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规划设计十篇

时间:2023-06-01 10:43:02

高标准规划设计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设计;效益

中图分类号:S28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标准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本文以沈阳市法库县冯贝堡镇为例,简要分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点。

1.项目概况

项目区位于法库县东南部的冯贝堡镇,项目区涉及冯贝堡镇周家沟村、富拉堡村、务名屯村和工夫屯村。项目区为平原区,基本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为93.33%,以农业生产为主。经过实地调查踏勘得知,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灌排基础设施不完善。项目区的田间灌排基础设施缺失较为严重,耕地灌溉缺少水源井,现有设施长期无人维护,不能适应高标准基本农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2)田间道路通行条件较差。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多为土路,而且部分路面偏窄,农业机械作业很不方便,加之无人管护,路面凸凹不平,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出行困难,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项目总体布局

根据《法库县冯贝堡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项目区实际情况,本项目总体布局如下:对务名屯及工夫屯的两处新增耕地地块进行土地翻耕并加有机肥提高地力;对富拉堡、务名屯、工夫屯共8个区块的旱地配套机井、水泵等农田灌溉设施,变为水浇地;对务名屯、工夫屯两处排水沟进行清淤;在富拉堡修建农桥一座;在包括周家沟在内的4个村修建涵洞共71座;在务名屯的高效农业区配备高、低压输电线及变压器;整修四个村的田间道和生产路,部分田间道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3.建设内容

3.1 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内总体地形变化不大,地势比较平坦。考虑耕作的需要,需对项目区内0.65公顷新增耕地进行土地翻耕,翻耕厚度为0.30m。每亩地加有机肥100kg。主要采用机械翻耕,将一定深度的紧实土层变为疏松细碎的耕层,从而增加土壤孔隙度,以利于接纳和贮存雨水,促进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促进耕地形成良好的耕作层。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3.2.1 水源工程

根据项目前期勘察取得的勘探成果及探水孔资料,本区为岩石裂隙水,含水量一般,单井出水量取10m3/h。

本次规划对项目区内花生种植区进行灌溉,根据项目区以往实践经验及管护方便,均采用水泵从井中提水,由输水软管直接引到田间地头进行灌溉。

管井井深决定于含水层埋深、水位变化幅度、设计水位降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井深基本到基岩不透水层。参考勘探成果资料,设计井深采用35m,施工时按实际地层情况,以进地层“中风化花岗岩”3m为准控制井深。

管井设计开口孔径为φ600mm,井管采用钢管,选配QJ型潜水泵,泵的最大外径200mm,考虑安装水泵方便,井管内径应比泵体外径大100mm~150mm,由机井设计手册表8-45查选井管内径采用350mm,管长最小900mm。终孔为600mm。

井管采用钢管,外径377mm,壁厚10mm。其中,0~5m为井壁管,采用不透水管。5m~32m为滤水钢管,钢管为条形孔,长150mm、宽10mm~15mm,表面积达到20%~25%,滤水管每眼井不得小于10m。滤水管外部缠绕8-10目铁纱一层,20目尼龙纱布一层,下入不含土的混砂滤料。下部32m~35m为沉淀管,采用不透水钢管,沉淀管的用途主要是为了在管井运行过程中,使随水带进井内的砂粒沉淀在管内,以备定期清理。井壁管及沉淀管回填黏土球厚111.5mm。

项目共新打管井113眼,井深35m,井台为砖砌,均配备圆形钢筋混凝土井盖,输水管道采用涂塑软管,每眼井均配套潜水泵及柴油发电机组。

3.2.2 排水工程

项目区的排水体系比较完善,但部分排水沟由于多年未清淤,淤积严重,沟内淤泥、杂草等杂物较多,水流不畅;为了保证排水效果,对项目区淤积较严重的931m的排水沟进行清淤,清淤断面为梯形断面。

3.2.3 渠系建筑物工程

项目区规划建设农桥1座,6m长、6m宽,下部结构为浆砌石墩台,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板式桥。

根据项目区地形情况,在排水沟与田间道交叉处需布置过路涵洞,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项目区共规划71座涵洞,结构采用管径内径Φ=1000mm及Φ=800mm的涵管,管壁厚度为70mm,单节涵管长为2m,接管处设置伸缩沉降缝和止水。底部铺设0.3m厚浆砌石基础,0.1m厚砂石垫层。管身下设置浆砌石基础。涵洞进出口布置200mm厚M7.5浆砌片石防护,宽度与基础宽度相同,长度为1m~3m。

3.2.4 输配电工程

项目区务名屯村中约有2000亩旱地,规划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该区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较强,交通便利。为促进冯贝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在该区域架设高压输电线1.5km左右,低压输电线2km左右,配备250kVA变压器1台,以满足该区域内作物灌溉用电的需要。

3.3 田间道路工程

3.3.1 田间道

项目区共整修田间道69条,共计35495.05m。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田间道12条,共7241.57m,宽度4.5m、5m;砂石路面田间道57条,共28253.48m,宽度3.5m。

