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预防治疗十篇

时间:2023-06-02 15:02:49

肺结核预防治疗

肺结核预防治疗篇1

【关键词】肺结核;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76-02

肺结核是常见的一种肺部传染性疾病,能够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是目前我国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本文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35例;年龄范围20-79岁,平均年龄(41.1±5.8)岁;病程0.6-31年;初治61例,复治29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及精神类疾病;X线胸部平片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肺部均存在结核灶,42例可见空洞;痰涂片检验结核菌结果显示,53例呈阳性。主要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食欲减退、盗汗等症状,其中42例出现痰中带血,11例咳血;经过药敏实验证实,8例患者属于耐药型结核病,对利福平及异烟肼两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1.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痰涂片检验呈阴性者给予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强化治疗2个月,在给予利福平、异烟肼巩固治疗4个月;对初治痰涂片检验呈阳性者,其强化治疗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乙胺丁醇用药,巩固期则与前者相同,用药方式改为顿服;复治患者给予链霉素、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强化治疗,疗程为2个月,随后给予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巩固治疗,疗程为4个月,再根据痰涂片检验结果制定疗程;对咳血量超过100ml者给予0.5%葡萄糖或垂体后叶素缓慢静脉滴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对耐药者在复治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服氧氟沙星片;对合并其它疾病者给予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痰涂片、尿常规、血常规及肝功肾功检查,每月1次,进行X线及CT胸部复查,每月2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结果

本组92例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83例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总有效率为92.22%。其中痰涂片检验结核菌结果转阴性者49例,转阴率为92.45%(49/53);胸片结果显示,病灶完全消失8例,占8.7%,部分消失67例,占72.83%,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11例,占11.96%,呈扩大趋势6例,占6.5%;存在咳血、痰中带血者,症状完全消失48例,占90.57%(48/53),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5例,占9.43%(5/53);耐药型结核病者病情好转5例,占62.5%(5/8),治疗过程中新增耐药型结核病者4例,占4.35%(4/92)。

3讨论

目前,我国治疗结核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为利福平与异烟肼,二者能够有效控制结核病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化疗药物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结核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强,尤其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性,致使传统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明显下降[1]。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耐药者应在复治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服氧氟沙星片。伴有高热者容易产生耐药细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咳血者根据咳血量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咳血量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2],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自身免疫力,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钟爱虹等研究发现,肺结核患者在化疗时同时给予云芝糖肽用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笔者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肝肾功能的检测,及时发现异常,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伤害。此外,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最佳剂量,若剂量过少,则难以达到治疗目的,若剂量过多,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②规律用药:患者用药期间应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早用药、晚用药或漏用药等不规律用药情况;③全程用药:一般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疗程所需时间从数月到数十月不等,患者应坚持全程用药,确保治疗能够顺利进行。

肺结核主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①接种疫苗:儿童时期接种卡介疫苗,提高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②保持环境及饮食卫生:经常曝晒衣物及床上用品,保持室内通风,用餐时避免与陌生人有任何唾液接触的可能性;③加强锻炼,注意心理调节: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好的睡眠质量,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调节不良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④定期检查:定期来院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控制病情;⑤加强传播源管理:肺结核患者应加强传播控制,禁止随地吐痰,外出时戴口罩,避免与人正面交谈,并注意保持距离,不可对着他人打喷嚏或咳嗽[3]。

综上所述,肺结核疾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化疗药物,同时大力宣传肺结核的相关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加强预防,减少传播。

参考文献

[1]杨光京,徐薇,卢润生,等.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与预防肝损伤的探讨[J].四川医学,2010,04(06):66-68.

