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建设规划十篇

时间:2023-05-15 15:47:12

网络建设规划

网络建设规划篇1

关键词 PTN QOS 3G 建设 规划

中图分类号:TN915.0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3G、LTE业务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运营商基站承载和传送网络,向基于以太网业务为主导的IP化传送方式发展,业务的IP化和传送的分组化已成为未来网络演进的主线。PTN(分组传送网)作为即支持运营级以太网业务,又兼容传统TDM业务,具备QOS能力的新一代传送技术,已经成为运营商替代SDH和MSTP技术的考虑重点。本文将结合移动网组网需求、PTN技术的特点分析总结PTN网络建设的规划思路。

1 PTN网络规划需考虑的三个问题

(1)如何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

(2)如何保护现有网络投资;

(3)如何保证传统TDM业务的需求。

以上三个问题涉及PTN网络的演进路线,网络定位和业务定位问题,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对于网络建设成本充足,线路资源丰富,可以考虑将PTN独立组网,这样可以减少建设周期,降低组网难度,反之可以和原有SDH设备混合组网,逐步替换,平滑演进,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但组网难度大,受设备限制因素多。

2 PTN网络结构和节点设置

PTN网络继续沿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结构,支持良好的网络扩展能力、便于实现大规模组网。

(1)核心层应由具有大容量的业务调度能力及较高安全可靠性的节点组成,可采用环形或双星型结构。对于较大规模的网络,建议采用双星型结构,通过Dwdm提供的10GE通道与汇聚层设备对接,较小规模的网络宜采用10GE/GE环,环节点数不宜过多。

(2)汇聚层负责一定区域业务的汇聚和疏导。主要采用环形结构,每个汇聚环尽量经过两个核心节点,确保网络可靠性。

(3)接入层负责基站,专线客户等的接入,尽量采用环形,建设初期就应进行相应规划,环节点数量原则上不应超过10个,开采用单节点上联或双节点上联。

3 PTN的设备和接口配置

主要根据设备节点属性:核心层、汇聚层或接入层考虑设备的交叉板处理能力和接口板数量、速率,应考虑合理的中短期预留;对于核心和汇聚节点要考虑保护关系和硬件冗余,根据传输距离合理选择接口类型。根据流量规划(2G、3G、LTE)等类型核算环网带宽,估算设备的交换容量和环网数量。

4 PTN网络规划原则

根据PTN相应的技术特点及网络需求,在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时,可参照以下建网原则:(1)网络规划适度考虑未来三年左右的业务发展需求。(2)PTN的引入和演进要确保网络建设的合理性、经济性,应采用以新建为主,其他方式补充。(3)发达地区(数据业务需求旺盛)和不发达地区应采用不同的建网策略。

5 PTN网络的数据流量规划

(1)PTN网络面对的业务模型及其带宽需求规划如下:2G:4-20Mbit/s;3G:20-100Mbit/s;专线用户(党政军金融企业):2-100 Mbit/s。

(2)PTN网络容量分析:接入层一般为GE,核心汇聚层为10GE。定义每条业务和承载管道的CIR/PIR;考虑封装效率和OAM管理开销,物理管道(线路速率)承载能力一般按照70%计算;业务管道的CIR为固定承载带宽。

(3)PTN网络容量的分层规划:包括接入环容量分析和核心/汇聚环容量分析,在计算环容量时要考虑环保护占用的冗余带宽资源。

6 PTN的QOS规划思路

在PTN中考虑QOS要针对整个网络来进行,实现端到端的QOS 。端到端的QOS机制是在网络中根据业务流预先分配合理带宽,在网络的转发节点上根据隧道的优先级进行调度处理。主要包括流量分类、流量监控、流量整形、拥塞控制、队列调度等。PTN基于EXP、VLAN的PRI字段的优先级,分为CS7、CS6、EF、AF4、AF3、AF2、AF1、BE等八种优先级的业务。对不同业务可按端口,VLANID或者MAC地址来划分,每类业务可分别设置QOS,出口可实现严格优先级加权公平队列等队列调度。

7 PTN网络的可靠性设计

对于电信级的网络,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主要包括接口级、板卡级、设备级、网络级等各个层面的冗余保护机制。

(1)线性保护倒换(G.8131定义的路径保护):主要有无协议的1+1方式和基于协议的1:1/1:N方式,可以对端到端路径或者端到端路径上的每个区段(节点或链路)进行保护,其中1+1和1;1为独享保护,1:N为共享保护;1+1保护时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都承载业务并采用双发选收的模式,1:1方式在网络正常情况下仅工作链路承载业务,备用路径空闲(也可运行其他较低优先级的业务),在网络故障情况下,通过协议切换到备用路径承载业务(也可以抢占其他较低优先级的业务)。

(2)环网保护倒换(G.8132定义的路径保护):在网络正常情况下,端到端路径经过的各个区段的备用路径空闲,在某个区段故障时,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环回方式,故障区段的相邻节点通过协议切换到该区段的备用路径,另一种方式是转向方式,源宿节点通过协议切换到备用路径。环网保护在资源利用率方面比线性保护更有优势,另外还可考虑与其他方式结合,如链路聚合组(LAG),DNI,以及基于GMPLS控制平面功能实现的网络重路由恢复技术,故应优先考虑环保护方式。

(3)PTN的可靠性设计具体建议总结如下:①网络侧:LSP1:1/1+1保护;环网保护;保护;②接入链路:GE链路:LACP保护/LAG保护;STM-N链路:1+1;E1端口:TPS N:1,IMA保护;③设备级保护:电源板1+1保护,主控板1+1保护。

8 PTN网络的时钟/时间同步规划

PTN的同步方案主要有两种:(1)采用同步以太作为时钟频率同步:源站点通过以太物理层的Bit流携带从BITS或其他源获得的高精度时钟信息,接收节点可以从以太物理层中同时恢复数据和时钟信息;(2)采用IEEE1588 V2作为时间同步:支持高精度时钟协议,实现时钟同步,所有网元要支持1588V2协议。

PTN时钟/时间的同步规划设计原则如下:①基本参照SDH/MSTP设备;②时钟/时间源采用主备方式。通过带外接口将时钟源注入网络;③合理规划时钟同步网络,避免时钟互锁,成环;④线路时钟跟踪应遵循最短路径要求;⑤对于时钟长链给予时钟补偿;⑥在穿通15个节点时,承载的时间精度累计偏差不超过900ms;⑦CES业务时钟同步方案,优选重定时方式,次选自适应方式。

9 PTN网络的网管系统及DCN规划

网络建设规划篇2

【关键词】 室内覆盖系统 覆盖 容量 干扰

都市中建筑密度高,对无线信号干扰屏蔽大,使室内覆盖电平较差,同时宏站的覆盖特性引起高层信号混杂,导致信号质量严重下降。与此同时,移动数据业务迅猛发展,必须通过提高频谱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来提高单位比特业务量,增加网络竞争力。高数据业务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办公场所。建设室内覆盖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网络覆盖问题。改善建筑内部的信号质量,提高业务速率,改善高层干扰。同时建设室内覆盖系统可以解决网络容量问题,有利于实现频率复用,提高单位面积业务能力,分担室外宏站业务量。

一、室内覆盖系统特性

1、与宏蜂窝的协同特性。室内覆盖系统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宏蜂窝系统组成分层网络,需要考虑二者之间的频率规划、干扰规避、小区选择、小区切换和负荷分担等问题。室内外协同是室内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2、不连续覆盖特性。室内覆盖系统的物业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只要考虑物业点内部的各小区间的互相影响。基于不连续覆盖特性,室内覆盖系统可以使用更紧密的频率覆盖复用方式,实现更多的容量需求。由于各物业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对每个物业点做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3、设备特性。室内覆盖系统的信源与宏蜂窝不同,有基站系统、直放站系统、分布式基站系统、微分布基站系统多种信源。对于LTE系统而言,智能天线无法应用在室内覆盖系统中。带来规划设计和优化的特殊性。

4、与物业内部结构紧密结合的特性。室内覆盖系统需要布放线缆和天线等设备,需要综合考虑物业点的功能、结构、装修、强弱电井分布等情况。

二、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设计思路

室内覆盖系统规格主要是考虑三个方面的需求:容量、覆盖、多系统间干扰。

容量是要确定规划的分区和频率规划。覆盖是要确定室分天线的点位。干扰分析是要确定多系统的合路形式。[1]

三、TD-LTE室内覆盖规划设计原则

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佳建设模式。应综合考虑网络性能、改造难度、资源情况、投资成本等选择最佳建设模式。应在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保证网络质量前提下,尽量发挥TD-LTE的性能特点;如需对已有室分系统进行改造时,应尽量减小改造量和对现网的影响。

2、室内外覆盖一体化原则。确保室内分布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覆盖,同时要避免室内信号对室外构成强干扰。

3、室内外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应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室内采用E频段(2320-2370MHz),室外采用D频段(2575-2635MHz )和F频段(1880-1900MHz)。