3.3.2 生产路

项目区共整修生产路20条,共计14029.53m,均为砂石路面,石渣路基,宽度均为3m。

4.效益分析

4.1 社会效益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农民热切盼望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党的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获得根本性的改变,农业生产将会有突猛进的发展。本项目的成功建设,将会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对其他乡镇甚至周边县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2 生态效益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减少了旱、涝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改善了土壤质地。通过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等配套措施以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改善农田小气候,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和型社会的形成,将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

4.3 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1242.13公顷,总投资为2370.64万元,亩均投资为1272.35元。经过测算,项目区耕地年新增净产值可达202.42万元。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是经济合理的,耕地经营管理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另外,如果考虑到项目实施后,种植结构调整和升级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结论

通过对沈阳市法库县冯贝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该项目实施后,对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项目投入使用后,应加强对项目区各项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各项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足;完善

Abstract:Analysi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work , Combined with relevant st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Find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in the shortcomings , From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practice Angle ,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nd revised to adjust and improve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hortage; perfect

中图分类号:TS95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1 引言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自2006年6月1日实施至今,是总结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 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截止2011年8月,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共组织完成108个绿色建筑设计项目、2个绿色建筑运行项目的评审工作[[1] /news.php?act=pageh&id=34]。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也依据此标准,详细深化制定了各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逐步推进,绿色建筑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新的城市规划编制法律法规的实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笔者长期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认为就《标准》中部分条文,特别是住宅建筑节地方面的部分内容,值得进一步修订与调整,另外就绿色建筑项目申报与评审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也一并提出,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2 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的调整

2.1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与当前部分法规及各地建设实践存在冲突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第 4.1.3中规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此规定与当前法规及建设实践存在冲突:

2.1 .1与新修订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2011)规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存在差异

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实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用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其中,第4.3.1强制性条文[[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P12]规定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表1所示:

表1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m2/人)

注: 表1摘自《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对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 4.1.3和表1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建筑作为人均居住指标划分依据,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是以建筑气候区划作为划分依据,两者在最低上限数值和最高上限数值也存在差异,在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议给以调整。

2.1 .2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修订版)规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存在冲突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修订版)中第3.0.3款[[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修订版)[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P2]规定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见表2 ):

表2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人)

注: 表2摘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修订版每户以3.2人计)

对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 4.1.3和表2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建筑作为人均居住指标划分依据,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增加了居住区规模、层数、建筑气候区划等几条标准,两者在最低上限数值和最高上限数值也存在差异。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大多用于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两个指标的出入属于正常情况,绿色建筑住宅评价应属于详细规划阶段,故应采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1 .3与各地建设实践存在差异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1](2011年12月1日实施)中规定:依据实际人口居住现状,居住区人口按每户2.8人计算。据此,规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低层不高于49平方米,多层不高于32平方米,7到9层的中高层不高于27平方米,大于或等于10层的高层不高于17平方米。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人均用地指标相比,有突破。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9年),规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低层不高于38平方米,多层不高于28平方米,中高层不高于20平方米,大于或等于10层的高层不高于12平方米。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人均用地指标相比,存在不足量。

2.2调整建议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3

1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标准化管理现状

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从而达到确定目标的活动。为规范观光园建设,加强观光园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旅游休闲的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办法或标准,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该标准对评定范围、评定标准以及评定程序进行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从事观光农业经营活动,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独立经营实体,包括观光农园、观光果园、垂钓渔场、综合性观光园等类型。评定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定:观光园建设包括观光产品、观光设施、观光园周边环境;观光园管理包括发展规划、观光管理、宣传促销和游客接待;观光园效益包括年接待人数、观光农业的年直接收入、园区绿化与生态环境等。江苏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建设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等前期调研工作的原则要求,明确了主题定位、容量计算、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设计,并对大门与边界、园路、集散广场、水系、假山与置石、建筑物、绿化、环保、安全、标识系统、游览线路等规划设计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北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编制的总则、前期调研工作、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前期调研工作涉及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三个方面。

规划设计包括主体设定、容量计算、功能分区、分区规划设计、大门和边界规划设计、园路规划设计、集散广场规划设计、水系规划设计、假山与山石规划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绿化规划设计、环保规划设计和导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浙江绍兴县柯桥区制定了《农业生态观光园服务规范》,对观光园定义、总则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建设、农产品销售服务、制度与管理等作了规定,特别对园区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提出了较为细致的要求。山东省旅游局制定了《山东省精品采摘园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文件,对全省采摘园进行打分评定,旨在让采摘园全面升级,发展品牌优势,规范管理,并为游客提供舒适的采摘、休闲娱乐环境。该文件对于农业观光园的基本要求包括园区、采摘品、安全、交通、设施、服务、管理、环境、活动等方面。园区的具体要求涉及采摘园面积、园区卫生、日接待能力;采摘品的具体要求涉及果品质量、植物间距等;安全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农药化肥施用情况、安全防护设施,通风换气设备;交通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公路质量与停车场面积;设施方面的具体要求涉及交通指示牌、区内引导等;服务包括采摘园线路与项目简介、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的岗位设定、网站网址建设等。虽然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关规定或管理办法,但是我国目前在观光园管理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仅有的少数管理办法或标准也只涉及观光园建设、评定等,关于观光园其它方面的管理规定甚少,且大多针对种植业主导型的观光农业,并未涉及林业、牧业、渔业等其它类型的观光园。已的关于旅游、服务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虽有些适用于观光园,但观光园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标准的实施方案。

