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规划内容十篇

时间:2023-06-01 10:42:00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1

【关键词】:概念规划、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规划的涵义

在中国,概念规划刚刚开始,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赵燕青认为:概念规划是一个横跨经济与空间的规划,其内容涉及部分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并包括总体规划大纲阶段的主要工作。张兵认为概念规划是要表达城市与区域在一个长久阶段内发展的整体方向,以及可以指导当前行动的整体框架。王蒙徽等认为:概念规划不是规划层次中某一层次,而是在任何一个层次均可进行的规划。它侧重于发展方向和各学科的综合平衡,而不是作出详细的规划设计。虽然上述表述各不相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就是:概念规划不可以与现行已规范化的规划体系的某一具体层次相对应,它具有区域的基本观念。概念规划是一种类型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尤其注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它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大政方针问题,强调对全局的把握,是涉及到空间、经济、环境等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

概念规划的发展过程

概念规划在国外已多有尝试。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英国、香港、波兰等国家都曾经编制过“概念规划”。

2.1英国的概念规划

英国的概念规划分两个层次,结构规划和都市战略规划指引

2.1.1 结构规划

结构规划在英国又称战略规划,一般以郡为单位编制,为未来15年或更长时间的地区发展提供战略框架,作为地方规划的依据。在规划区范围内提出人口、住房、就业等的发展目标和建议,解决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平衡,协调公私部门的决策以及向政府和公众阐明有关结果和建议,确保地区发展与国家的区域政策相符。

2.1.2 都市战略规划指引(SPG)

都市战略规划指引(SPG)产生于各城市区与环境部区域官员的对话合作,正是这种机制决定了SPG的特征,即不追求正式的结构和详细的方案,而是追求双赢的选择。环境部对SPG拥有最终决定权,这使得SPG带有政府决策的色彩。SPG的重要职能更多反映在其程序性和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SPG创造了一个展示和缓解城市区之间战略矛盾的论坛;(2)SPG为中央政府干预城市区之间矛盾提供了法律依据;(3)SPG提供了一个区域层面的监督框架。

2.2 美国波特兰概念规划

美国波特兰市20世纪80年代曾经编制过概念规划。概念规划定位于城市规划主要要素的表达方式,主要反映土地利用、城市形态和城市规划的物质特性,例如:河流的利用与开发、交通走廊、高密度闹市区、低密度商业区、工业区、公园和开敞空间等等。

2.3 结构规划、SPG与概念规划之比较

各国的概念规划虽然在程序、内容、层次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是在关注的主要问题、规划理念、规划手法上存在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共性,恰恰是“概念规划”最鲜明的特色,体现出“概念”的内核。

2.4中国概念规划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概念规划是在现实的需要下产生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适应性。2001年1月广州市完成了国内首次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此次规划编制的工作参与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都根据他们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对概念规划的理解确定了概念规划的内容和模式,并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对概念规划的概念、内容、模式、性质的大讨论。

我国的规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规划体系。然而规划体制面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1)城市发展质量问题;(2)社会经济转型背景问题;(3)传统规划模式僵化、内容庞杂问题。

概念规划的内容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发展背景,城市与区域规划编制内容也有明显区别。在美国,表现为注重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交通、住房和环境的规划;在日本,则侧重于开发资源,复兴经济;在德国,侧重于区域间的平衡发展,解决现实问题;在法国,以国土整治为特色,以土地均衡发展为目标,促进落后地区发展,解决现实问题;在俄国,以发展重工业基地为重点,以部门专业规划为主,组建地域生产综合体。

概念规划的方法

概念规划方法取决于概念规划的特点,具体地说,是由其目的、理念和对象所决定的。和城市规划相比,概念规划一方面具有目标的未来导向性、对象的宏观复杂性等共同特征,另一方面,它更加强调规划的超前性、宏观性和战略性。

从我国已经进行的若干城市的概念实践来看,概念规划主要侧重于对城市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和论证,提出或论证城市或地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概念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当注重新理念的引入,并且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股力量进行协商和利益平衡。城市中各种利益集团和各个阶层应当通过咨询、讨论等手段,参与到规划的全过程中来,共同协商、寻找解决区域与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县区之间、城市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的途径,制定出一个透明度高、满足大多数人要求的规划。

概念规划的缺陷与发展趋势

正如崔功豪教授指出:概念规划既没有对城市物质要素发展作全面的部署,也没有对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如用地条件、用地比例、用地指标等);概念规划缺乏区域规划的深度,也缺乏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度;他只是提供城市发展思路和空间方案的一种设想和研究。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2

按:房地产采划就像创作文章一样,需要有鲜明、独特的主题和统一的“中心思想”。主题是一个崴功采划的灵魂,它统车着整个房地产项目采划的创意、构想、方案、形象等等的各要素,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整个项目采划之中,使采划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采划作品。房地产采划没有主题,或有多个零散主题,或主题激农不了顾客的购买意愿,那么,采划的项目必然造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一、项目策划主题与主题策划

(一)项目策划主题

房地产策划主题是项目集中表达的特殊优势和独特思想,是 发展 商倡导的某种生活方式。特殊优势是客观具备的有利条件,其中有些是一目了然的,无需过分强调,本身就有吸引力,如区位、地段、 交通 、环境等;有些则是潜在的,要通过反复调研、考察、分析,才逐步明了;而发展、昭示并且淋漓尽致地渲染和表达这些潜在优势,往往会使项目独具特色。独特思想是主观创造的特殊概念个性。通过主动营造某种主题氛围,激发人们对特定生活意向的联想,使居住的物质环境变得人性化、亲情化。项目策划主题包括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

(二)主题策划

主题策划亦称概念设计或理念设计,是房地产策划的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它是策划人通过房地产策划实践 总结 出来的一种有效方法。主题策划是房地产策划的核心,通过主题策划的贯穿和支持。可以推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全面创新。

主题策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主题策划是指为规划设计或建筑设计所赋予的一种创意概念;广义的主题策划是指为项目开发所赋予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贯穿项目发展始终的“灵魂”。

二、项目策划主题的作用

策划主题是项目开发理念的抽象概括。它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思想、市场定位、规划设计、营销推广、物业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一个成功的策划主题,它对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如下的作用:

第一,策划主题能统率、贯穿项目的各个环节,使项目的各个要素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

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到完成要经过很多环节,开发商的土地选择、规划设计、建筑工程、营销推广、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行为均围绕这一中心完成,各个环节在主题概念的统率才能不偏离项目开发的中心和方向。如广州“保利花园”。它的主题是“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为了赋予“保利花园”这一主题概念内容。规划、设计按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标准进行;政府允许容积率为3,但“保利花园”降低为2.2,牺牲容积率,换来好环境。

第二,策划主题能体现项目产品的综合设计创意,使产品在文化内涵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品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房地产产品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物质功能复杂、精神内涵丰富的特征,特别是住宅产品更是如此。优秀的主题概念,在文化内涵上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在品质功能上给予人们舒适和满足,这是因为策划主题能体现项目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内涵和服务内涵。广东顺德“碧桂园”的主题概念“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表达客户住进去后享受星级酒店的待遇,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这种感受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相当明显的。

第三,策划主题能使项目具有区别于其它项目而展现出来的特有个性。

这种项目特有个性,无论在内容、气质上,还是在形式、手段上均独具一格,别人难于模仿。著名的例子是广州“奥林匹克花园”,它的主题概念是“运动就在家门口”,把奥林匹克精神的 体育 理念贯穿于项目之中。在规划布局、配套设施、社区文化等方面都与“运动”有关,最终使项目体现出人们极力追求的“健康”心理。具有独特的个性,人们无法“克隆”。

第四,策划主题能使项目在推广时易于体现项目优势,赢得买家的广泛认同。

每个项目都应有自己的项目优势。项目优势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在建筑风格方面、有的在规划设计方面,有的在地理位置方面,有的在生态环境方面,还有的在配套实施方面。这些项目优势如果不在策划主题上体现出来,就很难引起买家注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相同项目在不同的策划人手里,项目的命运就不一样。这里除了其他原因外,一些策划人不善于用主题概念来表达项目的优势、从而导致项目滞销就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第五,策划主题能提升房地产产品的价值。

策划主题作为概念资源,如果没有具体的内容来支撑是无价值可言的。如果它由具体的内容支撑着,就有一定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人们所说的附加值之一。主题概念能提升房地产产品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使产品的附加值增大了。新颖、独创的主题概念,能使项目的价值高出同类项目的价值很多,但仍然很快销售出去。2001年,当人们正在为用什么创新的主题概念而绞尽脑汁时,北京的发展商用 音乐 理念融人楼宇而使项目大获成功。地处京郊顺义马坡的维也纳森林“音乐主题别墅”,将目标客户群定位在喜爱音乐、追求优雅生活一族,面市之初即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响应,300多套别墅70%已经被买家预订。而在这个项目旁边也有别墅项目,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就大不如“音乐主题别墅”项目了。

三、主题策划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主题概念的基本原则。

1、主题概念必须迎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这就要求主题概念一方面要根植于买家生活中的根本需求和成长需求,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市场及行业走势,特别注重那些已经被人们认同,却又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

2、主题概念必须立足于项目或 企业 的自身优势。

如果不符合项目或企业独特的优势,主题概念一定做不好。不以自身优势迎合市场,即使主题概念做出来,它的演绎和支持体系也不完善,甚至很容易被别人“克隆”,而且有可能比自己做得还好。

3、主题概念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主题概念的内涵有足够的深度,才能充分挖掘出源源不绝的题材以吸引买家;主题概念的外延有足够的广度,才能包容社区开发的种种要素。

4、主题概念要有独创性。

项目主题要非常独特,与众不同。如果是市场上已有的概念,就要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创新和提高,在表现形式上别具一格。

5、主题概念要有完善的支持体系。

完善、坚固的主题支持体系是主题概念能以实现的有利保证,否则在市场和竞争中,只不过是一种包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二)主题策划的基本要求

1、策划项目要运用创新或独到的思想理念。

主题策划要取得较好的策划效果,在创新的策划思想理念指导下是分不开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理念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层出不穷,策划人要深刻领会这些理念的精髓,把握它们的实质,灵活地运用到策划实践中去。运用这些新理念的同时,还要进行筛选,把带有独到的思想理念运用好,引导主题策划的新潮流。北京“SOHO 现代 城”,运用“概念地产”理论来策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广大的专家学者认为不可思议,而发展商却得到了额外的回报。

