是检察事业的第一资源,检察工作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人才兴检战略,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检察队伍。 (一)厘清思路,明确目标,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早在2000年,我们就根据天河区检察院的实际。提出了检察工作“一个同步发展、两个适应、三个有所作为、五个满意”(即天河检察事业的发展要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天河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天河大都市中心区的地位相适应;查办职务犯罪有所作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所作为、诉讼监督工作有所作为;检察工作让上级满意、党委满意、人大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工作思路。2011年根据新形势要求,又适时提出“树高标杆,创新佳绩,争创一流检察院”新的工作思路与目标,在全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目标与党的中心工作相适应,符合天河实际,具有天河特色,为天河区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群 雁高飞头雁领”,班子成员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法律业务,年富力强,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团结意识强,是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班子。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加强监督 切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讨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荣辱观教育和排头兵实践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等活动,率先在全市基层检察院开展中层干部“三述”(述职、述廉、述学)活动,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确保检察队伍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更好地履行职责。对干警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引导干警树立“不想”不廉不勤的意识,构筑有效监督机制,形成干警“不能”不廉不勤的环境;狠抓制度落实和违法违纪,营造干警“不敢”不廉不勤的氛围。同时,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为干警做好事、办实事,给予组织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照顾。几年来队伍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加强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干警素质 鼓励干警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目前有9名同志已获得硕士学位,其中1名同志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全院本科以上学历占干警人数的88.2%。干警平均年龄为35岁,30岁以下青年干警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有28人,占总数的58.3%;还认真实施全员培训计划,针对各部门的不同业务特点,采用集中培训、到高校学习、到其他检察院观摩以及开展岗位竞赛等方式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几年来。我院涌现出了“省十佳公诉人”、“市十佳侦查员”、“市十佳检察官”等一批优秀人才。 (四)构筑文化建设平台,坚持“文化育检” 近年来,我院率先在全市基层检察院创办了“三报一刊”,即《天河检察官报》、《天河检察简报》、《天河检察年报》、《天河检察论坛》,由法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天河公诉实录》一书,还编印了《履行检察职能,预防职务犯罪》、《天河检察十五载录》等书籍,这些平台成为了全院干警理论学习的阵地和展现自我的舞台,不但提高了干警的理论水平,而且还扩大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坚持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陶冶人。组建篮球、足球、舞蹈等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检察干警文化修养,培育检察文化。去年6月,我院被评为广东省检察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三、科技强检,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检务保障 向科技要战斗力,依靠检察科技进步促进检察工作全面发展,是检察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我院坚持检务保障、信息化建设为办公办案服务,以建设为基础。 以应用为目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办案、办公各环节。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检务保障得到落实,检察经费逐年增长。办公环境、交通工具都有了很大改变,新增了1500平米的办公场地,为全院干警配备了台式电脑、电话,为中层干部和主诉、主办检察官等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平均每5人拥有汽车1辆。建立局域网。与省、市检察院实行三级联网,实现与区信息中心专线联网。驻看守所检察室与看守所微机联网,监所检察科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办案期限预警提示,公诉部门进行多媒体示证,反贪、渎检部门调查审讯使用网络监控视听技术,实行了检察业务管理系统网络化、电子化。现代科技手段在检察业务建设和队伍管理中得到有效运用,法律监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机制促检,建立完善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构建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强劲动力。一直以来。我院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检察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各科室相关制度进行整理、归类、修改定稿,并编印成册,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以规则为核心。写其该做,做其所写,记其所做,查其所记,改其所错,验其所改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2007年初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三位一体”规范化管理体系试点单位,为此,我院成立了专门办事机构,邀请专家对干警进行质量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和体系策划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规范化管理文本和检察业务工作标准。对有助于规范执法行 为的措施和手段予以转化使用,使管理体系既能体现我院的管理和业务特色,又符合质量管理理论和指导标准的要求。 五、形象塑检,把执法为民作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法形象直接决定着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和在人民群众中的位置,加强执法形象建设,事关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各项工作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 (一)自觉接受党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 认真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对检察工作的部署,积极主动向区委汇报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争取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坚持报告和通报工作情况。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院视察工作,不断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高度重视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及其他交办事项。积极做好特约检察员工作,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二)落实各项便民维权措施,树立执法为民好形象 控告申诉部门加强窗口建设,及时化解矛盾在基层:认真落实各项便民维权措施。进一步完善权利义务告知、答复、接待、提供帮助等维权措施;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推行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继续保持“全国文明接待室”荣誉:在全区21个街道司法所设立控申信访工作联系点。聘任21名司法所所长作为首批信访联络员,构建了覆盖全区的控申信访工作网络。公诉部门设立青年维权岗,成立未成年人案件专办小组,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实行有利于不起诉未成年人成长的帮教制度,落实好帮教措施,帮助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积极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权益。 (三)深化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务” 依法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活动和事项,健全案件办理情况查询机制,公开办案流程和办案纪律。办好“三报一刊”,完成出版《天河检察志》工作,编辑《天河区检察院精品案例集》。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及检察机关重建30周年纪念活动。通过推行“阳光检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让群众了解、关心、支持和监督检察工作,不断推动我院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总之,就是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本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锐意进取,务求实效,在2007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的基础上,向更高目标迈进,推动本院检察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检察官助理履职报告篇10

