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策划案十篇

时间:2023-06-18 10:54:22

新闻报道策划案

新闻报道策划案篇1

【摘 要】目前诸多高校在新闻学专业已经开设《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教条刻板、新闻案例陈旧落伍等问题,教学过程仅仅满足对于新闻报道策划活动的内涵、原则、效果评价等学理层面的介绍,缺少对学生策划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着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的潮流趋势。《新闻报道策划》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从教学的讲授、分析、批判等方面进行实践。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新闻策划 实践能力

随着新闻传播模式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转移,受众中心论已在新闻学术界被大力推崇,在新闻实务界,“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也被大力倡导。媒体之间为了争夺话语权,为了更好的深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避免媒体之间同质化现象,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新闻传播的全过程进行决策和谋划,目的在于把报道安排得更合理,更能够影响受众,从而能够更好的去争夺有限的受众资源和广告资源,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胜。

媒体之间的竞争需要新闻报道策划,而新闻报道的策划是一门学问,需要在实践环节中不断探索、累积经验。《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门实务类的课程,这就要求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新闻策划报道》课程的时候,不能仅是熟背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原则、类型等概念性的知识,而是需要强化策划意识、策划方案的制定和策划实施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时候,注重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价值

媒体是社会的信息传输机构,搜集、整理、报道新闻内容是社会化分工后赋予的职责所在。众所周知,新闻报道是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行为,报道又具有公开性、广泛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新闻报道角度的不同选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便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策划与设计,目的是将媒体自身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发挥得最大化。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①。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传统的授课模式里,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和核心,教师是整节课的传道、授业和解惑者,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单方向”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如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讲授中,教师是新闻报道策划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在课堂中是“被动”的聆听角色。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辅助《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教学,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启发的学习舞台,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新闻报道策划知识掌握。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通过对史论课程、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就需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随即,学生通过对新闻采、写、编、评等新闻学实务课程的单科学习后,就需要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将所学的理论课程和实务课程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训练。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启发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案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更加合理的策划方案,让学习根据自己提出的策划方案付诸实践,从而实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3、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往往会调动所储备的理论知识,寻找到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报道主题,有一个或多个能够使报道传播得到突出和强化的切入点。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里的核心便是一个“谋”字,便是策划。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策划整合能力,整合讨论分析出不同的主题和切入点,对新闻意义进行挖掘,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法律等角度,对事件进行剖析,从理论上提升读者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阐述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以“人咬狗和狗咬人”能否构成新闻以及如何进行新闻报道的策划为课堂教学案例,说明其具体的讲授流程:

1、明确授课内容与教学目标

我们承认,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动之中。而新闻报道,反映的便是这种变动之中的事实。事实变动的越明显、剧烈,往往越具有新闻价值。一般性新闻报道,侧重于眼前的、静态的事实本身,报道策划,则可以围绕着事实,对事实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对事实的走向进行详细的报道,使新闻事实在更为广阔的时空领域内、更深的层面上,得到充分展示②。故而,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讲授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对案例的选择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明确本次授课的内容和本次讲授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原理、熟悉的概念以及需要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背景是教师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本次授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案例。

2、精选和撰写教学案例

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刚接触新闻学理论的时候,教师便跟学生强调,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③。如在讲授到“新闻报道需要策划”章节内容时,“人咬狗和狗咬人”的案例可以适时引入讨论的话题。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构成要素,所以我们常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比较难常见才是新闻。所以,在“狗咬人”案例教学法中,就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打破之前灌输的常规思想,让学生讨论分析在什么情景下“狗咬人”也可以构成新闻。因为事实是变动发生的,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刻板发生的。精选和撰写典型性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3、组织学生课堂分析和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围绕既定的案例组织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发散学生的思维和鼓励学生开拓视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启发、组织说服的沟通能力。以上述“狗咬人”为案例教学,经过讨论分析,教师予以引导,最终可以讨论出“狗咬人”也具有构成新闻的可能性。如公众人物范冰冰的宠物狗咬伤粉丝、如果是一条疯狗,咬伤多人甚至几十人等等,再或者就是一只普通的狗,但是伤者送往医院却被使用了假冒伪劣的狂犬疫苗产品等多种可能性的情况。故而,事实之间的变动性,为新闻报道的策划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层次性、联系性和变动性等属性,使新闻事实在被报道之前,新闻报道策划人员一定要对其剖析、延伸和拓展,切不可枉论此事不可能是新闻。教师在组织学生课堂分析和讨论的时候,对“狗咬人”的案例进行分析,策划新闻主题的时候,可以从犬只管理和药品管理等视角入手,新闻报道策划的落脚点变为落实相关规定,对防疫展开策划报道或监管漏洞、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展开策划报道。

4、及时总结和评估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法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急于表态,当然也不能让学生的讨论背离了案例讨论的边界。教师需要在讨论的过程中予以引导,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讨论内容以及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总结和点评中最终给出的是“评论”,而不是最终的“结论”。

三、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实施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因为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常会出现需要解答的困惑和难点,若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外或者是教师的盲点,那往往让学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

2、案例的引导要和理论相结合

教师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时,通过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虚拟的案例情景中,发挥自己专业所学,调动所有知识储备,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往往是在教师讲授完理论之后所运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从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的引导和理论的结合是案例教学法的两大法宝。

3、重视案例的积累和更新

我们常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这表达的是一个用记录历史的心态和方法来记录新闻的理念。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里,教师对新闻案例的选择一是要注重对案例的积累,如对经典的“狗咬人,人咬狗”案例的累计;二是要注重对新闻案例的更新,教师要有新闻的敏感性和时效性,把当下最热的还未有定论的新闻案例引入课堂,既可以让学生摆脱既有的框架自由发挥,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新闻报道策划》授课中,运用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再以多媒体的信息化设备,生动活泼地展示案例内容,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授课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搜集案例相关内容,了解相关学者、评论人员就案例发表的态度和看法,从而增强学生的理性视野和求知的欲望。

参考文献

①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6)

②杨秀国:《新闻报道策划》[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16

③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7?

新闻报道策划案篇2

【关键词】新闻策划 新闻采访 新闻媒体

随着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处理好它与现场采访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的成败。笔者认为,如果缺少新闻策划,新闻采访必然缺乏连续性,而且不能形成独特的报道风格和特色。相反,如果新闻策划方案过多或过细,也会适得其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新闻策划如何才能更好地为采访活动提供服务呢?

一、新闻策划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和变化

我认为,新闻策划应该是针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和某一重要新闻事件制定的带有导向性的新闻报道计划,策划方案确定的依据和思路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新近出台的方针政策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二是宣传部门的统一工作规划。三是某一新闻事件报道产生的社会反响。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开始或准备,策划的最终实现要依靠采访者的现场采访,因为受到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限制,所以,策划方案的出台不能靠编辑“闭门造车”或领导“拍脑门”决定。因为现实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策划方案也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闻实践。WWW.133229.cOm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变化,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才使得新闻报道精彩不断。掌握了这一点,策划方案就不能一锤定音、一劳永逸,而要在具体的采写过程中全程跟进,不断调整采访思路和采访重点。比如,在对西部大开发进行报道时,一家报社曾把采访的重点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可是在采访中发现,这个选题有些太宽泛了,要涉及的东西很多、很散,不容易聚拢到一起,不能集中精力开掘出深度,于是报社根据实际反馈的情况,再度调整策划方案,在仍然以报道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的同时,把采访重点落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与育人的关系上,落在西部精神文明建设中怎样育人、怎样提高人的文明程度上,这样使主题更明确,中心更突出。调整思路之后,采访活动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很快,相关一系列报道刊发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由此可见,新闻策划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地更新思维、调整思路和改变采访报道的重点,才能有效发挥新闻策划的作用,并不断推陈出新,写出有分量、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作品。

