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理论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4:56

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篇1

关键词: 掌握学习理论 机械制图课 教学应用

“掌握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本・杰明和S・布鲁姆提出的,这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对学生的潜力怀有充分的信心,确立并保持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好的观点。这一理论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就要使学生学会必须掌握的知识,即让学生为掌握而学习。如果教学是有效的,那么学生成绩的分布应当与正态曲线并不相同,即4/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传统教学中1/3的优秀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业水平,取得优异成绩,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成绩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则说明教育是不成功的。

那么“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反馈与矫正”。实际上,用反馈与矫正的观点进行教学是以控制论和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许多教师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实行的一种强化教学手段。只要我们认真负责,始终如一地推行这种方法,那么定能促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且获得较优异的成绩。

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贯彻这种“掌握学习”理论。下面主要谈谈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绪论课中,首先应向学生阐明,技工学校机械制图应掌握的四大内容:①制图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图样知识、尺寸知识、几何作图的知识。②投影理论:从点、线、面这门工程语言的“字”类教学,到基本几何体的“词”类教学,最后发展到组合体的“句”类教学。③机体形状的表达方法:表达外形采用视图,表达内形采用剖视图,表达断面形状采用剖面图,表达局部微小结构采用局部放大图,等等。④零件图和装配图。

除此以外,还要求学生格外重视每堂课的小结。学生上课时可不必记笔记,但是必须记小结内容。小结内容包括此章节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作图。如第一章“图样的初步知识”的小结,明确要求学生过“三关”:即图线、尺寸标注和圆弧连接;并培养“一能力”:线段分析和尺寸分析能力。

二、将反馈与矫正的方法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

1.提问

提问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单兵教练”的方法。为使提问反馈的信息比较真实,一般可采用口述和书面相结合,以书面为主,即让学生上黑板答题的方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给予“很好”、“正确”的评价,并当场打分。这样在心理上给学生以奖励,从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对学生赞赏、鼓励比批评更有效果,实现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2.批改作业

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得到不少反馈信息,如果记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类型及学生姓名等,则可为教师的课前提问提供参考。

学生也可从作业批改中得到反馈。要重视每次作业的正反馈作用,即对于完成作业的同学,不但打高分,而且给予“很好”、“很认真”等批语,并在全班公布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姓名,展示他们的作业,每次评出一两份最佳作业。对于作业进步幅度大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鼓励的次数和学习取得成功的事例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然,学生作业会出现不少错误,若简单地在错误处打上“×”,则一般会产生负反馈作用;而打上“?”,则可使学生思考错的原因。但有些学生不以为然,对错处视而不见,作业订正不理想,这就需要个别督促改正。若采用制图作业单页交上批改的方法,则批改方便,不用翻页,但不易掌握学生订正的信息。而让学生将制图习题集按章节拆装成几小本,这样改本次作业时,可了解学生改正错误的情况,并及时进行讲评。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当面批改。这样,作业反馈的信息最准确,矫正最及时。

3.辅导

辅导是提高制图课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教师讲课后,学生就开始做作业。教师在辅导中应抓住两点:(1)共性问题的及时提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他的学习积极性会应此而消退,而教师若能在此时给学生以信息引导,则可及时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节省学生学习时间,少走弯路。这样可提高作业的准确度,降低批改作业的难度。(2)个别学生重点辅导。由于各种情况的存在,班上总会存在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于这一小部分学生,应及时给予知识方面和学习方面的指导,使其尽快消除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应明确告诉这些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只要他们拿出比别人多10%~15%的时间学习,一定可以达到要求的水平。要使他们相信“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收获的一天”。而错误的积累往往会使学生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所以对暂时落后学生及时提供个别帮助相当重要,对落后学生采取个别或集体补课方式。学生成绩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学习成就感、自信心随之增强。若学生成绩日益下降,这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没有重视而造成的。

当然,要在各教学环节中很好地运用反馈和矫正的方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掌握学习”的检测方法

通过提问、批改作业、辅导均可得到不少反馈信息,可及时给予学生矫正性帮助。那么,如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他们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呢?

较好的检测方法有:

1.过程性检测

即每一学习单元的阶段检测。从形成性测验中可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试卷讲评则要针对学生不理解、出错的地方进行,以便及时纠正教学误差,为调整教学过程提供依据,因为学生是否可以进行下一阶段学习,取决于对前一阶段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掌握学习理论篇2

关键词: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英语语音课;启示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布鲁姆于1976年发表的《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一书,提出了以掌握学习为教学策略的学校学习理论,即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它是一种乐观学习观,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后天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习者之间在学习中的差异。这种乐观性理论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自信与启发。

一、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解读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教育现状的产物。当时的美国重视天才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都只针对少数有天赋的学生,忽视了对学校中大量差生的教育。基于此,布鲁姆立足现实,从对人类特性的研究转向了差生研究,认为学生学习中的差异通过外在的手段可以减少。这种适应社会需求的论点随即风靡一时,渐渐形成了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随后,布鲁姆及其学生完善、扩充了其理论,使其理论为今后的教育发展点燃了希望。

