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4-03-26 17:43:13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 护士;克罗恩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034-02

克罗恩病(Crohn D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也又称节段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主要症状以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肠外表现有发热、营养障碍、肛瘘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不易根治[1-4]。作为消化专科的护士,应该掌握克罗恩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4]。为了调查消化科及肛肠外科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更好的开展科室健康教育提供依据,该研究调查该院30名消化科护士和36名肛肠科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及对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消化科30名及肛肠外科共36 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21~40 岁,均为女性;本科23名(34.85%), 大专37 名(56.06%), 中专6名(9.09%) ;主管护师9 名(13.64%), 护师16名(24.24%),护士41名(62.12%) ;护龄1.5~22 年,从事专科护理工作0.5~20 年。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参考相关文献[5] 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分为①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称、护龄、学历、护龄、职称、专科工作时间等;②克罗恩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饮食常识,并发症,饮食常识等10 个问题,有单项和及多项选择,每题1 分/题,总分总共10 分;③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及实施条件2个方面的看法,每个方面分别包括5 个问题,根据调查对象的回答,计算百分率。问卷内容由2 名消化科专家、1 名肛肠外科专家及2 名护理专家测评,表1 信度系数0.791,效度系数0.80,表2 信度系数0.784,效度系数0.89。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由同一人员发放并解释, 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66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有效回收率100%[2]。

1.3 统计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应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护士掌握克罗恩病相关知识得分3.26~8.01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

2.2 不同情况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同学历、专科工作时间及科室护士肝硬化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消化科及肛肠外科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以10分为满分来评价的话,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得分在3.84~8.92之间,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关于内镜诊断此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最好的是关于内镜诊断此病的相关知识,得分为8.92分,原因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接触内镜诊断技术,所以故掌握较好。关于克罗恩病新型药物-生物制剂的治疗方案的实施掌握程度最差的是关于克罗恩病新型药物-生物制剂的治疗方案的实施,得分为3.84,特别是该药物的药物作用原理不熟悉。因此所以提示护士应丰富其专科医学知识,以便更全面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主管护师掌握程度高于比护师及护士高,本科毕业比大专及中专毕业的掌握程度高,专科工作时间3 年以上掌握程度高于比3 年以下掌握要好,证明影响克罗恩病相关知识掌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表明在专科工作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克罗恩病相关知识掌握的重要因素之一。消化科护士掌握程度比肛肠外科护士好掌握好,其原因是克罗恩病因为克罗恩病是为消化内科的专科疾病,护士在临床上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强化了专科知识得以强化;而肛肠科以肛周疾病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强调克罗恩病肛瘘术后的护理,因此所以二者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工作年限及学历对克罗恩病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无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也提示我们,应对刚毕业的护士加强相关知识及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她们尽快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伯林,竺平,孙桂东.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0):2058-2063.

[2] 胡品津,钱家鸣,吴开春.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13,8(1):61-75.

[3] 李青,修敏.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重要性的临床探讨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254-255.

[4] 高慧.克罗恩病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3):2166-2168.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48-01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

我在几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探索识记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历史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二、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中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1、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2、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中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3、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3

    一、 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二、 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对教

    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中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1、善于发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题来说是显性知识,在隐性知识上则反映出: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变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扩张。教材中这类隐藏性知识不少,可作为学生能力开发的重要题材。

    2、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3、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中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考题、练习题

    当前,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手段,或者说是最重要手段。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4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理念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必须的。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必须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1.知识素养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1.1语言学;语言学概论,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了解语言与社会以及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汉语,掌握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懂得普通语音学,熟悉汉语的声、韵、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了解语义学和词汇学的基本原理,通悉语义和语境的关系,掌握词的构成和组合规则,明确词的基本意义与引申意义、比喻意义之间的关系,熟知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熟悉词汇的发展变化。学习古代汉语,具有较为系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汉语的句型结构,熟悉古代重要辞书的查检方法。