肺结核预防治疗篇2

第一条为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染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结核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有关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第三条结核病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归口管理的原则。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建设,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第五条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结核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定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归口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将必要的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安排。第七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抗结核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将抗结核药品纳入处方用药管理。第八条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将符合条件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归口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第九条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结核病人确诊、登记、报告、治疗、转诊和管理工作,对结核病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掌握疫情动态,开展有关结核病防治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科学研究、健康教育以及预防性肺结核病体检。结核病防治机构对未愈出院的肺结核病人,实施全程督导化疗或全程管理化疗。第十条结核病归口管理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登记、诊治需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并在肺结核病人出院24小时内提出向结核病防治机构转诊的报告。第十一条城镇街道、乡村卫生组织发现可疑肺结核病人,应进行登记、报告、转诊;受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委托,实施对肺结核病人的化疗管理。第十二条实行肺结核病归口治疗原则。肺结核病人由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归口管理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其他医疗机构发现肺结核病人应予登记并及时转诊,不得延误;但对危、急、重症肺结核病人应立即抢救,待无生命危险时再及时转诊。第十三条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的卡介苗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第十四条卡介苗接种人员应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才能从事接种工作。第十五条各接种点对卡介苗接种发生的差错事故或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治疗措施,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第十六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卡介苗接种质量进行监督和抽检,并将抽检情况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第十七条下列从业人员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病的,在未治愈前,不得直接从事服务工作:(一)食品、药品、化妆品的从业人员;(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的从业人员;(三)学校、托幼单位的从业人员;(四)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从业人员。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发现上述从业人员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病的,应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通知患者所在单位。第十八条下列人员应进行预防性肺结核病体检:(一)参军、入学及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二)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从业人员;(三)接触粉尘等有害物质的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四)肺结核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人员。第十九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肺结核病人的排泄物和痰液等进行消毒或卫生处理。第二十条对从事结核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有关单位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第二十一条肺结核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主动报告疫情。暴发流行点的单位和个人应接受结核病防治机构的集体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第二十二条对在预防、控制结核病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一)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归口管理定点医疗机构以外的其他医疗机构,除急救外诊治肺结核病人;(二)第十七条所列从业人员的工作单位,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预防性肺结核病体检的,或者准许、纵容未治愈的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直接从事服务工作的;(三)结核病防治机构、医疗机构对肺结核病人的排泄物或痰液等未进行消毒或卫生处理的。第二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一)卡介苗接种发生差错事故瞒报或迟报的;(二)未按规定报告结核病疫情的;(三)延误肺结核病人转诊的;(四)对就诊的肺结核病人,未按规定实施全程督导化疗或全程管理化疗的。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二十六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结核病防治机构:指承担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结核病防治所(院)或疾病控制机构内设的结核病防治科(室)。结核病归口管理:指对肺结核病例的发现、报告、转诊、登记、治疗等环节实行统一的管理。全程督导化疗:指治疗全过程中肺结核病人每次用药都在医务人员直接观察下进行。全程管理化疗:指治疗全过程中采取定期门诊取药、家庭访视、尿液监测、家庭督导的办法。第二十七条动物结核病的监督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执行。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肺结核预防治疗篇3

自行设计问卷,经健康教育和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共同确认的结核病核心调查信息后修改完善。调查员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科室的青年业务医师人员组成,经统一培训后,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肺结核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肺结核病的典型症状、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时间,肺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政府对结核病可疑症状提供的免费检查项目、正规治疗肺结核病需要的时间等10道题构成。

统计分析运用知晓率来统计计算,经过对所有问卷进行质量控制,获得有效问卷299份,对城乡中小学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问卷干预前、后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对肺结核及结核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进行教育、学习、宣传等干预手段后,知晓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从干预前的86.25%,上升到干预后的92.74%,说明干预工作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从整体答卷卷面分析,学生对肺结核病的认知程度和认识态度、关注度的不同,造成知晓率的不同,本次调查还显示,中小学生对肺结核病知晓率总体水平较高,但还存在城乡、年龄、人群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本次调查和《石河子地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调查结果[1]基本一致。从对“肺结核传染源的认识”这道题,干预前知晓率为76.25%,干预后为88.29%,说明学生对肺结核传染源的认识不到位,这在如何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减少传染源、控制疫情这几大措施方面难度加大;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程度之间在接受知识方面有差异;因此,加强对肺结核知识常见的传播方式中核心信息的传播,不管是大众人群还是患者对肺结核知识的传播来源应该更广泛,避免造成学生对重点知识信息缺漏现象;又如肺结核治疗疗程中“正规治疗肺结核病时间”这道题,干预前知晓率在62.20%,干预后是79.26%;说明部分学生在认识治疗疾病的时间上仍存在盲点,对病人而言治疗是强化性的,而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少,没有感性认识,说明学生在防治肺结核病知识方面的了解仍不广泛。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当前结核病控制规划要求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既要重视抓好治疗,更要搞好预防,只有加强预防工作,才能减少治疗的压力,有效防治结核病[2]。

肺结核预防治疗篇4

第一条为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染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第三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所在地区结核病防治业务的归口管理。

第四条结核病防治工作应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对传染源的发现、治疗和化疗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卡介苗接种制度。

第六条对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与分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市(地)、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省、市(地)、县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承担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职责。