1.掌握学观

掌握学习是布鲁姆首次提出的,其含义就是学习要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要融会贯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天才观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每个个体的学习差异是无法改变的。这种传统的观点使学校教育只关注天才儿童,造成了两极分化,学校教育处于失衡状态。面对这种状况,布鲁姆在自己对人类特性的研究中发现,学校学习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差异不是遗传的,而是可以随外在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并获得相应的评价。基于反馈信息,教师改正教学策略及步骤,使之满足W生身体及心理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掌握学习教育观

布鲁姆致力于将掌握学习与人本主义思想相结合。掌握学习的思想与实践来源于人本主义核心观,即掌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本主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换句话说,掌握学习的实质是自我发展,自我掌握。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方法、手段及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不会学习转向学会学习。学习是人类的本能。学会学习是人本能的完善,代表人的进步与发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学生的人生品质提供标准,同时为其人生价值定向提供依据。

3.掌握学习情感观

人本主义教育观使布鲁姆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相信学生在学习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优异绝不是天生的。掌握学习促使教师相信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兴趣。掌握学习也促使学生相信自己,掌握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受到教师的“呵护”与表扬,则会表现出自觉的学习行为。外在的行为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动机,使学生更加肯定自我,认同自我,从而自我挖掘学习的潜力,完成各种被认为是枯燥、有压力的学习任务,并从任务中获得成功。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息息相关。掌握学习理论被应用于英语语音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语音,而且也能让从事语音教学的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师生在语言能力及品格发展上共同进步。

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对英语语音课的启示

英语语音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同时英语语音是学好英语的根基。对于渴望学好英语的学生来说,英语语音发音是否标准决定着他人对其语言风貌的认可程度。对于教师来说,其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为英语语音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课前准备工作的实施

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背景存在差异,发音基础及特点也各不相同。在正式上课前,教师首先应对每个学生个体进行了解,了解其先决认知行为及情感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发放问卷或个别及群体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语音课程、教师及自我的态度。对于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

2.课中教学工作的实施

在语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个体指导教学与班级群体教学相结合。每个学生的发音习惯、掌握正确发音的速度及模仿能力等各不相同,教师有必要根据这些差异,以一对一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音段发音的指导。这样,教师不仅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在情感上建立平等、密切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语音的信心。此外,除了个体教学,课堂上还应安排群体教学。对于一些发音规则,如重音、语调、连读等一些超音段方面的语音知识,教师应向全班学生统一讲授,并设置不同的情境活动,如英语小品、话剧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参与其中,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会掌握标准的语音,同时学会了不同的场景下的语音规则,如升调、降调、降升调的使用等。随之,教师与学生可共同参与小组表演的评价活动。评价结果可以帮助教师重新评估教学安排,也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肯定自我,从而建立起学语音、说英语的信心。

3.课后教与学的体悟

语音学习重在练习与强化。课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为学生制订学语音的计划,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独自完成。此外,教师应延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以语音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彻底克服发音上的困难。同时,教师应及时对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完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完成语音强化部分的任务,还应主动将语音的发音练习带到其他英语课堂上,如口语课、听力课等,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得到了强化,自身的学习情感也得到了提升,增强了学语音的自信心及恒心,使自我外在的学习行为与内在的心理特征达成了统一,促进了身心的健康成长。

总之,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为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尤其是英语语音教学。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理念运用于英语语音教学必会让教师与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布卢姆,等.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2]王会娟.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掌握学习理论篇3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模式 实践能力

当今世界人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日益明显,随着我国经济飞速跃进,人们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很多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而且对其都比较重视。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而且注重操作能力,而学生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机会,所以教学难度较大。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还不成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探索

(一)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效果不理想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宜懂不宜记”,而当前,这门课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以单向“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而授课内容多是概念和原理的简单阐述、解释,学生被动地记笔记、背概念,对于深层次的知识挖掘和前沿的信息,即便教师仅仅以讲授、举例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多数学生非理解老师所讲知识的真正含义和实际用途。这种被动的学习起于上课,止于下课,多数师生没有构建起课后的反馈和巩固机制,即进一步加深学习效果、激发学科兴趣和应用的交流机制和理念的理解没有形成。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高效率地吸收所学内容,甚至还可能厌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打消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考试方式僵化,测试内容欠合理

当前总体而言,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考核,笔试的形式所占比例偏重,更像是测试学生对概念、理论、原理的没写水平,即便加入案例分析题目,也只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浅显运用,这种形式的考试,对于实际管理中所必需的策划设计、实施应用以及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考核基本难以涉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较为常见。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要摆脱传统不适用的教学模式,改进并创新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学习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学习模式的解读与借鉴

1968年,布鲁姆受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式理论的影响,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见图1),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尖端人才,而是要普及性,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使大多数学生提高科学素质。

实际学习时间

学习程度 =F()

必要学习时间

允许用于学习时间持 久 力

=F( )

