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06-16 17:38:34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篇1

高校后勤集团高校食堂管理服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作为满足师生一日三餐的高校后勤食堂,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就餐压力,同时在管理上也承载着众多的关注。随着高校后勤集团化、公司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食堂在服务师生、服务商户方面还存在一些矛盾,学生对餐饮的需求与餐饮部门提供的餐饮服务不一致,高校后勤集团对餐饮部门的要求与餐饮部门提供的服务效果存在不对称。如何提高高校食堂的服务水平,如何及时有效解决在高校食堂餐饮供应商户提出的问题,对稳定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大局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将结合当前高校后勤食堂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从业者有所帮助。

一、当前我国高校后勤食堂管理现状及特点

高校食堂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它在高校后勤集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食堂不仅为在校师生提供饮食保障,业务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在校学生人数激增,给高校食堂带来巨大的餐饮压力和管理压力。高校食堂作为高校后勤的龙头产业,如何进行正确的定位,如何在物价上涨,面对学生对饮食多样化的不同需求提供一个干净、卫生、味美价廉的饮食服务,高校后勤食堂和后勤管理部门都在进行尝试。

当前高校食堂一般有对外承包和自供两种方式,由于其隶属关系不同因此管理特点各有优劣。外包食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经济效益来核算自己的成本,在管理模式上追求成本经营理念,精细化管理手段,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要比自供食堂效率更高。但随着承包费用的不断提高,物价上涨,竞争加剧,导致饭菜质量有所下降,致使经营户利润锐减,压力比较大。

而自供食堂由于基本沿袭高校后勤集团的管理体制和方式,在人员构成上比较复杂,有事业编制,也有合同工、临时工等,在管理上由于采用任命制,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经营和管理不善造成的问题和矛盾频现,有人事关系上的矛盾,有菜品采购上的漏洞,有高校固定资产使用不当的问题,有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实现对高校食堂管理理念转变

1.高校食堂管理者应该树立科学的服务校园的理念

树立“学校食堂为师生”的理念,广开言路,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高校食堂建议,比如借助于网站,建立一套以师生、后勤、商户三方和谐发展的稳定餐饮服务机制,既要通过网络来征集好的建议,也能通过网络来对高校食堂进行评议,改进其餐饮服务水平。通过学校统一制定对外承包的协议,为商户提供部分费用减免,结合政府给予的补助和政策上的支持,切实保障高校食堂为师生的福利性和公益性。学校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饮食消费问题,倡导健康的饮食观,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注重健康,合理饮食。同时,结合高校食堂实际,面向学生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吸引更多的学生餐饮到高校食堂的服务中去。

2.改善高校食堂的硬件设施建设,强化内部监督

以人为本,服务师生,不断改善高校食堂的硬件设施,比如桌椅,餐厅消毒设施等,为学生就餐营造整洁、卫生、温馨的环境。增加贫困生勤工俭学岗位,既可以减轻贫困生生活负担,又可以减缓食堂用工难题。对餐饮管理强化监督管理,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减少浪费,合理控制成本。严把米、面、油、菜品等物资供货渠道,确保原材料供应安全、卫生、价格合理。对员工管理实施岗位制度,量化指标,量化成本考核。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公示市场信息,做到各类食品价格公平合理,为师生提供满意的餐饮服务。

三、对高校食堂管理的探索与建议

结合高校后勤管理要求,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全校师生提供安全、卫生、公平、合理的就餐服务。为此,需要高校后勤食堂管理部门做到以下几点。

1.健全后勤食堂餐饮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抓好高校食堂餐饮工作,不仅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添光彩,也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办好后勤工作的光辉使命。高校后勤食堂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来完善后勤食堂管理制度创新。加强对餐饮服务工作的监督与考核,对各食堂商户和负责人进行统一检查,积极落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餐饮卫生、饭菜质量、价格水平等进行评比,优秀者奖励,不合格者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者,强制取缔其经营。对高校后勤食堂必须抓规范、抓标准、抓制度,对食堂管理目标实施责任制,规范用工劳动,规范食品安全措施,定期组织培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确保后勤食堂统一规范,安全可靠。

2.建立多样化餐饮服务标准,适应师生多样化需求

对高校后勤食堂管理应该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多样化餐饮服务标准,以满足高校师生对饮食的不同需求。比如引入不同口味的个性化餐饮公司,快餐、特色餐厅、民族餐厅等,既要考虑到不同收入师生的饮食要求,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域师生的饮食习惯,真正做到“以人文本”的餐饮服务。

3.加强对高校后勤食堂的人员科学选拔,提高管理者文化水平

对高校食堂管理者进行科学选拔,选择优秀的人员担任管理,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实际条件,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因此,加强对高校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竞聘上岗,适时调整后勤食堂的人员结构,因才适用。

4.广泛吸纳学生参与管理

高校后勤食堂要建立一套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代表来参与到学校食堂的管理中去,比如参与餐饮服务评选,学生建议征集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认识食堂管理,比如通过建立学生食堂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和食堂师傅一起采购食材,为食堂的管理制度提出合理建设性的建议等。

总之,高校后勤食堂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后勤食堂管理者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用博大的胸怀迎接师生的评议。逐步建立相关的制度措施,不断改善管理思路和理念,因校制宜,努力将高校餐饮工作推向更高的标准,为全校师生提供满意的、优质的餐饮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斌.高校食堂向管理要效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6).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篇2

