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5:37:43

检察院调研报告

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一、对检察廉政文化建设内涵的认识

检察廉政文化,是围绕廉政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文化建设活动。检察廉政文化就是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指导,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先进的文化阵地为载体,它承担着权威廉政理念,弘扬廉政精神,营造廉政环境的重要任务。其目的在于使检察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通过潜移默化,增强检察干警的反腐倡廉意识,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检察廉政文化氛围,为基层检察院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正气支持和思想保证,使廉洁执法成为基层检察干警的共同信仰、追求和自觉行动。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检察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内容。

(一)检察机关思想文化

检察机关的思想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念文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作用的马列主义、思想,以改革开放为核心作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与时俱进为核心作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作用的和谐社会构想,旗帜鲜明的保护人权,抵制和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大力弘扬和倡导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符合时展方向的廉政文化。二是职业文化。检察机关必须培育积极向上的履职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历史形成的秉公执法、清正廉明、惩恶扬善等优秀司法文化传统,尽心履职,开拓创新。三是道德文化。检察人员作为普通公民,应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道德品质。根据检察工作的特点,又应具有保障执法公正,提高执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加强自身修养,摈弃腐朽思想,遵守职业道德等品质。

(二)检察机关制度文化

廉政制度是检察机关廉政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是检察人员保持良好职业操守和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保障。检察机关要结合“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完善内部监督制度,以自侦工作和刑检工作为重点,对容易出现违规办案,不文明行为而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岗位和环节进行整改和规范。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措施,强化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从制度上保证检察机关依法公正行使检察权和检察人员的廉洁性。

(三)检察机关物质文化

检察机关的物质文化是有形的实物形态存在的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的执法活动中逐步积累的检察思想文化基础。物质环境,直观反映检察机关建设成就和廉政文化的品质。例如,年6月,怀化市检察院组织本系统纪检人员赴株洲市,醴陵市检察院参观学习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时看到,检察办公大楼正面外墙都挂有国徽装点肃穆与宏伟,楼内大厅,走廊都有警句格言,文化设施的建设,办公设备的现代化,办案装备和生活场所都展现廉政文化特色,展示“公正廉洁,执法为民”等形象。

二、当前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各级检察院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大力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有效增强了检察干警的反腐倡廉意识,树立了检察机关文明办案,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促进了自身队伍的建设,在充分肯定效果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在思想上对廉政文化建设意识、作用认识不足。虽然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已有几年时间,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一些基层院廉政文化建设还或多或少处在一种“盲目”的状态,却未达到“自觉”境界,为此,少数干警甚至领导仍然对廉政文化建设感到无所适从,有人时常产生“什么是廉政文化,我们建设的是不是廉政文化?”的疑问,还有人产生“检察廉政文化到底怎么抓,抓什么?”的困惑,对开展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

第二,对工作部署缺乏科学规划。一些基层院廉政文化建设既无长远规划,也无年度计划,只有上级“规定动作”,而无本单位“自创动作”,有些基层院看上去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搞起来了,但实际不是主动开展而是被动应付。

第三,在效果上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检察机关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取得的成绩自然是初步性阶段性的,有的基层院把廉政文化建设等同于单位环境的美化和丰富干警的业余生活,对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缺乏必要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倾向。

三、基层检察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主要原因

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缺乏认识,重视不够。目前,一些基层院把廉政文化等同于廉政教育,认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就是“上廉政党课,办廉政书画,树廉政典型”的活动,没有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些干警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防止领导干部出问题,自己既不掌权,也不管钱,更不管人,没有腐败条件,想腐败也不可能,有的干警认为廉政文化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许多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投入,而当前基层检察院人员少,任务重,哪有时间和精力抓廉政文化建设,甚至认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多余的“形式主义”,是“领导生病,给群众吃药打针”,把抓检察廉政文化工作同干好本职工作对立起来,对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认识不足。

(二)活动不多,形式单一。有的基层院,只把廉政文化建设看做法律监督活动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手段,而忽视了开展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活动需要一定的载体。有的基层院把廉政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全体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的开展,并没有把廉政文化建设放在整体检察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来实施。有的基层院由于主观上认识不够,客观上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张等,廉政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入都相对不足,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时,只停留在文化活动上,不能很好的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创新服务型、学习型机关结合起来,与勇于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结合起来,导致活动不多,形式单一或一“热”一“冷”现象。

(三)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工作不主动,制度不完善,廉政文化建设未纳入总体机制,未形成整体合力,也是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目前,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无论与上级要求比,还是与形势发展需要看,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致使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个别部门没有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事情来落实,只是领导和牵头部门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其他部门不参与“大合唱”,把廉政文化当成身外事,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没有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举措

(一)加强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1、必须把构建基层检察机关廉政文化作为完善思想教育体系的系统工程来抓。构建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建设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多种手段的运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要注重人们思想品德的塑造,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正确处理行为中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具有很强的道德性,历史继承性和社会公认性。它不仅灌输廉政知识,更要求培养廉政信念,内化人格修养,转化为廉政行为。当前,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正面灌输与负面影响的矛盾,积极推进与消极对待的矛盾,人情亲情与公正执法的矛盾,经济困难与现实需要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加了思想教育的难度,也决定了新形势下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走向。

2、必须把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基层检察院建设廉政文化的根本途径。反腐倡廉的实践告诉我们,根治腐败,要有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带来许多深刻而沉痛的教训,在法律上,可进一步实行条文公开制度,程序公开制度,解释公开制度;在经济上,可进一步实行财产登记制度,收入申报制度,消费检查制度,存款实名制度;在职责上,进一步落实领导负责制,连带追究制度,纪检监察介入跟踪制度。

3、必须把改善环境作为构建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的重要条件。建设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必须提供较好的经济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硬件配套是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在人员进口上,要注重文化修养和法律专业水品,在工作业务上要注重继续教育,不断培养,在办案条件上,努力采用现代化办案手段,满足执法办案实际需要。

(二)基层检察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我认为要把思想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教育亲和力,使检察干警易于接受,促使将法律,纪律等“他律”转化为高度的“自律”,把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自觉行动,让廉洁自律意识牢牢在心里扎根。反腐倡廉,惩罚人并不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初衷,教育挽救人才是目的,平时,要多做思想教育工作,经常提醒,在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过程中,也要有理,有据,有节充分保护和尊重党员干部的人格,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探索者,教育失足者,惩治腐败者,追究诬陷者,充分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一、强化素质,提高检察干警的学习力。检察工作有新的起色、新的发展、新的成绩,首要的任务是提高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学习,应该说学习是一种方式、一种途径。而提高检察干警学习力就是要强化学习意识,坚持不懈地搞好学习,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1、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政治素质是检察干警的必备素质,是执行的政治保障。要努力在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上下功夫,真正吃透精神,把握实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实际,努力提高现有检察人员素质,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强化对干警岗位技能训练,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公诉人,优秀侦查员和综合业务能手。

2、坚持文化育人,实施素质兴检。按照上级检察机关的人才发展规划,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努力改善检察干警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着力培养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强化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检察干警素质,坚持向素质要警力,向素质要战斗力,向素质要效益。

3、树立新型理念,营造学习氛围。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破除旧的传统的学习观念,自觉崇尚良好的学习风气。树立学习是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理念,把学习当作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是为自己的生存而学,为自己的发展而学。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终身进行学习,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把学习引入工作,整合工作、学习与知识的关系,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树立创造性学习理念,重新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自觉主动学习,扩展创造性能量,使学习成为创新发展,开创各项检察工作新局面的动力。

二、以人为本,提高检察队伍的凝聚力。检察工作是靠人来完成,一流的检察队伍是一流工作业绩的前提和保证。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抓好队伍的凝心工程,来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建设一个“让党委和上级放心,让干警信赖”的好班子,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干事谋事,识大体、顾大局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以及消化矛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始终能够把握大纲、善谋大局、会抓大事、处事大气、确保大节,只有建设成为团结、务实的好班子,才能带出一支好队伍。