能力倾向 教学质量理解教学的能力

图1: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学习模式

布鲁姆认为,认真关注如下的五个教学变量,就有可能使多数学生掌握知识。

1. 允许学习的时间,即教师对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所规定的时限。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越好,因此,师生要有效利用时间,减少多数学生掌握知识所需的时间。

2. 毅力,即学生愿意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毅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有关。布鲁姆强调,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减少学生学习所需的毅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3. 教学的质量。它取决于学生对教学要素的需求程度。教学要素指向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反馈――矫正系统。因此教师教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提供给学生实践参与的机会、知识信息的来源并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4. 理解教学的能力,即理解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内容。所以,要改进教学方法,如教师组织小组交流、视听法和学习性游戏等,使多数学生提高理解教学的能力。

5. 能力倾向,即学生掌握一定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有证据表明,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和学习经验,能力倾向是可变的。

布鲁姆认为上述五种变量相互作用,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这些变量及其关系,在常规性讲授理论、传授经验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实践性的平台等,平衡好各变量的数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基于“掌握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策略

1. 案例教学

通过讨论案例,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经验有效地融合,使学生便捷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法的实施步骤:首先教师根据所讲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案例(纸质或视频资料),将学生们均衡地分组,要求各小组在课堂或课前对所选案例进行研读,思考案例提出的问题,期间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然后各小组汇总信息,合作讨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达成共识,形成决策报告。待到课上,由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讲解本组的解决方案、决策依据等。

学生自主地进入案例的角色之中去分析问题,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要参与,提出观点相互启发,形成团队认可的解决方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协调能力、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 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指将理论知识镶嵌在设置的模拟环境中,通过在模拟条件下操作来丰富实践经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它比常规的课堂讲授更直观、更贴近实际,又比社会实践易操作,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教与学”、“学与用”的有效方法。

情景模拟法的实施包括四个环节:第一、制定模拟情景的教学计划。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所需条件、实施过程的控制等环节;第二、教学情景设置。依据计划为学生分派角色,准备模拟场景所需的文字材料等资料。以招聘面试模拟为例:分配模拟角色,招聘组织的背景资料、招聘职位的岗位说明书、面试的方法、面试的题目及评价标准等,实施场景布置包括桌椅的摆放等;第三、教学的实施与控制;第四、点评。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指导,同时也要求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反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理论与实践的收获和操作的难点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

情境模拟法为学生提供了仿真的实践平台,在逼真的情景体验中拉近了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距离,将学生放进特定的情境,在担当角色中发现问题,快速地作出分析,并且合理地解决,在演练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自我认知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策划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增强自信心。

3. 引入专业人士讲座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留出部分课时,邀请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到课堂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工作方法和经验阅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同时,这些专家会指出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可以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4. 利用网络多媒体

为了增加知识的信息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配合传统的板书形式进行知识的讲授,通过投影仪进行文字、图表讲解各章节的理论知识点,也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视频影像资料放映给学生。在课下,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将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学生,推荐他们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指导学生阅读前沿信息,汲取先进理念,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丰富、整合理论框架来指导实践。

5. 课程考核

对于学生,传统的考核模式重结果,轻过程;多以笔试闭卷的方式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侧重于记忆而不是运用和创新发散。这势必造成学生过分注重期末卷面成绩,急功近利,这种考试方式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起到的作用有限。因此,为了更全面地考核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教学效果,要增加技能测试的比重,使测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见表1)。

表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试总成绩构成

考核时间 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形式 权重 合计

平时 学习态度 课上出勤率、发言情况、小组活动参与情况等 10%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学习精神、网络运用、课外信息获取意愿等 15%

学习效果 作业质量、案例分析任务报告质量、无领导小组讨论或情景模拟操作效果等 15%

期末 理论掌握程度 闭卷或适当开卷 60%

与单纯地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讲授式学习相比,诸如上述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与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讲,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设身处地的实际演练中,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需要激发和整合计划、组织、协调、决策等多种能力,并有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人、物、信息等资源去策划和实施。在互动式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和一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多样化的教与学,能够使学生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度和运用瓶颈,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知识缺陷和努力方向,增加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锻炼了各种管理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组织效果提升策略[J].高教研究,2011.

[2] 曹露露,陈双,孙毅杰.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

[3] 王翠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J]. 企业与教育,2011.

掌握学习理论篇4

(一)建筑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它培养学生的读图、制图技能,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思能力,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图方法;能正确应用投影作图方法解决空间度量问题和定位问题,应具有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技能;能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作图和徒手作图的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地阅读和绘制一般的建筑工程图;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内容,并能上机绘制简单的图形。

(二)建筑材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建筑施工和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各类建筑材料打下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及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成分、结构、构造与技术性质关系,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及各主要技术性质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同时学会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鉴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地选用材料,能正确使用及运输、保管材料,此外对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三)建筑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建筑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学习下一步的内容准备必要的基础;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计算能力;第三部分,使学生了解杆系结构的组成规律、静定结构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对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能分析杆件的应力、位移,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同时能选择杆系结构的计算简图,并能分析其几何组成,了解力法、位移法的基本原理,能分析简单压杆的临界荷载,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四)在测量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掌握简单的绘图技巧,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课间实习、教学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能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并对测量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有所了解,从而能胜任施工建设、运营管理诸阶段的工程测量工作,并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相关的工程测量问题。