2、策划项目要领先引导消费者的需求。

主题策划不但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要引领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因为主题策划总是走在市场的最前面,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为项目开发成功做好思想准备。当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发展商已不再被动地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而是努力引导市场,创造超越现有的生活需求,将自身对居住文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审美品味融人房地产项目中,形成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明星楼盘”,有些甚至因其过于前卫的风格而被人归于“异类”。象用“音乐”概念作为项目的主题,真是有点不可想象。在引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体现项目独特的功能需求,增加度身定做的空间和相应的设施,在开发理念和设计细节等各方面更深层次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主题策划要善于挖掘项目的文化科技内涵。

在房地产策划中,人们往往运用“家居”、“社区”、“社会”等概念,把房地产经营提升为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贴近生活的文化内涵。广州“翠湖山庄”,其万象翠园包罗万象,从苏州园林到美洲酒吧,从古烽火台到古罗马廊柱,一幅幅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时空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江南园林式的“翠居”用亭台、园门、小桥流水、竹篱柴扉,勾画一幅江南风情画;会所前的龙马广场,古朴的天然石块凝结了 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髓;利用地下应急通道出口而建的烽火台,沧桑味十足,是孩子们发挥时空想象的乐园;流水与瀑布相映的灵泉飞瀑、秋千椅和攀爬架组成的拾趣园以及十二生肖广场等,都显现人与 自然 亲近的中国园林文化的妙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各个科技概念来策划项目的也为数不少,使项目呈现更加个性化的特色。在生态住宅、因特网、智能化、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较之以往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挖掘。策划人要善于挖掘项目的文化科技内涵,使项目的民族文化精髓和科技文化理念融为一体,比翼双飞。

4、策划项目要十分注重建筑设计的理念创新。

建筑设计理念的策划创新,不仅仅是发展商塑造产品个性特征、营造独特生活氛围的有利手段,同时也具有繁荣建筑创作、促进建筑文化、改善城市景观的良好社会效益。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产品定型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建筑造型、建筑风格、建筑规划、平面布局以及立面效果等,很大方面影响项目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把握好,在施工建设的时候要修改是相当困难的,即使不计较金钱,那也很费时费力。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好建筑设计理念和策划创新问题,使产品跟上时代的要求。

5、策划项目要把握好主题概念的整合和推广。

有了独特、富于个性的策划主题后,怎么把它整合推广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主题概念就像一条主线,把项目分区分期推出的产品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主题概念就是一个中心,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围绕这一中心完成;主题概念还是一种说法,整个项目的构成、功能、风格、形象等均通过它得到合理的深入人心的阐述。因此,整合和推广好策划主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3

按:房地产采划就像创作文章一样,需要有鲜明、独特的主题和统一的“中心思想”。主题是一个崴功采划的灵魂,它统车着整个房地产项目采划的创意、构想、方案、形象等等的各要素,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整个项目采划之中,使采划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采划作品。房地产采划没有主题,或有多个零散主题,或主题激农不了顾客的购买意愿,那么,采划的项目必然造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一、项目策划主题与主题策划

(一)项目策划主题

房地产策划主题是项目集中表达的特殊优势和独特思想,是发展商倡导的某种生活方式。特殊优势是客观具备的有利条件,其中有些是一目了然的,无需过分强调,本身就有吸引力,如区位、地段、交通、环境等;有些则是潜在的,要通过反复调研、考察、分析,才逐步明了;而发展、昭示并且淋漓尽致地渲染和表达这些潜在优势,往往会使项目独具特色。独特思想是主观创造的特殊概念个性。通过主动营造某种主题氛围,激发人们对特定生活意向的联想,使居住的物质环境变得人性化、亲情化。项目策划主题包括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

(二)主题策划

主题策划亦称概念设计或理念设计,是房地产策划的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它是策划人通过房地产策划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有效方法。主题策划是房地产策划的核心,通过主题策划的贯穿和支持。可以推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全面创新。

主题策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主题策划是指为规划设计或建筑设计所赋予的一种创意概念;广义的主题策划是指为项目开发所赋予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贯穿项目发展始终的“灵魂”。

二、项目策划主题的作用

策划主题是项目开发理念的抽象概括。它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思想、市场定位、规划设计、营销推广、物业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一个成功的策划主题,它对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如下的作用:

第一,策划主题能统率、贯穿项目的各个环节,使项目的各个要素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

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到完成要经过很多环节,开发商的土地选择、规划设计、建筑工程、营销推广、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行为均围绕这一中心完成,各个环节在主题概念的统率才能不偏离项目开发的中心和方向。如广州“保利花园”。它的主题是“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为了赋予“保利花园”这一主题概念内容。规划、设计按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标准进行;政府允许容积率为3,但“保利花园”降低为2.2,牺牲容积率,换来好环境。

第二,策划主题能体现项目产品的综合设计创意,使产品在文化内涵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品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房地产产品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物质功能复杂、精神内涵丰富的特征,特别是住宅产品更是如此。优秀的主题概念,在文化内涵上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在品质功能上给予人们舒适和满足,这是因为策划主题能体现项目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内涵和服务内涵。广东顺德“碧桂园”的主题概念“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表达客户住进去后享受星级酒店的待遇,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这种感受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相当明显的。

第三,策划主题能使项目具有区别于其它项目而展现出来的特有个性。

这种项目特有个性,无论在内容、气质上,还是在形式、手段上均独具一格,别人难于模仿。著名的例子是广州“奥林匹克花园”,它的主题概念是“运动就在家门口”,把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理念贯穿于项目之中。在规划布局、配套设施、社区文化等方面都与“运动”有关,最终使项目体现出人们极力追求的“健康”心理。具有独特的个性,人们无法“克隆”。

第四,策划主题能使项目在推广时易于体现项目优势,赢得买家的广泛认同。

每个项目都应有自己的项目优势。项目优势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在建筑风格方面、有的在规划设计方面,有的在地理位置方面,有的在生态环境方面,还有的在配套实施方面。这些项目优势如果不在策划主题上体现出来,就很难引起买家注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相同项目在不同的策划人手里,项目的命运就不一样。这里除了其他原因外,一些策划人不善于用主题概念来表达项目的优势、从而导致项目滞销就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第五,策划主题能提升房地产产品的价值。

策划主题作为概念资源,如果没有具体的内容来支撑是无价值可言的。如果它由具体的内容支撑着,就有一定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人们所说的附加值之一。主题概念能提升房地产产品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使产品的附加值增大了。新颖、独创的主题概念,能使项目的价值高出同类项目的价值很多,但仍然很快销售出去。2001年,当人们正在为用什么创新的主题概念而绞尽脑汁时,北京的发展商用音乐理念融人楼宇而使项目大获成功。地处京郊顺义马坡的维也纳森林“音乐主题别墅”,将目标客户群定位在喜爱音乐、追求优雅生活一族,面市之初即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响应,300多套别墅70%已经被买家预订。而在这个项目旁边也有别墅项目,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就大不如“音乐主题别墅”项目了。

三、主题策划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主题概念的基本原则。

1、主题概念必须迎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这就要求主题概念一方面要根植于买家生活中的根本需求和成长需求,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市场及行业走势,特别注重那些已经被人们认同,却又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

2、主题概念必须立足于项目或企业的自身优势。

如果不符合项目或企业独特的优势,主题概念一定做不好。不以自身优势迎合市场,即使主题概念做出来,它的演绎和支持体系也不完善,甚至很容易被别人“克隆”,而且有可能比自己做得还好。

3、主题概念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主题概念的内涵有足够的深度,才能充分挖掘出源源不绝的题材以吸引买家;主题概念的外延有足够的广度,才能包容社区开发的种种要素。

4、主题概念要有独创性。

项目主题要非常独特,与众不同。如果是市场上已有的概念,就要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创新和提高,在表现形式上别具一格。

5、主题概念要有完善的支持体系。

完善、坚固的主题支持体系是主题概念能以实现的有利保证,否则在市场和竞争中,只不过是一种包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二)主题策划的基本要求

1、策划项目要运用创新或独到的思想理念。

主题策划要取得较好的策划效果,在创新的策划思想理念指导下是分不开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理念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层出不穷,策划人要深刻领会这些理念的精髓,把握它们的实质,灵活地运用到策划实践中去。运用这些新理念的同时,还要进行筛选,把带有独到的思想理念运用好,引导主题策划的新潮流。北京“SOHO现代城”,运用“概念地产”理论来策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广大的专家学者认为不可思议,而发展商却得到了额外的回报。

2、策划项目要领先引导消费者的需求。

主题策划不但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要引领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因为主题策划总是走在市场的最前面,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为项目开发成功做好思想准备。当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发展商已不再被动地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而是努力引导市场,创造超越现有的生活需求,将自身对居住文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审美品味融人房地产项目中,形成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明星楼盘”,有些甚至因其过于前卫的风格而被人归于“异类”。象用“音乐”概念作为项目的主题,真是有点不可想象。在引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体现项目独特的功能需求,增加度身定做的空间和相应的设施,在开发理念和设计细节等各方面更深层次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主题策划要善于挖掘项目的文化科技内涵。

在房地产策划中,人们往往运用“家居”、“社区”、“社会”等概念,把房地产经营提升为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贴近生活的文化内涵。广州“翠湖山庄”,其万象翠园包罗万象,从苏州园林到美洲酒吧,从古烽火台到古罗马廊柱,一幅幅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时空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江南园林式的“翠居”用亭台、园门、小桥流水、竹篱柴扉,勾画一幅江南风情画;会所前的龙马广场,古朴的天然石块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利用地下应急通道出口而建的烽火台,沧桑味十足,是孩子们发挥时空想象的乐园;流水与瀑布相映的灵泉飞瀑、秋千椅和攀爬架组成的拾趣园以及十二生肖广场等,都显现人与自然亲近的中国园林文化的妙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各个科技概念来策划项目的也为数不少,使项目呈现更加个性化的特色。在生态住宅、因特网、智能化、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较之以往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挖掘。策划人要善于挖掘项目的文化科技内涵,使项目的民族文化精髓和科技文化理念融为一体,比翼双飞。