1.2文字学;学习文字学,把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了解一般文字的基本原理。尤其要学好汉字学。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熟悉汉字的笔画、笔顺与各种结构,掌握规范汉字,掌握查检汉字的各种方法,掌握识字法,正字法和写字法。另外,要明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3文章学;学习文章学,首先要了解文章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规律,熟悉文章的主旨、结构、表达方式等要素,了解它的内部联系。学习阅读学,研究文章的阅读、分析和鉴赏。掌握各种实用文章的阅读方法,熟悉各种阅读方式、明确各种阅读方式的目的要求,研究阅读的反应过程和训练方式,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学习写作学,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文体知识,对内容与形式、素材与题材、思想与思路、语言与文风等有深刻的理解,能对中学生的写作起到切实而有效的指导。

1.4文艺学;学习文艺学,了解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学习中外文学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基本内容,熟悉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与作品,对驰名中外的作家作品特色有所了解,熟悉常见的作品。学习美学,懂得一些美学知识,懂得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审美的教育。懂得一点文艺和文艺批评的的基本理论,提高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还应对电影、电视、戏剧、曲艺、音乐、美术知识有所涉猎。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

2.1思维科学;首先,要通晓它的基础理论——思维学,其次,要懂得它的技术理论——科学方法论,再次要熟悉它的应用理论——思维培育学。思维培育学,包括抽象思维的培育、表象思维的培育、直观动作的培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等等。

2.2社会科学;课程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教师要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要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经济学、法学、文化学、学习民族习俗、风土人情:学习人际交往等。此外,还要关注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环境学、军事学等的发展。总之,要博览群书,了解社会,体味人生。

2.3自然科学;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小而言之,要教好教材中的有关介绍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就必须弄懂文中所介绍的有关科学知识,如宇宙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大而言之,‘要培养21世纪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建设者,使他们从小就具有很强的科学意识。如果教师对课文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就势必会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常识性的错误。

3.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3.1教育学;教师首先应当学习教育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的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教育的目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学习比较教育学,了解中外名家教育思想,从中获得借鉴;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开阔视野,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应关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5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

[关键词]

语文知识普通文化教育学科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必须的。

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1.语文知识素养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1)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了解语言与社会以及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汉语,掌握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懂得普通语音学,熟悉汉语的声、韵、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了解语义学和词汇学的基本原理,通悉语义和语境的关系,掌握词的构成和组合规则,明确词的基本意义与引申意义、比喻意义之间的关系,熟知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语的感彩,熟悉词汇的发展变化。

学习古代汉语,具有较为系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汉语的句型结构,熟悉古代重要辞书的查检方法。

(2)文字学

学习文字学,把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了解一般文字的基本原理。尤其要学好汉字学。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熟悉汉字的笔画,笔顺与各种结构,掌握规范汉字,掌握查检汉字的各种方法,掌握识字法,正字法和写字法。另外,要明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文章学

学习文章学,首先要了解文章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规律,熟悉文章的主旨、结构、表达方式等要素,了解它的内部联系。学习阅读学,研究文章的阅读、分析和鉴赏。掌握各种实用文章的阅读方法,熟悉各种阅读方式、明确各种阅读方式的目的要求,研究阅读的反应过程和训练方式,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学习写作学,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文体知识,对内容与形式、素材与题材、思想与思路、语言与文风等有深刻的理解,能对中学生的写作起到切实而有效的指导。

(4)文艺学

学习文艺学,了解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学习中外文学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基本内容,熟悉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与作品,涉猎世界文学宝库,对驰名中外的作家作品特色有所了解,熟悉常见的作品。

学习美学,懂得一些美学知识,懂得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进行审美的教育。懂得一点文艺和文艺批评的的基本理论,提高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还应对电影、电视、戏剧、曲艺、音乐、美术知识也有所涉猎。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

语文教师只有知识面宽,视野开阔,才能厚积而薄发,左右逢源。语文教师只有在“精”于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博”于文化科学知识,以丰厚的文化知识为背景,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生。