一、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需要什么样的证据

只有一个情势恶化到灭绝种族罪等犯罪的程度时,检察官才会提出指控,很多情况下,当地的情况非常复杂,如前南斯拉夫情势。从《罗马规约》和《犯罪要件》的角度来讲,必须要达到法定的证据标准。

(一)发生国的宪政、法律、政治状况

检察官在进行指控时必须充分了解所指控的罪行发生的相关国家的法律系统。如在卢旺达和达尔富尔情势中,国家的司法系统本身就是歧视、压迫的工具。了解该国宪政可以让检察官了解这个国家整体的权力架构和政体,知道双方冲突所造成动荡局势的根源以及冲突下的政治目的,了解该国是否对公民权利救济提供了机制等。这些情况都有助于检察官了解犯罪发生的原因。

(二)达到《罗马规约》的证据标准

检察官须承担证明一项指控的被告人有罪并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程度的举证责任。在伊拉佐案中,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的上诉庭指出审判庭对辩方提出的一份证明被告人在犯罪发生时并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处理不当,同时也驳回了检察官在诉讼过程中增加指控的请求,因为其中的一项指控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明标准取决于多种要素。首要就是所指控行为的犯罪要件是否与案情符合。以灭绝种族罪为例,根据《罗马规约》第6条的规定,检方必须证明犯罪行为必须符合“特殊的意图”,即“针对一个国家、种族、民族具有毁灭其部分或整体的目的”——这是一个很高的证明标准。当证明被告人成立危害人类罪要求检方必须证明其行为属于“针对平民人口而进行的广泛而系统的攻击或攻击的一部分,在主观上是明知行为是这样的攻击”。《罗马规约》第7条第2款第1项是这样表述的:“针对平民人口的攻击”指根据国家或组织攻击平民人口的政策,或为了推行这种政策,针对任何平民人口多次实施第一款所述行为的行为过程——这也是检方的举证责任。而在战争罪方面,检方首先必须要证明在该情势中存在《日内瓦公约》及其四个议定书中所述的武装冲突的存在,且根据《罗马规约》第8条第1款缩小了法院针对战争罪的管辖权,根据该条,法院只有当“行为是对于作为一项计划或政策的一部分所实施的行为,或作为在大规模实施这些犯罪中所实施的行为”时才有管辖权。

综上可知,法院通过《罗马规约》和《程序与证据规则》确立了基本的证据规则,司法实践表明这些规则使得检察官指控变得异常困难。首先,相关国家政府常常是人权状况信息的重要来源,但是实践中内国政府往往拒绝或限制与犯罪调查者合作,特别是在一些犯罪嫌疑人是具有很高政治地位的情况下,如法院对苏丹总统巴希尔所采取签发逮捕令这一事件中就可以看出。其次,犯罪调查员往往没有在国际刑事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地方工作过,在这些地区证据收集工作变得异常的困难。第三,在很多案例中,法院对受害人和证人的保护有所疏忽,这使得他们很可能遭到犯罪实施者的贿赂和报复。检察官法图本苏达在肯尼亚情势中所做的声明:“我撤回起诉的原因主要有我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有关的重要证人要么是都死了,要么就是不敢来作证,肯尼亚政府既不给我们该案件的关键证据也不让我们接近重要的证人,我们接触过的一个关键证人向我们承认的他收受了贿赂,这些使我的调查变得异常艰难。”

另一方面,大范围的罪行产生大量的证据,都需要检查官找到要件成立的关键证据。原则上讲,必须收集尽可能多的第一手信息和目击证人。但当检察官无法到达收集关键证据的地点时,只能依赖其他证据来源,这时联合国人权组织的报告会非常有作用。

二、来源于联合国的证据的可信度和价值

(一)联合国收集信息的机制

从机构上来看,联合国并没有一个专门收集信息的部门,它依赖三类机构去取得信息:各国的专项办事处,联合国人权条约机构和联合国犯罪调查机构。

(二)国家政府提供的信息

联合国获取信息的一大来源就是各国政府,由于政治利益问题,政府针对他国所作的人权报告产生偏见的可能性会非常高,这一点使得检察官在使用这类报告时需要特别的小心谨慎,因此国家人权机构出具的报告的可信度取决于他们是否独立于政府。除此之外,国家政府也是国际人权法和一些联合国人权条约的义务主体。作为联合国人权条约机构的一分子他们有收集、分析、提交本国人权信息的义务,但该政府也很有可能因为人权状况不是很好而不会提交真实的信息。有很多国家政府甚至会篡改信息。在这些国家政府可能面临检察官的指控时却要他们交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人权条约机构对犯罪调查的作用