4、策划项目要十分注重建筑设计的理念创新。

建筑设计理念的策划创新,不仅仅是发展商塑造产品个性特征、营造独特生活氛围的有利手段,同时也具有繁荣建筑创作、促进建筑文化、改善城市景观的良好社会效益。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产品定型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建筑造型、建筑风格、建筑规划、平面布局以及立面效果等,很大方面影响项目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把握好,在施工建设的时候要修改是相当困难的,即使不计较金钱,那也很费时费力。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好建筑设计理念和策划创新问题,使产品跟上时代的要求。

5、策划项目要把握好主题概念的整合和推广。

有了独特、富于个性的策划主题后,怎么把它整合推广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主题概念就像一条主线,把项目分区分期推出的产品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主题概念就是一个中心,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围绕这一中心完成;主题概念还是一种说法,整个项目的构成、功能、风格、形象等均通过它得到合理的深入人心的阐述。因此,整合和推广好策划主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房地产策划的主题系统

在策划实践中,主题概念丰富多彩,主题类型多种多样,要想把主题系统理出个头绪来很难。这里根据项目策划的具体情况,把主题系统分为两大类:即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

(一)宏观主题系统

宏观主题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中心思想,它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思路、市场定位、规划设计、营销推广、物业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依照房地产策划的实际情况,宏观主题系统可以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角度来分。它的主题系统有:

1、从与房地产复合的产业来分,有教育主题、旅游主题、体育主题、IT主题、科技主题、艺术(音乐)主题、商业主题、生态主题,等等。

2、从国家倡导的角度来分,有国家康居工程主题、国家科技住宅主题、国家生态社区主题,等等。

3、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分,有园林主题、山水主题、景观(市景、园景、山景、水景、海景等)主题、公园主题,等等。

4、从配套设施的角度来分,有绿化主题、会所主题、运动主题、智能化主题,等等。

5、从目标客户或职业来分,有白领主题、老龄主题、教师主题、学生主题、富豪主题,等等。

6、从概念资源来分,有五星级服务主题、身份象征主题、生活方式主题,等等。

7、其他主题,如国际主题等。

(二)微观主题系统

微观主题是在宏观主题统率下,在项目开发进行中各个环节表现出来的次中心思想。从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过程看,微观主题系统包括项目前期策划和后期策划两大部分:

1、前期策划的微观主题,有目标市场主题、项目定位主题、目标客户主题、项目设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环境设计、会所设计、样板间设计等)主题,等等。

2、后期策划的微观主题,有项目包装主题、楼盘定价主题、广告宣传主题、形象设计主题、促销活动主题,等等。

微观主题因为深度不同,在微观主题下还会有更小的主题构成。

(三)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的关系

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的关系是从属、依赖、支撑的关系。宏观主题统率和串连着微观主题,使微观主题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中不走样;微观主题围绕着宏观主题来进行分解、阐述,从各种不同角度的主题概念来支撑着宏观主题。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的相互统一和相互依赖,使项目的策划主题更丰满,更有说服力。

(四)单主题与多主题的策划

在具体策划实践中,一般用单主题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策划人为了使项目主题更加丰富和饱满,运用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宏观主题来策划项目,同样取得项目的成功。

多主题的策划一般有两种形式:

1、一个主题为主,几个次副主题烘托。

项目中为主的中心主题起到主导的地位,而若干个副主题主要是起烘托的作用。这样策划的宏观主题不单调,起到了加强、丰富的作用。如在“体育运动”的中心主题下,又用“生态”副主题来强调、烘托,达到的效果就比单主题要好,而且它们联系得很紧密,中心主题、副主题都与人的“健康”有关,很能吻合购买者的心理需求。

2、多个主题齐头并进,互相补充,互相映衬。

有的项目宏观主题不是以一个为主,而是若干个主题交汇一起,共同从不同的角度、方面来互相补充、互相映衬,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顺德“碧桂园”的主题就是一个多主题策划的项目,物业服务主题(星级管理)、教育主题(国际学校)、配套主题(豪华会所)三个主题糅合一起,与项目目标客户的需求相当吻合。这些先富起来的乡镇老板们考虑最多的就是这三个方面:在外赚钱经常不在家需要完善的物业服务;小孩要继承父辈的产业需要高水平的教育;钱多了要有象样体面的地方来消费。这三个需求刚好与三大主题相一致。顺德“碧桂园”的“起死回生”就不言而喻了。

多主题的项目策划难度比较大,但做得好就会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从目前情况看,运用多主题的项目已经多了起来。运用多主题策划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注意互补性和融合性,达到I+I>2的效果。第二,要避免主题过多、分散的倾向,善于抓住中心主题。第三,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主题的多寡,做到有的放矢。

五、主题策划的具体运作

(一)策划主题的来源与获取

要进行主题策划,就要寻找主题概念的源头,即主题概念来源于哪里?这实际上是概念的创意过程。策划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获取:

一是从该项目区域的文化内涵中抽象出来;二是从竞争性项目对比中挖掘出来;三是从项目自身内在素质中分析出来;四是从顾客需求中选择绎出来;六是从房地产发展的最新理念中提取出来。

广州“光大花园”在楼盘策划之初,通过两大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问卷调查,内容是市民在目前的生活环境下最重视的是什么?反馈回来的是“身体健康”。二是找出项目现状最有价值的方面。经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项目地块最有价值、可以大做文章的是几十棵5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策划人通过思想碰撞,“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有关。于是,广州“光大花园”的项目主题一“大榕树下,健康人家”就应运而生。“榕树”风景成为“光大花园”发挥的绝佳题材。

(二)策划主题的提炼与确定

主题概念的素材有了以后,就要进行提炼与确定,实际上是概念创意的论证过程。在提炼与确定主题概念的时候,我们应着重考虑几个问题:

一是主题概念是否富于个性,与众不同。这是取舍主题概念的主要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宁可舍弃。也不勉强使用。

二是主题概念是否内涵丰富。易于展开,充分展现项目的优势和卖点。有些主题概念内涵狭小。展开时支持点不够,不利于主题概念的体现

三是主题概念是否符合自身情况。是否与本项目的要求相吻合,那些脱离项目实际情况的主题概念是不可取的。

四是主题概念是否迎合市场买家及目标顾客的需求,这是判断主题概念的关键所在。那些不能激起买家购买欲的主题概念,最终会断送项目的前途。

广州“光大花园”策划主题的提炼与确定很有诗情画意,通过寥寥数语,大榕树下的一幅健康人家的风景画就呈现在人们面前,视觉冲击力相当强。

(三)策划主题的支撑与体现

主题概念经提炼与确定后。就要在项目具体因素中支撑与体现出来,营造一个实现这一主题概念的支持体系,使项目主题站稳脚,不至于是空乏说教的概念。支持体系有项目选址、规划设计、营销推广和物业服务等部分。在这几部分中,重点是规划设计部分,它是主题概念支撑与体现的中心。规划设计体现了主题概念的内涵,其它方面就迎刃而解了。规划设计有环境设计、住宅设计、建筑造型设计、社区服务设计等多个方面,设计中可根据重点有所侧重,统一布局,使主题概念得到了全面的贯彻与体现。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4

在20世纪80年代前,城市雕塑这个词在我国并没有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当时主要使用纪念性雕刻、装饰雕刻和室外雕塑的概念。城市雕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1年2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上海城市雕塑设计展览”上;而城市雕塑概念在公开的文献中首次出现,是在1981年7月上海城市雕塑设计展览筹备组唐世储、朱国荣撰写发表在《美术》杂志上的《让雕塑艺术为美化城市服务》一文中。而城市雕塑概念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1982年2月刘开渠、王克庆等以中国美协名义提交的《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和准予实施。对于城市雕塑概念的提法,刘开渠、王克庆等在递交中央的《建议》中在措词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王克庆提到“:当时我们回忆雕塑界数次上书中央关于发展雕塑事业建议书的情况后,……为了有利于开展室外雕塑事业,当时采用发展城市雕塑的提法”。城市雕塑的概念在中国是由官方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国广泛传播的名词概念。然而,对于城市雕塑概念的界定,从概念的产生至今,一直没有一种达成共识、规范而又权威的定义。就是在我国国家法规中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对城市雕塑概念的定义也异议颇多,原文:“本办法所称城市雕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公共建筑物及其他活动场地建设的室外雕塑。”我国现行已出台的大部分城市雕塑的地方法规对城市雕塑概念的定义基本上都使用了这种指定具体场地和区域的方式。而这种定义的方式是否科学?而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二、当前城市雕塑管理法规对城市雕塑概念定义的局限性

1使用指定区域、场地和泛指其它活动场地有待改进

我国当前城市雕塑管理办法中普遍使用指定具体场地和区域的方式对城市雕塑进行定义,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具体、方便理解和操作。而事实上,同时也为概念本身制造了诸多漏洞。在定义中拟定的地点和区域外,还有很多城市雕塑并没有包括在内,如政府及其下属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开放空间和场地的雕塑等。尤其在城市雕塑快速发展的时代,很难把全部区域和地点都拟定在概念中。即使全部列出,其文字数量之多和更新之频繁,也会为理解和操作带来不便。同时,在该概念定义中使用的“其它活动场地”又很模糊。到底是指其它公共活动场地还是其它私人活动场地?还是两者都是?如果两者都是的话,那不向城市公共视觉开放的空间绿地、建构物或活动场地建设的室外雕塑是不属于城市雕塑的。需要具体区别对待。这样,概念造成的漏洞就为执法和管理带来争议,同时也影响了概念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室外雕塑不能涵盖城市雕塑的全部类型

在我国现行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以及四川省、福建省、深圳市、天津市、郑州市、杭州市等地城市雕塑管理办法中,对城市雕塑概念的定义都使用了室外雕塑的概念。室外雕塑强调雕塑与人、环境和空间文化的融合,注重塑造空间环境的形式与内容。而传统意义上的室内雕塑更多指的是架上雕塑,强调雕塑家自身情感与观念的表达。也有一部分室内雕塑属于城市雕塑,如城市车站、机场、码头等城市公共建筑物和构筑物室内公共空间环境中的雕塑,其空间的文化、环境和功能、服务的对象等等都不能脱离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需求而独立于公众共识的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之外。这些室内雕塑本身占有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并参与了城市公共环境和文化的信息交流而成为城市公共空间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刘开渠在辛章平、左锋的采访中就强调了城市雕塑:“就是置放于公园、广场、绿地、街头等公共场合的雕塑作品。”并没提“室外”两个字。鲁迅美院陈绳正教授也认为:“城市雕塑主要是设置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艺术品。”也没说城市雕塑就是室外雕塑,只是大部分城市雕塑建设在室外。事实上,室外雕塑是不能涵盖城市雕塑的所有类型,室内外也不是城市雕塑界定的根本依据。