2008年是“品牌后勤”建设实施的第一年。通过“品牌后勤”建设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推动后勤管理升级,是今年乃至未来几年后勤工作的重点。

总公司将继续以“建设师生满意的后勤服务”为工作目标,以品牌建设为工作重心,结合后勤实际,努力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在后勤整体管理的系统性、二级服务实体管理的精细化、服务流程的科学化、服务产品的专业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后勤管理升级。后勤党委重视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后勤”建设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推动后勤管理升级,为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佳保障作用。

公司党委重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型”后勤建设,在管理理念上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员工价值和价值提升,重视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激发出了员工的创造性和活力,初步实现后勤事业与员工的双赢。在服务理念上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的思想,加强了与师生的沟通,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提高了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自2005年第二学期起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六期骨干员工培训班和三期后勤干部学习班,后勤干部学习班重点强化干部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骨干员工培训班重点强化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以公司领导授课、外出实地考察学习(先后赴海尔总部、海尔工业园、青啤总部、前湾港、保税区等优秀企业、单位参观学习)、视频资料学习、创意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丰富的学习沟通形式展开培训,注重针对性,不断优化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通过举办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和促进广大后勤员工对工作的思考,培养广大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自2007年4月起后勤服务总公司推出了《品牌后勤》内部期刊,至今已连续刊出四期。为“品牌后勤”的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园地,是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大后勤员工的喜爱与关注。同时也得到学校院系、机关同仁及校领导的重视和亲睐。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篇3

关键词:BOT;高校;公寓;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233-02

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学生公寓的兴起

从1999年起,在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中国高等学校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教育部的《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 663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 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1]。

1999年高校扩招后,制约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后勤保障问题最为迫切。随着高校学生数的不断增加,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与学生床位资源相对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后勤社会化、特别是学生宿舍(公寓)的社会化管理是一大趋势。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政府都开始考虑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问题。1999―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武汉、西安、北京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相关问题。

二、BOT模式与高校学生公寓建设

为缓解高校后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许多高校纷纷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学生公寓等基础建设,这改变了高校后勤建设资金来源和建设模式单一的局面。BOT模式就是中国很多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

1.何谓“BOT”?BOT的概念由土耳其总理厄扎尔于1984年正式提出,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建设―经营―转让[2]。BOT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主要特点是利用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到高校后勤领域,BOT则指地方政府或高校特许授权协议,授权企业承担高校基础设施的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特许期限内,企业拥有其投资建造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允许企业向高校(或学生)收取适当的费用,用来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2]。

2.BOT模式在高校学生公寓建设中的积极意义。BOT模式下建造的高校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学生公寓的必要补充,尽管实施时间不长,但实践证明,BOT模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尤其是高校学生公寓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高校学生公寓建设面积有了巨大增长,较好地解决了高校扩招后的学生的住宿问题,保持了高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据1999年的统计,全国高校学生宿舍总面积仅为3 160万平方米[3],而从1999―2009年,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这一数字已变为162 311 411平方米,增长了413.64%,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学生宿舍系采用BOT模式建造[4]。第二,全国高校在探索过程中建立了各种新型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实现了“管人”与“管物”的分离。在BOT模式下建造的学生公寓,往往位于学校周边地区,与主校区有一定的距离,学校的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各高校先后建立了一些新型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第三,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能按企业化或准企业化运作,有的还注册成独立法人实体,实现了运行机制的转变。长期以来,高校习惯于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小而全”的后勤服务,许多本该由社会办的事情也由学校包揽。自1999年11月起,随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深入,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纷纷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以资产多元化组合为纽带,以标准化规范管理为桥梁,组建新型的后勤服务集团,承担区域内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第四,校外学生公寓的建造和发展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校外学生公寓及超市、食堂、医院等后勤配套设施的设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入住校外学生公寓后,改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结构,有利于社区人文环境的改进。

三、BOT模式与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

(一)BOT模式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特殊性

1.BOT模式下建造的高校学生公寓一般都建在校外,使得学生住宿与学校教学、科研场所相对分离,学生从宿舍到教室、实验室的距离加大,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2.学生公寓建在校外,使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新生事物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健康的,也有消极、不健康的。社会上各种新生事物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别是社会上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等基本观念的形成。

3.BOT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公寓,开发商往往采用商业运作的思维来管理学生公寓。开发商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一切服务均是收费交易,这与学生头脑中教育是公益事业的传统理念相冲突,也容易导致学生与开发商、服务商之间的矛盾。

4.学生公寓建在校外,远离学校行政办公部门,使得学生在心理层面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一种距离感,加之独生子女入学后自律意识差,自律能力低,在思想上、行为上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二)BOT模式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两种模式

经过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由以往的单纯靠学校管理变为由物业公司管理或两者共同管理。目前大体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学校实行全面、统一的管理;二是由学校聘请的物业公司主要负责物的管理,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管理。

1.校方统一管理。传统的学生公寓一直沿用的是校方统一管理的方式,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日渐减少。这种由校方统一管理的模式是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模式,其实质是高校组建后勤服务企业,事企分开。

2.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当前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政治辅导员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化物业管理三结合的模式:即各校分别选派优秀的政工干部和辅导员与学生同住,负责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公寓开发单位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完成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工作;成立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学生组织,积极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活动。

(三)厦门理工学院现有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1.厦门理工学院现有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厦门理工学院现在学生公寓分四期建设而成,共16栋楼。这些公寓管理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由投资方自己管理,如二期公寓;二是由学校委托后勤集团代为管理,如三期公寓;三是由学校聘请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如一期、四期公寓。