第八条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与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协助拟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国结核病的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三)负责组织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综合评价;

(四)负责组织拟定国家结核病防治技术标准、规范。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的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三)负责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开展结核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

第十条其他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

(二)与防疫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

(三)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四)负责落实本地区结核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化疗管理工作;

(五)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性结核病体检;

(六)对肺结核病高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普查;

(七)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八)培训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

第十一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加强结核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

第十二条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导。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基层结核病防治网络的组织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积极参与结核病的防治。

企业的医疗防治科室和人员,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指导下,负责所在地区和单位结核病病人的发现、登记、报告、化疗管理以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四条结核病专科医院和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结核病人的住院治疗,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章预防接种

第十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规划、目标,并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有义务按规定承担所在地区、单位或指定区域的卡介苗接种任务。

第十七条卡介苗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经县级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接种工作。

第十八条卡介苗接种必须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

第十九条卡介苗接种情况应当及时填入统一发放的计划免疫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片。

第二十条卡介苗接种发生差错事故和发生严重异常反应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和治疗,并如实报告当地县级卫生防疫机构,不得延误或隐瞒不报。

第二十一条卡介苗的订购计划供应由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卫生防疫机构共同制订,由省级防疫机构统一订货。

负责实施卡介苗接种的机构,应将卡介苗接种率及接种质量考核情况,定期书面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并抄送同级卫生防疫机构以及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四章调查与报告

第二十二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规定进行结核病疫情和传染源的调查。

第二十三条发生结核病暴发流行的地区或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结核病检查,查明传染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第二十四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个体开业医生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必须按下列规定时间,向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报出《结核病报告卡》:

(一)监测区在24小时内报告;

(二)城市非监测区在1周内报告;

(三)农村非监测区在两周内报告。

第二十五条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承担结核病防治职责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在接到《结核病报告卡》后应对病人进行登记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国家统计局审批备案的结核病统计报表是国家取得结核病患、发病登记资料的重要来源,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按规定逐级上报。

第五章治疗

第二十七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收治的肺结核病人,应当按《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和《肺结核病诊疗规程》实施诊断、治疗和管理。不能按工作手册和诊疗规程实施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必须将肺结核病人及时转至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全国结核病防治手册》和《肺结核病诊疗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遇有疑似结核病的就诊病人,应及时转至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中心卫生院。

第二十九条已确诊的排菌期肺结核病人,应当按结核病防治要求,主动配合治疗单位的治疗与管理。

第六章控制传染

第三十条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下列从业人员中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病的,应当按规定通知其单位和当地卫生监督管理机构。

(一)食品、药品、化妆品从业人员;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范围内的从业人员;

(三)教育、托幼单位的从业人员;

(四)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从业人员。

第三十一条下列人员应当按规定进行预防性结核病体检:

(一)新参加工作、参军、入学的人员;

(二)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从业人员;

(三)接触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厂矿企业职工;

(四)排菌期肺结核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

(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三十二条排菌期肺结核病人应当避免可能传播结核病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结核病病人,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规定的卫生要求对结核菌污染的污水、带有结核病菌的排泄物和痰液进行消毒或卫生处理。

第三十四条对从事结核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经常接触结核菌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预防保健措施。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专门用语定义如下: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肺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性肺结核病:指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的肺结核病。

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病:指痰结核菌检查阴性,X线检查有活动性、或有结核性胸膜炎。

排菌期肺结核病:痰结核菌检查阳性期间的肺结核病。

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及其分中心,各级结核病防治所和结核病防治科(防痨科)等结核病专业的防治机构。

化疗管理:主要包括全程督导和全程管理,全程督导化疗指治疗全过程中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直接观察下进行;全程管理化疗指治疗全过程中通过定期门诊取药,家庭访视,尿液监测,家庭督导及误期追回的管理方法。

第三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肺结核预防治疗篇5

【摘要】: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综合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情况的评价分析,了解工作中的不利因素,从而改善转诊追踪工作。 方法 对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结果 两年来辖区综合医疗机构共报告肺结核患者175例,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86例,转诊到位率49.1%;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85例,追踪到位率95.5%;转诊追踪共到位171例,其中涂阳病人124例(72.5%)。 结论 加强综合医疗机构对病人的转诊工作,提高结核病防治机构对综合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病人的追踪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水平。

【关键词】肺结核 转诊 追踪 医疗 网络

近年来,盐山县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和病人管理的通知》《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究踪实施办法(试行)》要求,规范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及追踪工作程序,发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结核病管理系统资源共享的优势,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为了解盐山县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情况,现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报的结核病控制情况季报表和综合医疗机构网络直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盐山县综合医疗单位肺结核病人网络直报相关数据和同期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季报表。