(1)思维科学

首先,要通晓它的基础理论——思维学,其次,要懂得它的技术理论——科学方法论,再次要熟悉它的应用理论——思维培育学。思维培育学,包括抽象思维的培育、表象思维的培育、直观动作的培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等等。

(2)社会科学

语文课程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语文教师要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要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经济学、法学、文化学、学习民族习俗、风土人情;学习人际交往等。此外,还要关注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环境学、军事学等的发展。总之,要博览群书,了解社会,体味人生。

(3)自然科学

语文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小而言之,要教好语文教材中的有关介绍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就必须弄懂文中所介绍的有关科学知识,如宇宙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大而言之,我们要培养21世纪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建设者,使他们从小就具有很强的科学意识。如果语文教师对课文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就势必会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常识性的错误。

3.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非必然的使他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教师了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所教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既知道教什么,又知道怎么教。教育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教育学

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学习教育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的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教育的目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学习比较教育学,了解中外名家教育思想,从中获得借鉴;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开阔视野,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应关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2)心理学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语文教师要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及发展的规律,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努力用心理科学的规律指导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3)学科教育学

学习语文教育学,懂得语文学科的性质,掌握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过程、原则、方法;熟悉语文教育的对象,研究他们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在教学全过程中根据语文训练特点实施德育和美育的规律。学习语文教育史,了解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与教训,熟悉现代语文教育的演变与发展,把握语文教育论争的脉络与实质。

至于专业技能素养与专业情意素养,在此我就不再罗嗦了。但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个体的整体素质。

参考书目:

1.《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版

2.《写作》陈家生高教版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历史;创新教育

现在中学阶段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功能,据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2-18岁即中学阶段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换言之,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们知道,初中历史学科首先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教育,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对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认知方法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教育。历史学科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他们在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有别于他人的见解、观点。要体现这一效果,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清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特点

当代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电视机等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用的严肃性,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二)轻理解、运用而重记忆。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等名称等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固地记住,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掌握知识上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空间,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会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能正确解释历史现象,这才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

二、明确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是建立在对知识认知和掌握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上的创新性教育

在创新性意识和创新性教育上,教师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有意识地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独立地思考历史问题或历史现象,敢于发表有一定创见的言词并把这种言行经常表现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中,形成一种习惯。

在创新性思维的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的逆向性思维、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等等,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认识、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初步的分析、归纳和综合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点评历史人物和事件,勇于发表不囿于教材的新观点、新看法并能言之有理的能力。

三在创新性教育课堂教学总体目标上,要逐步变知识传授为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有关历史知识时,必须根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对于初一学生,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总体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初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方面的创新奠定基础,教师应重视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激情,向学生初步介绍、示范学习历史的方法,向学生提供一定的提问思路以教会学生对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提出问题并逐步使之成为—种习惯。

对于初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则重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上的运用,这一阶段是学生开始逐步尝试创新性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示范并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时运用恰当的方法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逐步培养流畅、准确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能从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中发现这些资料的新作用并提出自已的新观点(这种“新观点”不是哗众取宠、否定一些已有的定论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观点),最终形成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有意识到发表新观点、新看法的习惯。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7

首先,这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就是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对象,更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知主体:他们对社会、对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他们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乏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从中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乐趣。“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作为教师,一定要“心中有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引路”而不是“包办”。这样,就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学得更加生动活泼,更有成效。

其次,这是时展的迫切需要。早在本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就在其所著《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当今世界,各门学科迅速发展,各类知识浩如烟海,而且以越来越大的加速度在不断增加。如果一个学生仅仅掌握教师所教的具体知识,而不掌握汲取各种新知识的本领,那么到毕业时他所拥有的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就变得陈旧了,他就难以具备捕捉、组织各种信息,判断各种信息价值的能力,从而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未来的信息时代做一名善于捕捉和运用信息的能手,永远做信息的主人。