(五)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所讲述的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拉、压、弯、扭各类构件的理论,这些构件几乎可以应用于目前工业与民用建筑所广泛采用的各类结构中。所有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无论他将来从事设计、科研或施工工作,还是从事工程管理工作,都将时刻与之接触,因此,它是一门非常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钢筋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能够分析在静力荷载所引起的不同内力作用下,拉、压、弯、扭各类构件的性能,能对简单结构进行设计和计算,了解各类结构变形及裂缝的基本理论。

(六)钢结构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学生理解、掌握钢结构基本构件的结构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弄懂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钢材的力学性能、相应指标、影响因素及如何地使用钢材,正确理解疲劳问题的基本概念,懂得焊接和螺栓连接的构造,了解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

(七)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范围内所必需的土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先学习工程地质、建筑力学等基础课;同时,本课程又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学习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土的各种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指标的实验确定方法,土中应力分布、土体最终变形量、地基沉降过程的计算方法以及填土压实原理,此外还需掌握土体各类强度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土体加固措施,这里包括土压力理论、土坡稳定性分析、天然地基承载力以及挡土墙与滑坡整治等内容。

(八)建筑施工与施工组织是一门专业课,其内容庞杂,理论面广、实践性强,属于综合应用科学。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各主要组成部分、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基本规律,研究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学习本课程应熟练掌握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并以此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熟悉各常见分项工程的施工机械的选择和使用、施工方法的具体操作内容和要求。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掌握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流水作业的基本原理和组织方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综合应用能力,能结合具体单位工程进行施工方案的选定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掌握组织生产及科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掌握学习理论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名学生均为2015年1—12月期间于我校接受消化内科临床学习的2年级在校生,98名学生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17~23岁、平均(21.14±12.10)岁,按照学号将98名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单)、对照组(双),每组49例,两组上述资料如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学生均接受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其学习内容及课时均相同,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在职老师完成两组相应教学任务。对照组以常规模式完成本次教学工作,如即课前引导学生大致掌握本课时重点内容,课中利用语言、板书、教材等方式完成授课,课后适当留取作业等;研究组经CBL联合PBL模式实施该次教学。

1.2.2 CBL、PBL联合教学模式   即提出学习问题、引导建立假设、查阅资料、论证假设、归纳总结等五个阶段。教师应根据本阶段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病历资料,于课堂中指导学生自由结合分组,之后老师需根据该次教学内容提供相应资料便于学生独立查阅并验证上述讨论结果是否准确;待资料查阅阶段结束后各组学生需对该病例给予最终诊断;老师利用问答形式总结此类消化内科疾病的相关特征;待结束后老师需对本次教学给予总结性发言。

1.2.3 效果判断标准   ①学习依从性:利用自拟学习依从性量表,于该次教学工作结束后由教学老师评价学生学习依从性,该量表共涉及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完全不依从3个等级;②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组织本校消化内科临床教学老师共同制定自拟消化内科理论知识问卷,指导学生于该次教学结束后独立填写该问卷从而掌握其对该次教学内容学习情况,该问卷得分范围0~100分,涉及内容包括常见消化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等,分数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呈正相关,即分数越高则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③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指定1~2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专业技能教师对两组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准确评价,该次研究统一选择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相关操作,该评价项目得分范围0~100分;④职业态度:采用自拟职业态度量表评价两组学生职业态度,评价时间包括该次教学前、教学完成后,评价形式为不记名发放量表,待学生填写完成后经专业人员统一回收并统计量表得分,该量表满分为100分,分数与学生职业态度呈正相关,即分数越高则学生职业态度越好;⑤教学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实施不记名调查,掌握两组学生对该次消化内科临床教学过程满意情况,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其中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80分以上为满意。

1.3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MicrosoftOfficeExcel2003软件的Excel表中,经SPSS.19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实施相应分析,其中两组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属于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两组学生学习依从性、对该次教学工作满意率属于计数资料,当两组数据对比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学习依从性

研究组的学生经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完成本次学习后,其学习完全依从率(73.47%)显著优于实施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学习完全依从率24.49%),研究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学生的学习依从性比较[n(%)]

组别              完全依从     不完全依从     完全不依从

研究组(n=49)    36(73.47)  13(26.53)    0(0.00)

对照组(n=49)    12(24.49)  29(59.18)    8(16.33)

2.2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两组学生经不同教学模式完成该次学习后,研究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组别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研究组(n=49)               (92.36±3.41)

对照组(n=49)               (83.39±3.52)

2.3 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两组学生经不同教学模式完成该次学习后,研究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对比分

组别                  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研究组(n=49)         (89.24±1.17)

对照组(n=49)         (71.59±6.38)

2.4 职业态度两组学生于该次学习前职业态度对比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该次教学研究后对照组职业态度未发生较大变化,研究组职业态度较之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改善,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4所示。

组别                 教学前教学后

研究组(n=49)        (96.45±1.08)

