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十篇

时间:2023-06-02 15:01:52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篇1

关键词:教学资源建设;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改革;工程能力

数控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主干专业,各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课程的侧重点不同,但多数培养操作型的技术工人。沈阳工程学院根据专业招生生源的特点,结合本校在典型企业的就业现状及发展规划,确定了本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的“金领”人才,数控机床加工与零件编程是核心技能之一,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为主干专业课程,具体的能力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数控机床加工的高级操作能力,能够加工中等复杂零件;具有中等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能力,能够编制较复杂零件的制造工艺和主流型号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

以就业为人才培养出发点,调研典型机械制造企业,按照企业的生产实践流程和岗位技能要求培养学生。以企业实践过程为任务流程,规划了课程群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大体系,并构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一、数控加工与编程能力课程群规划

通过调研学生近五年就业的典型制造型企业和潜在的企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主管、技术主管、生产主管座谈,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产品和数控工艺与编程现状,凝炼出企业对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人员的能力需求,结合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对应各职业能力需求,制订出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构建支撑课程群体系。

制造企业需求的数控加工与编程岗位能力包括识别工程图纸的能力、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数控工艺的制定能力、数控零件的程序编制能力等。理论课程体系方面,在专业必修课中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整合成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培养典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和加工能力。在专业选修课程体系中设置数控车(铣)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数控车(铣)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数控工艺员鉴定培训、制图员培训、三维建模资格证书培训(UG、SOLIDWORS等系列)等,此类课程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提供相应培训,增加就业资本;选修课程开设模具制造、先进制造技术等数控加工与编程的拓展课。实践课程体系方面,分为理论课程内试验、课程设计、实习和实训等部分。专业素质教育方面,为学生课程外自修环节,包括数控车床和铣床的中级工和高级工操作等级证书、制图员证书、三维设计证书、数控工艺员证书、各种省级以上相关竞赛获奖证书、专题讲座等。取得相应相关学科证书的学生将获得学分加分或课程减免的激励,专题讲座既有教师讲座也包括学生讲座。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依据课程体系制定资源建设的总体架构,体系组成上包括课程总览、理论课程、网络课程、课程设计、实验、实训、试题库、考证培训、软件资源、信息交流等模块资源,具体的资源素材重点建设内容如表1所示。

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作为资源的支撑平台,利用教务处的清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库模块为资源库管理平台,进行资源的管理,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和检索使用。

资源库建设首先制定底层素材技术标准、学习情景素材技术标准、元数据技术标准等。资源编目及属性描述需遵循教育部教学资源数据规范,尽量采用精简数据格式的视频和音频格式文件。在建设上采取校企联合方式,与专业实践企业基地密切联系,媒体素材取自企业实践的案例;紧跟企业技术发展趋势,改革课程体系培养“无缝对接”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紧跟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集成化制造的大潮,大力发展工程软件资源建设,选择典型的行业工程软件如表2所示。素材建设着重利用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和动画仿真技术,使课程形象直观。

建设途径采取教师自制、学生项目参与、网络下载和企业资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每位教师负责收集对应的资源,资源收集后定期进行评审和定稿。

利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编辑软件进行素材编辑处理,保证分辨率和清晰度。加强数字化版权保护意识,利用密码加密的PDF文件代替WORD文本文档素材,利用密码加密的PDF文件代替POWERPOINT课件文档素材;为压缩打包文件设置解压密码;利用视频加密软件对视频进行加密处理,播放时输入密码方可播放;利用水印工具为视频和图片素材添加可见或不可见水印。

参考文献:

[1] 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2007,(3下):16-20.

[2] 罗红.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69-70,73.

[3] 王海根,马剑.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30-32.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篇2

[关键词] IPv6;数字化校园; 教学资源

[基金项目] 本论文属于湖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IPV6技术在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C1024。

【中图分类号】 TP3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89-1

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准、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建设数字化校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高职院校占领信息制高点的一个有力举措。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都是采用IPv4网络的接入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由于IPV4在地址分配上的弊端和安全性能上的不足,IPv6网络应运而生且迅速普及,并因之催生了下一代计算机网络。其全新的服务体验、实时的通信功能、高速的传输速率、安全的性能保障极大超越了IPv4网络。如何充分利用IPv6环境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和局域网带宽优势,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建设合适的高职教育教学资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IPv6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概念

IPv6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是各种关于教学的资源的汇集,将常见的文本、图形、图像、表格、幻灯片、音频、视频、动画、交互式课件、虚拟实验等类型的资源,构成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库包括媒体素材、试题库、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8大类内容

二、IPv6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优点

(一)连接高带宽网络的速度快,方式简单。IPv6技术的地址特性基本上普及数码设备具有IP的技术。只要在网络的覆盖下,使用者就能运用数码设备连接教学资源库来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

(二)网络资源充裕。网络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了如视频、声音、多媒体动画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由于IP地址的扩容,相应的教学资源的网站也会丰富起来,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会增加。

(三)兼容性更好。IPv6在实时视音频信息的传输、组播功能和对信息流的支持等几个方面扩宽了作用,可以把以视频教学系统为主的实时在线教学和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式教学组合起来,这样网络教育的双向互动成为了可能。

(四)教学系统安全性高。IPv6通过封装安全性净荷(ESP)头和身份验证头(AH)来实现身份验证和安全性,主要包括安全密码传输、加密和数据包的数字签名这三个方面。

三、科学构建IPv6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库

IPv6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库结合了先进的IPv6技术、实时协作平台和群组协作解决方案等核心协作工具与服务,集应用、协作服务和个人服务三个基本层次于一体,能够把人、场所和事件等基本因素统一在一起。系统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即管理层、应用层和用户层。

(一)管理层。管理层负责低层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包括教学资源的入库、修改、删除属性设置等相关管理功能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进行这级操作;

(二)应用层。应用层实际上是系统提供各种功能的网页动态生成层。在中间层服务器中存放有各种应用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模块、用户注册模块、用户登陆模块、资源导航模块、资源浏览模块、资源检索模块、资源评价模块、资源上传模块、资源下载模块。通过这些应用模块,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备课时选择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进行灵活组织和编排,形成具有个性的课件,让教师在授课时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可根据学习的需要选择资源,辅助学习,进行测试应用层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质量的好坏。

(三)用户层。用户层由用户浏览器组成,面向终端用户用户通过浏览器与服务器相连进行有关操作,包括从资源库中查询所需资源并下载到本地机,进行有关资源的上传和学生在网上进行测试等。

四、结束语

实现IPV6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技术设备和资金,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花费一定的时间和周期来建设,所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应该让更多的学习者去应用,才能进一步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广大师生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为一体的先进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东占.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教育现代代进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2,(5).

[2]李彦武,谭增高.校教学资源库的结构与实现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2008,(10).