再次,注重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必经之路。从根本上来说,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锐利无比的思想武器,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指示我们,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就是要求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实干家,而不是死啃书本的教条主义者。

教学改革的过程,既是提高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在改革实践中,我努力处理好两个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指导学生处理好获得学习结果与掌握学习过程、方法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任何一种知识,都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体,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从不知到知,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的过程。因此,学校的教学任务是不能靠单纯的死记硬背现成结论来完成的。以往的教学偏重于传授和掌握知识结果的做法,无形中就引导学生去重复别人的认识成果,不利于学生探索、体验。特别是科学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精神庵剩它是一种人格化的活的念和灵魂,很难通过掌握知识结果去获得。只有引导学生循着科学研究的流向去思维,去探索,才能使他们在掌握科学知识过程中同时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把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结果和掌握学习过程的方法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种引导学生去掌握学习过程的方式,往往是学生经了痛苦、焦虑、喜悦和激动等感情的变化才获得的。因此学生会十分珍惜它,从中所获得的科学结论,往往不仅是作为知识来掌握,而且可能成为一种信念。

高二《生活与哲学》唯物论的内容比较抽象,对刚刚接触哲学不久的学生来说,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在讲关于物质概念、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等相关知识点时,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系列知识点的内在逻辑结构,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世界上是先有水还是先有人?水的流动、泛滥有没有规律?人类是如何对待洪水泛滥的?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和有益的经验?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大禹治水一直谈到三峡大坝。在讨论的基础上,我帮助学生从人和水的关系,归纳出的内在逻辑结构:

1. 地球先于人而存在,故地球上先有水后有人――回答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

2. 水的存在、流动和泛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3. 水的存在及其运动是客观的――这是客观,导出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性。

4. 水的流动、泛滥是有规律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5. 人类是在对待洪水泛滥的问题上取得了成就和有益的经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6. 水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能够认识、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控制水患,化害为利――这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题库;应试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我国历代都是一个人口大国,从众多人中选择出优秀人才就不太容易,因此把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才能的重要标准,这就是在中国有着深远影响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就对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应试教育也对个人的创造性有着束缚作用。应试教育仅仅是要求人掌握考试内容,靠死记硬背书本内容,通过考试来评定个人能力大小。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依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在21世纪及以后的时代处于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素质教育就被众多教育学者提出,国家教育机构也相继出台关于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文件。素质教育就是不把考试成绩作为个人的能力唯一标准,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如社交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对于一个人口基数大国来说,仅仅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这无疑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何发挥应试教育的特点又不拘泥于应试教育,如何借鉴素质教育的成功又能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一定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检测手段。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既能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又能在其感兴趣的方向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于应试教育,一个科学的题库就能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好的题库不仅能减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繁杂的出题任务,还能高效率的出题,有效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题库建设及管理

题库的建设应充分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把握住能检测出学生掌握书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待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年级、不同地区都应做到题库在出题的方式方法不同。在建设题库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要有一定数量的题目。题库里的题目要有成千上万的题目,少量的题目在教学过程中不足以起到考察学生成绩,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2、题库里的每一道题目都应具有各项指标,如:题目来源,考察的知识点,难易度,题目编号,掌握程度、题目出现概率等等。

3、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顺序。题库里的题目应该严格分类,可按照知识点分类,可按照章节分类,可按照难易度分类,可按照掌握程度分类,不能毫无章法的凑在一起。

其次是对于题库的管理,这需要一个题库管理系统,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做到功能全面,但又不能出现功能全而复杂,系统的设计要做到功能全且操作简便,便于管理。对于管理系统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题库的更新,对题库的重要管理之一就是题库的更新,题库必须经常更新,否则题目在试卷的出现概率加大就失去了题库的意义。对题库的管理要有专业的管理员来管理。

