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4-03-15 17:41:18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篇1

在当今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专门用于处理数据的统计学知识成为每一名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知识。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来说,统计学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数理统计课程的学习获取,这个过程缺少对本专业知识的结合,也缺少对专业数据处理的针对性。因此,在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门开设了《应用统计学》课程,在结合本专业知识数据处理所需的基础上,对统计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类,对知识的讲解主要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和以理论推演为辅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也以考核对统计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为重点,进行具有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工业工程专业特色的课程建设。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确定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非常广泛,可以选择各个工业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消费终端就业,也可以选择经济、金融等行业就业。因此,在工业工程专业开设应用统计学要有其针对性和实用性,对重点知识要重点讲解,突出知识点的应用和掌握。

由于传统的统计学课程主要是在财经类专业或者是经管类专业开设,本课程没有专门应用于工业工程专业或者是相近专业的教材,所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还是在以传统的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确定。通过分析相关的各类教材和工业工程的专业特点,使学生系统掌握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确定讲解的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抽样与抽样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产品质量的统计管理。其中重点内容为抽样与抽样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这些方法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能够广泛使用。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突出对统计学知识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相对于传统的数理统计也有相应的区别,也就是对知识的讲解主要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和以理论推演为辅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以学生的工业工程专业课学习兴趣为基础,开发其对专业课知识的渴望心理,将统计学知识与专业课知识有机地揉合和统一起来,使学生们在学习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同样掌握专业相关知识。案例教学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本方法是基于在学生对专业知识有相应兴趣,主要是以相关专业的工程实例或案例为知识载体进行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组织与讲解,所以能够恰巧抓住学生的主动学习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调动学生学习本知识点的主观能动性。

2.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做,教学方法偏向于灌输式教学,没有针对性,因此其内容显得乏味无趣,且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是要求学生在处理知识时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要勇于提问和交流,这样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效果。

3.增加学生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提高课上消化效率。由于大学三年级课程多、平均学习时间短,因此课上知识消化效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度量标准,案例教学法将统计学知识点揉合于专业知识中,减小了学生的消极心理,提高了学生对课上知识的兴趣和精神集中度,从而对加强知识点的接受可能性和理解度起到重要作用。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建设与改革

课程的考核是检验教与学两个过程的必要环节,在统计学的考核方式与方法选择上也要有针对于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考核方式,因此,在《应用统计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考核方式的建设与改革也是重点内容之一。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考核内容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得不到学生的有效重视,出现教师讲课内容与考核内容不符合的情况,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必须对统计学课程的单一考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从考核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和拓展多个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

在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拟采用的考核方法为考试。考试作为一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方法之一,是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学习、掌握、运用和拓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工业工程应用统计学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采用考试方式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认知、理解和掌握,考试在全部考核成绩中占的比重为50%。

在考核学生对统计学在本专业相关知识的运用方面,主要采用课堂讨论提问与即时作答的方法。此种考核方式主要是在课堂上老师根据上节课讲述的内容,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内容制定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一般每章设计一道题目,考核学生统计学知识的同时,也考察了其对相关的专业课知识的理解和对数据的提取和处理能力。

在考核学生对重点方法与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方面,采用教学互动的方法。一是在每章的课后习题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先对题目进行作答,然后互相讨论作答内容,教师对每位同学的表现予以评分;二是每章讲完之后设置专门的考核重点环节,让学生分组对重点知识在课堂上互相讲解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思考如何才能让其他人掌握相关知识点。另外,在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主动性方面还应该采用常规的课堂出勤率和出勤表现方面对每位学生进行记录,确定相应的课堂表现成绩。

通过以上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考试方式可以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后面的平时考核方法是考核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素质,达到全面考核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篇2

焊接是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需环节,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焊接工人的需求数量日益增长,本专业以电子产品的焊接技术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是:熟练掌握手工锡焊技术,掌握烙铁、焊料、助焊剂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同元器件的焊接工艺要求,掌握静电防护知识,掌握烙铁的结构、原理和维修技术;掌握波峰焊技术,了解波峰焊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流程,熟悉波峰焊机的日常维护和维修,掌握焊点检测方法;掌握SMT的工艺要求和焊接技术。本专业培养的是学生的焊接技能,面向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学生;以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为主,培养品质检测技术工人。品质是产品畅销的保证,更是企业百年发展的根基,构成电子产品的元器件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品质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专业以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是:熟练掌握万用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关于电子元器件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熟练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性能、参数、结构和工艺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本专业面向动手能力较强、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的品管、采购等部门从事相关的检测工作;以电路原理为主,培养调试和维修技术工人。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为了保证产品的良好品质,必须经过严格的调试,同时对于产品的各种故障,必须及时、有效地予以排除,这就需要大量的调试、维修及售后服务人员。