[3]沈晔.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应用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2).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69-02

1 前言

初中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一方面取决于他们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受到教师日常教学过程的影响。初中数学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含基础的几何、函数等内容。这些知识内容相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且有一定难度,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数学课程学习之后逐渐拉开差距,无法跟上教学步伐。因此,应该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推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让初中数学日常教学更加具备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 初中数学数字化工具的应用

电子白板是当前比较通用的数字化教学展示设备,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连接以及多数据输入端口,能够让电子白板上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初中数学有很多内容涉及图形,需要图形和数字的结合。过去一般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绘制,然后进行讲解,效率相对比较低下,而且不能够更好地将数形结合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因此,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就相对比较重要。

如在教学“三角形相似”过程中,三角形如何为相似,在数学课本中提出几项推论,学生掌握了这些推论方式也只是从抽象角度进行了记忆,并不能够对于三角形的相似进行更加形象的思考。而通过电子白板的方式,能够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灵活。数学教师可以让两个具备相似特征的三角形,在学生课堂演算后,根据相关的定理、推论,以图形推演、叠放的方式看看是否相似。这样学生不会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理解三角形的相似性,而是能够从三角形的具体形态上产生相似性的概念认知。

三角形的相似性不同于三角形的全等。全等是通过数字演算之后,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全等的,而相似性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符合相似性的定义要求的图形。以电子白板的方式,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相似性有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帮助他们产生更为积极的数学学习热情[1]。

又如在初中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去要自己动手绘制直角坐标系,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记坐标,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相对比较低,不能够帮助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数学直角坐标系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演变得更具趣味性,数学教师只要通过电子白板就能够将相关的图形资源进行整合和演示。数学教师引入线段等基础图形,然后通过电子白板列出直角坐标系的几个要点,突出显示出来,如单位长度、坐标原点以及方向等,都可以用电子白板进行重点显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绘画,通过当场绘画,以电子白板中的点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更突出地掌握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2]。

3 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建立自己的数字化资源库,将重点习题以及典型性范例传输到内在的网络中。在电子白板等教学信息化工具的支持下,能够更加方便地调动这些资源。电子白板作为其中一个数字化输出终端,也需要一系列的资源作为支持,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演示。因此,在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只有将数字化的资源库建设作为一个关键项目,才真正有助于数字化资源的流通。建设数字化的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库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建立初中数学教学团队进行研究开发,并筛选一系列的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进行组织和重新上传。初中数学教学资源虽然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都能够下载到,但是其质量良莠不齐。在开展数字化资源教学过程中,只有以足够的数字资源作为支持,才能够让数字资源调动更加顺利。资源的筛选和录入需要专门的教学研究人员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因筛选不当导致教学资源质量低下,不利于后期数字资源调动现象的出现。

其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教学输出端口之间,需要更进一步进行数字化传输的优化设计。这其中就有数据库搜索优化的问题。对于学校内部的数学教学资源而言,不仅要根据知识点模块进行区分,也应该按照日常教学的进度、年级进行区分,形成多搜索条件的搜索工具。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调动过程中,就能够更快速地检索到需要的资源,从而开展数字化教学。

第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资源演示上,应形成数形结合的基本思路。因此,数字化资源库中,数形结合的内容应该作为一个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对于初中数学学科建设而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掌握解题方法更加重要。因此,启发性的资源也应该纳入数字化资源库的范畴中。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思维锻炼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资源应该在数字化资源的布局、调动上得到体现。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是分析数理关系,但是没有深入到本质上将数学教学内涵挖掘出来,不能够形成综合性思维。因此,图形和数字的结合,以及其他多种思维应该纳入教学范畴中,以综合性的数字化调动作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

最后,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库应该定期进行更新,避免教学资源老化。数学教研组应该搞好对数字化教学的技术维护,保障数字化资源库的存储、调动等一系列动态数字化链条的正常运行,让学生能够得到更为优质的数字化资源。

初中数学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和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工具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数学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水平,掌握数字化教学的模式和思路,从而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引领整个初中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也需要数字化的资源作为支持,才能够逐渐培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数学思维。初中作为承前启后的教学阶段,初中数学的教学应把握其关键,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科学化和高质量化,全面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初中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科学的思维,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更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帮助初中数学学科提升教学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除了依靠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进行呈现之外,还应该注重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进而促进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金鑫.试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90.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篇4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整合是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系统中的原有要素,通过协调和优势互补,组合成为一个更佳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整合,就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引进、修改完善为主,以开发为辅的方式,更经济、更有效地形成一种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中小学教学需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策略和方法。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课件、主题知识网页、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和师生利用计算机创作的各类作品等;还包括应用于教学研究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光盘,应用于教师进修的数字化教材和拓展师生知识视野的多媒体资源。

1978年,当我国恢复电化教育事业的时候,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专业电化教育机构,都感觉到资源是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主要瓶颈。于是,开发教学资源、加强资源建设便成为突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最主要工作之一。但是,二十年之后,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这种呼吁仍不绝于耳。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据了解,2003年底,中央电化教育馆就通过采集、编辑、整合等多种途径,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库。以每周4G的数量,通过卫星IP广播向全国免费提供教育资源。2006年5月,在教育部农村现代远程工程光盘审定会上,就收到23家出版单位报送的1231个条目的7695张光盘(如果按每张光盘4个G的信息量计算,大约有3万G),内容覆盖小学初中的22个学科,配套教材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9个主要版本… …3万个G,这是多么大的信息量啊!为什么人们还是感到数字化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呢?为什么在一些企业倒闭了之后,还是有那么多的软件开发企业“前仆后继”,甚至重蹈覆辙呢?

仔细想一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资源建设处于信息孤岛的境况,人们只知道资源重要、资源紧张,却不知道全国资源建设的整体状况。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一方面我们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使用者在大声疾呼“资源严重不足”,此外,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仍在继续。因此,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2004年6月24日到中央电化教育馆视察时说:“现在资源很多,需要进行整合”。她还明确指出:“资源建设要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前期以分散为主,后期以集中为主;坚持收购与整合相结合,前期以收购为主,后期以整合为主。要把适当开发与收购结合起来,加强对社会上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开发的资源的审查工作,抓紧研究运作的机制和方法”。在这段讲话里,小娅副部长三次讲到整合!

笔者认为,在过去的十年,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推进的。

组建资源中心统筹全国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建设

2000年7月26日,中央电化教育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央馆资源中心”)成立,开始了对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工作。

2004年5月24~26日,央馆资源中心组织30多位中小学各科高级教师,对16家出版企业提供的760课时的光盘进行了审定。

同年9月13~18日,央馆资源中心组织70多位专家,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需要,对教育部办公厅7月公开向社会征集的42个单位提供的1800种教育资源进行了评选,共遴选出187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教育资源,供中小学选用。

2004年12月22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通知》(教人函【2004】33号)指出: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适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决定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以下简称资源中心)。资源中心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通知》明确规定了资源中心的任务:①承担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规划与协调工作;②收集、基础教育资源需求信息;③组织基础教育资源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工作;④建立基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的专项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负责基础教育资源发送、技术支持服务网站的管理工作;⑤承担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及资源服务网的管理工作;⑥组织基础教育资源的研究评价、推荐和交流工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建立,是教育部通过整合的策略与方法,加速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决策。资源中心成立后,即迅速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为契机开展工作。

2005年4月9~15日,在京组织专家根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的需要,对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教育资源进行评选。

2005年9月10~16日,在京组织首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初审。

2006年4月7~15日,在天津组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的中审,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中小学高级教师对67200件教学资源进行了审定。

2006年5月10~17日,在京组织专家对23家出版单位报送的1231个条目的7695张农村现代远程工程光盘进行了终审。在审定会上,专家们还对部分内容需要修改的光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

到2006年底,通过卫星IP广播向全国免费提供国家征集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已经达到每周12G的数量,是2003年底的3倍。

上述工作使我们认清了两个问题。第一,搞清楚了现有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情况,得出了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很多”、“初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问题… …教师和学生对提供的资源表示满意”的初步结论。第二,随着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革创新,用更好、更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机制来推进资源建设”。

正是基于这些分析,资源中心于2007年12月在京召开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项目监理专家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了资源建设的监理机制。近60名高校和相关教育科研机构的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18个学科和专题专家组,对中标的53个项目的开发工作,进行了从“准备阶段―样品开发阶段―开发生产阶段―产品收尾阶段”的全程监理。到2010年中,已有近1/3的项目通过了验收。

在对已有数字化资源审定的基础上,通过公布选题、公开招标、全程监理的方式,组织资源开发的专业机构参与资源建设,是在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中“以引进、修改、完善为主,以开发为辅”的整合思想的最好体现。

