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春期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春期健康教育

篇1

中国青年网络(China Youth Network,简称CYN)是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CFPA)倡导和组织下,在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的支持下,于2004年6月成立的一个为10~24岁年轻人开展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和生殖健康与权利的全国性青年志愿者组织。它本着“由青年人组织,服务于青年人”的原则,倡导维护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权利,并致力于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以及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实现青少年项目中青少年参与从设计、实施到评估的全过程。

近几日,寒流侵袭我国大部分地区,北京更是狂风乱舞。寒气逼人。马路上行人稀少,但朝阳区民族园快捷酒店二楼会议室里却很温暖,这里有个大家庭正在聚会,他们热情洋溢的话语。激昂向上的精神使人倍感温暖。

2010年12月14~15日本是极为平常的日子,风依旧吹着,但有了青年人一腔热血的灌注便不寻常了。这几日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与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项目――中国青年网络项目的总结大会,来自全国三十个市县的青年网络成员(包含青年代表、指导老师和志愿者)满载着成功与收获而来,齐聚一堂,两天的会议内容有严肃有活泼,丰富而又饱满。

开幕式

14日上午,中国计生协秘书长李艳秋、项目部部长洪苹,项目负责人李立鹤、联合国人口基金北京驻华代表Elina、玛丽・斯特普国际项目官员张晖女士,《青春期健康》杂志社执行社长曹献民等一行人来到会议现场。李艳秋秘书长、洪苹部长及Elina女士分别为中国青年网络项目终期总结会致词,总结了以往的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工作,并对未来致以良好的祝愿。项目虽然结束,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计生协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继续关注青少年生殖健康,使青春期健康教育永不落幕。

地方总结:沟通、合作、特色、人物、挫折、遗憾

这次总结大会少了许多程式化的内容,简短的开幕式之后便进入主题。现场播放五年来中国青年网络队伍发展及组织各项活动的视频,层次分明,细节生动,当时在场的青年代表和指导老师深有感触,欣赏视频时眼里含着泪,这是喜悦的泪水,是成功的泪水,一路走来,有辛酸,有坎坷,但是他们挺过来了,所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十个项目县的青年代表、指导老师和青年志愿者大多来自计生部门,教育部门或者是教育工作者、大学生。总结大会上他们分成六组,分别从沟通,合作、特色,挫折,人物、遗憾六个方面对五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他们五年来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是源于对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热情。点点滴滴汇成溪水滋润人心,使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更顺畅。

五年,中国青年网络记得每位成员的付出与努力,会上核心小组成员宣读了表彰的集体和先进个人,并为其颁发奖状、奖杯,这是五年工作努力付出的回报得到了组织的认可,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

未来展望:明天会更好

15日上午8:30,几分钟的热身小游戏使与会者顿扫困意,激情昂然,开始了未来工作的展望。各小组从新的活动项目创意,合作机构,宣传方法以及地方组织机构等多方面提出各自的建议与措施,并发挥众人的智慧对中国青年网络(CYN)建言献策。

活动现场,项目负责人李立鹤老师倡导各地青年网络成员写一封信,写给三年后的自己,三年后由青年网络核心小组成员寄还给本人。青年代表及指导老师们积极参与,对未来信心满满。

联欢:五年来最后一次相聚

15日晚,离别的时间一点点近了,这是五年来最后一次相聚,晚上聚餐时离别的愁绪很明显。但此时他们的心拴得更紧了,珍惜每个人的签名,留言,彼此祝福。晚餐过后,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一起欢笑,希望留住最后的相聚,互相拍照留念,留下快乐的点点滴滴。

精彩的舞步、豪放的歌声,表达的是青年网络的拳拳赤子心,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虽是最后的相聚,却是结识的开始。

离别:不是过客,而是朋友

篇2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渠道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文化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人际交往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篮球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篇3

【关键词】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性健康教育;心理干预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on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ZHOU Qiaohua, LU Jianping, XIAO Sumei, ZHOU Chen, CHEN Yangxia. Department of Child Psychology, Corning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Methods: 536 students who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survey were selected in a middle school,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256) and control group (280) randoml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exu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for all studen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Only 41.1% adolescents of the 536 students had sex knowledge, and the main sources of knowledge was reading books and watching TV; 70% of students were fear, shy and had other psychological emotions in adolescence. ②70%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ully understood sex knowledge,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main source of knowledge was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78.0% of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are pleases, which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ose before the experiment, i.e. surprise, fear, stress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emotions (P

【Key words】Adolescent;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生理发生急剧变化和心理充满好奇的阶段,是面临成长中的生理与心理问题最为频繁的时期[1]。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体形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青少年带来了神秘色彩[2,3]。随着与外界交往的不断增加和内心感受的日益敏锐,开始产生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困惑、矛盾和烦恼。但又不肯轻易向他人吐露,这种闭锁心理容易使青少年形成心理疙瘩[4]。因此整个青春期是性教育的关键阶段,主要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接受青春期性教育,懂得青春期身心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异性之间如何正常交往,树立健康的性意识,掌握心理自我调节的知识和方法,这有助于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人格。适时的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在人的一生中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性健康教育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某市某中学进行调查。整群选取该校初中部和高中部愿意接受青春期性健康调查的学生536名。将536名学生按照学生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的256名学生为实验组,双号的28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148人,女108人,平均年龄(15±346)岁;对照组中男116人,女164人,平均年龄(15±265)岁。两组学生中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调查方法

调查统一采用匿名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536名学生在分组前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即基线调查。分组后实验组进行一个学期的性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指导,对照组仅进行性健康教育。一个学期后对两组学生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13问卷内容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专家各一名,自行设计和修订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年级、父母亲职业及文化程度)、性知识了解程度和知晓率、性知识获取途径、性心理、性道德等。其中性知识了解程度和知晓率有20道单项选择题,包括生理发育知识4道题、青春期卫生知识4道题、遗精和月经知识3道题、避孕知识3道题、性病艾滋病防治3道题、其它知识3道题。正确回答16~20道题者判定为对性知识了解;正确回答10~15道题者判定为对性知识基本了解;正确回答10道题以下者判定为对性知识不了解。

14性健康教育内容

本次性健康教育为时一个学期,每月进行两个课时的教学,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课堂上通过动画或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的了解男女性器官、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性传播疾病的种类和预防等,也邀请资深性疾病专家和青少年心理学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同时利用网络和通信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和问答。并且通过为期一个月共两期的墙报和展板,介绍危害性、拒绝的方式、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方法等。