二、新闻策划方案不宜过细,要有利于引导采访者拓宽思路

新闻策划决定着采访的方向和原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又不能过多过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紧紧捆住采访者的思路和手脚,势必会影响了采访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只是机械地完成“规定动作”,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采访现场的新线索、新问题,更不会主动去挖掘采访过程中的亮点和聚焦点,而这些往往是新闻报道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什么有的时候下大力气策划出来的重点报道、突出报道和连续性报道,而结果却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策划方案“越俎代庖”,牢牢束缚住了采访者的手脚。所以说,新闻策划的重点在于确定采访意图、采访思路、采访重点,帮助采访者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但是应注意,策划者要提供多种采访思路和方案,考虑到与采访主题相关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促使采访者的开阔思路,积极思考,充分调动一线采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写出新闻精品。

三、采访者要创造性地贯彻策划意图并将其有机融于采访的全过程

去年,根据领导的安排,笔者去采访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情况,按照采访计划到文化、民政、教育社区等部门了解情况后,发现都是常规性的事务性工作,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如果坚持按照策划的提纲去写,写出来的东西读者肯定不喜欢。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市区两级宣传、文化部门计划把周边市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群众性文化活动统盘筹划,准备在我区某一著名旅游景点建一个文化长廊,以带动和促进旅游、文化乃至经济的发展。经过一番调查和思考,笔者从中看到了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相结合的最佳契机和价值所在,于是结合原先策划意图,从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来认识建设文化长廊的深远意义。稿子见报后,引起较好的反响,并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所以说,当发现实际情况与策划初衷存在较大的距离时,采访者一定要及时调整采访和写作思路,不妨大胆地创新思维方式,灵活而科学地处理策划意图与实际采访的距离,创造性地进行采访,才能化不利为有利、转危为机,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来。

四、采访者既要贯彻策划意图又要创造性地进行采访和写作

新闻报道策划案篇3

【关键词】新闻策划 项目管理 运作机制

近年来,《临川晚报》得到了飞速发展,报纸版面增加了,报社人员增多了,采编经营部门也由原先的编辑部、记者部、广告部增设为总编室、新闻部、特刊部、网络新闻部、广告部、专刊及小记者部等部门,新闻部还根据版面分别设置时政新闻组、民生新闻组、社会新闻组。这些部门的增设与工作分工的细化是报社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做强本地新闻报道、服务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在新闻采编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做新闻策划,原先报社虽只有十几人,但大家都参与,目标明确,雷厉风行,把策划做得风生水起;而部门和人员增多,某一部门有策划,因沟通欠缺,协同配合部门的人起初根本不知道,等策划方案出来时,他们云里雾里,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即使他们了解大致情况,也会觉得这是其他部门的策划,不会花更多的心思去做,导致一些新闻策划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情况,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呢?

当前,不论是招商引资、工程建设,还是企业生产投资等,我们听的最多、提的最多的就是“项目”这个词,它不仅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表述不同门类的事物,而且还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的管理中。新闻策划是为了一定报道目的而进行的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活动,它一般以深度报道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深度报道多是采用不同视角、不同资料背景甚至不同观点进行立体式、全景式的报道,是多种报道综合体,它很容易分成一个个新闻项目来操作。同时,新闻策划是需要多部门及多人协同配合的组织活动,也适宜采用项目管理。因此,笔者觉得,解决地方晚报新闻策划中出现的问题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项目制。

一、引入项目制使新闻策划有了组织保障,强化了新闻策划执行力

新闻策划不同于以传播消息为主的单篇新闻报道,它以立体式、全景式的深度报道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要想推出优秀的新闻策划,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位记者的单兵作战,必须依靠一定的组织结构来实现新闻策划。换句话说,新闻策划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新闻策划的组织和管理。尽管人们更多地在强调新闻策划中的创新思维、报道设计“出奇制胜”之类,但所有这些思维、设计都是一定组织结构中的产物,而且都要通过组织的功能付诸实施。在实际操作中,新闻策划的失败并非都是新闻策划中的创意、设计的失败,有些很好的方案未能取得预期的收效,问题经常是出在组织管理方面的。

项目制也叫“项目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即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设立的专门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地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在《临川晚报》,目前重大的新闻策划一般由总编辑出“点子”,确定采写方案,然后分派记者采访,记者采写完再交总编辑审稿,稿件通过后再统一交编辑部门编排;而相对不是重大选题或报道面较小、内容单一的报道,由新闻部出“点子”,记者采写完交部门负责人,然后转交总编室,再分发到编辑手中,完成稿件编辑及版面设计。在整个策划过程中,策划大多还停留在个人的“点子”策划阶段,新闻部记者分担的是写作任务,总编室编辑分担的是编排任务;记者参与了策划,对策划意图有所了解,但编辑是接到稿件后才知道策划内容的,对策划突如其来容易产生反感;记者参与了策划,策划得好记者声誉也高、稿酬也高,而编辑被当作了策划“局外人”,工作量按平时的版面价值来计算,因此,他们很难主动去对策划内容进行深化。这种策划管理其实缺乏统一的执行组织和具有目标激励因素的考核组织。由于缺乏统一的执行组织,采编等各部门在策划报道过程中实际上成为了执行者,而各部门都存在自己的利益和职能鸿沟,加上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横向沟通较少,策划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使策划容易脱节;由于缺乏统一的执行组织对策划进行控制和对反馈情况进行梳理,策划很难做到位;由于缺乏具有目标激励因素的考核组织进行考评激励,策划参与人看不到目标效益,也很难公平公正地分享目标效益带来的利益,导致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很难被激发。这些都会使新闻策划执行力大打折扣。

引入项目制后的新闻策划组织是根据策划的需要而由编委会授权临时设立的组织机构。这种组织机构设立项目负责人,有统一的战略目标,以实现报道策划中所确定的报道效果。它采取面向项目的目标管理模式,把整个新闻策划细分成一个个项目,并围绕这些项目来组织资源,各项目的参与成员从采编等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归项目负责人统一管理,对项目负责人负责,待项目完成后又回到原职能部门。在新闻策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对各个项目进行组织、指导、检查,以确保策划目标的完成。项目结束后还有编委会另外授权的考核组以目标效益考核项目参与人,而项目参与人在既定项目目标下,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出色地完成自己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新闻策划顺利执行。

二、引入项目制使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发挥了新闻策划最大效益

在新闻策划中要利用到各种资源,但有两种资源是最重要的,一是策划的对象:新闻信息,二是根据新闻信息进行策划的人。只有充分调动人的能力,挖掘新闻信息所蕴涵的资源,把人力资源和新闻信息资源充分结合,才能把新闻策划的最大效益发挥出来。

目前,地方晚报的新闻策划管理模式大多是以编委会统筹各部门进行策划的传统管理模式。在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中,编委会只是一种会议制度,并不是职能执行部门,它把任务还要再分给采编等各部门。因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能鸿沟和各自利益,这种策划管理模式难于把各部门人力资源发挥使用到极至。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采用的是项目管理的方法,把整个新闻策划分成一个个项目,项目成员从采编等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在这个管理模式下,项目负责人选定的项目成员,都是精心挑选、素质精良、业务熟练的采编等部门骨干。他们一方面对项目具有独特感悟和个性思考,一方面具有采写各类新闻报道的良好执行能力。同时,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在人力资源使用上还具有开放性,可以聘请报社外专家能人加入项目团队,以提高攻关作战能力。这样就使每个项目都聚集了一批最能体现各自特长的人员,使不同岗位部门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优化。