1.2 方法

对全县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转诊、追踪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病例分类:涂阳:指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例。涂阴:指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例。未查痰:指未进行痰涂片检查的肺结核病例。

2 结果

2.1 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及转诊情况

全县综合医疗机构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肺结核病人187例,重报病人12例,重报率6.4%,实际报告病人175例,转诊到结防机构病人86例,转诊到位率49.1%。

2.2 结核病防治机构对转诊未到位病人的追踪情况

结核病防治机构应追踪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89例,已追踪89例,追踪到位85例,追踪率100%,追踪到位率95.5%,总体到位率97.7%(表2)。追踪未到位原因75%为查无此人,25%为病人已死亡。

2.3 追踪到位的病人在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确认情况

171例转诊和追踪到位的肺结核病人在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其中,124例(72.5%)被确诊为涂阳病人,排除的病例有1例(0.6%)。

2.4 转诊和追踪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影响

结核病防治机构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登记确诊涂阳肺结核病人364例,其中由医疗机构转诊和追踪到位并确诊为涂阳病人124例,占34.1%。

3. 讨论

综合医疗机构是大多数肺结核病人因症就诊的主要场所,是发现肺结核病人的重要来源,因此,规范综合医疗机构对结核病人的诊断、报告和转诊,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对转诊未到位病人的追踪工作是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自《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启动以来,盐山县要求各综合医疗机构利用信息网络对结核病人进行报告,同时将肺结核病人及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到县结核病防治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对转诊未到位的病人开展追踪工作。

研究显示本县两年内各综合医疗机构实际报告肺结核及肺结核疑似病人175例,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为86例,转诊到位率49.1%。综合医疗机构在结核病人的发现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力度和传染病防治法的执行力度,做好综合医疗机构的转诊工作,明确医疗机构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职责,共同合作将结核病人的转诊率进一步提高。

研究显示两年来结核病防治机构对综合医疗机构转诊未到位的病人共追踪89例,追踪率为100%,辖区内信息不全的病人追踪未到位,追踪到位率为95.5%;追踪未到位原因中75%为“查无此人”,由此可见,部分病人不愿提供真实信息,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消除结核病人的恐惧,以便获得结核病人的真实信息。

综合医疗机构转诊追踪到位病人进一步在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确诊,72.5%的病人被确诊为涂阳病人,26.9%的病人为涂阴肺结核,仅有0.6%的病人被排除,说明综合医疗机构报告的肺结核病例的定诊率较高,从中发现肺结核病人的机率较大,今后应更好的利用综合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人的报告和转诊来发现结核病人。

参考文献

肺结核预防治疗篇6

【关键词】 尘肺结核;健康教育;评估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当前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肺结核患者约占世界肺结核的1/4,并呈上升趋势。我国矿区尘肺病人众多,而尘肺病人又是肺结核的高发人群,如何控制传染源、提高治愈率,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对92例尘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分析与评估,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健康教育对象为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在院治疗的92例尘肺结核病人,均为男性;文化程度:文盲79例,初小13例;年龄:62~82岁(平均74.1岁);Ⅰ期尘肺结核33例、Ⅱ期尘肺结核40例、Ⅲ期尘肺结核19例;全部病例均经当地尘肺诊断组确诊,其中II型血型播散肺结核3例(3.3%),Ⅲ型继发性肺结核72例(78.26%),Ⅳ型结核渗出性胸膜炎17例(18.5%);痰菌阳性69例(75.0%),痰菌阴性23例(25.0%);合并糖尿病38例(41.3%),合并肺部感染27例(29.3%)。

2 方法与内容

2.1 资料收集与评估 (1)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住房条件通风、经济状况、心理素质、文化程度、职业、社会背景及家人关爱程度,然后根据其文化程度,个人综合素质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2)评估患者入院时对尘肺结核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接受肺结核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1]。

2.2 健康教育方式 采用一对一的个案健康教育方法,口头讲解与图文结合,该组病人均为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我们采用讲授法、示教法,患者出院后进行门诊督导治疗和定期跟踪随访。

