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班会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1 03:32:46

肺结核班会总结

肺结核班会总结篇1

【关键词】 结核病;PPD试验;疫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4-01

青岛城阳区某学校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上旬共发现结核病人16例:浸润性肺结核10例,其中2例为传染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5例,结核性脑膜炎一例。且有一学生宿舍8名学生中有6例肺结核病人。为调查本次疫情发生的原因,城阳区疾控中心对两名患传染性肺结核的学生所在的班级进行了结核病普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疫情发生的经过 一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该校10级钳工一班的学生,男,21岁。因发热、咳嗽、咯血1个月,在校抗炎治疗无效回家,于2010年10月14日在当地结防机构诊断为传染性肺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4+),并开始治疗。之后,在同一班且同一宿舍自2011年3月15日至5月6日共发生5例肺结核病人。所在班共44名学生,全是男性,年龄19-21岁,平均20岁。另一例传染性肺结核是10级韩语四班的学生,男19岁。于2011年4月13日运动时突然咯血,立即去结核病医院就诊,确诊为传染性肺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2+),回老家治疗。所在班共50名学生,男21名,女29名,年龄19-21岁,平均20岁。

1.2 普查项目和方法

1.2.1 检查项目 对10级钳工一班和韩语四班的学生进行胸透和PPD实验。

1.2.2 方法 PPD由北京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采用皮内注射法,注射部位在左前臂掌侧中央,剂量0.1ml(5个结素u),注射后72h观察反应结果,以硬结平均直径为检测指标[1]。平均直径≤4mm为阴性,5-19mm为阳性,≥20mm或有水疱、坏死、淋巴管炎反应均属强阳性。胸透有异常或PPD强阳性者拍胸片,查痰。并对两个班检查结果进行对照。

1.2.3 处理 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给予治疗管理,PPD强阳性者给予免费药物预防化疗。方案为3H3R3。

2 结 果

2.1 PPD试验结果 从表1中看出,钳工一班PPD试验阳性人数、阳性率、强阳性数、强阳性率分别是22人、50%、21人、48%,明显高于韩语四班的17人、34%、2人、4%,而韩语四班PPD试验阴性人数、阴性率分别是31人、62%,明显高于钳工2班的1人、2%。

2.2 胸透、拍片异常、PPD强阳性者诊断结果 从表2中看出,钳工一班查出病人数、病人总数、患病率、感染率分别是7例、13例、30%、98%,明显高于韩语四班的0例、1例、2%、58%。

3 讨 论

从普查结果看,钳工一班学生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查出病人数,患病率,感染率明显高于韩语四班,原因是前者症状重,确诊延误时间长,排菌量大造成的。因为结核病传染性和病人症状、排菌量、及接触时间成正比。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切断结核病传染的有效措施。通过筛查,及时发现了结核病人和传染源,有效地遏止了结核病的进一步流行和蔓延,保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对涂阳肺结核接触者进行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传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4 分 析

本学校结核病流行原因:

4.1 本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或山区,结核自然感染及卡介苗接种率较低,即使在出生时或儿童期接种过卡介苗,随着时间的推移,卡介苗的保护作用也会明显下降,这些学生与传染源接触就很容易感染发病。

4.2 他们正值青春发育期,且学习紧张劳累,生活水平低,营养状况差,使其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及感染者很容易在这个时期发病。

4.3 由于学生集体生活学习,接触密切,尤其在冬春季节,教室宿舍门窗紧闭,通风不良,一旦出现传染源很容易引起广泛传播。

4.4 由于学生对结核病知识了解甚少,当其出现咳嗽、咳痰等结核病的有关症状后,以为“感冒”不及时就诊,有的学生就诊后知道是结核病,因怕休学耽误学习而隐瞒病情,从而在学生中造成广泛的隐性感染。

建议卫生和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将结核病的防治纳入学校的制度化管理,首先学校要把好新生入校健康查体关,及时发现传染源,对在校学生定期做胸部X线检查,以便发现隐匿的肺结核病人。另外,要重点加强学校结核病的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配合结核病的治疗工作,是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肺结核班会总结篇2