2.厦门理工学院现有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厦门理工学院的学生公寓是采用BOT模式建造的,根据当初的协议,学生公寓的管理权由开发商下属的物业公司负责。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急于获取回报的利益动机驱动着管理者时刻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大学生公寓管理中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

社会企业由于受其经营观念、经营思想的制约,加之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使得他们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常感力不从心,对管理、服务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多数不是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而是从学生身上找理由,找借口。

四、加强学生公寓管理的思考

1.理顺关系,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不论是用什么方式建造的学生公寓,科学管理应是一致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要贯彻物业部门和学生管理相分开的原则,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可以由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或其他部分(单位)管理,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和日常行为管理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

对于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公寓,学校应在公寓管理体制中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处理公寓物业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关系问题上,要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学校要主动关心公寓的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物业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督、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2.加强大学生公寓管理队伍建设。陈至立同志在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不断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5]。

第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公寓党团组织建设。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按学生人数的比例,选派优秀的干部和政治辅导员与学生同住,负责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道德规范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同时要积极促进党团组织进公寓,扩大党团组织的辐射面、影响力。第二,要加强公寓学生自律队伍建设,强调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作为一支由学生代表组成,由学生工作部门直接指导的组织,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第三,要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员队伍建设。学生公寓管理员队伍是学生公寓管理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学生公寓管理员对学生生活的接触最深入,对学生生活了解最全面、最及时。公寓管理员通过自身积极的工作,可以影响和教育在思想、行为上存在问题的学生。第四,要加强公寓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学生公寓的安全保卫工作,事关学校的发展稳定,关系到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的正常的教育秩序。一旦发生社会闲杂人员到学校或者学生公寓寻衅滋事,公寓安全保卫人员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news.省略/edu/2009-07/21/content_11741791_1.htm.

[2]赵桂燕.BOT――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研究[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陈至立.在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moe.省略/zhuanti/houqin/7.htm.

[4].moe.省略/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249610459599815&infoid=1249444101124351&title=校舍情况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篇4

一、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后勤企业工作具有特殊性

高校后勤工作有别于一般企业,主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后勤服务与保障,不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同时,高校后勤职工虽不是教师,但也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企业管理中的细微问题将影响后勤服务的质量和学校发展的稳定。

(二)后勤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功能弱化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多头、多层管理,人事管理随意性较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停留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整日忙于具体事务,对于许多事情通常都是按领导意图办事,被动做出反应。其工作可概括为“抄抄写写、调调配配、进进出出、上上下下”16个字。对于工作分析、教育培训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离“以人为本,注重潜能开发,讲求投入产出,进入决策过程”的主动开发型工作相距甚远。

(三)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高校后勤企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人员队伍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从其人员构成来看,存在着“两多一少”现象,即文化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的土地征用工多、合同工多,大约占后勤队伍的80%,而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和骨干员工少。

(四)忽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后勤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劳动,是一种事务性的工作,由此缺乏对后勤企业文化的建设。一个没有自己企业文化的集体是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体,后勤职工将缺乏归属感。建立成功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适应后勤社会改革要求的高素质队伍,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发展企业先进文化。高校后勤职工队伍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对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预见性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意识不强;职工的全局观念、竞争意识有待提高,职工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后勤队伍,克服以上不适应的问题,一定要加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对高校后勤企业用工带来的影响

(一)《劳动合同法》凸显维权亮点,传统用工方式受到挑战

一直以来,高校后勤企业普遍存在用工不规范的现象,自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显著加大了执行《劳动法》的力度,对后勤企业传统用工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劳动合同法》凸显维权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后勤企业职工的维权意识,显著加大了单位违法用工的责任风险。2008年1月1日起,高校后勤靠人工低成本运行的状况发生了改变,《劳动合同法》彻底结束了“用工无标准,辞工无依据”的“人治”时代,要求用工必须有标准,讲“法治”。《劳动合同法》的明确规定迫使高校后勤企业改变违规用工的做法,这无疑增大了后勤企业的违法风险和用工成本。

(二)《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提高了使用成本、保险成本,降低了离职成本

1、使用成本和保险成本

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前,高校后勤为了规避用人成本风险,一般都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在支付工资时弹性也很小,基本上都是按照当地政府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干得好坏一个样。尤其是像食堂员工和宿管中心的管理员等临时工拿的基本上都是劳动市场规定的最低标准,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也极不规范,一般按照平时工资的100%计算甚至更少,社会保险也难以到位。新劳动法实行以后,高校后勤企业必须进一步规范用工关系,严格履行《劳动合同法》。工资、加班工资和社会保险必须足额到位,据笔者测算,高校后勤的劳动用工成本将成倍增加。

2、离职成本

在实行《劳动合同法》之后,高校后勤职工在签订合同后利益得到了保障,收入也将有所提高,劳资关系得到改善,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归属感,降低了离职率,减少了离职成本。

(三)《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催生高校后勤企业多种用工模式

1、劳务派遣模式

这是一种新用人方式,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求,通过正规劳务服务公司派遣所需要的各类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后,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组织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组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派遣员工由派遣机构实施专业化管理,一方面可大大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出现劳动纠纷,一般由与派遣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的派遣机构处理,用人单位只需要予以协助,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人单位处理劳动纠纷的麻烦。