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可以使新闻信息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配置。我们知道,新闻策划是媒体对已占有的新闻信息资源,按照新闻规律进行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并制定出可行的报道计划,最终充分发挥出新闻信息资源价值,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目前许多报纸都注意到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的新闻事件中,更是离不开新闻策划。他们有的按照不同报道形式,采用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新闻表现手段,对重大活动、重要事件进行集中“轰炸”,形成较大的声势;有的从报道事物的各个侧面、不同角度进行挖掘,组成一个报道整体,形成报道的广度和力度;有的对事件的发展变化进程进行报道,反映其全过程,形成较大的报道规模。以上几种策划使新闻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使报道增色不少,也产生了一定社会效应。但是,这几种策划却并不是对新闻信息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集中“轰炸”式报道,瞬间扑面而来的信息往往使读者的头脑一片迷茫;而从各个侧面、不同角度进行挖掘也破坏了外部资源,而且很难挖得深;全程追踪式更是只攫取了表面的资源,流于报道的过程。

在新闻策划这个命题上,曾经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挖井不挖渠。”意思就是新闻主题的深入只需抓住一点即可,从这个点上取得策划的力度和读者的支持,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这些信息资源的新闻磁性,展现其特有魅力。引入项目制的新闻策划正是这样开发、配置新闻信息资源的。它立足于新闻信息资源这座“矿山”,找准核心亮点,确定策划目标,然后把策划目标分成各个项目目标,各个项目根据不同目标开发、配置不同新闻信息资源。拿2011年的抚州“两会”报道为例。“两会”是新闻的富矿,媒体都会进行策划报道。但这次抚州“两会”报道当地报纸策划方案还是按会议议程来设计,如“两会”的开幕报道、“两会”花絮、委员代表的专访、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两会”的闭幕报道等。这种策划报道还停留在重大报道层面,缺少策划亮点,谈不上是真正的策划报道。这次抚州“两会”有一个重要信息:建设殷实、文明、和谐的幸福抚州。“幸福抚州”就可成这次“两会”策划的核心关键词,“殷实”、“文明”、“和谐”三个词可按项目管理分成三个项目,并成为项目关键词。每个项目关键词可配置、整合会上会外不同信息资源。如其中一个项目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中是怎样提出这个关键词的,目标怎样;与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抚州及抚州人民的现状及背景如何,离提出的目标有多远;委员代表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老百姓心声和期望等信息资源。这样 “两会”信息资源在引入项目制的策划中就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配置和整合。

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将人和事充分结合,干出最好的活。引入项目制的新闻策划采用的是目标管理,项目负责人把新闻策划目标细分为一个一个具体的项目目标,然后对项目目标进行管理。在管理中,项目负责人随时跟踪每一个目标的进展。这种追踪只对事不对人,是对目标管理工作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提出意见建议;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激发员工潜在的工作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在项目目标完成后,按照项目管理目标,逐项进行考核并得出结论,对目标完成度高、成效显著、成绩突出的团队或个人按章奖励,对失误多、成本高、影响整体工作的团队或个人按章处罚。由于策划目标被细分为一个个具体、可量化的项目目标,不仅有利于项目负责人对策划的执行,项目成员也可根据协商确定的目标及时间、经费、工作标准等限定条件,独自处理具体工作,灵活地选择有利于实现各自目标的方法,以目标为导向逐一地解决问题,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策划做得更好;由于项目目标管理有追踪和反馈,项目负责人可随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有的放矢地调整报道策划思路和策略,增加选题,丰富品种,让策划报道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由于以目标效益为考核内容,项目负责人关注读者对策划的满意度,就会产生倒逼效应,在无形的压力中拉高坐标,与项目成员充分交流和合作,集中攻关,想方设法创新报道的形式和内容,发挥出策划报道的最大效益。

三、引入项目制使参与人员得到锻炼,培养了一支策划报道团队

人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社会人,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了组织和环境。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未来的里程碑》中说过:“组织发展得越好,个人发展得也会越好。”引入项目制的新闻策划使项目参与人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项目负责人大都是各部室主任,以前,他们大都在一种相对静态的环境中布置和协调日常报道,工作程序和内容相对单一。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他们工作重心从单一、局部的工作向全程策划管理工作转型,从最大范围内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和灵感,创造性地提出选题策划方案,并及时地组织各路人才对选题进行预测、论证、改进调整,以使策划方案得以顺利通过,然后以纵揽全局的眼光和能力,合理分配项目任务,并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人员的积极性,指导项目组成员踏实认真有序高效地完成各自的业务分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他们的策划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具备了组织实施大型报道活动的综合把握能力和成熟工作经验。

在新闻策划中,参与新闻策划的项目成员都是从采编等各部门抽调的基本功扎实的专业人员,他们在日常工作的表现相对较好,但缺乏大型策划报道活动的锻炼。随着项目的推进,年轻的记者们跟随经验丰富的优秀记者一同采访、写作,在项目中学型报道的选题、素材收集、稿件构思、新闻写作、后期加工等各种技巧,实地感受新环境下的新闻实务操作,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一些版面编辑也打破了部门界限,跳出单一编辑业务,关注记者采访一线,了解新闻报道过程,与记者商量稿件、主动组织筹划稿件和版面,实践中提升了版主组织筹划能力,改变被动应付工作状态,使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同时长期处于采访一线,不同岗位的记者与编辑聚集在一起,彼此交流,相互学习,采访目标更明确、采访的角度也更新。而且,项目执行殊的质量和时效要求,使得参与策划项目的人员自加压力,勇争一流,在紧张的项目推进中磨练了自己的思想、作风、观念和技能。

“滴水不成河,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凝聚众人的力量,团结协作,才能促成“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满园”的壮观局面。在新闻策划中引进项目制不仅仅在于提升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一种精神,一种具有大局意识、团结协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团队精神。

在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对项目实行管理。目标管理使每个项目成员必须注重项目整体的成果,对他们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并且他个人的成果也必须是由他对项目所作出的贡献来衡量的。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促使项目成员大局意识形成。在大局意识下,大家为了整体目标的实现集思广益,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同时,项目负责人在对各个项目目标进行管理时,不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进行管理,而是通过项目成员的习惯、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入手,沟通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让他们清楚自己在整个团队中的位置,明确团队协作并不是要求项目团队的个体牺牲自我,相反,协作的基础是挥洒个性、表现特长。因此,他们能端正自己心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营造了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团结协作氛围。因此,大家都能真正认同团队,把团队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在新闻策划中形成自己的团队精神。而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策划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正是有了这种“团队精神”,策划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具备这种的“团队精神”,策划项目结束了,人员虽然回到各部门,但报社还是存在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永久策划报道团队。

四、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应注意几点事项

项目制是一种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是基于通行管理原则的一套技术方法,它比较注重项目目标后期管理。而新闻策划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更在意于前期的策划选题和策划方案制订,对后期管理重视不够。因此,引入项目制后新闻策划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强化选题,进行“立项”。策划选题是新闻策划运行的第一步,也是新闻策划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强化选题就是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信息进行筛选。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分析,目前媒体真正需要进行报道策划的选题主要有这几类:一是可以预知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二是非可预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需要在及时发出第一条消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跟踪报道;三是新闻媒介自己设立的重要问题性报道、活动性报道。这三类选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选题本身的潜在社会影响力及其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报道不能停留在简单、肤浅的层次上,而必须对报道客体进行充分的发掘、展示和分析,以多条稿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组合,使受众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上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本质。以上选题不论是报社领导确定的指定宣传类选题还是有策划人上报的选题,都要进行“立项”。指定宣传类选题“立项”,一般是在社内公开招标,参加竞标者需拿出详尽的策划方案,方案最优者,则成为项目的负责人,负责该策划项目的具体实施。自报选题类“立项”,策划人根据自己提出的选题,制订详细的策划方案并提出立项报告,报编委会审批,编委会批准后才可以实施。