本专业以电路原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是:掌握典型电路模块的原理、接口;掌握核心元器件的原理、接口;熟练掌握逻辑分析仪、万用表、示波器及各种专用检测设备的使用;明确产品的评价指标,熟练掌握电子产品的维修技巧和方法。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理解能力,针对目前的企业特点,主要开设电教设备、汽车检测设备、电力设备及信息产品等相关的课程;以机电一体化为主,培养熟练的PLC和低压电器技术工人。进入21世纪以后,机械和电子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尤其是PLC技术在工业生产和数控机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紧缺。

本专业以低压电器和PLC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是:熟练掌握国家标准中关于低压电器的规定,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特性;能看懂装配图、接线图;掌握PLC的操作方法并能排除简单的故障;掌握PLC的技术开发,主要是用梯形图或助记符语言进行在线编程。本专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理解能力,毕业后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及数控设备的日常维护,学习好的学生可进行相关的研发工作。

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对象“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成长的要求,扩展岗位的能力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教学内容与课程上都要深入的改革。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公共课与专业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改变原来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健全人格,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努力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任务驱动;警务;综合实习

1 引言

警务综合平台是各地、市公安局协同各警种、各分局共同作战的纽带,也是规范日常工作和办案程序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各信息与资源共享的重要保证。无论是公安局领导、科所队领导还是基层民警,都能在警务综合平台上找到相应的工作模块,上传或下载相关信息。

作为公安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科学校,专业教育要紧紧围绕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做到警学结合,依托警务综合平台进行专业综合实习,不但能让学生在毕业前迅速掌握警务综合平台的使用,更是通过警务综合平台对警察日常工作和办案程序的合理规范,来全面检验和提高毕业生在情报信息共享、派出所日常治安、行政案件办理和刑事案件执法过程中的办事规程和执法理念。

2 基于警务综合平台的专业综合实习的基本理念

基于警务综合平台的专业综合实习是目的极强、任务明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我们采用建构主义[1]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所要求掌握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习目标得到明确,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是围绕一个既定目标,有重点地了解相关知识和熟练其操作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2.1 驱动任务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1993年美国教育部在《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中指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2]。所以,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与已切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和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在基于警务综合平台的专业综合实习中,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前,就应该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日常办案规程。

2.2 驱动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专业综合实习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可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远比学习游泳理论重要。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一个大的任务要合理地分为若干小任务,要充分考虑任务的独立性,又要了解任务间的相互关系。

2.3 在任务设计时要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在基于警务综合平台的专业综合实习过程中,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应该通过思考,明确完成该任务需要哪些前导知识,是否已经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尚未掌握的知识,要从哪里、如何学习这些知识,并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完成任务。

2.4 完成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划分完模块并提出问题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选围绕任务展开,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完成这些任务。

2.5 要注重及时交流与阶段考核,通过总结,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 基于警务综合平台的专业综合实习实施过程

3.1 模块与任务

警务综合平台是功能极强、应用范围极广的综合应用平台,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抽取其中的部分功能进行教学,并将其分成若干模块供学生实习训练。警务综合平台基本模块的构成[3]如图1所示。

3.2 角色确定

作为一名公安民警,虽然在警种上有所分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做到“一专多能,一警多用”,因此,无论是社区工作还是治安、刑侦工作,无论是内勤还是外勤的基本工作,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为此,在毕业综合实习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形成“虚拟派出所”,并给每个同学安排职位,这些职位包括:科所队长、社区民警、治安民警、刑侦民警和内勤民警等,负责处理相应的模块(一些重大刑事案件的审批需要由上级领导来完成,实习过程中本任务由科所队长兼任)。作为一名以内勤为主的信息技术民警,在学习这些模块使用之前,还需要专门训练如何组装公安局域网络,安装警务综合平台系统,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保障系统的顺利运行。运行环境构建完毕后,实习过程将分成若干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实行模块转换与角色轮换,如图2所示。

3.3 教学实施

(1)构建科所队警务综合平台运行环境

警务综合平台系统采用浏览/服务器方式和一级建库模式,系统主机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由市局统一维护,各分县局、科所队等业务单位不再添置服务器,以节省投资。最重要的是保证了系统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的同步,便于进行即时分析,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一是用户层,各级用户通过公安网即可登录系统,与系统应用服务器主机联接进行各类操作;二是系统的应用层,主要承担系统的用户接入、负载均衡、应用程序的运行;三是数据层,承担着系统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

各科所队等业务单位需要通过专用的公安网接入Web服务器,并通过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库。一般来说,科所队要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与公安网连接。内部网络的建立、运行、安全、终端用户的接入和系统日常维护一般由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公安业务的信息技术内勤民警来承担,基于警务综合平台的综合实习从这里开始。

(2)日常工作日志填写

民警进行的日常工作都必须填写日常工作日志,各警种所在的工作模块都有该项目入口。工作日志填写完毕并确认后,自动报请领导审批,领导在审批之前,民警可以修改,审批以后则不能随意修改。各警种应该明确各自日常工作的内容及处理方法,正确填写工作日志。