对照组(n=49)        (87.98±2.71)

2.5 教学满意率

研究组的学生经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完成该次学习后,其对该次教学工作满意率高达71.43%,对照组学生实施常规教学后对该次教学工作满意率仅为38.78%,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消化内科的疾病应变能力,该文对学生采用CBL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进行CBL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病案的讲解,即以问题为基础,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和讨论使问题逐渐明了,并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但须注意病案的选取中要选取临床表现较为典型的和不典型的,其中不典型的占比较大。

该研究可知,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后,该组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较差,学生学习完全依从率仅为24.49%、对该次教学满意率仅为38.78%,其职业态度较教学前未得到较好改善,提示以往常规教学并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消化内科临床教学效果;对研究组学生采用CBL、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后,该组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学习完全依从率高达73.47%、对该次教学满意率高达71.43%,其职业态度较教学前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这说明对学生采用CBL联合PBL模式进行消化内科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依从性,并且能够较为自主地进行学习,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均有较好的帮助;而对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本身的满意率也明显提高。提示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采用CBL、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掌握学习理论篇6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教育 改革

【中国分类号】G71

1教学方法差别巨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接纳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

这样的授课方法,使得学生是在被动的状态中学习,自身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是机械似地接受知识,没办法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筛选、甄别,所记忆的知识概念非常笼统、模糊,不清晰,很难区别出重点,难点,付出极大的努力,收获的是有限的知识。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学习格局,它是教师针对某一个学习任务,预先制定出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这个学习目标来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学生首先要先弄懂知识的概念,就要去查找资料来完善描述这个概念含义,对学生的理论思维拓展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采取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知识,本身对这个知识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对掌握这个知识充满了渴望,学习兴趣会非常高涨。

教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辅助学生的作用,只是解决学生很难解决的难题,更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一些错误理解,指引学生往正确的学习途径上走,最终带领学生完成本次学习任务。

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增强了教学的师资力量。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专业技术课,总以为让学生多进行练习就能够掌握技术,一项技术的学习,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理实一体化教学,特别强调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威力,可以把教师的技术展示得淋漓尽致,并可以反复重现,具有极大震慑力的展出,影响着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崇敬,并可以从中找出技术的精髓所在,找出学习技术的切入点,更快地掌握技术。

2被动与主动转换

传统理论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只是把知识机械地传给学生,它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不够主动,甚至是带有很大程度应付形式的心态去学习。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行为为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学。是以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的。

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是以学生感兴趣、想掌握的某个知识点为切入点,通过指导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的心态,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理解概念的含义,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知识,怎样进行学习,这些知识的价值在哪里,掌握了这些知识该怎样应用,运用这些知识点会遇上什么样的困难,怎样解决,这些知识能解决其他什么问题,而且能解决什么问题,它的后续发展在什么方向等。这个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 是学生本人自己愿意去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教师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辅导作用,整个学习都是学生主动去实施的,每个实际操作都很有吸引力,能够令人极快上手,学习的兴趣很大,常常令人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学习,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令人不舍得离开,那么学习效果会是非常好的。

3密切联系实际

在技能知识传授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是课堂上讲理论,实训场地练操作,中间有十分明显的时间间隔,不利于学生学习。特别是课程上的学习安排再有时间间隔的话,讲完理论知识,隔了一段时间再去实操,学生很难回忆原来的知识,有时在实训课堂上还需再向教师询问,使得知识的学习变得重复,效率低下。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这种重复学习的方法,它把理论学习、实操操作,教学评价讨论融合在同一课堂上,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可直接在现场进行实训操作练习,能够及时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去,如有疑难问题,可同时向教师询问解决。教师在理论知识授完课的时候,可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把授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训中转化为他们掌握的技能,同时可以让学生集中讨论区中研究解决实训中正在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知识。

4技能学习系统化

学生的技能学习,以往总是学习单一项目的技能,对这一项目的学习拓展不够,学生掌握这个技能是片面性的,很难与其他项目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造成技能学习技术链接的脱节,不能掌握整个技术的流水性操作。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把传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增加了教与学的同步评价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因为项目教学是以一个单元的形式传授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这一系列的技能的运用有十分明显的了解,在掌握本次学习需要掌握的主要技能知识外还旁通其他的知识,在这次实训中的运用,能把本次学习的技能和其他项目的技能融合运用,达到了在现实工作中真正地场景再现,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技能知识。

5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校的教育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是教师说教的多,学生讨论的少,很多道理教师说了以后,学生没有亲身体会,很难理解其中的事理,往往显得茫然,行为能力得不到提高。或者,有些学生听进了教师的教诲,但是因为是被动性的接受,自身没有主动性,不付之于行动,也是十分有限的。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行为为主体进行学习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辅导下,学生自己引导行为的知识,知道他们现在正在学习什么,又可以解释行为的知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通过如何反复的复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不但对目前自己专业的知识学习有了信心,还拓展到自己今后终身学习的领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掌握学习理论篇7