2.3 健康教育内容 (1)何谓肺结核?主要症状有哪些?(2)尘肺与结核的关联性,患了尘肺易感染结核,二者互为因果。(3)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4)如何预防?(5)怀疑得肺结核怎么办?(6)结核患者的治疗,治疗成败的关键是患者应坚持规律、全程用药。(7)督导管理:不规律或不全程的治疗均会导致治疗失败;其次是联合多种用药,必须及时观察肝脏损害情况等不良反应,以便准确治疗。(8)病情好转后还要接受治疗吗?经过强化期或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结核中毒症状消失,病情明显好转,少数病人就过早的自动停药导致治疗不彻底,今后复发的机会很高。因此,要坚持用药,完成全疗程。(9)要坚持正规治疗,结核是可以治愈的,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又称为化疗,是现代结核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3 结果

与分析92例尘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相关知识知晓率测评情况见表1,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0%,对治疗的依从性100%;结核治愈83例,治愈率90.2%。本组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患者接受了健康教育,周围密切接触者的家庭成员或玩伴,主动到医院检查287例,发现并确诊肺结核5例。表1 92例尘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结核病的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强,具有特定的专业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它对于尘肺病人结核的预防以及结核病的传染、发病、诊疗、管理、预防等都有积极的意义[2]。医护人员既是健康教育的主导者,又是治疗的指导和参与者。尘肺病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对尘肺和结核的正确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本组资料提示,通过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表1、2分别提高到100%,大大提高患者对本身疾病的认识,为进一步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本组病例100%全程规律治疗,延缓了尘肺的晋级,提高了结核的治愈率。患者周围人群密切接触者,共有287人主动到医院体检,并发现结核病5例,其中2例痰涂片阳性,及时发现了与患者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中的患者,有利发现新的传染源和对尘肺结核病人的集中管理与治疗,对控制肺结核的传播和治疗,提高肺结核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均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肺结核预防治疗篇7

[关键词] 肺结核;登记;转诊;归口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a)-146-02

早期发现和规则治疗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控制项目的重要内容。报告和转诊疑似肺结核患者是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的基础。现就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2008~2010年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中转诊等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桃源县2008~2010年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各种登记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信息及追踪记录资料、转诊卡等有关资料。

1.2 方法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1]标准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来源情况探讨肺结核的早期发现与可行防控措施。

2 结果

2.1 肺结核转诊推荐情况

桃源县结核病门诊2008~2010年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3 670例,其中来源于转诊推荐者1 740例,占47.41%,且这个比例逐年上升,见表1。

2.2 活动性肺结核转诊来源

在转诊推荐的1 740例中,涂阳378例,占21.72%;涂阴1 362例,占78.28%。涂阳者中,新涂阳362例,占20.80%;复治涂阳16例,占0.92%。属于医疗机构转诊到位的有1 162例,占66.78%;属于因症推荐的有445例,占25.57%。见表2。

3 讨论

桃源县肺结核转诊率、转诊到位率逐年上升,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来源中转诊推荐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36.47%上升到了2010年的56.72%,说明实施结核病项目后,归口管理工作日益受到各医疗单位的重视,各项措施逐渐得到落实。

涂阳患者中,新涂阳数22倍于复治涂阳,说明新患者甚至于社会上很多人对肺结核防治归口管理政策不是很清楚,或者不愿意相信患上了肺结核,出现可疑症状时并不是先到结防定点机构就诊。只有复治患者出现可疑症状时,才直接去结防定点机构就诊,因为他们有“经验”。提示要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大力度,对社会各界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增强群众结核病防治意识[2]。

肺结核归口管理工作是患者发现的重要环节[3],其优劣直接影响肺结核的“早诊断、早治疗”。各医疗机构是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因症就诊的主要场所,是发现肺结核患者的重要来源[4]。因为患者有症状首先是到就近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这也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职工医保的相关要求。所以各医疗机构要提高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向服务对象说明肺结核的免费政策及归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尤其是首诊/转诊医生应对转诊的患者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认真填写患者地址和联系电话,促成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到位,杜绝载留患者现象。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由于设备、医疗水平的参差不齐,在对结核病的初步诊断中差异较大,会出现误诊、过诊的现象[6]。提示要加强对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尤其是检验人员痰检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提高对查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查痰率、查痰阳性率,避免过诊、误诊,从而减少结防机构追踪患者的工作量,节省有限的人力、物力。

实践证明,归口管理是否落实,是关系到结防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通过行政与业务相结合的手段,加强归口管理,完善医生-患者-家庭-全社会参与长期有序的协作机制,可以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规范化治疗管理。将肺结核患者转诊作为各医疗机构的责任目标加以考核,完善报告、转诊督查制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医政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98-110.