其次要选准用好项目责任人。能否选准用好项目责任人,是事关新闻策划成败的关键。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项目责任人不仅要担负新闻策划人的职责,还要对新闻策划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新闻策划项目责任人的选用既要考虑他的新闻策划能力又要考虑他的项目管理能力。它包括:广泛获取信息并将有价值的信息用于策划的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预见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总体目标设计计划能力和定位目标的能力;对策划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矛盾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迅速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和有效解决问题的严谨思维能力;有协调人财物能力,排除干扰实现预期目标的组织控制能力;有善于沟通各方面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公关能力等。同时,新闻策划项目责任人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敏感性;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竞争精神;顾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胸襟豁达,意志坚强,能经受挫折和暂时的失败的心理素质等。在执行过程中,编委会要充分信任、尊重项目负责人,要对项目负责人全面授权,给予项目负责人对策划中涉及的人力、物力一定指挥调度权力,并从舆论环境到政策措施,从工作协调到奖励政策,都应在不影响全局的前提下为发挥其专长和积极性而适度倾斜,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严格要求,悉心指点,多压重担,使其成为新闻行业的“重炮手”。

再次要严格工作流程。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工作流程变得具有相对固定性,便于新闻策划操作、执行和控制。项目实施前,策划人根据当前形势、报道的需要或编委会报道宣传意图确定选题,提出初步策划方案;编委会召集策划涉及的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商讨,确定此次策划项目负责人和策划具体方案,并拟定了时间、规模、质量、费用、效果等预期指标,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进行约束,同时对项目负责人全面授权。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先与项目成员商讨研究,把策划具体方案进行细化、量化,形成各项目目标,将相关任务指标分解到每个成员,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负责人每日督查工作进度和质量,根据反馈情况及时协商处理出现的问题,确保目标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并布置次日工作,使人人有压力、天天有任务,积极推进报道项目的实施。项目结束后,项目组不能主观评价其实际效果,而由专门的考核组对项目全程监控后进行综合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并拟出奖惩建议,上报编委会;编委会在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后,研究决定并落实具体奖惩措施。

总之,项目制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现代管理摸式,不仅被运用于企业管理,而且开始被社会各行各业广泛采用,报业引入项目制也是大势所趋。在新闻策划中引入项目制,可以有效地调动报社各种资源,科学配置资源,激发人干事的热情,提高报道质量,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使新闻策划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使新闻策划运作更加规范,也使新闻策划发挥出更大策划效应,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新闻报道策划案篇4

牢记新闻策划的导向。新闻策划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造就一个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和谐稳定的电视舆论态势,策划人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吃透大政方针,掌握实际生产工作中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只有深入了解企业改革发展的背景和趋势,才能形成鲜明的报道思想,创作出鲜活的新闻节目,给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只有深刻理解了时展大背景和事物的本质意义,才能形成鲜明的报道思想,给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做好新闻策划的步骤。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电视新闻策划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这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深入了解掌握现时期党和政府以及企业的生产工作重点、社会实际工作情况和观众的需求愿望以及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态势,发现、判断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知己知彼、力图开拓创新的过程。

策划创意。这一步是策划的主体,它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手法、资源配置的全面设计和谋划。它是以事实为基础、以价值为前提、以创意为核心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大体要求:选题要有新意、角度要新颖、内容要新鲜、时机要得当、手法要生动活泼。这个策划创意,实质上就是电视采访报道思路、观点、方法的创新。

效果评估。指的是在一个策划方案拟订之后,对方案的可行性和价值目标、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通常要通过集体讨论,吸收各个方面好的意见,对原策划方案的某些局部进行补正、修改,甚至是论证、修改,再论证、再修改,以求策划方案尽可能地完善。

注意新闻策划的选题。可受性原则。可受性是新闻策划对于读者的可接受的程度。由于新闻策划是媒体有目标指向的新闻筹划活动,是新闻人的一种主观行为和“议题设定”,很容易出现一厢情愿和读者不买账的局面。新闻的可受性取决于受众的共同心理要求,因此,媒体策划的选题必须是大多数受众想知道的、应知道的。

时新性原则。新闻的本质是新,新闻策划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当然也要新,要有较强的新闻性。对于事件性报道,要有较强的时效性,对于没有准确的时间要素的非事件性报道,可将它放在特定的时间坐标系或特定的背景下实现其时新性。

深度原则。媒体对客观事实应有整体的把握和具有高屋建瓴的认识,以开阔的思维去观察和思考,宏观把握,微观着手。新闻策划者要善于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让表面后的重要信息漏掉,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挖掘,将百姓关心的报道层层做深,才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全面、深刻的印象。对于热点新闻、重要新闻还必须通过报道来推进事件的递进和发展,最终揭示事件的本质,满足人们的期待感,而不能在平面上无休止地重复,让人失望。

前瞻性原则。随着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策划已为越来越多的媒体所重视。因此,谁能领先一步,占得先机,也就成了新闻策划成功与否之关键。要做到前瞻,首先要做到准确把握热点,要求编采人员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一线记者要及时地向报社反馈信息,使策划人事先对自己要做的选题心中有数。同时,获取信息也是新闻策划前瞻性的一个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媒体和记者要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要将新闻触角伸展到各个角落,要做全天候的新闻人。

主题策划中的人文意识。好的新闻策划应当有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在里面。新闻策划的人文情怀,更多的是关注当下社会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要求,新闻采访学上有一个公式: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因此,新闻的主题策划可将视点下移到普通民众身上,挖掘平凡人不平凡的经历,反映普通人的声音。

编辑好新闻策划的题材。策划新闻的编辑必须要有对新闻的真正理解和热爱,以平民化的视角,从受众的关切点上挖掘内涵,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要、采用受众容易感知和理解的方式对新闻进行策划报道。在策划中,选题要有特点,视角要独特,主题要鲜明,其中心思想和编者意图要明确,出“手”就要找到新闻的着眼点。新闻报道策划一般是对关于重大新闻题材的策划、关于突发事件题材的策划和关于日常新闻题材的策划。通过精心策划,使新闻创作变被动为主动,变随机为定向,变松散为有序。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对报道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关系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全新的思考。在选题上,应该以选择具有时新性的新闻事件进行策划为主,并通过报道来推进事件的递进和发展,最终揭示事件的本质,满足人们对新闻事件欲知的期待感。在具体操作上,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因度而宜。

处理好新闻策划的采访。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策划并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与记者的现场采访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报道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甚至比单方面的强调策划或强调采写更关键。策划的作用在于确定主旨、规定范围、规划采访行动,属于宏观调控。因而策划不能过细,否则便会扼杀记者现场采访的主观能动性,忽视采访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策划在确定重点的同时要提出多种思路和方案,帮助记者拓宽思维,使其以发散性的思维进行探索。另外还要允许记者突破策划设想,写出与策划初衷不同的好稿件。策划往往带有全局性和指导性,不只确定选题,而且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路线、采访方式以及各路采访之间的协调等,以保证整个采访计划的成功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访对象与预先想象的不一样,原先的计划就难以进行。因此,记者在设法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当采访结果与策划初衷不同时,不要轻易放弃,要继续追踪,争取有新的发现。

新闻报道策划案篇5

所谓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资源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强,多数涉及重大问题,人大新闻策划对搞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扩大人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增强人大新闻宣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搞好人大新闻策划,要注意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尽管涉及方方面面,但从本质上看是政权机关的工作,是国家的政治活动,这就决定了地方人大宣传工作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要从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社会的作用出发,积极倡导和弘扬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及时宣传,对妨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东西及时制止。因此,人大新闻策划必须在讲政治的基础上进行。

人大新闻策划要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代表人民行使管理本行政区域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机关,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组织形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切工作都是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也集中地体现着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方人大工作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人大宣传工作的民主性,因此新闻策划要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记者能抓住实质性的问题,使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感到满意。