关键词:青少年;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情景模拟教学

202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将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中。可见,对青少年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的科学普及是必不可少的。开展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意义重大,校园急救知识培训势在必行[1]。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于科学、科普知识有较高的求知欲,加上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急救知识后可以向家庭、社会等辐射。因此,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最佳、最有效的途径[2]。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3]。本研究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青少年心肺复苏科普教育中,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20年8月27日,选取上海市市西中学一年级6个班级共2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观察组3个班级(n=134)和对照组3个班级(n=138)。观察组中男61名、女73名,对照组中男68名、女70名。观察组中,60名(44.78%)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74名(55.22%)学生完全不懂;对照组中,63名(45.65%)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75名(54.35%)学生完全不懂,两组学生的心肺复苏知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干预方法由取得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指导证书的医师5名及护士5名担任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为《2019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4]中的心肺复苏理论及操作知识:心脏骤停的定义、临床表现、原因;早期进行心肺复苏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正确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现场评估、意识判断、呼救、摆放、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步骤);如何正确识别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按压的深度、频率、手势;开放气道的正确手法及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两组培训均包括理论讲解、动操作示范及分组练习3个阶段。1名授课老师先以PPT的形式讲授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并放映心肺复苏的教学视频;然后利用高级全自动心肺复苏模拟人(医士康MR-CPR490)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演示,1名老师讲解具体步骤,另1名老师向学生示范心肺复苏的规范动作。对照组采用分组练习方法:将学生分为3大组(对应3个模拟人),2人自由搭配组成1小组,轮流进行练习,每小组练习时间为5min左右,所有人均参与练习,总练习时间为2.5h;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在旁进行指导、强调操作要点、纠正错误,鼓励学生提问并给予解答。观察组的分组练习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1.2.1.1情景模拟剧本准备培训师资团队根据临床真实病例编写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的情景模拟剧本,内容为急诊大厅1例中年患者来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该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倒地不醒,学生们立即启动急救措施,实施心肺复苏的紧急医疗程序救治患者。1.2.1.2实施情景模拟培训选择3间教室作为情景模拟的场所,将观察组学生随机分为3大组,分别在3间教室内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每个教室安排2名授课老师。将教室内的座椅放置在教室的后面,留出空旷的区域,只留1张桌子和2把椅子,将模拟人安置在桌子前面的椅子上模拟患者,老师向学生们说明现在的场所为急诊大厅,每个教室放置1个模拟人,3组同时进行。学生2人自由搭配组成1小组,每组演练时间为5min左右,总练习时间为2.5h。情景模拟练习具体过程:2组学生中1人扮演医师、1人扮演护士,就诊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倒地,护士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医师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心脏骤停,后立即启动心肺复苏,1人实施胸外按压、1人实施人工呼吸,交替进行,对模拟人进行5min的基础生命支持,后再次评估患者抢救是否成功。演练结束后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回顾、分析和讨论,授课老师给予指导和解答。1.2.2效果评价①理论知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授课内容确定心肺复苏相关试题10题,包括判断意识、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按压部位、心肺复苏顺序等,每题回答正确计10分、回答错误不计分,总分100分。②技能操作:培训结束后,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学生进行编号,根据编号随机抽取两组各10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根据2019年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③学习体验:调查学生在学习心肺复苏后,主动对身边需要急救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分为3个选项,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的选项。④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对心肺复苏培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将理论知识、学习体验、满意度整合成一个问卷,于培训结束后以纸质版形式现场发给学生进行填写。问卷填写后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272份,回收272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1.2.3统计学方法将所有研究数据输入Excel,并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分比较观察组134名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为(91.72±4.88)分,对照组138名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为(83.36±10.93)分,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1,P<0.05)。观察组10名学生的技能操作均合格,得分为(86.80±2.90)分,对照组10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技能操作考核不合格,得分为(80.27±3.47)分,两组学生技能操作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4,P<0.05)。2.2两组学生对身边需要急救的患者主动实施心肺复苏意愿的比较当他人需要紧急救援时,观察组79.85%的学生表示自己学过心肺复苏,愿意帮助他人;而对照组65.22%的学生表示愿意帮助他人,10.87%的对照组学生表示会假装不知道或不愿意帮助他人,两组学生施救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两组学生对心肺复苏科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两组学生对本次科普教育的教学内容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教学内容比较前沿,授课老师上课幽默风趣;但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3.1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青少年在学校内学业重、功课多,常忙于学习,对急救知识的接触较少。在培训前的调查中发现,两组学生中45%的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55%的学生是完全不懂的,可见青少年对于心肺复苏的知晓率较低。但青少年学习心肺复苏是必要的,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该急救技能。经过心肺复苏科普教育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均有所提高,知晓了心肺复苏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步骤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点。培训后通过理论及操作考核验证学习的效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并增强其实践能力。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做到人人参加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可能导致结果可信度低,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3.2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有助于梳理青少年实施心肺复苏施救的意愿由表1可见,当他人需要心肺复苏救援时,观察组79.85%的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人,而对照组仅有65.22%的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人,两组学生心肺复苏的施救意愿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且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愿意主动提供帮助。赵丽等[5]的研究也指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但如需要真正施救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以取得相应的心肺复苏施救资质等。3.3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受青少年欢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而培训不充分会造成培训质量下降,对急救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差[6]。从表2中可见,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仅为84.62%,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感受不到急救的急迫性,从理论考核结果中可以发现在授课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王涛艳等[7]认为通过案例教学结合微课的形式,并结合模拟演练,更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心肺复苏术,并且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娴熟运用。通过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以沉浸式教育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观察组学生表示情景模拟教学法使教学更加生动,使其对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更感兴趣,能够让其参与医疗急救中,让学习更加有热情。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延长学习记忆的时间[8],且更加受青少年欢迎。但对照组使用的是大班化教学,观察组使用小班化教学,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有待于今后研究进一步探讨。