制定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为资源规范的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规范教育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简称“元数据规范”),经教育部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2002年10月30日正式颁布。

“元数据规范”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同时参考《都柏林核心集元数据(DCMES)》、《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GEM项目及澳大利亚EdNA项目的词汇分类方法,定义了一组用于元数据元素编目的受控词汇及相应的词汇表。

这一规范的制定虽然旨在“对希望在学校、企业、其他机构和个人的教学资源中使用元数据的用户提供一套资源编目准则,以使读者能快速、有效地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及门户网站中检索到所需的教学资源,广泛地实现资源共享”,但实际上,也对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

例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就依据“元数据规范”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发技术规范》;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则在此基础上,根据首都的实际情况对元素限定词概要进行了增补。

可以说“元数据规范”的制定、颁布与实施,使我国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了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只有这样,资源的整合才可能实施和实现。

改革创新,百花齐放,多种方式整合教育资源

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统筹组织下,依据“元数据规范”的统一标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改革创新、百花齐放,采取了多种整合方式加速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上海的同行们认为:教育资源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该是一个“缺失―供给―平衡―缺失―供给”不断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它与整个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累积过程,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也需要不断地循环上升。因此,在资源建设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基础上,2004年9月~2005年12月实施了二期工程:通过网络联盟机制,在进一步完善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开发和有偿购买等手段吸引更多社会优质资源加入,创建上海教育资源网的品牌。到2006年12月,上海教育资源库已累计达到2803G资源,完成了网格化资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研究性课题和主题学习等多种符合二期课改要求的教学资源,并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的推进需要,按照基础型资源、拓展型研究性资源、两纲教育资源和引进资源四大部分进行全方位建设。

北京资源整合的指导思想是“广纳天下资源,服务中小学师生”,采取的策略是在北京市中小学资源网上建立网上资源超市――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edures.省略)。在这个平台上,汇集了几十家资源提供单位(资源开发商、普通高校、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机构)。这些资源提供单位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准入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教育软件资源内容审查标准(试行)》将自己的资源放在托管于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供广大师生浏览和下载。为了保证这些资源得到有效使用,北京市还为每个中小学教师配备了带有电子货币功能的资源卡。这样,既可以使资源提供方能够根据资源下载的数量得到相应的利益,也可以使广大教师能够很方便地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对于教学需要而资源平台上暂时没有的资源,他们则采取了购买地方版权、引进开发商和组织开发的多种方法加以补充。目前,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上的资源内容已经覆盖中小学各学科、各年级,资源总数达到48万余条。资源平台还提供了14个特色频道服务和期刊文献系统,涵盖资源达340余万条。截至2009年底,北京教育资源网共有注册用户48万名,已绑定身份的教师用户17万名。为了更好地使资源建设更符合一线教师的要求,也为了更好地调动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北京还开展了管理员及学科版主的聘任与管理工作,管理员已覆盖全市各区县,212名学科版主已覆盖20个学科。

广东省的做法不同于北京和上海,他们的资源整合概念是建设资源库群。2002年,省教育厅斥资1200万建立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库。随后,一些地市也建立了各自的资源中心和资源库。这些地市资源中心上联教育部和省级资源中心,下联市区县资源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群,实现了全省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互补。目前,广东省的教育资源中心已拥有教学资源1200G,其中,仅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就达500G。这些资源覆盖了小学的所有学科。

山东的资源建设是通过课题研究实现整合的。针对近年在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资源内容低水平重复,资源分散、难以集中、不易共享,资源技术标准不统一、内容良莠不分的状况,为了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全省各级电化教育机构和部分中小学参加的《网络课程开发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批准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近200名中小学教师组成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初中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学科课题组,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和课题组规定的《网络课程的内容要求》、《网络课程资源制作规范要求》开发网络资源。目前,该课题研究已经实现了共建共享的预期目标,所开发的资源已被广范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是在活动中发展和提高的,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也是在活动中整合和发展的。在资源建设活动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三个:一个是始于1998年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个是始于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一个是始于2002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重视和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承办的旨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活动设置了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网络课程设计等赛项。全国32个省级教育部门、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各有关高等院校和武警部队院校参加了这一活动。14年来仅报送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就达近3万件,其中中小学报送的超过2万件。

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以“丰富中小学生学习生活;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搭建了一座展示、交流信息技术教育成果、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平台。全国各个省级教育部门(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组织本地师生参加了这一创作活动。这项活动共设立了网页、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动画、平面艺术设计、程序设计等项目。10年来,直接参与这项活动的师生超过2500万人,1.5万件作品被推荐参加了全国总评。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已被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这些优秀作品还被挂在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供全国师生浏览和使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规模,由首届全国仅13个省市300多人参加,发展至今,直接参与的师生累计超过2300万人,关注活动的人数超过6500万人。该活动针对学生和教师设立赛项。学生赛项包括主题网页、动漫、DV作品等;教师赛项贴近教学实际,包括教学实践评优、优秀课件评选、网络教研团队等。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 理论与实践 课程群 数字资源 建设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教学拟借助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理念,通过课程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捆绑实施包括以远程教学和教师工作坊网络学习为形式的“空间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O2O模式),以微课教学为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体验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研讨式教学等新教学方式,从而推进科教融合、学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课程群教学综合改革模式的实施。

一、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目标

1.以课程资源建设为契机,优化教学条件,推动课程教学方式改革。通过推动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进一步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2.以信息化教学为突破,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群建设。通过课程资源群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建设,加大信息技术融入外语学科教学研究,更新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观念,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深入推进混合学习,提升教与学效果;推进课程群建设,加大课程群重组整合力度,明确课程群体系下各门课程的定位、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

3.以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为抓手,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打造教学团队。近70 % 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自愿开展信息化教学,常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近80 %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有少部分人是通过各种培训获得的。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建设,引导项目团队教师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与水平。

4.以信息技术与外语学科教学深入融合为目标,以建构学生个人体验知识为出发点,以倡导实践取向的3DR课程教学模式为路径,力争实现课程群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度变革,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注重学生的反思性实践,通过协同培养,引入基础教育一线真实课堂课例,以此推动课程群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直观性。

5.以构建课程群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价机制为契机,探索高校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标准,完善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浓厚氛围,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二、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内容

该课程群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建设拟从课程群信息化教学顶层设计与实施、课程群数字资源开发与建设、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和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四个方面予以整体推进。

1.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顶层设计与实施。根据该课程群建设理念、目标和思路,按照课程教学实施模式,项目组着力探索课程群信息化教学顶层设计与科学实施,其中重点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探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加强教学,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研究课程群中课程性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来凝练整合思路;通过把握信息技术的当前应用状况,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分析,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来探索整合办法;通过教学过程的细节描述,明确教学过程和目标,作出技术手段的选择与取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科学判断,信息技术工具作用的有效发挥,虚拟和现实条件的综合使用,来探索课程群信息化教学的科学实施路径。

(2)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系统变革。英语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了师生互动的虚拟环境,教师可以在公有云共享空间中按照流程完成职业英语的课程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和资源。课中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学生既能实现传统的课堂学习,能实现基于云共享资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分析信息化教学对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估、实践模式、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系统变革。

(3)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探索以信息化教学改革为契机,以课程群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为抓手,评估和优化现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深入系统研究,探索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提升职前外语教师培养质量。

2.课程群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该课程群拟通过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开发与建设来推进信息化教学。为此,项目组将“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界定为包括学生和教师自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

根据《吉首大学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要求》,项目组将课程群信息化数字资源概况为9类(如图2),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单、微课、教学设计、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内容。