2、广泛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干部绩效综合考评机制和严格规范的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以实力、实干、实绩来评价、考察、使用干部。建立干警荣誉档案、培训档案、健康档案,积极构建平台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同志干成事、干好事,树立扶正压邪,健康向上,积极有为,勇于创先的良好风气。同时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干警,落实从优待检的各项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热爱检察工作,安心检察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法律监督工作。

3、大力发展检察文化。创新载体,建立具有检察特色的现代职业文化,构建文化网络体系,经常性地开展文化活动,全面提升检察人员的内在素质,提高企业执法的水平,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更好地履行公正执法的水平,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检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三、加强管理,提高检察干警的执行力。执行力的有效载体是制度建设,而加强制度建设必须重视管理,狠抓落实,要把“执行”作为一种制度来管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化,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好现有各项规章制度,按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确保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1、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追究。要统一制定各部门业务目标和共同目标,使工作任务量化、责任细化、措施落实、标准统一,使工作有导向,衡量有标尺,考核有标准,奖罚有依据。做到“三个明确”,即党组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科室工作目标明确,干警责任明确,敢于给干警压担子、压任务,在全院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机制。

2、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管人与管事相结合,坚持两手抓,既要抓业务,又要抓队伍,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政治思想、办公室的作用,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把每一个干警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执法办案活动纳入内部监督之下,通过完善各种监督考核制度,提高执行效率。

3、坚持按章办事,提高执行能力。要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对上级方针政策的领悟能力,善于准确把握,全面地理解,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能望文生义,就事论事。要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说一不二,在工作中把一条一条具体要求,一项一项工作,一个一个目标任务看成一道道军令。同时,要在全体干警中提倡多干事少应酬、多谋事少谋人,把精力扎扎实实用到各项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干警的执行能力,落实能力、突破能力。

四、廉洁自律,提高检察干警的免疫力。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能力的执法面广,并处在腐蚀与反腐蚀的前沿阵地,我们每一位检察干警手中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何规范用好手中权力,确保自身廉洁自律,杜绝干警违法违纪的发生也是我们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着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廉政自律防线,强化内外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干警的免疫力。

1、坚持经常性教育,从思想上进行渗透。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律作风教育和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教育干警坚持以身作则,做到模范地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把握好自律的主动权,坚持自我约束,自查自纠,防微杜渐,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守法、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检,扎扎实实办事,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忧。

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基层检察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1、检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保存检察诉讼活动记录的重要工作。这些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检察工作活动的珍贵资料,大部分材料只有一份,是孤本,一旦丢失或损毁,将造成无法补救的损失。

2、其保管的诉讼档案专业性强,使用频繁。特别是公安、法院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工作中,需要经常查阅有关的刑事诉讼档案,以寻找破案的线索和证据材料及相关的法律依据。

3、保管期限长、数量多。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诉讼档案数量不断增多,并且根据《高检院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诉讼卷宗大多保存期限为长期或永久。

4、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随着全国检察机关办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启用,各地基层院不同程度地将案件信息录入电脑,事实上,形成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的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重诉讼档卷,轻文书档卷。由于以办案工作为主的单位性质和由此而长期形成的习惯,直接产生了重诉讼档案,轻文书档案的问题。在保管、移交、清退、整理、归档等各个环节,诉讼卷宗都比文书资料受到了较高的重视,强调诉讼卷宗的重要性比强调文书资料的重要性多得多,甚至没有强调文书资料的重要性,工作移交的重点也是强调针对诉讼宗卷材料,档案保管的重心也在诉讼档案上,对于每年的文书档案归档工作重视不够,除会计档案外,导致多年来一些重要的文书档案、基建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等归档不及时,查找困难,甚至无法查找,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带来工作上的被动和不便。

2、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做到专职。按有关规定,应当配备1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单位长期严重缺编和其他原因,档案管理人员长期由1人兼职担任,精力和时间都无法得到保证,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除诉讼档案外,文书档案多数不能做到及时清理归档。

3、缺乏专门档案管理人员,加上变动频繁,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检察诉讼档案是一种专业性十分强的档案,由于档案专业毕业的人员很少,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整体素质低,工作适应性不高,很难适应档案档案管理的网络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应用,对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工作不积极主动,工作效率低,档案意识淡薄,认为档案归属于个人行为,应该由相关的部门自行保管,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那些珍贵的资料没有能及时归档管理,有的在单位科室个人手中,有的在各部门,导致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和真实性存在巨大的缺陷。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档案人员的频繁变动不符合档案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的要求,直接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

4、对电子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由于基层院缺乏经费,加之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直接导致检察案件数量大幅度上升,档案数量也随之急速增长,虽然配备了电脑,却没有形成完整的电子档案,很多时候仍然在使用纸质档案,即使把案件内容及时准确的录入到了电脑中,既不备份也不存档,一旦电脑出现故障、网络出现问题,很容易损毁、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全面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全体检察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中普遍进行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教育,结合案件质量评查、半年工作检查和年终工作总结等工作,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强调。针对普遍存在的重诉讼档案,轻文书档案的问题,对文书档案的重要性进行特别的强调,与文书档案接触较多部门,如办公室、政治处等,更要特别注意提醒。平时在工作中要注意文件资料的保管,清退、移交要完整及时。文秘人员、业务科室内勤和档案人员要尽心尽责,及时敦促文件资料的清退、移交、立卷和归档工作。

2、严格公文办理程序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基础。严格公文办理程序,加强公文办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在收文办理的传递、签收、登记、分发、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和发文办理的拟稿、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中,要严格遵守公文办理程序各个环节的工作,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公文办理质量,避免公文的遗失和毁损,使所保存的档案既能全面反映检察院主要职能活动情况,维护其历史面貌,又为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确定专职档案人员和保持其工作的相对稳定。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配备专职档案人员并保持其工作的相对稳定。档案人员专职有利于增强对档案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保持档案人员工作的相对稳定性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档案人员的变动也应该有一个工作上的衔接和熟悉的过程,也就是要有一个传、帮、带的过程。不能简单的履行一个交接手续完事。

4、加快纸质档案电子化进程。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已经有目共睹,但是电子档案相对来说更稳定、更方便,更有利于长期保存和提供利用,为此应该建立两套制管理,更好的方便档案的合理使用,一是要提高对原始纸质档案的录入速度,逐步实现软件管理,二是要实现档案管理设施的升级,对档案库房及档案管理设施进行定期检修和更新换代,科学的管理好新型档案材料,三是要规范电子档案的归档管理,一般以保存两套同版本的电子文件为宜,一套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另一套由相关业务部门保管。在硬件管理上,也需要特殊的保管设施和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7-20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5-40%之间,还要有防磁设施等等。