2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的标准需求

休闲农业观光园的类别不同、定位不同、旅游项目不同,以及园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不同,则标准的需求必然不同。例如,地处北京市区或近郊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地理位置寸土寸金,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和宝贵,且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要充分研发和实施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劳动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开展日光温室种植、地膜栽培、节水种植、立体种植等,而且为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开展能源、资源、农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所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是必然的选择,生态高效、节约资源可以作为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首要目标。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其它目标,例如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采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方面中的一项或多项作为自身标准化管理的目标。要实现多个管理目标,就需要将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

例如,要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的目标,首先要符合有关生态环境要素如水质、空气、土壤等的强制性标准;其次,设施栽培是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耕种的效率和产出,节约时间、人力和成本,目前已有关于日光温室建造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日光温室技术条件、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等,在建造时遵照执行即可,但是很多水果和蔬菜尚没有设施栽培的技术内容,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的实施指南中;第三,节水种植能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北京等缺水城市十分必要,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农业灌溉设备、节水灌溉设备、节水灌溉工程等规范,但目前水果和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中关于节水栽培的技术内容并不十分完善,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第四,立体或架式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温度、湿度、大气、光照,减少对土壤的依赖,种植单位面积生产更多的水果和蔬菜,提高土壤、水、能源的利用率,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立体或架式栽培尚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适合立体或架式栽培的水果和蔬菜的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需要研发,然后将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针对园区建设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大门建设、边界建设、园路建设、泊车场地、农用设施、休闲设施、集散广场、景观建设、绿化工程、水系工程等。针对园区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园区线路图、服务项目介绍、休息区服务、讲解服务、培训服务、导游服务、包装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服务人员管理规定、园区卫生标准、游览安全注意事项等。由于观光园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特殊农业形态,通过提供休闲观光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虽然针对观光园的标准并不多,但关于旅游和服务的标准有些也适用于观光园。例如,观光园区内的标识对于游客来说十分必要,能为游客提供清晰的旅游走向和服务指示。

我国已的系列国家标准GB/T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其中第1部分通用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适用于大部分休闲农业观光园,对于有运动健身场所的园区,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亦适用;对于有购物的园区,第5部分购物符号亦适用。此外,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运用也十分必要,对此已系列国家标准GB/T15566G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其中关于旅游景区、机动车停车场部分的标准也适用于休闲农业观光园。观光园内的餐厅无论规模大小、风味特色及装修风格如何,首先应当遵守强制性国家标准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及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根据所考虑的要素配套实施其它标准,例如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应实施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HJ554—2010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考虑到消防安全,应实施GB13495消防安全标志、GB501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如果需要规范的方面已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应尽可能不再重复制定,对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规范到的方面,可以针对想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制定国标、行标的实施指南或企业标准的方式加以补充,最终的目标是达到有效、配套地实施标准。例如:关于旅游方面的服务标准,已经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不一定全文完全适用于休闲农业观光园,但部分方面或条款适用。这样就需要详细分析休闲农业观光园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例如:采摘服务、土地认养服务、导游服务、讲解服务、健身示范服务等。然后从服务的内容、程序、方式、质量等方面分析现有标准哪些条款可直接引用,哪些条款需要重新规范。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4

关键词:城市 市政工程 给排水 规划设计

前言

“量水而行,在确定产业发展、生产力布局、城镇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因水制宜、以供定需。”这是党中央召开水利会议时提出的大政方针,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必须以此为准绳,做好各项规划设计工作。

一、城市市政工程中给水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城市用水量预测

在进行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时,需根据规划区基础资料情况,运用多种方法对规划区用水量进行预测,对比后确定规划区的用水指标和用水量。在总规和控规给水量预测时,一般采用综合生活用水指标和单位工业用地用水指标法。

(二)城市给水水源的规划设计

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符合以下原则:

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

采用地表水源时,须先考虑自天然河道和湖泊中取水的可能性,其次可采用挡河通坝蓄水库水,而后考虑需调节径流的河流。地下水贮量有限,一般不适用于用水量很大的情况。

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

对于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水源的水质要求随生产性质和生产工艺而定,参见《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当城市有多种天然水源时,应首先考虑水质较好的容易净化的水源作供水水源,或考虑多水源分质供水。

3、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

这些相关的条件主要包括当地的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卫生安全、施工、经济等方面条件。

(三)城市给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

1、给水构筑物设计流量

给水构筑物、一级泵站的设计流量均按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

2、给水构筑物类型

第一、地下水给水构筑物主要有管井、大口井、辐射井、渗渠及复合井、引泉构筑物等,其中管井和大口井最为常见。

第二、地表水给水构筑物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固定式可用于不同取水量,其又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其中前两者应用较普遍。活动式适用于中、小取水量。