3.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另一项内容为探索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积极探索将开发和汇聚的课程群数字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分析评价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的同时,构建对信息化教学本身的评价机制。

4.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以课程群建设为契机,加快课程教师团队建设,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选拔、培养、造就课程教学团队骨干教师,构建一支专业高效、结构合理、敢于创新的信息化课程群教学资源建设团队。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主导者、管理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团队建设重点拟从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训、课程群教师团队集中研讨机制构建、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

5.人员组织。根据《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本科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归属与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按照《吉首大学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要求》,外国语学院拟组建由分管教学副院长牵头的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Y源建设工作小组,整合组建包括课程负责人、参与人、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秘书、专业负责人、教学督导、青年骨干教师在内的管理和建设团队,力争为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构建一座师资“立交桥”,全方位参与课程群建设及其相关的数字资源建设。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能力在教学中有效地、系统地运用信息化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指导学生不断探究更多的信息化学习资源。

6.管理与运作。该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的管理与运作,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实施,分类负责,协同推进”的原则予以稳步推进。

统一规划:项目按照申报方案,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顶层设计方案,既涉及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本身,又同时关注课程系统改革,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重点研究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评价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等。

集中实施:作为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项目,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按计划分阶段集中实施,以确保项目课程团队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分类负责:按照横向的实施项目(即: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开发、课程数字资源应用与评价以及教学团队建设)和纵向的实施课程(共8门课程)予以分类,以课程教师团队为基础,采取课程负责制,即每项课程建设从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信息化教学融入与推进、课程数字资源建设、课程团队建设方面予以分类实施。

协同推进:在课程负责制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通过专题项目建设予以协同推进。通过支持课程群所属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新开课程建设项目”、“信息化教学应用立项建设项目”和“空间教学课程立项项目”等配套项目申报、研究和实施,协同推进课程建设;通过组织开展教师微课教学比赛、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提升教师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验证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建设、协同推进机制。

三、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技术要求

以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为依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英语教师职前教育,推行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所使用的数字资源必须严格按照信息技术科学规范和要求建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从资源开发的角度,设计了各类资源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应符合的最低技术要求:

1.音频素材建设技术要求。

数字化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11 KHZ。

量化位数大于为8位。

声道数为双声道。

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

数字化音频采用WAV格式为主。

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格式。

MIDI设备录制音乐使用MIDI式。

音频数据都要制作成REAL流式媒体格式(rm或m3u)格式。

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及民族语言版本除外)配音。

英语使用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学习和材料除外。

音频播放流畅。

2.媒体素材建设技术要求。

媒体素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遵循回溯检索性学习(the retrieval task)原则,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内容精准,繁简恰当,表达清晰。

内容符合知识模块要求,知识模块(modules)包括的课程活动有8-15分钟的讲座视频,嵌入式小测验、课后测验和考试、同伴评价题目、在线作业、调查题目、提供背景资料,课程讨论区、视频群聊等。

视频呈现模块化,每个主题约为3-5分钟,方便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观看;重要知识点处,须嵌入交互式问题,方便学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涉及背景资料时要嵌入超链接,方便学生先链接到网上查看资源,然后立刻返回原处。

项目课程数字资源建设,要最大发挥资源库的功能,括资源的索引编制、、修订、删除、传输、审核和检索等等。资源按照学科组织建设与使用,按照物理属性分类存储与管理。课程资源库的系统管理功能,用户管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计费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统计与分析、分布式复制。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信息化教学改革,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构建职前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卓越中学英语教师”为根本目标,以倡导实践取向的“3DR课程实践模式”和科教融合、学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学教模式以及联合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参与的“协同培养”模式为抓手,以实施“空间教学”、体验式、研讨式教学为手段,以推行“翻转课堂”变革课堂教学呈现模式,以开发“微课”等信息化课程资源,引领自主学习来变革学习方式,通过师范生个人教学实践与反思体验,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做中学”,必将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包括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与结构建构、课程实践模式选择、课程评价实施、课程资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群教学综合改革。

参考文献:

[1]莫兼学,华丽.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7):310-311.

[2]秦勤.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71-172.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数字化教学资源 平台建设

一、平台建设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数字化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作用于教学,对教学条件及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思维观念、思维方式等具有深刻的影响。

90年代底末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Web教学平台,例如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由英国Columbia大学计算机系开发的Web CT,中央电大系统与TCL合资开发的电大在线,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Vclass等。但如果直接使用上述系统来搭建我系的教学资源平台,则由于这些系统是被当作通用系统来开发的,它们的功能显得太过繁琐,某些操作流程也不完全符合我系日常的教学工作模式,特别是适合我系学科建设的教学资源相当匮乏。

在学院大力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同时,我系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拟采用.net技术自主研发一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该平台将作为学院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分支,充分利用我系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整合现有学生的数字化信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突出我系在现代化教学中的特色。平台的建成将促进我系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二、功能需求分析

教学资源建设首先要树立以学习者为本、为学习者服务的教育思想,体现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理念,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该思想指导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面向的用户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以教学、管理为目的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有差异,一方面要积累数字化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需要提供对资源合理化利用的管理支持。

平台在使用上应该体现以下特性:

1.交互性。传统的教学信息流动具有单向性,教学信息只能从教师方传到学生方,学生处于被动的接收信息,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网络信息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

2.个别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选择网上由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时效性。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平台接收教学信息既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所谓实时的就是教学信息资源一旦被到平台上就能被所有学生及时接收。所谓非实时就是指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访问不局限于某个时间,在某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只要该教学信息不被删除),对它都能进行自由、有效的访问。这非常有利于重复学习。

经过对日常教学经验的分析总结,教学资源平台应该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数字化教与学的环境。教师可在平台上网络授课视频,学生可自主选择并自主学习课程。学生之间可围绕所学的课程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的辅导答疑子系统进行深入的教学互动。平台还可实现作业、测试、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多功能教学管理支持,以期通过该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教与学环境。

三、主要功能的实现

1.学生自主学习子系统。采用B/S结构。教师通过平台的教学资源系统,可以把教学资源,例如某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实验报告、教学视频等通过文件上传的方式添加到服务器上对应类别的目录里,供学生浏览和下载。这些资源可以被学生随时重复性的使用,并且能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增长及时的扩展教学资源和更新教学资源。

2.学生在线测试子系统。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系统结构模式,利用.net技术实现。首先通过建立计算机专业各学科题库,题库中的题目按课程类别被保存到数据库中相应的课程题库表里。例如 “计算机应用基础”题库表,题目的类别按照教材章节划分,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 pointer”、“多媒体技术”、“网络基础”以及“网页设计基础”;“C语言”题库表则可以分为“函数”、“结构体”、“数组”、“顺序”、“选择”、“循环”、“指针”、“文件”。教师利用平台的题库管理子系统可以方便的对题库进行扩展和删除题目,并可灵活设置考试时每个题型的题目数量,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选择题型中“计算机基础知识”10题,“多媒体技术”、“网络基础”、“网页设计”“操作系统”各5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题库应该支持图形题,为此在题库表设计时应该设计一个类型为image的字段用来存储图形题。其次在线考试系统应该能缓存考生的答题结果和考试时间信息以防止考试过程中如断电、死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为此利用.net对象序列化技术的将题目类的实例序列化后保存到客户端的特定目录下,如发生意外可以重新进入在线测试子系统,将保存的续考文件反序列化为题目对象后继续答题这种方式即适合B/S方式也适合C/S方式并且序列化后的题目不能直接被学生用文本的方式打开,起到了加密的效果。最后在线测试系统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测试时因为会涉及到“Word”“Excel”“Power pointer”操作题,需要学生打开相应的软件进行设置操作,这时系统在进行智能评分时需要调用客户端相应的软件所以采用C/S结构利于精确评测学生操作是否正确,当然如果只是学生平时的自测可以采用B/S模式这时学生操作后系统不能进行智能评分只能把正确的操作步骤文本通过浏览器显示给学生;而“C语言”测试则可以完全采用B/S的方式,虽然程序设计题也要使用VC6.0软件,但完全可以在客户端编写调试后将源代码和调试结果文档传回服务器通过对文本字符串的分析来进行智能评分。