4小结

肺结核班会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478.2 R 521

【文章编号】1000-9817(2012)05-0621-02

【关键词】结核;疾病暴发流行;学生

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门诊部于2009年8月23日确诊一

名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学生,该生系某职业技术学院在天津某培

训中心实习学生,住集体宿舍。为查明结核病疫情状况,防止

疫情进一步扩散,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对该患者的密切接触

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7月来天津某培训中心进行为期3个

月实习的2个班学生共94名。其中1班49名(男生44名,女

生5名);2班45名(男生36名,女生9名)。所有学生住宿该

培训中心集体宿舍楼,男生住二楼,女生住一楼,每间宿舍住7

—8人。由于正值暑假期间,宿舍楼仅该批学生使用。

1.2 方法 新涂阳肺结核学生确诊的第2天(8月24日),天

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前往该培训中心开始流行病学调查。并

于24,28日安排该校在天津全体实习学生和培训中心带教教

师分2批前往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进行结核病的相关检查。

所有密切接触者均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x线胸片、痰

涂片和痰培养检查。结核菌素试验:0.1 mL PPD前臂下段掌侧

皮内注射,72 h后观察结果;硬结平均直径≥5 mm为阳性反

应,≥15 mm或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为强阳性。x线胸

片:拍摄正位x线胸片,有可疑结核阴影者同时拍摄侧位片。

痰菌检查:采集即时痰、晨痰和夜间痰进行痰涂片检查,同时进

行MGIT960结核菌快速培养。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Excel中,采用SAS 9.13精

确检验法。

2 结果

2.1 首发病例 患者吕某,男,22岁,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7

月13日来津实习,无结核病史。8月20日,因胸闷、咳嗽0.5

月转诊至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8月23日痰结核

菌涂片结果阳性,确诊为肺结核。

2.2 既往结核病史 除本次确诊的涂阳肺结核病例外,另11

人自述有结核病史或现患结核病,均为男生,其中2例为上大

学前患病。自2008年5月以来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或结核性

胸膜炎共10例,结核病罹患率为10.64%。

2.3 接触者检查结果

2.3.1 结核菌素试 验除首发病例和1名已离津学生,92名

实习生和11名带教教师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结果受检

实习生PPD阳性率为100%(90/90),强阳性率为92.22%(83/

90),其中男生强阳性率为93.42%(71/76),女生强阳性率为

85.72%(12/14);教师均为强阳性。

2.3.2 胸片检查 92名学生接受x线胸片检查,其中19名学

生(20.65%)有可疑结核阴影,均为男生。除现症结核病人或

有结核病史的实习生外,胸片可疑结核阴影率为14.81%(12/

81)。

2.3.3 痰茵检查 对92名学生和11名教师进行痰涂片和痰

培养检查。痰涂片结果均为阴性;1名学生痰培养阳性,该学生

无结核病史,x线胸片检查未发现可疑结核阴影;教师培养结

果均为阴性。

2.4 可疑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聚集性 该批实习生于2007年

入学后,在2008年5月出现首发结核病例以来,已确诊结核病

或在本次调查中可疑或确诊病例共25例,占全班总人数的

26.60%(25/94)。

2.5 疫情处置 对本次确诊病例所在班级和宿舍及时进行紫

外线消毒,要求培训中心加强通风。对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隔

离和进一步确诊,安排专车接回原学校所在城市,其余学生乘

坐火车返回;对返回的疑似病例做好进一步确诊和管理:PPD

强阳性学生给予预防性用药,方案为6个月异烟肼(每日用量

10~15 mg/kg,每日不超过300 mg),3月后复查胸片;PPD一般

阳性的学生,3月后复查PPD和胸片。

3 讨论

中国是目前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约5.5亿

人感染结核菌,而青少年是结核病易发病人群。据全国第4次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0—29岁肺结核患者约占总数的