4、充分考虑干扰和电磁辐射要求。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多系统间的干扰,应保证TD-LTE和其他通信系统间的隔离度要求,避免产生系统间强干扰。TD-LTE室内覆盖工程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2]

四、TD-LTE室内覆盖规划设计方法

4.1覆盖性能分析方法

1、LTE室内覆盖系统场强分析。链路预算是通过对照PDSCH信道SINR与数据速率的对应关系及其他信道的解调信噪比要求得出。双通道增益是通过双天馈系统的部署使用SFBC与空间复用相结合的自适应方式。在低信噪比时吞吐量单流高于双流;在高信噪比时双流性能高于单流。

2、室内外小区协同。室内外主选网络应与物理区域一致;室内有良好的小区选择/重选、小区切换;RS功率室内外平衡,与业务信道平衡;室内外泄的区域应狭小。

3、基于已有网络改造。LTE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与TD-SCDMA基本相当。可以参照TD-SCDMA覆盖半径规划。

4、电磁辐射标准室内填写发射功率不高于15dBm。

5、保证90%以上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RSRP不低于-105dBm,且信噪比SINR大于3dB;对基站信号重叠区,应保证90%以上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RSRP不低于-95dBm,且信噪比SINR要求大于等于3dB;手机应优先占用室分系统信号.泄露建筑周围10米外强度不应高于-110dBm。

4.2容量分析方法

1、信源配置。通过承载业务量进行预测,按照场景,覆盖面积,覆盖区域移动用户使用人数等确定站点的容量,合理配置信源.LTE室分小区目前采用同频组网方式,小区配置载波带宽为20MHZ,根据室分站点RRU数量进行小区划分,在设备受限情况下,当RRU数目大于6个时需小区划分。

2、时隙配置。LTE室内覆盖系统需要具备时隙调整能力,便于进行不同时隙配置或交叉时隙干扰的验证.对于和TD-SCDMA共存的场景,通过上下行时隙对齐方式规避TDSCDMA的交叉时隙干扰.上行比下行子帧配比为3:1.特殊子帧配比为DWPTS:GP:UPPTS=3:9:2。特殊站点下行高速率平均吞吐量特殊子帧配比:10:2:2。

3、同步信号配置。LTE系统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时间同步以GPS卫星信号进行同步,对于已有GPS机房的,通过增加功分器引出信号用于LTE设备同步.对于无GPS站点,需新增GPS天线。[3]

4.3干扰分析方法

1、干扰分类。在进行系统间的干扰分析时,主要应考虑邻频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情况。邻频干扰一种是与其他运营商室分系统的邻频干扰;一种是与TDSCDMA共系统上下行时隙同步时,可以实现共存、共址,否则会出现干扰等问题。异频段杂散、阻塞干扰是根据相关协议指标进行计算,并取杂散干扰和阻塞干扰的最大值(其中杂散干扰以底噪提高1dB为标准)。互调干扰是多系统合路时可能会产生的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主要依靠合路器进行抑制,目前较好的合路器三阶互调抑制指标在-120~-140dBc左右。对于TD-LTE使用2320-2370M频率的情况,不会与GSM、DCS系统产生互调干扰;但如TD-A(2010-2025M)合路可能会对DCS系统产生互调干扰。

2、干扰的解决措施。干扰的解决措施方法有:调整相互影响的频率;降低干扰源功率;发射机增加滤波器;接收机增加滤波器;对于接收机阻塞、交调干扰,可在扰系统端增加滤波器抑制带外强信号功率;不同系统耦合时,通过合路器的隔离度实现不同系统的隔离;天线的空间隔离增加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距离降低干扰。[4]

参 考 文 献

[1]蒋远 汤利民等 TD-LTE原理与网络规划设计[M]2012 (294~300)

[2]彭江龙 TD-LTE基础无线网络覆盖规划 2015 (21)

网络建设规划篇3

关键词:县市域规划; 有线电视网络; 电视网络规划

1 引言

有线电视网络已深深嵌入人们的正常生活之中,它是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到千家万户的信息载体,是广电总局推进信息化战略的重点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的规划已被国家纳入到城乡总体规划之中,并颁布了相关法律作为制度保障。自2008年全省网络整合以来,贵州省就开始全面实施县市域总体规划,在总结实践工作后发现,有线电视相关部门十分重视规划推广工作,但没有将城乡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本文以都匀市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了县市域电视网络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 用户规模预测

预测接近客观实际的广播用户数量,是规划有线电视网络的先决条件,能够对电视网络长期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产生深远影响。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的样子,是城市未来的发展轨迹,是规划部门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引导城乡和谐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维护和保证城乡居民权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政策体现,城乡总体规划能够直接影响整个区域内的人口分布、产业聚集形态,因此对有线电视用户的分布也有突出影响。要准确预测电视用户规模的增长情况,可以围绕社会人口增长预测来进行。一般预测县市人口增长,主要使用常驻人口数据来开展,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城市的发展,都匀市市区人口将突破30万(含流动人口),以平均每户三人计算,居民总户数为10万户。都匀市是贵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中心,与所辖区县存在较频繁的人流往来,即生活在都匀市,工作在区县,但同样需要享用都匀市的公共及基础配套设施,因而需将此类人群需求纳入到都匀市电视网络规划之中。

民宅有线电视网络均为户户连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公共基础设施例如学前班、初中、高中、培训机构、幼儿园、便利店、米店、蔬菜市场、副食店、社区工作站、银行、电信所、居委会、警卫室用地等)以及公共设施用地(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政府机关、市场、科研、医院、学校、体育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用户。在公共设施覆盖范围内,按照当前用户情况及演变规律,经营性用地、酒店用地、商业用地、公共服务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对有线电视产品需求较大,除居住区之外的有线电视用户,可以参照居住区的用户数量进行折算,也可使用区域面积和人口规模以及需求率进行估算。

按照上述办法计算发现,都匀市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较多,但预测的人口数量与实际值存在一定的出入,同时产业结构变动与人口流动也存在很大的关联性,许多新购买住宅并不会及时使用,因此也不会开通有线电视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住宅有线电视用户人数可能会少于住宅户数,可用折算法来矫正这个差别。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能否拥有功能完善的有线电视网络设施是广电运营商开展多样化经营服务内容的重要基础。所以,如果需要预测用户规模数,可根据远景阶段饱和状态来进行,以便为机房设施预留一定的扩容空间。

3 分前端设置

在进行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的总体规划工作中,分前端等局房设施的规划工作十分重要,整个电视网络的扩张和发展、效率和效益都与之息息相关。经实践调查发现,许多乡镇的广播电视站大多在乡镇政府大楼内办公,借用政府办公场地,没有独立的经营空间,因此难以有效满足长期用户和电视网络的发展要求,因此要抓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机遇,及时加快分前端等局房设施的调整步伐。

 3.1 分前端选址原则

为了方便地进行组网和大幅度地提高使用效率,分前端要尽可能地靠近线网中心。尽量与高压输电线路或变电站保持安全距离,最大程度降低高压电流的影响。在规划网络线路时,要与主要道路路网一致,以方便光缆、线路管道的铺设和建设,以利于后期的维护工作和更新改造。   

单独选址的分前端,应建在地势平坦、土质稳定的地理位置,尽量避开山体滑坡、河道洪涝、塌陷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之地,同时,还要具备性能良好的人防、安全、保密等有利条件,周边保证良好的空间环境,不存在灰尘、废气、电磁干扰等污染问题。

 3.2 分前端建设形式

有线电视分前端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建设方式:即独立占地和不占地。通常管线维护中心、窗口服务场所、后台管理场所采用独立占地的建设方法,其他可通过租用、购买场地的方式建设机房。

 3.3 分前端规划

如果分前端独立地占地进行建设,此时分前端功能不仅要考虑机房设施,还要保证正常的营业、办公、维护等功能,因此,要严格参照行政区划来规划;中心机房则偏重网络特点和用户分布两个特征,本文以都匀市为例,对分前端和中心机房的规划进行了详细讨论。

4 骨干网

确定了主要机房设施后,接下来就可以对整个区域的光纤网络进行规划,可以参考电信固网规划特点来设置有线电视网络,采用网状网结构形式。通常主干路由按照道路特点来布置,以便于架线、铺设、后期维护等工作,主干路由要尽量避免高速公路这类全封闭型交通路线,因此,主干光纤路由的规划和选择,要认真综合参考路网规划及用地规划情况来进行。

5 结束语

在借鉴和参考城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的规划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网络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经济合理性,编制好的电视网络规划可由规划主管单位审核,有机融入到城乡总规划之中,充分实现有线电视网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卫波.规划在有线电视网建设和运营中的作用探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10).

[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GY/T103-1997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S].北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标准化规划研究所出版,1999.