(四)城市给水管网的规划设计

给水管网指从水源到城镇水厂原水输水管渠和从城镇水厂二级泵站到城镇给水管网的输水管。输水管一般不宜少于两条。从水源到城镇水厂的原水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管网中不设调节构筑物时,二级泵站、从城镇水厂二级泵站到城镇给水管网的输水管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另外,管网中设有调节构筑物时,二级泵站、从城镇水厂二级泵站到城镇给水管网的输水管的设计流量应为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调节构筑物供水量之差。

二、城市市政工程中城市污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 城市污水量的预测

城市污水量为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与城市工业废水量之和。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宜根据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确定。城市工业废水量宜根据城市工业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工业废水排放系数确定。

(二)城市污水管网系统的规划设计

1、污水管道设计参数

1)设计流量及总变化系数

计算出污水量后,按面积比流量分配污水量。管道设计流量Q=q?F?KZ

式中:Q——设计管段设计流量(L/s)

q——面积比流量(L/s?万m2)

KZ——总变化系数

2)设计流速

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0m/s。当采用压力流时,压力管道的设计流速宜采用0.7~2.0m/s。

3)最小管径及最小设计坡度

城市道路下污水管的最小管径为D300,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塑料管为0.002,其它管为0.003。

4)最小埋深和最大埋深

污水管最小埋深一是满足地面荷载要求,二是满足街区污水连接管衔接的要求,除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外,还需考虑支管的坡降。根据以上原则,针对具体设计管段,确定干管的最小埋深。其中,最大埋深的确定应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及施工方法而定,一般在干燥土壤中,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在多水、流沙、石灰岩地层中,一般不超过5m。

2、污水管网系统布置

污水管网系统布置需要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排水管网,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2)污水管网敷设充分利用地形,排水方向与地形趋势一致,顺坡重力流排放。尽量少穿河道及障碍物,并使管线最短和埋深最小。

3)完善污水管网系统,避免污水收集盲区,杜绝污水直排入河。

4)充分利用原有的污水排放设施,对不尽合理的部分加以改造,尽量减少工程的重复投资。

5)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在管道坡度的选择上,坡地上和地面坡度一致,平地上和反坡地段采用规范允许的最小坡降,减少管道的施工难度,减少中途提升泵站的数量,降低排污系统常年运行电耗。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

1、污水处理厂的规模

根据污水处理厂收集范围内的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确定。

2、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

3、污水处理厂的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94)和规划区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规划区灾害性暴雨发生情况,确定污水厂的防洪标准。污水厂的地面标高应考虑洪水位的影响,并与规划区的防洪设施协调统一。

三、城市市政工程中雨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规划原则

第一、雨水管道应以就近、分散排入河流为主要布置原则,以减小管径,缩短长度,减少造价。

第二、合理利用地形,使低洼地雨水有出路,尽量不建排涝泵站,使雨水管道埋深最浅,节省投资。

第三、充分利用现状已建成的雨水管道,科学规划,避免投资的浪费。

(二)设计参数

雨量公式Q=ψ?F?q(L/s)。式中:Q—管渠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F—设计管段汇水面积(ha); q—设计暴雨强度(L/s?ha)。其中径流系数遵循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数据采用,其中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按下表中的地面种类加权计算。

(三)雨水管渠的设计步骤

1)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根据城市规划图和排水区地形,划分排水流域。

2)划分设计管段和汇水面积。

3)由各流域的具体条件确定设计管网的重现期、径流系数、街坊集水时间等设计参数。

4)确定管道的最小埋深,并由竖向规划读出设计管段的地面标高。

四、结束语

做好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就是要做好包括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污水排水工程以及雨水排水工程在内的三项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完成这三项任务也是确保整个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村镇规划;收费;环卫

1前言

当前,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跳出农业抓农业。2003年6月,浙江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冶”工程,提出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为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保证农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上一个新台阶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犹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由此产生的村镇规划设计问题也就显现出来,这些问胚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2存在的问题

(一)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干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村镇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二)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长期发展下去,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村镇规划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3解决的对策

(一)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

当前,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等?

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来回答这些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

(二)完善村镇规划设计收费

要完善村镇规划设计收费,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抓紧时间研究相关的收费标准,制定出合理的收费标准后及时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施标准。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标准,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收费。

(三)《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和完善

1、标准应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

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预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缺乏灵活性。

2、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在实践中,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难以回收利用,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村镇规划标准》中去,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广大乡镇,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突出,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村镇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加以强制性控制。

4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震区范围广大,涉及人口众多,对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灾害问题必须重视。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秸秆、柴、草等为主,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等易燃物质组成.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村镇规划标准》中去,通过规划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

5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广大乡村由于经济原因.近期很难实行集中供热,但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小城镇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夸后的建设方向。我们必须对村镇集中供热问题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因此,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村镇规划标准》中去。

6充实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布局,应在《村镇规划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规划内容。