3部分地方法规片面地把城市雕塑定义为雕刻作品

在我国部分地方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中片面地把城市雕塑定义为雕刻作品。如2010年修订的《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第二条对城市雕塑的定义:“本办法所称的城市雕塑,是指在本市道路、广场、车站、码头、机场、体育场(馆)、公共绿地、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居住区、开发区内塑造的独立形象雕刻作品”。所谓雕刻作品,主要指使用雕和刻等减法在可雕可刻的材料上创作的作品。雕刻作品只是雕塑作品中的一部分,城市雕塑的形式没用局限在雕刻作品的范畴。使用雕刻作品来定义城市雕塑的概念是不完整的。不仅是上海,2002年施行的《长春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第二条也同样把城市雕塑定义为“雕刻作品”。

4部分地方法规概念缺少对城市区划空间的界定

城市雕塑的概念需要对城市区划空间进行界定,2012年最新版的《长春市城市雕塑管理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雕塑,是指在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公共建筑物及其他活动场地建设的室外雕塑”。类似的还有2012年5月修订的《天津市城市雕塑管理办法》第二条对城市雕塑的定义,都缺少对城市区划空间的界定。那么,很多不符合城市雕塑概念的雕塑都将包括在内。如,城市规划区外农村道路、绿地、居住区等地的景观雕塑、环境雕塑、室外标志雕塑等,这些不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乡村雕塑是有别于城市雕塑的。乡村雕塑与城市雕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环境雕塑。它们的空间属性和权利属性具有典型的区别。城市雕塑的城市属性是其固有的本质属性,城市雕塑的概念缺少不了对城市区划空间的界定,任何缺少城市区划空间环境界定的城市雕塑定义都是不严谨的。

5个别地方法规缺少对城市雕塑概念的定义

作为中国最早的地方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法规之一,1994年修订的《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一直缺少对城市雕塑概念的定义。而1998年修订的《青岛市城市雕塑设置规划管理办法》第二条应该定义城市雕塑的,却转而定义了雕塑的概念,“本办法所称雕塑是指,利用各种硬质或软质材料,采用雕、刻、塑手法制作的圆雕、浮雕、叠石等各种具有实在体积形象的造型”。同样缺少对城市雕塑概念的定义。这些现象是我国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法规建设初期所遇到的基本问题。那么,怎样来定义城市雕塑呢?

三、城市雕塑界定的基本依据

城城市雕塑界定的依据是城市雕塑概念定义的前提,也是城市雕塑管理和执法的基础。城市雕塑界定的基本依据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在城市规划区域内

城市雕塑中所含的“城市”概念,如果按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或“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来解释的话,是很难解释透彻城市雕塑概念的。城市雕塑在我国产生和设置的主要空间是城市的主体空间,是属于城市的雕塑。城市雕塑离不开城市空间和环境。作为区别于农村概念的城市,不仅在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城市集聚着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与社会复合系统,它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在这种环境下设置的城市雕塑具有维护和支持城市空间政治、思想和文化等权利特征。由于城市与农村空间环境类型和权利属性的不同,最终导致雕塑类型的分类。从空间环境和空间权利的角度出发,城市雕塑在这里的城市空间主要指城市规划区。《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把城市雕塑的设置空间界定为城市规划区是科学的和合理的,更接近城市雕塑自身真实的所指空间。

2在城市公共视觉空间中

城市规划区中包含众多空间类型和场所,既有公共空间、私有空间,还有特定的群体空间等。并不是所有在城市规划区内的雕塑都属于城市雕塑。《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词典以及《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对城市雕塑或城雕一词的定义中其设置空间均指向城市公共场所和空间,这是达成共识的城市雕塑设置的典型空间。事实上,城市雕塑不仅可以设置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也可以出现在城市的集体空间和私有空间。著名雕塑家陈云岗教授认为“广建于各类市民生活空间中之雕塑”大部分属于城市雕塑。而那些设置在城市规划区外或者封闭空间私人场所中建设的部分雕塑是不属于城市雕塑的,因为它们没有参与城市公共视觉空间环境的交流与对话,没有与城市公共领域信息进行交换。这里的城市公共视觉空间主要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向城市公共视觉开放的所有空间,它包括公共场所、场地和公共区域的空间,也包含向公众视觉开放的所有私有场地空间,以及不向公众视觉开放的私有场地上空面向公众开放的那部分空间。因此,城市雕塑的界定既不以建设在公共空间还是群体空间或者私人空间为依据,也不以出资方是政府还是集体或者个人为依据,也不以是否建设在室外来界定。只要雕塑设置在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公共视觉空间中,就满足了城市雕塑空间设置的基本条件。

3塑造空间的形式与内容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媒介或形象,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与所在空间发生关系,塑造空间的形式与内容。空间的形式主要指空间中所有有形物的构成形式,也包括空间行为的形式。对空间的塑造是城市雕塑的基本功能之一。城市雕塑在塑造空间的同时它可以是正面地与空间协调一致,也可以是反面与空间的矛盾中提出观点、置换观念、激化讨论、传播新观念等,以达到最终的目的———提高空间环境的品质和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雕塑也可以作为空间的主体来塑造自身,也可以作为空间的附体去塑造环境,还可以与空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创造一种新的空间环境。城市雕塑在设置上可以是长期、永恒的,也可以是临时、短暂的。总之,城市雕塑只有与城市空间环境发生相互的联系,围绕空间环境的需求和发挥自身的文化、精神媒介功能与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雕塑的根茎才能深入肥沃的土壤,获得持续不断的生命力。所以,澳大利亚墨尔本城市雕塑奖在2011年的报名表格及信息文档中认为“城市雕塑是指一系列广泛的雕塑形式、行为和环境,通常是指呈现于公共领域并且考虑到城市环境的艺术作品。城市雕塑可以与它的场所或环境相关联或一致;提升空间的意义,并促进参与、反馈、激发社会价值和引出讨论。城市雕塑可以是暂时的或永久的,并且拥有广泛形式上的特征。”有了空间的界定和环境的支持,那么,怎样来定义城市雕塑呢?

四、城市雕塑概念的定义及其结论

1定义

城市雕塑,正如西方国家公共艺术概念中的那些设置在城市规划区内公共艺术中的雕塑作品,也与西方公共雕塑概念中那些设置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雕塑类似。但是,这些又不能完全概括城市雕塑的整体概念。我国更形象而概括地把这些雕塑称之为城市雕塑。那么,城市雕塑具体怎么定义呢?本文作者认为:城市雕塑,是指设置在城市规划区内,塑造公共视觉空间形式与内容的雕塑。

2结论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5

公司全程策划工作程序

[初步接洽阶段]

1、项目资源条件整合及判断

负责部门:策划部、部、研究部

报告名称:《**项目策划大纲》

中心内容:

宏观资料:市场整体、片区趋势、基本行情。

地段资料:规划要点、坐标。

周边资料:交通、配套、楼盘的规划、设计、包装、销售。

发展商资料:背景、关系、资金、技术等的实力情况。

判断内容:优势、难点、突破口、把握度。

2、多方案初步规划、设计或调整建议

负责部门:策划部

报告名称:《会议纪要汇总》

《**项目概念设计提示》

或《项目调整建议》

中心内容:草图、立意、说明、交流记录

[前期策划阶段]

3、地块内在条件整合及价值分析

负责部门:策划部、投资部

报告名称:《**项目土地价值与分析报告》

中心内容:适合的规则布局和建筑类型及其投入和产出价值比较

4、资源综合及定位

负责部门:策划部

报告名称:《**项目综合定位报告》

中心内容:上述各内容汇总,初步定位或创意

5、依据定位针对性的市场调查

负责部门:策划部、研究部

报告名称:《**项目市场调查报告》

中心内容:客户群、消费观念、价格水平、推广渠道和方式、市场缺口等,或根据创意寻找市场依据

6、经济可行性分析

负责部门:投资部、策划部

报告名称:《**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

中心内容:静态的综合成本(地价、造价、管理、财务、资金、推广、销售、税金)收益率与销售价格的分析。

7、初步营销框架

负责部门:策划部

报告名称:《**项目初步营销报告》

中心内容:推广主题、通道、销售策略及产品设计立意和要求相互关系

8、规划、设计方案及跟踪

负责部门:策划部

报告名称:《**项目初步营销报告》《**项目建筑概念设计》《**项目环艺概念设计》或《**项目设计修改意见》《**项目设计要点》

中心内容:草图,设计创意、任务书、设计交底、指导

[营销策划阶段]

9、营销整体规划

负责部门:策划部、部

报告名称:《**项目营销整体规划》

中心内容:VI,推广的主题。方式、渠道、策略、步骤,包装的类型、风格和销售的入市时机、节奏、付款、策略、附加促销手段,如装修套餐等与施工进度相结合的创意及其相互协调关系部署。

10、经济敏感分性

负责部门:投资部

报告名称:《**项目经济敏感性分析报告》

中心内容:造价、进度、售价、回报率间的变量关系图表。

11、价格策略执行计划

负责部门:投资部、部

报告名称:《**项目价格策略报告》

中心内容:依据经济敏感性分析结合对市场走势的判断,进行价格的高低、提升、折率的编排和修整。

12、物业准备工作计划

负责部门:投资部

报告名称:《**项目的物业模型》

中心内容:配合营销推广而设立的新型物业管理概念和"标准"物业管理模式的融合。

13、销售准备工作计划

负责部门:部、策划部

报告名称:《**项目前期工作计划表》

中心内容:文件、合同、票证、礼品、用品等催办、设计和制作计划安排及费用预算

14、项目包装执行计划

负责部门:策划部

报告名称:《**项目包装概念设计》

中心内容:VI设计、导视系统、销售中心、楼书、展板、模型、示范单位(装修套餐)等的设计和制作计划安排及费用预算。

15、广告宣传炒作计划

负责部门:策划部、部

报告名称:《**项目新闻炒作提纲和广告计划》

中心内容:户外广告、报刊广告、新闻炒作、网上广告和炒作的计划安排及费用预算。

16、销售活动规划及策划

负责部门:策划部、部

报告名称:《**项目公关活动计划报告》∑《**项目**活动报告策划书》

中心内容:开工、开盘、封顶、竣式、入伙等的仪式,新闻会,展销会的其他公关活动的计划安排及费用预算。

17、装修套餐

负责部门:策划部、部

报告名称:《装修套餐服务计划报告》

中心内容:售后装修和装修按揭服务。

[销售实施阶段]