网络建设规划篇4

【关键词】3G无线网络;规划建设;传输网络;设备选型

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不断扩大,移动用户数量日益增加。近几年,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运营商竞争的需要和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前景,3G无线网络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部署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但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无线网络建设难度大,同时网络规划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移动通信系统的质量。因此,运营商若想在满足信号覆盖、系统容量和网络质量的基础上使成本最低,并且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3G无线网络规划建设的工作。本文通过探讨农村地区3G无线网络规划建设的相关情况,希望对3G无线网络的部署有所帮助。

1.农村地区3G无线网络规划分析

1.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某地3G网络建设初期的重点在于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乡镇,但是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的通信状况必然要求持续跟进和改善,因此农村地区的3G无线网络建设应同步纳入规划,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1.2 小容量,大覆盖

农村地区话务量非常低,因此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目标及竞争对手的网络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覆盖目标。

建议的地区建网思路主要是:小容量,大覆盖,采用多种覆盖方式灵活组网,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覆盖。

2.农村地区3G无线网络建设规划思考

2.1 无线传播模型的选择

在3G无线网络规划中,需要根据不同场景下的无线传播方式和特性,应用不同的传播模型进行覆盖预测或者场强预测,因此准确选择与确定无线传播模型是做好3G无线网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下面分别介绍传统的Okumura-Hata和Walfish-Ikegami模型,以及爱立信特有的9999和Urban-3D模型。

2.1.1 Okumura-Hata(下称OH)模型

OH模型是一种适用于对宏蜂窝基站的覆盖范围进行预测的模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系统的信号传播预测中。

2.1.2 Walfish-Ikegami(下称WI)模型

WI模型在很多方面具有与OH模型互补的特点,如其适用范围为0.2~5.0km,对普通的城市区域,特别是建筑物类型单一、分布均匀的环境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但由于其适用范围比较窄,传统上WI模型的使用较OH模型要少些。

2.1.3 爱立信9999模型

9999模型的适用条件为:频率区间150~2500MHz,预测半径0.2~100km,天线高度20~200m。

在实际工作中,9999模型一般用于人工建筑物较少或稀疏、主要地形为自然环境的场合,如农村、山地、海岸线等城镇以外的站间距较大的区域。

2.1.4 爱立信Urban-3D模型

与上述模型相比,爱立信Urban-3D模型的原理要更加复杂,考虑的情况也更为详尽,图1是它的算法示意图。

对某一点来说,Urban-3D模型会对从发射机沿2个方向传来的信号进行综合考虑,取衰减量较小的值作为预测结果。

2.2 覆盖容量和质量的考虑

在无线网络规划中,影响成本的最主要因素是基站数量,收益则与网络的竞争力直接相关。网络规划的前提是需要运营商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目标,包括覆盖目标、容量目标和质量目标,这些目标要求就决定了网络的基站数量和网络的竞争力。

在农村地区无线网络规划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做到有不同程度的侧重覆盖,并且注意重要的点(如著名旅游景点、重要乡镇等)、面覆盖目标的结合以及重要的线、面覆盖目标的结合,最终达到完善的覆盖效果。

农村地区的经济大都不够发达,人口也比较稀少,除少量较大的城镇外,容量上一般不会存在问题,所以可不作为考虑的重点。具体的规划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2.2.1 初期

根据人口密集程度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较大规模的城镇要给予重点覆盖;较小规模的城镇、村庄可以根据需要做到适当的面覆盖。

2.2.2 中期

提高初期连续覆盖区域的覆盖质量。

对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进行连续覆盖建设。

在高速公路沿线连续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乡镇的面覆盖,建设国道、铁道和沿海的面覆盖。

对省一级风景区进行覆盖。

不要求全省连续覆盖。

2.2.3 后期

在提高已有覆盖质量的同时,进行面覆盖的补缺、补漏工作。

完善点、线、面覆盖的结合,对除高速公路和国道以外的交通干线也要给予适当的覆盖。

对局部话务量特别高和干扰严重的区域,考虑添加新的载频。

2.3 特殊场景的覆盖解决方案

2.3.1 公路、铁路的解决方案

国道干线、高速公路及铁路干线沿线的覆盖是运营商解决郊区覆盖时需重点关注的区域。

这些区域共同的特点是话务量较低,基本按线分布;一般考虑以带状的沿线覆盖为主,适当兼顾周边乡镇的覆盖。在方案上一般采用容易安装、成本低、维护简单且布网快速的产品,同时结合高增益天线进行定点覆盖;配置上多以两扇区为主;对于曲折的线路,射频远端模块(RRU)可适当置远,以实现定点覆盖。

2.3.2 盘山公路的解决方案

这些情况下,单靠调整天线的方向下倾角已经无法平衡覆盖和干扰之间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把这些干扰严重的小区用不同的载频来做覆盖。即在上下层之间有较严重干扰的小区采用分层结构,引入第二个载频,从而避免相互之间的同频干扰。

2.3.3 隧道的解决方案

a)隧道按通过车辆的性质可以分为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地铁隧道;按长度可以分为短隧道、中等隧道、长隧道和多段隧道等。

短隧道是指可以用一个天线点覆盖的隧道,长度小于1km;中等隧道是指隧道两端至少用2个天线点覆盖的隧道,长度大约1~2km;长隧道是指要用多个天线来覆盖的隧道,长度在2km以上。

b)可以采用宏蜂窝、微蜂窝、RRU或直放站等作为覆盖的信号源。如果使用RRU则可实现光纤拉远,且可有多个RRU远端,效果比使用直放站要好得多。

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由于话务量小,一般用微蜂窝或直放站作信号源;地铁覆盖由于话务量较大,采用宏蜂窝作信号源。另外信号源的选择也受机房、传输、供电、设备和天线安装等条件的限制。

c)根据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的覆盖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类型的天线系统: 普通天线、分布式天线系统、泄漏电缆。

2.4 传输网络的考虑

地区传输网络的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地理条件的限制和覆盖话务的不同,其传输网的设计通常有以下两种考虑:

a)地区无线网络覆盖面积相对较小,话务量相对较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连接的基站数量也较少,所以传输网络结构可倾向于简单。利用ATM交换机(RXI)或有汇聚功能的基站将若干基站的话务进行汇总,直接送至所连接的RNC,见图2。

图2 地区传输网络结构(一)

b)当缺乏传输网时,为了能够快速建网,也可以选用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无线传输方案。

点对点方案通常部署在基站较少的地区。通过点对多点进行的ATM汇聚通常更适合于基站数量较大而且频谱效率必须保持较高的大型汇聚节点。

3.设备选型方面的考虑

农村地区一般都是人口密度小、地域广阔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大多经济不发达,因此在建网时也要考虑投资回报问题。

结合现有移动网的经验,在网络建设初期多以保证公路和铁路沿线的重点覆盖为设计目标,在业务上以提供话音服务为主。

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在设备的选型上应采用低成本、小配置的基站来解决投资和覆盖的矛盾。地区无线网络规划以宏蜂窝为主,基本不会考虑专门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所以在产品选型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基站功率。较大的发射功率可以保证较大的覆盖范围,通常可以选用30W的基站,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选用60W的基站。

b)射频拉远。当覆盖点过于分散时,可以采用射频拉远的覆盖方式。

c)塔放和电调天线。由于小区的覆盖范围很大,由地形造成的信号阻挡以及采用大功率基站,往往会造成上行信号不足,所以需要采用塔放来弥补。

另外采用电调天线不但能有效放大上行信号,而且也能有效调节天线的覆盖范围,控制干扰。

d)天线的选型。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天线,包括天线增益、波瓣宽度、极化方式等,以满足不同的覆盖要求。

4.结束语

农村地区3G无线网络规划建设不仅会影响到农村未来网络的性能,而且对运营商能否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取得有利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村地区3G无线网络规划过程中,必须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出可行的规划方案,从而加快推动3G无线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网络建设规划篇5

通过下一代防火墙、态势感知检测响应、安全云端、安全运营平台,初步构建“网-端-云-平台”一体化框架进行风险控制闭环。框架中,下一代防火墙、态势感知检测响应等网络和端点安全设备持续采集网络和端点侧流量日志,安全云端和本地安全运营平台通过发现和关联流量日志中各类攻击威胁失陷标志,找出入侵攻击链,进一步在网络和端点侧进行控制处置,切断攻击链。

3.2建立初步的信任评估和控制机制

以上网行为管理和SSLVPN设备组件为基础,对接各类型终端,入网前基于设备状态和身份信息进行信任等级判定。并建立内部应用访问身份认证机制。下一阶段工作通过零信任技术建立更全面的访问前信息采集和持续评估能力,进一步打通网络、应用、数据访问的身份和信任判决及控制。

3.3建立本地化安全运营能力

基于安全运营平台,将全网终端威胁、网络攻击及业务系统安全通过大屏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结合外部安全服务专家专属服务化的方式,实现了网络安全的闭环响应与处置,同时为内部人员提供信息安全知识与技能,沉淀本地知识经验库;基于安全运营平台分析结果进行决策,指导各部门开展网络安全工作;通过网络安全运营平台指导安全建设,提供安全策略优化指导,全面提升系统安全运营能力。