15心理健康指导方式

首先让观察组的学生从生理上认识自己青春期发育的必然性和阶段性,认识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并为自己的正常发育而感到高兴。其次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多参加些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避免精神紧张。

16统计学方法

经过统一编码和严格初审剔除不合格的调查表后,统一使用EPIDATA31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两组之间或两组与基线调查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

基线调查中发放问卷调查536份,收回530份,剔除未填写完整和不合格的问卷后还剩525份。进行健康教育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发放256份和280份,分别收回了合格的问卷255份和275份。结果显示基线调查中对性知识了解的人数仅占99%,基本了解的人数占312%。两组进行健康教育后对性知识了解程度明显提高,了解的人数分别占737%和673%,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在基线调查中对各类性知识的知晓率最高达375%,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性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两组分别与基线调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对性知识获取的途径

在没有进行健康教育之前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为阅读书籍(255%)和看电视(238%)。进行健康教育之后两组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健康教育课上的学习,分别为780%和760%。见表3。表3对性知识获取的途径来源网络电视书籍健康教育课其他基线调查153(289)190(358) 205(387)16(31)11(21)实验组41(161) 73(286)78(306)199(780)10(39)对照组53(193)86(313)97(353)209(760)11(40)

23性心理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第二性征出现,会使毫无准备的青少年感到惊奇、恐惧、羞涩、紧张等情绪,主要以羞涩和恐惧为主。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后的实验组羞涩、恐惧、紧张等情绪明显减少,与基线调查相比,惊奇、恐惧、羞涩等情绪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羞涩、紧张和高兴情绪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青春期性心理情况情绪惊奇惊恐羞涩紧张高兴基线调查236(450)409(779)362(690)330(28) 63(120)实验组87(341)74(292)58(227)643讨论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度过的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素质、行为、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5,6]。青春期各种发育水平突飞猛进,生理、心理变化多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心理的发展[7]。青少年不论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智力、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与儿童时期不同的特点,故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是一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教育。在一个还没有完全重视青春期性教育的地区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仅411%青春期学生对性知识有所了解,对生理发育知识、青春期卫生知识、遗精和月经知识、避孕知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等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这与国内学者袁丽丽等[8]的调查结果较一致。这部分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电视和书籍,对性知识无认知概念,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经性健康教育即将生理及卫生、性发育及卫生、性心理及卫生、性道德、性别角色、人际交往、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等纳入学生常规学习课程中,以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专家讲座形式进行学习后,青春期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率达70%,对生理发育知识、青春期卫生知识、遗精和月经知识、避孕等知识的知晓率大部分也达80%。与基线调查相比,实验组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青春期是性生理发生巨变、性心理也随之不断变化的时期[11]。由于身心在短时期内要经历急剧的变化,不仅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拥有必要的思想准备,否则就会导致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形成,进而产生疑惑和困扰[12,13]。部分青少年对性心理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疑问特别敏感,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对第二性征发育而产生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现象,例如遗精、月经、对异性感兴趣等感到紧张、害怕、恐惧、焦虑。这与本文基线调查结果中青春期学生情绪以恐惧、紧张等为主相符。随后对实验组以科学的性学知识解释性的困惑,并分析性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自信心,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树立健全人格。一个学期后,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不再感到惊奇、恐惧和紧张,相反感到高兴。

同时,性健康教育又与德育工作息息相关,搞好德育工作是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前提,落实性健康教育同样有助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化与其所在环境对立统一迅速成长发展的时期[14]。此时的已经是道德意志支配的行为,是独立自主决定的产物。对青少年进行性、生殖教育,是现代人口领域不可回避的任务,是现代人口与计生工作中优质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5]。培养健康的性道德,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洁身自爱,自重自律,从而促进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青春期在进行性健康教育时,不仅需要对性生理和性社会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要有全面、健康发展的性心理。因为良好道德修养往往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之上,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因此在中学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以保证青少年性方面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培禾.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 78-79.

[2]J.Mark Halstead and Micheal J, Reiss. Values in sex education: from priciples to practice,New York, 2009.

[3]张眉. 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重庆医学, 2010, 39(5): 565.

[4]范怡悦, 严玲悦, 孙煜. 青少年性知识及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青年研究, 2014(3): 108-110.

[5]龚丽萍. 同伴教育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3): 66.

[6]钱小华, 王进鑫. 中美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0(2): 24-27.

[7]Roger J.R. Levesque. Sexually education: What adolescents rights require,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09.

[8]袁丽丽,范雪莹. 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分析. 今日科苑, 2010(8): 292.

[9]罗念慈,林文婕,史俊霞,等. 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中国学校卫生,2013, 25(6): 56-57.

[10]王洋, 徐晓阳, 曹红梅, 等. 四川农村留守中学生性健康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4, 34(5): 721-724.

[11]蒋媛,张颖萍. 贵阳市云岩区青少年性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4): 559-661.

[12]李慧,韩丽晖,吴明辉.北京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情况调查报告.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1):114-118.

[13]Marcell AV,Allan E,Clay EA,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brief curriculum to promote condom and health care use among out-of school youngmales. Perspect Sex Reprod Health, 2013, 45( 1): 33-40.

篇4

【关键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中国特色

教育是人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符合人性,尊重人权,塑造人格,倡导人道。教育是人类的事业、明天的事业,应该树立全球意识、未来意识。笔者曾于1998年在上海市人大会议上提出议案《根据中国的文化特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性健康教育体系》;2000年,再次提交议案《在中小学设置性健康教育课程》,目的是希望我国的中小学能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这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现状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

1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内涵

“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指男女两性在生物学上的差别,如性染色体不同,性腺不同,内、外生殖器官不同等等;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天性、本能:“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生物学上的性也指性的重要功能生殖。性是生理现象,是个体生存和人类延续的必要条件。广义的性包含生物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心理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情感、意志、需要、兴趣、性格、、、、性心理等等方面。如女性情感细腻丰富,而“十个男儿九粗心”。性角色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学上的差别,指社会生活中在某种文化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因性别不同而造成的角色差异,即社会对男女的行为模式、家庭和社会职责、社会贡献的不同期待。如,在社会分工中,传统观念主张“男人干事业,女人做家务”。性角色不同,其角色责任、角色行为和行为规范有异,社会的期望、评判标准也不一样。性角色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先天生物因素的制约,更受后天环境、教育、学习认知与情感体验的影响。