(3)接处警

接处警由接处警子系统完成。接处警子系统既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供值班民警使用,同时刑侦民警工作子系统和行政案件办案工作子系统也可以调用该系统进行接处警。在使用该系统之前,应该掌握接警登记的基本内容、如何确定处警的类型、明确案件、纠纷、救助等类型的登记内容等。

(4)社区民警工作

该子系统主要从事社区民警日常工作,包含辖区人口、单位、出租屋及一些特殊工作对象的管理与查询等。在使用该系统之前,应该掌握常住、暂住、寄住人口和未落常住户口人员基本信息内容,掌握出租户与承租人的信息类型,了解什么是重点工作对象,掌握不同重点工作对象的工作点及处理方法等。

(5)治安民警工作

治安民警是重要的警种之一,主要从事辖区治安巡逻、治安卡口工作,对辖区单位管理、辖区治安防范、信息员治安耳目、犬类管理及其他治安信息等管理。在使用该系统之前,应该掌握如何进行治安巡逻、卡口和盘查工作,包括巡逻路线确定、如何盘查、盘查信息登记等;掌握一般单位、特种行业、公共场所、内保单位和涉外单位登记信息管理;掌握治安防范、治保会、治安联防组织、保安公司等管理与查询方法;掌握犬类登记管理、涉犬单位管理、犬类捕杀信息管理;掌握收缴物品、精神病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等管理办法。

(6)行政案件办案

行政案件办案主要是处理好受理、调查取证、告知、决定处罚、治安调解、执行等各环节。在使用该系统之前,应该掌握盘问、传唤、讯问、询问的方法;掌握如何进行场勘验、检查、鉴定、检测、抽样取证、以及证据材料登记保存;掌握终止案件调查理由和法律依据;掌握转刑事案件理由和法律依据;掌握告知、治安处罚、行政处罚的理由、法律依据及处罚措施。

(7)刑事案件办案

刑事案件办案过程中接受案件、案件侦查、破获案件、撤消案件、处理等过程,特别是现场勘查信息和痕迹物证信息的处理及信息共享等对案件的办理显得特别重要。在使用该系统之前,应该掌握现场勘查、勘查笔录、现场图制作方法;掌握本局及、外协案件信息的查询方法;掌握现场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及特殊痕迹检验与查询方法;掌握侦破、撤消案件、处理、行政处罚等理由及法律依据等。

3.4 考核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主要的考核指标是学生是否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质量,但对于任务分解的综合实习而言,如果仅仅看最终的任务完成情况,会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累大量问题而最终无所适从。因而本方案采用分过程进行阶段考核,具体办法为:

过程知识考核:过程知识考核是指考核学生在进入各模块实习之前是否掌握相关的知识,只有全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才能进入本模块的下一阶段学习。

过程能力考核:过程能力考核是指学生在掌握本模块相关知识以后,能否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该模块的实际操作中去,并能很好地完成模块的任务指标。

总体能力考核:总体能力考核是指考核学生能否全面掌握综合实习的总体目标、模块之间的关联,全面完成实习任务。

4 基于警务综合平台的专业综合实习的效果

解决了警与学脱节的问题。依托警务综合平台进行专业综合实习,把公安局实用的警务综合平台引入学校实验室,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操作,达到了“警学合一”的目的。

解决了知识与应用脱节的问题。实习的过程中,在进行各项日常工作与办案信息处理时,要求学生梳理相应的知识点,结合案例情况,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处理问题,从而使知识和相关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解决了宏观与微观脱节的问题。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人民警察要“一专多能,一警多用”,警务综合平台涉及了所有警种的各项警务,且各项警务之间信息的关联性极强,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综合实习,便于学生在宏观上掌握公安工作的各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宏观思维的指导下处理好各模块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学前专业;儿童歌曲弹唱;提高路径

学前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其中,儿童歌曲弹唱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本专业学生未来教学能力的提高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以训练儿童歌曲弹唱能力为基础,促使学生将声乐、视听等能力整合训练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歌曲弹唱学习是对学生的手、足、口、眼等各个部位展开综合性训练,是学前教育学习的基础技能。由此,在幼儿园的教学安排及日常游戏中都需要对歌曲弹唱能力训练加以重视。[1]通过本文分析,期待本专业学生能够更高层次的掌握弹唱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1 学前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能力现状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儿童歌曲弹唱能力技能掌握上相对较差,大部分高专院校生源来自县、镇等地区,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甚至部分学生在掌握儿童弹唱技能上,需从基础学起,短时间内期待学生弹唱能力获得大幅度提升较为困难。再者,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不够端正,对于儿童弹唱训练认知不够充分,技术水平亦掌握不足。无法将儿童歌曲弹奏以及演唱较好的结合,容易出现紧张忘词等情况,导致歌曲伴奏及演唱不能极好的融合,无法达到歌曲弹唱的优良水平。这是当前学前专业儿童歌曲弹唱教育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2 当前学前专业儿童演唱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学生对儿童弹唱能力训练重视度缺失