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篇4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检察院机关现有党支部书记16人,党支部专职副书记11人。调查显示,党支部正、副书记中称职的12人,基本称职15人。当前支部书记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书记身份不凸显。市检察院机关的党支部正、副书记都由各处室的行政负责人兼任,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一肩挑”,因此,有的支部书记两种主要职责搞不太清楚,往往以政代党,常以处长、主任的身份出现在党内,支部书记身份淡化。二是素质能力不凸显。调查了解,一些支部书记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不会用新的视角去认识问题、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谈心不知道怎么谈,更不会有的放矢地做思想工作;有的对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方法、手段单一,对促使本支部干警政治上进步、业务上提高、事业上发展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要么绕道走,要么把矛盾上交,不会发挥组织的力量解决问题;有的党支部基本知识贫乏,对党建、党务知识一知半解,不会正确处理日常党务工作,对如何增强党支部活力办法不多。三是表率作用不凸显。调查中有80左右的党员干警认为,目前市检察院机关支部书记队伍中突出的问题,是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到位。有的支部书记不是有工作就抢、遇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而往往是考虑自己的比较多;有的言行不一,教育别人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不能首先做到,自身形象不佳,在学习、工作、守纪等方面不能时时为支部党员干警当表率、作模范。四是自身标准不凸显。有的思想上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不能从深层次上分析党员干警队伍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本支部党员干警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的多,主动解决的少,姑息迁就的多,从严要求的少;有的不求争先,工作被动应付,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缺乏事业心,缺乏创新意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作风漂浮,工作不深、不细,对党员干警的思想状况不能做到真知、深知,做思想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有误区。市检察院机关中的有些党支部书记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行政职务是自己竞争来的,是上级任命的,是“实”的,党内职务是党员选举的,是“虚”的,因此,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一是“无用”思想。认为行政职责和党内职责都是处长、主任一个人的事,没有多大区别,只要把行政工作做好就行,党支部工作可有可无。二是“无为”思想。感到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没有干部任免权、经费使用权、奖惩实施权,而且支部内有的党员干警岁数比自己大,党龄比自己长、资历比自己老,不好开展工作,难有大的作为。三是“无关”思想。觉得市检察院机关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党务工作是软指标,总结评比主要是看办了多少案件,完成了多少任务,至于支部建设无关紧要,因此,有的支部书记认为只要把业务工作干好了,支部建设好与不好,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影响不大,所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2、党务工作经验欠缺。市检察院机关现任支部正、副书记大多是20*年初处室领导竞争上岗后产生的,任职不满两年的有7人,任职5年以上的有4人,其他都在3到4年之间,11名支部专职书记任职都不满一年,在支部书记队伍中85以上是由普通党员直接进入支部书记、副书记岗位的,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经历,缺少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

3、缺乏系统的党务培训。调查显示,支部书记队伍中参加过上级组织的党务知识培训的有13人,占支部正、副书记总数的48,其他都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加之有的支部书记因忙于事务,没时间学习党务知识,对党内的有关规定、工作制度、党的基本知识不了解、不熟悉,开展工作随意性比较大,遇到具体问题束手无策。

三、主要对策措施

1、强化角色意识,解决“身份淡化”问题,增强工作责任感。强化角色意识是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做好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充分认支

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处在党支部建设的关键地位,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有效地在市检察院机关处室得到落实,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和实际威望;关系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检察工作中的全面体现。其次要明确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党要管党、党管干部是我们党的重要原则。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虽然没有多大权力,但是担负着组织党员干警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党员干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负责党员的教育管理,及时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发动党员干警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抓好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委会集体领导作用等重要责任。第三要摆正业务工作与党务工作的关系。支部书记不仅要善于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了解熟悉检察业务工作,既要克服重业务轻党务,支部活动纯粹“业余化”的现象,也要反对把党务工作放在不适当的位置,与业务工作抢时间、争人头的现象,真正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精力分配、时间安排上的矛盾,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任务”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

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篇5

市检察院机关现有党支部书记16人,党支部专职副书记11人。调查显示,党支部正、副书记中称职的12人,基本称职15人。当前支部书记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书记身份不凸显。市检察院机关的党支部正、副书记都由各处室的行政负责人兼任,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一肩挑”,因此,有的支部书记两种主要职责搞不太清楚,往往以政代党,常以处长、主任的身份出现在党内,支部书记身份淡化。二是素质能力不凸显。调查了解,一些支部书记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不会用新的视角去认识问题、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谈心不知道怎么谈,更不会有的放矢地做思想工作;有的对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方法、手段单一,对促使本支部干警政治上进步、业务上提高、事业上发展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要么绕道走,要么把矛盾上交,不会发挥组织的力量解决问题;有的党支部基本知识贫乏,对党建、党务知识一知半解,不会正确处理日常党务工作,对如何增强党支部活力办法不多。三是表率作用不凸显。调查中有80%左右的党员干警认为,目前市检察院机关支部书记队伍中突出的问题,是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到位。有的支部书记不是有工作就抢、遇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而往往是考虑自己的比较多;有的言行不一,教育别人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不能首先做到,自身形象不佳,在学习、工作、守纪等方面不能时时为支部党员干警当表率、作模范。四是自身标准不凸显。有的思想上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不能从深层次上分析党员干警队伍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本支部党员干警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的多,主动解决的少,姑息迁就的多,从严要求的少;有的不求争先,工作被动应付,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缺乏事业心,缺乏创新意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作风漂浮,工作不深、不细,对党员干警的思想状况不能做到真知、深知,做思想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有误区。市检察院机关中的有些党支部书记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行政职务是自己竞争来的,是上级任命的,是“实”的,党内职务是党员选举的,是“虚”的,因此,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一是“无用”思想。认为行政职责和党内职责都是处长、主任一个人的事,没有多大区别,只要把行政工作做好就行,党支部工作可有可无。二是“无为”思想。感到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没有干部任免权、经费使用权、奖惩实施权,而且支部内有的党员干警岁数比自己大,党龄比自己长、资历比自己老,不好开展工作,难有大的作为。三是“无关”思想。觉得市检察院机关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党务工作是软指标,总结评比主要是看办了多少案件,完成了多少任务,至于支部建设无关紧要,因此,有的支部书记认为只要把业务工作干好了,支部建设好与不好,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影响不大,所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2、党务工作经验欠缺。市检察院机关现任支部正、副书记大多是2005年初处室领导竞争上岗后产生的,任职不满两年的有7人,任职5年以上的有4人,其他都在3到4年之间,11名支部专职书记任职都不满一年,在支部书记队伍中85%以上是由普通党员直接进入支部书记、副书记岗位的,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经历,缺少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

3、缺乏系统的党务培训。调查显示,支部书记队伍中参加过上级组织的党务知识培训的有13人,占支部正、副书记总数的48%,其他都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加之有的支部书记因忙于事务,没时间学习党务知识,对党内的有关规定、工作制度、党的基本知识不了解、不熟悉,开展工作随意性比较大,遇到具体问题束手无策。

三、主要对策措施

1、强化角色意识,解决“身份淡化”问题,增强工作责任感。强化角色意识是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做好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充分认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处在党支部建设的关键地位,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有效地在市检察院机关处室得到落实,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和实际威望;关系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检察工作中的全面体现。其次要明确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党要管党、党管干部是我们党的重要原则。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虽然没有多大权力,但是担负着组织党员干警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党员干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负责党员的教育管理,及时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发动党员干警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抓好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委会集体领导作用等重要责任。第三要摆正业务工作与党务工作的关系。支部书记不仅要善于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了解熟悉检察业务工作,既要克服重业务轻党务,支部活动纯粹“业余化”的现象,也要反对把党务工作放在不适当的位置,与业务工作抢时间、争人头的现象,真正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精力分配、时间安排上的矛盾,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任务”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

2、强化素质意识,解决“本领危机”问题,提高履行职责能力。一名合格、称职的支部书记要有始终如一的政治风范和永不变形的思想品格;要有毫不动摇的原则立场和明确彻底的政治宗旨;要有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要有全面熟悉党务、检务的政治本领和真实反映社情民意的良好心态;要有内和外顺的协调能力和总揽全局的组织指挥才能;要有鲜明公正的是非标准和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就必须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积极进取。一是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素质。始终把深入学习、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支部书记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自觉做到先学一步,学得更深一些,领会得更透彻一点。加强党性锻炼要在坚持、深入、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在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知识素质。作为支部书记,应掌握与其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基本知识,切实解决不适应、不够用的问题。要重视党务知识的学习,熟悉党史、党建、党务知识以及党内有关规定、组织制度;要学习文化知识,增强内在储备,不断提高文化素养;要精通法律,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掌握科技和信息本领,始终走在群众前列,为创造性开展工作提供厚实的知识积累。三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品行素质。

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存在很多困难。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但是人民检察院审查人民法院审判卷宗或进行调卷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过程中的调查取证的职权,就使得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抗诉的力度受限,抗诉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延安市院向中院提出抗诉的一件案件,中院裁定由黄陵法院再审,该案在县院发了检察建议的情况下才审结。