联合国的多边条约机制可以使国家政府提交人权信息同时履行条约义务。缔约国向联合国条约机构所提交的报告、非政府组织的人权报告、以及条约机构本身对缔约国报告的反馈意见都可以帮助检察官了解情势发生国的司法系统、政策政治等非常全面的背景信息。举例来说,在2007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对苏丹所提交的报告进行反复审阅并结合其他相关的信息后表达了了如下信息:“在对所提交信息的反复了解和研究后,本委员会对苏丹境内大范围的反人道行为,包括大范围而有系统性的谋杀、强奸、针对平民人口的袭击表示担忧……”。

而在2005年,联合国消除一切 种族歧视委员会已经通过紧急程序对苏丹特别是达尔富尔地区人权状况恶化的情况发出了警告,并且发出了这样的声明:“建议安理会不要有任何的拖延,马上针对苏丹达尔富尔正在发生的可能已经构成灭绝种族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的行为采取措施。”

(四)人权理事会特别程序和普遍定期审议对国际刑事法院犯罪调查工作的作用

在灭绝种族罪、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发生的国家或者地区很可能并没有批准加入联合国条约机构,或已加入国并没有提供充分信息。这时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程序就会发挥作用。战争罪等犯罪通常不会在和平稳定时发生,一旦发生犯罪,那么就可能引起包含国别报告和专题报告的特别程序的启动。

普遍定期审议其实也可以在国际刑事法院犯罪调查工作中起到作用。人权理事会可以提醒各成员国有责任全面尊重并实施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义务。因此,其实它也对检察官进行一项指控时对背景信息也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三、国际刑事法院的对于来源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的证据的认定

(一)来源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的信息是否可以作为国际刑事法院的证据使用

根据巴西奥尼的观点,由专家、组织收集的信息只能作为证明犯罪行为的地点、特点和范围,这样来源的证据不会被记录,因此在庭审中是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

但从审判实践上来看,来源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的信息作为证据使用是受到法庭认可的,如楚伊 案中,联合国人权组织的两名驻刚果共和国的工作人员被法庭允许进入法庭作为证人出庭,法庭接受了他们在法庭上口头做出的的报告,并且肯定了该组证据的证明价值。当庭的法官科特说联合国人权组织的信息和他们的工作是经过反复考验的。虽然法庭承认了这些证据不是为了刑事诉讼目的而搜集的,但是国际刑事法院可以使用来源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的直接证据。

(二)法院对来源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的信息是传闻证据态度如何

传闻证据,是指除陈述者在审理或听证作证时所作陈述外的陈述,行为人提供它旨在用作证据来证明所主张事实的真实性,它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或是非语言性的。传闻证据规则在国际刑事司法的采用与国内法院的使用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国际刑事司法中它的运用更少,这是因为国际刑事法院是当事人主义结合职权主义,并没有陪审团,法官相比更为主动。同时,法院对待传闻证据持比较开放的态度,首先在卢班加案中,法庭表示:“决定证据被采信与否的关键在于相关性、证明价值、以及潜在的偏见。”这表示其实法庭其实对于证据的第一手第二手来源并不是将其放在证据采信与否的首要标准上,进而在本巴案中,法庭表示:类似于来源于联合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媒体的传闻证据的证明价值比一般直接证据的证明价值要低一些。这表明国际刑事法院对于传闻证据的态度比较开放,只不过对于其证明价值要打一些折扣。其次,传闻证据规则本身也开始遭受人们的质疑

四、结论——国际刑事法院对来源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的证据应当持有的态度

首先由于灭绝种族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的特殊性,联合国人权组织相较于检察官而言从资源到对案情信息的掌握程度上都有着很大的优势,虽然一定程度上联合国人权组织的信息会有一些缺点,但是对于检察官履行职权来说联合国人权组织所收集的信息对它的价值非常大,并且也可能是唯一的证据来源。因此检察官不可能对来源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的信息置之不理。另一方面,检察官进行指控对证据会有要求,而联合国人权组织所收集的信息种类很多,且往往比较具体,同时也满足《罗马规约》对证据的要求,因此,国际刑事法院对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的信息首先态度应当是开放的,但同时需要仔细甄别,应当满足《罗马规约》的证明标准,满足法定要求,这样可以促进检察官充分履行其职权。

参考文献:

国际刑事法院案例.The Prosecution v. Mathieu Ngudjolo Chui,Decision on the evidence and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Prosecution for the issuance of a warrant of arrest for Mathieu Ngudjolo Chu,ICC-01/04-02/07,6 July 2007.

国际刑事法院案例.The Prosecution v. Omar Al-Bashir Decision on prosecution application of issued a warrant of arrest for Omar Al-Bashir,ICC-02/05-01/09,3 March 2009.

国际刑事法院案例.The Prosecution v. Jean-Pierre Bemba Gombo ,Decision Pursuant to Article 61(7)(  a) and (b) of the Rome Statute on the Charges of the Prosecutor Against Jean-Pierre Bemba Gombo,ICC-01/05-01/08,15 June 2009.

国际刑事法院案例.The Prosecutor v. Jean-Pierre Bemba Gombo,ICC-01/05-01/08 of,15 June 2009.

国际刑事法院案例.The prosecutor v. Germain Katanga and Mathieu Ngudjolo Chui Sonia Bakar’s testimony of 6 December 2010,ICC-01/04-01/07,6 December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