古语云:“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本专业学生缺乏对儿童歌曲弹唱训练的重视程度,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多数尚未达到痴迷的程度,其技自然不良,这是弹唱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从思想上对儿童弹唱能力训练提升的认识相对不足,歌曲弹唱技能掌握不够全面,缺乏端正学习态度,特别是在歌曲弹唱的学习中,认为基础知识已掌握,训练的意识则松懈下来,导致儿童歌曲弹唱所需的技术能力掌握不够充分,影响高水平素质的发挥。

2.2 学校对于儿童弹唱教学与实践脱节

本专业儿童弹唱能力教学安排,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成为影响学生能力掌握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音乐基础的掌握相对薄弱,在实践教学中,儿童歌曲弹唱等技能培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教育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一定差异;甚至部分学校实行分散性教学,将钢琴弹奏课程与声乐课程分开安排,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将弹唱技能加以整合。[2]在此种教学课程安排下,容易出现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及喜好程度偏向性训练技能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弹奏、演唱素质等方面的良莠不齐。

2.3 缺乏幼儿弹唱教学的实习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但目前,高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实践训练相对缺失,学生虽在教学实践中较好掌握幼儿歌曲弹唱技能,但在实际应用及实习实践中却容易出现差错。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实践经验极少,缺乏与儿童面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影响学习实践效果。学生训练实践体验相对不足,实际应用能力与儿童歌曲弹唱技能无法实现有效的融合,不能从实践中获取经验,从而影响了学生弹唱状态的良好展现。

3 提高学前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能力的措施

3.1 提升学生重视程度,分层次开展教学

学前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能力的提升,应该注重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实行分层次教学,使得学生认识到弹唱技能融合的重要性,意识到将弹奏及演唱共同训练是学前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部分,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开展儿童歌曲弹唱能力及技能的训练。[3]对于学校,应当根据实际的专业教育,实行分层次教学,对学生的乐理知识、弹奏技能以及声乐表演能力等都进行分层次培养,结合学生的学习及掌握速度划分课程教学进度,促使学生充分掌握乐理基础知识,明确声乐历史内容,全面掌握循序渐进的弹唱技能学习方法。

3.2 科学安排教育课程,充分结合实践需求

本专业教学中应科学安排弹唱训练,学生歌曲弹唱技能培养加以整合,避免弹奏和演唱技能的分散安排。教育过程中注重儿童歌曲弹唱技能课程的规划,强化弹奏基本功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分析儿童歌曲类型并准确选取适合的和弦能力。[4]演唱能力训练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的引导,提高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弹唱中将歌曲情感充分表达。此外,儿童歌曲弹唱并非单一性的课程,而是在钢琴弹奏及声乐基础上开展的音乐技能训练,学生应当必备扎实的钢琴演奏能力。

3.3 强化专业教学监管,提供实践训练平台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歌曲弹唱能力,应重点加强专业教学的监管,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平台,使得学生在充分掌握弹唱理论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实践训练,促使学前专业学生能够流畅的将儿童歌曲弹唱技能加以应用。[5]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弹唱课程设置的内容及环节进行监管,提高弹唱能力的培养力度及质量的不断提升。此外,还应当对教学评估加以落实,对学生的弹唱技能训练水平进行考核评估,督促学生树立主动训练的意识。

4 结语

弹唱能力是学前专业学生学习中的基础能力,是学前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最基础技能,高效的儿童歌曲弹唱能力有助于学前教育的顺利开展,有效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使儿童健康全面成长。今后,在学前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应积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儿童歌曲弹唱技能的认知,重视弹奏及歌曲演唱等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训练,提升歌曲弹唱实践水平,促进儿童歌曲弹唱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为学前专业学生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印亭蓉.浅析如何提高学前专业幼儿的歌曲弹唱能力[J].艺术评鉴,2016(12).

[2] 潘晓华.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5(12).

[3] 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6):254.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中职教学;创新模式 ;学生主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2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79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把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让他们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情况和前景,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究时,教师要让他们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详细讲解。由于缺乏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经常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成为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的障碍,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表现出消极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交流、沟通,学生不再对教师充满畏惧,而是把教师当成学习的合作者,共同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积极的互动和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随着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强化学习,他们产生了学习的信心,在课堂学习中能主动探究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探究能力,也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和他们的兴趣。在设计教学时,能做到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究不断掌握新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进行备课时,计算机教师要明确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就业情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效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并将其作为进行操作学习的理论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操作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不能脱离学生进行设计,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给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积极的探究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让他们在每一节中都能获得收获。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使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能具备较高的竞争实力,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他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设计教学模式时,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专业综合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四、采用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很迅速。在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中,学校要注重教学设备和教材的配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操作过程中掌握最新的软件操作和理论知识,为他们能顺利地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光要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有能力进行计算机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把解决这项任务作为了学习目标,积极地进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使学生能更深入地分析计算机知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利用任务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驱动因素,能让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其运用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其计算机知识基础,使他们的探究能力获得不断发展。