3.4构建针对未知威胁防控的人机共智能力

基于本地安全运营平台、下一代防火墙、态势感知检测响应等设备组件中人工智能算法,借助安全云端的全球威胁情报和安全大数据分析辅助,初步构建针对已知和未知Web攻击、僵尸网络、各类型病毒、漏洞利用、部分APT攻击和异常业务行为的检测识别能力。通过演练成果应用,实现了满足等级保护2.0合规要求,具备在实战化攻防对抗中抵御攻击、快速恢复能力,同时日常服务运维过程中对各类型业务和数据提供常态化安全防护。

4创新性与价值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基于自身信息化业务需求和网络安全监管法规要求,以“体系合规,面向实战,常态保护”为目标,“统筹风险,精益安全,持续推进,人机共智”为安全能力构建方向,逐步推进建设落地。规划建设过程,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特色和优势:(1)体系化统筹,从高层要求、监管法规等业务和内外部需求出发,从风险、安全、推进、智能四方面,体系化地规划安全能力和落地过程[5]。(2)全面保障,整个建设理念和框架覆盖的保护对象从物理环境,到网络、主机、边界等各层面,并对各类型业务和场景具有普适性。(3)面向未来,利用人机共智的三位一体能力,以及阶段性演进的成熟度坐标,规划面向未来的能力演进体系。(4)有效落地,创新网络安全微服务架构,提升自动化管理效率,利用专家服务和辅助决策降低人员门槛,进一步通过可视化指标体系呈现安全建设绩效。

网络建设规划篇6

关键词:网络;存储与计算环境;基础应用与网络应用平台;各种应用系统

1 项目建设的背景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又明确了“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主张。所以,我所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络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新形势的需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孤岛,重复劳动严重。我所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互通、互用、互联,形成了信息孤岛;各种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共享和交互,利用率低,重复维护信息率高,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且未形成对科研多角度、多层次统一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2.2 缺乏用于科研人员之间进行协同工作、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工作平台。在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缺乏一个协同工作平台和项目信息共享环境,而该协同工作平台和项目信息共享环境可对科研过程用到的基本资料和产生的文件进行有效版本的管理及其协同,以杜绝差、错、漏、空。

2.3 缺乏用于管理人员对科研过程进行进度控制、质量跟踪、资源调配和绩效考核的管理平台。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缺乏一个实用的系统对科研项目的运行进行监控和调度,不能及时有效地给领导的决策提供全局的信息支持,给领导的决策带来错误的依据。

3 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工作目标

3.1 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系统真正满足办公方式的需要,使业务逐步规范化,真正能增强管理能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办公效率。在保证系统性能并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系统投资最省。(2)安全性原则: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任何环节如果出现漏洞,其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一要从软件层次利用认证和加密等机制对此做好充分保证,二要通过我所的防火墙,对系统进行绝对的安全控制;系统任何数据和资料的流转、调用等操作,都要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系统进行保证,而且系统的操作都是可追溯的。(3)可靠性原则:在信息处理与传输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和区分用户的权限,防止越权使用数据信息,保证对系统的总体绝对控制权。为了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和出现错误时能及时恢复并没有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现象出现,系统采用UPS(后备电源)、磁盘阵列、备份等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来实现。(4)易用性原则:系统设计以简单、易用、实用为宗旨。系统的使用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培训,即可方便、灵活地使用,做到真正的办公方式自动化。(5)高效性原则: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较高的处理效率,较快的运行速度,且配置和使用灵活。(6)先进规范原则:尽量采用先进而且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采用Internet/Intranet和OA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可继承性,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2 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

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我所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与战略目标。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适用的管理方法,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在系统中体现优化后的业务流程,使业务操作规范高效,更好的保证工作质量。通过数据的信息化,运用计算模型处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

4 系统框架、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

4.1 系统框架

我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可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存储与计算环境;基础应用与网络应用平台;各种应用系统。底层网络设施是基础,数据存储、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库系统提供底层应用服务,应用开发平台和具体的应用系统提供应用开发环境与应用服务功能。

4.2 主要工作内容

办公自动化和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将我所的主楼和辅楼实现联网,在主楼四楼的中心机房配置核心交换机,其他楼层安装楼层交换机,实现整个所内网络互联,在基础网络和其它一些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一个我所服务型门户网站,围绕综合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来开展我所的信息化项目建设。

4.3 网络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可缩放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管理性。(2)网络技术选型:综合考虑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所计算机网络应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求,在网络设计中将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和三层交换技术来构建本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3)网络设备选型。根据我所的需求,依据以上设计原则和技术选型,及对各主要网络产品厂商设备性能的综合评估,选用华为3COM的产品和技术来做为我所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的网络解决方案。(4)网络信息点分布情况及设备数量。信息点分布情况:我所的信息点分布在两栋楼上,每栋楼四层。主楼与辅楼距离较近。中心机房设在主楼4层。(5)网络结构总体说明。计算机网络主干采用三层交换机,工作组级及接入层采用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技术。信息网络中心机房设在主楼4楼。核心交换设备采用华为3COM LS-7506R-AC-XG三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设备采用华为3COM LS-3600-28P-SI配置终端接入端口。

4.4 主机、存储备份系统及UPS不间断电源选型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建设一个合适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其上建立与集成适应单位信息化需求的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易于管理、界面友好的各种应用,是单位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初步设想:网络中心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二台应用服务器,一台防病毒服务器,一个磁盘阵列柜、一个磁带机、一台不间断电源(UPS)。

随着应用系统的应用,将产生大量数据,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我们采用SUN架构,部署一套全光纤的存储和备份系统,存储设备采用HP MSA1000企业级磁盘阵列柜,存储容量可以按照需求增加,同时这些数据也应实时备份到HP磁带库中去。

考虑到我省近几年供电比较紧张,同时为了预防突发时件,我所应对重要的网络设备提供不间断供电,综合考虑所有设备的功率和供电时间要求,我所选用山特20千瓦(三进单出)主机做供电方案的主机型。

4.5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上承载的应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复杂,针对应用层的攻击越来越多。当前的企业网络正在面临着Web滥用、病毒泛滥、黑客攻击和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安全威胁等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整个网络处于有效的安全防护下,也是我所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本次项目我所信息网出口处部署防火墙设备,核心交换机上部署入侵检测设备,为了加强对网络的控制和监控能力,部署一套安全审计系统(对网络、终端、数据库进行安全审计)。另外我所信息网应该能够对网络病毒形成有效的防御和查杀,需部署一套服务器版杀毒软件。

4.6 应用系统设计

我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围绕着我所的实际需求展开的,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我所服务型门户网站,完成所内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的建设。

4.6.1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办公自动化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我所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我所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办公自动化不仅兼顾个人办公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群体协同工作。协同工作意味着要进行信息的交流,工作的协调与合作。

4.6.2 档案管理系统

该分系统主要为档案等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相关科研文档、公文文档、会议纪要文档、图书管理以及科技情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信息管理工具。实现电子资料与实物档案的统一管理,包括电子文档和实物档案的借阅申请审批流程,电子文档的下载、实物档案借阅和归还,库存、催归等功能;并与协同办公管理模块集成,实现公文档案的自动归档;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档案的统计及报表功能。

4.6.3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本系统提供了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验收、成果申报及项目费用等的科研自动化和流程化管理。立项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的申请、审批及项目立项等管理;执行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阶段管理、合同管理(如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等)、项目验收等信息的维护查询功能;成果申报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最终成果的申报、获奖等信息的维护、查询统计管理;经费管理提供对整体科研项目经费划分、拨款、使用记录的信息维护功能;具体项目经费的使用申请、审批、领用等过程管理;归档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的基本信息、立项信息、验收信息、成果申报信息、经费领用信息的归档管理。

4.6.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该系统融合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为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辅助管理和决策支持功能。系统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具体包括组织机构、人事管理、薪资与福利、考勤管理、出差管理、招聘管理、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等,为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日常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

4.7 工作成果

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水利水电标准服务型门户网站;建成一个覆盖全所的智能化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所内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所内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5 项目的组织实施

在项目实施方面,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必须对项目可能遇见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在项目进展中,项目经理应及时与工程管理部进行沟通,共同处理可能遇到的棘手的问题。在项目验收后,将设立针对本项目的服务小组,负责本系统建成后的维护和与专业公司人员联系,及时解决系统问题。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各种资源,处理和决策重大事件和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6 项目的经济效益

6.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整体形象:通过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我所的整体办公效率。

6.2 机制转变、提高效率:传统的办事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络化的服务方式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为用户服务的立体服务平台。

6.3 信息共享、节约成本: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查阅已有的信息资源,使现有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变大量的纸质文档为电子文档,便于内部的交流、保存和整理,也节约了大量公用纸张。

网络建设规划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换乘枢纽;工程预留;资源共享

 

      目前正值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时期,一些城市已经初具规模,如:北京、上海、广州;一些城市正在积极筹划或开始建设,如天津、南京、深圳、杭州等;一些城市正在规划基本网络,如厦门、宁波等。笔者借工作之机,对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研究,发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早期建设的轨道线没有网络概念,只是从单一的线路来考虑建设规模,基本没考虑将来与其他线路的换乘问题;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不成熟,关键性节点考虑深度不够,以致于真正实施起来不可行。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将给后建的轨道线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增加投资;另一方面很难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功能较差。