[2]钟球.加强结核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9):481-483.

[3]刘建民,刘万同.郑州市城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管理[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4):223-225.

[4]宋江林,庄敏芳.桃源县2003-2007年肺结核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12):782-783.

[5]何显雄.综合医院转诊对提高涂阳结核患者发现水平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79.

[6]刘青兰.舞钢市肺结核患者发现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122.

肺结核预防治疗篇8

关键词:基层医院;肺结核并咯血;病例分析

肺结核病主要缘于结核杆菌入侵人体肺脏器官而出现的结核病变,该病传染性强,并发症多, 咯血是为常见的并发症状。相关资料显示[1],有大约30%的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现象的发生,且病情严重,尤其是大咯血,在短时间内能够使患者因血液大量流失而出现休克或因血块阻塞而出现窒息现象,甚至死亡,故积极预防肺结核并发咯血,发病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减少患者发生生命危险的关键。现选择我院近3年来确诊治疗的59例肺结核并咯血的病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9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男35例,女24例;汉族21例,维吾尔族38例;年龄17~74岁,其中 20岁以下6例(10.1%),21~45岁26例(44%),46~60岁14例(23.7%),60岁以上13例(22.2%);结核病史1~25年。咯血痰5例(8.5%),24h内咯血量300ml者8例(13.6%)。

59例均以咯血为首症,多表现为咳嗽、胸痛、发热、乏力、盗汗、食欲差、消瘦等症状,其中咳嗽48例,占81.4%,胸痛20例,占33.9%,发热盗汗11例,占18.6%,食欲差、消瘦8例,占13.6%,症状不明显者10例,占16.9%,12例咯血前感胸部不适、咽部发痒症状,占20.3%。肺部感染38例,占64.4%,慢性支气管炎21例,占35.6%,呼吸衰竭4例,占6.8%。伴其他疾病患者21例,6例为心脏病,5例伴有糖尿病,3例存在冠心病, 3例患者为肝硬化,2例存在支气管扩张,2例肺癌。

1.2方法 根据咯血量对症施治,小量咯血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减少活动量,多休息;中量咯血患者强调侧卧位卧床休息、镇静、将存留在气管内的积血咯出,适当给予维生素K1、酚磺乙胺、氨甲苯酸血凝酶、6-氨基己酸等一般止血药物,必要时也可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患者均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一般以10~20U加入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也可首次以5~10U垂体后叶素加入25%葡萄糖液20~40mL,缓慢静脉注射,可重复用药。同时积极治疗肺结核和并存病,对肺部感染较轻者,选用广谱抗生素,对有呼吸衰竭者肺部感染老年咯血患者,可联用多种抗菌素,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对病情严重者要加强支持疗法或转院。

2结果

本组59例患者经过规范化肺结核治疗及咯血的对症处理,52例患者咯血量逐渐减少至停止,4例患者给予介入止血治疗,治愈出院,3例大咯血并严重并发症患者抢救性治疗后及时转院。

3讨论

咯血是肺结核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超过50%[2],诱发原因多为渗出和空洞病变存在或支气管结核及局部结核病变引起肺毁损、支气管变形、扭曲和扩张所产生的高压力导致支气管动脉破裂,咯血量的大小与受损血管部位和血管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也与肺部原发病变程度大小成比例。由于卫生状况和防病意识相对薄弱,农村肺结核发病率明显高于城镇,达5.7%[3],故农牧区肺结核咯血患者数量更大,基层医院应更加重视肺结核咯血的预防和诊治。

肺结核咯血一般多见于青壮年,本组病例中45岁以下患者占54.1%,显然比例较低,中、大量咯血患者合计比例为62.7%,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低,对肺结核及咯血的知识了解少,出现肺结核咯血痰和小量的咯血在治疗上并不积极,往往在中老年后因为肺结核继发毁损肺及/或支气管扩张、空洞性肺结核产生中、大量咯血后才会寻求治疗,使患者因血块阻塞而出现窒息现象或因血液大量流失而出现休克症状,甚至导致死亡[4,5]。所以基层医院应该针对农村做好肺结核病理知识及预防宣传,提高肺结核咯血的早期治疗率。