与广义的“性”的三个层面相呼应,性教育的内容也就博大精深,包含知识、观念(价值观)、态度、责任、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具体而言,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包括:(1)青春期的性生理发育及保健:含性解剖、性发育、第二性征、保健、经期卫生、遗精知识、防治青春痘、性病和艾滋病预防、青春期保健等。(2)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和保健:包括初潮焦虑、遗精恐怖、性梦、问题、身体意象、异性吸引、两往、早恋、性角色自我同一性、社会压力等等。(3)性伦理道德教育:人类繁衍的伦理性和道德性,男女交往礼仪、保护妇女、儿童,对父母的感恩,性道德、性文明,抵制黄色书刊、影视和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等。(4)性法律教育:妇女的身体和隐私权,性犯罪及其处罚,对黄色网络和出版物的处罚规定等。(5)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指导。(6)人口理论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

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定义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通过宣传、教育、服务等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向青少年传授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道德、性法律和性审美等科学知识,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认识自己、了解异性,确立正确的性角色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具有健康的性心理及性价值观,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男人和女人的教育。

2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

“人是社会的动物”,其成熟包含两个方面:生理成熟,能生儿育女。社会化过程,即接受教育,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能独立谋生;学习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纳。素质教育旨在培养、提升人的素质,把自然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教人做“人”。

素质教育作为科学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仍将综合素质理解为数、理、化、生、文、史、政、外国语等学习成绩加艺术、体育特长或其他能力,忽略了青春期身心发育、发展导致的成长烦恼,忽略了生活技能的培训,忽略了培养健康、完善的男人和女人……。

具体而言,素质教育包括三方面内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它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教育培养人的合理的素质结构,即要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含性健康)、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识丰富、学有专长、开拓创新;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性德育、性智育、性体育和性美育。它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一致,教育任务相同。性知识与其他科学知识一样,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身发展的规律中探索出来的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性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终生教育,都是循序渐进的指导过程,都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任务,都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性”是科学,不能无师自通,必须“传道、授业、解惑”。

性德育传授性道德和法制知识,帮助青少年认识性心理与的社会性,树立规范意识,遵纪守法;明确的道德责任,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健康、愉悦而符合伦理;学习两性健康交往,既自尊自爱,又文明礼貌、团结互助;提高对形形的性信息、性现象的认识判断及处理能力;培养并且加强道德意志力。性德育是我国性健康教育的基础。

性智育传授性生理、性卫生保健、性心理、性道德和法制、恋爱、婚姻、人口理论、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防止性骚扰与性迫害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普及性科学,宣传性文明,促进建立科学、健康、进步的性观念。

性体育指导男女两性按照各自的生理特点进行锻炼训练,使之在身体上得到健康发展。如,教育女孩不要束胸;指导男女青少年选择适合于自己体型健美发展的体操和其他运动项目;帮助青少年养成各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性器官和的卫生)等等。

性美育重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培养正确地欣赏美、热情地追求美和积极地创造美的能力;并根据两性各自的身心特点及个人的个性特征,塑造形体美与心灵美统一的、健康而有教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促进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规范、系统和发展。随着科技、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意识、观念与时俱进,“性”不再秘不可宣,不再和色情混为一谈。在大城市的高校和不少中学,性健康教育已大大方方进学校,坦坦然然入课堂,由为个别人举办的讲座,发展到相关教材的教学;由凤毛麟角的演讲者,发展到一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正在成长的专门师资队伍;由寥寥数页的讲稿,发展到多家学说、系统论著……。性健康教育在中国方兴未艾。

3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公众瞩目的热点与令人棘手的难点。从全国看,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落后的地区,这项工作仍是学校未开垦的处女地。《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曾有报道,四川某镇一少女月经初潮,因缺乏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而恐惧、焦虑,导致精神失常。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专家徐莲芝在其《我国处于艾滋病快速增长期》一文中披露,“某些地区进入快速增长态势,感染呈簇状分布,主要在农村地区。”

在城市,各地区、各学校性健康教育情况参差不齐,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态:有的按兵不动,有的跃跃欲试,有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有的则已较为规范系统。总体而言,这项工作还需要花大力气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重庆市计划生育科研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人工流产总数为149.3万例,青少年约为40万例,占1/4强。2003年2月,重庆市计生医院建立了全国首家未成年人意外妊娠援助中心。“中心”成立以后,每月门诊援助手术约30~40例,大部分年龄集中在16、17岁,最小的仅12岁,20岁以下的人占手术总数的1/3。无独有偶,上海411医院开通了少女意外怀孕求助热线,电话开通11天,接到求助电话400多个,其中大部分为青少年学生求助。少女怀孕现象成为社会问题。家庭、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尽量减少非意愿怀孕的发生。青少年因无知和一时的意外“激情”,用青春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去赌博性的欲望,这是教育的悲哀。

近年来,青少年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国门打开,国外各种信息、多元观念似潮水般涌入,鱼龙混杂;社会上商业性性文化产品铺天盖地、争先恐后地登台亮相。我国现阶段的性健康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能满足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渴求。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曾组织一次“有话大家说”节目,内容是关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话题。节目主持人向一位高一男生作调查:“请问你拥有的性知识主要是从哪里获得的?”回答:“大众传媒。如《大众医学》、《自我保健》、《家庭医生》等等。”主持人又问:“难道你的爸爸、妈妈没有对你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吗?”回答:“没有,他们还没有我懂得多。现在应该由我来教育他们。”主持人再问:“你的父母向你请教过这方面的问题吗?”回答:“没有,他们不好意思……。”家长性科学知识匮乏,学校缺少专业师资,没有系统教材,学校未将性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阅读性知识书籍受指责、被嘲讽,性健康教育滞后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社会挑战。缺乏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就难以形成科学的性意识,难以掌握正确的性道德和规范,难以培养良好的性修养。不能从正规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获取性科学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私下秘密地自我探索,收集资料信息,或因年轻、缺少阅历辨不清良莠而困惑迷茫、惶恐焦虑;或由于情感缺失(缺少亲情或友情)情绪波动而轻信他人花言巧语上当受骗;或是缺少法纪意识和自控力而冲动行事,发生性越轨;个别人甚至受不良传媒文化的腐蚀而误入歧途,导致性犯罪。一位16岁的男生,假期因看黄色影碟受毒害,了邻居5岁的。上海的“东方110”曾报道三位少女的案例,其中最小的一位只有13岁。笔者认为,悲剧产生最主要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性无知、性愚昧。从性禁锢到性泛滥,极大的反差容易使青少年从性走向性误区,而性的不正当,或不正当的性积蓄与性宣泄,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性骚扰、犯、嫖娟、性传播疾病……,都足以使千百万人在变形的性活动中毁灭。