      在此,笔者借助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例来强调城市轨道交通基本规划网络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正在筹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城市,对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要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投入足够的力量,来规划基本网络;另一方面要在以后轨道线路分步建设中要严格遵照基本网络来执行,不可随意调整,体现网络的整体性、权威性,以免给相邻线的建设造成困难,同时城市的其他规划建设也要考虑避让。

香港的轨道交通很成功,不但规划建设好,换乘方便,资源共享充分,而且经营也很成功。香港地铁网络已基本建成,由6条轨道交通线组成,运营状况良好(图1),每年都有可观的运营收入。

      香港地铁的成功经验首先归功于周密细致的规划和建设,合理的规划不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客流,促进物业的开发和经营,还有利于地铁建设的实施。

其具体情况是:以人为本,换乘极为方便。很多换乘站均采用平行换乘,换乘极其方便。这首先必须建立在城市规划网络的基础上,两线交汇处有平行设站的条件;其次,两线要同期考虑,最好同期建设,至少要考虑相互预留建设条件。

      其具体的实施方案是两线的交汇尽可能有一定的平行段,这样换乘站可设计成以下同台换乘形式,其中又分两种:①不同平面布置形式(香港多采用这种形式)(图2);②同一平面布置形式(图3)。

      上述同台换乘形式:这种换乘站对4个方向的客流换乘最为方便,对于单向性换乘客流的换乘站优越性特别突出,即(a1b1)、(a2b2)换乘最方便,而(a1b2)、(a2b1)、(a2a1)、(b2b1)之间换乘要稍差些。

      另外,还有值得借鉴的是香港地铁充分考虑资源共享:其控制中心是6条线共用,另外还给将建的2条线预留了空间,最终是8条线合用一个控制中心,资源共享充分、合理,大大节省了土地、建筑、人力、设备等资源。同样还有车辆段也是多线共用,节省了大量土地和设备,降低了成本。

      近几年,国内地铁全面开始建设,建设较早的城市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规划上,尤其在枢纽建设上最为突出:有的枢纽换乘极不方便,换乘距离长,基本无法实现付费区换乘;有的没考虑换乘条件的预留,后续工程很难实施。

      目前很多城市刚刚开始建设,这些问题还没意识到或还没暴露。上海是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较早,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已经暴露出上述问题。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概念建立的较晚,网络规划很不成熟,考虑不周,一些难点和关键地段都没作深入考虑,提出的方案很不合理或行不通,实施时需要不断调整,造成网络不稳定。有的线实施时,线路走不通,造成设计卡脖,工程停顿,线路走向需要进行大的调整,以致造成控制用地范围不一致,预留工程废弃等,无形中给工程带来额外的困难和投资浪费。

      网络与城市规划不一致,所作网络没有对城市做全面深入的研究了解,致使整个网络基础不可靠,在建设中不断调整,每一次大的调整都将造成一定的损失。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本线的建设规模、范围、投资都要受影响;另一方面相关的线也受牵连,造成有些预留工程的废弃,如上海m4线天钥桥路站为r3线的预留工程,已废弃,另外原规划线路所经地块建设的预留也废弃,造成投资浪费。同时网络的调整还造成先建的线路没有考虑预留,这将造成后建的线施工困难或换乘不方便。如:上海的徐家汇站早建的r1线没有为后建的r3线、r4线考虑预留建设和换乘的条件,致使后建的两条线实施非常困难,r4线要穿越正在运营的r1线车站,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3条线形成的换乘条件也很不理想,换乘距离较大,换乘极不方便。

      同样,上海人民广场站的换乘也很不方便,1号线和2号线在此交叉换乘,1号线车站设在人民广场东侧,平行于西藏中路设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站台宽度14m;2号线是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东西向直径线,在人民广场北侧平行于南京西路设站,为地下3层岛式车站,站台宽度14m。两站在人民广场呈“l”形换乘,车站一端和中部设有换乘通道,南侧两车站中部的换乘通道长250m,北侧端部的换乘通道长60m,该换乘节点无法在站台将不同换成目的、不同换乘方向的客流分开,因此通道里的客流混乱拥挤(图4)。对该节点市民非常报怨。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1号线建设时没有综合考虑换乘问题。

轨道交通上海火车站站的1号线和3号线换乘问题也很严重。

      1号线车站在铁路火车站的南侧,3号线车站在铁路火车站的北侧,两站的换乘通道长达355m,两车站站中心的距离为475m,如图5所示,太长的换乘通道造成旅客换乘特别困难。据有关部门的测算,铁路上海站、上海火车站站1号线和3号线三者的年平均换乘时间超过500万h,可见换乘问题不仅是直接的社会影响,关系旅客的切身感受,对社会的经济效益影响是很大的。

  另外,还有徐家汇枢纽目前正在做方案研究,该枢纽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中一个重要节点,由r1、r3、r4三条市域主干线交汇形成,目前现状是r1线正在运营,没有为r3、r4两线的建设和换乘预留条件,而徐家汇广场周围又特别拥挤,商业繁华,交通繁忙,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在此设立地铁换乘枢纽,控制因素众多,方案实施异常困难。风险太大,方案始终不能确定。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对该枢纽成立专题进行研究,先后提出10多个方案,目前经过专家认可的中央换乘大厅方案正在作进一步研究。该方案r1、r3、r4三线车站呈放射状分布在徐家汇广场周围,交汇处形成宽敞的换乘大厅,面积近3000m2,出入口与周围商场直接相连,该大厅既满足三线的客流相互换乘,还兼顾徐家汇广场的人流过街功能,可改善徐家汇广场地面拥挤混乱的状况,减少地面交通压力。

      但该方案还存在r4线冷冻法施工下穿过r1线车站的问题,施工风险大,施工期间将影响广场的交通、商业等,另外施工时管线改移也很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归咎于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立太晚,徐家汇广场周围开发建设速度快,高层建筑密集,早期施工的r1线未考虑预留后期建设的r4、r3线换乘条件,后来法国人规划的网络,研究深度不够,在该枢纽附近线路根本走不通,同时也缺乏对网络范围内规划建设的合理控制,造成现在选线布站都很困难的局面。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个城市的重点工程,是百年大计,投资巨大,事关每个市民。为此,要从城市基本网络规划着手,结合城市的长远发展计划,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邀请有资质、有经验、了解情况的设计单位做出最合理、尽可能详细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来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合理、有序的分步建设。各条线的建设都要着眼全局,合理考虑相邻线的换乘,并为后建的线预留建设条件。甚至有些工程要一次性建成,以避免后期建设产生不必要的困难,承担额外的风险,给城市环境和交通造成重复建设的影响。

      特别强调,一些枢纽尽可能同期建设,换乘功能可设计得更好,可减少对地面环境和交通的重复影响,同期建设可实现空间、设备等资源充分共享利用,可避免给后建的线路带来不必要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省工程投资,可避免管线改移,地面交通、商业等重复设置的影响。不能同期建设的,先建的线路对整个枢纽要综合考虑,整体设计,并为后建线路做合理的工程预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目前,深圳市选择了6条轨道交通线:1号线续建工程、2号线、3号线、4号线续建工程、6号线和11号线作为二期工程同期建设,总设计里程为175km,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来源,这种做法值得很多城市借鉴。对于一些资金缺乏的城市,虽然不能一次性建设,但可从设计上一次性综合考虑。这样,首先有利于换乘枢纽的设计;有利于控制轨道交通沿线开发建设,做一些合理的工程预留,避免带来不必要的工程困难;有利于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考虑,创造更合理的资源共享利用条件;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开发。

      在此,对城市轨道基本网络的规划提几点建议:

      (1) 轨道交通网络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轨道网络的规划首先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与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城市总体规划要对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给予足够重视,城市的土地规划、开发建设都要为轨道交通的建设考虑预留条件;

      (2) 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要切实符合城市基本情况,要有足够的深度,做到规划切实可行,尤其对重要的节点枢纽要综合考虑,规划出较为详细具体的方案;

      (3) 为减少占用土地、节省投资,在网络规划阶段就要考虑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等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朱沪生.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大型换乘枢纽若干问题的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04(5).