7调整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目前,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在广大村镇已是非常普遍,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车辆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而这些较大型的车辆需要较大的拐弯半径。《村镇规划标准》中四级道路只有3.5米宽的路面部分,没有红线宽度控制,这样较大型车辆难以进入宅院内。由于目前农民多为个体经营,如果车辆不能进入宅院内,安全保管则成了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一级路的宽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详细研究论证和加以调整。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整治;确定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drainage theory and city based on the present research, to the city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of engineering design, som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urban flood control; Drainage; Regulation; sure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要居民的地区,通常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十分重要。 然而,我国大中城市约90%濒临江河海洋,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洪水或风暴潮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财富和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一旦发生洪水,将淹没城市,中断交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远远超过非城市地区,所以城市排涝安全越显重要。 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江河防洪的重点,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地位和作用的提升,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应向多功能发展。

1 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

我国颁布实施的GB50201-94《防洪标准》中规定,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依据城市的重要性来划定, 其重要性主要以非农业人口来划分,共分为4等,见表1。

表1 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

由表1可知,城市防洪标准与保护人口的多少有关,但城市可以根据河流和地形特点来分区设防, 分区设防保护人口远小于城市的总人口;对于可以分区设防的城市,规范中允许选用不同的防洪标准。因此,在城市防洪设计中就要考虑防洪标准是按分区设防考虑还是整体考虑。在套用规范标准时,如按分区设防考虑往往降低了整个城市的设防标准, 按整体保护人口考虑, 对于可以分区设防的城市则又提高了分区的设防标准,对此防洪标准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城市防洪标准应因地制宜,但为了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城市防洪标准的确定,首先应以非农业人口数量来划分,再根据经济效益、政治社会效益来综合确定。

2 堤顶高程的确定

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1、2级堤防在计算出来的超高值小于2m时应按2m设计。 这一规定对处于河流入海口(感潮河段)或吹程和风速较小河段的城市,其要求有些偏高;对内地山区河流吹程和风速较大河段的城市, 其规定基本是合适的。因此,对1、2级堤防堤顶高程的确定,若是处于内地山区河流吹程和风速较大河段的城市,从安全考虑可以按规范执行;从节省投资考虑, 在计算出来的超高值小于2m应按2m设计时,堤顶可设1m高左右的防浪墙,以降低工程的造价。 而对处于河流入海口(感潮河段)或吹程和风速较小河段的城市,其超高值按计算取值,或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同意。

3 堤防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

有江河、 湖泊的城市往往存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规划的建设关系,有时候矛盾还比较突出。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规划中,均需正确体现法规要求。 防洪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上与防洪有矛盾的,应以防洪为主。

4 河道与河口整治工程

河道整治首要的是拟定整治规划, 包括全河规划和分段规划。 规划中需密切注意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根据水文泥沙、地形、地质、河形特性与已建工程现状、河势演变规律,以及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遵循有关方针政策,提出整治方案。 河道整治的主要类型有弯曲河型(微弯型、蜿蜒型)的改善、汊河整治、河口潮汐河段整治。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城市河道得到了根本改变,防汛排涝系统日臻完整,水环境日趋优美。 但同时河道治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防洪标准问题、水质污染问题、河道淤积问题、河道形态问题、水面减少问题、护岸结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河道治理的几点建议:

(1)按河道水环境的内涵和范围要求,高标准编制河道水环境建设规划,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从微观来说,对每一条河道具体方案的规划设计要全面、细化,尽量做到一步到位。 在正确把握水环境总体功能及区域功能定位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各区域的不同河段作出具体功能定位。要充分考虑维护河道水环境的多样性,使河道水环境丰富多彩。

(2)以相关河道管理条例、城市排水规划及管理办法等为依据,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对违法、违章制止无效或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坚决果断处置,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明确属地管理,提高巩固创建成果。不但可以明确责任的落实和检查;而且使河道的养护管理权相对集中,能够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落实到位,巩固河道养护管理各项成果;积极开展保护河道水环境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思想认识和素质,增强保护河道水环境的自觉性,促使人们改变不文明的习惯和行为。

5 城市排涝标准的确定

城市排涝由自排和抽排两部分构成。 自排就是堤防外江不涨水或水位低于防洪排涝闸关闸水位时, 堤防保护区内设计标准下的暴雨洪水能及时通过防洪排涝闸自流排出堤防外;抽排则是堤防外江涨水防洪排涝闸关闸后,堤防保护区内设计标准下的暴雨洪水能及时通过排涝泵站抽排出堤防外。不管是自排还是抽排,排涝流量均与设计暴雨的标准、排涝区内是否有调蓄区有很大关系,设计暴雨的标准越高,排涝区的汇流量就越大,反之汇流量就越小;同一设计暴雨的标准,如果没有排涝调蓄区, 排涝区内表面硬化越多, 排涝流量就越大,反之排涝流量就越小。

一个城市如果排涝工程没规划建设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排涝调蓄区的减少,内涝就会越来越严重。 因此排涝区标准的确定、调蓄区和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5.1 自排标准的确定

对于自排标准, 虽然城市排涝各区域支流的地形及出口高程不一样,但是自排主要在堤防与支流出口处设闸,其孔口尺寸的大小对工程量及投资影响不大, 因此一般自排标准取不低于堤防标准的年最大24h的设计暴雨量(雨洪不遭遇),根据排涝区不允许淹没的范围、 调蓄区容积及排涝区内表面硬化情况,计算确定自排流量。