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篇6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兴趣及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原理和方法消化吸收经济概念、经济原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一:掌握极限与连续的概念,掌握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和运算,导数的应用,掌握二元函数的极值、最值及条件极值。能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中的连续复利模型,货币的时间价值,总产量的变化率,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利润分析,最优采购、库存、生产批量,弹性分析,预测方法等。

知识目标二:理解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矩阵概念和运算。掌握图解法和单纯形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公式,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参数估计,回归分析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能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中的生产组合决策,投资风险计算,企业价值评估,方差、期望值的计算等。

3.态度目标。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程为经济类专业大类服务设计思路

我们通过调研,与专业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和沟通,探索各专业对数学知识与能力的需求程度,在数学内容和授课模式等方面与专业教师达成共识。

首先是教师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是学术型人才,而是面向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应从岗位需求出发,立足服务专业。

其次根据专业需求确定授课内容,服务于专业课教学目标,实行模块化教学。具体将数学知识内容分为基础和扩展两大模块。将各专业所共同需要的函数的微分学设为基础模块,扩展模块的内容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对于不需要基础模块做支撑的专业,数学课程内容可以直接选取扩展模块的内容,这样做使数学的知识体系保持一定的整体性和灵活性,更好地与专业课程相衔接。

三、课程内容设计,主要分基础模块与扩展模块两个部分

在基础模块里主要包括极限和连续、导数和微分、导数的应用、偏倒数与全微分四个部分。在扩展模块里主要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基础与数理统计基础三个部分。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数学课的教学模式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需求。根据专业需求确定授课内容,将数学知识模块化。模块教学打破了数学自身的知识体系,解决了不同的专业对数学需求不同的问题,各专业按需选取不同的授课模块。对专业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巩固,而对学习专业没有联系或联系很少的内容进行删除,去除或精简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必需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组、归纳和整合。采用问题导入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后续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活动设计范例

在考核方案设计方面主要实现三级考核体系:1.通过课堂学习和作业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和知识水平;2.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考核每个课程单元的知识和能力;3.通过期末综合测试全面考核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应用数学(经济类).科学出版社,2007.6,第1版.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篇7

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础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将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结构划分为以下四个领域:

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涉及计算机硬件结构、操作系统、网络工作平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应用技能;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涉及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等;

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涉及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的技术与方法,包括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接口与控制技术、辅助设计技术、数值计算与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信息系统开发:涉及较大型信息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特别是网络应用软件的架构技术),以及软件开发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围绕知识结构的四个领域,将其所涉及的一些理论与技术系统的划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求基本概念的“博学”“审问”,即需要牢固掌握大学生必备的计算机通识性基础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操作系统概述、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介绍、信息系统安全基础。

第二阶段要求技术与方法的“慎思”“明辨”,即需要深刻理解具有共性的知识领域中的一些技术与方法,主要有程序的控制结构、基本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等。

第三阶段要求应用技能的“笃行”,即要求熟练使用一些可视化编程环境以及掌握程序的测试与调试等技能。

2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

由于不同专业所涉及和要求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采用“1+X”方案,即计算机应用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每门课程的总学时数可划分三部分:理论课学时、课内实验学时、课外实验学时。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四年课内外上机学时(不含毕业设计(论文)上机)不低于400学时,人文、管理、外语类专业学生不低于200学时。在规划必修、选修课程时,可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采用以下不同方案:

(1) 电子/控制类专业

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方面,偏向于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讯等,同时需要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计算机接口与控制技术等。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

(2) 科学计算类专业

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数值计算与处理技术和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等。具体方案如表2所示。

(3) 信息管理类专业

对一般程序设计知识和技能有较好的理解,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在“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数据库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方案如表3所示。

(4) 辅助设计类专业

具有较好的程序设计知识和技能;在“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方案如表4所示。

(5) 基本应用类专业

在“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信息检索与分析方法。具体方案如表5所示。

3题库建设

题库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教师在设计题库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用现代教育测量理论和技术,合理制定课程考试标准,科学把握考试的合格标准,引导学生按照专业、课程要求,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众所周知,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常规手段,所以每到考试前出试卷时,教师总是为出一套好题费尽心思,既要几乎覆盖全部知识点,又要每个层次的题目都有,还要难易程度比例适中。为了使考题真正能检验教师的授课水准与学生的掌握程度,更为了严密考试程序及提高组卷的效率,学院及时开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题库管理系统。此题库设计实现了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并具有开放性、安全性和动态发展等特性。在课程考核标准的把握、命题质量的控制、参数估计和试卷生成模型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入库的题目在内容考核点、重要性、认知层次、难度层次和题型等方面的分布要有合理的结构,以保证生成多套平行试卷。该系统采用了高性能的快速算法具有高效的组卷能力,并具备对所组成的试卷自动进行分析的功能,同时为教员提供了试卷批改后的试卷分析功能。