3. 作业管理子系统。采用B/S结构。学生通过客户端浏览器上传作业压缩包到服务器端指定的学生文件夹下。教师通过系统可以从不同的学生文件夹下下载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再将批改结果上传到各自文件夹下反馈给学生。同时通过作业平台的消息系统通知每位学生的作业批改完成情况。

4.辅导答疑子系统。作为体现平台交互性的一个主要功能,同样采用B/S结构。学生通过该系统选择问题类型,然后录入自己的问题并到网络上。教师通过不同的搜索方式浏览问题,例如按时间排序查找最新的问题,查询还未回答的问题以及按学号查找某个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等。并可以对所有问题进行删除管理以及对某个问题的跟踪回复。

四、总结

现已初步搭建了该平台,建立了诸如各学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视频、题库等数字化资源;同时也实现了作业管理、辅导答疑系统;特别是由我系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和“C语言考试”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并实现了智能化评分。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运作的过程,先从计算机系入手从而推广到其他专业的学科建设中去以促进整个学院的学科建设数字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敏凤.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2): 6-9

[2]刘红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情报探索 2010, 5:95-97

[3]刘志宝.朱岩.数据库中图象数据在网页上直接显示的算法与实现.信息技术.2010, No.22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篇7

【关键词】数字教学资源;激励机制;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8-0059-03

一 引言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在目前各高校中,校园网硬件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推动教学信息化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各高校都在加大力度推进以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的教学信息化的实施。從各高校建设情况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形式虽有不同,有的直接采用如Blackboard等商业教学平台,有的以开源网络教学平台如Moodle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需求开发,有的则根据学校实际实施自主开发。自主研发的好处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宗旨、改革目标和教学理念融入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中。绝大多数高校都拥有了一套,甚至是多套网络教学平台。但從各校的实际使用情况看,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数字教学资源不足。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更重视科研工作,教师无论是职务晋升,各种奖励评比都以论文和课题为依据。因此,在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從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成为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二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字教学资源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保证和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关键。缺乏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瓶颈。当前的状况是,大部分高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处于,一是分散,如“精品课程”网站,各学科教学网站等,资源单一,而这些网站多数是申请项目时建设的,项目完成后就缺少更新的动力,结果是更新不及时,资源“老化”;二是数量有限,由于教师主要精力更多的是倾向科研工作,使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进度缓慢,特别是优质的、自主的数字教学资源数量有限。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发展网络教育的核心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网络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对信息资源的学习、交互、共享才是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

2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的工作,既要有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又要能够從教学内容角度、实用性角度、技术角度等考虑如何选择和建设资源。因此,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就各高校现有的状况看,还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1)观念上不够重视。对于信息化教学工作,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组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予以大力推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些教师由于已经非常熟悉自己的课程教学过程,教材、课件年年都用,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经历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要其花费更大精力去信息化改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信息化教学也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因此,在部分教师中,在其观念上还存在不重视不积极的情况。(2)现行管理体制需要改革完善。就各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现有的各项制度看,不论是职务晋升,各种奖励等都以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的多少为依据,教师也就更加重视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则以完成的教学时数为依据,对于是否进行了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改革则很少体现。网(3)部分教师存在技术障碍。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内容要满足教学的有关属性,符合教育教学资源的有关标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传递正确的教学内容,支持教师的教学,提供学习工具,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就其资源类型来说,主要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档等,在很好地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数字资源建设中资源格式、大小、质量等要求,根据需要有的要有很好的互动性,有的要新颖、美观、有吸引力等等,这些都需要资源的制作者(主要是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等技术能力才能完成。很显然有的教师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就严重影响了其投身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4)学校的自主性资源较少,对于有针对性的本校资源含量就更少。要很好的实现信息化教学,数字教学资源量的多少是关键。但由于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又质量优良的数字教学资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有的教师就到互联网上下载共享资源,这样的资源由于缺少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作为参考资源还是可以的,但要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即老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则很难更好地满足需要。研究制定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就十分重要。

三 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是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信息化的可行性措施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篇8

关键词:中职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77-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强优质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的目标,这是未来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成为国内各高校和教育机构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在硬件基础环境日趋成熟的条件下,资源建设,特别是优质资源建设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热点,发展与教学密切结合的教育资源,促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

我校是第三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在重点专业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是重要的建设项目,为此,学校决定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易平台),在两年的时间完成开发全校网络学习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建设价值

1.1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提升其课程及资源开发能力。数字化建设成果使专业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过程中,能够接受到资源所传递的课程开发理念,企业、岗位信息,资源开发思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渐渐更新理念,渐渐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渐渐提升资源开发能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是院校专业发展的巨大推手。

1.2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我校拥有4500多名在校学生,同时每年有8000人次左右的社会职业培训,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学习需要大量权威、完善、有效的学习资源。利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易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分享建设成果,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1.3满足学校中职示范校专业建设要求,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中职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成果是学校示范校验收能否顺利通过的重要因素,由于专业建设具有无形化的特点,从而如何将分散的、无形的专业建设成果进行统一的展示成为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问题。本项目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紧密联系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验收标准,为学校提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素材建设3级一体化的学校专业建设展示平台,将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成果可视化,满足学校专业建设验收标准,同时推动学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1.4满足企业对职业人才培养需求,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根本就是为企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需要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切实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所以在该项目的建设中,联合一批行业内著名或特色企业从实训室建设、实训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确立和实施、实习管理模式等方面共同建设,实现职业院校培养人才与企业无缝对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共赢。通过教学资源库应用易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成果推广,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地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共发展,这才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2.建设内容

2.1教学资源数据库

2.1.1设计原则。资源数据库具有强大的系统性能,它以共享应用为核心,以实用、易用、好用三大主线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要、操作能力和使用习惯,全面兼顾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和谐统一。既注重实效,满足用户的现实需要,又为系统的后续升级和扩展留有余地,大大提升了各项指标和整体性能:

开放性原则:支持国家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符合精品课程评审标准。

实用性原则:满足用户现实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做细核心功能,兼顾辅助功能,实现快捷、可靠的部署和使用,并节省投资。

易用性原则:各项功能一目了然,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易使用、易维护、易升级,实现"傻瓜"式的操作,将实施、培训成本和周期降到最低。

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结构化程度高,扩展性、升级性好,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以起点信息技术的软件产品为平台构建企业的综合性信息处理中心。

稳定性原则:系统从底层数据库到功能层经过严格测试,数据库稳定,功能顺畅,能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中长期平稳运行。

安全性原则:系统能有效防止外部各种病毒的攻击,内部数据具有多种备份方式,通过权限控制,具有严格、细致的访问控制,保证内部数据安全。

本系统采用B/S模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

服务器端使用JAVA语言开发,采用SSH三层架构,高速稳定。

2.1.2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资源库建设采用分层设计,形成满足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用户需求的三级教学资源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素材级教学资源三大部分,如下表所示。

类别内容产出专业级教学资源专业介绍、行业标准、专业调研报告、人才

培养方案、专业办学条件、课程教学包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方案课程级教学资源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