2、出卷模式要设置有自动出卷和手动出圈,自动出卷需要设置有多种默认模式,按不同的需求快速出卷,同时还要兼顾对各种能力要求的题目都能有所涉及,如记忆性的知识、理解性的知识、运用性的知识、分析性的知识、综合运用性的知识等;手动出卷能够按照出题人意愿出题,出题时可选择题目难度系数,考察知识点,考察的目的等,并且同时控制同意题目在不同试卷中出现的概率,概率高了就失去了考察意义。

3、试卷评估和测试结果分析。试卷评估主要从试题难易度、覆盖的知识范围、题型的分布等参数综合数据评估,难易度要做到适中,从易到难要有过度;知识的覆盖范围要做到尽量大,必须掌握的知识一定有;题型分布要均匀,做到选择、填空、简答、计算等综合题型都有所涉及。对测试结果要仔细分析,测试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是好还是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都应具体分析。

三、题库建设及管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个规范、科学的题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题库在教学中发挥着检测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书本内容,能及时反映教师的教学计划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在综合考察学生的能力时测试起到指导性作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课堂内外的活动激发学生求学的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江南.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学习方法[M].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

[2]李芸.推进考试改革,加强题库建设[J].云南高教研究,1993(3).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 年3-7 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广东省的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按区域划分为粤东、粤西、粤北、珠江三角洲及广州地区,从每个地区分别抽取2 家医院共计10 家医院1 017 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学历:中专389 名(38.2%)、大专483 名(47.5%)、本科及以上145名(14.3%); 年龄:20 岁以下62 名(6.1%)、21-30 岁535名(52.6%)、31-40 岁291 名(28.6%)、40 岁及以上129 名(12.7%); 科室: 内分泌科76 名(7.5%)、内科( 非内分泌科)225 名(22.1%)、外科278 名(27.3%)、妇产科62 名(6.1%)、儿科58 名(5.7%)、急诊科及ICU 145 名(14.3%)、五官科及其他科室173 名(17.0%)。

1.2 调查工具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由2 部分组成,第1 部分为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工作科室、学历等;第2 部分为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病因和临床表现(20 分),诊断标准和主要治疗目标(20 分),糖尿病综合治疗(130 分), 糖尿病并发症(30 分)等4 个方面,共20 小题,满分为200 分。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即发即收。共发出1 097 份问卷,收回1 097 份,有效问卷1 017 份,回收有效率92.7%。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数标准差)对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描述统计,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糖尿病相。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总得分为(116.4 26.2)分,总的答题正确率为61.2%。其中病因和临床表现(13.3 3.9)分、诊断标准和主要治疗目标(11.3 5.9)分、糖尿病综合治疗(71.8 18.9)分、糖尿病并发症(20.1 7.6)分。

2.2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从表1 可见,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得分(129.4 22.4)分;其次是内科(非内分泌科)和妇产科,分别得分(127.0 26.4)分和(120.1 25.3)分;最低是儿科和外科,分别得分(107.4 22.4)分和(108.4 24.3)分。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F = 17.8,均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状况分析

本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总得分为(116.4 26.2)分,总的答题正确率为61.2%,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结果说明,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不够理想,糖尿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与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多数来源于学校的学习,教科书中糖尿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与临床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护理人员毕业后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对新的糖尿病知识,护理人员获得的机会较少等因素有关。

3.2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状况分析

本结果显示,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得分(129.4 22.4)分;其次是内科(非内分泌科)得分(127.0 26.4)分和妇产科得分(120.1 25.3)分;最低的是儿科得分(107.4 22.4)分。具体分析如下:①近年来糖尿病防治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的糖尿病知识培训班、讲座广泛开展, 同时由于内分泌专科护理实践工作和专科培训,使内分泌护理人员的糖尿病知识得到了提高。②由于糖尿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许多糖尿病患者住院并非住在内分泌专科, 而是住在全院其他专科,尤其是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等内科系统的临床科室,内科(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护理这些患者的机会比较多,相应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业务学习等培训也会相应增加。③由于外科护理人员护理糖尿病患者机会较少;糖尿病一直是儿科领域的一种少见病,导致外科和儿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儿科和外科护理人员忽略了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这与汤海燕的研究结果相一致。④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是妇产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而且糖尿病妊娠患者也是妇产科的重点关注对象,护理人员参与这方面的护理实践和培训学习较多。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较外科、儿科、急诊及ICU、五官科等科室护理人员高。