人民法院将抗诉案件发回重审,弱化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权,降低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抗诉案件被发回重审,由原审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而原审法院却向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即其对等人民检察院的上级检察院)通知派员出席法庭。这种做法实际违背了司法制度的基本对等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及时纠正错误裁判。

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不利于抗诉活动的健康发展。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实际上,基层检察院是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联系最直接的检察机关,由于基层检察院大量接触实际工作,熟悉情况,对于同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情况较清楚,也便于调查取证,最易对民事诉讼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在实践中,大量的民事申诉案件当事人直接到基层人民检察院去申诉。而对此基层人民检察却无抗诉权,只能建议或提请上级人民检察提出抗诉。这无疑加大了抗诉活动的成本。可见,我国关于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法律规定是原则的、有限的,检察机关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受到了限制。

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益诉讼,法理充足,法规缺位。

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但缺乏民事公诉的具体明确规定。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地方检察机关对提起公益诉讼工作作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立法不明确,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法院认识不一,法学界对此仍存在分歧,因此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仍举步维艰。

人民法院的单方司法解释及内部规定对检察权进行限制的现象日趋增多。

如最高人民法院于底在重庆召开《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中要求:“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以调解方式审结的案件;涉及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的案件;执行和解的案件;原审案件当事人在原审裁判生效两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案件;同一检察院提出过抗诉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明确不适用抗诉程序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规定是违反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88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之规定的,是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限制甚至剥夺。再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由抗诉机关出席法庭的人员按照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宣读抗诉书,不参与庭审的其它诉讼活动…”等一些最高法院的规定也是对检察权的限制,可以说是严重违法,缺乏法理基础。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

客观地讲,破解民行检察长期以来路障重重的原因时,首先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检察机关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现行立法上的局限性一样,都会削弱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效果:

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配备不足。

究其原因:一是民行工作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原因,民事诉讼法实行以后,民事检察工作才被重视起来。各级检察机关先后在检察业务中增加设立了民事检察部门,专门从事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加之这项工作与其它检察业务的关联性不大,与各业务部门横向联系较少,而且实事求是地讲,工作业绩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监督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致使大家对民行检察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从而监督意识不强,观念上难更新,思想保守,对新的监督方式探索研究的少,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使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缓慢。二是随着机构改革,以延安检察机关为例,13个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机构均被撤销,民行人员被充实到控申部门,名义上配备一名民行专干,实际上除宝塔区院外,其他十二个县院无一名真正从事民行专干。领导班子对民行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弱化,使民行检察工作走入低谷。出现有些县院民行工作几乎不能正常开展,全年工作为空白。三是由于民行队伍力量严重不足,民行检察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极度不适应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临时凑数思想严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工作没有积极性,执法意识不强。现有的民事行政检察队伍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着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开展。

民行检察的工作重点定位不准。

检察机关的民行检察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违反法律的判决、裁定的抗诉,二是对民事行政审判法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依法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民行检察工作形式上的一手硬一手软,导致最终结果是被动地受制于人;在此局面下我们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查处上;对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者的惩处便是最好的监督。目前全国各检察机关民行部门人员配备少,且大量精力放在寻找抗诉案源、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支持监督起诉等工作上,以完成上级院下达的岗位目标评比任务,致使在查处法官职务犯罪工作上没有力度;后果是抗诉案件数量上升,改判却很少,检察建议发出不少,往往收效甚微;社会各界对监督的效果也不认同,难以达到社会所需要的监督效果

现行民事检察制度在立法上的局限性

1、现行立法的总则和分则的规定相互矛盾。在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诉讼检察的规定,总则和分则不相一致。总则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规定的范围十分宽泛。但是,在分则中,只规定检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又十分狭窄。在这样前后矛盾的法律规定面前,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进退两难。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中的一切违法行为都可以进行监督,但由于分则中没有具体规定,任何一个法院都可以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理由,拒绝检察机关对抗诉以外任何形式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仅仅按照分则的规定,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放弃对民事审判活动的全面监督,有悖于总则规定的精神;然而,按照总则的规定实施全面监督,则没有分则的法律依据。同样,现行的《民法通则》第5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2条对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实践中,对一方当事人不愿履行合同义务,以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为由请求撤销合同的案件,或者合同的签订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案件,法院都是以合同的签订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作出合法有效的判决,如有一方不服判决、裁定来检察机关申诉,检察机关却无法进入监督程序,因为,此类情形并未纳入《民事诉讼法》第179条之中。

2、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权过于狭窄。抗诉,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包括上诉程序的抗诉权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完整的抗诉权是将法院全部的判决、裁定、调解都置于监督之下,检察机关对一审判决、裁定、调解和二审判决、裁定、调解都可以抗诉,而不论其是否生效。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抗诉权,并不是完整的抗诉权,而是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按照这样的规定,检察机关只能对二审判决、裁定和一审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凡是没有生效的判决、裁定,检察机关无权抗诉。这就是所谓的“事后监督”。同样,检察机关对法院的民事调解也没有监督权,而法院做出的民事调解和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判决可以提出抗诉,那么对确有错误的民事调解检察机关也应有权提出抗诉。实践中,法院主张民事调解工作,近几年,就我市两级法院每年民事案件调解率占40%左右,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是现行民事诉讼法却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此项权利。这些充分说明现行民事检察工作中的抗诉权过于狭窄,是不完整的抗诉权。

3、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职权过于狭窄。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职能既然是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那么,就不应当仅仅享有抗诉权,仅仅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中的生效判决和裁定进行监督,而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总则的规定,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全面监督。这种全面监督,不仅仅包括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也包括对起诉至判决、裁定、执行全部活动的监督,以及对重要的民事案件参与诉讼的权力和对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公益的案件的起诉权。这样的民事检察监督,才是完整的法律监督。然而,现行立法除了赋予检察机关所谓的“事后监督”的抗诉权以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监督权力,检察机关在这样的立法面前,无法实施全面的法律监督职责。例如,今年一个基层院受理了一件当事人不服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作出的民事裁定,该裁定明显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但检察机关就是无法进入监督程序。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进一步完善立法,改变民行检察监督的被动局面。

在民事诉讼法分则中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全程监督;通过立法途径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起诉权,把调解和执行纳入民行检察监督范围,将民事审判活动检察监督的范围进行拓宽和完善;赋予检察机关实施民事检察监督相应的权利,特别是对再审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权、纠正违法权、检察建议权。

加大措施,狠抓办案,提高民事行政检察案件质量。

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质量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也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更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得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首先要从增强民行监督意识入手,充分认识民事行政检察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对错误裁判进行抗诉,平息民怨,对正确裁判进行息诉,化解矛盾,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职责。其次在审查案件中,要坚持“敢抗、抗准”和“公开、公正、合法”的办案原则,紧紧抓住办案质量、办案效果、办案效率三个环节。坚持正确的审查方法,在办案中积极推行公开审查制度,制作了《民行申诉案件受案、立案告知书》,维护当事人的及时告知权利和义务,通过询问双方当事人,全面了解、查清案情,保证案件的正确办理。坚持把握好抗诉标准。应尽量减少周转环节,提高诉讼效率,提升案件质量,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检察机关也才能更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决定是否抗诉时,严格按照抗诉条件审查把关。应尽量减少周转环节,提高诉讼效率,提升案件质量,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检察机关也才能更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第三,理顺办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要明确办案质量是民行监督的前提,办案数量是保证民行监督效果的基础,要把办理民行抗诉案件的质量和数量作为衡量民行检察工作量化指标,规定立办案件数量,以促进全市民行检察工作向前发展。

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一、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存在很多困难。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但是人民检察院审查人民法院审判卷宗或进行调卷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过程中的调查取证的职权,就使得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抗诉的力度受限,抗诉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延安市院向中院提出抗诉的一件案件,中院裁定由黄陵法院再审,该案在县院发了检察建议的情况下才审结。