【关键词】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建设

一、目前高职教育《秘书理论与实务》的教育现状

(一)课程设计偏于理论或者单纯实操。在高职院校设置的《秘书理论与实务》一般定位企业秘书岗位,以能掌握企业文秘类工作技能为目标。如企业秘书日常会议筹备和会务安排、档案整理、日常商务礼仪、秘书日常事务的处理(出差计划的制定、酒店和机票的预定等)。内容是企业文秘类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在实际教授过程中,一般使用讲授结合案例的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技能的程度不高。学生只是单纯记忆秘书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程度尚需加强。(二)课程和相关课程设置互通联系不强。《秘书理论与实务》涉及到经管类若干专业学科,但是作为一门专业文秘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关联性非常紧密。比如制定计划需要联系到《管理学基础》,日常接待礼仪涉及到《商务礼仪》,因此《秘书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设置的时间应该和其他课程时间有所侧重,在相关课程之后可能较为合适。考虑到文秘课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如果太提前设置,由于相关专业知识还没学习到,会导致学习文秘课程时候过于困难,无法理解和开展相关实训项目,也无从下手。(三)教学方式与实际契合度不高。《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门实用性较高的课程,相对于理论部分更注重实践部分的锻炼。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结合案例,模拟情景进行演练,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演练。学生无法充分对实训技能进行掌握。而目前文秘的实训岗位在公司设置有限,缺乏一个真正的有针对性的实训环境。

二、《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设想

(一)课程和实训体系设计合理性、条理性。由于秘书课涉及到众多专业课程,前后学习的顺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的掌握。安排文秘课程在相关课程之后更为合理。这样在知识学习上更为合理。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才能更好学习和掌握文秘科相关知识,同时以实训为主要手段,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技能。1.《秘书理论与实务》这门课需要掌握实训技能统筹和相关实训的设计。一是速录。运用速录机进行专业速录。二是打字。以每分钟30字以上进行打字训练。三是盲打。以标准键盘为工具进行盲打,标准同上。四是会议记录。会按照会议记录的标准进行公司会议的记录。五是日常管理制度的设计。日常公司常用制度的设计(办公用品、考勤制度、公务用车等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的流程设计)。六是会务的筹备。公司常见会议筹备的全程设计和实施(年会、交流会、日常办公会议、)。七是常见公文的撰写。公司常见公文的撰写(函、通知、指示、告示、计划等文体)。八是日常行政事务处理流程。掌握行政岗位处理日常事务的逻辑思维。九是日常各种办公硬件软件的使用。各种日常硬件软件的使用(办公软件、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通过这样的基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基本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秘课程的学习,会更加熟练地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的掌握。比如秘书课程里面,会议安排这个模块的实操。如果没有学习过《管理学基础》,没有管理学逻辑思维,不知道进行一个管理活动的逻辑思维,即事件处理前的规划———事件安排计划———事后的总结归纳和调整。而这个逻辑顺序,需要学习管理学基础相关理论进行铺垫。2.配套学习《经济应用文写作》。掌握一般文体的撰写格式和内容,这样才能快速有效进行会议的布置策划。因此课程的设计需要进行一定的设计和协调,以便掌握了理论知识基础,再进行文秘的实操技能的精准练习。(二)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促进秘书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响应“以教促赛,以学促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文秘技能,针对技能大赛的项目,结合学习的模块,更加深入学习、掌握。结合工学结合模式,响应产教相结合的方针,在学校实习基地相应的岗位运用文秘的岗位真实场景进行实际技能训练。根据技能大赛和实际岗位的要求,设计标准序列,结合工作岗位技能进行训练,如打字、公文写作、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职场思维的训练、基本办公室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三)结合现代“互联网+”教学方式多样化。现代“互联网+”发展迅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便于让学生接受。可以引进和结合文秘实训软件,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操作,实操性地掌握文秘日常使用的专业技能,这也是目前教学方式的一个趋势,就是结合专业软件和讲授、实训,同步讲授一门课程,掌握一门技能。

三、结语

掌握学习理论篇8

关键词:体育院系;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25-02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舞蹈艺术的交叉及其完美结合,既具有体育的特性又具有舞蹈艺术的特点。体育舞蹈拉丁舞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离舞蹈的范畴,但它与其他舞蹈相比又是有很强的个性特征。本人通过实习,感受到学生对于该专业的喜爱和学习热情,从而使我对拉丁舞教学工作更加投入。在此,借助于体育教学原理对于本人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常见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索,对教学的实质问题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旨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1.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

1.1 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内容

体育舞蹈教学包括理论、技术、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1)理论教学是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教法作业以及电化教学(看录像、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的特点和内容、体育舞蹈发展简况、体育舞蹈术语、体育舞蹈教学法、优育舞蹈训练法、体育舞蹈比赛的组织与裁判方法等方面的系统理论。

(2)技术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动作的方法、要领及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优美的形体:增强各种身体素质等。在技术课教学中贯穿理论知识的讲解,促进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动作技术与教法的掌握;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各种能力。