人大新闻策划要重视对可预见性事件的主题采访。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举行会议。在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各项报告及其他议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并通过表决,集体行使职权。由于人大工作的这种特殊性,在对人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无论报道人大什么活动,都应把有关涉及新闻事件的各种人大会议情况作为新闻事件的“主体材料”显示出来。如果留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大凡人大新闻事件发生、演进和终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大通过连续召开各种不同形式的会议而不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报道人大新闻事件,离不开人大及其常委会举行的各种会议。因此,各种会议的可预见性为新闻策划提供了条件。当然,新闻策划也不能滥用于所有报道。新闻策划适用于大题材、大规模、持续时间长的素材。而对于一些突发性、临时性的素材,则不适用新闻策划,可做一般性报道。

人大新闻策划要做好准备工作。新闻策划是一项群策群力的工作,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即报道要达到的目的,取得的效果。既要确立新闻主题,还要确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此外还要对群众市场有一定的把握,估计新闻报道的反响以及报道实施的可行性。另外,新闻策划要制订策划方案。如在会议前了解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建设议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为审议进行的准备工作,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准备工作,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报告和议案的准备工作等。设想将会如何开会,开会时委员代表会说什么,提什么,附上目录,突出策划重点,选好新闻报道的切入口,准备新闻报道的题目,运用各种新闻体裁,通讯、特写、现场采访、图片、图像一起上,立体作战,写出和拍摄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报道来。要与实践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让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懂,使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宣传成为严肃的话题,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真正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群众喜闻乐见,这就达到了策划的目的。

人大新闻策划要注意创新。新闻策划最宝贵的品格是创新。一是宣传的内容要创新。一些新闻工作者认为人大新闻就是会议新闻,干巴巴、枯燥无味,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实际上,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和关注的往往是一些涉及面广,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人大新闻报道是一座“富矿”,蕴藏着丰富的新闻资源,它有许多重大的题材和鲜活的东西可供报道。关键看你能否把握,能否挖掘出来。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人大新闻报道在内容上有了一些创新,如开展评议和执法检查,推行执法责任制,实行个案监督等,在加强人大监督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人大的宣传工作也围绕这些监督方式进行,使宣传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是宣传的方式和手段要创新。要克服人大新闻程序化、模式化、一般化现象。注意把握人大新闻宣传的特点和规律,从过去局限于程序性报道,发展为内容丰富的实质性报道;从发消息发展到通讯、特写、评论、侧记等多种宣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人大新闻报道,以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宣传效果。宣传手段也随着科学技术带动的宣传工具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从报刊发展到音像和网络等。

搞好人大新闻策划,需要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是法律性很强的工作,决定了地方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也有很强的法律性。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如果记者分工不能相对稳定,更换频繁,有的记者一下子不能适应宣传人大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容易感到困难或出现失误,因此,采访人大工作的记者队伍要相对稳定。人大常委会负责新闻宣传的部门和人员,要密切同新闻单位、新闻记者的联系,及时沟通,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及时总结经验,还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人大通讯员队伍,相互补充,密切协同,共同搞好人大新闻策划,共同搞好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工作。

新闻报道策划案篇6

伴随信息传递速度和频率的加快,纵观电视荧屏,新闻报道同质化的新闻报道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在不少电视台内部,新闻稿件“饥一顿饱一顿”的问题也一直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新闻队伍建设停滞不前,采编人员业务能力遭遇瓶颈之困;另一方面,也与诸多电视台内部日常编排还只停留在来料加工上有关,即采制稿件局限在上面指派的时政报道和记者采制的社会新闻框架内,新闻指挥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大脑”的作用。欲想突破这一瓶颈、挣开这一枷锁,通过加强日常新闻策划,从而进一步增强新闻的厚度和广度来丰富新闻报道的版面势在必行。

1、新闻策划最现实的意义,就是以召开每周新闻策划会的形式,充当新闻报道的把关人和解惑者

存在问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漠视问题的存在。在此方面,每周新闻策划会议是这个问题的正解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召开每周策划会的形式对上周记者稿件进行全方面的体检。电视媒体的特殊性要求相关点评不能只停留在纸头上,更付诸于形象地指导上。每周的策划会上栏目制片或新闻监制可选择现场播放一些自己认为做的好的片子和存在问题的片子,围绕画面、解说、现场声等新闻元素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讲解,让记者知晓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在整个采编团队内形成一个比上劲、比质量、比学习的良好氛围。

2、召开每周策划会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明确本周的采访报道方向

也可以说每周策划会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记者往哪里打,摆脱“摸着石头过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状。比如某周既有“35学雷锋日”“315消费者维权日”“312植树节”等重要节日,又有惠及民生的政策出台,策划会上,部门负责人就可以把这些拎出来,列为本周主攻方向,供大家日常自采中加以关注,这样一线记者也有的放矢,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再例如本周有个三农工作会议,我们可以指导并安排农业条线的记者采访一条去年农业的成果报道,届时放在三农工作会议报道之后,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我们新闻的可看性。不然等到三农工作会议召开当天再筹划做相关报道,已经时过境迁,无法有效实施。

二、新闻策划要集中反映日常报道关注点

缺少对具体报道的日常指导是目前不少电视台新闻策划的最大不足,这也是有些稿件该做深做透却没有深入挖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每天编前会为主要形式的新闻策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1、集思广益,发挥组合式报道优势

眼下,一种集中一组稿件(三条以上)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一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形成较大的报道规模的报道方式日益为广大电视媒体所运用,这种报道方式便是组合式报道。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全面、深刻地揭露问题,或通过从多报道对象的相互比较,说明问题和道理。新型报道方式在对新闻管理人员充分科学利用和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新闻策划也应顺势而变、因势利导。

在这方面,每天编前会主要任务就可以对第二天版面进行会商,分析哪些是应强描淡些的,哪些是应重点“炒作”的,哪些是应养一养找到合适由头再报道的,这样一来一线记者可避免做无用功或“单枪匹马”作战,版面看起来也“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详略得当、节奏感强。比如说第二天某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正式开工建设,我们就可围绕这一话题策划组合式报道,第一条是开工现场报道,第二条是该轨道线路具体走向以及车辆编组、设计客流量等介绍,第三条是该轨道线路对当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2、发散思维,增强新闻挖掘的深度

近年来,不少电视新闻栏目开设了深度报道,进一步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其实不管是深度的挖掘还是广度的拓展,都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有着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精神。而每天的编前会上,栏目制片和编辑就可以与记者就深度报道的选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报道所选择的角度、注意的事项、表达的方式等头脑风暴式地集体会商。正如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信息的交换、思想的碰撞,越来越成为新闻报道做精做细的思想源泉。

三、新闻策划要突出个性化报道方案

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的策划方案是一个台新闻策划能力的真实体现。不过,目前诸多地方电视媒体在此方面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而为。这就造成许多策划方案操作性不强、创新点不多。比如一到五一便是“劳动者之歌”,报道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到国庆便是“国庆成就报道”,反映人们收入水平增加了,住房条件改善了;一到春节就是“节日我在岗”,无怨无悔服务群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陈旧的方式和内容让报道缺少了看点和新意。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对重大活动、重要节日进行专题研讨,群策群力制定策划方案。

1、重点报道策划研讨会,调集各种力量,使新闻报道更有可看性

当今,各种社会元素爆炸式发展,信息资讯井喷式呈现,地球村的日益缩小带来了新闻活动的越发频繁,策划大型的活动式和专题性的连续性报道业已是电视台增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重要手段。