16.7%,其中学生患者占总数的6.5%。学生通常集中学习

和生活,一旦发生结核病,容易引起局部暴发。学生患结核

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和成长,还会造成休学、辍学,影响学业。

本次调查的实习学生自2008年5月起陆续10人发病,结

核病罹患率达10.64%,而加上本次接触者检查发现的可疑患

者数,可疑及确诊的结核病例占总数的26.60%,高于全国发病

水平。接触者是否感染或发病和与病人接触的密切程度相

关,与有关调查结果吻合。而与病人有同宿舍居住史或在通

风不良教室上课则是更显著的因素。本次受调查的学生居

住在相对拥挤的环境中,且校方在首例结核病例发生后未及时

采取对患者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检查等措施,从而导致学

生普遍感染结核菌,尤其是男生发生多个病例。

早期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控制的关

键。学校结核病管理涉及教育、卫生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

构,更需要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和合作。2006年4月

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制定了《学校和幼托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

作规范(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65号),明确了相关部门和

报告人的职责。然而在实施层面,仍然有部分学校不够重

视。鉴于此种情况,结核病控制机构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措

施,促进学校结核病的管理。学校结核病控制涉及多部门,

肺结核班会总结篇4

【关键词】心脏解剖;实验设置;实验考核

人体解剖学在护理学基础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护理学基础课中内容最繁多、最枯燥的学科之一,这势必影响到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实验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21世纪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和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笔者对解剖学中学生反映较难理解的心脏解剖实验进行了大力度的改进,与传统的实验进行了对比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我院11级高职护理7班学生62人,11级高职护理8班学生61人。

2.研究方法:对7、8班分别采用传统实验和改进型实验教学,课后同时进行心脏标本考试,然后对成绩加以分析。

①传统实验设置。即教师示教(心脏表面结构,心脏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结构),学生观看标本,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②改进型实验设置。教师示教标本的制作过程:取人游离完整心脏标本1个,用剪刀自上腔静脉根部,沿右心耳周缘向前右后方向作弧形切口,切至下腔静脉根部,将右心房切片向后上方翻开,即可观察右心房内部结构。在右心室前壁距前室间沟右侧1cm处,与前室间沟平行作“丿”形切口,上端切至肺动脉口下方时,用剪刀剪开肺动脉干前壁,暴露肺动脉口,显示肺动脉瓣;下端切至心尖切迹附近时弧形向右适当延伸,向下翻开则可清楚显示右心室结构。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之间先作垂直切口,下端切至冠状窦上方,以不破坏冠状窦为宜;上端切至上肺静脉平面后,以最短距离切至左心耳上缘,继而沿左心耳上缘剪开,以扩大观察视野。沿切口向左翻开即可完全显露左心房腔,可清晰看到左、右肺静脉口和左房室口。在前室间沟左侧1cm处,作一条与前室间沟平行的弧形切口,上端自主动脉根部切开,向下直至心尖左侧,再向左适当作水平延伸;用手沿切线分开左心室前壁,即可充分暴露左心室腔流入道和流出道格结构情况。

然后,取心脏标本6个,把学生分成6组,指导学生完成标本的制作,并标注心脏各结构的位置;讨论心腔各瓣膜的作用及心内血流方向并完成实验报告。

③设置标本考试。课后取心脏标本10个(每个10分,总分100分),每个标示出一个心脏结构(不重复),排成环形一列,每10个同学一组循环进行考核。

④批改试卷并统计结果。

二、考核结果:

改进实验设置后班级的学生成绩合格率、优秀率都明显要优于传统实验教学设置的班级。

三、讨论

心腔结构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课观察心脏解剖标本,能真实地观察到心腔各结构的局部位置、关系和形态,正确理解心腔的血流方向,对护生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解剖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机械的填鸭式、灌注式教学,在教师把心脏表面及各腔室进行示教后,学生再简单地被动地完成实验,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考核结果来看,效果一般。

而改进后的实验设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际体验标本制作的过程,标示心脏各结构的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身临其境,有真实感,更贴近临床,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从考核结果来看,参与改进型试验的学生成绩明显要优于参与传统实验的,说明改进型心脏解剖实验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更适合护生解剖实验学习,为今后解剖学实验改革提供一种借鉴。

参考文献:

[1]蔡雪彦,吕端元,欧伟.示教心脏标本改良剖切法[J].解剖学杂志,2006,29(2):262-264.