演示视频、任务工单、学生手册、测试

习题、企业案例、仿真实训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数字化

专业课程、课程培训包素材级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动画、实训角色

实训场景、案例、习题。………教学资源中心数据库素材库2.1.2.课程建设展示平台。课程建设展示平台提供课程简介、课程教学包、课程资源、精品课程展示等模块,重点展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项目进展与成果,为学生及社会人员提供学习资源;同时通过精品课程制作系统,利用教学资源生成精品课程,实现学校精品课程的申报。

序号主要功能1)课程简介:课程信息、课程特色、课程资源、教学师资等。2)课程教学包:分情景提供教学设计、学习手册、教学课件、演示录像、教学视频、任务

工单、测试习题等教学包。3)课程资源:提供该课程对应的教学图片、教学录像、企业案例、课程标准、虚拟实训等。4)精品课程:在资源管理平台添加相关资源后,自动生成精品课程展示网站,包括申报

材料、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特色、实践条件、教学师资、教学效果、第

二课堂、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2.2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教育理念,形成了融教学资源配备、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结果反馈为一体的闭环系统。基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课程教学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导航和学习导航功能,教学系统可以直接从资源共享系统中抽取教材、教案、课件、习题、实验以及教学素材等数字化课程资源,支持课堂互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及其他多种开放式教学的组织形式,提供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功能,为学校师生提供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信息化服务。

3.资源库内容建设流程

3.1资源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性强,需要学习者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我校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完成学习任务。学校资源设计与应用的基本理念是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支持协作、交流与探究,倡导多种学习方式综合应用。以校本课程为核心,建设课程相关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围绕学习者是在校学生,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开发作品易脱离教学实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课堂实录案例库,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际状况。另外通过建立历届学生优秀作品案例库,起到示范、促进的作用;本课程资源全部开放,学校建立资料数据库分类管理,提供资源下载和上传功能,促进资源共享。

3.2资源采集。利用校企共建的形式,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利用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教学资源,打造满足学校个性化教学需求的资源。学校教师可以提供资料,合作企业帮忙加工、设计,以及美化制作,或者由合作企业深入学校教学实训过程当中,直接与学校教师合作,密切配合,采集教学实训的第一手数据,真实反映学校需求。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篇9

【关键词】云计算;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6-045-06

随着云计算技术引入我国,各个领域的专家针对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有效共享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教育云、资源云、企业云等一些新鲜词汇应运而生。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其拥有的强大优势也得到世界各大企业青睐。根据IT市调机构的预估,201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950亿美元,更将云计算列为IT产业未来十大趋势之首,其报告指出未来五年云服务的平均年成长率会高达26%,世界500强企业中,将有400强使用各种方式不同的云服务。鉴于当前云计算及其理论体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基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已具备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地提出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即要求通过资源库的建设、优质资源引进、网络课程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等手段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和共享。在此政策的提出之前,国家就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例如,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等等。国内的一些学者也较早地关注数字教学资源的“区域性”问题的研究,都试图采用区域性来解决教学资源的孤立、重复、低质以及难以共享等问题,探求一种合理的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就是我国高校群体庞大,数量较多,地域分布比较散,各高校之间差异性大,在目前的条件下也很难实现高校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利用云计算的强大功能来解决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所遇的瓶颈问题。

一 云计算概述

1 云计算简介

随着各个领域的专家研究云计算的深入,对云计算的概念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想法,以至于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标准。美国国家技术与标准局(NTST)信息技术实验室给出的云计算定义相对比较全面、系统。它指出云计算是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能够方便地,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这些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并且这些资源池也以最小化的管理或者通过与服务提供商的交互可以快速地提供和释放。这样的云计算有5个基本特征:一是客户按需获取服务;二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网络访问;三是模块化划分各独立的资源池;四是快速的提供和释放资源;五是服务可被监控和控制。

2 云计算的服务体系

云计算的本质是访问者通过网络提出各种服务的请求,因而其服务体系的构成应以服务为核心。如图1所示的物理层、虚拟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是该服务体系的核心部分,加上用户访问层和管理层一共六个部分构成了云计算服务体系的整体结构。

(1)用户访问入口

用户访问入口是访问者与云服务系统的接口,是一种可视化的操作界面。访问者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和获取相应的云服务权限,其呈现的界面如同本地计算机操作桌面系统。

(2)服务目录

服务目录是一个云服务的列表清单,访问者在获得云服务相应权限后,即可从中选择需要使用的云服务。

(3)物理层

物理层是底层的基础设施层,拥有大量的软、硬件和网络设备,提供大量的服务器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资源。

(4)虚拟层

虚拟层是将底层基础设施虚拟化,构成一个共享,按需分配的资源虚拟化环境,为上层提供虚拟资源服务。

(5)平台层

平台层是基于虚拟层支撑上层的云服务,是连接虚拟层和应用层的纽带,主要用于检测和响应应用层提交来的用户服务请求,动态分配虚拟层的各种虚拟资源。

(6)应用层

应用层是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用户的接口,主要是向不同的用户请求提供不同的云服务。

(7)管理层

管理层是贯穿在云计算各层服务中,包括安全管理、用户管理、服务目录管理、服务任务管理、服务资源管理、部署管理和服务监控等。

二 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内涵与现状

1 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内涵

高校数字教学资源指的是各所高校所拥有的,用数字技术处理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各种物质、人力和信息资源。而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带有“区域性”的特征,这里所指的区域性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以各个高校为单位共建、共享、共用数字教学资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涵:(1)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是以区域为空间载体,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莱联性、相对独立性和时空差异性。(2)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发展要相对脱离于各高校,有其自身独立的发展途径。(3)涉及多主体的利益关系,如:区域内教育管理部门,资源研发部门,各高校相关部门以及师生等。(4)建设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促进了该区域内教学资源均衡配置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协调发展,对提升其教学效果产生了深刻影响。

2 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现状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拥有着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和建设人员。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也卓有成效,然而区域内各高校对数字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却并不乐观。一方面从教学资源自身出发,不同区域的优质教学资源表现出极大的“贫富”差距,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资源配置明显匮乏于经济发达地区,表明了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再者,区域内各高校对于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大多数以自建为主,共享不足,不能满足各高校师生教与学的需要。还有各高校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成为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障碍。

另一方面从数字教学资源的共享出发,多年来区域内的各高校相继开发制作了精品课程库、课件库、试题库等数字教学资源已经上传到网上,但是由于各高校在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时,使用的硬件软件、网络编程语言不同造成教学资源平台的通用性和兼容性较差。其次区域内各高校的服务器大多采用Browser/sever网络结构进行集中式地访问教学资源,这种方式容易造成网络阻塞,导致访问者对教学资源的获取不通畅。还有就是对于现有的网络资源学习,学生以自学为主,缺乏师生互动的氛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师生教与学以及科研的需求,需要创建一个新兴的、全面的、多元的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该区域内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内数字教学资源的最佳均衡配置。

三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可行性分析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高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南京大学在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其通过建设数字化共享平台,有效地整合南京大学全校丰富的优质资源,为实现远程教育和其他分类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数字支撑服务,着重体现整合、共享、持续和实用四大特色。笔者以南京大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四大特色为依据,结合上述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基于云计算建设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可行性。

1 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

“整合”就是将不同种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规范进行整理并作有机集成。云计算最大的性能就在于资源的整合,它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信息的融合,存储并通过网络服务进行共享,这个使得用户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区域内各高校在云计算技术支持下,依据本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进行分布式的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并进行模块化的规划设计,将教学资源建设成精品课程库、课件库、教学案例库、教学音视频库等模块,然后利用云计算的灵活扩展性,将该区域内各高校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各高校共建的云计算数字教学资源中心,为该区域内的各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

2 数字教学资源的共享

“共享”就是对数字教学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均衡配置,云计算支持下可以将区域内物理分散的数字教学资源集中化,减少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复率。另外,云计算能还实现统一访问入口途径。区域内各高校师生可以使用注册后的用户名、密码在不同的教学平台上统一认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所需的数字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内各种数字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3 数字教学资源的持续