18、销售培训

负责部门:部、策划部、投资部

教材名称:《销售基础知识》《**项目销售相关内容》

中心内容:建筑知识、楼盘背景、项目优胜、对手比较、付款方式、法律手续、销售技巧等方面的系统培训。

19、执行修正

负责部门:部、策划部

往来文件:《**项目销售情况总结》《**项目策划执行修正安案》

中心内容:根据销售状况和市场动向的反馈,适时调营整营销计划。

20、置业锦囊

负责部门:策划部投资部

报告总称:《置业锦囊》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6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指引性

The Investigation for the process of the regulatory plann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plan and the urban design

――Using the alteration of regulatory planning for the HongLing district in wuzhou city as an excemple

Pan Feng ,Wei Minhui

Abstract:We aim at establishing different types of land-use funtion and indices, and formulating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for related urban planning areas. In order to set up this regulatory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guidance, this formulation and control process should be led by concept plan firstly, and fully supported by urban design. It is expected to collectively build up an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system, which is guided by concept plan, supported by urban desig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regulatory planning simultaneously.

Keyword: Rregulatory planning Systerm Guidance

1. 前言

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的高速阶段,城市建设尤其是新城区开发建设的规模及速度都在增加。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都在大规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具体建设的法定依据及有效的控制和城市有序建设的引导依据,如何更好的得到编制及执行,使之衔接各层次规划内容,既能落实上层次规划的实施,又能指导下层次规划的设计及落实,将是我们规划者的重要思考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梧州市红岭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例,阐述我们所提出的结合发展策略规划、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

2. 现行控规存在问题

2.1 市场的针对性不足

目前控规的编制指引只偏重于成果的制定要求,并没有对控规编制的前提、目标等提出任何建议或要求。因此造成了控规的编制基本上是总规的地块指标化表达,并没有对规划范围的开发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城市建设主体是多元的,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迫于种种压力,控规不断地调整就成了必然的结果,也是控规编制对市场的针对性不强的表现。

2.2 指标的适应性不强

由于我国控规的蓝本为美国区划法,其本身已与今天城市建设的现实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三点:地块用地性质单一;控制指标缺乏弹性;内容数字化平面化,缺乏形象。

现行控规编制过于注重平面表达,造成各类控制指标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向大众市民地直观表达,造成市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障碍,形成公示上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控规内容没有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等要素的内容要求,现行控规缺乏相关的控制内容及表达图纸,造成城市整体的空间景观特色难以控制。

2.3管理的有效性不够

在城市快速建设的大背景下,造成城市建设无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城市规划设计缺乏对城市环境、形象的整体设计,以及在此设计基础之上的土地评价与使用原则,规划设计与管理往往只注意控制用地的性质与开发强度,忽略了对城市环境、建筑形象乃至人的生活质量的考虑。即使是法定的控制指标,也由于它们与土地开发强度的完全不相关性,而无法得到规划编制人员以及规划管理人员的重视。

3. 项目解读

红岭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17.36公顷,其原有规划和定位已无法满足梧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梧州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定位和大力发展人造宝石产业的要求。作为梧州市“西联”和近期重点发展区域,并随着梧州火车站的通车及桂梧、南广高速公路的建设,红岭新区的重新定位和规划势在必行。

因此在对控规的分析前提下,我们提出了在结合城市设计的控规前提,增加结合发展策略规划的研究。通过政策及市场的研究分析,从整体上把握红岭新区的发展目标及方向,确定其开发建设的定位;利用城市设计针对现状进行空间研究分析,建立红岭新区的城市形象及空间形态;最终形成一套控规的法定文本,并反馈城市设计导则,更好的控制管理红岭新区的开发建设。

4.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通过对项目的可行性、城市发展、综合市场状况、资源及SWOT等进行研究分析,对项目进行定位,确定功能组成及容量,明确发展目标,作为下一步城市设计的指导。

4.1 项目定位

通过对红岭新城的地理区位、环境资源,产业发展这些基地内部外部资源的品质分析,明确新区城功能的定位,确定红岭新区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具体定位为:

集无烟生产、研发、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业、会展、娱乐、景观、会议、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国际性宝石聚集中心和和交易中心,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包容多种市场需求的“宝石之都”综合性生态新城,是梧州未来新的城市商业地标。并以此作为新区土地利用、功能布局、形态特征的依据。

4.2 功能组成

明确项目定位,并依据规划区内区位条件、基地自身的本地条件、周边产业条件等前提条件的研究,确定新区主要功能组成为:

宝石产业总部基地、时尚商务之都、高尚生态住区、高档休憩娱乐区。

并通过对各功能组成的现状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潜力,政策机遇等分析,确定个功能组成的市场容量,作为土地利用中各类用地的组成依据,并依此对城市空间进行初步划分,为后续城市设计中空间形态设计提供依据。

5.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依据上述发展策略所制定的各设计要素及目标,针对地块现状实际情况,以用地调整为媒介,适当调整新区空间组成,整合交通体系,并提升整体空间景观。并制定初步的城市设计导则概要,确定街区、建筑、公共空间的的控制意向,为下一步具体的控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增强控规调整后的管理性及可操作性。

5.1空间结构规划

本次规划承接发展策略规划中提出的理念,依据确定的功能组成及其容量,结合现状情况,提出“一轴、两核、五片区”的空间规划结构。并以此作为根据对控规中土地利用进行指引设计。

“一轴”是指连接玫瑰湖与红岭、龙新片区的城市中轴,它既是片区发展的功能轴,也是通向玫瑰湖的景观轴。

“两核”分别指:位于玫瑰湖的生态核心和位于中轴线另一侧的商贸功能核心。

“五片区”分别指:位于站前大道以东、三龙大道以北直至站前快速路的新城中心片区、位于玫瑰湖区域的玫瑰湖游憩片区、位于火车站一侧的火车站片区、位于站前大道和三龙大道以东的龙新综合片区、以及三龙大道与浔江之间的滨江生活区。

6.控制性详细规划

通过前期对规划区的概念规划、城市设计,为控规调整制定了依据及指引,下一步是将前期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中的规划要点以数字化的方式,按照法定规划要求,对旧有控规进行调整与深化,整合规划区用地,优化路网结构,修正上一版控规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合理划分用地,正对不同性质用地提出相应规范及管理措施,对规划区内各地块的开发建设进行刚性和弹性的控制,有效的指导下一层次规划。

本次规划中我们深化原控规中的指标体系,结合城市设计的深入研究,使指标的制定更加合理。

6.1 地块划分及控制要求

根据城市设计中对道路、景观的调整设计,结合自然界线(如河流),在规划编制区内进行地块调整划分,将规划区划分地块。再在每个地块结合细分道路界线、自然界线、土地权属情况和出让要求,在地块内进行地块细分,并确定细分地块编码。

同时,根据城市设计中用地类别及建筑形态设计,以及城市建设殊情况(南面机场造成的规划区高度控制要求),对地块控制指标如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等进行具体的指标落实。对于有景观塑造、环境保护等特殊需要的规划景观节点、景观轴线、视廊等地区的地块,可在参考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并确定该地块的具体控制指标值。

6.2城市设计导则

通过上述的规划分析,依据规划区的整体城市设计,我们在控规阶段提出了初步的城市设计导则体系,概述城市设计方案的总体构想,用于日后规划区内各项目及公共领域的设计建设能够得到更有效更具体的管理。

通过城市设计的形态设计、空间规划,我们依据区域位置、使用功能等要素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划分为五个层次进行控制,包括:有机自由发展区域、较有次序的控制区域、重点控制区域、特殊使用功能控制区域、特选依据城市设计构想控制区域,对于不同区域采取不同力度的控制手段和方法。

最后,我们提出将街区控制、公共空间以及建筑设计等具体的城市设计要求落实到图纸上,作为控规的管理图纸之一,尽量使之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更有序有效地控制管理日后具体的城市开发建设。

7.结语

在本次规划中,我们期望建立一套从概念规划到城市设计,再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整体的规划编制体系,每一层规划都是下一层规划的基础和依据,而下一层规划又可以很好地对上一层规划进行监督和反馈,能够在编制过程中适时的调整修正。既能够体现概念规划的战略性与宏观性,又能够体现城市设计的灵活性与直观性,还能够保证控规的严谨性及在后续管理中的有效性。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7

1.美国FASB给出的定义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其概念最早是由美国FASB提出的。1976年在《概念框架研究计划的范围与影响》一文中提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部章程、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组成的、互相关联的内在逻辑体系。这个体系能够导致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与局限性。目标明确会计的目的与意图;基本原理指会计的基本概念,它们指引应予以进行会计处理的事项的选择,各项事项的计量以及汇总并使之传递给利害关系集团的手段。由这类概念派生的其他概念,在制定、解释和应用会计与报告准则时又必须反复引用它们。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概念是基本的”。

2.我国学者给出的定义

国内学者吴水澎教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概括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指“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会计基本概念所构成的一个协调一致的体系,旨在为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3. 两者定义的关系

两种定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吴教授所归纳的概念内涵明确,外延更广阔,能涵盖了美国准则外的其他国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美国早期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财务会计理论中若干最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逻辑整体,它指导基本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促进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更好发展。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会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承认。实践表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它能够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评估和修订会计准则时提供指南,以保证会计准则的一贯性和系统性。

(2) 在缺乏权威性文件的情况下,它能够为人们分析新的或正在出现的财务会计和报告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3) 在编制财务信息时,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4)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使其能依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5) 由于概念框架能够促进会计准则的一贯性与会计实务的合理性,它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促进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并增强使用者的信心。