[2]张蓓,赵琛,杨成杰等.心脏血液流通标本的制作方法[J].解剖学杂志,2002,25(3):334.

[3]高叶梅,彭湃,黄大元.心脏腔内结构标本设计与制作[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0):137.

肺结核班会总结篇5

曾经的我 曾经,我也是个烟民。就在我上班以后,我负责的床位上的第一位肺癌患者去世后,我也开始抽烟了,因为感叹生命的如此易折,感叹生命的如此渺小,我选择了抽烟,并且很有理由地告诉自己,感受一种气氛而已,也算生活一种。每晚的深夜散步时间,我都会点上一只,边抽边对自己说:“抽烟像慢性自杀,明知有害却欣然为之;或许是为了打发一种孤寂,更或许是帮助你冥想;每每烟雾升腾,吞吐之间,总感觉抑郁焦虑会随之而去;每每火光殷红,总感觉那是在陪伴我的不息生命”。

“迷人”的烟草 世界卫生组织(WHO)比拟吸烟危害甚于“非典”和海啸。目前全球吸烟人数约13亿,每年有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占总死亡构成的1/10。烟草相关死亡目前已占全球死亡构成的第一位,到2025年其死亡总数将超过肺结核、疟疾、生产和围生期并发症及艾滋病的总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消费和受害国,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人数为100万,超过因艾滋病、肺结核、交通事故及自杀死亡人数总和。如果目前吸烟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50年与此相关的死亡将增至300万例。

吸烟与疾病 与吸烟相关疾病及病变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卒中、消化性溃疡、癌症(肺、唇、口、鼻、喉、食管、胃、肝、肾、膀胱、胰腺、子宫颈)、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阳痿、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病、粒细胞性白血病、肺炎、白内障、克罗恩病、髋关节骨折、牙周病。据调查显示在吸烟致死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占45%,肺癌占15%,食道癌、胃癌、肝癌、卒中、冠心病和肺结核各占5%~8%。

戒比不戒好,早戒比晚戒好!任何年龄段戒烟都有好处。30岁前戒烟,能使肺癌的风险减少90%。戒烟5年后,由于吸烟所致口腔和食管肿瘤风险将减少一半。戒烟后心脏病风险的降低更为迅速,戒烟1年内由吸烟所致的死亡就减少一半,15年内绝对风险与从未吸烟者类似。一项英国前瞻性随访对列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早死亡约14年。60、50、40、或30岁时戒烟分别可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

肺结核班会总结篇6

【关键词】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护理

肺结核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核病,是由于结核杆菌在肺部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分为原发性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浸润型肺结核(III型),慢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结核性胸膜炎(V型)等。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病,对于合并糖尿病者,由于糖尿病不易控制,肺结核病变容易恶化,病情较一般病人重,进展快,合并症多,如铜中毒等,为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很大难度。本篇旨在通过对此病例的研究与探讨,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4年4月-2010年4月共收治肺结核患者中有83人合并糖尿病,占总住院人数的13%左右。现就一例结核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症病历介绍如下:

患者,男,45岁,因吃一块西瓜而突然呈嗜睡状态,恶心呕吐,呼吸深快伴烂苹果味而急诊入院。该患结核病史三年,明确糖尿病诊断一年,曾于半年前在我院行抗结核药物短程化疗,当时测空腹血糖6.0MMOL,只行低糖饮食,未予糖尿病治疗,住院36天,病人病情平稳,要求出院。出院后口服抗结核药至今。此次入院后,尿糖(+++)酮体(+)心血压下降12.0/6.0kpa,心、肺、腹无着征。

1.2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后表现的症状: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和不同程度的咯血。

1.3辅助检查

系统检查:双下肢呈袜套样感觉障碍,双膝腱、跟腿反射减弱。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29.1MMOL/L。

胸片示:边缘清,浓淡不均大斑片壮阴影,临床诊断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酮中毒。立即吸氧,建立两条静脉通络纠酸、扩容、能量合剂及抗炎,尊医嘱肌注胰岛素40u,以后根据病情,胰岛素依次每4u递减为20u、12u、26u、12u…至4u,经抢救治疗及护理的密切配合,病人好转出院。 2 护理要点

2.1急性期病人置单人病室,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病房做好消毒管理措施,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轻柔、减少刺激及病人体力消耗。