4 浦东新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缩影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人的核心是健康,健康的核心是生殖健康,并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2000年5月,浦东新区被列为开展“促进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国际合作项目上海试点区之一,侧重对校内青少年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培训。四年多来,在项目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青春健康》国际项目已推广到全市各区。新区教育部门与计生协密切合作,宣传、教育、服务工作也由3所试点学校拓展到23所中学(包括普通中学与职业高中)和4个社区。同时,我们对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教材撰写、教案设计、方法选择和阵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

4.1明确目的,组建队伍

为使《青春健康》国际项目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浦东新区建立了由区计生协和区教育系统的领导、专家及试点学校教师组成的《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_T作小组,并组织项目工作组全体成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为:(1)国内外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动态和发展。(2)《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简况和上海项目实施方案的讲解。(3)PLA方法和主持人的施教技能。(4)青少年生活技能培训和演讲。(5)市级师资试讲和评论。

4.2培训师资,撰写教材

学校作为正规的专职教育机构,必须培训提升师资,建设一支合格的高质量的性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师高弟子强”。为使项目的教育、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促进项目的推广、发展,我们组建了一支由教授、专家为主导,试点学校授课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举办了8期师训班,培训了300多名学校性健康教育持证上岗教师。培训内容为性科学理论知识,性健康教育信息经验,教学观摩与实践,社会考察和服务等。培训的参考教材为本区性健康教育专家撰写的《迈入的男孩、女孩――性与青少年》。培训原则为自学与面授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结合。师资培训受到教师们的广泛欢迎,一致反映学有所获,学大有用。一位教师颇有感慨:“我们的学生能把数、理、化公式倒背如流,难道对自身就不需要了解和认识了吗?难道我们的学校、家庭能剥夺学生对自身的知情权吗?”另一教师态度坚定:“我们要牢牢占领这块阵地,让学生获得更多他们渴望了解的科学的性知识,以杜绝不健康内容对他们的伤害。”

4.3教法活泼,形式多元

试点学校在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采用了PLA教学方式(参与式学习和行动),即通过平等、开放、群体参与、互动式的过程,帮助教师直接、深入、客观、准确地了解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师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授课教师还博采众长,创造性地将心理辅导技术引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运用自由联想、图形讲解、卡通绘画、案例讨论、排序记分、情境教学、活动游戏、心理剧等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要学”。据统计,四年来,我区累计培训学牛29935人。学生们体会颇深:“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使我们学到了不少平常其它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平时模糊的概念,使我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更了解了自己……,这是一把开启人生之门的钥匙。”“原以为会很尴尬的课没想到却充满了轻松的气氛……。通过课堂的学习,使我对‘性’由陌生到了解,同时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艾滋病)。”“以前我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感到不安与恐慌,对早恋也感到矛盾,不知自己是对还是错……。听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后,了解了自己应该怎么做。相信这门课对我们的帮助不小。”

同时,学校通过大型活动、学生社团的定期活动、展览、校刊、工作坊、健康角、少女成长营、辩论会、同伴教育、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群策群力建立科学、健康、积极、文明的学校性文化氛围;有机地整合学校的一切有利资源,使性教育不再游离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可贵,责任神圣,情感美妙”,学会“悦纳自己,尊重尽责,驾驭情感”,建立正确的性价值观和异往。

4.4宣传家长,联合社区

性健康教育的起点在家庭。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其人格素质、性态度、道德责任意识、性科学知识水平、教养方式和家庭的性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人品及其性态度、婚恋观。父母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为指导家长正确为孩子的青春导航,学校与社区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培训、指导,帮助他们改变陈旧观念,确立科学态度,提升文化和文明素质。家长们深感受益匪浅,纷纷表示:“既然孩子需要,我们就不能回避,应该对他们加强正面引导……。”许多社区积极挖掘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组织专家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咨询医生在各街道、小区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与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区计生协印发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青春健康》宣传小册4万多册,组织了“青春健康展览”版面巡展,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与社会实践,千方百计扩大教育的辐射面。

4.5建设阵地,亲青服务

一些试点学校建立了设备先进的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包括学生活动室、亲青服务咨询室和“心晴小屋”等,开展了网上咨询服务,悄悄话信箱和热线电话,阅览室还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的性健康教育科普读物和音像资料,深受学生欢迎。部分街道和镇把为青少年提供亲切、平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可接受的咨询服务纳入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的内容中,建立了“亲青服务室”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服务,开设了“青苹果”等青少年咨询热线电话。2003年12月1日前任国际计生联合会会长吉拉・戈梅兹到浦东花木镇视察社区咨询服务站,2004年9月国际计生联合会会长尼娜・普里视察了浦东洋泾中学,均对他们开展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5 对当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思考

青春期是生命的春天,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千金买骏马,何处买青春?”为帮助青少年克服成长的烦恼,提升青春的质量,拥抱明天的辉煌,全面改进与提高我国性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势在必行。在现阶段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切磋。

5.1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笔者主张为性健康教育和性纯洁教育。

5.2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模式

笔者以为应结合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需要,思想和行为现状,社会的现实影响,选择人格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之模式。

5.3青春期性教育师资队伍的组建

笔者认为家、校、社应密切联系配合;教育、计生、医学、公安、司法和民政等部门要充分的参与合作;男女教师比例相当,尤其是在中、小学,性教育的师资不应只是“娘子军”。

5.4性教育与色情的界别

性教育如履薄冰,尺度难以把握,这往往是人们从事性教育工作的心理障碍。如何界别性教育与色情,社会应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以利教育者掌握适时、适度原则。否则,“真理朝前跨一小步,就会变为谬误”。

5.5进一步争取领导的支持

笔者认为,推广性健康教育,必须争取领导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才能有效解决性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规划、制度、人、财、物等等,促进性健康教育切实实施,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目的明确、计划可行、系统科学、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使之名副其实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旨在为青少年的青春导航、护航,是“做人”的教育。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体系是利国利民、有益社会、功在当代、勋及千秋的重要事业,是中国全民与社会的天职。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心理氛围;实施策略

目前,有很多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课既有助于维持学校正常秩序,也可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较为复杂,叛逆情绪较严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投入到实施身心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充分利用生物这一学科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身心健康教育。