肺结核咯血患者主要症状是咳嗽、胸痛、发热盗汗,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分别达81.4%、33.9%、18.6%,有20.3%病例咯血前出现感胸部不适、咽部发痒症状,这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确诊。治疗咯血可根据咯血量和并发症轻重行止血、防气道阻塞、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的治疗。本组中22例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者,在治疗肺结核及并发症的同时,要求患者减少活动量,以镇静、休息为主,未做止血特殊处理治疗,咯血自行停止。中、大量咯血均要求卧床休息,行患侧卧位以避免血液溢入健侧肺,其中5例出血部位不能明确者暂取平卧位,止血用药多用垂体后叶素,但用该药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孕妇、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肺心病患者的禁忌,考虑选用其他止血药[6]。对7例精神紧张、恐惧的患者可口服安定、鲁米那、奋乃静等镇静药,但量宜少,9例大咯血患者咳嗽剧烈,适当给予奥勃舒、复方甘草片等镇咳药,对于吗啡等强镇咳药则禁用,以免过度抑制咳嗽反射及呼吸中枢,使血液及分泌物淤积气道,不能排出,引起窒息。治疗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俯卧位,轻拍背部,排出积血,同时尽快挖出或吸出口、咽、喉、鼻部凝结的血块,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硬质气管镜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解除呼吸道阻塞[7]。治疗过程中积极做好肺结核原发病的治疗,因为咯血量的多少与肺部原发病变程度存在比例关系,从病理基础分析有20~90%的咯血是因为患者肺血管受到结核病病变累而产生的(例如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血管破裂及钙石刺破血管等)[8],本组病例肺部感染占64.4%,针对肺部感染的轻重,选用适当的抗生素给予控制以维持生命功能。基层医院由于技术力量有限,对并发症危重的咯血患者,宜及时转院治疗,降低死亡发生。

总之,咯血是肺结核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基层医院应做好肺结核预防宣传工作,患者可根据咯血情况给予对症药物治疗,降低肺结核咯血量,减少患者发生生命危险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柴松蓬,杨顺.45例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56-158.

[2]李永琦,顾植i.肺结核咯血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61-162.

[3]苑方方.肺结核咯血患者80例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0):127.

[4]Wang F,Shen H,Guan M,et al.High-resolution melting facilitates mutation screening of rpsL gene associated with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M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11,166(2):121-128.

[5]Ren, J.,Ma, L.,Li, Z,et al.Simultaneous and early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resistance to antituberculosis drugs using an indirect series piezoelectric system[J].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2013,43:115-119.

[6]Ozcaglar, C.,Shabbeer, A.,Vandenberg, S.L. et al.Epidemiological model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infections[J].Mathematical Biosciences,2012,236(2):77-96.

肺结核预防治疗篇9

【关键词】 老年肺结核 诊断 治疗

肺结核(TB)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而当代全球结核流行的一个普遍现象和特征是老年肺结核(PTB)在年龄构成比中逐渐增多,全国在1979年、1999年、2000年三次调查中呈逐渐向高龄组推移的趋势。因此,对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将有助于开展和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2008年1月—2010年8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老年肺结核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住院病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22例,年龄60—80岁,平均70岁;其中老年PTB发展缓慢而隐匿者71例。

1.2 诊断依据 老年肺结核诊断也是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胸部X线表现、痰结核菌检查及其他各种辅助诊断技术等进行综合诊断,其诊断要点为:①与排菌者密切的结核接触史;②咳嗽2周及3周以上,或伴咳痰、胸闷、胸痛、发热、体重减轻等;③既往有淋巴结核、胸膜炎等肺外结核病史者;④既往或近期有结节性红斑、疱疹性角膜炎、结膜炎、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结核超敏感综合征表现者并可除外其他可能病因者;⑤患有结核病相关性疾病者。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9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为37.5—38.5℃,午后发热为主;87例患者有咳嗽、咳痰;16例患者出现咯血;30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12例患者出现胸痛。

2.2 合并症或伴有其他疾病 患者合并肺部感染41例,其中真菌感染8例,合并COPD有21例,并发肺癌6例,并发糖尿病16例,结核性胸膜炎11例,肝炎、肝硬化4例,高血压7例,梅毒1例。

2.3 实验室检查

2.3.1 细菌学检查 痰结核菌涂片有72例患者进行痰检,其中有41例痰涂片阳性。 2.3.2 免疫学检查 (1)血清学检查:血清中结核菌结核抗体(TB-AB)104例均作结核抗体检测,53例结核抗体阳性。(2)结核菌素试验:70例患者进行PPD试验,11例PPD试验阳性。

2.3.3 胸片或肺部CT检查 胸片或肺部CT检查结果:继发型肺结核患者88例,其中空洞型肺结核39例;胸膜炎15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