2.2恢复期专科护理

2.2.1严格遵守医嘱剂量注射胰岛素,加强临床观察,当病人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昏迷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用药,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至清醒。

2.2.2饮食控制:按标准体重及活动量计算每日的总热量。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一般病人按通常需要热量增加2%左右。应控制糖类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15—20克/公斤,脂肪60—80克/公斤,碳水化合物200—350克/公斤,三餐分配以早餐11/5,中餐及晚餐各2/5的比例给予。晚期糖尿病人饮食差,则应设法增加病人食欲,避免低血糖及酮中毒的发生。/应经常了解病人进食情况,对常有饥饿感者可给予三煮菜充饥,劝告病人不吃定量以外的饮食,瞩家属不送含糖食物。

2.2.3严格检测血糖及尿糖的变化,为调节胰岛素用量提供重要指标。

2.2.4记录出入量准确,以防止电解质失蘅。

2.2.5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防感染。注意口腔卫生以预防口腔感染。保持皮肤清洁,以预防褥疮发生。积极控制感染灶,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2.2.6注意防止误伤,如烫伤、损伤等,因病人末梢感觉迟钝,应经常检查病人肢体末端的感觉。

2.2.7向病人作卫生宣教,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酮中毒的先兆症状。还须了解降糖药的用法,剂量、副反应,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治疗。当病情稳定即将出院时,应教会病人作尿糖班氏试验检测法及注射胰岛素的指导工作,使病人认真做好自我护理。

3 体会

加强锻炼,加强营养,经常开窗,勤晒被褥,摒弃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是预防结核病发生的基本措施。

为了使病情尽快控制,临床及时应用抗结核化疗药物治疗,在治疗中我们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监测护理。抗结核药物副作用比较大,在治疗中观察药物的敏感力,如果对症治疗不敏感,及时换药,以达到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患者,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室内要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情稳定后经常到户外散步,不宜过劳,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糖,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肺结核班会总结篇7

我在北大的5年是一个无比痛苦的经历,后来我做了一个总结,就是我永远在看别人的眼光。因为我是从农村考进的北大,而且连续考了3年,很自卑。考上北大的一瞬间我非常兴奋,但当我走进北大以后发现,自己是如此土的一个人。新东方的创始人很多是我的大学同学,他们开口闭口依然叫我“农民、土鳖”。但今天的我已经看上去不那么土了,因为经过30年的风雨,沧桑已经掩盖了我的土气,但我的内心依然很朴素,因为我一直认为“土的坚持就是洋的胜利”。我进北大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胸怀,因为人的成长需要时间。

刚进北大的时候我还有一丝骄傲,因为我们班50个同学要分成三个小班来学习,我被分到了A班,因为我的英语考分接近满分。但过了不到一个月,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作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非常悲惨。人一辈子要找一个立足点,比如说,在同学面前如果你一无是处,你一定会自己看不起自己,但如果你有一个方面比较厉害,哪怕别的方面不行你也会有奠定自信的一点儿基础。请同学们一定记住,大学里,在某一个方面一定要把自己训练成在全班是第一位的,这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可以是踢足球、打篮球、游泳、唱歌、跳舞等。总而言之要有一样是胜过周围同学的,这样就奠定了一个自信的基础。

在北大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往哪个方向突破都是没有办法的,不管是读书,还是体育。我后来意识到一点,就是我要学习。但我的智商是很一般的,我从小就发现任何东西我要取得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成就,一定要多花半倍到一倍的时间。比如背课文,别人10遍就背出来,我要读30遍才能背出来,但我能把背出来的东西记得时间更加长久,因为你在一件事上花的时间和记忆的次数,跟你记忆的长度成正比。但我在北大的时候,在同样的时间之内,跟我的同学基本上没有办法去比,所以到大二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排在全班倒数第五名。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两种状态,一种是你本来有这么高,但你把自己看得这么矮,当你把自己看成这么矮的时候,内心就充满了自卑,一个内心充满自卑的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而且会非常敏感,甚至某个人的一个眼神你都会认为是恶意的或者是有点儿看不起自己的感觉;还有一种人本来就这么矮,但他非要把自己看得这么高,这就是过分的自傲和狂妄。大学中,过分自卑的人和过分狂妄的人大有人在。在毕业后未来能够取胜的,是能够非常理性地看待自己,内心对未来充满了奋斗精神并且是合理地自信这样的人。这一点,在大学的时候我并不明白,所以在大三的时候我就得了一场肺结核。医生说像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得肺结核,在农村吃了那么多苦,18年几乎没吃过肉,都没得肺结核,结果在北大天天能吃到肉怎么会得肺结核。我说我学习特别刻苦,但考试成绩总是上不去,医生说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肺结核班会总结篇8