一、创设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因此一提到老师每一位学生都比较害怕。然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关心学生,这样做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创设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从而有助于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生物教师不能因为这位学生成绩较好所以给予其更多的关心,而是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从而有助于其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会向某位学生提问,但是该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此时教师不应该责备这位学生,而是要鼓励这位学生,帮助这位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生物教师要用激励性语言来代替歧视性语言,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恰当地处理生物教材,挖掘其中身心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且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了解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当学生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且要指导学生,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规定:教师在设置课程目标的时候,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当学生了解到我国当前的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之后,此时会增强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并且也会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并且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通过这一目标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有时候教师会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将学习目标列举出来,给予学生操作自,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比如:当老师讲解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其题目为:拒绝,慎用心理药物。通过这一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还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珍爱生命、远离”的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困难生

在课堂上,教师既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厌倦、疲劳等情绪,此时教师要及时疏导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生,教师要单独与他们谈话,在谈话过程中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当老师讲解青春期教育知识点的时候,有的教师往往会忽略不教,这种教学方法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很多高中生会在这方面犯错误。因此生物教师要详细讲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会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在素质教育中,身心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一些身心健康教育,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普.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2(2).

篇6

【关键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调查;学生

A survey on the 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s of high school female studentsLIAO Hong1, LI Chunlong1, LI Yao2, LIANG Lijian2, ZENG Weiyao2, CHEN Xiaojing3. 1.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in Yantian District, ShenZhen 518081, China; 2. Chunnuan Social Work Service Center in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518081, China; 3. Sha Tau Kok Middle School of Yantian District, ShenZhen 51808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 situation of sex education for high school female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guidance for education, health and propaganda departments, families and all the related parties. Method: An anonymous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275 high school female students. 247 pieces of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with an effective rate of 89.82%. Results: Regarding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female students, 5.26% students were very satisfied; 27.12% was satisfied; 51.82% was basically satisfied; and 15.78% was unsatisfied. Regard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sex edu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daily communication was conducted for 5.66% respondents, little communication for 47.36% and no communication for 46.96%. As for source of sex knowledge, 30.76% came from school, 29.95% from parents, 42.51% from schoolmates and friends, 34.01% from books and magazines, 45.74% from webs, 27.12% from TV, 4.04% from radio and 11.33% from others. Moreover, when they had trouble or confusion about sex, 23.48% students would ask for help from parents, 31.57% from schoolmates and friends, only 7.28% from teachers, 51.82% searched related information by themselves and 12.14% got it from other ways.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ily to carry out sex education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ex education and guide the youth to find a better way when facing the crossroad.

【Key words】Adolescence; Sex education; Survey; Student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1991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初中全面开展青春期教育[1]。1992年卫生部监督司和国家教委学校体育卫生司印发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规定,将青春期健康教育内容融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内容中去[2]。为了解深圳地区中学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实际情况,为有关部门和家庭不断完善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女生安全度过青春期,向成年期安全过渡提供依据,于2013年10月对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中学女生进行了相关调查,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象来自2013年10月30日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中学参加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的高二全部女生,且符合以下条件:①自愿参加本调查;②填写内容真实,代表本人真实意愿;③排除精神病、性格怪僻、智力低下等神经精神方面的疾病。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表自行设计,由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向参加调查并听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的高中女生,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采用统一指导语,强调保密性。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填式完成问卷调查,并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情况、对青春期教育现状及需求、青春期有关健康知识和态度、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等。调查问卷经现场核对、编码、审核后统一回收。回收后对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采用百分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人员基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275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有效回收率为89.82%。参加调查学生全部为全日制高级中学高二女生,年龄15~18岁9个月,平均(16.22±0.15)岁;15岁26人,16岁145人,17岁64人,18~18岁9个月12人。

2.2对学校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满意情况

非常满意13人(5.26%),满意64人(27.12%),基本满意128人(51.82%),不满意39人(15.78%)。

2.3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自己对青春期性知识了解情况:非常了解24人(9.71%),比较了解63人(25.51%),一般了解142人(57.49%),不太了解18人(7.29%)。

选择有效地防止怀孕、防止感染性传播疾病方法:口服避孕药33.60%,安全套68.01%,杀精剂8.09%,紧急避孕药18.60%。

艾滋病传播途经回答: 发生性关系88.66%,握手、拥抱1.61%,咳嗽、打喷嚏11.33%,到非正规医院拔牙33.19%。

2.4最需求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

青春期性生理知识74.89%,性道德知识39.67%,性病及预防知识33.19%,避孕知识24.29%,其它8.90%。

2.5本次培训前获得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的途经

来自学校和老师76人(30.76%),来自父母亲74人(29.95%),来自同学和朋友105人(42.51%),来自书报和杂志84人(34.01%),来自网络113人(45.74%),来自电视67人(27.12%),来自广播电台10人(4.04%),其它28人(11.33%)。

2.6青春期成长行为情况

存在性方面的烦恼或困惑时最希望求助于:父母亲58人(23.48%),同学和朋友78人(31.57%),老师18人(7.28%),自己看书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128人(51.82%),其它30人(12.14%)。

父母与孩子坦然沟通有关性的话题情况:经常14人(5.66%),偶尔117人(47.36%),从来没有116人(46.96%)。

对中学生谈恋爱的态度:赞成71人(28.74%),反对16人(6.47%),无所谓160人(64.77%)。

平时同学当中会谈论有关性方面话题情况:经常有27人(10.93%),有时有90人(36.44%), 很少有84人(34.01%), 没有46人(18.62%)。

3讨论

3.1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青少年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而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生理上的早熟,女孩9岁月经初潮、男孩11岁遗精的现象屡见不鲜。关于中学生堕胎或堕胎过程引发的各种问题的新闻时有报道。青少年婚前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而一个个“少女妈妈”的出现则更令人担忧。杨雄[3]报道中国女性首次的平均年龄为20.3岁,8.9%发生在中学时代。

青少年由于与早期和不安全的密切相关,因此被认为是感染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和意外妊娠的高危人群[4]。全球83个对年轻人进行的性教育和艾滋病教育研究,三分之二的教育项目明显减少了危险,增加了安全[5]。

从生理学角度看,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几个阶段之一,谁也不能跳过。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性需要归为生理需要,是其它更高层次需要的基础。从人类学角度看,“性”是人类得以繁殖延伸的必要条件;从医学角度出发,青春期健康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最有效、最彻底的途径,同时还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手段;从法律角度观察,近年来青少年性犯罪时有报道,大多是性无知和性过错导致。所以加强青春期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安全度过“性待业期”,责无旁贷,非常重要。