[2]宋键等.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新思路[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

网络建设规划篇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人口和交通需求剧增,交通拥堵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绿色,成为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构建现代化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手段。但轨道交通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在网络化运营过程中对症下药,以达到不断优化的效果。

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意义

1.1 实现资源共享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中,包括多个方面的资源,主要有车辆、设备、变电所、路段、信息、维修等,其中,车辆是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设备。但由于交通系统的复杂性,高峰期和平峰期交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重大事件也会导致客流需求异常,在车辆数有限的情况下,不同的背景情况会使得车辆资源短缺或过剩。此外,不同线路也会存在不同的供需矛盾。通过网络化运营可以及时调配轨道车辆,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利用交通资源,节约城市运营成本。

1.2 处理应急事件

轨道交通网络一旦建立,便形成了一个整体,任何一个节点、一条线路存在问题,便会对整个轨道交通网络造成冲击。通过网络化运营,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应急事件。应急平台能够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共享,从而以最快速度恢复网络故障。此外,不同线路之间可以发挥协同作用,一旦发生故障,可以通过跨轨运营,以疏散客流、减少交通拥堵和社会影响。

1.3 优化行车组织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能实现行车组织的多样化,为旅客提供最大的方便。运营单位根据不同的客流需求动态调整行车组织,一是提高交通供给能力,增加客流量,二是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出行品质,三是降低客流压力,提高网络安全性。

2.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2.1 换乘降低出行效率

随着轨道网络越来越庞大,乘客换乘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过多的换乘既增加了费用,又浪费了时间,降低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手段,帮助乘客减少换乘次数。主要的方式有:多样化行组织、增设导向、建立数据信息库、增加问询流动点等,以方便乘客出行。

2.2 通信系统问题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来说,通信系统的完善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整个网络体系中,网络线路杂、分支广、节点多,不同的线路、分支与节点之间具有不同的制式和借口,对于资源共享来说难度较大。对于轨交网络来说,资源共享和信息联通是保证它正常运营的关键。此外,通信手段也相对匮乏,一旦存在急发事件,很难及时的恢复故障。因此,通信系统的完善刻不容缓,它是城市轨交网络化的前提。

2.3 监督力度不足

在整个城市轨交网络中,需要严格保证轨道的安全性,一般设有管理人员和公安人员对轨道交通网络进行监督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还要对设备安全进行防范。但目前,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经常由于监督力度不足而导致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需要在公共场合建立整体的监管体制。

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原则

3.1 服从指挥,处理应急

网络通信需要服从网络化运营的调配和指挥,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做起,以及时处理应急事件。通信服务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网络,需要提供多种服务,主要包括视频监视、通信和呼叫服务、信息、信息查询等,这些业务有的服务于经营管理者,更为主要的是为乘客提供方便,从而提高轨交网络的安全性、系统性和高效性。突发事件可能会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客流量,而提供通信网络服务,使应急事件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3.2 加强防范,提高整体运营

加强防范能够提高轨交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城市轨交网络化的主要目标便是加强防范和监控,从视频监视到跟踪监督,提高运营者和公安机关的通信系统,使轨交网络更加系统、更加安全。轨交网络是一个整体的网络,只有提高了整体通信系统,才能更好地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提供平台。为了提高网络的整体运营,需要建立统一的资源信息共享库,以保证网络通信的高效运行。

3.3 增加乘客信息服务

乘客信息服务能够为乘客提供较大的便利,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乘客。它可以根据乘客的需求不断调整,让信息公开地、最大化地展现在乘客面前,为乘客提供出行的最优化方案。增加乘客信息服务,并对信息进行实时,能够拓宽应急渠道,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建设助力。

4.城市轨交网络化规划的构建

4.1 与城市整体布局相适应

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庞大的规划,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在进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整体布局,适应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规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进行规划前,需要进行城市未来的多前景预测,建立多情景下的不同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4.2 根据城市特点,建设多层次、多模式的轨交网络

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应建立层次清晰、模式多样的轨道网络系统。不同城市在进行轨交网络规划时,应该结合城市自身特点,不能盲目地追求规模最大化,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经济可持续,提高城市整体运营效率。

4.3 运用网络化理念,提高可行性

网络化理念融入城市轨交网络规划中,能够提高网络运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网络化运营主要以统一的运营模式为主,以全新的管理理念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因此,在实际的网络规划中,应该着眼于网络运营的核心,统筹协调,以促进整体网络的发展,从而使轨交网络化运营更加高效。

5.轨交工程建设的技术应用

5.1 轨道综合枢纽修建技术

轨道综合枢纽是轨交网络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锚固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交通运营效率意义重大。多线换乘的综合枢纽站在修建时,应该首先进行总体规划,选择性采取一次性完工、分期建设等方法。

5.2 交通疏解技术

轨道交通通常是在市区建设,因为路面开挖、施工围挡等原因,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冲击较大,加剧交通拥堵。应做好科学的交通疏解方案,将施工阶段对城市交通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5.3 城市环境保护技术

轨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是多条线路同时开工建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同时,地下管道越来越多,路面断裂、塌陷问题严重,引起社会纠纷,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进行城市轨道工程建设时,应严格遵循施工标准,并符合环境保护法,不断更新建设理念,以实现绿色发展。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对于人们出行至关重要,由于基于通信系统,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提升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有利于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营效率。城市轨交网络化运营需要以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为支撑,科学合理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至关重要。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究,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运营技术,不断总结、不断优化。

网络建设规划篇9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方案,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总体设计及实验室功能,并针对军队院校的计算机教育特点对网络实验内容进行了规划。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实验室;实验课程;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在军队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部队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更要重视网络实验教学。但我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为主的状况,每学年实验课上机时数很少,缺少专业的实验室。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缺乏标准的网络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要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必须本着重视理论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原则开展教学。建设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势在必行。

2网络实验室总体设计

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整个实验室包含开放基础硬件平台、实验室业务支撑层、实验业务层面和实验室综合管理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2.1开放基础硬件平台

开放基础硬件平台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基础网络平台组件、集合通信组件、存储系统组件、智能管理中心组件。根据实验室不同的研究、开发、教学等业务提供一个全面的基础通讯硬件平台。

2.2实验室业务支撑层

面向实验室三个主要业务方向,该层面主要提供培训教学教材体系与技术交流服务;面向科研课题研究的中间件系统;中间件平台包含IMC、NBX中间件、IPS疫苗定制等二次开发接口等系列规范的接口;面向行业技术应用与科研成果的转化需求提供行业网络应用咨询服务。

2.3实验业务层面

实验业务层面为最终的应用层,即实验室可以开展的相关业务,从实验室建设的阶段分析和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学培训、课题研究、行业应用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应用内容。H3C多元化多业务实验室将基于开放基础硬件平台和针对性的实验室业务个性化服务实现H3C-学校网络实验室-社会各行各业完整的增值价值链体系。

2.4实验室综合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不仅仅是简化实验员的操作过程,本方案我们设计成除依靠路由器反向Telnet功能实现一组实验设备的集中控制外,更加注重实验室的业务层管理,包括实验室远程开放功能、运营管理以及实验过程、实验配置、实验包管理等内容。

3网络基础架构与实验内容规划

路由和交换是网络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种网络应用的传输平台。本方案通过为学员搭建一套满足各种局域网交换和广域网路由测试需求的基础网络平台,使学员可以熟悉网络基本协议、学习组网设计、模拟各类实际环境、排除网络故障等,同时亲身体验所设计网络的高速连通性、高可靠冗余等特性,完成从认识、熟悉到设计、排错等多种教学和实验,熟练掌握网络实用技术。

实验室方案中的设备选型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满足网络基础架构教学的基础上,还可叠加语音、安全、视频等多种设备,满足相关专业所有教学课程要求,远程VPN接入功能,还可在计算机教学领域提供对外有偿教学服务。实验拓扑图如图2所示。

3.1局域联网实验

(1) 实验内容

网络基础、综合布线技术、局域网及交换机基础、TCP/IP 协议、以太网技术及其应用、交换机的设置及管理、虚拟网络(VLAN)概念、交换机端口、堆叠技术、队列技术及设置、802.1Q 协议及设置、Trunk技术(802.3ad)、生成树(STP/RSTP)算法及应用等、三层路由在交换机中的实现、交换机安全设置、QOS支持、局域网故障排除。

(2) 教学目标

基础教学:熟悉网络环境、了解网络概念及基本协议、熟悉布线产品及交换机产品、学习基础网络设计,排查基本故障。

高级教学:深入理解各类局域网络协议,独立设计网络(综合考虑连通、高速、可靠性)、熟练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排除各类网络故障。

3.2广域路由实验:

(1) 实验内容

广域网技术基础、路由产品认识、端口类型、线缆类型、路由协议及其配置、高级路由协议技术、访问控制列表(ACL)及其实现方法、QoS设置、地址转换NAT、拨号技术、组播路由技术、路由器备份技术、广域网故障排除以及广域网及路由器基础

(2) 教学目标

基础教学:熟悉广域网络环境、了解路由概念及基本协议、熟系各种接口结构及线缆类型,熟悉路由器产品、学习基础网络设计,排查基本故障。

高级教学:深入理解各类广域网络协议,独立设计网络(综合考虑连通、均衡、冗余设计)、熟练掌握路由器的配置、排除各类广域网络故障。

3.3防火墙实验

(1) 实验内容

搭建模拟环境,仿真各类攻击,配置UTM 200-S,实现各种防火墙功能,如:基于状态的访问控制;动态/ 静态NAT和PAT功能;双向NAT,支持基于策略的NAT;防火墙冗余备份及故障切换;静态/动态路由;其他安全功能(DNS 保护,Flood Defender,Flood Guard,TCP 阻截等)。如图3所示。

(2) 教学目标

全面了解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掌握网络安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网络安全设备工程实施步骤。