参考文献

[1] 黄国兴.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篇8

    了解学生班级情况,调整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体现它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所谓基础性,是指不同类别学生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学科知识原则上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不同层次来要求,不作太大的变动,体现认识目标的统一性。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是根据学生班级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注重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创造、掌握不同知识点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师的教授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协调统一。例如,《方剂学》在本科中医等专业,专科中西医结合等专业,本科中药学专业都是必修课,但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案、知识侧重点自然有别。五年制中医班等专业学生前期巳学《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基础知识扎实,对中医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和理解,多为第一志愿入学,专业思想较稳固,教学中知识点不但要讲到一定的深度,更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教学形式上进行合理的设计,如课堂病案用方讨论、模拟临床、校园网上病案用方分析等,注重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三年制中西医结合班学生虽然也巳经学习了相关的中医课程,但学习掌握程度较浅、知识结构层次较低,教学设计中应重点把握应用知识点。四年制中药班学生只学习了课时很少的《中医基础学》《中药学》,对《中医诊断学》知识是空白,前期中医基础知识浅缺,教学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方剂基本理论知识点。2.了解学生知识基础,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已获取的知识和即将开课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与本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况。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例如,本科中医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是三点:一是掌握制方步骤方法理论,二是掌握用方步骤方法理论,三是全面掌握100首、熟悉50首临床实用的古方内容。前两点的知识内容是《方剂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相对体现出《方剂学》课程中知识的独立性,故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并应筛选合理的临床实例病案让学生组方用方操作演练。第三点也是教学重点,但每首方剂的具体内容涉及到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掌握好各条项内容的主次深浅关系,把重点放在方剂组方用药配伍内涵分析上、方剂的临床运用上讲解。

    了解学生心理特征,讲究教学技巧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存在于学生当中的共同性心理因素,则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听课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点:(1)求新心理。这就要求教师的信息制作要立意新、内容新、角度新、技巧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去接受、理解信息的热望和兴趣。(2)求真心理。特别是讲授专业知识时,只有保证信息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才是对学生负责,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爱戴。否则将会起到误导作用或导致逆反心理。(3)求近心理。这种求近包括生活、地域、情感、认识、知识上的接近,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的讲课内容应该结合专业的实际,结合人们生活的实际,避免漫无边际。(4)求短心理。学生普遍喜欢接受那些短小精悍、一目了然的信息。教师应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思想行为,进行教书育人教师既要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倾向,又要了解个别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善于区别产生这些问题的不同条件,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例如,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两大思想问题:一是专业思想不够稳固,究原因有三:(1)中医难懂、难学,有畏难情绪;(2)认为中医不科学,经验性、意识性强;(3)专业就业困难大,毕业后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由此,严重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中应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学中积极疏导,有目的做些思想引导,如学习方法引导、中医临床治病效果优势引导、毕业就业观念引导等。二是医生职业道德观念问题。有些学生存在拜金主义,认为医生职业能多捞钱,将来出去参加工作,赚到钱就是本事教师应作正面引导,教学中注意选择古今医家中济困扶贫,医德高尚的一些典型实例介绍,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道德思想,明确医生职业的义务、责仼、使命。

    了解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深化教学改革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均采取填鸭式灌注知识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使得步入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二个转变:即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其创新心理素质。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将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及时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多元性与全面性。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体参与,如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精讲式、学生讲课式教学,课堂提问、课外练习重视选用能力分析、思维开发性题目,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如学科学术专题讲座、学科知识竟赛,组织学生开设开放性实验,帮助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课外兴趣学习小组、文献。整理论文写作小组、网络专业实践能力操作练习,等等。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书面答卷、科研论文、模拟用方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以此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探索精神。

    了解学生实际困难,给予及时帮助当代大学生状况体现三大特点:一是正处青春期,思想不稳定,但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有理想、有抱负。大学教师是他们信赖的朋友、倾诉的对象,他们喜欢与老师谈生活、谈未来、谈人生、谈爱情、谈幸福,老师有责仼、有义务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思想上、行为上帮助他们、使之健康成长;二是由文化知识学习转型专业知识学习,由中学被动的学习方法转型大学自主学习方法,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认识上的障碍,寻求老师帮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合理制订安排好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三是没有社会阅历、生活阅历,家庭中很多难以避免出现的问题、困难也让他们牵肠挂肚,但又无好的解决办法和正常的承受能力,诸如亲人病情等,在学生咨询时,专业教师应详细了解情况,为其提出处理参考意见。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应重视备学生环节,如此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理念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 实习护生;职业伤害;调查

临床护理工作者面临着多种职业伤害,如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等,我国病毒性肝炎、艾滋病(HIV)等强感染性疾病的蔓延与流行,更增加了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机会[1]。实习护生是护理事业的接班人,而其因为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以及对环境不熟悉等原因,面临着比在职护士更高的职业伤害危险。2009年6月,我院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护理专业的182名不同层次的实习护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护生182名,男性8名。女性174名,年龄17~23岁,其中本科6名,专科74名,中专102名,均已在临床实习了10个月,已完成所有科室的实习任务。