调查显示,女生对当前学校开展的青春期性教育普遍感到基本满意。提示在中学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老师和父母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时,要重视健康教育知信行。“知信行”是知识、信念、行为的简称。其中“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青春期生理特点、生命孕育的过程和避孕原理以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知识,才能建立积极和正确的信念和态度,进而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教育学生守住自己的底线,婚前不发生,避免非意愿妊娠,远离性病、艾滋病。

3.2加强青春期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老师和父母要紧紧抓住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阵地(即学校和家庭)建设,引导学生科学正确的。因为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每天主要的活动地点。

本组调查高二女生性知识主要来源与任苇[6]报道类似:第一位看书,第二位同龄人告之,学校及家长最后。

调查显示对于青春期健康教育话题,父母大多不谈,学生对学校不满意,性知识主要来源不在学校或家庭,有了解需求、困惑求助主要是同学和网络。但同龄同学也是一知半解,网络也不可靠,所以青春期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非常重要。

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时代的要求,家庭、教育部门、卫生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消除传统思想的影响,不顺应时代的需求,青春期孩子身心健康就会受影响甚至发生偏差。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现实中父母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学习上关心,但对孩子性教育则避而不谈。本组资料显示父母与孩子坦然沟通有关性的话题情况与龚林[7]不同;与任苇[6]报道类似,简略谈57.4%,不谈40%,主动谈6%;比李继峰[8]报道学生家长与孩子偶尔沟通性知识48.33%、从不沟通44.39%的比例略高。本组结果的确不容乐观,在对本组调查的高二女生分两场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时提问“生命孕育过程”,在座学生竟然异口同声回答,自己是爸妈从垃圾筒里检来的。原因可能是现在中学生父母受传统性观念影响,仍然存在“性神秘”、“无师自通”观念,难于启齿。或觉得孩子还小,忽视了孩子青春期身心发育的需求,使学生在家庭得不到相应的性教育。提示父母要用亲子关系把青春期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培养健全的性心理,给予相关知识和生活关爱,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美国家庭性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很大的事实[9],也值得中国家长学习。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不能松懈青春期健康教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系统专项工作。教师要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性安全[10]等多角度,适时适度适当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扩大,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根据学校学生青春期实际情况,改变说教式教育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度过多事之秋的青春期。如美国近年来的性教育理念值得学习和借鉴[11,12]:一是“安全性教育”,重点传授避孕方法;二是“节制教育”,重点以品格为导向,建立青少年健康人格和品德,在性教育方面,着重强调青少年恋爱心理的成熟成长。

社会在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作用值得重视。调查提示学生青春期健康知识主要来源是家庭和学校以外的途径,以网络、电视、电台为主。因此政府要加强社会监管力度。当前信息化发展迅猛,政府宣传部门要加强对电视、网络平台的管理,加强图书馆建设、青春期健康教育网络建设、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室建设。不仅是健康教育,更要促进、传播正确的性信息,孩子成长注入正能量,以免缺乏系统和科学的性知识误导学生。社会团体参与性教育课程开发,汇集青少年在他们所处文化背景下的需求,将使教育更实用[13]。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卫生部门管理现况是,对中小学、大学的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介入相对缺位。作为熟悉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发育规律的医疗专业人员,尤其是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如能直接与教育、家庭、宣传部门联手,做好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部门联手也会为青春期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一种有效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模式。

3.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早恋持默认态度。明确表示反对的比例比伍洁莹[14]报道的25.6%还低。调查显示该中学学生中有拥抱、抚摸、接吻现象发生,个别人有同居。杨鹤鸣[15]报道上海市2007年一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生男女约会很正常”的初中生比例为21.29%,高中生比例为56.89%;24.8%的高中生与异性有过拥抱行为,9.55%的高中生与异性有过接吻行为,8.63%的高中生与异性有过抚行为。这种现象是非意愿妊娠的隐患,同时影响学生的学习。学校和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以免发生对青春期学生的身心伤害事件。

3.4加强对性病、艾滋病的宣传力度

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要把性病、艾滋病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本次调查表明学生在预防性传播疾病方面知识总体掌握较好,但还不能侥幸,因为一次无安全措施的就可能发生非意愿妊娠,患上性病、艾滋病,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普及青春期健康教育仍有空间,要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认识、防治、远离性病和艾滋病。

参考文献

[1]邓琪.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中国性科学,2007,16(6):32-35.

[2]章立明.青少年性教育中的健康教育与性别教育.中国性科学,2010,19(4):12-23.

[3]杨雄. 青少年“滞后释放”现象.中国性科学,2008,17(1):33-37.

[4]Kotchicka BA, Shaffera A, Forehand R, et al. Adolescent sexual risk behavior: a multi-system perspective. Clin Psychol Rev, 2001,21(4):493-519.

[5]Kirby DB, Laris BA, Rolleri LA. Sex and HIV education programs: their impact on sexual behaviors of young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J Adolesc Health,2007,40(3): 206-217.

[6]任苇,苏昕,马星星.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1-5.

[7]龚林,颜春荣,丁蓉,等.深圳市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性知识及性态度现况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7,23(4):280-282.

[8]李继峰,张洪雁,张海涛.学生家长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国性科学,2007,16(12):32-34.

[9]刘文利.美国家庭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中国性科学,2008,17(1):13-15.

[10]韩 洋.美国“节制教育”对我国性教育工作开展的启示.校园心理,2012,10(1):50-53.

[11]李一飞.论高中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国性科学,2011,20(9):30-33.

[12]刘文利.美国公立学校性教育计划与评估.中国性科学,2008,17(6):18-20.

[13]过保录.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解读.中国性科学,2008,17(3):23-29.