(6) 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一方面,概念框架的许多内容来源于对实践的归纳、总结,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对会计理论来说,概念框架比较具体,更重实践,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成为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

(7) 通过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把握的几种关系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财务会计理论的关系

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财务会计理论的关系,会计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等同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经过组织的财务会计理论,财务概念框架结构包括的理论范围与财务会计理论的范围是相同的。在此意义上而言,二者是等同的,只不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的组织。另外一种是构成论。此观点认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财务会计理论中的部分内容,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部分,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包括的财务会计理论范围要远远小于财务会计理论的范围。

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由财务会计理论构成的。因为任何理论都应该有最本质、最精华的部分,其本质、精华部分虽来源于理论,但不应等同于理论。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一直以来也是会计学界争论不止的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会计界存在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被称为“同一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应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视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对其修改。第二种观点被称为“替代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应取消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最后一种观点是“并存论”,此观点认为《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并存的,要在保留《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二者同时存在,共同发生作用。

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是并存的,此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还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作的原则性规定,而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所作的规定。基本会计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而作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本质、精华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则是对基本会计准则的指导,同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具体会计准则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实务的关系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同时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发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实务也遵循同样的道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本质、精华集合,本质上归属于理论的范畴,是从会计实务中抽象出来的,是具体会计实务的发展。同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又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会计实务有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间接方式,对于大部分的已经存在的会计实务,会计准则中都明确规定应该如何处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通过指导会计准则继而指导会计实务这种方式来发挥作用。第二种方式是直接指导。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跨国经营方式的出现,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实务,而会计准则对这些新实务的感知和反映又具有滞后性,所以在会计准则中找不到处理该类会计实务的方法。此时会计工作者就要牢牢把握会计理论,根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贯彻的精神,仔细分析实践中出现的新实务,及时作出科学的应对及处理方法,这便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实务的第二种指导方式,这是一种直接式的指导,区别于前面所述的间接指导。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点建议总体上讲,我国应在吸收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合理内容的基础上,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和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基本会计准则进行完善,以此为基础来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基本原则

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遵循系统性、中立性、前瞻性,并兼顾国际化和国家化等原则,以确保会计准则的制定效率和依据会计准则产生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系统性原则要求其概念明确、内容完整、结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中立性原则要求在具体加工、生成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不应偏袒任何一方,使会计信息具有客观公正性。前瞻性原则要求其概念的外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避免其经常修改和变动。兼顾国际化和国家化原则要求其既要顺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又要考虑会计准则作为利益博弈结果所固有的经济后果特征,采取国际化前提下的国家化立场。此外,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术语、行文格式等方面应尽量贴近国际惯例,以增强会计信息在国际的可比性,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与效率。

(二)几点建议

借鉴西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可考虑下述几点建议:

1. 明确会计本质

会计本质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首先予以明确。

2. 顺应会计环境的变化,补充并完善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衍生于会计环境,是财务会计报告发挥作用的限定性条件。美国和英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里不包括会计假设;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规定了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两项基本假设;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4个基本假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假设与国际惯例差别较大,一方面源自于我国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源于我国与西方对何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认识上有差异。基于我国国情和会计环境的变化,我国新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保留并充实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

3. 会计对象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只对会计要素进行详细论述,对会计对象不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会计对象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争论的热点话题,将其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原因在于: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报表设置哪些要素,设置多少个要素,这都必须限制在会计对象的范围内,受到会计对象的制约,如果只提会计要素不谈会计对象,即会计对象不明确,要素的设置就会失去客观的依据,则难以保证其合理性。

4. 重新划分并定义会计要素,细化其确认和计量标准

国际惯例将会计要素分为存量要素和增量要素,对于存量要素各国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是增量要素,即利润表和权益大项下的具体项目。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利润表要素两大类,资产负债表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要素分为收入、费用、利润。其特点是收入和费用要素仅指与营业活动有关的收支,利润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由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及利得和损失组成,其缺陷是利润要素的解释过于含混,投资收益无法归类。可考虑将利润表要素分解为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使各要素的内容更加明确。因此,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划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可采用原有定义,对其他要素则需要重新定义,并对各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从理论上进行具体阐释。还可考虑增加现金流量表要素,增强现金流量表的理论性,使会计要素的内容更加完善。

5. 增加对财务报告目标的阐释,将其作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起点

财务报告目标应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层次,决定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和结构。目前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稍显不足的是未明确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只是将其简单表述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并且缺乏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详细阐释。为此,笔者认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借鉴国际惯例,明确财务报告的目标,将其作为起点,并详细阐释应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类型和功用。

6. 对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原则划分层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的概述,表明了会计信息的本质。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容表述基本相近,但在先后顺序上有一定的差异。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界定是以会计原则的形式进行的,这主要是由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法规的强制性决定的,与西方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足之处在于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缺乏层次划分和主次划分,且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约束条件——成本效益原则未涉及。为此,我国会计原则可划分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和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3个层次,并对各项原则进行主次排序,对其如何应用加以详细说明。并可考虑在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中补充成本效益原则,按照国际惯例将现有的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8

综合说明书作为规划文本内容延伸、拓展的补充部分,其科学的规划分析和研究方法对开展城市雕塑规划和执行规划建设管理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功能。在维护城市精神风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突出鲜明地域特色的同时,确保城市雕塑科学合理布局、协调周边环境、强化创意设计、重视文化生长性和环境融入性,重视生态环保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城市雕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生动丰富的参考和科学决策指导。因此综合说明书在城市雕塑规划建设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对规划文本的辅助和补充。

城市雕塑规划综合说明书的前期研究是针对城市雕塑艺术本义、城市性质和特色、历史文化、精神价值、现代精神文明等重要方面,在严格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积极配合各专项规划的同时,为城市雕塑规划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体裁,为科学布局、规划、决策提供有效有力的前期基础资料和技术指导。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能促使城市自身特色的形成,城市特色是城市地域风情和城市精神内涵的总称,也是体现城市精神价值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雕塑规划这一专项规划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需要更高的决策指导建设方案。综合说明书正是对城市雕塑规划文本最好的解释和深度研究配合。而其前期研究是综合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城市雕塑规划说明书的前期研究共分五章,分别从城市雕塑研究、规划总则、城市现状分析、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研究以及城市雕塑空间形态研究等方面进行解析和阐述。

第一章的城市雕塑研究从理论上重新对城市雕塑概念进行科学与规范的阐述,包含着作者在长期的实践指导下对书本知识的梳理与再认识。内容包括城市雕塑的定义、城市雕塑的作用、城市雕塑的特点、城市雕塑的分类、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城市雕塑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城市雕塑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城市经营理念与公共艺术规划的意义、城市雕塑规划理念等部分,使规划建设及相关管理人员等对城市雕塑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明晰了雕塑艺术本义和城市雕塑的关系、架上雕塑和城市雕塑的交际和并际关系以及市民、城市雕塑与雕塑家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其中城市雕塑的作用,概括为历史承载作用、文化宣扬作用、教育感化作用、社会纪念作用、美化装饰作用、特色标志作用。城市雕塑的特点则从环境性、社会性、持久性、公众性的四个方面进行解析。城市雕塑的分类方式有按展现题材分类、按体现方式分类、按艺术方法分类、按构造材质分类、按运用区域分类、按功能效用分类、按时间概念分类、按环境空间分类。并系统介绍了雕塑的传统材料和现代新兴材料以及雕塑的色彩和声光电等综合应用。强调了城市雕塑对提升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战略、梳理城市文脉,激活城市文化资本、创造城市本质的当代典范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准确地弘扬城市精神文化,创造富有城市生命力的雕塑精品。

第二章的总则是对项目进行宏观总体分析和控制,涵盖了项目概况、规划目的、规划依据、规划基本内容、规划指导思想、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及规则中应避免的问题和如何提高城市雕塑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基本内容和衍生性思考。项目概况中要考虑到项目背景、自然条件和内容界定三方面。规划基本内容中重点要掌握城市雕塑的地位和作用、规划内容、规划深度、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几大重点。严格明确规划目的、规划目标和规划原则这三大主要结构,科学梳理规划的基本内容,强调规划依据的科学性,提升规划指导思想。另外,要运用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从经济的角度提出更有效地发掘城市雕塑的经济价值,主要从优化城市雕塑的经济价值结构和重视城市雕塑的经济增值性两点出发。

说明书的第三章是对城市雕塑现状的分析。其中包括城市雕塑历史沿革、基本状况、现状分布、现状评价等,从总体上掌握城市及城市雕塑的概况、城市雕塑的题材、城市雕塑的数量与形式、城市雕塑的材质和色彩、城市雕塑的高度和体量、城市雕塑与音乐、水景、灯光及动感因素的结合。从城市雕塑与周边环境、城市雕塑的管理等细节方面考虑,分析城市雕塑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市民调查表来收集市民的意见,倡导公众参与,集思广益,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考虑到城市精神的主体能动性,使城市雕塑能够成为整个城市精神与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第四章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研究明确说明了城市雕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所以城市雕塑规划必须严格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积极参照各相关专项规划如绿地系统规划、历史文化和旧城保护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重要节点和公共活动中心等城市设计在充分的调查分析之后进行规划与研究。优秀城市雕塑的产生须有良好的城市基础条件如道路、广场、绿地、公园、山体、河流、湖泊等。如何融入到城市空间,城市结构这个大框架基质非常重要,尤其作为城市精神的实体代表――城市雕塑,这一上层建筑形态是建立在城市这个社会群体经济基础之上的。这些结构空间对于城市雕塑规划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只有系统地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基础骨架资料,才能科学地制定出比较完善的雕塑规划。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9

论文摘 要: 管理学原理是随着管理能力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渐受关注而形成的;《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它涵盖两条主要的逻辑路径:管理理论与管理职能;这一致思路径规定了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

一、引言

人类的管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管理思想来源于人类社会的管理实践。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都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活动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为社会科学的一个专业领域。