3.3 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尤其是2 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疾病。糖尿病的发生与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幼年时期养成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儿科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时间最多,可及时发现患儿的不良生活习惯,给予正确指导, 从而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达到预防糖尿病发生的目的。由于目前糖尿病继续教育项目,如学习班、知识讲座往往过于强调专科性,使护理人员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掌握糖尿病的知识和护理技能与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关系较大,而与非糖尿病专科的临床护理人员无关,针对此种情况应广泛开展糖尿病知识培训和开展结合专科疾病特点的专题学习,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有效性。针对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缺少符合糖尿病护理特色的教材,可组织人员编写符合糖尿病护理特色和临床护理人员需求的糖尿病护理丛书,以满足临床护理人员的需要,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糖尿病知识和护理水平。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作业;作业设计;有效性

高中生物课堂作业,是及时消化课堂内容,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课堂作业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课成果以及学生的听课效果如何。同时,课堂作业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生物知识,把不理解的知识及时找到,向教师询问。因此,课堂作业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紧联系课堂的内容,还可以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设定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课堂作业要根据课堂的方向进行设计,不能偏离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也不能忽略基础知识。

一、明确有效课堂作业的标准,把握设计导向

提高生物课堂作业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有效性的标准。有效性是在投入精力、时间和体力最少的情况下,得到的效果最明显。体现在生物课堂作业上,也就是需要课堂作业的内容安排最合理,让学生通过最少的题目,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生物课堂内容。因此,明确了生物课堂作业的有效性标准以后,就可以把握课堂作业的设计方向和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效果。

二、提高课堂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保障课堂作业时间

课堂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同时可以发现生物知识中不理解的问题,并且通过教师的讲解及时解决。因此,课堂作业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要提高对生物课堂作业的重视。并且在生物课堂中,要为课堂作业留有一定的时间,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堂作业及时消化有关的生物知识,因此要保障课堂作业的时间。

三、课堂作业的内容和难易程度设定要注意循序性

教师在讲解生物课内容的时候,知识点会有重点、难点,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对于重点、难点的知识,掌握和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因此,需要对生物课堂作业的内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设定,同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知识点。比如,在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节课,它是生物课重点内容,也是考试重点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图,以及其中的染色的复制和分裂,是考试的重点。这节课想要学生精准地分辨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以及分类的每一个时期,就需要学生掌握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分类的时期和过程的特点。因此,生物课堂作业的内容安排,首先要从基础的染色体配对设置题目,然后逐渐涉及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分裂的过程。只有从基础开始,才能掌握生物知识。

四、关注学生的差异,丰富课堂作业的多样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材施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设定略微不同的课堂作业,让课堂作业的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多样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都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同,设置不同的课堂作业。让课堂作业多样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生物课堂知识的掌握。

五、保证课堂作业要和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并且有层次性

课堂作业是巩固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因此必须和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要保障课堂作业内容的设定要有层次性。课堂作业的内容安排要有层次性,也就是每一部分涉及的生物知识都要合理地安排。比如,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这两节课的知识,在安排课堂作业的时候,就需要有层次性。尤其是讲《染色体变异》这节课,会涉及《基因突变和重组》里面的内容,因此要合理有效地把两节课的内容安排在课堂作业里面,并且要有层次性。

我国高中生物学是高考的重点科目,其中涉及的生物知识也是比较难,因此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牢固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就要安排课堂作业,对课堂作业的内容要求和层次安排也需要重视。生物课堂作业除了要和生物知识联系在一起,基础知识不能减少以外,还要合理地安排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内容的合理科学的安排,都会影响到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影响到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