3.4IPS实验

(1) 实验内容

模拟实际网络环境,配置UTM 200-S实现IPS功能抵御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尤其来自于合法用户的病毒和攻击。包括UTM 200-S 监控数据采集、设备安全性测试、攻击应对策略测试、主动告警功能测试等内容。

(2) 教学目标

掌握IPS部署设计,理解工作原理,熟悉IPS网络安全策略以及相关工程实施步骤。

3.5VPN实验

(1) 实验内容

搭建基于二层、IPSEC VPN的网络技术和各种不同的VPN连接技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远程访问等环境。

针对目前企业中经常使用的ADSL宽带包月、小区宽带接入等方式,传统的VPN技术很难基于私有IP地址、动态IP地址建立隧道,动态VPN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VPN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RSA双因素认证实验需要另配。

(2) 教学目标

了解VPN基本技术原理,掌握多种VPN设计及应用环境,熟悉VPN网络的配置流程。

4结束语

实验室建成后,将为全院学生开设网络理论课基础实验;为与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开设基础理论、相关计算机网络专业课实验和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性实验、系统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的三个层次(基础教学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系统性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学科建设看,建立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综合实验室,利用购置的先进设备和系统,支持教师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将为积极申请军队科技项目,支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作,提升我院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技术研究水平,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看,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为培养新世纪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保障。

参 考 文 献

网络建设规划篇10

关键词:CDMA;网络规划;优化;协调;统一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481-04

CDMA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LIANG Bo-yu1,CHEN Xu-xiang2

(1.Guangdong Telecom Corporation Limited,Zhuhai Branch,Zhuhai 519000,China;2.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Guangdong Co.LTD,Zhuhai 519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domestic carriers, CDMA technology to domestic concerns, at present, the whole evolution of CDMA technology, including about three directions. 1)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volution of cdma2000 1x network's own request, developed a cdma2000 1x standard follow-up. 2) In order to meet the band on the existing system in the expansion of wireless broadband data capability, as well as in the wireless data systems carrying all types of application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dma 2000 1x EV-DO REV, O/A/B standard.3) In order to meet the different band / broadband, wireless broadband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needs of the evolving system based on OFDMA technology developed UMB standard.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over the text of the adoption of CDMA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in light of the actual discussed the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CDMA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feature in the proposed order is Above the need for further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DMA; network planning; optimization; coordination; unity

1 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概述

1.1 网络规划简述

网络规划作为网络建设的前期工作, 主要涵盖了两方面,无线网络规划和网络计算。无线网络规划主要包括链路预算,容量、所需小区站址数目的计算,以及各基站站址的详细覆盖和参数规划;在网络计算中,需要计算基站中所需信道单元的数目、传输线路的容量、基站控制器、交换机和其他网络单元的数目。

无线网络规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小区估算和详细的网络规划。准备阶段,我们主要需建立覆盖和容量目标, 因为覆盖和容量目标是所需质量和整个网络成本之间的一个权衡;小区估算阶段,主要依据对小区容量的预测、 小区覆盖范围的预测及覆盖区域的业务需求预测,估算出所需小区数;详细的网络规划阶段主要包括站点规划、 PN规划、 扇区信道载波配置、 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

的网络覆盖、 话务模型生成等。

1.2 网络优化简述

在网络规划设计中, 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考虑不到的问题,如由于市政建设导致传播环境的改变、用户业务量的改变以及业务质量要求的改变等, 这就需要在建网后对网络进行相关的调整, 于是引入了网络优化这项工作。

网络优化是指在网络设备正常运行、 配置基本满足需求的前提下, 通过数据采集、 分析、 DT和 CQ测试, 并结合业务发展动态、无线环境变化等,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隐性故障和问题,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通过技术、工程手段进行参数修改、硬件调测、网络配置调整等,使得网络质量保持较高的水平,提升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实现现网的合理性和最优化。

一般来说, 网络优化工作主要包括硬件检测、 DT和CQT测试及数据分析、 统计数据分析、 参数调整、 天线调整等等。

1.3 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的相关性

前面我们主要对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网络规划与优化的相关性,即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为清楚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 网络规划是网络优化的基础

任何一个网络的建设, 都是基于网络规划加以工程施工和后期调整,因此可以认为,网络规划是网络建设这个金字塔的最顶层, 是网络的发展纲领 ,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的性能。如果网络规划的好,站点布局、站高、天馈系统选择合理、参数设计正确,其后的网络优化工作就能事半功倍,网络将会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相反,如果规划不合理,就会导致网络后期频繁性的调整,这不但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会严重影响网络的稳定性。

2) 网络优化是规划的修正与补充,同时为后续的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网络优化是在基于现网网络布局的基础上, 运用各种手段,对现网进行调整,使网络的结构更加合理。如通过相关参数的调整, 解决规划中由于邻区、PN设置不合理导致的掉话问题等;通过天线方位角、俯仰角的调整,解决了可能出现的导频污染或深度覆盖不良的问题等。 网络优化是对规划、 设计及工程中的缺陷进行修正完善。

网络优化是个持续开展和逐步深入的过程, 其一个主要的工作特征就是注重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 因此它积累了大量的 DT和 CQT测试数据、统计数据等,并在这些数据的分析基础上,逐渐熟知整个网络的覆盖情况、话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点。 而这些数据, 正是网络规划工作开展的依据,因此网络优化为规划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此外,网络优化可以通过相关路测数据校准网络规划的模型, 提高网络的准确性。也正基于此,加上有了前期对规划问题的处理经验,网络优化可以在规划站点设置、参数设置上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等。

2 CDMA网络不同阶段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特点

2.1 CDMA不同发展时期网络规划的技术要求

我们知道,一个网络从开始建设到逐步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不同发展阶段,网络建设目的是不同的,因此规划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这也正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网络规划的准备阶段需要建立覆盖和容量目标的原因。CDMA网络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具体说明如下 :

1) CDMA一期工程建设

CDMA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设 CDMA 95A网络, 向用户提供 CDMA语音业务。 该工程主要特点是广覆盖、小配置,力争以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广的覆盖。此时的网络规划在基于这个目标的前提下, 在站址选择上基本上尽可能的选取高点, 如城区有绝对高度的大厦、 高山站

等,在天线选型上基本上采用了水平波瓣 90度的单极化天线或全向天线,在设备选型上主要采用了单载频全向基站、

直放站等。

2) CDMA二期工程建设

CDMA二期工程建设的目的 是对一期工程的 CDMA网络进行优化和升级, 通过网络优化弥补一期工程后网络覆盖和容量上的不足, 同时将网络全面升级为 CDMA200网络。基于这个目的,本期的规划主要针对部分基站进行配置和站址调整, 在话务热点地区增加第二载频用于提升网络容量, 同时就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道资源建成语音和数据混合的网络进行规划, 具体体现在双载波区域是否采用 201数据专用模式或数据语音混合模式、数据业务在不同业务区的信道如何配置等。

3) CDMA三期工程建设

CDMA三期工程建设的目的随着业务量的增长, 业务类型的增长,一方面加强网络的深度覆盖和室内覆盖,一方面提升网络能力,充分发挥 CDMA2000 1X数据业务的技术优势,提供独具特色的数据业务。基于这个前提,本期的网络规划主要加强了密集区域基站的建设, 包括室内分布系统的大规模建设, 以满足网络深度覆盖和业务增长的需求。

4) CDMA现阶段的网络优化调整和补点工程随着三阶段大规模工程建设的结束和“市场经营”核心地位的确立, CDMA网络建设逐步由规模性的工程实施转向了以网络优化调整为主,局部规划补点为辅的建设模式。

现阶段的网络建设,不再仅仅考虑覆盖和容量,更多的要考虑资源利用率、考虑如何提升用户满意度,因此就要求对网络做精做细。此时的网络规划,一方面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网络优化,依靠网络优化的实施来实现固有网络的合理性和最优性,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网络进行规划补点。 因此本阶段的网络规划不在独立于网络优化,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这也就是我们后面所要探讨的在现阶段实现 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协调统一的原因。

2.2 CDMA网络建设不同阶段对网络优化的需求

CDMA网络的建设经历了三期大规模的建设和后期的优化调整及补点工程, 其在各阶段对网络优化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1) CDMA一期工程阶段

CDMA一期工程的网络优化工作一般是设备厂家或第三方优化公司开展的,由于是全新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维护工作是逐步学习探讨的阶段,网络优化更是如此,因此CDMA一期工程的网络优化主要集中在单站的优化, 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达到广覆盖的目的。 此阶段公司技

术人员参与网络优化工作相对较少, 对网络优化工作的重视度较为一般。

2)CDMA二、 三期工程阶段

CDMA二、 三期工程中, 逐步提升了网络优化的力度,1X如指出了通过优化的手段弥补一期工程中网络覆盖和容量不足的问题等观点。 这一阶段也是网优人员逐步认知CDMA网络和学习网络优化的过程, 此时的网络优化工作主要集中在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局部区域的优化调整和日