5.2 抽排标准的确定

对于抽排标准,标准定得越高,抽排流量就越大,相应地装机容量就越多,投资就越大。 GB/T50265-97《泵站设计规范》规定:取排水区建站后重现期10~20a一遇的内涝洪水位并不很科学, 因为抽排区域支流的地形及出口高程不一样,所选取的抽排标准也不一样。 因此,必须科学地选取抽排标准。选择抽排标准时,应根据各排水区支流的地形、出水口高程和关闸后外江涨水到退水开闸此过程,即按雨洪同期遭遇的排频标准计算选取,但对于城市,由于支流较多,排水区划分太多,这样做工作量较大。 一般取某一排水区支流的排水口关闸水位(防汛要求),关闸后外江涨水到退水开闸此过程统一计算雨洪同期遭遇不同频率不同时间组合的设计暴雨量, 再根据这一设计暴雨量和各排涝区不允许淹没的范围、调蓄容积及排涝区内表面硬化情况,计算确定各排涝区抽排流量。这样做,对于排水口高程及关闸水位较高的排涝区,计算确定的抽排流量可能偏大, 泵站排涝可能偏于安全;对于排水口高程及关闸水位较低的排涝区,计算确定的抽排流量可能偏小,泵站排涝可能偏于不安全,但相对规范而言还是比较科学的。

6 结语

城市排涝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壮大,城市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其防洪排涝安全越来越重要。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的建设条件下, 应向多功能建设发展。 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就应该合理地选择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收集详细的设计资料,搞好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好防洪工程与城市规划的建设关系,为人民谋取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于琪洋.加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02,2(3):12-14.

[2]张静,何俊仕.城市排涝体系优化规划研究 [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46(4):24-25.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85-02

2011年,“城乡规划学”由建筑学的二级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课程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设计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明显增大。有计划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也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实施好课程设计的考评,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该关心和认真钻研的一个课题。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199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1999开始本科招生(四年制城市规划专业),2005年经批准实现学制转型(由四年制本科转变为五年制本科),并获准按重点批次招生。该校的城乡规划的设计类课程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等,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而目前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分标准还未形成一个较完善、统一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成绩评定过程中难免受人为和随机因素影响,最终的误差常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城市规划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原理和有关知识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本文以《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为例,旨在给出成绩评定的指标体系,使以往不尽合理的评价方法更为合理和科学。

一、构建评分指标体系的原则

1.多元化原则。首先体现在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这是由评价主体的不同教育理念、多元化的价值观多样化特点所决定的。课程评价不应仅仅关注认知方面的目标,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在实践层面,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表现在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上,评价主体不再以单一的知识标准来评判课程,而是将课程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作为评价体系的基本指标。

2.可操作性原则。课程评价体系必须具备简便性和可测性。简便性要求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评价项目的完整性,同时还要注意尽量简易、方便、明确。在保证课程评价体系的整体完备性的基础上,必须控制指标项目的数量,舍弃一些无关紧要的项目,使指标体系在实践中简单易行,能够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导向性原则。课程设计评分体系应突出反映高等教育的特点,要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还要将社会需求、个人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统一起来。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因子,比如口头表达、辩论、技能等课程考核评价因子,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反馈也应该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课程效果。

二、构建评分指标体系

课程设计的评价综合技术指标是评分的依据。实施对课程设计成绩评价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组对课程设计的成绩评价。所包含的内容要能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对基础理论掌握程度,对专业知识和技术规范运用能力;工作的计划性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案设计、图面质量;计算机技能、文献检索与使用技能;方案答辩阐述及回答问题时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准确性;工作态度,出勤及纪律等,据此及评分指标构建原则,从目标层、准则层和因子层三个层面建立评分指标体系。

该体系较为综合地考虑了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培养、综合素质的评价。总评价可以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分为五等,表示本次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优良程度。该体系可按设计小组评价,同时从评价体系中也能得到某个学生的评价等级,以此为该学生的最终成绩。各项评分的权重系数由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和专家来确定。

三、结语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的实践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新课程设计评分标准体系能够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啸天,陈英姝,李春书,秦玉霞.课程设计成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

[2]李星云.试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及构建原则[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3]谢斌,谭,杨柳.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11).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需求计划管理;物资采购;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需求计划管理是降低库存规模、优化库存结构、规范库存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企业日常生产及项目建设物资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需求计划管理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建议进行了介绍。