2、人事模式

人事是指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对其人事业务实行集中、规范、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和系列服务的一种人事管理方式。人事的当事人为方和委托方,方一般是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方为需要人事服务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委托的方式由委托方与方商定,并以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确。此种模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行后,为全国各高校普遍采用,大学生及骨干员工都采用人事的模式。

3、服务外包模式

服务外包是企业或社会组织将其非核心业务模块转让给其它外部专门从事这种业务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去经营,通过相互优势组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能力等以提高本企业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校后勤服务来说,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将部分服务内容转让给社会企业经营,同时也将一部分劳务用工转让给社会企业。此种形式在《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后为多数高校后勤实体所采用,成为应对用工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正确认识《劳动合同法》,树立依法用工观念

《劳动合同法》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又一部重要劳动法律,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符合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劳动争议案件频繁发生的现实,用法律的强制性手段规范劳动关系,有利于有效规制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行为,为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甚至是传承和创造文明的众多高校,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也被扭曲,劳动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相应的权利。如今,党中央倡导“改善民生”,高等学校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自觉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切实以实际行动与员工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关系,对管理员工的制度设计和执行,应更具有人性化、灵活性和动态性,在利益分配上要充分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真正关心每一位员工的生存与发展。

(二)重建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知识体系

必须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科学、高等教育、行为科学、心理学和服务业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必须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劳动合同法》,依法建立企业劳动关系。把好招聘录用关,对招聘录用程序、 录用条件、 面试人员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和周密的安排。要注意区别与使用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劳务协议、聘用退休人员协议、岗位聘用协议等, 掌握国家对于特殊人员的录用规定, 从源头上降低法律风险, 减轻法律责任。

(三)完善配套法规制度

后勤企业要认真组织全面清理《劳动合同法》生效之前制定的有关劳动合同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对需要废止的予以废止, 对需要修改的予以修改,重新合理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同时, 要全面组织开展劳动用工清理检查工作, 准确摸清本单位临时性用工、劳务工、劳务派遣工等各类人员的具体情况,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用工风险, 后勤企业统一安排, 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新法实施之后, 劳动争议案的审理更多的是对企业行政管理职权程序性的审查, 所以后勤企业必须重视对规章制度和行政管理程序性的规范, 做到通过民主程序制定修改规章制度, 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 并向劳动者公示, 这样企业的劳动制度才能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合法依据。

(四)保持用人机制的灵活性,科学设计薪酬制度

后勤企业内部可以实行科学的人才流动,实现人才资本的置换,让员工时刻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此外,后勤企业可以采用人员派遣、人才租赁等多种新兴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模式和现有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员工聘用和管理, 通过第三方的合作公司提供的服务来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同时保持企业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建立具有激励功能的薪酬体系,对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合同法颁布后, 许多条款涉及到工资的问题。所以后勤企业的工资需要规范, 特别对于节日补贴、高温补贴等费用的发放更需注意。对于劳务派遣员工的使用上,在工资支付,对劳务人员的管理处罚,派遣劳务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都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由劳务公司办理并承担责任,后勤企业只与劳务公司存在合同关系。

(五)健全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推进学习型后勤建设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篇5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后勤人员;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11-01

党的十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也在2013年3月5日参加上海代表院审议时强调,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上来。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也为了更够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文章就从当今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来寻找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改革方向和创新点。从管理、服务和资源配置三方面,对后勤工作提出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打破传统,深入管理队伍

后勤管理中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比如: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队伍建设差强人意、职工身份难以转变、后勤职工缺乏创新意识、后勤改革内涵和重要性认识高度不一、相关政策不够到位、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技术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就需要后勤管理者深入后勤管理团队,从管理层开始打破这种传统,知人善任。首先,部门领导要重视。认真选拔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管理岗位,要任人唯贤,不能任人唯亲。其次,从思想上扫除障碍、更新观念。要进行体制改革,首先要营造内外良好的内部环境、增强主动发展的意识、树立现代管理的理念。第二,要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层次、造就高素质的后勤职工队伍,制定规章制度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包括:人事任免制度、目标责任书、各部门管理办法等。第三,对于工作本身,领导层要利用会议、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去鼓励和激励员工多提出科学的、实用的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和方案。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要注重改革的长期性、深入性、防止表面性、短期性等行为的发生,才能确保后勤改革顺利的进行。

二、以人为本、改善服务。

后勤部门属于高校的服务机构之一。后勤工作是教学、科研服务中的基础与粘合剂。因此,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才能让后勤部门有更好的发展。一切管理都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归根到底,人才是后勤改革的核心所在,人事管理才是创新所在。纵观全国各大高校,其内部机构设置数量多、设置滥的问题普遍存在。机构冗余必然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和陈本的加大,降低了办学效益。据计算,高校人均人都费在5万元以上。据了解,很多民办院校不再受到条条框框的制约,进入了管理机构精、办事效率高、办学效果好的良性管理轨道。为我们搞好高校后勤机构设置提供了经验。其次,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后期职工中临时工、技术工人占比较大,正式工的文化素质相对教学口员工呈偏低事态。其中。因此,建立健全一直高素质的梯队,以点带线,来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可以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后勤人的综合素质进行检验。

但是,无论改革怎样进行,服务始终是目的,但是服务是以人为本的一部分,员工心理疏导是另一部分,只有多为员工考虑的组织才能凝聚人心,才能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富激情和原动力,有时效性的完成他们的工作。