(3)能力培养是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之一,应当根据体育舞蹈项目的特点,结合理论与技术课的教学进行。参加体育舞蹈的运动者,不但要掌握动作的方法、要领,懂得体育舞蹈基本知识,而且要具有看书自学体育舞蹈动作的能力,进而能够动作所学的动作素材自编成套动作,自己练习或指导别人练习。在培养体育舞蹈师资、人才的工作中,不但要让他们系统掌握体育舞蹈理论和动作技术,而且采用多种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1.2 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任务

体育舞蹈教学任务可分为四个方面,即认识类、技能类、情感类和应用类。

(1)认识类主要是初步建立动作的正确概念;掌握动作的技术原理:初步掌握创编成套动作的一般规律;学会识别音乐节奏;初步掌握动作与音乐配合的技巧;初步掌握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的理论与方法。

(2)技能类主要是初步掌握动作节奏与动作方法:改进单个动作或连接动作技术:提高动作的熟练性;提高动作与音乐配合的致性。

(3)情感类主要是培养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培养刻苦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增强自信心;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动作中的情感表现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4)应用类主要是培养灵活应用动作素材、随意创新编排组合的能力;初步掌握创编体育舞蹈教学组合动作的方法:初步掌握创编表演动作、组织表演活动的方法;培养肢体语言力。

2.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及应把握的方法

2.1 应遵循的原则

2.1.1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含的原则

体育舞蹈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其中教师积极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事业心,精通体育舞蹈理论、技术和教学方法,而且要善于启发诱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2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规律提出来的教学原则。

2.1.3 循序渐进的原则

体育舞蹈项目内容繁多,在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以及运动量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要贯彻此原则。

2.1.4 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

体育舞蹈动作类型多,各类动作对身体有着不同的锻炼价值,教学中必须考虑各类教材的技术特点和锻炼价值,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各类动作技术的同时身体也得到全面发展。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2.1.5 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从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来看,学习初步掌握的动作技术和技能,只能通过不断巩固和提高,使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在大脑中牢固地建立了动力定型,才能够在运动实践中运用自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2.2 应把握的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体育舞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与专项有关的各种能力等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措施和方法。体育舞蹈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完整法与分解法、语言法、观察法、比赛法等。各种教学法又包括一些具体方法。

2.2.1 完整法和分解法。

(1]完整法:完整法是指教师对所学动作进行完整教学:完整地讲解、示范、练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完整动作概念。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动作结构、节奏和连接技术的了解。

(2)分解法:分解法指教师对所学动作,按其技术环节分成几个可以单独练习的部分或段落来教,进行分解讲解、分解示范、分解练习。

2.2.2 语言法

所谓语言法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与要求、动作名称、动作方法及要领、练习方法、纠正错误及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体现为讲解、口令及提示等。

2.2.3 观察法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通过看示范动作、看图片、看动作录像等方法能够获得生动、逼真的动作形象。

2.2.4 练习法

练习法是有目的地多次重复单个动作、组合成套动作的方法,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2.2.5 练习组织形式

根据练习的目的、场地大小、学生人数、动作特点、练习时间及运动量的要求等因素确定练习形式。

3.体育舞蹈拉丁舞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析

体育舞蹈技术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技术和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特点亦不同,必须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缩短动作技能形成的时间。

3.1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像和概念,粗略掌握动作方法,防止多余动作和错误的出现。

3.2 改进与提高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消除各种错误,进一步掌握动作技术细节,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节奏感。

3.3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不断强化已形成的运动技能,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增强动作的熟练性、准确性、幅度和表现力,使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准确、优美地完成动作,运动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

体育舞蹈教学实践表明,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各阶段,根据学生基础和动作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若干种教学方法合理搭配、综合运用,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孟昭鑫编著,体育舞蹈拉丁舞[H].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

掌握学习理论篇9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理念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必须的。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必须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1.知识素养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1.1语言学;语言学概论,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了解语言与社会以及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汉语,掌握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懂得普通语音学,熟悉汉语的声、韵、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了解语义学和词汇学的基本原理,通悉语义和语境的关系,掌握词的构成和组合规则,明确词的基本意义与引申意义、比喻意义之间的关系,熟知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熟悉词汇的发展变化。学习古代汉语,具有较为系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汉语的句型结构,熟悉古代重要辞书的查检方法。 

        1.2文字学;学习文字学,把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了解一般文字的基本原理。尤其要学好汉字学。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熟悉汉字的笔画、笔顺与各种结构,掌握规范汉字,掌握查检汉字的各种方法,掌握识字法,正字法和写字法。另外,要明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3文章学;学习文章学,首先要了解文章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规律,熟悉文章的主旨、结构、表达方式等要素,了解它的内部联系。学习阅读学,研究文章的阅读、分析和鉴赏。掌握各种实用文章的阅读方法,熟悉各种阅读方式、明确各种阅读方式的目的要求,研究阅读的反应过程和训练方式,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学习写作学,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文体知识,对内容与形式、素材与题材、思想与思路、语言与文风等有深刻的理解,能对中学生的写作起到切实而有效的指导。