新闻报道策划案篇7

【关键词】新闻策划 新媒体时代 创意

对于“新闻策划”概念的界定,学术界至今还未形成一个统一、权威的说法,多是见仁见智,各持所见。但是对于“新闻策划”的重要性,都认为在报道中合理地运用新闻策划能够充分发挥报道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扩大影响,引导舆论,充分发挥媒体的“喉舌”功能。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截至目前,全球有超过15亿的网民,我国网民也已经突破3亿,这庞大的网民数量使新媒体日渐成为“时代宠儿”。本文以新浪网成功策划“日全食”直播为例,谈谈新媒体时代如何进行新闻策划。

一、明确“报道什么”――选好策划对象

所谓“策划对象”,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选题。要进行新闻策划,首先需要确定对什么事件或人物进行报道,只有明确了这点,才能根据报道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新闻策划。具体来说,在明确“报道什么”这一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大局性。大局性就是说采编人员在确定选题的时候要具有宏观意识,要选择那些能够扣准社会脉搏,蕴藏一定内涵,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取得良好舆论效果的新闻事件。如对“两会”、“新中国建国60周年”等重大题材的报道。其实,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功能不外乎传播信息、普及知识、提供娱乐、服务社会,而选取那些反映时代变化,反映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重大新闻进行报道,一方面确保媒体能够完成“喉舌”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是媒体提升自身权威性的必然选择。

典型性。“典型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并不少见,这里所说的典型性是指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影响较大的突发性事件。比如: “9・11事件”、“5・12地震”、“上海楼房倒塌”等等。这类新闻事件多具有轰动性,是采编人员不可错过的选题。

稀少性。所谓稀少性,当然是说这类事件并非经常遇到,比如我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像这种罕为一遇的新闻事件,当然会成为热门选题。又如“长江流域观测日全食”一事。根据历史记录和科学预测,这次日全食将是1814―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新浪网正是看到了这点,于是策划了对日全食的直播。

二、策划“如何报道”――注重创意,突出亮点

当下,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几大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全国性的新闻事件上,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对同一事件的相关报道在一段时间内铺天盖地。如何在这海量的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各媒体进行新闻策划的重要目标。因此,“如何报道”的问题已经被提上日程。

笔者认为,在日全食的直播中,新浪网的新闻策划亮点突出,颇具创意,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好评和业内的认可。

对于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创新是关键。好的创意能使报道具有巧夺天工的角度,使同一新闻事件收到天壤之别的效果。“长江流域观测日全食”一事早在几个月之前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关于这次日全食的讨论也不绝于耳。在这个各媒体都广泛关注、相关报道汗牛充栋的话题上该怎么样寻求突破呢?新浪网首先在宣传上做足文章,而宣传的内容正是这次直播的“策划方案”。在日全食到来之前,新浪网即利用其优势,在网上了日全食当天他们即将采取的直播方式,向广大网友预告了其报道的独家性、专业性、全面性,吸引受众眼球。如“新浪网将对日全食进行全程直播报道”,“新浪网已与国家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关系”、“目前,新浪网已在全国布局了一个在各媒体中最为全面的视频直播网络”等等。同时,为了给这次直播造势,新浪网利用其博客平台的优势,特意邀请北京天文馆、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权威天文机构的负责人在新浪开设博客,为网友解读日全食科学天象,而且广邀博友上传日食记录。

其次,新浪网在本次直播的策划中创意新颖、亮点颇多。

亮点之一:报道的覆盖面广。新浪网在成都、武汉、黟县、铜陵、桐城、嘉兴、苏州、上海等十多个地方设立直播点,进行全程视频直播,是各媒体中直播覆盖面最全的视频直播网络。除了观测现场直播外,新浪网还在北京、台湾、香港设立直播点,多点接力报道各地日全食观测盛况。其直播的覆盖面之广开创了网媒新纪录。

亮点之二:报道的方式多样。新浪网采取在线直播、现场连线、网友互动、模拟动画等多种报道方式,并利用其策划大型活动的丰富经验,与电视、平面媒体等联动合作,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报道。除了视频直播外,新浪网还邀请了权威专家,介绍日全食背景知识,全程、实时对日全食进行解读,并邀全国网友共享这一奇观。

亮点之三:报道的内容权威。新浪网抢占先机,与三大权威天文家合作,并在北京的主播室邀请专家与网友同步观测日全食。

亮点之四:报道具有强互动性。新浪利用其优势,为网友提供日全食观测的线上实时交流。网友能通过写文章、传图片、拍视频、写评论等方式参与直播,从而使每一个受众也同时成为一线报道者,体现了极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新浪网正是因此成为日全食直播中格外引人注意的媒体之一。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之间、各类新兴媒体之间以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竞争无比激烈。新闻策划是一项需要充分运用想象力、大胆进行创新和实践的劳动,媒体必须通过精心策划、对新闻素材加以充分的挖掘、整合,选取独特的视角,注重创意,突出亮点,才能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达到事半功倍、甚至一鸣惊人的宣传效果。

三、完善“报道过程”――付诸实施

在明确了“报道什么”以及选择了“如何报道”之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对新闻策划进行实施。如果一个新闻策划得不到实施,无论它的方案多么完美,也仅仅是纸上谈兵,也就失去了进行新闻策划的意义。

一般而言,新闻策划是一个“事前策划”,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谓完善 “报道过程”,也就是说,在策划实施的过程中,媒体的采、编、播、印刷等各个部门要形成合力,积极热情,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对于重大活动的现场报道和现场直播要重视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人人都要以大局为重,听从统一调度和协调。直播现场的记者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地情况的变化可微调策划方案。

总之,成功的新闻策划应该是有明确的选题、颇具创意的传播方式,亮点突出、执行得力的策划。新闻策划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质量的高低,进而决定了媒体在竞争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彭广余,新闻策划要有创新思维[J].传媒观察,2009(06)

[2]祝秀湘,浅谈新闻策划选题的价值取向[J].新闻三味,2008(1-2)

[3]冯静柏,新闻策划的平民化视角[J].记者摇篮,2008(12)

新闻报道策划案篇8

新闻策划是将一个新鲜发生的或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并且突出该事件的重点,通过策划为所需要报道的事件设计出多个方案,最终选取一个最优最佳的方案来报道该事件以满足观众需要,传播新鲜要闻以达到新闻策划的预期效果。新闻策划有多种形式,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是否能抓住观众眼球,切中事件要点,由此可见,新闻策划在新闻节目的报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新闻策划中存在的问题

1.1 将新闻策划变成策划新闻

新闻需要反映客观事实,是将客观发生的事件通过镜头的记录,新闻策划的分析整理,最终再以电视屏幕的方式展现出来。新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要把事件深层的东西像在沙里淘金一样挖出来,不管这些新闻的报道如何表现,都不能违背该事件本身的真实情况,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策划时加入一些主观看法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有过多的主观臆断就会使原本反映事件本身的新闻失去了客观真实性。很多地方电视台错误的把新闻策划看成了“策划新闻”,把原本专业的新闻策划变成了作秀。近年来,由地方电视台爆出的假新闻越来越多,这样被策划出的新闻不仅没有反映客观事件,还严重误导了广大观众,形成不必要的社会舆论,最终失去观众的支持。

1.2 新闻策划的选材不能满足观众需要

一家电视台每天需要采集的新闻事件是非常多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在这些新闻事件中筛选重组,既要筛选出必须报道的重大事件,也要筛选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鲜要闻。在很多地方电视台并没有抓住这一重点,他们报道的新闻内容选材单一,不具有代表性,或带有过于浓厚的政治色彩,特别是一部分小城市的新闻,当地的新闻工作者不能细心挖掘本地的事件,在选材上违背了新闻的独特性和真实性,甚至把街坊邻里吵架做成一条新闻,选材不能真正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不能站在观众的角度发现新闻的亮点,没有足够的感召力号召力,让新闻变得不再新鲜,从而失去了强大的观众基础。