三、美国企业管理文化对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启示

从现有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和文化氛围看,已经不能适应今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后勤的发展收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和阻碍,与外国高校后勤管理相差甚远。在现代化程度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化管理的缺失,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注意加强与师生间信息的有效存储、更新和利用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现代化技术与师生、员工及时进行沟通与反馈,在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解决问题,并做好回复工作,以期提供最佳服务。

四、结论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篇6

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小学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小学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1)议事制度。主要以行政会议或办公室会议为主,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指导原则,对小学后勤工作中重大事务进行民主、有效地处理,形成工作合力。(2)工作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后勤工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其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绩效挂钩的方式,在确保管理效率的同时,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加强财务管理,讲究经济效益

财务工作是小学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小学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加强小学后勤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可通过以下方式:(1)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小学财务管理应根据上级安排决定财务收支,保证其科学合理性。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紧缩开支、自求平衡的原则对小学年度经费预算计划进行编制,并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和财经纪律,确保各项收支明细,确保收有来源,支有出处,保证各项开支账务的可追溯性。(2)加强财务监督。小学经费运作应当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校师生服务。应加强对小学后勤财务管理的监督,坚持以“量体裁衣、看菜吃饭”为行动指导,将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加以利用,为创造优质校园环境提供持续动力。同时,还应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将各项经费收支的明细公开化、透明化,保证学校经费运转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促进良好校园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保证。

3加强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强的管理人才队伍。因而,应重视小学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培养处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综合能力好的人才队伍,为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证。健全和完善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定期培训,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4小结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篇7

今天,把各位校长、总务主任召集在这里,召开全市学校后勤工作会,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总结经验与不足,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学校后勤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学校后勤工作,更好地为新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刚才两位校长做了很好的发言,局长对学校后勤工作做了很好的总结,会后还要对一中分校的后勤工作进行参观,希望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从整体上推进我市学校后勤工作健康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后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障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校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后勤建设、管理、服务质量的好坏,涉及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影响到学校的总体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创建平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服务育人,达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国家推进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加关注民生、社会公平、均衡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知识经济来临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今天,人民群众更加重视教育,更加要求教育的公平,更加需求良好的教育资源。良好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就在于物质的丰富,在于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在于学校后勤工作的全面、科学和高效。

其次,以政府为教育投入法定主体,校长为学校法人代表的体制变化,也要求我们学校后勤工作在思想上、方法上、制度建设上来适应这种变化,特别是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学校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也就显得愈发迫切。

三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城市一体化的发展,社会人口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成为一种新的必然,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也随之成为时下重要的任务之一,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立强有力保障服务体系,确保学校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后勤工作新的重要内容。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全面推进。

面对新形势,我市学校后勤工作应当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新郑”这个主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服务宗旨和育人导向,努力改善学校后勤条件,加强规范管理,维护学校正常运转,为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突出重点,确保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学校后勤涉及师生衣、食、住、行、用、学等方方面面。学生食宿基本条件的改善、后勤物资采购、食堂饮食卫生、伙食营养及价格、校园安全保卫、学生公寓管理、绿化美化与保洁、设备设施管理与维修等,都是后勤工作的构成,面对繁杂的工作内容,学校的后勤部门、后勤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职能和责任,要突出后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今后学校后勤工作的重点就是抓好五个方面的管理,建立五项制度,严把四大关口。即抓好学生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学生食堂伙食质量与成本核算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校园绿化美化与养成教育管理、消费市场服务管理;建立后勤岗位责任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伙食质量与成本核算制度、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后勤物资采购制度;严格执行大宗粮油定点采购制度。严把餐饮食品卫生关、防火防盗安全关、物品采购质量关、成本核算监控关。

一是抓好学生食堂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生食堂是学生集体用餐的场所,是容易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特别是食物中毒事故的重要部位。近年来我市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高度重视,检查督导工作持续进行,但仍有少数学校存在着“四差”问题:学校领导的食品卫生意识差,学生食堂基本设施、设备差,食堂操作人员基本素质差,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落实差。食品卫生安全存在诸多隐患,令人担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校长要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要按照《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和落实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食堂环境卫生关、饮具餐具消毒关、食品保管贮存关、食堂工作人员体检关,防止发生投毒事件,防止霉变、假劣食品流入学校食堂和商店小卖部,防止流行性病毒感染,有效消除食堂及食品卫生安全隐患,杜绝学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同时要抓好学生食堂伙食质量和成本核算管理。学校食堂是为师生生活服务的,要坚持“公益属性、服务至上、保本微利”的原则。伙食质量和价格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涉及到农民负担的大事,务必引起各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是抓好学生宿舍(公寓)管理。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寄宿制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相对分离,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学校要把学生宿舍管理作为后勤工作的一件大事抓好,建立健全学生宿舍各项管理制度。学生宿舍消防设施、安全通道、警示标志、门窗、锁具要齐全,用电用水、防火防盗等都要有章可循。要建立宿舍安全工作日查制度,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要建立学生日常行为准则,经常性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建立校长负责制,教师值班制,学生寝室长制和宿舍区封闭管理制等,把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通过开展示范性学生宿舍和文明学生寝室评选活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要不断完善学生宿舍的服务和管理。

三是要抓好校园绿化、美化、保洁和养成教育管理。校园是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抓好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校园、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有利于促进校园文明风气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各地各校要将校园绿化、美化、保洁工作纳入学校建设和后勤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科学规划,强化护养,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要积极创建“绿化示范学校”、“园林式学校”、“文明校园”等,促进学校绿化、美化和保洁工作。