   1.4文艺学;学习文艺学,了解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学习中外文学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基本内容,熟悉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与作品,对驰名中外的作家作品特色有所了解,熟悉常见的作品。学习美学,懂得一些美学知识,懂得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审美的教育。懂得一点文艺和文艺批评的的基本理论,提高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还应对电影、电视、戏剧、曲艺、音乐、美术知识有所涉猎。

      

;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

        2.1思维科学;首先,要通晓它的基础理论——思维学,其次,要懂得它的技术理论——科学方法论,再次要熟悉它的应用理论——思维培育学。思维培育学,包括抽象思维的培育、表象思维的培育、直观动作的培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等等。 

        2.2社会科学;课程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教师要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要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经济学、法学、文化学、学习民族习俗、风土人情:学习人际交往等。此外,还要关注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环境学、军事学等的发展。总之,要博览群书,了解社会,体味人生。 

        2.3自然科学;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小而言之,要教好教材中的有关介绍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就必须弄懂文中所介绍的有关科学知识,如宇宙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大而言之,‘要培养21世纪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建设者,使他们从小就具有很强的科学意识。如果教师对课文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就势必会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常识性的错误。 

        3.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3.1教育学;教师首先应当学习教育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的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教育的目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学习比较教育学,了解中外名家教育思想,从中获得借鉴;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开阔视野,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应关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3.2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及发展的规律,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努力用心理科学的规律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掌握学习理论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论复习;在线测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2-0035-02

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课程来说,是一门新兴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正因为这样,新版的教材改变了老版教材“计算机操作”式的布局,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江苏省的信息技术水平测试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但是巨大的高考升学压力,导致课程地位不受重视,课时不足。因而教师为了提高学业水平测试的通过率,在复习阶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操作上,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复习。学生对理论知识也只是死记硬背,考前通过题海战术来应对考试。然而,理论是基础,操作是应用,只有清晰地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当前学生升学压力大,课时紧张,这些情况的确存在,一时半会儿也很难解决。如何开展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复习,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这是值得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理论知识相对于操作实践枯燥乏味,因而在复习时,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论复习课的效率,为学生创设个性的理论知识复习氛围。

依靠Moodle平台建立合适的帮助系统,查漏补缺

学生在理清知识脉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Moodle及时对重点、难点、细节查漏补缺。Moodle平台每一模块或章节后的重难点理论自测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检查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进行查漏补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难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中的难点与重点。

在实践操作中渗透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强化联系

理论复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操作原理,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但复习课上一味地复习理论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操作复习展开。操作是检验学生自身理论复习效果的很好途径。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设置IP地址时,教师可以在操作前引导学生复习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作用,甚至可以联系到进制的转换等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操作内容。

教师也可以采取理论课和操作课间隔进行。在操作课中,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项目,学生要顺利完成项目,就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例如,在网络技术选修模块中,网络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多、难理解,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个项目将模块中的理论知识串联,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在小组的讨论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会寻求帮助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变得顺理成章。

理论课的形式除了较为严肃的课堂学习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有竞赛氛围的小组对抗及各模块串联的应用设计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丰富多彩的开放型信息技术课堂。

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知识脉络,理清思路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提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因此,理论知识并没有很复杂、很深奥的部分。但是因为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知识比较零散,必修和选修也有交叉重叠,这对学生来说,要牢牢掌握理论并能融会贯通,的确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梳理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脉络,理清思路。在知识点的梳理过程中,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分组整理、教师补充添加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以学生的思维来进行复习,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展开复习。

复习是对旧知的重温,每位学生对旧知掌握的程度都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水平差异,不能面面俱到地满堂灌,而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参与知识的总结与汇总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绘制自己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之树”,找出章节模块中的重点、难点。

每位学生绘制的“复习树”肯定会不尽相同。教师可以组织“复习树”介绍比赛,通过分组选出各小组认为最优秀、最容易帮助理清思路的“复习树”,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会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脑海,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自然。在比赛讲解的过程中,每位学生也会吸取别人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复习树”绘制水平,进而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归纳和总结能力。

利用有针对性的在线测试系统巩固知识,突破难点

以上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脉络,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而适当的测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巩固记忆,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当前在线测试系统较多,教师可以选择成型的、适合高中生的在线测试系统,可以自由添加题库,按模块自由组卷,但是需要付费。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开发适合学生的在线测试系统。目前,我校已开发出测试系统,系统可以自由组卷,可以选择需要的题量和相应的模块,也可以综合出题,同时我们给易错题添加了简洁明了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在学生完成测试之后,系统可以统计出每道题的出错率,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难点,并进行有效讲解。系统还可以自动统计全班学生答题情况,便于教师更好地展开分层次教学,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

我们还建立了评价系统,当学生完成较好或者很好的时候,出现的反馈画面不是单纯的机械的分数,而是有一定多媒体功能的网页,如一小段音乐欣赏、动画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较长时间的练习后得到一定的放松,以便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复习。

在理论知识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克服“过分高估学生能力、认为学过的知识理所当然应该知道”的惯性思维。复习课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当然也包括完善在新课学习中没掌握好的知识。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扮演好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发现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鼓励,让学生自由、轻松地完成复习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