[14]伍洁莹,范利军,黄坚,等.女学生青春期性发育及教育现状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187-1188.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关怀女孩健康成长为重点,在全县学校特别在中学生中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抵制不良的信息侵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目的

1、提高青少年的青春期健康知识水平,培养青少年科学的健康概念;

2、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身心的各种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引导他们对这些变化持有正确的态度;

3、引导青少年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及和谐交往的人际关系;

4、帮助青少年掌握有利于缓解青春期变化带来的压力,使他们具有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

5、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爱和维护基本权利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把握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的能力,为成年后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打好基础;

6、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其珍惜生命、抵制诱惑,不吸烟、不喝酒,远离,塑造完整的健康人格。

三、教育对象及内容

(一)教育对象:青春期健康教育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小学高段为起始阶段,以初中段为重点阶段,以高中段为延续阶段。2006年起,全县先在初中二年级段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并纳入课程计划。其他年级段可结合各地各校实际,选择适宜的、针对性较强的青春期健康内容,运用影视录像、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满足其特有的服务需求。

(二)教育内容:开展系统的、科学的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保健教育,重点是性心理疏导和性伦理道德引导。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

1、小学高段(5-6年级):

(1)掌握必备的卫生知识,了解进入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基本常识,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变化,肯定自己的价值;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

(3)学习压力处理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初中阶段:

初一年级:

(1)了解性传染疾病传播及预防的基本知识;认识并接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变化,感知生命的意义,体验成长的喜悦,克服成长的烦恼;

(2)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3)学习交往与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与同学融洽相处;掌握情绪调控方法,学习与家长、教师等成人沟通的方法。

初二年级:

(1)了解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原因,掌握排解青春期烦恼和困惑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2)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与情感,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学会排除忧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

(3)乐于交往,主动交往,明确异往的准则与规范,合理开展异性间的交往,学习与成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初三年级:

(1)了解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明确人生的意义,初步形成独立的人格;

(2)学习舒解压力的做法,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保持情绪健康;

(3)把握与异往的准则,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学会负责任。

高中年级:

(1)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自觉矫正不良心理与行为;

(2)学会区分友谊与爱情,与异性健康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不断完善自我,学会选择人生目标与理想,保持稳定、健康的心态。

四、教育形式

1、初二年级段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每学期安排4课时,一学年不少于8课时。依据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上大班教育,也可男、女分班教育。其他年级段学生可根据各校教育情况适当安排课时。

2、青春期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生理卫生课、思想品德课、家庭生活指导课和主题班会等活动中开展。

3、可采用互动式教育,即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亲子互动,教师、家长、学生互动,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对话、交流。并可开展相关的倡导、咨询、答疑、关爱、援助等活动。

4、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医学等相关专家、医生等上课。

5、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校内网络提供信息咨询、热线答题等活动。还可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宣传。

6、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宣传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内容与原则,普及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主动关心子女的健康与人格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五、落实师资和培训

1、各校应统筹安排,在分管领导协调下,组织一支由班主任、心理教师、自然教师、团队干部、校医或社会医务人员等共同参加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参与此项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适时、适度、适量的要求,采用互动的、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育,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反馈。

2、各学校要在8月份落实好从事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教师,并于9月1日前将名单报县教育局普教科,9月份县教育局将组织对师资进行培训。

3、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协助教育部门收集、提供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材料、声像资料、宣传品等,并协同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

六、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的保障

1、县人口计生局、计生协及各镇乡、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把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人口计生日常工作。同时,应会同教育部门随时总结、研究、解决教育活动中的经验与问题。

2、县人口计生局建立“全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中心”和“*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援助中心”。

3、县教育局把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具体内容,纳入教育管理范围。定期督促检查各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篇8

众望瞩目,以“少年强则国强”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大型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于2013年10月2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发起,由教育部、民政部、团中央等部门负责人及社会各界嘉宾150余人共同参与,旨在为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搭建一个平台,广泛呼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这项意义深远的事业中来。

一株幼苗能举起大石,因一股向上的力量在推动;一棵树能在风雨中顶天立地,因一条强健的根系在供给。处在青春期的年轻人,如朝阳初升,如春前之草,成长步入新阶段,可谓“万事俱备”,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外界能多一份呵护,多一份引导,多一份向上的力去帮助他们,无疑将会事半功倍。庄稼人都懂得适时播种的道理,如果在青少年阶段就促成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势必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得心应手地应对挑战。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专员张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郝维连,以及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书记王利民、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奉雯、《青春期健康》杂志主编李茂中等一并参加了此次活动。

到场的还有一部分中学生,他们年轻的脸上显出一丝沉静,似乎对这一关乎成长的时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与会的专家表示,青春期健康教育应注重“品格教育”。品格即品性,即一个人回应现实的方式和能力。本次活动还提到青春期的性教育问题,主张在幼小阶段性的“去神秘化”、青春期性的“神圣化”和性教育责任化的青春期健康教育理念。对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经过社会各界人士的集思广益,除传统的知识普及、心理辅导、课堂宣讲之外,还增加了情境教育、文艺再现、师资培训、科普竞赛等。我们期待青春期健康教育将朝着更加多样性、趣味性、关怀性的方向发展。

科学地引导青少年理性地认识自身的行为,妥善地回应自身的种种处境,努力担当自我的引导者,这一过程的历练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我们都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说起青春期健康教育,自然而然地想到作家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说的一段话:“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除了我。我呢,就在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这是书中主人翁的愿望,也是作者的愿望,还是每一个爱心人士的愿望。

青春期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个世纪以来,西方许多国家的青春期教育已经有了系统的理论和全面的实践,而我们过去对这方面的重视远远不够,虽说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但起步较晚,一直未形成一个系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体系,有些方面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但随着国力的增强,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以及更多人的参与,相信很快会建立起成熟的体系。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关注和参与青春期健康教育,承担起这份责任。本次活动开始之前,在休息室里,与会人员热烈地讨论着青少年教育的各种思考和思路。我无意中听到这样的话:“青春期健康教育有希望了!”一位年过花甲的嘉宾说:“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志愿者――把文学家和教育家联合起来。”同时,他还谈了一些对青少年教育的建议,提倡走“文学艺术”的路线。看得出,每个人都在为这项事业尽己所能。

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活动接近尾声时,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书记王利民将“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大旗授予活动的总执行人、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办公室主任左奇,飞扬的旗帜下喊起激昂的口号,是一腔热血,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承诺。中国的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自此正式踏上征程,而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要将“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宗旨,但这并非学校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在孩子们成长的大环境中,家庭、社会、学校是一个共同体,应形成合力,让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关爱。没有永远的晴天,但关怀若在,便是晴天!