一、需求计划管理的特点

需求计划是物资供应工作的龙头,也是抓好物资供应工作的“牛鼻子”。采购是一个企业生产的开端,是一切经营活动的起点。采购过程中计划的执行与管理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有利于采购活动的成功实现,而且有利于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近年来,中国石化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在提升物资供应保障能力的同时,有效控制库存规模、优化库存结构、压缩库存积压、加快库存周转。储备管理水平提升的核心是抓好需求计划管理,需求计划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物资的实际储备效果,是储备管理的风险源。储备管理的“病”产生在计划需求阶段,如果需求计划没有毛病,储备管理的“病”不会存在,强化储备管理重在加大需求计划管理力度,防范储备风险,提高储备效率,落实责任主体。同时,通过储备来评价计划管理的效果,实现从需求提出到满足全过程相互支撑、环环相扣的精细管理,从而形成管理闭环,持续促进储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需求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需求的质量直接影响采购质量,进而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在需求管理上,要遵循物资采购规律,坚守科学理性、依法合规,力求戒除指定需求、功能过剩需求、不利于充分竞争的需求,科学、及时、准确提报需求计划。

近几年,中国石化在需求计划管理方面下了大力气,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将需求计划管理达标率从需求计划准确率和及时率两个方面进行考核。需求计划准确率包括计划提报准确率、执行准确率,是否及时领用入库物资;需求计划及时率即是否按时间需求提报及满足合理采购周期。

围绕这几点,目前需求计划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需求计划不准确。需求单位提报计划、管理部门审核计划时不够严谨,随意提报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导致大量积压库存;需求单位对装置运行状况和物资消耗规律把握不准,片面强调装置、设备运行安全,多报少领,只报不领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需求计划不及时。需求单位缺少对物资合理制造周期、采购周期的研究以及信息整理,因此产生大量临时计划、紧急计划。为满足需求,物资供应部门只能实施紧急采购,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还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三是需求计划不标准。由于装置设备的设计选型标准化程度低、改扩建变换标准等多种原因,造成备品备件通用性差,大大增加了储备规模和资金占用。

三、需求计划管理的实施建议

在资金成本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储备管理已成为当前物资供应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需求计划管理作为储备管理核心,更需下大力气改进不足,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科学的物资供应考核体系。修订完善《需求计划管理考核办法》,从需求单位提报计划之前对物资的提报到物资领用等诸个环节都设置考核点,按月实施考核,实现对需求计划的硬约束。建立事前防控、事中预警、事后追究的积压物资防范追究机制,从需求计划“源头”入手,严格控制新增积压物资。对各采购业务部门进行层层分解,从新积压物资的产生、需求计划准确率和及时率、需求标准化等方面着手,对各计划提报与审核部门分解指标,明确责任人,严格奖惩兑现,进一步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对需求计划监管。物资供应部门不是简单的“照单抓药”,要敢于对不合理需求计划提出整改建议。通过对需求计划实施全过程管理,详细记录需求计划提报、接收、执行直至核销的各个环节信息。

三是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周期。一方面中国石化已下发了各种物资的采购周期并定期修订;另一方面,各分公司要牵头组织研究重要设备、关键材料及常用物资的合理制造周期,指导需求单位适时提报计划。有关部门对于需求时间不合理、没有正常采购周期的计划,要从严考核,从源头上避免延期交货的发生。

四是规范需求计划形成过程。积极开展物资消耗规律研究,从采购周期、历史消耗、单机配量、设备运行状况等多方面采集数据,建立主要物料消耗数据模型,科学预测设备备件的需求规律和储备数量,以指导和规范物资需求计划提报,把握物资保供主动权。进一步明确管理范围,防止物资归属不清造成重复订购;明确技术要求,防止标准不清产生错误订购;明确需求依据,防止随意提报形成积压物资;平衡库存资源,防止超量订购。

五是推进需求标准化。采购工作起源于需求的产生,结束于需求的满足。全面推进设计选型标准化和技术规范标准化工作,减少非标设备和非标材料的选型。中国石化从两个层面抓好需求标准化,一方面,由中国石化组建成立标准化处,要协调总部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标准化采购的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工作。通过物资采购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优化和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加大对设计和选型标准化的考核。特别是新建项目,要加大对项目设计实施标准化的考核,为下一步物资标准化采购工作更好地开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物资需求进行全面梳理,浓缩供应渠道,减少个性化需求,组织专业力量研究制定主要物资品种的标准化需求,统一质量标准、工艺参数和工况使用条件等技术标准,为标准化采购提供支持。

储备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石化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储备管理反映出来的是工程设计水平、工程管理水平,是生产运营管理水平、装置设备运行管理水平。作为核心的需求计划管理,下一步我们要持续改进和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管理,在保障日常生产所需物资供应的同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为公司生产经营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机构建设的要求,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坚持把药具工作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创建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药具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需求。

二、目标要求

1、群众满意。逐步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广大群众自愿参与为基础的新工作模式,提高群众对药具服务的满意度。

2、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强药具免费供应的主渠道,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制度,规范管理和服务行为,建立依法、高效、科学、规范的药具和服务体系。

3、创新服务。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的作用,创新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全方位发放模式,最大限度方便群众,不断提高药具发放的覆盖面和易得性,提高使用率。

4、强化队伍。完善药具人员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药具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三、主要内容

1、加强纪律化建设。树立改革创新、顾全大局、服务为民的观念,不断提高药具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执行能力。

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药具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形成。

3、加强制度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和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深化药具工作改革的要求,完善各项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四、具体安排