四是抓好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工作。随着中小学校大量设施的配备,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近两年各种图书、仪器、器材、桌柜、桌凳的更新、充实和实验室、体音美专业教室的投入使用,使得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强大的物质保障。管好、用好学校的固定资产,使其充分发挥效益,使其真正服务教育教学工作,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问题,每个学校都要完善有关物品的管理制度,确定具体的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广泛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尤其要发挥学校图书室、体音美器材和体音美专用教室的功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加强领导。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牵涉面广,工作事务繁琐,市教体局和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领导,把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和服务职能,要确定一名局级领导和校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教体局要有专门科室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学校要有内设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后勤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职能。

各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我们的管理是否科学规范,决定着我们的服务是否优质、是否能让学生满意,决定着我们后勤工作是否能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坚持对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进行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安全、卫生等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是要规范管理。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加强规范管理,才能健康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一改过去行为不够规范的做法,加强后勤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的制定、修改、完善切合实情、易操作、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要对《学校财务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寝室管理制度》、《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门卫24小时值班制》等重点制度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使它们更加符合学校工作实际。在后勤管理上要落实校长负总责,后勤主任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特别是校长的管理能够及时到位,各学校校长对后勤工作做到勤思考、勤观察、勤检查,能够时时知道各项工作的进展,谁在管理,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指导到位。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篇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具有一定办学策略规模的普通中学将学校的食堂、小卖部等经营场所外包,将维1.从政府层面修、绿化、保安、清洁、宿舍管理等服务交由物业公司承担以实现根据现行的政府采购招标制度,主要是根据技术、商务及价后勤服务社会化,从而将学校管理者由繁重后勤管理中解脱出格评分三个方面来确定中标商。对于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物业管来,专注于教育教学这个主业。这种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已理项目,实力相近的物业公司是难以通过技术评分及商务评分经成为中学后勤管理的新趋势。国家人事部最近推行的事业单进行区分的,取决定作用的还是价格评分部分。因此,很难阻止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就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应将能够由社会承担其他物业公司以低价竞争的方式进人中学物业管理市场。而这的一般工勤岗位通过社会化的方式由社会承担。在东莞,已有将会导致中学后勤服务公司的频繁变更,对维持中学后勤服务多间普通中学实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稳定性,提高后勤服务的品质造成不利的影响。

从我校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为普通中学的后勤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后勤服务社会化五年来的历程来看,对学校后勤服务安全性影管理模式,使学校的后勤服务更加专业化,管理更加细致,服务响最大的是政府的招标采购制度。学校后勤服务与物品采购不更加及时周到。也为学校管理者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时间,对提同,学校后勤服务是一种服务性的商品,需要保持一定的延续高学校的整体形象,推动教育教学这个主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性。频繁更换物业公司不仅不利于提高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的促进作用。然而,学校将所有的后勤服务都交由社会提供,也在不同的公司交接过程中还会造成许多管理上的漏洞,甚至导削弱了学校对后勤工作的控制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勤服务的致学校后勤管理秩序的混乱,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冲击。安全性问题就曝露出来,不得不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此,从政府的层面,应改革现有的招标机制,制定合理的采购

二、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后的服务安全性分析办法,或建立符合服务产品特点的评标标准,从而从根本上保障

首先,由于后勤服务公司是独立的经营个体,存在各种各样学校后勤服务的安全。的经营风险,一旦公司出现运营困难,必然导致学校后勤工作受2.从学校层面到严重影响。2006年1月,北京通州芳洲家园物业公司卷款而(1)建立和完善后勤监控机构。逃导致小区停电,成了垃圾场,管理一度陷人混乱;2007年,苏为保证社会化的后勤不偏离为学校服务轨道,必须建立和洲一物业公司负责人卷款300万元逃走,留给小区业主一个无完善后勤监控机构,以期对后勤服务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效果、服人管理的烂滩子;在小区物业管理市场,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务收费、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指导等。因此,必须建立由学校有关学校物业与小区物业的服务对象虽然不同,但其经营方式是相部门及广大被服务对象组成综合的全方位的监控机构。后勤的近的,不排除学校物业公司也可能会出现经营困难导致解体的监控机构应该有三类:第一类是学校后勤的管理部门。第二类情况。

其次,大部分地区实施的是政府集中采购政策,物业管理这(职)代会以及教职工代表组成。第三类机构是由学校的学生种大金额的服务项目,必须经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物业公司的工作部门、共青团、学生代表参加组成的机构。其中第二、三类服务年限一般为三年,三年后必须重新招标,这就造成了物业服机构为议事、建议、反馈和监督部门,是非常设机构,其日常工作务在经营持继性上的不稳定性,导致物业公司在资源的投人上由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协调和处理。同时各种监控机构共同组不愿加大力度,影响了物业公司服务品质持续稳定的提升,对学成学校的后勤民主管理委员会,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对后校后勤服务工作也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第三,由于学校的后勤大部分都交给社会经营,一旦出现公组,如学生膳食供应、宿舍管理等,由这些小组对监控对象实施司变更,交接期内,学校将出现很大的管理真空,存在较大的管专业化监控。理风险。

第四,后勤服务公司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且人员流动频与校内外各类后勤服务机构签订各类合同、协议、管理招投标;繁,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管理上可能出现的劳资矛盾等所二是代表教职工、学生,维护其切身利益;三是受理和及时处理产生的风险有可能转移到学校方面,社会人员的增加也对学校教职工、学生对后勤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协调学校、服务机构、教的校园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职工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因素分析,防范经营风险,增加后勤服务的安全性,勤服务涉及同学校、教职工、学生的利益有关的,它都应当实施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一个重要的挑战。监控。以教职工为主体的监控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广大教职工,管理教职工生活后勤,就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和建议。