人民法院将抗诉案件发回重审,弱化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权,降低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抗诉案件被发回重审,由原审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而原审法院却向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即其对等人民检察院的上级检察院)通知派员出席法庭。这种做法实际违背了司法制度的基本对等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及时纠正错误裁判。

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不利于抗诉活动的健康发展。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实际上,基层检察院是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联系最直接的检察机关,由于基层检察院大量接触实际工作,熟悉情况,对于同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情况较清楚,也便于调查取证,最易对民事诉讼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在实践中,大量的民事申诉案件当事人直接到基层人民检察院去申诉。而对此基层人民检察却无抗诉权,只能建议或提请上级人民检察提出抗诉。这无疑加大了抗诉活动的成本。可见,我国关于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法律规定是原则的、有限的,检察机关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受到了限制。

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益诉讼,法理充足,法规缺位。

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但缺乏民事公诉的具体明确规定。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地方检察机关对提起公益诉讼工作作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立法不明确,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法院认识不一,法学界对此仍存在分歧,因此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仍举步维艰。

人民法院的单方司法解释及内部规定对检察权进行限制的现象日趋增多。

如最高人民法院于底在重庆召开《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中要求:“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以调解方式审结的案件;涉及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的案件;执行和解的案件;原审案件当事人在原审裁判生效两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案件;同一检察院提出过抗诉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明确不适用抗诉程序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规定是违反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88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之规定的,是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限制甚至剥夺。再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由抗诉机关出席法庭的人员按照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宣读抗诉书,不参与庭审的其它诉讼活动…”等一些最高法院的规定也是对检察权的限制,可以说是严重违法,缺乏法理基础。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

客观地讲,破解民行检察长期以来路障重重的原因时,首先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检察机关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现行立法上的局限性一样,都会削弱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效果: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配备不足。

究其原因:一是民行工作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原因,民事诉讼法实行以后,民事检察工作才被重视起来。各级检察机关先后在检察业务中增加设立了民事检察部门,专门从事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加之这项工作与其它检察业务的关联性不大,与各业务部门横向联系较少,而且实事求是地讲,工作业绩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监督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致使大家对民行检察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从而监督意识不强,观念上难更新,思想保守,对新的监督方式探索研究的少,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使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缓慢。二是随着机构改革,以延安检察机关为例,13个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机构均被撤销,民行人员被充实到控申部门,名义上配备一名民行专干,实际上除宝塔区院外,其他十二个县院无一名真正从事民行专干。领导班子对民行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弱化,使民行检察工作走入低谷。出现有些县院民行工作几乎不能正常开展,全年工作为空白。三是由于民行队伍力量严重不足,民行检察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极度不适应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临时凑数思想严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工作没有积极性,执法意识不强。现有的民事行政检察队伍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着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开展。

民行检察的工作重点定位不准。

检察机关的民行检察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违反法律的判决、裁定的抗诉,二是对民事行政审判法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依法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民行检察工作形式上的一手硬一手软,导致最终结果是被动地受制于人;在此局面下我们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查处上;对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者的惩处便是最好的监督。目前全国各检察机关民行部门人员配备少,且大量精力放在寻找抗诉案源、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支持监督起诉等工作上,以完成上级院下达的岗位目标评比任务,致使在查处法官职务犯罪工作上没有力度;后果是抗诉案件数量上升,改判却很少,检察建议发出不少,往往收效甚微;社会各界对监督的效果也不认同,难以达到社会所需要的监督效果

现行民事检察制度在立法上的局限性

1、现行立法的总则和分则的规定相互矛盾。在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诉讼检察的规定,总则和分则不相一致。总则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规定的范围十分宽泛。但是,在分则中,只规定检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又十分狭窄。在这样前后矛盾的法律规定面前,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进退两难。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中的一切违法行为都可以进行监督,但由于分则中没有具体规定,任何一个法院都可以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理由,拒绝检察机关对抗诉以外任何形式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仅仅按照分则的规定,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放弃对民事审判活动的全面监督,有悖于总则规定的精神;然而,按照总则的规定实施全面监督,则没有分则的法律依据。同样,现行的《民法通则》第5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2条对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实践中,对一方当事人不愿履行合同义务,以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为由请求撤销合同的案件,或者合同的签订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案件,法院都是以合同的签订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作出合法有效的判决,如有一方不服判决、裁定来检察机关申诉,检察机关却无法进入监督程序,因为,此类情形并未纳入《民事诉讼法》第179条之中。

2、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权过于狭窄。抗诉,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包括上诉程序的抗诉权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完整的抗诉权是将法院全部的判决、裁定、调解都置于监督之下,检察机关对一审判决、裁定、调解和二审判决、裁定、调解都可以抗诉,而不论其是否生效。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抗诉权,并不是完整的抗诉权,而是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按照这样的规定,检察机关只能对二审判决、裁定和一审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凡是没有生效的判决、裁定,检察机关无权抗诉。这就是所谓的“事后监督”。同样,检察机关对法院的民事调解也没有监督权,而法院做出的民事调解和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判决可以提出抗诉,那么对确有错误的民事调解检察机关也应有权提出抗诉。实践中,法院主张民事调解工作,近几年,就我市两级法院每年民事案件调解率占40%左右,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是现行民事诉讼法却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此项权利。这些充分说明现行民事检察工作中的抗诉权过于狭窄,是不完整的抗诉权。

3、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职权过于狭窄。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职能既然是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那么,就不应当仅仅享有抗诉权,仅仅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中的生效判决和裁定进行监督,而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总则的规定,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全面监督。这种全面监督,不仅仅包括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也包括对起诉至判决、裁定、执行全部活动的监督,以及对重要的民事案件参与诉讼的权力和对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公益的案件的起诉权。这样的民事检察监督,才是完整的法律监督。然而,现行立法除了赋予检察机关所谓的“事后监督”的抗诉权以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监督权力,检察机关在这样的立法面前,无法实施全面的法律监督职责。例如,今年一个基层院受理了一件当事人不服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作出的民事裁定,该裁定明显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但检察机关就是无法进入监督程序。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进一步完善立法,改变民行检察监督的被动局面。

在民事诉讼法分则中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全程监督;通过立法途径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起诉权,把调解和执行纳入民行检察监督范围,将民事审判活动检察监督的范围进行拓宽和完善;赋予检察机关实施民事检察监督相应的权利,特别是对再审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权、纠正违法权、检察建议权。

加大措施,狠抓办案,提高民事行政检察案件质量。

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质量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也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更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得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首先要从增强民行监督意识入手,充分认识民事行政检察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对错误裁判进行抗诉,平息民怨,对正确裁判进行息诉,化解矛盾,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职责。其次在审查案件中,要坚持“敢抗、抗准”和“公开、公正、合法”的办案原则,紧紧抓住办案质量、办案效果、办案效率三个环节。坚持正确的审查方法,在办案中积极推行公开审查制度,制作了《民行申诉案件受案、立案告知书》,维护当事人的及时告知权利和义务,通过询问双方当事人,全面了解、查清案情,保证案件的正确办理。坚持把握好抗诉标准。应尽量减少周转环节,提高诉讼效率,提升案件质量,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检察机关也才能更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决定是否抗诉时,严格按照抗诉条件审查把关。应尽量减少周转环节,提高诉讼效率,提升案件质量,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检察机关也才能更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第三,理顺办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要明确办案质量是民行监督的前提,办案数量是保证民行监督效果的基础,要把办理民行抗诉案件的质量和数量作为衡量民行检察工作量化指标,规定立办案件数量,以促进全市民行检察工作向前发展。

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篇8

人民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工作,较之其他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必须予以加强。

1、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是促进司法公正高效的需要。人民检察院被群众誉为最讲理、最公平的地方。人民检察官如产生不廉洁行为,不仅是个人的品质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玷污人民检察院形象的大是大非问题。要维护人民检察院的良好形象,使人民检察院严格依法行使职权,离开了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权将失去有效监督,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将会发生。违法违纪事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就会使个别检察干警铤而走险,亵渎司法权威,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导致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难以实现。