肺结核属于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结核杆菌造成[1]。当患者未得到治疗时,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血,咳血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据统计,咳血窒息的病死率约为15%-75%[2],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肺结核并咳血患者中,咳血治疗是患者的首要选择,但临床护理在减少窒息、降低风险等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在肺结核并咳血患者中应用全程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内容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102例肺结核并咳血患者,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1例。实验组51例患者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25-70岁,平均(45.26±3.61)岁;咳血情况:轻度29例,中度18例,重度4例。参照组51例患者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23-72岁,平均(46.82±3.16)岁;咳血情况:轻度29例,中度18例,重度4例。咳血情况:轻度31例,中度17例,重度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均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药物止血治疗,包括止咳类、抗感染类药物等。

1.2.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告知咳血的相关注意事项,并且按照值班规定探望患者。

实验组: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①健康教育。在医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肺结核并咳血的知识讲座,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同时告知患者在治疗工程中应对不适感的方法,比如一旦发生咳嗽、胸部疼痛等症状时,将头偏向一侧,取侧卧位,并且保持呼吸均匀,若症状加深则立即告知医务人员等,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②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叮嘱其摄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等食物,同时禁止吃刺激性较强食物,确保每日饮食的营养均衡。③行为护理。叮嘱患者卧床休息,每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禁止剧烈运动;对于存在少量咳血患者,尽量减少谈话;当咳血症状停止72h后,指导患者行轻微活动,比如伸屈上下肢、翻身等,将淤血排出体外;咳血停止1周后,指导患者家属陪同下床活动,比如室外散步等。

1.3 方法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咳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2)观察两组患者窒息、大咳血、转ICU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20.0版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分组对比采用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咳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咳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的咳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窒息、大咳血、转ICU的发生情况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51例患者中,窒息、大咳血、转ICU的发生率分别为3.92%、9.80%、0,参照组51例患者中,窒息、大咳血、转ICU的发生率分别为19.61%、29.41%、7.84%,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窒息、大咳血、转ICU的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据临床研究发现,在肺结核死亡患者的死亡因素中,以咳血最为常见[3]。因此,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需要及时采取止血治疗措施,与此同时,临床护理工作同样重要。据研究结果显示,在肺结核并咳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可以将治疗总有效率从89.36%(42/47)提升至97.87%(46/47),同时将护理总满意度从80.85%(38/47)提升至95.74%(45/47)[4],既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还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肺结核班会总结篇9

关键词:肺结核病 防治

引言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些年来,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仍不可忽视,防治肺结核病主要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播途经,保护易感人群的办法,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防治。

一、建立组织 加强领导

1、对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应群集群力,层层负责、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建立组织机构,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疾控中心、社会医院、居委会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经常或定期组织,检查、监督、研究布置等工作。

2、疾控中心防治机构,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督促防治工作。

3、由疾控中心领导、与社会医院、社区居委会派专人成立防治小组,主要协调、落实、反馈防治工作,负责对结核病人的防治和管理。

二、宣传教育

1、为了使病人对肺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有所了解、懂得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广播、墙报、电视、讲座等形式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动员人人积极参加防治工作,协助好疾控中心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对患肺结核病人思想上做好细致的工作,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介绍预防与治疗的意义与方法,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上进行妥善安排,促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身体早日康复。

三、防预诊断措施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因此控制结核杆菌在空气中传播,是预防肺结核病的关键,必须做到防有措施,治有办法,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

1、为巩固并提高防治成效,需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力度,鼓励他们“三报”自报、互报、代报。同时开展“三查”有临床症状者查,有线索者调查,有和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普查,通过X线胸片,CT、痰涂片、PPD皮肤试验,细菌学等检查得出分析,就能早发现病人。

2、把好对普查人员身体检查关,如发现有肺结核病人进行登记,建卡、并及时隔离治疗,待痰检转阴后再工作和社交。

3、控制肺结核病人的传染和蔓延,除隔离治疗外,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的不随地吐痰,病人痰液规定吐在配有2%媒酚皂液容器中,集中处理

4、为提高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感染人群患肺结核的机会,新生儿、婴幼儿,青少年及结素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结核纯蛋白衍生物(PPD)法进行皮肤试验,筛选肺结核病人,对密切接触肺结核人员视情况可药物预防。