1.2 方法 调查问卷参照文献并结合本院具体情况设计,调查内容包括:①实习护生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②实习护生掌握和应用护理职业防护知识技能的情况。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82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护理学实习生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表1显示,实习护生受到锐器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其中有很高比例的实习护生是明确被“污染”的锐器所伤。损伤原因:针头刺伤65名(54.2%);安瓿割伤36名(30%);其它原因造成的损伤19名(15.8%)。

2.2 实习护生掌握和应用护理职业防护技能的情况,表2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常规的、容易理解的护理防护知识。而对于一些需要注意操作细节又较难理解的护理防护知识,无人能够掌握。

3 讨论

3.1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欠缺 本次调查的各层次实习护生中,在护理职业防护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甚至有些必须掌握的防护知识,都不是每个人能正确掌握。其原因可能是护理学教科书中没有具体讲述职业防护知识,而学校也未专门开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防护知识的讲授尤为重要。

3.2 实习护生防护知识应用欠缺 本次调查的各层次实习护生中,护理防护知识的正确应用更令人担忧,对于理论上就欠缺的方面,更谈不上具体应用了。有的同学虽然理论方面掌握较好,但具体应用正确率也很低,从表2可以看出,防护知识掌握及应用情况不容乐观。

4 对策

4.1 学校重视职业防护教育 为了避免及减少护生的职业伤害,学校应专门开设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课程,对护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职业防护教育,使其在学校期间就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使护生掌握防护措施,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为下临床做好准备。

4.2 医院加强岗前培训 我院由护理部和教学课对实习护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其中安排医院感染科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讲授与护理人员平时工作中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手卫生的重要性、针刺伤的预防、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医疗垃圾的处理原则等等,并通过具体事例及视频等方式使实习护生有个形象的认识。培训结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再次培训,直至通过考核方可进入临床实习。通过以上的培训方法,实习护生可以较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职业防护知识,为下临床从事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4.3 规范带教 带教老师自身要加强防护知识学习,规范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按照院感要求落实各项制度,给实习护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在带教过程中,要融会贯通,不断提高防护知识,并在向护生讲授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同时,告知此项操作易造成的职业损伤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使其有感性的认识。使实习护生在从业的起步阶段,牢固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并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始终。

4.4 加大监查力度 护士长在平日的工作中,要经常检查带教老师及同学的各项操作是否遵照院感规范,不合格之处要及时告知,并以教育为主。对于屡教不改者,在其科室鉴定上给予指出。护理部不定期抽查,对于违反操作规程人员,在实习护生每月集中座谈会上提出批评,并将情况反馈给学校。批评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引起实习护生的重视,提高他们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保持健康的体魄,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篇10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觉享受的要求越来越高,影视动画广告也由此应运而生。社会对数字多媒体动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根据教育部加强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意见为原则,结合影视广告专业的新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了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方式进行相应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设置调整。

关键词:影视广告;导向;数码视频;课程体系;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高职影视广告专业为什么要进行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的日益成熟,社会对于影视广告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掌握浅显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影视广告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新生专业,其课程体系建设还在不断地摸索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结合影视广告专业的具体实际和新特点,而是简单地按照本院校的其他专业进行类似的大众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很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对影视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和行业发展的特殊需求来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深入优化课程结构,按照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来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努力提高课程体系建设水平,重点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零距离上岗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影视广告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要求,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能适应新形势下影视广告多媒体技术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专业上,主要着重学习影视艺术基本理论、视音频媒体的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三维动画设计制作、非编虚拟场景设计制作、数字特技合成、网络媒体设计制作的实践训练;培养具备电视节目制作、片头设计制作、电视广告制作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以及艺术行业的广告策划、媒体运作能力。结果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整合营销、传播及策划、制作能力,并掌握先进的CG制作手段,能在影视制作中心、广告公司、电视台从事影视节目制作、片头设计制作。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为了以提高学生审美观为前提,以提高学生设计制作水平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和具体的职业岗位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置。

2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设置

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

1.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2. 严格突出实用和够用的原则来传授知识。

3. 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具有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

4. 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学生。

5. 贯彻落实产学结合思想。

我们根据以上精神要求,同时结合影视广告专业的实际情况和新特点,进行了以下的课程设计和优化调整。

2.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美术基础技能和掌握基本的色彩理念,为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做好准备。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素描”,该课程可以提高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基本的造型训练使学生能更好进入图形创意练习,特别在平面广告中的一些插画的运用上,素描就显得尤其重要。“速写”可以培养学生处理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广告学”培养学生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多媒体技术基础”培养学生对媒体的简单制作能力。“色彩理论”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搭配。“影视剧本编写”用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涵养,使之能够最终达到制作理念与作品意境的完美结合。