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监控机构,加强对后勤服务公司运营过程的监控,可以及时有效获取后勤服务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利于学校对后勤服务公司的运营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减少后勤服务的风险。

(2)健立和健全后勤服务安全防范机制。

在后勤社会化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风险,加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探索和发现防范风险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加强学校制度的建设,健立和健全后勤服务安全防范机制,具体措施有:①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防范意识。学校应针对重要的后勤服务,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针对食堂管理,当食堂经营困难,或出现经营者携款潜逃等情况时,学校应第一时间介人,接手食堂管理,保障食堂的正常运作,同时积极寻找下一个经营者。因此,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总务处分管副主任必须深人食堂,了解食堂的运作情况,与食堂员工沟通联络感情,以便处理应急事件的发生。

②做好人才储备,防患于未然。后勤工作全部由他人负责,学校省了心,但也增加了风险,特别是有一定办学规模的中学,水电的布置走向,电器的配备,设备的操作,图纸的保管全部交由他人控制,未免风险太大。学校总务处应设置一位水电专业的专职工作人员,一方面代表学校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进行跟踪及监管,另一方面全面掌握全校的水电布局及设备设施的使用,一旦出现物业公司更换,在交接期内,学校自已就有能力确保运作的正常。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篇9

在多校区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实现管理的基本功能,更应多考虑适合学校的运行机制,主要应注意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多校区”高校普遍表现为“人多事多物多”,这其中,事和物又以人为中心。因此,后勤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后勤管理是为学校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服务为宗旨的,广大服务对象的利益应该时刻放在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和核心,而与后勤管理工作相关的经济效益和所谓的“政绩成果”绝不能处于根本和核心地位。

2.综合统一原则。“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从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到具体短中长期限规划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再到各学区教育资源的调动与配置,必须高度实施综合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在处理“多校区”后勤事业的过程中,目标较为一致,工作进度基本看齐,宏观指导与管理能以大局为重,保证全校后勤管理工作“一盘棋”。

3.多样并存原则。“多校区”高校自然因学区的增多使得各区发展现状不尽相同,尤其是由几所院校合并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其各个学区都有既定的历史和校园文化特征,因此在后勤管理方面要尊重并传承从前的良好景观风格和管理经验,在全校相对统一的基础上又能灵活掌握,适当变通,使原有的好特点、好特色加以延续,从而构建更加充满生机的管理模式。

4.注重实效原则。“多校区”高校在后勤管理方面,无疑比“一区化”要纷繁复杂。越是如此,越要在后勤管理的实效性方面加以注重和管控。在保证管理模式的完整性同时,更要对管理实效指标加以监测,不能只注重“大而空”的表面工程,不能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任务,要以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实际工作效率为核心目标,尽最大效能发挥全校后勤管理服务体系的各项措施、各个级层、各个渠道的最大作用。

二、优化“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的有关思考

1.科学考量,统筹兼顾,优化“多校区”后勤管理的规划与布局。一方面,“多校区”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与和谐发展,要在后勤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加以科学考量;另一方面,后勤管理大系统内部各部门的发展规划、中长期学校整体后勤管理体系的建构、各学区之间的合理布局、有机互动与平衡发展都需要在后勤管理中长期规划与布局中加以考虑。这方面,“多校区”高校必须有专任领导、专职部门、专门人才对全校总体规划、后勤管理分项规划加以研究,要在通过多方学习并借鉴他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加以规划设计,确保规划与布局的科学合理。

2.全员参与,双向沟通,优化“多校区”后勤管理的实施与沟通。“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牵动全校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与此同时,后勤管理工作并非一个封闭的“闭环”管理系统,而是开放的、多极的双向管理服务与反馈提升紧密相联的有机循环系统。这就要求“多校区”高校全员都对后勤管理工作加以关注:一方面,管理工作人员主动实施并推进管理服务工作目标;另一方面,师生员工要适时通过相关媒体了解有关后勤管理工作方案与进程,积极配合,合理建议,及时反馈。这方面,校方要结合重大方案出台、主要举措即将实施等合适时机,加强信息公开,并在平时多围绕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举办听证会、议事会、研讨会等活动,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有效沟通,确保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加强培训,学用并举,优化“多校区”后勤队伍的能力与素养。如前所述,“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队伍中,各成员能力水平与素质参差不齐。而现代后勤管理工作必然要求工作人员素养要不断提高。因此,高校要加强后勤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围绕“多校区”管理的重点内容,围绕队伍成员文化素养、业务能力、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大力开展工作业务培训;同时要注重培训,要结合本校实际工作,结合后勤管理工作能为科研、教学及学生日常教育多服务、服好务的实际情况,坚持学用并举,大力选拔在后勤管理工作方面爱岗敬业、服务意识强、综合表现好的优秀人才,不断提升后勤工作队伍的业务素养,切实满足工作需要。

4.紧跟时代,求是创新,优化“多校区”后勤管理的手段与方法。新时期,日益发展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与社会生活需求,不断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这一大形势,“多校区”高校必须在后勤管理工作改进方面,结合技术创新、设备更新、观念更新等工作部署,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摒弃因循守旧,立足校情,求是创新,大力优化后勤管理的手段与方法。比如,结合“多校区”信息传递慢的问题,尝试构建全校后勤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网络提高工作部署、信息传递及调研反馈的时效性等。