二、《管理学原理》的基本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定型都有三个关键性标志:明确的研究对象、独特的致思路径和完整的概念系统。弄清这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无论是对一门学科的理解和把握,还是对于该学科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揭示管理的客观规律性,即如何按照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适时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管理学原理是从管理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具体研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合理组织生产力。这是由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是由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与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管理,需要研究如何配置组织中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信息等各种资源,“物尽其才,人尽其用”,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相互统一。因此,怎样计划安排、合理组织及协调、控制这些资源的使用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管理学原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2.完善生产关系。这是由管理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一方面,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文化,会使管理呈现一定的差别,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管理应着重研究如何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设立、人员安排以及各种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如何激发组织内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另一方面,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使得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这一“印记”决定了管理学原理应该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秩序和规章制度,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管理学原理》的致思路径

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解决与管理活动有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构造形如金字塔,其顶端是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体系,底部是关于管理过程、管理对象以及相应职能的科学系统,中间则对应着管理层级和管理领域。

那么,管理学原理在研究正式组织实现组织目标这一过程中又是怎样致思的呢?管理学原理首先从管理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研究人类过去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管理思想、理论和制度与方法的演变发展规律,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成就,古为今用。因此,绝大多数的学者在编撰《管理学原理》教材时,都考虑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放在著作的第一章或第二章;因为,大家的思考逻辑基本一致: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一个历史的发展和演化的过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管理科学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其产生和发展是为了继往开来,继承发展和建设现代的管理理论。通过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和介绍,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

其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基本的原理,管理科学也不例外。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管理规律,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也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环节、管理工作的程序等问题的解决之道。诸如:决策的制订、计划的编制、组织的设计、过程的控制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和原则,是人们进行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在管理过程及相应的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这是管理学原理体系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它,做到活学活用。

再者,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活动与组织成员的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一方面,管理者的素质高低、领导方式、领导行为、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对管理活动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研究“领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高效率完成组织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即研究“激励员工的主动性”。

(三)《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概念是理论致思凝结而成的逻辑环扣,也是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概念之间的关系则构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与上述致思路径相应,管理学原理有以下一些主要基本概念。

1.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今。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末)和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阶段(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真正意义上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与理论,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组织的日益庞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根据不同理论的表述,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找到各自的核心基本概念,也是这些管理理论的思想起源。具体来说,诸如:“效率”与“标准化”之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职能”与“管理原则”之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层级结构”与“权力”之于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性假设”与“非正式组织”之于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决策”与“满意原则”之于西蒙的“理性决策理论”,“系统”与“协作”之于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竞争”与“战略管理”之于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工作流程”与“企业再造”之于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公司再造理论。等等。

2.管理职能。所谓管理职能,是对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管理活动是人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一项实际工作,是一种行动。人们发现在不同的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采用程序具有某些类似、内容具有某些共性的管理行为,比如计划、组织、控制等,人们对这些管理行为加以系统性归纳,逐渐形成了“管理职能”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概念。

管理职能一般根据管理过程的内在逻辑,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但是划分管理的职能,并不意味着这些管理职能是互不相关、截然不同的。划分管理职能,其意义在于:管理职能把管理过程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理论研究上能更清楚地描述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实际的管理工作及管理教学工作。划分管理职能,管理者在实践中有助于实现管理活动的专业化,使管理人员更容易从事管理工作。在管理领域中实现专业化,如同在生产中实现专业化一样,能大大提高效率。同时,管理者可以运用职能观点去建立或改革组织机构,根据管理职能规定出组织内部的职责和权力及它们的内部结构,从而确定管理人员的人数、素质、学历、知识结构等。

计划职能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主要内容:目标与任务分解,目标实现方式与途径选择,进度控制与调整等。

组织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主要内容: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及组织变革等。

领导职能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主要内容:指挥引导,激励鼓舞,协调沟通等。

控制职能是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等。

三、《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依据一定的理论,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是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对各种教学要素的合理性处置方式,包括教学内容和材料的安排、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师生活动程序的设计等。

对于大学本科教育而言,《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一是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使他们形成从管理学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行为习惯;二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使他们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继而为学习其他管理学课程打好理论基础;三是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主动观察和正确判断复杂情境中的应然关系,保持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培育学生的反思与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遭遇或面对管理困境和道德悖论时,运用管理学知识提出富有创见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因此,根据上文所澄清的管理学原理的基本问题和该课程特定的教学目标及“培养未来企业家”的发展性思维,特提出下列基本教学策略以供探讨。

首先,强调兴趣的培育与引导,重视案例讨论与情景结合。“追求卓越,成功便会追上你的脚步”;成功是人人向往的目标,但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自身的卓越,如何使得个人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兴趣”。为学生打开一扇知识的门,培育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宽度,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知识的深度,是真正的教学首要。

尽管以基本概念为纽带的知识传授占据教学的基础地位,但离开具体情境和对现实问题富有说服力的思考,就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是任何学科的教学目的,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有着丰富的应用素材,积极搜集、主动探讨、深入思考社会现实中“新、奇、特”的管理案例,既能增加教师自身的实践知识,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大幅度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强调形成知识体系。概念是特定知识系统对研究对象的独特把握方式,是理解和运用管理学原理知识的关键路径和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一方面是“讲”,运用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突出其关键特征。譬如,不同的词性就能反映出同一概念的不同关键属性:“计划”从名词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管理文件”,从动词角度理解是“为实现目标进行的活动安排与谋划”;“组织”从名词的角度理解是“一种权责结构”,从动词的角度看是“一系列组织运行的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解”,呈现概念实例——分析共同属性——揭示概念内涵。

学生一旦建立起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就可以借此把握管理学原理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理论,进而为学生分析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构筑坚实的基础。

再次,注意学习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别人”,从某些角度来看,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社会学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不能像数学、物理、化学等这些科学性强的学科一样,在掌握基本公理和定律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解答问题;所以,管理学原理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用文字进行表达,这就意味着学习的内容复杂,信息量庞大,这些学科特点给学生学习、理解、记忆和表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推己及人,笔者主张师生在一定程度上互换角色,由学生扮演“老师”,把知识“教”给其他学生。这一策略不仅能寓教于乐,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进行教学准备、教学实践和教学总结的过程中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自我管理过程。

另外,管理学原理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环节、管理工作的程序等问题的解决之道,这种属性就强调管理学原理中的应用工具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及可执行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在这一部分主动参与和实践,甚至创造机会或安排具体项目让学生干中学,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最后,合理选择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教材往往受编写者个人兴趣、认识和篇幅、出版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和个人偏好,如果只选用一种教材,就难免会使教学内容趋于简单化和片面化;反过来,选用多种教材既不太现实,又太复杂。最好的策略是教师根据管理学原理的致思路径或知识模块,用讲座形式覆盖主要教学内容,将教材的有关章节纳入讲座体系作为精读材料;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另外指定有关阅读材料。这样安排的益处,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教学内容做到合理、全面,还可以做到“专修”与“选读”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沈鸿生.《管理学原理》的对象、体系初探[j].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5,(4).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10

[关键词]学校文化战略;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2-0020-05

优秀的学校文化需要积淀,这是为什么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往往其文化也丰富深厚的原因。但如今大量事实证明,优秀的学校文化也可以通过策划而形成。21世纪以来,以策划为基本手段的学校文化建设运动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继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文化”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词。但在这场运动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数年后的今天,当论及学校文化策划(建设)的内容时,许多办学者甚至研究者还是言必称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基本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概念问题:学校的这些文化真的可以直接策划或建设出来吗?我们策划的究竟是学校文化方案还是学校文化本身?

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学校长期以来形成并信守的精神理念和这种价值观引领下组织及其主体成员共同的行为方式与物化形态。这个界定本身就具有“自明性”,表明学校文化只能依靠内源性的“生成”,而不是依靠外源性的“建成”。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策划办学理念,但不可能策划出学校的精神文化;我们可以策划办学行为、办学制度、办学环境,但不可能策划出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或称物质)文化。一言以蔽之,我们策划的只能是学校的文化发展战略,而这些文本方案要真正转化为学校的文化,还必须通过长期的、能动的办学实践,使其逐渐成为师生共同的信仰,并体现为由这种信仰引领的共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厘清了这一概念后再来谈学校的文化策划问题,我们就有了明确的指向。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策划是为学校理想的文化形态描绘设计图和路线图,成功的策划可以将学校的文化建设引入“绿色通道”,有利于学校较快地形成推动文化建设的精神力、执行力和形象力,从而整体提升学校办学的品质和实效。而作为策划内容的学校文化战略,其主体构成是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办学环境。

一、办学理念策划

办学理念是学校在核心理念的统帅下对本校一系列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追求及教学和管理观念的概括性表述,是一整套办学概念和观念体系。所谓办学理念策划,就是基于学校优秀的精神传统,以当代学校文化战略策划中全新的办学理念结构框架为参照,完善甚至再造办学的价值观体系,以达到增强学校文化的精神力、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品位的目的。

办学理念策划项目大致包含基础性理念和应用性理念。

(一)基础性理念

基础性理念是指具有内核性、恒定性,能够长期统领与支撑学校办学行为的基本思想与价值观。它是学校办学的哲学体系,一般情况下不轻易随学校领导者的主观意志和外部形势的变化而变更。基础性理念的构成要素如下。

1.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是学校哲学的逻辑起点,是贯穿于所有办学理念和办学行为的质的规定,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无法比对和仿效的战略个l生,而要建立起这种战略个性,首要前提就是学校必须确立鲜明而独特的核心理念,并以其统领所有办学行为。进一步说,只要一个学校的核心理念具有高度的哲学性(是对办学思想最抽象和最深刻的概括)、适切性(契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差异性(有异于其他学校)、统领性(能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超越性(能够成为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并真正将核心理念作为贯穿学校所有办学思想的红线,使办学理念系统形成“价值链”,再辅以执行系统的完全跟进与环境建设的完美展现,那么从理论上说,学校文化就必定具备鲜明的战略个性,就必然会建立起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从而使学校文化力大大提升。

2.学校使命

学校使命是学校哲学的“价值观”,主要指学校存在的理由和意义,即学校为社会繁荣、教育进步和人才培养承担何种义务。它是贯穿于学校肌体中的一种基因,优秀学校之所以成功,就在于这种基因的一脉相承。所以我们必须信奉学校的使命,在时间和空间上使学校保持这种生命基因的活力,将学校使命落实于一切工作,融会于所有教师的教育行为当中。