2、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需要。人民检察院人才建设的出路在于职业化,就是让检察官人人成为和谐社会的践行者,成为公平正义的化身,成为职业知识、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三者兼备的司法专业人才。纪检监察可以为检察官职业化建设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经常开展警示教育,帮助检察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教育他们执法如山、清廉如水、司法为民,始终保持权力在手、重任在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态度。从思想上筑牢廉洁从检的防线,从行为上守住职业道德底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是以制度强化管理的需要。制度是检察院各项管理活动的硬性规定。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基层检察院的各项工作当中,各个环节都充满了制度规定。大到适用法律,小到一言一行,都要靠制度去规范、约束、运行。从组织检察官开展活动看,无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职业道德教育,总是以制度的实施为落脚点,成果靠制度来巩固,创新靠制度来体现。基层检察院的制度建设,是文明进步程度和管理水平的反映,但是制度建设并不仅仅是制度设计和制定,重要的价值在于执行。有了好的制度,落实不了就形同虚设,设计和制定的再好也会前功尽弃。纪检监察工作是制度的“忠实卫士”,对不按制度办事者严格追究其责任,真正使制度发挥作用,形成由制度制约权力的工作局面。

二、加大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

做好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行为,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规范约束、强化内外监督等措施和手段来完成。同时,对存在的违法违纪的情况敢于揭短亮丑,坚决严处,以警示干警、纯洁队伍。促进检察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健康发展。

1、加强对业务部门的纪律监督。各业务部门和检察官在工作中的行为受监督的多,而受到严格纪律制约的少,致使少数检察官滥用职权,以案谋私,徇私枉法,损害形象,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所以,纪检监察部门要重点监督检察干警在从事执法活动中,是否严格依法,秉公执法;是否廉洁自律执法守法;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贪赃卖法;是否有欺压群众、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等违法违纪行为。严格以国家法律、法规、检察纪律为依据,教育全体干警,处分个别干警,促进办案人员正确执行国家法律和检察院纪律,模范遵守党纪国法,防止和减少违法违纪的发生,树立人民检察院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良好形象。

2、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应对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毫不手软、持之以恒地严肃查处,坚决彻底地清除检察院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对于其他违纪违法行为,也要按照有关纪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人,处理一人,绝不姑息迁就。不能寄希望于问题不暴露,而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同时,要坚决支持保护执法活动中的合法行为,对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干警要予以保护,对那些诬告检察官、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3、加大对干警的廉政教育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政治学习的有利时机,把运用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与运用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结合起来,把依靠各级组织进行灌输教育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把运用“”等传统教育手段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三、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的措施

做好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工作,就要在强化措施创新手段上做好文章。

1、加强“三观”教育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竞争意识显著增强,经济致富的欲望日益强化。这些毫无疑问是促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同时,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有些人政治观念淡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近几年,不少检察干警违记、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腐化堕落,追根求源,无不始于不漠视党纪国法,不讲政治,不愿学习,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因此,一定抓好政治学习,这是促使检察机关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形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作为检察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协助院党组,结合检察院的具体情况,筛选有利于见实效的政治学习内容,制订出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做到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时间保证,讲求实效。

2、筑牢思想防线

基层检察干警由于职业的特殊,容易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成为各类腐败分子拉拢对象,加之少数干警特权思想严重,自身素质不高,骄蛮自傲,为所欲为,偏离了“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政治方向,甚至目无党纪国法,拉关系、搞人情,图私利,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基层一线干警的纪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干警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严格遵守“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官职业道德,精心构筑思想防线,努力确保执法的公正。在教育中,要针对队伍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和引导检察人员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要注意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实效。探索教育途径,加强正反两方面的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促进检察干警在执法工作中自觉遵守检察纪律。实践中要具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检察干警学习发生在检察系统内部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剖析违法犯罪的根源,通过反面典型教育,促使检察干警增强自律意识,时时刻刻绷紧检察纪律这根弦,做到防范于未然。二是定期总结各阶段执法监督活动的经验,及时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促使干警积极争当依法办案、文明办案典型。三是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检察机关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上级检察机关要求,坚决清理纠正领导干部利用检察权和职务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教育,使广大检察干警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自拒腐防变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特别是要过好金钱关,权力观和美色观。以德立身,以德立检,树立检察机关、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

3、狠抓监督不放松

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对检察人员和执法活动的监督,是确保检察机关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从近几年检察机关的一些干警犯罪案件来看,有以下特点,时间跨度长、作案次数多、涉案金额大。究其原因,是在监督管理中存在着问题,监督不及时、不到位,监督乏力甚至存在盲区。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因此,纪检监察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力度,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一是加强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确保检令畅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班子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水平。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切实把监督贯穿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全过程。二是要加强对重点执法办案环节和执法办案人员的监督。检察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大多发生在执法办案环节中。检察人员的执法办案的权力是国家赋予的,是人民赋予的,是宪法赋予的。如果这个权力被滥用,就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法律尊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一定要严格落实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对职务犯罪案件撤销、不起诉报上级检察院批准和立案、逮捕报上级检察院备案制度,积极推进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继续坚持“一案三卡”制度。适时组织专项检查,进行案件回访,发现和纠正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力,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执法办案中的违纪违法问题。

四、做好纪检监察工作需要协调一致

检察机关的纪检监察工作,是检察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检察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关系。检察工作是人民检察院的基本工作,也是检察院各项工作的重心。做好检察工作离不开纪律的保障。实践证明,如果在抓检察工作的同时,忽视了纪律教育,检察工作就容易出问题。因此,我们在大力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花大力气抓好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要用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作风、对执法活动加以保障,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2、正确处理教育查处与爱护干部的关系。纪检监察工作的性质决定要对违法违纪干警进行教育查处,教育查处工作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一些干警对纪检监察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是“自己人在整自己人”,有意与自己过不去。这种错误的认识,给纪检监察工作造成了障碍,因此,要经常性的开展教育,努力使干警认识到纪检监察部门的教育处理是对干部的关心爱护。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履行职责,大胆管理,严格要求,经常对干警思想上的偏差进行纠正,对行为上的失范进行批评,未雨绸缪,防范未然,确保单位不出问题,确保干部不出问题。

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篇9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对“两院”一年多来开展刑事检察、刑事审判工作情况进行调查。8日4日一8月6日区人大常委会调查组邀请3名人大代表在常委会副主任聂小祥同志的带领下,就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组采取“听工作汇报、走访座谈、案卷抽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组在听取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工作汇报的基础上,先后在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召开了座谈会,向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律师了解了相关情况,查阅了相关案件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两院”刑事检察、刑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及其主要成效

区检察院、法院一年多来能按照上级院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司法理念,紧紧围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的工作主题,以实现我区综合实力领跑张家界为目标,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重点,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xx”为己任,注重打击与预防相结合,刑事惩罚与保障人权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进了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工作。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领导重视确保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工作顺利进行。

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强有力的武器,体现了国家司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两院”领导班子历来十分重视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工作,把这一工作列入了“两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两院”党组每年都认真研究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工作,定期听取刑事工作专题汇报,对刑事工作的重大问题、重要情况以及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措施,指导批捕、起诉和审判工作。针对刑事案件特点,“两院”充分发挥检委会和审判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不捕、不诉和宣告缓刑案件由检委会和审委会具体讨论决定,严把刑事案件质量关。

同时“两院”还十分注重加强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力量,抽调责任心强和业务素质高的检察官和法官调整充实队伍。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当,人员得力,近一年多来,“两院”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工作健康发展,刑事案件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突出重点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我区检察院、法院在刑事检察、刑事审判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的同时,按照“稳、准、狠”的原则突出打击重点,先后依法严厉惩处了一批盗窃、抢劫、抢夺、故意杀人,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等案件的犯罪分子,对严重暴力犯罪在符合“两个基本”的前提下,依法从重从快地加大打击力度,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我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一年多来,区检察院共批准逮捕此类案件57件101人;区人民法院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239件399人,其中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31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42人。