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建议篇10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11-02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O的必然性

1.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2015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在教育领域,此前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并制定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项规划。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全面进入“90后”和“00后”的阶段,这批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成长,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诉求。在这种压力下,高校后勤服务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让学生由“零沟通”到“零障碍”,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发挥后勤的育人功能。

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便携、即时、依赖性强等特点,将移动通信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的特点与互联网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相结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65亿,较2015年增加了3656万人,网民中20―29岁的年龄结构群体数量占30.4%。4G时代的开启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传统的电话、短信、BBS论坛等信息化手段已逐步被QQ、微信、微博等所取代,传统的PC端的信息服务平台已逐渐向移动端转变,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利用手持移动终端接收信息并进行操作。另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对学生在校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可以利用食堂消费数据调整菜品品种和价格。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高校后勤服务应当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新形式,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令师生满意。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后勤人员素质不高,对电脑、手机使用还不够熟练,不能及时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后勤服务工作,难以切实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因而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发展。后勤信息化整体规划不够。很多高校已经投入使用的后勤信息化系统属于单一业务应用系统,只能满足本部门的业务需要,和学校其他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例如和学校的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系统无法实现业务流程关联,在学生住宿退宿、毕业离校等工作中无法进行信息流转审批,信息化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大打折扣。已有的后勤应用功能同质化程度高,互动性弱,用户粘性不够。目前后勤面向师生开发的应用多为信息查询、信息等较为单一的功能,很难使师生养成使用习惯。

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后勤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完善后勤服务网站平台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后勤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从利用Word、Excel等满足后勤基本核算、工作需求的阶段,发展到引入专业业务软件阶段,“数字后勤”建设成果显著。2013年后勤申请学校专项资金进行了后勤信息化平台一期建设,平台包括一站式服务平台、人事管理系统、餐饮管理系统、公寓管理系统等模块,实现了后勤人事、资产、业务的全面管理,同时对全校师生开放订餐、订票、订车、报修、会议室预订、建议投诉等多项网上服务,全面提高了后勤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另外,后勤各实体公司也根据日常业务需求,自行或委托专业人员开发了各类信息化软件,如公寓服务公司研发的“学生火车票集中订票系统”和“物流综合管理系统”,餐饮服务公司开发的“点餐叫号系统”和“集中采购系统”,等等,这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后勤的工作效率,规范了日常办事流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二)运用新媒体,推广后勤服务微信公众平台

2013年9月,后勤在全校机关单位中第一个推出微信公众号“石大后勤服务”,师生可通过“自定义菜单”和“关键字回复”等基本功能在线查询各项后勤服务信息或反馈意见建议,后勤也通过微信图文消息和各类即时通知公告。2015年,后勤委托专业公司对微信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功能进一步扩充,升级后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手机微信在线报修、不限量群发通知、留言板、失物招领等功能。2016年,后勤依托微信平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制开发了“毕业生离校系统”和“后勤迎新系统”。毕业生离校系统取代了原来毕业生手持纸质离校转单盖章的形式,改为以网上跨部门协同工作的方式办理离校手续,以期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离校服务环境。学工、后勤、财务、图书馆等部门根据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毕业生名单,在网上办理党团关系转移、费用缴清确认、图书借阅清缴、退宿等手续,毕业生可通过微信平台查询各部门的离校审批情况,体现了以人为本、全力服务于毕业生的理念。后勤迎新系统由信息注册、到站登记、报到须知、床品订购和住宿查询几个模块组成,新生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注册核对个人信息后,可以提前查询住宿信息,直接去所在公寓报到;可以登记到站信息,方便接站人员安排车辆;可以在线订购床上用品,微信支付后厂家会将床品配送到宿舍。迎新系统上线一个月,点击量2.3万次,新生关注量超过60%,在线答疑数超过2000条。

(三)加强后勤职工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

针对目前后勤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的情况,后勤人力资源板块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后勤各实体公司的员工培训内容,对新进员工开展校情校史、劳动法规等内容的集中培训,对骨干员工开展公文写作、电脑培训等内容培训,对技术岗位员工开展资格认证、安全培训等内容培训,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规模的后勤各类员工培训体系,同时制作了员工培训手册,使每次培训都记录在案,有据可查。2016年6月,后勤面向全国招聘各实体公司经理助理,最终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共录取了6名硕士研究生,充实到各公司的管理层中。

三、对后勤移动互联信息化建设的预期与展望

(一)完善面向师生服务的移动应用建设

1.后勤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扩充和运行推广。在现有后勤微信平台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互动性、实用性的服务模块,例如宿舍电量查询、电费缴纳、会议室状态查询预定、订车等功能。另外,对微信服务平台进行推广,利用微信高效、便捷的特点,打造具有后勤特色的微信服务平台。

2.后勤服务手机APP的开发,委托专业公司研发后勤服务APP,在实现微信各类应用功能的前提下,研发具有学校后勤特色的手机应用软件。

3.优化办事流程,实现无纸化办公。依托学校数据交换中心和数字校园建设,打通面向师生的后勤各项服务的流程,开发类似于OA办公系统的工作申报、审批流转系统,如学生住宿、退宿、调宿申请审批、电话预约安装、校内修购专项项目申报管理等工作全部实现网络化。

(二)建设内容以后勤内部管理工作为核心的移动办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