5、配合好改善病人的生活卫生,是肺结核病防治的重要条件,合理营养饮食,坚持“四高”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同时居室要保持通风,采光要好,并定时空气消毒。科学地安排适当运动、增强病人体质、降低感染率,促进疾病早愈。

6、为了加强防治工作力量,知识的普及,举办结核病学习班,培训各单位防治人员,积极地配合疾控中心,社区医院对肺结核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7、隔离是彻底切断肺结核病传播的重要环节,除少数重症病人住院外,大多数病人都分散在家中隔离和治疗,对于耐药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病人,经长期治疗,肺部仍有活动性结核病人,痰检阳性或阴性者,应集中隔离治疗和管理。

四、治疗

肺结核病的治疗,方案依据病理情况,药物特点合理制定,促使病灶愈合,和防复发,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强调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五项原则。

1、一旦发现病人,必须早期规律性用药,是消除传染阻止疾病发展,避免肺组织破坏的重要环节。

2、全程化疗方案,为强化和巩固治疗两个阶段,实行对肺结核病人初治疗法和复治疗法,初治疗法,主要是初发和痰检阳性的病人。复治疗法是经初治疗法失效后,产生耐药性和慢性纤维空间性肺结核病人,痰检阴性或阳性X线胸片有活动的病人。

3、联合适量用抗痨药,彻底治疗,避免复发,对肺结核病人实施全程督导化疗方案,初治以2S(E)HRZ/4HR等六个月的短疗法。复治疗法以2SHRZE/6HRE八个月疗法等。对少数经化疗不佳的肺结核病人,可实行长期集中管理和治疗。

4、用药注意事项,抗结核化疗药物遵循原则,注意观察药物付作用和不良反应,并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5、并发症的处理,患肺结核的病人少数由于病情长,耐药、不规律的用药等导致疗效差,体质弱、并发症多,对治疗和预后都有很大的影响,成为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如慢性纤维性空间性肺结核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等,自发性气胸、脓胸、大咯血等。在有效的化疗条件下,要及时妥善积极地治疗并发症。

6、对查有肺结核病和接受治疗的病人要认真登记和建立资料、档案,对每个病人治疗情况均有病历详细记录等进行分析、评价、定时组织随访、复查、指导防治措施。

五、总结语

综合上述,肺结核病这一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是个重要性公共卫生问题,它造成相互传播引起疾病,严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肺结核班会总结篇10

第一天走进了科室,强烈的感觉到了手足无措,每个医生都在紧张的完成手中的工作。交班时,院长说了句话:不管是医生,实习生,见习生,所有的人都要穿着白大褂,意味着在所有病人面前你们就是个医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尤其是实习生更不可以放松警惕,要尽职尽责。我怀着有责任心的决定开始了。

每天,提早半个小时到医院。1.将管床病历整理出来;2.参加交班工作,认真听是否有特殊病号,如果有,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去学习一下;3.跟着老师去查房,询问病人是否出现不适,有那些不舒服,不舒服时服用过了什么药,现在的感觉如何;老师经常会提问,所以在此之前要对自己管床病人的病情很了解,不会的要很快的查阅课本,对着病人重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住老师所要开的医嘱。查完房后帮忙将病程记录写好,医嘱开好,化验单开好,请老师核对签字后交予护士办理。4.记住要出院的病号,协助办理出院小结,填写各项出院事宜,在第二天准时办理出院。5.每天要跟着老师收病人,学习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描记心电图。

在内儿科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我遇见过的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总结有: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美尼尔氏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颈椎病,类风湿,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肺部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贫血,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低血钾病,脂肪肝,新生儿窒息,小儿支气管肺炎、肺炎、消化不良性腹泻伴脱水、急性扁桃体炎、哮喘、腮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川崎病等疾病。

从上述临床常见疾病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当前疾病存在以下特点。一、老年性疾病常见,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的趋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容易罹患各种内科疾病。二、多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偏于肥甘厚腻,生活习惯与起居规律异常,“富贵病”,“三高征”常见,并有年轻化趋势。三、病因多为外感,饮食,情志与体虚。四、农村条件相对落后,诊疗费用偏昂贵,因此病情多迁延加重。小儿性疾病起病急,发展、转变快,由于家长医学知识的缺乏,导致久治不愈和后遗症多。

由此观之,关注老年人、小儿及老年性小儿性疾病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合理饮食,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提倡体育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完善农村医疗建设,能促进疾病早期诊断,早日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