1.3 忽视新闻策划的个人独创能力

一个出彩新闻的产生,需要整个团队的集体智慧,但集体智慧正是由个人的智慧汇总而来的。新闻的采集是由记者完成的,每一位记者都有自己的工作风格和新闻态度,每一位记者在挖掘新闻时会有自己的角度和独特的理解,记者与记者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工作习惯,不一样的工作经历,因此,每一位记者看待同一个新闻事件的结果是不同的。如今,很多新闻媒体把新闻策划这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关于新闻策划有太多繁文缛节的规定,这就导致很多记者不能发挥自己的水平,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不再将重点放在事件的深层,不在有对新事件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这些报道成功的关键步骤,成了很多记者眼中格式一致的填空题,照搬答案就能得出一则新闻,长此以往,记者的才能被限制,新闻的质量也就直线下降。

1.4 缺乏对新闻策划的整体把握性

新闻策划需要有头有尾,策划不仅仅是一部的策划而是整体的策划,一则优秀的新闻,无论是开头,过程还是结尾都需要完整的新闻策划,然而有很多新闻策划只注重开头和过程不注重结尾,这就让一则新闻变得虎头蛇尾,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缺乏整体把握的新闻也就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就会让整则新闻缺乏亮点,一则新闻如果非常有报道价值,影响也非常深远,但却因为在策划时没有做到方方面面的考虑,草草收场,那么这则新闻会大幅降低其应有的价值,没有亮点可言。

2 新闻策划的建议

2.1 提高新闻质量,坚持实事求是

一则新闻要想拥有高质量,实事求是应该被放在首当其冲的前提,无论新闻工作者如何策划新闻都不能违背这一重要原则,在做新闻策划时,新闻工作者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及特有的新闻态度,可以不限形式不限手法的将一则新闻策划成型,最终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这样遵循客观事实报道的新闻自然会避免形成错误的社会舆论,误导广大观众,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正确清醒的新闻头脑,要学会把握两个方面,一个是把握好关于政治的新闻事件,及时采集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的政治活动,做好及时传递,及时整理,及时分析的策划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把握广大观众在新闻方面的需要和建议,悉心接受观众的批评,在这两大原则下提高新闻质量,让新闻成为真正反映事实的媒介,成为群众可以信赖的媒介。

2.2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韩愈曾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为多种原因,地方电视台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良莠不齐。而加强新闻策划,按统一要求策划采访,既是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也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潜能的过程,能够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整体素质的提高会使新闻策划团队集合更多的智慧。与此同时还应重视个人独创能力的提高,鼓励采集新闻的记者用自己的方式挖掘新闻、体会新闻、总结新闻,允许策划团队中有不一样的声音存在,从不同个体的角度发现新闻事件本身实质性的东西,记者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见证人,他们对事件敏锐的捕捉会给新闻不一样的新意。

2.3 加强外宣,把握策划整体

外宣是地方电视台的重要职能之一,加强新闻策划是提高外宣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新闻策划能提高新闻质量,丰富新闻内容,增加在上级电视台的用稿采用率。加强新闻策划要根据地方的特色、上级电视台的报道重点和策划要求,按新闻规律,有针对性地确定选题和组织采访,使新闻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更强。此外,新闻策划还需要把握整体,一则新闻从采集整理到策划播出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方方面面多角度的考量,运用集体或个人的智慧把握正则新闻的整体,从开头到结尾做到既能反映客观事实,又能揭示问题本质,从而给观众正确的导向,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舆论,最终以抓住观众的眼球。

新闻报道策划案篇9

对一档新闻节目来说,策划可以说是推进节目不断创新、不断出彩、提高收视率、得以维持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进行一档节目的策划呢?

以包头新闻综合频道主打节目《包头新闻》为例,近几年恰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金融危机”、包头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等重要年份和重大事件,《包头新闻》适时策划了《我和草原迎大庆》、《改革开放30年见闻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鹿城迎奥运》、《保增长、促发展》等一系列子专栏,避开会议报道的模式,派出多路记者,通过记者体验式采访、专访等形式,从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或者某一个企业等社会方方面面的成员作为切入点,从离老百姓生活最近的地方入手,对他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愿望以及他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好的经验、做法都做了深入报道,政策上紧跟时政脉搏,表现手法平时生动形象,不仅达到了宣传效果,而且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要注重时效性和贴近性,围绕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上提炼“独家视点”,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2010年冬季供暖时,针对很多老旧小区供暖不畅通的问题,包头电视台《直播包头》专栏推出了《宇航跑供暖》这一小版块,主持人宇航的手机成了供暖热线,老百姓一遇到家里暖气不热的问题,就打电话找宇航。据了解,整个冬天,《宇航跑供暖》解决了上百家用户的供暖问题,解决率达到98%,有效提升了专栏知名度和收视率。

以一条新闻来说,一条新闻要想出彩,也必须经过前期策划。新闻采编记者一旦发现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只要决定报道,就要考虑如何选择角度,如何挖掘素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组织报道等。那么如何作好一条新闻的策划呢?

首先,要搜集足够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需要报道的新闻题材和媒体的特点,制定最能接近事物本质、最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最有希望达到预期目标的报道方案。但在制定报道方案以前,最重要的是调查研究。要事先摸底,搜集与报道有关的各方面资料,对需要报道的事件做全方位的了解,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报道计划。这种调查研究,既需要平时的信息积累,也需要临时的突击调查。笔者创作的《科技助力我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新闻报道于2011年1月份在《包头新闻》中播发。这篇报道是笔者在进行了充分的前期策划后完成的。最近几年,低碳这一词越来越热,而包头是众所周知的重工业城市,工业污染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因素。笔者仔细阅读了包头近几年在治理重工业企业污染方面的相关文章,并到科技局了解他们在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给予的扶持政策,再加上几年来工作经验的积累,最终构思出了新闻的大致轮廓:以包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打造新型产业两个方面来进行支撑,分别找一个典型例子进行切入。再配上同期声和记者现场,有点有面的将科技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做了说明,鼓励更多的企业依靠科技改进技术,节能减排,为打造低碳经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要抓住要害环节,找准新闻点。基本材料到手以后,就必须过滤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找出其中最关键的一些问题,仔细分析研究,理清头绪,直奔要害部位,确定新闻点。笔者认为,这个“新闻点”不仅要准确,还要有看头!最基本的就是要“讲故事”,将一个枯燥的新闻点策划成一个符合老百姓欣赏习惯的“故事”,让老百姓自然想看,爱看。例如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板申气村的三件新事儿》,就是以包头市土右旗板申气村广大村民致富增收的三个渠道作为故事实例,让主持人带领观众一起体验板申气村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致富增收的喜悦心情和坚定信心。经过这样策划,这条新闻就变的有意思多了,不仅有力突出了主题,观众也更容易接受,更能看懂。

新闻报道策划案篇10

[关键词]:企业 新闻策划 企业新闻策划

一、企业新闻策划内涵

新闻策划是发掘事件的新闻价值或使不具备新闻要素的事件成为新闻的策划。企业新闻策划应属于新闻策划的范畴。它和新闻策划一样都是新闻从业人员对新近客观事实的报道策划,遵循重要性、时间性、新奇性等原则,符合传播学的原理并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企业新闻策划与新闻策划存在差异。首先是目标不同。企业新闻策划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目标服务,即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但新闻策划则是指对新闻报道或新闻栏目的策划,使之发挥最好的报道效果,形成报道特色或产生轰动效应。其次是受众不同,企业新闻策划和新闻策划都是面向广大公众,但是归根结底企业新闻策划还是主要着重企业的顾客群。通过以上分析,企业新闻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结合企业需要,通过新闻事件向目标受众传递企业及产品信息,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促进企业发展的手段。