“持续”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上,要求方便资源的在线更新与资源的及时扩充,即对教学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易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云计算具有灵活的扩展性和伸缩性,可以轻松扩展虚拟化资源,只需增加网络服务器的数量即可提供更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提高区域内数字教学资源发展的持续性。

4 数字教学资源的实用

“实用”就是指高校师生和资源服务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包括教学资源的获取和上传,搜索资源的简易程度以及后台管理等。云计算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配置上,区域内各高校无需购买昂贵的服务器也无需支出大量的经费维护和管理,将所有涉及的计算和存储都放在云端进行,而师生只要拥有可联网的终端设备即可随时随地地获取云端教学资源,大大减少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购买软硬件的开支,既方便高校师生对于教学资源的获取,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

1 模式的保障管理机制建设

基于云计算完成对区域内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作为建设主体的各高校必须健全保障机制,改善管理体制,优化整合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并且加强各高校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规划与管理。要求组建一个“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各高校教学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组成,这样的领导小组具有一定的决策权,便于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其次还要求在各高校设立教学资源管理小组的分支,形式一个系统的管理机制。领导小组成立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形式,组内成员分成三个不同的子部门:监督指导部门、资源建设部门、技术实施部门。如图2所示。

监督指导部门:组内领导层次,主要负责区域内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资源规划和调配措施的建立,并定期召开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的协调会,指导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的实施。有着监督、指导、决策和检查的功能。

资源建设部门:组内资源建设和管理人员层次,主要负责资源库中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即采用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上传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审定,交流,筛选和评价。如针对教师上传的课件、教案、视频课程等教学资源的筛选,确保建设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

技术实施部门:组内技术人员层次,主要负责该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构建,运行环境的设计开发以及后期的软硬件设备和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等。

2 模式的逻辑模型构建

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仍是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校际之间缺乏统一标准和统筹规划,系统性和兼容性较差,导致校际之间的数字教学资源很难实现共享。其次是区域内各高校之间普遍存在着应用系统水平低下,缺乏统一的资源管理器。因此,从区域内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视角看,各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出于此原因笔者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建设区域内数字教学资源的逻辑模型,即各高校采用分布式共建、共享、共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模式,具体模式构成如图3所示。

区域内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其统一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上进行集中的管理,作为访问端的各高校师生无需知道所需的教学资源在哪台服务器上,只需要通过Web浏览器即可打开服务目录(学资源目录)就可以不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访问云端的教学资源。

3 模式的“两大主体”构建

(1)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的构建

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是该服务体系构建的两大主体之一,其建设的目的就是将该区域内各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整合,进行集中的管理和分配。以实现该区域内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减小校际之间在教学资源上存在“差距”。不过区域内的大部分资源分布在各高校、教育部门以及部分教师的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资源的有效共享,形成了资源“孤岛”现象。众所周知在一定区域内各所高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差异性很大,存在其优势的学科资源也必然存在相对薄弱的学科资源,如何在校际之间实现优质资源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达到优质资源使用效果的最大化,提高区域内各高校教学质量,是各高校值得思考的地方。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真思考后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整合优势来促进区域内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具体的模型如图4所示。

在区域内教学资源构建中,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做好师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由各高校根据其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分布式建设相应的数字教学资源,然后通过网络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上,最后在云端利用云计算的高度扩展性将各高校上传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根据学科类型进行模块化设计,形成各学科类独有的教学资源,例如,理学资源、哲学资源、文学资源等。每个学科资源库中都有相应的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教案、课件等素材类教学资源库。而作为云客户端的各高校师生只需要可以联网的终端设备就能够通过Internet访问和使用云端各种数字教学资源。

(2)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构建

云计算服务平台是其服务体系构建的另一个建设主体,即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层次促进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它是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载体。服务平台的搭建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因素,二者是相互支撑的,缺一不可。不仅如此,还要充分利用好“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管理小组”的职能,根据各高校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进行合理分配资源来构建。

图5所示的位于架构最底层的是物理层也称为资源层,主要包含服务平台中所有物理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和其他硬件设备。这些硬件设备主要有区域内各高校集体提供。虚拟层位于资源层之上,其作用是按照高校师生及其服务的需求从底层选择资源,从而形成不同规格的计算资源,即虚拟机。平台层位于虚拟层和应用层之间,主要任务是提供云服务开发和运行的环境,方便高校师生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也方便技术人员对云服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应用层位于最上层,提供各类教学相关的应用软件,是高校师生和云服务体系的接口,提供最基本的网络服务、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等。云计算操作系统包含各个管理中心,是负责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软件、硬件资源管理监控的系统软件。通过其系统性的管理实现云计算的三层服务,即云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云平台即服务(Paas)、云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搭建为区域内高校师生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高效获取途径。

4 模式的实现机制

客户端的交互接口是以Web Services方式向访问者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方式无论对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使用设备都是要求最低的,即可用最低配置获得最大化的教与学效果。然而设备要求降低也扩大了访问终端设备的范畴,不再局限于笔记本电脑,各高校师生通过移动手机、I口ad等移动设备即可进行随时随地地学习,扩展了室内课堂教与学,真正使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得到了践行。

高校师生基于云计算服务体系获取数字教学资源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注册即可获取相应的权限,然后进入虚拟化的桌面,获得一定的虚拟化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对该用户权限内的可用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

5 模式的评价机制

哈瑞顿曾经指出:评价是关键,如果不能评价就不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你就不能管理,你就不能提高。如此看来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教学资源获取也可以看成是社会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也应该具备社会服务评价的各种指标。在市场营销的领域中,客户对于服务质量的评价主要关注于两个因素:一是服务过程质量与服务结果质量的区别;二是服务质量的五个维度。下面以市场营销角度来评价云计算服务的质量:

(1)云计算服务过程质量与服务结果质量

第一层面是云计算服务结果,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是否对各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有帮助;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有帮助。

第二层面是各高校师生对服务过程的总体印象,主要来源于服务平台和服务的数字教学资源两大建设主体。服务平台要关注其访问速度、信息检索简易程度、导航的清晰度、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服务教学资源评价是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自身的一些特点评价,主要有内容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可行性、导向性等。还要关注内容的更新程度。

(2)云服务质量的五个维度

一是可靠性,从云计算系统构建要实现的目标出发进行评价,主要考虑区域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程度;二是对高校师生的回应,主要从回应要及时,提高师生交流的互动性维度进行评价;三是可信任度,主要从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资源的科学性方面进行评价;四是对高校师生的个人关注,主要从高校师生对数字教学资源需求分析角度进行评价;五是有形资源,主要从服务平台软硬件和服务器等物理设备出发进行评价。

五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高校数学资源建设注意我问题

1 教学资源建设要整体规划,促进优质资源建设

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要求各高校在资源建设部门的领导下,统一规划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各高校教学资源的简单堆积,而是要依据其自身的学科优势分布式建设各类的优质学科资源库,防止资源的低质、重复的建设。其次要将云端的资源分学科集中式的建设和管理,即采取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该区域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要充分发挥“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管理小组”在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共享的各类教学资源要进行审定,交流,筛选和评价,确保建设优质的教学数字资源。

2 云计算平台建设要符合规范标准,促进共建共享

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各高校在技术实施部门的领导下,采用相同的软硬件设备和同一种网络编程语言进行搭建,建设成本区域内各类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的标准平台,有利于各类教学资源的系统开放性和灵活共享性。