(三)从严把握依法惩处经济犯罪

“两院”在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不断加大了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区检察院刑检部门与自侦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打击合力,保持了对职务犯罪的高压态势,效果明显。如在办理祟文派出所副科级侦查员陈光英徇私枉法一案中刑检部门提前介入,为案件的重大突破和快速批捕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以来,区法院共审理各类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案件14件27人,审理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案件8件9人,维护了我区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社会反响较好。

(四)标本兼治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是“两院”充分利用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的岗位优势,把严格执法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相结合,

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过失犯罪、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做到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适度,全力预防和减少犯罪。区检察院共对68名涉嫌犯罪但情节轻微、无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不批准逮捕,对23名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小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不起诉。区法院依法对33名未成年人宣判了缓刑切实做到审判一个、挽救一个、教育一批,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二是注重疏导,努力化解自诉案件及附带民事案件。此类案件大部分是因邻里之间、熟人之间因琐事发生的伤害案件,两院在公诉和审理此类案件时,坚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注重疏导,化解矛盾,减少对立,大量案件最终以调解方式结案,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今年以来,区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23件,附带民事部分调解结案14件,调解率达60%,调解金额达68万元。三是“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两院”结合我区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灵活公诉庭审方式,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到案发地适时召开公审公判大会,进行公开宣判,达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目的。今年以来区法院针对破坏监管秩序、盗窃和非法开采镍钼矿的犯罪行为,先后在张家界监狱、南庄坪办事处邢家巷社区、三岔乡进行开庭审理,社会反响好,效果明显。

(五)公正司法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区法院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一是继续坚持公开审判原则。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一律进行公开审理。二是实行普通程序简化审。对一些案情较为简单,被告人认罪的案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审理,从而大大缩短了办案周期。三是提高案件的当庭宣判率。对于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和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尽量当庭宣判,不给案外因素干扰法院审理留下可乘之机。四是理顺审判长、合议庭、分管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刑事案件程序操作规范》,由庭长、主管副院长层层把关,实现了刑事审判工作“零”超审限目标。

区检察院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去年以来,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刑事犯罪案件32件68人不予批捕,不构罪不捕20件49人,共追捕追诉3人,向法院提请抗诉4件5人,向公安机关发出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2份,检察建议7份,纠正监外罪犯脱管、漏管37名。使有罪的人受到法律的惩罚,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有力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法律法规得到正确执行。

二、“两院”刑事检察、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办案质量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调查情况看,刑检工作的办案质量和效率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应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方面出现了尺度把握不准、不严、不一致,

另外受检察院系统内部考核机制的影响,对检察院决定逮捕的案件,法院一律要判实刑,判缓刑、管制、拘役和免予刑事处罚的就认为是逮捕质量不高、是有瑕疵的案件。因此,检察院在决定逮捕时就格外慎重,在一些案件捕与不捕的问题上争议较大,致使一些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不利于打击犯罪。如沅古坪镇犯罪嫌疑人李英雄、龚仙婵等四人聚众一案,仅逮捕1人。二是审查案件的业务能力和出庭公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向法院提起公诉撤回起诉的案件还有一定的数量。

(二)监督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立案监督仅限于要求公安机关说明理由,对公安机关立而不侦、查而不细的案件缺乏有效监督办法;监督手段匮乏、监督效果不佳。如犯罪嫌疑人楚某等四人轮奸一案,公安机关没有将犯罪嫌疑人楚某一并报捕,检察机关通过审查认为楚某构成犯罪,而且多次参与抢劫,运用法律监督程序进行了追捕,并多次建议公安抓捕,但效果不佳,致使犯罪嫌疑人一直逍遥法外。又如犯罪嫌疑人敬某、陈某等8人重大抢劫一案,6人在逃,检察发了建议,但追捕不力。诉讼监督考虑关系的多,制约的少,提起抗诉的案子较少,监督力度不大。

(三)定性不准量刑不当的现象依然存在

区法院比较重视把握自由裁量权和量刑平衡的关系,强调刑法的惩罚功能,要求法官在刑事审判中慎重适用从轻、减轻情节,但在一些同种类犯罪的量刑原则、量刑情节、量刑幅度上把握仍不够一致。去年以来中级法院改变一审定性的1件,改判3件,发回重审的两件。如胡某某聚众斗殴一案,区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定性而中院以聚众斗殴进行判决;杨某某、李某某、覃某某非法买卖爆炸物一案一审分别判处三人4年半、4年半的4年,此案中院发回重审后分别判处三人10年、10年的7年。同时在“两抢一盗”、“地下”等群众普遍关注的案件,适用缓刑,社会反响较大,群众认为不利于我区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而且少数缓刑案件在判处罚金上,还存在审前商议、判前缴纳的现象。

(四)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两院”组织的专门培训相对比较少,而刑事检察部门和刑事审判部门工作任务重,人手少,工学矛盾突出,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人员常常忙于个案的审理,未能静下心来对案件进行总结,对刑事检察刑事审判形势进行分析的时间不够,法学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法官检察官的司法能力和业务水平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工作的需要,与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局限于传统和惯例,创新意识不强;对刑事检察官,法官队伍的业务培训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要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突出重点,依法严惩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依法加大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力度。当前要重点加大对“两抢一盗”、、“地下”、非法开采镍钼矿等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办力度,全力维护我区的政治和经济安全,为我区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突出“公正与效率”主题,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要不断更新司法理念,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审限意识,加强审判流程管理,不断提高办案效率,防止超审限办案,杜绝超期羁押。

(三)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要结合刑事案件开展法制宣传,对一些社会影响大的刑事案件,选择典型,适时召开公判大会,进行公开宣判,达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目的。要着眼于减少、预防犯罪,结合对各类案件的公诉、审判,认真分析犯罪的原因、规律和特点,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司法建议;积极参与各种专项斗争,支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以及社区矫正工作。

(四)严格管理,进一步抓好刑事检察、刑事审判队伍建设。

要大力提高刑事检察刑事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优化检察官法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刑事检察刑事审判队伍,为刑事工作的优质高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五)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刑事检察刑事审判制度改革。

检察院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检察机关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队伍是实施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专门力量。如果检察队伍出现严重问题,国家专政机器的功能就会受到严重削弱,就难以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任。能否把检察队伍建设好,不仅关系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能否得到充分履行,关系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关系到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得到巩固和加强。时代越前进,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对检察工作的要求越高、越严格,就越要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队伍建设,这是检察事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方向。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作风建设,也是加强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检察机关作风建设是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客观需要。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检察机关只有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才能保卫国家、集体、个人财产不受侵犯,才能保障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才能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见,检察机关任重而道远。要圆满完成任务,我们各级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工作效率、工作作风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通过转变工作作风,使各级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具有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执法水平,科学的管理方法,高效廉明的办事效率,以此,推进检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其次,加强检察工作作风建设是实现公正执法,增强诉讼监督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检察机关是执法机关,要代表国家执行法律,是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部门,如何才能保证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切实做到,依法办案,公正执法呢?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是窗口行业,天天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我们执法态度如何,服务水平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自身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使各级检察机关和工作人员在坚持公正执法的同时,也要注意为人民掌好检察权,用好检察权。

第三,加强作风建设是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加强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效率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广大人民心目中,我们工作作风如何,办案效率高低,是衡量我们是否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标准。我省人民检察院历来把检察作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作风建设从不间断,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开展的“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等一系列集中教育整顿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检察机关的工作作风,执法作风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办案质量、执法水平也越来越高,工作成效一年比一年好。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执法过程中和队伍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作风建设,才能促进检察机关高效,从重从快地打击犯罪,树立起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良好形象,才能促进每个检察干警都能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符合时代和人民要求的合格检察官。