常网络投诉问题的处理。

3) 现阶段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完善,规模性工程建设暂停后,网络优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促成的,一是设备供应商逐渐的淡出了网络优化工作,更多网络问题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加以解决 ; 另一方面网优人员的技术能力在前期的实践中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已经具备了网络优化的能力。因此为更好的锻炼网优队伍,同时也为节约优化成本, 各公司都大大加强了网络优化的重视力度。

3 网络规划不合理对网络的影响

就 CDMA网络而言,前面我们提到,在其建设的不同阶段目的是不同的,因此规划思路也是不同的,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在前期看来是合理的规划方案,随着网络的完善、业务的增长,逐步暴露出其不合理性和负面影响。结合笔者现阶段网络优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来看, 前期网络规划的不合理性主要反映在局部区域站点规划不合理和 PN规划不合理两方面。

3.1 局部区域站点规划不合理

大家知道,在当前 CDMA网络优化过程中,导频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导频污染问题对提高网络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导频污染问题不仅仅降低了系统的容量, 而且也容易导致区域的频繁掉话和呼叫建立失败。 因此前期各地市都直接或间接围绕着减少导频污染开展了优化工作, 如城区覆盖控制、 天线更换、减少软切换因子专项优化、高山站优化等。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网络普遍存在的导频污染问题, 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在站点的规划建设上存在不合理性。

站点规划不合理性就前期发现的问题来看, 主要集中在站址高度不合理、 天线及基站设备选型 上的不合理两方面。如建网初期,为满足广覆盖问题,许多地方特别是山区的县市,建设了许多高山站,在当时很好的满足的网络广覆盖的目的。但现在,随着业务的发展、基站的增加以及用户对网络服务要求的提升, 高山站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 出来,如覆盖区域通话断续、易掉话、信号不稳定、有信号无法接入等成了高山站常见的网络投诉问题,在统计指标上,高掉话、低呼建基站扇区里也常见高山站的身影,在 DT测试上,也会发现高山站的信号游荡于城市四周,导致了覆盖区域的导频污染问题。由于基站的绝对高度,当前希望通过网络优化的手段如调整方位、 俯仰角乃至更换天线等都无

法根本解决其过覆盖问题, 因此往往只能通过关闭扇区或搬迁基站来加以解决 ; 天线设备的选型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城区有许多水平波瓣 90度低增益天线,乡镇区有许多全向基站等,这一方面导致了城区重叠覆盖区域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区域深度覆盖不良的问题。 特别是部分乡镇的覆盖一般采用在镇区附近选择一个较高的山头建设铁塔全向基站,其固然起到了节省设备和广覆盖的效果,但也导致了主要覆盖区域的信号深度覆盖不良, 引起了大量的投诉。而这种情况导致的网络问题,在优化实施上通过常规调整也是无法实现的, 往往也需要通过更换天线或新增扇区方可加以解决, 这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一些天线资源或其它硬件资源的浪费。

3.2 局部区域 PN规划不合理

在 CDMA2000中,扇区是通过一个 215长的 m序列来区分的,它在不同扇区通过 PN的相位作一定偏移来实现。由于只有有限数量的 PN偏置,最多 512个不同的相位可用,因此需要对 PN偏置的应用进行规划, 以避免 PN混淆。 在实际规划 CDMA网络的 PN偏置时, 首先要确定系统参数

PILOT_INC, PILOT_INC的取值决定了不同基站导频间的相位偏移量。之后规划可用的 PN偏置数目,而可用的PN偏置个数=512/PILOT_INC。PILOT_INC越小, 则可用导频相位偏置数越多, 同相位的导频间复用距离将增大,这样将降低同相复用导频间的干扰,但另一方面,它也会导致相邻导频之间容易出现 PN混淆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前的基站较前期有了大量的增长,特别是城区,基站布局较为紧密,这样不可避免导致区域内大量的PN复用情况。 由于在规划阶段, 往往依据地形勘察和电子地图查看等直观方式来选定 PN, 这样虽然可以根本上避免相邻基站的同 PN问题, 但由于邻区列表的设置和下发关系, 往往也会出现一些切换失败和掉话情况。

4 实现现阶段 C网规划与优化的协调统一

通过前面的探讨, 我们知道网络规划与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合理的网络规划对网络质量和优化工作的开展都有着相当的影响。 正是基于此, 同时结合现阶段CDMA网络发展的特点, 我们认为当前网络规划与优化工作的开展需要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

4.1 现阶段规划与优化协调统一的意义

由于当前网络工作的方向是逐步提升设备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而在用户满意度方面,当前的主要问题依然是网络覆盖不良, 主要为郊区镇村无信号和城区深度覆盖的问题, 这也造成在设备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提升两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业务部门在业务拓展中要考虑区域用户的潜在数量,注重设备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如采取在网络覆盖良好的地区特别是超闲基站覆盖区域大量发展用户,提升利用率等。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技术部门网规、网优的相互结合,采用网络调整和局部补点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由于此阶段,并不是一整期工程大规模的设备的供应,而是极少数的设备投入,因而网络的改良,更多的是依靠优化调整。此时,虽然网络规划依然是网络优化的基础、网络优化依然是网络规划的延伸,为规划提供前瞻性建议,但其联系较前期更加紧密了,甚至相互融入。一方面,规划和优化在工作开展计划上必须统筹安排, 避免出现优化可解决的区域却在规划方面已计划新增基站, 另一方面也避免因市场压力而频繁的开展进行拆东墙补西墙的网络调整工作。另一方面,规划和优化在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及时沟通,避免出现新增基站或网络调整后 由于软硬件方面的原因导致用户投诉。因此,此时的网络建设不能在循规蹈矩的按照规划、建设、优化的方式开展,而必须实现规划与与优化的协调统一。

4.2 实现规划优化统一的建议

1) 规划方案制定前的优化配合

对规划方案的制定,网络优化应主动积极介入。一方面为规划方案提供详实的覆盖数据、话务数据等,对规划方案在覆盖方式和设备选型上提供参考建议 ; 另一方面对规划方案拟解决区域进行深入分析或调整, 确保当前网络问题点是通过优化手段无法加以解决的, 避免导致资源浪费。

2) 站址选取方面

新增站址的选取,是一个网络建设的关键,一个合理的站址不仅仅可以有效解决网络的问题点, 如覆盖或话务需求等,还需要尽可能避免导致对网络的负面作用,如过覆盖引起的导频污染问题等, 毕竟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用户的网络, 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大量的用户投诉等。因此在站点规划上,不应仅仅由网络规划依据相关的规划经验或规划模型进行站址的选择。 网优工作也应介入此方面, 如采取模拟测试的方式对规划模型进行校正、 核实区域的网络问题可否进一步采取网络优化的方式加以解决、新增站址的勘察及天线方位角、俯仰角参数的参考建议提交等。

3) 参数设置方面

区域任何一个基站的新增, 并不仅仅需要完善该新增基站的参数即可,其周边的基站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如邻区列表的调整、功率参数的调整等。因此此时网络规划人员在制定相应的参数如 PN、 邻区等, 需要与网络优化人员进行探讨, 一方面可以确保规划人员合理的设置新增基站的参数,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优化人员可以及时为后期基站开通后相关参数调整作相关的准备工作。

4) 优化调整方面

网络的调整, 虽然更多的是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上开展的,但即便是十分优秀的网优人才,在调整中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特别是近阶段,网络的调整由于业务发展需求或其它方面的原因,相对较为频繁,因此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也增大。如何尽可能的避免此现象的产生,就需要对网络调整后的效果进行预评估, 此方面的工作类似于网络规划工作。因此,此时网络优化工作的开展就需要规划人员的参与,如利用规划软件等,对网络调整后的效果进行覆盖、话务模拟和校正,以便加强优化调整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准确性。

5 总结

网络规划、工程实施、网络优化是构建一个网络必不可少的三个步骤, 在建网初期, 三者之间既是相互影响又是相对独立的。 随着网络的逐步完善, 三者之间的关系越加密切了,特别是现阶段,网络发展以优化调整为主,局部补点模式为辅的发展模式的确立,为进一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设备投入的效率, 需要网络规划与优化进一步的融合, 实现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李红亮,陈岩,袁旭明.CDMA网络覆盖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7(1):55-57.

[2] 刘慧,张有志.浅谈CDMA网络优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2):35-37.

[3] 陈岩,刘梦龙,袁旭明.CDMA网络覆盖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通信世界;2007(2):9.

[4] 迟涛,陈雪波.CDMA2000系统的无线网络优化[J].控制工程,2007(4):407-409.

[5] 黄明权.关于CDMA网络优化中资源调整方案浅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7):78-80.

[6] 李巍.3G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07(10):75-77.

[7] 涂作鑫,唐,叶家孺,等.浅谈CDMA 1x无线数据网络优化[J].邮电设计技术,2007(1):21-26.

[8] 陈天炎,吴海彬,叶锦华.基于CDMA短信息的室内环境远程监控系统[J].闽江学院学报,2007(5).

[9] 雷金亮,曹莹,刘亮,等.基于CDMA网络的客运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