3 重视任务与激励相结合,促进主动建设

基于云计算建设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各高校现有资源的上传;二是各高校的对新资源的开发。相比于前者,后者对于资源的更新和可持续使用显得更为重要。资源的建设多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各高校师生在“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管理小组”协调和统一规划下,合理安排各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任务,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不仅如此,还要充分调动和鼓励各高校师生开发教学资源的积极性,如提供一定的资源开发资助经费,培养师生在建设教学资过程源中的主人公意识等。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和锻炼教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共同发展。

4 重视应用,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目前,在网络资源建设和使用上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即重开发而轻应用。各高校和教育部门对资源的开发研究相当重视,反而对资源后续的使用研究关注较少。因此,在资源开发后要加强对平台和资源的应用,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检测教学资源对各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程度。也只有重视对其的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有效的提升各高校的教学效果。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篇10

论文摘要: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结合,并以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据,构建资源库的框架;资源库平台应易用、可扩展、可共享,包含教学资源素材的采集、资源的组织与集成、资源的与应用三个层面;采用政府搭台、重点学校牵头、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模式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合理模式;高职院校成立教学资源中心有利于资源库的更新、维护与共享,可在人员、资金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涵

教学资源是指各种各样的媒体与一切可用于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从E-learning的视角审视教学资源,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材料(Content ) ,学习工具(Tools)和交流工具(Communications)三大类。

理清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种类,目的是有效而有序地组织各类教学资源,并能最大效能地满足广大使用者的要求,面向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资源组织形式,使用者可以单独从某一分类法中查找信息,也可以把各种分类法结合起来,以便查询到准确的信息。

1.数字化教学资源按学科分类

按学科分类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根据科学性和整体优化原则,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五个大类,以58个一级学科为分支进行分类。

2.数字化教学资源按属性分类

信息的属性是指信息内容的基本特征。《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把教学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题九大类。

又可将以上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概括成媒体素材、集成型素材、网络课程三大类。

媒体素材: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个类目。

集成型素材:题库、试卷、课件、案例、文献、’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七大类。

网络课程: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教学资源库建设有一个资源积累和推广使用的过程,不能简单理解为购买一个平台、导人一些素材就可完成的简单任务。笔者认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涵盖集资源库的动态建设与管理、日常教学活动支持、资源共享与展示、资源建设质量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建设。而一个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平台应该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通,使用界面简洁明了,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并可分别设置使用者的权限,不同的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和使用教学资源。如图1所示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体系

由图1可见,教学资源的平台分三个层面:素材的采集、教学资源的集成、教学资源的与应用。根据使用对象对资源的需求与权限的不同,资源平台生成并呈现不用的应用界面:数字化学习中心—供本校学生学习之用;资源集成建设平台—供木校教师检索资源素材,用于制作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资源库平台—为同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资源共享。

三、教学资源开发建设

1.教学资源素材的采集

资源获得途径有:自主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通过数据商购买、网络收集及其他途径,素材的建设者涉及教师个人与教学团队、数据供应商、国家共享、免费网络资源等就教师(团队)开发资源的模式,采用立项建设的方法(校级、省市级、部级),数据供应商资源主要由图书馆集中采购井集成;与企业合作开发主要是通过在专业建设中产学合作的方式,由专业教学团队策划,引进企业实际应用的情境、设备、工艺、技术等应用实例。

2.教学资源的组织与集成

当前,高职高专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精品课程建设;二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是以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为出发点,体现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基本要求,将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集成,并通过课程网站,精品课程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及特色等方面展示出课程建设成果,同时,为教师同行提供教学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建设机制、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包括学校、省市、部级各个层而的精品课程,这里不再赘述。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是建立在系统化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基础之上,为使教学资源建设更贴近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从毕业生调研开始,系统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图2所示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流程。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结构分五个层次:

第一层:专业标准(或专业规范);

第二层:就业岗位及专业技能标准;

第三层: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第四层:学习单元库(或科目课程库);

第五层:教学资源素材(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采用多模式进行,其中“政府搭台、重点学校牵头、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模式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合理模式,它避免了各校教学资源建设中各自为政、封闭式的建设弊端,也包容了不同地区学校的个性特征,使建成的资源库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企业的参与使建成的资源能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其中出版社等数据商的参与为资源库的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运作机制保障,为数据库的可持续更新发展提供了生命力保障。

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可分多个层面,用户经验证后登录,可分别进人不同的用户界面,主要包括:本校师生、培训机构、同类学校共享等几个界面。

四、教学资源的管理(教学资源中心)

建立教学资源中心旨在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应用”,所谓“广泛共享”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策略将网上分布的各种教学资源提供给众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共享和使用;所谓“有效聚合”是指将网上分散的教学资源通过资源中心集成起来,通过资源管理、资源制作与知识整合等,产生综合效能,以满足用户的教学需求;所谓“充分应用”是指为不问类型用户提供良好的、易操作的使用环境和开发手段,根据需求将多种教学资源的聚合效能充分发挥,提供个性化的资源使用、开发与信息决策支持服务。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的建立,将有助于打通从教学资源到教学应用的通道,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校内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

过去,通过立项建设的大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大都散落在各院校、教研室或个人手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可集合各院系或个人手中的教学资源,为广泛共享提供技术基础,从而提高校内已有资源的组织性、共享性和利用率。

(2)整合各种优质资源

提供一站式资源查询服务。虽然互联网上的各类教学资源日益增多,但还是存在应用上的瓶颈,如:资源缺乏分类、不能准确检索、教师自行查找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等,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能够统一资源门户,围绕学校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整理各种来源的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各类资源的一站式查询。

(3)保护知识产权,多渠道筹集教学资源

无论是校内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共享,还是校外资源的购买与收集都会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有效解决该问题无疑会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积累。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可以针对不同资源版权的特殊要求,设置不同开放与共享的权限,为资源的版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

(4)为校际间的教学资源互换与共享打下基础

一些学校和机构都在为建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的教学资源中心做有益的尝试,教育部也在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的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但是构建大范围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不可能代替校级教学资源中心的作用,这些大规模数字资源中心的建设尝试,需要各高校构建自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作为基础。口前许多学校构建的教学资源库依然是独立、封闭的系统,没有按照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来建设,没有设计标准的软件接口,给内容交换和共享以及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带来了困难,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这都需要从统一规划、分布存储、高度共享、协同开发等角度重新构建教学资源中心。

(5)可以持续支持资源的交互式应用与自我动态扩充与更新

目前高校教学资源库还处于资源存储这一层次,以存储已开发的素材、课件、网上课程、参考资料等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让用户参与到资源与知识的交互式应用,也没有考虑资源在用户不断应用中的动态扩充与更新,而资源的不断扩充与更新,恰恰是资源库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五、主要观点

(1|教学资源的素材制作采集、分类入库是教学资源积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海量的资源在为使用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给信息检索带来了困难。因此,建立跨库一站式检索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查找,应尽早引起足够的重视;

(2)“政府搭台、重点学校牵头、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是建设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较好的模式,它可使所建资源更符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并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打下基础;

(3)创新高职院校机构设置,成立教学资源中心可打破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瓶颈,有利于建立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的长期机制;

(4)资源开发的技术直接影响到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跟踪国外先进国家的教学资源开发动态、引人先进的开发软件,并与数据商、软件公司合作将是决定今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能否出精品的关键。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关注的方面

由于教学资源建设涉及的范围面广、量大,各地区和学校的情况不同,存在各种差异,所以较难实现以一种形式涵盖所有高职高专院校以及所有专业、所有类型的数字化教学建设。可喜的是,目前教育部已从第一批高职高专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单位中,经遴选启动了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4个部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其他学校众多专业教学资源库也正在积极建设之中。

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以及教育技术的进步将为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更广一阔的发展空间,今后将继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高专课程与专业改革的动向,以此探讨教学资源的组织一与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