2.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程大多数为操作实战性课程,主要用来把专业基础课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软件的操作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完美的艺术表现来制作影视广告作品。该环节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深入和专业化,使学生把前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上机实践过程得以消化,使设计理念更加清晰。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图形图像处理”、“摄影与摄像”、“非线性编辑”、“电子音乐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Coreldraw插画设计”、“广告创意设计”、“影视后期合成”、“二维动画Flash”等。

2.3专业选修课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们删除了一些对专业建设无关紧要的课程,根据市场和专业的需求开设了“艺术鉴赏”、“影视作品鉴赏”、“影视片头制作Digitalfusion”、“广告分镜头”等课程。以上这些课程主要根据影视广告行业的技术结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如今影视广告公司工艺流程的分工而设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潜力和就业志向进行选修,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2.4公共必修课

1. 删除原有课程计划中的“贵州省情”课程,把“贵州省情”所占用的课时改为专业课“速写”。提高学生手绘的能力和对造型刻画的能力。

2. 分别缩减“高等数学”和“物理”课程2个学时,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动手实践环节,使学生不会感觉空洞和枯燥。

3. 把适当的公共课程分散安排,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放在学生在校的黄金时段。

4. 更改“普通英语”为“计算机专业英语”。可以省去繁杂的语法知识。

2.5专业主干技能课程介绍

介绍非线性编辑的概念、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非线性编辑卡以及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操作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在时间线内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灵活的编辑并输出的方法等。

2. 摄影与摄像

重点讲解并要求掌握摄像机构造与原理,光学镜头的艺术表现力,光色与构图,画面运动与组合等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运用;介绍影视光线艺术,影视美术等相关知识。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影视摄像技术和影视导演技术。

3. 影视后期合成

重点学习最流行的后期合成软件 After Effects,掌握后期合成、调色、蒙版、抠像、特效、字幕等实战技巧,包括相关软硬件系统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考取Adobe认证产品专家(ACPE)、Adobe中国认证设计师(ACCD)等资格证书为将来就业做好铺垫。

4. 三维动画

深入学习3ds Max在电视栏目包装方面的综合运用技术,从前期创意、艺术表现、色彩构图、运动匹配、调色、特效制作等方面进行学习,学习各类节目包装、片头片尾的制作,掌握整个栏目包装的制作流程。达到独立完成创意、动画制作和后期合成工作。

5. 图形图像处理

学习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附带矢量图形插画设计软件Illustrator、印刷排版设计软件In Design。全面系统地学习标志字体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及版式设计的专业流程。通过强化性的设计训练,学习和提升平面设计整体的综合创意设计能力。

2.6教学模式的设置

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影视广告专业具体岗位的具体要求采用工学结合、考证结合、半工半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以学习能适应社会的专业技能为核心,以毕业后顺利找到自己的就业岗位为目标实现职业价值观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一体化。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经过组织的校内实训合格后,可以进入相应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使得学生与公司或企业零距离接触,可以在企业中锻炼自我。另外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可考取Adobe认证专家、Adobe认证设计师、数码视频设计师、Autodesk认证三维动画工程师等证书,更有利于将来的就业和发展。

2.7课时分配

课时分为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理论课时占总课时的32%,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68%,实践课与理论课交叉进行,可以保证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刚刚完成的同时能够参加实践,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对于专业主干课程还设置有专周实践的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和消化知识。

3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的技能

技能是针对影视广告专业学生的具体岗位而言的。包括专业基础技能、实践操作应用技能和拓展技能。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获得以下专业能力:

3.1专业基础技能

1. 熟练掌握手绘的技巧和方法。

2. 熟练掌握色彩的选取和搭配方法。

3. 熟练掌握对物体形态和神态的刻画方法。

4. 熟练掌握影视剧本编写的方法。

5. 熟练掌握对各种多媒体素材的简单编辑方法。

6. 具有较强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3.2实践操作应用技能

1. 熟练掌握图形插画的绘制方法。

2. 熟练掌握图像的处理、色彩校正、合成的方法。

4. 掌握三维动画制作技术。

5. 熟练掌握影视后期合成软件的操作理念和多软件协同工作的方法。

3.3拓展技能

1. 灵活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新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能力。

3. 掌握摄影摄像的方法。

4. 独立思考完成任务的能力。

4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就业前景

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是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影视动画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重要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开发潜力很大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成本、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国际化程度等特点。从国际和国家的大环境看,影视动画产业前景广阔,国内动画产业正走向全面复苏的美好未来。这些有力条件都为影视广告专业的毕业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建设一支思想健康、恪尽职守、敬业奉献、业务过硬的动画人才队伍,是繁荣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开设此专业的宗旨。它结合了当前社会和就业的需求,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培养大批既具备计算机专业技能,又具备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影视广告制作技能的人才,正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可以选择电视台、制片厂和影视公司、网络媒体公司、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司等单位,从事影视多媒体广告产品设计、开发、制作等工作,他们必将能够在社会上冲风破浪,为推动我们广告行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乾.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