企业新闻策划作为促进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发展的一种营销手段,有其独特性。首先,针对性强。企业新闻策划主要是针对市场与消费者。其次,真实可靠。广告是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但往往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信性较差。而企业新闻策划则是策划人员或媒体记者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用事实说话,甚至直接用事实感召消费者。企业新闻策划与广告比较,最大的好处是容易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可信度高,感召力强。再次,费用低廉。与广告相比较,企业新闻策划还有十分突出的优势,那就是费用较低。广告往往要用巨资投入,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企业往往难以承受。而新闻策划费用低,效应持续时间长,一则好的新闻、一次好的活动可能一下子让人记住一个企业、一个产品。最后,效果显著。企业新闻策划则能利用一些大的新闻事件,短时间内引起轰动效应,并能较快诱发购买欲,促进产品销售。

二、企业新闻策划发展及实践

企业新闻策划起源于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垄断资本家自私、贪婪、丑陋的德行激起了新闻工作者的愤慨,因此,新闻工作者从1902年起致力于揭露资本家的种种恶行,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开始邀请记者参观企业,向媒介示好,但这种方法重在新闻传播,而不是新闻策划。企业新闻策划由于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处理一个煤矿事件中,他代表煤矿方面了《原则宣言》,谈到企业将以坦诚和公开的态度,代表工商界和其他机构,美国民众认为有价值有趣的新闻。体现了使公众消息灵通的新闻传播的核心理念,开创了企业新闻策划的先河。

对我国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和媒体对企业先进经验、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尽管当时企业还没有出于营销的目的让媒体宣传,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不存在产品促销的问题。但媒体的宣传对树立企业及产品的形象还是起到了促进作用。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有偿新闻”比较盛行。一些企业开始有意识地请媒体记者为他们做宣传,旨在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促进产品销售,一些媒体也开始主动找企业做宣传,为增加广告业务和增加收入。从九十年代开始,企业新闻上升到“策划”这一高度而受到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各种传媒发展迅速,为企业宣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观念得以更新,企业开始把新闻宣传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来认识,有的企业还因此设立了自己的新闻机构或公共关系部门,注重对企业进行长远的宣传。

三、企业新闻策划的艺术和技巧

要使企业新闻策划具有新闻性、轰动性、震撼性,必须要有个性、有独特性,要善于抓住新问题,要有新思维、新话题,特别是要抓住一些动态的事件,策划一些动感很强的新闻,策划一些让媒体和社会感到很有新意的事件。

第一,策划有价值的企业新闻。对一个企业来说,如何抓住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新闻策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策划人员要有一双慧眼,能够在企业的事件中发现新闻,及时组织报道,才有利于企业和产品形象的提升。如曾震惊世界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在全世界的注视焦点均在污染问题上时,唯独澳大利亚食品商有新的敏感---海湾国家为防止核污染将会禁止从欧洲进口食品。对于这一偶然出现的时机他们不但敏锐地感觉到,而且迅速地做出反应,通过各种新闻媒介进行澳大利亚食品天然、无污染、有益健康的针对性宣传。最终,他们的食品在海湾国家“登陆”,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在企业新闻事件很少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新闻策划人员要有制造新闻的本领,能够抓住社会上或企业内部发生的一些事件,及时引导,使之具有新闻价值。在美国联合碳化钙公司刚刚竣工的大楼里,有人发现一大群无家可归的鸽子。公关人员知道后,觉得这是使企业扬名的好机会。于是让人关好窗户,不让鸽子飞出去,在通知动物保护协会来捕捉的同时也召集新闻媒体前来报道,从而策划了有名的“鸽子事件”。通过这个事件,联合碳化钙公司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第二,借助名人效应进行企业新闻策划。借助名人与企业及产品发生的关系,进行企业新闻策划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名人是新闻单位关注的焦点,其行踪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让企业适时地与名人建立联系,可以为企业新闻宣传提供非常好的素材,对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将发挥重要作用。1991年1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千里冰毛泽东诗词朗诵晚会”,众多中央领导人出席,新华社以及全国各大报纸均报道了这一消息,举办单位也因此而扬名。承办这场晚会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山东淝城县千里冰啤酒厂,起因是该厂获得一项地区奖,产生了在人民大会堂开新闻会,邀请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借机扩大宣传的想法。这个想法却是不现实的,主要在于获奖的级别太低。但是经过策划后,新闻会被改为“千里冰毛泽东诗词朗诵晚会”,名称与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相合,时间与毛泽东生日12月26号相连,整个晚会主题以缅怀为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充分显示了企业新闻策划的魅力。

第三,借助新闻热点及时进行企业新闻策划。借助公众关注的热点新闻、热点节目,进行企业新闻策划,是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很多商家借助热点人物、热点赛事策划了很多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热点新闻不仅收视率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90年代中期山西出现了一起让人罕见的假酒案,引起几十人伤亡,一时间轰动全国。在这种情况下,古井贡酒公司及时向业界发出倡议,加强打假,对举报者给予重奖,并确保古井贡酒以优质产品回报社会。这一策划同新闻热点一起成为各大媒报道对象,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第四,利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进行企业新闻策划。对公众来说,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企业新闻策划如果能以这些日子为契机,结合自己的企业和产品的特点,定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20世纪50年代,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生日这天,光临华盛顿的法国特使代表法国人民送上了两桶窖藏67年的法国白兰地酒,此举引起了两国各大报纸的纷纷关注,法国白兰地酒在美国销量大增。

此外,企业新闻策划一定要注意遵循客观事实的原则。如果远离客观事实来策划新闻,可能会轰动一时,但一旦真相大白,企业必将产生难以估量和承受的巨大损失。

四、企业新闻策划者的素质要求

随着对各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新理论成果的应用,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学科水平和综合素质,企业新闻策划也是如此。企业新闻策划兼具企业、营销、新闻、策划等多门类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这就给我们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新闻策划人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作为企业新闻策划人员,必须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讲究公德,讲究职业道德,注重职业形象和信誉。

第二,广博的知识。包括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具体来说,新闻学知识是企业新闻策划人的基本知识,如果不懂得新闻规律,不了解媒介,不具备新闻创作的专业技能,就无法进行企业新闻策划。此外,企业新闻策划首先是营销的一种手段,应服务于和服从于企业的营销战略,所以作为策划人必须要具备营销知识,缺乏营销知识,对企业新闻策划的目标和效果就难以把握。企业新闻策划人要了解企业,懂得企业生产管理,这样才能使策划更好地为树立企业及产品形象服务,因此,经济学、管理学、策划学等知识也是企业新闻策划人必备的知识结构。

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企业新闻策划是一个充满创造、充满挑战的行业。企业新闻策划人只有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毅力,较高的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在企业新闻策划事业上有所建树。

第四,良好的文字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企业新闻策划人应具备新闻写作的基本能力,这是对企业新闻策划人的基本要求。企业新闻策划在实施之前,必须制定一套详细的运作方案,也必须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对企业新闻策划而言,口语表达能力是指对企业新闻策划方案的推介能力,有好的创意、好的方案要有能力向企业决策者表达出来。

第五,较强的公关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即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企业新闻策划人员通过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与交流,获取知识与经验,产生创意和灵感。这就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真诚、友好和热情的态度,需要机智、幽默和宽容的品格,需要广博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第六,敏锐的思维能力。要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策划人员必须要有敏锐的思维,对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别敏感,对企业内外任何微妙变化都能及时察觉,及时捕捉信息,策划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闻。

参考文献:

[1]公共关系学 张克非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2]策划原理与实务 冷兆松 刘向前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5

[3]现代公共关系原理 胡锐 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12

[4]策划学全书 陈火金 主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