二、当前检察机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原因

当前在我们检察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干警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办私案,人情案,关系案,甚至以案谋私。主要表现在:该立的案不立,不该立的乱立,把大案办小,小案办了。二是违反办案纪律。有的为犯罪嫌疑人说情找关系,干扰办案,给犯罪嫌疑人出谋划策,从中谋利等。主要表现在:接受当事人及亲朋好友的吃请,为别人打探案情,通风报信,充当诉讼掮客。三是有的干警特权思想严重,耍霸道作风,有的办案中粗暴蛮横,不文明办案等等。四是对待群众“冷、硬、横、推”的衙门作风时有发生,办事拖拉。主要表现为:接待群众来访不够热情、不够耐心,工作责任心不强等。这些突出问题,虽然只发生在个别单位、极少数人身上,但影响极坏,严重损害检察机关的形象。

存在这些问题虽有历史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由于教育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首先,在教育管理方面不够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仍然存在,内部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已建立起来的制度和措施没能够真正落实。其次,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在不断调整,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检察机关有其特定的职能和处在特定位置,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腐朽思想的侵蚀。一些思想作风薄弱的干警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在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政治风浪的冲击下跨掉了,堕落成为腐败分子而被“淘汰出局”。有一些检察人员总感到检察工作清苦,容易得罪人,认为办案越多得罪人越多,在工作上拖拖拉拉,在思想上不思进取。此外,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教育培训滞后,检察人员的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与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地损害了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阻碍了检察工作健康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的途径

改进检察机关作风,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如山的钢铁队伍,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加强检察队伍的作风建设。检察机关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联系群众。检察队伍的作风建设,根本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二是公正执法。检察队伍作为司法队伍,就是要严格忠实于法律,忠实于事实,做到铁面无私,敢于碰硬,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为名利所困,不为强权所惧,不为金钱所动,不为人情所累。三是求真务实。这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也是司法队伍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工作中,要力戒不负责任,作风漂浮,敷衍拖拉,效率低下的不良风气,要发扬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要讲究效率,努力提高工作成效和办案质量。四是令行禁止。要坚决反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坏作风。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贯彻落实以及上级检察机关检令的畅通。五是廉洁从检。要坚持为检清廉、两袖清风,不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不越权办案、违法创收。要虚心接受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新闻舆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的途径主要是:

第一,要紧密围绕公正执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公正执法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评价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检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各项检察业务一道去做,保证和促进法律监督活动依法、公正开展。尤其要用高尚的情操塑造检察人员。公正和效率的实现,不仅仰赖于检察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更要仰赖于检察官的职业品格和高尚的人格,以及检察官对法律理想的执著追求。要加强以宗旨教育和公正执法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检察人员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消除特权思想,打牢秉公执法、勤政为民的根基。

第二,要把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作为检察作风长效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各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并进行细化、量化,促进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通过强化审限意识,严守审限规定,建立健全机关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则;严肃机关纪律,健全、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要着装上岗,着装不仅可以展示检察官的精神风貌,而且起到职业警示作用,使检察人员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一名人民的检察员。坚持实行考勤制度,并把考勤情况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各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建立和完善科学考核,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第三,要抓住实施检察改革的机遇,创新激励机制,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进步提供长效动力。随着检察改革的全面推开,建设高素质的检察官队伍,调动检察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执法水平,推进队伍建设已成为检察改革的重要原则。尤其是改革检察官办案机制,全面建立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依法明确主诉、主办检察官承办案件的程序和职责。改革检察机关内部机构组织体系,改革检察干部人事制度,实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等,将有利于对队伍的加强领导,有利于增强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提高办案效率及质量,有利于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队伍建设。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检察机构改革,整合检察资源,优化结构,合理设置职能机构,使有限的检察资源使用最大化。

第四,要不断加强检察机关形象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重要工作,重大案件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服务中心工作,靠出色的业绩赢得党委的重视与关心。主动向政府通报工作,争取支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人民检察为人民,积极运用检察职能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积极开展检察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检察工作成果和检察干警的先进事迹,扩大检察机关的社会影响。

第五,要强化外部监督,广纳善言,推进检察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这是检察工作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各界监督,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把自觉接受监督当作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法向人大汇报工作,通过检务公开把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广开言路听取社会各界的呼声和建议作为检察工作不竭的动力,促进作风建设,推动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六,要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与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产生的良性互动效应,进一步促进检察作风建设。不断深化检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岗位轮换,改进和完善干部管理使用制度,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和公开程度,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任工作的全过程,逐步建立起群众参与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激发检察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从有利于培养专家型检察队伍专门人才出发,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专门性,以各类人才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队伍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检察各项改革,进一步规范各项创新激励机制,确保检察机关队伍建设良性运作,始终朝着健康和不断发展的方向迈进。

第七,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检察机关队伍的文化专业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检察队伍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的政治保障,而提高文化专业素质则是检察队伍增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的本领的关键。《检察官法》在检察官任职条件、选任和实施统一司法考试方面,对检察机关队伍文化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省目前检察机关队伍的文化专业素质看,大部分还达不到《检察官法》对检察官文化学历的任职要求,加强本科以上学历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在加强检察机关队伍建设中,必须把加强本科学历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制定并实施新的教育培训规划,抓紧解决和改善检察机关队伍文化专业结构,同时要着力解决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加入WTO后,检察机关不仅要面对国内律师,还要面对逐渐进入国内法律服务市场的国外律师,涉及律师业务的工作以及涉外证据的采信和使用,尤其是审查起诉和出庭公诉等将面临新的压力。国外投资者对我国市场竞争是否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一段时期以内将会集中在各级政府是否能有效地遏制各种腐败行为上,这就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继续加大惩治力度,不断提高惩腐水平,刑事检察工作任务将更加艰辛。同时,随着涉外民事行政诉讼的增多,涉外面的拓展,作为对法院判决进行监督的检察机关如何做好监督工作将遇到更多的新课题。加强在职培训,不断更新和注入新的知识,是今后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重点。要建立检察人员岗位培训淘汰机制,改变过去业务培训针对性不强、低水平徘徊的局面,努力提高检察人员运用WTO规则、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办理具体案件的技能,进一步强化检察人员的外语、经济、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执法形势的变化。只有这样,检察机关队伍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四、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作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狠抓制度落实。

(一)建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党的基本纲领教育。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检察人员作为首要任务,提高政治素质,打牢思想根基。教育检察人员任何时候都要坚定政治信念,任何时候都要坚信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时候都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任何时候都要把党的检察事业视如自己的生命线。学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指导执法。二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要按照《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围绕“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操守,培养、提升检察人员的品质素养。因为法律不仅是“治国之一器”,更是人民之信仰!如果检察官没有真正的职业品格和高尚的人格,则公正的法律必为具文,必将动摇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心和共和国的根基。三是加强艰苦奋斗教育。要广泛开展树典型学英模和利用反面典型进行教育的活动,引导教育检察人员把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坚决抵卸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思潮的侵蚀和影响,牢固树立起人民检察官的良好形象。

(二)建立解决实际思想问题的长效机制。要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质利益对检察人员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增大,由各种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解决思想问题的针对性。首先要建立检察人员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思想分析座谈会、研讨会,深入调研检察队伍中的思想状态,为解决思想问题提供决策参考,提高解决思想问题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是落实好检察人员休假、探亲、体检、医疗等应有的待遇;再次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每年为检察人员办几件实事好事,给一线的检察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亡保险,对做出重大贡献的检察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作风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制定各个岗位的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标准;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程序和规则。制订细化业务工作流程,使业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用制度来保障公正执法、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三是建立量化考评体系。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评,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四是建立执行制度的有效机制。检察作风建设不仅依赖制度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制度的执行落实,否则制度将是一纸空文而乏力。要大力推行执行文化,以制度管制度的落实。

(四)建立选人用人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检察人员招录考试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法律和其他专门人才充实检察队伍。要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创造留住人才、让人才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建立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中层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实行后备干部跟踪考察,滚动管理模式。完善干部任用公示、试用期和任期制;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岗交流,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选人用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