3.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哲学的“人性观”,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被学校成员广泛认同和信守的群体风尚、思想境界等共同本质。学校精神是学校办学方针、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因而构成学校文化的基石。它既可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其信念化的结果,会大大提高教师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关注学校前途,维护学校声誉,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4.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是对学校本质特征的框架性勾勒,是在学校现实形态和未来趋势的结合点上对办学领域和办学宗旨所作出的高度概括,是对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等作出的方向性选择。在教育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一所学校只有准确进行办学定位,才能使办学指向更明确、工作精力更集中、团队精神更强大,才可能在公众心目中留下鲜明印象,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社会声誉。

5.学校愿景

学校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发展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它与学校定位一起构成学校哲学的“属性观”,分别从现实和未来的角度表达本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根本特性。学校不能就现在而发展,应该是为未来而发展。提出和制定清晰、睿智并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愿景,是学校有效进行战略领导的一个前提条件。愿景的制定要求学校能够战略性地思考未来,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个可行的概念,阐明学校在生存环境的“坐标系”中所处位置及前进路线,指导管理决策,勾勒发展的战略轮廓,使各项工作步入所有管理者都作出郑重承诺的轨道。

6.校训

校训是指学校提出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对学校抽象的核心理念的生动写照。它要求依托学校的性质,体现学校的意志,是学校着意建树的“应然之风”,甚至是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学校指针。

(二)应用性理念

应用性理念是指由基础性理念生发的,具有阐

释性、实践性、灵活性特征的办学思想。它可能因学校内外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应用性理念主要体现于学校两大职能领域――教育和管理,此外还包括基础性理念的应用文本。其构成要素大致如下。

1.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学校依据自身办学的价值观而对教育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对教育行为特有的基本态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信念。它是在思考和回答教育究竟是什么、应当怎样、具有何种价值、如何更好地实现其价值等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具有根本性和坚定性。教育理念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和前途。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学校还可以具体规划课程理念、德育理念、教学理念、科研理念等专业理念。

2.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是对学校所遵循的一系列管理理念与所追求的管理理想的概括性表达,是一切治校行为的出发点。优质学校之“优”固然表现在很多方面,但优质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水平的提高,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借助强势的、优质的、高效的学校管理。这其中,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管理行为至关重要,而最为核心的还是建立起科学适用的管理原则。在总的管理思想的统领下,学校还可酌情设计规划理念、办学要略、人才理念、质量理念等治校理念。

3.宣言誓词

宣言誓词是办学理念的载体,它以文本化的形式直观而生动地展示学校的理性形象,传达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规约,包括学校宣言、学校格言、师生誓词等。

二、办学行为策划

办学行为是指对学校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成功实现学校战略,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程度与社会效益的机制、程序、途径、方法等的总和。办学行为策划就是学校在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新型的学校文化战略策划思路,努力对办学行为进行战略规划、系统整合、个性强化和规范运作,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执行力。

办学行为策划大致包括制度、策略、流程三个层面。下面所列是办学行为的部分内容。

(一)制度层面

1.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学校为了有效实现目标,以不同的任务和利益为依据,把人力、物力等按一定的形式有秩序、有成效地组合起来开展活动的模式。建立一套结构合理、运转灵活、执行高效的组织机构,是保证学校任务有效完成的前提条件。在战略策划的进程中,组织机构建设应从学校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出发,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审视目前的机构设置,决定是否进行必要的合并、拆分、重组或增设;二是审视目前的机构功能,合理确定层级化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各机构的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三是审视目前的机构名称,以准确定位和提升内涵为原则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命名。

2.制度规范

制度规范是界定学校组织内各种关系和行为、维系学校正常运转和提高工作效益的各项规定。形成良好的学校管理系统,以科学的制度管理学校,是学校完善机制的基本前提。学校制度建设应把握好几个重点:一是适时适度地调整制度建设的理念与方向,加强制度的人性化、民主化、规范化、能本化、信息化等时代特征;二是梳理原有制度,从战略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与教学业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党群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科学分类,以理清管理思路、补充制度缺失、提升制度实效;三是完善有关制度的执行细则与考评细则。

3.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是学校作为主体,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在本校的实施所编制的蓝图,它对课程的开展具有指导、整合、规范、约束等作用。课程规划本应属于制度体系,但因为课程是学校相对于其他组织来说特有的组织要素,又是学校开展专业工作的基本依据,所以将其单列,以示强调。学校课程规划的内容大致包含学校愿景与使命的陈述、课程价值观及其目标的确定、课程规划制定的原则、课程结构的建立、课程内容的挖掘、课程实施方案的设定、课程评价方案的跟进、课程管理的组织形式及其工作开展等。课程规划的制定,其关键在于把握课程的本质与整体,尤其要基于系统思维,完整、准确地呈现课程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四个核心要素,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建立在全面、科学、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4.师生手册

师生手册是学校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制定的管理文本,规定师生的基本义务与权利,同时又承载传播学校文化的功能,是师生的行动指南。其中,教师手册大致可包括学校概况、办学理念、教师誓词、工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建议、专业培训、薪酬制度、奖惩制度、学校危机处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学生手册(可针对学生年龄状况酌情取舍)包括学校概况、办学理念、学生誓词、学生守则与规范、校规校纪、入学指引、学生权利与义务、生涯规划、社会生活指导、校园安全指南等。师生手册需分别发放给每位师生。

在上述制度要素中,组织机构主要着眼于学校组织的机制与功能,制度规范(包括课程规划)主要针对学校人员的职能和行为,师生手册则是为师生学校生活特制的工具性文本。

(二)策略层面

1.战略管理策略

战略管理策略是以学校所处的内外环境为依据,以战略目标为核心,以办学特性、资源配置、竞争优势、综合效益为内容,以资源运作和价值创造为手段,以学校发展为目的的完整的管理规划。合理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战略,有利于落实和强化学校办学的自,增强办学的前瞻性、目的性、科学性、可调控性,提升办学品质。一般来说,战略管理要以学校发展规划为基本依据,涵盖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调控、战略评价等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是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保证学校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最大化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与手法对教师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思路从人事管理走向人力资源管理,体现的是属性变迁(物化一人化)、理念变革(成本观一资源观)、地位提升(边缘化一核心化)和功能升级(操作型一开发型)。人力资源管理在内容上可包括学校岗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素质模型设计及应用、人力资源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评聘与晋升、知识管理、工作管理、绩效管理等。

3.公共关系策略

公共关系策略是为扩大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获取重要公众对本校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学校凝聚力、提升学校发展力而确立的一整套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方案。公共关系建设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善于寻找、整合、优化并有效使用学校内外部资源,是当今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学校可针对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政府部门、同行、社区、媒体、教育学术机构或团体等不同公关对象,分别制定和实施宣传型、服务型、交际型、咨询型、公益型、合作型等公关计划,与目标公众真诚

沟通,从而建立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赢得公众对学校的理解、支持与合作。

4.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达到课程目标而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所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行动准则。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说“教无定法”,但基于知识属性、学生特性与课程标准的规定性,学校对教师教学行为理应确定基本的规则。由于教学策略最终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来,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认识和运用水平决定着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必须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为提升教学策略水平,学校需要在个性化的教育价值观引领下,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水平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计划与设计、课堂管理、知识传播、教学手段、学习指导、学习评价等方面明确相应的行动准则。

此外,办学行为中还可包括品牌管理、危机管理、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等策略。完善的办学策略设计应分别从宏观与中观、人与事、行政与业务、校内与校外等不同维度制定相应方案与行动准则。

(三)流程层面

1.学校仪式

学校仪式是指学校教育活动中有特定的主题、惯例、秩序、言行等要素的典礼。主题适切、设计精美的仪式,对净化心灵、提升德性有着特殊的教益。学校应有目的、有选择地强化教育行为的仪式化取向,以独特、规范、持久为原则,一方面可增设一些仪式,如教师/学生宣誓仪式、新教师上岗仪式;另一方面可加强原有仪式的校本化程度,如每周升旗仪式增加升校旗唱校歌程序、毕业典礼在校旗上签名留念等。2,学校礼节

学校礼节是指学校师生在交往中以一定方式表现出来的律己敬人的礼仪规矩。礼节发于人性之自然,合于人生之需要。学校礼节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学校可结合民族传统习俗、时代特征以及自身实际,设计诸如致敬礼、见面礼、课堂礼、言行礼等具体礼节。

3.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指学校针对学生开展的有主题、有计划、有固定时段的系列教育活动。学校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品性,而且能传承民族精神、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发挥活动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学校主题活动的内容,一类是学校自定的节日,如科技节(周)、文体节(周)、读书节(周)、心理健康节(周)、外语节(周)等,一类是结合政治、社会和民俗节日(如国庆节、青年节、儿童节、植树节、教师节、助残日、环境日、端午节、中秋节)等所开展的活动。

三、办学环境策划

办学环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办学环境指学校所处的社会生态,而此处所说的办学环境取其狭义,特指校园内物化的软硬件设施及其所营造的氛围。办学环境的推新,应以充分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成就和师生的精神风貌为主旨,尤其需要努力将自身历史资源形象化、现实化,以营造高度校本化的育人环境。 办学环境策划包括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

(一)视觉环境

1.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指视觉环境中的硬件部分,包括学校布局、校园绿化、景观小品、建筑物外形风格及内部装潢、教学设施设备等。它是学校的外包装,是学校精神理念的物化形态,是社会公众感知学校的最直观的对象,因而优化物质环境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不能简单借用园林设计思维,而应以核心理念视觉化为基本原则精心运作。

2.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指视觉环境中的软件部分,包括学校的宣传橱窗、网站、标语、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的环境布置等。人文环境建设除了有与物质环境同样的意义之外,它还应该成为学校历史的形象载体,即把校史中最典型、最富有传承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内容恰当地予以展示,使校园成为开放的校史展览馆,使学校的人文景观发挥独特的魅力。

3.视觉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是学校为传达理念与形象而设计的视觉符号组合,它在学校的所有办学体系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包括学校标志、校名标准字、标准色等基础视觉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教学系统、导示系统、办公系统、传播系统中的具体运用。这个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将大大提升学校的组织化程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学校视觉识别核心符号的校标的设计,应具有超出常规的思路。校标不同于商标,它的第―要义不在于识别组织名称。学校存在的意义和学校文化的意义决定了校标的第一要义必须是承载和传播学校组织的文化理念,是将学校文化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使公众通过“目染”其形,进而“神会”其旨。

(二)听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