从20*年2月开始,各地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对照分析,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认真贯彻实施,确保年底*标。经过自查*标的,写出自查报告,由乡计生办组织评估验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药具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实践和物质技术保障,必须抓紧抓好。必须把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之中,切实加强对药具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的领导,结合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人口和计生综合改革、新机制建设,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标准化建设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10

【关键词】物资计划 协同运作 “三全”管理体系

一、概述

随着物资集约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物资管理已从过去的边缘地位被推到了核心位置,而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又是整个物资管理的“龙头”,计划报不好,合同就无法签订、履约也就无法执行,生产及工程建设对物资的需求就无法保证,物资计划管理的责任和压力非常大,因此企业建立“三全”物资计划管理体系非常必要。

二、目前物资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需求计划提报时间受项目前期影响大。经常遇到项目初设还没批复,由于项目紧急,就需要提报物资需求计划的情况,造成物资需求计划提报和审核时间不充分,问题较多。

(二)设计单位对技术规范书的重视程度需提高。由于设计单位多为自行核算的单位,与物资需求单位没有隶属关系,因此管理起来比较被动,对物资需求计划的考核指标莫不关心。

(三)项目部门的审核把关有待加强。由于同业对标考核指标放在物资管理部门,而物资需求计划由设计单位编写、项目部门提报,项目部门审核把关不严,成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一个难点。

三、“三全”物资计划管理内涵

建立全面覆盖企业的工程建设、生产运维、营销、科技信息等电力生产各个环节所需物资的项目部门、设计单位、物资管理部门协同运作、全员管理,实现需求计划提报、平衡利库、三级审批、四级审核全过程管控的物资计划管理体系,增强物资计划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有效提升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水平。

四、“三全”物资计划管理措施

(一)主要做法。物资需求计划由企业物资管理部门下达物资需求计划报送要求,设计单位编写物料清册和技术规范书、项目部门提报物资需求计划,物资管理部门协调项目部门按照“先利库 后采购”原则进行平衡利库,物资需求计划审核按照“三级审批 四级审核”的原则:“项目部门初审并一级审批-地市级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组织二审并二级审批-省级企业项目管理部门三审并三级审批-省级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组织四审”的审核审批流程完成物资需求计划的审核、提报。最后,由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对计划上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考核,从而建立协同运作,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面覆盖的物资计划管理流程。

(二)流程及措施

1.及时下达物资计划报送要求。企业物资管理部门根据上级物资部门批次物资需求计划报送通知要求,及时准确编写批次物资需求计划报送要求。

2.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清册及技术规范书是关键。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部门及批次计划上报要求,正确选择物料和编写技术规范书,在源头上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标准性。遇到问题及时与项目部门及物资管理部门联系,形成《XX项目物资需求计划清册》。

3.计划编制及一级审核是第一道关口。各项目部门项目专责根据上级计划报送要求及设计单位提供的物资需求计划清册及技术规范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物资需求计划提报并对计划严格审核,把住审核第一道关口。批次物资需求计划填报主要包括项目信息、物资信息和技术规范书。形成《项目部门物资需求计划内部审核单》、《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申请表》、《非标准物料申请单》、《同配同价说明》等记录。

4.平衡利库。为有效降低库存、提高物资需求计划准确性,地市企业物资管理部门汇总各项目主管部门物资需求计划,组织本部门仓库、履约管理专责及相关项目部门召开物资需求计划平衡利库会,按照“先利库 后采购”的原则,对不能利库的物资报物资需求计划。

5.计划二级审核是把住进入上级部门的最后关口。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组织各项目部门、设计单位召开物资需求计划二级审核会议,做到一条申请、一本技术规范书不放过,对所报物资严格审核把关,重点审核计划清册的完整性、准确性、标准性和技术规范书的规范性,对于不合理的计划,在ERP中退回至需求填报人,需求填报人要按要求修改并重新审核。通过审核的物资需求计划,编制企业物资需求计划审核单和上报情况汇报,形成《物资需求计划审核单》及《物资需求计划上报情况汇报》等相关记录。

6.计划三级审核。上级部门各项目主管部门对各自所管项目的批次物资需求计划在ERP上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在ERP上予以退回修改。

7.计划四级审核。上级物资管理部门汇总批次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初审并召开物资需求计划审核会。对于不合理的计划,在ERP中退回至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再组织需求填报人按要求修改并重新审批;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技术规范书责令设计单位修改直至符合要求。

8.总结考核。为了提高物资计划管理刚性,企业把“计划管理”所涉及的所有同业对标指标纳入月度绩效考核。物资管理部门每月对各项物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总结,提出考核意见,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及时奖惩,极大地促进了各项目部门和物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心,为达到管理目的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管理成效

(一)提升了物资计划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全面覆盖企业生产及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所需物资的项目部门、设计单位、物资管理部门协同运作、全员管理,实现需求计划提报、三级审批、四级审核全过程管控的物资计划管理体系,能有效提升物资计划管理水平。经过实践,企业物资计划上报准确率、规范化率、标准化应用率同业对标指标得到有效提升,物资计划综合管理水平位于全省先进行列,管理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