有所作为便是青春

青春期是生命对人的一种赠予,它促成人的蜕变,就像鸟儿学飞,虽然会经历许多次冲突与困惑,但终究会赢来身与心的平衡,自由地翱翔天地间。

篇9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中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思想的传播,使得青少年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如何才能防止青少年的行为失误呢?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实际问题。

一、青春期的特征

“青春期”一般指11~21岁这段时期,其具体特征是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趋向成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逐渐产生

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再把父母、教师的话视为绝对真理,而是遇事喜欢自己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2.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

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开始显露出来。他们要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问题。这些心理要求一旦受到外界的阻碍,便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并诱发逆反心理的产生。

3.“闭锁心理”明显出现

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内心体验的不断敏锐,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轻易不肯向人吐露,这种“闭锁”容易造成心理“疙瘩”,若这种“疙瘩”越积越多而又得不到及时化解,会使青少年背上心理包袱,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性意识开始萌发

随着性机能的迅速发育和逐步成熟,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萌发。他们渴望了解性知识,渴望与异往,所以不少青少年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各种过错,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二、青春期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1.叛逆

对青少年来说,叛逆是一种极端的逆反心理。一些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叛逆心理,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从本能的任性胡来、我行我素,到不辨是非、不识好歹、以暴力抗拒家人管教,到糊里糊涂地走向绝路,这就是叛逆性格的行为逻辑。

2.浮躁

转型期的中国,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浮躁心理。轻浮急躁,做事不踏实,没有耐性,见异思迁,好大喜功,老有“天上掉馅饼”的幻想,没有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却存在着侥幸成功的奢望……凡此种种,都是浮躁心态的表现。

3.自卑

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和自大一样,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特征。缺乏自信心,遇事退缩,怀疑自己的能力,稍有不顺就打退堂鼓,甚至无端萌发某种负罪感,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

三、解决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1.端正学生态度,让他们坦然面对青春期

在我们认识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后,应该着手对学生的青春期心理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出学生中有青春期心理问题的人数及存在问题,然后专门召集学生干部讨论,针对统计出的问题思考设计教育活动,坦然面对青春期。

2.抓住青春期教育的重点

面对大量青春期教育资料,我们可以选出一些重要话题。例如:(1)什么是青春期健康?让学生懂得不光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2)什么是性?如何正确对待性问题,告诉学生不要跟陌生人出去,不单独在异性家过夜。(3)我从哪里来?如何做一个好子女?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在不可选择的家庭中,如何做好一块调色板,调出家庭生活的暖色调,让家人生活得更开心。(4)正确对待异性,友谊情感必不可少。加入集体活动中来,可以减少你的心理不适。(5)少年立志,脚踏实地,走好成才之路等等。

3.采取多种形式,注重教育实效

(1)听专家讲青春期讲座

专家讲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比较信奉。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请专家讲座进行教育,在讲座中,让学生认识青春期健康的内涵,学会坦然交往、了解和沟通,有责任感,告诉学生面对性现象的处理办法,告诉女生月经期如何保养,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2)看青春期教育片、出青春期小报

为了给学生直观的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青春期教育片,组织学生就片中内容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把所看、所说、所思用图文并茂的小报表现出来,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教育。

(3)青春期知识竞赛

可以通过竞赛,让学生了解人的一生中有几次明显的成长,分别在什么时候;有助于长高的运动项目以及主要食品;当你接到色情笑话你该怎么处理等等。

(4)读青春期名人名言、青春期故事

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收集名人名言、讲青春故事,还要在班会上深情地朗读,激昂地背诵,让他们记住“青春是美妙的,也是有限的”“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让热情奔放的诗句,绚烂多彩的画面,飞扬出学生对青春的畅想。

参考文献:

篇10

一、 深入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开展精细化管理推进创建活动在

市、区教育局提出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后,我校十分重视,积极不断的推进和深入的进行创建活动。利用06年暑假又对校舍、校园环境进行了改造整治,铺设了地面加设了相应的设施使得校舍和校园环境有了一定的改观,使学生和教职工的工作条件有了改善,结合这次整改我们又加大了对环境卫生工作的力度,为深入创建健康校园打好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卫生工作,以我校的精细化管理指导推动卫生工作更深入细致的开展。

2.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健康生活氛围

加大卫生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本学期围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宣传栏并结合班级的宣传形式,进行内容广泛的卫生知识健康生活习惯等内容的宣传,具体我们还将结合少先队的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认识健康生活,逐步培养起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3.在日常卫生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扎实推进创建活动

日常的卫生管理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日常卫生工作中抓好落实好各项措施才能牢固卫生工作的基础,因此本学期要加强和不断完善各项卫生工作措施主要加强校园环境的保洁;对班级的卫生工作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及时的进行检查落实,每月进行总结讲评,不断促进和改进卫生工作管理;本学期特别要重点抓好眼睛保健操的工作、和室内卫生保持等落实与学生健康密切相关的措施;针对班级卫生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学校对卫生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卫生管理工作水平。

二、 加强和提高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卫生健康意识

1.加强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能健康生活的基础,只有当一个人从小建立起一定的健康意识才能自觉培养起健康

的生活习惯,在我们进行的健康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常重要的,由于以前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在我们的健康教育中这一点也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及时的给学生补上这一课。本学期我校在全校六个年级都设置了健康教育课程,有专职教师进行授课,并以健康教育教育大课的形式每月为全校学生进行一次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将与家庭相结合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开展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以家校结合的形式,以学生日常的生活为基础将我们的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逐渐培养起健康的生活意识。

2.积极深入的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学生的生长发育,中高年级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

在青春期这个学生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及时的向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这一关十分常重要的。在以往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期还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结合以往的经验和学生现在的具体情况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通过学校和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向学生介绍青春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了解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利用校园网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正面的科学的接受知识。在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同时及时的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在青春期这个心理上特别逆反时期的学生能调整心态健康成长。以我校的“请苹果驿站”为依托积极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各任课老师积极参与随时为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疏导,充分利用家长青春健康教育委员会,进行家校结合,建立起畅通的交流渠道,对存在这方面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本学期计划在六年级进行一次青春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活动,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3.认真做好卫生安全工作

随着各种传染病和卫生安全事故的不断的出现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把好卫生安全关更是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本学期我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力度,还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抓好在校用餐学生的饮食卫生方面,每天派有专职人员管理用餐学生,建立每天送餐记录和送水记录以保证学生饮食饮水卫生安全,结合预防各种季节性的传染病,及时向学生进行预防教育,重点抓好班级室内卫生环境,做到并保持按时通风消毒,学校制定了“突发行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和特殊情况的学生情况备案,全面落实好各项措施。

三、 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健康教育大课一次。刊出一期卫生健康板报。

开展保护视力教育。

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上大课一次。

十月份:开展防病教育活动结合学生常见的疾病和季节性的传染病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病知识教育。

组织进行手抄报制作。

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会活动,进行调查问卷。

创建健康校园。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十一月份:开展心理咨询。

中高年级进行青春健康教育上大课一次。

刊出一期健康宣传板报。

与少先队结合进行实践活动。

十二月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课一次。

组织进行手抄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