2.4 治疗及转归 对104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均积极抗感染、抗结核及综合治疗,其中5例坚决不服抗结核药;20例服错药、漏服药、间断服药或中断服药;35例抗结核疗效不理想;26例患者产生毒副反应需改变服药方法。

3 讨论

老年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发展缓慢而隐匿,大多数是老年前期60岁以前所患的肺结核(PTB)未治愈,延续至老年期60岁以后,也有少部分是老年期以后所患的PTB。而随着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与衰退以及容易合并老年肺结核的非结核性老年病增多等原因,老年肺结核有增多趋势,是当代全球结核病流行的普遍现象与特征。

肺结核预防治疗篇10

结合性毁损肺是一侧肺内结核病变广泛、单发或多发结核空洞、大量纤维干酪病灶、同时合并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狭窄、混合感染及排菌、肺萎陷、肺纤维化、肺组织破坏严重、胸膜肥厚、不可逆性病理改变、肺功能丧失的严重肺结核并发症[1]。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的趋势[2],长期、反复的不规律化疗,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也导致结核性毁损肺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胸外科多采用全肺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心、肺功能要求较严格,术后恢复慢,因此,优质的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007~2011年采用全肺切除治疗结核性毁损肺患者11例,所有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在术后进行了完善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7~2011年采用全肺切除治疗结核性毁损肺患者11例,其中女9例,男2例,左侧9例,右侧2例,反复咳嗽、咳痰11例,平均年龄47.3岁,均有18个月以上的反复不规律抗结核治疗史。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全肺切除手术较为复杂,创伤大,患者心理压力大,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重要性,手术方式及治疗、护理的意义,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发症及应对方法,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术前常规护理:协助医生完成常规实验室检查,因结核性毁损肺肺组织破坏严重多合并混合感染,术前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样,进行痰结核菌培养及化脓菌培养,据药敏情况,为术前术后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收集相关资料,做好护理评估,向患者讲解检查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提高患者营养状态,有贫血者或低蛋白血症适当给予输血、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上呼吸道有感染者,应预防并给予治疗。术前禁烟至少2周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练习有效咳嗽及排痰。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必要时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术前如患者睡眠差,可适当给予镇静治疗,充足的睡眠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术后搬动患者时应轻移轻放,以免引起纵隔移位,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麻醉未清醒时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可取半卧位或不全侧卧位,每1~2小时变换,翻身叩背,预防肺不张的发生。

生命体征的护理:术后应专人护理,呼吸、脉搏、血压,每15~30分钟监测1次,麻醉清醒后,每30分钟监测1次,平稳后可逐渐延长,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饮食及补液的护理:术后6小时可进少量流食,不宜过多,防止呕吐后造成吸入性肺炎。术后补液速度不宜过快20~40滴/分,以免发生急性肺水肿,如患者出现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双肺湿啰音等肺水肿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

呼吸道护理:术后1~2天内给予面罩雾化加压吸氧,氧流量4~6L/分,2天后改为鼻导管吸氧。术后给予化痰药雾化吸入3~5次/日,每次15~20分钟,可稀释痰液。同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常规钳闭,如医生间断开放引流管时注意记录胸液的颜色及量。同时,观察气管是否居中,胸部是否有皮下气肿,及时通知医生。

心律失常的护理:心律失常是全肺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突发胸闷,心悸,脉搏紊乱等,术后持续心电监护,仔细观察心律,心率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肺栓塞的预防和护理:肺栓塞是胸外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为下肢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引起,临床表现为活动时突发的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咳血痰、大汗、意识不清等表现,20%~30%患者因未能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并治疗而死亡[3]。因此,围手术期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或按摩下肢,可有效预防下肢血栓形成。严密观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治疗期间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进行患侧上肢及肺功能锻炼,遵从医嘱坚持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

讨 论

结核性毁损肺属于重症肺结核,由于病程长,慢性消耗重,耐药发生率高。同时,肺组织破坏严重,不同程度存在混合感染。单靠抗结核治疗往往不能获得痊愈,为了缩短病程和获得治愈往往需要手术治疗[4]。全肺切除手术对患者的营养状态,心、肺功能要求较高。由于患者长期患病,一般状态差,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前具有严重的心理负担,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质量。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适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及生活护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这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保证手术成功,术后康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7-578.

2 Korres DS,Benetos IS,Evangelopoulos DS,et al.Tear-drop fra-ctures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54 cases[J].Orthop surg Traumatol,2007,17(16):5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